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联合免疫抑制治疗对肾移植术后动脉高血压的影响

新型联合免疫抑制治疗对肾移植术后动脉高血压的影响

一、新型联合免疫抑制治疗对肾移植后动脉高血压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中国医师协会肾脏内科医师分会肾性贫血指南工作组[1](2021)在《中国肾性贫血诊治临床实践指南》文中研究表明本指南由肾脏病和血液净化专家组成的编写委员会共同编写,系统介绍了肾性贫血的病因与发病机制、诊断与病情评估、治疗原则、靶目标与具体方案、治疗低反应性以及特殊肾脏疾病患者贫血诊疗。本指南针对如何规范诊断肾性贫血,红细胞生成刺激剂(ESAs)应用的时机和靶目标,如何评估铁状态以及铁剂应用的时机和靶目标,非透析、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患者贫血治疗方案,肾移植、儿童、老年与糖尿病患者的贫血治疗方案,如何规范应用低氧诱导因子脯氨酰羟化酶抑制剂(HIF-PHI)等6个主要临床问题,同时借鉴和参考了目前国内外肾性贫血相关临床指南。目的在于指导、规范肾性贫血的诊断以及ESAs、铁剂和HIF-PHI的合理应用,提高肾性贫血诊疗水平。

徐云[2](2021)在《成人公民逝世后急性肾损伤供者肾移植的疗效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研究成人公民逝世后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供体肾移植的临床疗效,并比较肾功能正常与AKI供肾移植术后受者/移植肾存活率影响,讨论AKI供肾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23医院器官移植中心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所有符合纳入、排除标准行肾移植手术供受者的临床资料:肾功能正常供肾移植术共计298例、AKI供肾移植术共计195例。AKI供肾移植受者组拟定为AKI组、将肾功能正常供肾移植受者组拟定为non-AKI组。比较两组受者术后1年内移植肾功能恢复情况、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对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elayed graft function,DGF)独立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并分析移植术后4年内受者/移植肾存活率。结果:1.non-AKI组与AKI组受者术后1年血清肌酐恢复良好,non-AKI组肌酐稳定在(142.10±27.54)μmol/L,AKI供肾组肌酐均值稳定在(133.83±86.80)μmol/L,比较两组之间无显着性差异(P=0.2)。2.non-AKI组受者移植术后1年内急性排斥反应(acute rejection,AR)的发病率为14.77%,AKI组受者为22.56%,P=0.03,比较两组间AR发病率有显着性差异;non-AKI组术后1周内DGF发生率14.13%,AKI供肾组29.23%,P=0.000,两组受者DGF发病率有显着性差异;两组间其它并发症比较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3.DGF独立危险因素(供者方面):AKI(OR:2.69、95%CI:2.51-2.88、P=0.000)、热缺血时间(OR:1.53、95%CI:1.43-1.64、P=0.000)、供肾获取前血肌酐(OR:1.01、95%CI:1.001-1.014、P=0.02)、冷缺血时间(OR:0.95、95%CI:0.93-0.98,P=0.000);DGF独立危险因素(受者方面):糖尿病(OR:0.59、95%CI:0.52-0.67,P=0.000)、体质指数(OR:1.05、95%CI:1.03-1.06、P=0.000)。4.non-AKI组受者与AKI组受者肾移植术后4年受者存活率无显着性差异(P=0.385),而non-AKI组存活率(91.27%)比较AKI组移植肾存活率(87.69%),有显着性差异(P=0.019)。结论:1.相对non-AKI受者,AKI受者移植后术后1月内Scr下降幅度小,多尿期尿量恢复较慢,但术后1年肾功能恢复良好。AKI组受者移植术后DGF、AR发病率高于non-AKI组,其它并发症发病率无明显差异,说明两组供肾移植术后近期临床疗效相似。2.发生DGF独立危险因素:AKI供肾、热缺血时间、冷缺血时间、获取供肾前的Scr水平;受者的体质指数、糖尿病。3.虽然AKI组移植肾4年期存活率略低于non-AKI组,经仔细评估后,AKI供肾可作为肾移植重要的器官来源,缓解器官短缺。

菅天琦[3](2021)在《影响肾移植术后患者肾性骨病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对肾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研究,分析影响肾移植术后患者肾性骨病预后的相关因素,为肾移植患者作出相应的临床指导。方法:选取自2015年01月01日后行肾脏移植手术并且于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在内蒙古包钢医院泌尿外科门诊进行术后随访的肾移植患者(包括于我院和外院行肾脏移植手术的患者)共109人,收集随访患者的性别、年龄、移植龄、身高、体重、体重指数、原发肾脏疾病、术前透析方法、透析时间等基本信息,检测患者的骨钙素、降钙素、甲状旁腺激素、维生素D、血生化、碱性磷酸酶、血药浓度等指标,应用双光能X线骨密度检测仪进行骨密度测定。结果:1.纳入本次研究的共有109例肾移植受者,年龄在23-66岁之间,平均年龄43.77±8.481岁,身高168.39±7.169cm,体重62.55±12.035kg,移植龄20.64±19.239月。男性患者70例(64.22%),女性患者39例(35.78%);在男性患者中,年龄≥50岁的21例(19.27%),年龄<50岁的男性49例(44.95%),在女性肾移植受者中,已绝经女性10例(9.17%),月经规律的女性29例(26.61%)。2.根据肾移植受者骨密度检测结果将患者分为骨量正常组和骨量丢失组,将两组患者的基本信息及检验结果进行卡方检验及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年龄、肾脏来源、镁等指标与骨密度测定结果相关,骨量丢失组患者年龄更高、镁浓度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根据肾移植受者的年龄将患者分为五组,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年龄患者各部位的骨密度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肾移植术后患者的移植龄将患者分为七组,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移植龄的患者各部位的骨密度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肾移植受者的术前透析时间将患者分为六组,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的术前透析时间患者各部位的骨密度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肾移植术后患者肾脏功能恢复所需时间将患者分为六组,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的肾脏功能恢复时间患者各部位的骨密度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根据患者术前透析方式分组(血液透析、腹膜透析、血液透析+腹膜透析)、性别分组(男性、女性)、肾脏来源分组(亲属供肾、公民逝世后供肾)、吸烟史分组(有、无)、饮酒史分组(有、无)、女性绝经与否分组(已绝经、未绝经)、免疫抑制方案分组(环孢素、他克莫司)进行各部位骨密度值的比较,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术前透析方式组间各部位骨密度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的性别组间各部位骨密度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右股骨颈部位,公民逝世后供肾组骨密度低于亲属供肾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在腰1-腰4及左股骨颈部位两组间骨密度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根据不同肾脏来源分组进行术后肾脏功能恢复时间及术后激素累计使用量进行比较,结果发现亲属供肾组患者的术后肾脏功能恢复时间及术后激素累计使用量显着低于公民逝世后供肾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既往有无吸烟史组间各部位骨密度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既往有无饮酒史组间各部位骨密度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左股骨颈及右股骨颈部位,已绝经组骨密度低于未绝经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在腰1-腰4部位两组间骨密度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左股骨颈部位,他克莫司组骨密度低于环孢素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在腰1-腰4及右股骨颈部位两组间骨密度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5.以骨密度测定结果作为因变量,将肾移植受者的年龄、移植龄、术前透析时间、术后肾脏功能恢复所需时间、肾脏来源、激素使用剂量、绝经、免疫抑制方案等因素作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绝经与骨密度测定结果呈负相关(P=0.0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6.根据肾移植术后患者的移植龄将患者分为七组,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移植龄组的患者,25-OH-VD以及镁有显着差异(P<0.05),其余骨代谢指标及血生化指标组间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于不同年龄、不同移植龄、不同术前透析时间以及不同的肾脏功能恢复时间的患者,各部位的骨密度值有显着差异,随着年龄的增长、术前透析时间以及术后肾脏功能恢复所需时间的增加,骨密度值逐渐降低,随着移植龄的增加,骨密度值逐渐增加。女性肾移植受者绝经与否也是影响骨代谢的因素之一。糖皮质激素的剂量、钙调磷酸酶抑制剂的种类对患者的骨代谢也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对于终末期肾病患者应当缩短透析时间,尽早行肾脏移植手术;对于肾移植受者应定期进行骨密度测定以及骨钙素、降钙素、甲状旁腺激素、维生素D、血生化、碱性磷酸酶等指标的检测,这将有助于肾移植术后患者代谢性骨病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胡伟[4](2021)在《肾移植术后血液系统并发症和中性粒细胞下降的临床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分析肾移植受者术后早期血液系统并发症发生情况和血细胞变化规律,比较术后发生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受者和未发生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受者的临床资料,探究影响中性粒细胞减少的相关危险因素,提高移植医生对肾移植受者术后血液系统并发症尤其是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认识和诊治水平,从而提高肾移植受者术后生活质量和存活率。方法:通过检索中国肾脏移植科学登记系统和兰州大学第二医院HIS病历系统,选取2011年1月1日至2020年9月30日期间在我院行肾移植手术并定期于本中心随访的肾移植受者,收集所纳入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分析总结术后早期血液系统并发症发生特点和血细胞变化规律。将诊断为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受者纳入PTN(post-transplant neutropenia,PTN)组,其余受者纳入非PTN组,比较分析两组受者的基线资料、血液系统疾病发生率、术后并发症、血尿素氮、血肌酐、尿酸等指标以及他克莫司、霉酚酸血药浓度数据,分析纳入有差异和意义的影响因素,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进一步筛选肾移植术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并对回归模型的预测概率做ROC分析,以评价其预测价值。结果:(1)肾移植受者术后早期血液系统并发症发生率较高,贫血症、白细胞减少症、中性粒细胞减少症、血小板减少症和全血细胞减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98.15%、23.15%、9.26%、53.70%和14.81%。有54.63%的受者在术后1年内至少发生过1次中性粒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首次减少时间距离移植平均107.85天。(2)肾移植受者术前术后血细胞随时间变化具有统计学差异,整体可分为“先升后降”和“先降后升”两种类型,其中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变化为“先升后降”类型,即术后第1天达到峰值(WBC:+5.100×109/L,95%CI:4.394-5.807×109/L;NE:+6.465×109/L,95%CI:5.799-7.131×109/L),第5天达到低谷,术后第3周时恢复到术前水平;单核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和血小板的变化属于“先降后升”类型,即术后第2-4天达到低谷,第2-4周时恢复到术前水平。(3)PTN组和非PTN组受者在基线资料、原发病、术前检查化验和血液系统并发症方面大多无统计学差异,其中两组间吸烟史、不同移植类型方面具有统计学差异。在术后血液系统并发症发生方面,两组白细胞减少症和全血细胞减少症发生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1),而贫血症和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没有统计学差异。在术后并发症发生方面,两组间感染和DGF发生率存在统计学差异,PTN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PTN组,其他并发症则无统计学差异。对有统计学差异的指标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死亡器官移植(OR=3.56,95%CI:1.23-10.33)和DGF(OR=7.55,95%CI:1.25-45.62)可能是影响PTN的独立危险因素。经ROC分析,回归模型的曲线下面积AUC=0.778。(4)PTN组和非PTN组间术后WBC、LY和PLT随时间变化具有统计学差异,而RBC和Hb在两组间随时间变化没有统计学差异,从各类型血细胞平均值变化曲线图可知,PTN组整体比非PTN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5)PTN组和非PTN组间术后BUN和肌酐的变化随时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TN组比非PTN组的相关指标较高,且下降速度相对较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肾移植受者术后早期血液系统并发症发生率较高,术前术后血细胞随时间变化规律可分为“先升后降”和“先降后升”两种类型。死亡器官移植和DGF可能是影响PTN的独立危险因素,发生PTN对早期移植肾功能具有一定影响。

潘慧[5](2020)在《肝移植术后患者他克莫司的血药浓度分布,凝血功能及肝肾功能的探讨》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应用他克莫司抗排异方案治疗的肝移植受者术后他克莫司血药浓度的分布,凝血功能,肝肾功能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为他克莫司的治疗药物监测,以及血药浓度范围提供参考,为可能出现的肝肾不良反应提供依据,确保他克莫司安全有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15.9~2019.10在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行肝移植的85例,经筛选,搜集71例患者肝移植术前及术后1~5d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血小板计数(PLT)以及纤维蛋白原(FBG),进行统计分析;经筛选,搜集66例患者术后30 d内,90 d和180 d他克莫司血药浓度,和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肌酐(Scr)指标,观察他克莫司血药浓度分布,探讨术后肝肾功能骤升的原因,及肝肾功能长期变化的趋势。符合正态的数据分布采用t检验,反之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结果:71例患者术后PT,APTT,TT及FBGd1~d 5内逐步恢复,但PLT在术后d1~d 5内持续下降,d2~d 5的PLT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6例患者30 d内他克莫司平均血药浓度7.39±3.18ng/m L,39%的浓度在6~10ng/m L;90d为6.32±3.09ng/m L,58%的浓度在4~8ng/m L;180d为6.43±3.03ng/m L,55%的浓度在4~8ng/m L。66例患者的ALT、AST及Scr在术后1 d出现峰值,ALT及AST术后30天内恢复正常,术后180天基本保持在正常范围内,与术前相比无统计学差异;Scr术后7天内恢复,180天Scr明显高于术前(P<0.05),且具有统计学差异。联合西罗莫司治疗组,180天Scr与术前无差异;单用他克莫司治疗组,180天Scr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期应用他克莫司,不能忽视可能造成的血小板减少,治疗量即可能引起血小板聚集而导致血小板计数减少。诱导免疫治疗,或联用西罗莫司,可延迟或减少他克莫司的暴露,维持他克莫司最低有效浓度,既有抗排异作用,也可减少肾毒性。他克莫司对肾脏的损伤是慢慢积累的,联合西罗莫司可改善他克莫司引起的肾功能损伤。

李成[6](2020)在《基于他克莫司的肾移植干预策略的循证转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对肾移植患者应用Tac治疗的系统评价进行再评价研究,评估相关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及报告质量。聚类分析肾移植中Tac治疗方案疗效安全性及结论的可靠程度,以期为高质量证据临床转化提供依据,为临床实践决策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Medline、CNKI、Wanfang database、CBM及VIP database,全面搜集肾移植患者中使用Tac免疫治疗相关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文献。由2位研究人员严格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采用AMSTAR量表和OQAQ量表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PRISMA量表进行报告质量评价;并系统综合汇总Tac的用药策略,汇聚研究成果,对其相关结局指标进行定性分析和讨论,凝练当前成果及未来需要改进的环节。结果:1.共纳入22篇系统评价(SR),其中有中文文献14篇,英文文献8篇;17篇研究比较了Tac与CsA的用药效果,5篇研究比较了Tac与SRL的用药效果。方法学质量AMSTAR/OQAQ量表评价表明评分最高分8/7分,最低分3/2分,平均5.8/4.6分;主要存在缺乏顶层设计,检索偏倚风险高、纳入和排除标准不完整、相关利益冲突不清楚等问题。报告质量PRISMA声明评分最高分23,最低分为13分,平均分为17.7分,主要存在问题有:不符合结构式摘要的要求、未提供研究前期方案及注册信息、纳入标准描述不详细、未报告具体的检索策略、未报告相关资助信息等问题。2.依据纳入研究显示基于Tac用药方案主要分为三大类,即(1)Tac二联用药:Tac+非激素类免疫抑制剂、Tac+激素,其第一种方案相对CsA可减少急性排斥反应发生,肾毒性较低,对肝损害小;而第二种方案研究量少,且主要疗效结局指标不清楚,临床医师因谨慎使用。(2)Tac三联用药:Tac+非激素类免疫抑制剂+激素、Tac+非激素类免疫抑制剂+免疫诱导剂,该类方案可有效控制急性排斥反应,但有增加糖尿病发生可能,其相对联合CsA用药肝损伤小,GRF改善水平低于SRL联合用药;(3)Tac四联用药:Tac+“非激素类免疫抑制剂”+激素+免疫诱导剂,该方案可有效控制急性排斥反应、降低高脂血症发生,但感染风险高于SRL联合用药。结论:1.当前肾移植中有关Tac免疫治疗的SR文献总体方法学质量和报告质量不高,大部分研究均存在一定的方法学和报告规范质量缺陷,降低了研究结论的可靠性及证据强度。2.肾移植中基于Tac联合用药方案复杂多样,其相对于CsA联合用药,Tac联合用药对患者有较好的疗效安全性,如有效控制急性排斥发生率、减少肝/肾功能损害、降低高脂血症发生率;但具有增加糖尿病不良事件发生风险,相对于SRL联合用药,其术后感染发生率较高,且肾功能改善水平低于SRL联合用药,对于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及移植肾存活率,目前研究结果存在差异,待需高质量研究进行判定,但基于整体质量均不高,临床医师应谨慎。3.未来的相关SR研究应预先制定严格的前期方案及研究策略,使研究过程更加透明和严谨,同时需注重相关药物性价比及个性化使用问题,建议遵从AMSTAR量表和PRISMA声明要求实行以提高方法学质量和改善报告规范,以期提供更有价值高质量证据文献,使之更好服务于临床。

吴颖妮[7](2020)在《激素耐药型肾病综合征患儿环磷酰胺疗效观察和基因分析》文中提出目的儿童激素耐药型肾病综合征(steroid-resistant nephritic syndrome,SRNS),发病机制复杂,足细胞基因突变学是目前较为明确机制之一,且部分对强化免疫抑制治疗有效,故本研究将对存在基因突变SRNS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归纳分析,为临床早期诊断及精准治疗提供参考。此外,目前SRNS的临床治疗困难,常需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CTX)是一种传统的免疫抑制剂之一,因其免疫抑制作用较强,价格低廉,目前广泛应用于频复发型肾病综合征(frequently relapse nephritic syndrome,FRNS)治疗,但其对SRNS的确切有效率及安全性仍有争议,故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大剂量CTX静脉冲击治疗儿童SRNS的临床疗效,为临床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收集2012年1月至2019年1月于西安市儿童医院肾脏科住院,接受大剂量CTX冲击治疗的SRNS患儿31例及存在基因突变4例SRNS患儿(未包含于前述的31例患儿中)的临床资料,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SRNS患儿CTX的治疗效果,并分析存在基因突变SRNS患儿的临床特点。结果1.SRNS患儿大剂量CTX静脉冲击疗效研究结果:(1)31例SRNS患儿发病年龄、性别、临床及病理分型:发病年龄1.1712.75岁,男女之比为2.1:1,单纯型肾病20例(64.5%),肾炎型肾病11例(35.5%);31例患儿均为初始耐药型SRNS;31例SRNS患儿中有28例行肾脏病理检查,病理类型:微小病变(minimal change disease,MCD)8例(28.6%),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esangial proliferative glomerulonephritis,MsPGN)13例(46.4%),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ocal segmental glomerulosclerosis,FsGS)4例(14.3%),膜性肾病(membranous nephropath,MN)1例(3.6%),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endocapillary proliferative glomerulonephritis,EPGN)2例(7.1%)。(2)接受CTX治疗后的31例SRNS患儿中,12例患儿尿蛋白转阴,2次疗程后尿蛋白转阴患儿4例,3次疗程后尿蛋白转阴患儿有3例,4次疗程后尿蛋白转阴患儿有2例,5次疗程后尿蛋白转阴患儿有1例,6次疗程后尿蛋白转阴患儿有2例。(3)CTX冲击结束后31例中12例完全缓解,9例部分缓解,10例无效,总体有效率67.7%。单纯型肾病有效率65%,肾炎型有效率72.7%,两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理类型缓解情况:MCD 8例中6例缓解,FSGS 4例均缓解,MSPGN 13例中9例缓解,EPGN 2例均缓解,MN 1例未缓解。(4)不良反应:胃肠道反应、肝功能损害及高血压,胃肠道反应最为常见,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2.SRNS患儿基因突变结果:(1)4例存在基因突变的SRNS患儿一般资料:1.9-8.7岁,男女比例为3:1,临床分型以原发单纯型为主(3/4例)。4例中3例肾脏病理为FSGS,1例未行肾穿。(2)基因突变情况:1例存在WT1突变:外显子9上c.1384C>T(p.R462W),为错义突变,属于新生突变。1例存在COL4A5基因突变:外显子27上c.2078G>A(p.Gly693Glu),为错义突变,突变来源于母亲,后对该患儿父亲、母亲及妹妹进行了突变位点验证,发现母亲及妹妹在相同位点发生了杂合突变,结合患儿病史特点及基因报告,最终确诊为Alport综合征。1例存在LAMB2基因突变:外显子27上c.4370G>A(p.R1457Q)及外显子22上c.3325G>A(p.E1109K),两者为错义突变,前者来源于母亲,后者来源于父亲;1例检测出SMARCAL1基因突变:内含子7上c.1334+1G>A剪切突变及外显子15上c.2303c.2327delGCCAGCAGTTCCAACTGTCGGAGAG(p.C768Cfs*36),前者为剪切突变,来源于母亲,后者为框移突变,来源于父亲,结合患儿病史特点及基因报告,最终确诊为Schimke免疫-骨发育不良(schimke immuno-osseous dysplasia,SIOD)。(3)随访:随访时间(2.3±0.7)年,存在LAMB2基因突变的1例患儿失访。存在WT1突变的患儿于病程的第3年因肾功能衰竭及难治性高血压而死亡。存在SMARCAL1突变患儿于病程的第1年末出现了肾功能衰竭,于病程第2年放弃治疗,最终因肾功能衰竭恶化而于家中死亡。存在COL4A5突变的1例患儿目前病情稳定,还在随访中。结论1.大剂量CTX冲击治疗SRNS患儿起效时间相对较早,近期疗效显着,安全性好,且价格低廉,CTX作为传统的免疫抑制剂之一,仍可作为SRNS患儿的一线治疗药物。2.对于已确诊为SRNS的患儿应尽早行基因诊断,以利于早期诊断、指导治疗及预测预后,避免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过度使用。

史彬[8](2020)在《IgA肾病预后因素及基于T/B细胞免疫平衡探讨益气和络方作用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一、IgA肾病预后风险因素分析目的:分析与IgA肾病不良预后风险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经肾穿刺活检确诊的IgA肾病患者,通过采集临床资料、实验室指标、病理指标、中医证候及其要素等资料,以初始Scr较基线水平增倍或初始eGFR与基线相比降低超过50%,或进入ESRD期为联合终点事件指标,以联合终点事件为因变量,各临床指标、病理变化、中医证候及其要素为自变量,通过Cox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以确定影响IgA肾病的不良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226例IgA肾病患者进入本研究。结果显示,一般资料中,发生终点组患者的基线收缩压、平均动脉压高于未发生终点组(P<0.05),发生终点事件组主要分布在CKD3-4期。实验室指标方面,发生终点事件组的患者24h尿蛋白定量、Scr、血尿酸、尿素氮、甘油三酯水平高于未发生终点事件组,eGFR、血清白蛋白、血清总蛋白、血红蛋白水平低于未发生终点事件组(P<0.05)。病理指标方面,牛津分型MEST—T评分与MEST—C评分在发生终点事件组发生率更高(P<0.05)。中医证候及其要素方面,乏力、浮肿、畏寒、手足心热所占比例高于未发生终点组(P<0.05);气阴两虚出现频率最高,气阴两虚与脾肾阳虚比例显着高于未发生终点组患者(P<0.05)。通过将上述单因素分析结果以及TA-MAP、TA-UP也纳入Cox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A-MAP、24h尿蛋白定量、TA-UP、Scr、新牛津病理分型T评分、新牛津病理分型C评分是IgA肾病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中医证候方面,气阴两虚、脾肾阳虚与IgA肾病联合终点事件的发生关系密切,可能是IgA肾病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结论:1、TA-MAP、24h尿蛋白定量、TA-UP、Scr、新牛津病理分型T评分、新牛津病理分型C评分是IgA肾病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2、中医证候方面,气阴两虚、脾肾阳虚与IgA肾病联合终点事件的发生关系密切,可能是IgA肾病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二、益气和络方干预气阴两虚证IgA肾病患者危险因素的临床观察目的:通过观察益气和络方对气阴两虚证IgA肾病患者临床指标、中医证候积分、中医证候积分改善总有效率、临床缓解率的改善情况,探讨益气和络方干预IgA肾病危险因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肾病科门诊及住院经肾穿刺活检确诊的气阴两虚证IgA肾病患者3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益气和络基础方随症加减治疗。口服,每日一剂,分两次早晚餐后冲服,疗程24周,随访24周,共观察48周。通过观察益气和络方对气阴两虚证IgA肾病患者临床指标、中医证候积分、中医证候积分改善总有效率、临床缓解率的改善情况,初步探讨益气和络方干预IgA肾病危险因素的临床疗效。结果:1、临床指标方面,与治疗前相比,治疗24周、治疗48周的IgA肾病患者24h尿蛋白定量水平下降,治疗48周IgA肾病患者24h尿蛋白定量水平比治疗24周水平更低(P<0.05);治疗48周的IgA肾病患者与治疗前相比,尿红细胞数、IgA水平均下降。2、中医证候积分改善情况,与治疗前相比,治疗24周、治疗48周的IgA肾病患者中医主要症状积分及总症状积分水平减少,其中治疗48周IgA肾病患者总症状积分较治疗后24周积分水平更低(P<0.05)。3、中医证候积分改善总体有效率方面,治疗24周后IgA肾病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改善总体有效患者为18例(60%),治疗48周后IgA肾病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改善总体有效患者为25例(83.3%),治疗48周IgA肾病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改善总体有效率高于24周(P<0.05)。4、临床缓解率方面,治疗24周总缓解率达56.7%。治疗48周总缓解率达80%。结论:益气和络方通过降低IgA肾病患者24h尿蛋白定量、尿红细胞水平,改善中医证候积分,控制危险因素,延缓疾病的进展。三、基于T/B细胞免疫平衡探讨益气和络方治疗IgA肾病的作用机制目的:观察益气和络方是否通过调控IgA肾病患者外周血BAFF水平、T细胞亚群比例及其细胞因子水平变化,从而降低异常糖基化IgA1产生,探索益气和络方治疗IgA肾病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研究二中,经益气和络方干预的30例气阴两虚证IgA肾病患者的基础上,同期匹配健康受试者10例。采集IgA肾病患者治疗前、治疗后以及健康受试者的外周静脉血,提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应用流式标本荧光染色和检测Th1、Th2、Th17、Treg细胞比例,通过ELISA检测外周血低糖基化IgA1水平、BAFF及细胞因子IL-4、IL-6、IL-17水平,探索益气和络方治疗IgA肾病的作用机制。结果:1、与HC组比较,IgA肾病组患者外周血Gd-IgA1水平升高(P<0.05),外周血BAFF水平升高(P<0.05)。治疗24周、48周后外周血Gd-IgA 1水平降低(P<0.05),BAFF水平降低(P<0.05)。外周血T细胞亚群方面,与HC组比较,IgA肾病组患者外周血Th2比例、Th17比例、Th2/Treg、Th17/Treg水平更高,Treg 比例更低(P<0.05)。治疗24周、48周后外周血Th2细胞比例、Th17细胞比例、Th2/Treg、Th17/Treg较治疗前降低,Treg细胞比例较治疗前升高(P<0.05)。细胞因子方面,与HC组比较,IgA肾病组患者IL-4、IL-6、IL-17水平均升高(P<0.05),治疗24周、48周后外周血IL-4、IL6、IL-17较治疗前显着降低(P<0.05)。2、外周血Gd-IgA1水平相关关系方面,IgA肾病组患者外周血Gd-IgA1水平升高与24h尿蛋白定量、IgA水平升高显着相关;与外周血BAFF水平升高显着相关;与外周血Th2、Th17、Th17/Treg呈正相关,与Treg细胞百分率、Th1/Th2呈负相关(P<0.05);与外周血IL-4、IL-6、IL-17呈正相关(P<0.05)。3、外周血BAFF相关关系方面,BAFF水平与外周血Th2、Th17、Th17/Treg呈正相关,与Treg细胞百分率、Th1/Th2呈负相关(P<0.05);BAFF水平与外周血IL-4、IL-6、IL-17呈正相关(P<0.05)。4、外周血T细胞亚群相关关系方面,Th2细胞比例与24h尿蛋白定量、Scr水平呈正相关关系(r=0.394,p=0.036;r=0.512,p=0.013);Th17细胞比例与ALB水平呈负相关(r=-0.317,p=0.018),与IgA水平呈正相关(r=0.385,p=0.026);Treg 与 BUN 水平呈负相关(r=-0.463,p=0.015);Th1/Th2 与 Scr 水平呈负相关(r=-0.365,p=0.011);与 TC 水平呈正相关(r=0.396,p=0.007);Th1/Treg 与 eGFR水平呈正相关(r=0.352,p=0.037);Th2/Treg 与 eGFR 水平呈负相关(r=-0.337,p=0.040);Th17/Treg与24h尿蛋白定量呈正相关(r=0.385,p=0.029),与ALB水平呈负相关(r=-0.376,p=0.031);Th2、Th1/Th2与IL-4、IL-6呈正相关,Th17、Th17/Treg 与 IL-17 呈正相关(P<0.05)。5、外周血细胞因子相关关系方面,IL-4、IL-6、IL-17与24h尿蛋白定量呈正相关;IL-4、IL-17与eGFR呈负相关(P<0.05)。结论:1、IgA肾病患者存在T/B细胞免疫失衡,主要表现在外周血BAFF水平升高,T细胞亚群比例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水平失调。2、IgA肾病患者Gd-IgA1水平较高,与24h尿蛋白定量、BAFF水平、T细胞亚群比例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水平呈显着相关性。3、益气和络方可显着降低IgA肾病患者Gd-IgA1水平,其机制可能通过降低外周血BAFF水平以及改善T细胞免疫平衡有关。

程素芬[9](2020)在《肾移植术后耶氏肺孢子菌肺炎的相关危险因素临床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肾移植术后耶氏肺孢子菌肺炎(Pneumocystis jirovecii pneumenio,PJP)的临床表现不典型,疾病进展快,死亡率高;早期干预可明显降低疾病发生率及死亡率。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肾移植受者相关风险因素及发生PJP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以利于早期采取有效防治,降低移植术后PJP发生率及死亡率。方法:分析2015年9月-2019年9月于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西省人民医院共收集22例肾移植术后确诊为PJP患者资料,将其设置为病例组;根据22例肾移植术后PJP患者移植时间(前后2月)按照1:4的比例[1]挑选88例未发生PJP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单因素、多因素分析研究肾移植患者相关变量对肾移植术后PJP发生的影响及两医院PJP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肾移植受者相关风险因素及独立风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中,预防使用磺胺时间(PJP组,1.36±2.57非PJP组,4.94±1.70)、血透时间(PJP组20±19.104,非PJP组,1.9±6.51,)、术前透析方式(术前腹透PJP组45.5%,非PJP组81.8%)、高血压病史(PJP组63.6%,非PJP组22.7%)、既往CMV病毒感染史(PJP组45.5%,非PJP组1.1%,)、血清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抗体(阳性PJP组63.6%,非PJP组21.6%)有显着差异(P<0.05)。其中预防使用磺胺时间(P=0.001),既往CMV感染史(P=0.008)是PJP发生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在本研究中,PJP的相关风险因素为预防使用磺胺时间、术前血透时间、术前透析方式、高血压病史、既往CMV感染史、血清CMV抗体检测;其中预防使用磺胺时间、既往CMV感染史是肾移植术后PJ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随着血清CMV-IgM、CMV-IgG抗体效价增高时建议延长预防性使用磺胺药物时间。肾移植术后PJP患者期待以移植科为中心的多学科协作诊疗平台共同诊治,最大程度减轻病人痛苦、经济负担及药物毒副作用。

向玲[10](2019)在《“健脾益气、活血解毒”方案干预特发性膜性肾病的疗效及影响因素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拟通过回顾性分析中医“健脾益气、活血解毒”法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IMN)的临床疗效及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探讨该治疗方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单中心回顾性研究方法,严格按照纳排标准搜集、整理2014年1月至2019年1月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肾病科病房和门诊就诊的IMN患者临床病例资料,分析特发性膜性肾病的发病情况、中医证型、治疗用药及疗效评价,初探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根据不同的数据类型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结合统计学结果及临床实际意义得出相关结论。结果:1、一般资料:纳入244例IMN患者,男女比例1.49:1;以中老年多见,年龄超过40岁占77.87%;病程小于6个月占77.87%;首发症状以水肿、泡沫尿常见;中医辨证分型虚证属脾肾气虚证,标实证以血瘀证(28.69%)、热毒证(26.23%)为主;2、治疗情况:单纯中药治疗组纳入98例(未使用激素和/或免疫抑制剂治疗);中西结合治疗组80例(中药联合激素和/或免疫抑制剂治疗);西药无效组66例(激素和/或免疫抑制剂治疗无效后改用中药治疗)。3、治疗结果:中药组缓解率81.63%,中西结合组71.25%,西药无效组66.67%;244例IMN随访者总缓解率74.18%、复发率2.87%,随访过程中有12例进入终点事件;中药组治疗前后24小时尿蛋白定量是3.15±1.53、1.37±1.77,血清白蛋白为31.03±8.47、37.44±8.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结合组治疗前后24小时尿蛋白定量是3.61±1.67、1.61±1.96,血清白蛋白为28.83±8.55、35.9±8.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西药无效组治疗前后24小时尿蛋白定量分别是5.03±2.09、2.52±1.88,血清白蛋白分别为26.14±7.9、31.07±9.52,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治疗后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较治疗前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指标治疗前后较为稳定,无统计学意义(p>0.05)。4、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性别、高血压、疗程、蛋白尿、血清白蛋白是各治疗组预后的影响因素,合并用药是单纯中药组预后的影响因素,Scr水平是西药无效组预后的影响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高血压、血清白蛋白、蛋白尿可能是该方案治疗IMN疗效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1、IMN多发于中老年男性患者,初发症状以水肿、泡沫尿为主,临床多表现为肾病综合征,病理分期以Ⅰ、Ⅱ期多见;2、IMN中医辨证多属本虚标实证,脾肾气虚为其基本病机,标实证以血瘀、热毒为主;3、中医“健脾益气、活血解毒”法治疗IMN疗效确切,复发率低,且治疗时间越长、疗效越好、缓解率越高;单纯中药治疗远期疗效最佳,中西结合治疗见效最快,中药治疗西药无效者疗效可观;4、中药对降低尿蛋白,提高血清白蛋白,稳定肾功能具有积极作用,并具有一定的抗凝作用;5、蛋白尿、高血压、血清白蛋白是影响“健脾益气、活血解毒”方案治疗IMN的相关因素。

二、新型联合免疫抑制治疗对肾移植后动脉高血压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新型联合免疫抑制治疗对肾移植后动脉高血压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2)成人公民逝世后急性肾损伤供者肾移植的疗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研究资料与方法
    1.1 供者
        1.1.1 供者的选择
        1.1.2 供者基本的临床资料
    1.2 受者
        1.2.1 受者的选择
        1.2.2 受者基本临床资料
    1.3 肾移植前供、受者相关组织配型
        1.3.1 ABO血型配型
        1.3.2 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ymphocyte antigen,HLA)
        1.3.3 群体反应性抗体(panel reactive antibody,PRA)
        1.3.4 淋巴毒试验(交叉配合试验)
    1.4 与肾移植相关手术情况
        1.4.1 获取供肾
        1.4.2 供肾保存方式
        1.4.3 修肾
        1.4.4 肾移植手术方式
    1.5 围手术期处理
        1.5.1 保护性隔离
        1.5.2 术后监护
    1.6 免疫抑制治疗
        1.6.1 免疫诱导方案
        1.6.2 免疫维持方案
    1.7 随访
    1.8 相关诊断标准
        1.8.1 AKI 诊断、分期标准(见表 2、3、4、5)
        1.8.2 DGF诊断标准
        1.8.3 脑死亡的判定
        1.8.4 急性排斥反应
        1.8.5 终末期肾病诊断标准
        1.8.6 急性肾小管坏死(acute tubular necrosis, ATN)
    1.9 观察与分析指标
        1.9.1 移植前供、受者指标
        1.9.2 移植术后肾功能恢复情况
        1.9.3 肾移植术后受者并发症
        1.9.4 生存分析
        1.9.4.1 生存时间
        1.9.4.2 生存结局
    1.10 统计学处理方法
结果
    2.1 肾移植前临床资料的比较
        2.1.1 供者临床资料比较
        2.1.2 受者临床资料比较
        2.1.3 受者移植前免疫学配型资料对比
    2.2 移植术后肾功能变化
        2.2.1 Scr的变化情况
        2.2.2 尿量的变化情况
    2.3 肾移植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2.4 受者免疫抑制方案
    2.5 DGF独立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
        2.5.1 供者方面的因素
        2.5.2 受者方面的因素
    2.6 受者与移植肾生存分析
讨论
    3.1 AKI诊断标准对比
    3.2 对AKI供者诊断标准的选择
    3.3 供者基本临床特征
    3.4 受者基本临床特征
    3.5 肾功能恢复情况
        3.5.1 术后血肌酐变化
        3.5.2 术后受者尿量变化
    3.6 移植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3.6.1 DGF
        3.6.1.1 供者因素
        3.6.1.2 受者因素
        3.6.1.3 免疫因素
        3.6.2 肺部感染
        3.6.3 尿路感染
        3.6.4 移植肾血管并发症
        3.6.4.1 移植肾动脉血栓
        3.6.4.2 移植肾出血
        3.6.4.3 移植肾动脉狭窄
        3.6.5 尿漏
        3.6.6 AR
    3.7 生存分析
    3.8 本研究的局限性
结论
参考文献
缩略词表
综述 急性肾损伤供者肾移植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3)影响肾移植术后患者肾性骨病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材料与方法
二、结果
三、讨论
四、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肾移植术后肾性骨病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缩略语表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个人简历
致谢

(4)肾移植术后血液系统并发症和中性粒细胞下降的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资料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2.1.1 病例选择
        2.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2.1.3 手术方法
        2.1.4 免疫抑制方案
    2.2 随访及术后并发症监测
        2.2.1 随访方案
        2.2.2 术后并发症的评判标准
    2.3 统计学分析方法
第三章 结果
    3.1 肾移植受者血液系统并发症发生情况
        3.1.1 一般资料
        3.1.2 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3.1.3 术后血液系统并发症发生情况
        3.1.4 肾移植受者术后血细胞变化规律
        3.1.5 中性粒细胞减少患者相关资料分析
    3.2 肾移植受者术后中性粒细胞症危险因素分析
        3.2.1 两组肾移植受者一般资料对比分析
        3.2.2 两组肾移植受者血液系统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
        3.2.3 两组肾移植受者术后血细胞变化规律分析
        3.2.4 两组肾移植受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
        3.2.5 两组肾移植受者生化及血药浓度数据分析
        3.2.6 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
第四章 讨论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肾移植术后血液系统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5)肝移植术后患者他克莫司的血药浓度分布,凝血功能及肝肾功能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绪论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肝移植术后早期应用他克莫司对凝血功能的影响
    前言
    1.研究对象及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2.结果
    3.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肝移植术后他克莫司谷血药浓度分布
    前言
    1.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免疫抑制方案
        1.3 血样的采集
        1.4 血样的检测
        1.5 研究方法
    2.结果
        2.1 肝移植受者情况
        2.2 他克莫司血药谷浓度分布
    3.讨论
        3.1 肝移植受者基本情况分析
        3.2 他克莫司血药浓度检测方式
        3.3 他克莫司与免疫诱导治疗
        3.4 他克莫司联合西罗莫司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肝移植术后他克莫司与肝肾功能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
    前言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免疫抑制方案
        1.3 方法
    2.结果
        2.1 肝移植术后应用他克莫司肝功能情况
        2.2 肝移植术后应用他克莫司肾功能情况
    3.讨论
        3.1 肝功能评价指标的选择
        3.2 他克莫司与肝移植术后肝功能的关系
        3.3 他克莫司联合西罗莫司治疗对肝功能的影响
        3.4 肾功能评价指标的选择
        3.5 他克莫司与肝移植术后肾功能的关系
        3.6 他克莫司联合西罗莫司治疗对肾功能的影响
        3.7 他克莫司的药学监护
    参考文献
总结与展望
综述 肝移植患者他克莫司血药浓度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
致谢
科研成果

(6)基于他克莫司的肾移植干预策略的循证转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资料与方法
2.结果
3.Tac 治疗方案特征
4 基于Tac在肾移植中免疫治疗方案的证据总结
5 讨论
6.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肾移植术后腹泻对他克莫司影响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7)激素耐药型肾病综合征患儿环磷酰胺疗效观察和基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文献回顾
    1 儿童SRNS概述
    2 儿童SRNS基因学发病机制
    3 儿童SRNS治疗进展
        3.1 常见免疫抑制剂在儿童SRNS中的应用
        3.2 肾脏替代治疗
        3.3 辅助治疗
1 资料与方法
    1.1 SRNS患儿大剂量CTX冲击疗效
    1.2 SRNS患儿基因突变特点
2 研究结果
    2.1 大剂量CTX冲击治疗SRNS临床疗效
    2.2 SRNS患儿基因突变情况
3 讨论
    3.1 大剂量CTX冲击治疗SRNS临床疗效评价
    3.2 4例SRNS患儿基因突变分析
4 结论
小结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和研究成果
    个人简历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8)IgA肾病预后因素及基于T/B细胞免疫平衡探讨益气和络方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文献综述
    综述一、T细胞亚群在IgA肾病发病中的作用
        1. T淋巴细胞亚群
        2. T淋巴细胞亚群在IgA肾病的作用
        3. T淋巴细胞亚群与低糖基化IgA1
        4. T淋巴细胞亚群与肾损伤
        5. T淋巴细胞亚群与IgA肾病临床表型
        6. T细胞作为传统和生物疗法的治疗靶标
        7. 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二、IgA肾病中医辨治的研究进展
        1. 中医辨证分型
        2. 中医证候分布
        3. 中医证候与临床因素相关性研究
        4. IgA肾病的中医治疗
        5. 展望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一部分 IgA肾病预后风险因素分析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二部分 益气和络方干预IgA肾病危险因素的临床观察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三部分 基于T/B细胞免疫平衡探讨益气和络方治疗IgA肾病的作用机制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语
    结论
    创新点
    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点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9)肾移植术后耶氏肺孢子菌肺炎的相关危险因素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写词表
第1章 前言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临床资料收集与分组
    2.3 观察指标及定义
    2.4 免疫抑制方案
    2.5 PCP诊断
    2.6 统计学方法
第3章 结果
    3.1 患者的一般资料
    3.2 PJP组与非PJP组间分析
        3.2.1 对PJP患者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
        3.2.2 对耶氏肺孢子菌肺炎相关风险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
    3.3 两医院PJP患者相关变量分析
        3.3.1 肺部感染发生时间段
        3.3.2 两医院PJP患者计量资料的统计分析
第4章 讨论
第5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10)“健脾益气、活血解毒”方案干预特发性膜性肾病的疗效及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对象与方法
    1 病例来源
    2 西医诊断标准
        2.1 特发性膜性肾病西医诊断标准
        2.2 特发性膜性肾病病理诊断标准
        2.3 排除继发性膜性肾病
        2.4 其他疾病诊断标准
    3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4 研究方法
        4.1 研究类型
        4.2 纳入标准
        4.3 排除标准
        4.4 研究内容
        4.5 疗效判定标准
        4.6 统计学处理
结果
    1 分组及用药情况
    2 临床指标基线情况
        2.1 性别、年龄
        2.2 病程分布
        2.3 首发症状
        2.4 中医辨证分型
        2.5 合并症
        2.6 合并用药
        2.7 病理资料
        2.8 实验室指标
    3 疗效观察
        3.1 治疗结果
        3.2 复发情况
        3.3 终点事件
        3.4 实验室指标
    4 疗效的影响因素
        4.1 中药组疗效影响因素
        4.2 中西结合组疗效影响因素
        4.3 西药无效组疗效影响因素
        4.4 影响疗效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讨论
    1. 研究内容的选择
        1.1 现代医学对IMN的研究
        1.2 中医学对IMN的研究
        1.3 前期研究基础
        1.4 “健脾益气、活血解毒”中医治疗方案解析
    2 研究结果分析
        2.1 一般资料分析
        2.2 中医证型及用药分析
        2.3 不同治疗方案基线情况分析
        2.4 治疗结果分析
        2.5 疗效影响因素分析
结语
    1 不足与展望
    2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Ⅰ 文献综述 中西医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Ⅱ 在校期间论文发表及参会情况
    附录Ⅲ 病例报告表
    附录Ⅳ 伦理委员会批件

四、新型联合免疫抑制治疗对肾移植后动脉高血压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肾性贫血诊治临床实践指南[J]. 中国医师协会肾脏内科医师分会肾性贫血指南工作组. 中华医学杂志, 2021(20)
  • [2]成人公民逝世后急性肾损伤供者肾移植的疗效研究[D]. 徐云.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1
  • [3]影响肾移植术后患者肾性骨病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D]. 菅天琦. 内蒙古医科大学, 2021(02)
  • [4]肾移植术后血液系统并发症和中性粒细胞下降的临床分析[D]. 胡伟. 兰州大学, 2021(12)
  • [5]肝移植术后患者他克莫司的血药浓度分布,凝血功能及肝肾功能的探讨[D]. 潘慧. 上海交通大学, 2020(01)
  • [6]基于他克莫司的肾移植干预策略的循证转化研究[D]. 李成. 遵义医科大学, 2020(12)
  • [7]激素耐药型肾病综合征患儿环磷酰胺疗效观察和基因分析[D]. 吴颖妮. 西安医学院, 2020(08)
  • [8]IgA肾病预后因素及基于T/B细胞免疫平衡探讨益气和络方作用机制研究[D]. 史彬.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9]肾移植术后耶氏肺孢子菌肺炎的相关危险因素临床分析[D]. 程素芬. 南昌大学, 2020(08)
  • [10]“健脾益气、活血解毒”方案干预特发性膜性肾病的疗效及影响因素研究[D]. 向玲. 上海中医药大学, 2019(03)

标签:;  ;  ;  ;  ;  

新型联合免疫抑制治疗对肾移植术后动脉高血压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