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景观生态设计理念规划城市

以景观生态设计理念规划城市

一、用景观生态设计理念规划城市(论文文献综述)

王楠[1](2021)在《景观生态规划视角下的多学科景观认知框架构建》文中研究表明风景园林学与生态学、地理学、景观生态学等学科的相互融合之始,景观规划实践便开始了从单个目标到多个目标、从单一尺度到多尺度规划、传统美学提升到多个学科应用的发展之路,形成了高度综合的实践类型。景观生态规划的发展是景观规划师对理论与技术的发展,这与当时的时代背景、景观规划师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有必要关系。景观是伊恩·论诺克斯·麦克哈格(Ian Lennox Mc Harg)眼中的垂直要素结构、是R·理查德·T·T·福曼(Richard T.T.Forman)眼中的土地镶嵌体......景观规划师们对景观有不同的认知,对应的认知框架也是有所差别,但学界没有对现有的认知思路进行总结,造成了认知上的混乱与无序,规划实践和理论上的混乱。行业内没有形成统一的认知标准,应用于景观生态规划实践的多学科知识体系也没有完整的被提出。认知框架的研究为统一更多的决策者的认知提供了机会,对场地清楚的认知、协调多方决策提出适合的规划方法提供了方法。本文主要运用信息加工理论对以上景观规划师的方法、案例进行分析研究,以期总结出在景观生态规划过程中分析景观所运用到的多学科知识及存在的景观认知框架,为构建新的认知框架提供建议。本文研究分为5个章节。第一章为绪论,首先是问题提出、梳理国内外景观认知框架、地景规划与生态修复等相关综述研究,然后阐明了论文的研究对象、研究目的与意义,最终梳理论文的研究内容、基本方法与整体写作框架。第二章为基础理论和分析框架,依据研究的目的与文献对景观、景观认知、景观认知框架和景观生态规划等概念进行界定,从认知心理学、风景园林学、系统学、知识论等邻域出发梳理,景观认知、信息加工理论、知识可视化、图示激活理论、构建主义理论等相关的理论与研究现状,确定了本文的分析框架和技术路线。第三章多学科知识介入LP历程梳理,纵向梳理国内外多学科介入的规划研究发展的历史进程,总结各学科理论实践的发展变化及各阶段对景观认识上的变化。第四章为既有多学科景观认知框架研究,运用统计分析法及层次分析法确定代表性的景观规划师,并从多学科角度分析研究他们的理论及代表性案例,总结各认知框架的类型(结构性或程序性认知框架)及形成原因。第五章为多学科景观认知框架构建,首先在第三、四章的研究基础上阐明几位景观规划师的主要思路和景观认知框架,应用信息加工理论分析各底层认知的差异,然后总结各景观认知框架的使用途径。最终综合多个既有景观认知框架,为构建景观生态视角下的多学科景观认知框架提出建议并尝试构建综合的多学科景观认知框架。本研究的主要结论有3点:第一,笔者总结了在景观生态规划过程中,信息加工阶段的多学科知识框架构建;第二,总结了既有多学科结构性、程序性景观认知框架;第三,构建了综合的多学科景观认知框架。

刘思琪[2](2021)在《后工业景观视角下工业遗址更新设计研究 ——以景德镇为民瓷厂景观更新设计为例》文中指出纵观传统工业城市的发展历程,工业遗产的大量出现和大规模毁坏使得工业遗产保护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如何合理改造工业遗址已经成为如今亟须考虑的重要问题。在我国,快速的城市化建设对工业遗产的威胁加剧,不少以传统工业为代表类型的城市在发展中相继出现各种问题。工业遗址一方面是记录历史的载体,另一方面也成为文化意象的延存。因此本论题基于后工业景观视角,阐述工业遗址和后工业景观的相关概念,系统分析了工业遗址的更新类型、工业遗产景观的特征、后工业景观的发展进程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借助相关文献资料,针对工业遗址的景观更新进行系统的研究与剖析,通过调查和分析部分实践案例,归纳并构建出工业遗址景观更新的理论及实践方法,探讨传统工业城市的工业遗址景观更新策略。在本论题研究中,笔者以景德镇为民瓷厂为景观更新设计案例,在对实地进行调研的基础上,根据工业遗址更新原则对为民瓷厂进行研究,从物质要素和非物质要素两个方面对瓷厂遗址进行景观更新设计。包括对瓷厂遗址废弃设施的保护与更新,营造自然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对原有场地的空间功能再规划,着重研究如何对工业遗址进行活化设计以及如何展示和营造景观中的文化意象,在增加使用者的参与度的同时加强景观空间体验感。并从多个角度出发,对于场地的废弃设施、自然生态、功能空间方面展开实践,佐证自己的研究成果。同时配合景德镇本地景观定位和城市发展规划,希冀能为今后我国工业遗址景观更新设计的更新与发展提供可供实行的参考依据,继而为传统工业城市复兴添砖加瓦。

黎文豪[3](2021)在《基于生态修复理念下的滨水景观设计研究 ——以蒲河滨水景观设计为例》文中研究表明选择基于生态修复理念下的滨水景观设计研究这个题目的意义在于探索一种全新的多样化的滨水景观设计方式。这种设计方式既能包含生态修复理念,又能提升滨水景观设计的艺术性,最终满足滨水景观设计的生态优先功能。以往关于城市生态修复理念的研究成果和案例都过于低效和单一,极少有研究成果能用一种理念和方式从宏观到微观把滨水景观设计深层次的剖析。因此,本研究探讨性的引入生态修复理念,通过研究分析城市滨水景观建设现状这个层面,对于目前城市滨水景观设计和建设和未来的发展具有深远意义。研究路线首先是对生态修复理念下滨水景观设计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并列举了生态修复的原则和滨水景观设计的功能原则。然后通过国内外优秀的基于生态修复理念下的滨水景观设计案例分析和参考,接着通过实地现场考察和沈阳市蒲河滨水景观设计方案研究,总结出了在生态修复,保护动植物生态多样性的同时应多注重同滨水景观设计中景观小品、照明及铺装等结合的策略和方法。最后通过多角度的观察和分析,集合生态性,观赏性,功能性为一体,打造基于生态修复理念下的沈阳市蒲河滨水景观设计,贯彻生态文明建设和提升城市整体形象。

宋柏君[4](2021)在《乡村道路景观设计 ——以马鞍山市博望区县乡道为例》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在以乡村振兴战略为主题的发展背景下,全国各地都在大刀阔斧的建设美丽新农村,促进乡村产业转型与融合,乡村特色旅游和绿色农业成为了时下的热潮。“经济发展,交通先行”,乡村道路作为乡村风貌的“骨骼”,是联系乡村内部和外部的重要渠道。提升乡村道路景观建设是优化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的关键环节,也是评估乡村区域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但目前乡村道路景观存在着管理缺失,均质化严重,质量偏低等问题。乡村道路景观是展现乡村文化风貌的前沿展廊,对于当地农民和乡镇政府来说,良好的乡村道路景观能有效促进发展要素向乡村流动,对改善人居环境,创造生态和谐的乡村风貌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对乡村道路景观设计理论和提升策略研究值得深入探索。本文的具体研究工作及成果如下:(1)研究分析国内外乡村道路景观设计的发展现状。首先辨析了乡村道路景观的相关概念,对道路和景观类型进行梳理,界定本文所研究的乡村道路类型;再分别对国内外乡村道路景观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反思我国乡村道路景观现状问题。(2)通过融合景观生态学、视觉设计理论、景观美学、生态网络学等学科的相关基础理论研究,进一步分析归纳乡村道路景观构成要素、景观功能和设计原则。从线性布局、节点设计和植物景观营造三个方面探讨不同立境下乡村道路景观设计的原则与策略,加强乡村道路与周边环境的联系。(3)在实践中验证理论,分析了马鞍山市博望区乡村道路景观发展的现状及其产生的影响,通过对博望区具有典型性功能的县乡道的调研研究发现:博望区乡村公路发展中存在视觉景观单薄,植被丰富度低,竖向设计受限,缺乏管理等现象。针对这些问题,从植物景观的营造方面对乡村道路景观进行提升设计,将博望区乡村道路景观建设成为融于自然,又不失地域特色的生态绿廊,为乡村发展提供契机。

曹源[5](2021)在《秦岭违建别墅整治区景观改造设计研究》文中提出在当前我国大力倡导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城市废弃地的存在不但占用了宝贵的城市土地资源,还会引发一系列的社会、环境、经济问题。随着人们对这一问题的关注与重视,我国城市废弃地改造项目开始逐渐增多,越来越多的废弃地开始焕发新生,更新重建后的场地不仅为市民提供了户外休闲游憩活动的场所,还为地区生态环境的改善以及城市风貌的提升做出了贡献。本文以城市废弃地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城市废弃地相关概念的梳理以及整理城市废弃地实践项目当中所运用到的景观生态学的相关基础理论,探讨将景观生态学和景观公正理论应用于城市废弃地改造的可能性,随后对相关优秀案例进行分析并借鉴其成功经验,同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城市废弃地景观规划设计当中应遵循的设计思路及设计原则,并提出适合我国当前城市化背景下的城市废弃地景观规划设计改造模式。最后以秦岭违建别墅区为例进行实践,基于场地现状利用GIS技术对场地的地形地貌、水文以及土地利用情况进行分析,挖掘现存问题,针对问题,制定相关策略并展开景观规划设计,以期在今后为城市更新进程中存留的城市废弃地的景观改造提供借鉴与参照。具体研究结果:1.总结归纳了国内外城市废弃地景观的四大类型特征(工业废弃地、矿区废弃地、垃圾处理场地、违规建设用地)及相关理论的应用,包括景观生态学、恢复生态学、可持续发展理论、景观公正等。2.分析国内外城市废弃地改造典型案例,总结设计亮点并结合秦岭北麓违建别墅区域环境实际特征,提出以河道生态系统重建、植物群落营造、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景观文化体系重建的改造策略。3.基于GIS技术,处理场地范围内的DEM模型以及Globeland30数据,完成场地高程、坡度、坡向、水文以及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分析,基于分析结果制定秦岭违建别墅区生态修复和景观改造具体方案。4.完成大尺度下的秦岭违建别墅区复耕复绿规划,以及小尺度范围内的景观改造示范区的七大景观功能分区设计。

吴昊天[6](2021)在《江苏里下河地区城镇河流景观生态设计方法探讨》文中提出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迅猛发展,城镇河流体系面临着巨大冲击,废水排放显着增加、河流生态基流不足、生态调节功能降低以及景观品质满足不了人们的需求,城镇河流未能很好地发挥其在城镇发展中的“生态核”作用。如何以景观生态学为切入点,在充分发挥城镇河道防洪除涝等功能的同时,保护与修复城镇河流生态环境、打造城镇滨水景观,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梳理了国内外河流景观生态建设的理论方法,对典型城镇河流景观生态建设成功案例进行了深入剖析和研究。结合江苏省里下河城镇的特点,对里下河河流景观生态建设主要方法进行了归纳总结,提出了适用于里下河城镇河流景观生态设计方案进行评价的方法,并进行了可视化模块开发,将其应用到高邮市南澄子河治理工程实例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文总结和提出的适用于江苏省里下河城镇河流景观生态建设的设计思路和评价方法,可为江苏及国内同类型地区的河流景观生态建设方案提供借鉴。

朱兴潇[7](2021)在《朴门永续理念视阈下都市农业景观的思想与实践研究》文中认为从朴门永续的视角对都市农业景观思想与实践进行了溯源、分析与研究,同时对朴门永续农园和都市农业景观的相关案例进行归纳研究,目的在于得出朴门永续视阈下城市中都市农业景观思想特点、实践特点、实践目标、实践原则以及相应的景观策略,最后将相应的研究成果应用于昆明市东干渠的设计。通过文献研究与比较研究的方法,溯源朴门永续理念和都市农业景观的内涵外延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研究两者在社会性、生态性、经济性三方面哲学内涵的一致性;通过案例研究法,研究不同类型的农园景观、不同地域的都市农业景观类型、特点和模式以及相应的景观策略。研究内容主要包括4个部分:朴门永续理念和都市农业景观景观的基本内涵外延;朴门永续理念视阈下的思想特点;朴门下都市农业景观的目标原则策略;东干渠发展朴门下都市农业景观。研究得出三个方面的结论。一是思想研究结论:以可参与、可食、自然教育为特点的的社会性思想,以能量循环、雨洪管理、生态种植为代表的生态性思想,以生产创收和景观创收为特点的经济性思想。二是实践研究结论:包括整体性、生态性和社会性3个实践原则;可持续发展、绿色基础设施、宜居的城市、和谐的城市与居民关系4个实践目标;以根据场地现状的分区设计、特色的植物景观规划设计、重视水文状况分析的水景设计以及雨洪管理、可再生能源的运用以及节能建筑设计、景观的地域性文化设计策略和景观参与为代表的7个策略。三是东干渠对于研究的反馈:滨水绿色空间发展朴门下都市农业景观侧重于场地分区设计以及水文分析和雨洪管理。

白雪[8](2021)在《矿业废弃地景观再生设计研究 ——以鄂尔多斯黑岱沟露天煤矿为例》文中认为近些年随着矿业废弃地的形成和矿业废弃地衍生出来的环境问题日益显着,面对问题的出现,人们都把目光投向了生态环境修复上。而设计者缺乏结合当地的环境去考虑景观再生的营造和可持续景观的发展,导致了矿业废弃地景观再生的方法仍处于基础的“复绿”“复垦”上,景观再生的营造也处于初步阶段。良好的景观环境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优化矿业废弃地环境对各方面的发展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本文从矿区景观再生的角度出发,综合应用景观生态学、景观规划设计、生态恢复理论、景观重建等理论知识;针对我国矿业废弃地环境和当前矿业废弃地改造模式单一、文化缺失等问题做了大量的调研,并总结出了矿业废弃地的特殊性及其对矿区景观再生的需求,采用学科交叉、数据分析、归纳分类推导法等研究方法针对矿业废弃地环境的现实问题,并结合我国矿业废弃地生态修复的现状,从废弃地生态、空间和文化的再生三个方面对其进行景观的再生,结合对矿区的环境为解决矿区现存的问题提供一些参考性的意见和可借鉴的实践依据。

孔翠利[9](2020)在《庭院空间景观生态设计研究 ——以上海市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作为海绵城市建设的试点城市,上海市应在海绵城市建设方面起到引领指导作用。在庭院景观设计中将生态设计的理念引入,不仅可以合理利用雨水资源,又可以改善生态环境,同时响应海绵城市建设政策,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探讨在生态设计概念下对城市的庭院景观进行提升改造使其成为城市海绵体的设计模式与方法,旨在以一种生态且美观的方式对城市中庭院景观进行有效的设计,并提升小型海绵体的可实施性。本文分为三个部分来论述庭院空间景观生态设计。首先,详细阐述了庭院空间景观生态设计的设计理念与设计原则,及其在城市建设中发挥的主要功能与作用;并将庭院空间景观生态设计的各设计要素逐一分解,从庭院空间特性与生态设计的角度总结归纳了各个要素的设计技巧与方法;通过清华胜因院、波特兰Tanner Springs雨水花园与纽约布鲁克林“城市绿洲”三个案例进行分析与研究,总结各设计案例中运用的设计理念、设计方法与实施手法,验证了庭院空间景观生态设计的设计理念与设计原则在城市海绵体建设中的可借鉴性与可实施性。然后,通过介绍上海地区庭院的降水、土壤、气候环境,归纳总结相应条件下庭院生态设计需重点解决的问题以及重点关注的要素和设计需求。以实地观察记录与访问交谈的形式,围绕上海市六个典型的园区的景观现状进行前期调研,客观总结了当前上海市地区的庭院景观设计中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与设计思路,指出当前上海市庭院景观设计观赏性有余,生态性功能不足,存在对雨水等资源利用率较低等问题,而生态设计理念与庭院空间设计相结合,是上海市庭院景观后期发展的重要方向和趋势。最后,理论结合实践,作者从地形、生态铺装、水循环处理及植物等生态要素着手,对上海市御品园林小区某庭院、北际医疗厂区庭院、邦中厂区三个现有庭院实际案例庭院进行了改造提升设计,并从景观、经济、生态的角度进行效益分析,进一步验证了庭院空间景观生态设计理论的可实践性。

刘想想[10](2020)在《阜阳市北京路街角公园景观设计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社会和经济的逐步发展,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也开始越来越高,建设生态绿色城市成为了人们的诉求。本文作为应用性研究,主要从以下两个现实问题展开。一方面,随着资源的短缺和环境破坏问题的出现,传统的环境设计已不能满足新生活方式对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以“生态低碳”为主题的设计成为风景园林学科研究的新动向;生态空间理论是景观评价、管理和生态规划的重要基础,“城市双修”也多次被提起,因此,生态化的景观空间营造是现代社会、经济、文化应运而生的产物。而在现代园林设计中,如何实现园林空间的生态性、功能性以及景观美学艺术性相互统一是非常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另一方面,我国快速城市化、城镇化导致大尺度、大规模的新旧城区的建设,出现了土地严重破碎化的问题;并且我国现有的小型街角、绿地、广场大多是基于美观性建设,不仅失去了与周边建筑环境的和谐统一性,还造成了公共空间的浪费,违背了打造可持续发展的人居环境的理念。这种“小而美”的袖珍公园是一个广泛性、平民化的空间,它们作为与市民生活最为密切的一种公共场所,对于其建设问题也得到了各国相关政府部门的重视。因此,针对以上问题,探索出一套系统的关于袖珍公园空间营造方法和原则是非常具有社会价值意义的。本文主要通过文献研究法、经典案例分析法、理论归纳研究法以及实践检验的步骤进行研究,基于景观生态学理论、现代人居环境科学理论,对景观空间营造问题展开初步探索。第一部分,主要根据国内外袖珍公园发展背景和传统园林中微环境景观的定义简单廓清了袖珍公园的广义概念,并且介绍了研究内容涉及的相关基本理论。第二部分,详细介绍论题相关理论基础,以及根据科教区环境、住宅环境、商业办公服务环境这几类环境中的袖珍公园概括其分类方法、人群需求特点、功能特征等内容。第三部分,依托项目概况为前提,从景观空间的五个方面:景观空间功能布局、竖向分析、景观空间生态性、空间文化主题性以及景观细部处理,分析国内外三种常见环境中袖珍公园的优秀案例,思考其建设方法与原则。第四部分,依托生态设计的原则,结合现代城市袖珍公园建设现存的几个常见问题,探索出相对详细的城市袖珍公园空间营造理念原则以及方法。最后,通过得到的空间营造原则和方法,运用到阜阳某袖珍公园实际项目的景观设计中,从而检验研究成果的正确性、实用性。

二、用景观生态设计理念规划城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用景观生态设计理念规划城市(论文提纲范文)

(1)景观生态规划视角下的多学科景观认知框架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提出
        1.1.1 课题来源
        1.1.2 学科问题凝练
        1.1.3 学科问题拆分
    1.2 研究对象
    1.3 研究目的
    1.4 研究意义
    1.5 研究综述
        1.5.1 认知科学与认知心理学研究综述
        1.5.2 景观认知综述
        1.5.3 图式研究综述
        1.5.4 景观认知框架研究综述
        1.5.5 地景规划与生态修复学科及实践综述
    1.6 研究内容
    1.7 研究方法
    1.8 写作框架
2 基础理论与分析框架
    2.1 概念辨析
        2.1.1 景观
        2.1.2 认知
        2.1.3 景观认知
        2.1.4 景观认知框架
        2.1.5 景观生态规划
    2.2 理论基础
        2.2.1 建构主义理论
        2.2.2 信息加工理论
        2.2.3 图式激活理论
        2.2.4 相关理论在本研究的应用
    2.3 本研究分析框架及技术路线
        2.3.1 分析框架
        2.3.2 技术路线
3 多学科介入LP历史进程梳理
    3.1 萌芽阶段(19 世纪至20 世纪初)
        3.1.1 生态学及叠图理论的提出
        3.1.2 景观系统分析法
    3.2 渗透阶段(20 世纪初至20 世纪60 年代)
        3.2.1 生态系统生态学的提出
        3.2.2 叠图分析法——手工的地图分层叠加技术
    3.3 生态学初探(20 世纪 60 年代至20 世纪 70 年代)
        3.3.1 生态理论的成熟及技术的发展
        3.3.2 量化叠图技术——适宜性评价法
    3.4 紧密合作时期(20 世纪 70 年代至20 世纪 90 年代)
        3.4.1 景观生态学研究方法日益完善——技术的革新
        3.4.2 综合生态方法发展
    3.5 成熟发展阶段(20 世纪90 年代至今)
        3.5.1 景观生态学理论全面发展
        3.5.2 新实践的尝试
    3.6 本章小结
4 既有多学科景观认知框架分析
    4.1 代表性景观规划设计师判别与分类
        4.1.1 统计分析法判别
        4.1.2 层次分析法判别
        4.1.3 景观认知框架分析思路
    4.2 伊恩·论诺克斯·麦克哈格的景观认知框架研究
        4.2.1 “千层饼”模式和适宜性评价方法研究
        4.2.2 景观生态规划设计案例研究
        4.2.3 多学科景观认知框架总结
    4.3 R·理查德·T·T·福曼的景观认知框架研究
        4.3.1 斑块——廊道——基质空间框架研究
        4.3.2 景观生态规划设计案例研究
        4.3.3 多学科景观认知框架总结
    4.4 卡尔·斯坦尼兹的景观认知框架研究
        4.4.1 景观变化框架研究
        4.4.2 景观生态规划设计案例研究
        4.4.3 多学科景观认知框架总结
    4.5 俞孔坚的景观认知框架研究
        4.5.1 景观生态安全格局构建方法研究
        4.5.2 景观生态规划设计案例研究
        4.5.3 多学科景观认知框架总结
    4.6 本章小结
5 多学科认知框架构建策略
    5.1 多学科认知框架总结
        5.1.1 多学科景观认知框架类型总结
        5.1.2 多学科知识的搜集
        5.1.3 多学科知识转化与加工利用
    5.2 多学科认知框架构建策略建议
    5.3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不足
    6.1 主要结论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Ⅰ 读研期间研究成果
附录-Ⅱ 图片索引
附录-Ⅲ 表格索引
致谢

(2)后工业景观视角下工业遗址更新设计研究 ——以景德镇为民瓷厂景观更新设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课题的研究背景
        1.研究背景
        2.课题来源
    (二)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研究目的
        2.研究意义
    (三)国内外相关研究概况
        1.国外相关研究现状
        2.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四)研究内容和方法
        1.研究内容
        2.研究方法
        3.研究框架
二、后工业景观相关基础概述
    (一)工业遗址概述
        1.工业遗产起源和定义
        2.工业遗址的概念
        3.工业遗址更新类型
    (二)工业遗产景观内涵
        1.工业遗产景观的定义
        2.工业遗产景观的构成
        3.工业遗产景观的特征
    (三)后工业景观内涵和发展历程
        1.后工业景观内涵
        2.后工业景观发展历程
        3.后工业景观研究价值
三、工业遗址更新设计的理论与实证分析
    (一)工业遗址更新设计的理论
        1.物质环境更新理论
        2.文化景观更新理论
        3.生态修复更新理论
    (二)工业遗址更新设计原则
        1.景观定位与城市发展规划的适应性
        2.文化的“原真性“保护
        3.艺术性与创造性结合
        4.生态环境修复
    (三)后工业景观视角下工业遗产更新设计新发展
        1.地域人文特征的活化
        2.工业遗址景观空间的活化
    (四)后工业景观视角下工业遗产更新设计优秀案例分析
        1.陶溪川·CHINA坊
        2. “大华1935”项目
        3.广州T.I.T纺织服装创意园
        4.铁西重型文化广场
四、后工业景观视角下的工业遗址更新设计策略
    (一)工业遗址废弃设施更新策略
        1.工业设施的保护
        2.工业设施的功能重塑
    (二)景观生态修复策略
        1.景观生态的自我调节
        2.景观生态的弹性规划
    (三)文化意象的展示和营造策略
        1.塑造文化场景
        2.形成文化意象的空间
        3.开展文旅活动
五、景德镇为民瓷厂工业遗址更新设计实践
    (一)项目概况
        1.项目背景
        2.项目区域与设计范围
        3.现状分析
    (二)设计总则
        1.设计理念
        2.设计策略
    (三)设计规划
        1.平面规划布局
        2.景观功能分区
        3.道路规划
    (四)景观更新设计方法
        1.废弃设施更新
        2.自然生态更新
        3.场地空间功能更新
    (五)文化传承设计方法
        1.场景再现
        2.场地文脉融入教育和实践
        3.多感官工业遗产体验
结论
参考文献
图片索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3)基于生态修复理念下的滨水景观设计研究 ——以蒲河滨水景观设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
    1.2 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3 国内外有关理论和实践概况
    1.4 课题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1.4.1 课题研究的内容
        1.4.2 课题研究的方法
        1.4.3 课题研究的结构框架
第2章 生态修复理念的认知与概述
    2.1 生态修复理念相关概念分析与界定
    2.2 生态修复的意义和价值
        2.2.1 打造稳定的生态环境
        2.2.2 与时俱进的生态环境
    2.3 生态修复理念下的滨水景观设计原则
        2.3.1 遵从生态学为主导原则
        2.3.2 从实际出发的因地制宜原则
        2.3.3 经济可行性原则
        2.3.4 整体性原则
        2.3.5 自然修复原则
        2.3.6 社会参与原则
第3章 滨水景观设计相关问题研究
    3.1 滨水景观设计的概念
    3.2 滨水景观的特征
        3.2.1 在城市空间的参与性
        3.2.2 在城市生态中的脆弱性
        3.2.3 在城市中的点线面组团延展性
    3.3 滨水景观设计的功能特性
        3.3.1 创建提高地区知名度
        3.3.2 发扬展现地方特色文化
        3.3.3 弘扬历史文化的传承
        3.3.4 加强场所认知和情感认同
        3.3.5 提升社会群众审美
    3.4 滨水景观设计现存的问题
        3.4.1 生态观念与景观观念相互对立
        3.4.2 整体规划体系的欠缺
        3.4.3 地域特色文化引入欠缺
第4章 生态修复理念下滨水景观设计策略引导
    4.1 水体修复的方法
        4.1.1 改善河水质量控制污染
        4.1.2 恢复滨水景观的自然环境
        4.1.3 水生态修复技术
    4.2 植物的生态修复和设计
        4.2.1 生态理念下湿地植被修复
        4.2.2 生态理念下景观林带重建
    4.3 生态形驳岸与人工形驳岸修复和设计
        4.3.1 生态型驳岸修复和设计
        4.3.2 人工型驳岸修复和设计
    4.4 .生物栖息地的保护与重建
第5章 相关案例分析
    5.1 巴西阿雷格里港滨水公园
        5.1.1 项目介绍
        5.1.2 总体规划
        5.1.3 借鉴之处
    5.2 首尔ChonGae运河公园
        5.2.1 项目介绍
        5.2.2 总体规划
        5.2.3 借鉴之处
    5.3 新加坡碧山宏茂桥公园和加冷河道修复
        5.3.1 项目介绍
        5.3.2 总体规划
        5.3.3 借鉴之处
第6章 沈阳市蒲河滨水景观设计方案研究
    6.1 项目现状
    6.2 规划沿线的定位
        1.城市生态走廊
        2.城市游隐走廊
        3.城市生活走廊
        4.城市功能走廊
    6.3 蒲河滨水景观生态设计目标
        1.削减枯水期浅滩湿地外露面积
        2.原有硬质驳岸的生态系统改造
        3.恢复滨水带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6.4 城市滨水景观生态设计策略
        6.4.1 确立水系整治的原则
        6.4.2:保持滨水景观的公共性和开放性
        6.4.3:沿河景观的多样化
        6.4.4:功能的多元化
        6.4.5:植物群落的美观化
    6.5 城市滨水景观生态设计整体实施与策略对应
        6.5.1 驳岸专项设计
        6.5.2 铺装专项设计
        6.5.3 道路专项设计
        6.5.4 照明专项设计
        6.5.5 导视系统专项设计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
致谢

(4)乡村道路景观设计 ——以马鞍山市博望区县乡道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相关概念辨析
        1.1.1 景观与景观设计
        1.1.2 乡村道路
        1.1.3 乡村道路景观
    1.2 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概述
        1.2.2 国内研究概述
    1.3 乡村道路景观现存问题
        1.3.1 景观规划设计方面
        1.3.2 配套设施方面
        1.3.3 植物景观方面
        1.3.4 管理维护方面
第二章 引言
    2.1 研究背景
    2.2 研究目的和意义
        2.2.1 研究目的
        2.2.2 研究意义
    2.3 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2.3.1 研究内容
        2.3.2 研究创新点
    2.4 研究方法
        2.4.1 文献检索查阅法
        2.4.2 交叉学科法
        2.4.3 比较分析法
        2.4.4 实践检验法
    2.5 技术路线
第三章 乡村道路景观设计基础理论及方法研究
    3.1 乡村道路景观设计基础理论
        3.1.1 景观生态学理论
        3.1.2 生态网络理论
        3.1.3 景观美学理论
        3.1.4 视觉设计理论
    3.2 乡村道路景观构成要素
        3.2.1 硬质景观要素
        3.2.2 软质景观要素
        3.2.3 人文景观要素
    3.3 乡村道路景观功能
    3.4 乡村道路景观设计原则
        3.4.1 整体性原则
        3.4.2 以人为本原则
        3.4.3 景观与功能相结合原则
        3.4.4 可持续原则
        3.4.5 生态建设原则
    3.5 乡村道路景观设计策略
        3.5.1 乡村道路景观的线性布局
        3.5.2 乡村道路景观节点设计
        3.5.3 乡村道路景观植物营造
第四章 博望区乡村道路景观设计实践
    4.1 项目概况
        4.1.1 区位概况
        4.1.2 规划范围
    4.2 现状概况
        4.2.1 澄湖路现状概况
        4.2.2 薛向路现状概况
        4.2.3 长裕路现状概况
        4.2.4 护林路现状概况
        4.2.5 石臼湖路现状概况
        4.2.6 博望区乡村道路景观特征及现状总结
    4.3 设计目标及原则
        4.3.1 设计目标
        4.3.2 设计原则
    4.4 澄湖路(X008)道路景观设计
        4.4.1 规划范围
        4.4.2 设计策略
    4.5 典型性乡村道路景观设计
        4.5.1 薛向路(山地道路)景观设计
        4.5.2 长裕路(产业连接道路)景观设计
        4.5.3 护林路(生态防护道路)景观设计
        4.5.4 石臼湖路(旅游风景道路)景观设计
    4.6 道路节点景观设计
        4.6.1 节点一——梅落缤纷
        4.6.2 节点二——湖光山色
        4.6.3 节点三——林舒风清
    4.7 乡村道路景观网络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
    5.1 结论
    5.2 讨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5)秦岭违建别墅整治区景观改造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秦岭生态屏障的发展背景
        1.1.2 违建别墅场地带来的问题
        1.1.3 城市废弃地景观改造的意义
    1.2 研究内容
    1.3 国内外研究发展现状
        1.3.1 城市废弃地国内外研究发展现状
        1.3.2 景观生态学国内外研究发展现状
        1.3.3 景观公正理论国内外研究发展现状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意义
    1.5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5.1 研究方法
        1.5.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违建
        2.1.2 城市废弃地
        2.1.3 废弃地景观生态设计
        2.1.4 生态修复
    2.2 相关基础理论
        2.2.1 恢复生态学理论
        2.2.2 可持续发展理论
        2.2.3 景观公正理论
第三章 实践案例分析
    3.1 西雅图煤气厂公园
        3.1.1 项目背景
        3.1.2 设计理念与方案
        3.1.3 总结与借鉴
    3.2 纽约高线公园
        3.2.1 项目背景
        3.2.2 设计理念与方案
        3.2.3 总结与借鉴
    3.3 长春水文化生态园
        3.3.1 项目背景
        3.3.2 设计理念与方案
        3.3.3 总结与借鉴
    3.4 中山岐江公园
        3.4.1 项目背景
        3.4.2 设计理念与方案
        3.4.3 总结与借鉴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秦岭北麓违建别墅区场地的城市废弃地景观改造策略探究
    4.1 研究区概况
        4.1.1 基本概括
        4.1.2 自然环境概况
        4.1.3 拆除修复情况
    4.2 秦岭违建别墅区景观生态更新改造策略
        4.2.1 生态修复策略
        4.2.2 景观改造策略
第五章 秦岭北麓违建拆除区景观规划改造设计
    5.1 项目背景
        5.1.1 区位分析
        5.1.2 上位规划
    5.2 基于ArcGIS的场地特征分析
        5.2.1 地形分析
        5.2.2 水文分析
        5.2.3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分析
    5.3 场地环境分析
        5.3.1 规划用地分析
        5.3.2 交通分析
        5.3.3 驳岸分析
        5.3.4 自然资源分析
        5.3.5 周边人群及活动
    5.4 设计目标
    5.5 项目实践-秦岭北麓违建别墅区景观规划设计
        5.5.1 总体规划
        5.5.2 具体设计
        5.5.3 专项设计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创新点
    6.3 局限性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图纸目录及来源
致谢
个人简历

(6)江苏里下河地区城镇河流景观生态设计方法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1.5 技术路线
第2章 河流景观生态构建基础理论
    2.1 基础理论方法
        2.1.1 城镇和河流的发展
        2.1.2 相关理论基础
        2.1.3 景观生态理念下的河流设计原则、目标与方法
    2.2 典型案例
第3章 江苏里下河城镇河流景观生态设计与评价方法
    3.1 自然社会经济情况
    3.2 里下河城镇河流功能分析和生态系统组成
        3.2.1 里下河城镇河流功能分析
        3.2.2 里下河城镇河流生态系统组成
    3.3 里下河城镇河流特点和主要问题
    3.4 里下河城镇河流景观生态设计的目标与理念
        3.4.1 生态设计目标
        3.4.2 生态设计理念
    3.5 里下河河流景观生态设计主要方法
        3.5.1 河流形态设计
        3.5.2 河道水质提升
        3.5.3 河流护坡护岸设计
        3.5.4 河流硬质景观设计
        3.5.5 河流景观绿化生态
        3.5.6 河流人文景观设计
    3.6 里下河城镇河流景观生态建设评价方法
        3.6.1 指标体系构建
        3.6.2 指标评价标准
        3.6.3 指标权重的确定
        3.6.4 评价方法
    3.7 可视化评价模块开发
        3.7.1 模块功能
        3.7.2 模块开发工具
        3.7.3 模块功能实现
第4章 基于景观生态理念的高邮市南澄子河设计实践
    4.1 项目概况
    4.2 设计方案
        4.2.1 设计理念
        4.2.2 景观生态设计方案
    4.3 建设方案评价
        4.3.1 指标陚分
        4.3.2 评价结果分析及对策建议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5.1 全文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7)朴门永续理念视阈下都市农业景观的思想与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对象及内容
        1.3.1 研究对象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问题及方法
        1.4.1 研究问题
        1.4.2 研究方法
    1.5 国内外相关理论实践研究
        1.5.1 国内都市农业景观研究
        1.5.2 我国都市农业景观发展的困境
        1.5.3 国外都市农业景观的发展概况
        1.5.4 小结
    1.6 论文提纲框架
第二章 追溯:朴门永续理念与都市农业景观的内涵外延及关系
    2.1 朴门永续理念的内涵及外延
        2.1.1 内涵——产生以及概念
        2.1.2 外延——基本设计原理
        2.1.3 发展——从理论到实践
        2.1.4 发展——从个体到系统
        2.1.5 朴门永续理念的争议
    2.2 都市农业景观的内涵以及外延
        2.2.1 都市农业
        2.2.2 都市农业景观
        2.2.3 嬗变:都市农业到都市农业景观
    2.3 朴门永续理念与都市农业景观的关系
        2.3.1 天然的联系:中国农业传统思想中的永续理念
        2.3.2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社会性思想
        2.3.3 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生态性思想
        2.3.4 仓廪实而知礼节——经济性思想
    2.4 小结
第三章 寻踪:朴门永续理念导向下的都市农业景观思想
    3.1 朴门永续导向下的都市农业景观思想
    3.2 社会性思想
        3.2.1 都市农业景观中蕴含的参与性
        3.2.2 参与性景观设计与城市居民
        3.2.3 可食性景观与城市居民
        3.2.4 朴门永续理念中“基层”路线思想
        3.2.5 自然教育功能
    3.3 生态性思想与景观
        3.3.1 景观中生态性思想的产生与发展
        3.3.2 生态性思想的成熟
        3.3.3 景观设计师与可持续景观的理念
    3.4 朴门永续理念与生态性思想
        3.4.1 诞生初期阶段
        3.4.2 发展与转折阶段
        3.4.3 未来发展方向
    3.5 经济性思想
        3.5.1 生产与创收
        3.5.2 景观与创收
    3.6 小结
第四章 研究:朴门永续理念下的都市农业景观实践
    4.1 朴门永续都市农园案例研究
        4.1.1 节能菜园空间设计
        4.1.2 屋顶生态园设计
        4.1.3 可食用地景设计
        4.1.4 农场整体设计
    4.2 朴门永续理念农园的特点总结
        4.2.1 场地分区设计
        4.2.2 特色的植物选择
        4.2.3 关注场地水文
        4.2.4 鼓励参与的文化
    4.3 各国各地区都市农业景观案例研究
        4.3.1 瑞士洛桑——Faverges社区规划
        4.3.2 法国——ville城市社区农园
        4.3.3 德国——EPFL校园改造
        4.3.4 澳大利亚——鸭嘴兽农园
        4.3.5 美国——法明顿“可食用”景观大道改造
        4.3.6 中国香港——嘉道理农场
    4.4 都市农业景观设计特点总结
        4.4.1 可食用植物的种植
        4.4.2 土壤修复技术的应用
        4.4.3 雨洪管理技术的应用
        4.4.4 节能材料以及清洁能源
    4.5 世界各国发展都市农业景观的类型
        4.5.1 现代产业化农业型
        4.5.2 多功能社区农园型
        4.5.3 生态绿地型景观型
    4.6 基于朴门永续理念下的都市农业景观实践原则研究
        4.6.1 整体性原则
        4.6.2 生态性原则
        4.6.3 社会性原则
    4.7 基于朴门永续理念下的都市农业景观实践目标研究
        4.7.1 协调人与自然,重塑人居环境
        4.7.2 塑造地域景观,增强城市辨识
        4.7.3 丰富居民活动,提高生活质量
        4.7.4 激发公众参与,增强邻里互动
    4.8 基于朴门永续理念下的都市农业景观设计策略研究
        4.8.1 根据场地现状的分区设计
        4.8.2 特色的植物景观规划设计
        4.8.3 重视水文状况分析的水景观设计
        4.8.4 可再生能源应用
        4.8.5 土壤修复技术
        4.8.6 节能建筑设计
        4.8.7 景观的地域性文化策略
        4.8.8 管理及参与策略
    4.9 小结
第五章 以昆明市东干渠为例发展朴门永续视阈下的都市农业景观
    5.1 东干渠区位及概况
        5.1.1 东干渠发展朴门都市农业景观的优势
        5.1.2 沿线用地情况
    5.2 朴门永续理念视阈下东干渠都市农业景观建设目标
        5.2.1 生态为先
        5.2.2 安全为重
        5.2.3 人民为本
        5.2.4 文化为魂
    5.3 朴门永续理念视阈下东干渠都市农业景观主题定位
        5.3.1 一条蜿蜒的“城市绿线”
        5.3.2 一方居民的“自然乐园”
        5.3.3 多个散落的“食物胶囊”
    5.4 朴门视阈下东干渠都市农业景观设计的设计流程
    5.5 场地分区设计——风貌分析分类
        5.5.1 景观现状风貌选点分析
        5.5.2 风貌特色分类
    5.6 场地分区设计——物质要素规划
        5.6.1 游径系统规划
        5.6.2 绿化空间规划设计
        5.6.3 配套设施规划设计
    5.7 场地的水景观设计
        5.7.1 河道过流状况分析——河道疏浚治理
        5.7.2 河流水质状况分析——河道水污染治理
        5.7.3 河道驳岸状况分析——河道驳岸设计
    5.8 朴门永续特色的植物景观规划设计
    5.9 场地的节能设计
        5.9.1 雨水花园设计与雨洪管理
        5.9.2 可再生能源使用
    5.10 场地文化景观设计
    5.11 朴门永续理念视阈下东干渠都市农业景观参与管理策略
        5.11.1 公众参与机制策略
        5.11.2 公众意识的的唤醒
        5.11.3 多元管理的策略
    5.12 小结
第六章 结论
    6.1 结论
    6.2 讨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附录 B:图片索引

(8)矿业废弃地景观再生设计研究 ——以鄂尔多斯黑岱沟露天煤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0.1 研究背景
        0.1.1 选题依据
        0.1.2 研究目的
        0.1.3 研究意义
    0.2 研究内容和方法
        0.2.1 研究内容
        0.2.2 研究方法
    0.3 研究难点和创新点
        0.3.1 难点
        0.3.2 创新点
    0.4 国内外现状研究
    0.5 本领域设计专题动态分析
    0.6 研究框架
第一章 矿业废弃地与景观再生相关理论综述
    1.1 矿业废弃地的概述
        1.1.1 矿业废弃地的形成
        1.1.2 矿业废弃地的影响
        1.1.3 矿业废弃地的种类
    1.2 露天矿废弃地设计相关概况
        1.2.1 露天矿的相关概述
        1.2.2 露天矿废弃地景观再生存在的问题
    1.3 景观再生的概述
        1.3.1 景观再生的内涵
        1.3.2 景观再生的价值
    本章小结
第二章 黑岱沟露天煤矿废弃地景观再生设计探究
    2.1 黑岱沟露天煤矿废弃地景观再生的必要性
        2.1.1 城市发展的必要性
        2.1.2 传承当地城市文化的必要性
    2.2 黑岱沟露天煤矿废弃地景观再生的基础条件
        2.2.1 景观环境基础
        2.2.2 场地工业保留
        2.2.3 社会认知转化
    2.3 黑岱沟露天煤矿废弃地的景观再生设计方法
        2.3.1 景观绿化协调整合
        2.3.2 新旧元素模糊共生
        2.3.3 可持续性打造再生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黑岱沟露天煤矿废弃地景观再生设计理念
    3.1 黑岱沟露天煤矿废弃地背景
        3.1.1 场地背景
        3.1.2 矿区环境到简单修复
        3.1.3 矿区再生的社会推动力量
    3.2 黑岱沟露天煤矿废弃地景观再生设计的基础
        3.2.1 原有的地形地貌
        3.2.2 现有的场所精神
        3.2.3 大众的审美需求
    3.3 黑岱沟露天煤矿废弃地设计理念与设计原则
        3.3.1 城市舒缓空间设计理念
        3.3.2 露天煤矿再生设计原则
        3.3.3 场地肌理与“下沉式”景观设计渗透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源·境”下沉式城市舒缓空间环境设计实践
    4.1 “源·境”下沉式城市舒缓空间环境设计现状分析
        4.1.1 区位分析
        4.1.2 现状分析
    4.2 “源·境”下沉式城市舒缓空间环境设计景观再生设计手段
        4.2.1 文化历史延续与发展
        4.2.2 景观空间要素的提取
        4.2.3 可持续性景观的应用
    4.3 “源·境”下沉式城市舒缓空间环境设计
        4.3.1 设计方案阐释
        4.3.2 入口节点设计
        4.3.3 观景平台节点设计
        4.3.4 破碎站节点设计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9)庭院空间景观生态设计研究 ——以上海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文献综述
    1.1 庭院空间景观相关理论
        1.1.1 庭院概念及类型
        1.1.2 庭院空间的概念、特点及类型
        1.1.3 庭院景观
        1.1.4 庭院及庭院空间景观国内外研究进展
    1.2 生态设计理论研究
    1.3 庭院景观生态设计理论研究
        1.3.1 庭院景观生态设计
        1.3.2 庭院景观的生态设计原理与方法
        1.3.3 庭院景观生态设计的相关理念
    1.4 小结
2 引言
    2.1 研究背景
    2.2 研究目的和意义
    2.3 研究内容
    2.4 研究方法
    2.5 技术路线
    2.6 研究条件
3 庭院空间景观生态设计理论研究及相关案例分析
    3.1 庭院空间景观生态设计作用
        3.1.1 控制雨水径流流量
        3.1.2 净化雨水水质
        3.1.3 多元化利用雨水
        3.1.4 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3.2 庭院空间景观生态设计理念
    3.3 庭院空间景观生态设计原则
        3.3.1 功能性原则
        3.3.2 生态性原则
        3.3.3 经济性原则
        3.3.4 文化性原则
        3.3.5 以人为本
        3.3.6 注重细节的原则
    3.4 庭院空间景观生态设计要素
        3.4.1 庭院的空间特性
        3.4.2 地形
        3.4.3 庭院空间道路铺装生态设计
        3.4.4 庭院空间景观生态设计——雨水景观
        3.4.5 庭院空间景观小品生态设计
        3.4.6 庭院空间的色彩生态设计
        3.4.7 庭院空间景观生态设计——植物生态设计
    3.5 相关案例
        3.5.1 清华胜因院——校园庭院景观生态设计
        3.5.2 波特兰Tanner Springs雨水花园
        3.5.3 纽约布鲁克林的“城市绿洲”
    3.6 本章小结
4 庭院空间景观生态设计现状与问题
    4.1 上海市气候、水质、土壤等自然资源特征
        4.1.1 地理区位
        4.1.2 庭院土壤特点
        4.1.3 气候及降雨特点
        4.1.4 空气质量概况
        4.1.5 水资源和水环境特点
        4.1.6 植物资源特点
    4.2 上海市庭院空间景观生态设计调查研究
        4.2.1 调查对象选取
        4.2.2 调查对象概况
        4.2.3 调查内容与方法
        4.2.4 调查现状
    4.3 小结
5 庭院空间景观生态设计具体实践
    5.1 实例研究——以上海市青浦区御品园林小区庭院提升改造为例
        5.1.1 项目概况
        5.1.2 现状分析
        5.1.3 设计方案
    5.2 实例研究——以上海市北际医疗(上海)工厂庭院为例
        5.2.1 项目概况
        5.2.2 现状分析
        5.2.3 庭院景观总体设计(针对雨水景观)
    5.3 实例研究——以上海市邦中厂区庭院改造设计为例
        5.3.1 项目概况
        5.3.2 设计目标、设计策略与设计理念
        5.3.3 总体设计
        5.3.4 分区设计
        5.3.5 专项设计
        5.3.6 效益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讨论
    6.1 结论
    6.2 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10)阜阳市北京路街角公园景观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袖珍公园概念的界定
        1.1.1 袖珍公园的概念
        1.1.2 袖珍公园的产生和发展
        1.1.3 袖珍公园的范围
    1.2 研究背景
    1.3 研究目的以及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3.2.1 社会意义
        1.3.2.2 实践意义
    1.4 研究现状
        1.4.1 国外袖珍公园研究现状
        1.4.2 国内袖珍公园研究现状
        1.4.3 国内外关于空间营造的研究现状
        1.4.3.1 关于景观空间的研究现状
        1.4.3.2 关于建筑空间的研究现状
        1.4.4 国内外研究现状小结
    1.5 研究内容及方法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方法
    1.6 技术路线
    1.7 本章小结
第二章 论题相关内容概述
    2.1 袖珍公园的相关内容
        2.1.1 袖珍公园空间的主体构成要素
        2.1.2 袖珍公园的主要功能
        2.1.3 袖珍公园的特点
        2.1.4 袖珍公园的分类
    2.2 关于园林空间的基础内容
        2.2.1 园林空间的构成
        2.2.2 园林的空间类型及特征
    2.3 论题相关基础理论梳理
        2.3.1 景观与景观生态学理论
        2.3.2 人居环境科学理论
    2.4 城市袖珍公园空间营造的价值分析
        2.4.1 景观空间功能方面
        2.4.2 景观空间文化方面
        2.4.3 景观生态价值方面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国内外典型袖珍公园案例分析
    3.1 纽约佩雷公园案例分析
        3.1.1 项目概况
        3.1.2 景观空间分析
        3.1.2.1 景观功能布局分析
        3.1.2.2 景观竖向布局分析
        3.1.2.3 景观生态空间分析
        3.1.2.4 景观空间文化主题性
        3.1.2.5 景观空间细部处理
    3.2 宾夕法尼亚大学内的袖珍公园案例分析
        3.2.1 项目概况
        3.2.2 景观空间分析
        3.1.2.1 景观功能布局分析
        3.1.2.2 景观竖向布局分析
        3.1.2.3 景观生态空间分析
        3.1.2.4 景观空间文化主题性
        3.1.2.5 景观空间细部处理
    3.3 北京王府井街道整治之西街袖珍公园案例分析
        3.3.1 项目概况
        3.3.2 景观空间分析
        3.1.2.1 景观功能布局分析
        3.1.2.2 景观竖向布局分析
        3.1.2.3 景观生态空间分析
        3.1.2.4 景观空间文化主题性
        3.1.2.5 景观空间细部处理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城市袖珍公园的空间营造原则与方法
    4.1 城市袖珍公园建设现存问题的概述
        4.1.1 空间功能布局上的问题
        4.1.2 社会人文关怀上的问题
        4.1.3 空间文化主题性上的问题
        4.1.4 生态空间营造上的问题
    4.2 城市袖珍公园的空间营造原则
        4.2.1 具有均衡协调性原则
        4.2.2 具有社会人文关怀性原则
        4.2.3 具有文化主题性原则
        4.2.4 营造良好生态效益的原则
    4.3 城市袖珍公园的空间营造方法
        4.3.1 合理的功能布局
        4.3.2 良好的空间视觉设计
        4.3.3 有效的空间围合
        4.3.4 合理的竖向设计
        4.3.5 形成良好的生态效应
        4.3.6 精致的细部处理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实践检验--阜阳市北京路街角公园景观设计
    5.1 前期分析
        5.1.1 项目概况
        5.1.2 区位分析
        5.1.3 区域文化分析
    5.2 景观方案设计
        5.2.1 景观设计方案一
        5.2.1.1 设计理念
        5.2.1.2 景观空间评价
        5.2.1.3 景观空间细部设计
        5.2.2 景观设计方案二
        5.2.2.1 设计理念
        5.2.2.2 景观空间评价
        5.2.2.3 景观空间细部设计
    5.3 本章小结与讨论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四、用景观生态设计理念规划城市(论文参考文献)

  • [1]景观生态规划视角下的多学科景观认知框架构建[D]. 王楠.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1(01)
  • [2]后工业景观视角下工业遗址更新设计研究 ——以景德镇为民瓷厂景观更新设计为例[D]. 刘思琪. 辽宁师范大学, 2021(09)
  • [3]基于生态修复理念下的滨水景观设计研究 ——以蒲河滨水景观设计为例[D]. 黎文豪. 鲁迅美术学院, 2021(09)
  • [4]乡村道路景观设计 ——以马鞍山市博望区县乡道为例[D]. 宋柏君. 安徽农业大学, 2021(02)
  • [5]秦岭违建别墅整治区景观改造设计研究[D]. 曹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1(01)
  • [6]江苏里下河地区城镇河流景观生态设计方法探讨[D]. 吴昊天. 扬州大学, 2021(08)
  • [7]朴门永续理念视阈下都市农业景观的思想与实践研究[D]. 朱兴潇. 昆明理工大学, 2021(02)
  • [8]矿业废弃地景观再生设计研究 ——以鄂尔多斯黑岱沟露天煤矿为例[D]. 白雪. 内蒙古大学, 2021(12)
  • [9]庭院空间景观生态设计研究 ——以上海市为例[D]. 孔翠利. 安徽农业大学, 2020(04)
  • [10]阜阳市北京路街角公园景观设计研究[D]. 刘想想. 安徽农业大学, 2020(04)

标签:;  ;  ;  ;  ;  

以景观生态设计理念规划城市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