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实施安全管理体系的关键是措施到位(论文文献综述)
桂俊华[1](2021)在《基于风险管理的铁路供电维修安全管理研究》文中提出电气化铁路是我国铁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畅通运营依赖于持续稳定、可靠的供电设备。为了确保供电设备的持续稳定、可靠运行,则需要开展安全有效的供电设备维修。在供电维修活动中,安全是永恒的主题,基于风险管理的安全管理为供电维修安全提供了重要保障。风险管理是一种建立在风险控制理论基础上,具有系统化管理特征的科学管理方式,在2012年我国铁路全面推行风险管理后,历经多年发展已成为铁路供电维修安全管理的主要方法。通过对风险管理在铁路供电维修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情况进行研究,对供电维修安全风险进行全面识别、评估及控制,对提升铁路供电维修安全管理水平,确保维修管理及作业组织过程安全有序具有重要作用。论文通过调研某供电段铁路供电维修安全管理现状,对供电维修管理及作业组织的所有环节进行梳理,通过工作危害识别等方法识别供电维修作业各个环节危害,运用头脑风暴法、风险矩阵评价方法开展风险评估,依据ALARP接受准则确定需要控制的危害,利用风险控制理论针对每一危害制定相适应的“人防”、“物防”或“技防”措施以控制风险,并采取定期评价的方式监督风险控制效果以不断提升铁路供电维修安全管理,对有效控制供电维修组织及其管理过程中的风险具有积极作用,对其他铁路供电设备管理单位开展设备维修安全管理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刘冠志[2](2021)在《GW钻探公司钻井现场安全管理研究》文中提出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快速发展和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以及国家法律法规和石油行业标准的日益严格,石油行业的各大钻探企业对安全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安全生产已成为事关石油钻探企业健康发展的关键。石油钻井是石油开发的重要环节,其具有作业工序复杂、作业风险较高、作业环境恶劣等特点。一旦发生安全生产事故,将会给企业和个人带来严重的损失,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因此,加强钻井现场安全管理,采取科学的方法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对石油钻探企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本文以GW钻探公司钻井现场安全管理为研究对象,按照发现钻井现场安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找到问题解决方法的思路。首先,阐述了本文研究的背景和意义,以及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介绍了钻井工程、HSE管理体系、PDCA管理模式以及其他的一些安全管理相关理论,为本文研究提供理论上支持。其次,通过介绍GW钻探公司安全管理现状,发现GW钻探公司在钻井现场安全隐患排查治理、高危作业管理、安全责任落实等方面存在问题,并就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再次,结合GW钻探公司安全管理现状,借鉴项目管理、PDCA管理模式等多学科的管理方法,为GW钻探公司安全管理存在问题提出解决对策,包括建立科学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加强高危作业管理、健全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等措施。最后,为保障对策的有效实施,从加强班前班后会管理、建立有有效的HSE考核机制、不断强化员工安全意识等方面提出保障措施。本文结合GW钻探公司钻井现场实际情况,对安全管理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经过本文的探讨和研究,期望在安全隐患排查治理、高危作业管理、安全责任落实等方面提出的解决对策能够对钻井作业起到一定指导作用,能够使钻井现场安全管理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丁思远[3](2020)在《唐山开滦赵各庄矿安全风险管理体系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实现安全生产是企业的永恒主题,创新和改进安全管理方法途径是保证安全生产的有效措施,因此建立起适合企业发展实际、运转顺畅高效的安全管理体系是保证安全生产的重要课题。“树立安全发展理念”、“生命至上、安全第一”是全社会的期盼,更是煤炭行业的目标,煤矿生产必须以保证员工安全为基本前提,这已成为煤矿安全管理的共识。对于煤矿而言,建立和完善以风险管理为重点、过程管控为核心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可以有效规避和化解安全生产隐患,提高安全管理成效,保障企业安全生产。但是,受各种因素制约国内部分煤矿安全风险管理体系仍不健全,运行效果不佳,因此,对安全风险管理体系的优化研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针对唐山开滦赵各庄矿现行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完善组织领导、加强技术管理、理顺管理流程、完善保证体系等方面,提出了问题解决方案,优化了赵各庄矿安全风险管理体系。首先,根据赵各庄矿作为煤炭企业安全生产需要和公司实际,阐明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介绍了国内外安全风险管理研究发展现状、相关理论,奠定了优化赵各庄矿安全风险管理体系的理论基础。其次,依据赵各庄矿有关部门相关管理数据和调查研究结果,对赵各庄矿安全风险管理体系运转现状进行了全面分析总结,系统剖析了体系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为优化安全风险管理体系提供了现实基础。再次,从公司安全生产现实需要出发,在确定优化原则的基础上,重新对赵各庄矿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关键要素进行了优化分析,从组织领导、技术指导、专业化辨识流程管理、评估方法等方面重新进行了优化,理顺了赵各庄矿安全风险管理的实施路径,明确了管理权限和责任分工,实现了赵各庄矿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在企业安全管理工作上的全过程管控。最后,为保证优化效果,从组织建设、教育培训、技术服务和考核激励等四个方面给出了安全风险管理体系优化的保障措施,为赵各庄矿安全风险管理体系顺畅运转提供了制度体系支撑。
岳晨曦[4](2020)在《基于事故致因理论的地铁施工险兆事件安全管理研究》文中认为地铁施工过程中事故频发,加强对地铁施工险兆事件的管理,可以从源头上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本文从地铁施工事故案例入手,归纳得到其致因因素,将这些致因因素引入到地铁施工阶段险兆事件致因模型的构建中,分析得到险兆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并提出对策,以减少地铁施工安全事故的发生,提高地铁施工安全管理水平。首先,对地铁施工安全管理特点进行分析,明确地铁施工险兆事件的定义,对地铁施工险兆事件与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分析事故和险兆事件之间的联系;在事故因果连锁理论、瑞士奶酪模型、“4M”理论的基础上构建地铁施工险兆事件致因链,得到人、物、环境和管理四方面的不安全因素是险兆事件发生的重要原因。其次,运用扎根思想,借助Nvivo11软件,按照程序化扎根理论开放式编码、主轴式编码和选择式编码的过程,对地铁施工险兆事件致因因素进行分析和总结;根据各因素间的致因关系得到地铁施工险兆事件致因因素因果关系模型,并构建地铁施工阶段险兆事件致因因素解释结构模型,得到其直接原因是人的不安全行为、生产场地环境不良、设备设施故障以及物料的不安全状态;根本原因是安全生产检查监督不到位、安全生产教育培训不到位、安全生产责任制度未落实、安全生产技术措施编制和安全技术交底不完善等管理方面的因素。最后,针对地铁施工阶段险兆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提出具体的管控措施,并设计地铁施工阶段险兆事件安全管理方案。通过实例应用,对引发险兆事件的根本原因进行控制,可以从源头上减少险兆事件的发生。本文的研究有助于将传统的“问题出发型”管理模式变为“问题发现型”管理模式,对降低地铁施工安全事故发生率,提高地铁施工安全管理水平,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5](2020)在《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西省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文中指出晋政办发[2020]45号各市、县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委、办、厅、局:《山西省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已经省委、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抓好贯彻落实。2020年5月30日(此件公开发布)山西省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按照全国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和省政府常务会议要求,根据国务院安委会《全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安委[2020]3号),结合实际,制定山西省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总方案及两个专题实施方案、11个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实施方案。
王晓蕾[6](2020)在《济南Z变电站项目分包安全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安全是变电站工程建设的重要保障,事关电网安全稳定运行。随着电网建设快速发展,变电站在电网输电、配电等环节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变电站工程建设规模大、周期长,施工风险和劳动强度往往高于一般工程,由于工序复杂、人员流动变化快、环境条件影响等因素制约,对分包安全管理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有效防范建设过程中安全事故的发生,强化变电站项目施工分包安全管理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在变电站建设过程中以包代管现象尚未根本杜绝,分包安全违章量化考核、分包安全人力组织、安全措施现场执行等方面,还亟待进一步完善加强。结合变电站工程实际,需要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手段和方法,努力提高分包安全管理水平,切实保证变电建设全过程的安全良好局面。本文以济南Z变电站项目分包安全管理为例,重点从制度层面、人力层面、执行层面三个维度入手,提出了加强济南Z变电站分包安全管理的思路、对策和措施,并进行了效果验证。在具体内容上,本文第1章绪论主要说明了分包安全管理的背景、意义,综述了分包安全管理在制度、人力和执行三个层面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介绍了本文运用的研究方法和创新点。第2章介绍了安全管理的概念、本质和特点,以及与安全管理相关的应用原理和方法。第3章分析了济南Z变电站项目分包安全管理在制度、人力和执行层面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第4章提出了济南Z变电站项目分包安全管理总体思路,制定了加强分包安全管理制度建设、人力组织和现场执行的对策。第5章实施了分包安全管理措施,重点在制度层面加强分包安全风险管控、加大现场查禁违章力度,在人力层面完善分包商选择使用程序,在执行层面采用作业层班组方式强化现场安全管控,并验证了实施效果。第6章为结论和展望。希望通过济南Z变电站项目分包安全管理研究,为其他变电站项目分包安全管理提供借鉴,同时为电力行业项目分包安全管理提供参考。
马坤[7](2020)在《城市地下空间坍塌事故不安全动作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土地资源越来越稀缺,我国已经进入城市地下空间大规模开发利用阶段。与此同时,城市地下空间坍塌事故也随之变得频繁,因此城市地下空间坍塌事故的预防变的不可或缺。本文以70起具有详细调查报告的城市地下空间坍塌事故案例为研究对象,借助行为安全“2-4”模型理论为分析工具,全面系统的分析了导致事故发生的所有不安全动作,建立所有不安全动作库;通过对地下空间工程不同组织内部的不安全动作进行分类,确定关键岗位责任人员的不安全动作,统计分析不安全动作发生频率,揭示城市地下空间坍塌事故的发生规律,进而提出有效的预防措施。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研究了城市地下空间坍塌事故的发生规律。在2011-2018年间,全国城市地下空间坍塌事故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从事故发生类型来看,城市地下空间坍塌事故主要是地下管道施工坍塌事故、地铁施工坍塌事故和隧道施工坍塌事故,这三种类型占据总事故的92%。其中地下管道施工事故发生次数第一,占总事故的50%。2.全面系统的分析了城市地下空间坍塌事故的不安全动作,建立城市地下空间坍塌事故的所有不安全动作库。依据行为安全“2-4”模型理论,分析70起事故不安全动作共有403次,其中不安全行动(VA)出现了303次,不安全操作(VO)出现了46次,不安全指挥(VC)出现了11次。3.研究了城市地下空间事故中不同组织发出的不安全动作。建筑施工单位不安全动作一共发生303次,分为11大类,其中发生次数超过20次的不安全动作有“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工作没有落实到位”、“进行开挖时防护工作不到位”等。建筑监理单位不安全动作一共发生79次,分为4大类,其中发生次数最多的是“现场违规行为未有效监理”。建设单位不安全动作一共发生26次,分为3大类,其中“违法分包”、“项目工程违规处理”和“项目工程相关手续不齐”各发生8次、15次和3次。4.研究了城市地下空间施工事故中的不安全责任者。结果表明:不安全动作责任者主要包括高层管理人员、中层管理人员、现场管理人员和现场作业人员。其中施工单位不安全动作责任者发出不安全动作次数最多的是安全员和班组长,发生次数分别是183次和162次,占比21.86%和19.35%。监理单位不安全动作责任者发生不安全动作频数最多的是总监,发生120次,占比50.63%。建设单位不安全动作责任者发出不安全动作次数最多的是项目负责人,发生次数26次,占比89.66%。在人员层次方面,施工单位中层管理人员发出不安全动作的次数最多,占比29.35%。监理单位高层管理人员发出的不安全动作的次数最多,发生次数是75次,占比38.24%。建设单位发出不安全动作次数最多的是高层管理人员,发生26次,占比89.66%。5.为了减少城市地下空间坍塌事故的发生,从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和建设单位三个城市地下空间工程责任主体的角度分析不安全动作预防对策。
周雪峰[8](2020)在《基于BIM和VR的建筑工程关键部位施工安全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建筑产业高速发展,与之相对应的建筑安全问题也愈发凸显。建筑工程关键部位以施工工艺技术复杂,外部干扰因素众多,管理难度大等特性,成为安全问题产生的聚焦点。BIM与VR技术的融合,以虚拟可视化、信息交互化、管理协同化的独到优势,能够对施工过程中潜在的不安全因素进行事前预知和动态管控,为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开辟了新的思路。因此,本文以建筑工程关键部位安全影响因素的识别为切入点,分析了BIM和VR技术可切实解决的安全影响因素,研究基于BIM和VR技术的建筑工程关键部位安全管理应用方案,以期提升现场安全管理水平。首先,构建建筑工程关键部位安全影响因素体系。根据建筑工程关键部位的特性及其常见的安全事故触发类型,选取134例安全事故报告作为样本案例,采用文本挖掘的方法提取安全致因高频词,进行社会网络与语义分析。参照案例文本库将其转化为安全影响因素初始集,参照安全管理标准规范、图书、文献对其进行的检验与校正,最终从人、物、管理和环境四个方面确定了24项安全影响因素,构建了建筑工程关键部位安全影响因素体系。其次,研究确定BIM和VR技术可解决的安全影响因素。基于社会网络理论,应用Ucinet软件对文本挖掘过程中产生的共现矩阵进行深入处理,架构建筑工程关键部位安全影响因素社会网络关系图,进行施工安全的整体性分析。同时,将其按照人、物、环境、管理四大类进行局部拆解,全面分析引入BIM和VR技术后对安全影响因素的作用,确定了可解决的21项安全影响因素。然后,制定基于BIM和VR技术的系统性安全管控方案。为科学有效地解决建筑工程关键部位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将其划分为模拟分析、安全监管和无形因素三大类,依次提出了基于BIM和VR的施工现场安全动态模拟实施管控流程、建筑工程关键部位安全隐患监督管理流程以及施工安全教育流程。将“先试后建”的思想融入建筑安全生产的全过程,以信息化事前模拟和动态管理相结合的方式,全面识别和控制不安全因素,预先将安全隐患化解在源头。最后,本文以徐州国际学术交流中心项目为例进行实证研究,以BIM和VR技术在项目中的应用与实施效果来验证关键部位安全管理方案的可行性,并对项目安全管理过程形成知识沉淀,为后续项目的安全管理工作积累经验,提供支持。该论文共有图58个,表19个,参考文献124篇。
温陈伟[9](2020)在《佛山市高明区村级工业园安全管理中的政府行为研究》文中指出村级工业园是在特定社会、经济、文化、资源、政策等因素作用下形成、发展、演变的工业体。然而,由于村级工业园中劳动密集型企业居多、产业形态处于低端,安全隐患突出,企业管理模式混乱,企业负责人意识单薄,对相关法律法规不熟悉,安全培训不到位。同时,政府在村级工业园的安全管理中,相应的问题也暴露出来,如村级工业园管理制度不完善、执法监管体系不完善、各镇街属地管理管理责任不到位、安全管理机构人员流动性大、政府执法人员安全管理意识不足、部门对村级工业园的安全管理站位不够高、部门联动机制不完善以及应急救援体系不完善,为了使村级工业园安全管理与当前新型城镇化建设要求相匹配、与产业转型升级要求相适应、与推进安全发展要求相协调,佛山市高明区需全面推动政府安全管理水平,规范村级工业园区实行一村(居)一策,加强对工艺技术落后、安全隐患问题突出企业埋汰,通过拆除重建,提高土地利用效能,引入增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对部分愿意实施提升改造的企业进行综合整治,形成一批高品质创新产业园区载体,引进安全管理模式、技术先进的企业,提升土地利用效能,形成最大化产出。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比较分析、实地调研、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获得对佛山市高明区村级工业园安全管理中的政府行为研究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对佛山市高明区村级工业园安全管理中的政府行为研究提升对策。研究发现:(1)村级工业园安全管理中政府行为受四方面影响。这四方面影响包括执法监管体系、属地管理责任、部门联动机制、应急救援体系等4大方面。这4项原因可进一步细化为20项影响。(2)影响村级工业园安全管理中的政府行为因素不同。根据政府行为理论、安全管理学等理论,本文对比参照政府考核标准研究政府在村级工业园的安全管理中,政府的行为是否发挥到很好的作用,有效达到安全管理目标。(3)基于村级工业园安全管理政府行为受综合因素影响角度,通过完善执法监管体系、加强属地管理责任、完善部门联动机制、加强应急救援体系等对策,以此提升政府在村级工业园安全管理水平。
陈友磊[10](2020)在《ISO22000在中式餐饮连锁企业建立与实施的研究 ——以A公司为例》文中研究说明中式餐饮品类众多,各种工艺差异较大,工艺也比较复杂,这些都严重制约了中餐饮的发展,产品工业转化困难,产品质量难以控制。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体系用来解决这些问题非常必要。目前在食品质量管理方面体系比较多,研究最多是ISO 22000体系,但是研究多停留在理论上。实际运用研究较少,特别是将体系与中式连锁餐饮具体结合的研究处于空白。本研究以A公司为研究对象,实施ISO 22000体系,验证该体系在中餐饮连锁企业应用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其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实施过程中有别于其他企业在独立的模块中推进体系,在A公司推行过程中将中央厨房和门店这两个独立模块合为一个整体,同时结合工艺流程的标准化,推行实施ISO 22000体系,制定出符合A公司实际情况的实施步骤和措施。建立有关验证性措施,验证和评估在A公司实施ISO 22000体系的效果。有对在饭堂和航空食品上实施ISO 22000体系研究,但在中餐饮连锁公司研究还处于空白,A公司成功实施对于其他中餐饮公司推行该体系实施提供了借鉴。(2)运用调查分析法及归纳法,对A公司实际情况进行摸底并形成有关记录,为制定实施体系的详细步骤打下良好的基础。运用判别树法及流程图法,对A公司产品全流程工艺链条进行危害分析,制定了危害分析表,确定了A公司实施的HACCP计划的关键控制点及关键限值,并建立了纠偏措施,在此基础上制订了切实可行的HACCP计划表。运用验证法对A公司推行体系的效果进行评估。(3)在A公司实施ISO 22000体系中,中央厨房有11个关键控制点,门店有9个关键控制点。从内部的质量考核指标包括产品工业转化率、客诉投诉件数、产品内部控制合格率、运输温度到货合格率、人员质量管理意识,到外部的考核指标第三方审核分数、门店平效比,对比之前都取得了明显的改善,这些实施体系的效果证明了在A公司推行ISO 22000体系是有效的。该体系在A公司的成功实施对于其他中餐饮企业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二、实施安全管理体系的关键是措施到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实施安全管理体系的关键是措施到位(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风险管理的铁路供电维修安全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 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我国铁路安全风险管理 |
1.4 论文的研究内容与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2 安全风险管理理论 |
2.1 风险管理概念 |
2.2 事故致因理论的发展 |
2.2.1 单因素事故致因理论 |
2.2.2 事故因果连锁理论 |
2.2.3“流行病学”理论 |
2.2.4 系统理论 |
2.3 风险管理过程 |
2.4 风险管理理论 |
2.4.1 风险识别技术 |
2.4.2 风险分析及评价方法 |
2.4.3 风险应对方法 |
2.4.4 风险监督方法 |
2.5 本章小结 |
3 铁路供电维修概述 |
3.1 铁路供电维修作业组织 |
3.2 铁路供电维修作业内容 |
3.2.1 铁路供电维修的基本形式 |
3.2.2 铁路供电设备检测监测内容 |
3.2.3 铁路供电设备维修内容 |
3.3 本章小结 |
4 铁路供电维修安全管理 |
4.1 铁路供电维修安全管理范围 |
4.1.1 铁路供电维修业务范围 |
4.1.2 铁路供电维修业务管理 |
4.1.3 铁路供电维修安全管理范围 |
4.2 铁路供电维修危害识别 |
4.2.1 铁路供电维修危害识别方法 |
4.2.2 铁路供电设备检测监测作业危害 |
4.2.3 铁路供电设备维修作业危害 |
4.3 铁路供电维修风险评估 |
4.3.1 铁路供电维修安全风险评价模型 |
4.3.2 铁路供电维修风险接受准则 |
4.3.3 铁路供电维修安全风险分析和评价 |
4.4 铁路供电维修风险应对 |
4.4.1 铁路供电维修风险应对原则 |
4.4.2 铁路供电维修安全风险应对措施 |
4.5 铁路供电维修风险监控 |
4.5.1 供电维修安全风险监控方法 |
4.5.2 铁路供电维修安全风险管理改进 |
4.6 本章小结 |
5 结论与展望 |
5.1 总结和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 供电设备检测监测作业、天窗内作业、天窗作业风险控制表 |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2)GW钻探公司钻井现场安全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的背景 |
1.1.2 研究的意义 |
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的内容 |
1.3.2 研究的方法 |
1.4 研究技术路线 |
2 相关理论基础 |
2.1 钻井工程概述 |
2.2 安全生产相关理论 |
2.3 HSE管理体系 |
2.4 PDCA管理模式 |
3 GW钻探公司钻井现场安全管理现状 |
3.1 公司及钻井现场概况 |
3.1.1 GW钻探公司简介 |
3.1.2 钻井现场概况 |
3.2 GW钻探公司安全管理组织结构及职责 |
3.2.1 安全管理组织结构 |
3.2.2 安全管理组织的职责 |
3.3 GW钻探公司钻井现场安全管理现状 |
3.3.1 GW钻探公司HSE管理体系应用 |
3.3.2 钻井现场安全事故管理 |
3.3.3 钻井现场安全风险防控 |
3.3.4 钻井现场安全隐患排查治理 |
4 GW钻探公司钻井现场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4.1 钻井现场安全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
4.1.1 安全隐患排查治理问题 |
4.1.2 高危作业管理问题 |
4.1.3 安全职责落实问题 |
4.2 钻井现场安全管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
4.2.1 钻井现场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缺乏科学性 |
4.2.2 高危作业管理流程及标准执行不到位 |
4.2.3 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不到位 |
5 GW钻探公司钻井现场安全管理的改进对策 |
5.1 钻井现场安全管理的目标 |
5.2 建立科学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 |
5.2.1 完善钻井队HSE标准化建设标准 |
5.2.2 强化各次开钻验收管理 |
5.2.3 建立安全隐患循环管理机制 |
5.3 加强高危作业的管理 |
5.3.1 建立高危作业项目清单 |
5.3.2 落实HSE方法工具应用 |
5.3.3 加强高危作业过程监管 |
5.4 健全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
5.4.1 调整安全管理组织机构 |
5.4.2 明确安全管理职责 |
5.4.3 建立安全责任追究机制 |
6 GW钻探公司安全管理对策实施的保障措施 |
6.1 加强班前班后会管理 |
6.2 健全HSE考核机制 |
6.3 不断强化员工安全意识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唐山开滦赵各庄矿安全风险管理体系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外研究评述 |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第2章 相关理论 |
2.1 安全管理 |
2.1.1 安全管理定义 |
2.1.2 安全管理对象 |
2.1.3 安全管理方法 |
2.2 安全管理基础理论 |
2.2.1 杜邦安全管理理论 |
2.2.2 本质安全理论 |
2.2.3 系统安全理论 |
2.2.4 安全风险管理理论 |
2.3 安全风险管理 |
2.3.1 风险管理与安全风险管理 |
2.3.2 安全风险管理内涵 |
2.3.3 安全风险管理方法 |
2.4 安全风险管理体系 |
2.4.1 安全风险管理体系指导思想 |
2.4.2 安全风险管理体系特征 |
2.4.3 安全风险管理体系运转流程 |
2.4.4 安全风险管理体系推进组成要件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赵各庄矿安全风险管理体系现状及问题分析 |
3.1 赵各庄矿概况 |
3.1.1 赵各庄矿基本情况简述 |
3.1.2 赵各庄矿组织机构设置 |
3.1.3 赵各庄矿员工基本状况 |
3.2 赵各庄矿安全风险管理体系现状分析 |
3.2.1 赵各庄矿现有安全风险管理体系 |
3.2.2 赵各庄矿安全风险管理体系运转情况调查分析 |
3.3 赵各庄矿安全风险管理问题及成因分析 |
3.3.1 赵各庄矿安全风险管理存在问题 |
3.3.2 赵各庄矿安全风险管理问题成因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赵各庄矿安全风险管理体系优化设计 |
4.1 赵各庄矿安全风险管理体系优化原则 |
4.1.1 层级化管理原则 |
4.1.2 专业化技术指导原则 |
4.1.3 分类化辨识原则 |
4.1.4 周期性评估原则 |
4.2 赵各庄矿安全风险分析优化 |
4.2.1 员工行为安全风险分析 |
4.2.2 采掘作业安全风险分析 |
4.2.3 通防作业安全风险分析 |
4.2.4 机电作业安全风险分析 |
4.2.5 地面作业安全风险分析 |
4.3 赵各庄矿安全风险管理流程优化 |
4.3.1 组织管理系统优化 |
4.3.2 技术指导系统优化 |
4.3.3 模块式管理流程 |
4.4 安全风险管理评估优化 |
4.4.1 安全风险因素评估范围 |
4.4.2 安全风险评估基本流程 |
4.4.3 安全风险管理评估优化实施 |
4.4.4 安全风险评估方法及应用优化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赵各庄矿安全风险管理体系优化实施保障 |
5.1 组织领导保障 |
5.1.1 组建专门领导机构 |
5.1.2 完善层级管理职能 |
5.1.3 细化专业职责分工 |
5.2 教育培训保障机制 |
5.2.1 细化员工教育培训制度 |
5.2.2 健全班长履职管理制度 |
5.2.3 强化专项引导促进制度 |
5.2.4 丰富辨识技能提升制度 |
5.3 技术服务保障 |
5.3.1 实施重大危险源专项监管 |
5.3.2 实施较大风险源规范管理 |
5.4 考核激励保障 |
5.4.1 改进安全风险考核兑现机制 |
5.4.2 完善班组安全风险激励机制 |
5.5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1 赵各庄矿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员工调查问卷 |
附录2 赵各庄矿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员工访谈提纲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致谢 |
(4)基于事故致因理论的地铁施工险兆事件安全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英文摘要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的背景 |
1.1.2 研究的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及存在的问题 |
1.2.1 事故致因理论研究现状 |
1.2.2 险兆事件理论研究现状 |
1.2.3 对研究现状的分析 |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技术路线 |
2 地铁施工险兆事件概念辨析及致因链分析 |
2.1 地铁施工安全管理相关理论 |
2.1.1 安全管理原理分析 |
2.1.2 地铁施工特点分析 |
2.1.3 地铁施工安全管理方法与原则分析 |
2.2 地铁施工险兆事件相关理论 |
2.2.1 地铁施工险兆事件内涵界定 |
2.2.2 地铁施工险兆事件与相关概念区分 |
2.2.3 地铁施工险兆事件与事故的关系分析 |
2.3 地铁施工事故致因理论 |
2.3.1 事故因果连锁理论 |
2.3.2 瑞士奶酪因果模型 |
2.3.3 “4M”理论 |
2.3.4 地铁施工险兆事件致因链构建 |
2.4 小结 |
3 地铁施工险兆事件致因因素分析 |
3.1 事故统计分析 |
3.1.1 按事故发生时间统计分析 |
3.1.2 按事故发生空间统计分析 |
3.1.3 按事故发生类型统计分析 |
3.1.4 事故统计分析结果 |
3.2 地铁施工险兆事件致因因素识别 |
3.2.1 扎根思想 |
3.2.2 识别步骤 |
3.2.3 致因因素识别 |
3.3 数据分析 |
3.3.1 主轴式编码 |
3.3.2 选择式编码 |
3.3.3 饱和度检验 |
3.4 小结 |
4 地铁施工险兆事件致因模型构建 |
4.1 地铁施工险兆事件致因因素因果关系分析 |
4.1.1 人的因素子系统因果关系分析 |
4.1.2 物的因素子系统因果关系分析 |
4.1.3 环境的因素子系统因果关系分析 |
4.1.4 管理的因素子系统因果关系分析 |
4.1.5 地铁施工险兆事件致因因素因果关系模型构建 |
4.2 解释结构模型构建目的与原则 |
4.2.1 模型构建目的 |
4.2.2 模型构建原则 |
4.3 地铁施工险兆事件致因因素解释结构模型构建 |
4.3.1 模型构建步骤 |
4.3.2 模型构建过程 |
4.3.3 模型分析结果 |
4.4 小结 |
5 地铁施工险兆事件安全管理方案设计及实例应用 |
5.1 地铁施工险兆事件管控对策分析 |
5.1.1 安全生产教育培训 |
5.1.2 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
5.1.3 安全生产技术措施编制和安全技术交底 |
5.1.4 安全生产检查监督 |
5.2 地铁施工险兆事件安全管理方案设计 |
5.2.1 方案设计原则 |
5.2.2 方案设计目标 |
5.2.3 方案设计 |
5.3 实例应用 |
5.3.1 存在问题 |
5.3.2 原因分析 |
5.3.3 改进措施及应用效果分析 |
5.4 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期间学术成果 |
(6)济南Z变电站项目分包安全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分包安全管理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分包安全管理在制度层面的国内外研究 |
1.2.2 分包安全管理在人力层面的国内外研究 |
1.2.3 分包安全管理在执行层面的国内外研究 |
1.3 研究的方法和内容 |
1.3.1 研究方法 |
1.3.2 研究内容 |
1.4 研究创新点 |
第2章 安全管理的相关理论基础 |
2.1 安全管理概念、本质和特点 |
2.1.1 安全管理概念 |
2.1.2 安全管理本质 |
2.1.3 安全管理特点 |
2.2 与安全管理相关的原理和方法 |
2.2.1 与安全管理相关的原理 |
2.2.2 安全管理方法 |
第3章 济南Z变电站项目分包安全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
3.1 济南Z变电站项目概况 |
3.2 分包安全管理现状 |
3.2.1 分包安全管理组织架构 |
3.2.2 分包安全管理现状 |
3.3 分包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
3.3.1 关键风险管控不到位、违章量化考核制度需要细化 |
3.3.2 分包商选择的人力程序没有建立 |
3.3.3 现场安全执行的精准性、严格性亟待提高 |
第4章 济南Z变电站项目分包安全管理思路和对策 |
4.1 分包安全管理总体思路 |
4.2 分包安全管理对策 |
4.2.1 建立关键风险管控和安全违章记分机制 |
4.2.2 建立分包商的全过程管控程序 |
4.2.3 建立作业层班组模式 |
第5章 济南Z变电站项目分包安全管理实施措施 |
5.1 实施关键风险管控和安全违章记分措施 |
5.2 实施分包商过程管控措施 |
5.3 实施作业层班组模式措施 |
第6章 总结和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作者简介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7)城市地下空间坍塌事故不安全动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 |
1.1.1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的现状 |
1.1.2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坍塌事故预防的重要性 |
1.1.3 理论背景 |
1.2 国内外行为安全研究现状及动态分析 |
1.2.1 国外研究现状及动态分析 |
1.2.2 国内研究现状及动态分析 |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1.4 研究的内容 |
第2章 城市地下空间坍塌事故统计分析 |
2.1 事故统计方法和统计指标 |
2.2 事故数据范围与来源 |
2.3 事故的时间分布特征统计 |
2.3.1 年度分布特征分析 |
2.3.2 月度分布特征分析 |
2.3.3 星期分布特征分析 |
2.3.4 时间段分布特征分析 |
2.4 事故的等级分布特征统计 |
2.5 坍塌事故的不同类型分布统计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城市地下空间坍塌事故不安全动作原因分析 |
3.1 行为安全“2-4”模型简介 |
3.1.1 行为安全“2-4”模型研究不安全动作的优点 |
3.1.2 行为安全“2-4”模型研究不安全动作的分类和范围 |
3.2 城市地下空间坍塌事故样本 |
3.3 城市地下空间坍塌事故典型案例分析 |
3.3.1 相关名词及其释义 |
3.3.2 淄博市昌国路雨污水管道市政工程“6.19”较大坍塌事故 |
3.4 城市地下空间坍塌事故不安全动作库研究 |
3.4.1 所有不安全动作库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不同组织内部不安全动作分析 |
4.1 施工单位责任主体的不安全动作库 |
4.2 监理单位责任主体的不安全动作库 |
4.3 建设单位责任主体的不安全动作库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不同组织内部不安全动作责任者研究 |
5.1 施工单位不安全动作责任者研究 |
5.2 监理单位不安全动作责任分析 |
5.3 建设单位不安全动作责任者研究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不同组织内部不安全动作预防对策分析 |
6.1 施工单位责任主体的不安全动作预防对策 |
6.2 监理单位责任主体的不安全动作预防对策 |
6.3 建设单位责任主体的不安全动作预防对策 |
6.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8)基于BIM和VR的建筑工程关键部位施工安全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问题提出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4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5 研究方案 |
2 基于文本挖掘的建筑工程关键部位安全致因体系构建 |
2.1 建筑工程关键部位的特征分析 |
2.2 基于文本挖掘的建筑生产安全事故致因分析 |
2.3 建筑工程关键部位安全影响因素体系的构建 |
2.4 本章小结 |
3 BIM和VR对安全因素的影响机理研究——社会网络视角 |
3.1 BIM和VR在安全管理方面的应用点分析 |
3.2 建筑工程关键部位安全影响因素社会网络关系构建 |
3.3 BIM和VR对建筑工程关键部位安全影响因素的作用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4 基于BIM和VR的建筑工程关键部位安全管控研究 |
4.1 基于BIM和VR的建筑工程关键部位安全管控方案 |
4.2 基于BIM和VR的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模型构建 |
4.3 基于BIM和VR的建筑工程关键部位安全管理应用 |
4.4 本章小结 |
5 基于BIM和VR的建筑工程关键部位安全管理实证分析 |
5.1 项目概况 |
5.2 BIM和VR在建筑项目关键部位的安全管理应用规划 |
5.3 基于BIM和VR的建筑工程关键部位安全管理方案实施 |
5.4 基于BIM和VR的安全管理应用效果分析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创新点 |
6.3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1 |
附录 2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9)佛山市高明区村级工业园安全管理中的政府行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国内文献及研究 |
1.3.2 国外文献及研究 |
1.3.3 研究现状综评 |
1.4 研究内容 |
1.5 研究方法和研究框架 |
1.5.1 研究方法 |
1.5.2 研究框架 |
1.5.3 研究技术路线图 |
第二章 基本概念及相关理论 |
2.1 基本概念 |
2.1.1 工业园区与村级工业园区 |
2.1.2 安全管理概述 |
2.1.3 安全管理的任务 |
2.1.4 企业伤亡事故分类标准 |
2.1.5 安全隐患 |
2.2 理论基础 |
2.2.1 政府行为研究 |
2.2.2 可持续发展理论 |
2.2.3 海因里斯法则 |
2.2.4 安全管理3E原则 |
2.2.5 本质安全化 |
第三章 佛山市高明区村级工业园安全现状分析 |
3.1 佛山市高明区村级工业园安全发展现状 |
3.1.1 佛山市高明区概况 |
3.1.2 佛山市高明区村级工业园基本情况 |
3.2 佛山市高明区村级工业园分布情况 |
3.3 高明区村级工业园企业行业分析 |
3.4 推动佛山市高明区村级工业园安全管理的基本措施 |
3.4.1 机构设置 |
3.4.2 各部门、各镇街开展村级工业园工作情况 |
3.4.3 村级工业园日常监管方面 |
3.5 佛山市高明区村级工业园考核评分情况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佛山市高明区村级工业园安全管理中阻力分析 |
4.1 执法监管体系不完善 |
4.1.1 机构不健全,监管人员业务不熟悉 |
4.1.2 执法人员依法行政意识不强 |
4.1.3 部门关系不协调,未能形成联合执法机制 |
4.1.4 安全生产监管职能不明晰 |
4.1.5 法律法规建设不适应 |
4.2 属地管理责任不到位 |
4.2.1 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表现 |
4.2.2 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
4.3 职能部门联动机制不完善 |
4.3.1 执行联动机制的相关立法不完善 |
4.3.2 有协助义务的单位缺乏协助执行的意识和积极性 |
4.3.3 参与执行联动部门的法定义务缺乏制度性保障 |
4.3.4 参与联动部门担忧秘密隐私泄露 |
4.4 应急救援体系不到位 |
4.4.1 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机构 |
4.4.2 相关企业主体责任 |
4.4.3 应急演练 |
4.4.4 应急救援保障 |
4.4.5 应急预案救援机制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国内经验借鉴 |
5.1 国内经验介绍 |
5.1.1 佛山市顺德区村级工业园 |
5.1.2 佛山市南海区丹灶工业园 |
5.1.3 广州市花都区村级工业园 |
5.2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提升佛山市高明区村级工业园安全管理政府行为若干建议 |
6.1 合理设定标准,完善执法监管体系 |
6.1.1 合理设定验收标准,加大违法处理力度,保持整治效果 |
6.1.2 建立督察考核机制,实施安全生产绩效考评机制 |
6.1.3 同步改革、大胆创新,加强未来谋划与配套设施支持 |
6.2 强化组织领导和建立领导挂点示范项目机制,加强属地管理责任 |
6.2.1 坚持“计划指引、示范先行、政府统筹”的方针 |
6.2.2 建立领导挂点示范项目机制,加强属地管理责任 |
6.3 加强部门信息数据连接、建立部门联动的协商和宣传机制 |
6.3.1 在前期摸底调查基础上,做好信息化管理 |
6.3.2 重视事故事件信息报送工作,建立安全生产明白卡制度 |
6.3.3 建立部门联动的协商和宣传机制 |
6.4 完善应急救援预案,强化应急救援体系 |
6.4.1 提高应急处置能力,规范应急预案管理 |
6.4.2 加强应急物资储备,熟悉应急救援训练 |
6.4.3 加强实时事故信息报送,加强应急救援训练 |
6.5 安全生产验收标准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10)ISO22000在中式餐饮连锁企业建立与实施的研究 ——以A公司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餐饮安全管理研究综述 |
1.2.1 国内餐饮安全研究现状 |
1.2.2 国外餐饮安全研究现状 |
1.3 ISO22000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概况 |
1.3.1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发展 |
1.3.2 ISO22000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发展历程 |
1.3.3 ISO22000 质量管理体系的内容 |
1.3.4 ISO22000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在我国实施现状 |
1.3.5 实施ISO22000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意义 |
1.4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4.1 研究的目的 |
1.4.2 研究的意义 |
1.5 研究内容 |
1.6 研究方法 |
1.7 技术线路 |
1.8 本研究的创新点 |
第二章 A公司概况及食品质量管理现状分析 |
2.1 A中餐饮连锁公司情况概述 |
2.1.1 A中餐饮连锁公司简介 |
2.1.2 A中餐饮连锁公司组织结构图 |
2.2 A中餐饮连锁公司质量管理现状 |
2.2.1 中央厨房的质量管理现状 |
2.2.2 餐厅内部的质量管理现状 |
2.2.3 内部审核管理流程及建立质量管理体系 |
2.2.4 供应链管理体系 |
2.2.5 原料配送与管理 |
2.2.6 质量检测技术管理 |
2.2.7 消费者客诉及意见管理制度 |
2.3 A公司的质量管理问题 |
2.4 A公司的外部考核结果较差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ISO 22000 体系在A公司建立与实施的研究 |
3.1 A公司推行ISO 22000 体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3.1.1 A公司推行ISO 22000 体系的必要性 |
3.1.2 A公司推行ISO 22000 体系的必要性的可行性 |
3.2 A公司实施ISO 22000 体系的程序 |
3.3 组建ISO 22000 体系推行实施小组 |
3.4 制定ISO22000 体系推行实施小组及成员的培训方案 |
3.4.1 ISO22000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导入前培训 |
3.4.2 ISO22000 体系的日常培训 |
3.5 A公司产品加工工艺的分类及描述 |
3.5.1 中央厨房产品分类和描述 |
3.5.2 华为区域门店产品分类和描述 |
3.6 A公司中央厨房和门店的加工工艺流程图 |
3.7 确定前提方案(PRP)和操作性前提方案(OPRP) |
3.7.1 A公司中央厨房和门店建筑物和相关设施的布局和建设要求 |
3.7.2 A公司原材料采购、储存、操作、运输和产品处置要求 |
3.7.3 人员管理和管理制度 |
3.8 危害分析,确定关键控制点 |
3.8.1 危害控制点的CCP判别 |
3.8.2 危害识别 |
3.8.3 危害分类 |
3.8.4 危害分析 |
3.8.5 确定关键限值 |
3.8.6 监控措施的建立 |
3.8.7 纠偏措施的建立 |
3.8.8 验证程序的建立 |
3.9 制定A公司的中央厨房和门店的HACCP的行动方案 |
3.10 ISO22000 体系在A公司有效进行与实施的措施 |
3.10.1 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3.10.2 实施过程中的有关意见 |
3.11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A公司实施ISO22000 体系的效果 |
4.1 A中餐饮公司内部产品质量管理水平提升 |
4.2 A公司外部考核成绩的提升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成果 |
四、实施安全管理体系的关键是措施到位(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风险管理的铁路供电维修安全管理研究[D]. 桂俊华.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2021(01)
- [2]GW钻探公司钻井现场安全管理研究[D]. 刘冠志. 大连理工大学, 2021(01)
- [3]唐山开滦赵各庄矿安全风险管理体系优化研究[D]. 丁思远. 燕山大学, 2020(06)
- [4]基于事故致因理论的地铁施工险兆事件安全管理研究[D]. 岳晨曦. 西安科技大学, 2020
- [5]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西省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J]. 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山西省人民政府公报, 2020(06)
- [6]济南Z变电站项目分包安全管理研究[D]. 王晓蕾. 长春工业大学, 2020(01)
- [7]城市地下空间坍塌事故不安全动作研究[D]. 马坤. 吉林建筑大学, 2020(04)
- [8]基于BIM和VR的建筑工程关键部位施工安全管理研究[D]. 周雪峰. 中国矿业大学, 2020(01)
- [9]佛山市高明区村级工业园安全管理中的政府行为研究[D]. 温陈伟.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10]ISO22000在中式餐饮连锁企业建立与实施的研究 ——以A公司为例[D]. 陈友磊.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2020(01)
标签:安全管理体系论文; 安全风险管理论文; 安全生产标准化论文; 铁路事故论文; 安全生产标准体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