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或有事项会计处理初探(论文文献综述)
熊健,安庆钊[1](2020)在《论或有事项会计准则在我国台湾地区的实施与变迁——基于从US-GAAP到IFRS影响视角下的比较及对CAS-13的启示》文中研究说明或有事项在我国作为一项具体的企业会计准则最先于1986年在台湾地区开始实施,而此后我国台湾地区的或有事项会计准则(EAS-9)又经历了从参照US-GAAP到执行IFRS的重大制度变迁。作为受不确定性与会计职业判断影响的典型会计准则,EAS-9与IAS-37在我国台湾地区的先后实施不仅因制度变迁而产生了各类影响,并且还对在当前两岸会计准则趋同背景之下我国大陆地区的或有事项会计准则(CAS-13)在未来的修订与完善工作给予了重要启示。因此本文先通过论述与分析或有事项会计准则在我国台湾地区的实施与变迁,又在将当前两岸或有事项会计准则作对比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对CAS-13的完善提出了建议。
仇萌,张俊瑞,刘慧[2](2020)在《或有事项信息披露的博弈分析》文中指出构建博弈模型,从不同角度分析或有事项信息披露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博弈关系,通过对各种结果的利弊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并以管理者的决策策略为切入点,利用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对企业或有事项信息披露问题进行研究。通过分析,揭示了博弈模型的博弈均衡结果,指出监管者要采取"双管齐下"的监管策略,即加强监管力度的同时,加重对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才能起到有效的监管效果;同时,建议企业所有者设计合理的管理者薪酬激励,过高的薪酬绩效敏感度很可能"过犹不及";此外,还提醒中小投资者警惕上市公司违规信息披露的行为,并做出合理的反应。
戴肖博俊[3](2019)在《或有事项的会计职业判断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加深,世界各国在经济方面越来越成为一个命运共同体,在这个过程中,会计作为一种通用商业语言的地位也日趋重要。然而,会计学这门学科本身并不是一门精确的学科,面对客观环境和经济事项具有不确定性,会计系统本身就具有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这使得会计并不能完全依赖于会计规则将会计的职能发挥出最大效应,还需要会计人员依据一定的会计原则去进行必要的职业判断,从而更好地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本文在结合时代背景以及国内外已有文献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展开,首先讨论了会计职业判断的概念来源、内含以及外延,进而提及会计职业判断框架的概念以及特点,提出会计职业判断框架基本要素,包括目标、依据、原则、方法以及具体内容,介绍并评析苏格兰会计师协会发布的《财务报告决策职业判断框架》。其次在众多具有不确定性的事项中,本文选取了最能代表不确定性特征的或有事项进行研究,在准则层面和实务层面分别阐述。在准则层面进行了国际比较,包括中国准则、美国准则和国际准则三个角度分析了职业判断的体现。在实务层面,运用统计法期望能够对2015年至2017年我国上市公司或有事项信息披露的现状进行分析,对上市板块、行业、具体项目、风险披露等方面进行图表分析,并从会计职业判断角度发现主要存在的问题。接着,在相关理论基础和国际经验的启发下,将四个流程的过程思想分析或有事项具体业务的职业判断中遇到的问题,拟在在会计处理过程中为广大会计人员提供必要的参考,说明或有事项会计职业判断框架构建的紧迫性。最后,提出文章识别出《或有事项》准则的关键判断点发现或有事项具体业务的共性,并运用尝试建立适用于我国国情的或有事项会计职业判断框架,具体包括四个流程:信息的收集与分析、对会计指南的评估、做出判断的过程、对判断的记录。
张婷,张敦力[4](2019)在《审计师行业专长与或有事项信息披露——基于客户重要性的调节效应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以企业年报中表内列报的预计负债金额与表外附注中披露的或有事项频数为考察对象,研究审计师行业专长对企业或有事项信息披露的影响以及客户重要性对上述影响的调节效应。在控制自选择等内生性影响后发现,审计师行业专长越高,被其审计的公司表内列报的预计负债金额越大、表外附注中披露的或有事项频数越高;同时,客户越重要,审计师行业专长对企业或有事项信息披露的促进作用越强。按客户重要性分组的检验结果表明,审计师行业专长对表外或有事项信息披露的促进作用仅存在于中型和大型客户中。
张蕾[5](2018)在《上市公司或有事项信息披露问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我国经济也得到迅猛发展,面对日益开放和不断变化的经济环境,企业面临更加严峻的风险,上市公司的经营业务也变得更加复杂,或有事项开始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从近几年我国或有事项信息披露的整体情况来看,除了少数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违规披露、不及时披露、不充分披露受到处罚,或有事项会计信息披露整体情况较好。但隐瞒或有事项的案例绝非少数,这些事件的不断曝光反映我国或有事项信息披露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需要引起各方的关注和共同努力来提高我国上市公司或有事项信息披露整体水平。文章首先分析我国会计准则中对或有事项的披露要求,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和研究现状发现或有事项早已引起国内外学者和专业人士的关注,或有事项早已成为财务报告中普遍披露的财务信息。或有事项由于其不确定性成为最容易受到上市公司操控的领域。或有事项的类型和行业类型紧密相关,不同的行业、不同板块的上市公司或有事项的类型不尽相同。同一或有事项,不同人有不同的看法和判断,如何进行有效的统一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但是对这方面的研究,国外研究较早,国内研究稍显落后,国内在或有事项领域的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需要更加深入的研究,因此本文选择或有事项会计信息披露作为研究的重点。本文以规范研究方法为主,数据分析方法为辅,以2015年-2017年400家上市公司年报或有事项相关数据为样本,对上市公司或有事项信息披露现状进行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分析其原因:上市公司利用不确定性的特点弹性谋利或者蓄意避税;或有事项理论框架存在漏洞;监管力度不足等。针对这些或有事项披露问题分别从会计主体层面、会计规范体系方面和监管层面提出若干改进意见,提高或有事项信息披露水平,为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更高质量的财务信息。
王奕[6](2017)在《或有事项披露对上市公司股价影响的实证研究》文中指出在当今日趋复杂的经济业务和市场环境的情况下,上市公司不可避免的将经受一系列的财务风险的威胁和考验。伴随A股市场发展越发蓬勃,会计信息的信号传递作用也越来越明显。或有事项作为一类特殊经济事件,对公司的日常业务、财务状况以及未来发展都会产生作用。或有事项披露所传递给财报使用者的信息,和投资者所做决策息息相关。财政部于2006年公布《企业会计准则第13号——或有事项》,从概念、确认、计量以及披露等方面,都作出具体规定。这些规定和要求,规范了企业对或有事项进行的会计处理,由此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并在提升会计信息传递的及时性和完整性等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本文分析比较了国内和国际或有事项准则披露的要求,总的来说,我国新准则和和国际会计准则的规定比较接近。同时,对中外学者对或有事项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和回顾,纵观中外学者的研究成果,或有事项无论在理论研究还是实证研究等方面,都受到了一定的关注。本文运用事件分析法,以2015年A股上市公司中披露预计负债的公司为研究样本,通过T检验、多元回归等统计方法研究或有事项披露对股价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1)预计负债确认与披露,对上市公司的股票价格产生负面影响,且与预计负债的规模显着相关;(2)财务年度内新披露的预计负债对上市公司的股票价格产生负面影响更大;(3)或有负债的披露会放大预计负债对上市公司的股票价格产生负面影响。
邹云花[7](2015)在《上市公司或有事项会计处理》文中指出先从或有事项的特点展开,通过归纳总结或有事项可能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对策,从而让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或有事项的重要性,企业通过一些科学有效的措施,来提高或有事项信息披露的质量,投资者也能由此做出有利的决策,促进经济积极和谐发展。
卢丽娟[8](2015)在《上市公司或有负债信息披露质量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或有负债是指由于不确定性因素导致事项对企业造成的现时或潜在义务,它作为一种潜在因素影响企业的持续经营和发展,也给投资者和债权人等带来巨大的投资风险。或有负债的信息披露具有重要的作用意义:(1)或有事项充分披露,能够减少投资者决策失误,减少债权人对其债权安全的担心,有利于保护投资者和债权人;(2)对于企业内部管理人员,或有负债的客观披露有利于企业管理者更准确地了解企业实际的财务状况,减少现金流失风险,不高估企业的经营业绩,提高财务质量;(3)或有负债因其不确定性是企业重要风险来源,作为一项潜在要素可能使企业遭受沉重债务,加大财务风险,亦可能导致企业资产流失而加大经营风险,或有负债信息披露完善可以使企业正确对待及反映或有负债水平、进行有效的风险防范及控制;(4)或有负债信息披露可以增强会计透明度,有利于资本市场发展。然而实务操作中对于或有负债信息披露的重视程度不高,很多企业由于隐瞒或有事项信息或者披露不及时等导致投资者蒙受巨大损失。根据财政部或有事项准则执行情况调查结果的分析,或有负债信息披露还存在诸多问题。理论研究上,或有负债信息披露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相比会计领域的其他研究,或有负债信息披露研究相对薄弱。国内或有负债信息披露的研究内容大多为或有事项准则在上市公司执行现状的分析研究,而对于或有.负债信息披露的信息含量、披露的动因及影响因素、披露的经济后果等研究甚少。在方法上以规范研究居多,实证研究较少,而且实证研究以各省市上市公司为样本的居多,样本量太少,由于各省市经济发展水平不一,上市公司的多少不同,因此从各省市上市公司或有负债信息披露的情况不能准确概括出我国上市公司整体或有负债信息披露的情况。文章以沪市2010-2013年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实证方法对或有负债信息披露质量等相关问题进行研究。首先在前人研究及或有负债信息披露现状统计基础上总结了或有负债信息披露主要存在隐瞒披露、披露不及时、不充分、不规范、信息含量低等质量问题,初步分析其中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对或有负债的认识不够;(2)或有负债信息披露制度的不完善;(3)自愿性披露动机不足;(4)强制性披露监管不强;(5)缺乏披露质量评价等。利用熵权模型的方法构建了或有负债信息披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对上市公司或有负债信息披露质量情况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发现:或有负债信息质量特征指标相关性指标的熵权比重远远高于可靠性指标,总体而言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偏低,但是不同公司、不同行业、不同地区之间存在较大差异。进一步运用实证分析的方法分析了或有负债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因素及经济后果,研究发现:(1)公司治理、财务特征、审计机构等都会对影响上市公司的或有负债信息披露质量,但是存在行业差异。总体而言,股权集中度、公司规模、债务杠杆对或有负债信息披露质量显着正向影响,而管理层持股比例、盈利能力等对或有负债信息披露质量影响不大。(2)或有负债信息披露质量对公司资本成本影响不大但会影响公司价值及风险水平,虽然也存在行业差异,但总体而言对于公司价值增加和公司风险水平降低有显着地促进作用。文章最后针对或有负债信息披露质量问题的成因,从理论研究、制度建设、机制优化和人的因素等几方面提出了提升上市公司或有负债信息披露质量的政策建议。目前信息披露的研究内容很丰富,但以公司整体信息披露居多,从特定单项上看,有自愿性信息、内控信息、分部信息等方面的,或有负债信息披露研究很少,尤其从企业角度,目前从政府或金融机构视角研究或有负债信息披露问题较多,,因此本研究可以丰富信息披露的研究内容及视角。另外或有负债信息披露质量量化问题制约了相关实证研究的开展,文章以熵权模型构建的或有负债信息披露质量指标体系为或有负债信息披露实证研究.的开展提供了更好的技术平台。
赫菲[9](2014)在《关于或有事项的会计处理问题》文中提出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或有事项越来越多地存在于企业的经营活动中,并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产生较大的影响。基于此,本文首先简述了或有事项的定义,然后对我国或有事项会计处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对如何完善或有事项的会计处理提出了一些建议。
张崧楠[10](2014)在《或有事项准则相关问题思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或有事项在企业经营活动中扮演的角色也越来越重要,已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但我国对或有事项的规范相对较晚,对或有事项的确认、计量很大程度上依靠财务人员的职业经验和判断,现有准则的规定还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本文主要对我国或有事项准则在确认、计量、信息披露及适用范围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希望为或有事项准则的发展和完善提供一些参考,为实务中企业或有事项的会计处理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
二、或有事项会计处理初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或有事项会计处理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1)论或有事项会计准则在我国台湾地区的实施与变迁——基于从US-GAAP到IFRS影响视角下的比较及对CAS-13的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一、研究背景 |
二、我国台湾地区或有事项会计准则的实施过程 |
(一)第一阶段:受US-GAAP影响的时期(1984—2012年) |
(二)第二阶段:转向全面执行IFRS的时期(2013年至今) |
三、我国台湾地区或有事项会计准则的制度变迁 |
四、当前海峡两岸或有事项会计准则的对比 |
(一)两岸或有事项的相关概念对比 |
(二)两岸或有事项的核算范围对比 |
(三)两岸或有事项的确认计量对比 |
(四)两岸或有事项的信息披露对比 |
五、总结与启示 |
(2)或有事项信息披露的博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 言 |
二、文献综述 |
三、或有事项信息披露的博弈模型与分析 |
(一) 基本假设 |
1.博弈参与者。 |
2.参与者的行动。 |
(二)参与者之间的博弈过程建立 |
(三)博弈结果分析 |
四、总结与建议 |
(3)或有事项的会计职业判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1.2.3 文献评述 |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创新及不足 |
1.4.1 本文创新 |
1.4.2 本文不足 |
2 会计职业判断基本概念和框架 |
2.1 会计职业判断 |
2.1.1 会计职业判断的概念 |
2.1.2 会计职业判断的本质 |
2.1.3 会计职业判断的特点 |
2.1.4 会计职业判断与会计信息质量的联系 |
2.1.5 会计职业判断与会计政策选择、盈余管理的辨析 |
2.2 会计职业判断框架概念与性质 |
2.2.1 会计职业判断框架概念 |
2.2.2 会计职业判断框架性质 |
2.3 会计职业判断框架基本要素 |
2.3.1 判断目标 |
2.3.2 判断依据 |
2.3.3 判断原则 |
2.3.4 判断方法 |
2.4 会计职业判断框架具体内容 |
2.4.1 事项认定 |
2.4.2 会计确认 |
2.4.3 会计计量 |
2.4.4 信息披露 |
2.5 国外会计职业判断框架 |
2.5.1 国外职业判断框架主要内容 |
2.5.2 会计职业判断框架评析 |
3 或有事项业务会计职业判断的现状 |
3.1 或有事项的含义及其不确定性 |
3.1.1 或有事项的含义 |
3.1.2 或有事项的不确定性 |
3.2 基于《或有事项》准则的会计职业判断的国际比较 |
3.2.1 确认条件的判断 |
3.2.2 计量金额的判断 |
3.2.3 列报和披露的判断 |
3.3 我国上市公司或有事项会计职业判断现状分析 |
3.3.1 样本选择 |
3.3.2 样本数据统计结果与分析 |
3.3.3 主要存在的问题 |
4 或有事项具体业务的会计职业判断分析 |
4.1 会计职业判断框架基本流程 |
4.1.1 基本流程的构成 |
4.1.2 基本流程的内在逻辑 |
4.2 或有事项具体业务的会计职业判断分析 |
4.2.1 产品质量保证 |
4.2.2 未决诉讼或仲裁 |
4.2.3 弃置费用或环境整治 |
4.2.4 对外担保 |
4.2.5 亏损合同 |
5 构建或有事项会计职业判断框架 |
5.1 确定或有事项会计职业判断框架关键判断点 |
5.1.1 或有事项认定关键判断点 |
5.1.2 或有事项确认关键判断点 |
5.1.3 或有事项计量关键判断点 |
5.1.4 或有事项披露关键判断点 |
5.2 建立或有事项会计职业判断框架 |
5.2.1 信息的收集和分析 |
5.2.2 对会计指南的评估 |
5.2.3 做出判断的过程 |
5.2.4 对判断的记录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展望 |
附录 |
参考文献 |
后记 |
(4)审计师行业专长与或有事项信息披露——基于客户重要性的调节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
二、文献综述 |
(一) 审计师行业专长的相关研究 |
(二) 客户重要性的相关研究 |
(三) 或有事项信息披露的相关研究 |
三、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
(一) 审计师行业专长与或有事项信息披露 |
(二) 客户重要性、审计师行业专长与或有事项信息披露 |
四、研究设计 |
(一) 变量定义与模型设定 |
(二)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
五、实证结果与分析 |
(一) 描述性统计与单变量检验 |
1. 全样本描述性统计 |
2. 分样本差异性检验 |
3. 相关性检验 (1) |
(二) 回归结果与讨论 |
(三) 稳健性检验 (1) |
1. Heckman两阶段检验 |
2. 其他稳健性检验 |
(四) 进一步分析 (1) |
1. 按客户规模分组 |
2. 中介效应检验 |
六、研究结论 |
(5)上市公司或有事项信息披露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 |
1.3 研究创新之处 |
第二章 文献综述和理论基础 |
2.1 文献综述 |
2.1.1 国外文献综述 |
2.1.2 国内文献综述 |
2.1.3 文献述评 |
2.2 理论基础 |
2.2.1 不确定性会计 |
2.2.1.1 不确定性 |
2.2.1.2 不确定性会计的概念 |
2.2.1.3 不确定性会计的特点 |
2.2.2 会计信息披露的理论基础 |
2.2.2.1 委托代理理论 |
2.2.2.2 信息不对称理论 |
2.2.2.3 博弈论 |
第三章 我国上市公司或有事项信息披露的现状 |
3.1 总体分析 |
3.2 按项目分析 |
3.2.1 未决诉讼、仲裁 |
3.2.2 债务担保 |
3.2.3 产品质量保证 |
3.2.4 环境污染整治 |
3.2.5 亏损合同 |
3.2.6 重组义务 |
3.2.7 承诺事项 |
3.2.8 其他事项 |
3.3 按行业分析 |
3.4 上市公司或有事项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 |
3.4.1 或有事项范围不明确 |
3.4.2 对“可能性”的判断依据披露不足 |
3.4.3 或有事项要素披露不完整 |
3.4.4 或有事项信息披露位置分散 |
3.4.5 或有事项披露不及时 |
3.4.6 关联方担保情况严重 |
第四章 或有事项信息披露存在问题的原因 |
4.1 会计主体层面 |
4.1.1 管理层利用不确定性的动机 |
4.1.2 会计人员职业素质的影响 |
4.2 理论规范层面 |
4.2.1 会计理论体系不完善 |
4.2.2 会计准则体系不完善 |
4.2.3 会计信息披露体系不完善 |
4.3 监督监管层面 |
4.3.1 公司内部治理结构不完善 |
4.3.2 政府监管主体不明 |
4.3.3 社会监督力度不足 |
4.3.4 违规成本低 |
第五章 完善或有事项信息披露的建议 |
5.1 会计主体层面 |
5.1.1 树立合理的不确定性观念 |
5.1.2 提高会计从业人员执业水平 |
5.2 理论规范层面 |
5.2.1 完善或有事项会计准则体系 |
5.2.2 完善或有事项会计信息披露体系 |
5.3 监督监管层面 |
5.3.1 加强或有事项监督力度 |
5.3.1.1 建立健全公司治理结构 |
5.3.1.2 加强政府监管职能 |
5.3.1.3 提高社会监督力度 |
5.3.2 加大或有事项违规惩处力度 |
第六章 结论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或有事项披露对上市公司股价影响的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课题意义 |
1.2 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 |
1.2.1 研究方法 |
1.2.2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中外或有事项准则披露要求的分析比较 |
2.1.1 国际会计准则 |
2.1.2 我国会计准则 |
2.1.3 我国新准则和国际准则比较分析 |
2.2 中外学者对或有事项的研究成果的梳理和回顾 |
2.2.1 国外对或有事项的研究 |
2.2.2 国内对或有事项的研究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理论基础 |
3.1 或有事项的定义、特征和内容 |
3.2 或有事项充分披露的重要性 |
3.3 或有事项披露现状及其对资本市场的影响 |
第四章 实证研究与分析 |
4.1 或有事项披露对股票价格影响的研究假设 |
4.1.1 预计负债披露对上市公司股票价格的影响 |
4.1.2 新增预计负债披露对上市公司股票价格的影响 |
4.1.3 或有负债的披露对上市公司股票价格的影响 |
4.2 或有事项披露对股票价格影响的研究方法 |
4.3 或有事项披露的总体情况分析和选取样本 |
4.3.1 或有事项披露的总体情况分析 |
4.3.2 选取样本 |
4.3.3 数据来源和样本处理 |
4.4 预计负债披露对股票价格影响的实证研究 |
4.4.1 样本分析 |
4.4.2 检验异常收益的显着性 |
4.4.3 回归分析 |
4.4.4 实证结果与解释 |
4.5 新增预计负债披露对股票价格影响的实证研究 |
4.5.1 样本分析 |
4.5.2 检验异常收益的显着性 |
4.5.3 实证结果与解释 |
4.6 或有负债披露对股票价格影响的实证研究 |
4.6.1 样本分析 |
4.6.2 检验异常收益的显着性 |
4.6.3 实证结果与解释 |
第五章 结论 |
5.1 研究总结 |
5.2 对或有事项风险控制的建议 |
5.3 研究局限性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上市公司或有事项会计处理(论文提纲范文)
一、或有事项的概念 |
二、我国上市公司或有事项的现状 |
三、上市公司或有事项的会计核算与披露 |
(一) 或有事项会计核算的原则 |
(二) 或有事项核算中出现的问题 |
(三) 上市公司或有事项披露 |
1. 上市公司或有事项披露的必要性 |
2. 或有事项会计披露中存在的问题 |
四、问题分析与对策 |
(一) 准则制度的改善 |
1. 加强或有事项披露的理论研究 |
2. 改善或有事项准则披露标准 |
3. 在民事责任制度中, 增加处罚力度 |
(二) 针对上市公司的相应改善对策 |
1. 合理客观对待或有事项信息披露 |
2. 会计人员职业素质需要提升 |
3. 改善企业的相关会计处理制度 |
4. 提高或有事项会计处理相关准确度 |
5. 重视企业之间的债务担保关系 |
五、结论 |
(8)上市公司或有负债信息披露质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导论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内容与逻辑框架 |
1.2.1 研究内容 |
1.2.2 逻辑框架 |
1.3 研究方法与研究创新 |
1.3.1 研究方法 |
1.3.2 研究创新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信息披露质量文献综述 |
2.1.1 信息披露动机及现状 |
2.1.2 信息披露质量度量 |
2.1.3 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因素 |
2.1.4 信息披露质量的经济后果 |
2.2 或有负债信息披露文献综述 |
2.2.1 或有负债信息披露动因 |
2.2.2 或有负债信息披露现状 |
2.2.3 或有负债信息披露与股票价格 |
2.3 相关研究的评述 |
第3章 或有负债信息披露的基本理论 |
3.1 基本概念的界定 |
3.1.1 或有负债 |
3.1.2 或有负债信息披露 |
3.2 或有负债信息披露制度构成及国际比较 |
3.2.1 我国或有负债信息披露制度 |
3.2.2 或有负债信息披露制度国际对比 |
3.3 或有负债信息披露的理论基础 |
3.3.1 利益相关者理论 |
3.3.2 有效市场假说理论 |
3.3.3 契约理论 |
3.3.4 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4章 或有负债信息披露质量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
4.1 或有负债信息披露质量相关要素 |
4.1.1 或有负债信息披露质量概念讨论 |
4.1.2 或有负债信息披露与或有负债信息披露质量的关系 |
4.1.3 或有负债信息披露主体与或有负债信息披露质量 |
4.1.4 或有负债信息披露过程与或有负债信息披露质量 |
4.2 上市公司或有负债信息披露质量现状 |
4.2.1 或有负债信息披露状况统计 |
4.2.2 或有负债信息披露质量现状描述 |
4.3 上市公司或有负债信息披露质量存在问题分析 |
4.3.1 上市公司对或有负债认识不够 |
4.3.2 或有负债信息披露制度不完善 |
4.3.3 上市公司或有负债信息自愿性披露动机不明显 |
4.3.4 上市公司或有负债信息强制性披露监管不强 |
4.3.5 缺乏持续性的或有负债信息披露质量评价机制 |
第5章 上市公司或有负债信息披露质量评价 |
5.1 或有负债信息披露质量评价方法及指标体系 |
5.1.1 或有负债信息披露目标及质量评价指标构建原则 |
5.1.2 或有负债信息披露质量评价方法的选择 |
5.1.3 或有负债信息披露质量评价指标及度量 |
5.1.4 基于熵权模型的或有负债信息披露质量指标权重 |
5.2 上市公司或有负债信息披露质量评价 |
5.2.1 样本确定及熵权分析 |
5.2.2 或有负债信息披露质量情况 |
5.2.3 或有负债信息披露质量指标稳健性检验 |
第6章 或有负债信息披露质量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
6.1 理论分析及研究假设 |
6.1.1 市场环境与或有负债信息披露质量 |
6.1.2 公司治理与或有负债信息披露质量 |
6.1.3 公司财务特征与或有负债信息披露质量 |
6.1.4 审计机构与或有负债信息披露质量 |
6.1.5 会计内部控制与或有负债信息披露质量 |
6.1.6 会计稳健性与或有负债信息披露质量 |
6.2 研究设计 |
6.2.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
6.2.2 模型设定与变量说明 |
6.3 实证结果及分析 |
6.3.1 描述性统计及相关分析 |
6.3.2 模型检验结果 |
6.4 研究结论 |
第7章 或有负债信息披露质量经济后果的实证分析 |
7.1 理论分析及研究假设 |
7.1.1 或有负债信息披露质量与资本成本 |
7.1.2 或有负债信息披露质量与公司价值 |
7.1.3 或有负债信息披露质量与公司风险 |
7.2 研究设计 |
7.2.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
7.2.2 模型设定与变量说明 |
7.3 实证结果及分析 |
7.3.1 描述性统计及相关分析 |
7.3.2 模型检验结果 |
7.4 研究结论 |
第8章 研究结论与未来展望 |
8.1 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 |
8.1.1 研究结论 |
8.1.2 政策建议 |
8.2 未来研究展望 |
8.2.1 研究局限性 |
8.2.2 后续研究方向 |
参考文献 |
后记 |
(9)关于或有事项的会计处理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
二、或有事项的概念 |
1. 或有事项的交易是指企业与外部发生的交易, 交易对方必须是外部的。 |
2. 或有事项的常见类型 |
3. 或有事项是与确定交易事项相关联的项目, 确定交易事项的结果是确定的, 能够预测到的, 而或有事项的结果就不能准确地进行估计和预测。 |
三、或有事项的特点 |
1. 或有事项具有不确定性 |
2. 或有事项的结果不能预知 |
3. 或有事项的不确定性无法精确计量 |
4. 或有事项是过去的遗留行为 |
四、或有事项的科目 |
1. 或有负债 |
2. 或有资产 |
五、我国企业在或有事项上会计的处理 |
六、分析我国企业在或有事项会计处理中存在的问题 |
1. 对将来的资产和负债进行乐观估计。 |
2. 利用企业的或有事项进行公司报表的粉饰。 |
七、处理或有事项问题的具体方法 |
1. 要准确地估算或有事项的发生。 |
2. 要重视或有事项的处理。 |
3. 要坚持实事求是原则。 |
4. 要保证有效率地进行记录。 |
(10)或有事项准则相关问题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或有事项的概念及特征 |
二、或有事项准则存在的问题 |
(一) 或有事项的确认不够明确。 |
(二) 或有事项的计量不够准确。 |
(三) 或有事项的披露不够充分。 |
(四) 或有事项的适用范围不够完备。 |
三、对完善或有事项准则的建议 |
四、或有事项会计处理初探(论文参考文献)
- [1]论或有事项会计准则在我国台湾地区的实施与变迁——基于从US-GAAP到IFRS影响视角下的比较及对CAS-13的启示[J]. 熊健,安庆钊. 财会通讯, 2020(23)
- [2]或有事项信息披露的博弈分析[J]. 仇萌,张俊瑞,刘慧. 统计与信息论坛, 2020(06)
- [3]或有事项的会计职业判断研究[D]. 戴肖博俊.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 2019(02)
- [4]审计师行业专长与或有事项信息披露——基于客户重要性的调节效应研究[J]. 张婷,张敦力. 审计与经济研究, 2019(01)
- [5]上市公司或有事项信息披露问题研究[D]. 张蕾. 河北地质大学, 2018(09)
- [6]或有事项披露对上市公司股价影响的实证研究[D]. 王奕. 上海交通大学, 2017(09)
- [7]上市公司或有事项会计处理[J]. 邹云花. 现代交际, 2015(11)
- [8]上市公司或有负债信息披露质量研究[D]. 卢丽娟. 天津财经大学, 2015(01)
- [9]关于或有事项的会计处理问题[J]. 赫菲. 商场现代化, 2014(26)
- [10]或有事项准则相关问题思考[J]. 张崧楠.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