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向菜农问好:农药残留超标将失去市场

再次向菜农问好:农药残留超标将失去市场

一、给菜农再打招呼:农药残留超标将失去市场(论文文献综述)

张美杨[1](2015)在《蔬菜中甲胺磷检测假阳性现象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甲胺磷是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一种药物,因其毒性比较大,非常容易引起食物中毒,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严重者会危及到人们的生命安全。但是尽管如此,市面上,依然会出现这种药物,而有些种植户将此药物作为农药来使用,使得蔬菜中含有大量的甲胺磷成分,所以相关部门十分重视对此检测,但是在检测的过程中,蔬菜中的甲胺磷经常呈现出假阳性的情况,严重干扰了检测准确性,对人们的身心健康也十分不利。

王珏[2](2014)在《螺虫乙酯在番茄植株及土壤中的降解行为规律》文中研究表明螺虫乙酯是一种新型季酮酸类杀虫剂,有内吸性,在植株内可进行上下传导,可有效防治刺吸式口器的害虫。国内现有的报道只限于少量的残留分析方法研究,有关螺虫乙酯的环境行为及其降解影响因子方面的研究未见报道。本研究以螺虫乙酯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螺虫乙酯在土壤、水、番茄果实、番茄叶片中的的液相色谱检测方法;螺虫乙酯在番茄植株体内的吸收与传导;螺虫乙酯在番茄果实、番茄叶片及土壤中的消解规律;影响螺虫乙酯降解的主要因子。采用乙腈提取、柱层析净化的样品前处理方法,利用液相色谱检测番茄果实、番茄叶片、土壤和水中螺虫乙酯的残留量。方法对螺虫乙酯在水中的最低检测浓度为0.05mg/L,在土壤中的最低检测浓度为0.01mg/kg,在番茄中的最低检测浓度为0.025mg/kg,在番茄叶片中的最低检测浓度为0.02mg/kg。螺虫乙酯在番茄果实、番茄叶片、土壤和水中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86.6%~115.0%、110.8%~121.4%、88.0%~98.3%、82.7%~100.9%,变异系数分别为2.35%~8.35%、2.37%~10.51%、1.11%~6.64%、2.16%~9.63%。方法的准确度、精密度和灵敏度均满足农药残留分析的要求。螺虫乙酯在番茄植株上的吸收、传导和灌根实验结果证实,螺虫乙酯在番茄植株上具有双向内吸传导性能。施药1d后,上部叶片中的残留量达到最高值0.31mg/kg;下部番茄叶片中螺虫乙酯残留量也同时达到最高值2.44mg/kg,向下传导能力明显高于向上传导。螺虫乙酯可以被植株根部吸收,并向植株全身转运,但是吸收较差。螺虫乙酯在植株和土壤上的消解试验结果显示,螺虫乙酯在番茄果实、番茄叶片及土壤中均可快速消解。螺虫乙酯在番茄果实、番茄叶片和土壤中的消解半衰期分别为14.25d、12.61d和0.58d。无论是在土壤或在植株中,螺虫乙酯均属于易降解农药。论文研究了螺虫乙酯的光解、不同温度条件下在不同pH缓冲液中的水解,以及在不同土壤中的降解规律。研究发现高温和碱性条件利于螺虫乙酯的水解。通过对遮光和见光的对比研究发现,光照可促进螺虫乙酯的降解。对不同土壤中的螺虫乙酯的降解研究发现:土壤微生物对螺虫乙酯在土壤中的降解起到促进作用,土壤本身的性质会影响其降解速度。

张旋旋[3](2014)在《烯啶虫胺上转换荧光标记免疫检测技术的研究》文中提出本论文对烯啶虫胺上转换免疫分析方法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利用水热法合成了疏水性、粒径均匀的上转换材料NaYF4:Er3+, Yb3+(OA-UCNPs),利用聚丙烯酸(PAA)通过配体交换途径在高温下对OA-UCNPs进行了表面羧基修饰与活化,形成了水溶性的PAA-UCNPs。将由Protein A-Sepharose4B纯化得到的烯啶虫胺多克隆抗体偶联到PAA-UCNPs的表面形成信号探针;将烯啶虫胺的包被抗原偶联到聚苯乙烯微球的表面形成感应探针,并对多克隆抗体与包被抗原的添加量分别进行了优化,每5mgPAA-UCNPs中多克隆抗体的添加量为0.5mg,每2.5mg聚苯乙烯微球中包被抗原的添加量为0.2mg。经实验优化确定了感应探针的添加量为100gL,孵育反应时间为50min,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烯啶虫胺的上转换免疫分析方法,定量限为1ng/mL,线性范围为1ng/mL~10000ng/mL。建立的上转换免疫分析方法具有很好的特异性,与其他3种烟碱类杀虫剂及7种其他类型杀虫剂的交叉反应率很小。选取了4种蔬菜样品(番茄、卷心菜、黄瓜、大白菜)、4种果汁样品(番茄汁、橙汁、苹果汁、葡萄汁)与4种水样品(纯净水、自来水、河水、湖水),对样品前处理条件进行优化,消除了样品基质影响,得到一套简单可行的样品处理方法,蔬菜样品的添加回收率在70%-100%之间,变异系数为1.91%-9.40%;果汁样品的添加回收率在90%~110%之间,变异系数为1.32%-8.39%;水样品的添加回收率在80%-110%之间,变异系数为2.10%-6.42%,说明建立的方法具有很好的准确性与精密度。利用气相色谱分析方法验证上转换免疫分析方法的准确性,两种方法检测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线性相关系数R2值为0.9984。说明所建立的上转换免疫方法具有高可靠性。该研究建立的烯啶虫胺上转换免疫分析方法具有耗时短、特异性强、灵敏度高、背景干扰小等优点,适用于对农产品和环境样品中烯啶虫胺的残留检测。

金惠芳[4](2011)在《黄瓜和土壤中灭蝇胺的残留分析方法及降解动力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农产品是人类重要的物质资源,但农产品的农药残留问题一直影响着食品安全和生态环境。而发展可靠、灵敏的农药残留分析方法以及探讨农药在环境中的降解行为是指导农药在农产品中合理运用的重要途径。灭蝇胺是一种三嗪类亲水性杀虫剂,难溶解于极性较弱的有机试剂,采用常规方法达不到检测要求。本论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黄瓜和土壤中灭蝇胺的液相色谱分析方法,效果良好,并研究一级动力学模型在大田试验中的应用,得到灭蝇胺的降解速率方程和半衰期,同时探索了灭蝇胺残留降解动力学的影响因素。获得了以下结论:1.建立了简单高效的灭蝇胺液相色谱法。黄瓜中灭蝇胺采用乙腈-醋酸铵提取,乙腈反萃取,硅胶固相萃取柱净化富集后,反相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器检测,外标法定量。土壤中灭蝇胺采用盐酸提取,外标法定量。实验结果表明:添加浓度在0.02~0.20mg/kg范围内,黄瓜中灭蝇胺的添加回收率为80.6~81.6%,相对标准偏差小于5.0%;土壤中灭蝇胺的添加回收率为83.8~86.8%,相对标准偏差小于4.0%。方法最小检测浓度为0.02 mg/kg,最小检出量是40 ng。2.黄瓜和土壤中灭蝇胺的降解动力学采用一级动力学模型拟合。在施药浓度为337.5克有效成分/公顷下,黄瓜中灭蝇胺降解动态方程为:北京为C=D.22le-0.0946t,R2 =0.88,DT50=7.3 d;安徽C:0.2829e-0.1093t,R2=0.93,DT50:6.3 d;海南为C=0.3143e-0.1331t,R2=0.94,DT50=5.2 d.土壤中灭蝇胺降解动态方程为:北京为C=0.2554e-0.0607t,R2=0.74,DT50=11.4 d;安徽为C:0.377le-0.0751t,R2=0.85,DT50=9.2 d:海南为C=0.409le-0.0684t,R2=0.91,,DT50=10.1 d.3.研究了不同喷施浓度,不同土壤环境,不同样品基质对灭蝇胺残留降解动力学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剂量喷施浓度下灭蝇胺降解速率小于低剂量喷施浓度降解速率,中性土壤中灭蝇胺降解速率小于偏酸碱性土壤中的降解速率,在土壤中的降解速率远小于在黄瓜上的降解速率。4.黄瓜中灭蝇胺的最终残留量表明:当施药浓度为推荐药量的1.5倍即337.5克有效成分/公顷,施药2-3次,施药间隔为10d时,施药后第3d黄瓜中灭蝇胺残留量就小于我国制定的黄瓜中灭蝇胺最大允许残留量0.2 mg/kg,因此确定3d为灭蝇胺在黄瓜上的安全间隔期。

张世梅[5](2011)在《我国农药监管法律制度研究》文中认为我国是农业大国,也是世界第一大农药生产国和使用国,然而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药的监管工作还相当滞后。面对目前越来越多的农药污染、农药残留、农药中毒事件,《农药管理条例》已显得“力不从心”。因此,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健全我国农药监管法律体系,理顺农药监管体制,建立和完善农药监管具体法律制度,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是对农药的概述,主要是介绍农药的基本特性和农药对环境的危害。第二部分从现实和理论两个角度对加强农药监管的必要性进行分析。第三部分是考察我国农药监管法律制度的现状,从现行农药监管法律法规、监管体制和具体制度三方面进行阐述。第四部分,系统研究了美国、瑞典、日本的农药监管法律制度,总结其特点,以期为完善我国农药监管法律制度提供借鉴和启示。第五部分是笔者对完善我国农药监管法律制度的思考,从我国产生农药问题的主要原因出发,思考如何完善我国农药监管法律制度,并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周艳利[6](2008)在《大豆酯酶同工酶的分离纯化及其对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敏感性的研究》文中指出自有机氯农药禁止使用后,作为替代品的有机磷、氨基甲酸酯类农药被广泛使用。但是由于我国制药技术落后和施药技术不规范,导致这两类农药中的高毒化学农药大量使用,不仅破坏农业生态环境,制约农业经济发展,同时因食用农药污染的食品所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频频发生,带来了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因此,急需研究和开发一些适合我国农产品产销特点的简便、快速、可靠、灵敏、实用的农药残留分析检测技术,将高农药残留的农产品杜绝于市场之外。酶抑制法具有需时短,成本低,技术要求不高等优点,易于在农产品生产基地和批发市场推广,适于现场快速检测。目前市场上的速测卡、检测箱、pH测量、传感器法及酶催化动力学光度法等都是基于酶抑制所建立起来的方法。植物酯酶酶原丰富,取材方便,对农药的敏感性与动物乙酰胆碱酯酶相当,因而近年来备受关注。本研究选用本实验室筛选的大豆酯酶作为农药快速检测用生物识别元件,对大豆中酯酶同工酶进行了分离纯化,制得纯的大豆酯酶同工酶制品,并分别研究了各种大豆酯酶同工酶的酶学特性及对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敏感性。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1)确定了大豆酯酶同工酶的分离纯化工艺路线。即:大豆种子粉碎后,按1:5料液比加0.3mol/L,pH 7.0的磷酸盐缓冲液,搅拌30min,4℃冰箱中浸提过夜,2-3层纱布过滤后,上清液依次进行1000r/min、2000r/min、4000r/min、6000r/min的差速冷冻离心,合并有酶活的部分,用60%硫酸铵盐析1h,沉淀溶解并透析,真空冷冻干燥制成酶粉,然后依次进行纤维素DEAE-32离子交换层析和葡聚糖Sephadex G-100凝胶过滤层析,分别收集酶活力峰,最终得到三种纯的大豆酯酶同工酶(Soybean Esterase isozyme, SEI)制品,分别记为SEI1,SEI2和SEI3。(2)对三种大豆酯酶同工酶的理化性质和动力学特性分别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SEI1的亚基相对分子量为40.7KDa;SEI2含有两种亚基,相对分子量分别为37.2KDa和21.4KDa;SEI3的亚基相对分子量为74.1KDa。三种酯酶催化底物α-乙酸奈酯的米氏常数Km分别为22.7μmol/L,58.6μmol/L和13.4μmol/L,最适温度分别为30℃,30℃和25℃,最适pH分别为6.5,6.0和6.5。三种大豆酯酶同工酶对α-乙酸萘酯和β-乙酸萘酯有催化能力,对乙酰胆碱和有机磷酸酯类化合物甲基对硫磷无催化能力。(3)考察了三种大豆酯酶同工酶的热稳定性、酸碱稳定性和保存稳定性,并确定了液态大豆酯酶同工酶的有效稳定保护剂。结果表明:SEI2的热稳定性好,SEI1和SEI3较差;三种酶的pH适应范围均较广,且碱性条件下相对稳定;三种酶在4℃的保存效果比—20℃好,且BSA、蔗糖和甘油可以有效地保护酶的稳定性,保存效果BSA>蔗糖>甘油。(4)研究了常见有机溶剂、金属离子、螯合剂及表面活性剂对三种大豆酯酶同工酶的影响。结果表明:乙腈、甲醇、丙酮、二氯甲烷、乙酸乙酯、苯、正己烷等对酶的活性影响很大,且极性溶剂的影响大于非极性溶剂;金属离子除CaCl2外对三种酯酶均有很大的影响;螯合剂EDTA和表面活性剂SDS对三种酯酶均有抑制作用。(5)改进了分光光度法检测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检测体系。即:1.45 mL的磷酸缓冲液中依次加入0.5 mL酶液和0.5 mL的农药,混匀后在30℃水浴中反应10 min,取出试管,加入50μLα-乙酸萘酯丙酮溶液,混匀,在30℃水浴中反应15 min,再加入0.5mL固兰B盐溶液,混匀放入30℃水浴中反应10min,然后在595 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用缓冲液代替酶和农药作空白,调零。(6)进行了三种酯酶同工酶对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SEI2对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敏感性最好,SEI3其次,而SEI1无敏感性。故而选择SEI2作为快速检测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生物识别元件。

李雪飞[7](2006)在《长春市蔬菜中农药残留现状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们在肯定农药在保护农作物,防治病虫害,铲除杂草,增加农业产量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的同时,也要清楚的认识到农药对环境和食品造成的污染己日趋严重,成为对环境和食品污染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了解长春市市场销售的蔬菜农药污染现状及无公害生产基地蔬菜的品质问题,本文采用调查和实验(速测法和仪器法)两种手段,探讨了2001–2004年市场销售的16种蔬菜的农药超标率,以及2002–2004年市场销售的8种蔬菜中农药残留量及残留种类,此外还研究了2004年无公害基地蔬菜中农药残留现状。根据所得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出以下几点结论:(1)2001年–2004年利用RP-410型农药残毒速测仪对长春市市场销售的16种日常食用蔬菜进行快速检测,蔬菜农药平均超标率由2001年的11.2%降到2004年的4.71%,总体呈下降趋势。2001年–2004年共检测三个类型的蔬菜(根茎类、叶菜类、果菜类),其中农药超标比较严重的是叶菜类,其连续四年超标率分别是12.70%,13.73%,10.48%,9.04%。连续四年检测的蔬菜种类超标率分别为:2001年56.25%,2002年31.25%,2003年75%,2004年43.75%,基本上呈波动状态。(2)2002年–2004年利用气相色谱(安捷伦6890)对长春市市场销售的8种蔬菜进行检测,农药残留平均超标率由2002年的93.34%降到2004年的34.61%,超标的蔬菜种类有2001年8种降至2004年的3种,说明蔬菜品质在不断改善。农民在使用农药种类方面有所变化,2002年检出有机磷农药3种,2003年检出有机磷农药4种,拟除虫菊酯类农药2种,2004年检出有机磷农药4种,拟除虫菊酯类农药3种,蔬菜中检出的农药种类在增加,且有向拟除虫菊酯类农药过渡的趋势。造成蔬菜农药超标的几种农药是:甲胺磷、氧化乐果、对硫磷和甲拌磷,这些都属于国家规定的禁用农药。(3)无公害基地蔬菜品质良好,2004年利用农药残毒速测仪检测无公害基地生产的15种蔬菜,其平均农药超标率为0.9%,蔬菜合格率达99%以上,利用气相色谱检测无公害基地生产的12种蔬菜102个样本数,农药平均超标率为1.96%,检出的农药种类是氯氰菊酯、溴氰菊酯、氰戊菊酯、氧化乐果,在蔬菜中检出的平均值为:0.00003 mg·kg-1,0.00015 mg·kg-1,0.0081 mg·kg-1, 0.00066 mg·kg-1。无公害基地蔬菜中检出的农药种类和农药检出的残留量比市场销售的蔬菜要少。(4)针对长春市蔬菜农药污染现状,有关部门应加大对蔬菜农药残留的监测和管理力度,采取相应的综合管理措施。并积极开展无公害蔬菜生产。

白桦[8](2005)在《甘肃河西地区脱水蔬菜原料病虫害发生动态调查及农药残留分析》文中研究表明本文通过田间调查和实验室分析,初步明确了甘肃河西地区(酒泉、张掖、武威三市)主要出口脱水蔬菜和新鲜/冷冻蔬菜(原料)病虫害的种类、优势种类及其发生动态和防治技术,并对主要出口脱水蔬菜和加工品的农药残留进行了抽样检测。结果表明,在甘肃河西地区,危害出口脱水蔬菜和新鲜/冷冻蔬菜(原料)的病虫害种类较多。其中危害辣椒的病虫害8种,包括病害3种,虫害4种,生理性病害1种;番茄病虫害11种,包括病害3种,虫害7种,生理性病害1种;洋葱病虫害4种,包括病害2种,虫害2种;菜豆病虫害6种,包括病害2种,虫害4种;菜花病虫害9种,包括病害2种,虫害7种;胡萝卜病虫害3种,包括病害2种,虫害1种。由于河西地区特殊的气候条件,总体上不利于病虫害的大发生和流行,大部分种类发生量较少,危害较轻。但也有少数种类如辣椒疫病Phytophthora capsici Leon.、辣椒白粉病Leveillula taurica(Lev.)Arn.、洋葱霜霉病Peronospora schleidemi Ung.、葱蝇Hylemyia antiqua(Meigen)、菜青虫Pieris rapae Linnaeus、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 Linnaeus、桃蚜Myzus persicae(Sulzer)等在局部地方或田块发生严重,对蔬菜生产造成了严重威胁。对甘肃河西地区8家出口蔬菜加工企业生产的番茄酱、脱水青红椒、脱水洋葱、脱水胡萝卜、脱水番茄、脱水四季豆、脱水菜花等进行随机取样,包括百菌清(Chlorothalonil)、甲霜灵(Metalaxyl)、甲基托布津(Thiophanate-methyl)、甲氰菊酯(Fenpropathrin)、氯氰菊酯(Cypermethrin)、氰戊菊酯(Fenvalerate)、溴氰菊酯(Deltamethrin)、联苯菊酯(Bifenthrin)、三氟氯氰菊酯(Cyhalothrin)、氧化乐果(Omethoate)、乐果(Dimethoate)、马拉硫磷(Malathion)、甲拌磷(Phorate)、速灭威(Tsumacide)、抗蚜威(Pirimicarb)、尼索朗(Hexythiazox)、毒死蜱(Dursban)、久效磷(Monocrotophos)等16种农药残留的检测分析结果表明,所有供测样品中,除番茄酱的甲霜灵超过欧盟标准外,其他样品所测各种农药的残留均未超标,符合无公害蔬菜的标准。本文在系统调查出口脱水蔬菜和新鲜/冷冻蔬菜(原料)病虫害的种类的基础上,对优势种类在当地的发生规律与防治动态进行了重点调查,结合当地近年来蔬菜病虫害发生发展趋势和防治现状,从当地实际出发,对出口脱水蔬菜和新鲜/冷冻蔬菜(原料)病虫害防治技术进行了归纳集成,为今后蔬菜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提出了几点建议。

张俊[9](2005)在《重庆市菜地农药污染现状及其控制对策》文中指出我们在肯定农药在保护农作物,防治病虫害,铲除杂草,增加农业产量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的同时,也要清楚的认识到农药对环境和食品造成的污染已日趋严重,成为对环境和食品污染的重要因素之一。有关农药污染对生态系统、土壤微生物、土壤动物、水体、大气以及人类的身体健康及害虫天敌、昆虫等危害的报道已经很多。农药残留超标问题应该引起各国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重庆市位于青藏高原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过渡地带,地貌类型多样,以山地为主,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是我国重要的农产品商品生产基地之一。随着我国加入WTO的新形势和农产品发展的新阶段需要,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晶在重庆市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重庆市具有气候湿润、四季分明、无霜期短、冬暖春早、夏热秋凉等气候特点,周年均可蔬菜栽培,蔬菜病虫害发生频繁,因此,农药的不合理施用对于蔬菜造成的农药残留污染已不容忽视。 该研究是在农业环境监测站长达3年的监测基础上,将重庆市特定环境条件下的不同蔬菜中农药的污染现状及不同种类农药的残留状况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对由于不同种类的农药而造成的蔬菜污染程度进行了评价,提出了今后农药管理的科学对策。论文研究内容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2002年重庆市主要蔬菜基地土壤中农药(BHC、DDT)的残留现状;②2001~2003年重庆市主要无公害蔬菜基地蔬菜中农药甲胺磷、氧乐果、对硫磷、呋喃丹、三氯杀螨醇,甲氰菊酯、氯氰菊酯、溴氰菊酯和氰戊菊酯等残留状况;⑧2002~2003年重庆市市售蔬菜中的农药甲胺磷、氧乐果、对硫磷,呋喃丹、三氯杀螨醇,甲氰菊酯、氯氰菊酯、溴氰菊酯和氰戊菊酯等残留情况;④针对监测结果找出重庆市农药污染现状的原因,提出相应有效的控制对策及建立起蔬菜清洁生产中农药的安全控制体系。 该研究按照《农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规范》和《农、畜、水产品污染监测技术规范》进行野外采样,实验室检测;依据《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蔬菜产地要求》、《农产品质量安全无公害蔬菜要求》、《粮食,蔬菜等食品中六六六、滴滴涕残留量标准》、《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蔬菜安全要求》等法规规定,进行监测结果的评价,评价方法采用单项污染指数和内梅罗污染指数法、超标率和超标倍数。 根据2001年至2003年重庆市蔬菜农药残留的监测结果,初步了解了重庆市蔬菜农药残留的现状,得出以下几点: ●测定范围内的菜地土壤未受到BHC和DDT的污染,土壤处于清洁水平。此土壤对蔬菜的农药残留应没有影响。 ●2001~2003年,无公害蔬菜基地蔬菜中甲胺磷、氧化乐果(氧乐果)、呋喃丹(克百

张俊,王定勇[10](2004)在《蔬菜的农药污染现状及农药残留危害》文中研究指明我国是一个蔬菜生产大国 ,每年需要大量的农药用于防治蔬菜病虫害。虽然农药在蔬菜的增产保质上的作用很大 ,但是其残留带来的危害却不容忽视。本文在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对国内外蔬菜农药残留现状进行了概述 ,并分析了残留农药对人体 ,生态系统 ,土壤等环境因子的危害。

二、给菜农再打招呼:农药残留超标将失去市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给菜农再打招呼:农药残留超标将失去市场(论文提纲范文)

(1)蔬菜中甲胺磷检测假阳性现象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甲胺磷的危害性
2 甲胺磷假阳性确证方法
3 清洗蔬菜中甲胺磷的方法
4 结论

(2)螺虫乙酯在番茄植株及土壤中的降解行为规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文献综述
        1.1.1 农药的使用及其影响
        1.1.2 农残分析方法及其发展
        1.1.3 农药在环境中的行为
        1.1.3.1 水解
        1.1.3.2 光解
        1.1.3.3 农药在土壤中的降解
    1.2 螺虫乙酯的相关研究
    1.3 论文的设计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主要研究目标
2 螺虫乙酯的残留分析方法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药剂与试剂
        2.1.2 仪器设备
        2.1.3 分析方法
        2.1.3.1 样品的预处理
        2.1.3.2 样品的提取、净化方法
        2.1.3.3 色谱检测条件
        2.1.4 残留量的计算
        2.1.5 方法灵敏度与检出限
        2.1.6 方法准确度和精密度
    2.2 结果与分析
        2.2.1 标准曲线
        2.2.2 方法添加回收率
        2.2.3 液相色谱图
    2.3 小结
3 番茄植株对螺虫乙酯的吸收与传导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药剂与试剂
        3.1.2 仪器设备
        3.1.3 试验设计
        3.1.4 分析条件
        3.1.5 数据处理
    3.2 结果与分析
    3.3 小结
4 螺虫乙酯在番茄、番茄植株及土壤中的消解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药剂与试剂
        4.1.2 仪器设备
        4.1.3 试验设计
        4.1.4 分析条件
        4.1.5 数据处理
    4.2 结果与分析
    4.3 小结
5 螺虫乙酯在土壤和植株中消解的影响因子
    5.1 材料与方法
        5.1.1 试剂与供试土壤理化性质
        5.1.2 仪器设备
        5.1.3 试验设计
        5.1.3.1 螺虫乙酯在不同 pH 缓冲液中的水解试验
        5.1.3.2 螺虫乙酯光解试验
        5.1.3.3 螺虫乙酯在不同灭菌与非灭菌土壤中的消解试验
        5.1.4 分析条件
        5.1.5 数据处理
    5.2 结果与分析
        5.2.1 螺虫乙酯水解试验结果
        5.2.2 螺虫乙酯光解试验结果
        5.2.3 螺虫乙酯在不同灭菌与非灭菌土壤中的消解试验结果
    5.3 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主要创新点
    6.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致谢

(3)烯啶虫胺上转换荧光标记免疫检测技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农药概述
        1.1.1 农药残留污染现状
        1.1.2 农药残留的危害
    1.2 烯啶虫胺
        1.2.1 烯啶虫胺的化学结构和理化性质
        1.2.2 烯啶虫胺的毒性和与作用机理
        1.2.3 烯啶虫胺的限量标准(MRL)
        1.2.4 烯啶虫胺残留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1.3 上转换荧光材料概述
        1.3.1 上转换荧光材料简介
        1.3.2 上转换荧光材料的基本组成
        1.3.3 上转换荧光材料的特点
        1.3.4 上转换荧光材料的研究进展
    1.4 上转换荧光免疫技术简介
        1.4.1 上转换免疫分析方法的原理
        1.4.2 上转换免疫分析方法的建立
        1.4.3 上转换免疫分析方法的参数与指标
        1.4.4 上转换荧光免疫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
    1.5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与意义
    1.6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主要试剂
        2.1.2 主要仪器与设备
        2.1.3 待测样品
        2.1.4 主要溶剂的配制
    2.2 实验方法
        2.2.1 信号探针(PAA-UCNPs-Ab)的制备与优化
        2.2.2 感应探针(PM-NI-OVA)的制备
        2.2.3 烯啶虫胺上转换免疫分析方法标准曲线的建立
        2.2.4 上转换免疫分析方法的特异性
        2.2.5 烯啶虫胺上转换免疫方法基质影响的消除与添加回收
        2.2.6 仪器分析法确证
        2.2.7 检测方法性能指标的评价
        2.2.8 烯啶虫胺上转换免疫分析方法稳定性实验
3 结果与讨论
    3.1 烯啶虫胺半抗原的设计与表征
    3.2 抗血清的纯化以及抗体浓度的确定
    3.3 上转换纳米材料的鉴定
        3.3.1 UCNPs的荧光分析
        3.3.2 UCNPs的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
    3.4 感应探针与信号探针的特性分析
        3.4.1 感应探针特性与优化
        3.4.2 信号探针特性与优化
    3.5 标准曲线的建立
        3.5.1 感应探针添加量的优化
        3.5.2 孵育时间的优化
        3.5.3 标准曲线的建立
        3.5.4 空白分析
        3.5.5 上转换免疫方法特异性
    3.6 样品基质影响的消除与添加回收实验
        3.6.1 蔬菜样品的基质影响消除
        3.6.2 果汁样品基质影响的消除
        3.6.3 水样品基质影响的消除
        3.6.4 样品的添加回收
    3.7 气相色谱分析法验证上转换免疫分析方法的准确性
        3.7.1 气相色谱分析法检测烯啶虫胺标准曲线的建立
        3.7.2 样品处理
        3.7.3 两种方法结果的一致性
    3.8 烯啶虫胺免疫分析方法性能指标的评价
        3.8.1 免疫分析方法的定量限
        3.8.2 免疫分析方法的精密度
    3.9 探针的稳定性实验
4 结论
5 展望
6 参考文献
7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8 致谢

(4)黄瓜和土壤中灭蝇胺的残留分析方法及降解动力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及本文研究意义
    1.2 农药概述
        1.2.1 农药定义及分类
        1.2.2 农药使用现状
        1.2.3 农药残留危害
        1.2.4 农药在环境中的行为
    1.3 农药残留分析技术介绍
        1.3.1 农药残留样品前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1.3.2 农药残留仪器分析方法研究现状
    1.4 灭蝇胺残留分析技术进展
        1.4.1 灭蝇胺性质
        1.4.2 灭蝇胺残留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1.5 存在的问题及本文研究目的
    1.6 本文研究内容
    1.7 本文的技术路线
第二章 土壤中灭蝇胺残留分析方法的建立
    2.1 前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主要试剂与仪器
        2.2.2 标样溶液制备
        2.2.3 土样的添加及质控样的制备
        2.2.4 分析方法
        2.2.5 添加回收率实验
    2.3 结果与讨论
        2.3.1 液相色谱条件优化
        2.3.2 样品提取条件的优化
        2.3.3 标准曲线的建立及检测线性范围
        2.3.4 添加回收率及方法的评价
        2.3.5 实际样品测定
    2.4 小结
第三章 黄瓜中灭蝇胺分析方法研究
    3.1 前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材料、试剂与仪器
        3.2.2 分析方法
        3.2.3 添加回收实验
    3.3 结果和讨论
        3.3.1 样品净化条件的优化
        3.3.2 样品提取条件的选择
        3.3.3 检测线性范围和添加回收率
        3.3.4 方法的准确度、精确度和灵敏度
        3.3.5 实际样品测定
    3.4 小结
第四章 灭蝇胺的残留降解动力学研究
    4.1 前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主要仪器与试剂
        4.2.2 试验方法及施药时间
        4.2.3 田间试验设计
        4.2.4 田间试验样品采集和保存
        4.2.5 样品测定方法
        4.2.6 动力学模型
    4.3 结果与讨论
        4.3.1 标准曲线与添加回收率
        4.3.2 供试土壤理化性质
        4.3.3 喷施浓度对灭蝇胺残留降解的影响
        4.3.4 土壤性质对灭蝇胺残留降解的影响
        4.3.5 样品基质对灭蝇胺残留降解的影响
        4.3.6 灭蝇胺的最终残留及对黄瓜安全质量的影响
    4.4 小结
第五章 结论和展望
    5.1 结论
    5.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5)我国农药监管法律制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引言
2 农药概述
    2.1 农药的定义、分类及特性
        2.1.1 农药的定义
        2.1.2 农药的分类
        2.1.3 农药的特性
    2.2 农药对环境的危害
        2.2.1 污染大气、水体、土壤
        2.2.2 减少生物多样性,破坏生态平衡
        2.2.3 危害人类健康
3 加强农药监管的必要性
    3.1 农药监管的定义
    3.2 从现实中看急需加强农药监管
    3.3 从理论上看也必须加强农药监管
4 我国农药监管法律制度现状
    4.1 现行农药监管法律法规
        4.1.1 农药监管的主要法规
        4.1.2 农药监管的单行法规
        4.1.3 其他部门法中关于农药监管的法律规定
    4.2 农药监管体制
    4.3 农药监管法律制度的具体内容
        4.3.1 登记管理制度
        4.3.2 生产管理制度
        4.3.3 经营管理制度
        4.3.4 使用管理制度
5 国外农药监管法律制度及特点
    5.1 美国
        5.1.1 农药监管立法
        5.1.2 农药监管体制
        5.1.3 农药监管具体的法律制度
    5.2 瑞典
        5.2.1 农药监管法律法规
        5.2.2 农药监管机构
        5.2.3 农药监管措施
    5.3 日本
        5.3.1 农药监管法律法规
        5.3.2 农药监管机构及职权
    5.4 国外农药监管法律制度的特点
        5.4.1 立法层次高,体系健全
        5.4.2 农药监管授权明确
        5.4.3 制度的可操作性强
        5.4.4 普遍重视农药安全管理
6 完善我国农药监管法律制度的思考
    6.1 我国产生农药问题的主要原因
        6.1.1 农药监管法律制度的缺失
        6.1.2 我国农村、农民的客观情况限制
    6.2 农药监管法律制度的完善
        6.2.1 制定《农药监管法》
        6.2.2 改革监管体制,加大监管力度
        6.2.3 具体法律制度的完善和建立
7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的目录

(6)大豆酯酶同工酶的分离纯化及其对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敏感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1章 文献综述
    1.农药和农药残留的危害
    2.国内外食品农药残留的污染现状
        2.1 国外食品农药残留污染现状
        2.2 国内食品农药残留污染现状
    3.食品中农药残留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3.1 常规仪器检测方法
        3.1.1 气相色谱法(Gas Chromatography,GC)
        3.1.2 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简称HPLC)
        3.1.3 超临界流体色谱(Supercritical Fluid Chromatography,简称SFC)
        3.1.4 毛细管电泳(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简称CE)
        3.1.5 色谱—质谱联机(GCl/LC-mass spectrometry,GC/LC-MS)
        3.1.6 薄层色谱法(thin-layer Chromatography,TLC)
        3.1.7 毛细管区带电泳(capillary zone electrophoresis,简称CZE)
        3.2 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方法
        3.2.1 酶联免疫检测法(ELISA)
        3.2.2 酶抑制法
        3.2.2.1 乙酰胆碱酯酶法
        3.2.2.2 植物酯酶法
    4.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2章 正文
    1.引言
    2.材料和方法
        2.1 试验材料与主要生化试剂
        2.2 主要仪器和设备
        2.3 试验方法
        2.3.1 大豆酯酶活力测定方法
        2.3.1.1 试剂的配制
        2.3.1.2 α-萘酚标准曲线的绘制
        2.3.1.3 大豆酯酶活力测定
        2.3.2 蛋白质浓度测定方法
        2.3.3 大豆酯酶的粗提
        2.3.4 大豆酯酶的初步纯化
        2.3.4.1 离心方法确定
        2.3.4.2 硫酸铵盐析
        2.3.4.3 真空冷冻干燥
        2.3.5 大豆酯酶同工酶的进一步分离纯化
        2.3.5.1 纤维素DEAE-32离子交换层析
        2.3.5.2 葡聚糖Sephadex G-100凝胶过滤层析
        2.3.大豆酯酶同工酶的纯度鉴定
        2.3.6.1 变性SDS-PAGE
        2.3.6.2 非变性PAGE
        2.3.7 大豆酯酶同工酶的生化和动力学特性研究
        2.3.7.1 大豆酯酶同工酶的相对分子量测定
        2.3.7.2 大豆酯酶同工酶的最适反应条件测定
        2.3.7.3 大豆酯酶同工酶的米氏常数K_m及最大反应速度V_(max)测定
        2.3.8 大豆酯酶同工酶的稳定性研究
        2.3.8.1 大豆酯酶同工酶的热稳定性测定
        2.3.8.2 大豆酯酶同工酶的酸碱稳定性测定
        2.3.8.3 大豆酯酶同工酶的保存稳定性测定
        2.3.8.4 大豆酯酶同工酶的最适保护剂研究
        2.3.9 大豆酯酶同工酶的底物特异性研究
        2.3.10 有机溶剂、金属离子、螯合剂及表面活性剂对大豆酯酶同工酶的影响
        2.3.10.1 常见有机溶剂对大豆酯酶同工酶的影响
        2.3.10.2 常见金属离子、螯合剂及表面活性剂对大豆酯酶同工酶的影响
        2.3.11 大豆酯酶对农药敏感性的测定方法
    3.结果与分析
        3.1 大豆酯酶初步纯化条件的确定
        3.1.1 离心条件的确定
        3.1.2.1 初步纯化过程纯化表
        3.1.2.2 初步纯化过程的SDS-PAGE电泳及同工酶电泳鉴定
        3.2 大豆酯酶同工酶的进一步分离纯化
        3.2.1 纤维素DEAE-32离子交换层析
        3.2.2 葡聚糖Sephadex G-100凝胶过滤层析
        3.3 大豆酯酶同工酶的非变性电泳鉴定
        3.4 小结
        3.5 大豆酯酶同工酶的特性研究
        3.5.1 大豆酯酶同工酶的生化和动力学特性研究
        3.5.1.1 大豆酯酶同工酶的相对分子量测定
        3.5.1.2 大豆酯酶同工酶的最适反应条件测定
        3.5.1.3 大豆酯酶同工酶的米氏常数K_m及最大反应速度V_(max)测定
        3.5.2 大豆酯酶同工酶的稳定性研究
        3.5.2.1 大豆酯酶同工酶的热稳定性测定
        3.5.2.2 大豆酯酶同工酶的酸碱稳定性测定
        3.5.2.3 大豆酯酶同工酶的保存稳定性测定
        3.5.3 大豆酯酶同工酶的底物特异性研究
        3.5.4 有机溶剂对大豆酯酶同工酶的影响
        3.5.5 金属离子对大豆酯酶同工酶的影响
        3.5.6 螯合剂及表面活性剂对大豆酯酶同工酶的影响
        3.5.7 小结
        3.6 大豆酯酶同工酶对农药敏感性的研究
        3.7 大豆酯酶同工酶的最适保护剂研究
    4.讨论
        4.1 关于大豆酯酶的纯化
        4.2 关于大豆酯酶同工酶
        4.3 关于大豆酯酶同工酶的分离及性质
        4.4 关于有机溶剂对大豆酯酶同工酶的影响
        4.5 关于金属离子及螯合剂对大豆酯酶同工酶的影响
        4.6 关于大豆酯酶同工酶对农药的敏感性
        4.7 关于三种大豆酯酶同工酶的分类
        4.8 关于液态大豆酯酶保护剂的选择
第3章 结论
    1.确定了大豆酯酶同工酶的分离纯化工艺路线
    2.研究了三种大豆酯酶同工酶的理化性质和动力学特性
    3.考察了三种大豆酯酶同工酶的稳定性和底物特异性
    4.常见有机溶剂、金属离子、螯合剂及表面活性剂对三种大豆酯酶同工酶的影响
    5.改进了分光光度法检测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检测体系
    6.研究了三种大豆酯酶同工酶对农药的敏感性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7)长春市蔬菜中农药残留现状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文献综述
    一、蔬菜中农药残留污染现状
        (一) 我国农药残留污染现状
        (二) 其他国家农药残留污染现状
    二、农药的分类及农药残留的危害
        (一) 常用的农药分类
        (二) 农药残留的危害
        (三) 农药残留形成的原因
    三、蔬菜中农药残留的预处理方法与分析方法
        (一) 蔬菜中农药残留的预处理方法及特点
        (二) 农药残留分析方法及其特点
    四、防治蔬菜农药残留的措施
    五、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六、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速测法测定蔬菜中有机磷、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研究
    一、实验方法与评价方法
        (一) 实验方法
        (二) 评价方法
    二、2001–2004 年检测结果与分析
        (一) 2001 年检测结果与分析
        (二) 2002 年检测结果与分析
        (三) 2003 年检测结果与分析
        (四) 2004 年检测结果与分析
    三、讨论
    四、小结
第三章、气相色谱法测定蔬菜中有机磷、拟除虫菊酯农药残留研究
    一、实验方法介绍与评价方法
        (一) 实验方法
        (二) 评价标准与评价方法
    二、数据与分析
        (一) 2002 年检测结果与分析
        (二) 2003 年检测结果与分析
        (三) 2004 年检测结果与分析
    三、讨论
    四、小结
第四章、长春市无公害基地蔬菜中农药残留现状分析与展望
    一、数据分析
        (一) 速测法检测无公害蔬菜基地蔬菜的结果及分析
        (二) 气相色谱检测无公害基地蔬菜的结果及分析
    二、讨论
    三、防止蔬菜农药污染的措施与展望
第五章、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8)甘肃河西地区脱水蔬菜原料病虫害发生动态调查及农药残留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蔬菜生产现状
    1.2 蔬菜病虫害发生动态
    1.3 蔬菜生产中的农药污染及农药残留
    1.4 蔬菜中农药残留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1.5 甘肃省河西地区蔬菜生产情况及农药残留研究现状
    1.6 本项目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材料和方法
    2.1 蔬菜病虫害种类调查
    2.2 主要蔬菜病虫害发生动态调查
    2.3 蔬菜病虫害防治中农药使用情况调查
    2.4 主要蔬菜农药残留检测
        2.4.1 农药残留检测的蔬菜种类
        2.4.2 农药残留检测的药剂种类
        2.4.3 农药残留测定方法
    2.5 仪器设备
        2.5.1 病虫害种类鉴定
        2.5.2 农药残留检测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主要出口脱水蔬菜和新鲜/冷冻蔬菜(原料)病虫害种类
        3.1.1 辣椒病虫害
        3.1.2 番茄病虫害
        3.1.3 洋葱病虫害
        3.1.4 菜豆病虫害
        3.1.5 菜花病虫害
        3.1.6 胡萝卜病虫害
    3.2 主要病虫害发生规律与防治技术
        3.2.1 辣椒疫病
        3.2.2 辣椒白粉病
        3.2.3 洋葱霜霉病
        3.2.4 菜青虫
        3.2.5 小菜蛾
        3.2.6 桃蚜
    3.3 农药残留检测
        3.3.1 番茄酱农残检测
        3.3.2 脱水(青)红椒农残检测结果与分析
        3.3.3 脱水洋葱农残检测结果与分析
        3.3.4 脱水胡萝卜粒农残检测结果与分析
        3.3.5 脱水番茄农残检测结果与分析
        3.3.6 脱水四季豆农残检测结果与分析
        3.3.7 脱水菜花农残检测结果与分析
第四章 结论与讨论
    4.1 主要结论
    4.2 讨论与建议
        4.2.1 农业防治
        4.2.2 物理防治
        4.2.3 生物防治
        4.2.4 化学防治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9)重庆市菜地农药污染现状及其控制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农药和农药残留,农药降解的涵义
    1.2 蔬菜的农药污染现状
    1.3 农药污染的危害
    1.4 有效控制农药残留的紧迫性
    1.5 世界农药管理的特点
    1.6 国内外在控制农药污染方面的举措
    1.7 我国与CAC蔬菜农药残留标准的比较
    1.8 结语
    1.9 展望
第2章 绪论
    2.1 研究目的和意义
    2.2 研究范围和内容
    2.3 研究技术路线和方法
第3章 样本收集及分析方法
    3.1 调查区域概况
    3.2 监测点布设及样品采集
    3.3 监测项目及分析方法
    3.4 评价标准
    3.5 评价方法
第4章 监测结果及分析
    4.1 2002年土壤中农药的残留情况
    4.2 蔬菜中农药残留情况
第5章 讨论
    5.1 2001-2003年监测情况
    5.2 引起蔬菜农药残留的原因的可能性分析
    5.3 根据监测结果提出今后重庆市农药残留控制对策
    5.4 建立蔬菜清洁生产农药控制安全体系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所发表的文章及参加的课题

(10)蔬菜的农药污染现状及农药残留危害(论文提纲范文)

1 农药和农药残留的定义
2 农药的蔬菜污染现状
    2.1 国内农药的污染现状调查举例
    2.2 世界农药的污染现状调查举例
3 农药残留的危害
    3.1 农药残留对生态系统的危害
    3.2 农药对人类健康的危害
    3.3 农药对害虫天敌的危害
    3.4 对土壤微生物和土壤动物的危害
    3.5 对水环境的危害
    3.7 对社会经济效益造成的影响
4 讨论

四、给菜农再打招呼:农药残留超标将失去市场(论文参考文献)

  • [1]蔬菜中甲胺磷检测假阳性现象分析[J]. 张美杨.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5(06)
  • [2]螺虫乙酯在番茄植株及土壤中的降解行为规律[D]. 王珏. 浙江农林大学, 2014(03)
  • [3]烯啶虫胺上转换荧光标记免疫检测技术的研究[D]. 张旋旋. 天津科技大学, 2014(06)
  • [4]黄瓜和土壤中灭蝇胺的残留分析方法及降解动力学研究[D]. 金惠芳. 长安大学, 2011(01)
  • [5]我国农药监管法律制度研究[D]. 张世梅. 重庆大学, 2011(01)
  • [6]大豆酯酶同工酶的分离纯化及其对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敏感性的研究[D]. 周艳利. 陕西师范大学, 2008(S1)
  • [7]长春市蔬菜中农药残留现状分析[D]. 李雪飞. 东北师范大学, 2006(09)
  • [8]甘肃河西地区脱水蔬菜原料病虫害发生动态调查及农药残留分析[D]. 白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5(05)
  • [9]重庆市菜地农药污染现状及其控制对策[D]. 张俊. 西南农业大学, 2005(06)
  • [10]蔬菜的农药污染现状及农药残留危害[J]. 张俊,王定勇. 河南预防医学杂志, 2004(03)

标签:;  ;  ;  ;  ;  

再次向菜农问好:农药残留超标将失去市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