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曲霉改善小鼠缺氧耐热性的作用研究

黑曲霉改善小鼠缺氧耐热性的作用研究

一、黑曲霉提高小鼠耐缺氧和耐热作用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邓莉[1](2018)在《复方鳖甲软肝片中羊胎盘替代紫河车的抗肝纤维化及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对复方鳖甲软肝片处方中紫河车剔除或替代的药效学研究,以及单味羊胎盘与紫河车免疫调节功能的一致性评价,以期解决由紫河车资源短缺及使用受限所造成的复方鳖甲软肝片生产制约等问题,同时也为其它含有来源困难或濒危中药材的中成药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从细胞学角度及整体动物层面对复方鳖甲软肝片中紫河车的剔除及替代进行研究,并从免疫学角度对单味羊胎盘与紫河车的药效一致性进行评价。全文共分为五个部分:1.复方鳖甲软肝片中紫河车剔除或替代的初步细胞学研究取雄性SD大鼠制备对应组别的含药血清备用。将制备好的含药血清加入培养好的肝星状细胞(HSC-T6)体系中,24h后用MTT法检测各组细胞抑制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2.复方鳖甲软肝片中紫河车剔除或替代对急性肝损伤小鼠的影响将KM小鼠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复方鳖甲软肝片中羊胎盘0.5:1、1:1、2:1及4:1替代紫河车各剂量组(0.8436,0.8745,0.9510,1.1193g/kg),复方鳖甲软肝片中不含紫河车剂量组(0.7662g/kg),原复方鳖甲软肝片剂量组(0.8590g/kg),联苯双酯剂量组(0.2g/kg)。除阴性及模型对照组ig等容量0.5%CMC-Na溶液外,其余各组均ig对应剂量的供试品溶液,每天1次,连续14d。于末次给药2h后,除阴性对照组小鼠ip等容量大豆油外,其余各组小鼠均ip 0.1%CCl4大豆油溶液诱导急性肝损伤模型。造模结束,检测各组小鼠血清生化、脂质过氧化及肝组织病理学等指标的变化。3.复方鳖甲软肝片中紫河车剔除或替代对CCl4诱导大鼠肝纤维化的影响将SD大鼠随机分阴性对照组和造模组,除阴性对照组皮下注射(sc)等容量大豆油外,造模组sc 40%CCl4大豆油溶液构建大鼠肝纤维化模型,每周2次,连续6周。造模结束后,除阴性对照组外,对存活下来的造模组大鼠进行重新分组,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复方鳖甲软肝片中羊胎盘0.5:1、1:1、2:1及4:1替代紫河车各剂量组(0.5840,0.6054,0.6584,0.7749 g/kg),复方鳖甲软肝片中不含紫河车剂量组(0.5305g/kg),原复方鳖甲软肝片剂量组(0.5947g/kg),秋水仙碱剂量组(0.1mg/kg)。从第7周开始,除阴性及模型对照组ig 0.5%CMC-Na溶液外,其余各组均ig对应剂量的供试药物直至第12周结束。给药结束,检测大鼠肝脾指数、血清生化、羟脯氨酸(Hyp)、脂质过氧化及肝纤四项(HA、LN、PC-III及C-IV)等含量变化;观察各组大鼠相同部位肝组织HE和Masson染色改变;应用免疫组化法考察肝组织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的变化。剩余肝组织用于后续机制研究。4.复方鳖甲软肝片中羊胎盘替代紫河车对肝纤维化大鼠作用机制研究在上述试验结果基础上,首先用Elisa法检测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中炎症介质因子(IL-6、IL-1β及TNF-α)、促肝纤维化因子(CTGF、PDGF-α)变化,再以RT-PCR法检测与肝纤维化相关的I型胶原(Col-I)、III型胶原(Col-III)、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及基质金属蛋白酶家族相关因子mRNA表达,Western-blot法定量检测与肝纤维化相关Smad2/3、p-Smad2/3、Akt及p-Akt的表达,初步探索复方鳖甲软肝片中羊胎盘替代紫河车对肝纤维化可能的作用机制。5.单味羊胎盘与紫河车的免疫调节一致性评价(1)将KM小鼠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羊胎盘1.46,0.73,0.37g/kg剂量组,紫河车1.46,0.73,0.37g/kg剂量组。除阴性对照组ig等容量0.5%CMC-Na溶液外,其余各组小鼠均ig对应剂量的供试品溶液,每天2次,连续7d。给药结束,除阴性对照组小鼠尾静脉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外,剩余各组小鼠均尾静脉注射稀释后的印度墨汁,取注射后1min及10min小鼠眼底静脉丛血,用分光光度计法检测小鼠血液光密度值,分析各组小鼠的廓清及吞噬指数变化,观察供试药品对小鼠碳粒廓清功能的影响。(2)在上述同样的动物分组及给药条件下,用2,4-二硝基氟苯(DNFB)致小鼠迟发型超敏反应(DTH)模型,观察单味羊胎盘与紫河车对各组小鼠耳肿胀度及肿胀率的变化。根据上述试验结果,从免疫学角度初步评价单味羊胎盘对紫河车的可替代性。结果:1.复方鳖甲软肝片中紫河车剔除或替代的初步细胞学研究血清药理学试验结果表明,复方鳖甲软肝片中紫河车剔除及用羊胎盘替代后,其大鼠含药血清对HSC-T6细胞的抑制率逐渐上升,呈浓度依赖性。其中,以10%含药血清的细胞抑制率较高。与原复方比较,剔除紫河车后的复方鳖甲软肝片对HSC-T6细胞的抑制率和凋亡率明显下降,而复方鳖甲软肝片中以羊胎盘0.5:1或1:1替代紫河车后对HSC-T6细胞的抑制率及凋亡率则显着升高。2.复方鳖甲软肝片中紫河车剔除或替代对急性肝损伤小鼠的影响复方鳖甲软肝片中不含紫河车剂量组在保肝降酶、抗脂质过氧化及肝组织病理学改善程度上与原复方鳖甲软肝片组比较均有所减弱。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复方鳖甲软肝片中羊胎盘替代紫河车各剂量组小鼠的肝脾指数、血清中AST、ALT、T-Bil、ALP及MDA水平降低,ALB、TP、SOD及GSH-Px含量升高,肝细胞水肿、气球样变及炎性细胞浸润程度减轻(P<0.01或0.05),显示出明显的肝保护作用;与原复方比较,复方鳖甲软肝片中羊胎盘0.5:1及1:1替代紫河车的小鼠肝保护作用呈增强趋势。3.复方鳖甲软肝片中紫河车剔除或替代对CCl4诱导大鼠肝纤维化的影响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复方鳖甲软肝片中紫河车剔除后大鼠的肝脾指数、血清中AST、ALT、T-Bil、ALP、MDA、LN及C-IV水平降低,ALB及SOD含量升高,肝纤维化面积及α-SMA免疫组化阳性表达面积均减少(P<0.01或0.05),显示一定的抗肝纤维化活性;复方鳖甲软肝片中用羊胎盘0.5:1替代紫河车后大鼠肝脾指数、血清中AST、ALT、T-Bil、GLO、ALP、Hyp、MDA及肝纤四项(HA、LN、PC-III和C-IV)水平降低,ALB、TP、SOD及GSH含量升高,肝细胞炎性细胞浸润、肝纤维化面积及α-SMA免疫组化阳性表达面积减少(P<0.01或0.05),肝组织病理学损伤明显改善,表现出显着的抗肝纤维化作用。与原复方鳖甲软肝片组比较,复方鳖甲软肝片中紫河车剔除后抗大鼠肝纤维化作用呈减弱的趋势;复方鳖甲软肝片中用羊胎盘0.5:1替代紫河车后大鼠的抗肝纤化活性有一定程度的增强。4.复方鳖甲软肝片中羊胎盘替代紫河车对肝纤维化大鼠作用机制研究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复方鳖甲软肝片中羊胎盘0.5:1替代紫河车剂量组大鼠肝组织中IL-6、IL-1β、TNF-α、CTGF及PDGF-α含量降低,肝组织中MMP-1 mRNA表达升高,Col-I、Col-III、α-SMA、TGF-β、MMP-2及TIMP-1 mRNA表达降低,肝组织中Smad2/3、p-Smad2/3、Akt及p-Akt蛋白相对表达下调(P<0.01或0.05);与原复方鳖甲软肝片组比较,复方鳖甲软肝片中羊胎盘0.5:1替代紫河车剂量组肝组织中p-Smad2/3及p-Akt蛋白相对表达量显着降低(P<0.01),表明复方鳖甲软肝片中用羊胎盘0.5:1替代紫河车抗肝纤维化作用机制仍是通过抑制炎症相关因子及促纤维化因子表达,降低胶原含量,调节肝组织MMPs和TIMPs平衡,抑制HSCs活化及增殖,通过抑制TGF-β/Smad2/3及Akt信号通路表达,最终逆转肝纤维化进程。5.单味羊胎盘与紫河车的免疫调节一致性评价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单味羊胎盘1.46及0.37g/kg剂量组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的廓清及吞噬指数显着提高,小鼠耳肿胀度及耳肿胀率显着下降(P<0.01或0.05),单味紫河车仅0.37g/kg剂量组小鼠的耳肿胀度及耳肿胀率下降显着(P<0.01或0.05)。结果表明,单味羊胎盘可能具有增强非特异性免疫功能,抑制迟发型超敏反应的作用,且略强于单味紫河车。结论:本试验条件下,在抑制HSC-T6细胞增殖、抗小鼠急性肝损伤和大鼠肝纤维化等方面,剔除处方中紫河车后的复方鳖甲软肝片略弱于原复方,而用羊胎盘替代紫河车后的复方鳖甲软肝片则明显优于原复方,其替代比例以0.5:1(羊胎盘:紫河车)为佳。另外,单味羊胎盘在增强小鼠免疫功能方面与紫河车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上述研究结果为紫河车新的中药材代用品——羊胎盘的进一步开发奠定了基础。

张炫[2](2016)在《黑曲霉降解鸡血Hb制备小分子多肽的工艺研究》文中提出本文以一株高产酸性蛋白酶的黑曲霉作为发酵初始菌,探讨了利用该菌发酵鸡血血红蛋白(Hb)制备小分子活性肽的工艺条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利用响应面法优化超高压提取鸡血血红蛋白Hb的工艺,优化黑曲霉发酵鸡血Hb工艺条件,表面活性剂对黑曲霉制备Hb多肽的影响,以及水解Hb制备多肽的酶解效果等四个方面。为了优化超高压提取Hb的最佳工艺,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了料液比、处理时间、超高压压力、pH值和处理温度对Hb得率的影响,以Hb的得率为指标,选取较佳的条件,应用响应面法优化Hb的提取条件;并评价超高压对Hb特性中乳化性和起泡性的作用。研究得到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料液比1:2.5、提取时间5.4min、超高压压力135MPa,Hb得率为7.0g/100mL。此外,经超高压处理,Hb的乳化性明显提高,乳化稳定性下降;起泡性和泡沫稳定性显着增强。为了优化黑曲霉降解Hb的工艺,利用正交设计考察了发酵培养基中组成对黑曲霉发酵鸡血Hb的影响。在优化发酵培养基基础上,研究了接种量、装液量、温度和发酵时间对Hb降解率的影响。优化发酵工艺后,Hb的降解率从优化前的26.8%提高了18%。本文研究了食品级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对Hb多肽得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发酵2d后添加6g/L的十二烷基葡萄糖苷,继续发酵16h可以提高Hb多肽的得率,其得率为0.64 mg·N/mL,多于未添加组的0.21 mg·N/mL;采用凝胶色谱法测量了添加组和未添加组Hb多肽分子量的分布,结果表明食品级表面活性剂添加组分子量在4502000u的多肽含量显着大于未添加组。为了与市售的蛋白酶比较酶解Hb能力以及测定酶解产物分子量大小,本文对发酵液中的蛋白酶进行初步的分离纯化,并研究其酶学性质且在各自最佳的酶解条件下水解Hb。研究结果表明,中性蛋白酶酶解Hb的能力最强,其次是酸性蛋白酶,但是利用凝胶色谱法检测酶解产物发现,酶解能力最强的中性蛋白酶获得目标产物Hb多肽的量更少,反而酸性蛋白酶获得Hb多肽最多,研究表明利用黑曲霉降解Hb可以获得目标产物Hb多肽。

李晨[3](2015)在《假鹊肾树皮石油醚萃取物成分、抗菌及叶抗氧化活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假鹊肾树(Pseudostreblusindica)系桑科(Moraceae)鹊肾树属(Streblus Lour.)植物,别名为止血树皮、青树跌打、滑叶跌打。假鹊肾树主要分布于广东、海南、广西(南部)、云南(南部),常生于海拔650-1400米的山地林中或阴湿地区。假鹊肾树的树皮为药用部位,具有治疗消化道出血、胃痛、外伤出血、跌打、风湿痛及镇痛祛淤等功效。国内外对假鹊肾树的研究较少,而对假鹊肾树树皮石油醚萃取部分的化学成分及药理研究尚未见报道,所以本文对假鹊肾树树皮75%乙醇提取物石油醚萃取部分的化学成分及部分化合物的抗菌活性进行研究,并对假鹊肾树树叶的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利用硅胶柱层析、葡聚糖凝胶LH-20柱层析、重结晶、制备型薄层层析等分离方法,并结合分析型、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仪的使用,对假鹊肾树树皮石油醚萃取部分进行分离和纯化。假鹊肾树树皮经干燥、粉碎,用75%的乙醇提取,得到的浸膏水溶悬浮后分别用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进行萃取。取石油醚萃取物,采用硅胶柱层析,得到九个组分 Fr.1、Fr.2、Fr.3、Fr.4、Fr.5、Fr.6、Fr.7、Fr.8 和 Fr.9,再进一步进行分离纯化,最终分离出22个化合物,通过一维核磁共振1DNMR(1H-NMR、13C-NMR)、二维核磁共振 2D NMR(COSY、HMBC、HMQC)、红外(IR)、紫外(UV)、质谱(MS)以及单晶X射线衍射(XRD),以及参考文献,鉴定出18个化合物。它们分别是:佛手柑内酯(1)、4-[3-(4,5-二氢-5,5-二甲基-4-氧代-2-呋喃)-丁氧基]-7H-furo[3,2-g][1]苯并吡喃-7-酮(2)、佛手柑内酯二聚物(3)、异紫花前胡内酯(4)、布拉易林(5)、邪蒿内酯(6)、伞形花内酯(7)、脱肠草素(8)、东莨菪内酯(9)、6-醛基-7-羟基-5-甲氧基香豆素(10)、滨蒿内酯(11)、2,2’-氧代双(1,4-二叔丁苯)(12)、白桦脂酸(13)、白桦脂醇(14)、熊果醇(15)、α-香树脂醇乙酸酯(16)、古柯二醇(17)、β-谷甾醇(18)。通过SciFinder Scholar 数据库检索,化合物 2、3、4、5、6、8、10、11、12、13、14、15、16、17、18这15个化合物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通过琼脂纸片扩散法,以黑曲霉、酵母菌、大肠杆菌、枯草杆菌以及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供试菌种,对假鹊肾树树皮石油醚部分分离出来的4个化合物:异紫花前胡内酯(4)、邪蒿内酯(6)、东莨菪内酯(9)及白桦脂酸(13)进行抗菌活性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这4个化合物均具有一定的抗菌活性。采用DPPH法,以抗坏血酸(VC)为对照品,测定假鹊肾树树叶的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和水萃取物的抗氧化活性。进而对抗氧化活性最强萃取物再进行分离,测出各极性段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乙酸乙酯萃取物抗氧化活性最强,其中20%极性部分(二氯甲烷:甲醇=80:20)抗氧化活性最强。近年来,世界各国已经越来越重视天然药物的开发与应用。研究开发低毒性、高药效的天然药物,可以提升国际医学水平,故该产业具有广阔的前景。广西天然药用植物假鹊肾树具有较好的药理活性,所以本文对其进行研究。

潘姝[4](2015)在《马齿苋中多糖和黄酮的分离纯化及其抑菌作用的研究》文中提出马齿苋(Portulaca oleracea L)广泛生长在中国各地,属于我国长白山野生植物的一种,马齿苋含有多种营养成分,同时也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另外,马齿苋还具有来源广、成本低,生长快的特点,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研究马齿苋的生物活性成分。马齿苋中所含的多糖和黄酮在其抑菌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本研究通过对马齿苋中多糖和黄酮的分离纯化及其抑菌作用的研究,为研究天然防腐剂奠定基础。用干马齿苋作为原材料,对马齿苋中的多糖和黄酮选择超声波辅助提取法进行提取,通过单因素试验,选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多糖通过苯酚硫酸法进行测定,黄酮通过NaNO2-Al(NO3)3比色法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多糖的最优提取条件是温度60℃,时间60min,料液比1:20,功率200W,多糖得率为5.42%,黄酮的最优提取条件是温度为50℃,时间40min,料液比为1:25,功率为200W,黄酮的得率为3.61%。粗多糖用DEAE-52和SephadexG-100分离纯化,纯化成分再通过SephadexG-100测定其分子量。最终将纯化后的多糖进行抑菌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对其抑菌程度进行测定。结果可知,分离出三个多糖组分POL1a、POL2a和POL3,这三个组分经过SephadexG-100测得分子量分别是18kd、108kd和55kd。根据抑菌试验结果,多糖可抑制酵母菌、醋酸菌、黑曲霉和大肠杆菌,其中POL2a的抑菌作用要强于POL1a和POL3,四个菌种被POL2a所抑制的抑菌环直径分别为:16.33mm(酵母菌),15.10mm(醋酸菌),14.20mm(黑曲霉)和12.93mm(大肠杆菌),POL3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5.40mm(酵母菌),14.03mm(醋酸菌),12.60mm(黑曲霉)和11.17mm(大肠杆菌),POL1a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4.03mm(酵母菌),13.17mm(醋酸菌),11.97mm(黑曲霉)和10.40mm(大肠杆菌)。综上所述在四个菌种中,多糖的抑菌活性大小为酵母菌>醋酸菌>黑曲霉>大肠杆菌。将粗提的黄酮通过大孔树脂吸附法,用70%乙醇溶液来洗脱,进一步纯化除杂,然后进行抑菌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测定抑菌效果。结果可知,,通过抑菌试验结果可知,黄酮对酵母菌、醋酸菌、黑曲霉和大肠杆菌均具有抑制作用,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4.23mm(酵母菌),12.93mm(黑曲霉),12.00mm(醋酸菌)和11.37mm(大肠杆菌)。综上所述,马齿苋中黄酮对四个菌种均具有抑菌作用,抑菌强度为酵母菌>黑曲霉>醋酸菌>大肠杆菌。

刘欣[5](2014)在《四种海洋药用生物活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国家海洋局2012年设立了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几种重要海洋药用生物种质资源发掘、保藏和利用”,该项目由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主持,南京中医药大学作为主要参与单位,负责“海洋药用生物的活性研究”的任务。项目要求我们针对海洋生物医药开发中药用资源缺乏的瓶颈问题,重点开展蜈蚣藻中蜈蚣藻氨酸制备及降血糖活性研究、星虫激酶抗血栓活性研究、荔枝螺解热抗炎功效评价、鬼鲉免疫调节活性鲉鱼肝肽的分离纯化及活性研究,为海洋药用生物资源的产业开发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与技术支撑。根据课题任务的要求,本论文研究工作通过设计不同药理水平的生物活性评价方法,开展荔枝螺解热抗炎抗氧化活性、星虫抗血栓活性、鬼鲉肝脏增强免疫活性以及蜈蚣藻降低血糖活性的研究,从而确定适宜于大样本筛选、又能很好地反映其活性的评价方法。论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系统地综述了四种海洋药用生物的研究进展。第二章到第五章为实验部分,具体研究内容与结果如下:第二章黄口荔枝螺解热抗炎抗氧化活性评价研究第一节黄口荔枝螺样品制备将荔枝螺的软体和螺壳进行分离。软体部分进行匀浆离心,上清液冷冻干燥,得到软体冻干粉;螺壳进行干燥粉碎,得到螺壳粉。对荔枝螺的软体部分进行细分,分为内脏团和腹足。内脏团一部分经沸水浴烫30 min,再进行匀浆冻干,另一部分直接进行匀浆冻干;腹足的处理同内脏团,共得制备样品7个。第二节解热活性评价采用干酵母致大鼠发热整体动物模型来评价荔枝螺(TLST-1,0.42 g/kg,临床等效量;TLSH-2,1.80 g/kg,临床等效量;TLST-2,0.80 g/kg,临床等效量;TLSH-3,0.79 g/kg,临床等效量;TLSH-5,0.35 g/kg,临床等效量)解热抗炎活性,并且检测模型大鼠体内的前列腺素 E2(prostaglandin E2,PGE2)、环磷酸腺苷(cyclic adenosine monophosphate cAMP)、Na+/Ca2+、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白细胞介素 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细胞介素 2(interleukin-2,IL-2)、白细胞介素 6(interleukin-6,IL-6)含量的变化探讨荔枝螺解热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荔枝螺螺壳和软体样品均能显着抑制干酵母致热大鼠体温的上升,并且与阳性药阿司匹林相比显示出更加持久的药效,同时荔枝螺螺壳解热活性强于荔枝螺软体;荔枝螺螺壳和软体样品解热的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发热大鼠体内 PGE2、cAMP、Na+、Ca2+、Na+/Ca2+、TNFα、IL-1β、IL-2 和 IL-6 的含量有关。第三节抗炎活性评价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角叉菜胶致小鼠足肿胀、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肿胀致炎模型来综合评价荔枝螺(TLST-1,0.32g/kg,1/2倍临床等效量;TLST-1,1.27g/kg,2倍临床等效量;TLSH-1,1.32g/kg,1/2倍临床等效量;TLSH-1,5.29g/kg,2倍临床等效量)抗炎活性,并且检测模型大鼠体内的PGE2、cAMP、Na+/Ca2+、TNFα、IL-1β、IL-2、IL-6、一氧化氮(NO)、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的变化探讨荔枝螺抗炎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荔枝螺螺壳和软体样品对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角叉菜胶致小鼠足跖肿胀和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跖肿胀的急性炎症模型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并且能够抑制炎症大鼠血浆和组织中PGE2、TNFα、IL-1β、IL-2和IL-6含量的升高,明显抑制组织中NO的过量释放,减少了其细胞毒作用;还具有抗氧化能力,增强SOD活力,清除氧自由基,减少丙二醛的释放,避免机体损伤。第四节抗氧化活性评价采用2,2-二苯基-1-苦肼基(DPPH)自由基清除率法研究荔枝螺软体(TLST-1终浓度分别为 1.25 mg/mL、2.5 mg/mL、5.0 mg/mL、10.0 mg/mL、20.0 mg/mL)和螺壳样品(TLSH-2终浓度分别为 1.25 mg/mL、2.5 mg/mL、5.0 mg/mL、10.0 mg/mL、20.0 mg/mL,TLSH-3终浓度分别为 0.31 mg/mL、0.62 mg/mL、1.25 mg/mL、2.5 mg/mL、5.0 mg/mL)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荔枝螺螺壳和软体样品均具有抗氧化活性,并且在一定范围内,具有剂量依赖关系,样品浓度越高,样品的抗氧化活性越好。第三章光裸星虫溶解血栓活性评价研究第一节光裸星虫样品制备对星虫进行解剖分离,得到体壁+内脏、体腔液。体腔液单独收集,体壁+内脏进行剪碎处理,经反复冻融2次、再经匀浆充分抽提后,和体腔液分别离心均得到上清液和沉淀,体壁+内脏上清液冷冻干燥,其沉淀经水提处理;体腔液上清液和沉淀均进行冷冻干燥,共得制备样品4个。第二节溶解血栓活性评价以二磷酸腺苷(ADP)诱导血小板聚集,采用比浊法观察星虫提取物对家兔体外血浆血小板6 min聚集率和最大聚集率的影响;采用凝固法来评价星虫提取物对家兔体外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激酶时间(APTT)及凝血酶时间(TT)的影响;采用动静脉旁路模型,来研究星虫提取物(SN-1,0.15g/kg,4倍临床等效量;SN-2,0.10g/kg,4倍临床等效量;SN-3,0.24 g/kg,4倍临床等效量)对大鼠动静脉旁路血栓形成的影响;采用DPPH自由基清除率法,来评价星虫提取物清除OH自由基的作用;通过纤维蛋白平板实验研究星虫提取物的纤溶活性。结果表明,星虫提取物能明显抑制ADP诱导的家兔体外血小板6 min聚集率和最大聚集率,能明显延长家兔PT、APTT和TT,明显抑制大鼠动静脉旁路血栓形成,减轻血栓湿重和干重;具有清除OH自由基的作用以及不同程度地溶解纤维蛋白的作用。第四章日本鬼鲉肝脏增强免疫活性评价研究第一节日本鬼鲉肝脏样品制备取出鬼鲉肝脏,进行剪碎处理去除血管与结缔组织后,将肝脏剪碎,进行匀浆、反复冻融3次后,在95℃下加热5 min。冷却至室温,在4℃条件下离心,得到的上清液进行冷冻干燥,得制备样品1个。第二节增强免疫活性评价鬼鲉肝脏提取物设立了低、中、高三个剂量(分别为0.25 g/kg、0.5 g/kg、1.0 g/kg)采用环磷酰胺诱导建立免疫低下动物模型,免疫器官重量法测定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碳粒廓清法测定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的功能,绵羊红细胞免疫法测定小鼠体液免疫功能,采用血细胞计数仪检测小鼠外周血常规,采用ELISA方法测定小鼠血清中TNF-α、IL-1β、IL-2、IL-6的水平,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脾细胞周期,采用HE染色观察脾脏和胸腺组织形态并进行评分。结果表明,鬼鲉肝脏提取物可以减缓免疫低下小鼠体重的下降趋势,减少免疫低下小鼠脾脏和胸腺的损伤,促进免疫低下小鼠脾细胞的分裂和增殖,可以增加免疫低下小鼠单核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和血清溶血素含量,并且可以增加免疫低下小鼠白细胞数、中性粒细胞数、淋巴细胞数和单核细胞数和血清中TNF-α、IL-1β、IL-2、IL-6的含量。第五章亚洲蜈蚣藻降低血糖活性评价研究第一节亚洲蜈蚣藻样品制备蜈蚣藻进行水提,然后浓缩,浓缩液进行醇沉,24h后抽滤,得到上清液与沉淀。上清液进行浓缩,并除去乙醇;沉淀用无水乙醇冲洗,挥去乙醇后,再进行冷冻干燥,得到冻干粉,共得制备样品2个。第二节降低血糖活性评价采用基于四氧嘧啶型糖尿病小鼠整体动物模型的体内实验来评价蜈蚣藻提取物(GA-1低剂量组,1.76 g/kg,临床等效量;GA-1中剂量组,3.52 g/kg,2倍临床等效量;GA-1高剂量组,7.04 g/kg,4倍临床等效量;GA-2低剂量组,0.26g/kg,1/8临床等效量;GA-2中剂量组,0.52 g/kg,1/4临床等效量;GA-2高剂量组,1.04 g/kg,1/2临床等效量)调节血糖的活性。结果表明蜈蚣藻多糖部位和非多糖部位均具有降低四氧嘧啶型糖尿病小鼠的血糖水平,主要表现为可以控制小鼠体重下降的程度,缓解小鼠的脏器损伤,能显着的降低高血糖小鼠的血糖,减轻胰岛炎症的作用,并且非多糖部位可以抑制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作用。结论:本论文通过建立解热抗炎效应评价体系来研究荔枝螺螺壳与软体的解热抗炎活性,以及采用DPPH法研究荔枝螺抗氧化的活性,建立溶解血栓活性评价体系来研究星虫溶解血栓的活性,建立免疫活性评价体系来研究鬼鲉肝脏增强免疫的活性,建立调节血糖活性评价体系来研究蜈蚣藻调节血糖的活性,研究发现荔枝螺螺壳和软体提取物均具有解热抗炎的作用,星虫提取物具有溶解血栓的活性,鬼鲉肝脏提取物具有增强免疫的活性,蜈蚁藻多糖部位和非多糖部位均具有调节血糖的活性。本论文的特色:1.首次通过整体动物模型对荔枝螺的可食用部位(软体)和遗弃部位(螺壳)进行了系统评价,发现它们均具有很好的解热抗炎活性,已经申请专利并获得授权,为荔枝螺的综合利用与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2.首次对鬼鲉肝脏提取物进行了免疫活性研究,发现其具有增强免疫作用。3.对蜈蚣藻水提取物的醇沉沉淀和溶液进行了降血糖活性比较研究,首次发现其醇沉后的溶液部分具有很好的降血糖作用。

陈雅妮[6](2014)在《玉米须降糖成分制备及功效研究》文中指出本文以玉米须为原料,采用微波技术同时提取玉米须总黄酮和总皂苷,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最佳提取工艺,并与超声提取和回流提取进行比较;采用有机溶剂萃取法,将玉米须黄酮提取物分为石油醚萃取物、正丁醇萃取物、乙酸乙酯萃取物和水萃取物4个不同极性部分,考察粗提物及其各萃取物的还原力和对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OH)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的清除效果,比较玉米须不同极性萃取物的抗氧化能力;研究玉米须粗提物、正丁醇萃取物和乙酸乙酯萃取物的降血糖效果,筛选出有效的降糖部分;分析了这两种萃取物中的主要功能成分含量。得出以下结论:影响玉米须总黄酮和总皂苷提取率的主要因素为微波功率,其次是微波时间和料液比。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料液比为1:40(m:v),微波功率420W,微波时间6min,此条件下总黄酮和总皂苷的提取率均可达到1.51%。微波提取法优于超声提取法和回流提取法,提取率分别比二者高近5%和40%,并且省时、方便、易操作。玉米须黄酮粗提物和不同极性萃取物均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且各萃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均与黄酮含量呈显着的量效关系。其中正丁醇萃取物的还原力和对DPPH·、·OH的清除能力最强,而乙酸乙酯萃取物对O﹣2·的清除能力最强。当黄酮浓度为25μg/mL时,萃取物对DPPH·、·OH、O﹣2·三种自由基均表现出较强的清除效果,清除率分别高达99.35%、75.84%、94.27%。降血糖实验研究表明:玉米须正丁醇萃取物和乙酸乙酯萃取物能够明显改善实验小鼠糖尿病“三多一少”症状,显着降低其空腹血糖值(P<0.05),且正丁醇萃取物降糖效果优于乙酸乙酯萃取物;正丁醇萃取物和乙酸乙酯萃取物均能显着提高糖尿病小鼠对葡萄糖的耐受能力(P<0.01),并且正丁醇萃取物的效果优于乙酸乙酯萃取物的。通过功能成分分析发现,玉米须正丁醇萃取物中主要的功能成分含量都高于乙酸乙酯萃取物的,其中总皂苷含量最高为24.21%,总黄酮次之,近22%,其中黄酮苷A(2″-O-α-L-鼠李糖基-6-C-3″-脱氧葡萄糖基-3′-甲氧基木犀草素)含量约占总黄酮含量的1/3,是重要的黄酮类化合物,因此推测皂苷和黄酮可能是其主要的抗氧化和降血糖成分。

刘海军[7](2011)在《芽孢杆菌新型蛋白酶基因的克隆、表达及理化性质研究》文中提出本课题组对一株从土壤分离纯化的高产蛋白酶芽孢杆菌BLYS-1进行了深入研究,该菌所产蛋白酶对大豆蛋白具有较强的水解和脱苦作用,应用潜力较大。本研究采用同源序列法克隆了该蛋白酶基因,并在大肠杆菌BL21中进行了表达;同时对该菌的产酶条件进行了优化,采用优化的条件培养该菌后提取纯化蛋白酶,对酶的理化特性进行了研究;最后采用该菌发酵水解大豆蛋白,获得到大豆肽,并用该大豆肽喂养小鼠,考查了大豆肽对小鼠的主要生理指标的影响,研究结果如下:1.蛋白酶基因克隆及表达根据GenBank中的蛋白酶基因同源序列设计PCR引物,从芽孢杆菌BLYS-1中克隆了一个新蛋白酶基因NP。该基因与NCBI基因库中登录的枯草芽孢杆菌所产的胞外金属蛋白酶基因(GenBank:L10505.1)同源性达99.39%。以pET28a为出发质粒,构建含有NP蛋白酶基因的表达载体pET28aNP,将该表达质粒导入大肠杆菌BL21中。经50μmol/mlIPTG诱导培养,SDS-PAGE检测,结果显示NP基因在BL21中能够表达分子量大小约为30kDa的蛋白,并在干酪素培养基上培养后产生水解圈,表明该蛋白酶基因的表达产物具有水解蛋白的活性。2.芽孢杆菌发酵产酶条件优化本文对草芽孢杆菌BLYS-1产酶工艺进行了初步研究。探讨了以及碳源、糖源和无机盐等培养基的组成以及pH、温度、转速、装液量和接种量等操作条件对蛋白酶表达的影响。培养基组分优化结果显示1.0%淀粉以及1.5%玉米粉对该菌的发酵酶活影响较大。芽孢杆菌发酵条件的单因素实验表明初始pH9、装液量100ml/250ml、温度35℃、接种量8%、转速150r/min等单因子条件有利于蛋白酶产量的提高。最佳的操作条件组合为T(35℃)pH(9)装液量(100ml)接种量(8%),通过正交优化可以使发酵酶活达700U/ml。利用响应面法优化发酵产酶工艺,模拟出发酵的最高酶活力为800.650U/ml。3.蛋白酶理化性质分析提取芽孢杆菌BLYS-1蛋白酶,探讨pH值、温度、有机溶剂、金属离子、氧化剂和EDTA等对其影响。研究发现,该芽孢杆菌蛋白酶具有一定酸碱耐受性,在pH5-8时活性较高,其最适pH值约为7,最佳反应温度为40-60℃,70%饱和度的硫酸铵基本可以使其完全沉淀,并表现一定的抗氧化性。有机溶剂吐温和异丙醇、变性剂SDS、金属离子SnP2+P、CaP2+P、NiP+P对蛋白酶抑制作用较大,MgP2+P、ZnP2+P等对该酶有促进作用。以干酪素为底物,测得该酶动力学参数Km值为2.53g/L,Vmax值为6.67μg/s。4.大豆肽对小鼠生理的影响将48只健康的昆明系小老鼠分为六组,分别利用纯净水、大豆多肽液、大豆蛋白酶解液、豆浆液、大豆蛋白液及BLYS-1的大豆蛋白发酵液对其连续灌胃30天,研究每组小鼠的抗疲劳能力及其脾脏、肾脏、肝脏功能及血液特征。研究表明芽孢杆菌BLYS-1发酵型大豆肽等有利于小鼠增重,延长小鼠爬杆和游泳时间,并能提高脾脏指数和肾脏指数,增加肝脏糖原储备能力;与纯净水组相比,各种灌胃试剂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血液中乳酸脱氢酶含量的升高,而发酵型大豆肽可以使血液中血尿氮含量降低。

任健[8](2011)在《稠李属果实色素理化性质及抗氧化抗疲劳作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天然色素与合成色素相比着色自然,且安全性高,具有一定的营养保健功能。我国色素资源丰富,品种繁多,然而目前我国允许使用的食用天然色素仅有40余种,尚有大量天然色素未被研究,因此开发天然食用色素势在必行。稠李和紫叶稠李为蔷薇科稠李属植物,是庭院观赏的优良绿化树种,在我国南北部均有生长,目前对稠李和紫叶稠李的研究多为稠李叶片的成分和紫叶稠李苗木繁育方面,而对其果实丰富的色素资源的开发和研究却未见报道。本文比较了稠李属果实色素的理化性质和体外抗氧化能力,并以大果紫叶稠李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其色素纯化前后的体外抗氧化能力进行了比较,并且对纯化后的色素进行了体内抗疲劳抗氧化作用研究,旨为稠李属果实红色素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具体研究结果如下:(1)大果紫叶稠李色素、小果紫叶稠李色素和稠李色素在pH≤3时能保持色素本身的颜色。对光热有较好的耐受性,但对氧化剂和还原剂较为敏感。除Fe2+、Fe3+、Cu2+外,其余金属离子对3种色素均无不良影响。食品添加剂中柠檬酸对3种色素有增色作用,抗坏血酸和苯甲酸钠有减色作用,蔗糖和葡萄糖对3种色素无明显影响。(2)对3种色素粗提液体外抗氧化能力的研究结果表明,3种果均有不同程度的抗氧化能力,其中稠李色素抗氧化能力最强,但均小于Vc。(3)对大果紫叶稠李色素体外抗氧化能力的研究结果表明,纯化液具有很强的抗脂质过氧化和还原能力,并可以有效的清除DPPH和ABTS自由基,粗提液体外抗氧化能力弱于纯化液,其原因可能是纯化液中高含量的花色苷在起作用。(4)大果紫叶稠李色素可以明显提高小鼠的运动能力,降低体内血乳酸、血清尿素氮含量,提高肝糖原和肌糖原含量,具有良好的抗疲劳作用。(5)大果紫叶稠李色素可以提高小鼠肝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过氧化酶(CAT)的活性,降低丙二醛(MDA)的含量,具有抗氧化作用,且抗疲劳与抗氧化作用有显着的相关性。综上所述,稠李属果实色素不仅具有较好的稳定性,还具有抗氧化、抗疲劳功能,是值得开发的天然食用红色素。

罗红[9](2009)在《大蒜总皂苷的抗缺氧生物活性作用及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缺氧是相当常见的病理过程。在高原环境下,机体可发生高原低氧,可导致急、慢性高原病;在呼吸、血液、循环等系统疾病时,由于氧供给和/或氧利用障碍,也可引发机体缺氧反应,使疾病加重;此外,机体疲劳、特殊作业如深海潜水和航天等其他许多情况均可发生缺氧。积极采取措施预防和治疗机体缺氧,对包括高原病在内的诸多疾病的防治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抗缺氧保健品和药物非常缺乏,由于防治效果或经济成本等原因,适宜推广应用的产品则更少。因此,研究与开发高效、经济、低毒的抗缺氧产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大蒜在全世界普遍种植,是药食同源植物,在人们日常膳食中具有重要地位,在祖国传统医学中也早有利用。大量实验证明,大蒜不但有抗菌、消炎、杀虫等作用,也有降血脂、降血压、抗风湿、抗肿瘤、调节机体免疫力和抗氧化等多种重要生理功效。目前认为大蒜的活性成分主要是含硫有机化合物和皂苷类。相关面市产品主要是一些大蒜粗制品和少量以含硫有机化合物为有效成分的产品,大蒜制品尤其是深加工产品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本文首先验证了蒜粉及提取物抗小鼠常压密闭缺氧的生物活性,然后筛选出大蒜总皂苷(Garlic saponins,GSP)为大蒜抗缺氧活性成分。动物实验表明,GSP具有明显抗缺氧作用:(1)可以延长密闭缺氧小鼠的生存时间,有抗常压缺氧的作用;(2)可以显着延长亚硝酸钠中毒小鼠的存活时间,有保护亚硝酸钠中毒性缺氧损伤的作用;(3)可以延长小鼠断头后张口呼吸时间,对脑急性缺血性缺氧有一定保护作用;(4)可以增加急性低压性缺氧小鼠大脑、心肌和肝脏组织的总抗氧化能力,增加大脑组织抗氧化酶CAT及肝脏组织SOD活性,降低肝脏MDA和大脑蛋白质羰基含量,具有抗急性低压性缺氧和氧化损伤的作用,同时提示GSP的抗氧化作用可能是其抗缺氧的重要机制。目前研究认为,氧化应激是许多关键生物学问题产生的中心环节。严重缺氧时,大量活性氧(ROS)和活性氮族(RNS)产生,细胞内氧化应激增强,蛋白质、核甘酸和脂质的结构和功能遭到破坏,导致细胞损伤和功能障碍。为进一步证明GSP的抗缺氧作用和分子机制,以PC12细胞为对象进行研究,并从GSP对细胞氧化损伤的影响方面探索其抗缺氧机制。结果表明:(1)一定剂量的GSP对dPC12(Differentiated PC12)细胞有明显的缺氧保护作用,可减少缺氧对细胞的毒性作用、保护细胞活力和维持细胞分化状态,上调节神经元细胞标记蛋白TUJ-1的表达。(2)GSP对缺氧诱导的dPC12细胞氧化损伤有显着的保护作用。①GSP可以显着减少使dPC12细胞缺氧时MDA和8-OH-dG产物;②GSP可上调缺氧时dPC12的SOD2和CAT的酶活性、mRNA及蛋白表达,其中对CAT的调节作用尤其显着;③GSP可以显着减少缺氧导致的p65核转位。结果提示,GSP对dPC12细胞有显着的缺氧保护和抗氧化损伤作用,而GSP的抗氧化损伤作用可能是其抗缺氧的重要机制。GSP对SOD2、尤其是对CAT的基因表达和活性的上调,以及对NF-κB(nuclear factor-kappa B)核转位的抑制作用,可能是其抗氧化损伤作用的重要途径。为制备GSP,本课题建立了大蒜总皂苷的提取纯化工艺和含量测定方法。(1)大蒜总皂苷的提取工艺:70%乙醇浸提物经石油醚脱脂,乙酸乙酯、正丁醇依次萃取,最后经D101大孔树脂纯化处理。其中,运用正交设计优选出醇提条件:70%乙醇(用量3L/kg)、浸泡72 h、提取1次。含量测定和TLC等分析表明,该工艺可以提取纯度较高的大蒜总皂苷。(2)GSP含量测定方法:以薯蓣皂苷元为对照品,香草醛-冰醋酸-高氯酸比色法在532nm测定大蒜提取物中总皂苷含量。试验表明该测定方法精密度和重复性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达97.8%(RSD=1.98%),准确度较高。用该方法测定大蒜总皂苷含量,可以作为评价总皂苷的提取效率,作为实验中控制总皂苷质量的可行手段。本课题首先验证了蒜粉及蒜粉的水和乙醇提取物具有抗常压密闭缺氧的作用,然后筛选出GSP为其重要的抗缺氧活性成分。细胞和动物实验均证明,GSP具有抗缺氧和抗氧化损伤的活性作用,抗氧化损伤作用可能是其抗缺氧的重要机制。通过上调节抗氧化酶CAT和SOD2的表达及活性、减少p65核转位以及调节其他氧化还原敏感的基因,可能是GSP抗氧化损伤的重要途径。本课题为大蒜抗缺氧和抗氧化制剂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一定的实验依据。

杨萌[10](2008)在《莱菔子多糖的分离纯化、生化鉴定及功能性质的初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莱菔子作为药食同源植物材料,在我国有着悠久的使用历史和广泛的来源。莱菔子具有诸多保健功能,如抗菌、降压、祛痰镇咳平喘、增强消化道运动和抗肾上腺素的作用。目前,对莱菔子功能成分的研究主要在水溶性生物碱与莱菔子素,对其多糖成分的研究较少。本文对莱菔子(Semen Raphani)多糖的提取、分离纯化、理化性质、抑菌及保鲜作用等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为莱菔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对充分利用我国中药资源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单因素实验与正交实验研究确定了莱菔子多糖热水浸提及微波辅助提取的最佳工艺参数分别为:料液比1:35,浸提温度75℃,热水浸提时间3h,浸出率为6.85%;微波功率540W,料液比1:30,微波处理10min,浸出率达5.63%。实验结果表明,微波辅助能明显缩短浸提时间,提高多糖浸出率。莱菔子多糖醇沉工艺的研究结果表明,浸提液加入4倍体积无水乙醇,醇沉4h,沉淀得率最大。分别采用Sevag法、三氯乙酸法和三氯乙酸-正丁醇法脱除莱菔子粗多糖中蛋白质,对3种脱蛋白方法的工艺进行研究,得到各自的最佳工艺参数,并进行比较。研究发现:莱菔子多糖宜采用三氯乙酸-正丁醇法脱蛋白,最佳工艺参数:样液与三氯乙酸-正丁醇混合液体积比1:2,三氯乙酸与正丁醇体积比1:15,振荡时间30min,静置时间1h,蛋白脱除率达68.68%,多糖损失率仅为14.71%,具有较好的脱蛋白效果。对粉末活性炭与过氧化氢2种脱色方法的工艺研究结果表明:粉末活性炭有一定的脱色效果,但多糖损失较严重,莱菔子多糖采用H2O2脱色率明显高于粉末活性炭脱色。莱菔子粗多糖经脱蛋白、脱色、透析除杂,得到莱菔子多糖SRP。SRP经DEAE-纤维素柱层析,分别用磷酸盐缓冲液,NaCL溶液,NaOH溶液洗脱,收集磷酸盐洗脱的主要组分,记为SRPa。SRPa经Sephadex G-200凝胶柱层析,洗脱曲线呈单一峰,同时用醋酸纤维薄膜电泳进行纯度鉴定。实验结果表明SRPa是均一中性多糖。采用Sephadex G-200凝胶法和HPLC法测定SRPa分子量,结果分别为60228和59401。研究了莱菔子多糖SRP的抑菌及保鲜作用。MIC实验结果表明:莱菔子多糖SRP对黑曲霉抑制作用较明显,MIC为10g/L。莱菔子多糖作为涂膜保鲜剂试材,在常温(25±2℃)条件下能有效抑制苹果、樱桃番茄体内营养物质的消耗,降低失水率,延缓果实的衰老过程。

二、黑曲霉提高小鼠耐缺氧和耐热作用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黑曲霉提高小鼠耐缺氧和耐热作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复方鳖甲软肝片中羊胎盘替代紫河车的抗肝纤维化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引言
    1 研究背景
    2 研究目的及意义
    3 研究内容
实验部分
    1 复方鳖甲软肝片中紫河车剔除或替代的初步细胞学研究
        1.1 材料
        1.2 方法
        1.3 结果
        1.4 本部分小结
    2 复方鳖甲软肝片中紫河车剔除或替代对急性肝损伤小鼠的影响
        2.1 材料
        2.2 方法
        2.3 结果
        2.4 本部分小结
    3 复方鳖甲软肝片中紫河车剔除或替代对CCl_4诱导大鼠肝纤维化的影响
        3.1 材料
        3.2 方法
        3.3 结果
        3.4 本部分小结
    4 复方鳖甲软肝片中羊胎盘替代紫河车对肝纤维化大鼠作用机制研究
        4.1 材料
        4.2 方法
        4.3 结果
        4.4 本部分小结
    5 单味羊胎盘与紫河车的免疫调节一致性评价
        5.1 单味羊胎盘与紫河车对小鼠单核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对比研究
        5.2 单味羊胎盘与紫河车抗小鼠迟发型超敏反应(DTH)作用的对比研究
        5.3 本部分小结
讨论
    1 复方鳖甲软肝片中紫河车剔除或替代的初步细胞学研究
    2 复方鳖甲软肝片中紫河车剔除或替代对急性肝损伤小鼠的影响
    3 复方鳖甲软肝片中紫河车剔除或替代对CCl-_4诱导大鼠肝纤维化的影响
    4 复方鳖甲软肝片中羊胎盘替代紫河车对肝纤维化大鼠相关作用机制研究
    5 单味羊胎盘与紫河车的免疫调节一致性评价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羊胎盘肽类活性成分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1 羊胎盘活性成分概览
        2 羊胎盘肽类活性成分的制备工艺[7]
        3 羊胎盘肽类活性成分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3.1 抗氧化、抗衰老作用
        3.2 免疫调节作用
        3.3 抗疲劳、耐缺氧
        3.4 护肝、抗病毒性肝炎
        3.5 抗皱、祛斑
        3.6 其它药理学功效
        4 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致谢

(2)黑曲霉降解鸡血Hb制备小分子多肽的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动物血
        1.1.1 动物血的营养成分
        1.1.2 血红蛋白
        1.1.3 Hb的分离纯化
    1.2 Hb多肽
        1.2.1 Hb多肽的制备
        1.2.2 Hb多肽的分离纯化
        1.2.3 血红素的提取方法
    1.3 Hb多肽的开发利用现状
        1.3.1 饲料工业中的开发利用
        1.3.2 医药工业中的开发利用
        1.3.3 食品工业中的开发利用
    1.4 存在问题及对策
    1.5 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及主要内容
第二章 响应面优化超高压提取鸡血血红蛋白的工艺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材料和试剂
        2.1.2 Hb提取方法
        2.1.3 分析方法
        2.1.4 统计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不同料液比对提取Hb的影响
        2.2.2 处理时间对提取Hb的影响
        2.2.3 超高压处理对Hb得率的影响
        2.2.4 不同pH值对Hb得率的影响
        2.2.5 处理温度对Hb得率的影响
        2.2.6 响应面优化试验
        2.2.7 超高压处理后Hb的有关特性分析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黑曲霉发酵鸡血血红蛋白工艺条件的优化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材料
        3.1.2 培养基
        3.1.3 主要仪器
        3.1.4 方法
        3.1.5 摇瓶发酵工艺条件的优化
        3.1.6 测定方法
        3.1.6.1 蛋白酶活力的测定
        3.1.6.2 Folin法测酶活
        3.1.6.3 Hb降解率的测定
        3.1.7 统计分析
    3.2 结果与讨论
        3.2.1 Hb发酵培养基的优化
        3.2.2 正交试验
        3.2.3 发酵条件的优化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表面活性剂对黑曲霉制备Hb多肽的影响
    4.1 材料与方法
        4.1.1 出发菌株
        4.1.2 主要的试剂与仪器
        4.1.3 培养基
        4.1.4 实验方法
        4.1.5 测定方法
        4.1.6 分子量检测方法
        4.1.7 统计分析
    4.2 结果与讨论
        4.2.1 发酵液中含氮物质的分布情况
        4.2.2 最适食品级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筛选
        4.2.3 表面活性剂的添加浓度对Hb多肽得率的影响
        4.2.4 表面活性剂的添加时间对Hb多肽得率的影响
        4.2.5 添加表面活性剂后取样时间对Hb多肽得率的影响
        4.2.6 Hb多肽分子量的测定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水解Hb制备多肽的酶解效果研究
    5.1 试验材料与方法
        5.1.1 出发菌株
        5.1.2 主要试剂
        5.1.3 培养基
        5.1.4 主要仪器
        5.1.5 方法
        5.1.6 分析测定
        5.1.7 统计分析
    5.2 结果与分析
        5.2.1 酸性蛋白酶酶学特性
        5.2.2 不同蛋白酶水解Hb制备多肽的分子量分布
    5.3 本章小结
结论
    一、主要结论
    二、创新之处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论文发表情况

(3)假鹊肾树皮石油醚萃取物成分、抗菌及叶抗氧化活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鹊肾树属的研究概况
    引言
    1.1 鹊肾树属植物的资源概况
    1.2 鹊肾树属植物化学成分研究
        1.2.1 黄酮类化合物
        1.2.2 苷类化合物
        1.2.3 苯丙素类化合物
        1.2.4 甾醇、萜类、醌类及其它化合物
    1.3 鹊肾树属植物的药理活性
        1.3.1 假鹊肾树的药理活性
        1.3.2 鹊肾树的药理活性
    1.4 论文的立题意义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假鹊肾树树皮的提取分离和化合物结构鉴定
    2.1 实验试剂、材料及仪器
        2.1.1 实验试剂
        2.1.2 材料
        2.1.3 仪器
    2.2 实验部分
        2.2.1 假鹊肾树树皮提取分离流程
        2.2.2 假鹊肾树树皮石油醚萃取物分离纯化过程
    2.3 化合物结构鉴定
        2.3.1 化合物1佛手柑内酯
        2.3.2 化合物2 4-[3-(4,5-二氢-5,5-二甲基-4-氧代-2-呋喃)-丁氧基]-7H-呋喃并[3,2-g][1]苯并吡喃-7-酮
        2.3.3 化合物3佛手柑内酯二聚物
        2.3.4 化合物4异紫花前胡内酯
        2.3.5 化合物5布拉易林
        2.3.6 化合物6邪蒿内酯
        2.3.7 化合物7伞形花内酯
        2.3.8 化合物8脱肠草素
        2.3.9 化合物9东莨菪内酯
        2.3.10 化合物10 6-醛基-7-羟基-5-甲氧基香豆素
        2.3.11 化合物11滨蒿内酯
        2.3.12 化合物12 2,2'-氧代双(1,4-二叔丁苯)
        2.3.13 化合物13白桦脂酸
        2.3.14 化合物14白桦脂醇
        2.3.15 化合物15熊果醇
        2.3.16 化合物16 α-香树脂醇乙酸酯
        2.3.17 化合物17古柯二醇
        2.3.18 化合物18 β-谷甾醇
        2.3.19 化合物19
        2.3.20 化合物20
        2.3.21 化合物21
        2.3.22 化合物22
    2.4 化合物的理化性质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假鹊肾树树皮石油醚萃物中4个化合物的抗菌活性研究
    3.1 实验部分
        3.1.1 实验材料与仪器
        3.1.2 实验方法
    3.2 结果讨论与分析
        3.2.1 抑菌圈直径测定结果
        3.2.2 MIC的测定结果
        3.2.3 化合物抗菌活性及构效分析
    3.3 结论
    参考文献
第四章 假鹊肾树树叶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研究
    4.1 实验部分
        4.1.1 实验材料与仪器
        4.1.2 假鹊肾树树叶萃取
        4.1.3 假鹊肾树树叶抗氧化活性测定
        4.1.4 乙酸乙酯萃取物不同极性部分抗氧化活性测定
    4.2 结果与讨论
        4.2.1 各萃取部分抗氧化活性分析
        4.2.2 乙酸乙酯萃取物不同极性部分样品抗氧化活性分析
    4.3 总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总结
附图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及参与课题目录
致谢

(4)马齿苋中多糖和黄酮的分离纯化及其抑菌作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马齿苋的研究概况
    1.2 多糖的研究进展
    1.3 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
    1.4 马齿苋多糖和黄酮分离纯化方法的研究
    1.5 本研究的基本内容
    1.6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7 本研究的创新点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与试剂
    2.2 试验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马齿苋多糖的分离纯化结果与分析
    3.2 马齿苋黄酮的分离纯化结果与分析
    3.3 马齿苋中多糖和黄酮抑菌作用的研究结果与分析
4 讨论
    4.1 马齿苋多糖和黄酮的分离纯化
    4.2 马齿苋多糖和黄酮的抑菌作用
5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5)四种海洋药用生物活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第一节 荔枝螺属动物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第二节 星虫动物门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第三节 日本鬼鲉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第四节 蜈蚣藻属植物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第二章 黄口荔枝螺解热抗炎抗氧化活性评价研究
    第一节 黄口荔枝螺样品制备
    第二节 解热活性评价
        参考文献
    第三节 抗炎活性评价
        参考文献
    第四节 抗氧化活性评价
        参考文献
第三章 方格星虫溶解血栓活性评价研究
    第一节 方格星虫样品制备
    第二节 溶解血栓活性评价
    参考文献
第四章 日本鬼鲉肝脏增强免疫活性评价研究
    第一节 日本鬼鲉肝脏样品制备
        参考文献
    第二节 增强免疫活性评价
        参考文献
第五章 亚洲蜈蚁藻调节血糖活性评价研究
    第一节 亚洲蜈蚣藻样品制备
    第二节 调节血糖活性评价
    参考文献
结语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6)玉米须降糖成分制备及功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玉米须简介
    1.2 玉米须的化学成分
        1.2.1 黄酮类化合物
        1.2.2 糖类
        1.2.3 有机酸
        1.2.4 挥发性成分
        1.2.5 无机元素
        1.2.6 其他
    1.3 玉米须的药理作用
        1.3.1 抗菌作用
        1.3.2 抗通风作用
        1.3.3 抗疲劳及抗抑郁作用
        1.3.4 抗炎作用
        1.3.5 抗氧化作用
        1.3.6 降血糖作用
        1.3.7 降血脂作用
        1.3.8 利胆作用
        1.3.9 对血液病的作用
        1.3.10 调节免疫功能
        1.3.11 对肝病的保护作用
        1.3.12 对肾病的保护作用
        1.3.13 抗肿瘤作用
        1.3.14 抗尿路结石作用
    1.4 玉米须的临床应用
        1.4.1 治疗肾脏疾病
        1.4.2 治疗水肿
        1.4.3 治疗初诊高血压
        1.4.4 治疗心脏病
        1.4.5 治疗肝胆疾病
    1.5 玉米须产品开发利用现状
    1.6 主要研究内容
    1.7 创新点
2 微波技术同时提取玉米须总黄酮及总皂苷的工艺研究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试验材料与设备
        2.2.2 试验方法
    2.3 结果与分析
        2.3.1 单因素试验
        2.3.1.1 料液比对玉米须总黄酮及总皂苷提取率的影响
        2.3.1.2 微波功率对玉米须总黄酮及总皂苷得率的影响
        2.3.1.3 微波时间对玉米须总黄酮及总皂苷提取率的影响
        2.3.2 正交试验
        2.3.3 微波提取法与回流法和超声提取法比较
    2.4 本章小结
3 玉米须黄酮分级萃取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试验材料与设备
        3.2.2 试验方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玉米须黄酮不同极性萃取物得率
        3.3.2 玉米须不同极性萃取物黄酮含量
        3.3.3 玉米须黄酮不同极性萃取物清除 DPPH·的能力
        3.3.4 玉米须黄酮不同极性萃取物清除·OH 的能力
        3.3.5 玉米须黄酮不同极性萃取物清除 O_2~-·的能力
        3.3.6 玉米须黄酮不同极性萃取物还原力的测定
    3.4 本章小结
4 玉米须降血糖功能成分筛选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试验材料与设备
        4.2.2 试验方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玉米须粗提物及其萃取物得率
        4.3.2 四氧嘧啶造模成功率
        4.3.3 实验过程中小鼠死亡率
        4.3.4 玉米须粗提物及其萃取物对小鼠进食量的影响
        4.3.5 玉米须粗提物及其萃取物对小鼠饮水量的影响
        4.3.6 玉米须粗提物及其对小鼠其他生活指标的影响
        4.3.7 玉米须粗提物及其萃取物对小鼠体重的影响
        4.3.8 玉米须粗提物及其萃取物对小鼠空腹血糖的影响
        4.3.9 玉米须萃取物对小鼠耐糖量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5 玉米须功能成分分析
    5.1 引言
    5.2 材料与方法
        5.2.1 实验材料与设备
        5.2.2 试验方法
    5.3 结果与讨论
        5.3.1 玉米须粗提物及其萃取物的功能成分分析
        5.3.2 玉米须萃取物中三种黄酮单体含量分析
    5.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一.结论
    二.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7)芽孢杆菌新型蛋白酶基因的克隆、表达及理化性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蛋白酶基因克隆
    1.1 材料
    1.2 方法
    1.3 结果与分析
        1.3.1 蛋白酶基因引物筛选
        1.3.2 蛋白酶基因克隆分析
        1.3.3 蛋白酶基因工程菌构建
    1.4 小结
第二章 芽孢杆菌发酵产酶条件的优化
    2.1 材料
    2.2 方法
    2.3 结果及分析
        2.3.1 发酵培养基优化
        2.3.2 发酵工艺单因子实验
        2.3.3 发酵工艺正交优化
        2.3.4 响应面法模拟发酵培养基组成
    2.4 小结
第三章 蛋白酶理化性质分析
    3.1 材料
    3.2 方法
    3.3 结果和分析
        3.3.1 L-酪氨酸标准曲线的绘制
        3.3.2 酶解进程曲线
        3.3.3 硫酸铵盐析曲线
        3.3.4 酶解最适pH 及对pH 耐受程度
        3.3.5 抗H_20_2分析
        3.3.6 有机溶剂对蛋白酶的影响
        3.3.7 变性剂对蛋白酶的影响
        3.3.8 金属离子对蛋白酶的影响
        3.3.9 温度对蛋白酶影响
        3.3.10 蛋白酶动力学参数的测定
    3.4 小结
第四章 大豆肽对小鼠生理的影响
    4.1 材料
    4.2 试剂与仪器
    4.3 实验方法
    4.4 结果和分析
        4.4.1 BLYS-1 大豆蛋白水解产物分析
        4.4.2 小鼠行为学特征
        4.4.3 小鼠体重增长情况
        4.4.4 小鼠抗疲劳实验
        4.4.5 小鼠肾脏脾脏肝脏指数实验
        4.4.6 肝脏糖原含量测定
        4.4.7 血液中LDH 和BUN 分析
    4.5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得奖励
    缩略表

(8)稠李属果实色素理化性质及抗氧化抗疲劳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食用色素发展概述
    1.2 花色苷类色素的结构和性质
        1.2.1 花色苷结构
        1.2.2 花色苷性质
    1.3 花色苷色素理化性质概述
        1.3.1 pH
        1.3.2 光照
        1.3.3 温度
        1.3.4 金属离子
        1.3.5 氧化剂和还原剂
        1.3.6 其他添加剂
    1.4 花色苷类色素的提取
        1.4.1 溶剂法提取
        1.4.2 酶法提取
        1.4.3 超临界CO_2提取
        1.4.4 超声波辅助提取
        1.4.5 微波辅助提取
        1.4.6 高压脉冲电场辅助提取
    1.5 花色苷类色素的纯化
        1.5.1 柱层析
        1.5.2 膜分离法
        1.5.3 重结晶法
    1.6 花色苷类色素的生理功能
        1.6.1 抗氧化和清除自由基
        1.6.2 抗癌和抗突变作用
        1.6.3 防治心脑血管疾病
        1.6.4 减轻肝脏功能障碍
        1.6.5 抗炎、抑菌作用
        1.6.6 其他生理功能
    1.7 稠李简介
    1.8 研究目的和意义
    1.9 研究内容及方法
2 稠李属果实色素理化性质研究
    2.1 引言
    2.2 试验材料
        2.2.1 试剂
        2.2.2 仪器与设备
    2.3 试验方法
        2.3.1 原材料处理方法
        2.3.2 测定方法
    2.4 结果与分析
        2.4.1 色素的可见光谱特性比较
        2.4.2 pH对色素稳定性的影响
        2.4.3 光照对色素稳定性的影响
        2.4.4 温度对色素稳定性的影响
        2.4.5 氧化剂对色素稳定性的影响
        2.4.6 还原剂对色素稳定性的影响
        2.4.7 金属离子对色素稳定性的影响
        2.4.8 抗坏血酸对色素稳定性的影响
        2.4.9 柠檬酸对色素稳定性的影响
        2.4.10 其他常用食品添加剂对色素稳定性的影响
    2.5 本章小结
3 稠李属果实色素体外抗氧化能力研究
    3.1 引言
    3.2 试验材料
        3.2.1 试剂
        3.2.2 仪器与设备
    3.3 试验方法
        3.3.1 原材料处理方法
        3.3.2 抗氧化能力测定方法
        3.3.3 数据分析
    3.4 结果与分析
        3.4.1 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测定的结果
        3.4.2 清除ABTS自由基能力测定的结果
        3.4.3 清除羟自由基能力测定的结果
        3.4.4 总还原能力测定的结果
    3.5 本章小结
4 大果紫叶稠李色素体外抗氧化作用研究
    4.1 引言
    4.2 试验材料
        4.2.1 试剂
        4.2.2 仪器设备
    4.3 试验方法
        4.3.1 X-5型大孔树脂的预处理与装柱
        4.3.2 原材料处理方法
        4.3.3 花色苷含量的测定
        4.3.4 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测定
        4.3.5 清除ABTS自由基能力测定
        4.3.6 清除羟自由基能力测定
        4.3.7 总还原能力测定
        4.3.8 抗脂质过氧化能力测定
        4.3.9 数据分析
    4.4 结果与分析
        4.4.1 花色苷含量测定
        4.4.2 色素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作用
        4.4.3 色素对ABTS自由基的清除作用
        4.4.4 色素对羟自由基的清除作用
        4.4.5 色素的总还原能力
        4.4.6 色素的抗脂质过氧化能力
    4.5 本章小结
5 大果紫叶稠李色素抗疲劳与体内抗氧化作用研究
    5.1 引言
    5.2 试验材料
        5.2.1 材料与试剂
        5.2.2 仪器与设备
    5.3 试验方法
        5.3.1 动物分组及给药
        5.3.2 小鼠力竭游泳试验
        5.3.3 血乳酸(BLA)含量测定
        5.3.4 尿素氮(BUN)含量测定
        5.3.5 肝糖原(LG)和(MG)含量测定
        5.3.6 小鼠肝匀浆制备
        5.3.7 肝组织中蛋白质含量测定
        5.3.8 肝组织中SOD活力测定
        5.3.9 肝组织中GSH-Px活力测定
        5.3.10 肝组织中CAT活力测定
        5.3.11 肝组织中MDA活力测定
        5.3.12 数据分析
    5.4 结果与分析
        5.4.1 小鼠体重的测定
        5.4.2 力竭游泳时间的测定
        5.4.3 血乳酸(BLA)和尿素氮(BUN)的测定
        5.4.4 肝糖原(LG)和肌糖原(MG)的测定
        5.4.5 肝脏中SOD和GSH-Px活力的测定
        5.4.6 肝脏中CAT活力和MDA含量的测定
        5.4.7 抗疲劳与抗氧化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5.5 讨论
    5.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9)大蒜总皂苷的抗缺氧生物活性作用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写一览表
英文摘要
中文摘要
论文正文 大蒜总皂苷的抗缺氧生物活性作用及机制研究
    前言
    第一部分 大蒜提取物抗缺氧活性组分的初步筛选
        材料与方法
        结果
        小结与讨论
    第二部分 大蒜总皂苷的提取工艺和相对含量测定
        材料与方法
        结果
        小结与讨论
    第三部分 大蒜总皂苷对小鼠的抗缺氧作用及初步机制研究
        第一节 大蒜总皂苷对小鼠的抗缺氧作用研究
        材料与方法
        结果
        第二节 大蒜总皂苷对急性低压缺氧小鼠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材料与方法
        结果
        小结与讨论
    第四部分 大蒜总皂苷对PC12细胞缺氧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第一节 大蒜总皂苷对缺氧dPC12细胞活力和分化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结果
        第二节 大蒜总皂苷抗缺氧诱导的PC12细胞氧化损伤及机制研究
        材料与方法
        结果
        小结与讨论
    全文讨论
    全文结论
    致谢
    照片及附图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大蒜功效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研究生期间撰写的论着及其他成果
英文论着

(10)莱菔子多糖的分离纯化、生化鉴定及功能性质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多糖概述
        1.1.1 多糖的研究概况
        1.1.2 多糖来源及分类
        1.1.3 多糖的生物活性
        1.1.4 目前多糖研究存在的问题
    1.2 莱菔子的研究概况
        1.2.1 莱菔子简介
        1.2.2 莱菔子化学成分研究概况
        1.2.3 莱菔子药理研究概况
        1.2.4 莱菔子中有效成分的研究概况
    1.3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及主要内容
        1.3.1 课题来源
        1.3.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3 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莱菔子水溶性多糖提取分离工艺研究
    2.1 实验材料与设备
        2.1.1 实验原料
        2.1.2 主要试剂
        2.1.3 主要仪器和设备
    2.2 实验方法
        2.2.1 多糖含量的测定方法
        2.2.2 原料预处理
        2.2.3 莱菔子多糖热水浸提工艺研究
        2.2.4 莱菔子多糖微波辅助提取工艺研究
        2.2.5 莱菔子多糖醇沉工艺研究
    2.3 实验结果与分析
        2.3.1 蒽酮-硫酸法测总糖含量标准曲线
        2.3.2 莱菔子多糖热水浸提工艺的研究
        2.3.3 莱菔子多糖微波辅助提取工艺的研究
        2.3.4 莱菔子多糖醇沉工艺的研究
    2.4 小结
第3章 莱菔子多糖脱蛋白、脱色工艺研究
    3.1 实验材料与设备
        3.1.1 实验原料
        3.1.2 主要试剂
        3.1.3 主要仪器和设备
    3.2 实验方法
        3.2.1 莱菔子多糖液的制备
        3.2.2 莱菔子粗多糖理化性质研究
        3.2.3 考马斯亮蓝法测定蛋白质浓度标准曲线的制作
        3.2.4 莱菔子多糖脱蛋白工艺研究
        3.2.5 莱菔子多糖脱色方法研究
    3.3 实验结果与分析
        3.3.1 莱菔子粗多糖理化性质研究
        3.3.2 考马斯亮蓝法测定蛋白质浓度标准曲线
        3.3.3 莱菔子多糖脱蛋白方法研究
        3.3.4 莱菔子多糖脱色方法工艺研究
    3.4 小结
第4章 莱菔子多糖分级、纯度鉴定及性质研究
    4.1 实验材料与设备
        4.1.1 实验原料
        4.1.2 主要试剂
        4.1.3 主要仪器和设备
    4.2 实验方法
        4.2.1 莱菔子多糖的纯化
        4.2.2 紫外光谱扫描
        4.2.3 莱菔子多糖柱层析
        4.2.4 莱菔子多糖纯度鉴定
        4.2.5 莱菔子多糖分子量的测定
    4.3 实验结果与分析
        4.3.1 莱菔子多糖DEAE-纤维素柱层析
        4.3.2 莱菔子多糖凝胶柱层析
        4.3.3 莱菔子多糖醋酸纤维薄膜电泳
        4.3.4 莱菔子多糖分子量测定
    4.4 小结
第5章 莱菔子多糖抑菌作用研究
    5.1 实验材料与设备
        5.1.1 实验材料
        5.1.2 供试菌种
        5.1.3 主要试剂
        5.1.4 主要仪器和设备
    5.2 实验方法
        5.2.1 培养基的制备
        5.2.2 供试菌株的活化
        5.2.3 菌悬液的制备
        5.2.4 多糖液灭菌处理
        5.2.5 滤纸片的制备
        5.2.6 抑菌活性测定
        5.2.7 最小抑菌浓度(MIC)的测定
    5.3 实验结果与分析
        5.3.1 莱菔子多糖SRP抑菌作用
        5.3.2 最小抑菌浓度(MIC)的测定
    5.4 小结
第6章 莱菔子多糖在水果保鲜中的应用初探
    6.1 实验材料与设备
        6.1.1 实验材料
        6.1.2 主要试剂
        6.1.3 主要仪器和设备
    6.2 实验方法
        6.2.1 实验对象预处理
        6.2.2 失重率测定
        6.2.3 总糖含量测定
        6.2.4 感官指标的测定
    6.3 实验结果及分析
        6.3.1 鲜切苹果保鲜实验结果及分析
        6.3.2 樱桃番茄保鲜实验结果及分析
    6.4 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1.1 优化了莱菔子多糖提取工艺参数
        7.1.2 优化了莱菔子多糖脱蛋白与脱色的工艺参数
        7.1.3 进行了莱菔子多糖的分级纯化
        7.1.4 研究了莱菔子多糖的抑菌及保鲜功能
    7.2 进一步工作的方向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四、黑曲霉提高小鼠耐缺氧和耐热作用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复方鳖甲软肝片中羊胎盘替代紫河车的抗肝纤维化及机制研究[D]. 邓莉. 郑州大学, 2018(01)
  • [2]黑曲霉降解鸡血Hb制备小分子多肽的工艺研究[D]. 张炫. 江西农业大学, 2016(03)
  • [3]假鹊肾树皮石油醚萃取物成分、抗菌及叶抗氧化活性研究[D]. 李晨. 广西师范大学, 2015(12)
  • [4]马齿苋中多糖和黄酮的分离纯化及其抑菌作用的研究[D]. 潘姝. 吉林农业大学, 2015(03)
  • [5]四种海洋药用生物活性研究[D]. 刘欣.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4(04)
  • [6]玉米须降糖成分制备及功效研究[D]. 陈雅妮. 河南工业大学, 2014(05)
  • [7]芽孢杆菌新型蛋白酶基因的克隆、表达及理化性质研究[D]. 刘海军. 三峡大学, 2011(07)
  • [8]稠李属果实色素理化性质及抗氧化抗疲劳作用研究[D]. 任健. 东北林业大学, 2011(10)
  • [9]大蒜总皂苷的抗缺氧生物活性作用及机制研究[D]. 罗红. 第三军医大学, 2009(07)
  • [10]莱菔子多糖的分离纯化、生化鉴定及功能性质的初步研究[D]. 杨萌. 南昌大学, 2008(04)

标签:;  ;  ;  ;  ;  

黑曲霉改善小鼠缺氧耐热性的作用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