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 年国际干扰素和细胞因子研究学会 (ISICR) 年会,2005 年 10 月 20-24 日,中国上海

2005 年国际干扰素和细胞因子研究学会 (ISICR) 年会,2005 年 10 月 20-24 日,中国上海

一、The 2005 Annual Meeting of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Interferon andCytokine Research (ISICR) 20-24 October 2005,Shanghai, China(论文文献综述)

孙莹[1](2021)在《基于语料库的现代汉语虚词“和”的句法语义研究》文中研究表明

钟林庆[2](2020)在《儿童自身炎症性疾病的诊治研究和发病机制的初步探讨》文中指出第一部分目的:总结分析本中心诊治的单基因自身炎症性疾病(autoinflammatory diseases,AIDs)患儿的临床表现、基因型及治疗方法。方法:对2008年12月1日至2019年12月1日在本中心诊治的单基因AIDs患儿的临床资料、基因型和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自2008年12月1日至2019年12月1日,本中心收治的单基因AIDs患儿共90例,其中2015年9月1日前确诊病例18例。这些患儿包括Ⅰ型干扰素病13例(14.5%)、炎症小体病36例(40.0%)、非炎症小体相关疾病39例(43.3%)和未分类综合征(ROSAH综合征)2例(2.2%)。男女比为46/44,其中17例患儿有阳性家族史,均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起病年龄自出生后至16周岁,中位起病年龄为1周岁;起病至确诊的时长3个月-14年,中位时长3.5年;规律就诊至确诊的时长2个月-14年,中位时长为6个月。共34例(37.8%)曾被误诊。(2)ADA2缺乏症的临床特点是反复发热,伴双下肢网状青斑,炎症指标升高,免疫球蛋白可减低,自身抗体阴性或低滴度阳性。其他Ⅰ型干扰素病的主要特点包括:①特殊类型的皮疹,包括冻疮样皮疹、网状青斑;②头颅钙化:可能随着疾病进展后出现;③合并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④炎症指标升高;⑤多种自身抗体阳性。炎症小体病和非炎症小体相关的疾病以反复发生的发热、皮疹、关节炎等为特征,炎症指标通常升高明显。Ⅰ型干扰素患儿主要应用Janus激酶抑制剂治疗,ADA2缺乏症和非炎症小体相关的疾病患儿主要应用肿瘤坏死因子-α抑制剂治疗,而因白介素1抑制剂在我国大陆地区尚未上市,炎症小体病的患儿无特效治疗。(3)本中心诊治了两例新的单基因AIDs——ROSAH综合征的患儿,他们的临床表现较为一致,突出表现是眼底病变和脾肿大。结论:(1)有特殊类型的皮疹,包括冻疮样皮疹、网状青斑,头颅钙化,合并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IgG显着升高的自身免疫病患者,需警惕Ⅰ型干扰素病的存在。(2)根据单基因AIDs的发病机制上所涉及的炎症通路,针对性地予以相应生物制剂治疗,可显着改善患儿症状和实验室指标。第二部分目的:以单基因AIDs之一的cryopyrin蛋白相关周期性综合征(cryopyrin-associated periodic syndrome,CAPS)为例,探索抗变态反应药物——曲尼司特,在治疗CAPS患儿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本部分为单中心的单臂前瞻性队列研究,以治疗3月后的自身炎症性疾病活动度指数(autoinflammatory diseases activity index,AIDAI)的减少程度为主要研究终点,以治疗1月后AIDAI的减少程度,治疗1月、3月后的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血白细胞、血小板的降低程度,治疗1月、3月后的医生关于疾病活动度VAS评分的改善情况,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为次要研究终点,对入组的CAPS患儿给予曲尼司特治疗3个月后,评估曲尼司特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1)本部分自2019年4月20日至2020年1月20日共入组并完成了 5例CAPS患儿的随访。在开始曲尼司特治疗前,1例患儿已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治疗1.5月,2例患儿已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和沙利度胺治疗数年。在上述药物治疗不变的前提下,这三例患儿加用曲尼司特治疗。(2)通过比较分析这5例CAPS患儿的基线、曲尼司特治疗1个月和3个月后的AIDAI、医生关于疾病活动度的VAS评分、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血白细胞和血小板,发现曲尼司特治疗后,无论是1个月还是3个月后,CAPS患儿的AIDAI指数和医生VAS评分均无改善;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血白细胞和血小板也均无显着减低。这5例患儿在服用曲尼司特期间,均未发生可疑的药物相关的不适症状,通过实验室指标的检测,也未发现血尿、肝肾功能受损的不良反应。结论:曲尼司特治疗CAPS患儿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其疗效有待进一步研究。第三部分目的:初步探讨多基因AIDs之一的全身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systemic juvenile idiopathic arthritis,sJIA)的基因背景和发病机制。方法:(1)对sJIA患儿进行二代测序,并分析炎症小体中模式识别分子的编码基因的变异,基于少见等位基因频率与常见等位基因频率比值比,比较sJIA患儿和健康人群数据库的上述基因变异是否存在差异。(2)基于基因分析中发现的sJIA患儿TREM1基因与健康人群存在差异,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血浆可溶性髓细胞触发受体1(soluble triggering receptor expressed on myeloid cells 1,sTREM1)和外周血单核细胞表面的 TREM1 的表达,比较sJIA患儿和健康儿童、成人Still’s病患者和健康成人的TREM1表达差异。(3)采用Spearman分析研究sTREM1与同批次标本中的血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血小板计数、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铁蛋白、前白蛋白、白介素1β、白介素18和白介素18结合蛋白的相关性。结果:(1)共59例sJIA患儿完成二代测序。分析后,多个炎症小体模式识别分子的编码基因低频变异中,均发现sJIA患儿与健康人群存在差异,包括NLRP1、NLRP3、NLRC4、NLRP7、NLRP12、DDX58 和PLCG2 等多个基因。(2)TREM1基因的rs2234246变异频率显着低于健康人群,比值比为0.55(0.33-0.91)。本部分共收集sJIA患儿和健康儿童血浆标本各58份,包括28份活动期和30份非活动期sJIA患儿标本。与健康儿童相比,sJIA患儿血浆sTREM1水平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56.66±162.75 vs99.74±37.33,t=-8.397,P<0.001);与非活动期 sJIA患儿相比,活动期患儿血浆sTREM1水平无显着差异(259.90±141.85 vs 247.93±228.17,t=0.646,P=0.521)。与健康儿童相比,非活动期sJIA患儿血浆sTREM1水平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47.93±228.17vs 109.31±40.47,t=-5.451,P<0.001);与健康儿童相比,活动期sJIA患儿血浆sTREM1水平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59.90±141.85 vs 94.16±38.64,t=6.785,P<0.001)。本部分收集到成人Still’s病患者和相应健康对照血浆各10份。与健康对照相比,成人Still’s病患者血浆sTREM1水平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570.35±456.21 vs 176.95±74.88,t=-2.748,P=0.023)。通过流式细胞实验检测,发现sJIA患儿外周血单核细胞膜表面TREM1表达高于健康儿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4.30±4.60 vs 11.68±4.48,t=-2.598,P=0.020)。与非活动期患儿相比,活动期sJIA患儿外周血单核细胞膜表面TREM1表达无差异(16.64±3.78 vs 13.23±4.69,t=-1.419,P=0.178)。通过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发现sTREM1与血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血清前白蛋白和白介素18具有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r=0.540,P<0.001;r=0.500,P<0.001;r=0.380,P=0.005;r=0.484,P=0.005),而与血小板计数、ESR、CRP、铁蛋白、白介素18结合蛋白和白介素1β不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0.050,P=0.70;r=0.130,P=0.30;r=0.170,P=0.19;r=0.330,P=0.06;r=0.204,P=0.263;r=0.105,P=0.580)。结论:(1)多种炎症小体模式识别分子的编码基因的低频变异,是sJIA发病的危险因素。(2)TREM1参与了 sJIA的发生发展,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赵夜雨[3](2019)在《益气养阴通络中药复方干预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及作用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背景: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多关节受累为主要表现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我国患病率约为0.32%-0.36%,而发病后一年RA患者的致残率高达20%,是造成人群劳动力丧失的主要疾病之一。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治疗药物主要有激素类药物、非甾体类抗炎药、生物制剂等。对于RA的治疗,我国RA患者达到低疾病活动度及临床缓解率远低于预期,开发安全有效低毒的药物具有重要的意义。祖国医学在治疗本病方面可改善症状,协助西药控制病情,且不良反应较少。吾师认为类风湿关节炎病程超过5年或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后,易出现气阴两虚的证候表现,这些表现不能用以往的证型分类解释。在《类风湿关节炎病证结合诊疗指南》中,吾师主要负责类风湿关节炎气阴两虚型诊治部分的撰写工作。基于益气养阴法的理论与临床依据,并结合导师多年临证经验,最终确立治则为益气养阴通络法,方药为四神煎。四神煎收载于清代鲍相之《验方新编》,具有益气养阴,通络止痛的功效,可改善RA患者关节疼痛、晨僵、乏力、继发的口眼干燥等症状,在大量临床应用过程中疗效显着,但目前国外尚无本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机制研究,国内相关动物实验研究也较少。RA的近年机制探索,多集中在炎症信号通路调控上,众多炎症细胞因子直接或间接参与关节的炎症反应。而起主要作用的是促炎因子TNF-α、IL-1β、IL-6等。核转录因子IRAK1/IKK/NF-κB通路、JAK2-STAT3通路是主要参与发病的炎症通路,也是近年研究热点之一。本实验研究以上述现状为出发点,首先验证四神煎治疗效果,为益气养阴通络法改善类风湿关节炎的炎症方面提供重要依据,并通过转录因子IRAK1/IKK/NF-κB通路、JAK2-STAT3通路探讨本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作用机制,旨在用科学的方法揭示中医药在该病治疗作用方面的独特优势、为中西医结合治疗RA进行一些新的尝试,为未来新药创制提供第一手研究资料。目的:观察益气养阴通络法对类风湿关节炎SD大鼠炎症指标的影响、探讨IRAK1/IKK/NF-κB、JAK2-STAT3通路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SPF级SD大鼠50只,雄性,普通饲料喂养,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即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四神煎组、四神煎加甲氨蝶呤组、甲氨蝶呤组,用佐剂关节炎法造模成AIA大鼠,持续给药8周。本实验分三部分。实验一:益气养阴通络法对类风湿关节炎大鼠炎症表达的影响1.测定不同组别SD大鼠踝关节肿胀度。2.用光镜观察不同组别SD大鼠踝关节滑膜组织病理学改变。3.观察不同组别SD大鼠关节炎指数变化。4.ELISA法测不同组别SD大鼠血清CRP、ESR、IL-1、IL-6、TNF-α水平。实验二:益气养阴通络法对类风湿关节炎大鼠IRAK1/IKK/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Western blot实验分析大鼠滑膜组织中IRAK1、TRAF6、IKK、NF-κBp65蛋白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大鼠滑膜组织中IRAK1、TRAF6、IKK、NF-κBp65mRNA水平。实验三:益气养阴通络法对类风湿关节炎大鼠JAK2/STAT3信号通路的影响1.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滑膜组织中JAK2、STAT3、p-JAK2、p-STAT3蛋白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大鼠滑膜组织中JAK2、STAT3mRNA表达水平。2.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滑膜组织中SOCS3蛋白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大鼠滑膜组织中SOCS3mRNA表达水平。结果:1.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踝关节肿胀度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与模型组相比,四神煎组踝关节肿胀度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甲氨蝶呤组、甲氨蝶呤+四神煎组踝关节肿胀度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甲氨蝶呤组相比,四神煎组踝关节肿胀度与甲氨蝶呤组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甲氨蝶呤组相比,四神煎+甲氨蝶呤组踝关节肿胀度明显低于甲氨蝶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与正常组相比,正常组大鼠细胞排列整齐,踝关节软骨表面光滑无破坏,滑膜组织结构完整无破坏,无炎性细胞浸润及血管增生性症状;模型组大鼠软骨组织结构遭到破坏,滑膜细胞增生变形、纤维化,细胞排列紊乱,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增生及滑膜血管翳形成;大鼠滑膜组织表面增厚,可见炎性细胞浸润,滑膜细胞排列紊乱,有血管翳形成及少数软骨破坏;四神煎组、甲氨蝶呤组软骨破坏减轻,其滑膜组织增生较前减轻,所观察到的细胞形态稍有紊乱,血管翳形成减轻;四神煎+甲氨蝶呤组大鼠软骨组织相对光滑无破坏,滑膜细胞结构与形态相对正常,细胞排列相对整齐,无血管翳形成。3.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造模成功后的踝关节炎指数评分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四神煎组踝关节炎指数评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甲氨蝶呤组、甲氨蝶呤+四神煎组关节炎指数评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甲氨蝶呤组相比,四神煎组与甲氨蝶呤组踝关节炎指数评分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甲氨蝶呤组相比,四神煎+甲氨蝶呤组踝关节炎指数评分明显低于甲氨蝶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C反应蛋白、血沉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四神煎组C反应蛋白、血沉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甲氨蝶呤组、甲氨蝶呤+四神煎组C反应蛋白、血沉水平明显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甲氨蝶呤组相比,四神煎组与甲氨蝶呤组C反应蛋白、血沉水平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甲氨蝶呤组相比,四神煎+甲氨蝶呤组C反应蛋白、血沉水平明显低于甲氨蝶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TNF-α、IL-1、IL-6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四神煎组的TNF-α、IL-1、IL-6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甲氨蝶呤组、甲氨蝶呤+四神煎组的TNF-α、IL-1、IL-6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甲氨蝶呤组相比,四神煎组与甲氨蝶呤组的TNF-α、IL-1、IL-6水平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甲氨蝶呤组相比,四神煎+甲氨蝶呤组TNF-α、IL-1、IL-6水平明显低于甲氨蝶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IRAK1、TRAF6、IKK、NF-KB p65蛋白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四神煎组IRAK1、TRAF6、IKK、NF-κBp65蛋白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甲氨蝶呤组、甲氨蝶呤+四神煎组IRAK1、TRAF6、IKK、p65NF-κB蛋白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甲氨蝶呤组相比,四神煎组与甲氨蝶呤组的IRAK1、TRAF6、IKK、NF-κBp65蛋白水平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甲氨蝶呤组相比,四神煎+甲氨蝶呤组IRAK1、TRAF6、IKK、NF-κBp65蛋白水平明显低于甲氨蝶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IRAK1、TRAF6、IKK、NF-κBp65mRNA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四神煎组的IRAK1、TRAF6、IKK、NF-κBp65mRNA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甲氨蝶呤组、甲氨蝶呤+四神煎组的IRAK1、TRAF6、IKK、NF-κBp65mRNA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甲氨蝶呤组相比,四神煎组与甲氨蝶呤组的IRAK1、TRAF6、IKK、NF-κBp65mRNA水平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甲氨蝶呤组相比,四神煎+甲氨蝶呤组IRAK1、TRAF6、IKK、NF-κBp65mRNA水平明显低于甲氨蝶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p-JAK2、p-STAT3、SOCS3蛋白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四神煎组的p-JAK2、p-STAT3、SOCS3蛋白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甲氨蝶呤组、甲氨蝶呤+四神煎组的p-JAK2、p-STAT3、SOCS3蛋白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甲氨蝶呤组相比,四神煎组与甲氨蝶呤组p-JAK2、p-STAT3、SOCS3蛋白水平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甲氨蝶呤组相比,四神煎+甲氨蝶呤组p-JAK2、p-STAT3、SOCS3蛋白水平明显低于甲氨蝶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9.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JAK2、STAT3、SOCS3mRNA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四神煎组的JAK2、STAT3、SOCS3mRNA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甲氨蝶呤组、甲氨蝶呤+四神煎组的JAK2、STAT3、SOCS3mRNA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甲氨蝶呤组相比,四神煎组与甲氨蝶呤组的JAK2、STAT3、SOCS3mRNA水平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甲氨蝶呤组相比,四神煎+甲氨蝶呤组JAK2、STAT3、SOCS3mRNA水平明显低于甲氨蝶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益气养阴通络中药复方四神煎可改善类风湿关节炎大鼠炎症;益气养阴通络法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有效方法;四神煎加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大鼠疗效优于单用甲氨蝶呤;四神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大鼠与甲氨蝶呤疗效大致相同;四神煎加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大鼠疗效优于单用甲氨蝶呤;益气养阴通络中药复方四神煎可以通过抑制TNF-α、IL-1、IL-6因子水平进而改善类风关节炎大鼠炎症。2.益气养阴通络中药复方四神煎通过对IRAK1/IKK/NF-κB信号通路的抑制可能是类风湿关节炎的抗炎机制之一。3.益气养阴通络中药复方四神煎通过对JAK2-STAT3信号通路及其负反馈因子SOCS3表达的抑制可能是类风湿关节炎的抗炎机制之一。

杨慧珍(Yang Huei-Chen)[4](2019)在《台湾医家黄正昌医师学术思想探讨及其临床经验整理》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黄正昌医师是一个学徒出身的中医师,担任过多个医学会理事长,是台湾知名中医师。他是少数集合中药房与中医诊所并存的传统中医医疗模式,在治疗中对许多疾病有其特殊经验的诊疗方式,不少患者都是长期被病痛所困扰,在黄医师的悉心治疗下获得改善。能成为良医必然有其独特的辨证思路和治法,是值得探讨的缘由。本研究在导师的指导下采取访谈及搜集资料方式,收集整理黄正昌医师诊疗经验及独到心得,并参考黄正昌医师经年累计的宝贵临床病例,从中研究病案的治疗特点及用药规律。将黄医师的学习历程、学术源流,诊疗经验,临床独到之心得等以录影及录音方式记录,并整理汇集为文后,以供中医同业作为学习中医的参考资料。本文共分六大部分,具体研究内容涵盖如下:(1)黄正昌医师简介及研究缘由,(2)黄正昌医师学术思想特点,(3)黄正昌医师临床治病思维模式,(4)肝胆病诊疗探讨与临床案例解析,(5)保肝平胃思想诊疗探讨与临床案例解析,(6)学习黄正昌医师学术思想的临床实践等。黄医生的学术思想在中医理论的架构下,包含整体观的全面思考,四诊合参,病证结合和标本同治观念。他重视阴阳调合,并且认为现代中医,最好是中西医的知识都要精通。采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西医有灵活的检查工具,中医有依证型不同相对应的药材,知道中西医的疗效极限和副作用,才能当一个称职的中医师。他治疗疾病特色除了正规药材外,还采用台湾本土药材和虫药,因此对病人的治疗有了更宽广的帮助。黄正昌医师在治病的思维模式中,重视望诊,尤重视望目,且重视观察病人的气色盛衰。他辨证思路是以阴阳为纲,多因合病以阴阳互补方式进行。治法中他特别重视保肝平胃的思想,因为肝胆和脾胃的关系最为密切。黄正昌医师研究肝脏多年,在肝胆病的治疗上,颇有心得。他以“阴阳为纲”辨证分型,并以“保肝平胃解毒”基础下循证医治,治疗上首重保肝利胆,不活动型肝炎采保肝、健脾、扶正为主,解毒为辅,活动型肝炎以解毒为主,保肝、健脾、扶正为辅。在遣方用药上,黄正昌医师治疗疾病时除了使用正规本草药材外,还会参考台湾名间偏方,如利用台湾本土药材叶下珠治疗肝炎,蛇胆治黄疸等。对於病毒性肝炎治疗,肝癌,肝硬化治疗,都有提出不同治法与诊疗案例,供学医者参考。另外他建议六M理论对肝藏的保健预防。论文中除列举了病毒性肝炎的相关案例外,还列举了保肝平胃思想为主的十个案例。例如:一、中风后遗症,二、斗鸡眼,三、油风,四、荨麻疹,五、失眠,六、重症肌无力,七、类风湿性关节炎,八、过敏性鼻炎,九、腮腺炎、十、流行性感冒等辨证治法和案例。学习黄正昌医师学术思想的临床实践则包括:一、胃痛,二、便秘,三、女子痛经,四、女子带下病等。在附录中还有黄正昌医师的个人经历和他的学术成就等珍贵照片。本研究系首次对黄正昌医师,治疗疾病的学术思想,和临床治疗方法经验进行收集整理、归纳总结。并讨论其与各种治疗疾病的方法进行比较,以明确黄正昌医师对疾病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为临床治疗疾病提供新的思路。研究讨论结束将撰写相关综述及论文在国内期刊发表,通过本研究总结有效的治疗方法,为临床以中医药治疗本病提供参考,并将其资讯整理归纳后得以永久保存,进而推广宣导,从而指导临床。

季菲[5](2017)在《王文友老师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从少阳论治代谢综合征的理论与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论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追溯了王文友老师的学术渊源。王老自少年时代即立志从医,通过对《黄帝内经》等经典着作的研究,奠定了深厚的中医理论基础,并树立了脾胃为后天之本、升降之枢,肝脾密切相关,湿热源自脾土等学术观点。成年后王老至京行医、学习,师从伤寒大家,深受仲景学术思想的影响,注重方证对应,强调顾护脾胃,治肝兼顾体用,善用经方苦辛药法治疗湿热病证。此后王老又随肝病名家工作,愈加重视治肝脾、调气机、祛湿热,阐释诸病多从肝脾立论,常用柴胡剂施治,对肝胆脾胃疾患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通过博览医籍和积极实践,王老在妇科、儿科、皮科等学科的诊疗中也形成了自身特色和专长,在临床医疗、科研和师承教育等多个领域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第二部分首先对王文友老师"保脾胃,调肝气,祛湿热"的学术思想进行了概括阐述。王老认为脾胃是化生气血,调畅气机的关键,易为饮食、劳倦、情志所伤,治疗要点在于消除阻滞,恢复升降。对肝病的诊治,王老则提出应根据体、用矛盾的变化动态调整治法,临床常肝脾二脏同治。王老还指出湿热致病日益广泛,祛邪之法重在调理中焦气机,兼以疏利肝胆。在理论探讨之后,对王老辨治脾阴虚证和其它9种病症的经验做了具体总结。脾阴虚证可致运化失常、濡养不足和血失统摄,在面、唇、舌、脉等各方面有特征表现,用药多选甘平、甘凉,佐以健脾补气之品。慢性胃炎以肝胃不和为基本病机,王老通过观苔、按腹辨其虚实,治疗以疏肝降逆,和胃消积为原则。肝囊肿的病机为肝郁脾虚,血瘀水停,治疗当疏肝健脾,活血利水,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显示验方王氏疏肝消囊汤可使肝囊肿缩小,症状改善,抑制囊肿生长,效果优于西药对症治疗。肝硬化腹水发生于肝病晚期,不但肝体受到损伤,且病变已累及于肾,故当用一贯煎为基础方滋水涵木,柔养肝肾。胆囊炎发病源于肝失疏泄,胆失通降,辨证可分虚实两端,治实证用疏肝利胆之法,治虚证则疏补兼施,通过望诊目睛可未病先防,对合并胆囊结石、胆囊息肉者亦有经验用药。失眠一病王老多从肝论治,以和解少阳,祛邪调气,通降六腑为法,用小柴胡汤加减为基础方。王老对心律失常的辨治取法《伤寒论》方证对应,药物用量遵循经典,对预后的判断则参考脉诊。月经来源于肾中天癸,其正常来潮有赖于五脏功能的协调,故治闭经虚证用补肾健脾,调和五脏之法,治实证则活血疏肝,祛邪通经,对用疏肝药物调整月经周期亦有心得。小儿具有肺、脾、肾三脏不足的生理特点,易因食积而患咳嗽,王老以葶苈丸化裁验方泻肺消积,并总结了多个宿食积滞的望诊要点。湿疹病由内外合邪而发,治疗需辨别血热、风盛、湿淫为患孰轻孰重,王老多用藿朴夏苓汤为基本方以祛湿疏表。论文的第三部分从少阳角度对代谢综合征治疗进行集中探讨。内容包括文献综述,少阳理论阐释,少阳病验方柴胡三仁汤的方证研究及其治疗代谢综合征的临床观察。文献综述回顾了代谢综合征的研究概况和近10年来的进展,指出该病的现代医学研究以对病因和发病机制的探讨为热点,中医学者则对临床治疗更为关注。中医药多途径、多靶点的治疗作用能同时纠正代谢综合征的多种代谢紊乱,与西医学针对各个组分的治疗相比,具有一定的优势和发展前景。对少阳理论的阐释涉及其内涵意义、生理功能和病理特点。联系代谢综合征的病因、病机、病位,得出了该病可从少阳论治的结论并提出了该法的优势所在。对少阳病验方柴胡三仁汤的方证研究采用回顾性方法,将145例医案纳入统计,分析症状、舌脉、柴胡剂量、加味药物。结果显示,该方证的主症为小便短黄、大便粘滞、胁胀、脘痞、口苦、思凉、形体肥胖,兼症为咽痰不利、纳呆、头晕、呃逆、多梦、耳鸣、身重、嗜睡。典型舌象为淡红舌,薄黄腻苔。典型脉象为弦滑脉。常用柴胡剂量为20g,多以化湿药、清热药、活血化瘀药、消食药、理气药、泻下药、补虚药等加味。由此总结出柴胡三仁汤证的病机为少阳气郁,湿热蕴结。临床观察通过随机对照方式检验了柴胡三仁汤对代谢综合征的疗效。选择符合2005年IDF诊断标准和中医湿热困脾证辨证标准的代谢综合征患者共7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各35例。在改善生活方式基础上,对照组口服盐酸吡格列酮片15mg,每日一次。治疗组服用柴胡三仁汤中药配方颗粒,每日1剂。共治疗12周。观察治疗前后两组在腹型肥胖、糖脂代谢、静息心率和血压、炎症指标和中医症状分级量化积分等方面的改变。共66例患者完成治疗,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C反应蛋白、中医症状积分都显着降低。治疗组在改善腹型肥胖、降低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提升高密度脂蛋白、控制静息血压和心率、改善证候等方面优于对照组。中医疗效评价中,治疗组显效率72.7%,有效率27.3%,对照组有效率63.6%,两组差异显着。两组治疗依从性和不良事件无统计学差异。结果表明从少阳论治代谢综合征理论确有临床指导意义,提示其作用机制与抑制交感神经的兴奋性有关,或涉及神经反射、神经内分泌途径。

章欣[6](2016)在《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建设关键问题及发展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全球新发突发传染病疫情不断发生,霍乱、黄热病、鼠疫、埃博拉出血热、中东呼吸综合征、寨卡病毒感染、登革热、日本脑炎以及高致病性禽流感和炭疽等人畜共患病正在世界范围内暴发流行,上述传染病的不断出现给人类健康与生命安全带来新的严重威胁,其传播能力强、传播速度快、感染范围广、感染危害度大,已经成为全球公共卫生中的重点和热点领域,使得国际社会高度重视烈性传染病的研究。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是开展高致病性病原体研究和检测等实验活动的重要技术平台,主要包括生物安全3级和4级实验室,因此,世界各国尤其是欧美发达国家和世界经济、军事强国纷纷加大对本国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建设和投入,全球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呈现明显的扩张趋势,随着实验室数量的与日俱增,实验室生物安全问题也逐渐暴露且日益严峻,虽然多数发达国家在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方面水平较高,已基本形成配套的生物安全实验室技术和产品,并制定了一系列安全指南和操作规范,但近几年各国实验室仍然多次暴露出生物安全实验室管理混乱、安全措施欠缺、监管不到位等安全隐患,全球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快速扩张正带来越来越多的安全性问题,生防研究过热直接导致实验室生物安全隐患加剧、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事故频发,国际社会对各国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现状表示质疑和堪忧。面对传统生物恐怖威胁、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事故频发、新发突发传染病疫情肆掠等全球生物安全大环境,我国面临的生物防御及传染病应对形势也极其严峻。高等级实验室特别是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的建设和发展在我国长期以来没有得到足够重视,至今还未建成首座真正投入使用并形成生防科研力量的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相关核心技术设备和安全监管机制等更是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相当大的差距,严重制约了我国对埃博拉病毒、马尔堡病毒、拉沙热病毒等烈性病原体的实验研究,一旦上述疫情侵入我国境内,在没有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的条件下,对这些高危病原体的基础研究几乎为零,仅仅停留在诊断层面,更无法制定并开展有效的应对与防控。因此,充分了解和掌握国外先进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的建设情况和发展态势,吸收和借鉴其先进经验,总结教训,对于加快建设和发展我国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早日独立开展烈性传染病防控研究以及加强高等级实验室规范化管理和运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是我国提升生物防御国防实力所面临的重要课题。本研究主要基于情报研究视角,采用情报调研、专家咨询、文献计量、专利可视化分析、比较分析、归纳分析等软科学研究方法,对国外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的国家分布与发展态势、关键设备设施与核心技术、安全监管与组织运行等“软、硬实力”进行全面系统的梳理,深入分析和归纳国外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的特点、运行机制、存在问题、值得借鉴的经验及教训,真正搞清楚目前国际上先进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的技术优势和管理机制。结合我国的实际需求和形势,存在的技术瓶颈及面临的挑战等,为我国和我军建设与发展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提供情报线索和启示建议。本研究主要分为以下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实验室生物安全基本概念的理论辨析与界定,主要对生物安全与生物安保、实验室生物安全与实验室生物安保等概念进行了理论辨析;梳理并比较分析了世界卫生组织和欧美发达国家对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分级原则;归纳总结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的定义,阐述其工作原理及分类情况,对生物安全柜型和正压防护服型4级实验室的优缺点及功能进行比较。第二部分是国外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整体建设现状与发展态势研究,该部分深入探讨了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建设数量逐年攀升的背景形势;对国外重点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的选址情况进行实例分析与总结;系统梳理了目前全球公开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的国家和地区分布,负责机构的所属性质,人员类别及其数量,实验室经费来源、投向比分析及重点研究内容;统计公开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发表文献并进行文献计量与可视化分析,揭示目前国外先进4级实验室的研究热点、重点关注病原体、主要科学家、机构间合作、重要会议及未来发展趋势等;并对美国德克萨斯大学罗伯特·索普实验室、德克萨斯大学医学院加尔维斯顿实验室、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协调中心三个重点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的历史沿革和研究领域进行情报挖掘。第三部分是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关键设备设施与核心技术的深入研究,为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建设与运行的“硬实力”,该部分主要在文献调研的基础上结合专家咨询意见,梳理出建设与有效运行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的关键设备与核心技术,并利用德文特专利数据库对高效空气过滤装置等八项设备和技术进行专利可视化分析,分别从专利总量与趋势、专利申请国家/地区、专利权人、专利引证关系、技术热点、技术类别/主题词演化六大模块得出相关结论,目前美国、法国等欧美发达国家在该领域占据着绝对的技术优势和产品普及率,而我国虽然专利申请数量在国际上排名靠前,但在多项设备的关键技术点上均面临技术瓶颈,且自主研发的产品缺乏技术原创性以及认证认可标准和实践检验;在专利分析的基础上,还介绍了目前具有较强竞争实力的部分国外重点研发公司。第四部分重点比较分析了世界卫生组织、美国、英国、俄罗斯等国关于实验室生物安全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深入探讨美国关于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的安全监管机构和机制,NSABB是美国政府负责为相关联邦部门和机构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和两用性研究生物安全监管提供建议和指导的咨询委员会,加强美国安保工作组、管制生物剂计划、人员可靠性计划和行为健康测试计划均是审核4级实验室人员从业资格并对其进行安全监管的重要机制;此外,还对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人员管理培训和近几年发生的典型安全事件案例进行深入分析,其中人为因素是直接或间接导致实验室安全事故发生的最主要原因。该部分与第三部分相对应和互补,是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建设与运行的“软实力”。研究国外完善的法规标准体系和先进的安全监管经验,为我国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的有效运行提供借鉴与思路。第五部分是我国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建设与发展分析,该部分对我国建设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所面临的形势与需求进行深入分析,生物恐怖防御、新发突发传染病防控以及高危险度病原体研究技术平台的建立等因素均促使我国应进一步加速发展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梳理了我国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建设所经历的发展阶段,剖析我国发展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面临的问题和挑战,特别是在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关键设备技术”和“管理运行机制”等重点方面的瓶颈;归纳了有关我国生物安全实验室的法律法规与标准制度建设情况。第六部分是总结分析与启示建议部分,总结归纳国外先进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的整体特点以及在先进技术和管理机制等方面的有益经验,在过度、盲目建设和私营主管机构监管不严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进一步分析我国建设与发展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需应对的来自法规、技术、经费、管理等多方面的挑战,并结合我国实际国情提出启示建议:(1)认清形势,加紧规划布局;(2)谨慎选址,加大公众参与;(3)拓宽经费渠道,突破技术瓶颈;(4)完善法规体系,强化安全管理;(5)加大人员培训,严格安全监管。为我国进一步发展与优化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提供有力的情报支撑。

高倩[7](2015)在《MicroRNA-17-5p对近日节律的调节作用及其机制研究》文中提出背景和目的:近日节律是一种内源性的生物计时系统,它使得生物能够适应以24小时为周期的昼夜环境变化,从而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哺乳动物近日节律调节过程中两个最重要的正性调节分子是CLOCK和BMAL1,它们是驱动分子钟运行,促进下游基因节律性转录的关键。分子钟由几个相互连结的转录-翻译反馈调控环路组成,已有少量报道称某些microRNA(miRNA)也参与其中。miRNA是一类仅有22个核苷酸组成的小RNA分子,属于非编码RNA,它能够结合到靶mRNA上,调节多种生命活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miRNA被发现和命名,相比于蛋白编码序列,对于miRNA功能(特别是那些参与调控生物钟的miRNA)的研究尚显不足。本研究提出的科学问题是miRNA如何调控生物节律,研究目的是寻找与核心钟基因clock调节相关的miRNA,并进一步研究其调节机制和对动物行为节律的影响。方法:首先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靶定clock mRNA 3’非翻译区(3’untranslational region,3’UTR)的miRNA;荧光素酶双报告基因实验确定实际靶定clock 3’UTR 的 miRNA,并最终确定 microRNA-1 7-5p(mir-17-5p)为研究对象;在细胞系中的过表达和干扰实验确证mir-17-5p对CLOCK蛋白表达的作用;通过细胞同步化来了解mir-17-5p的表达节律;采取荧光定量PCR和原位杂交的方法在小鼠视交叉上核(SCN)检测mir-17-5p的表达节律,使用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组化的方法了解相应时间点CLOCK的蛋白表达;构建过表达质粒和包装干扰病毒,研究节律性表达的mir-17-5p是否受生物钟的调控;染色质免疫共沉淀技术确定CLOCK是否直接结合于mir-17-5p的启动子区调节其转录;给C57BL/6J小鼠侧脑室注射mir-17-5p的拮抗剂antagomir和激动剂agomir检测小鼠转轮运动节律的改变;在体神经放电胞外记录技术监测antagomir-17-5p对小鼠SCN放电频率的影响;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antagomir和agomir对相位相关的钟蛋白PER1和PK2表达的影响;在细胞水平探讨光照对mir-17-5p的可能调节作用。结果:mir-1 7-5p 能够结合到 clock mRNA 的 3’UTR;mir-1 7-5p 在 mRNA的3’UTR上有两个重要的结合位点;mir-17-5p的过表达下调CLOCK蛋白表达;抑制mir-17-5p的表达使CLOCK蛋白表达量增加;mir-17-5p的过量表达不能减少clock mRNA的量,却可以下调其蛋白表达量;mir-17-5p是通过抑制CLOCK蛋白翻译影响其蛋白表达;mir-17-5p在同步化的细胞中呈现节律性表达,峰值相位不同于CLOCK蛋白;不论是在光照:黑暗(light:dark,LD)还是在全黑暗(constant dark,DD)的条件下,mir-1 7-5p在C57BL/6J小鼠的SCN中都呈节律性表达,在昼夜交替时表达量较低,而在主观夜晚(subjective night)的晚期和主观白天(subjective day)的早期表达量较高,在大脑皮层则没有节律性表达;mir-17-5p在SCN的表达节律相位与CLOCK蛋白在胞浆表达节律的相位相反;在细胞系中直接过表达CLOCK和BMAL1不能引起mir-17-5p表达量的增高;稳定转染CLOCK干扰序列的细胞系中,mir-17-5p表达量降低;CLOCK能够作为转录因子直接结合到mir-17的转录调控区;小鼠侧脑室注射antagomir-17-5p使小鼠转轮运动的自由周期缩短15.72 ± 1.72 min,与对照组相比有显着性差异;将antagomir-17-5p注射到小鼠侧脑室后短时间内使SCN放电频率增加;小鼠侧脑室注射agomir-17-5p使小鼠转轮运动自由周期缩短16.27±3.012 min,与对照组相比有显着性差异;mir-17-5p的agomir与antagomir的注射都使相位相关钟蛋白PER1和PK2的表达量改变;在N2a细胞系中激活腺苷酸环化酶使得mir-17-5p表达量下调;mir-384-5p能够上调CLOCK蛋白表达;小鼠侧脑室注射mir-142-3p的antagomir使转轮运动节律的相位发生后移。结论:我们通过分子实验、细胞实验和动物实验,发现在小鼠SCN节律性表达的mir-17-5p能够调节小鼠转轮运动节律的自由周期,分子钟核心反馈环路的clock为mir-17-5p的重要靶基因。Mir-17-5p通过影响clock翻译的方式参与节律调控,其自身转录又受到CLOCK调节。我们的实验发现了新的近日节律调节相关的miRNA,这为组成分子钟的反馈环路增添了新的稳定因素,mir-17-5p也可能作为近日节律输出的重要中间分子。

王红岩[8](2013)在《外用清热利湿中药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拮抗剂相关痤疮样皮疹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博士学位毕业论文包括文献综述和临床研究两部分。文献综述分为两部分:综述一从表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的基本知识,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及其与肿瘤的关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拮抗剂类药物的相关临床研究、其不良反应的分类、特点、发生机制及其西医治疗、预防及护理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并着重论述了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拮抗剂相关皮肤不良反应发生的机制、分级、临床特点及西医治疗方法、预防手段。综述二总结了古代医家及近、现代医家对于痤疮病名、病因、病机及治疗的认识,并从中医角度重点论述了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拮抗剂相关痤疮样皮疹的病因、病机、中药内服及外用的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临床研究部分,观察了外用清热利湿中药(ZY06)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拮抗剂相关痤疮样皮疹的疗效及药物的用药安全性。研究目的:观察外用清热利湿中药(ZY-06)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拮抗剂相关痤疮样皮疹的疗效,并评价药物的安全性。研究方法:120例经病理学诊断明确的恶性肿瘤患者,均为应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拮抗剂后出现相关痤疮样皮疹。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对于痤疮的分类,均为风热型/湿热型患者。其痤疮样皮疹根据MASCC分级系统分为1A、1B、2A、2B、3A、3B六级;瘙痒应用直观模拟尺(Visualanaloguescale, VAS)法分为轻、中、重度三级,其中0-30为轻度瘙痒,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40-70为中度瘙痒,轻度影响患者日常生活;80-100为重度瘙痒,导致患者日常生活无法正常进行。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0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80例患者均给予中药ZY-06(由中日友好医院制剂室提供,主要由黄芩、马齿苋、苦参、白藓皮等药物组成)外用,连续应用14天。具体用法为颜面部:给予ZY-06制成的面膜,每次30分钟,每日2次,完成后用清水洗净;头部皮疹:将ZY-06直接外涂于皮疹部位,每次30分钟,每日2次,完成后用清水洗净;其它部位:将ZY-06直接外涂于皮疹部位,每次30分钟,每日2次,完成后用清水洗净;如果皮疹广泛,可以用ZY-06加入洗澡水中,睡前泡洗30分钟。对照组40例患者均给予红霉素软膏外用。具体用法为将红霉素软膏直接涂抹于皮疹局部,每日2次,每次使用30分钟,之后以清洁的湿毛巾去除药物。连续应用14天。用药前后两组患者均进行血常规及肝、肾功能检验以评价药物安全性。用药后根据MASCC分级系统分别对两组患者的痤疮样皮疹进行分级;根据VAS法分别对两组患者的瘙痒程度进行评分,以便分别评价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所有120例患者均完成临床观察,无脱落病例。两组患者用药前KPS评分均≥60分。且在KPS评分、痤疮样皮疹及瘙痒的严重程度上均无统计学差异。用药后,两组患者在KPS评分上仍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的痤疮样皮疹及瘙痒均得到不同程度缓解,通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在痤疮样皮疹及瘙痒的分级,结果经SPSS16.0统计软件分析得出x2值分别为27.153、12.829,P值分别为0.000、0.002,均小于0.05,具有统计学差异。疗效评价结果,痤疮样皮疹:治疗组有效57例,稳定23例;对照组有效7例,稳定33例;瘙痒:治疗组有效45例,稳定35例;对照组有效3例,稳定37例。经SPSS16.0统计软件分析得出P值均<0.05,具有统计学差异。通过用药前后对于两组患者的血常规及肝、肾功能检验,均未见明显血液学毒性。两组患者中均未出现与外用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结论:通过对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在“痤疮/痤疮样皮疹”及“瘙痒”例数的分布统计,可以看出应用ZY06治疗后患者痤疮样皮疹及瘙痒均明显缓解,其疗效明显优于红霉素软膏。且通过对120例患者在治疗前后进行的安全性评估上可以看出,ZY-06安全性良好。说明清热利湿中药ZY-06用于改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拮抗剂相关痤疮样皮疹及瘙痒效果显着,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可起到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拮据剂治疗肿瘤保驾护航的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和临床推广

洪永裕[9](2012)在《台湾中草药生技产业技术进步之经济分析》文中认为全球经济衰退、工业污染、水资源缺乏、温室效应、粮食危机、环境保护等问题,促成生物科技萌芽;农业发展迟滞、少子化、人口老化、慢性疾病盛行、医疗支出增加、化学合成新药瑞减、处方药缺少植物药等问题,与低碳经济、消费行为、全民健保、预防医学、人类基本需求、饮食习惯等演化趋势,促成中草药生物科技蓬勃;另外世界卫生组织WHO亦推动传统暨替代医学,而且台湾的库兹涅茨曲线亦已进入关键拐点,在盘整中有上升趋势,而加快中医药产业链技术进步亦是有效缩小分配不均的方法之一;尤其传统农业结合中医与现代生物科技成为知识农业,是小农国家提升农业国际竞争力的战略重点,因此农业生技策略性产业之一的中草药生技产业突出。然而台湾最高行政部门财经咨询小组于2009年12月第18次会议中,却指出行政部门近三十年策略性推动生技产业,但中草药需求及产业发展仍然迟滞。基于一般产业技术进步之经济分析均着重市场面及供给技术面之配合探讨,而农作物加工产业是中医药产业链的关键产业,其原料及产品变动可反映上游农业供给及下游医药市场需求趋势,故为厘清台湾中草药生技产业供需、关键子产业及要素、具发展前景的产品及技术等问题,我们首先就市场需求面,探讨消费者、产品及要素价格、投资等趋势。其次根据市场经济中的供给、需求与市场均衡,以及人们行为法则中的供给(需求)法则之物品供给量(需求量)与其价格间,成同向(反向)变动关系,而且总体经济学或个体经济学均强调技术进步主控经济成长,故再建立平减二次方程式之利润函数模型,估算台湾中草药生技产业之要素需求链及四大子产业之要素产出贡献及效益、供给价格弹性、要素需求价格弹性、技术效率之进步倾向等,并透过台湾中草药生技产业之要素结构、技术效率、市场价格等变动,来了解供需失衡及生产要素之变化,探讨整体中草药生技产业及关键要素之发展方向及策略。经实证分析后,本研究主要发现有三点:第一点、实证分析之回归模型调整拟合优度Adjusted R Square达0.909~0.984时,可提高解释度,确保结论一致性及不偏差。第二点、经由产业之供给及要素需求函数估计结果中最大相关估计系数的组合,可得出产业之要素需求链,揭露各要素相互关连性并凸显产品结构及影响产出的因果。第三点、经由产业之供给及要素需求函数估计结果中净利贡献、供给贡献、需求变动趋势等估计值的比对,可得出产业之主要素投入及产出变动状态,揭露主要素投入效率并凸显营销、研发、生产等营运缺失。总结实证分析结论后,具体发展建议如下:就市场而言,根据消费、投资、产品需求、要素需求等趋势推估,中草药生技产品应朝具价格低廉优势及保健功能的植物药材食品发展。就供给及技术而言,根据要素需求链之推估,中草药生技产业整体获利之影响主因是益生菌保健食品供给过多,故保健食品产业应多用植物药材,少用葡萄糖。另外根据净利及供给之产出贡献及效益、供给及要素需求价格弹性、技术效率之进步倾向等推估,为避免四大子产业沦为微利代工业,短期需引用外来技术,长期则提升研发效率及投入,开发自主技术,四大子产业之具体发展建议如下:一、台湾中草药生技产业之关键子产业一保健食品产业首先应发挥生产投入的替代用途多、生产成本变动之敏感性低、要素边际生产力高、要素成本占总成本的比例低、要素配置效率高、产品开发期短等优势,多用植物药材并提升投入效率,少用葡萄糖,而且推动自动化、教育训练等提升药品人工投入技术之策略,其次,营销策略应针对需求价格弹性小的产品,采取涨价策略增加获利,最后转型生产植物药材保健食品,并进一步结合中医理论及临床纪录,寻求增进全民健康的疗程规划,调整产品配方,突出疗效,藉以改善其近似净利规模贡献位居次小值、供给变动趋势位居次小值、技术变动趋势位居次小值、植物药材之净利产出贡献位居最小值等劣势。二、传统食品产业应多用营销及植物药材少用食品人工,尤其营销,需针对需求价格弹性大的产品,采取降价策略增加需求。三、生技新药产业应推动自动化、教育训练等提升药品人工投入技术之策略,少用葡萄糖及化工原料。意即与既有具后段商业量产经济规模的国际大药厂策略联盟,转型为仅从事前段生技新药研发的专业群体。四、传统制药产业具规模经济,应多用植物药材,少用药品人工、化工原料、葡萄糖等,尤其占成本大宗的药品人工颇具改善空间。如今面对全球发展中草药生技产业着重研发投入及技术进步、美国大药厂的资本优势、FDA垄断单方药市场等环境,考虑台湾以中小企业为主的产业结构、研发落后、技术进步迟滞等条件。台湾中草药生技产业整体发展策略之建议如下:一、短期先以保健食品产业结合农业及中医理论,寻求增进全民健康的疗程规划,多样少量生产复方中药食品,发挥范畴经济优势,培植成熟之市场需求。二、长期则委由传统食品产业大批量生产,发挥规模经济优势,造就与西方主流医学并行的传统中医药,并培植由上游植物药材的生技农业、中游加工量产的保健食品及传统食品产业、下游医疗体系等具传统中医特色的中医药生技产业链。本文仅针对台湾中草药生技产业进行技术效率及产业经济分析,期望藉由下游加工产业的植物药材需求,促使上游农业结合生物科技,转型种植医疗用途之高经济作物-植物药材,推动高新农业发展。更希望配合两岸搭桥项目,推动农业及中草药生技产业成长,促进人民健康,并使两岸企业合作,布局全球。

方益昉[10](2012)在《生命科技政治特征分析和案例比较研究 ——以黄禹锡事件为轴心》文中研究指明作者从单向研究科技的进步,到多维关注科技的失衡,从而开始逐步聚焦导致生命科学技术扩张异化的历史与现实案例,以及构成这些案例的相关背景因素,近年来逐步将科技畸化的阐述和讨论,作为主要的学术研究方向之一。本文聚焦当下生命科学技术赖以生存的环境空间,试图建立以政治元素为重点的科学技术历史研究的学术话语体系。①作者研究生命科技异化的目的,无非希望生命科学技术回归本义,让生命科学技术一如既往地成为人类个体和谐生存,人类社会公平正义的推动因素之一。本文关注的科学政治研究和写作,是基于生命科学技术的角度逐步拓展的。这种有关科学政治的研究视角和研究的原则与方法,应该也是可以在科学技术史的其他研究领域中,重复尝试和反复验证的。上述思考与研究,始于2005年下半叶爆发的韩国黄禹锡干细胞生物技术事件。为此,本文就以该事件为轴心,辅以中外科技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以及发生在当下现实生活中的鲜活案例,展开比较研究和平行分析。本文第一章主要阐述了课题缘起、案例选择、立论假设、方法结构、概念界定、目的意义、研究背景以及创新特色。本文的研究特色在于,围绕韩国的黄禹锡事件,通过生物医学专业视角跟踪和剖析了该事件发生以来数年间不断披露和出现的细节,平行分析了决定黄禹锡科学研究成果影响力的其他关键因子。本文主要将发生在中国近代与当代社会的生物医学技术研究与应用案例,比对黄禹锡事件,致力于发掘现实生命科学技术发展中值得警示的因素。本文目前主要关注影响生命科学技术发展的六项关键因素,逐章细化分析:本文第2章讨论科学伦理遭遇国家利益时的历史尴尬,即意识形态往往任意突破科学伦理的底线。通过剖析国家主义在韩国科学巨星黄禹锡腾空与陨落中的表现特征,分析了中国近代科研史上的创举,第一次人工合成胰岛素项目过程中国家主义对科研的影响。此事并非孤例,上世纪50-60年代,李森科主义和遗传学理论在中国遭遇,成为生物学影响社会政治生活的重要历史现象。将生命绑架于技术的案例,二次大战中的曼哈顿计划是先例,即将核子技术偏离治病救人的核医学的轨道,转向摧毁生灵的核武器研发。上述案例的共性是,普遍存在违背科学共同体基本原则和基本程序,突出了政治需要、政治正确、违背科学精神、引入军事思维等国家主义的表征。在至高无上的意识形态下,科学技术发展的内在规律与伦理规范全部让位于国家利益,最终干扰着科学进程的纯洁,阻碍着生命科学的健康发展。历史表明,政权维护中不惜将生命科学拿来陪绑,这样一味崇尚国家利益至上,往往会将科学技术研究导向歧路,生命科技最终也会导致对生态的伤害。第3章主要回顾近5年中的干细胞克隆生物科技在新世纪的发展历程。2005年以后,黄禹锡中断干细胞克隆研究,但世界主要干细胞和克隆技术实验中心继续探究,对黄禹锡所有工作成就加以复核与认定,肯定了其在无性繁殖或孤雌繁殖的研究方向上,为干细胞克隆领域获得长足进取提供了依据。于是,生命话语的重心,再次转移到了西方学术共同体,东西方争夺学术话语权的波澜风起云涌。一方面,黄禹锡事件之后,西方获得丰盛的生物克隆和干细胞成果,直至合成生物学创造了世界上第一个人工生命。另一方面,就在西方抓住机遇全线突破的同时,东方特别是中国生命科学技术的开发应用领域,却倒退至原始竞争阶段,某些骨干企业与技术人员不惜劫持生物技术,频频暴露出滥用技术与概念、危及生命健康的群体性丑闻。中国生命科学相关领域的科学伦理和道德危机集中爆发,直接危害着世界1/5人口的健康与未来,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案例,就是来自东西方技术精英再度携手合谋,左右转基因主粮的东进战略。在第4章中,文章不仅将黄禹锡事件中的主要角色黄禹锡个人,还将其他相关科学家和科学共同体内精英人士的个性特征和所作所为,作为研究重点。同时,作者继续比较了曼哈顿计划中成功反击法西斯的精英共同理念,近代中国生命科学历史事件中,形形色色专业精英人士在阶级斗争年代以来的学术操守,有科技精英自动畸化,沦为行政工具;有科技学术被动畸化,成为外交工具;也有与奸商为伍,出卖灵魂与技术的个体。当下,生物科学技术正在成为政治巨鳄控制政权的玩物,转基因主粮种植的政治博弈中,隐现国际巨鳄的背影,居然有人熟视无睹。文章化繁为简,引证一位中学生的论文,旨在戳破类似皇帝新衣的转基因主粮包装。科学技术由人类发明和利用,研究科学技术首先依赖于从事研究的人类本质,或曰科学精英素质。关键科研人员的关键素质和研究背景,对核心科学技术的发明与维护,对核心专利技术的掌握与应用,对于社会效益可以产生不容忽视的结局。个人的社会属性,愈来愈作用于科技项目。当代历史表明,科学工作者个体无法摆脱政治纠葛的现实困境。在中国生命科学技术领域,更要有针对性地重新呼唤学者的公共意识、独立意志和敬畏精神。第5章解析韩国卢武玄政府为了扶持黄禹锡团队,在人力、财力和国家政策等方面,大开绿灯的细节。但政府在黄禹锡遭受学术争议后,极力利用公权力,力图在第一时间摆脱与黄的瓜葛。至今,韩国政府的举国力挺模式,一直获得中国科技部的极力赏识,类似的政府行为在中国农业部运作转基因主粮市场化过程中集中体现,摆明了政府角色与利益集团的柔性联系。公权在生命科学中的位置相当微妙,美国利用宗教敬畏,试图制衡公权机构在生命科技上的过度出位。目前伦理框架下,到位的公权有助约束民间科学狂人冲撞生命科技伦理底线的危机事件。在我国,芸芸众生满怀善良与感恩之心,习惯将国家与政府概念合二为一,为此,必须明晰概念,国家是一种象征,政府则由一批代表人物集合而成,是行使公权的利益集团,不管他们声称代表国家利益、民众利益、还是其他利益,总之是有着明确利益导向的实体。政府的作为与政府的行政目标,最终有其政治目的,征收巨额税收是其中之一,托词包括维系国家机器的运转能力。学者需要看清政府在科学技术中的角色与目的,即他们坚定的利益诉求。第6章重点讨论资本对于科技发展的现实意义。人类历史上的绝大部分时光游牧在农业社会,产生了生物技术历史上的童贞交流与人文牧歌,无欲无求,延绵生灵。公权与资本尚未崛起之时,技术与产品传播全球,养育人类。遇到全球航海契机,一面带来技术与产品的交流,同时也带来了控制和征服。封建时代利用生物技术,比如中国的茶叶技术与产品,可以统治约束异族,但是中国从来没有过度利用这项先进武器。西方最后操起生物技术武器,大打经济战略,鸦片贸易就是西方击溃中国的技术亮器之一,烟草紧随其后,至今遗患中国。新世纪以来,西方的资本与技术结合,不仅在中国、韩国等东方国家的技术领域,同时也在与其相关的金融资本领域展开全面防线与围剿,韩国黄禹锡事件与中国的股市新宠海普瑞,以及外资操控下越来越多中国张略农产品等,先扬后抑,笼罩在西方战略的阴影下。资本市场上生物技术产业的波动,与国际资本在生物技术研发、产业化和资本化上的作为,不仅是新兴的高技术博弈领域,也是资本追逐利润的新天地。生物技术和产品的战略规划布局及其与社会、政治、经济的同步关联,为新世纪资本寻求技术中的利润,铺垫了逻辑依据。今日西方继续施展掌握生物技术控制力量的决心,启示我们不能轻视转基因主粮技术与产品背后的政治力量。资本与政治的天然联系,在现代生命科技中具有历史性的同盟关系。第7章讨论了黄禹锡事件中媒体报道及其产生的效果,这一结论的获得,部分是通过统计分析主要网络媒体的海量报道数据,了解了东西方媒体报道中的系统性倾向,揭示了大众文化与科技传媒的关系。在科技媒体报道诠释生命科学技术主题及其文化外延中,要求自律负责的媒体主动提升科技素质与职业道德,从而达到促进社会公众科学文化提升的目的,共同抵御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中的负面误导。近年来,我国媒体做出大量的“洪氏人人百岁”报道,“张氏绿豆治病”报道,“马氏独创治病”和“李氏道家养生”报道等等,大众媒体在涉及生命话语时,不断表现失常。我们主张科学传媒的专业精神与现实意义,重视它对公众生命话语把握的导向作用。为此,不仅需要鼓励媒体在社会发展中的正面作用,也要警惕一旦出现媒体运作泛滥,将对生命健康的产生无穷威胁。合理运用信息化时代媒体技术,是生命科技话语掌控,及其影响力施展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个关键因素。本文最后一章概括了四项研究结论:1.现代生命科学技术已经不再是实验中隔离净化培养出来的尤物。2.现代生命科学技术至少与意识形态、话语竞争、学者操守、政府作为、资本野心和文化传媒等外界因子具备互动联系。3.现代生命科学的良性发展环境与健康运用背景,取决于上述外部因子的综合平衡。4.生命科学政治研究项目,着力揭示与探讨涉及上述研究因子的平衡艺术。最后,基于目前的初步研究,文末也强调了未来的研究重点有待深化,制定了预计的研究框架,即从单一因子的科学相关元素分析,开始侧重二元复合因子分析。

二、The 2005 Annual Meeting of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Interferon andCytokine Research (ISICR) 20-24 October 2005,Shanghai, China(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The 2005 Annual Meeting of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Interferon andCytokine Research (ISICR) 20-24 October 2005,Shanghai, China(论文提纲范文)

(2)儿童自身炎症性疾病的诊治研究和发病机制的初步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儿童单基因自身炎症性疾病的临床表现与基因型
    前言
    材料与方法
        一、材料
        (一) 受试人群及标本
        (二) 临床资料收集
        (三) 主要实验仪器及耗材
        (四) 主要实验试剂
        二、方法
        (一) DNA提取
        (二) 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及Sanger测序
        (三) RNA提取、逆转录及实时荧光定量PCR
    结果
        一、总体情况
        二、Ⅰ型干扰素病
        (一) ADA2缺陷(ADA2 deficiency,DADA2)
        (二) 其他Ⅰ型干扰素病
        三、炎症小体病
        (一) 家族性地中海热(familial Mediterranean fever,FMF)
        (二) NOD样受体(NOD-like receptor,NLR)相关的炎症小体病
        (三) 其他炎症小体病
        四、非炎症小体相关的疾病/综合征
        (一) 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的周期性发热综合征(TNF receptor-associated periodic syndrome,TRAPS)
        (二) Blau综合征
        (三) A20单倍剂量不足(A20 haploinsufficiency,HA20)
        五、新发现的单基因自身炎症性疾病
    讨论
第二部分 曲尼司特治疗cryopyrin蛋白相关周期性综合征的前瞻性队列研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一、患者入组及排除标准
        二、主要研究终点
        三、次要研究终点
        四、终点指标的定义
        五、统计方法及样本量
        六、研究流程
    结果
        一、入组的CAPS患儿临床资料
        二、曲尼司特治疗效果评估及不良反应
    讨论
第三部分 多基因自身炎症性疾病之全身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的发病机制初探
    前言
    材料与方法
        一、材料
        (一) 实验标本和受试人群
        (二) 临床资料收集
        (三) 主要实验仪器及耗材
        (四) 主要实验试剂
        二、方法
        (一) 标本采集及处理
        (二) 基因组学测序及分析
        (四) 血浆sTREM1检测
        (五) 外周血单核细胞表面TREM1检测
        (六) ELISA法测定IL-18和IL-18BP
        (七) ELISA测定IL-1β
        (八) 统计分析
    结果
        一、sJIA患儿不存在炎症小体模式识别分子编码基因的致病性突变
        二、sJIA患儿的炎症小体模式识别分子编码基因的变异与健康人群有差异
        三、sJIA患儿血浆sTREM1水平显着升高
        四、sJIA患儿外周血单核细胞TREM1表达增加
        五、sTREM1与炎症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六、sJIA患儿的sTREM1相对量高于健康对照
    讨论
结论
文献综述 髓细胞触发受体1在炎症反应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附录1 自身炎症性疾病CRF表
附录2 Sanger测序引物列表
附录3 曲尼司特治疗CAPS患儿知情同意书
附录4 sJIA患儿的CRF表
附录5 英文缩略语表
致谢
个人简历

(3)益气养阴通络中药复方干预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及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论文一 益气养阴通络法对类风湿关节炎大鼠炎症表达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小结
论文二 益气养阴通络法对类风湿关节炎大鼠IRAK1/IKK/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小结
论文三 益气养阴通络法对类风湿关节炎大鼠JAK2/STAT3 信号通路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小结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4)台湾医家黄正昌医师学术思想探讨及其临床经验整理(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黄正昌医师简介与研究缘由
    第一节 研究缘由
    第二节 黄正昌医师生平事略
        一、初中毕业后就到中药房当学徒
        二、高中半工半读下完成学业
        三、三十六岁考上中医执照
        四、积极进修取得博士学位
        五、勤学不怠成为名医
        六、热心讲学造福人群
        七、提携后辈给予典范
    第三节 经历和重要着作简介
        一、黄正昌医师经历
        二、担任职位
        三、黄正昌医师证照
        四、发表研究论文及文章
        五、黄正昌医师着作
第二部分 黄正昌医师学术思想特点
    第一节 标本同治整体观
        一、四诊合参
        二、病证结合
        三、标本同治
    第二节 重视阴阳平和
    第三节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一、采用西医诊断工具
        二、中医辨证思维
    第四节 既病防变是关键
    第五节 采用台湾本土药材善用虫药
        一、采用台湾本土药材
        二、善用虫药
第三部分 黄正昌医师临床治病的思维模式
    第一节 重视望诊
        一、重望神望目
        二、重气色盛衰
    第二节 阴阳为纲的辨证思路
        一、肝胆病以阴阳为纲
        二、多因合病采阴阳双补
    第三节 治法中的“保肝平胃”思想
        一、保肝平胃思想
        二、常用的经方
        三、常用的单味药
第四部分 肝胆病诊疗探讨与临床案例解析
    第一节 病毒性肝炎
        一、病毒性肝炎
        二、现代医学对病毒性肝炎的研究进展
        三、中医学对病毒性肝炎的认识
    第二节 以“阴阳为纲”辨证分型
        一、脾蕴湿热证
        二、肝胃不和证
        三、肝脾两虚证
        四、热毒内陷证
        五、活动型vs非活动型肝炎
    第三节 “保肝平胃解毒”基础下循证医治
        一、治法首重保肝利胆
        二、热重于湿证-泻火解毒法
        三、湿重于热证-祛浊化湿法
        四、肝胃不和证-和解法
        五、肝脾两虚证-益气健脾法
        六、热毒内陷证-清热解毒法
        七、肝郁气滞证-理气开郁法
        八、不活动型肝炎-保肝、健脾、扶正为主解毒为辅
        九、活动型肝炎-解毒为主保肝、健脾、扶正为辅
    第四节 保肝平胃治法下的遣方用药
        一、常用方剂
        二、常用的单味药
        三、常用的动物或虫类用药
        四、常用本土单方草药
    第五节 肝功能异常情形下的处理
        一、肝指数(ALT)正常时的处理
        二、肝指数(ALT)上升在300以下的处理
        三、肝指数上升在300以上的慢性肝炎急性发作的处理
        四、胆色素(Bilirubin Total)指数的升高时的处理
        五、白蛋白(Albumim)减少时的处理
        六、防治肝昏迷处理
        七、急性肝功能衰竭(猛暴性肝炎)处理
    第六节 肝癌,肝硬化
        一、肝癌,肝硬化
        二、阴阳双补扶正兼以祛邪
        三、肝癌,肝硬化的转化与治疗
    第七节 肝胆病针灸选穴
    第八节 “六M理论”对肝保健预防
        一、排汞(Mercury detoxication)
        二、通经络(Meridian system)
        三、必需均衡营养(Main Nutrition)
        四、现代医学检查(Modern medicine)
        五、传统医学顾护元气(Natural Medicine)
        六、信仰精神支持(Mental Support)
    第九节 临床实践案例研究解析
        案例一、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成功阴转病例
        案例二、肝硬化案例
        案例三、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标本同治病例
第五部分 保肝平胃思想诊疗探讨与临床案例解析
    第一节 中风后遗症
        一、中风后遗症
        二、治验案例
    第二节 斗鸡眼(斜视)
        一、斗鸡眼(斜视)
        二、治验案例
    第三节 油风(鬼剃头)
        一、油风
        二、治验案例
    第四节 荨麻疹
        一、荨麻疹
        二、治验案例
    第五节 失眠
        一、失眠
        二、治验案例
    第六节 重症肌无力
        一、重症肌无力
        二、治验案例
    第七节 类风湿性关节炎
        一、类风湿性关节炎
        二、治验案例
    第八节 过敏性鼻炎
        一、过敏性鼻炎
        二、治验案例
    第九节 腮腺炎
        一、腮腺炎
        二、治验案例
    第十节 流行性感冒
        一、流行性感冒
        二、治验案例
第六部分 学习黄正昌医师学术经验临床实践
    第一节 临床案例1胃痛
        一、案例说明
        二、讨论
    第二节 临床案例2便秘
        一、案例说明
        二、讨论
    第三节 临床案例3痛经
        一、案例说明
        二、讨论
    第四节 临床案例4女子带下病
        一、案例说明
        二、讨论
结论
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参考文献
附录-照片
结语
致谢
附件2:不涉及统计分析证明
详细摘要

(5)王文友老师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从少阳论治代谢综合征的理论与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部分 王文友老师学术渊源概述
    1 幼习《灵》、《素》,奠定基础
        1.1 少年跟师从医,研习《内经》经典
        1.2 脾胃后天之本,亦为升降之枢
        1.3 肝木体阴用阳,主生发与疏泄
        1.4 湿热合邪为患,源于中焦脾土
        1.5 遵经独有创见,肝木脾土同治
    2 长学《伤寒》,悬壶京华
        2.1 师从伤寒大家,远承仲景之学
        2.2 重视脾胃盛衰,调治皆需顾护
        2.3 肝病辨治多样,倡调补而慎攻
        2.4 湿热致病甚众,治法方药丰富
        2.5 治肝兼顾体用,湿热药法苦辛
    3 学有专长,博采众方
        3.1 追随肝病名师,融会关老学说
        3.2 善治肝胆脾胃,兼修妇儿诸科
        3.3 创新成果丰硕,教育贡献卓越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王文友老师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
    1 学术思想概述
        1.1 保脾胃
        1.2 调肝气
        1.3 祛湿热
    2 临床经验总结
        2.1 循经典论辨治脾阴虚证
        2.2 疏肝降逆,和胃消积治疗慢性胃炎
        2.3 疏肝健脾,活血利水治疗肝囊肿
        2.4 滋水涵木,养血柔肝治疗肝硬化腹水
        2.5 辨证虚实,疏肝利胆治疗胆囊炎
        2.6 和解少阳,祛邪调气治疗失眠
        2.7 宗仲景法治疗心律失常
        2.8 调和五脏,活血疏肝治疗闭经
        2.9 泻肺消积治疗小儿食积咳嗽
        2.10 祛湿疏表治疗湿疹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从少阳论治代谢综合征的理论与临床研究
    综述一 代谢综合征研究概况
        1 历史沿革
        2 诊断标准
        3 流行病学调查
        4 病因与发病机制
        5 与其它疾病相关性
        6 临床防治
        7 小结
    综述二 代谢综合征中医研究概述
        1 病名探讨
        2 病因病机
        3 证候研究
        4 实验研究
        5 临床观察
        6 小结
    参考文献
前言
从少阳论治代谢综合征理论探讨
    1 少阳内涵
    2 少阳生理
    3 少阳病理
    4 代谢综合征与少阳
    参考文献
柴胡三仁汤方证研究
    1 资料来源和选择
    2 研究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柴胡三仁汤治疗代谢综合征临床随机对照研究
    1 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结语
附录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6)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建设关键问题及发展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课题研究背景
        (一)全球烈性病原体研究形势迫切
        (二)实验室生物安全隐患日渐突出
        (三)国家生物安全应对实力亟待提升
    二、目的与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四、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五、技术路线
    六、创新点
第一部分 实验室生物安全基本概念的辨析与界定
    一、生物安全与生物安保
        (一)生物安全的定义及其研究范围
        (二)生物安保的定义及其研究范围
    二、实验室生物安全与实验室生物安保
        (一)实验室生物安全
        (二)实验室生物安保
        (三)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
    三、生物安全实验室及其分级
        (一)生物实验室的概念
        (二)生物安全实验室
        (三)综合分析与结论
    四、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BSL-4)及其功能
        (一)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BSL-4)定义的提出
        (二)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的工作原理
        (三)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的分类及功能比较
第二部分 国外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发展态势分析
    一、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建设与发展的内在需求
        (一)全球开展烈性传染病防护研究面临迫切需求
        (二)部分高危烈性病原体研究必须在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中展开
        (三)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是衡量国家生防实力的重要标志
    二、国外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选址实例分析
        (一)BSL-4 实验室选址实例
        (二)综合分析与结论
    三、国外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的特点与规律
        (一)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的国家和地区分布
        (二)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的负责机构与人员类别
        (三)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运行经费来源与投向比
        (四)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主要研究内容与范围
        (五)国外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特点综合分析
    四、国外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文献计量及可视化分析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结果
        (四)综合分析与结论
    五、国外重点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
        (一)美国德克萨斯大学罗伯特·索普实验室
        (二)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加尔维斯顿国家实验室
        (三)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协调中心
        (四)美国国家过敏与传染性疾病研究所整合研究设施-落矶山实验室
        (五)美陆军传染病医学研究所
        (六)法国里昂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
第三部分 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核心技术与关键设施分析
    一、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的核心技术
        (一)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的防护技术
        (二)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的个人防护设备(PPE)
        (三)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的净化技术
        (四)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的废弃物处理技术
        (五)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的现有能力与新技术
    二、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关键设备的专利分析
        (一)高效空气过滤装置专利分析
        (二)化学淋浴专利分析
        (三)正压防护服专利分析
        (四)综合分析结论与启示
    三、国外BSL-4 实验室关键设备研发公司竞争分析
        (一)“正压防护服”生产公司
        (二)“生命支持系统”生产公司
        (三)“生物安全柜(BSC)”生产公司
        (四)“充气式气密门”、“化学淋浴装置”生产公司
        (五)“脉动式双扉高温高压灭菌器”生产公司
        (六)“空间气体消毒系统”生产公司
        (七)“实验室废水处理设备”生产公司
    四、综合分析与结论
第四部分 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监管研究
    一、国外实验室生物安全立法发展与比较研究
        (一)国外实验室生物安全法规发展概况
        (二)国外实验室生物安全法规比较研究
    二、美国BSL-4 实验室安全监管机构与机制
        (一)主要监管机构
        (二)实验室生物安全监管机制
        (三)BSL-4 实验室人员管理与培训
    三、国外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主要事故及其应对措施
        (一)全球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重要感染事件
        (二)生物安全四级实验室典型安全事故
        (三)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感染事件原因分析
        (四)各国实验室生物安全应对措施
        (五)综合分析与结论
第五部分 我国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现状与存在问题研究
    一、我国建设与发展BSL-4 实验室的形势和需求分析
        (一)BSL-4 实验室是生物防御及反生物恐怖的需要
        (二)BSL-4 实验室是应对和防控烈性传染病的需要
        (三)BSL-4 实验室是加强感染防控的需要
        (四)BSL-4 实验室是建立病原微生物研究技术平台的需要
    二、我国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建设与发展历程
        (一)起步阶段
        (二)2003年SARS疫情暴发后
        (三)快速发展阶段
    三、我国发展BSL-4 实验室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法规与制度方面
        (二)技术与设备方面
        (三)管理与经费方面
    四、我国生物安全实验室的法律法规及标准建设
第六部分 国外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建设与发展对我国启示
    一、国外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建设经验借鉴
        (一)国外BSL-4 实验室总体呈现特点
        (二)建立完善的实验室生物安全法规体系
        (三)拥有健全的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机制
        (四)具备先进的BSL-4 实验室关键设施研发技术
        (五)落实严格的BSL-4 实验室安全培训体系
    二、国外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存在问题分析
        (一)政府缺乏统筹规划导致盲目建设和资金缺口
        (二)私营机构BSL-4 实验室准入资格低及人员审查和监管不力
        (三)BSL-4 实验室安全事故频发且瞒报现象严重
    三、我国建设与发展BSL-4 实验室面临的主要挑战
        (一)重视不够与投入不足
        (二)技术瓶颈与管理滞后
        (三)人才匮乏与防范不严
    四、对我国建设与发展BSL-4 实验室的启示建议
        (一)认清形势,加紧规划布局
        (二)谨慎选址,加大公众参与
        (三)拓宽经费渠道,突破技术瓶颈
        (四)完善法规体系,强化安全管理
        (五)加大人员培训,严格安全监管
课题研究结论与讨论
    一、主要结论
    二、主要创新点
    三、后续研究思考
参考文献
附录
    附件1 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关键设备与核心技术”筛选专家咨询
    附件2 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关键设备与核心技术”专利分析
    附件3 全球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重要感染事件一览表
发表文献
个人简历
致谢

(7)MicroRNA-17-5p对近日节律的调节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语对照表
引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创新点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致谢

(8)外用清热利湿中药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拮抗剂相关痤疮样皮疹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综述一:西医对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拮抗剂类药物及其不良反应的认识
    1. 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factor receptor,EGFR)
    2. EGFR与肿瘤
    3. EGFRIs类药物的相关临床研究
        3.1 吉非替尼
        3.2 厄洛替尼
        3.3 埃克替尼
        3.4 西妥昔单抗
        3.5 帕尼单抗
        3.6 尼妥珠单抗
        3.7 索拉非尼
        3.8 舒尼替尼
    4. EGFRIs相关皮肤不良反应
        4.1 皮肤的正常结构
        4.2 EGF及EGFR在皮肤中的作用、正常皮肤EGF及EGFR的表达
        4.3 EGFRIs相关皮肤不良反应的类型及发生机制
        4.4 EGFRIs相关皮肤不良反应的分级
        4.5 EGFRIs相关皮肤不良反应的治疗
    5. EGFRIs相关皮肤外不良反应
        5.1 腹泻
        5.2 放射性皮炎加重
        5.3 毛细血管扩张症
        5.4 皮肤色素沉着
        5.5 低镁血症
        5.6 血栓形成
        5.7 中枢神经系统病变
        5.8 肺间质纤维化
    6. 总结与展望
    7. 参考文献
综述二:抗表皮生长因子类药物所致痤疮/痤疮样皮疹的中医研究进展
    1. 中医对于痤疮的认识
        1.1 古代医家对于痤疮/痤疮样皮疹的认识
        1.2 古代医家对于痤疮的治疗
        1.3 现代医家对于痤疮的认识
    2. 中医对于抗表皮生长因子类药物所致痤疮/痤疮样皮疹的认识
    3. 展望
    4. 参考文献
前言
临床资料
    病例来源
诊断标准
    1. 西医诊断标准
    2. 痤疮/痤疮样皮疹分级标准
    3. 瘙痒程度分级方法
    4. 中医诊断标准
病例选择标准
    1. 病例纳入标准
    2. 病例排除标准
    3. 病例脱落标准
研究方法
    1. 分组方法
    2. 治疗方法
疗效评价
    1. 痤疮/痤疮样皮疹疗效评价方法
    2. 瘙痒疗效评价方法
用药安全性评价
统计方法
结果
    1. 一般资料
    2. 临床疗效
        2.1 治疗前患者皮疹情况
        2.2 治疗后患者皮疹情况
        2.3 症状改善时间
        2.4 不良事件
        2.5 疗效评价结果
结论
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附图

(9)台湾中草药生技产业技术进步之经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动机与背景
    第二节 研究问题与目的
        一、 市场需求面向
        二、 供给面向
        一、 研究问题
        二、 研究目的
        三、 研究意义
    第三节 论文架构与研究限制
        一、 研究样本数方面的限制
        二、 研究设计及取样的限制
    第四节 名词定义
        一、 技术进步与技术效率
        二、 生产要素
        三、 生物科技的定义
        四、 中草药的定义
        五、 中草药生物科技产业的定义
        六、 保健食品的定义
    第五节 中草药生技产业背景分析
        一、 全球生物科技的兴起
        二、 全球中草药生物科技的兴起
        三、 全球中草药保健食品盛行
        四、 全球中草药生物科技产业的发展现况
    第六节 台湾农业兴衰与库兹涅茨曲线验证
    第七节 台湾中草药生物科技产业的发展现况
第二章 文献探讨与研究方法
    第一节 技术变动分析之文献探讨
    第二节 科技产业经济分析之文献探讨
    第三节 经济预测法
    第四节 技术变动估计法
    第五节 估计模型推导
    第六节 数据范围与种类
    第七节 数据源与处理
第三章 台湾制药产业之实证分析
    第一节 中草药产品与要素之市场需求
    第二节 台湾生技新药产业实证分析
        一、 回归检定
        二、 估计结果
        三、 生产要素需求链
        四、 产出贡献
        五、 供需价格弹性
        六、 技术效率之进步倾向
    第三节 台湾传统制药产业实证分析
        一、 回归检定
        二、 估计结果
        三、 生产要素需求关连
        四、 产出贡献
        五、 供给与要素需求价格弹性
        六、 技术效率之进步倾向
第四章 台湾食品产业之实证分析
    第一节 台湾保健食品产业实证分析
        一、 回归检定
        二、 估计结果
        三、 生产要素需求链
        四、 产出贡献
        五、 供给与要素需求价格弹性
        六、 技术效率之进步倾向
    第二节 台湾传统食品产业实证分析
        一、 回归检定
        二、 估计结果
        三、 生产要素需求链
        四、 产出贡献
        五、 供给与要素需求价格弹性
        六、 技术效率之进步倾向
    第三节 台湾中草药生技产业实证分析
        一、 回归检定
        二、 估计结果
        三、 生产要素需求链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第一节 生技新药产业实证分析之结论
        一、 生产要素需求链
        二、 投入效益
        三、 供给与要素需求价格弹性
        四、 技术效率之进步倾向
        五、 结论
        一、 供给面向
        二、 要素需求面向
        三、 技术面向
    第二节 传统制药产业实证分析之结论
        一、 生产要素需求链
        二、 投入效益
        三、 供给与要素需求价格弹性
        四、 技术效率之进步倾向
        五、 结论
        一、 供给面向
        二、 要素需求面向
        三、 技术面向
    第三节 保健食品产业实证分析之结论
        一、 生产要素需求链
        二、 投入效益
        三、 供给与要素需求价格弹性
        四、 技术效率之进步倾向
        五、 结论
        一、 供给面向
        二、 要素需求面向
        三、 技术面向
    第四节 传统食品产业实证分析之结论
        一、 生产要素需求链
        二、 投入效益
        三、 供给与要素需求价格弹性
        四、 技术效率之进步倾向
        五、 结论
        一、 供给面向
        二、 要素需求面向
        三、 技术面向
    第五节 台湾中草药生技产业实证分析之结论
    第六节 台湾中草药生技产业之关键子产业
        一、 供给面向:详表5-9供给结论汇总
        二、 要素需求面向:详表5-10要素需求结论汇总
        三、 技术面向:详表5-11技术结论汇总
        四、 优点
        五、 劣点
        六、 优点
        七、 劣点
    第七节 建议
        一、 市场面
        二、 供给技术面
    第八节 未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一、 中文文献
        重点文献
        经济分析文献
        其他文献
    二、 论文集
        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农业经济研讨会论文集
        生物科技研讨会论文集
        其他研讨会论文集
    三、 产业研究
        财团法人生物技术开发中心,ITIS计划
        台湾经济研究院生物科技产业研究中心
        其他产业研究
    四、 网站
        国际行政部门或研究组织
        台湾行政部门或研究组织
        专利组织
        民间组织
        私人企业及其它
    五、 英文文献
附录
    一、 全球中草药生技产业背景相关图表
    二、 台湾农业政策演进
    三、 近期台湾农业政策及目标
    四、 台湾中草药生物科技产业推动历程
    五、 台湾中草药生技产业之重点政策
    六、 台湾中草药生物科技产业的发展现况相关图表
    七、 台湾中草药生技产业之供需价格弹性及技术效率之进步倾向估计值

(10)生命科技政治特征分析和案例比较研究 ——以黄禹锡事件为轴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研究方法与学术背景
    1.1 课题缘起与案例选择
    1.2 立论假设与研究方法
    1.3 概念界定与论文结构
    1.4 研究目的与创新意义
    1.5 科学政治学研究背景
第2章 科学伦理遭遇国家利益:意识形态至上任意突破科学底线
    2.1 黄禹锡崛起过程中蕴涵国家主义特征
        2.1.1 从高高举起到轻轻放下
        2.1.2 GDP曲线上的一个拐点
        2.1.3 黄禹锡事件并非孤立的科学史案例
    2.2 从化学合成胰岛素案例看国家主义特征
        2.2.1 兵团决战挤破急功近利的科研泡沫
        2.2.2 回归科学共同体研究范式收获成果
        2.2.3 坚定的共产主义者拒绝诺贝尔情结
        2.2.4 政治意识指导科研模式完全失败
    2.3 遗传学理论也要服从革命需要
        2.3.1 生物学概念丰富了毛泽东思想
        2.3.2 李森科学说挑动国家政治利益
        2.3.3 遗传学终究只是权争的牺牲品
    2.4 曼哈顿计划中的国家主义特征
        2.4.1 放射医学:核子技术的理想归宿
        2.4.2 原子弹:曼哈顿计划毁灭了生灵
    2.5 我国生命科技史上的国家主义:衰落还是兴起
第3章 西方的进展与东方的失衡:后黄禹锡时代生命科技的发展与应用
    3.1 聚焦“孤雌繁殖”:黄禹锡启发了干细胞学术思路
    3.2 二年突破三项干细胞研究纪录的西方学术圈奇迹
    3.3 后黄禹锡时代的干细胞与克隆技术研究成果总汇
    3.4 合成生物学引领人类科技制造首例人造生命雏形
    3.5 缺乏科技敬畏的中国社会技术开发危及生命健康
        3.5.1 粗放型的添加剂技术泛滥在危害生命健康的食品安全领域
        3.5.2 专业监管缺位下引进的新技术意外加剧了食品安全危机
        3.5.3 技术与资本的内外勾结主导了转基因主粮种植逐利中原
第4章 人格操守影响科学伦理:解读生命科学事件中的精英作为
    4.1 黄禹锡事件中的关键人物与行为操守
    4.2 曼哈顿计划的成功与反法西斯精英的共同理念
    4.3 近代中国生命科学历史事件中的形形色色专业人士
        4.3.1 科学精英的内在人格与学术多元
        4.3.2 阶级斗争年代中的学术精英操守
        4.3.3 科技精英自动畸化沦为行政工具
        4.3.4 科技学术被动畸化成为外交工具
        4.3.5 与奸商为伍出卖灵魂与技术的个体
    4.4 生物科学技术成为政治巨鳄控制政权的玩物
    4.5 转基因主粮种植的政治博弈中隐现国际巨鳄的背影
    4.6 高中生凭借基础知识关注着转基因粮食的十大疑问
    4.7 生命科学工作者的独立精神、自由思想和敬畏言行
第5章 崛起的冲动依托权力的本能:解析生命科学背后的政府作为
    5.1 紧握政府无形之手数年造就黄禹锡“大师”
    5.2 韩国政府力挺模式获得中国科技部极力赏识
    5.3 生命科学中的宗教敬畏得以制衡美国公权机构
    5.4 美国通过制度设计提升科学技术去政治化的水准
    5.5 利用公权约束民间科学狂人冲撞生命科技伦理底线
    5.6 转基因主粮市场化过程中政府角色与利益集团诉求
    5.7 巨额税收是维系国家机器运转能力的主要来源
第6章 资本的欲望:千年生物技术产品史中资本的逐利生存战略
    6.1 光环下的韩国生物医药资本市场集体亢奋
    6.2 生物医药产业链中的国际资本追逐暴利野心
    6.3 横扫国际生物制品市场的千年资本逐利历史
        6.3.1 国际资本高盛公司捧杀中国企业海普瑞
        6.3.2 外资操控下的农产品制造潜伏隐性危机
        6.3.3 生物技术历史上的童贞交流与人文牧歌
        6.3.4 资本左右下的茶叶生理性依赖成为战略武器
第7章 多媒体时代的话语角力:科学精神与公民素养的平衡
    7.1 黄禹锡事件中的大众媒体角色
        7.1.1 事件发端阶段
        7.1.2 事件发酵阶段
        7.1.3 事件高潮阶段
        7.1.4 事件后续阶段
    7.2 媒体对于生命科技新闻热点选择性关注的统计分析
    7.3 解构MBC商业电视台的从业行为
    7.4 科学文化与传媒在韩国当代生命科技中的作用
    7.5 理性报道生命事件可以引导正面社会效应
    7.6 政府与媒体沟通处于失灵阶段的生命科技应用现况
    7.7 大众媒体急需提高自身科学素养以适应科技时代
    7.8 科学传媒的专业精神与现实意义
第8章 总结
附表:黄禹锡事件时间表
附表:2005 年 12 月-2011 年 6 月间黄禹锡发表的主要学术论文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致谢
上海交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决议书

四、The 2005 Annual Meeting of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Interferon andCytokine Research (ISICR) 20-24 October 2005,Shanghai, China(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语料库的现代汉语虚词“和”的句法语义研究[D]. 孙莹. 西南大学, 2021
  • [2]儿童自身炎症性疾病的诊治研究和发病机制的初步探讨[D]. 钟林庆.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20
  • [3]益气养阴通络中药复方干预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及作用机制研究[D]. 赵夜雨.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19(01)
  • [4]台湾医家黄正昌医师学术思想探讨及其临床经验整理[D]. 杨慧珍(Yang Huei-Chen).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03)
  • [5]王文友老师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从少阳论治代谢综合征的理论与临床研究[D]. 季菲.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7(08)
  • [6]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建设关键问题及发展策略研究[D]. 章欣.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 2016(11)
  • [7]MicroRNA-17-5p对近日节律的调节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 高倩.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15(05)
  • [8]外用清热利湿中药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拮抗剂相关痤疮样皮疹的临床研究[D]. 王红岩.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3(08)
  • [9]台湾中草药生技产业技术进步之经济分析[D]. 洪永裕. 南京农业大学, 2012(12)
  • [10]生命科技政治特征分析和案例比较研究 ——以黄禹锡事件为轴心[D]. 方益昉. 上海交通大学, 2012(01)

标签:;  ;  ;  ;  ;  

2005 年国际干扰素和细胞因子研究学会 (ISICR) 年会,2005 年 10 月 20-24 日,中国上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