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生就业市场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论文文献综述)
季道帅[1](2021)在《特殊时期背景下高校体育专业研究生就业困境及应对策略研究》文中认为就业问题一直是社会各界所关注的重要课题,2020年初爆发的新冠疫情使全世界都进入了一段特殊时期,由于体育本身的特性主要以运动技能的表现为主,所以在特殊时期背的景下,体育专业研究生的就业问题更加凸显。第一:特殊时期背景下,就业方式、就业信息来源等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使体育专业研究生的压力增大;第二,体育学科专业性较强,就业局限大,体育专业在面试内容与其他学科不同,在当前特殊时期背景下,处于劣势地位。所以,通过对特殊时期影响体育专业研究生就业因素调查研究和对哈尔滨师范大学近几年体育专业研究生初次就业率进行调查,发现当前所面临的就业困境并提出发展对策,帮助体育专业研究生在特殊时期走出就业困境。本文以特殊时期背景下体育专业研究生的就业困境为研究对象,以哈尔滨师范大学2017级至2021级体育专业研究生为调查对象,采用文献综述法、访谈调查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对哈尔滨师范大学体育专业研究生的就业情况进行调查和研究。以期找出体育专业研究生在特殊时期背景下所面临的就业困境并提出发展对策。研究结果表明:第一,特殊时期背景下,体育专业研究生的初次就业率下降明显;第二,体育专业研究生自身的专业素质、就业观念、人际交往能力、个人自身条件等因素;来自学校的教学质量和现有条件因素;来自社会的供需关系、国家宏观调控和地区差异等因素;就业信息获取、信息筛选、笔试和面试的流程因素对体育专业研究生就业带来了影响。第三,在特殊时期给体育专业研究生自身理论知识和专项技能以及实践能力的锻炼和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恐不能顺利毕业,无法安心就业以及来自家庭等多方面的压力使很多体育专业研究生心理困扰增多,导致就业面临困境。第四,学校针对体育专业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下降,能力得不到提升;同时,学校忽视研究生的就业指导,这使处在特殊时期背景下的研究生在就业过程中竞争力不够,给就业带了一定的难度。第五,在社会因素的影响下,大量2020年及以前毕业的体育专业研究生和2021年毕业的体育专业研究生同台竞争;同时受影响的企业为降低经济压力大幅度降低就业岗位甚至出现减员,这样造成了人才供给和岗位需要的不行匹配;此外,地区不同的运动项目、生活方式、气候等因素给体育专业研究生在就业的选择上带来了一定的困境。第六,研究生整个就业流程都发生了变化,就业流程的各因素都转为线上,首先,特殊时期背景下,所有线下招聘都被取消,招聘信息来源大部分都来源于网络,招聘信息的获取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同时笔试和面试的方式也由线下转为线上;对于体育专业研究生而言,招聘过程中往往需要进行各项基本和专项的技能展示,特殊时期居家隔离,限制外出,许多面试的动作因场地问题训练受到限制,同时线上的招聘方式给体育专业研究生带来了诸多不便和困难。
付友录[2](2021)在《山东省2018-2020届篮球方向体育硕士研究生就业现状及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研究生招生数量逐渐加大,硕士及以上学位毕业生人数不断增加,导致研究生就业供求失衡,就业形势也由好变坏,供求关系给研究生就业带来了过大的压力。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较为突出,已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在就业环境恶劣的影响下,篮球方向的体育硕士研究生在就业上同样面临着巨大的考验,篮球方向体育硕士研究生就业也引起了社会和相关学者的问题,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篮球方向体育硕士研究生的专业性较强、择业目标明确、产业流动小、社会需求小等原因,导致其就业领域相对狭窄。面对日益饱和的体育就业市场和职业局限性,近些年来,就业形势对篮球方向体育硕士研究生来说很不乐观。通过对山东省篮球方向体育硕士研究生就业现状的调查,能够了解到山东省篮球方向体育硕士研究生就业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的意见和解决办法。本文是在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进行深入调查研究,以山东省篮球方向体育硕士研究生的就业现状为研究对象,以山东体育学院、山东师范大学、曲阜师范大学、鲁东大学和聊城大学的篮球方向体育硕士毕业生为调查对象,从三年内篮球方向毕业的体育硕士研究生的基本情况、就业方式、就业现状、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研究。研究结论如下:1、山东省2018、2019和2020届篮球方向硕士研究生中男生占了绝大部分,女生只占了小部分,政治素养高有利于就业,就业方式主要以自主择业为主。2、山东省2018、2019和2020届篮球方向硕士研究生绝大多数选择学校就业,其中以小学为主,选择公务员以及其他职业的较少。3、山东省2018、2019和2020届篮球方向硕士研究生就业就业地区主要集中在二三线城市,期望薪资与实际薪资存在差距,研究生观念正在向合理转变。4、山东省2018、2019和2020届篮球方向硕士研究生认为影响研究生就业困难的问题是体育硕士的不断扩招,而就业成功的主要因素是综合素质和个人能力突出。5、山东省2018、2019和2020届篮球方向硕士研究生个人能力方面有待提高。6、山东省2018、2019和2020届篮球方向硕士研究生缺少相关的就业指导。根据调查结论,得出以下建议:1、篮球方向体育硕士研究生自身要提升综合素质。2、加强篮球方向体育硕士研究生就业指导,促进研究生转变就业观念。3、优化课程改革,打造实用性的复合人才培养体系。4、加大对体育产业的支持,鼓励学生自主创业。
赵丹丹[3](2021)在《基于SWOT分析的云南F高校全日制MPA研究生就业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2003年,我国的研究生教育开始扩招,2020年录取人数达111.4万,研究生的教育规模迅速发展。2020年全国研究生毕业人数超94万,就业问题也随之而来。同时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经济结构调整等因素的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普遍严峻,硕士研究生更不例外。全日制MPA研究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具有跨专业、年龄大的特点,其就业情况尤为需要关注。就业问题涉及多个主体,建立由政府引导与扶持,毕业生负责,学校和用人单位参与的多主体通力合作的毕业生就业服务网络体系尤为重要,各个主体共同发力,为全日制MPA研究生就业创造良好的条件。本文以云南F高校全日制MPA研究生为例,通过调研分析学生的专业知识、实践能力、就业倾向等相关情况,学校的就业服务、管理制度、培养方案等相关情况,政府实施的就业政策、创业就业服务等情况,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用人倾向等情况,进而应用SWOT分析模型全面系统地分析云南F高校全日制MPA研究生就业的优势、劣势、机遇及挑战,然后作出矩阵排列并将优势、劣势、机遇、挑战两两组合制定对应的对策,最后按照政府、学校、学生三个层面分类提出促进云南F高校全日制MPA研究生就业的对策选择。本文主要内容如下:第一部分,叙述研究背景、研究意义,梳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相关文献,阐明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介绍相关概念和SWOT分析模型。第二部分主要介绍云南F高校全日制MPA研究生的就业及相关概况。第三部分,利用SWOT分析模型,在学校、学生层面分析云南F高校全日制MPA研究生的就业优势。第四部分,在学校、学生层面分析云南F高校全日制MPA研究生的就业劣势。第五部分,在政府、用人单位层面分析云南F高校全日制MPA研究生的就业机遇。第六部分,在用人单位层面和其他重要因素分析云南F高校全日制MPA研究生的就业挑战。第七部分,通过对云南F高校全日制MPA研究生的就业优势、劣势、机遇、挑战作矩阵分析,进而在政府、学校、学生三个方面分别提出促进云南F高校全日制MPA研究生就业的对策选择。
韩东伯[4](2020)在《大连市高校研究生就业能力培养问题与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当前我国高校研究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一方面,我国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使我国高校研究生的数量与日俱增,导致毕业生规模日益增大和就业市场日益饱和;另一方面,社会需要人才层次的不断变化、高校研究生就业能力的欠缺等也是造成其就业难的重要因素。因此,提高高校研究生就业能力,培养高校研究生综合素质,帮助高校研究生顺利就业成为当前摆在高等教育面前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亟需加以解决的重点社会问题之一。基于此,本文综合采用文献分析、问卷调查、访谈调查等研究方法,以大连市高校研究生为研究对象,运用协同治理理论和人力资本理论对大连市高校研究生就业能力培养进行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介绍本文的选题背景,梳理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论述本文研究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第二部分为概念释义与理论基础。主要对本文研究之研究生、就业能力和研究生就业能力三个基本概念进行界定,并对协同治理理论、人力资本理论进行阐述。第三部分为大连市高校研究生就业能力培养调查设计。主要对本文所设计的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进行阐述,并介绍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的实施过程。第四部分为大连市高校研究生就业能力培养的举措。主要是通过访谈调查、问卷调查,总结扒梳大连市高校研究生就业能力培养在就业指导部门的建构渐趋完备,就业指导课程的设置日渐科学两方面成就。第五部分分别为大连市高校研究生就业能力培养中存在研究生就业能力培养的政府体制不健全、研究生就业能力培养的高校目标有待明确、研究生就业能力培养的社会环境欠优化和研究生自身缺乏科学清晰的职业规划四个方面的主要问题进行阐述并对其成因进行分析。第六部分紧紧围绕高校研究生就业能力培养的问题及原因而展开的对策研究。根据问卷调查、访谈调查发现的主要问题,在结合协同治理和人力资本基本理论原则的基础上,本文从完善政府培养机制、丰富高校培养体系、优化社会培养环境和树立自我培养意识四个方面对高校研究生的就业能力培养提出对策建议。
马琳[5](2020)在《地方高校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就业满意度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受我国高校研究生持续大幅度扩招以及劳动力市场环境的影响,我国高校硕士研究生就业问题日渐升温。大学生就业的实质是将其所学知识转化为人力资本进入某一社会分工的过程,相较于本科生和专科生,研究生具备高学历优势,本应是就业中的优势群体,但现实情况却往往不尽人意,其就业问题主要表现在硕士研究生的就业满意度持续下降、就业期望值居高不下等。就业问题背后反映的是人才供求的结构矛盾与高校招生与专业设置是否合理、人才培养有效性等一系列问题。硕士研究生经两至三年的系统学习,若不能实现高质量就业,必将造成教育资源与人力资本的浪费。由于不同专业毕业生的学科特点、专业技能不同,因此所面临的就业困境也不尽相同。本文以六所地方高校教育学硕士毕业生为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与个别访谈,发现地方高校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就业存在以下问题:就业满意度整体水平一般;就业过程中“专业对口率”低,“学非所用”现象普遍存在;人力资本专用性不强,专业就业竞争力较低;毕业生职业期望过高;毕业生不愿意到中西部、乡村、基层偏远地区就业。造成地方高校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就业满意度与就业质量较低的原因可归结为国家、培养单位、个人三个层面。国家层面的原因包括研究生持续扩招,毕业生求职压力增大;师范院校由三级向二级合并,中师学校数量减少;教育学学科设置特点。培养单位层面的原因包括研究生培养目标定位偏离就业市场需求;研究生培养方案同质化、课程实践比例不足;研究生就业指导工作缺乏针对性;个人层面的原因包括教育学硕士研究生考研动机复杂,专业兴趣不够浓厚;大众教育时代的“精英就业情结”;职业生涯管理意识不强,实践经验缺乏。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建议:要提升教育学硕士研究生的就业满意度,国家层面应推进教育学硕士研究生招生培养体制改革;积极支持教育学硕士毕业生投身西部、乡村、基层教育事业;构建四维一体的劳动力市场互联网信息服务平台。培养单位层面应做好人才培养分流工作;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提高研究生就业指导水平。个人层面上,毕业生应调整求职策略;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积极投身基层教育事业。
安萌[6](2020)在《Y大学教育学学术型硕士生就业焦虑问题的质化研究》文中认为心理学中的“就业焦虑”这一概念,用来描述求职者在临近和求职过程中的焦虑情绪,这种不愉快的情绪体验主要包括紧张、忧虑、烦恼和恐惧等。教育学学术型硕士生隶属于教育学一级学科,其主要培养目标为具有教育学相关理论、教育科研意识与能力的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深入了解教育学学术型硕士生群体的就业焦虑状况,厘清这一群体求职观念、求职过程中的基本状态,追溯其产生的根本溯源,对高校人才培养具有重要价值。本文采用质化研究的方法,以Y大学的教育学学术型硕士生为研究对象,探究这一群体就业焦虑情绪背后的深层缘由,对就业焦虑问题进行“情景化”、“主体间性”的意义解释。本研究主要以深度访谈及个案分析为主,对Y大学2019年教育学学术型硕士生的就业焦虑情绪进行深层剖析。通过对访谈资料的整理与归类,并结合情境分析最终生成扎根理论。本研究发现,Y大学教育学学术型硕士生群体有着趋同的就业目标,其就业意向集中于教师编制岗位与公务员岗位这样的“求稳”目标,经过社会过程与自我过程得以形成。此外,受访者面临就业预期与就业形势,普遍认为自身综合能力素质难以胜任预期岗位,这种自我认知使这一群体形成了低自我评价下的就业焦虑情绪。经过对受访者所处现实与困境的分析,笔者发现此群体的就业焦虑情绪与高校人才培养体制、社会与就业环境、硕士生个体等原因有关。从多方角度分析之后,最后以结构功能理论为基础,形成了本研究的扎根理论:Y大学教育学学术型硕士生处于由社会组织系统、文化组织系统、人格系统形成的行动组织体系之内,各系统相应所属的个体社会资本网、教育中介、主体生成过程,使整个行动组织体系内嵌于包含所涉及的所有系统的结构之中,各个子系统间有着层层递进的联系,相互影响作用,以实现整体价值。行动个体的行动意图、实施行动的策略原则、同周围个体与环境的权利关系,以及在行动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历史的、现实的和潜在的社会动向,皆不同程度受到场域内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的影响。个体所有社会资本、高校运作系统、个体本身,这一整套系统各个内部关系与外部关系紧张、不平衡和紊乱是引发这一群体低自我评价,进而导致就业焦虑的主要缘由。
蔡奇琦[7](2020)在《上海师大近5届体育教师职业硕士毕业生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文中提出近些年随着研究生规模逐年扩大,我国对其培养质量也愈加重视,毕业生就业情况是衡量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亦是高校排名及评估的重要一环;近几年学校体育工作愈加强化,上海的学校体育课程改革也逐步深入,师资队伍愈显重要。所以,对上海师大近5届体育教师职业硕士毕业生的现状进行调查并提出发展对策,无论对毕业生现状的改善、上师大培养的改进,还是为兄弟院校提供参考与借鉴,都具有较高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从个人基本信息、工作现状、家庭现状、工作家庭冲突现状、培养院校看法五个方面对上海师大近5届体育教师职业硕士毕业生的现状进行调查,在掌握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分析了其影响因素并提出发展对策。最后得出的结论为:1.被调查者中八成是在编教师且以初级职称为主,体育教育训练学和体育教学专业的较多;约七成留在上海工作,半数以上在郊区和农村学校,所教学段以中小学为主;约八成对目前工作较满意,读研所学专业与工作对口;七成认为工作压力主要源于职称晋升、教学任务及科研;除教学外带训练队的较多,约四成需担任班主任及其助理等工作;约两成在体育教学中经常运用现代教学设备,备课主要考虑学生、教法学法等;约三成教学能力有待加强,获得的教学奖励较少且以校级和区(县)级为主。2.被调查者中发表论文、主持课题、科研获奖等的人数较少且以一般期刊及校级和区(县)级的课题与奖励为主,影响其科研的因素主要有信息有限、教学任务重及能力不够等,获得教研成果的仅约三成;参加培训或进修主要在工作日和双休日,频率主要为每月1次,培训内容主要是教学技能、学术科研及裁判。3.被调查者中近半数已婚、约两成已有下一代,约七成由父母帮忙带孩子;半数月收入在5000-8000元,近半数租房,仅约三成的房贷或房租支出较少,约五成每月子女抚养及教育支出较少,约六成每月总支出占收入的40%以上,六成以上经济压力较大。工作-家庭冲突均值高于家庭-工作冲突均值;人口统计学变量、工作领域变量、家庭领域变量中均存在差异性,其中周工作时间在60小时以上的工作-家庭冲突较大、有孩子的家庭-工作冲突较大且具有显着性差异。4.被调查者多数对导师较满意,认为自身主动性不够、导师过于繁忙是影响师生交流的主要因素,约八成毕业后与导师保持一定联系;读研期间学术交流活动以学术会议与讲座为主,课程设置主要缺乏实践类、术科类课程等,场地设施应增加本院学生使用时间等,七成以上希望提供更多的就业信息等。5.上海师大近5届体育教师职业硕士毕业生现状影响因素主要有用人单位因子(工作环境与氛围等)、培养院校因子(读研期间课程设置等)、家庭因子(家庭事务等)、个人因子(教学能力等)、社会环境因子(地区差异等)。
刘波扬[8](2019)在《湖南省体育教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就业状况与影响因素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新时代,要实现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的转变离不开体育人才的培养与输出。湖南省作为全国教育大省,体育教学是体育类学科招生较多的专业,也是具有相对代表性的专业型硕士学科,但目前湖南省体育教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通过采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数理分析法,对湖南省内开设体育教学专业五所学校2013年至2018年入学学生的就业状况与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分析。就业状况调查包括在校生“预就业状况自我认知”、“就业意向与职业能力”和“对现行培养方案满意程度”调查;毕业生“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掌握情况”、“就业去向”“所学专项”和“就业质量”调查;用人单位“对近三年录用的湖南省体育教学专业硕士毕业生的工作评价”、“在选拔录用湖南省体育教学专业硕士毕业生时注重的品质”调查。影响因素分析先通过问卷调查结果和现实经验进行假设,将影响因素分为先天因素、人力资本因素和社会资本因素三类,再使用Logit回归模型进行数据实证分析,即以最大偏似然估计所得的似然比统计量的概率值作为判断变量剔除模型与否的依据。综合调查与分析得到以下五点结论:1)在校生价值取向偏功利,职业技能掌握不充分;2)课程设置科学性有待提升,“双导师”责任制有待落实;3)就业现实与就业预期落差明显,就业满意度较低;4)用人单位评价良好,渴求智商与情商“双兼型”人才;5)就业状况受到多方因素综合影响;6)就业状况受到多方因素综合影响,人力资本因素占主体地位。根据上述结论,从培养单位、学生个人、社会三个层面提出了相关建议,为培养单位培养高质量体育教学专门人才、研究生加强自身综合素质、社会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提供相关参考。
王英梅[9](2019)在《基于霍兰德职业兴趣类型的硕士生就业指导研究》文中认为随着高等教育制度的变革,高等教育由精英化转向大众化,高校毕业生数逐年递增,使得人才供求关系发生显着变化,硕士生就业问题成了学生、家庭和社会共同关注的一大民生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了“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提供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促进高校毕业生多渠道就业创业”,这充分体现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高等教育的发展,特别是硕士生的高质量就业。在此背景下,高校硕士生的就业指导突显出它的现实意义,关于硕士生就业指导研究的重要性跃然纸上。首先,本文以职业兴趣理论和生涯发展理论作为理论基础,提出高校硕士生就业指导应根据学生人格特质和不同专业领域特色有针对性开展个性化就业指导。并注意个体发展的动态性特点,有计划的将就业指导贯穿硕士生学习生涯全过程和各个方面。其次,本文选取符合中国国情、文化和职业分类体系特点的霍式中国职业兴趣量表作为本次调研工具,通过spss.21软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处理,结果显示有较高的信度。为探究不同职业兴趣学生的就业指导需求,笔者自编了高校硕士生就业指导需求问卷,经对试测和正式施测数据的分析,得出较高的信度和效度。最后,本文选取地方高校某省属重点大学硕士生作为调查对象,根据职业兴趣量表的对等性原则选取对应专业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对部分学生和就业指导老师进行深度访谈,加深本课题的研究深度。收集整理问卷数据和访谈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通过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本研究有以下发现:第一,硕士生就业指导需求位于中等偏上水平,说明硕士生整体就业指导需求程度较高;第二,硕士生就业指导需求总分在性别、生源地、年级、专业领域上存在显着差异,即:女生就业指导需求高于男生,乡村学生高于城镇的学生,研三学生高于研一、研二学生,人文、社科、管理、艺术学生高于理工科学生;第三,硕士生职业兴趣与专业领域对等性占比高达85%;说明各专业领域与对应的职业兴趣具有较高匹配度;第四,硕士生职业兴趣在性别上存在显着性差异,即:在现实型、研究型、企业型职业兴趣上,女生的得分高于男生;在艺术型、社会型、常规型职业兴趣上,男生的得分高于女生;第五,在生源地上,除了艺术型职业兴趣存在显着差异,其余职业兴趣无显着差异;第六,在年级上,硕士生在现实型、研究型、常规型职业兴趣上存在显着性差异,研二和研三学生得分高于研一学生。第七,现实型、研究型职业兴趣与就业指导总分呈现显着正相关,艺术型职业兴趣与指导老师技能水平呈显着正相关;第八,现实型和社会型职业兴趣对就业指导需求具有强烈的预测作用,现实型职业兴趣显着正向预测就业指导需求,社会型职业兴趣显着负向预测就业指导需求。最后,在相关理论研究基础上,结合实际调研数据分析结果,指出当前我国高校硕士生就业指导的现状及问题,并提出基于霍兰德职业兴趣类型提升硕士生就业指导效果的对策。
梁晓芳[10](2019)在《教育学硕士研究生择业观研究 ——以江西省四所高校为例》文中提出随着研究生整体规模的发展,教育学硕士研究生教育规模也得到了快速发展,毕业生的就业问题越来越凸显。教育学硕士研究生的就业与择业观念密切相关,其择业观状况如何,关系到自身职业生涯的发展。本研究以江西省四所高校教育学硕士研究生作为研究对象,围绕择业观的四个维度择业动机、择业认知、择业期望和择业态度来设计问题,通过发放问卷的形式对教育学硕士研究生个体进行调查,了解教育学硕士研究生择业观的现状,试图找出教育学硕士研究生择业观形成的影响因素,以此为依据探索引导教育学硕士研究生树立科学合理择业观的策略。通过调查发现:教育学硕士研究生择业动机较为强烈;择业意识清晰,定位富有弹性;择业期望较高,总体上比较理性,注重个体的满足;择业态度比较积极,但对未来职业发展比较模糊。在影响因素上,根据均值对影响因素进行排序,排在前十二位的因素为:自身能力水平、个人价值观、个人知识水平、就业供求市场、学科专业背景、社会经济发展、就读学校声誉、国家政策导向与家庭背景社会关系(并列第八)、成长环境和社会实践经历(并列第九)、家庭经济状况。不同的维度之间对择业观的影响程度也不同,从高到低依次为个人因素、社会因素、家庭因素和学校因素。教育学硕士研究生的择业观要适应职业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国家和社会方面应加强政策保障,创设良好的社会环境;学校应加强就业指导,注重择业观教育;家庭要转变思想,合理期望,了解就业形势,注重引导;个人要通过主观努力,提高自身能力水平和知识水平,树立科学合理的择业观念。
二、研究生就业市场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研究生就业市场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特殊时期背景下高校体育专业研究生就业困境及应对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前言 |
1.1 选题的背景 |
1.2 选题目的与意义 |
1.2.1 选题的目的 |
1.2.2 选题的意义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核心概念界定 |
2.1.1 特殊时期 |
2.1.2 就业困境 |
2.2 关于硕士研究生就业的相关研究 |
2.3 关于体育专业研究生就业的研究 |
2.4 关于特殊时期就业的研究 |
2.5 关于就业影响因素的研究 |
第3章 研究对象和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访谈调查法 |
3.2.3 问卷调查法 |
3.2.4 数理统计法 |
第4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
4.1 影响体育专业研究生就业的因素 |
4.1.1 体育专业研究生自身的因素 |
4.1.2 学校因素 |
4.1.3 社会因素 |
4.1.4 就业流程因素 |
4.2 特殊时期背景下体育专业研究生就业所面临的困境 |
4.2.1 个人因素所带来的就业困境 |
4.2.2 学校因素所带来的就业困境 |
4.2.3 社会因素所带来的就业困境 |
4.2.4 就业流程因素所带来的就业困境 |
4.3 针对特殊时期所面临的困境的应对策略 |
4.3.1 针对个人因素困境的应对策略 |
4.3.2 针对学校因素困境的应对策略 |
4.3.3 针对社会因素困境的应对策略 |
4.3.4 针对就业流程因素困境的应对策略 |
结论 |
附录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2)山东省2018-2020届篮球方向体育硕士研究生就业现状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的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内对体育硕士研究生就业现状的研究 |
1.3.2 国外对体育学科硕士研究生就业的研究 |
2.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资料法 |
2.2.2 问卷调查法 |
2.2.3 专家访谈法 |
2.2.4 数理统计法 |
2.2.5 逻辑分析法 |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
3.1 山东省篮球方向体育硕士研究生的就业现状调查与分析 |
3.1.1 山东省篮球方向体育学硕士研究生的性别和政治面貌情况的调查 |
3.1.2 山东省篮球方向体育硕士研究生的就业方式 |
3.1.3 山东省篮球方向体育硕士研究生的就业地区 |
3.1.4 山东省篮球方向体育硕士研究生的就业单位 |
3.1.5 山东省篮球方向体育硕士研究生的薪资水平 |
3.1.6 山东省篮球方向体育硕士研究生所学专项与工作岗位相关程度 |
3.1.7 山东省篮球方向体育硕士研究生所学满足工作所需情况 |
3.1.8 山东省篮球方向体育硕士研究生的就业满意度 |
3.1.9 山东篮球方向研究生就业成功与就业困难的原因分析 |
3.2 影响山东省篮球方向体育硕士研究生就业现状的因素 |
3.2.1 社会因素 |
3.2.2 用人单位因素 |
3.2.3 家庭因素 |
3.2.4 个人因素 |
4 提高山东省篮球方向体育硕士研究生就业的对策 |
4.1 社会因素 |
4.1.1 充分了解社会环境 |
4.1.2 准确了解国家就业政策 |
4.1.3 学校因素 |
4.2 用人单位行为规范 |
4.3 改变家庭观念 |
4.4 研究生个人方面 |
4.4.1 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做好就业的准备 |
4.4.2 提高研究生自身的综合实力 |
结论与建议 |
1 结论 |
2 建议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个人简介 |
(3)基于SWOT分析的云南F高校全日制MPA研究生就业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三)国内外研究述评 |
三、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四、可能的创新和存在不足 |
(一)可能的创新 |
(二)存在不足 |
五、相关概念和分析模型 |
(一)相关概念 |
(二)分析模型 |
(三)SWOT分析模型的适用性分析 |
第一章 云南F高校全日制MPA研究生就业概况 |
第一节 云南F高校MPA专业和就业部署情况 |
一、云南F高校MPA专业发展情况 |
二、云南F高校就业部署概况 |
第二节 云南F高校全日制MPA研究生概况 |
一、全日制MPA研究生总体概况及调查 |
二、毕业生就业单位趋势 |
第二章 云南F高校全日制MPA研究生就业的优势分析(S) |
第一节 学校层面 |
一、规范严格的培养方案和管理制度 |
二、较雄厚的师资力量 |
三、全方位的就业服务 |
四、特色的培养模式 |
五、较多的用人单位资源 |
第二节 学生层面 |
一、较系统的专业应用知识 |
二、具有较丰富的工作经历 |
三、有较清晰的人生规划 |
第三章 云南F高校全日制MPA研究生就业的劣势分析(W) |
第一节 学校层面 |
一、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力度待加强 |
二、培养过程与社会需求衔接不够 |
三、就业指导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 |
第二节 学生层面 |
一、理论功底不够深厚 |
二、家庭牵绊使就业区域受限 |
三、过高的就业期望 |
第四章 云南F高校全日制MPA研究生就业的机遇分析(O) |
第一节 政府层面 |
一、指导企业和高校的就业创业服务 |
二、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政策保障 |
三、推进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政策扶持 |
第二节 用人单位层面 |
一、政府对公共管理专业人才需求呈上升趋势 |
二、营商环境的改善促使企业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
三、较多用人单位倾向于招录应届毕业生 |
第五章 云南F高校全日制MPA研究生就业的挑战分析(T) |
第一节 用人单位层面的挑战分析 |
一、公务员、事业编考试竞争压力大 |
二、私企发展不稳定 |
第二节 其他重要因素的挑战分析 |
一、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长 |
二、供需双方承诺信用偏差 |
三、其他专业和学校的冲击 |
四、延迟退休的潜在威胁 |
第六章 云南F高校全日制MPA研究生就业的对策选择 |
第一节 矩阵分析结果 |
第二节 基于政府促进就业的对策建议 |
一、积极发挥就业引导作用 |
二、加强对创业就业环境的优化 |
三、进一步加强人才引进的利好就业政策 |
第三节 基于学校促进就业的对策建议 |
一、继续实行严格的教学管理制度及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 |
二、突出公共管理专业特色和优化课程设置 |
三、重视转变教学观念和实施教学方式改革 |
四、进一步结合实际加强案例教学 |
第四节 基于学生的对策建议 |
一、加强专业知识的系统化学习,形成整体性思维 |
二、积极参加实践活动,与理论知识紧密结合 |
三、精准定位自身能力,培养理性的就业观念 |
四、多元化选择就业途径,不视公务员考试为唯一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本人在读期间完成的研究成果 |
(4)大连市高校研究生就业能力培养问题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
1.研究目的 |
2.研究意义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
1.国内研究现状 |
2.国外研究现状 |
3.研究述评 |
(四)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1.研究思路 |
2.研究方法 |
二、相关概念释义与理论基础 |
(一)概念释义 |
1.研究生 |
2.就业能力 |
3.研究生就业能力 |
(二)理论基础 |
1.协同治理理论 |
2.人力资本理论 |
三、大连市高校研究生就业能力培养现状调查设计及实施 |
(一)大连市高校研究生就业能力培养问卷调查设计 |
1.调查目的 |
2.调查对象 |
3.问卷调查设计 |
4.问卷发放与回收 |
(二)大连市高校研究生就业能力培养访谈调查设计 |
1.调查目的 |
2.访谈调查设计 |
3.访谈调查过程 |
四、大连市高校研究生就业能力培养取得的成就 |
(一)就业指导部门的建构渐趋完备 |
(二)就业指导课程的设置日渐科学 |
(三)就业指导教师队伍逐步正规化 |
五、大连市高校研究生就业能力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成因分析 |
(一)大连市高校研究生就业能力培养的主要问题 |
1.政府政策体系不健全 |
2.高校培养目标不明确 |
3.社会就业环境欠优化 |
4.研究生自身缺乏科学清晰的职业规划 |
(二)大连市高校研究生就业能力培养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
1.政府的顶层设计存在不足 |
2.高校就业能力培养理念的滞后 |
3.研究生的就业保障机制不甚完善 |
4.研究生就业的主体意识尚显不足 |
六、加强大连市高校研究生就业能力培养的对策 |
(一)完善政府培养机制,锤炼研究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
1.建立政府培养体系 |
2.优化就业管理服务 |
(二)丰富高校培养体系,提升研究生的学习能力 |
1.丰富高校研究生学习能力培养教育体系 |
2.拓展高校研究生学习能力培养实践体系 |
(三)优化社会培养环境,锻造研究生的基本求职能力 |
1.搭建校企协同就业实践平台 |
2.健全研究生就业失业保障机制 |
(四)树立自我培养意识,强化研究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
1.强化接受就业教育的主体性 |
2.增强参与就业竞争的主动性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A 大连市高校研究生就业能力培养情况调查问卷(研究生问卷) |
附录B 大连市高校研究生就业能力培养情况调查问卷(用人单位问卷) |
附录C 大连市高校研究生就业能力培养情况调查问卷(高校问卷) |
附录D 大连市高校研究生就业能力培养访谈提纲 |
致谢 |
(5)地方高校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就业满意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问题提出 |
(一)研究缘起 |
(二)问题确定 |
二、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三、核心概念 |
(一)教育学 |
(二)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学术型) |
(三)地方高校 |
(四)就业满意度 |
四、研究方法 |
(一)文献分析法 |
(二)问卷调查法 |
(三)访谈法 |
五、研究思路及框架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一、关于就业满意度的内涵研究 |
(一)综合型定义 |
(二)构面型定义 |
二、就业满意度的影响因素研究 |
(一)宏观层面的影响因素 |
(二)中观层面的影响因素 |
(三)微观层面的影响因素 |
三、提升就业满意度的对策 |
(一)宏观层面的对策 |
(二)中观层面的对策 |
(三)微观层面的对策 |
第二章 理论基础 |
一、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
二、人力资本理论 |
三、择业效能感理论 |
第三章 地方高校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就业满意度现状调查 |
一、调查目的 |
二、调查工具与方法 |
三、调查对象 |
四、调查结果 |
五、地方高校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就业满意度调查结论 |
第四章 地方高校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就业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
一、国家层面 |
(一)研究生持续扩招,毕业生求职压力增大 |
(二)师范院校由三级向二级合并,中师学校数量减少 |
(三)教育学学科设置特点 |
二、培养单位层面 |
(一)研究生培养目标定位偏离就业市场需求 |
(二)研究生培养方案同质化、实践课程比例不足 |
(三)研究生就业指导工作缺乏针对性 |
三、个人层面 |
(一)考研动机复杂、专业兴趣不够浓厚 |
(二)大众教育时代的“精英就业情结” |
(三)职业生涯管理意识不强,实践经验缺乏 |
第五章 提升地方高校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就业满意度的基本策略 |
一、国家层面 |
(一)推进教育学硕士研究生招生培养体制改革 |
(二)积极支持教育学硕士毕业生投身西部、乡村、基层教育事业 |
(三)构建四维一体的劳动力市场互联网信息服务平台 |
二、培养单位层面 |
(一)做好人才培养分流工作 |
(二)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 |
(三)提高研究生就业指导水平 |
三、个人层面 |
(一)调整求职策略 |
(二)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
(三)积极投身基层教育事业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6)Y大学教育学学术型硕士生就业焦虑问题的质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问题提出 |
(二)文献综述 |
1.关于硕士研究生就业情况的研究 |
2.关于硕士研究生就业压力现状的研究 |
3.关于硕士研究生就业压力与就业焦虑形成原因的研究 |
4.关于硕士研究生就业压力应对方式的研究 |
5.已有研究简评 |
(三)研究目的 |
(四)研究意义 |
1.学术意义 |
2.实践意义 |
(五)创新之处 |
1.论文选题的创新 |
2.研究方法的创新 |
(六)概念界定 |
1.就业焦虑 |
2.教育学学术型硕士生 |
一、研究设计与实施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1.深度访谈法 |
2.观察法 |
(三)研究过程 |
1.样本的选择 |
2.资料的搜集 |
3.资料的整理和分析 |
4.扎根理论的构建 |
二、理想与意向:趋同的择业期望 |
(一)意向与初衷:“一劳永逸”的“求稳”目标 |
(二)回顾与反思:何以如此 |
1.社会过程 |
(1)重要他人——潜移默化的影响 |
(2)社会比较——“榜样”的力量 |
(3)社会支持网络——就业视野与渠道 |
(4)文化印象——职业认知 |
2.自我过程 |
(1)“学生”自我定位——长期的身份感知 |
(2)自我体验——安全感与自我价值保守实现的需求 |
三、现实与困境——低自我评价下就业焦虑情绪的深入解读 |
(一)高校人才培养体系 |
1.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非我所期” |
2.导师的学业与职业指导——“未如我愿” |
3.奖评机制与培养质量——“一刀切”与功利化导向 |
(二)社会与就业环境 |
1.用人单位——不愿“为他人做嫁衣” |
2.第一专业歧视——教育负面作用的另类表达 |
3.专业需求度有限——就业空间狭窄 |
(三)硕士生个体 |
1.个人素质结构——心余力拙 |
2.就业准备——仓促上阵 |
3.专业认同——不以为然 |
4.个性特征——心理素质与自我暗示 |
(四)其它影响因素 |
1.婚恋与家庭因素 |
2.朋辈因素 |
3.经济因素 |
4.性别因素 |
四、研究结论及反思 |
(一)扎根理论的构建 |
1.社会资本作用论 |
2.教育中介论 |
3.主体生成论 |
(二)研究反思 |
1.对研究过程的反思 |
2.对研究结果的反思 |
3.对研究伦理的反思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 A:焦虑量表整理 |
附录 B:访谈提纲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
(7)上海师大近5届体育教师职业硕士毕业生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2 文献综述 |
2.1 体育硕士毕业生现状 |
2.1.1 体育硕士就业 |
2.1.2 体育硕士就业的影响因素 |
2.2 工作家庭冲突研究 |
2.2.1 非教师工作家庭冲突 |
2.2.2 教师工作家庭冲突 |
2.3 体育硕士毕业生的发展对策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问卷调查法 |
3.2.3 访谈法 |
3.2.4 数理统计法 |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
4.1 上海师大近5届体育教师职业硕士毕业生现状调查 |
4.1.1 个人基本情况 |
4.1.2 工作现状 |
4.1.3 家庭现状 |
4.1.4 工作家庭冲突现状 |
4.1.5 对培养院校的看法 |
4.2 上海师大近5届体育教师职业硕士毕业生现状的影响因素 |
4.2.1 用人单位因子 |
4.2.2 培养院校因子 |
4.2.3 家庭因子 |
4.2.4 个人因子 |
4.2.5 社会环境因子 |
4.3 毕业生及培养院校的发展对策 |
4.3.1 毕业生现状改善对策 |
4.3.2 上师大培养改进对策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8)湖南省体育教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就业状况与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背景与选题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选题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述评 |
1.2.2 国内研究现状述评 |
2 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研究法 |
2.2.2 问卷调查法 |
2.2.3 数理分析法 |
2.3 技术路线 |
2.3.1 进行文献综述,整理研究现状 |
2.3.2 界定研究内容,设计调查框架 |
2.3.3 分析调查结论,提供相关建议 |
3 湖南省体育教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就业状况调查 |
3.1 就业状况调查设计 |
3.1.1 调查问卷设计概况 |
3.1.2 问卷信度与效度检验 |
3.1.2.1 问卷效度检验 |
3.1.2.2 问卷信度检验 |
3.1.3 问卷发放与回收情况 |
3.2 就业状况调查结果 |
3.2.1 在校生预就业状况调查结果 |
3.2.2 毕业生实际就业状况调查结果 |
3.2.3 用人单位用人需求与满意度调查结果 |
4 湖南省体育教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就业影响因素分析 |
4.1 数据说明和回归分析方法 |
4.1.1 变量选取说明 |
4.1.2 计量回归模型 |
4.2 毕业生就业状况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 |
4.2.1 先天因素对就业状况的影响分析 |
4.2.2 人力资本因素对就业状况的影响分析 |
4.2.3 社会资本因素对就业状况的影响分析 |
5 讨论 |
6 结论与建议 |
6.1 结论 |
6.1.1 在校生价值取向偏功利,职业技能掌握不充分 |
6.1.2 培养方案科学性有待提升,“双导师”责任制有待落实 |
6.1.3 就业现实与就业预期落差明显,就业满意度较低 |
6.1.4 用人单位评价良好,渴求智商与情商“双兼型”人才 |
6.1.5 就业状况受到多方因素综合影响,人力资本因素占主体地位 |
6.2 建议 |
6.2.1 培养单位层面 |
6.2.2 学生个人层面 |
6.2.3 社会层面 |
参考文献 |
附件1 |
附件2 |
附件3 |
附件4 |
致谢 |
(9)基于霍兰德职业兴趣类型的硕士生就业指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一节 大学生就业指导研究 |
第二节 霍兰德职业兴趣理论研究 |
第二章 硕士生职业兴趣类型和就业指导需求调查 |
第一节 调查基本情况 |
第二节 调查结果 |
第三节 调查结果讨论 |
第三章 硕士生就业指导需求分析 |
第一节 就业指导需求访谈设计 |
第二节 访谈结果分析 |
第四章 硕士生就业指导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
第一节 高校因素 |
第二节 导师因素 |
第三节 硕士生因素 |
第五章 基于职业兴趣提升硕士生就业指导效果的对策 |
第一节 高校:从制度到具体方案,全方位落实就业指导工作 |
第二节 导师:落实导师责任制,学术与就业指导双管齐下 |
第三节 硕士生:树立正确就业观,积极提升就业竞争力 |
结语 |
附录1 硕士生就业指导需求问卷-试测 |
附录2 个人基本情况调查表-正式 |
附录3 访谈提纲 |
参考文献 |
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历 |
(10)教育学硕士研究生择业观研究 ——以江西省四所高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我国总体就业形势依然严峻 |
1.1.2 择业观在个体职业发展中的意义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文献综述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3.3 研究述评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5 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2章 核心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核心概念界定 |
2.1.1 教育学 |
2.1.2 教育学研究生 |
2.1.3 择业 |
2.1.4 择业观念 |
2.2 理论基础 |
2.2.1 特质—因素理论 |
2.2.2 理性选择理论 |
2.2.3 择业动机理论 |
第3章 问卷设计与统计分析 |
3.1 研究设计 |
3.1.1 研究对象的确定 |
3.1.2 测量维度设计 |
3.1.3 问卷设计 |
3.1.4 问卷发放与数据收集 |
3.1.5 数据分析方法 |
3.2 问卷试测 |
3.2.1 信效度分析 |
3.2.2 题项适切性检验 |
3.3 问卷的正式施测 |
3.4 问卷调查结果统计分析 |
3.4.1 问卷描述性统计 |
3.4.2 关于择业动机的分析 |
3.4.3 关于择业认知的分析 |
3.4.4 关于择业期望的分析 |
3.4.5 关于择业态度的分析 |
第4章 教育学硕士研究生择业观形成的影响因素分析 |
4.1 择业观形成影响因素分析 |
4.2 社会因素分析 |
4.3 学校因素分析 |
4.4 家庭因素分析 |
4.5 个人因素分析 |
第5章 对策建议 |
5.1 国家和社会方面:创设良好的外部环境 |
5.1.1 优化外部就业环境 |
5.1.2 避偏见重能力 |
5.2 学校方面:发挥教育主阵地作用 |
5.2.1 以产教融合为导向推进课程改革 |
5.2.2 加强择业观教育 |
5.2.3 加强就业指导工作 |
5.3 家庭方面: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 |
5.3.1 转变传统的观念 |
5.3.2 加强引导 |
5.4 个人方面:发挥主观能动性 |
5.4.1 学会自我规划,提升能力水平 |
5.4.2 分清价值分类,端正择业价值取向 |
5.4.3 树立适应时代和自身发展的择业观念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四、研究生就业市场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论文参考文献)
- [1]特殊时期背景下高校体育专业研究生就业困境及应对策略研究[D]. 季道帅.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1(08)
- [2]山东省2018-2020届篮球方向体育硕士研究生就业现状及对策研究[D]. 付友录. 哈尔滨体育学院, 2021(09)
- [3]基于SWOT分析的云南F高校全日制MPA研究生就业对策研究[D]. 赵丹丹. 云南财经大学, 2021(09)
- [4]大连市高校研究生就业能力培养问题与对策研究[D]. 韩东伯. 辽宁师范大学, 2020(07)
- [5]地方高校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就业满意度研究[D]. 马琳.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0(01)
- [6]Y大学教育学学术型硕士生就业焦虑问题的质化研究[D]. 安萌. 渤海大学, 2020(12)
- [7]上海师大近5届体育教师职业硕士毕业生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D]. 蔡奇琦. 上海师范大学, 2020(07)
- [8]湖南省体育教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就业状况与影响因素研究[D]. 刘波扬. 湖南师范大学, 2019(04)
- [9]基于霍兰德职业兴趣类型的硕士生就业指导研究[D]. 王英梅. 福建师范大学, 2019(10)
- [10]教育学硕士研究生择业观研究 ——以江西省四所高校为例[D]. 梁晓芳. 江西农业大学, 201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