努力付诸实践

努力付诸实践

一、在学以致用上下功夫(论文文献综述)

雷美良[1](2021)在《以史为鉴 知史明今 为建优行业组织建设轻工强国汲取不竭精神力量》文中研究指明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推动轻工业各项事业上水平,12月7日,中国轻工联、总社党委在京举办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培训班。国资委协会党建局副局长宋光兰、协会党建局综合处史彩言到会指导。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党委书记张崇和在辅导讲话中强调,要准确

申红利,李春成[2](2021)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学习毛泽东着作的方法探析——以泰安专区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学习毛泽东着作运动对中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等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它深刻地塑造了当时中国人民的精神面貌。通过对泰安专区学习毛泽东着作运动的研究可知,发挥领导干部的关键作用、树典型学典型和"带着问题学,在‘用’上下功夫"是当时十分常用的学习方法。对基层学习运动中的这些学习方法进行深入研究,有利于从微观上考察这场学习运动的样态,进而深化对学习毛泽东着作运动的研究。该研究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践路径亦有着可资镜鉴的意义。

李京哲[3](2021)在《延安时期张闻天干部教育思想研究》文中认为延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干部教育史上的成功时期,也是张闻天干部教育思想的成熟阶段,党的干部教育事业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和组织基础。认真研究总结延安时期张闻天干部教育思想,不仅具有重要理论意义,而且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价值。文中首先阐述了延安时期张闻天干部教育思想的理论来源和实践基础,提出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和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等中共领导人的干部教育思想是其理论来源;中国共产党面临的形势任务、干部队伍的思想理论素质等现实状况以及张闻天个人丰富的干部教育经历是其实践基础。进而系统概括了延安时期张闻天干部教育思想的框架体系,即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党的战略与策略教育、提高文化知识水平和增强实际工作能力,是干部教育的基本内容;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因材施教、循序渐进、自学为主是干部教育的基本方法;学校教育、在职教育和编印学习材料是干部教育的基本途径。在此基础上,归纳出延安时期张闻天干部教育思想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突出的民主性、显着的制度性等特点。最后,总结了延安时期张闻天干部教育思想为我们推进新时代干部教育,培养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带来的经验启示,包括要把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摆在干部教育的首要位置、把群众路线教育作为干部教育的核心内容、把德才兼备作为干部培养教育的根本标准、把党校培训作为干部教育的主渠道、坚持马克思主义学风、用健全的制度为干部教育保驾护航。

孙博翰[4](2021)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基层党组织学习力提升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新任务、新实践和新挑战,对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在能力、素质、本领等方面提出了新要求。基层党员干部必须不断提升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养、领导能力、决策能力、执行能力和管理水平,增强有效治理乡村、振兴产业、建设文明乡风等各方面的本领。这就要求广大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在乡村振兴实践中要自觉学习、持续学习、善于学习,不断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学习力。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学习力是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本质力量,是学习动力、学习毅力、学习能力和学习转化力的有机统一。其中,学习动力是学习主体的内在驱动力,决定着学习能否发生;学习毅力是学习行为的保持因素,决定着学习能否持续;学习能力是学习力的核心力量和基础要素,决定着学习能否实施;学习转化力是学习力的关键构成因素,决定着学习主体能否转化和运用学习成果。不断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学习力,有利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有利于推进农村基层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有利于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目前,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学习力总体水平不高,与乡村振兴战略对农村基层党组织能力素质方面的要求、与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具体目标不匹配。以农村基层党组织学习实际为现实依据,以学习力理论为分析工具,从学习动力、学习毅力、学习能力和学习转化力四个方面,细致分析并提出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及其党员干部存在的不足及相应的对策建议。首先,在学习动力方面,部分农村基层党员干部还存在着缺乏紧迫感、危机感,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内容单一等问题,由此导致学习自觉性、主动性、积极性低。为此,要坚定理想信念,增强使命感与责任感,化本领恐慌为学习危机感,明确学习目标,不断丰富学习内容,适应乡村振兴提出的新要求。其次,在学习毅力方面,部分农村基层党员干部还存在着学习缺乏连续性与持久性,终身学习理念淡薄,缺乏良好的学习氛围,学习考核激励制度不健全等问题。为此,农村基层党员干部要强化学习持久性,更新学习理念,坚持终身学习;培育农村基层党组织学习文化,积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建立健全农村基层党组织学习考核制度、激励制度,形成“必须学”的长效约束机制。再次,在学习能力方面,部分农村基层党员干部还存在着学思脱节、知行不一,自主学习能力不足,学习方法陈旧、方式单一,没有充分利用网络新媒体等先进的学习条件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必须勤学善思,注重学思结合,强化思维能力;必须不断优化学习条件,提高自学能力;必须加强集中培训,倡导团队学习;必须拓展学习方式,创新学习方法,提升学习效率。最后,在学习转化力方面,针对目前存在的学用脱节,对所学知识实际运用能力、转化能力不足等问题,农村基层党员干部要善于学以致用,做到知行合一,勇于实践,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善于把学到的知识用于指导乡村振兴,善于把学到的经济知识用于指导乡村产业振兴、灵活运用管理知识提高乡村治理能力、充分运用所学所悟推进文明乡风建设;建立完善学习成果转化制度。

王瑞生[5](2021)在《唱响主旋律 打好主动仗 让工会故事更精彩》文中研究说明2020年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是百年来全球发生的最严重的传染病大流行,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遭遇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为了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抗疫大战,经受了一场艰苦卓绝的历史大考,付出巨大努力,在短短数月,打赢了湖北保卫战和武汉保卫战,夺取了全国抗击疫情斗争重大战略成果,

徐艳兰[6](2020)在《建构儒学学统:吕祖谦中原文献之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旨从“中原文献之传”这一独特视角,探讨吕祖谦如何重建儒学学统。宋学的问题意识是重建内圣外王之道,而吕祖谦的中原文献之学正是对这一时代问题意识的回应。吕祖谦将传统思想之继承与时代思想之变革结合起来,走了一条以儒学学统为骨骼、以义理、辞章、考据、经济为血脉的儒学复兴之路。这条路既有别于朱熹以天理论为核心的宇宙本体论建构,又迥异于陆王挺立心本体所构建的意义世界。他以“中道”作为贯穿本体世界与意义世界的方法论,又以道兼体用的义理之学打通内圣与外王的关隘,使得儒学重归内圣外王的格局。此种儒学学统建构方式,对宋元明清儒学尤其是清代儒学产生了重要影响。首先,透过吕祖谦学术地位的演变,发现宋元明清时期儒学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注重学统到道统再复归注重学统的演变历程。虽然朱子以道统论为核心,以《四书》学为经典体系构建的理学得到官方认可,成为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但吕祖谦以儒学学统为核心,回归五经,统合孔孟,包举汉唐的学统论建构亦是儒学史上不可忽视的一股暗流。学统与道统相角逐且学统传衍至清代而复兴。其次,吕祖谦的学术体系是围绕着儒学学统而展开的,其所得“中原文献之传”的确切含义是“儒学学统之正”。这既是与金朝争正统的产物,也是吕祖谦对儒学发展的整体性思考的结果。道兼体用的义理之学是中原文献之学的总纲;斯文重建的辞章之学是中原文献之学的关键;求实考信的考据之学是中原文献之学的基石;经世致用的经济之学是中原文献之学的归宿,它们共同构成了吕祖谦学问之整体。义理、辞章、考据、经济四个面向并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一个有机整体,其中义理之学代表道统,辞章考据代表文统,经济之学代表治统。吕祖谦以学统去统合道统、文统与治统,既不割裂儒学发展的连续性又注重时代创新性,使得其中原文献之学呈现出与同时代人迥异的面貌。最后,透过吕祖谦以儒学学统为理据重建宋学,我们得以重新审视吕祖谦在思想史、学术史以及文化史上的地位。强调内圣与外王是儒学重要的特质,也是儒学区别于道家、佛家的显着特征。修己治人、成己成物,合内外之道的中原文献之学是吕祖谦学术的核心。在理学家转向内在心性修养,忽略外王事功的时代背景下,重建内圣外王之道成为吕祖谦中原文献之学的学术旨趣。吕祖谦在儒学史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他既是宋学建构的参与者,又是婺学开拓者,更是儒学学统建构的完成者。宋代浙东事功学派、明清实学、清代朴学、浙东史学皆深受其影响。总之,中原文献之学展现了吕祖谦博杂思想背后的系统性及其为宋元明清儒学发展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董振华,谷耀宝[7](2020)在《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系列党课之二》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课对象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本课时间3小时(讲课2小时,讨论1小时)。本课目的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更加准确地把握《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第一专题"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的提出背景、基本逻辑和主要内容,并将蕴含其中的科学思维方法和精髓要义贯彻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去。

俞汉群[8](2020)在《讨真心-唐一庵哲学思想研究》文中认为中晚明王、湛两家学说并驾齐驱,身为湛甘泉及门弟子的唐一庵糅合了两家学说而别为一义,体现出鲜明的个人色彩,其思想值得研究,对于了解王、湛两家学说之间的异同及其影响等方面,也有一意义。目前学界关于唐一庵哲学思想的专门研究不多,既有研究虽在不同程度上触及其“讨真心”的思想,但仍有进一步研究的必要。本文即以唐一庵“讨真心”的哲学思想为研究对象,具体从本体论的“何为真心”以及功夫论的“如何讨”这两个方面加以考察,力图呈现其哲学思想的系统性、丰富性和独特性。在本体论方面,唐一庵赋予“真心”以存有论和境界论的双重内涵,既吸纳了甘泉的“天理”观念,又糅合了阳明的“良知”思想。“真心”虽然在本质内容上与“天理”和“良知”无别,但甘泉的“天理”在唐一庵处更多地被转换成了“生理”,阳明的“良知”也拥有了新的表达形式。在功夫论方面,唐一庵的“讨”在本质内容上虽然与阳明的“致”以及甘泉的“体认”也无别,都是一种“本体功夫”、“道体功夫”、“自然功夫”,但唐一庵也有自己独特的发挥。唐一庵“讨真心”的思想既融合了王、湛学说,也兼综了佛、道思想。虽然与佛、道两家均有往来,但唐一庵始终以儒者自居。总体而言,唐一庵虽出身湛门,但其思想更倾向于王学。因此,本文将唐一庵“讨真心”的思想定位为“具有甘泉学背景的阳明后学”。

李泽伟[9](2020)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加强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研究》文中提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引领民众思想、凝聚共识、团结社会力量的思想保障。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领导核心,担负着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使命。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是党根据新形势做出的正确研判,不仅明确了党的意识形态工作发展方向,更进一步强调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全面领导。党的十八大以来,意识形态工作面临新风险、新挑战,需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党要加强意识形态理论创新,总结意识形态工作实践经验,培养专业的意识形态工作队伍,完善意识形态工作体制机制,深化党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建设。中国共产党加强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建设,有利于巩固意识形态安全,有利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利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有利于凝聚社会共识,有利于社会和谐发展。实现党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需要,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需要。首先,论文对新时代党加强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实践进行考察,重点从党对意识形态工作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和队伍领导等四个方面总结意识形态工作实践。其次,论文分析新时代党加强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建设面临地挑战,主要从党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弱化、网络缺乏有效监督、西方意识形态渗透加剧三个方面阐述了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面临的挑战。最后,论文通过对意识形态领域存在问题地分析,分别从五个方面论述党要加强马克思主义大学习、大研究、大宣传,要抓住意识形态关键少数和绝大多数,要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管住管好网络,完善网络监管制度,加强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和管理,为新时代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提出对策。

杨士武[10](2020)在《走在理论学习的前列 提高学习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文中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央和国家机关要走在理论学习的前列,提高学习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在学懂弄通做实上当好示范,自觉主动学,及时跟进学,联系实际学,笃信笃行学,学出坚定信仰、学出使命担当,学以致用、身体力行,把学习成果落实到干好本职工作、推动事业发展上。

二、在学以致用上下功夫(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在学以致用上下功夫(论文提纲范文)

(2)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学习毛泽东着作的方法探析——以泰安专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发挥领导干部的关键作用
二、树典型、学典型
三、“带着问题学,在‘用’上下功夫”
结 语

(3)延安时期张闻天干部教育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研究背景
        2.研究意义
    (二)研究综述
        1.研究现状
        2.研究现状评述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四)创新与不足之处
        1.创新之处
        2.不足之处
一、延安时期张闻天干部教育思想的理论来源与实践基础
    (一)延安时期张闻天干部教育思想的理论来源
        1.马克思列宁主义干部教育思想
        2.毛泽东等中共领导人对干部教育的认识
    (二)延安时期张闻天干部教育思想的实践基础
        1.干部教育面临的形势与任务
        2.丰富的干部教育工作经历
二、延安时期张闻天干部教育思想的框架体系
    (一)干部教育的基本内容
        1.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干部思想
        2.高度重视群众路线教育
        3.加强党的战略和策略教育
        4.提高干部的文化知识水平
        5.培养干部的实际工作能力
    (二)干部教育的基本方法
        1.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2.循序渐进、因材施教
        3.教员指导下自学为主
    (三)干部教育的基本途径
        1.加强干部学校教育
        2.推进在职干部教育
        3.编印干部学习资料
三、延安时期张闻天干部教育思想的特点
    (一)鲜明的时代性
    (二)突出的民主性
    (三)显着的制度性
四、延安时期张闻天干部教育思想的当代启示
    (一)把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摆在干部教育的首要位置
    (二)把群众路线教育作为干部教育的核心内容
    (三)把德才兼备作为干部培养教育的根本标准
    (四)把党校培训作为干部教育的主渠道
    (五)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
    (六)用完善的制度为干部教育保驾护航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4)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基层党组织学习力提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选题依据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现状
    (四)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一、农村基层党组织学习力概述
    (一)学习力
        1.学习力的内涵
        2.学习力的构成要素
    (二)农村基层党组织
        1.基层党组织
        2.农村基层党组织
        3.农村基层党组织的主要职责
        4.农村基层党组织学习力
    (三)乡村振兴背景下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学习力的意义
        1.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学习力是推进农村基层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前提和基础
        2.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学习力有利于顺利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3.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学习力有利于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二、增强使命感与责任感,激发学习动力
    (一)化本领恐慌为学习危机感,主动学习
        1.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现有本领明显不足,应主动学习
        2.乡村振兴是长期工程,要不断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能力
    (二)明确学习目标,乐于学习
        1.农村基层党员干部需要不断强化理想信念,学以固本
        2.农村基层党员干部需要不断提升思想境界,学以修身
        3.农村基层党员干部需要不断提高能力素质,学以增智
    (三)不断丰富学习内容,积极学习
        1.学习习近平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
        2.强化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学习
        3.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开展学习
三、强化学习持久性,增强学习毅力
    (一)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持久学习
        1.终身学习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2.终身学习是保持先进性的需要
        3.终身学习是实现全面学习的需要
    (二)培育学习文化,营造持续学习的良好氛围
        1.大力提倡重视学习、有效学习的先进理念
        2.大力弘扬马克思主义学风
        3.大力营造农村基层党员干部以身作则、带头学习的良好氛围
    (三)建立健全学习制度保障,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必须学”
        1.制定和完善关于学习的常规制度
        2.完善学习考核制度
        3.建立学习激励机制
四、创新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
    (一)注重学思结合,提升思维能力
        1.勤学善思,有效消化吸收学习内容
        2.学思并进,有效克服学习中的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
    (二)改进学习方法,提升学习效率
        1.根据学习能力与需求,分层分批开展培训
        2.及时更新和优化学习条件,充分利用新媒体新技术
        3.改变学习方式单一的现状,创新综合学习模式
五、学以致用,增强学习转化力
    (一)坚持学以致用,勇于实践,把知识转化为能力
        1.学用结合
        2.勇于实践
    (二)善于把所学知识用于指导乡村振兴
        1.善于把学到的经济知识用于指导乡村产业振兴
        2.灵活运用管理知识提高乡村治理能力
        3.充分运用所学所悟推进文明乡风建设
    (三)建立完善学习成果转化制度
        1.建立健全学习成果收集、筛选、萃取制度
        2.建立健全学习成果宣传、交流、推广制度
        3.建立健全学习成果表彰制度
结语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5)唱响主旋律 打好主动仗 让工会故事更精彩(论文提纲范文)

一、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始终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和正确舆论导向
二、聚焦主责主业,始终把服务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三、建实建强两支队伍,为杂志创新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6)建构儒学学统:吕祖谦中原文献之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1.1 理论背景
        1.1.2 现实背景
    1.2 研究现状
        1.2.1 吕祖谦思想总体研究
        1.2.2 吕祖谦义理之学的研究
        1.2.3 吕祖谦辞章之学的研究
        1.2.4 吕祖谦考据之学的研究
        1.2.5 吕祖谦经济之学的研究
    1.3 研究的意义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
    1.5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1.6 研究的创新之处
第2章 “中原文献之传”与吕祖谦儒学学统建构
    2.1 “中原文献之传”的内涵考辨
        2.1.1 南宋时人之认同:“中原文献之传”乃儒学之正统
        2.1.2 宋元朱熹后学之新诠:“中原文献之传”为伊洛渊源之道学
        2.1.3 明清学者之复归:“中原文献之传”即图书资料之学
        2.1.4 现当代学者的多维视域:“中原文献之传”古今内涵之融合
    2.2 儒学学统及其四个面向的学理依据
    2.3 学统与道统的角逐:吕祖谦学术地位演变的内在理路
        2.3.1 “升—降—升”:吕祖谦学术地位之演变
        2.3.2 吕祖谦学术地位演变的内在理路探析
    2.4 中原文献之传的传承脉络考
        2.4.1 高平、庐陵、鄞江、西湖五传
        2.4.2 安定、泰山、濂溪、焦氏、荆公、横渠、百源、清敏四传
        2.4.3 涑水、二程、荥阳、了翁、廌山、和靖三传
        2.4.4 二传元城、龟山、谯氏、武夷、横浦之学
        2.4.5 一传白水、玉山、三山、芮氏之学
        2.4.6 兼传三苏、王苹、胡宏之学
    2.5 从“中原文献之传”到中原文献之学
        2.5.1 义理之学的传承
        2.5.2 辞章之学的承传
        2.5.3 考据之学的的承袭
        2.5.4 经济之学的承继
    2.6 中道:吕祖谦构建儒学学统的方法论
        2.6.1 中庸之道的常道特征
        2.6.2 “文明以健,中正而应”——中庸之道的方法论意义
第3章 道兼体用的义理之学
    3.1 义理之学的来源
    3.2 义理之学的总体架构
        3.2.1 无极而太极:道作为一个结构整体
        3.2.2 相倚又相成:整全之道的展开方式
        3.2.3 分立而不分离:道之各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
    3.3 理气论:理气合一
    3.4 心性论:心与天一、心与理一、心性合一
    3.5 工夫论:工夫须从心上做
    3.6 道器不离:理——心——气作为一个结构整体
        3.6.1 理事一致
        3.6.2 理礼合一
        3.6.3 心史合一
第4章 斯文重建的辞章之学
    4.1 求道于经,以经为文:吕祖谦文道合一的思想
        4.1.1 重道轻文的时代背景
        4.1.2 以学统统合文道
    4.2 “巧”在文道并进的文章工夫——吕祖谦斯文重建的旨趣
        4.2.1 “东莱之弊尽在于巧”
        4.2.2 巧之所指:文章工夫
        4.2.3 “巧”之旨归:重建斯文
第5章 求实考信的考据之学
    5.1 语言文字学
        5.1.1 承汉儒之旧的音韵学
        5.1.2 守旧与创新并举的训诂学
    5.2 古籍编纂与史学考订
        5.2.1 吕祖谦对《古周易》的复原及其意义
        5.2.2 吕祖谦对《程氏易传》的整理与刊刻
        5.2.3 史学考订
第6章 经世致用的经济之学
    6.1 吕祖谦之政治思想与实践
        6.1.1 政治伦理思想
        6.1.2 政治生态思想
        6.1.3 德法并行:政治制度思想
        6.1.4 政治实践
    6.2 经济思想与实践
        6.2.1 寓兵于农,提高土地生产力
        6.2.2 取民有制,宽省民力
        6.2.3 社会保障和社会救济
        6.2.4 农商并重、工商各有其分
        6.2.5 经济实践
    6.3 教育理念与实践
        6.3.1 学以成圣的人格教育目标
        6.3.2 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6.3.3 讲实理、育实材、求实用的教育方针
        6.3.4 教育实践
    6.4 推势阐理之经世史学
        6.4.1 吕祖谦的史学渊源
        6.4.2 经史一体的史学观
        6.4.3 读史之法
        6.4.4 推势阐理,以史经世
        6.4.5 以“礼”为核心的史学特色
第7章 中原文献之学的旨趣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7.1 重建内圣外王之道:吕祖谦中原文献之学的学术旨趣
        7.1.1 通世务、实践履的经学主旨
        7.1.2 文贵有用、文以宣言文学功用观
        7.1.3 通古今之变,用于当世的治史目的
    7.2 吕祖谦中原文献之学对后世的影响
        7.2.1 对浙东事功学派的影响
        7.2.2 对明清实学思潮的影响
        7.2.3 对清代朴学的影响
        7.2.4 对浙东史学的影响
    7.3 博杂抑或博洽?——吕祖谦学术的再评价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7)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系列党课之二(论文提纲范文)

本课对象
本课时间
本课目的
一、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把握好“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的时代背景
    (一)从历史方位来看,迈进新时代开启了新征程
    (二)从世界坐标来看,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二、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的基本逻辑和主要内容
    (一)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要求和新使命
    (二)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指南和行动纲领
    (三)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安排
    (四)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做到“三个一以贯之”
        1.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一以贯之,推进实现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
        2. 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要一以贯之,不断以党的自我革命推动伟大社会革命。
        3. 增强忧患意识、防范风险挑战要一以贯之,以科学的思维方法来应对各种风险挑战。
    (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增强理论自信和战略定力
三、学好“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这一专题的方法路径
    (一)要原原本本全面学,在学懂上下功夫
        1. 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这一专题的主要内容及其背景、实践基础、相关逻辑等。
        2. 要将本专题与《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和第二卷等相结合来学。
        3. 原本全面地学,更要注重将学习本专题与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着作结合,这样才能更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本专题中所蕴含的科学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二)要深入系统地学,在弄通上下功夫
        1. 系统把握和自觉坚持本专题中贯穿的人民至上的立场价值论。
        2. 系统把握和自觉运用本专题中贯穿的辩证唯物主义的思维方法论。
        3. 系统把握和自觉运用本专题中贯穿的实事求是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
        4. 系统把握和自觉运用本专题中贯穿的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论。
    (三)要联系实际学,在做实上下功夫
        1. 真抓实干、注重落实。
        2. 尊重实践,加强调查研究。
        3. 要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

(8)讨真心-唐一庵哲学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意义
    1.2 研究综述
        1.2.1 与王、湛两家关系的研究
        1.2.2 “讨真心”具体内涵的研究
        1.2.2.1 “真心”内涵的研究
        1.2.2.2 “讨”之内涵的研究
    1.3 研究方法
        1.3.1 基源问题研究法
        1.3.2 文献分析法
        1.3.3 概念分析法
        1.3.4 思想史的方法
2 何为真心——本体论
    2.1 真的双重意蕴
    2.2 真心即心体
        2.2.1 存有论意蕴
        2.2.2 境界论意蕴
        2.2.2.1 中无所着
        2.2.2.2 太虚无物
        2.2.2.3 空藏于心
    2.3 真心与习心
    2.4 真心即良知
        2.4.1 良知是活机
3 如何讨——功夫论
    3.1 讨之必要性
        3.1.1 真心被人自埋没
        3.1.2 人有昧于致之之义
    3.2 讨之解义
        3.2.1 自然义
        3.2.2 学思义
        3.2.2.1 存存不失之谓思
        3.2.2.2 以学为思才是真思
    3.3 讨之下手处
        3.3.1 在本体上下功夫
        3.3.2 定真种子
    3.4 直须自信
        3.4.1 须知得人身甚大
        3.4.1.1 人备五行之全
        3.4.1.2 人身与天地万物同体
        3.4.1.3 满宇宙都担在自家身上
        3.4.2 心之精神是为圣
    3.5 为学先须立志
        3.5.1 聚精神
        3.5.2 有悦处
        3.5.3 贵辨志
        3.5.3.1 真立志
        3.5.3.2 悦于学
    3.6 实察而实守
        3.6.1 自家认取
        3.6.2 自出义理
4 唐一庵哲学思想的源流与定位
    4.1 思想源流
        4.1.1 对于朱子思想的修正
        4.1.2 对于甘泉思想的汲取
        4.1.3 对于阳明思想的继承
        4.1.4 对于敬庵思想的影响
    4.2 总体定位
        4.2.1 真心本体的定位
        4.2.2 寻讨功夫的定位
        4.2.3 整体思想的定位
        4.2.3.1 儒家认同
        4.2.3.2 学派归属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Ⅰ:唐一庵先生画像
附录Ⅱ:唐一庵佚文摘略
附录Ⅲ:唐一庵门下名贤考略
作者简历

(9)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加强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思路
    1.4 研究重点、难点、创新点
        1.4.1 研究重点
        1.4.2 研究难点
        1.4.3 研究创新点
    1.5 意识形态相关概念的界定
        1.5.1 意识形态
        1.5.2 意识形态工作
        1.5.3 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2.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加强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的实践
    2.1 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政治领导
        2.1.1 坚持党管意识形态原则
        2.1.2 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2.1.3 坚持意识形态工作正确政治方向
    2.2 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思想领导
        2.2.1 坚持“两个巩固”
        2.2.2 坚持正确舆论导向
        2.2.3 强化理论武装
    2.3 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组织领导
        2.3.1 强化党委意识形态工作主体责任
        2.3.2 增强意识形态工作斗争精神
        2.3.3 加强意识形态阵地建设与管理
    2.4 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队伍领导
        2.4.1 选优配强意识形态工作领导班子
        2.4.2 加强意识形态工作队伍政治建设
        2.4.3 提高意识形态工作干部业务本领
3.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加强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面临的挑战
    3.1 党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弱化
        3.1.1 意识形态工作存在管理不细不实
        3.1.2 正确舆论引导有待加强
    3.2 网络意识形态缺乏有效监管
        3.2.1 网络开放性弱化领导权
        3.2.2 网络舆论正确引导不及时
        3.2.3 网络监管滞后
    3.3 西方意识形态渗透加剧
        3.3.1 西方“普世价值”陷阱
        3.3.2 西方“言论自由”迷思
        3.3.3 西方“新闻自由”误导
4.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加强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启示
    4.1 必须把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掌握在忠于党的人手中
        4.1.1 抓住意识形态领导“关键少数”
        4.1.2 管好意识形态“绝大多数”
    4.2 必须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
        4.2.1 推动马克思主义大学习
        4.2.2 推进马克思主义大研究
        4.2.3 推动马克思主义大宣传
    4.3 要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
        4.3.1 增强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性
        4.3.2 增强意识形态工作政治责任感
        4.3.3 旗帜鲜明批驳错误思潮
    4.4 必须管住管好网络
        4.4.1 完善网络治理制度
        4.4.2 创新网络治理手段
    4.5 必须加强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和管理
        4.5.1 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
        4.5.2 加强高校阵地建设与管理
        4.5.3 加强党校阵地建设与管理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10)走在理论学习的前列 提高学习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论文提纲范文)

一、坚持自觉主动学,把学习内化为自觉行动
    1.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自觉主动学。
    2. 为坚定理想信念自觉主动学。
    3. 为提高政治站位自觉主动学。
二、坚持及时跟进学,把理论当作行动指南
    1. 第一时间学习领会,指导工作实践。
    2. 养成学习的好习惯,适应工作发展需要。
    3. 及时跟进学,增强理论认同。
三、坚持联系实际学,把学习内化为奋斗动力
    1. 必须联系国内外发展的实际。
    2. 必须联系我们工作和思想实际。
    3. 必须联系干部担当作为的实际。
四、坚持笃信笃行学,自觉做到知行合一
    1. 在学深悟透下功夫。
    2. 在融会贯通上下功夫。
    3. 在学以致用上下功夫。

四、在学以致用上下功夫(论文参考文献)

  • [1]以史为鉴 知史明今 为建优行业组织建设轻工强国汲取不竭精神力量[N]. 雷美良. 消费日报, 2021
  • [2]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学习毛泽东着作的方法探析——以泰安专区为例[J]. 申红利,李春成. 兰州学刊, 2021
  • [3]延安时期张闻天干部教育思想研究[D]. 李京哲. 辽宁师范大学, 2021(09)
  • [4]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基层党组织学习力提升研究[D]. 孙博翰. 曲阜师范大学, 2021(02)
  • [5]唱响主旋律 打好主动仗 让工会故事更精彩[J]. 王瑞生. 中国工会财会, 2021(02)
  • [6]建构儒学学统:吕祖谦中原文献之学研究[D]. 徐艳兰. 湖南大学, 2020(02)
  • [7]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系列党课之二[J]. 董振华,谷耀宝. 党课参考, 2020(18)
  • [8]讨真心-唐一庵哲学思想研究[D]. 俞汉群. 浙江大学, 2020(01)
  • [9]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加强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研究[D]. 李泽伟. 新疆师范大学, 2020(06)
  • [10]走在理论学习的前列 提高学习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J]. 杨士武. 山东干部函授大学学报(理论学习), 2020(03)

标签:;  ;  ;  ;  ;  

努力付诸实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