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外干部安排与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探析

党外干部安排与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探析

一、党外干部实职安排与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探析(论文文献综述)

许奕锋[1](2020)在《新时代民主党派骨干成员的培养》文中研究表明民主党派骨干成员的培养是新时代统一战线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统一战线可持续发展的组织保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包括民主党派骨干成员在内的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先后出台了一系列重要文件,对党外代表人士的发现、培养、使用和管理等工作作出了明确规定。结合民主党派骨干成员的特点,从谋划、识别、培育、使用、管理等五个环节建立健全五个方面的制度机制,以促进民主党派骨干成员培养工作的规范化发展,进一步确保民主党派干部队伍建设规范有序运行。

杜俊奇[2](2020)在《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长期以来,中国共产党党外公职人员中一直存在着腐败现象,而且党外公职人员数量不断增加,其腐败问题也开始空前凸显,在一些地方和一些领域中,腐败问题还表现的相当严重。党外公职人员分布在各领域、各层级,在各级政府、各个岗位充当重要角色,有职有权,权力失去监督必然导致腐败。因此,如何加强对行使公权力的党外公职人员监督,已经成为我们无法回避而必须直面和破解的一个重要课题。虽然相关部门在实践中进行了一些有益探索,但由于监督机制与现实情况存在着一定的差距,监督问题仍然处于薄弱状态。学术界对此也进行了初步的理论探讨并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一些有益的建议。但总体上说,对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全面系统的研究尚不充分,对这一群体的腐败程度、形式、原因等实证研究非常不足,具有建设性和应用性的对策建议更是不多。从我国反腐败和廉政建设这一时代的宏伟大业来看,对党外公职人员监督问题的研究,既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也是共产党(即执政党)和各民主党派(即参政党)互相监督的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更是将全面反腐败斗争不断引向深入的迫切需要。本文主体内容分为逻辑紧密关联的五章。逻辑起点首先在理论层面阐发了关于党外公职人员监督必须厘清的几个基础性问题,介绍了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主体内容、制度基础、法理依据和监督的必要性;然后运用历史和比较的方法追溯了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发展历程,分析目前监督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难点;继而用实证研究、尤其是案例分析的方法,剖析了党外公职人员腐败的现状、成因和特征;论证了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对强化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特殊意义和显着成效;最后,就如何强化、细化、实化对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特别是政治敏感度和政策性比较强的宗教界、工商联、村委会三个特殊群体党外公职人员的监督,从理论性和应用性两个维度提出的若干对策建议。本文的意义在于:对“党外公职人员监督”这一事关我国反腐败成效而迄今很少受到关注的问题做了初步的研究;通过大量的内调外研获得了翔实的一手数据;对党外公职人员的监督,尤其是对特殊群体的监督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从而对国家监察机制改革和推进反腐败事业整体上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较强的现实意义。

夏再军[3](2018)在《党外代表人士差异化管理研究 ——以湖南省为例》文中认为党外代表人士是党和国家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来源。深化党外代表人士差异化管理研究,科学把握不同领域不同群体党外代表人士之间的客观差异性及成因,为创新党外代表人士管理,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党外代表人士队伍,体现我国政党制度的独特优势,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党外代表人士差异化管理进行了概念和内涵的界定,通过对不同领域的党外代表人士思想政治倾向差异进行分析比对,总结了党外代表人士在思想政治方面差异的基本规律。而后系统研究了湖南省在推动新时代统战工作创新发展中,党外代表人士管理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从差异化管理的视角探析党外代表人士群体差异性特征,论证党外代表人士实行差异化管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与此同时,根据差异化管理理论原则,建立党外代表人士能力素质模型、评价考核指标体系的研究,提出具体对策与可操作性建议,如建立差异化管理制度体系、健全差异化管理保障机制、建设差异化管理信息平台等。随着湖南益阳党外代表人士差异化综合评价的成功案例的推进,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系统的党外代表人士管理体系因而也具备了可行性,具有重要的实践参考价值。

朱伟强[4](2018)在《中国党政干部管理制度的历史变迁研究》文中提出党政干部管理制度改革,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培养造就大批优秀党政领导人才的治本之策。改革开放以来党政干部管理制度改革一方面成效明显,另一方面却难以深化。现行的党政干部管理制度尚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尤其是改革中核心制度改革滞后,改革动力不足,深层次矛盾和难题有待于破解。有鉴于此,本论文梳理了中国党政干部管理制度的发展历程,主要运用历史制度主义理论的制度变迁与路径依赖理论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分析了中国党政干部管理制度历史变迁的原因,概述了其效能,结合借鉴中国古代和西方文官制度的有益之处,提出了中国党政干部管理制度改革的目标、路径、方法以及主要举措等。本论文由六章内容组成。第一章引言介绍了选题意义、文献综述、研究思路与内容、研究方法、创新与不足等内容,提出改革和完善党政干部管理制度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客观需要,是深化中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必然要求,是党政干部管理的内在需要。第二章对党政干部、党政干部管理制度等概念做了阐述,介绍了党政干部管理制度的分类(主要包含选拔任用机制、考核评价机制、管理监督机制和激励保障机制)和马列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干部管理制度的理论、历史制度主义理论、西方行政学有关理论等。主要目的是为全文奠定分析的基本理论框架。第三章是中国党政干部管理制度的历史渊源,分别介绍了中国共产党初创和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的干部管理制度。这三个时期的干部管理制度一脉相承、不断发展,为中国党政干部管理制度的正式生成做好了理论和实践的准备。第四章是中国党政干部管理制度的发展历程,分别从党政干部管理制度的生成、调适、发展三个纬度梳理了从建国初期到党的十八大以来党政干部管理制度的发展史。建国后伴随着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党政干部管理制度也经历了初步构建和曲折发展时期,既有宝贵的经验,也有难忘的教训。第五章对中国党政干部管理制度历史变迁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分别从中国党政干部管理制度变迁和社会环境的演变、政治理念的转变、政治行动者行为的变化、制度自身的路径依赖进行了论述。主要从纵向分析的角度来探讨制度这一有机体对各自变量的回应所呈现出的独特发展路径。第六章阐述了中国党政干部管理制度的效能和未来改革的设想,论述了中国党政干部管理制度的政治特色,肯定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党政干部管理制度建设所取得的基本成就,也指出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对一把手用人权过大缺乏有效机制制约、党政干部考核机制不够科学、党政干部日常管理监督机制不够健全和党政干部激励保障机制不够完善等。同时分别论述了中国古代和西方文官制度的特点及对我们的启示,提出要深化党政干部管理制度改革,应该根据党的十九大精神系统设计、重点突破、相互衔接,重点完善党政正职选拔任用机制、对一把手用人权的监督机制、党政干部考核机制、党政干部日常管理监督机制和党政干部激励保障机制等。

杨冰冰[5](2018)在《党外干部培养选拔研究 ——以江西省上饶市S区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党外干部是我国政治体制下特殊的一种干部群体,党外干部的存在,对增进领导班子团结、改善班子结构、增强队伍活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把培养选拔党外干部的工作做好,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党的干部工作,是我国统一战线事业的重要任务,是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具体体现,同时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现。本文主要围绕S区党外干部培养选拔工作展开,从党外干部的培养选拔工作现状来看,S区党外干部培养选拔工作呈现出实职安排推进较快,文化层次、年龄结构和任职范围有较大改善,作用发挥较好这三个特点,同时就党内外干部的差别作了对比。随后分析出当前S区党外干部培养选拔工作中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在思想认识方面,主要问题是部分领导干部重视不够、基层政府的用人观较为落后;在体制方面,主要问题是党外干部范围受限的局面长期存在、政策落实面临挑战、组织统战两部门联动不足;在培养方式方面,主要问题是培训质量不高、培训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实践锻炼机会缺乏;在党外干部自身能力方面方面,主要问题是政治理论素养不强、整体知识结构有待改善、基层实践经验较少。最后提出,要完善党外干部培养选拔工作,应该从提高思想共识、健全培养选拔机制、改进培养选拔方式、党外干部自身要加强能力与素质的培养选拔这四个方面加以改进。

程建义[6](2008)在《党外干部选拔问题研究》文中提出从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理论来看,现代组织的根本目的就是提升组织持续发展和实现战略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人就成为决定性因素。毛泽东有句名言:“政治路线确定以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长期以来,党外干部作为我国干部队伍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中作出了重要贡献。大力培养选拔一大批优秀的党外干部,是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需要,也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需要。但是,当前的党外干部选拔工作在一定程度上还不能适应形势要求。党外干部安排多是政治安排,实职安排薄弱。在培养、选拔和使用党外干部的实际工作中,存在说法重要、选拔次要、备用分家等现象。本文旨在运用人力资源管理理论,通过研究党外干部选拔工作,剖析党外干部选拔中存在的组统分家,备而不用等现象,通过研究一些地区案例得出共性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促进我国党外干部选拔工作向纵深发展,进一步调动党外人士参与民主政治建设的积极性,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进程,促进中国民主化进程。

王远启,白继英[7](2006)在《深入学习贯彻《意见》精神 进一步健全党外干部培养选拔工作机制》文中研究说明在新世纪新阶段,党中央对党外干部培养、选拔、安排、使用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落实《意见》精神,充分认识培养、选拔党外干部工作的重大意义,认真探索、解决新形势下这项工作遇到的突出问题,积极推进党外干部培养、选拔、安排、使用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

张帆[8](2005)在《论辽宁省党外干部的选拔机制》文中研究说明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在知识分子已经得到全社会充分重视的今天,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遗憾几乎已经不复存在;但是,此千里马非彼千里马,伯乐在发现千里马之后,是否真的不拘一格降人才?是否真正做到了知人善任? 培养和选拔党外领导干部,是加强中国共产党同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合作共事的重要内容,对于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坚持和完善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都具有深远的影响。在选派优秀的党外知识分子担任领导干部职务的工作进程中,有成功的统战成果可以共享,也有空白和盲点。 本文旨在理清“党管干部的现实意义,剖析现有“组统分家”、“备而不用”、“花瓶现象”等选拔干部方面缺憾;通过现有案例的省际横向比较,力图填补干部选拔机制特别是党外干部选拔机制某些理论方面的空白。同时,在借鉴西方人力资源管理的人才测评理论同中国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方面,对选拔方式及选拔标准进行初步探讨,从而充分发挥党外人士参与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性,推进中国民主化的进程。

江苏省委统战部干部处课题组[9](2005)在《江苏省公开选拔党外干部的实践与思考》文中研究说明

刘卫[10](2004)在《探索科学、高效的工作机制 推进党外人士实职安排由“机遇型”向“机制型”转化》文中认为做好党外人士的实职安排 ,是多党合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是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组织保证。本文分析了当前党外人士实职安排中存在的问题 ,并就如何推进党外人士实职安排由“机遇型”向“机制型”转化 ,建立起科学高效的工作机制进行了有益探索。

二、党外干部实职安排与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探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党外干部实职安排与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1)新时代民主党派骨干成员的培养(论文提纲范文)

一、“谋”骨干,完善领导机制
    (一)谁来谋划
    (二)怎么谋划
    (三)谋划什么
二、识骨干,完善发现机制
    (一)建立识别标准
    (二)优化人才库
    (三)拓展骨干成员来源
三、“育”骨干,完善培养机制
    (一)考量“育”的环境
    (二)把准“育”的方向
    (三)明确“育”的要求
四、用骨干,完善任用机制
    (一)把握使用政策
    (二)坚持使用原则
    (三)畅通使用渠道
    (四)夯实关联保障
五、管骨干,完善监管机制
    (一)加快促进动态管理
    (二)优化实施党内监督
    (三)建立健全评价体系
    (四)完善跟踪考察机制

(2)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选题意义
        (一)实践意义
        (二)理论意义
    三、研究综述
        (一)国内学界研究状况
        (二)国外研究状况
        (三)对决策层关于统一战线相关文献的解读
    四、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二)实证研究法
        (三)比较研究法
    五、内容与框架
    六、创新与不足
        (一)本文创新之处
        (二)研究难点与不足之处
第一章 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若干基本问题
    第一节 党外公职人员的概念与构成
        一、党外公职人员的概念阐释
        (一)“公职人员”的概念
        (二)“党外”的概念
        二、党外公职人员来源与构成
        (一)我国政治体制中“党外公职人员”的来源
        (二)党外公职人员的分类构成
    第二节 党外公职人员的培养选拔、任用与管理
        一、党外公职人员培养选拔政策
        二、党外公职人员任用政策的历史沿革
        (一)建国初期的任用政策
        (二)改革开放后的任用政策
        (三)进入21世纪后的任用政策
        (四)新时代选拔任用的政策
        三、中国共产党对党外公职人员的管理
        (一)对党外公职人员政治引导
        (二)优化党外干部管理结构。
        (三)选好配强民主党派领导班子
        (四)选好选准主委。
        四、党外公职人员从政优势
        (一)政治优势
        (二)智力资源优势
        (三)利益表达优势
        (四)社会活动优势
        五、党外公职人员不同时期在体制内的作用
        (一)建国初期
        (二)改革开放初期
        (三)新时期
        六、党外公职人员使用现状
        (一)中央越来越重视,阵营越来越壮大
        (二)实职正职比例增大,切实保障有职有权
        七、制约党外公职人员培养使用的因素
    第三节 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内容
        一、中国共产党对党外公职人员的监督
        二、社会公众与媒体对党外公职人员的监督
        三、民主党派对担任公职的党内成员内部监督
        四、各级监察委员会对党外公职人员的监督
    第四节 民主党派党内监督概述与成效分析
        一、内部监督内容
        二、内部监督实践
        三、内部监督成效
        四、在内部监督中对腐败问题的处置
        五、内部监督存在的问题
    第五节 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制度基础和法理依据
        一、制度基础
        (一)人民代表大会政体制度
        (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政党制度
        二、法理依据
        (一)根本法依据
        (二)专门法依据
        (三)行业法依据
        (四)有关法规依据
    第六节 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重要意义
        一、党外公职人员监督是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必然要求
        二、党外公职人员监督是我国民主监督的重要补充
        三、党外公职人员监督是统一战线工作的基本要求
        四、党外公职人员监督是中国共产党重要的执政要求
        五、党外公职人员监督是国家监察法的内在要求
第二章 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历史演变与主要问题
    第一节 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历史演变
        一、民主革命时期,监督雏形显现
        二、建国初期,监督方针确立
        三、整风反右时期,监督出现挫折
        四、“文革”时期,监督遭受破坏
        五、改革开放时期,监督恢复完善
        六、“十八大”后,监督成熟定型
    第二节 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历史成效
        一、思想认识不断深化
        二、监督机制逐步完善
        三、监督效果初步显现
    第三节 党外公职人员监督存在的问题与难点
        一、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主要问题
        (一)监督意识不够清晰,监督观念亟待提高
        (二)监督机制存在缺陷,监督体系亟待完善
        二、党外公职人员的特殊性给监督带来的难点
        (一)党外公职人员界别分布具有特殊性
        (二)党外公职人员管理体制具有特殊性
        (三)党外公职人员任职情况具有特殊性
        (四)党外公职人员廉政意识具有特殊性
        (五)党外公职人员政治倾向具有特殊性
        (六)政治参与呈现多元化、差异性
        三、特殊领域党外公职人员监督难点
        (一)宗教界
        (二)工商联
        (三)村委会
第三章 党外公职人员腐败现状分析
    第一节 党外公职人员腐败案例与特点分析
        一、不同层级党外公职人员腐败案例
        二、党外公职人员与党内公职人员腐败特点的异同分析
        (一)党外公职人员与党内公职人员腐败的共同点
        (二)党外公职人员与党内公职人员腐败的不同点
    第二节 党外公职人员与党内公职人员腐败成因的异同分析
        一、党外公职人员与党内公职人员腐败成因共同点
        (一)个人私欲恶性膨胀
        (二)公共权力发生异化
        二、党外公职人员与党内公职人员腐败成因的不同点
        (一)内外监督不力
        (二)外部环境影响
第四章 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对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意义与成效
    第一节 设立国家监察委员会的意义
        一、设立国家监察委员会对反腐败斗争的现实意义
        (一)为反腐彻底性提供了有力的体制机制保证
        (二)为反腐高效性提供了有力的制度机制保证
        (三)为反腐持续性提供了有力的法理机制保证
        二、设立国家监察委员会对于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特殊意义
        (一)强化了党对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监察的领导
        (二)实现了对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监察的全面覆盖
        (三)法定了对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监察的权力来源
        (四)创新了对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监察的方法路径
        三、国家监察委员会尚需进一步强化和细化对党外公职人员监督
        (一)提升政治站位,以大作为彰显监督的权威性
        (二)遵循五条原则,以科学性增强监督的实效性
    第二节 监察法对党外公职人员腐败预防和惩治的效用
        一、监察法对全面深入开展反腐败的积极意义
        (一)保证了监察机关的独立性
        (二)实现了监察范围的全覆盖
        (三)界定了监察职能和监察权限
        (四)创新了以“留置”措施取代“两规”、“两指”措施
        (五)强化了对监察机关和监察人员的监督
        二、监察法对于预防和惩治党外公职人员腐败的特殊作用
        (一)统领推进作用
        (二)警示威慑作用
        (三)法治保障作用
        三、监察法尚需进一步细化对党外公职人员腐败预防与惩处的操作性
第五章 加强对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对策性思考
    第一节 对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基本原则
        一、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二、坚持问题导向
        三、坚持立体监督
        四、坚持务实管用
        五、坚持理论创新
        六、坚持用权公开
    第二节 对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主要路径
        一、加强民主党派队伍建设
        二、加强廉政宣传教育
        三、加强制度机制建设
        四、加强日常监督管理
        五、加强党派本体内部监督
        六、加强反腐统筹协调
        七、加强社会舆论制约
    第三节 对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工作机制
        一、领导干部述职述廉机制
        二、专项巡察监督机制
        三、谈心谈话机制
        四、失察责任追究机制
        五、廉政诫勉机制
        六、重要情况报告与通报机制
        七、法治制约权力机制
        八、自律约束权力机制
    第四节 对特殊群体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对策建议
        一、对村委会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对策建议
        (一)加大学习宣传监察法力度,形成“不敢腐”的强大法律震慑
        (二)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关紧“不能腐”的权力制约制度笼子
        (三)注重思想政治建设,营造“不想腐”的廉政勤政氛围
        二、对宗教界公职人员监督的对策建议
        (一)依法进行政治监督,精准贯彻宗教工作的基本方针和基本原则
        (二)依法进行财务监督,对宗教界财务实行规范化管理
        (三)依法进行组织监督,确保各宗教团体的领导权牢牢掌握在高素质宗教界代表人士手中
        (四)依法进行思想监督,增进宗教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
        三、对工商联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私企腐败监督,填补党和国家反腐综治体系空白点
        (二)精准做好考察评价,把好非公经济代表人士政治安排入口关节点
        (三)构建新型政商关系,聚焦严控政商交往活动廉政风险点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一 正文数据表格
附录二 关于对党外公职人员监督情况的访谈提纲
附录三 关于对民主党派内部监督专题调研提纲
附录四 中国农工民主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
后记

(3)党外代表人士差异化管理研究 ——以湖南省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论文创新点
    1.4 本文的结构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内涵
    2.1 党外代表人士
    2.2 差异化与差异化管理
    2.3 党外代表人士差异化管理理论基础
    2.4 党外代表人士差异化管理的原则和方针
第三章 各领域党外代表人士思想政治倾向差异性分析
    3.1 政治认同存在差异性
    3.2 政治诉求存在差异性
    3.3 政治参与存在差异性
第四章 湖南省党外代表人士差异化管理现状、问题及原因分析
    4.1 党外代表人士管理现状
    4.2 党外代表人士管理中突出问题及原因分析
第五章 推进党外代表人士差异化管理的对策及建议
    5.1 构建覆盖到位重点突出的差异化管理整体架构
    5.2 建立系统完备衔接配套的差异化管理制度体系
        5.2.1 建立差异化政治引导制度
        5.2.2 完善差异化物色发现制度
        5.2.3 完善差异化培养使用制度
        5.2.4 完善差异化考核评价制度
    5.3 健全沟通协作运行有序的差异化管理保障机制
        5.3.1 树立协同化管理理念
        5.3.2 明晰协同化管理职责
        5.3.3 构建协同化管理格局
        5.3.4 健全协同化管理机制
    5.4 建设标准统一资源共享的差异化管理信息平台
        5.4.1 推动人物信息管理软件全面推广应用
        5.4.2 建立动态的党外代表人士信息管理机制
        5.4.3 制定规范的党外代表人士信息采集标准
        5.4.4 加强党外代表人士信息的综合分析运用
第六章 益阳党外代表人士差异化综合评价案例论证
    6.1 科学构建差异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6.2 合理设计差异化综合评价工作流程
    6.3 协同运用差异化综合评价结果
    6.4 差异化综合评价取得良好成效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附录 A 各领域党外代表人士核心能力素质表
附录 B 评估党外代表人士核心能力素质现状表
附录 C 党外代表人士思想政治倾向调查问卷

(4)中国党政干部管理制度的历史变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第一节 选题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国内相关研究述评
        二、国外相关研究述评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内容
    第四节 研究方法
        一、历史制度主义分析方法
        二、文献研究法
        三、历史研究法
    第五节 创新与不足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和相关理论概述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
        一、党政干部
        二、中国党政干部管理制度
    第二节 中国党政干部管理制度的分类
        一、选拔任用机制
        二、考核评价机制
        三、管理监督机制
        四、激励保障机制
    第三节 相关理论
        一、马列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干部管理制度的理论
        二、历史制度主义理论
        三、西方行政学有关理论
第三章 中国党政干部管理制度的历史渊源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初创和土地革命时期的干部管理制度
        一、初步探索党组织领导人产生方式
        二、纠正错误的干部路线
        三、选拔任用干部标准的初步提出
    第二节 抗日战争时期的干部管理制度
        一、三三制
        二、培养选拔当地干部
        三、党管干部原则的确立
    第三节 解放战争时期的干部管理制度
        一、把军队变为工作队
        二、注重培养选拔新干部
        三、正确处理德和才的关系
第四章 中国党政干部管理制度的发展历程
    第一节 建国初期党政干部管理制度的生成
        一、建立高度集中统一的干部管理机制
        二、创建分部分级的干部管理制度
        三、探索党政干部选拔任用制度
    第二节 党政干部管理制度的调适
        一、党政干部管理制度逐步完善
        二、党政干部管理制度遭到破坏
    第三节 党政干部管理制度的发展
        一、恢复和改进党政干部管理制度
        二、推动党政干部管理制度改革
        三、深化党政干部管理制度改革
        四、全面推进党政干部管理制度改革
第五章 中国党政干部管理制度历史变迁的原因分析
    第一节 中国党政干部管理制度变迁和社会环境的演变
        一、党政干部管理制度生成的社会环境
        二、党政干部管理制度调适的社会环境
        三、党政干部管理制度发展的社会环境
    第二节 中国党政干部管理制度变迁和政治理念的转变
        一、党政干部管理制度生成与任人唯贤、德才兼备的思想
        二、党政干部管理制度调适与“以阶级斗争为纲”
        三、党政干部管理制度发展与正确干部工作指导思想的恢复
    第三节 中国党政干部管理制度变迁和政治行动者行为的变化
        一、政治精英和党政干部管理制度的构思与实践
        二、中国共产党角色的转变与党政干部管理制度的变化
    第四节 中国党政干部管理制度变迁中制度自身的路径依赖
        一、“官本位”思想和等级观念
        二、社会关系
第六章 中国党政干部管理制度的效能和未来改革的设想
    第一节 中国党政干部管理制度的效能
        一、中国党政干部管理制度的政治特色
        二、中国党政干部管理制度的基本成就
        三、中国党政干部管理制度的主要问题
    第二节 中国古代文官制度借鉴
        一、中国古代文官制度的特点
        二、中国古代文官制度的启示
    第三节 西方文官制度借鉴
        一、西方文官制度的特点
        二、西方文官制度的启示
    第四节 中国党政干部管理制度改革的总体设想
        一、党政干部管理制度改革的目标和方向
        二、党政干部管理制度改革的路径选择
        三、党政干部管理制度改革的方法
    第五节 制度系统的设计和创新
        一、重点、难点制度系统设计
        二、制度的优化和创新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5)党外干部培养选拔研究 ——以江西省上饶市S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选题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方法和思路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第2章 党外干部培养选拔的理论基础
    2.1 人力资本理论及运用
        2.1.1 人力资本理论
        2.1.2 人力资本理论在党外干部培养选拔工作中的运用
    2.2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原理及运用
        2.2.1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原理
        2.2.2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原理在党外干部培养选拔工作中的运用
第3章 S区党外干部培养选拔情况分析
    3.1 总体情况
        3.1.1 年龄结构和性别比方面
        3.1.2 实职安排方面
        3.1.3 政治安排方面
    3.2 主要特征
        3.2.1 党外干部的实职安排推进较快
        3.2.2 党外干部的文化层次、年龄结构和任职范围有较大改善
        3.2.3 党外干部的作用发挥较好
    3.3 党内外干部培养选拔的对比
        3.3.1 选任标准的差别
        3.3.2 工作领域的差别
        3.3.3 发挥作用的差别
第4章 S区党外干部培养选拔中存在问题及原因
    4.1 思想认识方面
        4.1.1 部分领导干部重视不够
        4.1.2 基层政府的用人观较为落后
    4.2 体制方面
        4.2.1 党外干部范围、比例受限的局面长期存在
        4.2.2 政策落实难、面临挑战
    4.3 培养方式方面
        4.3.1 培训质量不高
        4.3.2 培训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
        4.3.3 实践锻炼机会缺乏
    4.4 党外干部自身能力方面
        4.4.1 政治理论素养不强
        4.4.2 整体知识结构有待改善
        4.4.3 基层实践经验较少
第5章 完善S区党外干部培养选拔的对策
    5.1 提高思想共识
        5.1.1 加大宣传,营造良好氛围
        5.1.2 明确要求,抓好选拔配备
    5.2 健全培养选拔机制
        5.2.1 完善考核考察机制
        5.2.2 建立交流机制
        5.2.3 建立以“两部”为核心的联动机制
        5.2.4 加强党外后备干部队伍建设
        5.2.5 建立科学的人才使用机制
    5.3 改进培养选拔方式
        5.3.1 加强培训,提高能力
        5.3.2 强化锻炼,搭建台阶
        5.3.3 服务关怀,促进成长
    5.4 党外干部自身要加强能力、提升素质
        5.4.1 提高政治把握能力
        5.4.2 提高参政议政能力
        5.4.3 提高组织领导能力
        5.4.4 提高合作共事能力
        5.4.5 提高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6)党外干部选拔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研究现状和文献综述
    1.3 研究的基本思路与框架
    1.4 研究方法和主要内容
2 从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看选拔党外干部的意义
    2.1 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
    2.2 选拔党外干部的意义
3 当前选拔党外干部问题分析
    3.1 我国选拔党外干部的历史沿革
    3.2 党外干部的含义
        3.2.1 党外干部
        3.2.2 党外知识分子
        3.2.3 新的社会阶层人士
        3.2.4 无党派人士
        3.2.5 党外代表人士
        3.2.6 党外代表人士与党外干部
        3.2.7 党外人士的政治安排与实职安排
        3.2.8 组织、统战部门在党外干部工作中的职责
        3.2.9 我国党管干部原则的含义
    3.3 党外干部选拔存在的问题
        3.3.1 思想认识上存在的问题
        3.3.2 党外后备干部队伍力量不足
        3.3.3 举荐体制不太利于人才资源配置
        3.3.4 组织、统战部门联动不足
        3.3.5 党外干部安排政策落实不够到位
        3.3.6 党外干部交流缓慢、任正职难问题
        3.3.7 “越级跳”问题
        3.3.8 公选存在的问题
        3.3.9 统战部门作用发挥不足
        3.3.10 选拔比例存在的问题
        3.3.11 监督检查机制不健全
4 完善党外干部选拔问题的对策建议
    4.1 构建良好的领导机制
    4.2 加强党外后备干部队伍建设
        4.2.1 从源头上把好进人关
        4.2.2 抓好教育培训环节
        4.2.3 搭建实践锻炼平台
        4.2.4 建立动态管理机制
        4.2.5 改善民主推荐方式
    4.3 加强组织、统战部门的联动
    4.4 制定并落实选拔规划
    4.5 建立良性循环机制
    4.6 推广完善公开选拔
    4.7 统战部门要发挥中心枢纽作用
    4.8 强化监督检查机制
参考文献
后记

(7)深入学习贯彻《意见》精神 进一步健全党外干部培养选拔工作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一、充分认识党外干部培养、选拔、安排、使用工作的重大意义
    1. 培养选拔党外干部是时代发展的要求、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和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需要。
    2. 党外干部的培养选拔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需要。
    3. 党外干部的培养选拔是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面临的新课题。
二、《意见》对党外干部培养、选拔、安排、使用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 指导思想更明确。
    2. 目标更突出,要求更高。
    3. 措施更得力、更可行。
    4. 保障更有力。
三、深入贯彻《意见》精神,进一步健全党外干部培养、选拔、安排、使用工作机制
    1. 全面规划,统筹安排,将党外干部的培养、选拔纳入整个干部培养、选拔的轨道。
    2. 打牢基础,加强党外后备干部队伍建设,认真抓好对党外干部的培养教育工作。
    3. 规范选拔工作,建立健全科学的党外干部选拔机制。
    4. 放手使用,切实发挥已作了政治安排和实职安排的党外干部的作用。
    5. 完善组织人事、统战、民主党派的工作联系机制,强化统战部门的协调职能。

(8)论辽宁省党外干部的选拔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独创性声明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党外干部选拔机制概述
    1.1 党外干部的含义
        1.1.1 干部
        1.1.2 党政干部
        1.1.3 党外干部
    1.2 党外干部选拔机制的含义
        1.2.1 干部选拔机制
        1.2.2 党外干部选拔机制
    1.3 加强对辽宁省党外干部选拔机制研究的意义
第二章 辽宁省党外干部选拔机制分析
    2.1 辽宁省党外干部选拔机制的形成
    2.2 辽宁省党外干部选拔机制的现状
        2.2.1 辽宁省选拔党外干部取得的成绩
        2.2.2 辽宁省选拔党外干部存在的问题
    2.3 辽宁省选拔党外干部问题产生的原因
        2.3.1 推荐制政策的比例要求面临挑战
        2.3.2 社会公选存在欠缺
        2.3.3 配备比例不适应机构改革的新要求
        2.3.4 现行选配党外干部的政策上下不顺
        2.3.5 党外干部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第三章 国内部分省市的党外干部选拔机制及其启示
    3.1 国内部分省市的党外干部选拔机制介绍
        3.1.1 广东省在党外干部选拔工作中的新做法
        3.1.2 吉林省党外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工作中的经验
    3.2 其他省市党外干部选拔机制对辽宁的启示
        3.2.1 社会公选的新做法值得推广
        3.2.2 强调党外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人力保障作用
        3.2.3 政府雇员制-人事制度改革的新尝试
第四章 完善辽宁党外干部选拔机制的对策
    4.1 加强辽宁省党外干部选拔机制的内外部协调
    4.2 强化党外干部选拔的多部门合作
        4.2.1 发挥统战部的桥梁纽带作用
        4.2.2 细化组织部的选拔管理工作
        4.2.3 提升人事部门的人才测评功能
    4.3 加强党外后备干部队伍建设
        4.3.1 形成合理人才梯队
        4.3.2 营造良好成长氛围
        4.3.3 强化动态管理机制
        4.3.4 打造成长锻炼平台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着及获奖情况

(10)探索科学、高效的工作机制 推进党外人士实职安排由“机遇型”向“机制型”转化(论文提纲范文)

一、当前党外人士实职安排中存在的问题
二、探索党外干部培养、选拔、安排、使用的工作机制, 努力推进实职安排工作的制度化
    (一) 制定和完善培养选拔党外干部的工作规划。
    (二) 认真抓好党外后备干部队伍建设, 加强对党外干部的培养教育工作机制。
        1. 建立资源储备制度。
        2. 建立学习培训, 实践锻炼与安排使用相挂勾制度。
    (三) 建立培养选拔机制, 将党外人士的实职安排纳入整个干部选拔任用的轨道。
        1. 采取“三荐二考一定”的方式, 转变知人观念, 拓宽知人渠道。
        2. 采取“台阶”与“破格”相结合方法, 解放思想, 转变用人观念。
    (四) 建立激励约束机制, 为党外干部的工作、成长、发展创建一个机制平台。
        1. 要敢于把党外干部放在关键岗位上, 把那些能与
        2. 党员领导干部要与党外领导干部搞好合作共事。
        3. 要改变党外干部姓“副”的局面。

四、党外干部实职安排与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探析(论文参考文献)

  • [1]新时代民主党派骨干成员的培养[J]. 许奕锋. 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 2020(02)
  • [2]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研究[D]. 杜俊奇. 中国政法大学, 2020(08)
  • [3]党外代表人士差异化管理研究 ——以湖南省为例[D]. 夏再军. 国防科技大学, 2018(02)
  • [4]中国党政干部管理制度的历史变迁研究[D]. 朱伟强. 上海社会科学院, 2018(08)
  • [5]党外干部培养选拔研究 ——以江西省上饶市S区为例[D]. 杨冰冰. 南昌大学, 2018(12)
  • [6]党外干部选拔问题研究[D]. 程建义. 郑州大学, 2008(02)
  • [7]深入学习贯彻《意见》精神 进一步健全党外干部培养选拔工作机制[J]. 王远启,白继英. 山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6(02)
  • [8]论辽宁省党外干部的选拔机制[D]. 张帆. 东北大学, 2005(12)
  • [9]江苏省公开选拔党外干部的实践与思考[J]. 江苏省委统战部干部处课题组. 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5(02)
  • [10]探索科学、高效的工作机制 推进党外人士实职安排由“机遇型”向“机制型”转化[J]. 刘卫. 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4(01)

标签:;  ;  ;  ;  ;  

党外干部安排与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探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