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室二氧化碳发生器推出

温室二氧化碳发生器推出

一、大棚二氧化碳发生器面世(论文文献综述)

徐震原,王如竹[1](2020)在《空调制冷技术解读:现状及展望》文中提出空调制冷已经成为人们健康、运输、食品保鲜等不可缺少的设施,使得人们可以在地球上最冷和最热的地方工作和生活.本文首先分类介绍了三类典型的空调制冷技术,其次介绍了空调除湿、热泵和低温技术的应用,最后总结了空调制冷技术在未来发展中所面临的能效提升、环保制冷和应用拓展等机遇与挑战.空调制冷技术已经成为一种基础应用技术,除传统的室内空气调节、食品药品保存和气体液化等应用以外,目前已经拓展到数据中心冷却、电动车热管理、清洁供热、工业余热回收、低温生物医学和大科学装置中,体现出强学科交叉融合趋势.

贺通[2](2018)在《基于叶绿素荧光的LED补光控制系统》文中提出人工光源是植物工厂对作物进行光环境调控的主要手段,但人工光源的能耗却占到了植物工厂总能耗的40%以上,此外,传统的补光策略仅仅是依据温度、湿度、CO2等环境因素的定值补光策略,并没有检测植物的生理信息,做不到实时动态的反馈控制,而且一味地注重植物的生长速率,并没有考虑经济成本等因素。而叶绿素荧光作为一种快速的检测手段可以方便的获取植物的光合状态,通过对叶绿素荧光的测定,可以知道PSⅡ系统的光化学量子效率(Yield),这反应了植物对光能的利用效率,因此在保证植物光合速率的前提下,通过开发基于叶绿素荧光的LED补光控制系统,最大化地提高植物对光能的利用效率是一种有效的手段。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1)面向植物补光的LED调光方式筛选为了选取适合植物生长的LED调光方法,针对PWM调光和线性模拟调光,分别从寿命、调光线性度、发光效率、能耗以及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实验对比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两种调光方式下,利用阿伦尼乌斯模型计算出的LED寿命基本相;PWM调光方式下,LED的发光强度和平均电流成线性关系;随着平均电流的减少,两种调光方式的发光效率都在增加,但线性模拟调光要优于PWM调光,发光效率高6%左右;从整个系统的能耗来看,PWM调光比线性模拟调光更加节能;PWM调光方式下,生菜对光能的利用效率更高,ETR和Yield参数都要优于线性模拟调光方式,PAR为300μmolm-2s-1时,Fv/Fm维持在0.81以上,而且随着PWM调光频率的增加,生菜对光能的利用效率也在升高。(2)基于叶绿素荧光的LED测控系统开发设计了基于叶绿素荧光的LED测控系统。根据测控系统的设计要求完成了对传感器的选型和硬件电路的搭建,通过对SDI-12和MODBUS通讯协议的开发,完成了对叶绿素荧光参数和光温参数的采集;并根据PSⅡ叶绿素荧光参数Ft、FM、Yield的测量流程和采集周期,设计了自动采集模式和手动采集模式;通过PWM调光器的设计完成对LED发光强度的精确调控,通过设计人机接口,实现了对光温参数和荧光参数的显示和人机交互操作。(3)基于实时叶绿素荧光的LED补光控制策略以生菜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以不同采样周期和长时间补光条件下生菜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规律;研究了15℃到30℃下,光合有效辐射从100μmolm-2s-1到600μmolm-2s-1条件下,生菜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规律,构建PSⅡ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和实际光化学量子效率(Yield)随着温度和光合有效辐射(PAR)变化的模型,利用NSGA-Ⅱ多目标优化算法得到不同温度下的最优光强和ETR的Pareto最优解集。通过Pareto最优解集对调光系统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基于叶绿素荧光的LED补光控制系统,可以实现对ETR和Yield的稳定控制,增加生菜对光能的利用效率。

陶志强,常旭虹,王德梅,杨玉双,赵广才[3](2017)在《2016年农业科学热点回眸》文中研究说明2016年中国农业科学领域全面提升了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和效率,重大科研成果不断涌现,多个领域取得了一批原创性、高水平研究成果。为追踪农业科学领域发展的前沿和热点,展现农业科学取得的杰出成就,本文回顾2016年作物科学、园艺科学、植物保护、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兽医、生物技术、农业机械化、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领域取得的部分重要进展。

苏曰超[4](2016)在《欠驱动轮式移动农业机器人的仿真与控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农业机器人是农业工程科学领域发展的重要方向,属于多学科融合的、综合性的、正处于蓬勃发展和进步中的高新技术。设施农业的发展极大推动了智能农业机械的发展,农业机器人逐渐成为农业智能机械的主攻方向,替代劳动者负责农产品生产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及农产品品质,逐渐成为当前国际农业工程发展趋势。本课题在国家自然基金项目“欠驱动轮式移动农业机器人广义动力学及实时控制研究”的资助下进行研究。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查阅大量国内外相关文献,制定研究总体方案,确定研究技术路线,设计了欠驱动轮式移动农业机器人的机械硬件系统,机器人本体由轮式移动平台和前置的6自由度机械臂组成,通过变换末端执行器(采摘手,夹持器,喷头,除草割刀等)可实现功能扩展与实际功能适用。轮式移动平台主要由车架、后轮驱动机构、前轮转向机构组成;末端执行器则是根据实际作业要求进行灵活组合;后轮驱动机构采用链传动形式保证车体承载能力,适应恶劣的工作环境;前轮转向机构与机械臂底盘转向机构采用同步带传动保证转向精度;6自由度机械臂是由腰、肩、肘三个宏关节与3转动微关节组成的腕关节构成,通过伺服电机串联减速机获取足够力矩驱动机械臂转动实现以期望的速度、方向沿规划轨迹运动。基于Piper法则建立欠驱动轮式农业机器人的六自由度串联机械臂模型,通过D-H参数描述了末端执行器相对于基座坐标系的位姿,建立了D-H坐标系下6自由度串联机械臂正逆运动学方程,并利用Mathmatica软件编程予以符号解算,提出了逆解最优解选取原则,并在MATLAB环境下运用Robotics工具箱仿真模拟机械臂规避障碍,验证6自由度机械臂正逆运动学分析的正确性与机构设计的合理性。设计了以STM32为核心的机器人控制系统,采用PID算法以PWM+方向的控制模式实现机器人工作于速度、位置、力矩模式,编制了基于PID算法的下位机控制程序。在Solidworks环境下完成三维实体建模后,在ADAMS环境下对欠驱动轮式农业机器人进行了力矩、速度、角速度仿真,完成了采摘收获的特定功能仿真,并通过ADAMS与MATLAB联合仿真运用PID算法实现机器人的轨迹跟踪控制。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研制了欠驱动轮式农业机器人第一代样机AMR-1,通过样机试验验证AMR-1机械机构的合理性与控制程序的可靠性、精确性。通过试验发现不足进行改善优化。

刘高怀[5](2016)在《基于SSI架构的智能温室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近几年我国农业温室发展越来越迅速,对温室大棚管理技术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而这几年WEB技术的发展又给远程智能温室管理提供了完备的系统解决方案和技术基础,使用功能稳定的智能温室管理系统能极大的提高温室大棚农户的劳动生产率,增强种植企业的综合竞争力。现有市场上的智能温室管理系统主要集中在温室现场数据采集和视频监控上的比较多,提供专家设置辅助农业生产进行自动控制设备的功能不多。而有些农户对特定种植物的种植环境不是很熟悉,需要农作物专家提供准确的种植指导。所以本论文将主要研究根据采集器实时采集的数据来形成数据的建模、配置和展示,并根据专家配置的环境参数数据对受控设备进行自动控制,完全实现远程的实时数据查看、设备自动控制和视频监控等等,切实解决农户的实际问题。本论文基于SSI架构,采用Java技术的B/S模型,利用Ajax和Jquery技术优化页面响应速度,根据温室大棚种植农户的使用需求,开发了一套智能温室管理系统。本系统通过安装在大棚现场的传感器采集土壤湿度、土壤温度、空气温度、空气湿度、CO2浓度、光照强度等信息变化,传送给远端服务器应用系统进行数据建模分析。用户通过Internet网络就可以根据时间段查询各温室大棚采集器采集的各种环境数据,并能看到时间段各环境数据的折线图显示,并结合农业专家设置的环境参数,通过下发控制指令自动促发湿帘风机、喷淋滴灌、内外遮阳、顶窗侧窗、加温补光等设备的开关,完全实现远程监控和指导,以最少的或最节省的投入达到同等收入或更高的收入,并节能改善大棚内环境,高效地利用各类农业资源,取得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本系统界面友好,应用灵活,操作便捷,功能稳定可靠。最后,论文对所取得的成果和结论进行了总结,同时通过系统测试,发现了系统设计的缺陷及相应要改进的地方,虚心分析了研究过程中的不足,并提出了系统下一步的研究方向及改进思路,以及对未来的工作进行了展望。

李慧[6](2014)在《常温烟雾机雾滴沉积数值模拟及试验研究》文中认为常温烟雾机是设施园艺化学植保的有效作业机械,其所产生的30μ m左右的雾滴能在密闭空间中弥漫,在温室中具有较好的雾滴沉积均匀性。近年来随着设施种植面积的迅速扩张,常温烟雾机的研究与推广应用展现了较为广阔的前景。本文基于课题组研发的新型自走式常温烟雾机,应用计算流体动力学数值模拟技术,建立了常温烟雾机在不同作业条件下的连续相气流场速度分布模型和离散相雾滴的沉积分布模型,探讨了基于动网格技术的烟雾机行走过程中气流场分布的变化规律,并设计试验对喷雾模型及优化参数进行了验证。同时,为提高雾滴沉积质量检测精度,改善验证试验效率,开发了基于图像处理技术的雾滴沉积效果检测系统。(1)常温烟雾机气流场分布模型建立及试验验证。前期试验表明常温烟雾机喷雾风送系统产生的气流速度场分布规律与喷雾高度及出口风速密切相关。本文建立了基于标准k-ε湍流两方程的气流连续相数值模型,在喷雾高度0.5m-2.5m、初始风送速度5m/s-25m/s下对温室密闭空间内气流速度场迭代计算,并进行了试验验证。模拟与验证结果表明,风送系统有效作业距离与初始风送速度正相关。同时,风机中心线与密闭空间壁面的垂直距离也对烟雾机风送距离有明显的影响。(2)常温烟雾机雾滴沉积模型建立与验证分析。在气流速度场模型的基础上,基于EulerLagrange多相流模型建立了常温烟雾机定点作业模式下气雾滴沉积率分布模型。同时设计试验验证了雾滴沉积率分布模型。验证结果表明,基于CFD的雾滴沉积分布模型拟合误差在15%-35%之间,经与同类研究比较,模拟结果可信。研究还基于自行设计的雾滴检测系统分析了雾滴沉积密度、粒径分布与喷雾高度、风送速度的关系,对常温烟雾机喷雾参数的选择提出了优化方案。(3)基于动网格技术的气流场分布规律探讨与分析。由于常温烟雾机定点喷雾风送距离有限,雾滴在烟雾机周围的沉积效果较好,但不足以使得雾滴在温室整体空间中均匀弥漫沉积。本文基于动网格技术分析了烟雾机在行走过程中风送气流速度场分布情况的变化,并研究了其对雾滴飞行轨迹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自走式喷雾作业模式使气流场在密闭空间内产生不同方向的回旋涡流,对雾滴在温室空间内的弥漫有明显促进作用。(4)基于图像处理技术的雾滴沉积效果检测系统设计。通过高分辨率便携式照片扫描仪获取水敏纸雾滴采集样本数字图像。通过对各颜色空间分量图像的比较,发现YIQ颜色空间的1分量灰度图像能突出雾滴斑点且抑制水敏纸背景纹理。通过比较基于灰度直方图阈值分割法及Ostu阈值分割法,发现Ostu阈值分割法能更好地将雾滴斑点与水敏纸背景分离。在此基础上统计雾滴个数并计算雾滴沉积参数,得出了水敏纸采集区域的雾滴沉积密度及粒径分布曲线。与雾滴沉积标准卡比较确定该系统雾滴密度识别率达95%以上,粒径分布曲线误差小于10%,且系统便于携带,可在各种工作条件下实时获取喷雾质量信息,对雾滴沉积质量检测试验有积极的辅助意义。

李兴[7](2014)在《云南地区温室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指出云南省地处中国西南边陲,立体气候特点明显,“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就是云南立体、多样性气候类型的写照。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使云南在农业发展上空间很大。温室农业作为现代农业重要组成部分在云南的发展也显得尤为重要。在农业温室的种植过程中,工作人员不再依靠自然条件种植农作物,而是在密闭的温室内通过人工干预制造合适的温度、湿度等适宜农作物生长的条件,从而种植出反季节农作物和多季节农作物,极大的丰富的人们的菜篮子。农业温室种植需要人工制造适合植物生长的环境条件,这使得工作人员必须时时检测温室内的各种数据,以便做出调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通信的细化,直到物联网的发明,智能农业这一领域逐渐发展起来。这种通过传感器网络的实时监控温室内各项数据的智能农业,不仅省去了许多人工劳动,而且更加清晰、便捷,便于大规模温室种植应用。在此基础上,利用internet海量数据平台和数据挖掘技术还可以找出农作物的生长规律和价格规律,大大方便了农业人员在各个环节的管理和研究。在本系统中,光照强度、C02浓度和温湿度等数据能够通过无线模块实时传送到PC和手机等终端接收设备。这些传感信息能够通过各种通信网络将数据传送到数据库和控制中心。技术人员不仅可以实时的监控温室各种数据迅速做出反应,还可以利用这些数据与互联网上其它数据对比、分析、归纳,找到适合农作物的种植方法,最大化的节省劳动力同时提高农作物质量和产量。

关蓓蓓[8](2013)在《作物生长环境模拟系统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21世纪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绿色有机食物需求量的加大与我国农业可耕种面积减少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植物工厂”概念的提出实现了农作物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和安全等多重目标,成为目前乃至今后农业发展的趋势。植物工厂指的是在设施内通过控制植物的生长环境(光、温度、二氧化碳浓度、养分、水分等)进行栽培,并对作物生长环境及生育状况加以观察,配合高度环境控制及生长预测,使蔬菜等作物可进行全年、计划性生产的栽培设施,是设施农业的终极形态。本课题通过对植物工厂关键技术的学习和研究,设计了一个小型的作物生长环境模拟系统——植物生长柜,根据作物生长发育的需要人工模拟生态环境,通过传感器技术、嵌入式技术等,自动测控柜内的温度、湿度、光照度等环境参数,使作物能够在不适宜生长发育的反季节中以及礁石岛屿、高寒高海拔的哨所、潜艇等非适宜环境条件下获得适宜的环境条件,达到早熟、优质、高产的目的。该植物生长柜还可以应用于家庭环境中,不仅能满足家庭对蔬菜安全、卫生、绿色以及陶冶情操、亲近自然的需求,而且能吸收人居环境中的CO2,释放出大量的O2,为家庭以及楼宇办公创造“天然氧吧”,一举多得。该作物生长环境模拟系统以低功耗微处理器ARM9为核心组成主控系统模块,配置LED光源板和温湿度传感器、CO2浓度传感器等,可模拟自然环境的温度、湿度和光照等条件,并可根据各种参数的设定模拟出多种组合的适合植物生长的生态环境。该作物生长环境模拟系统不受季节影响,全年都可以种植收获,只需通过人机交互界面设定好各种环境参数,并下传给控制系统,作物生长所需的光照、水、二氧化碳、温度、湿度就会自动调控,整个过程都是高度智能化的,栽培的作物在整个生长过程中都会被严格监控,无需操心作物在生长过程中是否出现问题。同时,种植的蔬菜、水果形态更好、有机无公害、营养丰富。人们不但可以享受放心、无污染的果实,还能体会到亲手播种、收获的乐趣。

高臣[9](2010)在《日光温室用二氧化碳发生器的推广应用》文中提出分析了设施农业发展中二氧化碳气肥技术应用的现状,简述了HT-1型二氧化碳发生器的性能和基本原理,总结分析了HT-1型二氧化碳发生器的推广应用情况,提出了今后推广应用中应采取的措施和建议。

刘中会[10](2009)在《寿光蔬菜产业集群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经过30多年改革和发展,我国农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农产品实现了供求基本平衡。但是,随之而来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如农产品总体品质不高,结构不甚合理,区域性结构雷同,产业链条短,农业经济效益低,由此导致农民收入长期增长缓慢。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走出传统农业的发展路子,按照现代农业和现代产业的发展要求,谋划新阶段农业的发展。放眼全球,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往往表现为具有明显区域性特征的产业集群现象。而目前,对产业集群的研究多集中于工业领域,针对农业产业集群的理论和实践研究较少。因此,对我国农业产业集群的研究或许能为我国现阶段农业的发展找到一条可行之路。本文正是通过对寿光蔬菜产业集群的调查研究来探寻这条现代农业的发展之路。本文首先在梳理国内外产业集群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构建了农业产业集群理论;接着分析了寿光蔬菜产业集群的起源、发展、现状及其问题分析;然后分析了寿光蔬菜产业集群与技术引进、创新和扩散的互动关系以及寿光蔬菜产业集群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最后为寿光蔬菜产业集群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寿光市蔬菜产业集群起源于上世纪80年代,经过90年代数量与规模的扩张及蔬菜品质结构的优化升级,到本世纪初已经基本发展成熟。丰富的自然及历史资源,优越的基础设施条件,以及人力资源和品牌优势为寿光市蔬菜产业集群的兴起与发展创造了得天独厚的资源条件与竞争优势。寿光蔬菜产业集群最重要的构成部分是蔬菜种植区域的集聚,寿光蔬菜集聚生产对上下游产业及相关辅助产业与服务部门产生了衍生与吸聚作用,从而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集群。由于寿光蔬菜产业集群的吸聚效应,以及优越的生产要素、国内外市场的需求、企业的互动合作、研究机构和政府以及他们的相互作用都促进了寿光市技术的扩散和创新。寿光蔬菜产业集群的发展推动了寿光市县域经济的发展。寿光蔬菜产业集群的发展促进了寿光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提高了寿光蔬菜竞争力,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为农民增收创造了条件;带动了寿光观光农业旅游的发展;提高了寿光县域经济的规模化水平以及县域经济发展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提高了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促进了蔬菜专业批发市场的壮大、生产要素市场的完善、农村市场中介组织的发育和农村市场功能效果的发挥。寿光市蔬菜产业集群的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比如集群缺乏核心竞争力等。因此,寿光蔬菜产业集群的进一步发展需要各种有效政策措施的支持,比如采取加快科技进步,增强自主研发能力,提高寿光蔬菜产业集群的核心竞争力等措施。

二、大棚二氧化碳发生器面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大棚二氧化碳发生器面世(论文提纲范文)

(1)空调制冷技术解读:现状及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 空调制冷技术体系
    1.1 制冷热泵技术
        1.1.1 蒸气压缩式制冷
        1.1.2 吸收式制冷
        1.1.3 吸附式制冷
        1.1.4 喷射式制冷
        1.1.5 固态制冷
        1.1.6 非循环制冷
        1.1.7 制冷与热泵
    1.2 热湿控制技术
        1.2.1 冷凝除湿
        1.2.2 溶液除湿
        1.2.3 固体除湿
        1.2.4 蒸发冷却
    1.3 低温技术
        1.3.1 气体液化
        1.3.2 低温制冷
2 空调制冷技术的应用
    2.1 制冷除湿技术应用
        2.1.1 空气调节
        2.1.2 数据中心冷却
        2.1.3 太阳能制冷
        2.1.4 电动车热管理
        2.1.5 食品药品保存
    2.2 热泵技术应用
        2.2.1 高效清洁供热
        2.2.2 工业余热回收
    2.3 低温技术应用
        2.3.1 液化气体
        2.3.2 低温生物医学
        2.3.3 大科学装置
3 空调制冷技术的挑战
    3.1 能效提升
    3.2 环保制冷
    3.3 应用拓展

(2)基于叶绿素荧光的LED补光控制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LED光源及植物工厂的研究现状
        1.2.2 LED光源对植物生长影响的研究现状
        1.2.3 LED补光控制系统的研究现状
        1.2.4 叶绿素荧光的研究现状
    1.3 研究现状总结
    1.4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面向植物补光的LED调光方式筛选
    2.1 LED调光方式介绍
    2.2 实验材料
    2.3 不同调光方式对LED寿命的影响
    2.4 不同调光方式对LED发光特性的影响
        2.4.1 输入电流与输出光强的线性度分析
        2.4.2 调光方式对LED光效和能耗的影响
    2.5 不同调光方式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叶绿素荧光的LED补光测控系统
    3.1 系统架构
    3.2 硬件系统设计
        3.2.1 控制芯片选型
        3.2.2 通信传输模块
        3.2.3 传感器采集模块
        3.2.4 LED调光模块的设计
        3.2.5 人机交互设计
    3.3 软件设计
        3.3.1 软件系统架构
        3.3.2 软件功能模块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光温响应实验
    4.1 叶绿素荧光及其测量技术
    4.2 不同光照强度对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4.2.1 实验材料
        4.2.2 叶绿素荧光的采样周期实验
        4.2.3 叶绿素荧光随光强的响应实验
    4.3 叶绿素荧光参数随时间变化实验
    4.4 光温组合对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叶绿素荧光的调光策略及实验验证
    5.1 最优调光模型构建
        5.1.1 最优调光模型
        5.1.2 NSGA-Ⅱ多目标遗传算法
        5.1.3 NSGA-Ⅱ算法实现
    5.2 调光算法
    5.3 实验验证及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
    6.1 工作总结
    6.2 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3)2016年农业科学热点回眸(论文提纲范文)

1 主要农作物科学
    1.1 作物基因与分子设计
    1.2 作物遗传育种
    1.3 农机农艺融合作物绿色增产增效技术集成模式研究与示范
2 园艺科学
    2.1 蔬菜花卉
    2.2 果树
3 植物保护
4 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
5 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6 兽医
    6.1 猪
    6.2 鸡、鸭
    6.3 羊
    6.4 犬
    6.5 其他
7 生物技术
8 农业机械化
9 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

(4)欠驱动轮式移动农业机器人的仿真与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农业机器人概述
        1.1.1 农业机器人特点
        1.1.2 农业机器人分类
    1.2 国内外农业机器人的研究进展
        1.2.1 国外研究进展
        1.2.2 国内研究进展
    1.3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4 主要研究内容
        1.4.1 农业机器人的功能要求
        1.4.2 研究内容
    1.5 总体方案
    1.6 研究方法
    1.7 技术路线
    1.8 小结
2 欠驱动轮式农业移动机器人AMR-1 机械本体结构设计
    2.1 AMR-1 主体设计方案
        2.1.1 AMR-1 的车架设计
        2.1.2 欠驱动农业轮式移动机器人驱动系统结构方案设计
        2.1.3 AMR-1 机械臂结构设计
    2.2 小结
3 AMR-1 机械臂的正逆运动学分析
    3.1 机器人运动学
    3.2 AMR-1 机械臂结构参数化建模
        3.2.1 位姿描述
        3.2.2 齐次坐标与齐次变换
        3.2.3 机械臂连杆参数与关节变量
        3.2.4 机械臂连杆变换和正运动学方程
    3.3 AMR-1 机械臂的正运动学分析
    3.4 AMR-1 机械臂的逆运动学分析
    3.5 正逆运动学及轨迹规划仿真
        3.5.1 正运动学仿真
        3.5.2 逆运动学仿真
        3.5.3 轨迹规划仿真
    3.6 小结
4 欠驱动轮式移动农业机器人AMR-1 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
    4.1 总体方案设计
    4.2 MCU模块
        4.2.1 MCU选型
        4.2.2 STM32微控制器的功能特点
        4.2.3 STM32时钟系统
    4.3 电源模块
        4.3.1 60V直流电源
        4.3.2 LMS2596S降压电路
        4.3.3 AMS1117降压电路
    4.4 基于STM32F103ZET6的下位机核心系统设计
        4.4.1 下位机设计的基本原则
        4.4.2 抗干扰设计方案
    4.5 通信电路设计
        4.5.1 无线通信方案的设计
    4.6 伺服电机驱动方案设计
        4.6.1 伺服电机的选型
        4.6.2 交流伺服系统介绍
        4.6.3 AMR-1 伺服电机驱动系统设计
    4.7 小结
5 农业机器人AMR-1 控制系统的软件设计
    5.1 软件设计概述
    5.2 编程语言与编程环境的选择
    5.3 程序稳定性设计
    5.4 软件功能实现
        5.4.1 主程序设计
        5.4.2 PID算法程序设计
        5.4.3 串口通讯协议与程序设计
        5.4.4 NVIC中断程序设计
        5.4.5 位置、速度、力矩模式程序设计
    5.5 小结
6 仿真与试验
    6.1 ADMAS仿真
    6.2 ADMAS与MATLAB联合仿真
    6.3 样机研制与试验
    6.4 小结
7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硕士期间专利情况

(5)基于SSI架构的智能温室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存在问题分析
    1.4 课题来源
    1.5 研究内容
        1.5.1 研究解决的关键问题
        1.5.2 主要研究目标
    1.6 论文组织结构
第2章 系统相关技术概述
    2.1 SSI架构
    2.2 JQuery
    2.3 ORM概念
    2.4 MySQL数据库
    2.5 系统开发工具
        2.5.1 MyEclipse简介
        2.5.2 Tomcat简介
        2.5.3 PowerDesigner简介
        2.5.4 Navicat for MySQL简介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系统需求分析
    3.1 权限管理
        3.1.1 用户管理
        3.1.2 组管理
        3.1.3 菜单管理
        3.1.4 用户组管理
        3.1.5 用户组菜单管理
        3.1.6 个人信息设置
    3.2 监控管理
        3.2.1 实时数据监控
        3.2.2 历史数据监控
        3.2.3 极值和均值监控
    3.3 视频监控
    3.4 设备管理
        3.4.1 设备状态管理
        3.4.2 控制设备管理
    3.5 专家系统设置
        3.5.1 温度调节和控制
        3.5.2 湿度调节和控制
        3.5.3 CO2调节和控制
        3.5.4 光照调节和控制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系统设计
    4.1 系统设计目标
    4.2 系统网络结构
    4.3 系统总体架构
    4.4 系统主要功能设计
        4.4.1 权限管理
        4.4.2 监控管理
        4.4.3 视频监控
        4.4.4 设备管理
    4.5 关键算法设计
        4.5.1 数据建模
        4.5.2 专家系统设置
    4.6 数据库设计
        4.6.1 数据库设计原则
        4.6.2 数据库物理模型设计
        4.6.3 数据库表的设计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系统实现
    5.1 登陆
    5.2 权限管理
        5.2.1 用户管理
        5.2.2 用户组管理
        5.2.3 用户与组管理
        5.2.4 菜单管理
        5.2.5 菜单与组管理
    5.3 监控管理
        5.3.1 实时监控数据
        5.3.2 历史数据监控
        5.3.3 极值和均值监控
    5.4 设备管理
        5.4.1 设备状态查询
        5.4.2 专家设置
        5.4.3 设备控制
    5.5 视频监控
    5.6 系统安全性实现
        5.6.1 登陆身份验证
        5.6.2 用户权限验证
        5.6.3 数据库备份
    5.7 系统性能分析
    5.8 系统测试
    5.9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6)常温烟雾机雾滴沉积数值模拟及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设施园艺发展概况
    1.2 设施园艺病虫害发生及防治情况
    1.3 基于化学防治的设施园艺植保技术研究进展
    1.4 CFD技术在植保机械施药技术中的应用
    1.5 雾滴检测技术研究现状
    1.6 研究课题简介
    1.7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常温烟雾机施药参数模拟数值模型
    2.1 CFD数值模拟的理论原理
    2.2 雾滴沉积的物理模型
    2.3 模拟试验的条件假设
    2.4 小结
第三章 常温烟雾机气流场模拟与试验验证
    3.1 模拟区域几何模型及流体计算模型建立
    3.2 边界条件及模型设置
    3.3 模拟结果分析
    3.4 试验验证与分析
    3.5 小结
第四章 常温烟雾机雾滴沉积模型与试验验证
    4.1 雾滴沉积分布模拟模型
    4.2 常温烟雾机雾滴沉积模拟结果与分析
    4.3 常温烟雾机喷雾质量及雾滴沉积效果试验验证与研究
    4.4 小结
第五章 温室自走式常温烟雾机行走过程气流场模拟初探
    5.1 动网格技术
    5.2 模型区域设计与网格化
    5.3 模型参数与边界条件设置
    5.4 模拟结果与分析
    5.5 小结
第六章 基于机器视觉的雾滴沉积检测分析系统
    6.1 雾滴沉积质量检测系统
    6.2 雾滴检测系统性能试验
    6.3 常温烟雾机定点喷雾试验
    6.4 雾滴检测系统应用与特点
    6.5 总结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
    7.1 研究结论
    7.2 本研究的创新点
    7.3 展望与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7)云南地区温室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论文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智能温室监控系统研究与发展现状
        1.2.1 国外智能农业系统研究与发展现状
        1.2.2 国内智能农业系统研究与发展现状
    1.3 论文的主要工作
    1.4 论文创新点和内容安排
第二章 智能农业监控系统的总体方案
    2.1 智能农业监控系统的需求分析
    2.2 当前云南智能农业监控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
    2.3 智能农业温室控制系统方案设计原则及可行性分析
        2.3.1 方案设计原则
        2.3.2 可行性分析
    2.4 智能农业监控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2.4.1 智能农业监控系统的总体功能分析
        2.4.2 智能农业监控系统的总体结构设计
    2.5 传感器部署和数据获取的关键技术
        2.5.1 实现点到多点串口复用的通信技术
        2.5.2 反馈系统的自动控制技术
        2.5.3 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
        2.5.4 数据融合与挖掘
    2.6 智能农业温室监控系统实现方案
        2.6.1 系统实现方案和架构
第三章 主控制器系统架构设计以及实现
    3.1 主控器网关功能
        3.1.1 主控制器介绍
    3.2 主控制器的算法设计
        3.2.1 轮询算法概要
        3.2.2 轮询调度算法的原理
    3.3 主控制器控制无线模块方法与步骤
第四章 分控制器和传感器架构设计
    4.1 NFR24L01无线模块功能和设计实现
        4.1.1 NRF24L01芯片功能和介绍
        4.1.2 NRF24L01芯片模式配置
        4.1.3 NRF24L01芯片编程基本思路
        4.1.4 调试NRF24L01无线模块遇到的主要问题
    4.2 温度湿度传感器DHT11模块功能和调试
        4.2.1 DHT11模块功能和介绍
        4.2.2 DHT11性能和电路分析
        4.2.3 DHT11传感器工作原理
        4.2.5 DHT11传感器使用注意事项
        4.2.6 DHT11调试过程注意事项
    4.3 CO_2传感器模块功能设计和实现过程
        4.3.1 CO_2传感器模块概述
        4.3.2 CO_2传感器MG811探头介绍
        4.3.3 CO_2传感器使用说明
        4.3.3.1 ADC0809芯片介绍
        4.3.3.2 控制CO_2传感器主要程序
        4.3.4 CO_2传感器调试中遇到的问题
    4.4 光照传感器模块设计以及实现过程
        4.4.1 光照强度背景知识
        4.4.2 GY-30光模块介绍
        4.4.3 GY-30光模块经典连接图和测试结果
    4.5 电源模块设计
第五章 软件和数据库后台架构与设计
    5.1 开发工具以及发开环境介绍
        5.1.1 VS2010
        5.1.2 ACCESS2007数据库
    5.2 软件和数据库搭建应用的主要技术
        5.2.1 ADO程序对象
        5.2.2 C#访问ACCESS2007的过程
        5.2.3 数据挖掘技术
    5.3 软件和数据库制作过程
        5.3.1 建立数据库
        5.3.2 用VS2010制作上位机软件
第六章 系统测试及总结
    6.1 系统的测试
        6.1.1 温湿度硬件模块和上位机测试
        6.1.2 CO_2模块硬件模块测试和上位机测试
        6.1.3 光照模块测试和上位机测试
        6.1.4 系统整体测试
    6.2 总结
        6.2.1 研究成果
        6.2.2 后续的研究工作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软着)

(8)作物生长环境模拟系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植物工厂概述
        1.1.2 国外植物工厂现状
        1.1.3 我国植物工厂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1.2 作物生长环境模拟技术
        1.2.1 作物生长环境模拟系统
        1.2.2 课题的提出
    1.3 嵌入式系统概述
        1.3.1 嵌入式系统特点及应用
        1.3.2 ARM 微处理器
        1.3.3 嵌入式操作系统
        1.3.4 嵌入式 GUI 开发
    1.4 论文内容及章节安排
第2章 作物生长环境因子的分析
    2.1 温度对作物生长的影响
    2.2 湿度对作物生长的影响
    2.3 光照对作物生长的影响
    2.4 二氧化碳对作物生长的影响
    2.5 养分对作物生长的影响
    2.6 作物生长微气候模型的研究
第3章 植物生长柜环境因子实现方法
    3.1 基于 LED 的作物生长灯的设计
        3.1.1 人工光源的选型
        3.1.2 LED 光源在作物生长中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3.1.3 LED 作物生长灯的设计
        3.1.4 LM3402 LED 驱动电路
        3.1.5 PWM 脉冲调制技术
        3.1.6 作物生长灯设计实物图
    3.2 人工合成二氧化碳
    3.3 人工合成营养液
        3.3.1 营养液配方
        3.3.2 营养液的酸碱度的调整
第4章 植物生长柜系统设计
    4.1 硬件系统总体设计
    4.2 主控模块
        4.2.1 嵌入式微处理器的选型
        4.2.2 外围硬件资源配置
    4.3 传感器模块
        4.3.1 温度传感器的选择
        4.3.2 湿度传感器的选择
        4.3.3 光照传感器的选择
        4.3.4 二氧化碳传感器的选择
    4.4 LCD 显示模块
        4.4.1 LCD 液晶显示屏概述
        4.4.2 触摸屏概述
        4.4.3 LCD 和触摸屏接口电路
    4.5 植物生长柜柜体的选择
    4.6 执行机构
    4.7 电源模块
    4.8 作物生长环境模拟系统软件设计
第5章 植物生长柜GUI设计
    5.1 Qt简介
        5.1.1 信号和槽机制
        5.1.2 Qt 绘图
        5.1.3 Qt Creator 介绍
    5.2 作物生长环境模拟系统界面设计
        5.2.1 主窗口设计
        5.2.2 传感器参数标定窗口及功能
        5.2.3 实时信息监控模块
        5.2.4 历史数据查询模块
第6章 系统测试与实验研究
    6.1 系统集成测试
    6.2 实验研究
    6.3 实验总结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7.1 工作总结
    7.2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申请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10)寿光蔬菜产业集群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引言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的意义
    三、论文的主要内容与框架结构
    四、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第一章 产业集群理论综述
    第一节 产业集群的界定、分类及特征
    第二节 产业集群的形成机理
    第三节 产业集群的发展阶段
    第四节 产业集群与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及区域发展
    第五节 中国农业产业集群的研究
第二章 农业产业集群及其与技术进步、区域经济发展的关联
    第一节 农业产业集群的内涵、特点及其构成
    第二节 农业产业集群与工业产业集群的比较
    第三节 农业产业集群形成与发展的条件
    第四节 农业产业集群形成与发展的机理
    第五节 农业产业集群与技术进步
    第六节 农业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
第三章 寿光蔬菜产业集群的起源、发展及现状分析
    第一节 寿光蔬菜产业集群形成与发展的条件
    第二节 寿光蔬菜产业集群的发展路径
    第三节 寿光蔬菜产业集群发展的现状
    第四节 寿光蔬菜产业集群与其它农业产业集群的比较
第四章 寿光蔬菜产业集群与技术引进、扩散和创新的互动分析
    第一节 寿光蔬菜产业集群的吸聚效应
    第二节 寿光蔬菜产业集群各关键要素互动作用促进了技术的扩散和创新
    第三节 技术引进、扩散和创新对寿光蔬菜产业集群形成与发展的影响
第五章 寿光蔬菜产业集群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第一节 寿光蔬菜产业集群对寿光县域经济发展影响的实证分析
    第二节 寿光蔬菜产业集群对农业结构调整的影响
    第三节 寿光蔬菜产业集群对增加农民收入的影响
    第四节 寿光蔬菜产业集群与观光农业的发展
    第五节 寿光蔬菜产业集群对提高县域经济竞争力的影响
    第六节 寿光蔬菜产业集群对农村市场发展的影响
第六章 寿光蔬菜产业集群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战略与政策建议
    第一节 寿光蔬菜产业集群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第二节 寿光蔬菜产业集群的发展战略
    第三节 寿光蔬菜产业集群进一步发展的政策建议
结论及进一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四、大棚二氧化碳发生器面世(论文参考文献)

  • [1]空调制冷技术解读:现状及展望[J]. 徐震原,王如竹. 科学通报, 2020(24)
  • [2]基于叶绿素荧光的LED补光控制系统[D]. 贺通. 江苏大学, 2018(02)
  • [3]2016年农业科学热点回眸[J]. 陶志强,常旭虹,王德梅,杨玉双,赵广才. 科技导报, 2017(01)
  • [4]欠驱动轮式移动农业机器人的仿真与控制研究[D]. 苏曰超. 山东农业大学, 2016(03)
  • [5]基于SSI架构的智能温室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D]. 刘高怀. 北京工业大学, 2016(03)
  • [6]常温烟雾机雾滴沉积数值模拟及试验研究[D]. 李慧. 中国农业大学, 2014(08)
  • [7]云南地区温室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李兴. 昆明理工大学, 2014(01)
  • [8]作物生长环境模拟系统的研究[D]. 关蓓蓓.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2013(02)
  • [9]日光温室用二氧化碳发生器的推广应用[J]. 高臣. 当代农机, 2010(08)
  • [10]寿光蔬菜产业集群研究[D]. 刘中会. 东北师范大学, 2009(11)

标签:;  ;  ;  

温室二氧化碳发生器推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