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冬季水泵的维护与保养(论文文献综述)
孟凡星[1](2020)在《北京XX医院空调系统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医院是为人们提供医疗服务的医疗机构,它对建筑中的每个功能房间都有特殊的要求,特别是空调的设计比一般民用建筑更加严格。在提供医疗保障的同时,我们也应该追求高品质的室内空气质量,包括患者就医的舒适性和医护人员工作环境的舒适性。同时,我们还应注意到,医院各种空调供应方式的运行效果差异很大,这也直接关系到施工成本、运行管理难度和运行能耗。这对医院的空调设计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不仅要防止交叉感染,还要保证医院的空气质量。空调系统在医院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体现在手术室、ICU、有毒有害气体排除科室等特殊空间的重要性,而且在普通门诊和病房中发挥着更为重要的作用。本文以北京XX医院为研究对象,以普通门诊和病房中存在的空气质量问题为切入点,通过查阅竣工图纸、调研科室室内环境参数的方法,对存在的问题进行量化。并在设计、施工、运行管理三个方面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对于存在的问题,首先要对系统进行改善,使其恢复到正常状态。其次,优化管理措施,确保运行效果。在技术层面上,由于建筑特点上的“黑房间”已难以改变,分区两管制改为四管制不具备施工条件,所以本文选择改善新风系统。运行管理的角度,从制度管理、人才管理、日常维护管理等方面阐述优化方案。优化方案实施后,通过理论数据分析、现场问卷调查、客观报修案件数分析三种方式进行效果分析,定量分析与客观反馈相相结合,验证实施效果。由于运营中的医院在制定优化方案时存在局限性,本文最后提出了空调系统优化的推广建议,从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和运行管理三个方面,提出适用于更多医院的空调系统优化措施,供同侪医院借鉴参考。
吴昊[2](2020)在《海水源热泵系统海水取水取热技术及应用》文中提出能源和环境问题是当今世界广泛关注的问题,以化石能源为主的用能结构依旧占据能源利用的主流,长此以往,必将导致不可再生能源的枯竭。海洋余热是公认的可再生清洁能源,以此为基础发展的海水源热泵技术也在清洁供热、节能减排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海水取水是海水源热泵系统的重要环节之一,其技术工艺的革新是海水源热泵系统发展和推广的根本环节。针对海水源热泵系统的取水问题,从系统形式、取水工艺、传热特性、取热温差、输送能耗等方面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应用研究。首先,从分析我国用能现状出发,结合热泵技术的发展,指出海水源热泵系统在解决能源利用与环境污染中起到的作用,并对常见的海水取水方式进行了概述。对不同系统形式的海水源热泵系统进行了优缺点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直接疏导式系统更适用于海水源热泵系统。根据系统管路连接方式的不同,对比分析了直连式系统、并联式系统、混合式系统的优劣势。其次,对海水源热泵系统常用的重力流取水与虹吸取水工艺进行了分析。结合污水干渠内非满管流动的特性,推导了非满管流动关联式,对重力流取水的相关计算提供了理论支持;指出了虹吸取水的工艺设计要求,并着重介绍了虹吸负压取水。再次,针对海水的理化性质,研究了采用疏导式换热技术解决海水余热换热过程中存在堵塞、结垢、管内结冰以及低温工况下换热效率过低等问题。在此基础上,对海水低温传热过程进行了研究,对比了35%浓度丙三醇溶液、15%浓度氯化钙溶液和水的传热特性,综合对比,35%浓度丙三醇溶液更适用于海水源热泵系统。然后,从海水取热温差及海水输送能耗两个方面对海水取水设计中的理论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根据对流传热理论特性,推导了海水取水温差的理论计算公式。通过建立物理模型,提出了海水取水输送距离与输送能耗比例的关联式,综合分析了输送距离、管道比摩阻、取水点位置、取热温差、机组效率等对输送能耗比例的影响。最后,分析了青岛市海水源第一能源站项目和西海岸新区第一能源站的运行数据及设计方案。研究表明,海水取水项目须着重考虑海水结垢、堵塞、生物附着、电化学腐蚀等问题;重力流取水方案取水运行安全可靠,后期运行维护简单。
张建斌[3](2020)在《燃煤电厂节水及废水零排放探讨》文中研究表明《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指出:到2020年,全国水环境质量将逐步改善,严重污染的水体将明显减少,一些重点区域禁止污水排放。国家生态环境部于2017年6月1日发布了《火电厂污染防治可行技术指南》,明确了火电厂工艺过程的水污染防治技术,提出了各类废水一水多用、梯级利用的技术手段。对工业用水和排水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燃煤电厂具有循环冷却水排水量大的特点,从节约水资源考虑,对其进行节水及零排放显得至关重要。本文以某燃煤电厂为对象,首先进行全厂水平衡试验,通过试验摸清电厂各个系统用水量、排水量、水质和运行存在的问题;然后对存在问题进行诊断,根据不同系统提出不同节水优化方案;接下来对添加优选阻垢缓蚀剂的循环水通过模拟连续运行试验,判定系统是否有结垢和腐蚀倾向;最后,对电厂末端废水水质水量进行分析,探讨末端废水处理工艺。主要结论如下:为摸清电厂用排水情况,针对电厂进行冬夏两季水平衡试验。水平衡试验结果表明:该电厂冬季全厂取水量为816.8m3/h,单位发电取水量为1.81m3/(MW·h),总排废水为175.7m3/h,复用水率为97.3%。夏季全厂取水量为1179.7m3/h,单位发电取水量2.69m3/(MW·h),总排废水为276.9m3/h,复用水率为97.8%,单位发电取水量和复用水率均满足相关要求。根据电厂的运行状态制定切实可行的废水回用方式,充分利用各系统用排水的水质特性,做到梯级利用、一水多用。针对循环冷却水浓缩倍率偏低的问题,讨论不同浓缩倍率下循环排污水量及节水率的变化,进行循环水阻垢缓蚀剂筛选和模拟现场试验连续运行528h试验。试验结果表明:1号阻垢缓释剂为筛选最佳药剂。添加优选阻垢剂加药量为6mg/L和10mg/L的循环水在浓缩倍率5.0±0.2倍情况下均未发生结垢现象,316L不锈钢和20G碳钢腐蚀率最大分别为0.00034mm/a和0.00098mm/a,腐蚀率均满足相关要求。部分循环冷却系统改造后,循环水浓缩倍率可从2.03.0倍提高到4.0倍以上,循环水浓缩倍率提高后,仅处理210m3/h循环排污水可实现循环排污水不外排。通过对电厂脱硫废水和树脂再生酸碱水组成的末端废水进行水质水量分析,确定末端废水总量。针对脱硫废水具有悬浮物含量高,钙镁离子、重金属离子、氯离子和硫酸根离子含量高等特点,进行废水零排放处理工艺探讨。结论如下:末端废水总量约为21.5m3/h,通过低温多效蒸发减量到5m3/h,减量后的废水最终进行旁路烟道蒸发结晶固化到除尘器内,实现废水零排放。
陈卓[4](2020)在《城市轨道交通设备维修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线网、客流规模已居全球第一,保障运营安全成为城市轨道交通的第一要务,其中,各设备的稳定运行是保障运营安全和运营品质的前提。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设备主要采用故障维修和定期维修相结合的维修策略,但存在设备可靠度低、维修成本高等问题。本文对设备维修策略展开深入研究,为城轨设备构建维修方式体系,引入分类决策思想,选择维修方式并制定相应维修周期,实现设备维修管理个性化,提高设备维修管理水平。维修方式决策是设备维修策略优化的首要工作,本文首先梳理了各维修方式间内部特性联系,建立了设备的维修方式体系,在原有定期维修、故障维修的基础上引入基于状态的维修,并根据定义将其细化为计划维修和预测维修。在此基础上,根据设备特性采用分类决策的思想为设备选择维修方式,选取设备故障类型、设备故障影响、相对维修成本、故障可维修度、参数提取度5个特性作为分类指标,利用层次聚类的方法对设备进行分类,再根据各维修方式的适用性构建维修方式逻辑决断模型,为不同类型设备选择维修方式。在维修周期制定方面,基于设备分类结果,针对定期维修设备,以设备无故障运行时间为研究对象,采用尝试-误差法的思想确定设备的故障概率分布模型,包括利用最大似然估计法估计分布参数、利用K-S检验方法进行拟合优度检验,挑选拟合优度最高的理论分布模型作为设备故障概率分布模型,并根据可靠性特征量之间的关系,确定设备的定期维修周期。针对计划维修设备,通过对设备故障次数的统计分析,发现电子设备的故障与温度有较为明显的相关关系,将温度引入设备故障概率分布模型之中,对于不同温度水平的设备无故障运行时间数据分别拟合概率分布函数,采用多项式曲线拟合方法确定温度和概率密度函数中参数之间的关系,并将此关系代入概率密度函数中得到一定温度水平下设备无故障运行时间的条件概率密度函数,根据不同季节的平均气温利用可靠度为计划维修设备制定可变维修周期;针对预测维修设备,从设备状况、使用环境和维保水平三方面分析设备故障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应用生存分析理论,以工作日、故障模块、故障闭环时间、温度、湿度为协变量建立基于Cox比例风险回归的设备故障预测模型,定量分析各协变量的对设备故障的影响程度,并得到设备在不同环境下的故障概率随时间变化的函数,达到预测设备故障的目的。对设备维修策略的深入研究,能够合理的优化设备的维修周期,显着提高设备的维修管理水平。
李永霞[5](2019)在《长三角区域医院洁净手术室空调的温湿度控制优化设计与节能分析》文中提出长江三角洲地区属于冬冷夏热地区,公共建筑的空调使用时间长、频率高,而且空调系统的能耗在整个公共建筑能耗中所占的比例很高,因此,针对长江三角洲地区公共建筑空调系统的现状和发展进行探讨对改善区域建筑节能具有较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长江三角洲区域内江苏某医院为例,结合该地区固有的生活方式和气候特征,提出了一种全新概念的空调系统设计概念,即数码变容量直接蒸发式空调系统。具体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首先,结合医院洁净手术室类建筑特点,对医院洁净手术室负荷特点进行了分析;其次,进行了常规洁净手术室空调系统耗能分析,认为常规空调系统(以传统的冷冻水中央空调系统为比较对象)在处理空气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温湿度工况点控制不稳、运行维护难度系数较大等。),而这些问题极有可能是造成建筑普遍能耗高的不利因素;最后,结合具体的工程案例,针对提出的温湿分控的数码变容量直膨式空调系统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数码变容量空调系统总的工程初始造价远低于传统的冷冻水中央空调系统的初投资成本;针对长江三角洲的气候和气象特点,提出湿度优先﹑温湿分控的设计理念,研究发现新系统在实际使用运行时的耗能低于传统冷冻水空调系统能耗的37%左右;结合医院工艺特点,引入独立管理的控制思路,即:在手术部设置独立监控室,结果证明,方便了手术部内部医护人员对手术室空调系统进行全面的监控管理,同时也可以实时远程采集、设定、调整手术室里的各种参数,实现了空调系统的优化控制,也不需要设立专门维护人员,降低了维护中产生的成本。课题的研究结果及测出的基础数据对改善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公共建筑能耗及提高室内外环境品质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图[31]表[21]参[40]。
张健榕[6](2019)在《N大厦建设节能项目EMC模式下风险评估》文中指出为了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节能减排的任务,节能建设项目的推广愈来愈重要。而EMC(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因其能够实现节能建设项目合作各方的利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也被大力推广。只是,因为在中国,EMC模式下的建设节能项目涉及到的主体较多、投资回报周期长以及不确定性太多等原因,在政治、经济、环境等方面上都面临着重大的风险。为了促进建设节能项目的发展,应当对EMC模式下的建设节能项目的风险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出的风险制定应对对策,从而促进EMC模式下的节能建设项目的发展。本论文的研究目的是以N大厦为主要案例构建一套节能建设项目的EMC模式下的风险评估体系。本文以项目管理理论及风险管理理论为基础,通过利用减少的能源费用对N大厦建设节能项目所有成本进行支付的投资合作实施及效益分享的模式,能够减少建设节能项目的运行成本,提升能源的使用效率。本文在分析N大厦建设节能项目EMC模式下的风险评估与应对体系现状与出现的问题后,以N大厦为主要案例进行N大厦建设节能项目EMC模式下的风险识别,经过实地考察、口头咨询和查阅相关研究文献的方式来分析,运用专家调查法从政策、业主、供应商、市场、项目综合管理、安全、质量、进度、造价、技术、法律等方面进行风险识别,并构建相关指标体系,然后进行N大厦建设节能项目EMC模式下的风险评估,本文运用层次分析法和专家调查法评估风险、构建指标体系,对N大厦建设节能项目EMC模式下的风险进行权重量化分析及评价说明,并根据N大厦建设节能项目EMC模式下风险评估的结果制定风险应对对策,在实践上为研究同类型项目的风险管理评估提供参考借鉴。
何红明[7](2019)在《基于PLC控制的中央空调系统设计》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卷烟生产工艺的不断提高,生产区域环境的温湿度控制指标要求也越来越严格。而目前什邡卷烟厂中央空调控制系统通讯速率低、控制策略落后、监控功能缺乏。造成温湿度难以可靠、稳定控制,能源浪费严重,难以满足工厂发展的需要和国家节能减排的要求。本文针对中央空调系统现状,进行了基于PLC的中央空调控制系统的优化设计、分析研究与技术实现。主要包括以下工作:(1)根据现场需求和设计要求进行PLC控制器、远程I/O模块、总线连接模块等硬件设备的选型。(2)设计了中央空调自控策略和节能控制策略。(3)基于C/S结构、Ether Net/IP工业以太网,采用千兆光纤、以太网交换机,构建环网加星型子网的网络通讯平台。(4)采用Factory Talk View组态软件以及VBA脚本二次开设计监控界面,实现了中央空调系统的工作流程图、设备参数设定、设备启/停控制、状态显示、趋势报表、及报警显示等功能。最后通过实际运行验证,表明该优化设计方案能够正常运作,能够实现预设的控制功能。
夏欣欣[8](2019)在《消防水泵系统设计关键问题研究》文中认为消防水泵系统是消防灭火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现行的消防规范中,仅对消防水泵的性能要求及其控制方式有一些条文规定和要求;在国内外文献中也大都针对某一项功能进行分析和创新,缺少对消防水泵系统中个体与整体之间影响或关联及整个系统的研究。本文对消防水泵系统设计及相关方面的关键问题进行研究,按消防水泵系统的运行工艺流程,本文主要研究内容与成果有:1.分析规范建议数据与实际计算设计参数之间的差异,特别是高层建筑消火栓系统,在高层和低层同时使用消火栓灭火时,影响高层水压,提出选泵时应注意的问题,保证满足消防水泵系统流量及扬程要求。2.分析计算水龙带的褶皱的水头损失,引入“局部阻力相邻影响系数”确定总阻力系数。在消火栓口压力一定的情况下,对水龙带及内部水体进行受力分析,应用迭代方法计算求解水龙带沿程截面椭圆形状、沿程水头损失及流量,分析水压对水龙带截面形状、单位长水头损失沿程变化规律及流量的影响。3.消防水泵选型、备用泵设置与多泵组合。提出应优先采用比转速较低的水泵,大中型建筑等场所不同系统用水差异较大时应分别设置消防水泵机组。多级多出口水泵适用于多个出口消防用水量差异不大,或多个出口非同时消防供水的情况。消防主泵设置备用泵比稳压泵设置备用泵更为重要。采用“比较年综合价格计算法”确定多泵组合与稳压泵系统最优组合方案。4.吸水管和供水管优化分析。为保证消防水泵装置气蚀余量(NPSH)始终大于必需气蚀余量(NPSH),,吸水管除了按规范常规设计外,还应充分了解管件、阀门特性,减少水头损失;归纳出“价格比较差值计算法”用于确定供水管与管网连接方式,并总结了布管要点,以降低维护难度,保证系统安全。5.从环境要求、控制方式与维护管理三个方面提出要求,保证消防水泵系统运行可靠性。消防水池温度不能过低(防结冰)、消防控制柜环境温度不能过高(小大30℃)、环境湿度不能过大(防结露);消火栓旁按钮应能直接启动水泵;维护管理应有可行的制度保证,宜采用互联网技术远程监控。确保消防灭火时消防水泵系统安全可靠。6.消防水泵系统发展趋势探讨。消防水泵系统小型化,自动灭火系统应用更广泛。超高层建筑的消防水系统设计尽可能采用常高压方式(例如高位水池)更为安全可靠。利用互联网技用术,智能技术,采用远程监控等方式作为消防水泵系统管理手段。本文结论和成果可为消防水泵系统设计、运行、维护与改造及相关标准、规范的修订提供参考。
李晓辉[9](2019)在《黄河迎宾馆空调系统节能改造经济效益评价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实施能源消费和生产革命战略,我国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提速发展,特别是公共建筑节能改造,由于其庞大的存量和明显的节约能源效应,受到全国各级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作为正在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郑州,已经成为全国公共建筑能效提升重点城市之一,拟于“十三五”期间计划实施公共建筑节能改造200万平方米以上。基于此,本次研究以郑州黄河迎宾馆的空调系统节能改造为实例,通过测算实际建筑数据,以公共建筑节能改造相关标准制定具体的节能改造参数,然后将夏季制冷季空调冷热负荷进行计算机模拟计算。在此基础上,按照国家相关标准设计了三个空调系统节能改造技术解决方案,即传统的水冷式空调制冷系统、水蓄冷空调系统、地源热泵空调系统。通过对三个节能改造技术解决方案的技术分析和比较,采用全寿命周期成本理论和相关测算数据,分别计算三个节能改造技术方案的全寿命周期成本。基于全寿命周期成本作为基础数据,分别对三个节能改造技术方案经济、社会、环境效益进行测算和分析。最后,以净现值、内部收益率和动态投资回收期为研究指标,通过上述参数的测算和分析,首先评估三个方案的单一方案经济效益评价,进而针对多方案经济效益开展研究和评价,得出研究结论。研究数据显示,传统的水冷式空调系统的净现值小于零,内部收益率小于基准收益率,该方案不可行。运用多方案经济效益评价方法,通过测算和分析显示地源热泵空调系统相对于水蓄冷空调系统的差额净现值大于零,差额内部收益率大于行业基准收益率,由此确定为地源热泵空调系统为最佳方案。在确定最佳方案后,将财政补贴政策和电力价格两个因素作为不确定性因素,进行的敏感性分析,最终得出研究结论。最后,对论文研究结果及未来公共建筑节能改造发展趋势进行回顾及展望,提出了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曹军[10](2019)在《基于BIM技术的建筑机电节能运维系统构架与功能需求研究》文中认为现阶段,建筑行业内部的业务开展还没有实现较高的信息化和智能化,管理效率不高。其中,建筑机电的运营管理的效率问题尤为突出。在进行设备运行管理时,过去采用最多的是建筑自动化系统,但是该系统在使用时对于操作人员的专业水平要求较高,很多运行管理人员并不能有效的使用该系统。此外,对于设备运行的监测数据只留存在系统内部,不能实现信息的共享,也就无法发挥数据的真实价值。建筑信息模型(BIM)的出现则为设备检测数据和工程数据的集成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能够在运行管理阶段进行辅助分析和决策,充分发挥数据信息的价值。文章思路以重庆市某商业综合体项目为对象,对既有项目建筑机电运维效果进行理论性质地分析,通过综合BIM技术以及机电运维框架技术之间的优势以及对暖通空调子系统、能源管理子系统等构架与功能需求地实地考察研究与理论分析,从项目实际出现的问题为基础点出发,结合现场数据地实地调研,分析出暖通空调系统、能耗管控系统、自动控制系统等各部分出现的实际问题,并提出适合于本项目问题解决方案的策略以及对应框架策略实际地运用效果探求,实现智能化的运维管理是一项基于BIM系统新兴机电运维管理及优化改造技术相关的应用型研究。文章通过文献查阅,对目前BIM在机电运营使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分析,确定搭建基于BIM架构的机电运维框架概念模型对比与传统机电运维的优势以及难点;对基于BIM技术的机电运营维护系统,从技术角度入手对其软、硬件设施进行研究;研究不同信息数据的共享及有效使用;研究可视化、参数化、协同性等特点在系统各个模块的应用,从而对各个辅助模块的框架进行搭建;结合论文重庆市参考项目,依据现场调研以及对整体机电运维系统反馈出的暖通空调系统实质性问题,基于这一理论点出发,分别从暖通空调系统框架、能源管理系统框架、楼控系统深化功能需求框架等对实际问题进行理论性质地分析与解决,对项目做进一步地技术分析与诊断,完善对于该项目机电节能运维控制管理与改造,同时以BIM系统的优势实时反馈与管理,以达到文章效果与搭建目的。具体细化分别对暖通空调系统内运维模式框架进行类别性地节能运维分析,提出模糊控制以及冷机群控等技术逻辑架构,并分析对于该项目的节能潜力以及相关性的实际效果;同时提出新新机电运维智慧技术管理构架功能需求模式,分析关于智能厕所、智能客流、智慧停车系统等对于实际项目操作性的应用潜力与实际效果。
二、冬季水泵的维护与保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冬季水泵的维护与保养(论文提纲范文)
(1)北京XX医院空调系统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与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第2章 空调系统及室内空气质量相关理论 |
2.1 医院空调系统概述 |
2.1.1 空调系统类型 |
2.1.2 空调系统的节能措施 |
2.1.3 医院建筑空调系统概述 |
2.1.4 医院空调系统的特殊之处 |
2.2 空气质量评价标准 |
2.2.1 人体热平衡和舒适感 |
2.2.2 新风量指标 |
2.2.3 CO_2 浓度指标 |
第3章 北京XX医院空调系统运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3.1 北京XX医院及其空调系统概况 |
3.1.1 医院概况 |
3.1.2 北京XX医院空调系统介绍 |
3.2 北京XX医院空调系统运行存在的问题 |
3.2.1 量化问题的方法 |
3.2.2 空调系统存在的问题量化 |
3.3 空调系统问题的原因分析 |
3.3.1 设计方面的原因 |
3.3.2 施工方面的原因 |
3.3.3 运行方面的原因 |
第4章 北京XX医院空调系统优化总体方案 |
4.1 空调系统方面优化方案 |
4.1.1 管道及配件优化 |
4.1.2 新风设备优化 |
4.2 运行管理方面优化方案 |
4.2.1 人员管理 |
4.2.2 制度管理 |
4.2.3 运行方式管理 |
第5章 优化效果评价 |
5.1 优化后效果量化比较分析 |
5.1.1 门诊区效果分析 |
5.1.2 病房区效果分析 |
5.2 优化效果节能分析 |
5.3 客观反馈评价 |
5.3.1 调研问卷反馈 |
5.3.2 现场报修数量反馈 |
第6章 北京XX医院空调系统优化方案的推广建议 |
6.1 规划阶段全方位统筹 |
6.2 施工阶段构建优质空调系统 |
6.3 营业阶段完善运行管理体系 |
6.3.1 工程改造管理措施 |
6.3.2 系统运行管理措施 |
6.4 制定跟踪反馈及持续优化机制 |
第7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新风系统改善后运行效果调研表 |
致谢 |
(2)海水源热泵系统海水取水取热技术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世界能源发展分析 |
1.2 我国能源现状 |
1.3 热泵技术应用及研究现状 |
1.3.1 热泵基本原理 |
1.3.2 热泵技术的应用意义 |
1.3.3 海水源热泵的概述 |
1.4 国内外研究发展进程 |
1.5 常用的取水方式 |
1.5.1 重力流取水 |
1.5.2 虹吸取水 |
1.5.3 泵船取水 |
1.5.4 几种常用取水方式的比较 |
1.6 研究内容及框架 |
1.6.1 研究内容 |
1.6.2 研究框架 |
第二章 海水源热泵系统形式与连接形式 |
2.1 系统形式 |
2.1.1 直入式系统与二次换热式系统 |
2.1.1.1 直入式系统 |
2.1.1.2 二次换热式系统 |
2.1.2 两种二次换热式系统 |
2.1.2.1 前置过滤系统 |
2.1.2.2 直接疏导式系统 |
2.2 连接形式 |
2.2.1 直连式 |
2.2.2 并联式 |
2.2.3 混合式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重力流取水与虹吸取水分析 |
3.1 重力流取水 |
3.1.1 取水工艺 |
3.1.2 非满管流动关联式 |
3.2 虹吸取水 |
3.2.1 虹吸现象 |
3.2.2 取水工艺 |
3.2.3 虹吸正压取水 |
3.2.4 虹吸负压取水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海水取热技术的特性研究 |
4.1 疏导式换热技术 |
4.1.1 基本原理 |
4.1.2 优势及基本理论问题 |
4.1.3 疏导管式换热器结构 |
4.2 低温传热特性研究 |
4.2.1 流动传热模型 |
4.2.2 平均温度及对流传热温差 |
4.2.3 流动状态参数 |
4.2.4 管内强制对流传热关联式 |
4.2.5 复合传热系数计算 |
4.2.6 防冻液流体的流动换热特性对比分析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海水取水水温选取及输送能耗分析 |
5.1 海水可利用温差分析 |
5.1.1 海水换热关联式 |
5.1.2 海水换热总传热系数 |
5.1.3 海水换热器的换热量 |
5.1.4 海水换热器的阻力 |
5.1.5 对流传热温差与海水可利用温差的关系 |
5.1.6 海水取水最大可利用温差 |
5.2 海水取水能耗影响因素分析 |
5.2.1 建立输送模型 |
5.2.2 输送能耗影响因素分析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工程应用分析 |
6.1 青岛市海水源第一能源站 |
6.1.1 工程概况 |
6.1.2 系统形式及设计参数与主要设备 |
6.1.2.1 系统形式 |
6.1.2.2 设计参数与主要设备 |
6.1.3 取水方案 |
6.1.4 海水资源分析 |
6.1.5 系统能耗分析 |
6.1.6 取水能耗分析 |
6.2 西海岸新区第一能源站 |
6.2.1 工程概况 |
6.2.2 工艺设计及系统形式 |
6.2.2.1 设计工况 |
6.2.2.2 系统形式 |
6.2.3 取水方案 |
6.3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3)燃煤电厂节水及废水零排放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我国水资源状况 |
1.1.2 火力发电厂用水需求 |
1.1.3 火力发电厂节水要求 |
1.2 火力发电厂取水量和排水量分析 |
1.2.1 电厂取水量要求 |
1.2.2 锅炉补给水系统 |
1.2.3 冷却水系统 |
1.2.4 脱硫工艺用水系统 |
1.2.5 除灰渣和输煤系统 |
1.2.6 其他用水系统 |
1.3 火力电厂取水水质和排水水质分析 |
1.3.1 取水水质分析 |
1.3.2 排水水质分析 |
1.4 课题来源及研究意义 |
1.5 研究内容 |
2 燃煤电厂水平衡测试及问题诊断 |
2.1 试验目的 |
2.2 水平衡试验 |
2.2.1 试验原则和方法 |
2.2.2 试验过程 |
2.2.3 测试结果 |
2.2.4 测试结果分析 |
2.3 各用水系统问题诊断 |
2.3.1 原水预处理系统 |
2.3.2 除盐水系统 |
2.3.3 循环冷却水系统 |
2.3.4 生活污水处理系统 |
2.3.5 脱硫废水处理系统 |
2.4 小结 |
3 燃煤电厂节水分析及优化 |
3.1 燃煤电厂节水的主要途径 |
3.2 原水预处理系统节水分析及优化 |
3.3 锅炉补给水系统节水分析及优化 |
3.4 凝结水精处理系统节水及优化 |
3.5 生活污水处理系统节水及优化 |
3.6 循环水系统节水及优化 |
3.6.1 开式循环水系统改造 |
3.6.2 节水量与循环水浓缩倍率的关系 |
3.6.3 循环水药剂筛选试验 |
3.6.4 循环水动态模拟试验 |
3.6.5 循环水动态试验结论 |
3.6.6 循环排污水减量处理 |
3.6.7 循环水系统水务管理 |
3.7 其他系统节水建议 |
3.8 小结 |
4 燃煤电厂废水零排放技术探讨 |
4.1 末端废水水质和水量分析 |
4.1.1 末端废水水质分析 |
4.1.2 末端废水水量分析 |
4.2 末端废水处理技术路线 |
4.2.1 工艺回用 |
4.2.2 浓缩减量 |
4.2.3 固化处理 |
4.3 电厂工艺选择 |
4.4 小结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专利 |
作者简介 |
(4)城市轨道交通设备维修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设备维修方式决策 |
1.2.2 定期维修周期 |
1.2.3 基于状态的维修 |
1.3 研究内容 |
1.4 总体技术路线 |
1.4.1 技术路线 |
1.4.2 总体技术路线图 |
第二章 城轨设备维修方式决策 |
2.1 概述 |
2.2 基于状态的城轨设备维修方式 |
2.3 层次聚类优化的城轨设备分类 |
2.3.1 城轨设备分类指标体系 |
2.3.2 基于层次分析的设备特性研究 |
2.3.3 城轨设备聚类模型 |
2.4 城轨设备维修方式适用性决策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设备定期维修策略优化 |
3.1 概述 |
3.2 故障分布模型可靠度特征量及常见概率分布 |
3.2.1 故障分布模型可靠度特征量 |
3.2.2 设备故障常见概率分布函数 |
3.3 定期维修设备故障分布模型方案比选 |
3.3.1 设备故障分布模型建立方案 |
3.3.2 基于尝试-误差法的设备定期维修故障分布类型确定 |
3.4 定期维修设备故障分布模型建立 |
3.4.1 故障分布模型参数估计 |
3.4.2 拟合优度K-S检验 |
3.5 基于可靠度的定期维修周期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状态的设备维修策略优化 |
4.1 概述 |
4.2 城轨设备计划维修策略优化 |
4.2.1 可变维修周期 |
4.2.2 基于多项式拟合的设备计划维修条件概率密度模型建立 |
4.2.3 计划维修周期制定 |
4.3 城轨设备预测维修策略优化 |
4.3.1 设备故障影响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变量提取 |
4.3.2 预测模型生存分析要素研究 |
4.3.3 多因素分析故障预测模型建立 |
4.3.4 预测模型比例风险假定检验 |
4.3.5 预测模型回归系数检验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实例分析 |
5.1 设备分类决策 |
5.1.1 分类设备选取 |
5.1.2 设备聚类 |
5.1.3 维修方式决断 |
5.2 定期维修周期制定 |
5.3 计划维修周期优化 |
5.4 预测维修策略优化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成果总结 |
6.2 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硕士期间科研经历与论文发表情况 |
(5)长三角区域医院洁净手术室空调的温湿度控制优化设计与节能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洁净手术室净化空调系统研究现状与分析 |
1.1 洁净手术室类建筑存在的问题 |
1.1.1 普遍问题 |
1.1.2 心脏手术室的特点 |
1.2 行业内传统医院洁净手术室净化中央空调系统设计方案 |
1.2.1 冷源部分设计方案 |
1.2.2 温度湿度处理方案 |
1.3 洁净手术部传统空调设计方案的弊端 |
1.3.1 运行维护工作难度大 |
1.3.2 温度湿度超标 |
1.3.3 运行使用中的能耗高 |
1.3.4 其他方面的问题 |
1.4 长江三角洲流域地区的气候及空调负荷特点 |
1.4.1 长三角地区气候特点 |
1.4.2 长三角地区洁净手术室空调负荷特点 |
1.5 长江三角洲地区手术室空调系统分析结论 |
第二章 南通市苏北医院洁净手术室负荷分析 |
2.1 工程概况 |
2.2 设计计算参数室内外空气计算参数 |
2.2.1 室外空气计算参数 |
2.2.2 室内空气设计计算参数 |
2.3 净化流程 |
2.4 洁净手术室风量及热湿负荷的计算 |
2.4.1 风量的确定 |
2.4.2 室内热、湿负荷的计算 |
2.5 洁净手术室分类分级 |
2.6 本章结论 |
第三章 南通市苏北医院洁净手术室空调方案分析 |
3.1 常规手术室冷冻水净化空调系统(假设方案) |
3.1.1 自取新风一次回风系统负荷计算 |
3.1.2 常规洁净手术室自取新风一次回风空调系统 |
3.1.3 常规洁净手术室空调系统设备配置 |
3.1.4 常规洁净手术室空调系统耗能分析 |
3.1.5 以上空调系统问题小结 |
3.2 温湿度独立分控的数码直膨空调系统的提出 |
3.2.1 对常规手术室空调系统问题的解决方向 |
3.3 新风处理的温湿分控系统 |
3.4 数码变容量直膨式中央空调系统 |
3.4.1 关于数码变容量直膨式中央空调的介绍 |
3.4.2 数码变容量直膨式中央空调运用到手术室的设计及可行性分析 |
3.4.3 实际应用案例的分析 |
3.5 本章结论 |
第四章 数码变容量直膨式中央空调运用到手术室的运行效果分析及优化 |
4.1 建立自动监控系统 |
4.2 实际运行使用效果 |
4.2.1 温度控制效果 |
4.2.2 湿度控制效果 |
4.3 关于系统能耗的分析 |
4.4 运行过程中的日常维护方面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6)N大厦建设节能项目EMC模式下风险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EMC模式的研究综述 |
1.2.2 建设节能项目风险的研究综述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创新点与不足 |
1.5 论文结构 |
第二章 N大厦建设节能项目EMC模式概况和风险评估问题 |
2.1 N大厦建设节能项目的EMC模式概述 |
2.1.1 EMC模式的概念 |
2.1.2 EMC模式的优势 |
2.1.3 N大厦概况 |
2.1.4 N大厦建设节能项目概况 |
2.2 N大厦建设节能项目EMC模式下的风险评估问题 |
2.2.1 风险评估较为主观 |
2.2.2 指标体系不完善 |
2.2.3 缺乏风险应对措施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N大厦建设节能项目EMC模式下的风险识别与指标体系的构建 |
3.1 风险识别 |
3.1.1 政策风险 |
3.1.2 合作方风险 |
3.1.3 市场风险 |
3.1.4 项目综合管理风险 |
3.1.5 安全质量风险 |
3.1.6 技术风险 |
3.1.7 法律风险 |
3.1.8 财务风险 |
3.2 指标体系的构建 |
3.2.1 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
3.2.2 指标体系的构建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N大厦建设节能项目EMC模式下的风险评估 |
4.1 数据收集 |
4.2 处理方法概述 |
4.3 权重量化 |
4.4 实证结果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N大厦建设节能项目EMC模式下的风险应对 |
5.1 主要权重指标的风险应对 |
5.2 其它权重指标的风险应对 |
5.3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
附录二 |
附录三 |
附录四 |
附录五 |
附录六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7)基于PLC控制的中央空调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1.4 课题章节安排 |
1.5 本章小结 |
2 中央空调系统工作原理及控制设计要求 |
2.1 中央空调控制系统设计目标 |
2.2 中央空调控制系统控制参数 |
2.3 中央空调系统工作原理 |
2.4 中央空调系统能耗来源 |
2.5 中央空调控制系统总体设计要求 |
2.6 本章小结 |
3 中央空调系统控制策略研究与设计 |
3.1 空调子系统温湿度稳定控制策略 |
3.2 空调子系统节能控制策略 |
3.3 制冷站子系统群控控制策略 |
3.4 制冷站子系统节能控制策略 |
3.5 本章小节 |
4 中央空调控制系统整体设计 |
4.1 中央空调控制系统网络构架设计 |
4.1.1 分层构架 |
4.1.2 网络平台及主干网、各子系统接入方案 |
4.1.3 网络构架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
4.1.4 网络的扩展性和兼容性 |
4.1.5 网络连接构架 |
4.2 中央空调系统控制硬件设备设计 |
4.2.1 PLC硬件配置设计 |
4.2.2 PLC的工作过程 |
4.2.3 主控制器CPU选择 |
4.2.4 I/O接口模块设计选型 |
4.2.5 触摸屏设计选型 |
4.2.6 电源设计选型 |
4.2.7 各区域硬件配置 |
4.3 中央空调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
4.3.1 中央空调控制系统程序设计 |
4.3.2 中央空调控制系统触摸屏组态设计 |
4.3.3 中央空调控制系统上位机组态设计 |
4.4 本章小结 |
5 中央空调控制系统实现和调试 |
5.1 中央空调控制系统实现 |
5.2 中央空调控制系统调试 |
5.3 中央空调控制系统节能对比 |
5.4 本章小结 |
6 总结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8)消防水泵系统设计关键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1 绪论 |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本文主要内容 |
2 消防水泵系统分类、适用情况与设计规定 |
2.1 消火栓水泵系统 |
2.2 自动喷水灭火水泵系统 |
2.3 消防水炮水泵系统 |
2.4 泡沫水泵系统 |
2.5 其他消防水泵系统 |
3 消防水泵系统设计关键问题 |
3.1 消防水泵基本参数常规确定方法分析 |
3.2 灭火时水龙带局部褶皱的影响 |
3.3 水平水龙带过流断面非圆形的影响 |
3.4 按能量平衡原理计算确定消火栓系统同时高低层供水时的工况点 |
3.5 水泵配置选型的影响 |
3.6 备用泵设置 |
3.7 吸水管设计 |
3.8 供水管设计 |
3.9 消防水泵系统的多泵组合 |
3.10 稳压泵系统(装置)设置确定 |
4 消防水泵系统环境、控制与维护 |
4.1 环境要求 |
4.2 控制方式 |
4.3 维护管理 |
5 消防水泵系统发展趋势探讨 |
5.1 消防水泵系统的独立化和小型化 |
5.2 超高层建筑消防水泵系统设计要点 |
5.3 消防水泵系统远程监控应用 |
6 总结与展望 |
6.1 全文总结 |
6.2 今后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
(9)黄河迎宾馆空调系统节能改造经济效益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1.1 中国公共建筑节能改造现状 |
1.1.2 河南省公共建筑节能改造现状 |
1.1.3 郑州市公共建筑节能改造现状 |
1.1.4 黄河迎宾馆公共建筑节能改造现状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与目的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目的 |
2 空调系统节能改造经济效益评价的理论基础 |
2.1 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成本理论 |
2.1.1 建设项目的全寿命周期 |
2.1.2 建设项目的全寿命周期成本 |
2.1.3 建筑项目的全寿命周期成本评价方法 |
2.2 建设项目经济评价理论 |
2.2.1 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概述 |
2.2.2 确定性经济评价及指标 |
2.2.3 建设项目不确定性分析及指标 |
2.2.4 建设项目方案经济比选 |
2.3 基于全寿命周期成本的空调系统节能理论 |
2.3.1 空调系统节能技术 |
2.3.2 空调蓄冷技术 |
2.3.3 地源热泵技术 |
3 空调系统节能改造技术方案研究 |
3.1 黄河迎宾馆概况 |
3.2 空调系统节能改造基本要求 |
3.3 空调系统节能改造方案 |
3.3.1 方案1——水冷式空调系统 |
3.3.2 方案2——水蓄冷空调系统 |
3.3.3 方案3——地源热泵空调系统 |
3.4 空调系统多方案技术对比研究 |
3.4.1 建设阶段多方案技术对比研究 |
3.4.2 运行阶段多方案技术对比研究 |
4 空调系统节能改造方案全寿命周期成本及效益测算分析 |
4.1 黄河迎宾馆节能改造方案全寿命周期成本 |
4.1.1 设计成本 |
4.1.2 建设成本 |
4.1.3 运行成本 |
4.1.4 维修保养成本 |
4.1.5 拆除成本 |
4.1.6 全寿命周期成本及对比分析 |
4.2 节能改造方案效益测算分析 |
4.2.1 经济效益分析 |
4.2.2 既有建筑节能改造补贴 |
4.2.3 环境效益分析 |
5 空调系统节能改造方案成本效益评价研究 |
5.1 基于确定性分析的成本效益评价 |
5.1.1 各方案的现金流量表 |
5.1.2 单方案绝对经济效果评价 |
5.1.3 多方案相对经济效果评价 |
5.2 影响评价结果的敏感性因素分析 |
5.2.1 财政补贴政策 |
5.2.2 能源价格波动 |
5.3 评价结果分析和讨论 |
5.4 对策及建议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 /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10)基于BIM技术的建筑机电节能运维系统构架与功能需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 |
1.2.1 BIM国外研究现状 |
1.2.2 BIM国内研究现状 |
1.2.3 BIM信息化管理研究现状 |
1.2.4 BIM运维管理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 |
1.5 本章小结 |
2 基于BIM的机电运维系统信息化管理概论研究 |
2.1 BIM技术 |
2.1.1 BIM技术功能 |
2.1.2 BIM技术软件 |
2.2 机电运维信息化体系 |
2.3 基于BIM的机电系统运维信息化管理 |
2.3.1 需求分析 |
2.3.2 可行性问题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3 基于BIM的机电运维管理理论性构架分析 |
3.1 构架搭建理论背景 |
3.1.1 设计依据 |
3.1.2 技术背景 |
3.1.3 设计原则 |
3.2 构架整体理论设计 |
3.2.1 BIM运维管控构架功能需求 |
3.2.2 BIM运维管控构架模块设计 |
3.2.3 BIM运维管控构架设计 |
3.3 平台构架技术设计 |
3.3.1 理论技术架构设计 |
3.3.2 综合管理架构设计 |
3.3.3 综合界面设计 |
3.3.4 子系统构架通信协议及接口设计 |
3.3.5 平台构架硬件要求设计 |
3.3.6 子系统构架分级授权设计 |
3.3.7 安全机制设计 |
3.3.8 系统框架环境要求设计 |
3.3.9 互联网网络环境设计 |
3.4 本章小结 |
4 机电维护系统框架辅助功能模块搭建研究与设计 |
4.1 设备设施管理功能模块 |
4.1.1 台账展示 |
4.1.2 工作管理 |
4.2 能源计量功能模块 |
4.2.1 远传电表计量 |
4.2.2 能源计量功能设计 |
4.3 能源管理功能模块 |
4.3.1 能效指标分析 |
4.3.2 设备运行及能源数据报表 |
4.3.3 能耗统计及展示 |
4.4 运行管理功能模块 |
4.4.1 多用户地点权限管理 |
4.4.2 用能设备运行监测 |
4.4.3 能耗及设备运行报表 |
4.4.4 运行计划管理 |
4.4.5 能源及运行异常报警管理 |
4.4.6 用户操作日志管理 |
4.5 移动客户端APP模块 |
4.6 本章小结 |
5 基于BIM的建筑机电运维框架结合实际工程项目应用分析 |
5.1 项目背景 |
5.2 建筑用能设备规划 |
5.2.1 变配电系统 |
5.2.2 暖通空调系统 |
5.2.3 照明插座系统 |
5.2.4 动力系统 |
5.2.5 商业及其他用能系统 |
5.2.6 系统装机功率比 |
5.3 问题反馈 |
5.3.1 高能耗 |
5.3.2 高CO2 浓度 |
5.3.3 低舒适性 |
5.3.4 低智能化 |
5.4 能耗管理框架 |
5.4.1 能耗管理理论分析 |
5.4.2 能耗监测管理系统 |
5.5 暖通空调系统管理框架 |
5.5.1 现场需求 |
5.5.2 空调系统运行框架优化 |
5.5.3 冷机群控管理系统框架 |
5.5.4 空调系统供给侧持续节能运维服务框架 |
5.5.5 空调末端持续节能运维服务框架 |
5.6 楼宇自控系统管理框架 |
5.6.1 BA系统设计范围 |
5.6.2 BA系统工程现状 |
5.6.3 BA系统预改造方案 |
5.6.4 暖通空调设备现场功能构架 |
5.6.5 智能照明回路现场功能框架 |
5.6.6 现场BA功能需求框架 |
5.6.7 BA系统框架预优化 |
5.7 机电运维智慧技术管理框架 |
5.7.1 智慧厕所新框架 |
5.7.2 智能客流分析新框架 |
5.7.3 智能物联网电动窗框架 |
5.7.4 智慧停车系统框架 |
5.8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全文总结 |
6.2 创新点 |
6.3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A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项目 |
B 学位论文数据集 |
致谢 |
四、冬季水泵的维护与保养(论文参考文献)
- [1]北京XX医院空调系统优化研究[D]. 孟凡星. 北京建筑大学, 2020(08)
- [2]海水源热泵系统海水取水取热技术及应用[D]. 吴昊. 青岛大学, 2020(01)
- [3]燃煤电厂节水及废水零排放探讨[D]. 张建斌.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0(01)
- [4]城市轨道交通设备维修策略研究[D]. 陈卓. 东南大学, 2020(01)
- [5]长三角区域医院洁净手术室空调的温湿度控制优化设计与节能分析[D]. 李永霞. 安徽建筑大学, 2019(04)
- [6]N大厦建设节能项目EMC模式下风险评估[D]. 张健榕. 华南理工大学, 2019(06)
- [7]基于PLC控制的中央空调系统设计[D]. 何红明. 西南科技大学, 2019(08)
- [8]消防水泵系统设计关键问题研究[D]. 夏欣欣. 扬州大学, 2019(06)
- [9]黄河迎宾馆空调系统节能改造经济效益评价研究[D]. 李晓辉. 北京交通大学, 2019(01)
- [10]基于BIM技术的建筑机电节能运维系统构架与功能需求研究[D]. 曹军. 重庆大学, 2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