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两个充电电容并联时的能量损失

谈两个充电电容并联时的能量损失

一、试谈两充电电容器并联时的能量损失(论文文献综述)

马慧卿[1](2018)在《压电悬臂梁振动能量收集器的电极优化设计》文中提出环境中广泛存在着各种形式的机械振动能量,利用压电式能量收集系统把振动能量转化为电能,并为低功耗的电子器件供电,具有较大的研究价值。压电悬臂梁作为最常用的换能部件,无论是结构尺寸还是电极分布等都影响着压电俘能的电气特性,本文从电极占比的角度研究了电极分布对压电悬臂梁俘能特性的影响。首先,利用ANSYS软件对矩形和三角形梁进行建模,对其进行了静态、模态、谐响应分析以及瞬态仿真分析,仿真了两种梁在不同电极占比的情况下的输出特性,其结果表明,矩形梁和三角形梁电极占比分别为50%和60%时输出功率最大,且两种梁的输出开路电压和匹配负载都随着电极占比的增大而减小。其次,利用压电悬臂梁的振型函数推导得到矩形梁和三角形梁在能量收集过程中存储的电场能量与电极占比的关系,末端无质量块时,其最优电极占比分别为52%和57%。当矩形梁末端存在质量块的情况下,质量块与悬臂梁的相对质量比由0增加到0.85的过程中,最优电极占比由52%增加到67%,当相对质量比大于0.85时,最优电极占比为67%保持不变。并探究了电极占比对悬臂梁输出特性影响的本质。明确了压电悬臂梁在其一阶模态下应变不均匀分布的特性决定了其在振动过程中存在电荷重分配的过程,该过程存在能量损失,损失的能量以电磁辐射的形式耗散。再次,设计并进行了矩形梁和三角形梁的验证实验,实验结果证明了矩形和三角形梁最优电极占比的存在,矩形梁和三角形梁分别在60%和50%时获得最大输出功率,是电极占比100%时最大输出功率的1.45倍和1.17倍。最后,将本文提出的电极优化方法应用于PZT悬臂梁,并利用LED灯作为负载,比较其亮度和点亮的数量情况进一步验证其最优电极占比的存在。实验结果表明,点亮三个LED时,电极占比为50%时的最大输出功率是100%时的4.8倍,证明了电极优化设计对悬臂梁式压电能量收集系统的重要性。综上,无论是理论分析还是实验结果均表明,矩形和三角形压电悬臂梁存在最优电极占比,最优占比在50%60%之间。在实际应用中可通过优化电极占比来提高输出功率和能量转化效率是可行的,本文的工作为压电俘能系统中电极的优化设计提供了指导意义。

齐超,王子誉,杨瀚潮,齐赛[2](2011)在《换路后两个连接电容电场能量变化分析》文中认为在"电路理论"课程暂态分析中,换路后两个电容直接并联,或两个电感直接串联,电容电压和电感电流不再服从换路定律,当电荷与磁链重新分配后满足电荷、磁链守恒,但静电场能量与磁场能量均有损失,看似系统能量不守恒。本文将从串联暂态电量、串联稳态电压整体、并联稳态电压分体和功率密度等角度分析了能量变化,最终从线损耗和电磁辐射两方面解释了静电能的损失。

祝世华,李杰[3](2000)在《试谈两充电电容器并联时的能量损失》文中提出本文利用电磁辐射理论和暂态过程的方法讨论两充电电容器关联的能量损失 ,并就能量损失的原因进行探讨 ,指出产生能量损失的原因并不仅是电阻损耗 ,还有另一重要原因——电磁辐射

李杰[4](1998)在《也谈两充电电容器并联时的能量损失》文中研究指明本文通过对两充电电容器并联电路的分析,说明两充电电容器并联时能量损失的原因一是电路对空间的电磁辐射,二是电路连接导线的电阻损耗。

二、试谈两充电电容器并联时的能量损失(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试谈两充电电容器并联时的能量损失(论文提纲范文)

(1)压电悬臂梁振动能量收集器的电极优化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其研究意义
    1.2 压电式环境振动能量收集领域概况
    1.3 压电悬臂梁的研究现状
        1.3.1 压电材料
        1.3.2 压电悬臂梁的优化设计
    1.4 本文的主要工作
2 压电悬臂梁振动能量收集及电极占比对其特性的影响分析
    2.1 压电振动能量收集基础
        2.1.1 压电效应
        2.1.2 压电材料
        2.1.3 压电振子简介
    2.2 电极占比对压电悬臂梁输出特性的影响分析
    2.3 本章小结
3 电极占比对压电悬臂梁输出特性影响的仿真分析
    3.1 有限元方法及ANSYS仿真软件简介
        3.1.1 有限元方法
        3.1.2 ANSYS仿真软件
    3.2 压电悬臂梁ANSYS建模
    3.3 矩形压电悬臂梁ANSYS仿真分析
        3.3.1 矩形压电悬臂梁静态分析
        3.3.2 矩形压电悬臂梁模态及谐响应分析
        3.3.3 电极占比对矩形压电悬臂梁输出特性影响仿真
    3.4 三角形压电悬臂梁ANSYS仿真分析
        3.4.1 三角形压电悬臂梁静态分析
        3.4.2 三角形压电悬臂梁模态及谐响应分析
        3.4.3 电极占比对三角形压电悬臂梁输出特性影响仿真
    3.5 质量块对最优电极占比的影响仿真
    3.6 本章小结
4 探究电极占比对压电悬臂梁输出特性影响的本质
    4.1 矩形压电悬臂梁振型
    4.2 三角形压电悬臂梁振型
    4.3 质量块对压电悬臂梁最优电极占比的影响
    4.4 电极占比对压电悬臂梁输出特性影响的本质
    4.5 本章小结
5 电极占比对悬臂梁输出特性影响的实验研究
    5.1 压电悬臂梁的制作
    5.2 实验设计
        5.2.1 悬臂梁激励方式
        5.2.2 输出功率和开路电压测量
        5.2.3 PVDF悬臂梁电极处理
        5.2.4 实验装置
    5.3 电极占比对矩形梁输出特性影响的实验验证
    5.4 电极占比对三角形梁输出特性影响的实验验证
    5.5 压电悬臂梁电极优化实例
        5.5.1 不同电极占比的PZT悬臂梁及其特性
        5.5.2 带有LED灯的实验测试
    5.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2)换路后两个连接电容电场能量变化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从串联暂态电量角度分析
2 从串联稳态电压整体角度分析
3 从并联稳态电压分体角度分析
4 从功率密度角度分析
5 讨论

(3)试谈两充电电容器并联时的能量损失(论文提纲范文)

讨论:
结论:

四、试谈两充电电容器并联时的能量损失(论文参考文献)

  • [1]压电悬臂梁振动能量收集器的电极优化设计[D]. 马慧卿. 大连理工大学, 2018(02)
  • [2]换路后两个连接电容电场能量变化分析[J]. 齐超,王子誉,杨瀚潮,齐赛. 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2011(04)
  • [3]试谈两充电电容器并联时的能量损失[J]. 祝世华,李杰. 运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0(06)
  • [4]也谈两充电电容器并联时的能量损失[J]. 李杰. 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1998(02)

标签:;  

谈两个充电电容并联时的能量损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