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静电涂油机用油的性能要求(论文文献综述)
张志东,邓象贤,黄劲松[1](2017)在《长城静电喷涂防锈油的性能、应用及其操作维护》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介绍了长城静电喷涂防锈油的性能、工业应用及其现场操作维护指导说明等信息,为后续产品的市场推广应用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持和保障。随着我国现代机械工业的高速发展,各行各业对金属板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对板材表面质量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因此金属板材的有效防护日益成为企业在生产、运输、贮运过程中关注的一个重要环节。防锈油是防止钢板锈蚀并减少损失的重要防护材料。在钢板防锈方面,钢板封存防锈油作为暂时性防护材料是一种较理想、有效的防护方法。
邓象贤,张志东,黄劲松[2](2016)在《长城静电喷涂防锈油产品配方优化和推广应用》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介绍了长城静电喷涂防锈油的配方优化过程和产品推广应用案例,为后续产品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白羽[3](2012)在《静电涂油机刀梁流体动力学分析与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静电喷涂技术是将防锈油经过涂油设备的高压电场形成带静电的油雾滴而均匀覆盖在金属制品表面的技术。对保证金属制品的表面质量和使用性能有着重大意义。这一技术具有涂油量少,效率高等明显的优点。因此,静电喷涂技术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随着对静电喷涂技术的深入研究,现已在很多地方得到了广泛研究。本文是以静电喷涂技术中涂油设备在喷涂过程中流体性能作为研究对象。首先,介绍静电涂油机工作原理,应用及发展。其次,在理论分析的过程中,主要应用理论公式、经验参数,计算出相关参数的理论值。再次,在计算机仿真的过程中建立涂油机内部流体的数学模型,在根据现场情况提出一系列假设的前提下,采用流体动力学分析软件(CFD)FLUENT对喷涂流体内部进行有效的数值模拟分析,得出刀梁的压力分布、速度分布、流线轨迹、局部速度图等。最后,在实验的过程中,通过实验数据与仿真数据的对比,最终验证模拟的正确性和可行性。针对静电涂油机内部流体的分析和研究,可以扩展对静电喷涂技术的研究。因为在此方面的分析不是很多,本课题可为这方面研究做近一步的补充,并且为加载高压电场进行下一步深入模拟分析提供数据支撑。这样分析出的结果更加真实有效。
章伟红[4](2011)在《静电涂油机刀梁内腔油液流动分析及油槽的结构优化》文中指出静电涂油机是一种集机械、液压以及高压静电等学科于一体的高科技产品,其作用主要是将防锈油按照一定的厚度质量要求均匀的涂履于需要采取防锈措施的钢板(带)材表面,以此来达到防止锈蚀的作用。静电涂油机正常工作时,在达到均匀喷涂的前提下,其对钢板(带)材表面的油膜厚度是有一定范围的。由于现在很多厂家对钢板(带)材的使用周期缩短,即在较短的周期内就要对钢材进行使用,这就静电涂油机对钢材表面喷涂的油膜厚度需要保证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通常情况下,这时要求的油膜厚度较小。在较小的油膜厚度要求下,需降低静电涂油机供油系统中的供油速度,及降低油泵的转速。但从实际操作以及使用情况来看,当降低油泵转速时,油液在刀梁刃口处的雾化效果会大大降低,这也严重影响了钢材表面油膜的质量。为此,需对静电涂油机进行一定的改进,以期得到能在较低油膜厚度要求下实现均匀雾化喷涂的效果。本文将针对静电涂油机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碰到的难以在低油膜厚度场合实现高质量喷涂的问题,从涂油刀梁内部油路结构的角度,对其进行分析以及结构改进。主要的研究内容及创新性如下:(1)利用流体力学相关知识,对存在于涂油刀梁内部流场区域的平面势流进行了归纳分析,总结梳理了几种简单势流的特性,并利用势流叠加原理,解释了下刀梁缝隙中存在的油液速度不均现象。(2)利用射流的相关理论,对静电涂油机涂油刀梁内部油槽中存在的平面射流现象进行了分析,根据不同的射流阶段讨论了其速度在各个断面处的分布情况,解释了油液在刀梁内部矩形油槽中出现的速度分布不均现象。(3)利用有限元软件对原始涂油刀梁内部流场计算区域进行了仿真分析,得出了油液在刀梁内部油槽中的速度轮廓以及刀梁刃口处的速度分布,并针对刃口处出现的速度分布不均现象,对其内部油槽进行结构改进,并对改进后的三角形油槽结构的刀梁内部流场区域进行仿真分析,得出在三角形油槽结构时,油液在刀梁刃口处的速度均匀性得到较大提升,为实现静电涂油机在低油膜厚度场合实现均匀喷涂提供了理论依据。
张旭[5](2010)在《汽车板静电喷涂防锈油研制及应用》文中研究说明本文阐述了汽车板静电喷涂工艺对防锈油的要求。通过实验室评价,筛选了合适的基础油、防锈剂、雾化性能改进剂,开发的静电喷涂防锈油雾化性能好,涂油均匀,防锈效果优异,清净性好易于除去。满足现代冷轧企业对汽车板的防护要求。
张旭,张志东,邓象贤[6](2010)在《高清净静电喷涂防锈油研制及工业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阐述了静电喷涂工艺对防锈油的要求。通过实验室评价,筛选了合适的基础油、防锈剂、雾化性能改进剂,开发的静电喷涂防锈油雾化性能好,涂油均匀,防锈效果优异,清净性好易于除去。满足现代钢铁冷轧企业工业应用要求。
彭承焘[7](2010)在《钢板表面涂油质量的检测》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主要对武汉科技大学课题组研制的静电涂油机在工作中发生的喷涂缺陷进行了理论分析与实验研究,研究借助于图像识别技术。虽然图像识别技术在多个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但在喷涂的研究中还极为少见。首先,文中对静电涂油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作了介绍,对于其发生缺陷的种类和影响因素进行了阐述与分析。喷涂缺陷主要有喷涂不均和漏涂两种情况,文中通过理论分析找出了影响喷涂质量的主要因素:首先是刀梁的结构、以及刀梁上的异物会对喷涂的质量造成影响;其次外加电压的大小也会影响油液喷涂的均匀性;液体的表面张力以及粘度也会多少影响到喷涂的质量。本文的研究方法即图像识别技术的基本原理也在文中作了说明,并将图像识别方法进行了细化分类,为文中的实验研究提供有效的理论支持。其次,文中进行了钢板表面喷涂质量的实验,该实验研究借助于高性能数码相机,实验平台为武汉科技大学制造的静电涂油机试验台。在实验中,将静电涂油机的外加电压在20KV-65KV内不断递增,并将这些电压下油液的雾化效果和钢板表面喷涂的情况进行了拍摄。最后,实验的分析选取了喷涂结果有代表性的照片,采用图像识别中的区域频谱方法并运用MATLAB软件进行图像处理与分析,将图像的特征值进行对比,对喷涂质量进行识别并得出结论。文中得出的结论基本正确反映了实验中所选取样本喷涂质量的好坏,实验采用的研究方法是可行的。
汪朝晖[8](2009)在《高压静电场中液体射流的雾化研究及应用》文中提出利用静电场来提高液体射流的雾化效果是近年来发展的一项新技术,它是应用高压静电技术使液体介质经过喷嘴后通过不同方法带上电荷,形成荷电雾滴群。该技术被广泛应用在静电喷涂,静电印刷,污染研究,气象试验,农药喷洒以及核反应堆燃料添加等领域。应用液体射流雾化技术在一定的高压静电场中即可有效地实现液滴的微粒化,它可以降低雾滴尺寸、提高雾滴谱的均匀性和沉积效率,同时在节省原料、提高液体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等方面的作用日益突出。因此,高压静电场中的液体射流雾化是当前必须研究的一个新课题,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本文针对目前国内外静电雾化技术的初步研究现状,依据静电学原理和针-板电极电晕放电机理,在荷电液体射流雾化试验的基础上,建立相关仿真模型,运用数值分析方法,从试验研究和数值模拟与计算等方面深入阐述高压静电场中液体射流的雾化机理,它将为荷电液体射流的大规模工业应用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本文还对静电涂油机的喷涂雾化试验和数学模型进行了深入探讨,对提高其喷涂雾化效果的关键技术进行了必要的分析。该课题的研究对于开发新型的静电涂油机和高效节能的静电喷涂设备、拓展现有的高压静电场和射流理论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及创新点如下:①对液体射流在高压静电场中的荷电机理及雾化过程进行了理论分析与研究,将射流长度、雾化角和液滴粒径及其分布作为静电场中描述液体射流雾化的主要指标。提出将荷电液体射流的雾化过程分为射流区、过渡区和雾化区,研究了液体在各个区的运动,深化了荷电液体射流雾化的实质。依据静电学原理,对静电场中液滴的荷电方式进行了深入探讨,给出了高压静电场中液滴荷电量的计算方法和液滴破碎的理论临界场强;②依据高压静电场中液滴的受力情况,确定了液体射流荷电液滴的运动方程,在此基础上推导出了荷电液滴的理论最大运动速率。根据初始液滴总能量原则,通过理论分析与计算得到了荷电液滴一次分裂为两个和一次分裂为多个的理论数学模型,它为进一步研究荷电液滴的多次分裂提供了理论依据;③对不同荷电液体射流的雾化过程和现象进行全面和系统地试验研究,通过自行设计、组装荷电液体射流雾化的试验装置,分别从宏观(射流长度和雾化角)和微观(浓度分布和液滴粒径)观察同一环境下煤油、乳化剂、酒精和柴油等不同液体介质在高压静电场中的雾化过程,总结不同液体射流在高压静电场中的雾化规律;④对针-板电极负电晕放电特性进行分析,建立了喷嘴与接地电极之间的高压静电场简化模型,结合电磁场仿真软件和有限元数值计算方法分别探讨了完全空气介质和空气介质中掺有液态介质的针-板电极空间静电场变化规律,它将为获得荷电液体射流最佳的雾化效果和控制液滴在空间静电场中的运动轨迹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⑤基于荷电液体射流的数学和物理模型,利用广义坐标下的拉格朗日方程,建立了针-板电极静电场作用下无粘性液体射流的色散方程。结合不同的液体介质,分析了电欧拉数、电极间距、射流半径等因素对荷电液体射流的轴对称模型和非轴对称模型的影响,揭示了荷电液体射流不稳定性的实质;⑥将有限差分技术耦合到流体力学中,解决了在荷电液体射流表面的Poisson方程和Navier-Stokes方程。基于CFD求解方法,对二维荷电液体射流的雾化进行了数值模拟,它为荷电液体射流的深入仿真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⑦通过静电涂油机的油液雾化试验得到了影响油液雾化质量的主要因素。根据MATLAB程序来定量计算、分析得到了静电涂油机喷射雾化的射流长度、雾化角和油线间距的试验数据,采用多元回归法,分别归纳计算出三者同电压、刀梁到钢板之间的距离二因素的理论回归数学模型。依据所建立的数学模型,实现了静电涂油机喷涂雾化过程的动态模拟;⑧依据静电喷涂原理,从静电涂油机的油液荷电装置方面对现已研制的静电涂油机做进一步改进,理论结合试验,找出了提高现有静电涂油机喷涂质量的关键技术,它为开发和研制出新一代高效、节能环保型的静电涂油机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张守虎[9](2009)在《静电涂油机中新型雾化装置下的油液雾化及高压静电场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以武汉科技大学静电涂油课题组所生产的静电涂油机为研究对象,首先在静电涂油机结构和雾化过程研究基础上,依据静电学原理,对静电涂油机的荷电雾化机理进行了理论分析,建立了油液荷电量和油液破碎临界场强的数学模型。针对梁板电极电晕放电特性,结合静电涂油机在高压下的实际工作情况,应用等离子体理论对静电涂油机荷电雾化机理进行了深层探讨。其次,结合电介质理论及固体物理基本理论,对课题组设计的新型雾化装置的作用机理进行了研究。根据新型雾化装置中的聚乙烯绝缘板条增大涂油室电场强度的推断,对梁板电极静电场的电场特性进行分析,探索了一种计算梁板电极静电场的数学方法。重点对静电场中放置绝缘体后电场的变化进行研究,运用固体物理基本理论对聚乙烯自身的材料特性进行分析。分析得知,聚乙烯在高压静电场中的空间电荷呈异极性电荷分布,这种分布的空间电荷产生的场强和原场强叠加,增大了场强。另外,介绍了永电体的极化强度突变现象,极化强度突变也会导致场强的增大。最后,利用ATEST-212型喷雾激光粒度分析仪对新型雾化装置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数据显示,在同样的工作电压下,新型雾化装置能显着提高液滴雾化质量。和传统雾化装置相比,新型雾化装置只需要约16KV的电压就能达到与传统雾化装置加60KV工作电压时同样的雾化效果。根据电磁场基本原理和有限元数值计算方法,使用ANSOFT Maxwell的电场分析模块,对涂油机的涂油室进行结构及静电场仿真分析,模拟出了涂油室电势和电场强度的矢量分布情况。仿真结果显示,新型雾化装置可以有效地改善涂油室内的场强分布,提高最大场强,更利于诱发电晕放电,提高雾化效果和喷涂质量,具有较强的工程实用价值。
李伟[10](2009)在《涂油机射流破碎模型理论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对涂装品在外观上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静电涂敷技术就是近年来在国内外快速发展起来的新型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到各个工业领域中。利用静电喷雾技术开发的静电涂油机是集机械、液压、电气、高压静电、计算机控制于一体的高科技产品。在静电涂油机结构和雾化过程研究基础上,为了寻找在不同电压、流量下,液体雾化的效果及雾化规律,引用武汉科技大学静电涂油课题组的实验研究,通过实验现象揭示油液静电雾化的本质特征。本文在试验分析的基础上,对涂油机的射流部分和雾滴扩散做了理论分析和计算。其中射流部分主要对射流的稳定性做了非线性EHD(电动流体动力学)分析,得到了在锥射流模式下的射流破碎后所分裂出的主要的两种液滴,即主要液滴和次要液滴的粒径大小比例。将计算得到的主要液滴和次要液滴的粒径比和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了理论分析结果。在雾滴扩散部分,文章对射流破碎分裂出的不同粒径的荷电液滴在分裂后的运动情况做了理论分析,并将不同的荷电系数、射流流量、电压大小等情况下对荷电液滴的扩散做了对比,得到了有一定应用价值的计算模型。
二、静电涂油机用油的性能要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静电涂油机用油的性能要求(论文提纲范文)
(1)长城静电喷涂防锈油的性能、应用及其操作维护(论文提纲范文)
静电涂油机工作原理及技术参数 |
静电涂油机工作原理 |
静电涂油机技术参数 |
长城静电喷涂防锈油的性能要求和质量指标 |
长城静电喷涂防锈油的性能要求 |
长城静电喷涂防锈油的质量指标 |
长城静电喷涂防锈油与国内外同类产品主要性能指标的对比 |
长城静电喷涂防锈油的工业应用 |
长城静电喷涂防锈油的应用维护 |
静电喷涂机换油操作要求 |
平整液与防锈油的兼容性要求 |
使用注意事项 |
结束语 |
(3)静电涂油机刀梁流体动力学分析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静电喷涂的概述 |
1.1.1 静电涂油机原理 |
1.1.2 静电涂油机特点 |
1.2 国内外的发展与应用 |
1.3 课题的来源及意义 |
2. 静电涂油机刀梁内部流体动力学理论分析 |
2.1 刀梁内部流体动力学的理论基础 |
2.1.1 流体的密度与黏性 |
2.1.2 流体的压缩性与外部压力 |
2.1.3 能量损失与能量方程 |
2.1.4 流体的运动状态 |
2.1.5 流体多维流动的控制方程 |
2.1.6 流体边界层的特征 |
2.2 刀梁内部流体动力学参数计算 |
2.3 本章小结 |
3. 计算流体动力学的理论基础 |
3.1 流体动力学数值计算方法 |
3.2 有限体积法介绍 |
3.2.1 有限体积法基本概念 |
3.2.2 有限体积法构造 |
3.3 本章小结 |
4. 静电涂油机刀梁内部流体数值模拟和优化设计 |
4.1 计算流体动力学软件发展介绍 |
4.2 FLUENT 软件简介 |
4.2.1 FLUENT 功能特点 |
4.2.2 FLUENT 的流体动力学分析 |
4.2.3 FLUENT 参数的制定和分析方案 |
4.3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4.3.1 建立刀梁内部流体模型 |
4.3.2 模型的网格划分和施加边界条件 |
4.3.3 网格文件的导出 |
4.4 应用FLUENT 运算器计算 |
4.4.1 对流体数值计算的过程设定 |
4.4.2 流体的压力和速度的数值计算 |
4.4.3 结果及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5. 静电涂油机刀梁内部流体的模拟优化和后处理 |
5.1 优化过程和改进结果 |
5.1.1 优化方法和步骤 |
5.1.2 优化的结果及分析 |
5.2 数值模拟的后处理 |
5.2.1 刀梁壁受到的冲击力 |
5.2.2 速度矢量图 |
5.2.3 流体的质点轨迹 |
5.2.4 流体的动态演示 |
5.2.5 出流口截面速度 |
5.3 本章小结 |
6. 静电涂油机喷涂的实验研究 |
6.1 实验研究的必要性 |
6.2 实验工作条件和装置的要求 |
6.2.1 刀梁刃口宽度的选择 |
6.2.2 供油系统的组成 |
6.2.3 测量装置的组成 |
6.3 喷涂的实验分析 |
6.3.1 实验的方式及步骤 |
6.3.2 结果及分析 |
6.4 本章小结 |
7.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静电涂油机刀梁内腔油液流动分析及油槽的结构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意义 |
1.2 计算流体力学(CFD)理论基础概述 |
1.3 计算流体力学在管路设计中的研究概况 |
1.4 课题来源 |
1.5 课题研究目标 |
1.6 课题研究内容 |
第二章 涂油机刀梁内部油液运动特性研究 |
2.1 静电涂油机涂油刀梁结构 |
2.2 涂油刀梁内部油液平面势流 |
2.2.1 平面势流理论 |
2.2.2 涂油刀梁内部油液的速度势函数 |
2.2.3 涂油刀梁内部油液的无旋流动及其基本方程 |
2.3 涂油刀梁内部油液平面流动的流函数 |
2.3.1 流函数 |
2.3.2 涂油刀梁内部油液平面流动的流函数方程 |
2.3.3 涂油刀梁内部油液势流问题求解的边界条件 |
2.3.4 涂油刀梁内部油液流动的流函数和势函数的关系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涂油刀梁内部油液的势流分析 |
3.1 势流叠加原理 |
3.2 静电涂油机涂油刀梁内部缝隙中的均匀流 |
3.3 涂油刀梁内部油液的叠加势流 |
3.3.1 源流和汇流理论 |
3.3.2 涂油刀梁内部油液流动的偶极流 |
3.4 涂油刀梁内部下刀梁缝隙中油液的速度和压强分布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静电涂油机刀梁内部油路中油液的射流运动 |
4.1 涂油刀梁内部油液的射流运动的产生 |
4.2 射流运动的分析 |
4.3 圆断面射流运动分析 |
4.4 涂油刀梁内部油槽入口处平面射流运动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基于Fluent的静电涂油机涂油刀梁内部流场数值模拟 |
5.1 研究意义 |
5.2 流体力学基本方程 |
5.3 流体力学数值模拟方法和分类 |
5.3.1 有限元法(FEM) |
5.3.2 有限差分法(FDM) |
5.3.3 有限体积法(FVM) |
5.4 利用Fluent进行有限元分析的基本流程 |
5.5 涂油刀梁内部2D流场的仿真分析 |
5.5.1 原始涂油刀梁内部结构介绍及仿真区域的确定 |
5.5.2 原始涂油刀梁内部2D流场仿真 |
5.5.3 原始矩形油槽结构时涂油刀梁内部计算区域中油液流动状况分析 |
5.5.4 三角形油槽结构时涂油刀梁内部流场计算区域的仿真分析 |
5.5.5 三角形油槽结构时涂油刀梁内部计算区域中油液流动状况分析 |
5.5.6 涂油刀梁内部二维流场计算区域的速度分布规律 |
5.6 涂油刀梁内部3D流场的仿真分析 |
5.6.1 原始矩形油槽时涂油刀梁内部3D流场的仿真分析 |
5.6.2 三角形油槽时刀梁内部3D流场的仿真分析 |
5.6.3 涂油刀梁内部三维流场计算区域速度分布的基本规律 |
5.7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详细摘要 |
(7)钢板表面涂油质量的检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静电喷涂技术概述 |
1.2 图像识别技术概述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静电涂油的研究现状 |
1.3.2 图像识别的研究现状 |
1.4 本文的选题依据、研究目标及研究内容 |
1.4.1 本文的选题依据 |
1.4.2 本文的研究目标 |
1.4.3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二章 喷涂缺陷种类和影响因素的研究 |
2.1 静电涂油机基本工作原理 |
2.1.1 静电涂油机的基本结构 |
2.1.2 静电涂油机的工作原理 |
2.2 喷涂缺陷的种类和影响因素 |
2.2.1 刀梁对喷涂的影响 |
2.2.2 外加电压对喷涂的影响 |
2.2.3 其它因素对喷涂的影响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图像识别技术基本原理 |
3.1 图像识别的基本概念 |
3.2 图像识别的分类 |
3.2.1 统计图像识别 |
3.2.2 句法图像识别 |
3.2.3 模糊图像识别 |
3.3 图像分割与描述 |
3.3.1 图像分割 |
3.3.2 图像描述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喷涂质量检测的实验与分析 |
4.1 实验设备 |
4.2 实验过程 |
4.3 实验结果分析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5.1 总结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在攻读硕士期间录用和发表的论文 |
(8)高压静电场中液体射流的雾化研究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及课题的研究意义 |
1.1.1 问题的提出 |
1.1.2 课题的研究意义 |
1.2 静电雾化的研究现状 |
1.2.1 主要试验研究 |
1.2.2 主要理论研究 |
1.3 静电雾化技术的发展趋势 |
1.4 利用有限元法对电磁场的数值分析 |
1.5 静电涂油技术 |
1.5.1 传统的涂油方式 |
1.5.2 静电涂油的实现过程 |
1.5.3 静电涂油的优点 |
1.5.4 静电涂油对防锈油的要求 |
1.6 课题的来源、研究目标、技术路线及研究内容 |
1.6.1 课题的来源 |
1.6.2 课题的研究目标 |
1.6.3 课题的技术路线 |
1.6.4 课题的研究内容 |
2 高压静电场中液体射流的雾化机理研究 |
2.1 静电场对液体射流雾化的影响 |
2.2 静电场中射流液滴的荷电方式 |
2.2.1 液滴的带电 |
2.2.2 自然荷电 |
2.2.3 强制荷电 |
2.3 静电场中射流液滴荷电量的计算 |
2.3.1 液滴的荷电 |
2.3.2 液滴荷电电量的分析 |
2.3.3 液滴的表面电荷密度 |
2.3.4 液滴荷电量的计算 |
2.4 液体射流的荷电雾化过程分析 |
2.4.1 射流区 |
2.4.2 过渡区 |
2.4.3 雾化区 |
2.5 荷电液体射流液滴的破碎及其破碎临界场强 |
2.5.1 液滴的破碎原理 |
2.5.2 荷电射流液滴破碎的理论临界场强 |
2.6 荷电液体射流液滴的雾化分裂数学模型分析 |
2.6.1 荷电液滴所受的力 |
2.6.2 荷电液滴的动力学方程 |
2.6.3 荷电液滴的分裂极限 |
2.6.4 荷电液滴分裂的荷质比计算 |
2.6.5 荷电液滴分裂一次完成的数学模型 |
2.7 本章小结 |
3 静电场对不同液体射流的雾化效果试验研究 |
3.1 不同液体射流的荷电雾化试验 |
3.1.1 试验装置 |
3.1.2 主要试验测量仪器 |
3.1.3 雾化喷嘴的设计和电极间距的选择 |
3.1.4 试验方法 |
3.1.5 试验结果及分析 |
3.2 静电场对轴对称液体射流的雾化试验 |
3.2.1 试验装置 |
3.2.2 试验结果和分析 |
3.3 本章小结 |
4 射流液滴雾化电晕放电及空间静电场分布研究 |
4.1 针-板电极的电晕放电特性 |
4.1.1 针-板电极的电晕放电 |
4.1.2 针-板电极放电形式的选择 |
4.1.3 针-板电极电晕放电过程分析 |
4.2 针-板电极的伏安特性分析 |
4.2.1 气体导电过程 |
4.2.2 负电晕等离子体放电伏安特性分析 |
4.3 电晕放电的二维静电场数值求解 |
4.3.1 静电场的求解方法 |
4.3.2 电晕放电的二维静电场方程 |
4.3.3 二维静电场的数值求解 |
4.4 针-板电极的空间静电场分布研究 |
4.4.1 静电场有限元数值算法基本原理 |
4.4.2 Ansoft Maxwell 软件有限元分析流程 |
4.4.3 针-板电极空间静电场分析过程 |
4.4.4 空间静电场的计算结果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5 高压静电场中液体射流不稳定性及雾化仿真研究 |
5.1 荷电液体射流不稳定性分析 |
5.1.1 荷电液体射流的模型 |
5.1.2 针-板电极荷电液体射流的色散方程 |
5.1.3 结果分析与讨论 |
5.2 荷电液体射流的雾化仿真研究 |
5.2.1 仿真模型 |
5.2.2 CFD 的求解方法 |
5.2.3 数值的稳定性 |
5.2.4 静电-液体流动分界面 |
5.2.5 界面模型的数值分析 |
5.2.6 仿真结果分析 |
5.3 本章小结 |
6 静电涂油机雾化试验及数学模型研究 |
6.1 静电涂油机简介 |
6.1.1 静电涂油机基本组成 |
6.1.2 静电涂油机的工作原理 |
6.1.3 静电涂油机喷涂工作过程 |
6.2 静电涂油机的油液荷电雾化试验 |
6.2.1 主要试验设备 |
6.2.2 试验过程 |
6.2.3 试验现象分析 |
6.3 静电涂油机喷涂雾化过程的试验分析 |
6.3.1 射流长度 |
6.3.2 雾化角 |
6.3.3 液滴粒径 |
6.4 影响静电涂油机喷涂雾化质量的因素 |
6.4.1 静电涂油机主要控制参数 |
6.4.2 涂油刀梁的结构 |
6.4.3 防锈油的物理性质 |
6.5 雾化时油液分叉现象的定性分析 |
6.6 静电涂油机油液喷射雾化的数学模型研究 |
6.6.1 基本思路 |
6.6.2 基本步骤 |
6.6.3 数学模型的建立 |
6.7 静电涂油机油液喷射雾化的动态仿真 |
6.7.1 基于粒子系统的动画实现 |
6.7.2 运动轨迹的动画实现 |
6.7.3 油液雾化形态照片与程序模拟图比较 |
6.8 静电涂油机中油液荷电装置的改进 |
6.8.1 改进后油液荷电装置的雾化试验研究 |
6.8.2 改进后油液荷电装置的电场仿真分析 |
6.9 本章小结 |
7 结论与展望 |
7.1 主要结论 |
7.2 后续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A.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主要论文目录 |
B.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主要科研项目及取得的科研成果目录 |
(9)静电涂油机中新型雾化装置下的油液雾化及高压静电场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注释 |
第一章 绪论 |
1.1 液体静电雾化技术国内外研究概况 |
1.2 静电涂油机结构及工作原理概述 |
1.2.1 静电涂油机的基本构成 |
1.2.2 油液荷电雾化装置简介 |
1.2.3 静电涂油机的工作原理 |
1.3 新型荷电雾化装置相关研究概述 |
1.4 电磁场仿真分析有限元法概述 |
1.5 本文的课题来源、研究目标及研究内容 |
1.5.1 本文的课题来源 |
1.5.2 本文的研究意义 |
1.5.3 本文的研究目标 |
1.5.4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二章 梁板电极中油液雾化过程及雾化机理研究 |
2.1 梁板电极电场中液滴受力状态分析 |
2.2 静电涂油机的油液雾化过程分析 |
2.3 静电对液体雾化影响的研究 |
2.4 静电涂油机中油液荷电原理分析 |
2.4.1 油液荷电的方法 |
2.4.2 油液荷电电量的计算 |
2.4.3 油液液滴破碎的临界场强 |
2.5 雾化机理的深层探讨 |
2.5.1 等离子体基本概念 |
2.5.2 梁板电极电晕放电特性 |
2.5.3 梁板电极放电形式的选择 |
2.5.4 涂油室梁板电极电晕放电过程分析 |
2.5.5 等离子体反应过程中能量的传递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新型荷电雾化装置的涂油室高压静电场研究 |
3.1 新型荷电雾化装置 |
3.2 梁板电极高压静电场电场特性研究 |
3.2.1 静电学基本理论概述 |
3.2.2 对梁板电极静电场计算方法的探索 |
3.2.3 静电场中放置导体后电场的变化 |
3.2.4 静电场中放置绝缘体后电场的变化 |
3.3 聚乙烯在高压静电场中的特性研究 |
3.3.1 近自由电子模型 |
3.3.2 空穴与陷阱 |
3.3.3 聚乙烯在高压电场中的特性 |
3.4 极化强度突变问题的探讨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新型雾化装置中油液荷电雾化实验研究 |
4.1 实验装置 |
4.2 实验方法简介 |
4.3 主要实验装置简介 |
4.3.1 静电涂油机实验台 |
4.3.2 激光粒度仪 |
4.4 实验结果及分析 |
4.5 聚乙烯空间电荷密度测量实验介绍 |
4.5.1 实验目的 |
4.5.2 实验方法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新型雾化装置下涂油室静电场仿真分析 |
5.1 Ansoft Maxwell 仿真流程 |
5.1.1 涂油室仿真模型的建立 |
5.1.2 创建新工程 |
5.1.3 选择求解问题的类型 |
5.1.4 创建模型 |
5.1.5 设定模型材料属性 |
5.1.6 设定边界条件和激励源 |
5.1.7 设定求解参数 |
5.1.8 设定求解选项 |
5.1.9 求解 |
5.1.10 后处理 |
5.2 仿真结果及分析 |
5.2.1 传统雾化装置下涂油室仿真结果及分析 |
5.2.2 新型雾化装置下涂油室仿真结果及分析 |
5.3 本章小节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10)涂油机射流破碎模型理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概述 |
1.2 静电雾化技术的研究现状 |
1.2.1 静电雾化技术实验研究现状 |
1.2.2 静电雾化技术的理论及数值模拟研究现状 |
1.2.3 静电雾化技术的应用简介 |
1.3 静电涂油机的产生及应用 |
1.4 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 |
1.4.1 课题的研究目标 |
1.4.2 课题的研究内容 |
1.5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静电涂油机结构简介及油液雾化过程简述 |
2.1 静电涂油机的结构简介 |
2.2 静电涂油机的油液雾化过程分析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梁板电场中油液荷电雾化实验研究 |
3.1 实验目的 |
3.2 实验装置 |
3.3 主要实验设备简介 |
3.3.1 静电涂油机实验台 |
3.3.2 激光粒度仪 |
3.4 实验结果及其理论分析 |
3.4.1 油滴粒径测量结果及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荷电射流稳定性研究 |
4.1 概述 |
4.2 荷电射流的稳定性理论研究 |
4.3 建立稳定性模型 |
4.4 分析结果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液滴运动分析 |
5.1 概述 |
5.2 建立数学模型并计算 |
5.2.1 外部电场 |
5.2.2 液滴荷电模型 |
5.2.3 射流分裂,初始速度,初始位置,粒径分布 |
5.2.4 时间轴函数 |
5.2.5 液滴之间的静电力 |
5.2.6 液滴速度计算流程 |
5.2.7 液滴速度计算结果 |
5.3 实验结果 |
5.4 实验测量和计算结果对比 |
5.4.1 液滴粒径 |
5.4.2 液滴的纵向速度 |
5.4.3 射流周围的气体的速度 |
5.4.4 荷电系数n 对射流影响 |
5.4.5 射流破碎时液滴横向扩散的影响 |
5.4.6 荷电系数n 取值 |
5.5 结论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四、静电涂油机用油的性能要求(论文参考文献)
- [1]长城静电喷涂防锈油的性能、应用及其操作维护[J]. 张志东,邓象贤,黄劲松. 石油商技, 2017(05)
- [2]长城静电喷涂防锈油产品配方优化和推广应用[J]. 邓象贤,张志东,黄劲松. 石油商技, 2016(02)
- [3]静电涂油机刀梁流体动力学分析与研究[D]. 白羽. 辽宁科技大学, 2012(06)
- [4]静电涂油机刀梁内腔油液流动分析及油槽的结构优化[D]. 章伟红. 武汉科技大学, 2011(12)
- [5]汽车板静电喷涂防锈油研制及应用[A]. 张旭.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燃料与润滑油分会第十四届年会论文集, 2010
- [6]高清净静电喷涂防锈油研制及工业应用[A]. 张旭,张志东,邓象贤. 第三届先进轧钢精整、包装及钢材加工配送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10
- [7]钢板表面涂油质量的检测[D]. 彭承焘. 武汉科技大学, 2010(04)
- [8]高压静电场中液体射流的雾化研究及应用[D]. 汪朝晖. 重庆大学, 2009(10)
- [9]静电涂油机中新型雾化装置下的油液雾化及高压静电场分析[D]. 张守虎. 武汉科技大学, 2009(02)
- [10]涂油机射流破碎模型理论研究[D]. 李伟. 武汉科技大学, 20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