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刍动物脲酶抑制剂在反刍动物中的作用及应用

反刍动物脲酶抑制剂在反刍动物中的作用及应用

一、反刍动物瘤胃脲酶抑制剂的作用及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王梦芝,杨斯涵,刘福元,张振斌,赵建[1](2021)在《缓释尿素制备工艺及其在反刍动物生产中应用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尿素在反刍动物生产实践中的应用较为广泛,但直接饲喂尿素也存在一些弊端。尿素在瘤胃中降解过快,产生的氨无法被瘤胃中的微生物及时有效地利用而大量积累,容易引起氨中毒,限制了其应用范围。因此,尿素缓释技术及其产品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研究与应用。本文主要综述了尿素常用的包被材料、缓释技术在反刍动物上的应用效果,以为缓释尿素在反刍动物生产中更好地运用提供参考。

张晓音[2](2021)在《奶牛瘤胃微生物脲酶的蛋白鉴定及其活化机制》文中指出反刍动物瘤胃内源和外源尿素氮的高效利用,不仅有助于节约日粮蛋白,增加微生物蛋白产量,还能减少氮排放。尿素的分解依赖于瘤胃微生物脲酶,脲酶活性过高是导致尿素氮利用率偏低的主要原因。为了调控脲酶活性,本研究运用宏蛋白质组学技术对瘤胃微生物脲酶进行鉴定,然后采用体外克隆、表达、纯化方法得到瘤胃微生物脲酶辅助蛋白UreE和UreG,揭示了UreG与UreE的结合特征以及影响脲酶活化的UreG关键残基,最后以UreG为靶标筛选天然化合物脲酶抑制剂来调控瘤胃微生物脲酶活性。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为了使宏蛋白质组学技术更好的应用在瘤胃微生物脲酶鉴定方面,对宏蛋白质组学流程中的蛋白提取和蛋白消化步骤进行优化,结果表明,6种活性蛋白提取方法(超声破碎提取、常温研磨提取、液氮冷冻研磨提取、高压破碎提取、反复冻融提取和试剂盒抽提)中,液氮冷冻研磨4分钟可以提取到最高脲酶活性的蛋白;4种蛋白消化方式(溶液内胰酶酶解、胶内胰酶酶解、溶液内Glu-C/Lys-C联合酶解和胶内Glu-C/Lys-C联合酶解)中,胶内胰酶酶解可以鉴定到最多数量高质量的蛋白。2.为了提高蛋白鉴定的准确性,提取样本本身DNA,分别进行宏基因组测序和脲酶基因扩增测序,将测序结果处理后构建样本本身蛋白质数据库。为了提高样品中活性脲酶的纯度,对液氮冷冻研磨提取的蛋白进行凝胶过滤层析纯化,得到最高脲酶活性的馏分。然后采用胶内胰酶酶解的方法进行蛋白质消化,以样品本身蛋白质数据库进行数据搜索,结果表明,瘤胃微生物活性脲酶与来源于Fibrobacter sp.和Treponema sp.的脲酶的同源性高。3.脲酶主要由结构蛋白和辅助蛋白组成,其中辅助蛋白UreE和UreG在脲酶活化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运用微等温滴定量热仪和分析超速离心技术发现,瘤胃微生物脲酶UreE和UreG结合形成UreE2-2UreG复合体,此蛋白结合过程是一个以疏水作用为主的吸热过程。结合定点突变技术发现,UreG残基Glu66、Cys70、His72、Asp78在UreE和UreG的结合以及镍离子的传递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4.鉴于UreG在脲酶活化过程中重要的桥梁作用,以及本身的保守性,以UreG为靶标筛选脲酶抑制剂是调控脲酶活性的新途径。通过检测天然化合物对UreG的GTPase活性的影响,筛选了盐酸小檗碱、表小檗碱和盐酸白屈菜赤碱3种有潜力的脲酶抑制剂。进一步评估这3种化合物抑制UreG的作用机制,发现表小檗碱作用于UreG的CPH金属结合基序附近,显着降低UreG与镍离子的结合,且对瘤胃粗酶液和刀豆脲酶的抑制作用显着强于乙酰氧肟酸,是一种很有潜力的天然化合物脲酶抑制剂。

李红光[3](2021)在《不同缓释尿素对安格斯后备母牛饲喂效果及其机理研究》文中提出本文旨在研究使用包被尿素和糊化淀粉尿素替代日粮中部分豆粕对安格斯育成母牛生长性能、营养物质消化率、血液生化指标、瘤胃发酵和瘤胃微生物区系的影响及其机理。试验首先采用体外法评估两种缓释尿素的释放速率,结果表明,包被尿素在磷酸盐缓冲液中培养,经过2 h消化有62.43%的尿素溶出,经过8 h消化有95.10%的尿素溶出,而糊化淀粉尿素经过2 h消化有93.53%的尿素溶出,经过8 h消化有99.93%的尿素溶出,表明包被尿素具有更好的缓释效果。之后开展动物试验,试验选择210头13月龄左右的纯种安格斯牛,根据体重和月龄相同或相近的原则,三头牛配对,再将每对动物随机分为3个组,对照组、包被尿素组和糊化淀粉尿素组,每组70头。参考NRC(2016)肉牛营养需要配制基础日粮,包被尿素组和糊化淀粉尿素组根据等能等氮的原则使用2%包被尿素和2.5%糊化淀粉尿素分别替代精饲料中部分豆粕。预试期7天,正试期90天。研究结果表明:(1)第二个月包被尿素组ADG极显着高于对照组和糊化淀粉尿素组(P<0.01);料重比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极显着低于糊化淀粉尿素组(P<0.01)。整个试验期,包被尿素组平均日增重显着高于糊化淀粉尿素组(P<0.05),极显着高于对照组(P<0.01);包被尿素组料重比显着低于糊化淀粉尿素组(P<0.05)和对照组(P<0.05)。(2)糊化淀粉尿素组EE表观消化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包被尿素组ADF表观消化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极显着高于糊化淀粉尿素组(P<0.01);其他营养物质消化率差异不显着。(3)第49天血清生化指标中,糊化淀粉尿素组ALT活性显着高于包被尿素组(P<0.05)。第86天血清生化指标中,包被尿素组ALB含量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糊化淀粉尿素组AN浓度、ALT和AST活性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各采样时间点其他血清生化指标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4)瘤胃发酵方面,包被尿素组乙酸和丁酸(P<0.05)、丙酸和总挥发性脂肪酸含量(P<0.01)显着或极显着高于对照组;糊化淀粉尿素组丙酸和丁酸含量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乙丙比显着高于包被尿素组和糊化淀粉尿素组(P<0.05)。(5)瘤胃微生物区系方面,利用宏基因组测序方法发现,糊化淀粉尿素组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相对丰度显着高于包被尿素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包被尿素组厚壁菌门(Firmicutes)增加了14.12%(P>0.05),糊化淀粉尿素组厚壁菌门(Firmicutes)降低了29.16%(P>0.05)。糊化淀粉尿素组普雷沃式菌属(Prevotella)相对丰度显着高于包被尿素组(P<0.05);包被尿素组瘤胃球菌属(Ruminococcus)较对照组和糊化淀粉尿素组分别增加了3.61%和32.31%(P>0.05),瘤胃杆菌属(Ruminobacter)较对照组和糊化淀粉尿素组分别增加了127.40%和22.06%(P>0.05)。各组瘤胃真菌菌群相对丰度差异不显着。(6)两种缓释尿素均可降低公斤增重成本,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且包被尿素经济效益更加显着。综上所述,包被尿素和糊化淀粉尿素均可替代日粮中部分豆粕,本试验的替代量对安格斯后备母牛生产性能无不良影响,两种缓释尿素均可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包被尿素带来的使用效果及经济效益优于糊化淀粉尿素。

张震宇[4](2020)在《瘤胃微生物脲酶抑制剂的筛选与效果评价》文中研究说明在反刍动物瘤胃中,细菌脲酶水解尿素生成氨的速率过快,无法与挥发性脂肪酸(碳架)的生成速度匹配,导致氨在瘤胃中不能及时被微生物利用而吸收入血,降低了反刍动物对尿素氮的利用率,严重时造成动物氨中毒,同时污染环境。因此,降低瘤胃细菌脲酶活性在反刍动物营养领域具有研究意义。本文利用同源建模获得高丰度瘤胃细菌脲酶的三维结构,通过基于分子对接的虚拟筛选技术,筛选化合物库并评价其抑制脲酶活性效果。利用酶动力学、瘤胃微生物厌氧培养及Caco-2细胞培养评价化合物的抑制类型、对微生物氮代谢的影响、稳定性及细胞毒性。通过分子对接研究化合物与脲酶的作用模式,通过化合物-靶标蛋白间的药效团模型解析化合物的有效化学基团。为获得瘤胃高丰度脲酶蛋白结构及其抑制剂,以实验室前期获得的瘤胃高丰度脲酶基因为靶标序列,以产气克雷伯氏菌脲酶蛋白为模板,利用SWISS-MODEL server对瘤胃高丰度脲酶蛋白进行同源建模,利用SAVES 5.0对瘤胃脲酶蛋白结构进行合理性评价。结果表明,靶标序列与产气克雷伯氏菌脲酶蛋白(PDB_ID 4EP8)的氨基酸序列相似度为69.56%。以该蛋白为模板,生成瘤胃脲酶蛋白结构模型的GMQE和QMEAN值分别为0.85与-0.37;ERRAT值为96.9371,Verify3D值为89.38%;其结构中有424个氨基酸残基(占89.6%)落在最适区,44个氨基酸残基(占9.3%)落在允许区,1个氨基酸残基(占0.2%)落在不允许区,且脲酶活性中心中氨基酸均在允许区。表明构建的瘤胃脲酶蛋白结构合理。通过分子对接技术筛选ChemDiv化合物库,最终总共获得了40个候选瘤胃脲酶抑制小分子化合物。为评价筛选化合物的脲酶抑制效果,以瘤胃脲酶活性抑制试验构建筛选模型,并通过酶动力学评价化合物的抑制类型。结果表明,化合物6238-0047与化合物Y041-7877瘤胃脲酶抑制效果最高,IC50值分别为65.86μmol/L与101.4μmol/L。化合物6238-0047及化合物Y041-7877作用下脲酶动力学曲线参数Vmax/Km的比值均发生变化,表明这两个化合物均为混合性脲酶抑制剂。为了评价瘤胃脲酶抑制小分子化合物对微生物氮代谢的抑制能力、稳定性、细胞毒性及瘤胃微生物对化合物的适应性,利用瘤胃微生物厌氧培养法及Caco-2细胞培养法评价化合物对瘤胃微生物氨氮生成及尿素降解的抑制能力、化合物的稳定性、瘤胃微生物对化合物的适应性及细胞毒性。结果表明,化合物6238-0047与化合物Y041-7877在传代培养六代中均能抑制瘤胃微生物厌氧培养体系中氨氮的产生,不存在微生物适应性。同时化合物6238-0047能够抑制瘤胃微生物厌氧培养体系中尿素的降解。化合物6238-0047在传代培养第一代及第六代中的24 h降解率均小于对照脲酶抑制剂乙酰氧肟酸,表明化合物6238-0047稳定性较强。同时以Caco-2为细胞模型的细胞毒性评价亦表明,在浓度为100μmol/L时化合物6238-0047没有细胞毒性。为了获得脲酶抑制小分子化合物与脲酶的作用模式及小分子化合物的有效抑制结构,将化合物6238-0047与化合物Y041-7877分别与相应的脲酶靶标进行分子对接,结果表明,化合物6238-0047分别与Arg335、Asp220形成氢键,同时化合物的羧基也分别与Ala362、Asp359形成2条氢键。此外化合物6238-0047中部的吡咯环结构能与瘤胃脲酶蛋白活性中心的His319位点形成Pi-Pi Stacked作用力,与瘤胃脲酶活性中心外的柔性片状区域的Cys318位点形成Pi-Alkyl作用力。化合物6238-0047的甲氧基苯结构也能与瘤胃脲酶蛋白活性中心的His319位点形成Pi-Pi Stacked作用力。化合物Y041-7877能与His246、His321形成氢键,其苯环结构能与Asp221、Arg336形成Pi-Anion作用力。此外,化合物Y041-7877尾部的杂环结构还能与His320、Phe332形成Pi-Sigma、Pi-Pi stacked作用力。通过“受体-配体-药效团”功能解析化合物结构特征。结果表明化合物6238-0047有2个氢键受体(HBA)、1个疏水基团(HY)、2个氢键供体(HBD)以及1个芳香环(RA)特征。化合物Y041-7877有2个氢键受体(HBA)、1个疏水基团(HY)、1个氢键供体(HBD)以及2个芳香环(RA)特征。本研究以实验室前期获得的瘤胃高丰度脲酶基因簇为靶标,利用同源建模技术获得瘤胃脲酶蛋白活性中心所在亚基的三维结构,并基于分子对接技术构建了一系列筛选与评价模型。从ChemDiv化合物库中筛选获得了能够抑制瘤胃微生物群体氮代谢的小分子化合物6238-0047与化合物Y041-7877。为降低瘤胃中尿素分解速度,提高反刍动物尿素和氨的利用效率,节约饲料蛋白质资源提供技术途径。

张震宇,赵圣国,郑楠,王加启[5](2020)在《瘤胃细菌脲酶抑制化合物的筛选及评价》文中研究说明本试验以细菌脲酶结构(PDBID 4EP8)为靶标,运用分子对接技术虚拟筛选ChemDiv化合物库,结合瘤胃脲酶活性抑制试验,筛选获得1个新型瘤胃脲酶抑制剂——N-(3,4-二甲氧基苄基)-2-{(4S)-1-[2-(1H-吲哚-3-基)乙基]-2,5-二氧杂咪唑啉-4-烃基}乙酰胺,其半抑制浓度(IC50)值为101.4μmol/L。瘤胃脲酶动力学试验表明,该化合物为混合性脲酶抑制剂。体外微生物厌氧培养试验表明,该化合物能抑制瘤胃微生物氨氮的生成。分子对接表明,该化合物能与脲酶活性中心内及活性中心外柔性片状区域的一些关键的氨基酸残基稳定结合。该化合物对瘤胃脲酶抑制效果较好,可以作为先导化合物进一步优化,为新型脲酶抑制剂的开发提供了基础。

涂海羽,王趁义,莫晓萍,孙峰,朱培飞[6](2012)在《脲酶抑制剂调控非蛋白氮饲料利用技术的研究现状》文中研究表明反刍动物的瘤胃微生物能以非蛋白氮(NPN)为氮源合成自身蛋白质,其中,尿素因其具有来源广、成本低、含氮量高等优点,目前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畜牧业生产中广泛使用的NPN饲料,但直接饲喂尿素适口性差,又会在瘤胃脲酶的催化下爆发式释放出水溶性的NH3,极易导致动物NH3中毒和粪便中大量NH3的排放,污染环境;脲酶抑制剂可以调控尿素NPN饲料的降解速度,显着提高反刍动物利用尿素的效率,提高动物生产性能。作者对近10年来国内外NPN饲料的种类、提高反刍动物NPN利用的缓/控释技术、对尿素NPN饲料氮代谢的调控机理等进行了综述。

赵圣国[7](2012)在《牛瘤胃脲酶基因多样性分析与酶活性调控》文中提出瘤胃细菌脲酶水解尿素为氨,氨可被微生物吸收利用,所以脲酶在尿素氮循环中发挥关键作用。但是,瘤胃脲酶活性较强,导致尿素分解速度超过了氨的利用速度,降低了尿素氮利用率,而且易引起动物氨中毒。本研究以调控脲酶活性,减缓尿素分解为目标,利用厌氧分离培养、高通量测序、蛋白质表达纯化以及免疫学等方法,从瘤胃中分离产脲酶菌菌株,比较瘤胃壁和瘤胃内容物脲酶基因多样性差异,利用基因工程方法表达幽门螺杆菌脲酶蛋白,并与瘤胃脲酶蛋白进行免疫交叉反应分析,联合体外和体内法研究抗脲酶抗体对瘤胃脲酶活性和尿素分解速度的调控及其机理。为了从瘤胃壁和瘤胃内容物中分离产脲酶菌,利用含尿素的厌氧培养基,进行传代培养,通过qPCR监测脲酶基因的丰度变化,经涂平板和划线分离,挑取单菌落测定脲酶基因和16S rDNA序列。结果从瘤胃壁分离得到2株产脲酶菌,UB1属于Bacillus licheniformis,UB2属于Proteusmirabilis;从瘤胃液中分离得到3株产脲酶菌,UB3属于Ruminococcus albus,UB4属于Succinivibrio dextrinosolvens,UB5属于Treponema bryantii。瘤胃中这5株产脲酶菌的形态特征和脲酶活性各不相同,其中UB3脲酶活性最高。UB1、UB4和UB5三株菌的脲酶基因与数据库相比,只有80%-89%的相似度,表明分离得到了新的脲酶基因。为了分析瘤胃壁和瘤胃内容物脲酶基因多样性,选择脲酶基因简并引物,对PCR产物进行Roche454测序,利用QIIME软件包进行序列质量控制、OTU分型、多样性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瘤胃脲酶基因以0.03作为OTU分类阈值,发现瘤胃壁上脲酶基因与瘤胃内容物中脲酶基因相比,α多样性无差异,而β多样性则有差异。聚类分析时,瘤胃壁与瘤胃内容物脲酶基因各自聚成簇,表明瘤胃壁上存在着独特的脲酶基因和产脲酶菌群,并且大部分脲酶基因都是新基因。比较发现OTU2为瘤胃壁上独有脲酶基因,而OTU4为瘤胃液中独有脲酶基因。通过qPCR发现瘤胃壁脲酶基因比例显着高于瘤胃内容物。在脲酶基因系统发育树上,大部分瘤胃脲酶与幽门螺杆菌脲酶同源性高。为了大量制备高纯度细菌脲酶蛋白,通过基因工程方法,将幽门螺杆菌脲酶基因克隆到pET表达载体,并转化E.coli BL21(DE3),利用IPTG诱导表达,通过Ni-NTA柱子纯化脲酶蛋白。免疫大白兔,制备抗脲酶多克隆抗体,并利用抗体亲和ProteinA柱子纯化抗体。结果成功构建脲酶基因表达菌,从中表达纯化得到5mg脲酶蛋白,从大白兔血清中纯化得到效价为1:12800的抗脲酶多克隆抗体,为后续的动物免疫试验提供了抗原蛋白。为了验证幽门螺杆菌脲酶与瘤胃脲酶的免疫交叉反应性质,收集奶牛瘤胃微生物菌体,超声破碎、盐析并透析后,用HiTrap Capto Q离子交换层析柱分离纯化瘤胃脲酶。利用改良的Fishbein凝胶染色法和LC-MS/MS,鉴定瘤胃脲酶蛋白。以抗幽门螺杆菌脲酶多克隆抗体为一抗,通过western-blotting检测两种来源脲酶免疫交叉反应。结果从不含菌体细胞的瘤胃液和瘤胃菌体蛋白液中纯化得到脲酶,酶活力分别达到151.53U/mg和541.90U/mg,纯化倍数分别为10.73和8.95倍,但经染色后只有瘤胃菌体蛋白液脲酶显示活性条带,经质谱鉴定,活性条带含有脲酶肽段。经免疫印迹分析,发现幽门螺杆菌脲酶与瘤胃脲酶具有免疫交叉反应的特性,为利用幽门螺杆菌脲酶抗原免疫调控瘤胃脲酶活性提供了进一步依据。为了在体外检验抗脲酶多克隆抗体的抑制尿素分解效果,在发酵瓶中添加0、0.5和1.0mL抗脲酶多克隆抗体血清,静态培养后检测瘤胃发酵指标,计算尿素降解和氨生成速率,利用DGGE检测细菌群落变化。结果发现添加抗脲酶多克隆抗体,能使尿素降解速率减少70%,氨生成速率减少18%,能显着提高总VFA、乙酸、丙酸和戊酸含量。添加抗体后,DGGE图谱上条带的数量、位置和光密度发生了变化,微生物群落相似度与对照组相比只有51%,细菌多样性减小。添加抗体后,发酵液中产脲酶菌占总菌的比例显着降低,这有可能是产脲酶菌被选择性的抑制,揭示了尿素降解减缓的原因。为了通过免疫方法抑制瘤胃脲酶活性,选择8头奶牛,免疫由幽门螺杆菌脲酶和弗氏佐剂组成的脲酶免疫刺激物,初次免疫后进行3次加强免疫。结果发现免疫脲酶免疫刺激物后,有效激发了奶牛体液免疫应答,提高了血清和唾液中IgG和IgA特异性抗体效价,IgG和IgA效价分别在第4次和第3次免疫后效价达到最高值。免疫后脲酶活性减少了17%,而瘤胃pH、VFA含量、瘤胃干物质和粗蛋白的动态降解率均无显着性变化。瘤胃灌注尿素后,免疫组与对照组相比,第1h时,氨氮浓度减少了36%,第4h后没有显着差异,表明抗体能抑制尿素分解的最初阶段。

关超[8](2011)在《“NPN”补充料对增加奶牛产奶量效果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探讨NPN(non protein nitrogen非蛋白氮简称NPN)补充料在奶牛养殖业中的作用,选取相关材料和方法进行研究。中国荷斯坦奶牛32头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6头。试验组在精料中用NPN补充料取代一定数量的常规蛋白质补充料,对照组饲喂常规饲料,不添加NPN补充料。经过60天的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组奶牛总产奶量16108kg,比对照组的15289kg增产819kg,平均每头每日增产0.85kg,以当地鲜奶时价2元/kg计,计算出日增收1.7元。再来计算饲料成本,在用NPN补充料替换出常规蛋白质补充料胡麻饼时,精饲料总成本降低544元,即试验组比对照组饲料成本节省544元,通过相关计算可得试验组平均每头每日节约饲料成本0.57元。从而得出NPN补充料对奶牛产奶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对其在生产中推广应用有指导作用。

祁茹,林英庭[9](2010)在《脲酶抑制剂对反刍动物瘤胃氮代谢的调控及应用》文中研究指明脲酶抑制剂通过抑制脲酶活性有效控制反刍动物瘤胃内氨的爆发式释放,使氨较长时间稳定在一定的浓度范围,有利于微生物的利用,由此提高氨的利用效率、降低氨中毒的危险,提高尿素等非蛋白氮饲料的利用效率和安全性,提高瘤胃中内源尿素的利用效率,降低成本,提高动物生产性能。本文综述了反刍动物脲酶抑制剂对瘤胃氮代谢的调控机理及几种脲酶抑制剂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

刘海燕,于维,苏秀侠,任艳[10](2007)在《脲酶抑制剂在我国反刍动物中的应用现状》文中认为脲酶抑制剂的使用是减缓尿素在反刍动物瘤胃中的分解速度、提高尿素利用率的最方便和简单的方法。文章总结了几种瘤胃脲酶抑制剂在我国反刍动物中的应用情况,以及这几种脲酶抑制剂存在的问题,为脲酶抑制剂在生产中的应用提供依据。

二、反刍动物瘤胃脲酶抑制剂的作用及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反刍动物瘤胃脲酶抑制剂的作用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缓释尿素制备工艺及其在反刍动物生产中应用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缓释尿素的制备工艺
    1.1 物理包被法
        1.1.1 糊化淀粉尿素
        1.1.2 尿素糖蜜舔砖
        1.1.3 氢化植物油包被尿素
        1.1.4 虫胶包膜尿素
        1.1.5 高分子材料包被尿素
    1.2 化学修饰法
        1.2.1 磷酸脲
        1.2.2 缩二脲
    1.3 抑制生物酶活性法
2 缓释尿素在反刍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2.1 对反刍动物生产和消化代谢的影响
    2.2 对瘤胃氨氮浓度的影响
    2.3 对瘤胃挥发性脂肪酸的影响
    2.4 对反刍动物微生物蛋白质合成的影响
    2.5 对反刍动物氮代谢的影响
3 小结

(2)奶牛瘤胃微生物脲酶的蛋白鉴定及其活化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表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微生物脲酶在瘤胃中的研究进展
        1.1 微生物脲酶在反刍动物尿素代谢中的作用
        1.2 瘤胃微生物脲酶和产脲酶菌的多样性
        1.2.1 瘤胃微生物脲酶的活性
        1.2.2 瘤胃产脲酶菌的脲酶活性
        1.2.3 瘤胃产脲酶菌的多样性
        1.3 影响瘤胃脲酶和产脲酶菌的因素
        1.3.1 日粮氮和氨
        1.3.2 尿素
        1.3.3 其他
        1.4 瘤胃微生物脲酶抑制剂
    2 宏蛋白质组学技术在微生物中的应用
        2.1 从宏基因组学到宏蛋白质组学
        2.2 宏蛋白质组学的分析流程
        2.3 宏蛋白质组学数据库的构建和搜索
        2.4 宏蛋白质组学在靶向酶的鉴定中的应用
    3 脲酶的蛋白复合体及活化过程
        3.1 脲酶基因簇
        3.2 脲酶结构蛋白的活性中心和flap区域
        3.3 脲酶辅助蛋白及其复合体
        3.4 脲酶的活化过程
        3.5 UreG在脲酶活化过程中的作用
        3.6 以UreG为新靶标设计的脲酶抑制剂
    4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瘤胃微生物活性脲酶宏蛋白质组方法的优化
    1 前言
    2 材料和方法
        2.1 试验材料
        2.1.1 试验仪器
        2.1.2 试验试剂和耗材
        2.1.3 试验溶液的配制
        2.2 试验方法
        2.2.1 瘤胃液活性蛋白的提取
        2.2.2 瘤胃微生物脲酶活性的检测
        2.2.3 脲酶蛋白序列的虚拟酶解
        2.2.4 脲酶粗酶液溶液内酶解
        2.2.5 脲酶粗酶液胶内酶解
        2.2.6 脲酶粗酶液除盐
        2.2.7 蛋白质谱检测与分析
        2.2.8 数据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蛋白的不同提取方法对脲酶的影响
        3.2 蛋白提取方法的不同组合对脲酶的影响
        3.3 不同的蛋白质消化酶虚拟酶解脲酶后对肽段长度的影响
        3.4 不同消化方式对脲酶的宏蛋白质组学分析的影响
        3.5 不同消化方式对脲酶肽段质量的影响
    4 讨论
    5 小结
第三章 瘤胃微生物脲酶的蛋白筛选与鉴定
    1 前言
    2 材料和方法
        2.1 试验材料
        2.1.1 试验仪器
        2.1.2 试验试剂和耗材
        2.1.3 试验溶液的配制
        2.2 试验方法
        2.2.1 瘤胃微生物总DNA的提取
        2.2.2 脲酶基因的PCR扩增
        2.2.3 Illumina Miseq测序
        2.2.4 Pacbio测序
        2.2.5 宏基因组测序
        2.2.6 瘤胃液活性蛋白的提取
        2.2.7 凝胶过滤层析
        2.2.8 蛋白质谱检测与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奶牛瘤胃微生物蛋白数据库的构建
        3.2 奶牛瘤胃微生物脲酶粗酶液的纯化
        3.3 脲酶粗酶液纯化后各馏分的脲酶活性
        3.4 高脲酶活性馏分的蛋白质组学分析
        3.4.1 蛋白质组学鉴定结果的质量评估
        3.4.2 蛋白质组学鉴定的结果
        3.5 活性脲酶的鉴定
    4 讨论
    5 小结
第四章 瘤胃微生物脲酶辅助蛋白UreG与 UreE互作活化脲酶机制
    1 前言
    2 材料和方法
        2.1 试验材料
        2.1.1 试验仪器
        2.1.2 试验试剂和耗材
        2.1.3 试验溶液的配制
        2.2 试验方法
        2.2.1 UreG突变位点的选择
        2.2.2 表达载体的构建
        2.2.3 蛋白的高效表达和纯化
        2.2.4 蛋白相互作用Pull-down试验
        2.2.5 分析超速离心技术
        2.2.6 蛋白相互作用微等温滴定量热法
        2.2.7 GTPase活性的检测
        2.2.8 同源建模
    3 结果与分析
        3.1 UreE与 UreG的进化树分析
        3.2 UreG与 UreE的结合特征
        3.3 UreG突变体对沉降系数的影响
        3.4 UreE与 UreG关键结合位点的鉴定分析
        3.5 UreE与 UreG镍传递关键位点的鉴定分析
        3.6 UreE和 Ni~(2+)对UreG的 GTPase活性的影响
        3.7 UreG突变体对UreG的 GTPase活性的影响
    4 讨论
    5 小结
第五章 靶向UreG调控脲酶活化途径的天然化合物筛选与作用机制
    1 前言
    2 材料和方法
        2.1 试验材料
        2.1.1 试验仪器
        2.1.2 试验试剂和耗材
        2.1.3 试验溶液的配制
        2.2 试验方法
        2.2.1 酶的抑制率
        2.2.2 酶的半抑制率IC50值
        2.2.3 抑制作用类型
        2.2.4 圆二色光谱
        2.2.5 分子对接
    3 结果与分析
        3.1 天然化合物对UreG的 GTPase活性的影响
        3.2 天然化合物对UreG二级结构的影响
        3.3 天然化合物对UreG与镍结合的影响
        3.4 天然化合物与UreG的作用位点
        3.5 天然化合物抑制UreG的 GTPase活性的抑制类型
        3.6 天然化合物对脲酶活性的影响
    4 讨论
    5 小结
第六章 结语
    1 结论
    2 创新点
    3 不足之处
    4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3)不同缓释尿素对安格斯后备母牛饲喂效果及其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写对照表
文献综述
    1 反刍动物利用尿素的生物学基础及机理
    2 尿素理化特性及反刍动物利用尿素的研究进展
    3 尿素缓释方法及机理
        3.1 物理缓释法
        3.2 化学缓释法
        3.3 抑制脲酶法
    4 缓释尿素在反刍动物生产中的研究进展
        4.1 缓释尿素对反刍动物生产性能的影响
        4.2 缓释尿素对反刍动物营养物质消化率的影响
        4.3 缓释尿素对反刍动物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4.4 缓释尿素对反刍动物瘤胃发酵指标的影响
    5 尿素对瘤胃微生物的影响
    6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7 研究技术路线图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主要仪器
    2.2 试验主要试剂
    2.3 试验所用尿素材料
    2.4 试验地点和时间
    2.5 试验动物和试验设计
    2.6 试验日粮
    2.7 饲养管理
    2.8 样品采集与处理
        2.8.1 血液样品
        2.8.2 瘤胃液采集
        2.8.3 饲料样和粪样采集
    2.9 测定指标与方法
        2.9.1 体外评估缓释尿素溶出度
        2.9.2 生长性能测定
        2.9.3 营养成分和表观消化率的测定
        2.9.4 血清生化指标测定
        2.9.5 瘤胃发酵指标
        2.9.6 瘤胃微生物区系
    2.10 数据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缓释尿素的溶出度
    3.2 不同缓释尿素对肉牛生长性能的影响
    3.3 不同缓释尿素对肉牛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3.4 不同缓释尿素对肉牛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3.5 不同缓释尿素对肉牛瘤胃发酵指标的影响
    3.6 不同缓释尿素对肉牛瘤胃细菌群落的影响
        3.6.1 总DNA的完整性结果
        3.6.2 样本序列信息
        3.6.3 各组瘤胃细菌群结构多样性
        3.6.4 基于门水平的细菌群落结构分析
        3.6.5 基于属水平的细菌群落结构分析
    3.7 不同缓释尿素对肉牛瘤胃真菌群落的影响
        3.7.1 总DNA的完整性结果
        3.7.2 样本序列信息
        3.7.3 各组瘤胃真菌群结构多样性
        3.7.4 基于门水平的真菌群落结构分析
        3.7.5 基于属水平的真菌群落结构分析
    3.8 经济效益分析
4 讨论
    4.1 不同缓释尿素的溶出度
    4.2 不同缓释尿素对肉牛生产性能的影响
    4.3 不同缓释尿素对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4.4 不同缓释尿素对肉牛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4.5 不同缓释尿素对肉牛瘤胃发酵指标的影响
    4.6 不同缓释尿素对肉牛瘤胃细菌群落的影响
    4.7 不同缓释尿素对肉牛瘤胃真菌群落的影响
    4.8 经济效益分析
5 结论
    5.1 全文总结
    5.2 有待后续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4)瘤胃微生物脲酶抑制剂的筛选与效果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尿素的应用历史
    1.3 尿素缓释技术
    1.4 国内外研究进展
        1.4.1 分子对接技术的研究进展
        1.4.2 同源建模技术的研究进展
        1.4.3 脲酶抑制剂的类型
    1.5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5.1 研究内容
        1.5.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瘤胃脲酶蛋白三维结构的建模与虚拟筛选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材料
        2.1.2 方法
        2.1.2.1 瘤胃脲酶蛋白三维结构的建模
        2.1.2.2 基于瘤胃脲酶蛋白靶标三维结构虚拟筛选化合物库
    2.2 结果与分析
        2.2.1 瘤胃脲酶蛋白靶标氨基酸序列的获得
        2.2.2 瘤胃脲酶蛋白靶标氨基酸序列模板结构的搜索
        2.2.3 瘤胃脲酶蛋白三维结构的建立
        2.2.4 瘤胃脲酶蛋白三维结构的评价
        2.2.5 瘤胃脲酶蛋白三维结构活性位点的分析
        2.2.6 基于瘤胃脲酶蛋白靶标三维结构虚拟筛选化合物库
    2.3 讨论
    2.4 本章结论
第三章 小分子化合物对瘤胃脲酶酶动力学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材料
        3.1.2 方法
        3.1.2.1 瘤胃液的采集与瘤胃脲酶溶液的制备
        3.1.2.2 瘤胃脲酶抑制候选小分子化合物的抑制活性排序
        3.1.2.3 瘤胃脲酶动力学评价脲酶抑制小分子化合物
    3.2 结果与分析
        3.2.1 候选瘤胃脲酶抑制小分子化合物的抑制活性排序
        3.2.2 瘤胃脲酶抑制小分子化合物IC50值的测定
        3.2.3 瘤胃脲酶抑制小分子化合物的酶动力学参数
        3.2.3.1 化合物6238-0047的酶动力学参数
        3.2.3.2 化合物Y041-7877的酶动力学参数
    3.3 讨论
    3.4 本章结论
第四章 小分子化合物对瘤胃微生物分解尿素影响及其稳定性和毒性评价
    4.1 材料与方法
        4.1.1 材料
        4.1.2 方法
        4.1.2.1 瘤胃厌氧培养基的配制
        4.1.2.2 瘤胃微生物体外厌氧培养评价瘤胃脲酶抑制化合物
        4.1.2.3 Caco-2细胞培养实验评价化合物对细胞活力的影响
    4.2 结果与分析
        4.2.1 瘤胃脲酶抑制化合物对瘤胃微生物体外厌氧培养体系中氨氮的影响
        4.2.2 瘤胃脲酶抑制化合物6238-0047对瘤胃微生物体外厌氧培养体系中尿素的影响
        4.2.3 瘤胃脲酶抑制化合物6238-0047的降解率
        4.2.4 瘤胃脲酶抑制化合物6238-0047的细胞毒性
    4.3 讨论
    4.4 本章结论
第五章 小分子化合物与脲酶的结合互作模式
    5.1 材料与方法
        5.1.1 材料
        5.1.2 方法
    5.2 结果与分析
        5.2.1 化合物6238-0047与瘤胃脲酶蛋白的作用模式
        5.2.2 化合物Y041-7877 与模板蛋白(PDB_ID4EP8)的作用模式
        5.2.3 化合物6238-0047的有效化学结构
        5.2.4 化合物Y041-7877 与模板脲酶蛋白(PDB_ID4EP8)的作用模式
    5.3 讨论
    5.4 本章结论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5)瘤胃细菌脲酶抑制化合物的筛选及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剂与仪器
        1.1.1 试剂
        1.1.2 仪器
    1.2 脲酶蛋白结构的准备
    1.3 基于分子对接虚拟筛选化合物库
    1.4 脲酶抑制候选化合物的瘤胃脲酶抑制活性评价
        1.4.1 瘤胃液的采集与瘤胃脲酶溶液的制备
        1.4.2 脲酶抑制剂对瘤胃脲酶活性的影响
        1.4.2. 1 脲酶抑制候选化合物的抑制活性排序
        1.4.2. 2 脲酶抑制剂IC50值的测定
    1.5 瘤胃脲酶抑制化合物的酶动力学评价
    1.6 化合物对瘤胃微生物氨氮抑制效果评价
        1.6.1 培养基的配制
        1.6.2 瘤胃微生物体外厌氧培养评价化合物对氨氮产生量的影响
    1.7 新型脲酶抑制剂与瘤胃脲酶的结合模式分析
    1.8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基于分子对接虚拟筛选化合物库
    2.2 脲酶抑制剂对瘤胃脲酶活性的影响
    2.3 化合物Y041-7877的酶动力学评价
    2.4 化合物对瘤胃微生物氨氮抑制效果评价
    2.5 新型脲酶抑制剂与瘤胃脲酶的结合模式分析
3 讨论
    3.1 分子对接过程靶标的选择
    3.2 化合物Y041-7877的结构分析
    3.3 化合物Y041-7877瘤胃微生物体外培养评价
    3.4 化合物Y041-7877与脲酶的结合模式
4 结论

(7)牛瘤胃脲酶基因多样性分析与酶活性调控(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 研究目的和意义
    2 国内外研究进展
        2.1 脲酶基因簇
        2.2 脲酶动力学性质
        2.3 脲酶活性中心
        2.4 脲酶依赖于镍的活化
        2.5 脲酶催化机制
        2.6 脲酶抑制剂种类
        2.7 瘤胃壁和瘤胃液中产脲酶菌种类
        2.8 元基因组学应用于瘤胃微生物研究
        2.9 利用免疫方法调控瘤胃微生物代谢
    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3.1 研究内容
        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瘤胃产脲酶菌及其脲酶基因的分离与鉴定
    1 材料与方法
        1.1 培养基配制
        1.2 接种与富集
        1.3 脲酶基因 qPCR 相对定量
        1.4 平板分离单菌落
        1.5 PCR 鉴定细菌 16S rDNA
        1.6 PCR 鉴定脲酶基因
        1.7 测序和分析
        1.8 细菌形态特征和脲酶活性
    2 结果与分析
        2.1 产脲酶菌的富集
        2.2 产脲酶菌及其脲酶基因的鉴定
        2.3 脲酶基因的系统发育分析
        2.4 产脲酶菌脲酶活力
        2.5 产脲酶菌形态特征
    3 讨论
    4 本章结论
第三章 基于元基因组学的瘤胃脲酶基因多样性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脲酶基因 ARB 数据库构建
        1.2 脲酶基因引物扩增覆盖性
        1.3 瘤胃内容物与瘤胃壁微生物 DNA 提取
        1.4 脲酶基因 PCR 产物制备
        1.5 PCR 产物 454 测序
        1.6 脲酶基因多样性分析
        1.7 脲酶基因 qPCR 相对定量
    2 结果与分析
        2.1 脲酶基因在细菌种类中的分布
        2.2 脲酶基因拷贝数
        2.3 脲酶基因引物 PCR 扩增覆盖性
        2.4 脲酶基因 OTU 阈值
        2.5 脲酶基因 PCR 产物制备
        2.6 脲酶基因 454 序列信息
        2.7 脲酶基因主成分分析
        2.8 脲酶基因稀疏度曲线
        2.9 脲酶基因α多样性
        2.10 脲酶基因β多样性
        2.11 脲酶基因丰度聚类分析
        2.12 脲酶基因 OTU 网络
        2.13 脲酶基因丰度比较
        2.14 脲酶基因 OTU 的细菌来源
        2.15 脲酶基因 qPCR 相对定量
    3 讨论
    4 本章结论
第四章 幽门螺杆菌脲酶蛋白的表达与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1 材料与方法
        1.1 脲酶基因的克隆
        1.2 脲酶蛋白的小量表达
        1.3 脲酶蛋白的大量表达
        1.4 镍金属螯合层析纯化
        1.5 抗脲酶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2 结果与分析
        2.1 脲酶基因的克隆
        2.2 脲酶蛋白的小量表达
        2.3 脲酶蛋白的大量表达
        2.4 脲酶蛋白的纯化
        2.5 抗脲酶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3 讨论
    4 本章结论
第五章 幽门螺杆菌脲酶与瘤胃脲酶的免疫交叉反应性质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瘤胃内容物的采集
        1.2 菌体蛋白的提取
        1.3 脲酶的纯化
        1.4 脲酶活性的测定
        1.5 脲酶的活性电泳与染色
        1.6 LC-MS/MS 鉴定
        1.7 Western-blotting检测
    2 结果与分析
        2.1 瘤胃脲酶的纯化
        2.2 脲酶活性电泳和染色
        2.3 脲酶的质谱鉴定
        2.4 两种脲酶的免疫交叉反应
    3 讨论
    4 本章结论
第六章 抗脲酶多克隆抗体对尿素分解和产脲酶菌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抗脲酶多克隆抗体血清
        1.2 McDougall 缓冲液
        1.3 试验处理
        1.4 瘤胃液的接种
        1.5 样品采集与检测
        1.6 DGGE 分析
        1.7 脲酶基因相对定量
        1.8 统计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抗脲酶多克隆抗体对瘤胃发酵的影响
        2.2 抗脲酶多克隆抗体对尿素分解的影响
        2.3 抗脲酶多克隆抗体对细菌群落的影响
        2.4 抗脲酶多克隆抗体对产脲酶菌比例的影响
    3 讨论
    4 本章结论
第七章 奶牛免疫幽门螺杆菌脲酶对瘤胃尿素分解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设计
        1.2 样品采集
        1.3 样品检测
        1.4 统计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奶牛免疫后血清中特异性抗体效价变化
        2.2 奶牛免疫后唾液中特异性抗体效价变化
        2.3 奶牛免疫后瘤胃发酵变化
        2.4 奶牛免疫后瘤胃脲酶活力变化
        2.5 瘤胃灌注尿素后氨氮浓度变化
        2.6 奶牛免疫后瘤胃动态降解率变化
    3 讨论
    4 本章结论
第八章 总体结论
    1 论文总体结论
    2 本研究创新点
    3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厌氧培养基配制方法
    附录二 瘤胃液微生物总 DNA 提取和纯化
    附录三 DNA 测序
    附录四 细菌脲酶活性的测定
    附录五 精料日粮条件下脲酶基因 OTU 表
    附录六 粗料日粮条件下脲酶基因 OTU 表
    附录七 间接 ELISA 测定特异性抗体效价
    附录八 瘤胃液中氨氮的检测(靛酚蓝法)
    附录九 瘤胃液中挥发性脂肪酸(VFA)的测定
    附录十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
致谢
个人简历

(8)“NPN”补充料对增加奶牛产奶量效果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 NPN补充料
        1.1.2 试验奶牛
        1.1.3 饲料
        1.1.4 饲草及饲养、计量器具
    1.2 试验方法
        1.2.1 试验奶牛的选择与分组
        1.2.2 饲料用法、用量及饲养管理
        1.2.3 主要观察记录项目
        1.2.4 各组经济效益
    1.3 数据处理
    1.4 试验地点
    1.5 试验时间
2 结果与分析
    2.1 产奶量结果 (见表1)
    2.2 饲料消耗及经济效益
3 讨论与结论
    3.1 NPN的研究与开发现状
    3.2 反刍动物利用NPN的原理
    3.3 NPN的分类及其饲喂方式选择
    3.4 反刍动物利用NPN过程中的问题
    3.5 影响NPN作用效果的因素及注意事项

(9)脲酶抑制剂对反刍动物瘤胃氮代谢的调控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脲酶抑制剂对瘤胃氮代谢的调控原理
2 脲酶抑制剂在反刍动物中的应用
    2.1 乙酰氧肟酸 (AHA)
    2.2 n-丁基-硫代磷酰三胺 (n-BPT)
    2.3 对苯二酚 (HQ)
    2.4 丝兰皂甙
    2.5 硼砂
    2.6 苯磷酸二酰胺 (PPDA)
3 结语

(10)脲酶抑制剂在我国反刍动物中的应用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1 尿素存在的问题以及脲酶抑制剂的作用机制
2 国内脲酶抑制剂的发展概况
    2.1 乙酰氧肟酸
    2.2 对苯二酚 (氢醌)
    2.3 丝兰皂甙
    2.4 硼砂
3 脲酶抑制剂存在的问题及应用前景

四、反刍动物瘤胃脲酶抑制剂的作用及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缓释尿素制备工艺及其在反刍动物生产中应用的研究进展[J]. 王梦芝,杨斯涵,刘福元,张振斌,赵建. 中国乳业, 2021(09)
  • [2]奶牛瘤胃微生物脲酶的蛋白鉴定及其活化机制[D]. 张晓音. 华中农业大学, 2021(02)
  • [3]不同缓释尿素对安格斯后备母牛饲喂效果及其机理研究[D]. 李红光. 安徽农业大学, 2021(02)
  • [4]瘤胃微生物脲酶抑制剂的筛选与效果评价[D]. 张震宇.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20
  • [5]瘤胃细菌脲酶抑制化合物的筛选及评价[J]. 张震宇,赵圣国,郑楠,王加启. 动物营养学报, 2020(06)
  • [6]脲酶抑制剂调控非蛋白氮饲料利用技术的研究现状[J]. 涂海羽,王趁义,莫晓萍,孙峰,朱培飞. 中国畜牧兽医, 2012(07)
  • [7]牛瘤胃脲酶基因多样性分析与酶活性调控[D]. 赵圣国.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2(10)
  • [8]“NPN”补充料对增加奶牛产奶量效果的研究[J]. 关超. 中国农学通报, 2011(23)
  • [9]脲酶抑制剂对反刍动物瘤胃氮代谢的调控及应用[J]. 祁茹,林英庭. 中国奶牛, 2010(12)
  • [10]脲酶抑制剂在我国反刍动物中的应用现状[J]. 刘海燕,于维,苏秀侠,任艳. 吉林农业科学, 2007(03)

标签:;  ;  ;  ;  ;  

反刍动物脲酶抑制剂在反刍动物中的作用及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