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法处理矿山高浊度洗涤水

混凝法处理矿山高浊度洗涤水

一、混凝法处理矿山高浊度洗矿水(论文文献综述)

张怡晓[1](2019)在《煤矿矿井废水絮凝药剂的优化研究》文中指出混凝处理是最常用的处理煤矿矿井废水的方法,而絮凝剂起着关键的因素。本研究采用物理共混法制备絮凝剂,并优选、优化制备出聚合硅酸铝铁-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PSAF-APAM),应用处理煤矿矿井水降低COD与浊度的浓度,并确定混凝沉淀的最佳工艺条件,使之COD与浊度达到地表水II级标准,解决目前由于絮凝药剂选用不当与之使用运行工艺条件造成的煤矿矿井水处理药剂投加量高、效果差的问题,并根据试验参数进行絮凝沉淀池的设计。通过单因素法分析复合絮凝剂制备过程中pH、温度、时间、聚硅酸铝铁与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配比各因素对絮凝效果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复合絮凝剂最佳制备条件PSAF:APAM配比为10:1,pH值为2,混合时间为1h,温度为40℃。表征证明,聚硅酸铝铁(PSAF)与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APAM)的结合,综合了两种絮凝剂的优点,增大了絮凝剂的吸附表面积,APAM的添加增加了聚合硅酸铝铁的吸附架桥、网捕与电中和作用。通过煤矿矿井水处理研究,确定PSAF-APAM复合絮凝剂处理矿井废水采用混凝沉淀时最优条件为:复合絮凝剂最佳投加量为60.00 mg/L,降低温度对絮凝效果的影响,无需调节pH值仍达到最佳处理效果,快速搅拌,即实际运行凝聚阶段,时间为2 min、速率为500 r/min;慢速搅拌,即实际运行矾化阶段,时间为5 min、速率为120r/min;并且静置沉淀时间为2h,即实际运行停留时间为2h。运行此条件,复合絮凝剂处理矿井水,COD与浊度去除效果98.00%与99.34%,剩余量分别为4.00 mg/L、1.45 NTU,达到了地表水II级标准。并且与煤矿原絮凝剂对比效率各自提高2.54%、11.57%,投加量降低40%,每吨水处理成本降低了 0.07元。本研究制备的复合絮凝剂PSAF-APAM具有高效、节约的絮凝剂,有一定的推广价值与研究价值。通过对絮凝-斜板沉淀池设计计算,处理水量为12000 m3/d,絮凝池3个规格为3.3×3.3×3.3 m;斜板沉淀池规格为16×14×5 m。

蒋文利[2](2018)在《铁矿选矿高悬浮物循环水处理与回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由于我国高品位、可选性好的铁矿资源日渐减少,近年来,复杂难选的低品位赤铁矿的开发与利用成为选矿工作者研究的重点,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针对这些低贫难选赤铁矿石矿物赋存结构复杂、结晶粒度细、杂质多等特点,若要获得合格的选别指标,需采用复杂的选矿流程。“阶段磨矿-粗细分级-重选-磁选-反浮选”工艺因其独特的技术优势,被多家赤铁矿选矿厂成功应用,获得了满意的选别指标。但是该流程也存在诸多不足之处,例如工艺流程长不易控制、磨矿效率不高、细粒级铁矿物得不到有效回收等,特别是在现在对矿山环保要求越来越高的条件下,高分散悬浮物选矿废水处理和循环利用已经成为关系到矿山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问题。司家营铁矿属于国内乃至世界特大型鞍山式铁矿床,主要的矿石类型是赤铁石英岩和磁铁石英岩,全部为贫铁矿,其铁矿石资源总储量达23.48×108 t,该矿床于2003年开始筹建,采用“阶段磨矿-粗细分级-重选-磁选-反浮选”的选矿工艺流程,在2007年7月实现投产,但在生产中遇到的氧化矿选别、矿区用水量大、剥采比大、尾矿及废石堆放等很多技术经济难题,而其中高分散悬浮物选矿废水处理难的问题一直都困扰着司家营铁矿的开发,并且该问题在生产过程中日渐突出和严重,在当前严格的环保要求下显然不能简单的用新水来解决,对现有循环水进行处理使其达到回用要求非常必要。本文在微细粒高分散性硅酸盐矿物高效絮凝沉降的理论研究基础上,采用多种絮凝剂及其组合对微细粒司家营高分散性选矿废水中主要难沉降的绿泥石、石英、高岭石等硅酸盐的单矿物进行絮凝沉降试验及对比,结果显示:强分散体系下,阴离子絮凝剂APAM-1和APAM-2对绿泥石和高岭石都有较好的絮凝效果,但是对石英基本没有絮凝作用;强分散体系下,阳离子絮凝剂CPAM-1和壳聚糖季铵盐HACC-102对绿泥石和石英有很好的絮凝效果,但是对高岭石的絮凝作用较弱;钙离子对阴离子絮凝APAM-1絮凝沉降硅酸盐矿物有很好促进作用;两性絮凝剂C-PAM对绿泥石、石英、高岭石都有一定的效果,对绿泥石最佳,高岭石次之,然后再是石英;阴/阳絮凝剂组合对绿泥石、石英、高岭石有较好的效果。动电位测试表明绿泥石的分散絮凝沉降与其表面动电位有密切的关系,绿泥石表面动电位绝对值越大,绿泥石分散性越强。晶体结构研究显示绿泥石碎裂表面不但具有Si-O键,还有许多金属离子活性点,使得绿泥石具有交错带电的碎面,从而使阴离子、阳离子以及两性絮凝剂都能吸附于绿泥石表面,同时红外光谱测试结果也表明阴离子、阳离子以及两性絮凝剂都在绿泥石表面产生了吸附,使绿泥石快速絮凝沉降。石英在很宽的试验pH值范围内带有负电荷且表面无其他阳离子活性点,因此阳离子和两性絮凝剂能够吸附于石英表面,从而促进石英的快速沉降,但阴离子絮凝剂不能在其表面吸附,不能促进高分散的石英颗粒絮凝沉降,但是在Ca2+离子的侨联作用下,阴离子絮凝剂能够吸附于石英表面从而促进其絮凝沉降。动电位测试和红外光谱测试表明阴离子、阳离子以及两性絮凝剂都能吸附于高岭石表面,但高岭石沉降还与絮体形态等其他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高岭石在阴离子絮凝剂和两性絮凝作用下形成了致密的絮团,沉降速度较快,而在阳离子絮凝剂作用下,高岭石形成了疏松的絮团,沉降缓慢甚至难以沉降。司家营循环水中悬浮物含量高,生产中采用聚丙烯酰胺(PAM)作为絮凝剂,因此在循环水中有一定量的PAM残余,两种物质对浮选和磁选都影响,且水中悬浮物固体含量对浮选结果的影响程度相关性较好,而水质中PAM含量对磁选结果的影响程度相关性较好。司家营铁矿现场高分散悬浮物循环水处理试验结果表明:单独使用阴离子絮凝剂对司家营铁矿高分散悬浮物循环水絮凝沉降效果不佳,高分散性悬浮物在循环水中富集,超高的循环水浓度一度导致生产停滞,无法正常运转,并造成环水外溢影响环境。因此,解决好循环水水质问题,是保证司家营铁矿正常生产、提高经济效益和保护环境的关键。但阴离子絮凝剂APAM和CaCl2组合使用对司家营高分散悬浮物循环水絮凝沉降有较好作用,且用量较少;阳离子絮凝剂对司家营高分散悬浮物循环水的絮凝沉降有较好效果,其中以HACC-102最佳,但其成本较高;两性絮凝剂对司家营高分散悬浮物循环水的絮凝沉降效果一般。响应曲面试验中悬浮物含量、絮凝剂浓度、钙离子浓度三种因素交互作用对选矿效率影响较大,对于APAM-1与CaCl2组合的絮凝影响因素依次为:悬浮物含量>絮凝剂浓度>钙离子浓度”。絮凝剂处理循环水后浓缩池溢流水回用试验表明,经过絮凝剂APAM-1与CaCl2组合的絮凝沉降处理后的各浓缩池溢流水水质基本达到回用要求,选矿指标也基本稳定,年铁精矿增产48万吨,直接经济效益达到2.6亿元。

罗立群,温欣宇,孙伟[3](2016)在《长石分选及其废水处理现状与发展》文中研究指明概括了长石资源特征及其应用,比较了含钾、钠长石与硅酸盐矿物的晶体结构特点与其可浮性的关系。简述了长石中含铁、钛等金属矿物的影响与去除技术,重点归纳了长石与脉石矿物分离的有氟浮选法、无氟有酸法、无氟无酸法3类分选技术,探讨了长石分选过程中含氟废水与酸性废水的危害和处理技术,展望了长石分选技术的发展方向。

张林娜[4](2016)在《邯郸地区煤矿排水与利用》文中研究表明我国的人均水资源仅为2300m3,在193个国家中排名第121位,缺水现象较为严重,在北方地区更为严重,然而我国的矿井水每年外排达45.4亿m3,但是大量的矿井水没有被高效利用而是被作为废水排放掉,利用率还不到30%,而且我国大部分煤矿都分布在北方地区。因此如何能提高我国矿井水的利用率,是解决我国人均水资源紧张的有效途径。研究对象选择供需矛盾突出的邯郸煤矿地区,提出了矿井水利用的方案,并为类似地区提供参考。本文主要做的工作有:充分搜集邯郸煤矿地区的矿井水排水利用现状资料,在此基础上对邯郸煤矿地区的基础地质,区域水文地质条件进行了分析和概化。介绍了该区域的历年涌水量,并做出预测;对邯郸地区的原水水质以及煤矿的排水水质进行了分析。针对该区域矿井水水质特点选择了水处理工艺,并针对不同的用途选择不同的处理流程,最终根据全部水量、现有的剩余水量以及未来的排水量分别用于就地利用和异地利用进行了经济效益评价。研究取得了以下几点结论:(1)邯郸地区生产能力较大的大、中型矿山主要有19个,其中13个归属于峰峰集团有限公司,另外6个归属于邯郸矿业集团有限公司。研究区域排水量为10692.7万m3/a,利用量约为4206.94万m3,利用率为39.34%,峰峰集团有限公司13个煤矿利用率较低,约为29.19%,剩余水量,剩余约为5767.22万m3,利用潜力最大。(3)通过分析历年涌水量数据得知,邯郸地区煤矿排水量2000年之前呈快速增长趋势,2000年之后,排水量趋于稳定,通过变权组合模型对研究区域的涌水量进行预测,预测2020年煤矿排水量会达到7536万m3,随着煤炭的开采,排水量有下降趋势。(4)通过paper三线图以及变差曲线法对该区域原水水质进行分析,得出该地区矿井水原水水质较好,然后对该研究区域开采后的矿井水进行分析得出的结论是该地区煤矿的矿井水水质类型主要是含悬浮物型、高矿化度型、含特殊污染物的矿井水。(5)矿井水的利用途径主要有农业灌溉、工业用水、景观绿化和生活用水,农业灌溉和景观用水对水质的要求低,所以采取混凝、沉淀即可达到要求,个别高矿化度的矿井再加一步反渗透的步骤;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对水质的要求高,所以采取混凝、沉淀、过滤、反渗透、消毒的工艺流程。(6)对矿井水不同用途进行经济效益评价,评价结果剩余矿井水用于农业灌溉每年亏损7482.248万元,全部矿井水用于农业灌溉每年亏损8552.25万元,剩余矿井水用于工业用水每年净收益8608.29万元,全部矿井水用于工业用水每年净收益14172.3万元,剩余矿井水用于景观绿化每年盈利8954.329万元,全部矿井水用于景观绿化每年盈利14661万元。

吴俊[5](2013)在《长寿化工园区化工废水处理方案比对研究》文中指出随着工业进步和社会发展,化工产品在给我们带来巨大经济利益的同时也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有毒有害、结构复杂和生物难以降解的物质。化工废水的处理难度非常大,因此研宄提高化工园区化工废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已经成为当前环保治污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本课题是应用混凝沉淀十活性炭吸附工艺组合治理重庆某化工园区化工废水的研宄。重庆某化工园区目前已基本形成了石油化工、天然气化工、氯碱化工、生物质化工、精细化工和新材料产业基础,因此园区污水处理厂进水水质成分复杂,有机毒物种类繁多,废水的波动性较大,处理难度较高。本课题较成功治理了高浓度难降解化工混合废水,具有新颖性、实用性和推广价值。本论文的主要工作和结论如下:①分别从化工废水的特点、处理工艺的研宄现状、来源及危害等四个方面对化工园区化工废水现状进行了分析;②分析了混凝沉淀和活性炭吸附的作用机理及其研宄现状,总结了混凝沉淀在化工废水预处理中的重要地位以及活性炭吸附在化工废水深度处理中的应用优势;③本实验研宄了混凝沉淀法工艺对园区化工废水的去除效果,比较了几种常用混凝剂处理此类化工废水的效果,得到了如下结论:通过混凝沉淀法对园区化工废水预处理的实验,经过对几种常用混凝剂进行效果分析和成本分析,最后选择PAC为混凝剂,所采用的混凝沉淀条件为:pH值采用7.0,PAC的投加量为20mg/L,PAM采取不投加的方式。混合阶段的搅拌选取快速搅拌lmin,转速为300r/min,混合阶段的搅拌选取中速搅拌7min,转速为100r/min,最后沉淀阶段选取慢速搅拌7min,转速为50r/min,整个过程搅拌时间为15min。进行混凝沉淀处理后,废水中的COD及浊度分别降低了49.4%、73.89%,,对后续好氧生化处理,保障后续生化工艺的正常进行提供了便利。④本实验研宄了活性炭吸附工艺处理对园区化工废水的去除效果,采用活性炭类型为3mm颗粒煤质炭,典值900,得到了如下结论:采用活性炭吸附工艺分别处理未经过絮凝处理的二沉池出水与经过絮凝处理的气浮池出水,经比较,活性炭对这两种污水的处理能力差别较大,因此一般为强化活性炭吸附效果,提高活性炭的吸附能力,同时延长活性炭的再生周期,一般在二沉池出水后,增加絮凝处理。活性炭处理的接触时间控制在lh较为适宜,出水COD基本稳定保持在50mg/L以下,出水浊度基本稳定保持在10NUT左右,园区污水处理厂废水污染物COD排放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的一级B标准的要求,即COD^60mg/L,其他污染物排放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的要求。本研宄所得结论对化工园区污水处理厂处理类似难降解的化工废水实际运行提供了技术依据。

邹圆[6](2013)在《HDS法处理湘江流域主要重金属废水的试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前,湘江流域污染问题已不容忽视,尤其是重金属污染。重金属废水的排放不仅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还会严重影响流域居民的健康。治理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要从源头开始,杜绝“边治理边污染”的现象,从根本上缓解重金属污染。重金属废水的治理一直是水处理领域的重要课题,要大力研发新型、有效的重金属污染控制技术,从源头削减重金属的排放量。本课题基于传统的化学沉淀法,结合实际生产过程,提出用高密度泥浆法(the High Density Sludge method,HDS法)处理重金属废水。试验对比分析了传统化学沉淀法与HDS法分别对含Zn2+、Cd2+、Pb2+的单一重金属废水及其混合废水的处理效果,讨论了沉淀剂、高密度泥浆、絮凝剂和助凝剂的投加量对出水剩余离子浓度和浊度的影响,并考察了泥浆投加方式对处理效果的影响。针对不同水力条件和药剂投加次序对出水水质的影响,设计了水力条件正交试验和药剂投加顺序正交试验。本论文深入探究了HDS法的动力学理论并系统阐述了高密度泥浆的作用机理。试验结果表明,在传统处理方法的最佳条件下,对分别含有Zn2+、Cd2+、Pb2+的单一重金属废水,其去除率分别为99.64%、99.93%、99.69%;而在HDS法的最佳实验条件下,去除率分别为99.86%、99.96%%、99.84%。对含有三种重金属离子的混合废水,在传统处理方法的最佳条件下,三种金属离子的去除率分别为99.82%、98.39%、99.96%;而经HDS法处理后,去除率分别为99.91%、99.82%、99.90%。HDS法对各种典型重金属的处理效果整体优于传统处理方法,且药剂投加量较少;且在一定的药剂投加量波动范围内,其出水效果变化不大,具有一定的抗冲击负荷能力。此外,相比于传统处理方法,HDS法沉淀时间更短,所需搅拌强度略大。总的来说,HDS法处理成本较低,简单高效,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发展空间。

席国强[7](2011)在《彬长矿区矿井水资源化实验研究》文中提出通过对彬长矿区大佛寺煤矿、亭南煤矿、下沟煤矿及水帘洞煤矿所采水样进行23项指标检测,结合检测结果分析得出彬长矿区矿井水具有色度较重,浊度较大,COD、BOD含量较少的特征,属高悬浮物矿井水。结合矿区矿井水水质特征及矿区用水对象对水质标准不同的要求,采用分质供水,确定了彬长矿区矿井水处理流程。采用烧杯搅拌实验方法对选定的3种混凝剂即聚合氯化铝(PAC),聚合硫酸铁(PFS)和聚丙烯酰胺(PAM)就大佛寺煤矿、亭南煤矿、下沟煤矿及水帘洞煤矿矿井水分别进行单药剂混凝实验,实验结果显示:聚合氯化铝(PAC)混凝效果好,并且最经济,其最佳投药量为29.87~32.36mg/L,最佳pH值为8。同时还对亭南煤矿进行了PAC与PAM复配正交混凝实验,实验结果显示:影响悬浮物沉淀的最主要因素是PAM,其次是PAC;其PAC最佳投药量为29mg/L,PAM为0.4mg/L,最佳pH值为7。结合混凝实验结果对亭南煤矿进行原水初沉→混凝→澄清→过滤实验研究,出水水质SS浓度为5mg/L,浊度稳定在4NTU以下,远优于洗煤用水,满足井下消防洒水水质标准(SS浓度≤150mg/L),满足绿化用水水质(SS浓度≤10mg/L)并且满足洗车、扫除等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SS浓度≤5mg/L)。本文研究结果表明,拟选彬长矿区矿井水处理流程、最佳混凝剂及投加量是合理的,为今后煤矿区矿井水资源化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

吴承桧[8](2011)在《铝土矿洗矿尾矿中铝、铁矿物综合利用研究》文中提出在开发利用我国广西岩溶堆积型铝土矿过程中,铝土矿洗矿尾矿(以下简称“尾矿”)是主要废弃物之一。由于具有含水量大、颗粒细小、比表面积大等特点,该类型尾矿的自然沉降过程极其缓慢。该类型尾矿的大量堆存不仅占用土地,还危及矿区及周边生态环境,已成为制约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因素之一。研究科学合理且经济的新技术、新方法来处理该类型尾矿是十分必要的。该尾矿含有大量的铝矿物和铁矿物,其中Al2O3和Fe2O3之和达52.53%。为了实现该尾矿中铝、铁矿物的综合利用,本论文从两个方面进行了研究:一、对尾矿中铝矿物和铁矿物进行了分选富集探讨性研究;二、开展了利用铝土矿洗矿尾矿制备聚合硫酸铝铁的研究。在铝矿物和铁矿物的分选富集研究中,进行了脱泥、捕收剂、抑制剂、分散剂、低浓度浮选、铝土矿反浮选以及磁选等试验,利用XRD和电镜扫描对矿物组成和矿物微观结构进行了分析。在利用尾矿制备聚合硫酸铝铁(PAFS)的研究中,进行了酸浸条件试验、聚合多因素条件试验、聚合条件优化试验,采用除浊、COD去除对PAFS絮凝性能进行了检测,研究了PAFS用量、pH值以及Al3+:Fe3+物质的量比对PAFS絮凝性能的影响,对PAFS的絮凝机理、结构和有效成分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对洗矿尾矿中铝矿物和铁矿物的分选富集试验,没有获得合格精矿,导致该结果的主要原因有尾矿粒度细(d80≤10μm)、矿物组成复杂、有用矿物含量低等。通过利用铝土矿洗矿尾矿制备聚合硫酸铝铁的试验,确定了最佳的工艺条件参数:酸浸时,硫酸一次性加入,硫酸的浓度为35%~41%,加热时间30min,水浴矿浆浓度7.7%~9.1%,水浴温度50℃,水浴时间3h;聚合时,以1mol/L碳酸氢钠为碱化剂,聚合温度80℃,聚合液pH值控制在2.8~3.1的范围。该工艺易于实现,产品性能优良,与市售PAS相比,在相同条件下,自制PAFS除浊率达90%、COD去除率达80%,该结果优于市售聚合硫酸铝(PAS)。该工艺实现了尾矿中铝矿物和铁矿物的综合利用,为科学合理地处理该类型尾矿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胡斌[9](2011)在《高磷赤铁矿高碱度浮选废水处理技术及工艺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高磷赤铁矿浮选废水由于其高碱性、悬浮物具有典型的胶体特性,仅通过重力沉降使固液分离非常困难。目前世界上这种类似的废水一般贮存于大型沉淀池或尾矿库中,通过长时间的自然沉淀来处理,但这种处理方式不仅造成土地资源及水资源的巨大浪费,同时还存在库决堤、渗漏等潜在威胁。本文针对高磷赤铁矿浮选废水的处理技术及工艺进行探讨,以国内外选矿废水处理的基础上,依据水处理相关理论和研究手段,对该废水处理技术进行实验研究,并对浮选和重磁选废水的综合处理,优化选矿废水处理的工艺参数。该研究不仅对铁矿浮选废水处理及回用问题有重要意义,而且对高浊度高碱度废水的处理也有重要借鉴意义。1、通过废水性质的分析表明,废水的各种指标都很高,如pH为11.00、浊度达到2.8×105NTU、CODcr1.1×104mg/l及TP190mg/l,废水中悬浮微粒的粒径小于5μm占96%以上,Zeta电位为-32mV,稳定的悬浮于废水中难于沉降。2、通过对比研究直接处理方案、沉降后再混凝方案及两段絮凝处理方案,优选出两段絮凝处理方法,最终可使得剩余浊度降至0.802 NTU<1.0 NTU,浊度、pH、CODCr、氨氮及TP都已经达到要求。本方案沉降时间短,两段加起来总的沉降时间为90min,总药剂费用为0.30元/m3最为经济,因此在三种方案中两段混凝处理方案为最佳。3、工艺研究以两种废水重磁选:浮选废水=1.4:1,混合后的废水pH为8.13,通过废水处理的正交试验的出,pH为8.13时,每个因素的贡献大小和其均值大小,以最小值所代表的因素为最优条件,得出优化方案为絮凝剂:PFS、助凝剂PAM用量:0.05mg/l、助凝剂投加时间:60s、混凝剂用量:20mg/l。并进一步对水力条件进行优化,以提高处理效果。4、根据“静电桥”作用机理,矿物颗粒间是通过金属氢氧化物沉淀形成的“静电桥”无选择性的聚集作用,金属离子吸附量增大,表面沉淀增多,桥连机会增大。随着颗粒的不断增大,在重力沉降的作用下而与水分离。高分子絮凝剂以“吸附架桥”的方式,通过其大量的支链搭在两个或多个胶体或微粒上,从而将胶体或微粒连接形成絮凝团。

张萌[10](2011)在《O3、O3/H2O2和UV/O3氧化技术降解浮选药剂丁基黄药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研究了O3、O3/H2O2和UV/O3技术降解浮选废水中浮选药剂丁基黄药。首先测定了O3分子与丁基黄药的直接反应速率常数。采用两种不同动力学模型对O3分子与丁基直接反应速率进行测定:(1)直接测定臭氧消耗对数模型,(2)竞争动力学模型。而后研究了O3氧化丁基黄药的影响因素,考察了反应溶液的初始pH值、O3投加量、反应物初始浓度、自由基抑制剂对丁基黄药降解率的影响。结果表明,pH值、O3投加量越高,丁基黄药降解率越高,随着丁基黄药初始浓度的升高,丁基黄药的降解率会下降,但绝对降解量会升高。碳酸氢根和叔丁醇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丁基黄药的降解效率。同时讨论了体系中COD、TOC、UV254、pH和电导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O3氧化很难将体系中的COD和TOC大幅度降低,反应体系pH随氧化时间的增加而降低的。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认为丁基黄药的降解过程符合拟一级动力学。GC-MS分析表明,丁基黄药氧化的臭氧化产物为醇类和羧酸类物质。在O3/H2O2法中,考察了H2O2/O3摩尔比、pH值、丁基黄药初始浓度、温度和自由基抑制剂对丁基黄药的降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O3投加量下,H2O2量越大,丁基黄药降解率越高。pH值为7-9,温度在293-303K的范围内,O3/H2O2对丁基黄药都有很高的降解率。碳酸氢根和叔丁醇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丁基黄药的降解效率研究还发现,在O3和H2O2投加量相同的条件下,H2O2多次投加对水中丁基黄药的处理效果明显优于一次性投加。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认为O3/H2O2降解丁基黄药的过程符合拟一级动力学。GC/MS分析表明,O3/H2O2氧化丁基黄药氧化产物为羧酸类物质。最后采用UV/03氧化法处理丁基黄药溶液,考察了丁基黄药浓度、溶液pH对丁基黄药降解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初始pH值增大有利于丁基黄药的降解,在293±2 K,pH=11.36,光照强度为36W,臭氧浓度为7.32 mg/L,丁基黄药初始浓度为100 mg/L时,经10 min后丁基黄药降解率达到99%以上。在UV/03联合作用下,丁基黄药的降解基本上满足准一级反应动力学规律,反应20 min后,COD与TOC降解率仅为33.9%与14.5%左右,这表明UV/O3不能使丁基黄药完全矿化,只能生成一系列中间产物。GC-MS分析表明,UV/03氧化丁基黄药氧化产物为醇类和羧酸类物质。

二、混凝法处理矿山高浊度洗矿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混凝法处理矿山高浊度洗矿水(论文提纲范文)

(1)煤矿矿井废水絮凝药剂的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课题背景
    1.2 煤矿矿井废水的分类与处理现状
        1.2.1 煤矿矿井废水分类
        1.2.2 煤矿矿井废水的处理现状
        1.2.3 煤矿矿井废水处理目前存在问题
    1.3 复合絮凝剂研究现状
        1.3.1 复合絮凝剂处理煤矿废水现状
        1.3.2 复合絮凝剂的制备方法
        1.3.3 复合絮凝剂的絮凝原理
    1.4 絮凝剂的选择与制备方法的确定
        1.4.1 絮凝剂的选择
        1.4.2 制备方法的确定
    1.5 研究目的
    1.6 研究内容
    1.7 研究技术路线
2 实验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实验水样
        2.1.2 实验试剂
    2.2 实验设备
    2.3 实验方法
        2.3.1 絮凝方法
        2.3.2 制备方法
        2.3.3 主要指标测试方法及原理
        2.3.4 表征方法
3 复合絮凝剂的制备与表征
    3.1 复合絮凝剂的制备与优选
        3.1.1 制备复合絮凝剂
        3.1.2 优选复合絮凝剂
    3.2 复合絮凝剂制备条件的优化
        3.2.1 单因素法研究制备条件
        3.2.2 正交试验法研究制备
    3.3 复合絮凝剂的表征
        3.3.1 X射线衍射仪的分析
        3.3.2 红外光谱分析
        3.3.3 扫描电镜
        3.3.4 ZETA电位
    3.4 本章小结
4 复合絮凝剂应用煤矿矿井水的研究
    4.1 复合絮凝剂应用煤矿矿井水运行条件的研究
        4.1.1 絮凝剂投加量的影响
        4.1.2 PH对混凝效果的影响
        4.1.3 温度对混凝效果的影响
        4.1.4 快速搅拌时间与速度的影响
        4.1.5 慢速搅拌时间与速度的影响
        4.1.6 絮凝静置时间的影响
    4.2 优化复合絮凝剂效益分析对比
        4.2.1 优化复合絮凝剂处理效果
        4.2.2 优化复合絮凝剂成本分析
    4.3 本章小结
5 煤矿矿井水絮凝-沉淀池的设计
    5.1 设计概况
        5.1.1 规模概况
        5.1.2 设计依据
        5.1.3 设计原则
    5.2 设计计算
        5.2.1 絮凝池设计计算
        5.2.2 斜板沉淀池设计计算
6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攻读硕士期间主要成果
致谢

(2)铁矿选矿高悬浮物循环水处理与回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矿生产废水的研究现状
        1.1.1 选矿生产废水的来源及其特点
        1.1.2 选矿废水的基本处理方法
        1.1.3 选矿废水的处理回用研究现状
    1.2 选矿废水中高分散性悬浮物处理研究现状
        1.2.1 废水中高分散性悬浮物特性及处理方法
        1.2.2 高分散性硅酸盐悬浮物絮凝研究现状
    1.3 处理选矿废水絮凝剂的种类和作用机理
        1.3.1 无机絮凝剂
        1.3.2 有机高分子絮凝剂
        1.3.3 微生物絮凝剂
        1.3.4 复合絮凝剂
    1.4 本项目研究的意义和内容
第2章 试样原料及研究方法
    2.1 单矿物样品制备
        2.1.1 绿泥石样品制备
        2.1.2 石英样品制备
        2.1.3 高岭石样品制备
    2.2 试验仪器与设备和试验药剂
    2.3 实验研究方法
        2.3.1 Zeta电位测试
        2.3.2 粒度分析
        2.3.3 X射线衍射分析(XRD)
        2.3.4 红外光谱测定
        2.3.5 分散絮凝沉降试验
        2.3.6 Ca~(2+)吸附量及溶液中Ca~(2+)含量测定
        2.3.7 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
第3章 司家营铁矿矿石工艺矿物学特性及循环水水质分析
    3.1 矿物的赋存状态
        3.1.1 原矿的化学成分分析
        3.1.2 矿物的嵌布特性
        3.1.3 矿物的粒度分布特性
    3.2 司家营铁矿生产循环水质分析
        3.2.1 司家营铁矿循环水工艺简介
        3.2.2 司家营铁矿循环水质检测及对分选的影响
        3.2.3 水质对选别过程影响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高分散性硅酸盐单矿物絮凝沉降试验研究
    4.1 高分散性硅酸盐单矿物自然沉降试验
        4.1.1 自然沉降时间的确定
        4.1.2 pH值对硅酸盐单矿物自然沉降的影响
    4.2 分散剂对高分散性硅酸盐单矿物分散沉降的影响
        4.2.1 自然pH值条件下分散剂对分散沉降的影响
        4.2.2 pH=10.5 时分散剂对分散沉降的影响
        4.2.3 pH值对硅酸盐单矿物分散沉降的影响
    4.3 不同絮凝剂对高分散性硅酸盐单矿物絮凝沉降的影响
        4.3.1 阴离子絮凝剂APAM-1 对高分散硅酸盐矿物絮凝沉降的影响
        4.3.2 阴离子絮凝剂APAM-2 对高分散硅酸盐矿物絮凝沉降的影响
        4.3.3 阳离子絮凝剂CPAM-1 对高分散硅酸盐矿物絮凝沉降的影响
        4.3.4 阳离子絮凝剂CPAM-2 对高分散硅酸盐矿物絮凝沉降的影响
        4.3.5 壳聚糖季铵盐HACC-102 对高分散硅酸盐矿物絮凝沉降的影响
    4.4 组合药剂对高分散性硅酸盐单矿物絮凝沉降的影响
        4.4.1 钙离子对APMA-1 高分散性硅酸盐矿物絮凝沉降的影响
        4.4.2 两性絮凝剂C-PAM对高分散性硅酸盐矿物絮凝沉降的影响
        4.4.3 组合絮凝剂对高分散性硅酸盐矿物絮凝沉降的影响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高分散性硅酸盐矿物的絮凝沉降机理研究
    5.1 矿物晶体结构及表面性质对高分散性硅酸盐矿物絮凝沉降的影响机理
        5.1.1 绿泥石的晶体结构和表面性质对其絮凝的影响机理
        5.1.2 石英的晶体结构和表面性质对其絮凝的影响机理
        5.1.3 高岭石的晶体结构和表面性质对其絮凝的影响机理
    5.2 矿浆pH对绿泥石、石英和高岭石表面动电位及其絮凝的影响机理
        5.2.1 矿浆pH值对绿泥石表面动电位及其絮凝的影响
        5.2.2 矿浆pH值对石英表面动电位及其絮凝的影响机理
        5.2.3 矿浆pH值对高岭石表面动电位及其絮凝的影响机理
    5.3 钙离子对绿泥石、石英和高岭石的絮凝影响机理
        5.3.1 钙离子在微细粒硅酸盐矿物表面吸附量测试
        5.3.2 钙离子的吸附形态分析
        5.3.3 钙离子对微细粒硅酸盐矿物表面动电位的影响
    5.4 絮凝剂对绿泥石、石英和高岭石絮凝沉降的影响机理
        5.4.1 絮凝剂的红外光谱分析
        5.4.2 絮凝剂对绿泥石絮凝沉降的作用机理
        5.4.3 絮凝剂对石英絮凝沉降的作用机理
        5.4.4 絮凝剂对高岭石絮凝沉降的作用机理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司家营铁矿循环水絮凝沉降研究
    6.1 司家营铁矿高分散悬浮物循环水絮凝沉降试验
        6.1.1 絮凝剂的影响试验
        6.1.2 响应曲面试验
    6.2 絮凝剂处理司家营铁矿高分散悬浮物循环水的回用试验
        6.2.1 絮凝剂处理循环水后浓缩池溢流水回用试验
        6.2.2 絮凝处理后循环水对选别的影响
        6.2.3 改造后效果
    6.3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创新点
    7.1 结论
    7.2 创新点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出版学术着作
致谢

(3)长石分选及其废水处理现状与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1 长石资源、特征及其应用
    1.1 长石资源与分布
    1.2 长石产品的特征与应用
    1.3 长石及硅酸盐矿物的可浮性
2 长石的分选与除杂
    2.1 长石中铁、钛杂质的去除
    2.2 长石与云母类矿物的分离
    2.3 氢氟酸法分离长石与石英
    2.4 无氟有酸法分离长石与石英
    2.5 无氟无酸法分离长石与石英
3 分选长石的废水与处理
    3.1 含氟废水与酸性废水的危害
    3.2 含氟废水的处理
    3.3 酸性废水的处理
4 结语与展望

(4)邯郸地区煤矿排水与利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我国矿井水利用的法律法规
    1.4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区域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
    2.1 自然地理概况
    2.2 区域地质条件
        2.2.1 地层
        2.2.2 煤层
        2.2.3 构造
    2.3 区域水文地质条件
        2.3.1 主要含水层及特征
        2.3.2 地下水补、径、排条件
        2.3.3 地下水动态特征
        2.3.4 煤炭开采对岩溶地下水的影响
第三章 邯郸地区煤矿排水分析
    3.1 邯郸地区煤矿分布及排水利用现状
        3.1.1 主要煤矿分布
        3.1.2 煤矿排水利用现状
    3.2 邯郸地区煤矿排水量分析
        3.2.1 矿井充水水源
        3.2.2 矿井充水通道
        3.2.3 历年涌水量概况
        3.2.4 邯郸地区煤矿涌水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3.2.5 邯郸地区煤矿涌水量预测
    3.3 邯郸地区煤矿排水的水质特征及评价
        3.3.1 矿井水水质类型
        3.3.2 邯郸地区原水水质特征
        3.3.3 邯郸地区煤矿排水的水质特征
        3.3.4 按用水途径分别评价
第四章 邯郸煤矿矿井水处理和利用
    4.1 不同类型矿井水的处理方法
        4.1.1 含悬浮物矿井水
        4.1.2 高矿化度矿井水
        4.1.3 含特殊污染物的矿井水
    4.2 邯郸煤矿矿井水的处理方法的确定
    4.3 邯郸煤矿地区矿井水处理基本流程介绍
    4.4 邯郸煤矿地区矿井水的利用
        4.4.1 农业灌溉、景观绿化用水
        4.4.2 工业、生活用水
第五章 邯郸煤矿地区排水利用的经济效益评价
    5.1 经济效益评价基本数据
    5.2 现有矿井水利用经济效益评价
    5.3 未来矿井水利用经济效益评价
结论与展望
    结论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和科研成果

(5)长寿化工园区化工废水处理方案比对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化工废水特点及其处理技术研究现状
    1.1 水资源概况
    1.2 化工废水的特点、来源及危害
        1.2.1 化工废水的基本特点
        1.2.2 化工废水的来源
        1.2.3 化工废水的危害
    1.3 化工废水的处理工艺的研究现状
        1.3.1 国内外对化工废水的治理经验
        1.3.2 国内外化工废水的处理方法
    1.4 化工园区的基本情况介绍
        1.4.1 化工园区废水的基本特点
        1.4.2 化工园区污水厂工程概况
    1.5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主要内容
        1.5.1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1.5.2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6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混凝沉淀、活性炭吸附工艺简介
    2.1 混凝沉淀工艺概述
        2.1.1 混凝沉淀理论
        2.1.2 混凝剂的发展趋势
        2.1.3 混凝剂的作用机理
        2.1.4 混凝效果的影响因素
    2.2 活性炭吸附技术工艺概述
        2.2.1 活性炭吸附工艺的研究进展
        2.2.2 活性炭的种类及特性
        2.2.3 活性炭吸附的概念与机理
        2.2.4 活性炭吸附工艺的的影响因素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化工废水的混凝沉淀处理实验及分析
    3.1 混凝剂的选择
        3.1.1 实验混凝剂的种类
        3.1.2 混凝效果分析
    3.2 单因素的影响实验
        3.2.1 pH值对COD、浊度去除率的影响
        3.2.2 PAC投加量对COD、浊度去除率的影响
        3.2.3 PAM投加量对COD、浊度去除率的影响
        3.2.4 搅拌时间、搅拌强度对COD、浊度去除率的影响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化工废水的活性炭吸附实验
    4.1 活性炭吸附絮凝处理的废水运行时间与COD、浊度、SS关系
    4.2 活性炭吸附未絮凝处理的废水运行时间与COD、浊度、SS关系
        4.2.1 接触时间为15min COD、浊度、SS去除效果
        4.2.2 接触时间为45min COD、浊度、SS去除效果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科研成果及发表的论着

(6)HDS法处理湘江流域主要重金属废水的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现状
        1.1.1 湘江流域污染状况
        1.1.2 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现状
        1.1.3 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控制情况
    1.2 重金属废水处理技术现状及发展
        1.2.1 物理化学法
        1.2.2 化学法
        1.2.3 生物处理法
        1.2.4 其他方法
    1.3 课题的提出
        1.3.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3.2 试验的主要内容
第2章 试验材料及试验方法
    2.1 试验材料
        2.1.1 试验药品
        2.1.2 模拟废水
        2.1.3 高密度泥浆来源
    2.2 试验装置及仪器设备
        2.2.1 试验装置
        2.2.2 试验仪器及设备
    2.3 试验方法
        2.3.1 烧杯试验
        2.3.2 试验方法
    2.4 检测项目及方法
        2.4.1 金属离子浓度的测定
        2.4.2 pH 值的测定
        2.4.3 浊度的测定
第3章 HDS 法处理典型重金属废水的试验研究
    3.1 HDS 法处理含锌废水的试验研究
        3.1.1 不同絮凝剂效果的比较
        3.1.2 絮凝最佳 pH 值
        3.1.3 絮凝剂最佳投加量
        3.1.4 助凝剂最佳投加量
        3.1.5 高密度泥浆最佳投加量
        3.1.6 水力条件正交试验
        3.1.7 泥浆分批投加试验
        3.1.8 药剂投加顺序试验
        3.1.9 最佳沉淀时间试验
    3.2 HDS 法处理含镉废水的试验研究
        3.2.1 絮凝剂的选择
        3.2.2 最优 pH 值试验
        3.2.3 絮凝剂投加量的确定
        3.2.4 助凝剂投加量的优化
        3.2.5 高密度泥浆投加量的确定
        3.2.6 水力条件优化试验
        3.2.7 泥浆投加方式试验
        3.2.8 药剂投加顺序正交试验
        3.2.9 沉淀时间试验
    3.3 HDS 法处理含铅废水的试验研究
        3.3.1 Na_2S 最佳投加量试验
        3.3.2 泥浆最佳投加量试验
        3.3.3 最佳水力条件试验
        3.3.4 泥浆分次投加及药剂投加顺序试验
        3.3.5 沉淀时间的确定
    3.4 HDS 法处理含两种金属混合废水的试验研究
    3.5 HDS 法处理含三种金属综合废水的试验研究
        3.5.1 选择最佳絮凝剂
        3.5.2 最佳 pH 值选择试验
        3.5.3 絮凝剂不同投加量的效果比较
        3.5.4 助凝剂投加量的确定
        3.5.5 高密度泥浆回流量的确定
        3.5.6 水力条件选择试验
        3.5.9 最佳沉淀时间试验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HDS 法动力学及机理研究
    4.1 HDS 法动力学分析
        4.1.1 异向絮凝
        4.1.2 同向絮凝
        4.1.3 差降絮凝
    4.2 HDS 法机理分析
        4.2.1 充分利用絮凝效能
        4.2.2 增加接触碰撞
        4.2.3 吸附作用
结论与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7)彬长矿区矿井水资源化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矿井水来源与危害
    1.3 国内外矿井水处理利用研究概况
        1.3.1 国外矿井水处理利用概况
        1.3.2 国内矿井水处理利用概况
    1.4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2 彬长矿区概况
    2.1 彬长矿区地理位置及交通
    2.2 彬长矿区气候、气象
    2.3 彬长矿区地质条件
        2.3.1 地层
        2.3.2 构造
        2.3.3 水文地质
    2.4 彬长矿区煤矿分布
3 研究区矿井水概况
    3.1 研究区矿井水水质情况
        3.1.1 水样的采集
        3.1.2 研究区水质概况
        3.1.3 研究区矿井水污染物实验室测试
    3.2 彬长矿区矿井水资源化的可行性
4 彬长矿区矿井水处理工艺选定
    4.1 矿井水处理的一般原则
        4.1.1 矿井水处理的初级单元
        4.1.2 矿井水深度处理单元
        4.1.3 矿井水处理的高级单元
    4.2 彬长矿区矿井水处理现状
    4.3 彬长矿区矿井水处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4.4 彬长矿区矿井水处理工艺的选定
5 彬长矿区矿井水处理混凝实验研究
    5.1 混凝法的原理
    5.2 混凝法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5.3 混凝剂的种类
        5.3.1 无机盐类混凝剂
        5.3.2 有机盐类混凝剂
    5.4 混凝剂的选定
    5.5 矿井水处理混凝实验研究
        5.5.1 实验内容
        5.5.2 单一混凝剂用量的确定
        5.5.3 投加单一混凝剂适宜pH 值确定
        5.5.4 无机、有机混凝剂混凝实验
        5.5.5 PAC、PAM 复配最佳pH 值的确定
    5.6 小结
6 彬长矿区矿井水资源化实验研究
    6.1 模拟装置
    6.2 实验内容
    6.3 原水自由沉淀实验
        6.3.1 实验装置、水质及方法
        6.3.2 实验结果及分析
    6.4 沉淀池上清液加药絮凝沉淀实验
        6.4.1 实验装置、水质及方法
        6.4.2 实验结果及分析
    6.5 过滤实验研究
        6.5.1 实验装置及方法
        6.5.2 实验结果及分析
    6.6 小结
7 总结
    7.1 结论
    7.2 存在问题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8)铝土矿洗矿尾矿中铝、铁矿物综合利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平果铝洗矿尾矿基本概况
    1.2 国内外关于铝土矿尾矿研究利用现状
        1.2.1 关于平果铝洗矿尾矿研究概况
        1.2.2 关于其它类型铝土矿尾矿研究概况
    1.3 絮凝剂种类及研究进展
        1.3.1 絮凝剂分类
        1.3.2 常规絮凝剂的发展
        1.3.3 无机高分子絮凝剂的发展
        1.3.4 有机高分子絮凝剂的发展
        1.3.5 微生物絮凝剂的发展
    1.4 聚铝、铁高分子絮凝剂合成原理与方法
        1.4.1 聚合铝高分子絮凝剂合成原理与方法
        1.4.2 聚合铁高分子絮凝剂合成原理与方法
    1.5 聚合铝铁复合型高分子絮凝剂研究现状
    1.6 本论文研究内容及意义
        1.6.1 研究意义
        1.6.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研究物料性质和研究方法
    2.1 研究物料性质
        2.1.1 尾矿氧化物分析
        2.1.2 尾矿矿物组成分析
        2.1.3 尾矿的粒级分布
        2.1.4 其他性质
    2.2 试验药剂与仪器设备
        2.2.1 试验药剂
        2.2.2 仪器设备
    2.3 研究方法
        2.3.1 试验流程
        2.3.2 X射线衍射分析(XRD)
        2.3.3 电镜扫描(SEM)
        2.3.4 浊度检测
        2.3.5 COD检测
        2.3.6 红外光谱分析
第三章 洗矿尾矿中铝、铁矿物的分选富集探讨性研究
    3.1 铝土矿浮选概述
    3.2 尾矿直接浮选试验
        3.2.1 尾矿常规正浮选试验
        3.2.2 低浓度浮选试验
        3.2.3 射流浮选机浮选试验
        3.2.4 反浮选+正浮选试验
    3.3 尾矿脱泥分级-沉砂浮选试验
        3.3.1 脱泥分级试验
        3.3.2 沉砂浮选条件试验
        3.3.3 沉砂反浮选
    3.4 强磁选铁试验
    3.5 试验物料中铝、铁矿物难富集分选的原因探讨
        3.5.1 微细粒矿物对浮选过程的影响
        3.5.2 试验产物的矿物组成和微观结构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利用洗矿尾矿制备PAFS絮凝剂的工艺研究
    4.1 酸浸条件试验
        4.1.1 酸的选择
        4.1.2 硫酸用量的影响
        4.1.3 加热时间的影响
        4.1.4 加酸方式的影响
        4.1.5 水浴的影响
        4.1.6 酸浸渣中铝物相分析
    4.2 碱化剂的选择试验
        4.2.1 聚合原理
        4.2.2 聚合试验因素水平的选择
        4.2.3 氢氧化钠作碱化剂正交试验
        4.2.4 碳酸钠作碱化剂正交试验
        4.2.5 碳酸氢钠作碱化剂正交试验
        4.2.6 聚合正交试验小结
    4.3 聚合条件优化
        4.3.1 聚合液pH值的优化
        4.3.2 Al~(3+):Fe~(3+)物质的量比的优化
        4.3.3 聚合温度的优化
    4.4 自制PAFS絮凝性能检测
        4.4.1 加药量对自制PAFS絮凝性能的影响
        4.4.2 作用时间自制PAFS絮凝性能的影响
        4.4.3 废水pH值对自制PAFS絮凝性能的影响
    4.5 本章小结及后续研究展望
第五章 酸浸过程热力学及PAFS的絮凝机理与结构分析
    5.1 酸浸过程热力学分析
    5.2 PAFS絮凝机理分析
        5.2.1 絮凝体形成的作用机理
        5.2.2 絮凝过程中的动力学
    5.3 Al~(3+)、Fe~(3+)的溶液化学特性分析
    5.4 自制PAFS的结构表征
        5.4.1 自制PAFS红外光谱(IR)分析
        5.4.2 自制PAFSX射线衍射(XRD)分析
    5.5 自制PAFS有效成分形态特征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9)高磷赤铁矿高碱度浮选废水处理技术及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浮选废水处理研究现状及进展
        1.2.1 浮选废水的来源
        1.2.2 浮选废水处理的必要性
        1.2.3 浮选废水的处理现状、工艺及存在问题
    1.3 课题来源、目的与意义
        1.3.1 课题来源
        1.3.2 课题目的与意义
    1.4 研究内容
        1.4.1 研究内容技术路线
        1.4.2 研究创新点
第2章 实验材料及研究方法
    2.1 鄂西高磷赤铁矿矿物分析
    2.2 实验材料
        2.2.1 实验药品
        2.2.2 实验仪器设备
    2.3 实验方法
        2.3.1 混凝实验方法
        2.3.2 分析测试方法
第3章 浮选废水处理实验研究
    3.1 浮选废水的性质
        3.1.1 常规水质指标
        3.1.2 废水中悬浮物性质
        3.1.3 悬浮微粒聚结稳定性研究
    3.2 直接混凝处理方案
    3.3 沉降后再混凝方案
        3.3.1 沉降后在混凝实验
        3.3.2 LM絮凝处理进一步优化
    3.4 两段混凝处理方案
        3.4.1 第一段混凝处理
        3.4.2 第二段混凝处理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工艺研究
    4.1 废水处理正交实验
    4.2 水力条件正交实验
    4.3 工艺参数的确定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絮凝的机理分析
    5.1 赤铁矿浮选废水悬浮颗粒的胶体与表面化学特性
        5.1.1 矿物颗粒的胶体特性
        5.1.2 胶体颗粒表面的物理化学特性
        5.1.3 胶体颗粒稳定性
    5.2 絮凝剂的作用机理
        5.2.1 无机离子在氧化矿/溶液界面的吸附特性
        5.2.2 高分子絮凝剂的絮凝作用
第6章 结论和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专利

(10)O3、O3/H2O2和UV/O3氧化技术降解浮选药剂丁基黄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浮选废水简介
        1.1.1 浮选废水的来源、特点
        1.1.2 浮选废水的危害
        1.1.3 浮选废水的处理现状
    1.2 浮选药剂简介
        1.2.1 浮选药剂的作用
        1.2.2 浮选药剂的分类
    1.3 黄药的简介
        1.3.1 黄药的物理性质
        1.3.2 黄药的化学性质
        1.3.3 黄药的用途
        1.3.4 含黄药废水处理方法
    1.4 催化臭氧氧化水处理技术
        1.4.1 O_3氧化技术
        1.4.2 O_3/H_2O_2氧化技术
        1.4.3 UV/O_3氧化技术
    1.5 研究意义与目的
    1.6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6.1 研究内容
        1.6.2 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 实验部分
    2.1 实验原料与仪器
        2.1.1 实验药剂
        2.1.2 实验仪器与设备
    2.2 实验内容
        2.2.1 O_3分子与丁基黄药直接反应速率常数测定
        2.2.2 O_3氧化
        2.2.3 O_3/H_2O_2氧化
        2.2.4 UV/O_3氧化
    2.3 实验装置与方案
        2.3.1 实验装置
        2.3.2 实验方案
    2.4 检测及分析方法
        2.4.1 气相O_3浓度的测定
        2.4.2 液相O_3浓度的测定(靛蓝磺酸盐分光光度法测定)
        2.4.3 丁基黄药浓度测定
        2.4.4 化学需氧量(COD)测定
        2.4.5 总有机碳(TOC)测定
        2.4.6 中间产物的测定
第三章 O_3分子与丁基黄药直接反应速率测定
    3.1 化学反应计量比
    3.2 直接法测定O_3分子与丁基黄药直接反应速率常数
        3.2.1 模型建立
        3.2.2 速率常数的确定
    3.3 竞争动力学法测定O_3分子与丁基黄药直接反应速率常数
        3.3.1 模型建立
        3.3.2 速率常数的确定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O_3氧化丁基黄药试验研究
    4.1 影响因素分析
        4.1.1 O_3投加量对丁基黄药降解的影响
        4.1.2 溶液初始pH值对丁基黄药降解的影响
        4.1.3 丁基黄药初始浓度对丁基黄药降解的影响
        4.1.4 反应温度对丁基黄药降解的影响
        4.1.5 自由基抑制剂对丁基黄药降解的影响
    4.2 O_3氧化丁基黄药过程中各种指标的变化情况
    4.3 动力学分析
        4.3.1 模型建立
        4.3.2 动力学试验与回归分析
    4.4 中间产物的鉴定与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O_3/H_2O_2法氧化丁基黄药试验研究
    5.1 影响因素分析
        5.1.1 不同H_2O_2/O_3摩尔比对丁基黄药降解的影响
        5.1.2 溶液初始pH值对丁基黄药降解的影响
        5.1.3 反应温度对丁基黄药降解的影响
        5.1.4 自由基抑制剂对丁基黄药降解的影响
        5.1.5 投加方式对丁基黄药降解的影响
    5.2 O_3/H_2O_2氧化丁基黄药过程中各指标的变化情况
    5.3 动力学分析
        5.3.1 模型建立
        5.3.2 动力学试验及回归分析
    5.4 中间产物的鉴定与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UV/O_3法氧化丁基黄药试验研究
    6.1 影响因素分析
        6.1.1 O_3、UV和UV/O_3降解丁基黄药的效果比较
        6.1.2 反应时间与丁基黄药初始浓度对丁基黄药降解的影响
        6.1.3 溶液初始pH值对丁基黄药降解的影响
        6.1.4 反应温度对丁基黄药降解的影响
        6.1.5 自由基抑制剂对丁基黄药降解的影响
    6.2 UV/O_3氧化丁基黄药过程中各指标的变化情况
    6.3 动力学分析
        6.3.1 模型的建立
        6.3.2 动力学试验及回归分析
    6.4 中间产物的鉴定与分析
    6.5 O_3、O_3/H_2O_2和UV/O_3三种技术比较
        6.5.1 矿化率比较
        6.5.2 经济性比较
    6.6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
    7.1 结论
    7.2 建议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致谢

四、混凝法处理矿山高浊度洗矿水(论文参考文献)

  • [1]煤矿矿井废水絮凝药剂的优化研究[D]. 张怡晓. 北京林业大学, 2019(04)
  • [2]铁矿选矿高悬浮物循环水处理与回用研究[D]. 蒋文利. 武汉理工大学, 2018(07)
  • [3]长石分选及其废水处理现状与发展[J]. 罗立群,温欣宇,孙伟. 中国矿业, 2016(04)
  • [4]邯郸地区煤矿排水与利用[D]. 张林娜. 河北地质大学, 2016(01)
  • [5]长寿化工园区化工废水处理方案比对研究[D]. 吴俊. 重庆交通大学, 2013(03)
  • [6]HDS法处理湘江流域主要重金属废水的试验研究[D]. 邹圆. 湖南大学, 2013(04)
  • [7]彬长矿区矿井水资源化实验研究[D]. 席国强. 西安科技大学, 2011(01)
  • [8]铝土矿洗矿尾矿中铝、铁矿物综合利用研究[D]. 吴承桧. 中南大学, 2011(01)
  • [9]高磷赤铁矿高碱度浮选废水处理技术及工艺研究[D]. 胡斌. 武汉理工大学, 2011(09)
  • [10]O3、O3/H2O2和UV/O3氧化技术降解浮选药剂丁基黄药的研究[D]. 张萌. 东华大学, 2011(08)

标签:;  ;  ;  ;  ;  

混凝法处理矿山高浊度洗涤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