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速线材轧机使用减定径机的工艺特点和控制(论文文献综述)
陈莹卷,周民,马靳江[1](2019)在《新一代高速线材核心装备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文中研究指明分析了高速线材轧制装备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对传统的集中传动与前沿的独立传动线材高速轧制工艺装备技术进行了对比分析,并针对机组传动型式、孔型设计、速降及微张力、控制冷却模型及机组模态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提出了基于双模块的独立传动高速线材生产装备技术,创新性地开发了以独立双模块为主要技术特色的新一代高速线材核心装备技术,简化了设备结构,提高了高速线材生产的灵活性,并降低了生产能耗及投资成本。
马靳江,周民,陈莹卷[2](2018)在《线材减定径关键工艺装备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文中认为分析了高速线材及减定径技术现状,对减定径工艺装备相关的孔型设计、微张力控制、控制冷却模型、速比配置及换挡技术、模态分析等重要问题进行了研究。开发了先进的SRSCD线材减定径机组及水冷控温模型系统,可实现750℃低温轧制和40%~45%大压下,产品精度达到±0.1mm,并在某不锈钢线材生产线上进行了定径机的高精度轧制验证,其产品精度达到研发目标,开发的SRSCD机组为线材生产技术升级提供了良好的手段。
蔺亚静[3](2016)在《棒材三辊连续减定径机组力能参数计算及工艺参数设计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最新一代棒线材三辊减定径机组是德国KOCKS公司于1991开发的。与二辊轧机相比具有宽展小、变形率高、能耗低、轧制温升小、轧件断面变形均匀、较宽的孔型调节范围、轧件和轧辊速度差低、孔型磨损小等优点。三辊减定径技术在我国特钢行业的应用刚刚起步,在孔型设计及工艺参数计算方面的实践经验较少,而且进口设备昂贵、投资大。因此对三辊棒线材减定径技术进行国内自主研究是非常必要的。本文采用切线孔型对棒线材三辊减定径机组进行孔型设计和轧制参数计算。以C++编程语言为开发平台,以圆钢棒材减定径轧制为基本实体模型,选择相应的宽展、轧制力、轧制力矩及温度计算模型编制孔型设计和工艺参数计算源程序。利用VB建立棒线材三辊减定径机组模拟系统的可视化界面,通过混合编程的方法调用C++计算程序,实现棒线材三辊减定径机组的孔型系列设计及轧制过程的计算,计算结果以excel表格形式保存。软件界面清晰友好,操作方便。采用有限元仿真软件Deform-3D对轧制过程进行模拟,指导软件程序中计算模型的修正,使软件的计算结果尽可能接近实际值。对延伸率的分配,以及延伸率对宽展的影响做了重点分析,总结归纳了宽展修正系数。
陈小龙[4](2016)在《线材减定径机组孔型系统及轧制工艺优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良好条形的线材是衡量线材轧制质量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准,人们对高速线材轧制的轧件尺寸精度、产品质量和生产成本等要求越来越高,随着减定径机组技术的不断发展,孔型优化,轧制工艺优化尤为重要。通过计算机模拟得出的结果来指导工艺并进行优化,这样可以减少因工艺设计不合理以及试生产造成的资源浪费,可以为企业节省成本,增强企业竞争力。本文以线材减定径机组的现有工艺和设备为研究对象,针对现有工艺轧制时出现轧件变形系数偏小和辊环容易崩环的现象,并依据材料最终产品尺寸要求,对原有减定径机组轧制工艺进行了优化。将原有的减定径机组27-28-29-30机架所用椭圆-圆-圆-圆孔型系统优化为27-28机架用椭圆-圆孔型系统,将定径机架29-30去掉,减径机直接出成品,提高了孔型的共用性,并减少了孔型数量,将原减定径机组的孔型数量由10减少到5,减少了换辊次数。本文应用MSC.Super Form有限元软件对线材连轧变形过程进行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了现有工艺和优化后的工艺所对应的轧件变形情况、孔型充满度以及辊环受力情况,通过分析确定了优化工艺的可行性,为宝钢条钢部提高了生产效率,节省了一定的资源。
李新林,彭兆丰[5](2014)在《我国棒材和线材轧制技术30年——为《轧钢》杂志创刊30周年而作》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介绍了1984-2012年近30年间我国小型棒材和线材生产的技术进步,期间我国棒线材企业转变了观念,突破"横列式"的束缚,走"高速、无扭、微张力——无张力"世界共同发展之路,并与炼钢-连铸的新工艺技术相结合,促进了我国小型棒材和线材技术的迅速发展。同时指出,我国棒线材企业面临产能严重过剩,上游的原料、燃料过分依赖进口,产品同质化严重的问题,亟需解决。
邓园园[6](2014)在《GCr15高速线材轧制力模型及控制冷却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棒线材在基础建设和制造业中有广泛的运用,随着经济的发展对于材料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棒线材产品的性能及尺寸精度主要由最后四架减定径机决定,通过设定合理的轧制参数控制轧制,并配合后期控制冷却可生产出高质量、高尺寸精度的产品,因此掌握线材在控轧控冷中力学及微观组织的变化规律尤为重要。本文研究对象为GCr15,实验充分模拟高线轧制减定径过程,通过在Gleeble-3500上设定不同的变形温度、变形速率、变形程度对GCr15进行热压缩试验,研究其在减定径机组内金属轧制变形规律,并分别建立其变形抗力模型,再根据其孔型参数和变形区长度等建立轧制力模型,为制定轧制规程提供合理的依据;通过绘制GCr15的动态CCT曲线,分析其在冷却过程中组织变化特点,并对不同热压缩和冷却工艺条件下的微观组织进行表征,包括微观组织的构成、硬度测试、各种组成(马氏体、珠光体)的百分含量等,分析各种微观组织结构的演变过程,为设计和优化生产工艺提供技术指导。研究结果表明:(1)变形速率对GCr15的变形抗力模型影响较大,当变形速率小于20s-1时,GCr15采用周纪华模型;当变形速率大于20s-1时,采用新建变形抗力模型;模型的平均拟合度均在90%以上。(2)轧制压力的计算均采用平均单位压力模型P=pF,其拟合值与实际值误差较小,且拟合值相对实际值偏大,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根据此模型设定轧制规程参数对轧机可起到保护作用。(3)根据实验中绘制的动态CCT曲线,GCr15珠光体的转变温度大约为550-700℃。(4)本实验中,变形速率对组织成分影响不大,变形程度越大,晶粒尺寸越小。(5)GCr15在830℃轧后以816℃/s的不同冷却速度冷却至600℃再以0.5℃/s缓冷至室温下的主要组织为珠光体类组织,硬度值在550-620左右,部分马氏体,少量二次渗碳体以及残余奥氏体。当冷却速度为4℃/s左右时,室温组织晶界处存在大量屈氏体。随着冷却速率增加,珠光体片层间距变小,二次渗碳体析出受到抑制,马氏体含量增加,(6)根据GCr15线材所需性能特点,控制其冷却速度在810℃/s,组织中网状碳化物基本被消除,珠光体含量约为94%,马氏体含量约为3%。
周民,陈莹卷,李玉军,闵建军,马靳江,牛强[7](2013)在《高速线材控轧控冷技术及其实现》文中指出分析了目前高速线材生产中控轧控冷的技术特点,针对目前高速线材实现控轧控冷技术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通过数值分析、有限元分析等手段有效优化了孔型参数、轧制工艺参数及设备参数,并开发了较为先进的减定径及相关高速区设备。
彭兆丰,邓华容[8](2012)在《我国长材轧制技术与装备的发展(四)——线材》文中指出介绍了我国线材生产和装备现况,Morgan、Danieli、SMS减径定径技术,以及线材生产在线温度控制技术。文章指出,我国应尽快实现4机架减定径机组的国产化,并应防范线材生产过热投资。
彭兆丰,李新林[9](2011)在《我国长材轧制技术与装备的发展(三)——小型棒材》文中指出介绍了以生产钢筋为主的高产小型轧机、合金钢和优质钢小型轧机、大盘卷轧机、单线高速小型轧机生产线的产品规格、轧机组成、工艺布置、主要工艺设备特点,及其采用的新工艺、新技术,发展的新思路。指出,我国应大力研发400、500MPa级钢筋,应进一步提高小型轧机的产量,更好地与转炉—连铸工艺相匹配,还应建设一些单线高速小型轧机生产线,以适应我国小型棒材产品升级换代的需要。
王定武[10](2010)在《高速线材轧机的技术进步》文中指出一、高速线材生产取得进步近年来,高速线材生产取得巨大进步,主要表现在:1.生产率显着提高过去一条单线制高速线材生产线年产能力约30万-40万t左右,近年来达到接近100万t,为过去产能的2.5-3倍,如美国美钢联和日本神户公司合资建成单线高速线材轧机实际年产量达到95万t,我国沙钢
二、高速线材轧机使用减定径机的工艺特点和控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速线材轧机使用减定径机的工艺特点和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1)新一代高速线材核心装备技术的研究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1 新一代高速线材核心装备技术研究的关键问题 |
1.1 独立传动型式的选择 |
1.2 孔型设计研究 |
1.3 速降及微张力控制 |
1.4 控制冷却模型 |
2 独立双模块高速线材轧机装备技术 |
2.1 独立双模块精轧机 |
2.2 SRSCD线材减定径机 |
2.3 LHCD20吐丝机 |
3 结语 |
(2)线材减定径关键工艺装备技术的研究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1 线材减定径及控轧控冷技术中的关键问题 |
1.1 孔型设计 |
1.2 微张力控制 |
1.3 控制冷却模型 |
1.4 变速箱速比配置及换挡技术优化 |
1.5 模态分析 |
2 SRSCD线材减定径技术特点 |
3 结语 |
(3)棒材三辊连续减定径机组力能参数计算及工艺参数设计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三辊棒线材减定径机组概述 |
1.2.1 三辊棒线材轧机的产生背景 |
1.2.2 三辊减定径轧机的机械设计特点 |
1.2.3 三辊减定径轧机的轧制特点 |
1.3 棒线材模拟轧制系统概述 |
1.4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和内容 |
1.4.1 课题研究的意义 |
1.4.2 课题研究的内容 |
第2章 轧辊孔型系列设计与工艺参数计算 |
2.1 引言 |
2.2 三辊减定径机组的孔型分类 |
2.3 孔型系统设计的过程 |
2.4 棒材三辊减定径机组的孔型系列设计 |
2.4.1 延伸率分配原则 |
2.4.2 总道次选择原则 |
2.4.3 延伸率的预分配 |
2.4.4 轧件在孔型中的面积 |
2.4.5 孔型参数设计 |
2.5 力能及工艺参数的计算 |
2.5.1 轧辊转速的计算 |
2.5.2 平均应变的计算模型 |
2.5.3 变形区长度模型 |
2.5.4 平均应变速率模型 |
2.5.5 轧件与轧辊的接触面积模型 |
2.5.6 轧件变形抗力计算模型 |
2.5.7 平均单位压力计算模型 |
2.5.8 轧制力计算模型 |
2.5.9 轧制力矩计算模型 |
2.5.10 电机负荷计算模型 |
2.5.11 主电机功率的计算 |
2.5.12 出口温度计算模型 |
2.5.13 宽展计算模型 |
2.5.14 其他参数计算模型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三辊减定径机组模拟系统设计及可视化 |
3.1 引言 |
3.2 程序设计的实现 |
3.3 三辊减定径机组模拟系统的主要内容 |
3.3.1 棒材三辊减定径模拟系统源程序的实现 |
3.3.2 三辊减定径机组模拟系统可视化的实现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三辊棒线材轧制过程的有限元仿真 |
4.1 引言 |
4.2 轧制过程有限元模型建立 |
4.2.1 有限元几何模型建立 |
4.2.2 轧件网格的划分 |
4.2.3 轧件材料参数设定 |
4.2.4 轧件边界条件设定 |
4.2.5 体积补偿设置 |
4.2.6 运动参数的设置 |
4.2.7 物体的空间初始位置设置 |
4.2.8 接触条件设置 |
4.2.9 仿真参数设置 |
4.2.10 生成DB文件 |
4.3 有限元仿真的解算 |
4.4 有限元仿真结果的提取 |
4.4.1 出口截面面积 |
4.4.2 轧制力分析 |
4.4.3 轧制力矩分析 |
4.4.4 接触宽度 |
4.4.5 出口速度和轧辊转速 |
4.4.6 宽展分析 |
4.4.7 温度场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计算结果与现场数据的对比分析 |
5.1 引言 |
5.2 轧制机组分类 |
5.3 370++机组的孔型系列对比 |
5.4 轧制Ф16MM圆钢数据对比 |
5.4.1 现场初始参数 |
5.4.2 程序计算孔型参数和设备参数 |
5.4.3 现场孔型参数和理想设备参数 |
5.4.4 程序计算轧制结果 |
5.5 模拟仿真结果分析 |
5.5.1 出口截面积分析 |
5.5.2 出口速度分析 |
5.5.3 接触宽度分析 |
5.5.4 轧制力分析 |
5.5.5 轧制力矩分析 |
5.5.6 温度分析 |
5.5.7 宽展分析 |
5.6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致谢 |
(4)线材减定径机组孔型系统及轧制工艺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的背景和研究意义 |
1.2 课题研究现状 |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2 连轧孔型设计的原则 |
1.2.3 减定径技术的特点 |
1.3 有限元数值模拟系统介绍 |
1.4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1.5 课题研究的技术方案 |
第二章 连轧孔型系统现状分析 |
2.1 现孔型系统 |
2.2 轧制初始条件 |
2.2.1 Morgan型减定径机组技术参数 |
2.2.2 连轧速度的确定 |
2.2.3 三种坯料尺寸相关参数 |
2.3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2.4 模拟仿真结果分析 |
2.4.1 轧制力分析 |
2.4.2 宽展分析 |
2.4.3 等效应变 |
2.4.4 轧制变形及轧件尺寸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辊环崩环现象分析 |
3.1 有限元模型 |
3.2 定径机辊环应力分析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连轧孔型系统及轧制工艺优化 |
4.1 轧制工艺优化方案 |
4.2 孔型系统优化 |
4.3 轧制初始条件 |
4.4 轧制Ф18mm规格模拟仿真结果分析 |
4.4.1 轧制力分析 |
4.4.2 等效应变 |
4.4.3 轧制变形及轧件尺寸 |
4.5 轧制Ф19mm规格模拟仿真结果分析 |
4.5.1 轧制力分析 |
4.5.2 等效应变 |
4.5.3 轧制变形及轧件尺寸 |
4.6 轧制Ф20mm规格模拟仿真结果分析 |
4.6.1 轧制力分析 |
4.6.2 等效应变 |
4.6.3 轧制变形及轧件尺寸 |
4.7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GCr15高速线材轧制力模型及控制冷却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棒线材发展需求 |
1.1.1 棒线材性能需求 |
1.1.2 国内外棒线材生产技术发展 |
1.2 减定径机组技术应用特点 |
1.2.1 国内外减定径机发展现状 |
1.2.2 减定径机技术特点 |
1.3 控轧控冷工艺研究 |
1.3.1 控轧控冷工艺的应用研究 |
1.3.2 变形抗力常用模型 |
1.3.3 CCT 曲线测定 |
1.3.4 微观组织演变模型研究 |
1.4 课题来源及意义 |
1.5 研究目的和内容 |
1.5.1 研究目标 |
1.5.2 研究内容 |
2 实验材料及方法 |
2.1 实验材料 |
2.2 实验方法及设备 |
2.2.1 变形抗力及轧制力模型 |
2.2.2 CCT 曲线的测试 |
2.2.3 微观组织演变模型 |
2.3 小结 |
3 GCr15 高速线材轧制力学模型 |
3.1 GCr15 弹性模量的计算 |
3.2 GCr15 变形抗力模型 |
3.2.1 变形抗力影响因素分析 |
3.2.2 模型建立及验证 |
3.3 GCr15 轧制压力模型 |
3.3.1 轧制压力模型影响因素分析 |
3.3.2 模型建立及验证 |
3.4 小结 |
4 GCr15 高速线材轧后控制冷却工艺 |
4.1 GCr15 动态 CCT 曲线测试 |
4.1.1 GCr15 动态 CCT 曲线 |
4.1.2 应变程度对 CCT 曲线的影响 |
4.1.3 应变速率对 CCT 曲线的影响 |
4.2 GCr15 不同冷却工艺微观组织演变规律 |
4.2.1 微观组织演变规律 |
4.2.2 控冷工艺微观组织演变与分析 |
4.3 小结 |
5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8)我国长材轧制技术与装备的发展(四)——线材(论文提纲范文)
1 我国线材生产和装备现况 |
2 线材生产技术的进步 |
3 8+4减径-定径机组的开发 |
3.1 减径-定径技术 |
3.2 减径-定径技术的优点 |
3.3 减径-定径机组 |
3.3.1 Morgan型减径-定径机组RSM (Reducing &Sizing Mill) |
3.3.2 Danieli型双模块减径-定径机组TMB (Twin Module Block) |
3.3.3 SMS-Meer 型减径-定径机组FRS (Flexible Reducing & Sizing) |
4 在线温度控制 |
4.1 水冷设置 |
4.2 SMS公司的预水冷技术 |
4.3 风冷温度控制 |
4.4 温控轧制 |
5 结语 |
四、高速线材轧机使用减定径机的工艺特点和控制(论文参考文献)
- [1]新一代高速线材核心装备技术的研究与开发[J]. 陈莹卷,周民,马靳江. 中国冶金, 2019(02)
- [2]线材减定径关键工艺装备技术的研究与开发[J]. 马靳江,周民,陈莹卷. 中国冶金, 2018(10)
- [3]棒材三辊连续减定径机组力能参数计算及工艺参数设计的研究[D]. 蔺亚静. 燕山大学, 2016(01)
- [4]线材减定径机组孔型系统及轧制工艺优化[D]. 陈小龙. 安徽工业大学, 2016(03)
- [5]我国棒材和线材轧制技术30年——为《轧钢》杂志创刊30周年而作[J]. 李新林,彭兆丰. 轧钢, 2014(04)
- [6]GCr15高速线材轧制力模型及控制冷却技术研究[D]. 邓园园. 重庆大学, 2014(01)
- [7]高速线材控轧控冷技术及其实现[A]. 周民,陈莹卷,李玉军,闵建军,马靳江,牛强. 2013年全国线材及小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13(总第182期)
- [8]我国长材轧制技术与装备的发展(四)——线材[J]. 彭兆丰,邓华容. 轧钢, 2012(01)
- [9]我国长材轧制技术与装备的发展(三)——小型棒材[J]. 彭兆丰,李新林. 轧钢, 2011(06)
- [10]高速线材轧机的技术进步[J]. 王定武. 冶金管理, 2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