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国农村卫生“三项建设”存在的问题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鲁轶[1](2012)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基层医疗卫生工作的历史考察》文中认为中国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是民生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是衡量执政党的执政理念、执政能力、执政效果的标准之一,也是衡量执政党对人民群众感情深厚与否的标准之一。做好农村基层医疗卫生工作是当前社会改革的重点,对于保民生、促发展、维稳定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做好农村基层医疗卫生的理论研究,对于拓宽中共党史学科在社会建设史领域的研究范围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本文在回顾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农村医疗卫生工作历史的基础上,以时间为主线,按照历史发展的脉络,以1992年国务院批转《卫生部等部门关于改革和加强农村医疗卫生工作请示的通知》、2002年中共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并召开农村卫生工作专题会议为时间节点,将改革开放后到2009年的时间划分为3个主要历史阶段:改革开放后到90年代初的适应期,90年代初到21世纪初的探索期,新世纪以来的发展期。在这3个章节中,按照社会经济变革对农村基层医疗卫生的影响、党对医疗卫生的认识和农村基层医疗卫生主要政策、农村基层医疗卫生工作实际开展情况三个主要部分展开论述。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当前农村基层医疗卫生工作面临的问题,并对如何进一步做好农村基层医疗卫生工作进行了思考。本文由绪论、正文(六章)两部分组成。绪论部分着重论述选题缘由、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范畴、研究现状、研究内容、研究重点、难点、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基本框架等。选题原因主要是基于农村基层医疗卫生工作对于保民生、维稳定、促发展具有重要性;研究目的是以史为鉴,为当前和今后我国农村基层医疗卫生工作的发展提供参考;研究意义上主要从其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两方面来分析;研究范畴从医疗卫生、农村卫生服务网络、农村基层医疗卫生等层面进行了界定;研究现状分析了5个方面的主要内容和2个方面的不足;研究难点在于对深层原因的剖析和经验规律的总结等;研究方法主要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以及比较研究、统计分析等方法。第一章主要是对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农村医疗卫生工作的回顾。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农村卫生状况极差,人民健康水平低下、卫生机构残缺不全且分布不均、诊疗技术水平相当落后、缺医少药,卫生管理缺乏经验、方式落后。针对这些情况,中共中央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符合当时中国国情的农村基层卫生政策,特别是毛泽东“六·二六”指示发出后,国家将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农村医疗卫生迅速发展起来,经历了从无到有的大发展,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农村医疗卫生体系逐渐健全、合作医疗制度不断完善、巡回医疗蓬勃发展、赤脚医生活跃在农村基层、爱国卫生运动效果明显,农民群众的生命质量明显提高,就医状况改善。农村医疗卫生工作的成绩成为中国卫生史乃至世界卫生史上的光辉一笔。第二章主要考察改革开放后至20世纪90年代初的农村基层医疗卫生工作。这个时期,我国开始实行经济体制改革,人民公社解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行等促使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组织基础和经济基础变迁,财政体制改革使地方财政对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投入紧缩、企业改革和农村工业的兴起等都对农村基层医疗卫生产生巨大影响。这个时期党及主要领导人对卫生工作高度重视,体现在改善群众生活中的卫生条件、提出卫生事业要以社会效益作为最高准则、重视卫生人才的培养、将计划生育政策作为基本国策等方面。农村基层医疗卫生在管理体制、经营方式、补偿政策等方面做了相应调整,在调动农村基层医务人员的积极性、优化卫生院的领导干部结构、提高乡村两级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等方面取得了成绩,这对于创新办医体制和模式等具有一定意义,但同时却由于片面强调权利下放,过多注重短期经济利益,最终导致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萎缩,重治轻防现象不断加重,合作医疗也逐渐衰退。第三章主要考察20世纪90年代初至21世纪初的农村基层医疗卫生工作。这个时期,分税制改革、股份制改革、农民减负等都对农村基层医疗卫生工作产生重大影响,中共中央政府已经开始注意到将医疗卫生,特别是基层医疗卫生推向市场带来的众多负面效应,中共中央层面在政策制定上开始强调政府的主导作用,出台了农村卫生三项建设、农村初级卫生保健、重建合作医疗、乡村卫生—体化管理等政策,这些政策取得了一定积极效果。然而,这些改革措施在执行中遇到重重问题,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导致在实际工作层面,农村基层医疗卫生市场化改革趋势继续扩大和深入,最后农村三级预防保健网濒临瓦解、乡镇卫生院经营困难、举步维艰,村级个人行医盛行,无证行医和游医屡禁不止,村级防保工作几乎停滞。第四章主要考察新世纪以来的农村基层医疗卫生工作。这个时期,中共中共中央将国家战略重点放到民生工作上,在新农村建设的大潮中,中共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等一系列重要政策文件的,农村基层医疗卫生迎来快速发展期。财政对农村卫生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疗服务量出现回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面推行。第五章主要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基层医疗卫生工作发展演进的特点、成就和经验教训做了总结和归纳。演进的特点是:农村基层医疗卫生工作各个方面都表现出对市场经济的被动适应;农村基层医疗卫生的公益性定位没有改变,但实际执行中其公益性逐渐丧失;改革早中期卫生投入较少,且投入机制欠科学;卫生政策没有对农村基层医疗卫生的发展路径给出恰当的安排,也没有较为成熟的工作方针;卫生领域对实施市场化改革的理解较狭隘;虽然医疗卫生工作领域的矛盾尖锐,但我国政府一直不断朝积极解决这些矛盾的方向努力。主要成就有:农村基层医疗卫生基础设施更加健全,改变了卫生服务供给短缺的现象;农村基层医疗卫生人员专业素质大幅度提高,初步具备医学专业素养;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农村实现全面覆盖。经验教训主要有:医疗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都受政治经济体制的深刻影响,不能抛弃政治经济发展现实环境去制定政策;医疗制度的设计应该是整体性的,单项建设、局部建设对于解决目前积重难返的问题意义不大;保证农村基层医疗卫生预防保健工作经费,使预防保健工作切实落实;我国将进入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农村基层医疗卫生工作面临很多新的问题,政策制定上要做到未雨绸缪。第六章对当前我国农村基层医疗卫生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进行了思考。主要问题有:农村基层医疗卫生工作中的职责划分不明;各级医疗机构间无序竞争还比较严重,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竞争中处于弱势;农村基层医疗卫生筹资渠道单一,投入机制也欠科学;积极政策难以有效落实。主要对策有:要进一步强化政府职能,明确各级政府职责分工;加强农村基层医疗卫生的顶层设计,并使其法制化、规范化;调动基层积极性,切实抓好各项政策的执行和落实;加强农村基层医疗卫生多学科的研究。
杨文燕,王文华,尹爱田[2](2011)在《基于公共政策视角的我国农村卫生人才政策趋势分析》文中指出从公共政策的价值相关性、合法性和权威性3个角度对农村卫生人才建设的政策属性进行分析;并分析了建国以来4个政策阶段的农村卫生人才政策措施;结果显示政治影响下的农村卫生人才政策执行力最好,应把握当前机遇加快农村卫生人才政策开发。
宋春燕,尹爱田[3](2010)在《建国以来农村医疗服务分流措施及效果研究》文中认为文章通过对建国以来3次促进农村医疗服务分流的措施及其实施效果进行分析,指出农村医疗服务分流难以实现的原因在于措施治标不治本,以及措施缺乏系统性和可持续性,提出在建设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要求下实现农村医疗服务分流的根本措施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傅晨,谢小蓉,刘梦琴,朱金鹤[4](2008)在《广东城乡统筹发展农村卫生事业研究》文中认为广东农村卫生事业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也存在不少问题,文章据此进行了详尽的分析,提出统筹城乡发展农村卫生事业的思路与对策。
韩宏华[5](2006)在《农村医疗卫生保障的公共财政支持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我国农村医疗卫生保障制度缺失,农民的健康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及城乡统筹目标的提出要求政府必须更多地承担提供农村公共产品的责任。本文从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的产品属性出发,以公共产品、公共选择、利益集团等公共财政相关理论为依据,界定公共财政支持农村医疗保障的概念内涵、基本特征;揭示农村医疗卫生服务市场中供需均衡的条件及影响因素,建立公共财政支持农村医疗卫生的理论框架;运用制度分析方法系统考察我国财政支持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变迁历程及特征;运用回归分析、Granger因果检验等计量经济学工具实证财政支持农村医疗卫生的数量特征及对农民健康投入的影响;在实证分析基础上剖析我国财政支持农村医疗卫生保障的问题;针对财政支持农村医疗卫生保障中政府职能的缺位、财政体制的变革、宏观制度环境约束等多方面原因,围绕政府投入为主的农村多元化、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构建,提出通过转变政府职能、规范政府间财政关系及解除制度环境约束等措施加强公共财政对农村医疗卫生保障的支持。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的供需属性是公共财政支持的理论依据。农村医疗卫生服务市场的供需均衡分析表明:由于医患双方的信息不对称、供给诱导需求的存在及农村医疗服务本身的公共产品特点,导致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的市场失灵,私人提供医疗卫生服务的效率低下,需要政府进行干预纠正“市场失灵”。政府在干预过程中也会出现“政府失灵”,特出表现在政府对农村医疗卫生保障政策制定的偏差、对医疗卫生领域的过度市场化干预不够,导致农村医疗卫生的提供不足,效率低下。在公共财政的框架下政府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能够有效消除政府失灵,提高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提供效率。2.财政支持农村医疗卫生保障的制度变迁与经济体制、财政体制的变迁同步,政府始终充当着主要制度的供给者,主导着制度变迁的步骤和节拍。政府的意愿和能力始终影响着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变迁的速度和方向。计划经济时期的统收统支财政体制,确保政府在公共卫生领域集中有限的财力,按照公平分配的原则,建立起了较为完善的农村医疗卫生保障系统,同时政治上的高度重视和强大的政治动员力,使合作医疗获得高度的外部环境支持。经济转轨时期“财政包干制”、“分税制”的改革,重新划分了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的财权和事权,但财权与事权的不对称,农村医疗卫生的支出责任下压至基层政府。基层财政的困难导致对农村医疗卫生公共产品的提供不足,农村医疗保障
李卫平,石光,赵琨[6](2003)在《我国农村卫生保健的历史、现状与问题》文中认为农村经济改革以来 ,我国绝大部分农村人口已经摆脱贫困 ,解决了温饱问题 ,开始走上致富之路。但是随着医疗费用的不断上涨 ,农村居民的卫生保健越来越处于令人担忧的状况。农村卫生保健的现状究竟怎样 ?农村卫生保健存在哪些问题 ?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农村卫生保健的问题对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会带来什么影响 ?人们又如何使这些问题一步一步得到治理 ?这些问题已经为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本文仅对这些问题做一点儿初步的分析 ,以下第一部分描述农村卫生服务体制的结构及农村卫生服务体制、合作医疗制度形成和发展的制度背景;第二部分分析90年代我国农村卫生资金的投入情况;第三部分从政府投入、健康保障制度和卫生服务供给体系3个方面讨论我国农村卫生保健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第四部分提出我们对解决农村卫生保健问题的建议
黄成礼,郑晓瑛,刘怡,任强[7](2003)在《我国农村卫生“三项建设”存在的问题分析》文中提出时农村卫生“三项建设”(即乡镇卫生院、县级卫生防疫站、妇幼保健站建设)实施10年以来情况给出一个外部评估,主要从资金投入、资金利用、机构管理和项目监督等4个方面分析项目存在的问题,为今后的实施提供监督。
金礼智[8](2002)在《民族地区农村卫生可持续发展的思考》文中指出在充分肯定民族地区农村卫生事业取得成绩的同时,认真分析了当前面临的“资源不足、资源不活”两大突出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切实加强民族地区农村卫生建设的4点建议:(1)把工作的切入点用在区域卫生规划的周密制订上,确保卫生事业健康稳步地向前发展。(2)把工作的立足点摆在县级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业务指导作用的职能发挥上,为三级卫生网络的正常运行提供重要的保证力量。(3)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乡村卫生组织的内涵建设上,夯务工作基础,增强服务功能,全面提高广大农民建设水平。(4)把工作的侧重点落实在牢固树立正确的卫生事业发展观的基点上,逐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农村卫生事业发展新机制。
尹爱田,张光鹏,王培承,郑文贵[9](2002)在《山东省农村卫生“三项建设”评估》文中指出山东省农村卫生“三项建设”工作启动 1 0年以来 ,全省各地各级单位坚持依此为契机积极推进农村卫生建设与发展 ,共筹集资金 2 2 75 2 4 .4 7万元。一方面 ,乡镇卫生院、县级卫生防疫站和妇幼保健站危房得到改造、卫生人员队伍壮大、人员素质提高、设备不断更新、服务能力提高 ,农村基本卫生服务供给状况有了很大的改善 ;另一方面 ,我省农村卫生建设工作仍然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 ,需要继续增加投入 ,进一步促进其发展与完善。
朱敖荣,权循珍,夏北海,江启成,左文远[10](2000)在《第一讲 市场经济体制下农村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文中研究说明
二、我国农村卫生“三项建设”存在的问题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我国农村卫生“三项建设”存在的问题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基层医疗卫生工作的历史考察(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创新点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由来及研究目的和意义 |
二、研究范畴 |
(一) 医疗、卫生、医疗卫生 |
(二) 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络 |
(三) 农村基层医疗卫生 |
三、研究现状 |
四、研究内容和重点、难点 |
五、研究思路、方法和基本框架 |
(一) 研究思路 |
(二) 研究方法 |
(三) 基本框架 |
第一章 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农村医疗卫生工作的回顾 |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农村医疗卫生面临的严峻形势和任务 |
(一) 国民健康状况差 |
(二) 农村缺医少药、卫生环境差、疾病高发 |
(三) 卫生管理落后 |
(四) 农村医疗卫生工作面临的任务 |
二、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党的卫生政策 |
(一) 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党的卫生政策的制定 |
(二) 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党的卫生政策的主要内容 |
三、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的农村卫生工作 |
(一) 建立农村基层卫生组织与健全农村预防保健三级网 |
(二) 农村爱国卫生运动的兴起与发展 |
(三) 农村巡回医疗的发起与开展 |
(四) “六·二六”指示与卫生工作重点的转移 |
(五) 合作医疗制度的建立及推广 |
四、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农村医疗卫生工作的总体评价 |
第二章 改革开放后至20世纪90年代初的农村基层医疗卫生工作 |
一、改革开放后至90年代初社会经济变革对农村基层医疗卫生工作的影响 |
(一) “文革”结束后医疗卫生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
(二) 农村基层医疗卫生组织基础及其经济基础的变迁 |
(三) “分灶吃饭”财政改革与地方财政对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投入紧缩 |
(四) 企业“扩大自主权”改革与农村基层医疗卫生的放权让利 |
(五) 农村工业迅速发展与“以工助医”、“以副补主”风潮的兴起 |
二、改革开放后至90年代初党对卫生工作的认识和农村基层卫生政策 |
(一) 党对卫生工作的认识 |
(二) 提倡多种形式办医的政策与多元办医格局的形成 |
(三) 补偿和筹资政策的调整与农村基层医疗卫生筹资困难 |
(四) 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与人员培养政策 |
三、改革开放后至90年代初农村基层医疗卫生工作的成绩与困境 |
(一) 成绩及意义 |
(二) 困境及原因分析 |
第三章 20世纪90年代初至21世纪初的农村基层医疗卫生工作 |
一、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对农村基层医疗卫生工作的影响 |
(一) 分税制改革与地方政府对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投入进一步减少 |
(二) 股份制改革、公司制改造与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产权改革 |
(三) 农民减负政策实施与合作医疗筹资困难 |
(四) 农民工群体的医疗保障问题 |
(五) 勤劳致富、先富光荣等新价值观对农村基层医务人员的影响 |
二、20世纪90年代初至21世纪初党对卫生工作的认识和农村基层卫生政策 |
(一) 农村卫生工作推向市场化后出现的种种问题 |
(二) 党对卫生工作的认识 |
(三) 农村卫生三项建设政策的制定及实施 |
(四) 农村初级卫生保健政策的推进 |
(五) 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恢复 |
(六) 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政策的发展和完善 |
三、20世纪90年代初至21世纪初农村基层医疗卫生工作的成绩与困境 |
(一) 成绩及意义 |
(二) 困境及原因分析 |
第四章 新世纪以来的农村基层医疗卫生工作 |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农村基层医疗卫生工作的发展机遇 |
(一) 民生工程和新农村建设使农村基层医疗卫生迎来发展契机 |
(二) “医改基本不成功”的论断引起社会各界极大关注 |
(三) 公共财政制度的完善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施 |
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党对卫生工作的认识和农村基层卫生政策 |
(一) 党对卫生工作的认识 |
(二) 国务院农村卫生专题会议与《关于农村卫生机构改革与管理的意见》 |
(三) 农村基层医疗卫生的财政政策和人才培养政策的调整 |
(四)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及配套政策出台 |
(五) 农村防治非典对农村基层医疗卫生的启示 |
三、农村基层医疗卫生的快速发展 |
(一) 政府对农村医疗卫生的财政投入增大 |
(二) 农村基层医疗卫生工作大大改善 |
(三)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本实现农村地区全覆盖 |
第五章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基层医疗卫生工作的特点、成就和经验教训 |
一、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基层医疗卫生工作发展演进的特点 |
二、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基层医疗卫生工作的成就 |
三、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基层医疗卫生工作的经验教训 |
第六章 当前我国农村基层医疗卫生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思考 |
一、当前我国农村基层医疗卫生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 |
二、进一步做好我国农村基层医疗卫生工作的思考 |
参考文献 |
后记 |
(2)基于公共政策视角的我国农村卫生人才政策趋势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农村卫生人才建设的公共政策属性 |
1.1 农村卫生人才建设的价值相关性 |
1.2 农村卫生人才建设政策的合法性 |
1.3 农村卫生人才建设政策的权威性 |
2 农村卫生人才政策的趋势分析 |
2.1 建国初期的体系建设阶段 (1950—1965年) |
2.2 文革时期农村卫生体系的突破性发展阶段 (1966—1977年) |
2.3 改革开放后的政策调整阶段 (1978—1996年) |
2.4 经济发展推动卫生体制改革阶段 (1997年至今) |
(3)建国以来农村医疗服务分流措施及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医疗服务分流的含义与目标 |
2 我国促进农村地区医疗服务分流的主要措施 |
2.1 农村卫生“三项基本建设” |
2.1.1 背景。 |
2.1.2 主要措施。 |
2.1.3 效果。 |
2.2 医院分级管理和达标评审 |
2.2.1 背景。 |
2.2.2 主要措施。 |
2.2.3 效果。 |
2.3 新农合制度 |
2.3.1 背景。 |
2.3.2 主要措施。 |
2.3.3 效果。 |
3 分流效果与目标差距存在的主要原因 |
3.1 措施的作用治标不治本 |
3.2 措施的建设缺乏系统性 |
3.3 措施的建设缺乏可持续性 |
4 历史教训对农村地区医疗服务分流的启发 |
(5)农村医疗卫生保障的公共财政支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导论 |
1.1 研究的问题与背景 |
1.2 研究的目标和假设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 研究视角、方法、技术路线与内容结构 |
1.5 研究的创新点及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2 理论回顾与借鉴 |
2.1 公共财政理论 |
2.2 利益集团理论 |
2.3 制度变迁理论 |
3 公共财政支持农村医疗卫生保障的理论框架 |
3.1 公共财政支持农村医疗卫生保障的概念内涵 |
3.2 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的产品属性与分类 |
3.3 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的供求均衡分析 |
3.4 公共财政支持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的微观基础 |
4 财政支持农村医疗卫生保障的国际经验及借鉴 |
4.1 发达国家(地区)政府支持医疗卫生保障的典型经验 |
4.2 发达国家(地区)政府支持医疗卫生保障制度的评述及启示 |
4.3 发展中国家政府支持农村医疗卫生保障的经验 |
4.4 发展中国家政府支持农村医疗卫生保障制度的评述及启示 |
5 财政支持农村医疗卫生保障的制度变迁 |
5.1 我国农村医疗卫生保障制度变迁的回顾与分析 |
5.2 财政支持农村医疗卫生保障的制度变迁 |
5.3 财政支持农村医疗卫生保障的制度变迁特征 |
6 财政支持农村医疗卫生保障的绩效分析 |
6.1 财政支持农村卫生保障的数量特征 |
6.2 财政支持农村医疗卫生保障的绩效分析 |
6.3 财政支持农村医疗卫生保障的问题表现 |
6.4 财政支持农村医疗卫生保障问题的影响分析 |
7 我国财政支持农村医疗卫生保障问题的成因 |
7.1 财政体制变革是直接原因 |
7.2 政府职能缺位是根本原因 |
7.3 宏观制度环境约束是深层原因 |
8 财政支持农村医疗卫生保障的目标模式与政策选择 |
8.1 政府支持农村医疗卫生保障的目标 |
8.2 政府支持农村医疗卫生保障的支出原则 |
8.3 政府投入为主导的农村医疗保障体系构建 |
8.4 财政支持农村医疗保障的政策措施 |
9 研究结论与政策运用 |
9.1 研究结论 |
9.2 政策运用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读博士期间取得的主要学术成就 |
(6)我国农村卫生保健的历史、现状与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一、我国农村卫生服务体制与合作医疗制度 |
二、90年代我国农村卫生资金投入情况 |
(一) 中国农村卫生费用 |
(二) 政府农村卫生投入及其变化趋势 |
三、我国农村卫生保健的问题及其成因 |
(一) 政府农村卫生资金投入及其影响 |
1. 政府农村卫生投入的资金总量不足 |
2. 政府投入农村公共卫生业务费用严重不足 |
3. 县、乡两级机构面临强大的“吃饭”压力 |
4. 政府农村卫生资金管理体制及其影响 |
(二) 实施农村健康保障的社会制约因素 |
1. 地区差异 |
2. 农户 |
3. 社区 |
4. 政府 |
(三) 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 |
四、对解决农村卫生保健问题的建议 |
(9)山东省农村卫生“三项建设”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基本情况描述 |
2.2 组织管理情况 |
2.3 资金筹集情况 |
2.4 建设情况1989~1999年全省新建、扩建、翻建乡镇卫生院 |
3 主要经验 |
3.1 政府重视是搞好农村卫生“三项建设”的关键 |
3.2 部门之间密切配合, 积极协调是搞好农村卫生“三项建设”的重要条件 |
3.3 全社会广泛动员, 群众参与是搞好农村卫生“三项建设”的保证 |
3.4 严格实行项目管理是搞好农村卫生“三项建设”的有效措施 |
4 存在的主要问题 |
4.1 投资结构不尽合理, 重房屋改建, 忽略了技术、管理等软件建设 |
4.2 其他渠道筹资额少, 覆盖面小;基层单位负债经营现象普遍根据对不同筹资渠道覆盖面的统计, 总的来说, |
5 几点建议 |
5.1 进一步拓宽筹资渠道, 做好总体规划, 加快建设步伐 |
5.2 从强化乡镇卫生院的功能出发抓好基本建设 |
5.3 坚持房屋、设备、人员配套原则, 重视对人才、技术、管理等软件的建设 |
(10)第一讲 市场经济体制下农村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农村卫生工作的简要回顾 |
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卫生事业发展 |
2.1 市场、市场经济和市场经济体制 |
2.2 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和主要内容 |
2.2.1 从世界各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历史和现状看, 一个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应当具备如下一些基本特征: |
2.2.2 市场经济体制是市场经济存在和发展必不可少的基本条件, 它在内容上就必然包括如下一些主要内容: |
2.3 市场机制及其作用 |
1.4 医疗卫生服务市场及其特征 |
1.5 市场经济理论将推动卫生改革的健康发展 |
2.5.1 医疗卫生服务市场的不同领域应采取不同的调节方式 |
2.5.2 制定医疗卫生行业法规是市场发育的必要条件 |
2.5.3 医疗机构的自主经营与政府职能转变 |
2.5.4 医疗保险机构是医疗卫生服务市场的重要经济主体 |
1.5.5 转换医疗卫生价格形成机制, 以利于合理配置卫生资源 |
3 市场经济体制下农村卫生事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
4 市场经济体制下农村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基本思路 |
4.1 农村卫生改革的目标和基本原则 |
4.2 农村卫生改革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措施 |
思考题 |
四、我国农村卫生“三项建设”存在的问题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基层医疗卫生工作的历史考察[D]. 鲁轶. 武汉大学, 2012(06)
- [2]基于公共政策视角的我国农村卫生人才政策趋势分析[J]. 杨文燕,王文华,尹爱田. 中国卫生经济, 2011(11)
- [3]建国以来农村医疗服务分流措施及效果研究[J]. 宋春燕,尹爱田. 中国卫生经济, 2010(03)
- [4]广东城乡统筹发展农村卫生事业研究[J]. 傅晨,谢小蓉,刘梦琴,朱金鹤. 南方农村, 2008(02)
- [5]农村医疗卫生保障的公共财政支持研究[D]. 韩宏华. 山东农业大学, 2006(12)
- [6]我国农村卫生保健的历史、现状与问题[J]. 李卫平,石光,赵琨. 管理世界, 2003(04)
- [7]我国农村卫生“三项建设”存在的问题分析[J]. 黄成礼,郑晓瑛,刘怡,任强. 中国卫生经济, 2003(01)
- [8]民族地区农村卫生可持续发展的思考[J]. 金礼智.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02(09)
- [9]山东省农村卫生“三项建设”评估[J]. 尹爱田,张光鹏,王培承,郑文贵. 中国卫生资源, 2002(02)
- [10]第一讲 市场经济体制下农村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J]. 朱敖荣,权循珍,夏北海,江启成,左文远. 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