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弘扬创新精神 攀登科学高峰(论文文献综述)
陈套[1](2022)在《弘扬科学家精神 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文中提出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学成就离不开精神支撑。科学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科学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科学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砥砺奋进的强大动力、自立自强的精神密码和开拓创新的勇毅志气。加快实现高水平的科技自立自强,必须筑牢攀登科技高峰的信念根基,激活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发挥科学家精神在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征程中薪火蔓延的作用,汇聚绽放引领推动科技创新的精神伟力。
王德炎[2](2021)在《五四精神对新时代青年教育的价值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五四运动是以青年为主、社会各阶层共同参与的救亡图存爱国运动,其生成的五四精神早已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和骨髓,特别是对教育和武装新时代青年有着独特而有力的作用。五四精神融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一体,符合新时代党和国家对青年的要求和期望,符合新时代青年成长成才的基本要求,应当内化为青年的精神品质,外化为青年的实际行动。在这内外化过程中,学校、社会与网络必将成为青年吸纳与运用五四精神的重要场所。学校教育、社会锻造与网络导向共同发力,三方互补是使五四精神融入新时代青年教育的路径旨归。
习近平[3](2021)在《党的伟大精神永远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文中提出一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爱国主义始终是把中华民族坚强团结在一起的精神力量,改革创新始终是鞭策我们在改革开放中与时俱进的精神力量。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不断增强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永远朝气蓬勃迈向未来。(2013年3月17日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
于建贵,张琳[4](2021)在《“两弹一星”精神的理论阐释与传承路径》文中研究表明"两弹一星"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的重要精神财富。"两弹一星"精神是在党的坚强领导、国防科技发展以及科研工作者的艰辛探索中形成的,凝结着无数科研工作者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奉献精神,自力更生、接续奋斗的使命担当精神,勇攀高峰、追求卓越的求实创新精神,团结协作、集智攻坚的协同克难精神。在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之际,充分认识"两弹一星"精神对于坚定理想信念之基、提振勇敢担当信心、汲取求实创新滋养、汇聚协同攻坚伟力具有重要意义。在实践中必须以深化研究阐释为本、以开拓资源载体为基、以强化宣传教育为要、以完善实践保障为重,不断促进"两弹一星"精神的传承弘扬,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凝心聚力。
韩延明[5](2021)在《百年红色精神谱系之八 “两弹一星”精神》文中指出"两弹一星"精神,是20世纪下半叶新中国科技专家在自主研制原子弹、氢弹、导弹和人造卫星的辉煌伟业中自觉培育践行的一种伟大精神,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和科学精神的集中体现。2020年9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明确提出,广大科技工作者要"弘扬‘两弹一星’精神,主动肩负起历史重任,把自己的科学追求融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事业中去"。奋进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进一步传承弘扬"两弹一星"精神,不断朝着科技强国和航天强国的目标脚步迈进。
王小鸥,徐盛之[6](2021)在《善用“大思政课”激发学生使命担当——“两弹一星”精神课程开发案例》文中指出"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位好姑娘,人们走过了她的帐房,都要回头留恋地张望……"这就是美丽的金银滩草原。她曾是鲜为人知的神秘禁区,孕育了新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氢弹,是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在为"两弹一星"事业奋斗的过程中,无数科研工作者以身许党、许国,用自己的智慧、青春、热血乃至生命,铸就了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
刘在洲[7](2021)在《科学家精神培养:引育大学生献身科学事业的重要基石》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高校是培养未来科技人才的摇篮,科学家精神培养是引育大学生献身科学事业的重要基石。其中,胸怀天下、心系苍生的爱国精神引领学生立志报国与服务人民;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激励学生勇于担当与敢于创新;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规训学生探索未知与正风守则;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鞭策学生修炼情操与勤奋拼搏;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培养学生融合思维与团队精神;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启迪学生感恩前辈与面向未来。
王萍,王引[8](2021)在《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群体特征及对医学生科学家精神教育启示》文中研究指明通过百度百科等搜集历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信息并分析其群体特征,结果显示: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出生成长地几乎都在东部,特别是沿海地区;同时性别差异大,政治面貌以中共党员为主,毕业院校以老牌名校为主,其中医学领域科学家均毕业于985,211高水平大学,约60%有留学经历,留学目的国以美苏为主。从事领域非医学较多,且基本当选为院士;当选院士时平均年龄相对不高,获奖时年龄较大,从事研究领域工作年限较一般工作者长。综上,结合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体现的科学家精神,得出对医学生科学家精神教育启示为以爱国精神引领人,开展新中国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学习教育,深化青年对肩负历史使命和医学事业职责担当领悟,使青春理想与祖国同向同行;以奋斗精神激励人,重视实践教育教学,活动育人,劳动育人,用求实奉献攀登科学高峰;以创新精神提升人,注重创新意识,文化和创新人才培养机制顶层设计,用创新驱动事业发展;以理想信念塑造人,加强理想信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教育,用勇毅品格战胜艰险挫折;科学家精神教育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的综合体现,进行科学家精神教育将有力促进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
郭雅丽[9](2021)在《习近平关于劳动重要论述研究》文中认为劳动将人从天上“请回”到现实王国,使人在自然界的基础上超越自然界生产出社会生活的本身,使人成为“类存在”过着“类生活”。劳动成为人的一般本质,人也通过劳动创造出延绵的人类历史和磅礴的世界历史。马克思在早期就预言未来新社会中每一个民族都将有同一个统治者即劳动。劳动无论从过去到现在还是到未来,都是人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所以“劳动”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是最基础最核心的范畴之一,马克思主义劳动观至今仍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习近平关于劳动重要论述以经典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为理论核心、延承中华优秀传统劳动思想、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劳动观的基础上结合习近平自身的知青、早期从政和治国理政的实践,直面劳动关系不够和谐、错误劳动思潮仍然存在、反全球化趋势和新冠肺炎疫情带来劳动新反思和人工智能带来劳动新挑战等现实背景中萌芽、发展和逐渐成熟。本文以习近平关于劳动重要论述为核心,以“劳动”为核心概念,具体从四个部分展开论述。第一部分阐释习近平关于劳动重要论述提出的理论基础、实践养成和现实语境,体现出习近平关于劳动重要论述是顺应时代需要、适应本国国情和解决劳动问题的重要的科学的理论;第二部分从习近平关于劳动重要论述的主体论、价值论和实践论三个主要部分论述其丰富内容,具体回答劳动的主体是谁、为什么要劳动和怎样开展劳动这三个主要问题;第三部分研究习近平关于劳动重要论述的人民性、时代性、引导性和创新性四个主要理论特质,体现出习近平关于劳动重要论述作为时代的产物具有区别于其他劳动理论的鲜明思想特质,体现出习近平关于劳动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最具特色的组成部分之一;最后第四部分突出习近平关于劳动重要论述的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体现其能够引导个人实干会干、争创一流,引导社会凝心聚力、创造辉煌,引导国家团结一心、勇攀高峰。本文通过运用文献研究法和系统分析法,通过研究习近平有关劳动重要论述理论产生的基础、主要内容、理论特质和重大意义,形成一个整体、系统且较新颖的研究理路。通过这一研究体现出习近平关于劳动重要论述,不仅从理论层面丰富劳动理论实现劳动理论价值的跃升,而且对个人、社会和国家正确把握这种理论并指导劳动实践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韩敏[10](2021)在《吴运铎精神研究》文中认为吴运铎作为中国“兵工事业的开拓者”,一生横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等多个重要历史时期。他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的一生铸就了伟大的吴运铎精神,是党和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具有超越时空的恒久价值和生命力。本文运用文本解读法和历史分析法,以吴运铎的先进事迹及其相关着作和书信为基础,探寻吴运铎精神的产生背景和发展历程,梳理和凝练吴运铎精神的主要内容,深入挖掘吴运铎精神的时代价值。吴运铎精神是一个以全心全意为党、为国家、为人民无私奉献为精髓的多层次思想体系,是共产党人无私奋斗精神的缩影。改革开放以来,受多元社会思潮的影响,人民群众的价值观发生较大变化,红色文化逐渐受到各种社会思潮的冲击。在此情况下,尤其需要我们立足新时代大力传承和弘扬吴运铎精神。除引言外,全文由四个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主要阐述吴运铎精神的产生背景和发展历程。吴运铎早年深受家庭和社会双重因素影响,并在革命生涯中锻炼成长,创造了吴运铎精神,它经历了孕育期、形成期、艰难发展期和升华期,具有顽强的生命力,成为矗立民族精神宝库的一座丰碑。第二部分主要总结和凝练吴运铎精神的主要内容。其精神主要可以概括为两大方面,核心内容是:“把一切献给党”;具体内容是:爱党爱国的坚定理想信念、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强军强国防的自主创新精神、心系群众的人民本位精神、勤俭节约的艰苦奋斗精神和矢志不渝的无私奉献精神。第三部分主要阐述吴运铎精神的时代价值。面向不同时期的发展特征和主要任务,吴运铎精神彰显出对中国精神、党的建设和对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价值。第四部分主要探究新时代弘扬吴运铎精神的有效途径。从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的新特点出发,提出逐步构建系统化全方位的弘扬体系和全媒介大众化的弘扬环境,以最大程度地传承和弘扬吴运铎精神,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二、弘扬创新精神 攀登科学高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弘扬创新精神 攀登科学高峰(论文提纲范文)
(1)弘扬科学家精神 实现科技自立自强(论文提纲范文)
一、概念廓清:科学精神与科学家精神 |
二、科学家精神的独特性 |
三、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 引领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
(2)五四精神对新时代青年教育的价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五四精神的历史内涵 |
(一)爱国主义精神是五四精神的最高精神表现 |
(二)民主与科学精神是五四精神的两面旗帜 |
(三)进步与创新精神是五四精神的精神内核与精神拓展 |
二、五四精神融入新时代青年教育的时代价值 |
(一)五四精神为青年热爱人民、报效祖国提供精神支撑 |
(二)五四精神为青年学习知识、追求民主提供力量源泉 |
(三)五四精神为青年追求进步、勇于创新提供不竭动力 |
三、五四精神融入新时代青年教育的实施路径 |
(一)掌握青年运动方向,发挥学校教育的主渠道功能 |
1.让课堂成为五四精神传播的“第一站” |
2.让课外实践成为五四精神的“再教育基地” |
3.让校园文化成为五四精神传播的有力载体 |
(二)传播和弘扬五四精神,激发社会教育活力 |
1.坚持分类教育,发挥各类青年团体传承五四精神的积极作用 |
2.利用场馆教育,突显五四纪念场馆教育青年的积极作用 |
(三)强化网络五四精神教育,扩大五四精神传播渠道 |
1.让网络平台成为五四精神传播和弘扬的“新高地” |
2.让网络平台充满传播五四精神的正能量,消解历史虚无主义思潮 |
四、结语 |
(3)党的伟大精神永远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论文提纲范文)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八 |
九 |
十 |
十一 |
十二 |
十三 |
十四 |
十五 |
十六 |
十七 |
十八 |
十九 |
二十 |
二十一 |
二十二 |
二十三 |
二十四 |
二十五 |
二十六 |
二十七 |
二十八 |
二十九 |
三十 |
三十一 |
三十二 |
三十三 |
三十四 |
三十五 |
三十六 |
(4)“两弹一星”精神的理论阐释与传承路径(论文提纲范文)
一、 “两弹一星”精神的形成逻辑 |
1. 党的坚强领导是“两弹一星”精神形成的重要支撑 |
2. 国防科技发展是“两弹一星”精神形成的现实根基 |
3. 科研探索工作是“两弹一星”精神形成的实践基础 |
二、 “两弹一星”精神的主体内涵 |
1. 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奉献精神 |
2. 自力更生、接续奋斗的使命担当精神 |
3. 勇攀高峰、追求卓越的求实创新精神 |
4. 团结协作、集智攻坚的协同克难精神 |
三、 “两弹一星”精神的价值意蕴 |
1. 坚定理想信念之基 |
2. 提振勇敢担当信心 |
3. 汲取求实创新滋养 |
4. 汇聚协同攻坚伟力 |
四、 传承弘扬“两弹一星”精神的传承路径 |
1. 以深化“两弹一星”精神研究阐释为本 |
2. 以开拓“两弹一星”精神资源载体为基 |
3. 以强化“两弹一星”精神宣传教育为要 |
4. 以完善“两弹一星”精神实践保障为重 |
(5)百年红色精神谱系之八 “两弹一星”精神(论文提纲范文)
一、“两弹一星”精神的产生背景 |
(一)“两弹一星”的涵义和意义 |
(二)“两弹一星”研制的背景和过程 |
二、“两弹一星”精神的基本内涵 |
(一)“热爱祖国、无私奉献”的爱国奉献精神 |
(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自强创业精神 |
(三)“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协同创新精神 |
三、“两弹一星”精神的传承弘扬 |
(6)善用“大思政课”激发学生使命担当——“两弹一星”精神课程开发案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读书分享,学史明理 |
二、参观体验,浸润无声 |
三、主题班会,知行合一 |
(7)科学家精神培养:引育大学生献身科学事业的重要基石(论文提纲范文)
一、胸怀天下、心系苍生的爱国精神引领学生立志报国与服务人民 |
二、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激励学生担当作为与敢于创新 |
三、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规训学生探索未知与正风守则 |
四、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鞭策学生修炼情操与勤勉拼搏 |
五、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培养学生融合思维和团队精神 |
六、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启迪学生感恩前辈与面向未来 |
(8)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群体特征及对医学生科学家精神教育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问题的提出 |
2 研究现状 |
2.1 科学家及科学家精神研究现状 |
2.2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研究现状 |
3 研究方法 |
3.1 研究对象及方法 |
3.2 统计方法 |
4 结果 |
5 讨论及启示 |
5.1 以爱国精神引领人,使青春理想与祖国同向同行 |
5.2 以奋斗精神激励人,用求实奉献攀登科学高峰 |
5.3 以创新精神提升人,用创新驱动事业发展 |
5.4 以理想信念塑造人,用勇毅品格战胜艰险挫折 |
5.5 以科学家精神教育促进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 |
(9)习近平关于劳动重要论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背景与意义 |
1.选题背景 |
2.选题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1.国内研究现状 |
2.国外研究现状 |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
1.研究思路 |
2.研究方法 |
(四)创新与不足之处 |
1.创新之处 |
2.不足之处 |
一、习近平关于劳动重要论述的产生基础 |
(一)习近平关于劳动重要论述的理论根基 |
1.经典马克思主义劳动观 |
2.中华优秀传统劳动思想 |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劳动观 |
(二)习近平关于劳动重要论述的实践养成 |
1.七年知青岁月助成长 |
2.早期从政攒经验 |
3.治国理政树新风 |
(三)习近平关于劳动重要论述的现实语境 |
1.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变出现新的劳动问题 |
2. “两个百年”目标的实现需要全民积极劳动 |
3.应对错误思潮需要正确劳动理论指引 |
4.世界经济发展新动向需要积极回应 |
5.人工智能发展对人类劳动提出新挑战 |
二、习近平关于劳动重要论述的主要内容 |
(一)劳动主体论 |
1.工人阶级是劳动的主力力量 |
2.农民群体是劳动的中坚力量 |
3.知识分子是劳动的重要力量 |
4.广大青年是劳动的蓬勃力量 |
(二)劳动价值论 |
1.劳动创造幸福,实现美好生活 |
2.劳动推动社会发展,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
3.劳动成就个人价值,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
(三)劳动实践论 |
1.宣传劳动,凸显劳动重要地位 |
2.和谐劳动,着力化解劳动矛盾 |
3.劳动教育,培养高素质劳动大军 |
4.劳动竞争,激发劳动者创新活力 |
三、习近平关于劳动重要论述的主要特征 |
(一)坚定的人民性 |
1.彰显劳动者的主体性,人民当家做主 |
2.追求公平正义的劳动,发展成果人民共享 |
3.造福广大劳动群众,起于民终于民 |
(二)鲜明的时代性 |
1.立足富起来现实需求,展望强起来未来景愿 |
2.立足时代新历史方位,丰富社会核心价值观 |
3.立足时代国际化舞台,揭示资本逻辑“新面目” |
(三)明确的引导性 |
1.引导个人昂扬向上,奋发有为 |
2.引导社会勠力同心,增强实力 |
3.引导国家团结统一,走向世界 |
(四)重大的创新性 |
1.依靠创造型劳动,创新劳动形态 |
2.弘扬创造性精神,培养创新人才 |
3.建构创新体制机制,搭建创新平台 |
四、习近平关于劳动重要论述的重大意义 |
(一)习近平关于劳动重要论述的理论意义 |
1.以原创性劳动理论实现劳动价值的跃升 |
2.以创新劳动理念丰富劳动理论研究 |
(二)习近平关于劳动重要论述的实践意义 |
1.增进人民对劳动的正确认识,指引人民热爱本职工作 |
2.倡导全社会勤俭节约,形塑社会良好风尚 |
3.推动国家实现目标,坚定走向世界舞台中央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
致谢 |
(10)吴运铎精神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选题背景 |
(二)选题意义 |
1.理论意义 |
2.现实意义 |
(三)国内研究现状 |
1.吴运铎精神内涵的研究 |
2.吴运铎精神的弘扬途径研究 |
(四)研究方法 |
1.文本解读法 |
2.历史分析法 |
(五)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
1.创新之处 |
2.不足之处 |
一、吴运铎精神的产生背景和发展历程 |
(一)吴运铎精神的产生背景 |
1.吴运铎精神产生的家庭背景 |
2.吴运铎精神产生的社会背景 |
(二)吴运铎精神的发展历程 |
1.吴运铎精神的孕育期 |
2.吴运铎精神的形成期 |
3.吴运铎精神的艰难发展期 |
4.吴运铎精神的升华期 |
二、吴运铎精神的主要内容 |
(一)吴运铎精神的核心内容——“把一切献给党” |
(二)吴运铎精神的具体内容 |
1.爱党爱国的坚定理想信念 |
2.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 |
3.强军强国防的自主创新精神 |
4.心系群众的人民本位精神 |
5.勤俭节约的艰苦奋斗精神 |
6.矢志不渝的无私奉献精神 |
三、吴运铎精神的时代价值 |
(一)吴运铎精神对塑造中国精神的价值 |
1.吴运铎精神对塑造民族精神的价值 |
2.吴运铎精神对塑造时代精神的价值 |
(二)吴运铎精神对党的建设的价值 |
1.吴运铎精神有助于党的政治建设 |
2.吴运铎精神有助于党的思想建设 |
3.吴运铎精神有助于党的作风建设 |
4.吴运铎精神有助于党的廉政建设 |
(三)吴运铎精神对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 |
1.吴运铎精神为青少年坚定理想信念提供思想资源 |
2.吴运铎精神是激励青少年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 |
四、吴运铎精神的弘扬途径 |
(一)构建系统化全方位的弘扬体系 |
1.家庭教育是认知吴运铎精神的起始点 |
2.学校教育是学习吴运铎精神的主阵地 |
3.社会教育是培育吴运铎精神的大舞台 |
(二)营造全媒介大众化的弘扬环境 |
1.支持吴运铎事迹影视书画的创作出版 |
2.加强吴运铎英雄事迹网络共享平台建设 |
3.推动吴运铎事迹纪念符号进入社会公共空间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致献 |
四、弘扬创新精神 攀登科学高峰(论文参考文献)
- [1]弘扬科学家精神 实现科技自立自强[J]. 陈套. 科技中国, 2022(01)
- [2]五四精神对新时代青年教育的价值研究[J]. 王德炎.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1(10)
- [3]党的伟大精神永远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J]. 习近平. 当代党员, 2021(18)
- [4]“两弹一星”精神的理论阐释与传承路径[J]. 于建贵,张琳.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2021(04)
- [5]百年红色精神谱系之八 “两弹一星”精神[J]. 韩延明. 党史博采(上), 2021(08)
- [6]善用“大思政课”激发学生使命担当——“两弹一星”精神课程开发案例[J]. 王小鸥,徐盛之. 人民教育, 2021(Z2)
- [7]科学家精神培养:引育大学生献身科学事业的重要基石[J]. 刘在洲.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21(12)
- [8]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群体特征及对医学生科学家精神教育启示[J]. 王萍,王引.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2021(03)
- [9]习近平关于劳动重要论述研究[D]. 郭雅丽. 广西师范大学, 2021(12)
- [10]吴运铎精神研究[D]. 韩敏. 辽宁师范大学, 202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