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片机应用系统中“看门狗”的应用软件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张光荣[1](2020)在《摩擦提升机滚筒绳槽磨损度检测技术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摩擦式提升机是矿山生产中比较重要的一种提升装备,为确保安全提升,理论上要求每根钢丝绳上的张力大小一致,由于很多因素的影响,实际上较难实现,其中一个因素就是绳槽深度或磨损度不一致带来的窜绳等现象,造成钢丝绳张力不一致,张力不一致容易使钢丝绳的寿命或内部断丝不一样,从而影响整组钢丝绳的寿命,给煤矿带来经济损失。如果能够研究一种检测方法或设备对绳槽深度进行实时检测、分析每个绳槽的深度或磨损度以及变化量,从而采取相应措施,防止磨损度过大带来的一些安全事故,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针对上述情况,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调研现有技术,设计了一种以微处理器为核心的绳槽深度数据变化检测仪。由于提升机滚筒处于高速运转状态,不便于接触测量,本文采用高精度、微距离的基于三角测距原理的激光位移传感器作为数据检测手段进行非接触测量;采用高分辨率、转换速度较快、精度较好的A/D转换电路对激光位移传感器的输出数据进行数字转换,用微处理器进行数据处理,并由DWIN液晶屏以滚筒绳槽模拟状态图的形式将各个绳槽的数据变化同时显示出来;通过对均值滤波、高斯滤波、中值滤波的分析,设计了一种改进的中值滤波方法,采用改进的中值滤波去除干扰数据,提高了采集后的数据精度,能较好的分析滚筒绳槽的磨损度。对上面设计的检测仪进行了试验电路调试和数据分析,检测仪反应灵敏、精度较好,能够测出绳槽的微小变化,满足本论文的设计要求,可以在现场进行工业试用,仪器工作稳定,性能可靠。
吴敏[2](2020)在《基于国产芯片的高速QKD系统中激光器模块的研制》文中研究表明量子通信技术在国家安全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量子密钥分配(QKD)是量子通信技术中的重要内容,脉冲激光器模块是量子密钥分配系统的重要器件。目前,高速脉冲激光器模块依赖进口芯片,基于安全考虑,本文研制了一种基于国产芯片的高速脉冲激光器模块。根据高速量子密钥分配系统的需求,本文使用分布反馈式激光二极管为核心器件,在激光二极管上始终施加一个低于阈值的直流电流,当叠加上脉冲电流后激光二极管发出脉冲光,在激光二极管工作时,要维持温度和光功率稳定。根据激光二极管的工作方式和参数,用国产元器件设计了直流电流源、窄脉冲驱动电路、温控电路、光功率检测电路、单片机相关电路、电源电路等部分。根据系统功能要求和硬件结构编写了相关的控制软件。软件需要实现与上位机通讯、控制激光二极管温度、采集激光二极管输出功率和调节工作电流等功能,程序主要包括:初始化函数,调整电流源电流的函数,改变脉冲电流的函数,采集温度、光功率、半导体制冷器电流的函数,改变半导体制冷器电流的函数,两路比例-积分-微分运算的函数,上位机串行通讯的函数等。本文搭建了硬件电路,完成了软件的设计和编写,研制了基于国产芯片的高速脉冲激光器模块。与使用进口芯片的激光器模块相比,本文研制的激光器模块个别性能参数虽然有不足,但整体性能仍然达到高速量子密钥分配系统的要求,验证了本方案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孙周[3](2020)在《煤矿轨道道岔控制系统研制》文中指出煤矿轨道道岔是矿石运输机车转轨的重要设备,道岔控制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机车的运输效率和行车安全。在煤矿铁路控制系统中主要有三种道岔控制方式:工作人员现场控制、司机遥控控制和集中控制,目前采煤采矿铁路控制系统主要采用司机遥控控制方式。部分煤矿铁路环境复杂和缺少人工维护,该控制系统仍存在控制功能少、缺乏故障检测、性能不稳定等问题。因此,设计一个可靠的煤矿道岔控制系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原有遥控器道岔控制系统为基础,对遥控器发射距离、功耗、抗干扰等性能进行提高,改进其控制系统组成结构和硬件控制电路,增加更加可靠的故障检测和反馈检测功能,设计一套由遥控器、接收器、道岔控制器、转辙机、机车接近检测器、信号灯、上位机监控平台组成的煤矿铁路道岔控制系统。其目的在于提高煤矿铁路中道岔的控制效率和行车安全,本文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论文分析了国内外煤矿道岔控制系统的研究现状和企业中煤矿道岔控制系统的实际问题,提出了目前煤矿铁路道岔控制系统所需要改进的关键点。(2)分析了道岔和转辙机的组成及工作原理,论证了转辙机内部电机电流和转矩的关系,确定了控制对象环境和控制系统需求。(3)对控制系统的总体方案进行了详细设计,根据方案选取STM32单片机为基础,对遥控器、接收器、道岔控制器、机车接近检测器进行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并基于Lab VIEW设计控制系统上位机。(4)对设计好的控制系统进行实现,并在此基础上对控制系统中组成模块的功能和性能进行实验,最后将整个控制系统在煤矿铁路道岔上进行现场实验。通过实验结果表明,本文设计的控制系统相对原有的道岔控制系统能够更加高效率的控制道岔,并能有效的对道岔故障进行检测,提高了煤矿铁路机车的运输效率和行车安全。该控制系统具有较好的稳定性,易操作性,低成本等优点。
尚国庆[4](2020)在《某武器系统电缆电参量自动检测与故障诊断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大型武器系统的日益复杂,电缆如血管般分布在武器系统中,且扮演着系统电能传输以及控制传递的重要角色,导致了对电缆日常检测与故障诊断要求不断升高。故研究功能完善的电缆电参量自动化检测系统是电缆检测领域中的重要发展方向。电缆电参量自动检测系统主要实现对电缆的绝缘/导通电阻两个电参量进行检测。本文就其硬件系统、软件系统以及误差分析展开研究。论文采用下位机与上位机结合的方式完成系统设计,下位机实现操作指令的接收、绝缘/导通电阻的检测、高压产生、误差修正以及结果发送等功能。上位机提供人机操作窗口,实现通过发送操作指令来控制下位机动作,并显示与保存检测数据以及数据的处理与查询等功能。本文分析了系统中的测量误差,通过实验挖掘系统内阻对绝缘/导通电阻检测的影响,对于导通电阻产生的稳定误差采用正负误差补偿法,而对于绝缘电阻检测发现实际值与测量值满足线性关系,采用最小二乘补偿算法来修正检测值,对于A/D模块多次测量中可能产生粗大误差,采用狄克松准则来消除,并进行了检测平台与实验结果的展示,实验表明检测系统能够较好地完成预期的各项要求。最后根据对电缆故障快速诊断的需求,设计了基于STM32与CPLD的故障快速诊断系统,并通过实验验证,能够正确、迅速地诊断出电缆断路、短路以及错接三种故障,极大的提高了检测效率。
王俊杰[5](2019)在《基于行车记录仪功能的北斗导航娱乐系统》文中认为带记录仪功能的北斗导航语音娱乐系统是一种安装在汽车上的车载电子设备,它集北斗导航功能、语音娱乐以及行车记录功能于一体。系统在实时记录车辆行驶状态的同时可实时的显示当前路线上的道路交通状况,提醒驾驶员提前更改路线从而避开拥堵路段,既可以节约时间也可以规避交通事故的发生;北斗导航语音娱乐系统的记录仪功能能够记录事故发生过程,其所记录的视频信息可作为交警部门处理交通事故的佐证,从而客观的保障受害人的权益、避免碰瓷事件以及事故原因判定不公等情况的发生。本文的目标是开发设计一款带行车记录仪功能的北斗导航语音娱乐系统,实现在享受导航定位服务的同时兼顾语音娱乐以及行车记录的功能。本文重点介绍了前装带记录仪功能的北斗语音导航系统的硬件设计,软件框架设计,介绍了满足车规认证的相关硬件设计指导思想和设计理念并深入研究了在设计测试阶段发现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本文所设计的北斗导航语音娱乐系统,不仅具备后装市场记录仪的功能,还综合了对应的车载导航,车载语音娱乐等功能。系统以ARM最小系统为核心,配合使用相关的车规级芯片和模块,构建了北斗导航语音娱乐系统和行车记录仪系统两个分系统。其中北斗导航语音娱乐系统通过车载天线接收卫星数据,通过北斗处理模块将接受到的卫星数据进行初步编译后送入单片机中,由单片机将其数据进行进一步解析,透传给核心ARM处理模块,通过ARM处理计算后直观的在地图中显示当前位置信息,通过对应的应用软件APP算法实现其定位导航功能。记录仪分系统借助强大的信息网络,最终使其成为一种对车辆运行状况进行实时信息记录、监控并且为车辆提供科学、合理调度的管理系统,在确保现代道路交通安全运输和高效物流动态营运管理上起到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1]。本文详细介绍了北斗导航语音娱乐系统的组织构架,对各部分的功能进行详细的设计说明,并对其主要的框架进行了介绍。最终实现了北斗导航语音娱乐系统所要完成的功能。
赵阳[6](2019)在《基于物联网的在线门禁自动识别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认为在当代电子信息化发展的冲击下,已经出现了不少的仓库管理系统。然而目前仓库管理系统普遍存在着同样的问题:仓库管理系统中的电子数据难以和实际的物品一一对应,并且在使用着系统的同时,线下业务操作仍然需要库管在场,并没有完全的释放仓库管理员的压力,因此需要一套新的管理方式。物品在出入库时,需要申请人首先提出业务申请,申请通过后自行前往仓库执行实际的操作,由系统对出入情况实时把控,对于不正当的出库和入库采取措施。本文在全面了解仓库管理的方式,并且对仓库管理系统及主流门禁系统的研究基础上,设计了一种线上的无人值守式的仓库管理模式。该系统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基于ARM开发的嵌入式门禁系统,用于采集和处理现场的数据;另一部分是基于SSM框架设计的web端仓库管理系统,用于显示日常操作记录和进行线上仓库管理。两部分的数据和业务处理都是在服务器端执行,并且都是通过TCP/IP协议与服务器进行通讯的。该系统的实现,彻底解放了仓库管理员的监管工作,将仓库变成了无人值守仓库,所有的入库、出库、查找物品工作都可以自助操作。本文基于ARM单片机STM32芯片来分别控制RFID读写器、指纹模块、4G通讯模块来分别实现对物品的扫描、门禁的控制、与服务器的通讯等功能。基于各模块与STM32之间的通讯方式确定了主控电路的原理图,STM32通过指纹模块的反馈信息控制大门并且获取开门人员信息,通过RFID读写器获取物品编码信息,利用4G模块与服务器之间进行数据通讯。并且实现了嵌入式部分软件设计,本文说明了系统时钟、RFID模块、指纹模块、4G模块、独立看门狗以及主程序的设计与实现方案。Web端仓库管理系统的实现,不仅包括整个在线门禁自动识别系统的业务操作和数据显示功能的实现,还包括整个系统的后台处理算法的设计。本文以数据传递流的顺序说明每个阶段执行的对应方法,详细讨论了系统管理、物品信息查询、物品采购、物品出入库的实现过程。论文完成了嵌入式门禁系统以及web端仓库管理系统设计过程中,包括门禁控制ARM硬件控制电路板的设计,ARM软件控制程序设计,web仓库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在线门禁自动识别系统在通过了内部测试,上线运行表明系统可以实现无人值守的仓库管理模式。
段双双[7](2019)在《煤矿井下钻孔气体检测与回收控制技术》文中研究说明本论文针对煤矿井下钻孔气体突涌造成的安全隐患设计了一种煤矿井下钻孔气体检测与回收控制技术。本设计能在煤矿井下钻孔气体抽采作业的同时对井下安放的抽放管路中钻孔气体的压力、流量以及钻孔气体中的瓦斯浓度进行采集和检测,通过抽放泵和控制气阀将采煤面内产生的钻孔气体自动抽放并回收到井上回收装置中,保障煤矿井下生产安全以及提高资源回收率。在整个检测与回收控制过程中,井下分站和上位机中都能够将抽放管路内钻孔气体的压力、流量和瓦斯浓度实时显示出来,便于工作人员观察和记录。在井下进行钻孔气体的抽采时,首先利用钻机对开采煤层进行钻孔,当钻机钻到钻孔气体较多的层面,一旦出现钻孔气体突涌的状况,钻杆内的气体压力、流量和瓦斯浓度就会迅速上升。此时,压力、流量和浓度传感器就会检测到抽放管路中的钻孔气体的压力、流量和浓度变化,主系统将实时压力与预设压力报警值的大小进行比较,若实时压力值超出报警值,则控制气阀打开以及利用抽放泵,最终实现钻孔气体的回收利用。在井下分站和上位机的通信上选择了 RS-485传输方式,分站能利用这种方式及时的将钻杆内的压力、浓度和流量3种数据上传到上位机。井下的各个分站都有自己的不同于其他分站的地址,因此井下各个开采煤层的钻孔气体的压力、流量和浓度的检测互不干扰。通过此技术,轻松实现井上井下同时监控井下的安全情况。本设计不仅能够自动、准确、高效地将钻孔气体的压力、流量和瓦斯浓度控制在安全范围内,同时增强井下钻孔气体的回收利用。并且通过井上监测井下钻孔气体的释放情况,既保证了开采工作的安全进行,又释放了劳动力,对实现煤矿的安全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陈丹[8](2019)在《基于低功耗单片机的高精度ADC测试平台控制系统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数据转换器是数字信号量与模拟信号量转换接口的关键器件,高速高精度数据转换器测试平台作为数据转换器的重要的应用设备,自动化测试对数据转换器的研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对数据转换器测试平台进行了研究,在已有的ARM-FPGA数据转换器测试平台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MSP430控制系统的数据转换器测试平台方案,降低了系统功耗,解决了原控制系统在测试时带来的干扰问题,同时在系统架构上实现了与原平台架构的无缝连接,降低了MSP430控制系统的设计与调试工作量。然后,论文完成了MSP430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通过高速数据接口建立了控制系统与高速数据处理系统和测试子板间的通信,通过上位机通信接口建立了控制系统与上位机间的通信。论文还完成了嵌入式蓝牙通信模块的设计,用于建立控制系统与上位机间的无线通信连接,解决了上位机与测试平台连接引起的共电干扰问题。蓝牙通信模块通过串行外设接口总线通信接口与控制系统建立通信,并通过无线协议与上位机建立通信,最终实现了控制系统与上位机的无线通信。接着,论文完成了MSP430控制系统的软件设计,控制系统的主程序设计和各通信接口协议的设计,包括控制系统与高速数据处理系统的通信协议、控制系统与上位机间的通信协议以及控制系统与蓝牙通信模块的通信传输协议,最终完成了上位机对测试平台状态控制、高速数据处理系统运行文件下载、测试子板初始化配置和测试数据传输等功能。最后,完成了数据转换器测试平台控制软件中的上位机通信接口的设计,使其能够与基于MSP430控制系统的数据转换器测试平台协调工作,对测试芯片发出控制命令,取回测试数据,计算性能参数并显示。论文以采样率为125MHz、精度为16bits的ADC作为测试对象,对基于MSP430控制系统的数据转换器测试平台性能进行了实际测试验证。结果表明,新系统解决了原来系统在高精度数据转换器测试中存在的微弱干扰问题,测试结果完全达到了设计指标。
杜益明[9](2019)在《基于卫星定位与React Native的消防栓钥匙定位系统设计》文中研究说明如今在我国城市化极速发展的过程中,城市供水系统愈发庞大。复杂而庞大的供水系统支撑着生活工农业用水和城市消防用水。连接供水系统的消防栓,是供水网络中重要而相对薄弱的节点。它提供消防用水和一部分市政园林用水,却也是供水系统中自来水非正常流失的主要节点。近年来利用消防栓偷盗自来水的违法现象愈发普遍,严重影响供水系统的安全。部分城市将更换新的防盗消防栓,并配备一种新的更加防盗的消防栓钥匙来控制消防栓的启闭。论文将设计一套消防栓钥匙定位系统,用于部分城市更新后的消防栓钥匙,进行定位监控和防盗。该系统由三大部分构成:在消防栓钥匙内部的定位硬件模块,服务器端软件,手机端应用软件。定位系统设计的主要功能有:指定钥匙的位置查询,区域内钥匙的监控以及定位硬件模块的无线充电功能等。该定位系统为水公司和消防系统提供实时定位查询服务,对消防栓钥匙进行定位和监控。系统实现定位监控的过程是:定位模块通过HTTP方式向服务器发送定位信息,服务器将定位信息储存在数据库,等到用户使用手机App向服务器发起HTTP位置查询请求时,服务器就把用户需要的信息通过HTTP响应传给手机端,最后以高德地图的形式在手机端呈现出定位钥匙的坐标点。从而实现了消防栓钥匙定位和查询的功能,做到了定位监控和防盗。该系统主要有三大特点:(1)定位模块超低功耗并能进行无线充电,(2)能够室内外无缝定位,(3)移动端原生应用软件同时兼容iOS和Android两大平台。系统中定位模块的PIC单片机使用XLP(Extreme Low Power)技术保证单片机的超低功耗,通过引入休眠时间来减小定位模块中单片机与其他硬件的功耗,做到一次无线充电能连续正常工作一个月。而且消防栓钥匙在室外使用后放回室内时,能通过无线充电器对其进行无线充电。定位模块的室内外无缝定位通过北斗(BDS)/GPS卫星定位和LBS基站定位这两种方式相互辅助来完成;在卫星信号优良的地方使用卫星定位,在卫星信号较差时使用LBS基站定位作为辅助。在本设计中,定位系统的应用软件开发也比传统手机应用开发更加高效且低成本:服务器端和手机端都统一使用JavaScript语言,手机App采用React Native开发,同时适配Android和iOS两大平台;服务器端采用Node.js技术开发,高效快速。因为手机App同时适应两大平台,理论上开发周期可以缩短为传统Android和iOS App开发的一半,而Node.js开发服务器端也会比传统方式更快。论文设计的系统无论是在定位模块硬件方面还是在定位监控应用软件方面,都相对于传统的开发有所创新。定位模块低功耗的控制方式能够使模块工作时间更长,并且具有无线充电功能;应用软件使用的前沿开发方式进一步降低了开发成本,提高了应用软件的跨平台特性,也是未来中小型App的发展方向。最后系统的总体测试表明:在Android和iOS设备上,应用软件都能正常使用,该系统能够有效监测到消防栓钥匙的准确位置,能够以低功耗的方式长时间发送定位,避免钥匙丢失,且能够方便使用者找回遗失钥匙,从而减少消防栓盗水现象。
徐洋[10](2019)在《基于NB-IoT和LoRa的智能电表设计》文中提出针对智能电表现有各种抄表方式存在抄表范围小、抗干扰能力差、成本高或施工难度大的问题,本论文进行了新型智能电表的设计。本设计能够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降低生产成本,增大抄表范围,提高抄表可靠性。本设计中智能电表以R8CL36C单片机为控制核心,通过ATT7028A高精度电能计量芯片实现对电压和电流信号的快速处理,通过LoRa技术和窄带物联网(NB-IoT)技术实现远程抄表功能。智能电表的主要电能数据通过FFT算法计算获得,该算法通过ATT7028A内部集成的DSP数字信号处理电路实现。校表台通过对ATT7028A电能计量芯片内部寄存器进行参数设置使电能表的计量精度达到1级表的要求。本设计利用利尔达N30模块设计了 LoRa通信模块,从而将LoRa技术应用到智能电表的抄表系统中。LoRa技术融合了数字扩频、前向纠错编码和数字信号处理等多种技术,解决了数据远距离传输与设备低功耗性能之间的矛盾。本设计利用NB05-01模块设计了 NB-IoT通信模块。NB05-01模块采用了 PSM、eDRX等创新技术。PSM技术使通信模块能够进入PSM模式来关闭数据处理、射频等功能从而显着降低模块功耗。eDRX技术延长了设备的寻呼周期,减少了设备的寻呼次数,进一步降低了设备的功耗。两种通信技术的结合应用不仅降低了施工难度,扩大了抄表范围,提高了抄表操作的可靠性而且降低了生产成本和维护费用。本课题在完成智能电表系统软件和硬件设计的前提下,根据国家电子式交流电能表检定规程进行设备校正调试。经过校表调试,本设计中的电能表符合国家标准GB/T17215.321-2008对1级交流有功电能表的要求。
二、单片机应用系统中“看门狗”的应用软件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单片机应用系统中“看门狗”的应用软件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摩擦提升机滚筒绳槽磨损度检测技术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变量注释表 |
1 绪论 |
1.1 课题的背景与意义 |
1.2 发展概况 |
1.3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以及创新点 |
2 数据检测的方案选型与设计分析 |
2.1 滚筒绳槽检测设计要求 |
2.2 方案选型 |
2.3 整体设计方案 |
2.4 滤波算法研究 |
2.5 本章小结 |
3 数据检测的硬件电路设计 |
3.1 硬件电路设计方案 |
3.2 激光位移传感器的应用研究 |
3.3 A/D转换原理及电路设计 |
3.4 数据显示电路的设计 |
3.5 电源电路的设计 |
3.6 复位存储电路的设计 |
3.7 参数设置电路的设计 |
3.8 通信电路的设计 |
3.9 本章小结 |
4 数据检测的软件设计 |
4.1 总体设计方案 |
4.2 激光位移传感器检测程序设计 |
4.3 显示程序的设计 |
4.4 复位存储程序的设计 |
4.5 调零及报警值程序的设计 |
4.6 通信程序的设计 |
4.7 本章小结 |
5 数据采集仪器调试与结果分析 |
5.1 仪器调试 |
5.2 结果分析 |
5.3 本章小结 |
6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作者简历 |
致谢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2)基于国产芯片的高速QKD系统中激光器模块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论文的主要内容 |
第二章 脉冲激光器模块的整体方案 |
2.1 QKD系统的脉冲光 |
2.2 激光二极管的特性 |
2.2.1 阈值特性 |
2.2.2 温度特性 |
2.2.3 光谱特性 |
2.3 脉冲光的产生方式 |
2.4 激光器模块的主要参数 |
2.5 整体方案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激光器模块的硬件电路 |
3.1 激光二极管 |
3.2 电流源 |
3.3 窄脉冲驱动电路 |
3.3.1 窄脉冲产生电路 |
3.3.2 调制驱动电路 |
3.4 温控电路 |
3.4.1 温度采集电路 |
3.4.2 TEC驱动电路 |
3.5 光功率检测电路 |
3.6 单片机电路 |
3.7 电源电路 |
3.8 系统的PCB图 |
3.9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激光器模块软件程序 |
4.1 系统的开发环境 |
4.2 初始化函数 |
4.3 看门狗函数 |
4.4 电流源函数 |
4.5 脉冲电流函数 |
4.6 TEC控制相关函数 |
4.7 ADC相关函数 |
4.8 串行通讯和数据包函数 |
4.9 PID运算函数和时间基准函数 |
4.10 主函数 |
4.11 程序移植 |
4.12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实验与测试 |
5.1 实验目的 |
5.2 实验装置 |
5.3 实验内容 |
5.4 实验结果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和成果 |
致谢 |
(3)煤矿轨道道岔控制系统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1.4 论文章节安排 |
第2章 道岔和转辙机工作原理 |
2.1 道岔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
2.2 转辙机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控制系统的总体方案设计 |
3.1 道岔控制系统需求分析 |
3.2 控制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
3.3 控制系统设计流程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 |
4.1 器件选型 |
4.2 遥控器电路设计 |
4.3 接收器电路设计 |
4.4 机车接近检测器电路设计 |
4.5 控制器电路设计 |
4.6 硬件PCB设计 |
4.7 本章小结 |
第5章 控制系统的软件设计 |
5.1 通信协议设计 |
5.2 编译环境 |
5.3 MCU程序设计 |
5.4 上位机设计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煤矿轨道道岔控制实验 |
6.1 控制系统实验 |
6.2 煤矿轨道道岔控制实验 |
6.3 本章小结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7.1 总结 |
7.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附录 |
(4)某武器系统电缆电参量自动检测与故障诊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背景和意义 |
1.2 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2 发展趋势 |
1.3 主要研究内容和组织结构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1.3.2 本文组织结构 |
2 系统总体设计与电阻检测方法选型 |
2.1 系统总体设计 |
2.1.1 硬件系统设计 |
2.1.2 软件系统设计 |
2.2 电阻检测方法 |
2.2.1 串联法 |
2.2.2 并联法 |
2.2.3 电容充放电法 |
2.2.4 电桥法 |
2.2.5 电压比较法 |
2.2.6 几种方法的比较 |
2.3 绝缘电阻测量原理 |
2.4 本章小结 |
3 系统硬件设计 |
3.1 微控制器 |
3.2 系统电源电路设计 |
3.3 高压直流电源设计 |
3.3.1 开关电源的基本原理 |
3.3.2 开关电源的选型与设计方案 |
3.3.3 反激式变换器与脉宽调制器基本原理 |
3.3.4 脉宽调制电路设计 |
3.3.5 功率驱动电路、缓冲器与变压器设计 |
3.3.6 倍压整流电路设计 |
3.3.7 输出电压控制电路设计 |
3.3.8 欠压/过压报警电路 |
3.4 电阻检测电路设计 |
3.4.1 绝缘电阻检测电路设计 |
3.4.2 导通电阻检测电路设计 |
3.5 RS232 通信模块设计 |
3.6 继电器矩阵设计 |
3.7 译码驱动电路设计 |
3.8 硬件实物图 |
3.9 本章小结 |
4 系统软件设计 |
4.1 概述 |
4.2 下位机软件设计 |
4.2.1 主程序模块 |
4.2.2 通信模块 |
4.2.3 A/D模块 |
4.2.4 译码驱动模块 |
4.2.5 独立看门狗模块 |
4.3 上位机软件设计 |
4.3.1 主程序模块 |
4.3.2 通信模块 |
4.3.3 保存和打印模块 |
4.3.4 My SQL数据库应用 |
4.3.5 辅助模块 |
4.4 导通电阻检测算法设计 |
4.5 本章小结 |
5 误差分析与实验分析 |
5.1 误差分析 |
5.1.1 测量误差分类 |
5.1.2 消除误差的方法 |
5.2 测量误差补偿算法 |
5.2.1 系统内阻对导通电阻检测的影响 |
5.2.2 系统内阻对绝缘电阻检测的影响 |
5.2.3 最小二乘补偿算法 |
5.2.4 A/D转换中粗大误差对电压检测的影响 |
5.2.5 狄克松准则消除粗大误差 |
5.3 检测系统实验分析 |
5.3.1 高压直流电源输出实验 |
5.3.2 实验平台总体结构 |
5.3.3 实验结果展示 |
5.3.4 实验结论 |
5.4 本章小结 |
6 电缆故障快速诊断系统设计 |
6.1 快速诊断原理设计 |
6.2 基于STM32与CPLD的系统设计 |
6.2.1 硬件设计 |
6.2.2 软件设计 |
6.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6.4 章节小结 |
7 结论 |
7.1 全文总结 |
7.2 改进和完善工作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5)基于行车记录仪功能的北斗导航娱乐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
2 系统的整体设计 |
2.1 系统的总体方案设计 |
2.2 系统各个组成的分系统 |
2.2.1 北斗导航语音娱乐系统部分 |
2.2.2 行车记录仪部分 |
2.3 各分系统的模块的选择 |
2.3.1 北斗导航语音娱乐系统部分 |
2.3.2 行车记录仪部分 |
2.4 本章小结 |
3 北斗导航语音娱乐系统部分硬件设计 |
3.1 系统主要部分硬件框图 |
3.2 系统主要的芯片的选择和介绍 |
3.2.1 无线收音机模块 |
3.2.2 DSP音频处理器 |
3.2.3 主控MCU |
3.2.4 蓝牙模块 |
3.3 电源部分设计以及对应的车身信号的检测电路设计 |
3.3.1 车身电源BATT保护电路 |
3.3.2 车身信号ACC、IGN检测电路 |
3.3.3 倒车检测电路 |
3.3.4 驻车信号PARK |
3.3.5 驻车信号PARK检测 |
3.3.6 速度脉冲信号SPEED的检测 |
3.4 单片机部分设计 |
3.4.1 MCU电源管理以及系统的优先级设定 |
3.4.2 数据交互 |
3.5 嵌入式最小系统部分设计 |
3.5.1 ARM部分的性能指标 |
3.5.2 ARM部分软件设计 |
3.6 存储部分设计 |
3.7 北斗导航模块设计 |
3.8 测试部分设计 |
3.8.1 测试指标与方法 |
3.8.2 测试结果与分析 |
3.9 关键电路的设计 |
3.9.1 关键的软件检测流程 |
3.10 本章小结 |
4 行车记录仪部分设计 |
4.1 系统说明 |
4.1.1 主要功能说明 |
4.1.2 紧急录像功能说明 |
4.1.3 其他辅助功能的说明 |
4.2 系统硬件框图及对应的配套的技术 |
4.2.1 系统的各功能单元 |
4.2.2 对应系统的基本框架图 |
4.3 电源部分电路设计 |
4.4 复位设计 |
4.5 嵌入式最小系统部分设计 |
4.5.1 CPU控制器 |
4.5.2 DDR模块 |
4.5.3 NandFlash存储模块 |
4.5.4 电源上电时序 |
4.5.5 电源下电时序 |
4.6 图像采集部分设计 |
4.7 软件框图设计 |
4.7.1 系统初始化 |
4.7.2 录像模块 |
4.7.3 抓图&事件录像模块 |
4.7.4 紧急录像 |
4.7.5 参数设置 |
4.7.6 存储卡管理 |
4.8 系统细节设计 |
4.8.1 系统热设计 |
4.8.2 系统EMC, EMS设计 |
4.9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6)基于物联网的在线门禁自动识别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对照表 |
缩略语对照表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选题意义 |
1.2 研究国内外现状 |
1.3 研究内容 |
1.4 论文组织架构 |
第二章 在线门禁自动识别系统总体设计 |
2.1 需求分析 |
2.2 关键技术研究 |
2.2.1 RFID技术 |
2.2.2 4G通讯技术 |
2.2.3 B/S结构 |
2.2.4 My SQL数据库 |
2.2.5 SSM框架 |
2.3 系统性能指标 |
2.3.1 硬件指标 |
2.3.2 软件指标 |
2.4 系统功能界定 |
2.4.1 系统总体功能 |
2.4.2 Web系统的用户权限及详细功能说明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嵌入式门禁硬件的设计与实现 |
3.1 硬件总体设计 |
3.2 主控芯片的选择 |
3.2.2 STM32单片机介绍 |
3.2.3 STM32程序烧录与调试 |
3.3 指纹模块 |
3.3.1 IDWD1028简介 |
3.3.2 指纹模块与单片机通讯方式及协议 |
3.3.3 单片机指纹模块接口设计 |
3.4 RFID读写装置 |
3.4.1 VF-747 介绍 |
3.4.2 读写器模块与单片机通讯协议 |
3.4.3 单片机读写器接口设计 |
3.5 N720无线通讯 4G模块 |
3.5.1 N720无线 4G模块简介 |
3.5.2 单片机控制 4G方式 |
3.5.3 单片机 4G接口设计 |
3.6 接近传感器 |
3.7 门禁系统硬件实现 |
3.8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在线门禁自动识别系统软件的设计与实现 |
4.1 嵌入式系统软件程序设计 |
4.1.1 嵌入式系统整体设计思路 |
4.1.2 嵌入式系统时间模块 |
4.1.3 RFID模块 |
4.1.4 指纹模块 |
4.1.5 4G模块 |
4.1.6 独立看门狗IWDG |
4.1.7 主程序模块 |
4.2 Web端系统总体架构设计 |
4.2.2 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 |
4.2.3 系统的网络拓扑图 |
4.3 业务逻辑设计 |
4.3.1 系统管理模块 |
4.3.2 物品信息查询 |
4.3.3 物品采购模块 |
4.3.4 物品入库功能 |
4.3.5 物品出库功能 |
4.4 数据库设计 |
4.4.1 数据库需求分析 |
4.4.2 概念结构设计 |
4.4.3 逻辑结构设计 |
4.4.4 数据库物理结构设计 |
4.5 系统安全相关设计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在线门禁自动识别系统功能测试 |
5.1 测试环境搭建 |
5.2 功能测试 |
5.2.1 指纹模块功能测试 |
5.2.2 读写器模块功能测试 |
5.2.3 4G模块功能测试 |
5.2.4 Web端仓库管理系统业务测试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7)煤矿井下钻孔气体检测与回收控制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
1.4 课题主要创新点 |
2 系统方案选型与设计 |
2.1 系统设计要求 |
2.2 系统方案选型 |
2.3 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
2.4 系统工作原理 |
3 系统硬件设计 |
3.1 硬件结构设计 |
3.2 传感器电路设计 |
3.3 电源电路设计 |
3.4 A/D转换电路设计 |
3.5 报警值及分站地址设定电路设计 |
3.6 显示电路设计 |
3.7 复位存储电路设计 |
3.8 隔离输出电路设计 |
3.9 通信电路设计 |
4 系统软件设计 |
4.1 主程序设计 |
4.2 报警值及分站地址设定程序设计 |
4.3 信号采集与数据处理程序设计 |
4.4 复位存储程序设计 |
4.5 数码管显示程序设计 |
4.6 通信程序设计 |
4.7 上位机软件设计 |
5 系统调试 |
5.1 硬件调试 |
5.2 软件调试 |
5.3 系统整体调试 |
6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作者简介 |
致谢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8)基于低功耗单片机的高精度ADC测试平台控制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论文组织结构 |
第2章 数据转换器测试平台架构概述 |
2.1 模数转换器基础理论 |
2.2 系统需求分析 |
2.3 ARM-FPGA数据转换器测试平台硬件架构 |
2.3.1 ADC测试子板 |
2.3.2 高速数据处理系统 |
2.3.3 ARM控制系统 |
2.4 基于MSP430 控制系统的数据转换器测试平台方案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数据转换器测试平台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 |
3.1 MSP430 控制系统硬件设计 |
3.1.1 主芯片选型 |
3.1.2 MSP430 控制系统硬件框架 |
3.2 核心芯片模块外围电路设计 |
3.2.1 复位电路 |
3.2.2 晶体振荡电路 |
3.2.3 JTAG接口 |
3.2.4 电源电路 |
3.3 高速数据接口硬件设计 |
3.3.1 高速数据接口设计理论 |
3.3.2 电平转换芯片介绍 |
3.3.3 高速数据接口硬件电路设计 |
3.4 上位机通信接口硬件设计 |
3.4.1 上位机USB有线通信接口硬件设计 |
3.4.2 上位机蓝牙无线通信接口硬件设计 |
3.5 MSP430 控制系统PCB设计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蓝牙通信模块设计 |
4.1 蓝牙通信模块硬件设计 |
4.1.1 蓝牙通信模块主芯片选型 |
4.1.2 CC2650 蓝牙芯片外围电路设计 |
4.1.3 射频电路 |
4.1.4 SPI通信接口硬件设计 |
4.1.5 蓝牙通信模块PCB设计 |
4.2 蓝牙通信模块软件设计 |
4.2.1 蓝牙软件开发基础 |
4.2.2 蓝牙通信模块应用程序设计 |
4.2.3 基于蓝牙协议的数据传输设计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数据转换器测试平台控制系统的软件设计 |
5.1 MSP430 控制系统主程序设计 |
5.2 高速数据接口软件设计 |
5.2.1 FPGA编程软件设计 |
5.2.2 AHB总线通信软件设计 |
5.3 上位机通信接口软件设计 |
5.3.1 上位机有线通信接口软件设计 |
5.3.2 上位机无线通信接口协议 |
5.4 测试子板配置软件设计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上位机软件修改及系统测试 |
6.1 上位机软件功能介绍 |
6.2 接口软件设计 |
6.2.1 测试平台通信连接 |
6.2.2 高速数据处理系统程序下载 |
6.2.3 ADC芯片测试 |
6.3 系统测试 |
6.3.1 测试芯片介绍 |
6.3.2 测试结果分析 |
6.4 本章小结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7.1 总结 |
7.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1 MSP430 控制系统电路图 |
附录2 蓝牙通信模块电路图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9)基于卫星定位与React Native的消防栓钥匙定位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课题的背景和意义 |
1.2 研究课题国内外发展现状 |
1.2.1 卫星定位的原理 |
1.2.2 国内外供水管理中GPS使用现状 |
1.2.3 国内外LBS基站定位的应用和普及 |
1.2.4 国内智能硬件相关App开发现状 |
1.2.5 国内外App开发的框架React Native的流行 |
1.2.6 论文所设计定位系统的意义 |
第2章 消防栓钥匙定位系统的总体设计 |
2.1 消防栓钥匙定位系统的总体设计 |
2.2 消防栓钥匙定位模块的硬件组成 |
2.2.1 定位模块的组成 |
2.2.2 PIC单片机介绍 |
2.2.3 GPS/北斗定位及其芯片介绍 |
2.2.4 GPRS模块介绍 |
2.2.5 定位模块的电源设计 |
2.3 消防栓钥匙定位系统的软件开发介绍 |
2.3.1 Node.js的发展与应用 |
2.3.2 React Native前端框架的介绍 |
第3章 定位模块的设计 |
3.1 定位模块的总体硬件设计 |
3.2 定位模块的电源设计 |
3.2.1 电池组及无线充电模块的设计 |
3.2.2 稳压模块及开关控制芯片的设计 |
3.3 定位模块的单片机最小系统设计 |
3.3.1 PIC18F25K22 单片机介绍 |
3.3.2 MCU部分的电路设计 |
3.4 GPRS模块硬件设计 |
3.4.1 MAX202 芯片 |
3.4.2 GPRS模组M6312 的介绍 |
3.4.3 GPRS模组M6312 的硬件设计 |
3.4.4 M6312 的工作模式及AT指令 |
3.4.5 GPRS模块的程序设计和M6312的AT指令设置 |
3.5 定位系统的GPS/北斗模块的设计 |
3.5.1 UM220-Ⅲ芯片 |
3.5.2 GPS/北斗定位模块的硬件设计 |
3.5.3 GPS/北斗模块的工作设置 |
3.6 消防栓钥匙定位模块的软件设计 |
3.6.1 定位模块开发环境的介绍 |
3.6.2 MCU的控制策略 |
3.6.3 MCU的初始化及串口的通信设置 |
3.6.4 GPRS模块的基站定位和HTTP传输 |
3.6.5 MCU的 XLP技术和周期工作休眠设置 |
第4章 消防栓钥匙定位系统的应用软件开发 |
4.1 应用软件的开发平台 |
4.2 Node.js服务器的开发 |
4.2.1 Express的安装和使用 |
4.2.2 数据库的创建 |
4.2.3 服务器对定位模块发送信息的处理 |
4.2.4 服务器对手机端发送请求的处理 |
4.3 React Native手机端App的开发 |
4.3.1 手机端App实现的主要功能 |
4.3.2 React Native的安装 |
4.3.3 手机App开发工程文件夹说明 |
4.3.4 定位系统App的整体设计 |
4.3.5 高德地图React Native的插件引入 |
4.3.6 App接收经纬信息显示定位目标 |
第5章 消防栓钥匙定位系统测试 |
5.1 无线充电模块测试 |
5.2 GPS/北斗卫星定位模块测试 |
5.3 GPRS模块测试 |
5.3.1 GPRS模块以太网连接测试 |
5.3.2 GPRS模块基站定位测试 |
5.4 PIC单片机休眠与唤醒测试 |
5.5 应用软件测试 |
5.5.1 应用软件多平台测试 |
5.5.2 App多定位模块显示测试 |
5.5.3 App定位模块历史位置测试 |
5.6 定位模块耗电测试 |
5.7 同类型产品对比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10)基于NB-IoT和LoRa的智能电表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变量注释表 |
1 绪论 |
1.1 课题的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发展概况 |
1.3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2 电能表设计方案与工作原理 |
2.1 电能表设计方案 |
2.2 智能电表谐波电能计量的理论基础 |
3 智能电表的硬件电路设计 |
3.1 三相智能电表的硬件电路设计 |
3.2 电能计量插座的硬件电路设计 |
4 智能电表的软件设计 |
4.1 三相智能电表的软件设计 |
4.2 电能计量插座软件设计 |
5 电能表校表调试与分析 |
5.1 电能表校表和检测装置说明 |
5.2 液晶显示、继电器检测和刷卡测试 |
5.3 通信测试 |
5.4 校表调试 |
6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作者简历 |
致谢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四、单片机应用系统中“看门狗”的应用软件设计(论文参考文献)
- [1]摩擦提升机滚筒绳槽磨损度检测技术应用研究[D]. 张光荣. 山东科技大学, 2020(06)
- [2]基于国产芯片的高速QKD系统中激光器模块的研制[D]. 吴敏. 安徽师范大学, 2020(01)
- [3]煤矿轨道道岔控制系统研制[D]. 孙周. 长江大学, 2020(02)
- [4]某武器系统电缆电参量自动检测与故障诊断研究[D]. 尚国庆. 南京理工大学, 2020(01)
- [5]基于行车记录仪功能的北斗导航娱乐系统[D]. 王俊杰. 扬州大学, 2019(06)
- [6]基于物联网的在线门禁自动识别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赵阳.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9(02)
- [7]煤矿井下钻孔气体检测与回收控制技术[D]. 段双双. 山东科技大学, 2019(05)
- [8]基于低功耗单片机的高精度ADC测试平台控制系统设计[D]. 陈丹. 东南大学, 2019(06)
- [9]基于卫星定位与React Native的消防栓钥匙定位系统设计[D]. 杜益明. 成都理工大学, 2019(02)
- [10]基于NB-IoT和LoRa的智能电表设计[D]. 徐洋. 山东科技大学, 2019(05)
标签:上位机论文; 基于单片机的温度控制系统论文; 单片机最小系统论文; 软件设计论文; 模块测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