柠檬酸钠对AES/6501复合体系粘度的影响

柠檬酸钠对AES/6501复合体系粘度的影响

一、柠檬酸钠对AES/6501复配体系粘度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王丽侠[1](2020)在《复合嫩化剂对调理重组牛排材质的影响》文中指出复合食品添加剂是指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食品添加剂及食品配料单体混合而成的起到功能互补和协同作用的复配物,复合食品添加剂在食品中担当某一项或多项功能,改善食品色、香、味、形和增强营养价值等。调理过程中添加复配食品添加剂可以显着提高牛排制品组织结构和整体食品品质,并具有延长货架期和提高消费者接受程度的潜力,为实际加工生产提供参考。本论文中以牛霖为原料,添加酸度调节剂、水分保持剂和亲水性胶体及氯化钾和海藻糖,研究调理重组牛排制品加工过程中主要质量指标包括外观色泽、气味、多汁性和质构等变化。主要研究内容如下:在调理重组牛排制品组织结构的影响中,我国食品添加剂标准允许添加的常见酸度调节剂主要有碳酸钠、碳酸氢钠、柠檬酸钠和柠檬酸,单因素通过pH、系水力和感官评价对肉制品组织结构测定,复合酸度调节剂采用系水力、肉色测定、感官评价和质构分析确定添加0.08%碳酸钠、0.15%碳酸氢钠、0.18%柠檬酸钠和0.03%柠檬酸,调理牛排持水率为52%、汁液损失率为2.9%和蒸煮损失率为16%以及感官评价为最佳。因此,避免了单一碳酸盐其碱性强对调理牛排风味影响较大的缺点。在调理重组牛排制品组织结构的影响中,我国食品添加剂标准允许添加的常见水分保持剂主要有三聚磷酸钠、焦磷酸钠和六偏磷酸钠,单因素通过pH、系水力和感官评价对肉制品组织结构测定,复合水分保持剂采用系水力、肉色测定、感官评价和质构分析确定添加0.25%三聚磷酸钠、0.06%焦磷酸钠和0.12%六偏磷酸钠,调理牛排持水率为59%、汁液损失率为2.2%和蒸煮损失率为14%以及感官品评为最佳。因此,规避了单一磷酸盐特有的金属涩味,提高调理牛排弹性和脆性优点。在调理重组牛排制品组织结构的影响中,亲水性胶体主要是卡拉胶、魔芋胶、结冷胶和酪蛋白酸钠,其他因素海藻糖和氯化钾,单因素通过系水力和感官评价对肉制品组织结构测定,复合亲水性胶体采用系水力、肉色测定、感官评价和质构分析确定添加0.30%卡拉胶、0.08%魔芋胶、0.03%结冷胶和0.12%酪蛋白酸钠及0.08%海藻糖和0.06%氯化钾,调理牛排持水率为57%、汁液损失率为1.9%和蒸煮损失率为13%。

苏昭玮[2](2021)在《AZ91D镁合金化学转化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文中认为AZ91D压铸型镁合金具有比强度高、机械性能优异和导热性好等优点,然而电化学活性高导致其耐蚀性较差,因此常在该镁合金表面制备化学转化膜以增强其耐蚀性。由于镁合金在压铸过程中极易受到机械损伤,产生不平整的划痕、凹陷、孔隙等缺陷,因此在材料使用前往往要进行抛光处理,使后续膜层获得更好的结合力和耐蚀性。本文研究了镁合金抛光工艺对抛光效果的影响,确定最佳的抛光液配方并讨论了其抛光机理;在此基础上分别研究钼系转化膜和钙系磷化膜的制备工艺并讨论了膜层的生长机理。研究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电化学工作站、SEM、XRD、点滴试验、盐雾试验等手段对表面粗糙度、电化学性能、形貌和物相组成进行表征。研究了抛光工艺对抛光质量的影响,确定了抛光液的最佳组成及工艺条件为磷酸625.00 ml·L-1、硫酸铜0.60 g·L-1、三乙醇胺0.40 g·L-1、十二烷基苯磺酸钠0.35g·L-1及温度45℃,抛光后试样的失重率为0.48 mg·cm-2,光泽度最高可达93%,表面状态均匀,已达到镜面光亮的效果,对应的表面外观等级为1级。表面粗糙度Ra值为0.086μm。采用化学转化法制备钼转化膜,通过正交实验优化出最佳配方及工艺为钼酸钠45.0 g·L-1、醋酸钠8.0 g·L-1、磷酸三钠17.0 g·L-1、三乙醇胺1.2 g·L-1、十二烷基苯磺酸钠0.4 g·L-1及柠檬酸钠5.0 g·L-1,温度60℃,转化时间45 min。膜层呈层状分布,表面均匀。转化膜主要成分为Mg3(PO4)2、MoO2、MoO3、Na2MoO4及少量的AlPO4。试样的耐蚀能力大大提高。膜层的生长过程可分为镁合金溶解与成膜准备阶段、成膜初始阶段、膜层生长阶段、成膜反应平衡阶段。采用化学转化法制备钙系磷化膜,通过正交实验优化出最佳配方及工艺为硝酸钙35.0 g·L-1、马日夫盐16.0 g·L-1、磷酸28.0 g·L-1、柠檬酸钠2.0 g·L-1、焦磷酸钠1.8 g·L-1、十二烷基苯磺酸钠0.6 g·L-1及温度55℃,时间45 min。膜层表面呈花状结构,转化膜均匀致密。钙转化膜的腐蚀电流比镁基体的腐蚀电流降低了3个数量级,阻抗弧最大达到8913.7Ω·cm-2,耐腐蚀性能得到提高。膜层表面主要为Ca3(PO4)2、Ca2P2O7、AlPO4、Mg3(PO4)2等物相。钙系磷化膜的成膜过程可分为3个阶段:镁合金的溶解与成膜初始过程、膜层生长过程、膜层增厚过程。在Na2MoO4改性后,膜层表面为块状结构,堆积紧密,裂纹直径降低。经钼改性后,钙系磷化膜的腐蚀电流降低到了2.449×10-7 A·cm-2,阻抗值为10413.8Ω·cm-2,试样的耐腐蚀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吴超[3](2020)在《磷石膏基干混砂浆的研制及外加剂影响机理》文中研究说明我国每年排放大量磷石膏,其二水硫酸钙含量超过90%,因杂质影响导致利用率很低,我国仅达到30%左右,亟待拓宽利用途径。磷石膏煅烧制备磷建筑石膏,凝结时短、强度较天然石膏低,难以直接应用,需掺入缓凝剂、保水剂等调控性能。外加剂种类及掺量选择是石膏建材制备的核心技术之一,不仅改善石膏浆体性能,同时严重影响石膏硬化体强度。鉴于此,文章以磷建筑石膏粉、玻化微珠、柠檬酸钠(SC)及甲基纤维素(MC)配制磷石膏基轻质抹灰石膏,分析外加剂及玻化微珠掺量对配制轻质抹灰石膏物理性能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柠檬酸钠掺入增大抹灰石膏浆体流动度,延缓浆体凝结,保水率则先增大后减小,抗折强度先减小后增大,拉伸粘结、抗压强度变化趋势与之相反。甲基纤维素掺量增大,浆体流动度降低、凝结时间延长,保水率明显增大,硬化体抗折强度呈先减小后增大趋势变化,抗压强度变化相反,拉伸粘结强度与掺量呈正相关变化。玻化微珠轻骨料含量增大,浆体流动度减小,缩短凝结时间,保水率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变化,抗折、抗压均以先增大后减小趋势变化,拉伸粘结强度呈正相关增大。根据影响规律得到磷建筑石膏:玻化微珠:SC:MC=97?93:3.0?7.0:0.7?1.2:0.1?0.5,样品性能符合GB/T 28627-2012《抹灰石膏》要求。其次,以磷建筑石膏、降解聚酰胺钙盐(PE)、羟丙基甲基纤维素醚(HPMC)、聚乙烯醇(PVA)为原料制备性能优良的粘结石膏,分析外加剂掺量对粘结石膏物理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PE缓凝剂掺量增大,粘结石膏凝结时间及初-终凝间隔均随之增大,低掺量提升硬化体力学强度,掺量增大则明显降低硬化强度性能。掺入纤维素醚显着提高石膏制品的拉伸粘结强度,但是掺量增大会导致样品的抗折、抗压强度降低。增大石膏中PVA掺量,浆体标稠用水量、抗折强度随逐渐减小,抗压强度则为先增大后减小,拉伸粘结强度先增大后减小。根据外加剂影响规律,优化出符合JC/T1025-2007《粘结石膏》性能要求的配比,即磷建筑石膏:PE缓凝剂:纤维素醚:PVA=100:0.05?0.20:0.05?0.20:0.10?0.50,最优配比抗折、抗压、拉伸粘结强度分别约为5.41MPa、16.80MPa、1.07MPa。最后,在此研究基础上,选择五种缓凝剂、三种保水剂,研究单掺、复掺对磷建筑石膏性能的影响,通过水化产物XRD、水化液相钙离子浓度、硬化体微观形貌、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表征分析缓凝剂和保水剂对磷建筑石膏影响机理。结果表明:仅柠檬酸(CA)、90%CA+10%MC、SC、PE增大降低浆体流动度,其余样品流动度降低;缓凝剂延长浆体凝结时间;保水剂增大浆体保水率,并加快浆体凝结,复掺样品缓凝效果下降;外加剂降低磷建筑石膏水化硬化强度,水化残留半水相持续水化膨胀,导致其7d强度降低。PE在磷建筑石膏中缓凝效果最佳,且强度损失较小,甚至可增强石膏强度。缓凝剂效果越好,样品水化初期液相钙离子浓度越高,且随时间降低越缓慢;柠檬酸钠、三聚磷酸钠、六偏磷酸钠明显改变二水石膏的晶体生长习性,晶体由长针状转变成短柱、板状,其余外加剂样品仍以针状为主,其中保水剂掺入促使不同取向针状晶体形成,改变水化产物晶体间搭接程度。八种外加剂样品XPS分析Ca2+结合能均发生偏移,表明外加剂基团与钙离子之间发生了一定程度化学反应,由于选择性吸附,改变晶体生长习性及形貌。PE通过抑制溶液中Ca2+和SO42-的成核达到缓凝目的。

李琛[4](2020)在《草酸钠作为洗涤助剂的性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助剂是衣物洗涤剂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分,主要起脱除硬水离子改善洗涤性能的作用。三聚磷酸钠(STPP)是目前性价比最高的洗涤剂助剂,但中国磷资源不丰富,而且磷酸盐的使用也会带来水体“富营养化”的问题。以有机小分子羧酸盐,沸石,层状硅酸盐,聚羧酸盐等替代磷酸盐的助剂,都存在一定的缺陷,因此,寻找高性价比的代磷助剂仍然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草酸钠是一种二元羧酸螯合剂,它可以与多价离子形成不溶盐而起到软化水的作用。草酸钠作为洗涤剂助剂有过初步探索,但由于草酸钠生产成本比较高,没有推广应用。伴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目前以工业尾气生产草酸钠的技术,能够有效降低草酸钠生产成本,为草酸钠作为洗涤剂助剂提供了契机。本文在分析了草酸钠的物理化学基本性质、毒理学性质和生物降解性的基础上,以草酸钠为洗涤剂助剂,开展了系统的研究工作,并在相同试验条件下,与传统磷酸盐助剂三聚磷酸钠和现用量最大的代磷助剂4A沸石进行了对照研究。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1)首先,对草酸钠作为洗涤助剂的基本性质进行了研究,包括草酸钠的钙脱除容量、钙脱除速率以及对表面活性剂润湿性能、乳化性能、发泡性能及洗涤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与4A沸石等代磷助剂比较,草酸钠具有钙脱除容量高、脱除速率快的特点。且草酸钠有助于表面活性剂的去污能力的提升。(2)去污性能是洗涤剂最重要的性质。在了解草酸钠具有助洗性基础上,进一步对草酸钠在洗涤剂配方中的去污性进行研究。本文通过调整洗涤剂配方组成、洗涤时间和温度,多角度研究了草酸钠为助剂的洗涤剂的去污性能,并与STPP和4A沸石作对比。实验结果表明,草酸钠为助剂的洗涤剂可达到与STPP相近相的结果,远优于无磷助剂4A沸石。(3)酶是现代洗涤剂的重要组分,添加少量的酶可以有效提高对特定污渍的去除能力。为研究草酸钠与酶在洗涤配方中的复配性能,分别在草酸钠洗涤剂配方中添加了蛋白酶、脂肪酶和纤维素酶,针对相应污渍的污布进行了去污力的测定,并与STPP和4A沸石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与STPP和4A沸石相比,草酸钠与酶显示出更好的复配性能。原因是草酸钠对酶的活性影响较小,保持了酶在洗涤剂中的活力,产生了更好的去污性能。(4)草酸钠是以沉淀的方式脱除硬水离子,生成的不溶性草酸盐颗粒可能会沉积在织物上,产生灰分。灰分沉积会造成织物的“板结”,使衣物发黄、变硬。本文通过对草酸钠洗涤剂中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和聚合物种类的调整出不同的配方,通过循环洗涤的方法对不同纤维织物(棉、聚酰胺、聚酯纤维)灰分沉积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发现,棉织物比合成纤维织物更容易造成灰分沉积。通过对洗涤剂配方的筛选,得到了在三种织物上同时具有低灰分量和高白度保持的三种配方:脂肪酸甲酯磺酸钠(MES)/羧甲基纤维素钠(CMC)、MES/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和脂肪醇醚硫酸钠(AES)/CMC。(5)采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和草酸钠配方体系,选用棉织物,进一步对草酸钠洗涤剂灰分沉积机理进行了研究。通过测定不同表面活性剂溶液中不溶草酸盐和棉织物的zeta电位,并利用Derjaguin–Landau–Verwey–Overbeek(DLVO)理论对两者间的相互作用力进行计算来揭示灰分沉积与相互作用力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生成相同物相的草酸钙下,草酸钙颗粒与棉织物间的相互作用力越大,灰分沉积量越小。(6)采用统计学方法,使用Plackett-Burman设计方法,对以AES为阴离子表面活性剂,CMC为抗沉积剂的草酸钠洗涤剂配方进行了显着因子筛选,为配方进一步优化提供参考。结果表明,草酸钠对洗涤性能的提升效果分别达到了极显着和显着,尤其对于蛋白污布和皮脂污布的洗涤性能,在较大范围内改变草酸钠的添加量,灰分量的差别并没有达到显着影响的水平。

袁海飞[5](2020)在《二硫代羧基化改性聚丙烯酰胺衍生物去除重金属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重金属废水广泛来源于金属矿的开采和冶炼、金属加工、机械制造、电镀、电路板生产等行业,工业企业排放的大量重金属废水会导致水体环境不断恶化,影响人体健康、饮水安全以及严重破坏水生生态系统。目前重金属废水的处理方法主要有化学沉淀法、电解法、吸附法、离子交换法、膜分离法等,但这些处理方法存在处理成本高、处理工艺复杂、污泥量大、重金属回收困难等缺点,因此寻求一种高效、便捷、廉价的重金属废水处理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论文采用聚丙烯酰胺衍生物作为母体,通过化学合成方法将重金属离子的强配位基团二硫代羧基引入到它们的分子结构中,制备出系列新型高分子重金属螯合絮凝剂,包括二硫代羧基化羟甲基聚丙烯酰胺(DTMPAM)、二硫代羧基化磺甲基聚丙烯酰胺(DTSPAM)、二硫代羧基化胺甲基聚丙烯酰胺(DTAPAM)。二硫代羧基化改性聚丙烯酰胺衍生物系列重金属螯合絮凝剂具有双重性能,既具有螯合去除重金属的能力,又具有絮凝沉降作用。本文以二硫代羧基化改性聚丙烯酰胺衍生物系列重金属螯合絮凝剂为研究对象,通过絮凝实验法考察了各种絮凝剂在不同条件下的除镉性能、除镍性能以及除浊性能;并对重金属螯合絮凝剂去除混合重金属性能、螯合絮体的分形维数进行了探讨。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DTMPAM、DTSPAM、DTAPAM均对Cd2+具有较好的去除性能,当水样初始p H值为6.0、Cd2+浓度为25 mg·L-1时,其对Cd2+的最高去除率分别为92.94%、91.08%、99.04%;共存有机配位剂(EDTA、柠檬酸钠、焦磷酸钠)对DTMPAM、DTSPAM、DTAPAM除Cd2+呈促进作用或抑制作用,其与重金属离子和絮凝剂的螯合能力、重金属离子和有机配位剂的螯合能力、螯合基团的浓度、p H值等密切相关;水样中共存的浊度对DTMPAM、DTSPAM去除Cd2+呈促进作用,而对DTAPAM去除Cd2+呈抑制作用。(2)DTMPAM、DTSPAM、DTAPAM中仅DTAPAM对Ni2+呈现出良好的去除效果。当水样初始p H值范围为3.0~6.0时,DTAPAM对Ni2+去除率范围为89.27%~91.16%;不同条件下EDTA的存在对DTAPAM除Ni2+均呈抑制作用,而焦磷酸钠或柠檬酸钠的存在呈促进作用。(3)DTMPAM、DTSPAM、DTAPAM对不同初始浊度的含浊水样均有一定的除浊效果,浊度的去除率随着水样中原浊的增大而升高;不同条件下DTMPAM、DTSPAM、DTAPAM单一除浊对浊度的去除顺序为:DTAPAM>DTSPAM>DTAPAM;重金属离子的存在对DTMPAM、DTSPAM除浊呈促进作用,而对DTAPAM呈抑制作用。(4)DTMPAM、DTSPAM、DTAPAM对混合重金属离子的捕集顺序均为:Cu2+>Cd2+>Ni2+。(5)DTMPAM、DTSPAM、DTAPAM与Cd2+在不同条件下(不同Cd2+初始浓度,不同初始p H值,共存EDTA、柠檬酸钠、焦磷酸钠、浊度)形成絮体的分形维数与Cd2+的去除率有较好的相关性,即絮体分形维数越大,相对应Cd2+的去除率越高。(6)对比各种条件下DTMPAM、DTSPAM、DTAPAM去除重金属离子性能,DTAPAM性能最优,DTSPAM次之,DTMPAM最末。二硫代羧基化改性聚丙烯酰胺衍生物系列重金属螯合絮凝剂在处理模拟重金属废水时表现出优良性能,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和应用前景。

刘佳佳[6](2020)在《一类磷酸酯两性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文中认为磷酸酯两性表面活性剂既有两性表面活性剂的多功能特性,从而呈现出优良的应用性能,如优异的发泡、去污、耐酸碱、柔软、抗静电和杀菌性能,又因为结构类似于细胞中的磷酸甘油酯而具有特殊的滑腻感,被广泛用于日用化学品领域。此外,酰胺类磷酸酯两性表面活性剂分子中含酰胺基团和磷酸酯基团,显示出与皮肤很好的相容性,性能温和、易于生物降解,其应用范围日趋扩大。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研究环保型表面活性剂的各项性能可以为表面活性剂工业提供性能更好的新产品,比如替代工业产品配方中一些用量大却不环保的成分,对社会资源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论文基于此合成了一类脂肪酰胺磷酸酯两性表面活性剂,并研究其合成工艺、表面性能、应用性能和复配性能,以及产物在洗发水配方中的应用,主要内容和结果包括:以磷酸二氢钠、环氧氯丙烷、脂肪酸和N,N-二甲基-1,3-丙二胺为原料,使用三步法合成不同碳链的磷酸酯两性表面活性剂(简称Cn-APA)。其中,脂肪酸和N,N-二甲基-1,3-丙二胺缩合得到中间体烷基酰胺丙基二甲基叔胺(简称Cn-PKO),产率为94%。对加成反应和季铵化反应的条件进行优化,找到了最佳的反应条件。中间体2-羟基-3-氯丙基磷酸酯钠(简称HCP)的合成条件为:在85oC下,投料比n(环氧氯丙烷):n(磷酸二氢钠)=1:1.2,磷酸二氢钠的质量浓度为50%,反应时间为5 h,产物的收率最高可达79%;Cn-APA的合成条件为:温度为120oC,压力为0.3 MPa,反应物摩尔比n(HCP):n(C12-PKO)=1:1,反应时间为5 h,C12-APA、C14-APA和C16-APA的产率分别为94.1%、93.8%和93.5%。提纯中间体及产物,并运用FT-IR、MS以及1H-NMR对其结构进行表征,确定了合成的物质为目标产物。研究发现C12-APA、C14-APA和C16-APA的Krafft点都低于0oC,适用范围宽泛;三种表面活性剂的cmc都很小,且随着疏水链长度的增加,cmc降低,γcmc先减小后增加。在温度为25~40oC的条件下,计算三种产物的胶束化热力学函数,结果表明胶束化过程为热效应和熵效应共同驱动的放热自发过程;研究了C16-APA/水杨酸钠体系的流变学性质,结果表明体系表现出蠕虫状胶束的特征;三种产物对帆布的润湿能力较差,对液体石蜡的乳化能力较好,拥有优良的发泡、稳泡性能,对皮脂污布的去污效果良好;三种产物的抗静电性能优良且相差不大。C12-APA对大肠杆菌的杀菌率低于90%,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念珠菌的杀菌率均高于99%。研究发现SDS/C12-APA复配体系在降低cmc、降低表面张力的效能和效率方面均存在协同效应,体系分子间存在中等相互作用,在某些复配比例下,体系的润湿、乳化、发泡性能有明显的协同效应。而AEO9/C12-APA复配体系无协同效应;研究了复配体系的微极性、胶束聚集数和胶束平均流体力学半径,所得结果可简单判定SDS/C12-APA体系具有协同效应,而AEO9/C12-APA体系不具有协同效应,并且对两种复配体系形成的胶束形貌进行简单分析;添加正丁醇会降低C12-APA水溶液的γcmc,并使其cmc增大。随着正丁醇浓度的增加,cmc先增大后减小,γcmc减小;添加聚乙二醇使C12-APA水溶液的γcmc减小,cmc增大,且随聚乙二醇浓度的增加变化不大。随着聚乙二醇聚合度增加时,cmc继续增大,γcmc继续减小,但在高聚合度(2000和11000)下,计算得到体系的表面化学参数基本不再变化。将C12-APA应用到一款无硅油无硫酸盐透明洗发水配方中。配方的p H值约为6.0~6.5,粘度约为3500~4000 mPa.s,以及耐热、耐寒稳定性试验均符合国家标准。对洗发水进行感官评价,该洗发水配方性能良好,有着明显的滑腻感,有望批量生产。

于梦琦[7](2020)在《新型吸收剂复配及对甲苯废气吸收性能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吸收法可在低温、高压等恶劣环境下有效处理多种高浓度VOCs废气,且因能够回收有价值的组分而受到人们广泛关注。本研究采用吸收法,以甲苯为目标污染物,分别以植物油、矿物油、废机油为有机吸收剂,以吐温-40、吐温-60、柠檬酸钠、乙酸钠、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配制的离子型吸收剂为水溶性吸收剂,系统研究了各类型单一吸收剂对甲苯的吸收效率、甲苯饱和吸收量及增溶量等特性;并通过对比各个吸收剂的吸收效果,复配出一系列不同类型、不同比例的吸收剂,最终复配出一种新型高效甲苯吸收剂。主要结论如下:(1)单一有机吸收剂在甲苯进气浓度为8000 mg/m3,进气量为1 L/min时对甲苯的吸收效果达到最佳,废机油、矿物油、植物油对甲苯的饱和吸收量分别为7.15、12.43、18.16 mg/g。(2)单一水溶性吸收剂对甲苯的增溶效果相比有机吸收剂较弱,分别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吐温-40、吐温-60、柠檬酸钠、乙酸钠配制的离子型吸收剂对甲苯的增溶量依次为2.09、1.28、1.25、1.04、0.87 mg/g。(3)植物油、矿物油、废机油按照2:3:1体积比例复配时对甲苯的吸收效果提升明显,对甲苯的饱和吸收量提升至50.93 mg/g,饱和吸收时间明显延长;柠檬酸钠与少量非电离酸(柠檬酸)进行复配时对甲苯的增溶量也出现一定程度提高;当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与乙酸钠复配,二者添加量分别为0.5%、0.5%时对甲苯的增溶效果达到最大,此时的增溶量为3.91 mg/g。(4)复配后的有机吸收剂具有一定再生性,再生三次后对甲苯仍具有良好地净化效果,初始吸收效率仍能达到80%以上,但饱和吸收时间由535 min下降至85 min。综上所述,吸收法处理甲苯具有良好的处理效果,经过复配后的新型吸收剂对甲苯的吸收效果有明显提高,且复配后的高效有机吸收剂具有一定的再生性。

朱健勇[8](2020)在《微米级雾滴吸收柴油机尾气VOCs污染物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是大气中常见的污染物,其过度排放会对大气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相关源解析结果表明,柴油机尾气排放已经成为我国大气VOCs污染的重要来源,但目前的柴油机尾气VOCs处理技术应用局限性较大,难以满足日益严格的环境要求。因此,开发效果好、成本低、操作简便的柴油机尾气VOCs处理装置是大气污染控制领域的研究重点。本论文将雾化超重力技术应用于柴油机尾气VOCs污染物的处理中,其产生的微米级雾滴可以显着增加与尾气的接触面积,有利于进行气液传质,使VOCs可以被含有吸收剂的雾滴充分吸收,实现对柴油机尾气VOCs的净化处理。首先对柴油机尾气VOCs的组分和含量进行测定,定量分析得到排放特征,为吸收剂的筛选提供基础。其次,通过对常见的几种吸收剂进行微米级雾化效果分析与VOCs吸收效果实验,确定一种吸收效果最好的吸收剂,并进一步优化得出吸收液的最佳组分配比。再次,通过对雾滴粒径、吸收液雾化量、雾化后尾气停留时间、吸收温度四个主要参数进行优化实验研究,确定一套VOCs吸收效率最高的工况参数,实现对柴油机尾气多组分VOCs污染物的协同处理。最后,对吸收装置进行效益分析,综合评定其应用价值。通过本课题研究发现:(1)吸收液的最佳组分配比为:柠檬酸钠质量分数15%、柠檬酸质量分数0.22%、氯化钠质量分数1%,此条件下的吸收液微米级雾化效果最好,对柴油机尾气多组分VOCs的吸收容量最大。(2)吸收装置的最佳参数为:吸收雾滴粒径5μm、吸收液雾化量71mL/min、雾化后尾气停留时间1s、吸收温度20℃,此条件下对尾气多组分VOCs的吸收效率达到58.5%,装置的吸收效果较好。(3)吸收装置的成本核算结果表明:本装置的成本比现有柴油机尾气VOCs处理技术的更低,固定成本为2880元,运行成本为每处理1L柴油产生的尾气VOCs仅需1.45元。总体而言,本课题设计的雾化超重力吸收装置通过微米级雾滴吸收柴油机尾气多组分VOCs污染物,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并且运行费用低、操作简便、无二次污染,具有一定的市场应用前景。

张辉[9](2020)在《小分子添加物对蛋清蛋白凝胶特性的影响》文中认为本课题受到“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方便营养型蛋制品绿色加工关键技术研究及开发”(2018YFD0400300)资助。蛋清蛋白不仅营养丰富而且具有良好的凝胶性,在食品工业中应用广泛。蛋清蛋白凝胶在复杂食品体系中会受到各类物质作用,各类物质对其强度的影响仍不清晰,不同食品添加剂浓度变化对蛋清凝胶强度的影响也不明确,这极大的限制了蛋清蛋白凝胶的实际应用。因此,本文拟通过质构分析、游离巯基及总巯基含量判定、持水力变化分析、体系电位及浊度变化等角度探究不同小分子添加物的添加量对蛋清蛋白凝胶特性的影响,判断小分子添加物对蛋清蛋白凝胶结构的调控作用,为探明蛋清蛋白凝胶性能在复杂食品加工体系中的变化提供理论依据,为其在果冻类产品中的应用提供新思路。本研究主要内容和结论如下:(1)探究小分子盐类添加物对蛋清蛋白凝胶特性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氯化钾添加量的增加,蛋清凝胶的硬度、粘性、内聚性和胶着性整体呈现下降的趋势,随着氯化钾添加量的增多,体系游离巯基及总巯基含量均有所增加,而蛋清蛋白凝胶体系的持水力有所下降,体系带电性能降低,稳定性下降;随着柠檬酸钠的加入,蛋清凝胶的硬度,咀嚼性,粘性及内聚性在柠檬酸钠添加量为0.01%时均有上升趋势,此时,蛋清蛋白凝胶体系游离巯基及总巯基的含量有显着性增加,随着柠檬酸钠添加量的继续增多,蛋清蛋白凝胶的硬度呈下降趋势,在0.3%时降到最低,而随着柠檬酸钠添加量的继续增多,蛋清蛋白凝胶的硬度先上升再下降;研究发现,1%添加量的葡萄糖酸锌即可导致蛋清蛋白凝胶体系的硬度、弹力、咀嚼性和胶着性的剧烈下降,这可能与体系中游离巯基及总巯基含量下降明显有关,同时也导致体系持水力和稳定性的下降。(2)探究小分子糖类添加物对蛋清蛋白凝胶特性的影响。研究发现,0.1%添加量的半乳糖即可导致蛋清蛋白凝胶硬度、咀嚼性、粘性和胶着性的下降,且半乳糖添加量在0.1-4%范围内对蛋清蛋白凝胶的影响效果一致,而添加半乳糖后,蛋清蛋白凝胶体系持水力和稳定性变化不显着;果糖添加量在0.1%时,蛋清蛋白凝胶的硬度、内聚性和胶着性达到最大值,此时体系持水力最低,总巯基含量最高,而果糖的添加并未影响蛋清蛋白凝胶体系的稳定性;添加乳糖后,蛋清蛋白凝胶体系的硬度、弹力、粘性、胶着性、游离巯基及总巯基含量均有所下降,在乳糖添加量为4%时,体系质构特性、持水力达到最低,而乳糖的添加对体系带电性能则无显着影响。(3)探究小分子酸味剂添加物对蛋清蛋白凝胶特性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酒石酸添加量的增多,蛋清蛋白凝胶的质构特性中硬度、弹力、咀嚼性、粘性和胶着性均有所下降,体系游离巯基及总巯基含量显着增高,持水力显着降低,相应的,体系稳定性也逐渐降低;随着柠檬酸的加入,蛋清蛋白凝胶体系的硬度、弹力、咀嚼性、胶着性和稳定性均呈现下降趋势,游离巯基及总巯基含量上升,当添加量超过0.1%时,体系持水力有明显下降;随着苹果酸添加量的增多,蛋清蛋白凝胶体系的硬度、弹性、咀嚼性及胶着性均呈下降趋势,体系游离巯基及总巯基含量显着上升,持水力显着下降,同时体系稳定性减弱。(4)蛋清蛋白在果冻中的应用。本研究在基于前期研究基础上,通过复配胶粉比例及添加量的筛选、氯化钾及柠檬酸添加量的筛选,得到新型蛋清果冻的配方为:卡拉胶与魔芋胶的比例为4:6,复配胶用量为0.6 g/100 mL,氯化钾添加量为0.02%,柠檬酸的添加量为0.02%。

唐江昱[10](2019)在《轻质抹灰石膏的制备及性能研究》文中提出轻质抹灰石膏是当前市面上一种绿色环保的抹灰材料,它的出现改变了传统以水泥基为胶凝材料的抹灰方式。石膏抹灰不仅可以避免传统水泥抹灰带来的干缩大、粘接力差、膨胀开裂和空鼓等问题,且石膏来源广泛、施工周期较短,使得工程材料造价与人工费用降低、施工进度加快。此外,轻质抹灰石膏的体积密度更小,不但能够减少基体自身的负荷,较低的导热系数也能使得建筑物的能耗降低。在国家大力推行节能减排的形式下,轻质抹灰石膏代替传统水泥抹灰将会成为一种发展趋势,研究轻质抹灰石膏的制备及性能,对抹灰材料具有理论意义与使用价值。本文通过研究不同的缓凝剂对磷石膏的凝结时间和硬化强度的影响,以及不同类型的纤维素醚对磷石膏的标准稠度需水量、凝结时间、保水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确定与磷石膏适应性较好的缓凝剂以及适合能制备轻质抹灰石膏的纤维素醚类型。此外,采用大水灰比的技术途径来实现石膏抹灰材料的轻质化,探索不同条件下的密度变化,且通过探究其流变性能来侧面表征其流挂性。在探究了抹灰石膏的基础性能后,采用矿渣和熟料进行改性,制备出改性轻质抹灰石膏,并从力学性能、流变性能、体积稳定性、密度变化、保水耐水性能以及微观机理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和研究。其结果表明使用柠檬酸和10万粘度的HPMC分别作为缓凝剂和保水剂时,抹灰石膏的综合性能较好。通过大水灰比的途径可以使得硬化体的干密度在1000Kg/m3以下,综合流变性能与力学性能后确定合适的水灰比在0.9左右。通过改性后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大水灰比带来的强度损失,并且没有明显的体积变化。缓凝剂与保水剂的加入会降低改性轻质抹灰石膏的综合性能,但掺量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影响不大。通过对改性轻质抹灰石膏的微观分析,发现由矿渣和熟料反应生成了钙矾石等水化产物,使得轻质抹灰石膏硬化体的整体性能得以改善。

二、柠檬酸钠对AES/6501复配体系粘度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柠檬酸钠对AES/6501复配体系粘度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复合嫩化剂对调理重组牛排材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引言
    1.2 冷冻肉制品和重组肉制品的定义
    1.3 调理肉制品组织结构测定
        1.3.1 pH值的测定
        1.3.2 系水力
        1.3.3 质构测定
        1.3.4 剪切力值的测定
        1.3.5 色差的测定
        1.3.6 感官评价
    1.4 肉组织结构影响因素行为研究
        1.4.1 原料解冻方法对组织结构行为研究
        1.4.2 滚揉机对组织结构行为研究
        1.4.3 注射机对组织结构行为研究
        1.4.4 大豆分离蛋白对组织结构行为研究
        1.4.5 变性淀粉对组织结构行为研究
        1.4.6 谷氨酰胺转氨酶对组织结构影响规律总结
        1.4.7 冷冻方法对产品品质的影响
    1.5 本论文研究的目标及论文的主要内容
        1.5.1 酸度调节剂对调理重组牛排组织结构的研究
        1.5.2 水分保持剂对调理重组牛排组织结构的研究
        1.5.3 亲水性胶体及其它对调理重组牛排组织结构的研究
2 实验前准备
    2.1 实验材料与试剂
        2.1.1 实验材料
        2.1.2 实验试剂
    2.2 实验仪器与设备
    2.3 原料解冻方法实验
3 实验方法
    3.1 调理牛排制备工艺流程
    3.2 酸度调节剂选择与确定
    3.3 水分保持剂选择与确定
    3.4 亲水性胶体、其他选择与确定
    3.5 原材料感官评价及预处理
        3.5.1 原材料感官评价
        3.5.2 原材料预处理
4 酸度调节剂对冷冻调理重组牛排组织结构研究
    4.1 实验结果与讨论
        4.1.1 酸度调节剂单因素对组织结构影响
        4.1.2 不同复配酸度调节剂对调理重组牛排影响进行实验对比
    4.2 本章小结
5 水分保持剂对冷冻调理重组牛排组织结构研究
    5.1 实验结果与讨论
        5.1.1 水分保持剂单因素对组织结构影响
        5.1.2 不同水分保持剂对调理重组牛排影响
    5.2 本章小结
6 亲水性胶体及其它对冷冻调理重组牛排组织结构研究
    6.1 实验结果与讨论
        6.1.1 亲水胶体单因素对组织结构影响
        6.1.2 不同亲水性胶体对调理重组牛排影响
        6.1.3 其他物质对调理重组牛排感官评价
    6.2 本章小结
    6.3 剪切力值测定
        6.3.1 测试结果
    6.4 全质构分析结果
    6.5 小结
7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参考文献

(2)AZ91D镁合金化学转化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镁及镁合金简介
    1.2 镁合金的腐蚀
        1.2.1 镁合金的腐蚀机理
        1.2.2 镁合金的腐蚀类型
    1.3 镁合金表面防护技术简介
        1.3.1 化学镀
        1.3.2 阳极氧化
        1.3.3 微弧氧化
        1.3.4 涂装技术
        1.3.5 电镀技术
        1.3.6 化学转化膜
    1.4 抛光工艺研究现状
    1.5 本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
    1.6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第2章 实验部分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仪器及药品
    2.3 实验工艺流程
        2.3.1 打磨
        2.3.2 碱洗除油
        2.3.3 抛光
        2.3.4 活化
        2.3.5 化学转化膜制备
    2.4 性能表征
        2.4.1 抛光性能评价方法
        2.4.2 化学转化膜检验方法
第3章 镁合金抛光工艺研究
    3.1 基础液配方及工艺参数的影响
        3.1.1 磷酸含量的影响
        3.1.2 丙三醇含量的影响
        3.1.3 温度的影响
        3.1.4 时间的影响
    3.2 抛光液添加剂的研究
        3.2.1 光亮剂的研究
        3.2.2 缓蚀剂的研究
        3.2.3 表面活性剂的研究
    3.3 最佳抛光工艺的研究
    3.4 实验结果验证
    3.5 抛光后性能分析
        3.5.1 失重率及光泽度对比
        3.5.2 微观形貌分析
        3.5.3 表面粗糙度分析
        3.5.4 极化曲线分析
        3.5.5 电化学阻抗谱
    3.6 抛光机理分析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钼酸盐化学转化膜的制备
    4.1 添加剂的筛选
        4.1.1 试样外观等级评价
        4.1.2 硫酸铜点滴实验
        4.1.3 极化曲线分析
        4.1.4 电化学阻抗谱
    4.2 添加剂的复配
        4.2.1 试样外观等级评价
        4.2.2 硫酸铜点滴实验
        4.2.3 表面粗糙度检测
        4.2.4 极化曲线分析
        4.2.5 电化学阻抗谱
    4.3 钼酸盐转化膜配方优化
    4.4 实验结果验证
    4.5 膜层性能检测
        4.5.1 微观形貌分析
        4.5.2 EDS能谱分析
        4.5.3 XRD衍射分析
        4.5.4 极化曲线分析
        4.5.5 电化学阻抗谱
        4.5.6 盐雾试验分析
    4.6 膜层生长机理分析
        4.6.1 时间-电位曲线
        4.6.2 膜层生长过程分析
        4.6.3 XRD衍射分析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钙系磷酸盐转化膜的制备
    5.1 钙系主盐的筛选
        5.1.1 微观形貌分析
        5.1.2 硫酸铜点滴实验
        5.1.3 极化曲线分析
        5.1.4 电化学阻抗谱
    5.2 添加剂的筛选
        5.2.1 试样外观等级评价
        5.2.2 硫酸铜点滴实验
        5.2.3 极化曲线分析
        5.2.4 电化学阻抗谱
    5.3 钙系转化膜配方优化
    5.4 实验结果验证
    5.5 膜层性能检测
        5.5.1 微观形貌分析
        5.5.2 EDS能谱分析
        5.5.3 极化曲线分析
        5.5.4 电化学阻抗谱
        5.5.5 XRD衍射分析
        5.5.6 盐雾试验分析
    5.6 成膜机理分析
        5.6.1 时间-电位曲线
        5.6.2 膜层生长过程分析
        5.6.3 XRD衍射分析
    5.7 钼改性钙系磷酸盐转化膜的制备
        5.7.1 微观形貌分析
        5.7.2 极化曲线分析
        5.7.3 电化学阻抗谱
    5.8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获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3)磷石膏基干混砂浆的研制及外加剂影响机理(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磷石膏产生及资源化利用
    1.2 磷建筑石膏粉制备技术及性能影响因素
    1.3 磷石膏基干混砂浆制备
    1.4 磷石膏基干混砂浆存在问题
    1.5 课题提出及意义
    1.6 课题研究内容
第二章 实验原料及方法
    2.1 实验原料
    2.2 实验仪器
    2.3 实验方法
        2.3.1 磷石膏基干混抹灰石膏制备
        2.3.2 磷石膏基干混砂浆性能测试
        2.3.3 水化Ca~(2+)浓度测定
    2.4 样品表征
        2.4.1 物相分析
        2.4.2 扫描电镜微观形貌
        2.4.3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
第三章 磷石膏基轻质抹灰石膏的研制
    3.1 前言
    3.2 柠檬酸钠对抹灰石膏物理性能的影响
    3.3 甲基纤维素醚对抹灰石膏物理性能的影响
    3.4 轻集料对抹灰石膏物理性能的影响
    3.5 水化硬化体SEM分析
    3.6 小结
第四章 磷石膏基粘结石膏的研制
    4.1 前言
    4.2 PE对粘结石膏物理性能的影响
    4.3 HPMC对粘结石膏物理性能的影响
    4.4 PVA对粘结石膏物理性能的影响
    4.5 水化硬化体SEM分析
    4.6 小结
第五章 外加剂对磷建筑石膏性能影响机理研究
    5.1 前言
    5.2 缓凝剂及保水剂对磷建筑石膏流动度的影响
    5.3 缓凝剂及保水剂对磷建筑石膏缓凝时间的影响
    5.4 缓凝剂及保水剂对磷建筑石膏保水率的影响
    5.5 缓凝剂及保水剂对磷建筑石膏1d力学强度的影响
    5.6 缓凝剂及保水剂对磷建筑石膏7d强度的影响
    5.7 缓凝剂及保水剂对磷建筑石膏物理性能影响机理研究
        5.7.1 水化液相Ca~(2+)离子浓度
        5.7.2 XRD分析
        5.7.3 SEM分析
        5.7.4 XPS分析
    5.8 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4)草酸钠作为洗涤助剂的性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衣物洗涤剂简介
        1.1.1 衣物洗涤剂的发展
        1.1.2 衣物洗涤剂成分介绍
    1.2 早期洗涤助剂
        1.2.1 早期碱性助剂
        1.2.2 磷酸盐助剂
    1.3 代磷助剂
        1.3.1 有机小分子代磷助剂
        1.3.2 沸石类助剂
        1.3.3 层状结晶硅酸钠
        1.3.4 聚羧酸盐类
    1.4 草酸钠概述
        1.4.1 草酸钠的生产
        1.4.2 草酸钠基本性质
        1.4.3 草酸盐在自然界中的降解
    1.5 选题背景及研究内容
    1.6 课题来源
第二章 实验部分
    2.1 实验试剂与仪器
        2.1.1 实验试剂与材料
        2.1.2 实验仪器与设备
    2.2 实验方法
        2.2.1 钙离子脱除容量测定
        2.2.2 钙脱除速率测定
        2.2.3 表面张力的测定
        2.2.4 润湿力的测定
        2.2.5 乳化能力测定
        2.2.6 泡沫性质测定
        2.2.7 白度测定
        2.2.8 洗涤剂去污力测定
        2.2.9 循环洗涤测定
        2.2.10 白度保持能力
        2.2.11 抗灰分性能的测定
        2.2.12 酶活力测定
    2.3 测试表征
        2.3.1 X-射线粉末分析
        2.3.2 形貌分析
        2.3.3 zeta电位的测定
第三章 草酸钠助剂基本性质的研究
    3.1 引言
    3.2 钙脱除容量的测定
    3.3 钙脱除速率的测定
    3.4 草酸钠与表面活性剂的相互作用
        3.4.1 草酸钠对平衡表面张力的影响
        3.4.2 草酸钠对润湿能力的影响
        3.4.3 草酸钠对乳化能力的影响
        3.4.4 草酸钠对发泡能力的影响
    3.5 草酸钠与表面活性剂的协同去污性能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以草酸钠为助剂洗涤剂去污性能的研究
    4.1 引言
    4.2 不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及添加量对去污性能的影响
    4.3 助剂添加量的影响
    4.4 洗涤时间的影响
    4.5 洗涤温度的影响
    4.6 聚合物对去污性能的影响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草酸钠为助剂洗涤剂与酶的复配
    5.1 引言
    5.2 助剂对酶活力的影响
    5.3 洗涤配方的pH
    5.4 加蛋白酶配方的去污能力
    5.5 加脂肪酶配方的去污能力
    5.6 加纤维素酶配方的去污能力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以草酸钠为助剂洗涤剂配方抗沉积性能的研究
    6.1 引言
    6.2 灰分沉积量和白度保持
    6.3 收集固体颗粒的XRD表征
    6.4 收集固体颗粒的形貌
    6.5 以草酸钠为助剂洗涤剂在不同织物纤维上的沉积
        6.5.1 不同配方在棉布上的沉积性质
        6.5.2 不同配方在聚酰胺织物上的沉积性质
        6.5.3 不同配方在聚酯纤维上的沉积性质
        6.5.4 草酸钙沉积过程
    6.6 温度对棉织物循环洗涤性能的影响
    6.7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抗灰分沉积机理的研究
    7.1 引言
    7.2 灰分沉积量
    7.3 表面活性剂对草酸钙结晶行为的影响
    7.4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对草酸钙形貌及zeta电位的影响
    7.5 不同溶液中草酸钙与棉织物之间相互作用的计算
    7.6 本章小结
第八章 配方显着因素分析
    8.1 引言
    8.2 单一阴离子表面活性剂Plackett-Burman筛选实验
        8.2.1 Plackett-Burman实验与结果
        8.2.2 Plackett-Burman显着性分析
    8.3 本章小结
第九章 总结与展望
    9.1 结论
    9.2 展望与建议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5)二硫代羧基化改性聚丙烯酰胺衍生物去除重金属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重金属废水的来源及危害
    1.2 重金属废水的处理方法
        1.2.1 物理化学处理法
        1.2.2 化学处理法
        1.2.3 生物化学处理法
    1.3 聚丙烯酰胺及其改性产物在重金属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1.3.1 对Cd~(2+)的去除
        1.3.2 对Cu~(2+)的去除
        1.3.3 对Ni~(2+)的去除
        1.3.4 对Pb~(2+)的去除
        1.3.5 对Hg~(2+)的去除
    1.4 二硫代羧基功能化重金属处理剂研究进展
        1.4.1 二硫代羧基功能化重金属吸附剂
        1.4.2 二硫代羧基功能化重金属絮凝剂
    1.5 论文研究意义
    1.6 论文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图
        1.6.1 论文研究内容
        1.6.2 技术路线图
    1.7 论文创新点
2 二硫代羧基化改性聚丙烯酰胺衍生物的粘度与分子量
    2.1 前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仪器
        2.2.2 实验材料
        2.2.3 二硫代羧基化改性聚丙烯酰胺衍生物制备方法
        2.2.4 实验方法
    2.3 结果与讨论
        2.3.1 基本性质
        2.3.2 二硫代羧基化改性聚丙烯酰胺衍生物的分子量
    2.4 本章小结
3 二硫代羧基化改性聚丙烯酰胺衍生物除镉性能
    3.1 前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仪器
        3.2.2 实验材料
        3.2.3 实验方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絮凝实验水力条件的确定
        3.3.2 初始浓度的影响
        3.3.3 pH值的影响
        3.3.4 EDTA的影响
        3.3.5 柠檬酸钠的影响
        3.3.6 焦磷酸钠的影响
        3.3.7 二硫代羧基化改性聚丙烯酰胺衍生物处理实际含Cd~(2+)废水
    3.4 本章小结
4 二硫代羧基化改性聚丙烯酰胺衍生物除镍性能
    4.1 前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仪器
        4.2.2 实验材料
        4.2.3 实验方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初始浓度的影响
        4.3.2 pH值的影响
        4.3.3 EDTA的影响
        4.3.4 柠檬酸钠的影响
        4.3.5 焦磷酸钠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5 二硫代羧基化改性聚丙烯酰胺衍生物共同除浊、除重金属性能
    5.1 前言
    5.2 实验部分
        5.2.1 实验仪器
        5.2.2 实验材料
        5.2.3 实验方法
    5.3 结果与讨论
        5.3.1 高岭土悬浊液性质
        5.3.2 初始浊度对二硫代羧基化改性聚丙烯酰胺衍生物除浊性能的影响
        5.3.3 初始pH值对二硫代羧基化改性聚丙烯酰胺衍生物除浊性能的影响
        5.3.4 二硫代羧基化改性聚丙烯酰胺衍生物共同除浊、除重金属性能
    5.4 结论
6 二硫代羧基化改性聚丙烯酰胺衍生物去除混合重金属性能
    6.1 前言
    6.2 实验部分
        6.2.1 实验仪器
        6.2.2 实验材料
        6.2.3 实验方法
    6.3 结果与讨论
        6.3.1 DTMPAM去除混合重金属性能
        6.3.2 DTSPAM去除混合重金属性能
        6.3.3 DTAPAM去除混合重金属性能
    6.4 本章小结
7 重金属螯合絮体的分形维数
    7.1 前言
    7.2 实验部分
        7.2.1 实验仪器
        7.2.2 实验材料
        7.2.3 实验方法
    7.3 结果与讨论
        7.3.1 Cd~(2+)初始浓度对絮体分形维数的影响
        7.3.3 pH值对絮体分形维数的影响
        7.3.4 EDTA对絮体分形维数的影响
        7.3.5 柠檬酸钠对絮体分形维数的影响
        7.3.6 焦磷酸钠对絮体分形维数的影响
        7.3.7 浊度对絮体分形维数的影响
    7.4 本章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6)一类磷酸酯两性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两性表面活性剂简介
        1.2.1 两性表面活性剂的分子结构
        1.2.2 两性表面活性剂的分类
        1.2.3 两性表面活性剂的特性
    1.3 磷酸酯两性表面活性剂的研究进展
        1.3.1 磷酸酯两性表面活性剂的种类
        1.3.2 磷酸酯两性表面活性剂的合成
        1.3.3 磷酸酯两性表面活性剂的特点
        1.3.4 磷酸酯两性表面活性剂的发展
    1.4 磷酸酯两性表面活性剂的性能与应用
        1.4.1 表面化学性能
        1.4.2 流变性质
        1.4.3 抗静电性能
        1.4.4 杀菌性能
    1.5 表面活性剂复配的研究
    1.6 无硅油洗发水的简介
    1.7 立题依据及研究内容
        1.7.1 选题背景及依据
        1.7.2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磷酸酯两性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表征
    2.1 引言
    2.2 实验试剂与仪器
        2.2.1 实验试剂
        2.2.2 实验仪器
    2.3 实验内容
        2.3.1 磷酸酯两性表面活性剂的合成
        2.3.2 结构表征
        2.3.3 叔胺的酸值、胺值测定
    2.4 结果与讨论
        2.4.1 磷酸酯两性表面活性剂合成工艺条件的优化
        2.4.2 磷酸酯两性表面活性剂的结构表征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磷酸酯两性表面活性剂的性能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试剂与仪器
        3.2.1 实验试剂
        3.2.2 实验仪器
    3.3 实验原理与方法
        3.3.1 表面性能的测定
        3.3.2 流变性质的测定
        3.3.3 应用性能的测定
    3.4 结果与讨论
        3.4.1 表面性能
        3.4.2 流变性质
        3.4.3 应用性能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复配体系的性能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试剂与仪器
        4.2.1 实验试剂
        4.2.2 实验仪器
    4.3 实验内容
        4.3.1 表面张力的测定
        4.3.2 应用性能的测定
        4.3.3 微极性的测定
        4.3.4 胶束聚集数的测定
        4.3.5 胶束平均流体力学半径的测定
    4.4 结果与讨论
        4.4.1 与传统表面活性剂的复配体系研究
        4.4.2 与正丁醇的复配体系研究
        4.4.3 与聚乙二醇的复配体系研究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无硅油无硫酸盐洗发水配方的研究
    5.1 引言
    5.2 实验试剂与仪器
        5.2.1 实验试剂
        5.2.2 实验仪器
    5.3 实验内容
        5.3.1 实验方法
        5.3.2 实验配方及操作工艺
        5.3.3 pH值和粘度的测定
        5.3.4 耐热、耐寒稳定性的测定
        5.3.5 泡沫的测定
    5.4 结果与讨论
        5.4.1 配方的理化指标
        5.4.2 配方的感官评价
    5.5 本章小结
主要结论与展望
    主要结论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7)新型吸收剂复配及对甲苯废气吸收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VOCs污染
        1.1.1 VOCs的定义
        1.1.2 VOCs的来源及危害
        1.1.3 VOCs的排放标准
    1.2 常见的VOCs治理技术
        1.2.1 光催化氧化技
        1.2.2 膜分离法
        1.2.3 生物法
        1.2.4 冷凝法
        1.2.5 燃烧法
        1.2.6 低温等离子体技术
        1.2.7 吸附法
    1.3 吸收法处理VOCs
        1.3.1 吸收法原理
        1.3.2 国内外吸收剂研究进展
        1.3.2.1 有机吸收剂研究现状
        1.3.2.2 水溶性吸收剂研究现状
        1.3.2.3 微乳液吸收剂研究现状
        1.3.3 吸收装置的研究进展
        1.3.3.1 鼓泡塔吸收
        1.3.3.2 板式塔吸收
        1.3.3.3 填料塔吸收
    1.4 本研究的目的、内容、创新点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内容
        1.4.3 课题创新点
2 试验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试剂与药品
    2.2 试验仪器
    2.3 试验装置的搭建
    2.4 试验方法
        2.4.1 有机吸收剂对甲苯吸收效果
        2.4.2 水溶性吸收剂增溶效果测定
    2.5 检测方法
        2.5.1 甲苯气体浓度的测定
        2.5.1.1 气相色谱对甲苯浓度的测定
        2.5.1.2 气相色谱与便携式TVOCs测定仪数据比对
        2.5.2 饱和吸收时间的测定
        2.5.3 甲苯去除效率的测定
        2.5.4 饱和吸收量的测定
        2.5.5 吸收液密度的测定
        2.5.6 吸收液粘度的测定
        2.5.7 水溶性吸收剂对甲苯增溶量的测定
        2.5.7.1 紫外标线的绘制
        2.5.7.2 吸收液对甲苯增溶量的测定
3 有机吸收剂对甲苯废气的吸收效果研究
    3.1 单种有机吸收剂对甲苯废气的吸收效果评价
        3.1.1 矿物油对甲苯废气的吸收效果
        3.1.2 植物油对甲苯废气的吸收效果
        3.1.3 废机油对甲苯废气的吸收效果
    3.2 单种有机吸收剂对甲苯的饱和吸收量
    3.3 植物油、矿物油复配吸收剂对甲苯的吸收效果评价
    3.4 植物油、矿物油、废机油复配吸收剂对甲苯的吸收效果评价
    3.5 粘度、密度对饱和吸收量的影响
    3.6 不同进气量对吸收效果的影响
    3.7 吸收剂的再生性研究
    3.8 小结
4 水溶性吸收剂对甲苯的增溶效果测定
    4.1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对甲苯的增溶效果
        4.1.1 吐温离子型吸收剂对甲苯的增溶量
        4.1.2 吐温-40、吐温-60复配后对甲苯的增溶量
    4.2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对甲苯的增溶效果
        4.2.1 乙酸钠离子型吸收剂对甲苯的增溶量
        4.2.2 柠檬酸钠离子型吸收剂对甲苯的增溶量
        4.2.3 柠檬酸钠-乙酸钠对甲苯的增溶量
    4.3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对甲苯的增溶效果
    4.4 小结
5 结论及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及参与的科研项目
致谢

(8)微米级雾滴吸收柴油机尾气VOCs污染物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VOCs的危害
        1.1.2 VOCs的来源分析
        1.1.3 VOCs的处理现状
    1.2 研究内容
    1.3 技术路线
    1.4 创新点
第二章 柴油机尾气VOCs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2.1 柴油机尾气VOCs处理技术研究现状
        2.1.1 氧化催化(DOC)技术
        2.1.2 低温等离子体(NTP)技术
        2.1.3 低温等离子体耦合氧化催化技术
    2.2 雾化超重力技术吸收柴油机尾气VOCs的研究进展
        2.2.1 雾化超重力技术及应用进展
        2.2.2 微米级雾滴吸收柴油机尾气VOCs机理
        2.2.3 吸收剂的选择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实验设置
    3.1 实验装置
        3.1.1 柴油机尾气排放系统
        3.1.2 微米级雾滴发生系统
        3.1.3 超重力收集系统
        3.1.4 引风系统
    3.2 实验主要试剂与仪器
        3.2.1 实验试剂
        3.2.2 实验仪器
    3.3 实验内容
        3.3.1 柴油机尾气VOCs排放特征分析实验
        3.3.2 吸收剂分析与筛选实验
        3.3.3 吸收装置参数优化实验
    3.4 柴油机尾气VOCs排放特征分析
        3.4.1 定性分析结果
        3.4.2 VOCs主要组分确定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吸收剂分析与筛选
    4.1 吸收剂微米级雾化效果分析
        4.1.1 吸收剂粘度对微米级雾化效果的影响
        4.1.2 吸收剂分子量对微米级雾化效果的影响
    4.2 最佳吸收剂筛选
        4.2.1 吸收剂种类对吸收效率的影响
        4.2.2 吸收剂浓度对吸收效率的影响
        4.2.3 吸收剂助剂对吸收效率的影响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吸收装置参数优化及效益分析
    5.1 吸收装置参数优化
        5.1.1 雾滴粒径对吸收效率的影响
        5.1.2 吸收液雾化量对吸收效率的影响
        5.1.3 雾化后尾气停留时间对吸收效率的影响
        5.1.4 吸收温度对吸收效率的影响
    5.2 吸收装置应用效果分析
        5.2.1 VOCs主要组分吸收效果分析
        5.2.2 吸收废液收集效果分析
    5.3 效益分析
        5.3.1 经济成本分析
        5.3.2 应用可行性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9)小分子添加物对蛋清蛋白凝胶特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蛋清凝胶概述
        1.1.1 蛋清蛋白概述
        1.1.2 蛋清蛋白凝胶特性概述
    1.2 影响蛋清蛋白凝胶性质的因素
        1.2.1 pH值对凝胶性质的影响
        1.2.2 盐类对凝胶性质的影响
        1.2.3 糖类,盐类及pH协同作用对凝胶性质的影响
        1.2.4 其他添加物对凝胶性质的影响
        1.2.5 改性对凝胶性质的影响
    1.3 蛋清凝胶的应用
        1.3.1 蛋清凝胶在Pickering乳液中的应用
        1.3.2 蛋清凝胶在果冻制品中的应用
    1.4 展望
    1.5 立项依据及研究内容
        1.5.1 项目立项依据与研究意义
        1.5.2 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小分子盐类对蛋清凝胶的影响
    2.1 前言
    2.2 材料与设备
        2.2.1 实验材料
        2.2.2 实验试剂
        2.2.3 仪器与设备
    2.3 实验方法
        2.3.1 蛋清蛋白预处理
        2.3.2 可溶性蛋清蛋白含量的测定(BCA法)
        2.3.3 蛋清蛋白凝胶的制备
        2.3.4 质构分析
        2.3.5 持水力
        2.3.6 游离巯基及总巯基
        2.3.7 浊度
        2.3.8 电位
    2.4 结果与讨论
        2.4.1 氯化钾添加量对蛋清蛋的凝胶特性影响
        2.4.2 柠檬酸钠添加量对蛋清蛋白凝胶特性的影响
        2.4.3 葡萄糖酸锌添加量对蛋清蛋白凝胶特性的影响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小分子糖类对蛋清凝胶的影响
    3.1 前言
    3.2 材料与设备
        3.2.1 实验材料
        3.2.2 实验试剂
        3.2.3 仪器与设备
    3.3 实验方法
        3.3.1 蛋清蛋白预处理
        3.3.2 蛋清蛋白凝胶的制备
        3.3.3 质构分析
        3.3.4 持水力
        3.3.5 游离巯基及总巯基
        3.3.6 浊度
        3.3.7 电位
    3.4 结果与讨论
        3.4.1 半乳糖添加量对蛋清凝胶的影响
        3.4.2 果糖添加量对蛋清凝胶的影响
        3.4.3 乳糖添加量对蛋清凝胶的影响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小分子酸味剂对蛋清凝胶的影响
    4.1 前言
    4.2 材料与设备
        4.2.1 实验材料
        4.2.2 实验试剂
        4.2.3 仪器与设备
    4.3 实验方法
        4.3.1 蛋清蛋白预处理
        4.3.2 蛋清蛋白凝胶的制备
        4.3.3 质构分析
        4.3.4 持水力
        4.3.5 游离巯基及总巯基
        4.3.6 浊度
        4.3.7 电位
    4.4 结果与讨论
        4.4.1 酒石酸添加量对蛋清蛋白凝胶特性的影响
        4.4.2 柠檬酸添加量对蛋清蛋白凝胶特性的影响
        4.4.3 苹果添加量对蛋清蛋白凝胶特性的影响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蛋清果冻配方研究
    5.1 前言
    5.2 材料与设备
        5.2.1 实验试剂
        5.2.2 实验设备
    5.3 实验方法
        5.3.1 制备流程
        5.3.2 果冻的制备
        5.3.3 质构分析方法
        5.3.4 复配胶粉添加量对蛋清果冻质构的影响
        5.3.5 复配胶粉比例对果冻质构的影响
        5.3.6 柠檬酸添加量对果冻质构的影响
        5.3.7 氯化钾添加量对果冻质构的影响
        5.3.8 果冻评价
    5.4 结果与讨论
        5.4.1 复配胶粉用量及比例对蛋清果冻质构特性的影响
        5.4.2 氯化钾添加量对蛋清果冻质构特性的影响
        5.4.3 柠檬酸添加量对蛋清果冻质构特性的影响
        5.4.5 果冻评价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全文结论
    6.2 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10)轻质抹灰石膏的制备及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2.1 轻质抹灰石膏的定义及研究现状
        1.2.2 工业副产石膏资源化利用
        1.2.3 石膏缓凝剂的作用机理与应用
        1.2.4 保水剂的主要功能及研究现状
    1.3 课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1.4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2 原材料及试验方法
    2.1 原材料
        2.1.1 建筑石膏
        2.1.2 缓凝剂
        2.1.3 保水剂
        2.1.4 掺合料
        2.1.5 木质纤维
        2.1.6 其他
    2.2 试验方法
        2.2.1 标准稠度需水量和凝结时间的测定
        2.2.2 强度的测定
        2.2.3 软化系数的测定
        2.2.4 保水率的测定
        2.2.5 流变性能的测定
        2.2.6 粘接性能的测定
        2.2.7 体积稳定性的测定
        2.2.8 体积密度的测定
        2.2.9 pH的调节与测定
        2.2.10 物相分析
3 轻质抹灰石膏的制备
    3.1 缓凝剂对抹灰石膏的宏观性能的影响
        3.1.1 缓凝剂对抹灰石膏凝结时间的影响
        3.1.2 缓凝剂对抹灰石膏强度的影响
    3.2 保水剂对抹灰石膏性能的影响
        3.2.1 保水剂对标准稠度需水量和凝结时间的影响
        3.2.2 保水剂对抹灰石膏浆体保水率的影响
        3.2.3 保水剂对抹灰石膏力学性能的影响
        3.2.4 保水剂对抹灰石膏粘接性能的影响
    3.3 木质纤维对抹灰石膏的影响
    3.4 抹灰石膏密度的影响因素
        3.4.1 水灰比对抹灰石膏密度的影响
        3.4.2 缓凝剂对抹灰石膏密度的影响
        3.4.3 保水剂对抹灰石膏密度的影响
        3.4.4 不同失水速率对抹灰石膏密度的影响
        3.4.5 不同尺寸厚度对抹灰石膏密度的影响
    3.5 石膏流变性能研究
        3.5.1 水灰比对石膏流变性能的影响
        3.5.2 保水剂对石膏流变性能的影响
        3.5.3 不同水化时间对石膏流变性能的影响
        3.5.4 流变性能与流挂性的关系
    3.6 小结
4 改性轻质抹灰石膏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4.1 改性轻质抹灰石膏的制备
    4.2 改性轻质抹灰石膏的力学性能
        4.2.1 缓凝剂对改性轻质抹灰石膏强度的影响
        4.2.2 保水剂对改性轻质抹灰石膏强度的影响
        4.2.3 木质纤维对改性轻质抹灰石膏强度的影响
    4.3 改性轻质抹灰石膏流变性能研究
        4.3.1 水灰比对改性轻质抹灰石膏流变性能的影响
        4.3.2 保水剂对改性轻质抹灰石膏流变性能的影响
        4.3.3 木质纤维对改性轻质抹灰石膏流变性能的影响
        4.3.4 不同水化时间对改性轻质抹灰石膏流变性能的影响
        4.3.5 流变性能与流挂性的关系
    4.4 改性轻质抹灰石膏的体积稳定性
        4.4.1 缓凝剂对改性轻质抹灰石膏体积稳定性的影响
        4.4.2 保水剂对改性轻质抹灰石膏体积稳定性的影响
        4.4.3 木质纤维对改性轻质抹灰石膏体积稳定性的影响
    4.5 改性轻质抹灰石膏的其他性能
        4.5.1 改性轻质抹灰石膏的保水率
        4.5.2 改性轻质抹灰石膏的软化系数
        4.5.3 改性轻质抹灰石膏的拉伸粘接强度
    4.6 小结
5 轻质抹灰石膏硬化体的微观结构
    5.1 轻质抹灰石膏的微观形貌分析
    5.2 改性轻质抹灰石膏的微观形貌分析
    5.3 改性轻质抹灰石膏水化产物分析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申请专利
    B 学位论文数据集
致谢

四、柠檬酸钠对AES/6501复配体系粘度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复合嫩化剂对调理重组牛排材质的影响[D]. 王丽侠. 浙江大学, 2020(05)
  • [2]AZ91D镁合金化学转化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 苏昭玮. 沈阳理工大学, 2021(01)
  • [3]磷石膏基干混砂浆的研制及外加剂影响机理[D]. 吴超. 贵州大学, 2020(01)
  • [4]草酸钠作为洗涤助剂的性质研究[D]. 李琛. 太原理工大学, 2020
  • [5]二硫代羧基化改性聚丙烯酰胺衍生物去除重金属性能研究[D]. 袁海飞. 兰州交通大学, 2020(02)
  • [6]一类磷酸酯两性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D]. 刘佳佳. 江南大学, 2020(01)
  • [7]新型吸收剂复配及对甲苯废气吸收性能研究[D]. 于梦琦. 郑州大学, 2020(02)
  • [8]微米级雾滴吸收柴油机尾气VOCs污染物的应用研究[D]. 朱健勇. 兰州大学, 2020(01)
  • [9]小分子添加物对蛋清蛋白凝胶特性的影响[D]. 张辉. 吉林大学, 2020(08)
  • [10]轻质抹灰石膏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 唐江昱. 重庆大学, 2019(01)

标签:;  ;  ;  ;  ;  

柠檬酸钠对AES/6501复合体系粘度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