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焦虑和抑郁状况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王肖莉[1](2021)在《健脾祛湿方联合二甲双胍对脾虚痰湿证多囊卵巢综合征伴胰岛素抵抗患者干预作用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健脾祛湿方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脾虚痰湿证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伴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理,为临床应用提供进一步理论依据。方法搜集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安徽省中医院妇科门诊符合纳入标准的PCOS伴IR患者66例。按随机数字法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单用二甲双胍口服,治疗组予以健脾祛湿方联合二甲双胍口服,连续治疗3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腰臀比(Waist-hip ratio,WHR)变化情况,及中医症候积分、综合疗效、焦虑自评(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和抑郁自评(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量表积分变化;观察治疗前后性激素、糖脂代谢指标、炎症因子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的统计分析使用SPSS21.0软件。结果1 BMI、WHR比较两组内治疗前后比较,治疗后BMI、WHR均显着降低,P均<0.05,表明健脾祛湿方联合二甲双胍和单用二甲双胍均可显着降低患者BMI、WHR。治疗后两组间比较,P均>0.05,表明两组在降低患者BMI、WHR方面,效果相当。2综合疗效及中医症候积分比较两组综合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93.55%,对照组70.00%,P<0.05,表明健脾祛湿方联合二甲双胍疗效显着高于单独使用二甲双胍。两组中医症候积分比较,两组内治疗前后比较,治疗后积分均明显减少,P均<0.05,表明患者中医症候经过两组治疗均可改善;治疗后两组间比较,P<0.05,表明在改善患者中医症候方面,治疗组疗效更佳。3 SAS、SDS评分比较两组内治疗前后比较,治疗后SAS、SDS评分均明显降低,P均<0.05,表明健脾祛湿方联合二甲双胍和单用二甲双胍均可明显改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治疗后两组间SAS、SDS评分比较,P<0.05,表明联合用药较单独用药在改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方面疗效更加显着。4性激素水平比较两组内比较,提示两组均可显着降低患者血清黄体生成激素(Luteinizing hormone,LH)、睾酮(Testosterone,T)、LH/FSH水平,P均<0.05,而对血清(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FSH)无明显影响,P均>0.05。治疗后两组间LH、T、LH/FSH比较,提示两组在改善患者LH/FSH方面无明显差别,P>0.05,而在改善LH、T水平方面存在显着差异性,P均<0.05,表明在改善患者血清LH、T水平方面治疗组效果更佳。5糖脂代谢比较两组内比较,提示两组均可显着降低患者血清空腹胰岛素(Fasting insulin,FINS)、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glucose,FB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及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 insulin resistance index,HOMA-IR),P均<0.05,表明两种给药方式均可显着改善患者血清糖脂代谢水平。两组间比较,其中治疗后FBG、TC、HOMA-IR比较,P均<0.05,而FINS比较,P>0.05,表明单用二甲双胍在降低患者FBG、TC、HOMA-IR水平上效果不及健脾祛湿方联合二甲双胍,在降低FINS水平上二者疗效相当。6炎症因子比较两组内治疗前后比较,提示两组均可明显降低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P均<0.05。治疗后两组间比较,P均<0.05,表明两种给药方式在降低患者血清CRP、IL-6水平方面有明显差异性,健脾祛湿方联合二甲双胍疗效优于单用二甲双胍。结论相对于单用二甲双胍,健脾祛湿方联合二甲双胍对于脾虚痰湿证多囊卵巢综合征伴胰岛素抵抗患者能够有效降低体重指数和腰臀比,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焦虑、抑郁情绪,调节性激素及糖脂代谢水平,降低血清炎症因子,具有一定临床意义。
杨银[2](2020)在《育龄期多襄卵巢综合征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研究初步探讨育龄期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并从疾病特征、患者生活方式、睡眠状况以及内分泌特点等方面探讨可能影响其心理健康的因素,从而为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提供科学根据。方法:育龄期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心理健康研究首先选取重庆市两所三级甲等医院2018年7月至2020年1月间在妇科门诊就诊的根据鹿特丹标准初次诊断为PCOS的患者433名,描述其心理健康状况。同时选取在妇科门诊、体检中心就诊或体检的年龄相同的非PCOS妇女作为对照,与病例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比较。采用自制调查问卷收集对象的人口统计学特征(年龄、教育水平、职业、吸烟和饮酒、婚姻状况)、月经史、生育史等信息;采用匹兹堡睡眠量表评估研究对象的睡眠状态;医院焦虑抑郁量表评估研究对象心理健康状况;同时收集病例组血糖、胰岛素、性激素、血脂以及基础卵泡信息(卵泡大小、数量、卵巢子宫血流状况)。433例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采用描述性分析,不同年龄组、不同职业组、不同居住地、不同受教育程度组间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检验。同时,采用配对卡方检验,配对秩和检验,单因素及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PCOS患者和对照组间心理健康状况及睡眠状况。育龄期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心理健康影响因素研究纳入2018年7月至2020年1月间在妇科门诊就诊的根据鹿特丹标准初次诊断为PCOS的患者433名,根据其心理健康情况分为焦虑阳性和焦虑阴性组、抑郁阳性和抑郁阴性组。采用卡方检验、秩和检验、T检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可能影响其心理健康的危险因素。结果:第一部分:(1)433例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分析显示,焦虑阳性者占比26.6%,抑郁阳性者占比23.6%。不同年龄段、不同受教育程度、不同BMI水平PCOS患者焦虑抑郁阳性率没有差异(所有P>0.05),农村居住患者焦虑阳性率高于城市患者(P=0.043)。(2)174对病例对照研究结果显示,PCOS组焦虑阳性风险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488,95%CI:0.861-2.571)。PCOS组抑郁阳性风险显着高于对照组(OR=2.403,95%CI:1.315-4.392)。(3)PCOS组睡眠状况差于对照组,PCOS组睡眠障碍成分得分(OR=1.960,95%CI:1.261-3.046),日间功能障碍成分得分(OR=1.875,95%CI:1.415-2.484)均高于对照组。第二部分:(1)PCOS中焦虑/抑郁状态与其睡眠状况之间存在显着关联,焦虑阳性组睡眠质量成分得分(OR=1.611,95%CI:1.147-2.261)、睡眠障碍成分得分(OR=2.326,95%CI:1.468-3.685)以及日间功能障碍成分得分(OR=1.457,95%CI:1.122-1.891)均高于无焦虑组;同样,抑郁阳性组睡眠质量成分得分(OR=1.467,95%CI:1.043-2.063)、睡眠障碍成分得分(OR=1.624,95%CI:1.030-2.561)、日间功能障碍成分得分(OR=1.406,95%CI:1.077-1.836)均高于无抑郁组。(2)PCOS患者心理健康与其疾病特征(多毛、痤疮)或生殖代谢指标(血糖、胰岛素、性激素、血脂等)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所有P>0.05)。结论:PCOS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和睡眠状况较差,睡眠相关问题可能与PCOS患者焦虑/抑郁的发生和发展有关。睡眠问题的管理应该成为PCOS患者疾病护理的一部分。
潘雪[3](2020)在《多囊卵巢综合征与心理应激相关性及补肾解郁调冲法干预的实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1系统查阅、整理国内外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相关文献,并通过对PCOS与心理应激相关性的分析阐释,为临床诊治PCOS提供参考依据及新思路。2通过横断面研究分析PCOS的中医证候分布特点;以慢性心理应激为切入点,对各中医证型与生活质量、心理状态及人格特征进行相关性分析,探讨PCOS中医各证型与慢性心理应激的关系,明确“肾虚肝郁”在PCOS中的重要病机作用,为中医辨证治疗提供理论基础。3应用来曲唑联合慢性温和不可预知应激(CUMS)法建立动物模型证实慢性心理应激对PCOS的重要影响;以此模型为研究对象,结合生殖与心理应激方面指标,探讨补肾解郁调冲方对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及疗效机制;以内质网应激(ERS)诱导的卵巢颗粒细胞凋亡通路PERK-ATF4-CHOP为研究新靶点,探讨补肾解郁调冲方对PCOS合并慢性应激大鼠的疗效机制。方法1临床研究对309例PCOS患者的临床信息进行采集及整理;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焦虑/抑郁自评量表(SAS/SDS)、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EPQ-RSC)对患者的生活质量、焦虑及抑郁情绪变化、人格特征进行调查;分析PCOS患者的中医证候特点及不同证型PCOS患者在生活质量、心理健康、人格特征方面的差异性;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肾虚肝郁型PCOS与发病相关因素、焦虑抑郁情况及人格特征的依存关系。2实验研究以CUMS方法模拟慢性心理应激,以来曲唑构建PCOS大鼠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慢性应激组(CUMS)、PCOS组、PCOS合并慢性应激组(PCOS+CUMS)。以行为学、卵巢组织病理学、血清性激素、海马组织神经递质等为指标进行模型对比及评价。应用PCOS+CUMS动物模型进行疗效机制研究。除正常组外,将成模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达英-35组、单纯补肾(即补肾)组、补肾解郁调冲(即补肾解郁)低、中、高剂量组。进行行为学检测,测定各组大鼠卵巢体积、卵巢质量;以HE染色观察卵巢组织病理形态;ELISA法测定血清LH、FSH、FT水平;HPLC-ECD测定海马组织中NE、5-HT 及 5-HIAA 水平。选取补肾解郁低、中、高剂量组中疗效较佳的组别与其余各组进行疗效机制研究,以Tunel法检测卵巢颗粒细胞凋亡情况;免疫组化法检测GRP78、CHOP蛋白在卵巢组织中的表达及定位;Western Blot法检测卵巢组织中CHOP、GRP78、PERK、ATF4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1临床研究(1)本研究有效病例为309例,27-33岁年龄段患者所占比例最高(55.34%),文化程度以大专及以上为主(91.26%),脑力劳动者居多(75.4%);肥胖患者占比为36.89%,67.96%的患者无运动习惯,月经紊乱者占比为95.47%,有不孕病史者占29.13%,其中原发性不孕者占不孕症患者的64.44%,继发性不孕者为35.56%;(2)309例PCOS患者中,肾虚肝郁证占比最高(37.22%),其次为痰瘀互结证(23.30%)、脾虚痰湿证(20.39%)、肾虚血瘀证(19.09%);(3)不同证型间文化程度、工作性质、BMI存在差异(p<0.05);大专及以上者在肾虚肝郁证中占比最高(95.65%);脑力劳动者在肾虚肝郁证、脾虚痰湿证中占比较高,分别为80.95%、80.87%;脾虚痰湿证、痰瘀互结证PCOS患者BMI高于肾虚肝郁证、肾虚血瘀证(p<0.05);(4)在SF-36方面,总体健康(GH)、情感职能(RE)、精神健康(MH)、活力(VT)维度得分较低;存在焦虑状态者占PCOS患者总人数的28.8%,抑郁状态者占40.13%;(5)不同中医证型在VT及MH方面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肾虚肝郁证VT维度及MH维度得分低于脾虚痰湿证(p<0.05);肾虚肝郁型PCOS患者SF-36心理健康总分低于其余3个证型,SAS及SDS评分高于其余3个证型(p<0.05);(6)各中医证型间EPQ-RSC中E、N、P维度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脾虚痰湿证的E维度得分最高,肾虚肝郁证最低;肾虚肝郁证的N、P维度得分最高,脾虚痰湿证最低;(7)进一步对中医证型占比最高之肾虚肝郁证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文化程度、工作性质、BMI、抑郁情况、神经质N与肾虚肝郁证有关(p<0.05)。年龄偏小(以34-40岁为参照)、体重偏低(以超重、肥胖为参照)、抑郁状态与肾虚肝郁证呈正相关;高中及中专学历(以大专及以上为参照)、工作以体力劳动为主(以无业参照)、情绪稳定或人格为神经质中间型(以情绪不稳定者为参照)与肾虚肝郁证呈负相关。2实验一PCOS组、PCOS+CUMS组大鼠体质量、血清FT水平、LH/FSH比值高于空白组(p<0.05);PCOS+CUMS组较PCOS组卵巢组织多囊样改变更加明显;CUMS组、-PCOS+CUMS组大鼠水平运动得分、垂直运动得分、蔗糖偏嗜度及海马组织中NE、5-HT含量低于空白组(p<0.05),5-HIAA含量、5-HIAA/5-HT比值高于空白组(p<0.05);3实验二(1)体质量、卵巢体积及卵巢质量:模型组大鼠体质量、左侧卵巢体积及卵巢质量较正常组明显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达英-35组、补肾组及补肾解郁中剂量组大鼠体质量明显降低(p<0.05),补肾解郁中剂量组大鼠左侧卵巢体积及卵巢质量明显减小(p<0.05);(2)卵巢组织病理学:模型组可见多个囊状扩张卵泡,颗粒细胞排列松散,层数减少;补肾解郁中、高剂量组可见正常形态的卵泡及黄体,囊性扩张卵泡少见,颗粒细胞排列整齐,层数较模型组增多;(3)性激素:模型组大鼠LH、FT水平及LH/FSH比值较正常组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达英-35组及补肾解郁中剂量组大鼠FT水平明显降低(p<0.05),达英-35组及补肾解郁中、高剂量组大鼠LH水平、LH/FSH比值明显降低(p<0.05);补肾组在LH水平方面较模型组降低(p<0.05);4实验三(1)行为学:模型组大鼠水平、垂直运动得分及蔗糖偏嗜度低于正常组(p<0.05);与模型组比较,补肾组及补肾解郁中剂量组大鼠水平运动得分明显升高(p<0.05);各治疗组大鼠垂直运动得分、蔗糖偏嗜度虽与模型组无显着差异(p>0.05),但补肾解郁中剂量组、补肾组大鼠垂直运动得分较治疗前呈升高趋势;补肾解郁中剂量组蔗糖偏嗜度升高幅度最大;(2)神经递质:模型组大鼠NE、5-HT含量较正常组降低,5-HIAA含量升高(p<0.05),而5-HIAA/5-HT比值呈升高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补肾组及补肾解郁各剂量组NE含量明显升高(p<0.05),各治疗组大鼠5-HT、5-HIAA含量及5-HIAA/5-HT比值与模型组无显着差异(p>0.05),补肾解郁中剂量组5-HT含量最高,补肾解郁高剂量组5-HIAA含量最低;5实验四(1)颗粒细胞凋亡情况: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较正常组卵巢颗粒凋亡指数明显增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达英-35组及补肾解郁中剂量组大鼠卵泡凋亡指数明显降低(p<0.05);(2)GRP78、CHOP、PERK、ATF4蛋白表达:模型组大鼠卵巢组织中GRP78、CHOP蛋白主要表达于颗粒细胞层中;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GRP78、CHOP、ATF4蛋白表达明显上调(p<0.05),模型组PERK蛋白表达水平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达英-35组、补肾组及补肾解郁中剂量组GRP78、ATF4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补肾解郁中剂量组CHOP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各治疗组PERK蛋白表达水平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通过文献综述,PCOS是一种生殖功能障碍与代谢异常并存的内分泌紊乱性疾病,心理应激在PCOS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中医药在治疗PCOS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应结合心理应激因素进一步研究中医药治疗PCOS的作用机制及优势。2临床研究证实,肾虚肝郁证是PCOS常见的中医证型;肾虚肝郁型PCOS患者存在更大的精神压力及心理负担,且易具有内向,情绪不稳定,焦虑紧张等人格倾向,“肾虚肝郁”与PCOS患者的慢性心理应激状态具有密切关联;年龄偏小、体重偏低、存在抑郁状态、情绪不稳定者辨证为肾虚肝郁证的可能性更大,临证治疗中应重视患者的精神心理状态。3来曲唑联合CUMS诱导的PCOS合并慢性应激状态动物模型较传统PCOS模型大鼠卵巢病理改变、内分泌及行为学变化、神经递质方面更贴近临床,可作为研究PCOS合并心理应激的病理及药效学机制的可靠动物模型,并进一步证实了慢性心理应激与PCOS相互影响。4补肾解郁调冲方可促进模型大鼠体内生殖内分泌环境恢复平衡,促进卵泡发育及排卵,改善行为学表现;该方的疗效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模型大鼠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抑制PERK-ATF4-CHOP信号通路,下调GRP78表达,进而延缓ERS介导的卵巢颗粒细胞凋亡有关。
徐秀丽[4](2020)在《刘雁峰教授治疗PCOS月经稀发、闭经的用药规律分析及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1分析和总结刘雁峰教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月经稀发和闭经的用药规律、临床思维和学术思想。2观察补肾解郁调冲法对肾虚肝郁型多囊卵巢综合征月经稀发和闭经的临床疗效。方法1 收集筛选2018年4月至2019年12月就诊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妇科刘雁峰教授门诊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月经稀发和闭经患者的病历,记录患者的姓名、年龄、就诊时间、诊次和中药处方,建立数据库,并将医案上传至“古今医案云平台(V2.2.2)”数据库,运用“医案标准化”功能,将中药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选择“数据挖掘分析”模块对处方中药物的使用频次、性味归经频次进行统计,利用关联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数据挖掘方法得出具有代表性的药物组合,分析刘雁峰教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月经稀发和闭经的用药经验。2以自身前后对照为研究方法,收集2018年11月至2019年12月就诊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妇科刘雁峰教授门诊辨证为肾虚肝郁证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月经稀发和闭经患者34例,给予中药补肾解郁调冲法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月经周期评分、中医证候评分、多毛评分、痤疮评分、黑棘皮评分、BMI、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抑郁自评量表评分、血清性激素水平的差异和妊娠情况,分析补肾解郁调冲法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月经稀发和闭经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1刘雁峰教授治疗PCOS月经稀发、闭经的用药规律分析(1)本研究共纳入117例患者,年龄分布以20-35岁为主,占98.3%。(2)共筛选收集574张处方,共包含166种中药,总频次为9608次,使用频率>20%的中药有30味,使用频次排在前6位的中药依次为续断、桑寄生、鸡血藤、当归、郁金、丹参。(3)药性以温性药物最多,平性药物次之,微寒药物频次第三;药味中频次居前三味的药物依次为苦味药物、甘味药物和辛味药物;药物归经以归肝经药物最多,肾经次之。(4)根据关联规则方法,共获得17条药物关联规则,包含10种中药,为续断、桑寄生、当归、鸡血藤、紫石英、骨碎补、女贞子、枸杞子、香附、丹参之间的组合。(5)对前30味高频药物进行聚类分析,得到五类核心聚类群,第一类为女贞子、枸杞子、葛根、升麻、黄精和玉竹,第二类为甘草、浙贝母、黄芩、法半夏、胆南星、蒲公英和茵陈,第三类为郁金、丹参、骨碎补、紫石英、当归、鸡血藤、续断和桑寄生,第四类为香附、白术和茯苓,第五类为大血藤、赤芍、牡丹皮、川芎、益母草和泽兰。2补肾解郁调冲法治疗PCOS月经稀发、闭经的临床疗效观察(1)本研究共纳入34例患者,年龄分布为20-33岁,本科及以上学历患者占76.5%,有家族史的患者占79.4%。(2)中医证候疗效:治疗后痊愈患者2例,显效患者13例,有效患者15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8.2%。(3)月经周期评分和中医证候积分:补肾解郁调冲法能明显降低患者的月经周期评分(P<0.001)和中医证候积分(P<0.001)。(4)多毛、痤疮、黑棘皮症评分:补肾解郁调冲法能明显降低患者痤疮评分(P<0.01),对多毛、黑棘皮症评分虽有降低,但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BMI:补肾解郁调冲法能降低BMI,虽有改善,但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焦虑、抑郁自评量表评分:补肾解郁调冲法可明显降低患者焦虑、抑郁评分(P<0.001)。(7)性激素水平:补肾解郁调冲法可有效降低患者T水平(P<0.05),LH、FSH水平及LH/FSH虽有下降,但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妊娠情况:共有17例患者有生育需求,在治疗期间有6例患者临床妊娠,妊娠率为35.3%。结论1临床数据挖掘研究显示,刘雁峰教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月经稀发和闭经用药平和,攻补兼施,注重补虚,不一味活血通经,时刻固护女性阴血和阳气;多囊卵巢综合征月经稀发和闭经的发病和肾、肝二脏关系最为密切,肾虚肝郁是其发病的重要病机,与刘雁峰教授临证经验相符;刘雁峰教授临床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月经稀发和闭经采用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临床思维,以补肾和调肝为基本治法,又根据患者临床表现不同,随症辨证论治,辅以健脾化痰、清热祛湿、活血化瘀等治法。2临床疗效观察结果显示,补肾解郁调冲法可有效调整多囊卵巢综合征月经稀发和闭经患者的月经周期,改善肾虚肝郁证候,并且可以改善患者痤疮症状,缓解患者焦虑、抑郁等精神心理障碍,降低血清T水平,改善内分泌环境,提高妊娠率,补肾解郁调冲法临床疗效肯定。
蹇泽宇[5](2020)在《多囊卵巢综合征负性情志因素与中医证型分布相关性研究》文中指出【目的】分析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患者负性情绪分布情况、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初步探讨PCOS不同证型组及焦虑抑郁负性情绪与相关生化指标的相关性。为不同中医证型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制定个体化情志调摄防治方案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多囊卵巢综合征中国诊疗指南(2018版),纳入符合诊断标准的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及焦虑抑郁评分,分析不同证型PCOS患者焦虑抑郁负性情绪分布情况,探讨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收集PCOS患者的性激素等生化指标,探讨PCOS不同证型组之间焦虑抑郁情绪与有关生化指标的相关性。最后应用Excel和SPSS2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结论。【结果】1.本次研究共收集126例PCOS患者,其年龄分布在15~39岁;学历最低为中专,最高为硕士研究生,以大学本科为主(53.97%);体重超重39例(30.95%);多毛90例(71.43%),痤疮61例(48.41%);月经异常以周期推后为主107例(84.92%);生化高雄激素71例(56.35),B超显示卵巢多囊样变109例(86.51%)。2.中医证型分布:本次研究中医证型分布频次由高到低依次为:肾虚肝郁证(23.80%)、肾虚证(14.29%)、肾虚肝郁痰湿证(12.70%)、肾虚肝郁血瘀证(9.52%)、肝郁证(7.94%)、肝郁血瘀证(7.14%)、肾虚肝郁痰瘀互结证(5.56%)、肝郁痰湿证(3.97%)、痰瘀互结证(3.97%)、肾虚痰湿证(3.17%)、肾虚血瘀证(2.38%)、肾虚痰瘀互结证(1.59%)、肝郁痰瘀互结证(1.59%)、痰湿证(1.59%)、血瘀证(0.79%)。3.主要中医证型间比较:本次研究将出现频次最高的四个证型肾虚肝郁证(Ⅰ组)、肾虚证(Ⅱ组)、肾虚肝郁痰湿证(Ⅲ组)、肾虚肝郁血瘀证(Ⅳ组)分为4组。4组间年龄分布无明显差异(P>0.05);BMI、多毛评分组间比较,Ⅲ组均高于Ⅱ组、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H、FSH、P、E2、T、LH/FSH值组间比较均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4.焦虑、抑郁组间比较:本次研究PCOS合并焦虑状态26例(20.63%),P COS合并抑郁状态36例(28.57%)。焦虑组多毛评分、雄激素水平高于非焦虑组(P<0.05);抑郁组间年龄、BMI、多毛、痤疮评分及性激素水平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COS患者焦虑评分与抑郁评分正相关(P<0.01)。5.中医证型与负性情绪:肾虚肝郁痰湿证PCOS患者焦虑检出率及评分高于其余3组(P<0.05);抑郁评分及抑郁状态检出率四组证型间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本次研究中PCOS主要证型为:肾虚肝郁证、肾虚证、肾虚肝郁痰湿证、肾虚肝郁血瘀证。2.肾虚肝郁痰湿证PCOS患者肥胖、多毛、焦虑发生率较高。3.PCOS患者SAS、SDS得分高于国内常模,焦虑与抑郁评分呈正相关。4.PCOS合并焦虑状态患者多毛评分、雄激素水平高于非焦虑组。5.肾虚肝郁痰湿证患者焦虑评分及焦虑状态检出率高于其他证型。
李春瑶[6](2021)在《基于“精血同源”探讨当归地黄饮联合达英-35对肝肾亏虚型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疗效观察》文中指出目的:本研究以“精血同源”理论为切入点,探讨肝肾亏虚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发病是否与其免疫失衡状态有关,评估当归地黄饮联合达英-35治疗本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符合标准的100名受试者,按随机原则,分为达英-35组、当归地黄饮联合达英-35组,治疗周期为3个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BMI、月经情况评分、中医症候积分、血清激素指标(LH、FSH、LH/FSH、T、P、PRL、E2、AMH)、外周血清淋巴细胞、炎症因子水平、睡眠质量及焦虑、抑郁评分等的变化情况。运用SPSS25.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比较两组差异。结果:(1)治疗前,两组年龄、病程、BMI、睡眠质量、学历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2)经治疗,对照组BMI升高(P<0.05),治疗组BMI无改变(P>0.05),对照组BMI值明显高于治疗组(P<0.01);(3)经治疗,两组月经情况评分显着降低(P<0.01),治疗组调整患者月经紊乱情况效果更明显(P<0.01);(4)经治疗,两组患者中医症候积分显着降低(P<0.01),治疗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1);(5)经治疗,两组LH、LH/FSH、T降低(P<0.01),对照组FSH无变化(P>0.05),治疗组FSH升高(P<0.01),治疗组LH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LH/FSH显着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T无差异(P>0.05);对照组P无变化(P>0.05),治疗组P升高(P<0.05),两组P对比无差异(P>0.05);两组PRL无变化(P>0.05);对照组E2升高(P<0.01),治疗组E2升高(P<0.05),两组E2对比无差异(P>0.05);AMH降低(P<0.01),两组AMH对比无差异(P>0.05);(6)经治疗,两组B细胞/淋巴细胞、NK细胞/淋巴细胞均较前降低(P<0.01),治疗组B细胞/淋巴细胞较对照组低(P<0.05),NK细胞/淋巴细胞无差异(P>0.05);对照组CD3+T细胞/淋巴细胞、CD3+CD4+T细胞/淋巴细胞较前降低(P<0.05),治疗组CD3+T细胞/淋巴细胞、CD3+CD4+T细胞/淋巴细胞较前降低(P<0.01);两组CD3+CD8+T细胞/淋巴细胞均较前降低(P<0.01);治疗后,治疗组CD3+T细胞/淋巴细胞、CD3+CD4+T细胞/淋巴细胞、CD3+CD8+T细胞/淋巴细胞均较对照组低(P<0.05);(7)经治疗,两组IL-6、TNF-α显着降低(P<0.01),对照组IL-10降低(P<0.05),治疗组IL-10降低(P<0.01),治疗组IL-6、IL-10、TNF-α均较对照组低(P<0.05);(8)经治疗,两组睡眠质量评分较前降低(P<0.01),两组抑郁评分较前降低(P<0.05);对照组焦虑评分较前降低(P<0.05);治疗组焦虑评分降低(P<0.01),治疗组在改善睡眠质量、焦虑情绪方面优于对照组(P<0.01,P<0.05),但在改善患者抑郁情绪方面二者效果相当(P>0.05);(9)治疗后两组患者综合临床疗效比较,对照组总有效率是85.71%,治疗组总有效率是93.75%,两者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明确了肝肾亏虚型PCOS患者外周血清淋巴细胞、炎症因子水平升高,即机体免疫失衡状态或与本病发病有关;(2)当归地黄饮联合达英-35可以通过降低PCOS患者血清LH、LH/FSH、T、AMH水平,升高P、E2,改善患者月经紊乱情况及其伴随症状,促进卵泡发育成熟,调节卵巢功能,恢复HPOA轴功能。同时对肝肾亏虚型PCOS患者外周血清免疫失衡状态有调节作用。
成妙[7](2020)在《710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生活习惯与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其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目的】初步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饮食、运动、睡眠、情绪等相关因素进行问卷调查研究,以寻找可能影响PCOS的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同时初步探析PCOS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与中医证型相关的因素,为中医药临床辨病辨证施治提供数据支撑,为PCOS预防、治疗策略的制定提供更多方便可行的方案。【研究方法】对2017年9月~2020年1月在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妇科门诊就诊的已确诊为PCOS的710例患者进行调查,同期选取在该医院体检中心和门诊就诊的665例月经正常的女性作为对照组,收集两组的相关资料,包括一般情况、生活习惯、既往史、月经史、婚育史及PCOS组的性激素、胰岛功能等辅助检查,症状、体征、舌脉象等中医四诊资料,建立数据库,应用Epidata3.0和SPSS 25.0软件进行数据整理,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PCOS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的分析,并用频数分析探索中医证型分布规律。【研究结果】1.PCOS组和对照组经单因素分析提示,BMI、WHR、饮食偏好(喜辛辣、喜甜腻、喜油腻、喜清淡)、饮食不规律、喝含糖饮料、入睡时间、睡眠时长、睡眠质量、情绪异常(易怒、抑郁、焦虑)、情绪平和、压力大、运动情况等因素与PCOS存在相关性(P<0.05)。2.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多囊卵巢综合征与WHR、睡眠质量、入睡时间、情绪焦虑、压力大呈正相关关系(P<0.05,OR>1),与饮食清淡、情绪平和、经常运动呈负相关关系(P<0.05,OR<1)。3.在710例多囊卵巢综合征病例中,最常见的中医证型依次为肾虚肝郁证157例(22.1%)、肾虚肝郁痰湿证96例(13.5%)、脾肾两虚痰湿证92例(13.0%)。单一证型中肾虚证居多,为634例(占89.3%),其次为肝郁证429例(占60.4%)、痰湿证335例(占47.2%)、脾虚证240例(占33.8%)、血瘀证208例(占29.3%)。4.PCOS患者中医证型的多因素分析显示:情绪抑郁、情绪焦虑、压力大是肝郁证的危险因素(P<0.05,OR>1);饮食不规律、睡眠质量差是脾虚证的危险因素(P<0.05,OR>1);WHR、饮食不规律为痰湿证的危险因素(P<0.05,OR>1);经常运动是血瘀证的保护因素(P<0.05,OR<1)。【研究结论】1.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主要危险因素有腰臀比高、睡眠质量差、入睡时间迟、情绪焦虑、压力大,主要保护因素有饮食清淡、情绪平和、经常运动,应重视PCOS患者饮食、运动、睡眠、情绪等方面的健康管理。2.本研究中PCOS的中医证型主要是由肾虚证、肝郁证、痰湿证、脾虚证、血瘀证等单一证型相兼形成的复合证型。其常见的复合证型依次为肾虚肝郁型、肾虚肝郁痰湿型、脾肾两虚痰湿型。病性多为虚实夹杂。3.生活习惯与PCOS的中医证型存在一定的关联性,了解患者生活习惯可以为PCOS中医临床辨病辨证施治提供参考依据。
郭亚楠[8](2020)在《补肾疏肝法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高雄激素血症的影响研究》文中提出目的1系统评价补肾疏肝法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高雄激素血症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为多囊卵巢综合征高雄激素血症的临床治疗提供有效证据。2通过观察补肾疏肝法对肾虚肝郁型多囊卵巢综合征高雄激素血症患者中医症候、临床体征(多毛、痤疮、BMI)、超声积分以及实验室检查(T、E2、LH、FSH、LH/FSH、FPG、FINS)等指标的影响,探讨补肾疏肝法治疗肾虚肝郁型多囊卵巢综合征高雄激素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1检索知网、维普、万方、PubMed等各个数据库自建库以来到2020年1月有关补肾疏肝法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高雄激素血症的临床随机对照实验,该过程由两位研究员单独完成,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方法学评价,并用Revman5.3软件对纳入文献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或描述性分析。2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的方法,收集辨证为肾虚肝郁型多囊卵巢综合征高雄激素血症患者35例,(共37例,失访1例,正在治疗1例),应用补肾疏肝法治疗3个月。对患者多毛、痤疮、超声、中医症候等采取量表评分法,比较治疗前后中医症候评分;比较患者治疗前后多毛、痤疮、BMI等临床体征评分;比较治疗前后超声评分;比较治疗前后患者T、E2、LH、FSH、LH/FSH、FPG、FINS等实验室指标的水平;观察患者中医症候疗效及综合疗效。结果1 补肾疏肝法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高雄激素的有效性分析中,一共检索到32篇文献,经过筛选,最终纳入4篇文献,共有216例病例。统计结果分析提示,补肾疏肝中药干预组临床总有效率(OR=2.45,95%CI=1.20-4.99,P=0.01)、血清性激素E2(MD=8.73,95%CI=3.15-14.30,P=0.002)均明显高于西药干预组;补肾疏肝中药干预组血清性激素 LH/FSH(MD=-0.36,95%CI=-0.62--0.09,P=0.008)、卵巢体积积分(MD=-0.54,95%CI=-0.85--0.23,P=0.0006)、痤疮积分(MD=-0.21,95%CI(-0.39,-0.02),P=0.03)、BMI 值(MD=1.04,95%CI=0.13-1.94,P=0.03)均明显低于西药干预组;补肾疏肝中药干预组中医症候较西药干预组有明显改善(MD=-2.49,95%CI=-3.84--1.14,P=0.0003);血清性激素T、LH、FSH、血清INS水平补肾疏肝中药干预组与西药组无明显差异。2补肾疏肝法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高雄激素血症的临床研究(1)性激素水平:补肾疏肝法可以降低患者血清性激素T、LH、LH/FSH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升高血清性激素E2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性激素FSH水平较前略微上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FPG、FINS:补肾疏肝法可以降低患者FINS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FPG水平较前略有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多毛、痤疮、BMI:补肾疏肝法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痤疮症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毛症状及BMI值较前略有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超声积分:经补肾疏肝法治疗后,患者超声积分较前略有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中医症候积分:补肾疏肝法可以明显降低患者中医症候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中医症候疗效、综合疗效:补肾疏肝法治疗肾虚肝郁型多囊卵巢综合征高雄激素血症的中医症候总有效率为91.43%,综合疗效总有效率为88.57%,疗效显着。结论1 Meta分析结果显示,补肾疏肝中药较西药可以有效改善多囊卵巢综合征高雄激素血症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中医症候积分,提高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但是由于所纳入文献数量少、质量偏低,缺少有力证据,研究结果需要在高质量、大样本的RCT中进一步验证。2临床研究结果显示,补肾疏肝法可以明显改善肾虚肝郁型多囊卵巢综合征高雄激素血症患者体内血清性激素T、LH、E2、LH/FSH水平,但对血清性激素FSH水平作用不明显,此外,还可以降低患者FINS水平、改善痤疮、降低中医症候积分,临床总有效率较高,效果明确,为临床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高雄激素血症提供了有效的中医治疗方法与思路。
黄灿灿[9](2020)在《非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发病相关因素及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非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发生发展的相关因素,研究该病中医证候分布规律,为非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有效防治提供流行病学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符合非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诊断标准的115例患者作为病例组,115例同期体检中心体检且月经周期正常的非肥胖健康女性作为对照组,采用单因素分析法对非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发病相关因素的病例对照分析;并对115例非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中医证候进行描述性统计分类,并结合妇科专家四诊合参对每一例患者进行辨证分型,研究中医证型分布规律。结果:1.非肥胖型PCOS患者年龄为23(20,26)岁,对照组年龄为28(23,35)岁,本病好发于2029岁年龄段女性,共77例,所占比例为66.96%;非肥胖PCOS较对照组女性更年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肥胖PCOS患者的学历以本科学历为主,共67例,占总病例数的58.26%,与对照组女性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非肥胖型PCOS患者职业以学生为主,共49例,占总病例数的42.61%;与对照组女性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非肥胖型PCOS患者以未婚人群为主,共78例,占总病例数的67.83%,与对照组女性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非肥胖型PCOS患者存在性生活史者共66例,占总人数的57.39%,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2.非肥胖PCOS患者腰围(80.89±3.96cm)、腰臀比(0.83±0.04)较非肥胖健康女性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肥胖型PCOS患者较对照组女性更容易出现月经周期紊乱、多毛、痤疮、皮肤油腻,饮食结构失调、紧张焦虑、压力大的情况,与非肥胖健康女性相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非肥胖PCOS患者与非肥胖健康女性相比父亲秃顶比率、近亲月经紊乱比率更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肥胖型PCOS患者较非肥胖健康女性更少参加体育锻炼,却存在更高的减肥率和节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身高、体重、BMI、性生活状态、臀围、行经天数、月经量、月经颜色、月经质地、母亲糖尿病史、三餐规律状态、饮食结构、饮食口味、睡眠习惯、睡眠时间、睡眠质量、饮酒、被动吸烟、减肥药服用、一次性塑料水杯使用史方面无统计学差异。3.本研究115例非肥胖型PCOS患者证型前三的分别是脾肾阳虚证、肾虚肝郁证、脾虚痰湿证,出现频次分别是26次、24次、19次,所占比例分别为22.61%、20.87%、16.52%;出现频数前五位的证候分别为经色黯红、月经后期、口渴咽干、经前乳房胀痛、腰凉;出现频数最高的舌象为舌质淡嫩;出现频次最高的脉象为脉沉细。结论:1.非肥胖型PCOS患者发病具有年龄集中趋势,好发于2029岁的育龄期早期妇女,以本科高校学生为多见。2.非肥胖型PCOS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相互影响的疾病,从遗传学角度出发,父亲秃顶、近亲月经紊乱可能是非肥胖型PCOS的遗传学危险因素;饮食结构失调、体育锻炼缺乏可能是造成代谢紊乱的生活习惯方面的危险因素;腰围粗、腰臀比高、月经周期紊乱、多毛、痤疮、皮肤油腻、紧张焦虑、压力大既是非肥胖型PCOS的临床表现,也可能是进一步加重病情的危险因素;过度减肥和节食可能是非肥胖型PCOS患者肥胖程度未加重的原因,却可能进一步加重病情。3.非肥胖型PCOS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不同,脾肾阳虚证最为常见,肾虚肝郁证、脾虚痰湿证亦是临床需要关注的常见中医证型,舌质淡嫩、脉象沉细是四诊合参中需要着重留意的辨证要点。4.非肥胖型PCOS代谢紊乱较肥胖患者轻,可能随着患者年龄的增加,饮食结构失调、体育锻炼缺乏等危险因素的持续作用,非肥胖型PCOS患者的病情将持续加重,甚至可能成为肥胖型PCOS。
周贵凤[10](2020)在《多囊卵巢综合征因症态系统分类与干预研究》文中认为目的:研究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病因、症状和中医状态的分布规律,探索PCOS的症状和中医状态的系统分类方法,及针对病因、中医状态的干预方案。结果可为PCOS的病因病机研究、中医状态辨识及并发代谢综合征的防控与中药干预提供借鉴。通过对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病因病机认识,在生活习性上的改变,降低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发病率,对PCOS的中医状态分类和中药干预方案结果,可为该病临床中药干预提供借鉴。方法:1.文献研究法(1)病因文献搜集与整理:检索古籍数据库、现代期刊与博硕论文数据库、超星图书数据库,系统整理分析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病因。(2)证候标准文献搜集:从CNKI数据库中检索自建库以来至2019年3月期间关于多囊卵巢综合征中医状态辨识相关文献,包括期刊、博士硕士论文、会议、报纸、专利等文献。然后,逐条查阅符合检索条件的文献中引用的多囊卵巢综合征中医证候标准(包括引用标准和自拟标准),提取证候标准的参考文献信息。依据证候标准来源信息,从知网、维普、万方、超星图书等文献数据库,以及学校馆藏图书等获取多囊卵巢综合征中医证候标准文本,并按照格式录入为word文档,进行校勘,形成本次研究的证候标准文本。(3)中药干预文本搜集:从上述期刊和博硕论文文献中,筛选有中药干预的文献,并摘录其中的中药干预方案文本。2.数据库方法采用关系型数据库管理平台Microsoft Access2010进行管理,将文献来源、证候、中药干预等文本等按照格式输入数据库,构建证候标准来源数据表、证候标准数据表、中药干预数据表。证候病例数录入:从文献中摘录证候对应的病例数,并录入数据库。3.文本挖掘与数据分析法(1)证候术语规范:原始证候术语以《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的证候名称为依据进行证候术语规范,标准中没有的证候则根据证候命名原则自拟证候名称。(2)文本分词与术语规范:对症状、中药、证候等文本进行人工切词标记,利用SAS9.4软件编程提取症状、中药、单证(由证候名称分解而来)等术语,并输出到Access数据库中进行规范,构建症状、中药和单证的术语同义词表,以规范术语名称。(3)术语分类:对规范后的术语进行系统分类,症状参照国际基层医疗分类(ICPC)体系进行二级分类,并编写ICPC代码;中药参照《中药学》教材的功效分类方法进行二级分类;单证按照病位、病性(包括虚实、寒热)和病理因素进行系统分类。(4)文本频数统计:按照术语分类统计症状、证候、单证和中药的频数及占比。(5)证候、单证的病例数统计:采用SQL查询语句统计规范证候、单证的病例频数及百分比。(6)中医状态与中药干预的关联关系分析:采用Apriori算法对肥胖症不同中医状态(病位、病性与病理因素)与中药的关系进行关联规则分析,计算频数、置信度、反向置信度和平均置信度,保留平均置信度大于40%的关联关系。以上文本分词、术语提取、统计分析均在SAS9.4平台上进行。结果:1、病因研究结果:PCOS的主要病因为先天不足致肾阳(气)亏虚;饮食失常损害脾胃气机;情志失畅,郁结于肝。2、PCOS中医症状分析结果(1)PCOS中医症状按ICPC分类的统计结果:女性生殖(女性生殖的其他症状与主诉(232),月经延迟(196),无月经/月经过少(109),阴道分泌物(106));骨骼肌肉系统(胁腹/腋窝下症状,主诉(106),腰部症状主诉(77));综合非特异性系统(全身性虚弱/疲倦(100),发冷(55));皮肤系统(皮肤颜色改变(76),皮肤的其他症状(76));妊娠、分娩生育计划系统(不孕症/低生育力女性(94));神经系统(眩晕/头晕(77))。(2)症状频数结果:闭经(114次),经量少(108次),不孕(94次),月经后期(82次),胸胁痞闷(75次),头晕(71次),毛发浓密(58次),腰酸(54次),肥胖(49次)。(3)脉象频数结果:脉沉(76),脉弦(64),脉细(63),脉滑(41);脉数(38),脉涩(33)。(4)舌象频数结果:舌苔白(63),舌苔黄(26),舌苔腻(43),舌苔少(20),舌质淡(55),舌质紫暗(38),舌质红(36),舌有瘀点(36),舌体胖(31)。3、PCOS中医状态系统分类与中药干预分析结果(1)PCOS中医证候引用结果1)中医标准证候及单证引用文献数统计结果:标准证候引用文献频数(括号内为频数,百分比):肾虚痰湿证(36,21.43);痰湿证(35,20.83);肾虚血瘀证(28,16.67);肝郁肾虚证(14,8.33);脾虚痰湿证(8,4.76);肾虚证(14,8.33)。单证引用文献频数(括号内为频数,百分比):肾虚(94,55.95%);痰湿(85,50.06%);血瘀(38,22.62%);肝气郁(22,13.1%);脾虚(11,6.55%)。2)中医标准证候及单证病例数统计结果:标准证候引用病例频数(括号内为频数,百分比):肾虚痰湿证(1257,17.82%);痰湿证(1059,15.01%);肾虚血瘀(939,13.31%);肝郁肾虚证(700,9.92%),脾虚痰湿证(663,9.4%)。单证引用病例频数(括号内为频数,百分比):肾虚(3474,49.26%);痰湿(3171,44.96%);血瘀(1408,19.96%);肝气郁(1025.14.53%);脾虚(774,10.97%)。(2)多囊卵巢综合征中医证候与中医症状相关性结果1)标准证候与中医症状频数与置信度统计结果(括号内为频数,平均置信度)肝经湿热证:外阴瘙痒(9,73.06);经前乳房痛(10,66.97);月经稀发(11,63.20);经前乳房胀(10,62.03);便秘(12,61.04);形体壮实(7,60.00);面部痤疮(12,57.86);月经失调(11,57.03);毛发浓密(12,53.20);小便黄(7,50.00);经量少(12,48.41);闭经(11,44.11);肢体肿胀(5,42.86);带下量多(9,41.15);舌苔黄(14,76.93);舌质红(9,44.65);脉数(13,63.54);脉弦(13,56.59)。脾虚痰湿证:形体肥胖(10,60.21);带下量多(9,54.00);倦怠(6,46.67);头晕(8,45.64);胸胁痞闷(8,45.56);月经后期(8,44.88);不孕(8,44.26);闭经(8,43.51);舌苔腻(9,55.47);舌体胖(8,52.91);脉滑(9,55.98)。肾虚证:经质稀(11,68.50);耳鸣(12,58.92);膝软(11,56.79);头晕(12,54.61);腰酸(11,52.69);经色淡(10,51.98);月经初潮迟至(7,47.52);经量少(11,47.41);月经后期(10,44.56);闭经(10,42.85);畏寒(7,42.84);面色无华(6,41.83);舌苔薄(10,50.09);脉细(9,41.76)。2)单证与中医症状频数与置信度统计结果(括号内为频数,平均置信度)痰湿:形体肥胖(34,82.90);胸胁痞闷(32,72.34);带下量多(29,70.04);月经后期(29,62.21);神疲(22,62.09);多痰(18,60.33);恶心(14,60.10);倦怠(14,60.10);闭经(29,54.14);不孕(26,52.02);头晕(20,42.90);经量少(22,42.52);心悸(7,41.28);舌苔腻(33,84.84);舌体胖(19,62.22);舌苔白(23,52.38);舌苔厚(9,42.16);脉滑(32,87.69);脉濡(7,48.35)。肾虚:腰酸(26,68.47);带下量少(12,65.51);耳鸣(23,63.23);经质稀(12,56.86);膝软(18,54.03);头晕(22,52.95);经量少(24,52.67);闭经(23,48.95);月经后期(19,45.73);畏寒(11,45.24);性欲淡漠(10,43.91);不孕(19,42.99);舌苔薄(14,45.92);脉细(21,54.06)。血瘀:经有血块(15,67.26);经色暗红(15,65.28);经行不畅(6,53.97);舌有瘀点(22,90.74);舌质紫暗(19,74.77);舌有瘀斑(10,68.52);脉涩(16,79.63)。(3)多囊卵巢综合患者的中药分类统计1)中药频数统计结果:当归(131),茯苓(112),菟丝子(108),香附(96),熟地黄(83),甘草(82),陈皮(81),苍术(70),丹参(69),半夏(65),白芍(64),川芎(61),枸杞子(58),淫羊藿(56),白术(54)。2)中药功效分类频数统计结果:补阳药(323),补血药(290),理气药(250),补气药(240),活血调经药(237),利水消肿药(146),补阴药(121),温化寒痰药(103)。3)中药四气分类频数统计结果:中药性味以温药、平药为主。(4)多囊卵巢中医状态与中药用药分析结果1)PCOS的主要病位在肝;其病理因素为痰、湿、血瘀、气郁。病性虚实以虚为主,以肾虚、脾虚为主。2)中医状态与中药关联关系分析结果(括号内为频数,平均置信度)肾虚证:菟丝子(66,73.75);当归(63,65.11);香附(48,56.24);熟地黄(48,65.06);茯苓(41,43.96);枸杞子(40,60.21);川芎(37,54.42);丹参(36,52.37);淫羊藿(33,53.65);山茱萸(33,60.85);甘草(32,40.84);白芍(30,45.16)。痰证:茯苓(67,74.07);陈皮(58,76.56);苍术(58,81.30);半夏(55,79.35);香附(50,60.25);当归(39,41.61);菟丝子(35,40.28);甘草(35,45.84);丹参(25,37.20);白术(25,40.92);川芎(22,33.10);胆南星(22,60.92);枳壳(20,47.62)。瘀血证:菟丝子(24,49.70);当归(23,45.70);熟地黄(20,46.18);丹参(16,38.53);川芎(16,38.79);枸杞子(16,39.34);淫羊藿(15,38.68);白芍(13,31.96);山茱萸(11,30.77);红花(11,40.58)。肝气郁证:当归(17,55.24);白芍(17,63.26);柴胡(15,65.11);菟丝子(14,46.67);茯苓(12,39.46);熟地黄(10,35.72);甘草(9,31.43)。结论:(1)PCOS多囊卵巢综合征因遗传因素、饮食因素、情志因素等导致患者多处于肾虚、痰湿、血瘀、肝郁、脾虚等证候。(2)采用ICPC分类标准对PCOS的中医症状进行分类统计,其症状分布特点为:除了生殖系统症状之外,还主要涉及骨骼肌肉系统、综合非特异性系统、皮肤系统、妊娠、分娩生育计划系统、精神/心理系统等。(3)采用病位、病性、病理因素对PCOS的中医状态进行分类,其中医状态分布特点为:PCOS的主要病位在肝;其病理因素为痰、湿、血瘀、气郁。病性虚实以虚为主,以肾虚、脾虚为主。(4)PCOS的中药功效的应用规律为:补阳药以菟丝子,淫羊藿,续断,巴戟天为主;补血以当归,熟地黄,白芍为主;补气以甘草,白术,山药为主;补阴药以枸杞子,女贞子为主。理气药以香附,陈皮,枳壳为主;活血调经药以丹参,红花,川牛膝,桃仁,益母草,泽兰,鸡血藤为主;利水消肿药以茯苓,泽泻为主,温化寒痰药以半夏,胆南星为主。(5)PCOS中医状态与中药关联分析结果显示中医状态的中医干预规律为:肾虚证以菟丝子、当归、香附、熟地黄、茯苓、枸杞子、川芎、丹参、淫羊藿、山茱萸为主。痰湿证的主要相关用药有茯苓,陈皮,苍术,半夏,香附,当归,菟丝子,甘草,丹参,白术,川芎,胆南星,枳壳。血瘀证以菟丝子,当归,熟地黄,丹参,川芎,枸杞子,淫羊藿,白芍,山茱萸,红花为主。肝郁证相关性用药以当归,白芍,柴胡,菟丝子,茯苓,熟地黄,甘草,薄荷,青皮为主。脾虚证以茯苓,半夏,白术,香附,甘草,陈皮,党参,砂仁,木香为主。
二、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焦虑和抑郁状况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焦虑和抑郁状况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健脾祛湿方联合二甲双胍对脾虚痰湿证多囊卵巢综合征伴胰岛素抵抗患者干预作用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
1 病例来源 |
2 诊断标准 |
2.1 西医诊断标准 |
2.2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
3 病例选择标准 |
3.1 纳入病例标准 |
3.2 排除病例标准 |
3.3 病例脱落及剔除标准 |
4 研究方法 |
4.1 病例分组 |
4.2 治疗方法 |
5 观察指标 |
5.1 临床观察指标 |
5.2 实验室指标的观察检测 |
5.3 安全性指标 |
6 疗效判定标准 |
7 统计学方法 |
第二部分 结果分析 |
1 一般资料分析 |
2 治疗前后患者两组相关指标比较 |
2.1 治疗前后患者BMI、WHR比较 |
2.2 治疗后两组患者综合疗效比较 |
2.3 治疗前后患者中医症候积分比较 |
2.4 治疗前后患者SAS、SDS评分比较 |
2.5 治疗前后患者血清性激素比较 |
2.6 治疗前后患者血清糖脂代谢比较 |
2.7 治疗前后患者血清CRP、IL-6 比较 |
3 安全性分析 |
第三部分 分析与讨论 |
1 祖国医学对PCOS的认识 |
1.1 病因病机 |
1.2 中医治疗 |
2 现代医学对PCOS-IR的认识 |
2.1 PCOS-IR的发病机制研究 |
2.2 西医治疗 |
2.3 中西医结合治疗 |
3 健脾祛湿方组方分析 |
3.1 组方来源 |
3.2 组成及方义 |
3.3 组方中药药理学研究 |
4 研究结果分析 |
4.1 治疗后两组BMI、WHR分析 |
4.2 治疗后两组中医症候积分及综合疗效分析 |
4.3 治疗后两组SAS、SDS评分分析 |
4.4 治疗后两组性激素分析 |
4.5 治疗后两组糖脂代谢分析 |
4.6 治疗后两组炎症因子分析 |
结论 |
本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多囊卵巢综合征伴胰岛素抵抗中西医治疗进展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2)育龄期多襄卵巢综合征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对照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育龄期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研究 |
1 对象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病例纳入标准 |
1.3 对照纳入标准 |
1.4 研究内容与过程 |
1.5 相关定义 |
1.6 统计方法 |
1.7 质量控制 |
2 结果 |
2.1 433 名PCOS患者心理健康状况 |
2.2 不同年龄组PCOS患者心理健康状况 |
2.3 不同居住地PCOS患者心理健康状况 |
2.4 不同受教育程度PCOS患者心理健康状况 |
2.5 不同BMI水平PCOS患者心理健康状况 |
2.6 PCOS 组与非PCOS 组基本特征比较 |
2.7 PCOS 组与非PCOS 组疾病特征(月经状况、BMI)比较 |
2.8 PCOS 组与非PCOS 组患者心理健康状况比较 |
2.9 PCOS 组与非PCOS 组睡眠状况比较 |
3 讨论 |
3.1 PCOS中焦虑抑郁状况 |
3.2 PCOS中睡眠状况 |
4 结论 |
第二部分:育龄期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影响因素研究 |
1 对象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病例纳入标准 |
1.3 研究方法和过程 |
1.4 统计分析 |
2 结果 |
2.1 患者基本信息 |
2.2 PCOS患者焦虑/抑郁状态与疾病特征的关系 |
2.3 PCOS患者焦虑/抑郁状态与性激素、血糖、血脂以及超声特征的关系 |
2.4 敏感性分析 |
2.5 PCOS患者焦虑/抑郁状态与睡眠状况的关系 |
3 讨论 |
3.1 PCOS患者疾病特征与焦虑/抑郁的关系 |
3.2 PCOS患者生化指标与焦虑/抑郁的关系 |
3.3 PCOS患者睡眠状况与其焦虑/抑郁的关系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多囊卵巢综合征心理健康及睡眠质量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3)多囊卵巢综合征与心理应激相关性及补肾解郁调冲法干预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
1 患病情况 |
2 病因 |
3 发病机制 |
4 临床表现 |
5 并发症 |
6 诊断标准 |
7 治疗 |
8 结语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中医学对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认识 |
1 病名源流 |
2 中医病因病机 |
3 中医证型分布特点 |
4 中医治疗 |
5 结语 |
参考文献 |
综述三 多囊卵巢综合征与心理应激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
1 PCOS发病的社会心理因素 |
2 PCOS患者的心理特征 |
3 心理应激与PCOS之间的内分泌关联 |
4 心理障碍是PCOS的重要并发症 |
5 结语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基于心理社会因素、人格特征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中医证型与心理应激的相关性 |
前言 |
1 研究材料 |
2 研究内容及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补肾解郁调冲方干预多囊卵巢综合征合并慢性应激大鼠疗效机制的实验研究 |
前言 |
实验一 多囊卵巢综合征合并慢性应激状态大鼠模型的建立及评价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参考文献 |
实验二 补肾解郁调冲方对多囊卵巢综合征合并慢性应激大鼠卵巢形态学、性激素水平的影响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参考文献 |
实验三 补肾解郁调冲方对多囊卵巢综合征合并慢性应激大鼠行为学、海马神经递质的影响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参考文献 |
实验四 补肾解郁调冲方对多囊卵巢综合征合并慢性应激大鼠卵巢PERK-ATF4-CHOP凋亡通路的影响PERK-ATF4-CHOP凋亡通路的影响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参考文献 |
结语 |
1 研究总结 |
2 创新点 |
3 不足与展望 |
附录 |
致谢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个人简历 |
(4)刘雁峰教授治疗PCOS月经稀发、闭经的用药规律分析及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中医学对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认识 |
1 中医古籍病因病机探究 |
2 现代医家对多囊卵巢综合征病因病机的认识 |
3 治疗 |
4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西医研究进展 |
1 流行病学研究 |
2 病因 |
3 病理生理 |
4 诊断标准 |
5 治疗 |
6 小结 |
参考文献 |
前言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一、刘雁峰教授治疗PCOS月经稀发、闭经的用药规律分析 |
1 研究资料 |
2 研究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小结 |
二、补肾解郁调冲法治疗PCOS月经稀发、闭经的临床疗效观察 |
1 研究资料 |
2 研究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小结 |
结语 |
1 研究结论 |
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5)多囊卵巢综合征负性情志因素与中医证型分布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中英文缩写词对照表 |
临床研究 |
1.研究目的及研究对象 |
1.1 研究目的 |
1.2 病例来源 |
1.3 样本量估算 |
1.4 诊断标准 |
1.5 纳入标准 |
1.6 排除标准 |
1.7 剔除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观察项目 |
2.2 数据整理及统计分析 |
3.研究结果 |
3.1 一般资料分析 |
3.2 中医证型分布情况及与生物学指标相关性分析 |
3.3 PCOS患者负性情绪分布情况及与生物学指标相关性分析 |
3.4 PCOS患者负性情绪因素与中医证候分布相关性分析 |
4.讨论 |
4.1 PCOS患者一般情况分析 |
4.2 PCOS患者中医证型分布特征 |
4.3 PCOS患者负性情绪分布特征 |
4.4 PCOS患者负性情绪因素与中医证型相关性研究 |
4.5 “痰湿”是PCOS合并负性情绪的重要病理因素 |
4.6 PCOS合并负性情绪患者的情志调摄方法 |
结论 |
问题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二 :调查表 |
附录三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
(6)基于“精血同源”探讨当归地黄饮联合达英-35对肝肾亏虚型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1 研究资料 |
1.1 研究对象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病例选择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分组方法 |
2.2 治疗方案 |
2.3 技术路线图 |
2.4 观察指标 |
2.5 疗效评价标准 |
2.6 统计方法 |
3 研究结果 |
3.1 治疗前一般情况比较 |
3.2 两组疗效指标比较 |
3.3 安全性评价 |
3.4 随访结果比较 |
4 讨论 |
4.1 现代医学对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认识 |
4.2 从“精血同源”角度浅窥多囊卵巢综合征 |
4.3 对照组用药分析 |
4.4 当归地黄饮组方分析及现代药理学研究 |
4.5 导师赵粉琴副教授对肝肾亏虚型PCOS的认识及治疗 |
4.6 本研究临床评估指标选择 |
4.7 研究结果分析 |
5 结语 |
5.1 结论 |
5.2 创新点 |
5.3 不足与展望 |
正文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中医药论治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
1 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病因病机 |
1.1 从肾立论 |
1.2 从脾虚湿盛立论 |
1.3 从肝立论 |
1.4 从病理产物—痰瘀立论 |
2 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辨证论治 |
2.1 中药治疗 |
2.2 中西医结合治疗 |
2.3 针灸治疗 |
3 小结 |
综述参考文献 |
致谢 |
研究生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
附录 |
(7)710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生活习惯与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其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中英文对照 |
引言 |
临床研究 |
技术路线图 |
1.研究对象 |
1.1 .病例来源与分组 |
1.2 .诊断标准 |
1.3 .不良生活习惯的主要评判指标 |
1.4 .纳入排除标准 |
2.研究方法 |
2.1 .制定并优化调查表 |
2.2 .资料采集 |
2.3 .质量控制 |
2.4 .数据整理与统计分析 |
2.5 .伦理审查 |
2.6 .课题来源与临床试验注册 |
3.研究结果 |
3.1 .一般资料 |
3.2 .临床特征 |
3.3 .生活方式 |
3.4 .PCOS影响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
3.5 .PCOS患者中医证型分析 |
3.6 .中医证型与相关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
4.讨论 |
4.1 .基于对PCOS的相关研究结果探讨 |
4.2 .多囊卵巢综合征病因病机和中医证型分布特征探讨 |
4.3 .相关因素与中医证型 |
5.结论 |
主要创新点 |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多囊卵巢综合征相关因素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PCOS与不良生活习惯的相关性及中医证型分布的调查表 |
附录二 |
附录三 知情同意书 |
在校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 |
(8)补肾疏肝法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高雄激素血症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
综述一 多囊卵巢综合征高雄激素血症的西医研究进展 |
1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体内雄激素的来源 |
2 多囊卵巢综合征高雄激素血症的发病因素 |
3 多囊卵巢综合征高雄激素血症的治疗 |
4 展望 |
5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多囊卵巢综合征高雄激素血症的中医研究进展 |
1 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源流 |
2 多囊卵巢综合征高雄激素血症主要的病因病机 |
3 多囊卵巢综合征高雄激素血症的中医治疗 |
4 展望 |
5 参考文献 |
前言 |
第二部分 补肾疏肝法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高雄激素血症的有效性分析 |
1 研究资料 |
2 文献检索 |
3 文献筛选与提取 |
4 质量评价 |
5 统计分析方法 |
6 结果 |
7 讨论 |
第三部分 补肾疏肝法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高雄激素血症影响的临床研究 |
1 临床资料 |
2 治疗方法 |
3 临床数据采集 |
4 观察指标 |
5 疗效判定标准 |
6 统计分析 |
7 结果 |
8 安全性评价及不良反应 |
9 讨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9)非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发病相关因素及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临床研究 |
1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诊断标准 |
1.3 调查病例选择标准 |
1.4 临床资料采集 |
1.5 调查方法 |
1.6 数据录入 |
1.7 统计学分析方法 |
1.8 质量控制 |
2 研究结果 |
2.1 危险因素分析 |
2.2 中医证候分析 |
3 讨论 |
3.1 非肥胖型PCOS相关因素的探讨 |
3.2 非肥胖型PCOS中医证候的探讨 |
3.3 基于“龙雷之火”理论防治非肥胖型PCOS |
4 结语 |
4.1 结论 |
4.2 问题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文献综述 非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发病相关因素的研究现况 |
1 发病危险因素 |
1.1 遗传因素 |
1.2 环境因素 |
1.3 精神心理因素 |
2 病理状态 |
2.1 卵巢形态学的改变 |
2.2 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功能失调 |
2.3 糖代谢紊乱 |
2.4 脂代谢紊乱 |
2.5 炎症反应 |
2.6 氧化应激 |
2.7 心血管异常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期间科研情况 |
(10)多囊卵巢综合征因症态系统分类与干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历史回顾 |
1 现代医学对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认识 |
2 中医状态理论研究 |
前言 |
1 研究背景 |
2 目的与意义 |
3 研究思路 |
第一部分 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病因与干预对策研究 |
1 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病因研究 |
2 从中医病名论述病因病机 |
3 干预对策 |
4 小结 |
第二部分 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中医症状分类研究 |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研究方法 |
2 结果 |
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中医症状频数统计结果 |
3 讨论 |
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中医症状统计分析 |
第三部分 中医状态系统分类与中药干预方案研究 |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研究方法 |
2 结果 |
2.1 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中医证候统计 |
2.2 多囊卵巢综合征证候与症状关联系结果 |
2.3 多囊卵巢综合征中药频数统计结果 |
2.4 多囊卵巢综合征中药按功效分类频数统计结果 |
2.5 多囊卵巢综合征中药按功效四气分类频数统计结果 |
2.6 多囊卵巢综合征文献病位病性状态分类与用药关系分析 |
3 讨论 |
3.1 多囊卵巢综合征中医证候分析 |
3.2 多囊卵巢综合征证候与症状关联系分析 |
3.3 多囊卵巢综合征中药频数统计结果 |
3.4 多囊卵巢综合征中药按功效分类频数统计结果 |
3.5 多囊卵巢综合征中药按功效四气分类频数统计结果 |
3.6 多囊卵巢综合征中医状态分类与用药关系分析 |
结论 |
创新与不足之处 |
创新之处 |
不足之处 |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件 |
致谢信 |
个人简介 |
四、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焦虑和抑郁状况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健脾祛湿方联合二甲双胍对脾虚痰湿证多囊卵巢综合征伴胰岛素抵抗患者干预作用临床研究[D]. 王肖莉.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21(01)
- [2]育龄期多襄卵巢综合征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研究[D]. 杨银. 重庆医科大学, 2020(01)
- [3]多囊卵巢综合征与心理应激相关性及补肾解郁调冲法干预的实验研究[D]. 潘雪.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4]刘雁峰教授治疗PCOS月经稀发、闭经的用药规律分析及临床疗效观察[D]. 徐秀丽.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5]多囊卵巢综合征负性情志因素与中医证型分布相关性研究[D]. 蹇泽宇.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20(02)
- [6]基于“精血同源”探讨当归地黄饮联合达英-35对肝肾亏虚型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疗效观察[D]. 李春瑶. 甘肃中医药大学, 2021(01)
- [7]710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生活习惯与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其相关性研究[D]. 成妙.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20(02)
- [8]补肾疏肝法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高雄激素血症的影响研究[D]. 郭亚楠.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9]非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发病相关因素及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的研究[D]. 黄灿灿. 甘肃中医药大学, 2020(11)
- [10]多囊卵巢综合征因症态系统分类与干预研究[D]. 周贵凤.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