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表象训练用于太极拳教学的实验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孙晓梅[1](2022)在《表象训练在武术套路教学训练中的运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武术套路教学中,运用表象训练作为理论基础。通过分析表明,武术课堂运用表象训练方法能够有效增强学生(学习与完成动作)的自信心,有助于减少训练过程中学习新动作的时间,提高学生的动作质量。表象训练是提高学生学习武术套路动作和教学水平的重要手段。
黄珊[2](2021)在《表象训练法在中学羽毛球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因为羽毛球对于运动场地以及运动环境的要求较低,也较为容易上手,所以在大众中极受欢迎。尽管群众参与广泛且有一定优势,但是羽毛球这项运动对于技术动作的要领要求是较为严格,每项动作都需要引拍、挥拍、收拍三个环节前后连贯完成,在对青少年羽毛球技术的学习进行观察之后发现:(1)青少年对羽毛球技术动作的记忆和理解很慢。学习掌握技术动作需要经历一个复杂的认知过程,如果长时间不去回忆或练习,就会重复错误动作,降低教学效率;(2)青少年身心发育还不够成熟,容易对重复练习产生厌烦感,而传统的教学方法通过学生的自主练习从中进行自我体会,技术动作定型较慢,教学效果不尽人意。因此,青少年羽毛球教学需要寻找一种突破传统教学的方法,并结合青少年身心发育的特点加以改进,使原有的教学方法得到有效改善。表象训练是一种可以应用于综合性运动的训练方法,它可以提高学习者技能形成的速度和准确性,而且对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运动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体育教学领域中对于表象训练的应用范围,目前正在逐步的扩大,表象训练法运用到运动训练中的优势主要有不受场地、天气、器材的影响;减轻肌肉疲劳和身体损伤等。因此,本文就如何将表象训练更好应用到初中羽毛球教学问题进行实验研究,以期为今后提高初中学生羽毛球教学的质量提供理论参考。参考本文研究的课题,使用调查问卷法、文献资料法和实验法,选取某市60名没有专业羽毛球学习经历的初中生作为实验对象,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比传统教学方法和融入表象训练方法的羽毛球课堂教学效果的差异后得出以下结论:(1)在初二学生的羽毛球教学中运用表象训练法,相较于仅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它能够对技术动作的熟练程度有较大提升,且在较为复杂的技术动作中效果更为明显,但在简单或基础的技术动作中不建议过多应用。(2)在初二学生进行羽毛球学习的过程中,利用表象训练法进行教学,学生的视觉表现能力有明显提升,对照组在动觉表象能力上也有不小的提升,所以不可否认传统体育教学方法的优越性,同时也有必要创新加入有积极效果的不同训练方法。(3)在初二学生羽毛球教学中采用表象训练法,提高了学生学习羽毛球的兴趣,特别是在积极兴趣、认识羽毛球、羽毛球参与和自主与探究四个维度的表现较传统教学形式有不错的改善。
王金龙[3](2020)在《表象训练法在少儿拉丁舞教学中的实验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拉丁舞具有体育竞赛和艺术熏陶的双重性,少儿长期练习拉丁舞有利于身心健康,目前练习者众多,但由于教学法单一,学习兴趣、技术水平得不到提升而制约其发展。表象训练法在其他运动项目中应用效果较好,而少儿拉丁舞鲜见应用,尝试把表象训练法引入少儿拉丁舞教学训练中,探索其效果,为少儿拉丁舞提供新的教学方法,促进该运动健康发展。方法:对少儿拉丁舞教学进行系统理论研究、实地调查、访谈专家基础上,把佛山市春天学堂31名10-12岁的女学员作为实验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16人,对照组15人。实验组采用表象训练法(准备活动→表象训练→身体练习→二次表象训练→二次身体练习),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分别实施为期15周,3次/周,60min/次的实验教学,测试实验前后舞蹈学习兴趣、拉丁舞技术水平(中国国际标准舞艺术等级考试成绩、舞蹈姿态、运动的品质、动作的时值和音乐表现力、表演的整体效果)和身体素质(50m跑、坐位体前屈、1min跳绳、1min仰卧起坐、50m×8折返跑)指标,相关数据运用Excel和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1、通过为期15周的表象训练,实验组女学员对体育运动的运动参与程度、拉丁舞学习积极兴趣、拉丁舞学习消极兴趣、拉丁舞学习兴趣与实验前比较,有了极明显进步(P<0.01),自主学习程度没有产生差异;实验后与对照组比较,除运动参与程度明显进步(P<0.05),其他指标极明显进步(P<0.01),对照组实验前后所有指标没有形成差异;2、实验后实验对象少儿拉丁舞的基本技术中舞蹈姿态、运动的品质、表演的整体效果显着优于实验前(P<0.05),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而动作时值以及音乐表现力没有明显差异;中国国际标准舞艺术等级考试成绩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形成极显着性优势差异(P<0.01);3、实验后实验对象身体素质指标中50m跑、1min跳绳、1min仰卧起坐、50×8往返跑较实验前有极显着提高(P<0.01)、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坐位体前屈没有显着差异。结论:1、表象训练法能够促进学生对体育运动的运动参与程度、拉丁舞学习积极兴趣、拉丁舞学习消极兴趣、拉丁舞学习兴趣,达到提高学习体育舞蹈的目的,如果改善自主学习程度,能够更好提高少儿拉丁舞教学训练;2、表象训练法能够提高少儿拉丁舞的基本技术中舞蹈的基本姿态、运动的品质、表演的整体性以及中国国际标准舞艺术等级考试成绩,但是对动作时值以及音乐表现力作用不明显,需进行有效改进,才能达到全面提高少儿拉丁舞教学训练水平;3、表象训练法与传统的训练方法一样能够增强少儿拉丁舞者的力量、速度、耐力、柔韧和平衡素质,相关指标呈现正态的发展趋势,虽然坐位体前屈没有显着提高,是受年龄特征限制,属于正常发育,表象训练法能够有效激发少儿拉丁舞者学习兴趣、增强身体运动素质、快速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值得推广应用。
季永光[4](2020)在《多元反馈在高校太极拳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体育教学已经成为了一个热门的研究领域,教学方法也随其发展而不断拓新。体育教学方法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为达成教学目标和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方式、手段的总称。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对教师传授知识技能、实现育人任务具有关键性。24式简化太极拳是在我国高校已经普及,然而在传统“示范-讲解-领做”的单一授课方法下的课堂教学效果、课堂学习氛围等不尽人意,其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多元反馈教学法依托反馈原理,运用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等建立起来的一种教学方法,其强调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时应根据不同练习阶段、技能难度等合理设置多种反馈,以保证教与学之间信息交流多元和及时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的方法。多元反馈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学中信息传递方式单一,信息通道狭隘的特性。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同伴反馈)、学生与媒体之间的信息传递实现多元反馈。本研究以多元反馈相关理论为基础,借鉴前人宝贵研究成果,结合太极拳技术及教学特点,依据现代教学思想,将多元反馈教学法引入太极拳教学课堂。采用文献资料调研、问卷调查法、教学实验法和数理统计法对太极拳教学中应用多元反馈教学法进行研究。通过为期16个课时的教学实验得出结果:多元反馈教学班与传统教学班在学习动机、学习兴趣(积极兴趣、消极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太极拳技术技能成绩、教学效果上存在差异,在体育学习兴趣的课下参与和课余关注上不存在差异。基于以上结果,得出研究结论:(1)在高校太极拳教学中,多元反馈教学班级学生学习动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测评结果优于传统教学班级学生。多元反馈教学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2)在高校太极拳教学中,与传统教学法相比,多元反馈教学法在体育学习兴趣的积极兴趣、消极兴趣和课堂学习积极性高于传统教学班。多元反馈教学法能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兴趣,降低消极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3)在高校太极拳教学中,多元反馈教学法在体育学习兴趣的课下参与和课下关注上与传统教学法不存在差异。即多元反馈教学法不能激发学生的课下关注和自主锻炼行为。(4)在高校太极拳教学中,多元反馈教学法班级学生的技术技能成绩优于传统教学班学生。多元反馈教学法有利于学生的太极拳技能学习。(5)在高校太极拳教学中,多元反馈教学班级课堂学习氛围,学生学习积极性优于传统教学班。多元反馈能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6)在高校太极拳教学中,多元反馈教学班级学生的教学效果评价结果高于传统教学班学生。多元反馈教学法教学更受到学生的喜爱。
俞霞[5](2020)在《翻转课堂在武术长拳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以武汉体院体育教育专业武术普修课为例》文中认为在高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为教育提供了更丰富的资源和更便捷的平台。翻转课堂是一种借助网络信息平台对学生在课前进行在线教育,课中注重协作探究、互动交流,促进知识内化,课后进行知识巩固的教学模式。武术作为传统的体育项目,将之与新时代的翻转课堂相结合,顺应信息时代潮流。本文分析研究翻转课堂在长拳教学中的优势和局限,并寻求改进策略,优化武术普修课长拳教学效果,为往后深入研究武术教学多元化提供理论参考和依据,为翻转课堂在武术教学中的运用起到实践指导意义。运用二手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长拳翻转课堂的教学实验设计、实施及教学实验效果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长拳翻转课堂教学实验效果显着,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组学生的考核成绩、自主学习能力、武术学习兴趣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2)翻转课堂在长拳教学中的优势:教学信息传递的高效性;学生自主学习的高效性;教与学的互动配合;及时的反馈评价和总结归纳。(3)翻转课堂在长拳教学中的局限:学生数量偏多会降低翻转课堂的教学效果;翻转课堂教学对长拳基本功的监控不够;长拳教学资源的收集制作难度较大。(4)针对长拳的翻转课堂的局限提出建议:合理分组教学;长拳的翻转课堂教学中加强对长拳基本功的监控;建立更加丰富的长拳教学的资源库。
丁莉[6](2020)在《意象训练在现代舞训练中的方法和价值研究》文中认为在意象训练(Imagery Training)的相关理论研究中,意象训练同时也被定义为想象训练或表象训练,是心理训练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指在舞蹈学习者过去某一熟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教师形象化的比喻或暗示,运用人体感觉器官的感觉功能,引导舞蹈学习者对动作过程的实际想象。在意象训练中,舞蹈学习者仿佛可以看到影像、闻到气味、听到声音或是感受到动作,就如同真实的经验一般,想象能力在意象训练中扮演了必不可少的重要角色。现代舞训练相比较与其它舞种训练,身体语言更加抽象、追求个性和创新,在训练方法上面临着更多的挑战。故本篇论文从身心训练的角度出发,提出在传统现代舞训练中引入意象训练的方法,以此来弥补传统身体训练带来的不足与缺失,探讨和研究意象训练在现代舞训练中的方法和价值。鉴于意象训练引入现代舞训练中的可行性,本篇论文第一章对意象训练的概念和类型进行厘定和分析,根据意象训练的特点提出了运用视觉提示、听觉提示和触觉提示的三种意象基本方法。第二章从认知心理学和实践的角度入手,分析了现代舞训练与意象训练之间存在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之间的矛盾性,但这种矛盾性并非绝对对立;通过举例论证当今现代舞作品和林怀民“云门舞集”现代舞训练中都存在一定的“意象性”;在此基础上,笔者对上海市嘉定区南翔中学舞蹈艺术团的20名学生进行意象训练实验,采取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自主评分,通过SPSS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得出意象训练对舞者的动作能力提升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第三章在舞蹈解剖学、舞蹈生理学和舞蹈心理学等相关理论的基础上,以玛莎·格莱姆的“收缩与伸展”体系与多丽丝·韩芙丽的“失衡与复衡”体系的基本动作为例,对现代舞训练中意象训练的具体方法进行整理和创新。第四章在理论和实验的研究基础上,提炼阐述了现代舞意象训练方法的动作、理论和训练价值,并提出了建设中国学派现代舞训练的可行性。最后在论文的结尾部分,由于现代舞意象训练方法并未普及,发展并未完善,所以,笔者就意象训练引入现代舞训练中的局限性提出了在意象训练实施过程中的具体建议。本课题的研究,对于中国现代舞训练方法具有一定的创新性,是对现代舞动作、理论以及训练价值的再认识,有助于提升国内舞蹈界对于意象训练方法的重视,不再一味重视传统身体训练而忽视心理训练。从舞蹈身心训练的角度出发,将身体训练与心理训练相结合,使更多的教师和学生科学地认识并且运用意象训练方法,让舞者的身体充满“智慧”,从而提升现代舞训练的效率。
叶胜华[7](2019)在《视频反馈教学法在公共体育太极拳教学中的实验研究 ——以景德镇学院为例》文中认为中国武术被作为国之瑰宝看待,已受到了世界各地人民的普遍推崇,太极拳又是中华民族特色元素的文化形态,所以太极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在各大高校的公共体育中开展,不仅有强身健体的功能,还能使身心得到愉悦,但太极拳运动与常规体育项目有所不同,太极拳技术动作有其特殊性,初学者刚开始往往会对太极拳产生一些错误认识,比如初学者会觉得太极拳运动健身价值欠缺,而且太极拳技术动作复杂难学,学生就会逐渐对这项课程丧失兴趣。这对于高校太极拳课程的开展是很不利的。因此,对于高校从事太极拳教学研究的教师学者们,探索创新一种更有效的教学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教学课程的顺利推进,是一项必要且迫切的任务。本文将视频反馈教学法运用于公共体育太极拳教学中,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查阅资料了解其他学科视频反馈教学法的教学模式及实践研究,给本文提供理论支撑;本文将视频反馈教学法对高校太极拳体育公共课程教学效果的影响作为研究对象,从景德镇学院2017级的公共体育课学生中随机选择60名学生作为实验对象,30人作为实验组,30人作为对照组,实验组利用视频反馈教学法,对照组利用传统的教学法进行教学,最后抽样60人,实验组30人,实验后对实验组和对照组中的客观指标:二十四式太极拳技术动作学习效果、学生课堂学习氛围、理论知识掌握程度;主观指标: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及学生对太极拳教学效果的评价进行对比分析。以下是实验的结论和建议:本文的得出结论:(1)通过本次实验研究发现,实验后实验组的客观指标太极拳技术动作得分、学生课堂学习氛围、理论知识掌握程度都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P都<0.05,具有显着性差异;说明实验组的视频反馈教学法通过视频、图像、声音等在这种外界刺激的情况下进行信息反馈,对正确动作形成动作表象,对学生的技能知识的掌握有较好的影响。(2)实验组的主观指标中学生以体育课学分的学习动机比对照组更低,对太极拳的兴趣等都高于对照组,说明视频反馈教学法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在公共体育太极拳中运用视频反馈教学法是可行的,具有适用性。(3)调查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学方法的满意度中,实验组的学生认为学习效率更高,实验组的学生对教学方法满意度更高,视频反馈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相比极大了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了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4)实验组学生对视频反馈教学法的评价,认为对的太极拳技术明显提高、能调动积极参与性和激发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等赞同呼声最高,说明视频反馈教学法对提高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很大帮助。本文提出的建议:(1)传统教学法运用多年,自然有自身的优势,视频反馈教学法虽然优势明显,但由于才刚刚起步教学模式不够成熟,建议将视频反馈教学法与传统教学相结合运用到体育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动作技术质量,提高教学效率。(2)为了能够更优化教学效果,除了教学模式不断改进,教师也需要不断的更新和充实知识,转变教育观念,加强教学方法的研究,进一步提高太极拳教学的质量。(3)不能一味的追求视频反馈教学法,而忽略了学生和教学条件的实际情况,从而使教学方法异化,应加强学校的硬件设备,并开发与之配套的教学环境使教学方法得到更好的实施。
孟晨西[8](2019)在《基于“攻防含义”的太极拳教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太极拳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蕴含丰富的哲理和医理,是一项非常有价值的可终身进行锻炼的体育项目。随着全民健身计划广泛实施和高校体育教改的进一步落实,太极拳以其养身、健身等优势,成为高校体育教学中必修的科目之一。但是现在大学生的性格特点与太极拳本身具有的内涵不相符,导致学生认为太极拳内容老,练习起来枯燥乏味,所以对太极拳提不起兴趣,甚至很快就失去耐心,从而放弃练习太极拳,推广传统文化是各高校应自觉承担起的责任,高校教育是我国的未来,在学校推广太极拳文化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本文采用的攻防含义教学方法有效的解决了学生对太极拳不感兴趣,甚至对太极拳有排斥心理,此方法不仅能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太极拳运动中,还有助于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同时也能促进大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的提升,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献出自己的力量。昌吉学院公共体育课中加入攻防含义的应用是对传统教学方法的改进,是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来提高教学的质量。用攻防含义来传授太极拳动作是为了加深学生对动作的理解能力,主动探索的过程,使套路动作在学生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影响。在实践后运用攻防含义的实验组学生从身体素质到对太极拳的认识以及运动技能的习得都比对照班学生有所提高,这说明攻防含义在教学中的使用,能够提高学生对太极拳的兴趣,活跃课堂氛围,增强关注度和对太极拳学习的态度,能够达到教学大纲要求,真正学习到传统文化知识。笔者认为太极拳文化要传承与发扬,就要加大对太极拳的普及力度,探索更多的有利于教学的方法,使更多的人接受和了解太极拳文化内涵,同时也建议攻防含义能够加入到太极拳教材中,不仅是有利于学生和老师重复使用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也是对太极拳最本质的特征的一种传承。
杨君建[9](2018)在《普通高校太极拳教学方法研究与评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通过普通高校太极拳教学方法的比较研究发现:教法因地、因人而异,不能照搬复制;教法还因课堂的变化莫测应时而发、应景而生,法中有"法"、法中变"法"。研究认为,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掌握丰富的太极拳教学方法能在实施教学时融会贯通,能灵活有效的因材施教、因地施教,能更好的传承与发扬我国的传统武术文化。
邸云婷[10](2016)在《表象训练在长春市普通高校健美操训练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当前,在国家体育的改革和深化下,高校健美操训练队开始盛行,大部分高校近些年也陆续开展了健美操社团和健美操训练课。固然当代高校健美操开展训练课很普遍,可是进入中国并开设的进程有些短,针对健美操运动中的因素依然还有诸多困难。即使我国许多健美操行业的专家和学者以及健美操教师教练员在不断专研健美操的教学理论和方案,但是都无法从根源上解决健美操技术上的问题。健美操这一种体育运动,是舞蹈、体操、音乐三种主要因素结合在一起的项目,充分的体现了人对美的一种追求和向往。在操练中,学生要记住很多技术环节和技能的转变,此时的表象训练作用于健美操操练中是一种心理暗示的训练方式,它是一种自我的训练方法,它是体脑结合的一种科学的训练方法,能更好的有效的帮助学生们掌握技术动作和动作的转变,并且可以加强练习者的训练热情、自信心、有效的引发练习者们的学习动机,可以大幅度的增强运动成绩和运动技能,为健美操发展提供了更好的理论基础。为此,该论文以普通高校非体育专业健美操训练队的学生入手,研究分析表象训练在高校健美操训练队中的应用效果,给健美操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本论文的研究对象是表象训练在长春市普通高校健美操训练中的应用研究。本研究是选取长春市吉林华侨外国语学院健美操训练队40名女学生作为实验对象。实验主要采用实验法、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以及数理统计法进行研究,得出实验结论:在训练中采用表象训练方法的要领,能够促进练习者的运动效果;可以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表象训练相比常规练习更能加强学生对训练技能巩固,从而缩小了学习进程,加强学生的锻炼效果;加强表象训练可以激发学生对锻炼内容的认知能力,并增强了学生的自主能力,从而身心得到了有利的成长。
二、表象训练用于太极拳教学的实验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表象训练用于太极拳教学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表象训练在武术套路教学训练中的运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前言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资料法 |
2.2.2 问卷调查法 |
2.2.3 数理统计法 |
2.2.4 逻辑分析法 |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
3.1 表象训练在武术套路教学及训练中应该怎样运用 |
3.1.1 表象训练的概念 |
3.1.2 表象训练的理论基础 |
3.1.3 在武术套路教学中运用表象训练的意义 |
3.2 传统武术教学和表象武术训练教学方式存在差异 |
3.3 表象训练提高教学进度 |
3.3.1 表象训练使学习动作时将规范的动作深刻记在大脑中 |
3.3.2 肢体练习和大脑的思考相结合 |
3.4 表象训练提高武术套路动作质量 |
3.5 表象训练强化学生训练中的自信心 |
4 结论与建议 |
4.1 结论 |
4.2 建议 |
(2)表象训练法在中学羽毛球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一、选题依据 |
二、硏究目的及意义 |
三、文献综述 |
四、研究对象与方法 |
第一章 实验过程 |
第一节 实验对象、时间、地点 |
第二节 实验内容、测试方法 |
一、实验内容 |
二、测试方法 |
第三节 实验的设计实施 |
一、对照组的教学过程 |
二、实验组的教学过程 |
第二章 研究结果 |
第一节 实验前测试结果分析 |
一、实验前两组学生羽毛球运动经历调查 |
二、实验前两组学生身体素质对比 |
三、实验前两组学生技术指标对比 |
四、实验前两组学生表象能力对比 |
五、实验前两组学生羽毛球学习兴趣对比 |
第二节 实验后测试结果分析 |
一、实验后两组学生的技术指标对比 |
二、实验后两组学生的表象能力对比 |
三、实验后两组学生的羽毛球学习兴趣成绩对比 |
第三节 实验前后的结果分析 |
一、实验前后的实验组技术指标对比 |
二、实验前后的实验组表象能力对比 |
三、实验前后的实验组羽毛球学习兴趣对比分析 |
四、实验前后的对照组学生测试成绩对比分析 |
五、实验前后的对照组学生表象能力得分对比分析 |
六、实验前后对照组羽毛球学习兴趣对比分析 |
第三章 讨论与分析 |
第一节 表象训练法对初二羽毛球教学班技术成绩的影响效果分析 |
一、表象训练法在正手发高远球技术成绩上有提高作用 |
二、表象训练法在正手吊直线球技术成绩上有提高作用 |
三、表象训练法在网前挑后场球技术成绩上未有显着效果 |
第二节 表象训练法对初二学生羽毛球学习兴趣的影响效果分析 |
第三节 表象训练法对初二学生表象能力的影响效果分析 |
第四章 结论与建议 |
第一节 结论 |
第二节 建议 |
第三节 本硏究的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羽毛球技能的考核标准 |
附录二:初中生羽毛球学习兴趣问卷 |
附录三:评定等级量表 |
附录四:运动表象问卷学生版 |
附录五:关于《表象训练法在中学羽毛球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的调查问卷专家效度检验表 |
附录六:部分课堂教学剪影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论文目录 |
(3)表象训练法在少儿拉丁舞教学中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背景 |
1.2 研究的目的和研究的意义 |
1.2.1 研究的目的 |
1.2.2 研究的意义 |
2.文献综述 |
2.1 表象训练的起源与定义 |
2.1.1 表象训练的起源 |
2.1.2 表象训练的定义 |
2.2 表象训练法的研究现状 |
2.2.1 表象训练法的作用 |
2.2.2 影响表象训练的因素 |
2.2.3 有效表象的关键 |
2.3 国内外有关表象训练的现状研究 |
2.3.1 目前我国表象训练法的现状 |
2.3.2 国外有关表象训练法的相关研究 |
2.4 少儿拉丁舞教学的相关研究 |
2.4.1 拉丁舞的起源 |
2.4.2 拉丁舞对少儿身心发展的影响 |
2.4.3 拉丁舞教学方法的相关研究 |
2.4.4 制约少儿拉丁舞教学的因素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专家访谈法 |
3.2.3 问卷调查法 |
3.2.4 实验法 |
3.2.5 数理统计法 |
4 实验结果 |
4.1 拉丁舞学习兴趣对比分析 |
4.1.1 实验前实验组和对照组组间横向对比 |
4.1.2 实验前后实验组和对照组组内纵向对比 |
4.1.3 实验后实验组和对照组组间横向对比 |
4.2 中国国际标准舞艺术等级考试(CCAT)评分结果对比分析 |
4.3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舞蹈评分对比分析 |
4.3.1 实验前实验组和对照组组间横向对比分析 |
4.3.2 实验前后实验组和对照组组内纵向对比分析 |
4.3.3 实验后实验组和对照组组间横向对比 |
4.4 身体素质对比分析 |
4.4.1 实验前实验组和对照组组间横向对比分析 |
4.4.2 实验前后实验组和对照组组内纵向对比 |
4.4.3 实验后实验组和对照组组间横向对比 |
5 讨论与分析 |
5.1 表象训练法对学生的拉丁舞学习兴趣影响 |
5.1.1 表象训练法对学生运动参与程度的影响 |
5.1.2 表象训练法对学生舞蹈学习积极兴趣的影响 |
5.1.3 表象训练法对学生舞蹈消极兴趣的影响 |
5.1.4 表象训练法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 |
5.1.5 表象训练法对学生总体舞蹈学习兴趣的影响 |
5.2 表象训练法学生舞蹈技术水平的影响 |
5.2.1 表象训练法对学生技术考试成绩的影响 |
5.2.2 表象训练法对学生的舞蹈基本姿态的影响 |
5.2.3 表象训练法对学生舞蹈运动品质的影响 |
5.2.4 表象训练法对学生舞蹈的动作时值以及音乐表现力的影响 |
5.2.5 表象训练法对学生舞蹈表演的整体性影响 |
5.3 拉丁舞练习对学生的身体素质的影响 |
5.3.1 拉丁舞练习对学生的速度素质的影响 |
5.3.2 拉丁舞练习对学生的耐力素质的影响 |
5.3.3 拉丁舞练习对学生的灵敏素质的影响 |
5.3.4 拉丁舞练习对学生力量素质的影响 |
5.3.5 拉丁舞练习对学生的柔韧素质的影响 |
5.3.6 表象训练法对学生身体素质的良性刺激 |
6 结论与建议 |
6.1 结论 |
6.2 建议 |
7 致谢 |
8 参考文献 |
9 附录 |
附录 A 专家访谈提纲 |
附录 B 学生体育学习兴趣调查问卷 |
附录 C 技术等级打分表 |
附录 D 体育舞蹈评分细则 |
附录 E 对照组教学流程 |
附件 F 实验组教学流程 |
附件 G 教学计划 |
10 个人简历 |
(4)多元反馈在高校太极拳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意义 |
1.3 研究内容 |
2 研究综述 |
2.1 反馈原理及其与教学效果的相关研究 |
2.1.1 反馈时机对技能学习效果的影响 |
2.1.2 反馈方式对教学效果的影响 |
2.1.3 反馈频率对技能学习效果的影响 |
2.1.4 反馈主体对教学效果的影响 |
2.2 多元反馈教学法理论基础及其相关研究 |
2.2.1 多元反馈教学法的概念内涵 |
2.2.2 多元反馈教学法的理论基础 |
2.2.3 多元反馈教学法的应用原则 |
2.2.4 多元反馈教学法的结构 |
2.2.5 多元反馈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的对比 |
2.3 太极拳教学法的研究现状 |
2.4 国内外关于多元反馈教学法的研究现状 |
2.4.1 国外关于反馈教学在体育教学领域的研究现状 |
2.4.2 国内关于多元反馈教学的研究现状 |
3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教学实验法 |
3.2.3 问卷调查法 |
3.2.4 数理统计法 |
4 多元反馈在高校太极拳教学的实验应用 |
4.1 实验目的 |
4.2 实验对象 |
4.3 实验时间、地点、器材 |
4.4 实验假设 |
4.5 实验设计 |
4.5.1 实验步骤 |
4.5.2 实验教学进度 |
4.5.3 实验变量控制 |
4.5.4 太极拳技能测试指标 |
4.5.5 多元反馈课堂教学的过程模式及实施 |
5 实验结果与分析 |
5.1 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基本情况调查分析 |
5.2 学习动机测试结果与分析 |
5.2.1 实验班和对照班前测结果分析 |
5.2.2 实验班和对照班后测结果分析 |
5.2.3 实验组前后测组内对比分析 |
5.2.4 对照组前后测组内对比分析 |
5.2.5 学习动机结果分析 |
5.3 学生学习兴趣结果与分析 |
5.3.1 实验班和对照班前测结果分析 |
5.3.2 实验班和对照班后测结果分析 |
5.3.3 实验班前后测对比分析 |
5.3.4 对照班前后测对比分析 |
5.3.5 体育学习兴趣结果分析 |
5.4 学生太极拳技能测试结果与分析 |
5.5 教学效果评价结果与分析 |
6 结论与建议 |
6.1 结论 |
6.2 建议 |
7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5)翻转课堂在武术长拳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以武汉体院体育教育专业武术普修课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1.1 教育信息化的需求 |
1.1.2 武术教学创新的需求 |
1.1.3 武术人才培养的需求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意义 |
1.3.1 理论意义 |
1.3.2 实践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相关概念 |
2.1.1 翻转课堂 |
2.1.2 武术长拳教学 |
2.2 理论基础 |
2.2.1 掌握学习理论 |
2.2.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2.2.3 最近发展区理论 |
2.3 国外翻转课堂的相关研究 |
2.3.1 国外翻转课堂的理论研究 |
2.3.2 国外翻转课堂的实践研究 |
2.3.3 国外翻转课堂开展现状研究 |
2.4 国内翻转课堂的相关研究 |
2.4.1 国内翻转课堂的理论研究 |
2.4.2 国内翻转课堂实践研究 |
2.4.3 国内翻转课堂开展现状研究 |
2.4.4 国内翻转课堂在体育学科领域的相关研究 |
2.5 高校武术普修课教学现状研究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二手资料法 |
3.2.2 问卷调查法 |
3.2.3 专家访谈法 |
3.2.4 实验法 |
3.2.5 数理统计法 |
4 长拳的翻转课堂教学实验 |
4.1 教学实验的设计 |
4.1.1 教学实验对象分析 |
4.1.2 武术套路普修课程教学大纲 |
4.1.3 教学内容 |
4.1.4 教学设计的原则 |
4.1.5 教学特点 |
4.1.6 教学目标 |
4.1.7 教学的重难点 |
4.2 教学实验的实施 |
4.2.1 教学实验对象 |
4.2.2 教学实验地点 |
4.2.3 教学实验时间 |
4.2.4 指标选取 |
4.2.5 变量控制 |
4.2.6 教学实验的实施步骤及流程 |
4.3 教学实验的考核方法及成绩 |
4.3.1 考核方法 |
4.3.2 考核成绩 |
5 结果与分析 |
5.1 教学实验的数据分析 |
5.1.1 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的调查分析 |
5.1.2 实验后对照组与实验组的调查分析 |
5.2 翻转课堂在长拳教学中的优势、局限 |
5.2.1 优势 |
5.2.2 局限 |
6 结论与建议 |
6.1 结论 |
6.1.1 长拳的翻转课堂教学实验效果显着,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
6.1.2 翻转课堂在长拳教学中的优势 |
6.1.3 翻转课堂在长拳教学中的局限 |
6.2 建议 |
6.2.1 合理分组教学 |
6.2.2 长拳的翻转课堂教学中加强对长拳基本功的监控 |
6.2.3 建立长拳教学的资源库 |
7 研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件1 |
附件2 |
附件3 |
附件4 |
附件5 |
附件6 |
附件7 |
附件8 |
致谢 |
(6)意象训练在现代舞训练中的方法和价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 选题意义 |
(一)选题缘由 |
(二)研究意义 |
二 学术史回顾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三 研究思路与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第一章 意象训练的概念与方法 |
第一节 意象训练的概念厘定 |
第二节 意象训练的类型分析 |
一 内部动觉意象 |
二 外部视觉意象 |
第三节 意象训练的基本方法 |
一 运用视觉提示的意象训练方法 |
二 运用听觉提示的意象训练方法 |
三 运用触觉提示的意象训练方法 |
第二章 现代舞引入意象训练的可能性 |
第一节 现代舞训练与意象训练的矛盾 |
第二节 现代舞训练中存在的“意象性” |
第三节 扩展现代舞意象训练的可能性 |
第三章 现代舞意象训练的方法研究 |
第一节 现代舞意象训练的方法创造 |
一 以玛莎·格莱姆的“收缩与伸展”训练体系为例 |
二 以多丽丝·韩芙丽的“失衡和复衡”训练体系为例 |
第二节 如何稳定现代舞意象训练的方法创造 |
一 训练内容必须以客观存在的具体形象为媒介 |
二 训练过程必须对思维意识进行适时适当的引导 |
第三节 现代舞意象训练方法的理论认识 |
一 心理神经肌肉理论 |
二 身心一元理论 |
第四章 现代舞意象训练方法的价值 |
第一节 动作价值:对现代舞基训的再创造 |
一 有助于提升身体的觉察能力 |
二 有助于提升舞蹈感觉的能力 |
三 有助于提高动作的准确性 |
第二节 理论价值:对现代舞基训理论的再认识 |
第三节 训练价值:形成中国学派现代舞训练的可能性 |
第五章 现代舞意象训练的局限与建议 |
第一节 现代舞训练引入意象训练的局限 |
一 适合性 |
二 变化性 |
第二节 现代舞训练引入意象方法的建议 |
一 教师应充分了解舞蹈学习者普遍性的特点 |
二 因材施教,针对性的使用意象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7)视频反馈教学法在公共体育太极拳教学中的实验研究 ——以景德镇学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概念的界定 |
2.1.1 反馈教学法 |
2.1.2 视频反馈教学法 |
2.2 高校太极拳研究现状 |
2.2.1 太极拳在高校开展现状研究 |
2.2.2 太极拳课程教学组织研究现状 |
2.2.3 高校太极拳教学手段和方法研究现状 |
2.3 视频反馈教学法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
2.3.1 国外的研究现状 |
2.3.2 国内的研究现状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专家访谈法 |
3.2.3 问卷调查法 |
3.2.4 教学实验法 |
3.2.5 数理统计法 |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
4.1 太极拳教学中运用视频反馈教学法的可行性分析 |
4.1.1 太极拳教学现状及其改革的需求 |
4.1.2 学生拥有的电子设备及使用情况 |
4.1.3 学生学习方式的调查 |
4.2 实验组和对照组教学方法的设计 |
4.2.1 视频反馈教学法的设计 |
4.2.2 传统教学法的设计 |
4.2.3 视频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的基本特征比较 |
4.3 实验前学生的基本情况调查分析 |
4.3.1 实验前学生身体形态对比分析 |
4.3.2 实验前学生身体素质对比分析 |
4.4 实验后学生的客观指标的对比分析 |
4.4.1 实验后学生技术动作学习效果的对比分析 |
4.4.2 实验后学生课堂学习氛围的对比分析 |
4.4.3 实验后学生理论知识掌握情况对比分析 |
4.5 实验后学生的主观指标的对比分析 |
4.5.1 实验后学生学习动机的对比分析 |
4.5.2 实验后学生学习兴趣的对比分析 |
4.5.3 实验后学生对太极拳教学的效果评价的对比分析 |
4.6 实验组学生对视频反馈教学法的评价分析 |
4.7 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结果分析 |
4.7.1 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的实验结果分析 |
4.7.2 实验组采用视频反馈教学法的实验结果的分析 |
4.7.3 视频反馈教学法与传统教学实验结果对比分析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8)基于“攻防含义”的太极拳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国外研究现状 |
2.1.1 太极拳在国外的发展现状 |
2.1.2 太极拳在国外的教学现状 |
2.1.3 关于攻防含义的研究 |
2.2 国内研究现状 |
2.2.1 关于太极拳教学的研究现状 |
2.2.2 太极拳教学方法研究 |
2.2.3 关于太极拳的攻防含义教学的研究现状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问卷调查法 |
3.2.3 专家访谈法 |
3.2.4 数理统计法 |
3.2.5 实验法 |
3.3 实验研究过程 |
3.3.1 实验对象 |
3.3.2 实验时间和地点 |
3.3.3 实验器材 |
3.3.4 实验控制 |
3.3.5 实验步骤 |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
4.1 昌吉学院公共体育太极拳课程开展现状 |
4.1.1 昌吉学院公共体育课学生对太极拳的了解情况 |
4.1.2 昌吉学院公共体育太极拳课开展情况 |
4.1.3 昌吉学院太极拳课教师的基本情况 |
4.2 学生身体素质的对比分析 |
4.2.1 实验组实验前后的身体素质 |
4.2.2 对照组实验前后的身体素质 |
4.2.3 实验后两组学生身体素质对比 |
4.3 攻防含义教学对学生兴趣的影响 |
4.3.1 学生对太极拳的兴趣分析 |
4.3.2 学生对套路掌握情况的分析 |
4.3.3 攻防含义教学对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影响 |
4.4 攻防含义教学效果的分析 |
4.4.1 学生对教师教学方法的满意度 |
4.4.2 学生个人技能水平 |
4.4.3 技术成绩的对比 |
5.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
附录二 |
附录三 |
致谢 |
(9)普通高校太极拳教学方法研究与评析(论文提纲范文)
1、普通高校太极拳教学方法研究现状 |
1.1、“音乐”法在太极拳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
1.2、“攻防”技击在太极拳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
1.3、“分组”教学法在太极拳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
1.4、“翻转课堂”法在太极拳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
1.5、“现代媒介”教学法在太极拳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
1.6、“表象训练”法在太极拳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
1.7、“其它”等特殊方法在太极拳教学中应用研究 |
2、普通高校太极拳教学方法研究评析 |
2.1、太极拳教学变化的目的 |
2.2、太极拳教学方法的基础——“分组”教学法 |
2.3、太极拳教学方法的取舍——得法 |
3、结束语 |
(10)表象训练在长春市普通高校健美操训练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问题的引出 |
1.2 定义的划分 |
1.2.1 表象训练法 |
1.2.2 传统训练法 |
1.2.3 健美操训练 |
1.3 表象训练的基本原理和依据 |
1.3.1 表象训练的生理依据 |
1.3.2 表象训练的心理依据 |
1.4 预期结果和意义 |
1.4.1 采用表象训练法预期研究结果 |
1.4.2 研究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表象训练的含义 |
2.2 高校健美操的发展现状 |
2.3 国外表象训练的研究现状和运用实例 |
2.4 国内表象训练研究现状以及在高校健美操中的应用 |
2.5 表象训练在其他类运动中的运用 |
2.5.1 表象训练在武术项目中的应用 |
2.5.2 表象训练在球类项目中的应用 |
2.5.3 表象训练法在田径项目中的应用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专家访谈法 |
3.2.3 实验法 |
3.2.4 问卷调查法以及可行性分析 |
3.2.5 数理统计法 |
4 结果与讨论 |
4.1 表象训练法对健美操训练中队员训练能力的影响 |
4.1.1 实验前对照组与实验组身体素质和健美操技能的比较 |
4.1.2 实验前后对照组的各项指标比较 |
4.1.3 实验前后实验组各项运动水平的比较 |
4.1.4 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后的对比 |
4.2 表象训练对健美操队员的运动表象维度的影响 |
4.2.1 实验组、对照组在实验前的运动表象维度对比 |
4.2.2 对照组在实验前后的运动表象维度对比 |
4.2.3 实验组实验前后运动表象维度的对比 |
4.2.4 对照组和实验组在实验后运动表象维度的对比 |
4.3 表象训练法对健美操队员的训练态度的影响 |
4.3.1 表象训练法对健美操队员的热爱程度的影响 |
4.4 表象训练法对健美操队员训练技能的影响 |
4.5 表象训练法对健美操队员心理感受的影响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附录 |
附录1 |
附件2 |
附件3 |
附件4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四、表象训练用于太极拳教学的实验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表象训练在武术套路教学训练中的运用[J]. 孙晓梅. 中华武术, 2022(03)
- [2]表象训练法在中学羽毛球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黄珊. 喀什大学, 2021(07)
- [3]表象训练法在少儿拉丁舞教学中的实验研究[D]. 王金龙. 广州体育学院, 2020(07)
- [4]多元反馈在高校太极拳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季永光. 南京师范大学, 2020(04)
- [5]翻转课堂在武术长拳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以武汉体院体育教育专业武术普修课为例[D]. 俞霞. 武汉体育学院, 2020(10)
- [6]意象训练在现代舞训练中的方法和价值研究[D]. 丁莉. 上海师范大学, 2020(07)
- [7]视频反馈教学法在公共体育太极拳教学中的实验研究 ——以景德镇学院为例[D]. 叶胜华.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2019(02)
- [8]基于“攻防含义”的太极拳教学研究[D]. 孟晨西. 新疆师范大学, 2019(05)
- [9]普通高校太极拳教学方法研究与评析[J]. 杨君建.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8(13)
- [10]表象训练在长春市普通高校健美操训练中的应用研究[D]. 邸云婷. 吉林体育学院, 201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