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状注浆螺栓的研制与应用

管状注浆螺栓的研制与应用

一、管式注浆帮锚杆的研制和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王盼[1](2021)在《煤矿矩形巷道锚杆作用机理及工程应用研究》文中提出随着巷道开采规模和深度的不断增加,所处的工程地质条件越来越复杂,巷道事故频发使得研究合理的支护参数成为确保巷道安全生产的关键。由于施工方便,在煤矿开拓中大量采用矩形巷道,传统锚杆支护设计方法通过将矩形巷道等效为圆形巷道对围岩变形进行分析进而确定支护参数,但圆形巷道围岩变形规律与矩形巷道不同,使得锚杆受力特性存在差异。本文在分析与总结现有锚杆支护理论、锚杆锚固作用机理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依据矩形巷道围岩变形规律,建立矩形巷道结构模型,采用弹塑性力学理论分析得到矩形巷道围岩变形表达式,进一步对锚杆受力进行分析,提出锚杆支护设计方法。同时,建立围岩加固体模型,分析加固体围岩的力学特性并提出评价围岩稳定性的方法。最后以柠条塔煤矿S12001胶运顺槽巷道为工程依托,提出合理的锚杆支护设计方案,结合数值模拟及现场监测验证理论的合理性,并对巷道围岩的稳定进行评价。论文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分析矩形巷道围岩变形规律,建立矩形巷道结构模型。按平面应变问题分析结构模型受力,采用弹塑性力学分析得到围岩变形表达式。通过算例并结合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分析巷道围岩变形规律及围岩变形量,并与理论计算结果进行对比从而验证理论的合理性,为考虑巷道围岩变形的锚杆支护设计提供理论支撑。(2)基于锚杆与围岩的协调变形分别建立全长粘结锚杆及局部锚固锚杆受力模型,求得锚杆锚固段剪应力及轴向应力表达式。分析总结锚杆锚固段受力规律,提出巷道锚杆支护设计方法。结合算例对巷道进行支护设计并分析锚固段受力的主要影响因素。(3)考虑锚杆对围岩力学状态改变,建立围岩加固体模型,得到加固后巷道围岩力学特性表达式,并分析不同锚杆支护参数对围岩力学特性的影响。在保证锚杆所受轴向应力及剪应力不超过应力容许值的前提下,以加固体所能承担的极限荷载与承担荷载的比值做为判断围岩稳定性的条件,提出评价围岩稳定性的方法。(4)将研究成果应用于柠条塔煤矿S12001胶运顺槽巷道的支护设计中,结合数值模拟以及现场监测结果对比原支护方案及新支护方案下巷道的加固效果并进行稳定性评价,结果表明,在保证巷道的稳定性前提下,基于围岩变形进行锚杆支护设计可以更好的发挥锚杆加固围岩的作用及提高围岩自承能力,节约锚杆用量。

张振峰[2](2021)在《千米深井巷道高压劈裂注浆围岩加固机理与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千米深井巷道埋深大,在高地应力与强采动叠加作用下,表现出围岩持续性流变、围岩整体移动、巷道大变形、煤岩软化、裂隙闭合、围岩渗透性差等特征。传统的浅部矿井低应力、弱采动条件下的围岩注浆改性技术无法解决千米深井巷道围岩控制难题。本文以淮南口孜东矿121302运输巷的具体工程地质条件为背景,采用实验室试验、力学理论计算、数值模拟、技术与装备研发、现场试验等相结合的研究手段,对千米深井巷道围岩高压劈裂注浆改性过程中的裂隙扩展特征、浆液渗流规律、注浆改性强化机理等关键理论与技术问题开展了深入的研究,研究成果如下:(1)开展了千米深井巷道围岩应力、围岩强度、裂隙结构以及可注性等现场原位测试,分析了千米深井巷道围岩地质力学特征,查明了高应力低渗透巷道围岩常规注浆方法可注性差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巷道浅部煤岩体裂隙发育,但深部煤岩体裂隙闭合,造成千米深井巷道支护困难,常规注浆工艺条件下浆液渗透扩散范围小,巷道注浆效果差。(2)建立了千米深井巷道高压劈裂注浆裂隙起裂力学模型,推导出不可渗透与可渗透条件下钻孔孔壁的裂隙起裂准则与临界起裂压力;建立了巷道超前高压注浆浆液渗透扩散数值计算模型,分析了围岩渗透系数与注浆压力对浆液渗透扩散范围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发现:高注浆压力能够有效促使千米深井巷道围岩裂隙重新张开与扩展;提高注浆材料渗透性,可以显着改善千米深井高应力低渗透围岩注浆浆液扩散范围与注浆加固效果。(3)开展了真三轴条件下高应力低渗透煤岩体高压劈裂注浆试验,以及高压劈裂注浆加固后煤岩体结构与细观力学行为的电镜扫描与纳米压痕试验,研究发现:不同的地应力状态对高压劈裂注浆起裂压力与裂隙扩展形态有明显影响,高压注浆后的煤岩体裂隙填充更加密实,浆界面区弹性模量要高于煤体。(4)基于理论研究成果,优化了超细速凝注浆改性材料性能参数,研制了配套的高压劈裂注浆设备(最大注浆压力可达40MPa),以及高压劈裂注浆锚杆、高压封孔工艺,提出了高压劈裂间歇注浆技术与控制技术。(5)开展了口孜东煤矿121302运输巷煤岩体高压劈裂改性工业试验,通过现场注浆量数据统计、锚固力测试、注浆效果钻孔探测等,结果表明:围岩平均起裂压力约26MPa,现场测试数据与理论分析吻合;新型的高压劈裂注浆技术能够将浆液注入到千米深井巷道围岩中最小约2mm宽度的裂隙中,围岩变形破坏得到了明显的控制,有效地解决了千米深井低渗巷道围岩“注不进”、“粘不住”的难题。

李延辉[3](2020)在《极松软煤层巷道围岩预应力锚注加固技术与应用研究》文中提出松软破碎煤层回采巷道支护一直是煤矿面临的主要难题之一,降低成本和提高工效是支护技术的关键。然而广泛应用的锚网索支护系统,对此类巷道仍难以奏效。注浆加固可以有效改善破碎煤体结构,但常用的注浆材料仍存在高污染、凝结时间不可控、易析水等问题。本文以桑树坪2号井煤矿3#煤层3303-1回采巷道为研究对象,针对煤帮破碎裂隙发育、支护难且成本高及瓦斯抽排率低等问题,提出“裂隙煤岩体预应力锚注加固”方案,并研发新型自应力注浆材料LS-1和预应力注浆锚杆,将锚杆系统与注浆工艺有机结合。首先针对预应力锚注与围岩耦合机制进行理论分析,预应力锚与自应力注的结合相得益彰,极大提高围岩自承能力;然后对具有微膨胀性的自应力材料LS-1进行Minitab正交试验设计及分析,并依据各成分的作用原理,最终得到LS-1的最佳配合比;在实验室进行预应力锚注模拟试验,将现场取回的煤块重组“新煤体”,通过单轴压缩等试验得到最佳施加锚杆的预应力应为50KN等锚注参数;并进行预应力锚注修复压破煤试件,通过单轴-声发射等试验,对锚注前后煤试件的性能变化进行详细分析;根据3303-1巷道的地质条件,利用FLAC3D分别模拟原支护方案和预应力锚注对巷道稳定性和受回采扰动影响进行分析;最后现场监测两种支护方案100m巷道段的锚杆受力、钻孔电视及瓦斯抽排率等,结果表明,预应力锚注对破碎煤帮的支护控制效果更佳,能够改善3303-1巷道破碎煤帮的结构,还原裂隙煤体完整性,并提升瓦斯抽排率42.68%,比原支护方案每年可节省总支护费用约490万元,并节省缺口施工等工序,减少施工人员12名,极大降低了危险事故的发生概率。本文的研究为其他同类型巷道支护提供可借鉴经验,并为预应力锚注在隧道、矿山、边坡等岩土工程中扩展应用奠定良好的基础。

尹杰[4](2020)在《许疃煤矿沿空掘巷合理煤柱宽度及围岩控制技术研究》文中指出沿空掘巷围岩变形控制是沿空掘巷技术的关键,论文以许疃煤矿3238工作面沿空掘巷为研究对象,从理论分析、现场调研以及数值模拟等手段,开展沿空掘巷留合理宽度煤柱以及围岩控制技术研究。首先,通过文献调研了解了沿空掘巷留窄煤柱国内外研究现状,制定了论文研究方向及研究目的与任务。接着通过现场调研对许疃煤矿3238工作面地质条件有了一定了解,从理论角度出发建立沿空掘巷覆岩垮落运动模型,分析覆岩垮落结构运动规律,对煤柱合理宽度进行理论计算;利用数值模拟软件对3238工作面掘巷及回采两个阶段模拟了不同宽度煤柱条件下,沿空巷道围岩塑性区、应力场、位移场分布特征;接着对小煤柱注浆加固机理与注浆材料选择,通过理论分析现场实验结合确定了适合的注浆时机与注浆材料:最后给出了适合改工作面地质条件围岩控制对策,通过现场工程实验验证了注浆加固支护对策的合理性。本文主要针对许疃煤矿3238沿空掘巷煤柱宽度合理留设问题及围岩控制技术进行了研究,取得如下成果:(1)运用岩石力学及矿山压力学知识,搭建了沿空巷道结构模型,分析了基本顶随着工作面不断推进发生“O-X”型破断;由老顶垮落形成的大结构与巷道围岩形成的小结构互相做用决定了沿空掘巷稳定性。(2)通过数分析拟手段研究了 3238工作面受多次采动影响下煤柱破坏情况、巷道应力分布规律、围岩位移变化特征,为3238沿空巷道位置及煤柱宽度的确定提供依据,结合现场实矿与数值模拟结果确定了 3238沿空掘巷留5m窄煤柱最合适。(3)对煤岩体注浆加固机理做了理论研究,并通过型煤配比实验,对现有注浆材料与矿用煤柱注浆专用水泥的加固效果进行对比试验,最终确定了适合用于3238风巷逐渐加固的材料。(4)通过理论分析与钻孔窥视结果,研究了注浆加固机理与合理时机,并利用型煤胚布实验从单轴抗压和凝固时间两个角度对比了现有的数种注浆材料的注浆效果,最终确定了合适的注浆材料和浆液使用配比。(5)结合数值模拟与现场实验调研结果提出一套针对3238工作面沿空掘巷留窄煤柱注浆加固方案,并应用于现场工业实验中。现场监测验证了注浆加固支护方案的合理性,煤柱与巷道围岩变形均在可控范围内。图57 表11 参80

赵仕元[5](2020)在《双柳煤矿含水顶板巷道支护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富水围岩巷道支护技术一直是巷道支护中的研究热点,当巷道顶板受水影响时,尤其受到采动及支护等扰动影响而导致的巷道变形失稳等问题,是目前采矿工程中急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本文针对双柳煤矿下组煤二采区集中胶带下山在富水顶板情况下支护存在的问题,采用现场实测和实验测试,结合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等方法与手段,对含水顶板巷道支护技术进行系统研究。取得了以下主要研究成果:(1)分析了双柳煤矿下组煤二采区三条下山的生产地质条件、支护现状,在三条下山不同地段顶板进行钻孔窥视,掌握相似巷道在已有支护条件下,巷道顶板结构特征,找出了原有支护存在的问题。(2)通过测试岩石试样在不同含水状态下物理力学性能参数,研究其衰减规律,给出了岩石试件在水作用下物理力学性能参数、变形规律与含水率之间的定量关系。(3)使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围岩在不同含水率条件下最大主应力、最大剪应力、顶底板和两帮移近量的变化规律,给出了含水巷道不等强加固与支护技术方法,为富水围岩巷道支护设计提供重要的基础与理论依据。(4)基于不等强加固与技术方法,给出了原胶带下山的加固方案与参数,以及新掘胶带下山的支护方案与参数,将研究成果进行工业性试验,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采用不等强加固与支护方法,较好地控制了胶带下山的有害变形,保证了巷道正常使用。该论文有图58幅,表26个,参考文献74篇。

张进鹏[6](2020)在《基于预应力锚和自应力注的裂隙岩体锚注加固机理研究与工程应用》文中提出地下工程活动常遇不良地质裂隙岩体,注浆加固能够封堵岩体裂隙,改善裂隙岩体的物理力学性能。针对地下工程裂隙岩体注浆加固由于水泥基材料自收缩造成浆岩界面出现微裂缝或充填空隙的问题,本文创新地提出了裂隙岩体自应力浆液加固方法和基于预应力锚和自应力注的裂隙岩体锚注加固方法。通过外加剂促使浆液结石体在约束空间内体积膨胀,补偿水泥基材料自收缩同时产生膨胀应力,提高浆液结石体的密实度,改善加固体的受力状态。通过浆液结石体自应力与锚杆轴向应力共同加固岩体,使加固体处于准三维的受力状态,一定程度上恢复了原岩受力状态,显着提高了锚注加固效果。通过理论分析、室内试验、数值模拟、工程应用等方法研究了基于预应力锚和自应力注的裂隙岩体锚注加固机理。主要成果如下:(1)分析了裂隙岩体自应力浆液加固原理和基于预应力锚和自应力注的裂隙岩体锚注加固原理。自应力浆液加固岩体的优势包括:浆液结石体的密实度和强度得到提高,浆液结石体与岩体形成的固结体受力状态得到改善。浆液结石体膨胀应力和锚杆轴向应力对裂隙岩体最大主应力的提高呈叠加关系。随着岩体与浆液结石体的距离增大,膨胀压力产生的附加应力逐渐减小,且附加应力与浆液结石体体积呈正相关。分析了考虑预应力损失前后锚杆轴向应力与界面剪应力的关系以及锚杆锚固段脱锚前后的剪应力-剪切位移关系。(2)通过纵向自由膨胀率测试、约束浆液结石体强度试验、约束结石体微观分析,研究了自应力水泥浆液膨胀性能与强度特征。随着膨胀剂掺量增大,浆液纵向自由膨胀率和约束结石体强度均先增大后减小,配制自应力注浆材料的最佳膨胀剂掺量为10%。10%膨胀剂掺量超细硅质浆液的纵向自由膨胀率为1.94%,约束状态自应力浆液结石体的峰值强度比普通浆液结石体高50.37%。自应力超细硅酸盐水泥浆液结石体颗粒相互搭接,形成网状结构,密实性明显优于普通浆液结石体。(3)选取不同岩性的预制裂隙岩体进行普通浆液加固和自应力浆液加固单轴压缩试验和声发射试验,并进行砂岩预制裂隙的锚注加固试验。各种岩性试样通过自应力浆液对预制裂隙试样的加固效果均优于普通注浆。随着岩体强度的降低,注浆加固岩体试样的强度折减系数呈增大的趋势,注浆加固对不同岩性裂隙岩体强度的恢复程度排序为砂岩<炭质泥岩<砂质泥岩<煤。随着岩性强度逐渐变弱,浆液加固岩体逐渐由沿着对角线方向剪切滑移破坏向劈裂伴崩解破坏过渡。锚注加固裂隙砂岩经过压密阶段和弹性变形阶段至峰值强度后,出现了明显较长的峰后延缓变形。浆液加固砂岩试样的锚固强度越高,对砂岩试样的峰值强度提高幅度越大。1根和2根锚杆的新型预应力锚注加固砂岩的峰值强度分别比普通锚注加固试件高13.59%、12.65%,新型预应力锚注加固砂岩的优势明显。(4)通过数值模拟研究裂隙倾角、裂隙开度、裂隙粗糙度等裂隙参数对普通浆液加固和自应力浆液加固岩体峰值强度、峰值应变、弹性模量等的影响。当裂隙倾角θ位于θ1<θ<θ2,注浆加固裂隙岩体表现为以沿浆岩界面剪切滑移破坏为主,其它角度表现为以整体劈裂破坏为主。两种浆液加固岩体的峰值强度、峰值应变均随裂隙倾角增大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不同裂隙开度的普通浆液加固岩体和自应力浆液加固岩体的峰值强度基本分别在3.30MPa和3.65MPa左右。两种浆液加固岩体的峰值强度和峰值应变均随裂隙面粗糙度降低逐渐减小。相同裂隙倾角、裂隙开度、裂隙粗糙度的自应力浆液加固岩体峰值强度和峰值应变均大于普通浆液加固岩体峰值强度。(5)以超细水泥、改性粘土、硅粉、膨胀剂、减水剂、速凝剂为原材料,通过正交试验研制出超细硅质自应力复合注浆加固材料,配方为超细水泥掺量79%、粘土掺量5%、膨胀剂掺量10%、硅粉掺量6%、速凝剂掺量2.9%、减水剂掺量2.5%。该材料具有初凝快、流动性好、膨胀性好、强度高等特点。(6)基于围岩破碎机理分析和原支护方式评价,将基于预应力锚和自应力注的锚注加固方法用于平煤十矿变电所巷道围岩控制,设计了高强预应力注浆锚杆系统和新型锚注支护方案。新型锚注加固后,注浆浆脉充填了围岩裂隙,浆液扩散性良好,填充裂隙的浆液结石体结构较为致密,颗粒相对均匀。预应力注浆锚杆锚索受力稳定,锚固范围内的松散破碎围岩变形得到有效控制。变电所巷道变形逐渐趋于稳定状态,表面围岩最大位移为83mm,围岩变形不大,真正实现了巷道维修后的零修复。

闫旭[7](2019)在《破碎围岩巷道新型注浆材料与配套支护构件研究及应用》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地下矿产采掘和地下工程开挖量的不断增加,在深井高地应力、围岩裂隙发育及地质条件复杂的岩土工程施工中,注浆可以填充裂隙煤岩体,能够防渗堵漏和提高围岩强度。目前,注浆加固方法主要采用高强锚杆锚索配合注浆管进行深浅孔注浆和普通注浆锚杆及锚索注浆。上述注浆加固方法仅仅注重注浆的作用效果,忽视了高强预应力锚固的作用,无法实现高强预应力锚注一体。对于注浆材料而言,大部分均是化学及聚合物纤维注浆材料,对地下水和煤质具有严重污染,少数水泥基注浆材料的加固效果也不明显。本文提出的新型预应力锚注加固方法的关键是在注浆锚杆、锚索的预应力和新型注浆材料的预应力叠加条件下形成的固结体强度特征。因此,研制出绿色环保的水泥基预应力注浆材料及预应力注浆锚杆锚索支护构件,有效解决化学注浆材料污染地下环境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新型的裂隙煤岩体预应力锚注一体加固方法。(1)分析了矿井巷道围岩破坏特征及支护机理,解释了预应力锚注一体加固方法中锚杆、锚索及注浆材料的加固原理。基于水泥基混凝土材料浆液反应原理,利用正交试验方法确定了新型预应力注浆材料FZY-I的最佳配比为膨胀剂掺量为8%,早强剂掺量为2%,减水剂掺量为1.5%,水灰比0.45。通过煤块灌浆试验得出煤块固结体与原煤样强度相比提高17.1%,初步验证了浆液的性能。(2)分析了注浆锚杆杆体螺纹结构、扭矩应力比和材料材质,研制出了新型高强预应力注浆锚杆FZMZ-I、注浆锚索FZSZ-I及配套支护构件。根据固结体岩芯的室内单轴抗压强度试验得出了泥岩及砂岩固结体的抗压强度分别为25.4Mpa和126.4Mpa,其中泥岩强度与原来相比提高了 25.1%。通过SEM试验得出岩-浆界面的片状氢氧化钙和针状钙矾石晶体相互交织在一起共同增大了胶结面的密实度,内部水化反应产物凝胶增加了岩浆界面的胶结力,提高了界面强度。(3)对大兴煤矿试验巷道进行了预应力锚注支护设计,通过数值模拟对比研究采动条件下预应力锚注加固的效果。新型注浆材料及配套支护构件在试验段巷道进行了实际应用,根据矿压观测数据及钻孔电视图像,验证了研发材料的可靠应用性,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实现了新型注浆材料及配套支护构件的工业试生产。

寻洋[8](2019)在《采空区及变厚度夹矸下回采巷道布置与支护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前大多数煤炭矿井进入到了深部开采,厚煤层发生的分岔现象较为普遍。如果采空区下夹矸厚度较小,当夹矸经受上部煤层采动影响后,该煤层夹矸和下部煤层将会受到损坏,造成下部煤层回采巷道支护技术比较艰难,所以巷道的合理布置与支护技术是目前南屯煤矿遇到的新技术难题,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首先对夹矸层组分及微观结构特征、采空区底板受力及破坏特征、不同夹矸厚度下3上煤层开采造成的底板破坏程度进行研究分析,并对3下煤层夹矸顶板及煤层力学性能进行了实验测试。(2)根据采动影响区煤岩的变形破坏特征,通过对不同夹矸厚度的巷道顶板载荷与受力分析,进而确定了巷道的支护原则。(3)通过3 上煤层采空区残余煤柱集中支承压力对巷道布置的影响、有利3上煤层采空区浮煤自燃的巷道布置和根据顶板岩性等情况的巷道布置三个方面来确定采空区薄夹矸下的回采巷道布置。(4)结合南屯煤矿的实际情况,把薄夹矸的厚度分为了三类,探究这三类厚度的支护方案如下:厚度3m以下薄夹矸下回采巷道宜采用采用锚棚或无腿棚支护,厚度3-5m夹矸下回采巷道宜采用锚网刚化或锚索桁架支护,厚度大于5m夹矸下回采巷道宜采用锚杆-锚索耦合支护。

赵启峰[9](2019)在《风氧化富水巷道变形失稳垮冒机理与控制研究》文中指出煤层浅埋区域和提高开采上限地段风氧化侵蚀明显,煤岩微观结构连结弱化,强度衰减,层状沉积结构中黏土类矿物填隙比重增高,遇水泥化严重。风氧化围岩巷道,尤其是顶板淋涌水加剧承载结构劣变进程,存在失稳垮冒重大安全隐患,亟需进行基础理论研究和控制技术创新。本文围绕风氧化煤岩变异特性、巷道围岩失稳垮冒机理等科学问题,以典型矿区风氧化巷道围岩失稳垮冒控制为工程背景,综合采用文献综述、实验室测试分析、相似模拟、数值模拟及理论分析等研究方法,系统研究了风氧化富水巷道变形失稳垮冒机理与控制技术。基于风氧化岩石力学属性及矿物组分变异特性测试分析,形成了岩体风氧化程度分级评价新方法;建立了不同风氧化程度岩体本构方程和强度参数衰减模型,揭示了风氧化巷道开挖卸荷剪胀扩容的力学机制;采用自主研制的风氧化富水巷道围岩变形破坏相似模拟实验平台,开展了不同风氧化程度巷道失稳垮冒物理模拟,对比分析了不同风氧化程度巷道围岩变形演化过程及宏观破坏特征;提出并工业性实施了风氧化富水巷道围岩控制关键技术。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实验得出了典型矿区风氧化砂岩与泥岩的力学属性、微观结构及矿物组分变异特性。风氧化砂岩强度衰减,孔隙率增大,含水率升高,水致软化劣变,粉粒及粗砂颗粒为主,内部仍保持原生色,但岩层层面变黄,胶结松散,矿物成分以石英颗粒为主,含少量角闪石、黑云母等暗色矿物,石英颗粒边缘风化破碎程度较高,颗粒间呈黏土质胶结,易风化膨胀;风氧化泥岩强度显着降低,微透水,变异为可塑性粉质粘土,粉粒及粘粒为主,黏土类矿物及部分黑色有机质充填粒间及层间空隙,多处见有软质风氧化残存变异土,结构完整性差,抗风化水蚀能力弱。(2)形成了岩体风氧化程度分级评价新方法。以风氧化强度衰减率、完整性变异系数、吸水率变异系数、渗透性变异系数、黏土类矿物颗粒含量变异系数为评价指标,利用层次分析法及辅助分析软件确定评价指标权重;定义了岩体风氧化程度综合指数,将风氧化岩体划分为原始未风氧化、微风氧化、弱风氧化、中等风氧化、强风氧化5个等级,并基于Java语言编程开发出一套巷道风氧化程度分级评价系统。(3)应用弹塑性力学和剪胀扩容理论,建立了风氧化巷道开挖卸荷力学模型及剪胀扩容模型,分析了扩容系数与塑性应变增量协同关系;建立了不同风氧化程度岩体本构方程、内聚力和内摩擦角强度参数衰减模型,揭示了强度参数与岩体抵御风氧化能力的内在关联性。扩容系数、剪胀角与风氧化巷道围岩位移量呈正相关性,内聚力增大或内聚力软化模量减小,风氧化范围缩小。(4)研制了风氧化富水巷道围岩变形破坏相似模拟实验平台,模拟得出了渐变趋稳型风氧化顶板和突变致灾型风氧化顶板变形演化过程及宏观破坏特征。渐变趋稳型风氧化顶板变形演化经历“裂隙发育、形变骤增、渐进趋稳”三阶段;突变致灾型风氧化顶板变形经历上述可控分步积累阶段后,发生突变失稳垮冒。(5)提出了以“间歇式注浆原位改性”为核心的风氧化富水巷道围岩控制关键技术,并在中煤平朔风氧化区域采掘工程中进行了工业性应用,实现了浅埋风氧化特殊水文地质区域巷道围岩稳定。论文有图124幅,表27个,参考文献189篇。

刘小康[10](2018)在《常村煤矿综放工作面区段煤柱宽度确定及巷道支护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针对常村煤矿N3-11工作面运输巷区段煤柱留设宽度不合理、巷道围岩变形大、支护困难等问题,运用现场调研、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确定了最优煤柱宽度及支护方案。工业性试验表明,优化后的煤柱尺寸和支护方案能够有效控制巷道围岩变形。论文研究得到的主要结论如下:基于弹塑性极限平衡理论,建立了区段煤柱合理宽度的理论计算公式,以常村煤矿实际工程地质条件为基础,代入数据计算,初步得出该工作面区段煤柱宽度的合理范围为26.232.2m。运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研究了不同煤柱宽度时的巷道应力场、围岩塑性区和位移场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当煤柱宽度大于30m后,煤柱内部存在着稳定的弹性区,能满足保持巷道稳定的要求。通过对巷道围岩变形、破坏影响因素分析,结合N3-11运输巷的具体工程地质特征,提出了5种“强力锚杆+锚索”联合支护的围岩控制方案,利用数值模拟对其围岩控制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确定了最优支护方案。现场工业性试验研究表明,优化后的煤柱尺寸和支护方案能够有效控制巷道围岩变形,工作面回采后巷道顶底板移近量约为346mm,顶底板平均移近量为269mm,满足了工作面安全回采的需要。

二、管式注浆帮锚杆的研制和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管式注浆帮锚杆的研制和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煤矿矩形巷道锚杆作用机理及工程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的背景
        1.1.2 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2.1 锚杆支护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2.2 岩土锚固作用机理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2.3 锚杆受力特性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3 本论文采取的研究方案、技术路线
        1.3.1 论文的研究内容
        1.3.2 论文研究的技术路线
2 矩形巷道围岩变形及破坏分析
    2.1 不同岩性巷道围岩变形及破坏规律
        2.1.1 硬岩的变形破坏特征
        2.1.2 软岩的变形破坏特征
    2.2 巷道围岩变形破坏形式及形成机理
        2.2.1 顶板变形破坏
        2.2.2 两帮变形破坏
    2.3 矩形巷道围岩结构模型建立
        2.3.1 结构选取与分析
        2.3.2 结构荷载确定
        2.3.3 梁模型建立及分析
    2.4 模型验证
        2.4.1 工作面条件
        2.4.2 数值模型建立
        2.4.3 模拟结果分析
    2.5 本章小结
3 基于围岩变形的锚杆作用力学机理研究
    3.1 全长锚杆受力分析及设计
        3.1.1 全长锚杆受力分析
        3.1.2 全长锚杆支护设计
        3.1.3 算例分析
        3.1.4 全长锚杆受力影响因素分析
    3.2 局部锚固锚杆受力分析及设计
        3.2.1 局部锚固锚杆受力分析
        3.2.2 局部锚固锚杆支护设计
        3.2.3 算例分析
        3.2.4 局部锚固锚杆受力影响因素分析
    3.3 本章小结
4 巷道加固体围岩稳定性分析
    4.1 加固体力学特性分析
        4.1.1 加固体围岩弹性模量的确定
        4.1.2 加固体围岩粘聚力的确定
        4.1.3 加固体围岩泊松比的确定
    4.2 巷道围岩加固稳定性分析
    4.3 算例分析
        4.3.1 算例求解
        4.3.2 锚杆支护参数对加固体强度影响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锚杆支护设计与围岩稳定性评价应用研究
    5.1 工程概况
        5.1.1 地质条件
        5.1.2 水文条件
        5.1.3 煤层顶底板性质
    5.2 巷道原支护监测分析及稳定性评价
        5.2.1 巷道原支护方案设计参数
        5.2.2 巷道原支护监测分析
        5.2.3 巷道离层监测结果分析
        5.2.4 锚杆压力监测结果分析
        5.2.5 巷道原支护围岩变形数值模拟分析
        5.2.6 巷道原支护围岩稳定性评价
    5.3 基于围岩变形的锚杆设计方案及稳定性评价
        5.3.1 基于围岩变形的锚杆参数设计
        5.3.2 新支护方案下围岩稳定性分析
    5.4 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2)千米深井巷道高压劈裂注浆围岩加固机理与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1.2.1 煤矿深井高应力巷道支护机理与技术
        1.2.2 岩体裂隙结构理论
        1.2.3 注浆加固理论
        1.2.4 注浆材料发展
        1.2.5 注浆方法
    1.3 存在问题
    1.4 研究内容
    1.5 技术路线
2 千米深井巷道围岩裂隙演化特征与可注性试验研究
    2.1 千米深井地应力及煤岩强度分布规律
        2.1.1 千米深井地应力分布规律
        2.1.2 千米深井围岩强度分布规律
    2.2 千米深井巷道围岩裂隙演化特征
        2.2.1 千米深井典型煤岩体裂隙分布特征
        2.2.2 千米深井围岩裂隙变形特征数值模拟
    2.3 高应力低渗透巷道围岩常规注浆试验研究
        2.3.1 注浆试验
        2.3.2 试验结果
    2.4 本章小结
3 高压劈裂注浆裂隙扩展与浆液渗透规律研究
    3.1 高压劈裂注浆裂隙起裂准则
        3.1.1 纵向裂隙起裂分析
        3.1.2 横向裂隙起裂分析
    3.2 真三轴条件下高压劈裂注浆裂隙扩展试验
        3.2.1 高压劈裂注浆试验系统
        3.2.2 高压劈裂注浆试验
        3.2.3 试验方案设计
        3.2.4 试验结果与讨论
    3.3 高压注浆浆液渗透扩散规律
        3.3.1 高压注浆浆液渗透规律数值模型
        3.3.2 高压渗透注浆浆液扩散规律
        3.3.3 高压劈裂注浆浆液扩散规律
    3.4 本章小结
4 高压劈裂注浆围岩改性加固机理研究
    4.1 高压劈裂注浆浆液对围岩改性机制
        4.1.1 常规劈裂注浆改性机制
        4.1.2 深井煤岩体高压劈裂注浆改性机制
    4.2 高压劈裂围岩注浆宏观参数强化规律
        4.2.1 剪切刚度与法向刚度的影响规律
        4.2.2 内摩擦角的影响规律
        4.2.3 内聚力和抗拉强度的影响规律
        4.2.4 注浆压力对注浆性能影响规律
    4.3 高压劈裂围岩注浆强化细观分析
        4.3.1 注浆体扫描电镜细观形貌分析
        4.3.2 煤浆界面区纳米压痕试验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高压劈裂注浆围岩加固材料及技术装备研发
    5.1 高压劈裂注浆围岩加固技术研发
        5.1.1 高压劈裂间歇注浆技术
        5.1.2 高压劈裂注浆参数控制
    5.2 高压劈裂注浆装备研发
        5.2.1 高压注浆泵研发
        5.2.2 高压劈裂注浆封孔技术研发
    5.3 注浆材料性能增强研究
        5.3.1 速凝早强改性
        5.3.2 超细化处理
        5.3.3 纳米材料增强
        5.3.4 工艺适应研究
    5.4 本章小结
6 千米深井高压劈裂注浆技术工业性试验
    6.1 试验巷道生产地质条件
        6.1.1 地应力与围岩强度
        6.1.2 围岩窥视
        6.1.3 锚固力测试
    6.2 高压劈裂注浆现场试验
        6.2.1 高压劈裂注浆试验方案
        6.2.2 高压劈裂注浆工艺流程
    6.3 高压劈裂注浆围岩改性效果分析
        6.3.1 注浆量数据统计
        6.3.2 锚固力对比
        6.3.3 注浆效果钻孔窥视
        6.3.4 掘进揭煤取样
        6.3.5 SEM细观形貌分析
    6.4 本章小结
7 主要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创新点
    7.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3)极松软煤层巷道围岩预应力锚注加固技术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4 创新点
2 预应力锚注支护机制分析
    2.1 预应力锚注与围岩耦合机制
    2.2 自应力注浆对裂隙围岩加固作用
    2.3 自应力注浆与预应力锚杆耦合机制
    2.4 本章小结
3 新型预应力锚注支护材料性能研究
    3.1 常用注浆材料的不足
    3.2 新型自应力注浆材料性能试验研究
    3.3 预应力注浆锚杆性能试验研究
    3.4 预应力锚注煤体性能试验研究
    3.5 本章小结
4 预应力锚注加固巷道围岩稳定性数值模拟研究
    4.1 工程概况
    4.2 数值模拟分析
    4.3 本章小结
5 工程应用研究
    5.1 预应力锚注施工工艺
    5.2 现场监测分析
    5.3 经济效益对比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及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致谢
学位论文数据集

(4)许疃煤矿沿空掘巷合理煤柱宽度及围岩控制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沿空掘巷研究现状
        1.2.1 沿空掘巷围岩结构及稳定性研究
        1.2.2 煤柱合理宽度留设研究现状
        1.2.3 沿空掘巷围岩控制研究现状
        1.2.4 研究现状评述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2 工程概况及矿山压力显现特征研究
    2.1 地质条件
    2.2 采场覆岩垮落结构运动规律
        2.2.1 沿空掘巷上覆岩层运动特征
        2.2.2 弧形三角块稳定性分析
        2.2.3 沿空掘巷大小结构稳定分析
    2.3 留煤柱沿空掘巷应力分布规律
        2.3.1 煤柱应力分布特征
        2.3.2 煤体的弹塑性变形区及应力分布特征
        2.3.3 沿空掘巷煤柱宽度理论计算
    2.4 小结
3 合理煤柱宽度模拟研究
    3.1 数值模型建立
        3.1.1 建立模型
        3.1.2 边界条件
        3.1.3 岩石力学参数及本构模型
    3.2 数值模拟方案
        3.2.1 模拟内容
        3.2.2 数值模拟过程
    3.3 上区段回采围岩应力及破坏分布特征
    3.4 沿空掘巷围岩应力及位移分布特征
        3.4.1 掘巷期间围岩破坏特征
        3.4.2 掘巷期间围岩垂直应力分布
        3.4.3 掘巷期间围岩水平应力分布
        3.4.4 掘巷期间围岩垂直位移分布
        3.4.5 掘巷期间围岩水平位移分布
    3.5 回采期间应力分布及位移特征
        3.5.1 回采期间围岩垂直应力分布
        3.5.2 回采期间围岩水平应力分布
        3.5.3 回采期间围岩垂直位移分布
        3.5.4 回采期间围岩水平位移分布
    3.6 3_238沿空巷道煤柱宽度确定
    3.7 小结
4 注浆加固机理及注浆材料选择
    4.1 注浆加固机理
    4.2 不同注浆材料型煤配比实验
        4.2.1 试验材料与试验平台
        4.2.2 不同注浆材料型煤抗压强度试验
        4.2.3 试验结果分析
    4.3 沿空掘巷小煤柱加固时机与范围的确定
    4.4 小结
5 沿空掘巷小煤柱注浆加固技术方案优化及参数设计
    5.1 沿空掘巷小煤柱注浆加固技术方案优化
    5.2 沿空掘巷小煤柱现场注浆流程
    5.3 沿空掘巷小煤柱注浆加固支护设计
    5.4 小结
6 采动影响下小煤柱变形破坏规律
    6.1 围岩注浆效果分析
    6.2 巷道围岩变形分析
        6.2.1 巷道围岩变形监测方案
        6.2.2 巷道位移分析
    6.3 锚杆受力分析
        6.3.1 监测方案
        6.3.2 锚杆受力监测
    6.4 巷道离层分析
    6.5 小结
7 结论
    7.1 主要结论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5)双柳煤矿含水顶板巷道支护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4 研究的主要成果
2 工程概况
    2.1 双柳矿下组煤二采区工程概况
    2.2 双柳矿下组煤二采区三条下山支护现状
    2.3 下组煤三条下山顶板岩层结构特征
    2.4 三条下山原支护存在的问题
    2.5 本章小结
3 不同含水率下灰岩和泥岩力学性能衰减规律试验研究
    3.1 试验系统及基本要求
    3.2 8#煤顶板灰岩试验结果分析
    3.3 集中胶带下山泥岩试验结果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胶带下山围岩应力分布与变形规律
    4.1 胶带下山围岩应力分布规律
    4.2 胶带下山围岩变形规律
    4.3 本章小结
5 胶带下山围岩控制技术方案
    5.1 含水巷道不等强加固支护技术与方法
    5.2 胶带下山原有支护加固方案
    5.3 胶带下山新掘巷道控制技术方案
    5.4 本章小结
6 工程实践
    6.1 巷道支护效果监测方法
    6.2 巷道支护效果分析
    6.3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6)基于预应力锚和自应力注的裂隙岩体锚注加固机理研究与工程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注浆加固理论与应用研究现状
    1.3 预应力锚注加固机理与应用研究现状
    1.4 存在的问题
    1.5 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2 基于预应力锚和自应力注的裂隙岩体锚注加固机理
    2.1 引言
    2.2 基于预应力锚和自应力注的裂隙岩体锚注加固原理
    2.3 裂隙岩体新型预应力锚注加固力学分析
    2.4 浆液自应力对岩体的加固作用分析
    2.5 预应力注浆锚杆锚固力学分析
    2.6 本章小结
3 超细硅质自应力浆液膨胀性能与强度特征试验研究
    3.1 引言
    3.2 超细硅酸盐水泥与普通硅酸盐水泥性能研究
    3.3 超细硅酸盐水泥浆液膨胀性能试验研究
    3.4 超细硅质自应力浆液强度特征与微观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基于预应力锚和自应力注的裂隙岩体锚注加固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4.1 引言
    4.2 不同岩性裂隙岩体自应力浆液加固力学试验研究
    4.3 裂隙岩体新型预应力锚注加固试验研究
    4.4 裂隙参数对岩体注浆加固效果影响试验研究
    4.5 本章小结
5 超细硅质自应力复合注浆加固材料试验研制
    5.1 引言
    5.2 浆液原材料分析
    5.3 试验设计与试验方法
    5.4 试验结果与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工程应用与效果分析
    6.1 引言
    6.2 工程地质概况
    6.3 巷道破坏机理分析与原支护方式评价
    6.4 新型高强预应力注浆锚杆系统设计
    6.5 基于预应力锚和自应力注的巷道锚注支护方案
    6.6 工程应用效果评价与分析
    6.7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主要创新点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致谢
学位论文数据集

(7)破碎围岩巷道新型注浆材料与配套支护构件研究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5 创新点
2 深井动压破碎围岩巷道预应力锚注加固机理分析
    2.1 巷道围岩失稳与支护力学机理
    2.2 预应力锚注对裂隙煤岩体加固作用
    2.3 本章小结
3 新型预应力锚注支护材料研究
    3.1 新型预应力注浆材料试验研究
    3.2 灌浆煤块固结体性能试验研究
    3.3 新型高强预应力配套支护构件优化设计
    3.4 预应力锚注固结体强度演化规律试验研究
    3.5 本章小结
4 预应力锚注加固巷道稳定性数值模拟研究
    4.1 工程概况
    4.2 新型预应力锚注支护方案设计
    4.3 三维数值模型的建立
    4.4 不同支护方案巷道围岩变形对比分析
    4.5 回采扰动对巷道稳定性影响对比分析
    4.6 本章小结
5 工程应用研究
    5.1 预应力锚注加固施工工艺
    5.2 现场矿压观测分析
    5.3 本章小节
6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致谢
学位论文数据集

(8)采空区及变厚度夹矸下回采巷道布置与支护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1.3 本课题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2 采空区夹矸组分与微观结构以及破坏规律
    2.1 夹矸层组分与微观结构特征
    2.2 采空区底板受力及破坏特征
    2.3 3_下煤层夹矸顶板及煤层力学性能测试
    2.4 3_上开采对夹矸的破坏
    2.5 本章小结
3 不同夹矸厚度巷道顶板稳定性分析
    3.1 引言
    3.2 不同夹矸厚度巷道顶板载荷与受力分析
    3.3 巷道支护原则
    3.4 本章小结
4 薄夹矸下回采巷道布置
    4.1 引言
    4.2 3_上煤层采空区残余煤柱集中支承压力对巷道布置的影响
    4.3 有利于预防3上煤层采空区浮煤自燃的巷道布置
    4.4 从顶板岩性等情况确定的巷道布置
    4.5 本章小结
5 变厚度夹矸下回采巷道围岩控制应用
    5.1 夹矸顶板厚度小于3M的回采巷道支护方式
    5.2 采空区下3m?5m夹矸实体煤回采巷道护顶支护方案
    5.3 采空区夹矸厚度大于5m时的支护方案
    5.4 现场应用效果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9)风氧化富水巷道变形失稳垮冒机理与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存在的问题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2 风氧化岩体变异属性及风氧化程度分级评价
    2.1 风氧化岩体变异属性
    2.2 风氧化程度分级评价
    2.3 本章小结
3 风氧化巷道变形破坏力学机理
    3.1 风氧化巷道开挖卸荷力学模型
    3.2 风氧化巷道本构模型
    3.3 非圆形巷道的近似圆形处理方法
    3.4 风氧化巷道围岩力学分析
    3.5 风氧化巷道围岩力学响应参数分析
    3.6 本章小结
4 风氧化富水巷道变形失稳特征模拟研究
    4.1 不同风氧化程度相似材料的选择与制备
    4.2 风氧化巷道变形失稳垮冒相似模拟实验平台
    4.3 实验原型与实验准备
    4.4 流固耦合数值模拟
    4.5 模拟结果综合分析
    4.6 本章小结
5 风氧化富水巷道围岩控制关键技术
    5.1 间歇式注浆原位改性
    5.2 格栅钢架锚喷支护技术
    5.3 风氧化巷道围岩稳定性控制工程实践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主要创新点
    6.3 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10)常村煤矿综放工作面区段煤柱宽度确定及巷道支护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区段煤柱合理宽度留设的研究现状
        1.2.2 采动影响下巷道围岩控制技术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研究技术路线
2 矿井地质概况与煤柱合理宽度理论分析
    2.1 工程地质概况
        2.1.1 矿井概况
        2.1.2 工程地质概况
        2.1.3 地质构造
        2.1.4 巷道破坏影响因素
    2.2 工作面区段煤柱尺寸理论分析
    2.3 本章小结
3 区段煤柱宽度确定的数值模拟研究
    3.1 概述
        3.1.1 FLAC3D的简介
        3.1.2 TecPlot的简介
    3.2 数值模拟模型的建立
        3.2.1 数值模拟方案的设计
        3.2.2 工程地质概况与岩石力学参数
        3.2.3 模型的建立
    3.3 模拟结果及分析
        3.3.1 侧向支承压力分布规律
        3.3.2 巷道围岩应力分布与煤柱宽度关系
        3.3.3 巷道围岩塑性区与煤柱宽度关系分析
        3.3.4 巷道围岩变形与煤柱宽度关系分析
        3.3.5 煤柱宽度与巷道变形演化规律
    3.4 本章小结
4 N3-11 工作面运输巷支护参数数值模拟研究
    4.1 巷道破坏原因分析
    4.2 支护参数的确定
        4.2.1 数值模拟方案的确立
        4.2.2 模型的建立
        4.2.3 模拟结果分析
    4.3 最优支护方案的选取
    4.4 本章小结
5 现场工业性试验
    5.1 监测目的及监测内容
    5.2 巷道表面位移分析
    5.3 顶板离层监测
        5.3.1 顶板离层仪的布置
        5.3.2 监测结果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主要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四、管式注浆帮锚杆的研制和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煤矿矩形巷道锚杆作用机理及工程应用研究[D]. 王盼. 西安科技大学, 2021(02)
  • [2]千米深井巷道高压劈裂注浆围岩加固机理与技术研究[D]. 张振峰.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 2021(01)
  • [3]极松软煤层巷道围岩预应力锚注加固技术与应用研究[D]. 李延辉. 山东科技大学, 2020(06)
  • [4]许疃煤矿沿空掘巷合理煤柱宽度及围岩控制技术研究[D]. 尹杰. 安徽理工大学, 2020(07)
  • [5]双柳煤矿含水顶板巷道支护技术研究[D]. 赵仕元. 中国矿业大学, 2020(03)
  • [6]基于预应力锚和自应力注的裂隙岩体锚注加固机理研究与工程应用[D]. 张进鹏. 山东科技大学, 2020
  • [7]破碎围岩巷道新型注浆材料与配套支护构件研究及应用[D]. 闫旭. 山东科技大学, 2019(05)
  • [8]采空区及变厚度夹矸下回采巷道布置与支护技术研究[D]. 寻洋. 山东科技大学, 2019(05)
  • [9]风氧化富水巷道变形失稳垮冒机理与控制研究[D]. 赵启峰. 中国矿业大学, 2019
  • [10]常村煤矿综放工作面区段煤柱宽度确定及巷道支护技术研究[D]. 刘小康. 河南理工大学, 2018(08)

标签:;  ;  ;  ;  ;  

管状注浆螺栓的研制与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