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合成橡胶工业协会2002年顺丁橡胶技术交流研讨会在河北承德召开(论文文献综述)
于清溪[1](2015)在《橡胶工业百年回眸(下)》文中研究说明今年是我国橡胶工业诞生百年华诞,又是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的重要时日。三刊杂志社为了隆重纪念这一伟大时刻的到来,将再次邀请于清溪老先生专门撰写了"橡胶工业百年回眸"这篇历史回忆文章。它揭示了橡胶工业在旧中国时代饱经外国帝国主义压迫历遭日本军国主义侵略难以为生的悲惨命运;深情地回忆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百废俱兴、励精图治和橡胶工业由小到大艰难辉煌的发展历程。尤其是改革开放之后的30多年来,橡胶工业欣欣向荣、蓬勃发展,从大奔强的全过程。文章缅怀过去,铭记历史,系统总结了几十年来橡胶工业之所以得到发展的"艰苦创业、谋求创新、锐意进取、奋发图强"的理念和大力协同、团结向上的行业优良传统精神。读后令人振奋深思。今天,在橡胶工业又茁壮成长为全球第一生产和消费大国,全行业胜利进入深化改革、推进四个全面和发展一带一路战略建设的关键时刻,重温令人难忘的、始终同国家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中国橡胶工业发展的坎坷盛衰,艰苦卓绝、可歌可泣、艰难辉煌的百年历程。特别是在当前橡胶工业呈现产能过剩和生产下行压力加大的困难状态下,如何传承和弘扬橡胶工业光荣的传统和革命精神,在新正常态下,以顽强意志,众志成城,战胜前进中的险阻,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它将为我国橡胶工业在今后510年内跨上世强,实现百年来的橡胶工业强国梦,增添无比信心和力量。
刘俊海[2](2008)在《清洁生产在中石化中的实施研究》文中指出清洁生产是将污染预防战略持续地应用于生产全过程,通过不断地改善管理和技术进步,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污染物排放,以降低对环境和人类的危害。清洁生产的核心是从源头抓起,预防为主,生产全过程控制,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实施清洁生产不仅可以避免重蹈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覆辙,而且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有机结合,能够调动企业防治工业污染的积极性。本文主要研究中石化集团公司在实施清洁生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对我国化工行业的生产现状及存在的污染问题进行分析,发现传统的经济生产管理模式在我国化工行业中仍占很大比例,特别是中小化工企业,由于规模小,生产设备与技术落后,工业布局不合理,缺乏有效的整体行业管理,在严重污染环境的同时也极大地浪费了宝贵的资源。文中对国内外化工清洁生产发展的实践经验和清洁生产理论发展情况进行了总结和评述,分析了清洁生产管理的系统模式。阐述了化工企业如何开展清洁生产管理,论述了清洁生产的原理及循环经济对传统经济模式的变革,指出中石化集团公司要发展,必须以实施清洁生产为措施,以循环经济为发展方向,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这样,才能实现中石化集团公司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本文研究的中石化集团公司清洁生产管理问题,目前在我国化工行业领域,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性,相信通过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和探讨,能为清洁生产行业管理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
田红娜[3](2007)在《中国资源型城市(地区)创新体系营建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资源型城市(地区)众多,这类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面临严峻挑战,亟需进行转型使其摆脱对单一自然资源的依赖,从而谋求可持续发展。随着知识经济的来临,世界经济发展呈现区域化强性特征,新的世界分工不再以国家,而是按照区域竞争力来进行划分。建设区域创新体系是大幅度提高区域创新能力和竞争力的根本途径。在此背景下,资源型城市(地区)创新体系的营建为解决我国资源型城市(地区)转型提供了新的思路,如何营建资源型城市(地区)创新体系来促进资源型城市(地区)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成为本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了解决资源型城市(地区)资源优势弱化状况下的创新体系营建问题,本研究从系统思维的视角,把区域创新体系理论纳入资源型城市(地区)转型的范畴,综合运用实证与规范分析相结合、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比较分析和模型分析等方法,在明晰相关概念、借鉴创新推动资源型城市(地区)转型的国内外经验基础上,明确了只吃资源饭、不思创新是资源型城市(地区)最终衰落的根本教训;通过分析区域创新体系推动资源型城市(地区)转型的作用机理,本研究认为在目前我国资源型城市(地区)转型面临的困境下,区域创新体系能够从转型的力量和转型的基础两个角度,主要通过优化经济结构、合理经济运行机制、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和增强地区竞争力等四个方面,不断拉长我国资源型城市(地区)的发展周期,推动这些城市的转型和可持续发展。在研究过程中,本文针对资源型城市(地区)特殊的发展历程和创新体系现状,综合分析了静态的资源型城市(地区)创新体系,提出了资源型城市(地区)创新体系的期望组织结构,空间结构发展方式及功能;通过深入研究动态的资源型城市(地区)创新体系,明确了其运行过程和运行机制,针对可再生和不可再生资源型城市(地区)的发展特点和创新基础选择了创新体系的营建模式;构建了资源型城市(地区)创新体系的效能测度模型;并对我国资源型城市(地区)创新体系中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大庆市创新体系进行了实证分析;最后提出了营建我国资源型城市(地区)创新体系的对策和建议。在研究如何测度资源型城市(地区)创新体系的效能时,运用了多元统计分析中的因子分析法对影响创新体系效能的四个因素进行了模型化研究。综上,本研究对充实资源型城市(地区)的理论,拓宽资源型城市(地区)转型的研究思路,加深区域创新体系的理论研究并丰富其在实践领域的应用,以及对我国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和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和较强的现实意义。
席红格[4](2006)在《营销渠道的冲突理论与应用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产品的竞争已逐渐从单一的价格竞争向多层次的竞争转变。其中利用构筑稳定、高效的营销渠道作为确立自己竞争优势的竞争手段,更是频繁被企业所采用。随之而来的是渠道冲突也逐渐多了起来,并且至今已演化成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如何对渠道冲突进行有效的管理是摆在企业面前的一道难题。 本文首先从渠道冲突的定义、分类、形成过程以及影响作用等方面对渠道冲突进行了概述。在此基础上,从社会学的研究角度,运用组织行为学的理论对渠道冲突形成的根源从客观基础、机制原因、直接原因和环境原因四个方面进行了剖析;从经济学的研究角度,将渠道成员看作理性决策者,通过构建两类博弈模型,证明渠道成员通过阻碍对方获得确定的产品需求信息可以最大化自身利益。因此,渠道冲突的发生是不可避免的。 其次,在渠道冲突成因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渠道冲突管理的系统框架,并提出了渠道冲突预防、处理、激发等阶段的管理策略和方法,把关系型渠道策略和渠道整体优化策略引入到渠道冲突管理中,同时给出了运用渠道权力解决渠道冲突的具体途径。引入“囚徒困境”模型,探讨了渠道成员之间合作的条件,并提出了制造商管理和控制渠道冲突的三种有效途径。 最后,选取了三家不同行业的企业作为研究对象,针对企业自身渠道冲突的不同表现形式,在剖析各个企业渠道冲突不同成因的基础上,把渠道冲突管理理论应用于实践,提出了切合企业自身的渠道冲突管理策略。
姜怀东[5](2003)在《辽化公司聚烯烃树脂市场营销策略研究》文中指出20世纪90年代,塑料加工业的兴旺带动了对聚烯烃树脂的需求,国内几乎所有聚烯烃装置的生产都突破了其设计能力。随着中国加入WTO,国外特别是亚洲国家(地区)石化工业的快速发展,聚烯烃产品的新增能力大幅提高,争夺市场份额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东南亚许多国家由净进口国变为净出口国,使国内聚烯烃市场感到了巨大压力。近几年全球经济的衰退和石化市场的低迷,加剧了各大石化企业纷纷抛售石化产品,大量的高质低价聚烯烃树脂涌入中国市场,使国内聚烯烃市场和生产厂家都受到了强烈冲击。面对这种局面,国内聚烯烃厂家必须考虑如何参与市场竞争,考虑自身的生存和发展问题。 本文充分分析了辽化公司聚烯烃树脂的内部和外部环境、市场状况以及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运用市场营销理论,应用优势、劣势、挑战和机遇分析法制定出辽化公司聚烯烃树脂营销策略。 本文认为,我国聚烯烃树脂产品结构存在较明显的结构性过剩和结构性短缺的矛盾。辽化公司应大力调整产品结构,开发用以取代进口的聚烯烃树脂专用料,同时,加强管理,开拓市场,提高企业自身的竞争能力。
赵玉中[6](2002)在《中国合成橡胶工业协会2002年顺丁橡胶技术交流研讨会在河北承德召开》文中研究说明
朱路甲[7](2003)在《我国化工出口企业应对国外反倾销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化工产品出口在我国产品出口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但近年来该类产品已经成为国外对我反倾销的重要对象。如果这种势头得不到有效遏止,国外反倾销有可能成为我国化工行业对外贸易发展的主要障碍。如何趋利避害,维护国家的利益和企业的权益,更好的应对来自国外的反倾销,成为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的课题。本文在较系统分析国际反倾销相关理论的基础上,从分析国外对我国化工出口企业反倾销的状况入手,针对具体案例来研究化工出口企业频遭反倾销调查的主要原因。最后文章提供了化工出口企业预防反倾销和积极应对反倾销的主要策略。
二、中国合成橡胶工业协会2002年顺丁橡胶技术交流研讨会在河北承德召开(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国合成橡胶工业协会2002年顺丁橡胶技术交流研讨会在河北承德召开(论文提纲范文)
(1)橡胶工业百年回眸(下)(论文提纲范文)
4 改革开放37年来的橡胶工业 |
4.1 建立现代企业管理机制 (1978~1990) |
4.2 引入技术提高水平, 引进外资多元发展 (1988~2005) |
4.3 国有企业转轨变型, 民营企业异军而起 |
4.4 21世纪初叶橡胶工业的黄金10年 (2002~2013) |
4.5 全面深化改革, 驱动创新, 实现强国梦 |
(2)清洁生产在中石化中的实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研究背景 |
1.1 我国化工行业实施清洁生产的必要性 |
1.1.1 我国化工行业环境污染形势的要求 |
1.1.2 国内外环境保护形势的客观要求 |
1.1.3 我国清洁生产促进法的法律制度要求 |
1.1.4 持续发展化工行业举措的要求 |
1.2 国内外化工行业清洁生产现状研究 |
1.2.1 国外化工行业清洁生产管理现状 |
1.2.2 国内化工行业清洁生产管理现状 |
1.3 研究目的 |
第二章 化工行业清洁生产管理系统分析 |
2.1 化工行业清洁生产管理目标 |
2.2 化工行业生产清洁管理的原则 |
2.3 化工行业清洁生产的主要途径 |
2.3.1 资源的综合利用 |
2.3.2 改革工艺和设备的技术改造 |
2.3.3 组织物料循环 |
2.3.4 加强科学管理 |
2.3.5 产品的替代和开发,改革产品体系 |
2.3.6 必要的末端处理 |
2.3.7 组织区域范围内的清洁生产 |
2.4 化工行业清洁生产管理的基本要素 |
2.4.1 管理基本要素 |
2.4.2 外部环境 |
2.4.3 内部环境 |
2.4.4 管理的职能 |
2.4.5 管理的目的 |
2.4.6 管理战略 |
2.5 化工行业清洁生产管理的内容 |
2.5.1 源头削减控制 |
2.5.2 清洁能源控制 |
2.5.3 清洁生产全过程控制 |
2.5.4 清洁产品控制 |
2.5.5 末端治理 |
2.5.6 循环与再利用 |
2.5.7 流通与服务 |
2.6 化工行业清洁生产管理实施手段 |
2.6.1 清洁生产审核 |
2.6.1.1 清洁生产审核的目的 |
2.6.1.2 清洁生产审核程序与过程 |
2.6.1.3 清洁生产审核的特点 |
2.6.1.4 清洁生产审核应注意的问题 |
2.6.2 生命周期分析 |
2.7 清洁生产管理的评价方法 |
2.7.1 清洁生产管理的技术评价 |
2.7.2 清洁生产管理的环境评价 |
2.7.3 清洁生产管理的经济评价 |
第三章 清洁生产理论基础及我国化工行业清洁生产管理可行性研究 |
3.1 化工行业清洁生产主要原理 |
3.1.1 工业生态学理论 |
3.1.2 可持续发展理论 |
3.1.3 最优化理论 |
3.1.4 环境承载力理论 |
3.2 循环经济的内涵 |
3.2.1 循环经济的概念与目的 |
3.2.2 循环经济与传统经济的区别 |
3.2.3 循环经济的操作原则 |
3.2.4 循环经济实施的层次性 |
3.3 循环经济的发展历程 |
3.4 我国化工行业污染现状分析 |
3.4.1 化工行业类别和特点 |
3.4.2 化工行业污染状况分析 |
3.5 末端治理已不适应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
3.6 清洁生产管理模式研究 |
3.6.1 思想观念对比 |
3.6.2 管理行为对比 |
3.6.3 清洁生产的管理模式 |
3.7 以清洁生产管理促进化工产业循环经济发展 |
第四章 中石化集团公司清洁生产管理实践与问题分析 |
4.1 中石化集团公司清洁生产发展历程 |
4.2 中石化集团公司开展清洁生产工作的必要性 |
4.2.1 集团公司的清洁生产潜力巨大 |
4.2.2 清洁生产是实现环保达标排放的有效途径 |
4.3 中石化集团公司推行清洁生产成效 |
4.4 中石化推行清洁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4.5 推行清洁生产的政策和措施建议 |
第五章 结论和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
(3)中国资源型城市(地区)创新体系营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目的 |
1.1.3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及其评述 |
1.2.1 区域创新体系的研究 |
1.2.2 资源型城市(地区)转型的研究 |
1.2.3 资源型城市(地区)创新体系的研究 |
1.3 基本概念分析与界定 |
1.3.1 区域创新体系 |
1.3.2 资源型城市(地区) |
1.4 假设条件、研究边界、研究框架及主要研究方法 |
1.4.1 假设条件 |
1.4.2 研究边界 |
1.4.3 研究框架 |
1.4.4 主要研究方法 |
2 创新推动资源型城市(地区)转型的国内外经验借鉴及作用机理 |
2.1 创新推动国外典型资源型城市(地区)转型的经验 |
2.1.1 法国洛林地区 |
2.1.2 美国休斯敦市 |
2.2 创新推动我国典型资源型城市(地区)转型的经验 |
2.2.1 选取山东省枣庄市为例进行分析 |
2.2.2 枣庄市利用创新推动转型的做法 |
2.3 创新推动典型资源型城市(地区)转型的经验分析与借鉴 |
2.4 区域创新体系对我国资源型城市(地区)转型的作用机理 |
2.4.1 我国资源型城市(地区)转型面临的主要问题 |
2.4.2 区域创新体系理论的特点 |
2.4.3 利用区域创新体系推动我国资源型城市(地区)转型 |
2.4.4 区域创新体系推动我国资源型城市(地区)转型的机理分析 |
2.5 本章小结 |
3 资源型城市(地区)创新体系的静态分析 |
3.1 资源型城市(地区)创新体系的组织结构 |
3.1.1 创新体系的要素构成 |
3.1.2 创新体系组成要素存在的问题 |
3.1.3 创新体系组织结构的现状 |
3.1.4 创新体系期望的组织结构 |
3.2 资源型城市(地区)创新体系的空间结构 |
3.2.1 空间结构发展方式选择:科技工业园 |
3.2.2 科技工业园对资源型城市(地区)创新的影响分析 |
3.3 资源型城市(地区)创新体系的功能 |
3.3.1 对以往区域创新体系功能的梳理 |
3.3.2 资源型城市(地区)创新体系应具备的功能 |
3.4 资源型城市(地区)创新的环境 |
3.4.1 区域环境与创新 |
3.4.2 区域创新环境的构成 |
3.4.3 资源型城市(地区)创新环境的特殊性及存在问题 |
3.5 本章小结 |
4 资源型城市(地区)创新体系的动态分析 |
4.1 资源型城市(地区)创新体系的运行过程和运行机制 |
4.1.1 运行过程 |
4.1.2 运行机制 |
4.2 资源型城市(地区)创新体系的营建战略和营建目标 |
4.2.1 营建战略 |
4.2.2 营建目标 |
4.3 区域创新体系的基本营建模式 |
4.3.1 以技术创新运行模式为基础的区域创新体系运行模式 |
4.3.2 以技术创新动力模式为基础的区域创新体系动力模式 |
4.3.3 根据经济和科技实力划分的区域创新行为主体引导模式 |
4.3.4 资源型城市(地区)对基本营建模式的选择和运用 |
4.4 不可再生资源型城市(地区)创新体系的营建模式 |
4.4.1 不可再生资源型城市(地区)的发展周期 |
4.4.2 不可再生资源型城市(地区)发展面临的问题 |
4.4.3 创新体系运行模式的主体特性分析 |
4.4.4 创新体系动力模式的经济市场环境分析 |
4.4.5 创新行为主体引导模式的选择分析 |
4.5 可再生资源型城市(地区)创新体系的营建模式 |
4.5.1 创新体系营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
4.5.2 创新行为主体和创新资源存在的问题 |
4.5.3 创新内部环境的现状 |
4.5.4 创新外部环境的优劣势分析 |
4.5.5 创新体系营建模式的选择 |
4.6 本章小结 |
5 资源型城市(地区)创新体系的效能测度模型 |
5.1 资源型城市(地区)创新体系效能测度的含义及意义 |
5.2 资源型城市(地区)创新体系效能测度指标体系的构建思路 |
5.2.1 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
5.2.2 指标体系应具备的功能 |
5.2.3 指标体系的构建过程 |
5.3 资源型城市(地区)创新体系效能测度指标体系的总体框架 |
5.3.1 对国内外相关指标体系的评述 |
5.3.2 指标体系总体框架的设计思路 |
5.4 资源型城市(地区)创新体系效能测度指标体系中指标的理论预选 |
5.4.1 知识创造类指标中指标的预选 |
5.4.2 创新资源流动类指标中指标的预选 |
5.4.3 创新环境类指标中指标的预选 |
5.4.4 创新体系的经济、社会绩效类指标中指标的预选 |
5.5 资源型城市(地区)创新体系效能测度指标体系的优化 |
5.5.1 专家筛选及指标的隶属度分析 |
5.5.2 指标体系的确定 |
5.6 资源型城市(地区)创新体系效能测度的方法 |
5.6.1 测度方法的讨论 |
5.6.2 测度方法的确定 |
5.7 本章小结 |
6 资源型城市(地区)创新体系营建的实证分析——以大庆市为例 |
6.1 大庆市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
6.1.1 自然状况良好 |
6.1.2 经济实力较强 |
6.1.3 转型稳步推进 |
6.2 大庆市创新体系的效能测度模型 |
6.2.1 数据的搜集及缺失值处理 |
6.2.2 因子分析法在大庆市创新体系效能测度中的应用 |
6.2.3 对效能测度结果的分析 |
6.3 大庆市创新体系营建的 SWOT 分析 |
6.3.1 优势 |
6.3.2 劣势 |
6.3.3 机遇 |
6.3.4 挑战 |
6.3.5 方案选择 |
6.4 本章小结 |
7 资源型城市(地区)创新体系营建的对策 |
7.1 积极发展创新行为主体 |
7.1.1 确立企业创新主体的地位 |
7.1.2 适时转变地方政府职能 |
7.1.3 充分发挥高校和科研机构作用 |
7.1.4 加强科技中介机构建设 |
7.2 多元化整合创新资源 |
7.2.1 整合内部创新资源 |
7.2.2 整合外部创新资源 |
7.3 全方位推进创新网络的培育 |
7.3.1 增强创新行为主体间的联系 |
7.3.2 丰富完善产学研合作模式 |
7.3.3 防范合作创新中的道德风险 |
7.3.4 提高网络的稳定性和开放程度 |
7.3.5 提高网络组织的本地根植性 |
7.4 着力培植创新空间增长极 |
7.4.1 根据科技工业园的发展阶段选择对策 |
7.4.2 以优势导入作为科技工业园的发展模式 |
7.5 营造良好创新环境 |
7.5.1 加强基础设施的改革和建设 |
7.5.2 治理改良生态环境 |
7.5.3 构建创新文化 |
7.5.4 制定完善相关的政策法规 |
7.5.5 争取国家宏观政策扶持 |
7.6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4)营销渠道的冲突理论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研究内容及框架 |
1-2-1 本文的研究内容 |
1-2-2 本文的研究框架 |
§1-3 理论依据及研究方法 |
第二章 渠道冲突概述 |
§2-1 渠道冲突的定义 |
§2-2 渠道冲突的类型 |
2-2-1 同质冲突、垂直冲突、水平冲突和多渠道冲突 |
2-2-2 竞争性冲突和非竞争性冲突 |
2-2-3 潜在冲突和现实冲突 |
2-2-4 功能性冲突和病态性冲突 |
§2-3 渠道冲突的形成过程 |
2-3-1 冲突发展的五个阶段 |
2-3-2 渠道冲突发展形成过程 |
2-3-3 渠道冲突的双重影响作用 |
§2-4 冲突与竞争、合作的关系 |
第三章 营销渠道冲突的成因分析 |
§3-1 营销渠道冲突形成的原因 |
3-1-1 渠道冲突形成的客观基础 |
3-1-2 渠道冲突形成的机制原因 |
3-1-3 渠道冲突形成的直接原因 |
3-1-4 渠道冲突形成的环境原因 |
3-1-5 渠道冲突原因之间的内在联系 |
§3-2 营销渠道冲突成因的博弈分析 |
3-2-1 博弈论简介 |
3-2-2 构建模型的前提和研究假设 |
3-2-3 制造商和零售商同时决策模型 |
3-2-4 制造商主导模型 |
3-2-5 两类模型的比较与综合分析 |
第四章 营销渠道冲突的管理研究 |
§4-1 渠道冲突管理的系统框架 |
4-1-1 渠道冲突管理的目标 |
4-1-2 渠道冲突管理的基本原则 |
4-1-3 渠道冲突管理的基本步骤 |
§4-2 渠道冲突管理策略与方法 |
4-2-1 渠道冲突预防策略与方法 |
4-2-2 渠道冲突处理策略与方法 |
4-2-3 渠道冲突激发策略与方法 |
§4-3 运用渠道权力解决渠道冲突 |
4-3-1 渠道成员的权力 |
4-3-2 渠道冲突管理中权力的应用 |
4-3-3 渠道领袖的作用 |
§4-4 营销渠道冲突与合作的博弈分析 |
4-4-1 机制设计理论和对经销商有效激励的条件 |
4-4-2 “囚徒困境”和渠道水平冲突行为分析 |
4-4-3 经销商相互合作的条件 |
§4-5 制造商管理与控制渠道冲突的有效途径 |
4-5-1 慎重选择经销商 |
4-5-2 制定完善的营销政策 |
4-5-3 扩大整体市场份额 |
第五章 渠道冲突理论的应用研究 |
§5-1 案例一:石家庄市华新制药厂渠道冲突管理研究 |
5-1-1 石家庄市华新制药厂简介 |
5-1-2 石家庄市华新制药厂渠道冲突管理的现状分析 |
5-1-3 “窜货”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
5-1-4 “窜货”问题的解决建议 |
§5-2 案例二:大百通寄递服务公司渠道冲突管理研究 |
5-2-1 大百通寄递服务有限公司简介 |
5-2-2 大百通同质冲突和水平冲突行为分析及管理研究 |
5-2-3 大百通垂直冲突和多渠道冲突行为分析及管理研究 |
§5-3 案例三:中国石油化工销售渠道冲突管理研究 |
5-3-1 中国石油化工与销售分公司简介 |
5-3-2 中国石油化工销售渠道的变迁历史 |
5-3-3 中国石油化工销售渠道冲突的表现形式 |
5-3-4 中国石油化工销售渠道冲突的成因分析 |
5-3-5 中国石油化工销售渠道冲突解决方案 |
第六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辽化公司聚烯烃树脂市场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1.1 企业的基本状况 |
1.2 存在的问题 |
1.3 研究的技术路线和论文架构 |
2 聚烯烃树脂营销环境分析 |
2.1 聚烯烃树脂国际市场供需分析与预测 |
2.1.1 供给分析与预测 |
2.1.2 需求分析与预测 |
2.2 聚烯烃树脂国内市场供需分析与预测 |
2.2.1 生产状况 |
2.2.2 进口状况 |
2.2.3 消费状况 |
2.2.4 我国聚烯烃树脂生产和消费预测 |
2.3 宏观经济环境 |
3 企业竞争能力分析 |
3.1 主要竞争对手分析 |
3.1.1 市场分布情况 |
3.1.2 主要竞争对手分析 |
3.2 企业现状 |
3.2.1 装置状况 |
3.2.2 产品品种结构 |
3.2.3 产品价格特征 |
3.3 辽化公司聚烯烃树脂营销现状分析 |
3.3.1 中油股份公司整体营销战略 |
3.3.2 辽化公司聚烯烃树脂营销现状 |
3.3.3 目前营销模式的利弊 |
3.4 SWOT分析 |
3.4.1 机会与威胁分析 |
3.4.2 竞争优势与劣势分析 |
4 辽化公司聚烯烃树脂市场营销策略 |
4.1 指导思想 |
4.2 辽化公司聚烯烃树脂市场营销策略的确定 |
4.2.1 目标市场的确定 |
4.2.2 产品策略 |
4.2.3 价格策略 |
4.2.4 渠道策略 |
4.2.5 促销策略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我国化工出口企业应对国外反倾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1.1 选题背景 |
1.2 研究内容与流程 |
2 国际反倾销相关理论评述 |
2.1 倾销与反倾销基本概念 |
2.2 WTO反倾销协议的历史背景 |
2.3 GATT第6条评析 |
2.3.1 并不一概反对倾销 |
2.3.2 另一个条件宽松的保障条款 |
2.3.3 只许一种手段--反倾销税 |
2.3.4 执法机关的酌情裁量权 |
2.4 WTO反倾销协议的新规定 |
2.4.1 限制并监督执法“任意性”的程序规则 |
2.4.2 实体规则中有严有宽 |
2.4.3 解决争端条款 |
2.4.4 “反规避”悬案 |
2.5 WTO反倾销协议发展展望 |
3 国外对我化工产品反倾销基本状况 |
3.1 我国化工行业发展状况 |
3.2 我国化工产品的出口状况 |
3.2.1 化工产品出口总额 |
3.2.2 化工产品出口特点 |
3.2.3 化工产品出口价格 |
3.2.4 主要化工行业出口情况 |
3.3 国外对我化工产品反倾销基本状况 |
3.3.1 国外对中国产品反倾销状况 |
3.3.2 国外对我化工产品反倾销状况 |
4 我国化工产品频遭反倾销主要原因 |
4.1 河北宝硕化二现状 |
4.1.1 河北宝硕集团基本状况 |
4.1.2 宝硕化二及其产品市场状况 |
4.2 韩国对华糠醇反倾销案件始末 |
4.3 化工产品频遭反倾销主要原因 |
4.3.1 外部原因 |
4.3.2 内部原因 |
5 我国化工企业应对反倾销主要策略 |
5.1 正确认识化工出口产品的优劣势 |
5.1.1 五矿类化工出口产品 |
5.1.2 化工原料出口产品 |
5.1.3 精细化工出口产品 |
5.2 积极研究预防反倾销的相关策略 |
5.2.1 了解国外反倾销法规 |
5.2.2 确定适当的出口价格 |
5.2.3 建立有效的预警机制 |
5.2.4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
5.3 合理制定应对反倾销的具体策略 |
5.3.1 找好承办律师 |
5.3.2 及时报名应诉 |
5.3.3 有效发挥商会作用 |
5.3.4 积极准备应诉资料 |
5.3.5 认真填写调查问卷 |
5.4 有效利用WTO的原则解决争端 |
5.5 本章小结 |
6 结束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四、中国合成橡胶工业协会2002年顺丁橡胶技术交流研讨会在河北承德召开(论文参考文献)
- [1]橡胶工业百年回眸(下)[J]. 于清溪. 橡塑技术与装备, 2015(21)
- [2]清洁生产在中石化中的实施研究[D]. 刘俊海. 上海交通大学, 2008(S2)
- [3]中国资源型城市(地区)创新体系营建研究[D]. 田红娜. 东北林业大学, 2007(02)
- [4]营销渠道的冲突理论与应用研究[D]. 席红格. 河北工业大学, 2006(09)
- [5]辽化公司聚烯烃树脂市场营销策略研究[D]. 姜怀东. 大连理工大学, 2003(02)
- [6]中国合成橡胶工业协会2002年顺丁橡胶技术交流研讨会在河北承德召开[J]. 赵玉中. 弹性体, 2002(06)
- [7]我国化工出口企业应对国外反倾销策略研究[D]. 朱路甲. 南京理工大学, 20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