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于GIS的济南市土壤侵蚀潜在危险度评价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谢云,高燕,顾治家,刘刚,高晓飞,魏欣,成聪聪,任霄玉,王思楚[1](2020)在《东北黑土区坡耕地水土流失危险程度评价》文中指出富含有机质的黑土层是东北黑土区成为我国重要商品粮基地的基础,目前面临水土流失使黑土层变薄和丧失的危险。水利部现行的SL718—2015《水土流失危险程度分级标准》主要针对植被恢复,是否适宜评价黑土区坡耕地水土流失危险程度?为此本研究从水土流失危害黑土层的角度进行评价。在松嫩黑土区20.7万km2的范围内采集196个坡耕地样点的土壤剖面样品,利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暗沃表层和均腐特性的定量指标,判断当前黑土层厚度。在此基础上,首先依据标准提出的抗蚀年限指标和植被恢复年限与坡度组合指标2种方法,判断了196个样点的水土流失危险程度;然后依据黑土成土速率,对抗蚀年限标准进行修订,利用修订后的标准重新判断水土流失危险程度。结果表明:抗蚀年限能反映水土流失导致的土层变薄或丧失的危险,但为维持作物正常生长,将临界土层厚度由10 cm改为20 cm对于维护耕地生产力更有意义。应用现行标准评价196个坡耕地水土流失危险程度时用抗蚀年限指标评价的轻度以上危险程度样点只有13.8%,没有反映出水土流失危害黑土层的危险;用自然植被恢复年限与坡度组合指标评价的结果集中在轻度、中度和重度危险3个级别,轻度危险比例为84.7%,没有反映水土流失危害黑土层危险和地区差异。标准导致黑土区坡耕地水土流失危险程度被明显低估不利于黑土资源的保护。为了维持黑土资源可持续利用土壤流失速率应小于成土速率。以成土速率作为微度和轻度以上危险程度分界提出抗蚀年限标准为:2 000年以上是微度危险,> 500~2 000年是轻度危险,> 100~500年是中度危险,>50~100年是重度危险,≤50年是极度危险。据此判断196个坡耕地样点中,轻度以上危险程度比例为92.3%。其中轻度、中度、重度和极度危险程度比例分别为36.7%、36.2%、5.1%和14.3%。该标准既体现了水土流失对黑土层的危害,又反映了区域分异特征,可为水土保持规划提供依据,对于维护黑土可持续生产力具有重要意义。
焦兴民[2](2016)在《基于GIS的四川盆周西缘山地土壤侵蚀潜在危险度分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水土流失一直以来都是阻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生态环境问题。近年来,国内很多地方都有较多关于水土流失中土壤侵蚀危险程度的研究,但各地区土壤侵蚀危险程度不尽相同。四川盆周西缘山地具有特殊的地理位置,研究该区域土壤侵蚀危险程度,为开展区域水土流失防治提供理论参考,便于发挥水土保持工作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本文以彭州市国营林场为研究对象,利用GIS空间分析技术方法对四川盆周西缘山地土壤潜在危险分级进行了研究,评估与预测整个研究区范围的土壤侵蚀潜在危险性;探讨了土地利用类型、坡度、坡向、降雨量、植被覆盖度、土壤紧密度等侵蚀背景因子与区域土壤侵蚀潜在危险度之间的关系及其空间分布特点;并根据各侵蚀背景因子下的土壤潜在危险状况对该区域土壤潜在危险度进行分级,获得了该区域土壤潜在危险度分级图。研究主要得到以下结果:(1)研究区域土壤侵蚀潜在危险等级属于轻险型,SEPDI值在2.000到2.147之间,土壤侵蚀潜在危险度较低,有利于水土保持。(2)在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侵蚀背景因子下,未成林造林地和疏林地的土壤侵蚀潜在危险程度比其他类型地高。苗圃地、乔木林、竹林、灌木林地SEPDI值都在同一水平,未成林造林地和疏林地SEPDI略有升高。(3)降雨量影响下的SEPDI值随降雨量的增加呈规律性的升高。降雨量侵蚀背景因子中,降雨量大的区域,土壤侵蚀潜在危险都高。在研究中体现为:降雨量>1400mm的SEPDI值最高,为2.15。相应的处于Ⅴ级的面积,这一范围也是最大,为13.08hm2,而降雨量<1200mm的区域没有在这一类型中出现面积,而是出现在了更低危险程度的Ⅲ级。降雨量为1200~1400mm范围内也有3.35hm2的面积处于Ⅴ级,其SEPDI值为2.03。(4)坡地是坡度侵蚀背景因子影响土壤侵蚀潜在危险度的主要因素。研究中体现为:坡度在15~25°和25~35°两个范围的SEPDI值比其他坡度范围的大,而这两个坡度范围正是四川盆周西缘山地中坡地较多的坡度范围。(5)在坡向侵蚀背景因子下,山地地貌的水、热条件差异会影响土壤侵蚀潜在危险度。文中表现为阳坡(南坡)比阴坡(北坡)更容易发生土壤侵蚀。(6)植被覆盖也是影响土壤侵蚀潜在危险度的重要侵蚀背景因子之一,高植被覆盖率对防治土壤侵蚀更有效。本次研究中,研究区域植被覆盖率>50%的两个范围,其SEPDI值都比<50%的两个范围小(7)土壤紧密度对土壤侵蚀潜在危险度有一定影响,具有较好土壤三相比的土壤紧密度,土壤侵蚀潜在危险度较低。研究中土壤紧密度为松的土壤,比紧密度为稍紧和散的土壤,SEPDI低。
王凯,马金辉,夏燕秋,党俊肖,刘飞[3](2016)在《基于GIS的泾河北洛河上游重点治理区土壤侵蚀潜在危险度评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对泾河北洛河上游重点治理区土壤侵蚀潜在危险度进行评价,为该区土壤侵蚀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在GIS支持下,利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土地利用解译结果,采用中国土壤流失方程(CSLE)与抗蚀年限法相结合,同时利用土壤侵蚀潜在危险度指数(SEPDI)对不同坡度地区或地类土壤侵蚀潜在危险度的大小进行评价。[结果]利用CSLE定量计算得到陕西省吴起县的年均侵蚀模数为1 317.5t/(km2·a),属轻度侵蚀,其土壤侵蚀潜在危险度也较小,以无险型和轻险型为主,平均SPEDI值为1.25。[结论]研究区内大于25°的坡度范围将是今后重点治理的区域;另外研究区内人为水土流失比较严重,建议适当减少工矿用地以及建筑用地的开挖量。
张勇[4](2014)在《晋北侵蚀区土壤侵蚀潜在危险度评价研究》文中提出选取人口环境容量失衡度、年降水量、植被覆盖度、土层厚度、地形坡度、土壤可蚀性、岩性和坡耕地占坡地面积比例等八个因素,作为评价晋北侵蚀区土壤侵蚀潜在危险度的主要因素,利用特尔斐法(Delphi)和层次分析法(AHP)确定8个因子的权重,运用数学模型计算,对晋北侵蚀区土壤潜在危险度进行了评价。
郑国权,张晓远,刘协亭[5](2014)在《基于GIS的广东省水土流失潜在危险度评价》文中研究说明以GIS为支撑,选取整个广东省为研究区域,基于对自然界潜在水土流失强度的客观认识,综合考虑区域内坡度、坡长、土壤、降雨及地质等因子,通过空间叠加分析,对区域水土流失潜在危险度进行了度量和评价,生成了广东省水土流失潜在危险度分布图。分析结果表明,广东省水土流失潜在危险分布区以无险、轻险型区为主,其面积占全省面积的80%以上,主要分布在平原区;重险型区域面积占该省面积的18.3%,主要分布在东部、南部、北部地势较高,降雨量较大的山丘区,区内植被一旦遭到破坏,极易发生流失,是水土保持工作中的重点预防保护区域。
杨亚利[6](2013)在《基于后果的土壤水蚀危险性评价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土壤侵蚀危险性评价的研究有助于人们对土壤侵蚀及其危害性进行科学准确的预测和评估,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实现土壤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本文以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20012002年度对红壤区的考察数据和20052007年国家水土流失与生态安全科学考察成果为基础,通过历史资料分析与案例研究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南方红壤区的土壤侵蚀强度和潜在危险性及其所处流域主要湖泊的泥沙输移比做了初步分级,并对主要水蚀区典型流域的抗蚀年限和草本植被恢复时间进行分析,得出土壤侵蚀对其生态恢复的危险性,最后结合各区域在国家发展中所承担角色的重要程度,得出了土壤侵蚀对其危险性。结果表明:南方红壤侵蚀区轻度、中度、强度和极强度侵蚀均存在,以中度侵蚀和强度侵蚀类型为主,合占考察区总数的84%,轻度和极强度侵蚀类型区较少,合占考察区总数的16%;潜在危险性分级中,无险型、轻险型、危险型和极险型均存在,以轻险和危险为主,合占考察区总数的84%,无险和极险类型较少,合占考察区总数的16%。南方红壤区土壤侵蚀对异地的危害比较大,考察范围内土壤侵蚀对异地的影响是存在的,且有2/5的湖泊所处区域土壤侵蚀对异地是极险的,1/5的湖泊所处区域土壤侵蚀对异地是危险的,2/5湖泊所处区域土壤侵蚀对异地是轻险的。主要水蚀区典型流域的植被恢复困难程度大小顺序依次为:北方土石山区头道营小流域>东北黑土漫川漫岗区>西北黄土丘陵沟壑区>南方湘中赣中丘陵区>西南石漠化峰丛洼地;抗蚀年限大小顺序为:黄土丘陵沟壑区>湘中赣中丘陵区>东北漫川漫岗区>西南石漠化峰丛洼地>北方土石山区头道营小流域。综合土壤侵蚀潜在危险性、植被恢复难易程度和区域角色重要性三方面,土壤侵蚀对主要水蚀区的危险性顺序为:西北黄土高原区>东北黑土区>西南石漠化区>北方土石山区>南方红壤丘陵区。对于抗蚀年限小,气候相对干燥、植被恢复困难的西北区域而言,建议采取预防为主,尤其是现有植被保护为主的措施;而对抗蚀年限大,气候适宜、植被恢复容易的东南区域,建议采取治理为主,尤其是基础植被恢复为主的水土保持措施。本文从土壤侵蚀对本地的影响再到异地的影响最后涉及到对生态恢复乃至全局发展的影响,相对全面、系统地对土壤水蚀后果危险性评价方法进行了探索,希望对今后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有参考意义。
郭丽霞,沙占江,陶炳德,郭丽红,张娟[7](2013)在《共和盆地塔拉滩土壤侵蚀潜在危险度评价》文中认为以青藏高原东北部的共和盆地塔拉滩草原为研究对象,采用地球化学放射性同位素——137 Cs侵蚀模型来进行土壤侵蚀量的估算;通过野外调查以及土壤资料获得土壤容重和有效土层厚度;在ArcGIS 9.3下,由土壤年均侵蚀量、土层厚度和土壤容重得到抗蚀年限图。根据土壤侵蚀的特点参照水利部标准对土壤侵蚀潜在危险度进行分级,研究表明:共和盆地塔拉滩的土壤侵蚀潜在危险度以轻险型为主,面积为1 692.98km2,占塔拉滩总面积的61.64%,从土壤侵蚀潜在危险指数(SEPDI)来看,为2.42,属于轻度危险区域。
郭丽霞[8](2013)在《基于GlS的土壤侵蚀潜在危险度评价 ——以共和盆地塔拉滩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土壤侵蚀是当今人类面临的一种最普遍、持续性最强的生态地质灾害,已成为中国乃至全球的重大环境问题。近年来,有关土壤侵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土壤侵蚀量的确定上,土壤侵蚀量可反映侵蚀区土壤的流失量,但无法反应土壤侵蚀的危险程度,如有些地区土壤侵蚀量不大,但土壤侵蚀造成的后果远大于那些土壤侵蚀严重的地区。因此,需要用土壤侵蚀潜在危险度作补充说明,土壤侵蚀潜在危险度的研究有利于分析研究区的土壤侵蚀演化机制,并对该区域的土壤侵蚀趋势进行预测,便于采取防治措施。本文选取青海省东北部共和盆地塔拉滩为研究对象,对其土壤侵蚀潜在危险度进行评价研究,采用同位素137Cs法来估算研究区土壤侵蚀量,运用抗蚀年限法计算土壤抗蚀年限,并结合土壤侵蚀潜在危险度分级标准得到研究区土壤侵蚀潜在危险度的分级图;借助土地利用图、DEM图、植被覆盖度图等作为辅助资料,得到区域土壤侵蚀空间动态,分析表明:从所测样品计算出的土壤侵蚀模数来看,研究区主要属于轻度侵蚀和中度侵蚀,两者占到该地区总面积的99.97%;从研究区的土壤侵蚀潜在危险度来看,可分为无险型、轻险型、危险型和极危险型四种,研究区的抗蚀年限大多在100~1000年,主要以轻险型为主,面积为1692.98Km2,占塔拉滩总面积的61.64%;从土壤侵蚀潜在危险度的空间分析可看出危险型与坡度、坡向、植被覆盖度、土地利用方式有关。土壤侵蚀潜在危险度随着坡度的增大而增大,阳坡的土壤侵蚀潜在危险性要比阴坡大,植被覆盖度越小,土壤侵蚀潜在危险度就越大且人为扰动可加速土壤侵蚀的发生。
冯磊,孙保平,康苗[9](2012)在《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土壤侵蚀潜在危险度评价及侵蚀背景空间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探讨黄土高原地区土壤侵蚀危险度,本文以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为研究对象。借助GIS的空间分析功能,运用通用土壤侵蚀方程(USLE),计算出土壤侵蚀量、编制出土层厚度图和土壤容重图,预测出该地区土壤的抗蚀年限。按水利部颁布的标准,将安定区土壤侵蚀潜在危险度分为无险型、轻险型、危险型、极险型、毁坏型5个级别。通过分析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不同坡度、不同坡向、不同侵蚀强度背景条件下的土壤侵蚀潜在危险度状况,探讨其空间分布特点,为水土保持规划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张勇,李有华,杜轶,李金峰,薛丽平[10](2012)在《右玉县土壤侵蚀潜在危险度评价研究》文中提出选取人口环境容量失衡度、年降水量、植被覆盖度、土层厚度、地形坡度、土壤可蚀性、岩性和坡耕地占坡地面积比例等八个因素,作为评价右玉县典型区土壤侵蚀潜在危险度的主要因素,利用特尔斐法(Delphi)和层次分析法(AHP)确定8个因子的权重,运用数学模型计算,对右玉县典型区土壤潜在危险度进行了评价。
二、基于GIS的济南市土壤侵蚀潜在危险度评价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基于GIS的济南市土壤侵蚀潜在危险度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2)基于GIS的四川盆周西缘山地土壤侵蚀潜在危险度分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文献综述 |
1.1 土壤侵蚀研究进展 |
1.1.1 土壤侵蚀 |
1.1.2 国外土壤侵蚀研究现状 |
1.1.3 国内土壤侵蚀研究现状 |
1.2 土壤侵蚀潜在危险度及其评价与预测的意义 |
1.3 土壤侵蚀潜在危险度分级评价方法 |
1.4 GIS支持下的土壤侵蚀潜在危险评价的研究现状 |
2 研究区域概况 |
2.1 地理位置 |
2.2 地形地貌 |
2.3 自然气候 |
2.4 植被 |
2.5 土壤 |
3 研究目的、内容、技术路线及研究数据 |
3.1 研究目的 |
3.2 研究内容 |
3.3 研究技术路线 |
3.4 研究数据 |
4 研究方法 |
4.1 土壤侵蚀量的估算 |
4.2 土壤抗蚀年限的估算 |
4.3 土壤侵蚀潜在危险度分级 |
4.4 土壤侵蚀危险指数 |
4.5 侵蚀背景因子的空间分析 |
5 结果与分析 |
5.1 研究区域土壤侵蚀潜在危险度等级 |
5.2 土壤侵蚀潜在危险度与不同侵蚀背景因子的空间分析 |
5.2.1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土壤侵蚀潜在危险度分布特征 |
5.2.2 不同降雨量下土壤侵蚀潜在危险度分布特征 |
5.2.3 不同坡度下土壤侵蚀潜在危险度分布特征 |
5.2.4 不同坡向下土壤侵蚀潜在危险度分布特征 |
5.2.5 不同植被覆盖度下土壤侵蚀潜在危险度分布特征 |
5.2.6 不同土壤紧密度土壤侵蚀潜在危险度分布特征 |
5.3 侵蚀背景因子加权叠加后的研究区域土壤侵蚀潜在危险度分布 |
6 结论与讨论 |
6.1 结论 |
6.2 讨论 |
6.2.1 基于GIS研究土壤侵蚀潜在危险度分级的优势 |
6.2.2 四川盆周西缘山地的水土保持 |
7 不足与展望 |
7.1 研究不足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基于GIS的泾河北洛河上游重点治理区土壤侵蚀潜在危险度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区概况 |
2 研究方法 |
2.1 数据来源 |
2.2 土壤侵蚀潜在危险度计算 |
2.2.1 土壤侵蚀量的计算 |
2.2.2 土壤抗蚀年限的估算 |
2.2.3 土壤侵蚀潜在危险度分级 |
2.2.4 土壤侵蚀潜在危险度指数 |
3 结果与分析 |
3.1 土壤侵蚀计算结果 |
3.2 土壤侵蚀潜在危险度计算结果 |
3.3 土壤侵蚀潜在危险度分析 |
3.3.1 不同坡度的土壤侵蚀潜在危险度分析 |
3.3.2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侵蚀潜在危险度分析 |
4 结论 |
(4)晋北侵蚀区土壤侵蚀潜在危险度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土壤侵蚀潜在危险度研究进展 |
2 研究区域概况 |
3 分析与评价 |
3.1 研究思路 |
3.2 因子的选取 |
3.3 因子赋值 |
3.3.1 坡度因子的量化处理 |
3.3.2 土层厚度、岩性因子的量化处理 |
3.3.3 植被覆盖度、坡耕地占坡地面积比例和人口环境容量失衡度因子的量化处理 |
3.3.4 土壤可蚀性因子的量化处理 |
3.4 指标权重值的确定 |
3.5 综合计算结果 |
4 结论与讨论 |
4.1 结论 |
4.2 讨论 |
(5)基于GIS的广东省水土流失潜在危险度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区概况 |
2 研究方法 |
2.1 技术路线及水土流失潜在危险构成因子 |
2.2 潜在危险度单因子信息提取及量化处理 |
2.2.1 地形因子LS提取及量化 |
2.2.2 降雨因子(年均降雨量R和暴雨频次N)分析 |
2.2.3 土壤可蚀性提取与量化分析 |
2.2.4 地质因子的提取与量化分析 |
3 结果分析 |
4 结果讨论 |
5 结论 |
(6)基于后果的土壤水蚀危险性评价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1.2.1 相关概念界定 |
1.2.2 土壤侵蚀危险性评价研究探索 |
1.2.3 土壤侵蚀危险性评价方法研究进展 |
1.2.4 土壤侵蚀危险度研究技术 |
1.2.5 评述 |
1.3 研究目的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第二章 研究内容与方法 |
2.1 研究区域概况 |
2.1.1 东北黑土区——漫川漫岗区 |
2.1.2 北方土石山区——河北丰宁县头道营小流域 |
2.1.3 西北黄土高原区——黄土丘陵沟壑区 |
2.1.4 南方红壤丘陵区——湘中赣中丘陵区 |
2.1.5 西南石漠化区——峰丛洼地 |
2.2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2.2.1 研究内容 |
2.2.2 技术路线 |
2.3 研究方法 |
2.3.1 资料分析方法 |
2.3.2 数据处理及分析 |
2.4 创新点 |
第三章 红壤区土壤水蚀强度与潜在危险性 |
3.1 引言 |
3.2 材料与方法 |
3.2.1 研究区概况 |
3.2.2 研究方法 |
3.3 结果与分析 |
3.4 小结 |
第四章 土壤水蚀对异地的危险性 |
4.1 引言 |
4.2 材料与方法 |
4.2.1 研究区概况 |
4.2.2 土壤侵蚀对异地的危险程度分级 |
4.3 结果与分析 |
4.3.1 土壤侵蚀对异地的危险程度分级 |
4.3.2 红壤区土壤侵蚀对异地的危险性 |
4.4 小结 |
第五章 退化土壤的植被恢复 |
5.1 引言 |
5.2 材料与方法 |
5.2.1 研究区域 |
5.2.2 研究方法 |
5.3 结果与分析 |
5.3.1 植被恢复的难易程度分析 |
5.3.2 各水蚀区典型流域土壤抗蚀年限分析 |
5.4 小结 |
第六章 基于“保护优先”战略的土壤侵蚀危险性分析 |
6.1 引言 |
6.2 研究材料与方法 |
6.3 结果与分析 |
6.3.1 “保护优先”战略 |
6.3.2 土壤侵蚀对五大水蚀区的危险性分级 |
6.4 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措施 |
第七章 结论 |
7.1 主要结果与结论 |
7.1.1 南方红壤区土壤侵蚀强度与潜在危险性分级 |
7.1.2 南方红壤区土壤侵蚀对异地的危险性分级 |
7.1.3 土壤侵蚀与生态恢复 |
7.2 结语 |
7.3 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7)共和盆地塔拉滩土壤侵蚀潜在危险度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区概况 |
2 土壤侵蚀潜在危险度的计算方法 |
2.1 土壤侵蚀量的估算 |
2.2 有效土层厚度的获取 |
2.3 抗蚀年限的估算 |
3 土壤侵蚀潜在危险度空间分析 |
4 结 论 |
(8)基于GlS的土壤侵蚀潜在危险度评价 ——以共和盆地塔拉滩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 土壤侵蚀研究进展 |
1.2.1 土壤侵蚀研究 |
1.2.2 土壤侵蚀潜在危险度研究 |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1.3.1 资料的获取 |
1.3.2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1.4 创新点 |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 |
2.1 研究区的范围及位置 |
2.2 研究区的自然概况 |
2.2.1 地质地貌 |
2.2.2 气候 |
2.2.3 土壤 |
2.2.4 植被 |
2.3 共和盆地的社会经济状况 |
2.3.1 民族及人口 |
2.3.2 经济发展现状 |
第三章 土壤侵蚀潜在危险度的理论认识 |
3.1 土壤侵蚀概念及侵蚀因素分析 |
3.1.1 土壤侵蚀的概念 |
3.1.2 土壤侵蚀的因素分析 |
3.1.3 土壤侵蚀的危害 |
3.1.4 土壤侵蚀的防治对策 |
3.2 土壤侵蚀潜在危险度评价的基本内涵 |
3.3 土壤侵蚀潜在危险度评价的方法 |
第四章 土壤侵蚀潜在危险度评价的实现 |
4.1 数据来源及处理 |
4.1.1 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
4.1.2 遥感数据的处理与解译 |
4.1.3 专题信息的获取 |
4.2 共和盆地塔拉滩土壤侵蚀现状特征评价 |
4.2.1 土壤侵蚀模型的选择 |
4.2.2 土壤侵蚀量的估算 |
4.3 共和盆地塔拉滩土壤抗蚀年限的估算 |
4.3.1 土壤容重的获取 |
4.3.2 有效土层厚度的获取 |
4.3.3 土壤抗蚀年限的估算 |
第五章 土壤侵蚀潜在危险度的分析与讨论 |
5.1 土壤侵蚀潜在危险度的空间分析 |
5.1.1 不同坡度上土壤侵蚀的潜在危险性分布特征 |
5.1.2 不同坡向上土壤侵蚀潜在危险性的分布特征 |
5.1.3 土地利用类型的空间差异性 |
5.1.4 植被覆盖度的空间差异性 |
5.1.5 土壤侵蚀潜在危险性与土壤侵蚀现状的比较 |
5.2 土壤侵蚀潜在危险度的成因分析 |
5.2.1 自然因素分析 |
5.2.2 人为因素分析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在读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四、基于GIS的济南市土壤侵蚀潜在危险度评价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东北黑土区坡耕地水土流失危险程度评价[J]. 谢云,高燕,顾治家,刘刚,高晓飞,魏欣,成聪聪,任霄玉,王思楚.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中英文), 2020(06)
- [2]基于GIS的四川盆周西缘山地土壤侵蚀潜在危险度分级研究[D]. 焦兴民. 四川农业大学, 2016(03)
- [3]基于GIS的泾河北洛河上游重点治理区土壤侵蚀潜在危险度评价[J]. 王凯,马金辉,夏燕秋,党俊肖,刘飞. 水土保持通报, 2016(02)
- [4]晋北侵蚀区土壤侵蚀潜在危险度评价研究[J]. 张勇. 亚热带水土保持, 2014(02)
- [5]基于GIS的广东省水土流失潜在危险度评价[J]. 郑国权,张晓远,刘协亭. 水土保持通报, 2014(02)
- [6]基于后果的土壤水蚀危险性评价方法研究[D]. 杨亚利.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3(02)
- [7]共和盆地塔拉滩土壤侵蚀潜在危险度评价[J]. 郭丽霞,沙占江,陶炳德,郭丽红,张娟. 水土保持研究, 2013(02)
- [8]基于GlS的土壤侵蚀潜在危险度评价 ——以共和盆地塔拉滩为例[D]. 郭丽霞. 青海师范大学, 2013(03)
- [9]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土壤侵蚀潜在危险度评价及侵蚀背景空间分析[J]. 冯磊,孙保平,康苗. 吉林农业科学, 2012(04)
- [10]右玉县土壤侵蚀潜在危险度评价研究[A]. 张勇,李有华,杜轶,李金峰,薛丽平. 山西省第十一届青年优秀水利科技论文选集,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