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乙肝康胶囊中芍药苷的含量(论文文献综述)
乔淞汾[1](2020)在《三维荧光图谱在几种中成药鉴别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中成药是以中药为原料,按规定的处方和制剂工艺加工制成的一定剂型的中药制品,具有现成可用、适应急需、存贮方便、可随身携带等特点。基于灵敏度高、选择性好、指纹性强等优点,中药指纹图谱已逐渐应用于中药及中成药的鉴定及质量评价。荧光光谱法具有良好的灵敏度、准确度和选择性,可用于对具有荧光性质的中药的定性定量分析。本论文对健脾和胃类、祛风湿类和清热类中成药的三维荧光图谱进行了研究,结合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技术考察了各类中成药的一致性,并采用平均值法分别建立了各类中成药的三维荧光指纹图谱,全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绪论。对近年来荧光分析法在中药等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本文所研究的三类中成药及其研究现状进行了概述,简述了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及意义。引用文献205篇。第二章:最佳实验条件的选择。对实验条件进行了优化,最佳仪器条件为:扫描速度2400 nm·min-1、狭缝5.0/5.0 nm、负高压700 V、采样间隔5.0 nm。第三章:健脾和胃类中成药的三维荧光图谱研究。对同属健脾和胃类的4种中成药的三维荧光图谱进行测定,采用聚类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考察了不同厂家、同一厂家不同批次的健脾和胃类中成药的一致性。结果表明,在相关系数为0.905时,3个厂家生产的38个枫蓼肠胃康片样本的三维荧光图谱全部聚为一类;在相关系数为0.856时,3个厂家生产的77个胃炎康胶囊样本的三维荧光图谱全部聚为一类;在相关系数为1.000时,同一厂家生产的40个舒肝解郁胶囊样本的三维荧光图谱全部聚为一类;在相关系数为0.956时,4个厂家生产的96个芪枣颗粒样本的三维荧光图谱全部聚为一类,说明四种健脾和胃类中成药各自样本之间三维荧光图谱的一致性良好;利用平均值法分别建立了四种健脾和胃类中成药的三维荧光指纹图谱。第四章:祛风湿类中成药的三维荧光图谱研究。对同属祛风湿类的4种中成药的三维荧光图谱进行测定,采用聚类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考察了不同厂家、同一厂家不同批次的祛风湿类中成药的一致性。结果表明:在相关系数为0.984时,同一厂家生产的63个复方风湿宁片样本的三维荧光图谱全部聚为一类;在相关系数为0.996时,同一厂家生产的40个骨力胶囊样本的三维荧光图谱全部聚为一类;在相关系数为0.997时,同一厂家生产的63个玄七通痹胶囊样本的三维荧光图谱全部聚为一类;在相关系数为0.880时,7个厂家生产的100个天麻胶囊样本的三维荧光图谱全部聚为一类,说明四种祛风湿类中成药各自样本三维荧光图谱之间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利用平均值法分别建立了四种祛风湿类中成药的三维荧光指纹图谱。第五章:清热类中成药的三维荧光图谱研究。对同属清热类的4种中成药的三维荧光图谱进行测定,采用聚类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考察了不同厂家、同一厂家不同批次的清热类中成药的一致性,结果表明:在相关系数为0.992时,3个厂家生产的72个银翘解毒片样本的三维荧光图谱全部聚为一类;在相关系数为0.993时,同一厂家生产的49个四季三黄片样本的三维荧光图谱全部聚为一类;在相关系数为0.991时,同一厂家生产的48个清热通淋胶囊样本的三维荧光图谱全部聚为一类;在相关系数为0.976时,4个厂家生产的91个腹可安片样本的三维荧光图谱全部聚为一类,说明四种清热类中成药各自样本之间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利用平均值法分别建立了四种清热类中成药的三维荧光指纹图谱。
吴江瑞[2](2016)在《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测定腹泻类制剂有效成分含量的方法研究》文中指出中药制剂有效成分含量的测定是其质量控制体系的核心部分,本文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泻痢消片、肠胃宁胶囊、泻痢固肠片、儿宝颗粒、补脾益肠丸5种腹泻类中药复方制剂中有效成分含量的新方法,并采用固相萃取(SPE)前处理技术分离、净化待测样品,有效的分离了杂质与目标物,提高了回收率。所建立的方法快速便捷,干扰少,灵敏度高,结果准确,为腹泻类中药复方制剂的质量控制提供了有效的依据。本论文主要包括以下六章内容:第一章综述通过文献调研,对近年来市售的腹泻类中药复方制剂中有效成分的含量、前处理技术、测定方法及作用机理等研究现状予以概述,同时阐述了高效液相色谱(HPLC)及固相萃取(SPE)的发展动态。第二章SPE-HPLC法测定泻痢消片中4种有效成分含量的方法研究研究了SPE-HPLC法测定泻痢消片中芍药苷、甘草苷、柚皮苷、橙皮苷的含量。通过一系列色谱条件及固相萃取条件的优化,采用Hyper Sep C18固相萃取柱对泻痢消片中的有效成分进行净化、富集,Kromasil C18色谱柱(250mm×4.6mm,5μm)分离有效成分,流动相选用乙腈-5mL·L-1磷酸溶液,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30,276和284nm,柱温28℃,进样量20μL,流速1mL·min-1。结果芍药苷在0.617030.85μg·mL-1(r=1.0000)、甘草苷在0.15987.944μg·mL-1(r=0.9998)、柚皮苷在0.972848.64μg·mL-1(r=1.0000)、橙皮苷在0.12366.180μg·mL-1(r=0.9999)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n=6)分别为99.4%,98.3%,97.8%和97.7%,RSD分别为0.97%,1.11%,1.28%和1.26%。第三章HPLC法同时测定肠胃宁胶囊中6种有效成分含量的方法研究通过优化色谱条件,确定最佳提取溶剂、料液比、超声时间等,建立了HPLC法分析肠胃宁胶囊中葛根素、补骨脂素、木香烃内酯等6种有效成分含量的方法。色谱柱为Kromasil C18柱(4.6mm×250mm,5μm),流动相乙腈-0.5%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04min,24%a;47min,24%a→30%a;710min,30%a→60%a,1015min,60%a→85%a),检测波长230,276,246,225nm,流速1ml·min-1,进样量20μl。结果葛根素(1.65082.51μg·ml-1)、芍药苷(0.462823.14μg·ml-1)、甘草苷(0.317815.89μg·ml-1)、补骨脂素(0.581829.09μg·ml-1)、异补骨脂素(0.486424.32μg·ml-1)、木香烃内酯(0.328016.40μg·ml-1)在各自线性范围内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n=6)分别为96.9%,97.2%,97.5%,96.0%,95.2%,97.2%。第四章spe-hplc法测定泻痢固肠片中芍药苷、甘草苷、橙皮苷含量的方法研究建立采用kromasilc18色谱柱分离、hypersepc18固相萃取柱净化样品,分析泻痢固肠片中3种成分的spe-hplc法。流动相乙腈-0.1%磷酸溶液(24:76),检测波长230nm(芍药苷、甘草苷),284nm(橙皮苷),柱温25℃,进样量20μl,流速1ml·min-1。芍药苷、甘草苷、橙皮苷分别在3.998199.8μg·ml-1、0.635631.78μg·ml-1、0.494024.70μg·ml-1线性关系良好,重复性、稳定性的rsd<3%,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8.6%,97.0%,98.0%。第五章hplc法同时测定儿宝颗粒中葛根素、芍药苷、橙皮苷含量的方法研建立了测定儿宝颗粒中葛根素、芍药苷、橙皮苷含量的hplc法,科学的控制其质量标准。采用kromasilc18色谱柱(4.6mm×250mm,5μm),以乙腈-0.5%磷酸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05min,24%a;510min,24%a→28%a),波长切换04.0min,250nm;4.06.0min,230nm;6.010min,284nm;流速1ml·min-1,柱温28℃,进样量:20μl,峰面积外标法定量。结果葛根素在3.09877.44μg·ml-1、芍药苷在3.45686.40μg·ml-1、橙皮苷在0.441611.04μg·ml-1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1%,98.6%,98.2%,rsd分别为1.76%,1.02%,1.23%。第六章spe-hplc法测定补脾益肠丸中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芍药苷含量的方法研究建立了补脾益肠丸中3种有效成分的spe-hplc法,采用hypersepretainpep固相萃取小柱净化富集芍药苷、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hplc法测定含量。色谱柱为kromasilc18柱(4.6mm×250mm,5μm),流动相乙腈-0.1%磷酸溶液,检测波长246nm、230nm,流速1ml·min-1,柱温25℃,进样量20μl。结果补骨脂素在0.872643.63μg·mL-1(r=0.9999)、异补骨脂素在1.21660.80μg·mL-1(r=0.9998)、芍药苷在2.912145.6μg·mL-1(r=0.9997)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n=6)分别为97.6%,97.2%,97.5%,RSD分别为1.00%,1.09%,0.52%。
刘彦,王宁[3](2012)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乙肝康颗粒中芍药苷、大黄素、丹参酮ⅡA的含量》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乙肝康中芍药苷、大黄素、丹参酮ⅡA的含量。方法色谱柱为ThermoC18column(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1%磷酸(30∶70);流速1.0 mL·min-1;测定波长230nm;柱温35℃;进样10μL。结果芍药苷、大黄素、丹参酮ⅡA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010 45~0.125 4μg(r=0.999 3,n=6),0.010 21~0.122 5μg(r=0.999 0,n=6),0.010 56~0.126 7μg(r=0.999 2,n=6),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0%、99.3%、99.1%,RSD分别为1.2%、1.1%、1.1%(n=9)。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可用于乙肝康颗粒中芍药苷、大黄素、丹参酮ⅡA的含量测定。
刘喜娥,冯有龙[4](2001)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乙肝康胶囊中芍药苷的含量》文中研究指明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乙肝康胶囊中芍药苷的含量。方法 采用HPLC法 ,C18柱 ,甲醇 - 0 .0 5mol·L-1磷酸氢钠溶液 -异丙醇 (40∶6 5∶2 )为流动相 ,检测波长 2 30nm ,柱温 40℃。结果 芍药苷在 0 .5~ 10 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 ,r =0 .9998,回收率 98.6 6 % ,RSD为 1.88%。结论 该方法比以前采用的薄层扫描法用于定量更方便、准确、可控 ,已作为该产品的定量控制方法
陈少英[5](2020)在《根痛平片质量标准提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根痛平片能活血,通络,止痛;用于治疗风寒阻络所致风湿痹痛,如肩颈疼痛,活动受限,上肢麻木等;其疗效及安全性均得到临床长期验证。本品处方由12味中药组成,但药品标准中薄层鉴别项仅鉴别白芍、葛根;含量测定项仅检测芍药苷。基于根痛平片现行标准过于简单,难以全面控制产品质量,本研究从薄层鉴别、含量测定、指纹图谱等三方面,对根痛平片进行质量标准提高研究。采用TLC建立定性鉴别方法;采用HPLC波长切换法建立多指标含量测定方法;采用HPLC建立中等极性部位、低极性部位的指纹图谱分析方法,测定15批根痛平片成品的HPLC指纹图谱,利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计算相似度。经方法开发及验证,所得结论如下:1)薄层鉴别项:建立乳香、没药、甘草、伸筋草、牛膝等5味药的薄层鉴别方法,专属性强、阴性无干扰,验证结果均符合规定。2)含量测定项:建立5个指标的含量测定方法,以全波长检测(190 nm-400 nm),通过波长切换法,在210 nm测定苦杏仁苷和川续断皂苷VI、在230nm测定芍药苷、在250 nm测定葛根素和甘草酸铵;3)指纹图谱:建立中等极性部位及低极性部位的HPLC指纹图谱分析方法,测定15批根痛平片成品;(1)中等极性部位指纹图谱相似度均大于0.95,RSD为0.1%,标定了19个共有峰,完成4个共有峰的指认:2号峰为原儿茶酸,7号峰为葛根素,11号峰为芍药苷,17号峰为川续断皂苷VI;完成9个共有峰的药材来源归属:2号峰来源于狗脊;7号、10号、12号峰来源于葛根;11号峰来源于白芍;15号、16号、17号峰来源于续断;19号峰来源于没药;(2)低极性部位指纹图谱相似度均大于0.95,RSD为0.2%,标定了14个共有峰,完成13个共有峰的药材来源归属:1号峰及3号至14号峰均来源于乳香。本研究新建的薄层鉴别及指纹图谱的方法验证结果均符合规定,均可应用于根痛平片的质量控制及评价,另外,已完成5个指标成分含量测定的专属性考察及部分耐用性考察,待后续完成系统的方法验证,方可列入标准。
汪爱霞,张泽[6](2018)在《宝宝乐质量标准研究》文中指出目的研究宝宝乐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TLC)对宝宝乐处方中的黄芪、白芍、山楂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白芍中的芍药苷进行含量测定,色谱柱为Hypersil ODS2 C18柱(250mm×4. 6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 1%磷酸溶液(15∶85);检测波长:230nm;柱温:35℃;流速:1mL·min-1;进样量:10μL。结果 TLC鉴别专属性强,斑点清晰,且阴性对照无干扰;含量测定中,芍药苷回归方程为Y=12633X-837. 1;结果表明,芍药苷在5. 10451. 04μg·mL-1(r=0. 9998)范围内与其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芍药苷平均回收率为98. 86%,RSD=1. 83%(n=9)。结论所建立方法操作简便,专属性强,稳定、可靠,重现性良好,可作为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崔生飞[7](2016)在《高效液相色谱法在几种中药制剂有效成分含量测定中的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选用几种中药制剂羚羊清肺散、疏风散热胶囊,通宣理肺口服液和小儿感冒宁糖浆中的指标成分为研究对象,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制剂中的多指标成分进行了系统的方法学研究,并用响应曲面法优化了疏风散热胶囊和通宣理肺口服液中有效成分的提取工艺,同时对小儿感冒宁糖浆进行了系统内标法的研究,以期建立对上述几种中药制剂多指标测定的质量控制模式,本论文共分为如下五章:第一章综述在文献调研的基础上,对中药制剂的质量控制、预处理技术、中药制剂测定方法等方面进行概述。第二章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羚羊清肺散中绿原酸、栀子苷、芍药苷和甘草苷的方法研究建立以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羚羊清肺散中绿原酸、栀子苷、芍药苷和甘草苷的含量的方法。通过考察不同提取溶剂浓度、提取时间对试样组分含量的影响,采用双波长HPLC法同时测定羚羊清肺散中绿原酸、栀子苷、芍药苷和甘草苷的测定。色谱柱为Kromasil C18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0.1%磷酸水溶液,采用梯度洗脱(06 min,18%24%A;612 min,24%35%A),检测波长327 nm(绿原酸),237 nm(栀子苷、芍药苷、甘草苷),流速1.0 mL·min-1,柱温28℃。结果绿原酸、栀子苷、芍药苷和甘草苷4种成分进样量分别在1.57978.96(r=0.9998),1.26163.04(r=1),0.36418.2(r=0.9999),0.329616.48μg(r=0.9999)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7.6%,97.6%,97.1%和99.8%,RSD分别为0.97%,0.73%,1.2%和1.3%。第三章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疏风散热胶囊中绿原酸、栀子苷、甘草苷和牛蒡苷的方法研究建立了疏风散热胶囊中绿原酸、栀子苷、甘草苷和牛蒡苷含量测定的HPLC新方法。同时利用响应面分析法对疏风散热胶囊中四种有效成分的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色谱柱:Kromasil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A)-0.1%磷酸溶液(B);梯度洗脱(06 min,20%A→24%A;69 min,24%A→30%A;916 min,30%A→45%A);波长切换(04.5 min,327 nm;4.57.5 min,239 nm;7.59 min,276 nm;916 min,280 nm),柱温为28℃;流速为1 mL·min-1。结果绿原酸、栀子苷、甘草苷和牛蒡苷分别在1.241124.1,0.78878.8,0.13113.1,0.648262.82 ug·mL-1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3%,97.2%,97.6%,96.7%。第四章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通宣理肺口服液中柚皮苷、橙皮苷和黄芩苷的方法研究建立以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通宣理肺口服液中柚皮苷、橙皮苷和黄芩苷含量的方法并通过响应面优化法对三者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采用Kromasil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A)-0.5%磷酸溶液(B),梯度洗脱(07 min,26%A;712 min,26%70%A);检测波长280 nm;柱温28℃;流速1.0 mL·min-1。结果柚皮苷、橙皮苷和黄芩苷分别在6.976174.4μg·mL-1(r=0.9999),3.53388.32μg·mL-1(r=0.9999),1.43435.84μg·mL-1(r=0.9999)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n=6)分别为98.4%,98.3%,98.6%,RSD分别为1.0%,0.67%,0.74%。第五章HPLC-系统内标法测定小儿感冒宁糖浆中绿原酸、栀子苷、黄芩苷和牛蒡苷的方法研究建立同时测定小儿感冒宁糖浆中绿原酸、栀子苷、黄芩苷和牛蒡苷的系统内标方法(SIS)。在小儿感冒宁糖浆中栀子苷作为内标的前提下,测定栀子苷与绿原酸、黄芩苷和牛蒡苷三者之间的相对校正因子,利用它们之间的校正因子计算绿原酸、黄芩苷和牛蒡苷含量,并且和外标法测定结果作比较,评价该方法的准确性和可行性。结果表明系统内标法与外标法测定小儿感冒宁糖浆中的4种成分的结果无显着差异(P>0.05),可以用于测定小儿感冒宁糖浆中4种成分含量。
葛少波[8](2014)在《肝尔舒缓释胶囊的药效学及质量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肝尔舒组方是由《伤寒论》中的四逆散、茵陈蒿汤和《内外伤辨惑论》中的枳术丸三个经典古方化裁而成,曾作为院内制剂(合剂)在临床上使用二十余年,处方组成合理、保肝降酶疗效佳,多年的临床实践证明,该方具有疏肝健脾、清化湿热之效,对急慢性肝炎、肝郁脾虚、湿热雍结证具有十分显着的治疗作用。由于合剂存在久置易变质、携带不方便等缺点,另外慢性肝炎患者需要长期服药,无论从剂型还是口感上对于患者来说都不易接受。本课题通过富集纯化肝尔舒的有效部位群,将其开发成缓释胶囊,具有给药次数少、给药间隔时间长、病人的依从性好等优势,有着很强的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肝尔舒缓释胶囊属于六类中药新药,是由总黄酮、总皂苷、总生物碱和总有机酸共四个有效部位组成的中药复方制剂。前期工作中已经完成各有效部位富集纯化、药效部位筛选及成型工艺的优化工作。本论文按照六类新药的要求,首先对肝尔舒的药效学进行了较系统的实验研究,同时也对该制剂的体内和体外释放特性做了相关评价,并初步完成了该制剂的质量标准研究和稳定性考察,对确保该制剂的安全有效、稳定可控提供充足保证。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1.药效学研究 观察肝尔舒对多种肝损伤模型的保护作用,同时考察药物对机体免疫功能和胆汁流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肝尔舒对四氯化碳所致急性肝损伤小鼠表现出较好的保护作用,可明显降低血清ALT、AST活性和MDA含量,升高GSH-Px活性,还可降低肝脏指数和病理学评分;对四氯化碳所致慢性肝损伤大鼠也可降低肝脏指数、血清ALT和AST活性,显着升高A、A/G、SOD、GSH-Px,同时降低肝组织MDA含量,此外还可显着降低慢性肝损伤的病理学评分;在免疫性肝损伤大鼠中可见药物能降低肝脏指数、血清ALT和AST,升高A和A/G,并降低免疫学肝损伤病理评分;在对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影响的实验中,未见到肝尔舒对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有显着性影响。根据以上结果推测肝尔舒的肝损伤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抗氧化损伤途径而发挥的,而非免疫调节途径。因此该药物更加适宜于扭转肝病患者的肝功能异常,起到降酶保肝的对症治疗作用。此外,肝尔舒对大鼠有短暂的促进胆汁生成和排泄的作用,进而调节代谢,保护肝脏功能,也表明有利于胆石症、胆囊炎的辅助治疗。2.缓释评价研究 体外释放特性的评价采用桨法,在温度为37±0.5℃、转速为75r·min-1、释放介质为蒸馏水的条件下,分别以单体有效成分柚皮苷和有效部位总黄酮为指标,比较普通胶囊与缓释胶囊的体外释放情况并探讨缓释胶囊的释药机制。结果显示,普通胶囊中总黄酮和柚皮苷的累积释放均在1h达到90%以上,而在缓释胶囊中,所选两个指标的释放均较为平缓,在12h的累积释药百分率均达到90%以上,符合缓释要求。同时对其释药模式考察,初步判断该制剂释放机制为扩散和骨架溶蚀协同作用。体内评价采用的是血药浓度法,以柚皮素为指标,测定缓释胶囊与普通胶囊在Beagle犬体内不同时间点的血药浓度,通过比较普通胶囊与缓释胶囊的半衰期、达峰浓度、体内滞留时间、表观分布容积等药动学参数,证明缓释胶囊半衰期延长2.4h,体内滞留时间延长,Cmax减小,Tmax延长,进而初步评价了肝尔舒缓释胶囊的体内缓释特性。3.质量标准研究 采用TLC法对肝尔舒缓释胶囊中所含垂盆草、枳壳、白芍、延胡索、茵陈5味药进行了鉴别,多次试验显示重现性良好。在含量测定中,以HPLC法测定槲皮素、山柰素、异鼠李素、柚皮苷、橙皮苷、甘草酸和没食子酸的含量,所有方法合理可行,重现性好。同时,按现行药典有关规定,对本品的水分、粒度分布、装量差异、释放度等检查进行检查,均符合规定。最后初步建立了肝尔舒缓释胶囊的质量标准草案。4.初步稳定性考察 按《中药、天然药物稳定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的有关规定,采用加速试验和室温留样观察法,连续6个月考察其性状、薄层鉴别、水分、粒度分布、体外释放度、有效成分含量、微生物限度等指标,结果表明本品质量基本稳定。据稳定性考察结果,暂定本品有效期为24个月。
唐云[9](2013)在《蒲参胶囊生产工艺优化与质量标准提升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蒲参胶囊由蒲黄、何首乌、赤芍等八味中药组成,现行工艺产品存在易吸湿、质量控制不完善等问题。本课题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对蒲参胶囊生产工艺进行了优化研究,并对质量标准进行了提升研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文献研究、工艺优化研究、质量标准提升研究和稳定性研究。一、文献研究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阐述了蒲参胶囊方解,从药理、毒理、临床等方面对蒲参胶囊安全性、有效性等进行了归纳与总结;从理化性质、药理药效等方面对处方中蒲黄、何首乌等8味药材进行了归纳和总结。二、工艺优化研究原生产工艺为何首乌粉碎成细粉;蒲黄、赤芍、丹参等7味药材加水煎煮2次、提取液浓缩至稠膏后与何首乌粉末混匀,干燥后粉碎成细粉,加糊精制粒、干燥后填充胶囊。蒲黄、川芎、赤芍等药材中含有挥发油,原工艺未进行挥发油提取,何首乌打粉入药,成型辅料空间较小等,根据处方药物有效成分性质,设计工艺路线并进行研究,同时将优选工艺与原工艺进行比较。1、提取工艺研究(1)根据药材药用成分性质,以挥发油提取率为指标对蒲黄、川芎、赤芍等药材中挥发油进行了提取研究,以浸泡时间、加水量、提取时间为因素运用正交设计考察不同因素水平对挥发油提取的影响,确定挥发油提取工艺为:加6倍量水,浸泡1h,提取3h。该条件下挥发油提取率达80%以上,而原工艺未对挥发油进行提取保留。(2)药渣以芍药苷提取率为指标以溶剂倍数、提取时间、提取次数为因素运用正交设计进行了提取工艺研究,确定提取工艺为:加入7倍量水提取1.0h,滤过,药渣再加入5倍量水提取0.5h。优选后工艺药渣中芍药苷提取率约为30%。对优化前后提取工艺进行了比较,优化前后芍药苷总提取率分别为67.2%、91.2%。(3)对山楂、丹参、何首乌三味药材以总黄酮、二苯乙烯苷提取率为指标,以乙醇浓度、提取次数、加醇量、提取时间为因素进行正交考察,结果确定提取工艺为:加12倍量80%乙醇加热提取1.5h,滤过,药渣加7倍量80%乙醇加热提取1.0h,滤过,药渣加7倍量80%乙醇加热提取0.5h。该条件下总黄酮提取率约为94%,二苯乙烯苷提取率约为95%。2、浓缩、纯化工艺研究(1)对提取工艺(2)中水提液以芍药苷为指标进行了浓缩、醇沉考察,确定提取液采用减压法浓缩至相对密度1.15~1.20,醇沉浓度为70%。对优化前后浓缩工艺进行了比较,芍药苷转移率分别为97.5%、96.6%。(2)对提取工艺(3)中提取液以二苯乙烯苷转移率为指标进行了浓缩方式、浓缩温度考察,结果优选60℃减压浓缩。二苯乙烯苷转移率约为97%;对浓缩液以二苯乙烯苷、总黄酮转移率、浸膏得率为指标进行了除杂考察,确定除杂工艺为:加入浓缩液体积16%的1%ZTC B溶液絮凝除杂,再加入8%的1%ZTCA溶液絮凝。该条件下,浸膏得率由原来的23%降低至14%,而二苯乙烯苷、总黄酮转移率均在99%左右。3、干燥工艺研究(1)对浓缩、纯化工艺(1)药液浓缩后以芍药苷含量为指标进行干燥方法考察,比较鼓风干燥与真空干燥,结果所得浸膏中含量无明显差异,确定采用真空干燥法。(2)对浓缩、纯化工艺(2)中除杂后液体以干燥后浸膏粉中二苯乙烯苷含量为指标进行了干燥工艺考察,结果选择喷雾干燥法。对优化前后干燥工艺进行对比,二苯乙烯苷转移率分别为99.3%、98.8%。4、成型工艺研究(1)对提取工艺研究(1)中挥发油进行了β-环糊精包合和无机盐吸附研究,结果选择用挥发油2倍量二氧化硅吸附,根据挥发油提取率,确定每1个处加入二氧化硅10g。(2)将干燥工艺(1)、(2)中浸膏粉混合均匀,以颗粒性状、流动性、吸湿性以及成品崩解时限等为指标进行处方筛选及成型研究,确定每1000粒处方成型工艺为:取水提、醇提浸膏粉混匀,加入混合浸膏总重量的乳糖C80,混匀;取浸膏辅料总量5%的PVPK30,用80%乙醇液制成10%PVPK30溶液,加入混合浸膏辅料中,24目筛制粒,颗粒60℃干燥,20目筛整粒;取二氧化硅10g吸附挥发油后与颗粒混匀。对优化前后产品在辅料空间、流动性、吸湿性上进行比较,结果优化后产品辅料空间、休止角、临界湿度分别为50~55%、30°、75%,而优化前产品分别为4~8%、35°、50%。三质量标准提升研究原质量标准中除常规胶囊剂检查项外,有何首乌、丹参、川芎、党参等薄层鉴别和大黄素含量测定。质量标准提升中改进了何首乌、丹参(原儿茶醛)、川芎、党参薄层鉴别,增加了丹参中丹参酮|| A薄层鉴别,增加了成品溶出度检查,含量测定除原标准大黄素测定外增加了芍药苷、二苯乙烯苷含量测定。增加了原料、中间体、成品指纹图谱研究。1、薄层鉴别研究(1)何首乌薄层鉴别中,提取溶剂由二氯甲烷代替一级有毒试剂氯仿,优化前、后工艺成品均在与对照药材、对照品相应的位置上显黄色斑点,置氨蒸汽中熏后斑点变为暗红色,优化后成品斑点较优化前斑点多。(2)丹参鉴别项中检查原儿茶醛,将展开剂中二氯甲烷代替一级有毒试剂氯仿,优化前后成品均在与对照品相应的位置上显斑点,但优化后成品斑点较优化前清晰。(3)丹参鉴别项中检查丹参酮|| A,提取溶剂使用二氯甲烷,优化前、后产品进行了比较,结果优化后产品在与丹参酮|| A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暗红色斑点,而优化前产品未出斑点。(4)川芎薄层鉴别中,提取溶剂由二氯甲烷代替一级有毒试剂氯仿,优化前、后产品均在与对照药材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斑点,但优化后产品荧光斑点较优化前产品强。(5)党参薄层鉴别中,提取溶剂山二氯甲烷代替.级有毒试剂氯仿,优化前、后工艺产品均在与对照药材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斑点,但优化后产品斑点较优化前多,且分离效果较好。2、溶出度检查以芍药苷、二苯乙烯苷溶出率为指标,考察了溶出介质、溶出方法、溶出转速等,结果确定取蒲参胶囊置250mL 0.5%吐温80溶液中,调节转速50rpm于37℃进行溶出度检查。对优化后产品以芍药苷、二苯乙烯苷累积溶出率为纵坐标,以时间为横坐标绘制了溶出曲线,并计算出芍药苷、二苯乙烯苷溶出参数T50、Td、m,优化后产品芍药苷溶出参数分别为7.14min、8.58min、2.14,而二苯乙烯苷溶出参数分别为8.00min、9.70min、1.90。对优化前后产品于45min取样进行溶出度检查比较,结果优化前后产品芍药苷溶出率分别为97.1%、99.2%,二苯乙烯苷溶出率分别为37.2%、97.6%。3含量测定(1)增加了芍药苷、二苯乙烯苷含量测定,以梯度洗脱、不同时间段设置不同波长进行了线性、精密度、溶液稳定性、重复性、加样回收等相关方法学研究,结果该方法切实可行,确定的液相条件能较好的测定工艺中两种有效成分的含量。将优化前后样品进行含量测定比较,结果优化前后芍药苷含量分别为0.63mg/粒、1.02mg/粒,优化前后二苯乙烯苷含量分别为1.30mg/粒、1.23mg/粒。(2)采用原质量标准含量测定方法对大黄素进行了测定,并对优化前后样品进行了含量比较,结果优化前后大黄素含量分别为131μg/粒、87.5μg/粒。4 指纹图谱(1)建立了原料(蒲黄、何首乌、丹参、赤芍、川芎)指纹图谱,进行了精密度、溶液稳定性、重复性等方法学考察,结果该方法切实可行。建立了指纹图谱共有模式,蒲黄、丹参、赤芍、川芎指纹图谱相似度均达0.9以上,何首乌指纹图谱相似度达0.8以上。(2)建立了中间体(水提中间体、醇提中间体)指纹图谱,进行了精密度、溶液稳定性、重复性等方法学考察,结果该方法切实可行。建立了指纹图谱共有模式,水提中间体、醇提中间体指纹图谱相似度均达0.9以上。(3)建立了成品指纹图谱,进行了精密度、溶液稳定性、重复性等方法学考察,结果该方法切实可行。建立了指纹图谱共有模式,成品指纹图谱相似度均达0.9以上。四稳定性研究参照建立的质量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版及相关指导原则,样品于长期稳定性条件(25℃±2℃、RH60%±10%)、加速稳定性条件(40±2℃,RH 75%±5%)下贮存,长期稳定性于0个月、3个月、6个月记录考察结果,加速稳定性试验于0个月、1个月、2个月、3个月、6个月记录考察,结果表明各项指标在长期稳定性条件和加速稳定性条件下放置6个月内均未发生明显的变化,说明在考察期间内,优化后产品稳定。五特色与创新1在成型工艺中运用了新型辅料乳糖C80替代原赋形剂糊精,解决了产品易吸湿、生产环境要求高等问题,又保证了产品的溶出。2含量测定项增加了二苯乙烯苷、芍药苷的含量测定,在测定时采用了梯度流动相、不同时间段设置不同波长,解决了不同成分不同吸收波长在同一个条件下的检测问题。
白梓静[10](2012)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中药复方制剂中有效成分含量的研究》文中提出本论文由综述和研究报告两部分组成,综述部分主要介绍了中药的发展、高效液相色谱的特点、HPLC在中药含量测定中的应用以及中药材在含量测定时的指标成分选择。研究报告部分建立了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妇炎康冲剂、消炎利胆冲剂、咽扁宁冲剂、皮炎消冲剂、复方生化颗粒中有效成分的含量。具体包括以下5个部分。1.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妇炎康冲剂中7种有效成分的含量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妇炎康冲剂中原儿茶酸、原儿茶醛含量以及同时测定穿心莲内酯、脱水穿心莲内酯、隐丹参酮、丹参酮I、丹参酮ⅡA含量的方法。采用Agilent ZORBAX SB-C18(4.6mm×250mm,5μm)色谱柱,流动相分别为甲醇-1%醋酸溶液(25:75)、水(A)—甲醇(B),梯度洗脱(0~15min,58%B;15~35min,80%B;35~40min,58%B);检测波长分别为280nm、254nm;流速分别为1.0mL min-1、1.2mL min-1;柱温28℃。原儿茶酸、原儿茶醛、穿心莲内酯、脱水穿心莲内酯、隐丹参酮、丹参酮I、丹参酮ⅡA分别在1.408~704、1.096~548、1.0976~784、0.6888~492、1.0136~724、0.5824~416、0.5152~368μg·mL-1的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2.3%、102.1%、100.2%、99.97%、98.93%、100.83%、99.38%,RSD分别为0.86%、0.70%、1.34%、2.57%、1.53%、2.42%、2.64%。本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本制剂的质量控制。2.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消炎利胆冲剂中虎杖苷、白藜芦醇、芍药苷、大黄酸、大黄素的含量建立了测定消炎利胆冲剂中5种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采用HPLC分析,色谱柱为Agilent ZORBAX SB-C18(4.6mm×250mm,5μm)。分析虎杖苷:流动相为乙腈-水(25:75);波长:306nm;流速:1.0mL·min-1;虎杖苷在0.424~84.8μg·mL-1范围内呈现良好关系(r=0.9999)。分析白藜芦醇:流动相为乙腈-4%冰醋酸(27:73);波长:308nm;流速:1.2mL·min-1;白藜芦醇在2.44~244μg·mL-1范围内呈现良好关系(r=0.9998)。分析芍药苷:流动相为甲醇-0.2%磷酸溶液(40:60);波长:230nm;流速:1.0mL·min-1;芍药苷在1.008~168μg·mL-1范围内呈现良好关系(r=0.9998)。分析大黄酸、大黄素:流动相为甲醇-0.2%冰醋酸溶液(80:20);波长:254nm;流速:1.0mL·min-1;大黄酸、大黄素分别在0.054~180μg·mL-1、0.0612~204μg·mL-1范围内呈现良好关系(r=0.9999)。采用HPLC测定消炎利胆冲剂中虎杖苷、白藜芦醇、芍药苷、大黄酸、大黄素的含量,此方法简单、快速、结果可靠,可用于消炎利胆冲剂的质量控制。3.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咽扁宁冲剂中梓醇、肉桂酸、绿原酸的含量建立了咽扁宁冲剂中梓醇、肉桂酸、绿原酸的含量测定方法。采用AgilentZORBAX SB-C18(4.6mm×250mm,5μm)。梓醇:流动相为水-甲醇-乙腈(95:4:1),波长212nm,流速1.0mL·min-1;肉桂酸:流动相为甲醇-1%冰乙酸溶液(50:50),波长278nm,流速1.2mL·min-1;绿原酸:流动相为甲醇-3%冰醋酸溶液(15:85),波长327nm,流速1.0mL·min-1。梓醇、肉桂酸、绿原酸分别在3.36~168、0.156~104、0.3544~177.2μg·mL-1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梓醇102.09%,RSD1.09%;肉桂酸102.12%,RSD0.99%;绿原酸100.7%,RSD1.14%。此方法简便、可靠、重复性较好,可用于咽扁宁冲剂的质量控制和评价。4.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皮炎消冲剂中丹皮酚、黄芩苷的含量测定:建立了皮炎消冲剂中丹皮酚、黄芩苷的含量测定方法,采用色谱柱AgilentZORBAX SB-C18(4.6mm×250mm,5μm),丹皮酚流动相为:甲醇-水(67:33),波长274nm,流速1.0mL·min-1;黄芩苷流动相为:甲醇-0.2%磷酸溶液(55:45),波长为278nm,流速为1.2mL·min-1。丹皮酚、黄芩苷分别在0.136~272、1.428~476μg·mL-1呈良好线性关系。丹皮酚的平均回收率为100.22%,RSD1.39%.黄芩苷的平均回收率为100.52%,RSD1.33%。此方法可用于皮炎消冲剂的质量控制和评价,结果满意。5.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复方生化颗粒中柚皮苷、橙皮苷的含量建立了同时测定复方生化颗粒中柚皮苷、橙皮苷的含量方法,色谱柱采用Agilent ZORBAX SB-C18(4.6mm×250mm,5μm),流速为1.0mL·min-1,检测波长为277nm。柚皮苷、橙皮苷的线性范围分别为1.64~116.9、1.06~42.4μg·mL-1。本方法简便、重现性好,结果较为准确,可用于复方生化颗粒的质量控制。
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乙肝康胶囊中芍药苷的含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乙肝康胶囊中芍药苷的含量(论文提纲范文)
(1)三维荧光图谱在几种中成药鉴别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一章 绪论 |
1.1 三维荧光技术在中药方面的应用 |
1.2 三维荧光技术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
1.3 实验用12种药品介绍 |
1.4 实验所选中成药的研究现状 |
1.5 论文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二章 最佳实验条件的选择 |
2.1 实验部分 |
2.1.1 仪器与试剂 |
2.1.2 实验方法 |
2.2 结果与讨论 |
2.2.1 甲醇含量对样品荧光图谱的影响 |
2.2.2 荧光光谱仪器条件的选择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四种健脾和胃类药荧光光谱研究 |
3.1 实验部分 |
3.1.1 样品来源 |
3.1.2 数据处理 |
3.1.3 实验方法 |
3.2 枫蓼肠胃康片荧光光谱研究 |
3.2.1 实验条件考察 |
3.2.2 数据处理 |
3.2.3 平均值法建立三维荧光指纹图谱 |
3.3 胃炎康胶囊荧光光谱研究 |
3.3.1 实验条件考察 |
3.3.2 数据处理 |
3.3.3 平均值法建立三维荧光指纹图谱 |
3.4 舒肝解郁胶囊荧光光谱研究 |
3.4.1 实验条件考察 |
3.4.2 数据处理 |
3.4.3 平均值法建立三维荧光指纹图谱 |
3.5 芪枣颗粒荧光光谱研究 |
3.5.1 实验条件考察 |
3.5.2 数据处理 |
3.5.3 平均值法建立三维荧光指纹图谱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四种祛风湿类药荧光光谱研究 |
4.1 实验部分 |
4.1.1 样品来源 |
4.2 复方风湿宁片荧光光谱研究 |
4.2.1 实验条件考察 |
4.2.2 数据处理 |
4.2.3 平均值法建立三维荧光指纹图谱 |
4.3 骨力胶囊荧光光谱研究 |
4.3.1 骨力胶囊实验条件考察 |
4.3.2 数据处理 |
4.3.3 平均值法建立三维荧光指纹图谱 |
4.4 玄七通痹胶囊荧光光谱研究 |
4.4.1 玄七通痹胶囊实验条件考察 |
4.4.2 数据处理 |
4.4.3 平均值法建立三维荧光指纹图谱 |
4.5 天麻胶囊荧光光谱研究 |
4.5.1 天麻胶囊实验条件考察 |
4.5.2 数据处理 |
4.5.3 平均值建立三维荧光指纹图谱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四种清热类药的荧光光谱研究 |
5.1 实验部分 |
5.1.1 样品来源 |
5.2 银翘解毒片荧光光谱研究 |
5.2.1 实验条件考察 |
5.2.2 数据处理 |
5.2.3 平均值法建立三维荧光指纹图谱 |
5.3 四季三黄片荧光光谱研究 |
5.3.1 四季三黄片实验条件考察 |
5.3.2 数据处理 |
5.3.3 平均值法建立三维荧光指纹图谱 |
5.4 清热通淋胶囊荧光光谱研究 |
5.4.1 清热通淋胶囊实验条件考察 |
5.4.2 数据处理 |
5.4.3 平均值法建立三维荧光指纹图谱 |
5.5 腹可安片荧光光谱研究 |
5.5.1 腹可安片实验条件考察 |
5.5.2 数据处理 |
5.5.3 平均值法建立三维荧光指纹图谱 |
5.6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2)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测定腹泻类制剂有效成分含量的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综述 |
1、腹泻类中药制剂概述 |
1.1 腹泻类制剂的药理作用 |
1.2 腹泻类制剂中有效成分的质量控制 |
1.3 腹泻类制剂质量控制的发展动态 |
2、中药复方制剂中有效成分的前处理技术 |
2.1 微波萃取技术 |
2.2 膜分离技术 |
2.3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 |
2.4 超声提取技术 |
2.5 固相萃取法 |
3、中药复方制剂中有效成分的研究方法 |
3.1 薄层色谱法(TLC) |
3.2 气相色谱法(GC) |
3.3 高效毛细管电泳法(HPCE) |
3.4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
4、研究意义 |
第二章 SPE-HPLC法测定泻痢消片中4种有效成分含量的方法研究 |
1、引言 |
2、实验部分 |
2.1 材料 |
2.2 方法与结果 |
2.3 方法学考察 |
3、讨论 |
3.1 提取方法的选择 |
3.2 固相萃取条件的优化 |
3.3 检测波长的选择 |
3.4 流动相的选择 |
4、小结 |
第三章 HPLC法同时测定肠胃宁胶囊中6种有效成分含量的方法研究 |
1、引言 |
2、实验部分 |
2.1 材料 |
3、方法与结果 |
3.1 色谱条件 |
3.2 溶液的制备 |
3.3 方法学考察 |
3.4 样品含量测定 |
4、讨论 |
4.1 检测波长的选取 |
4.2 流动相的选取 |
4.3 提取方法的选取 |
5、小结 |
第四章 SPE-HPLC法测定泻痢固肠片中芍药苷、甘草苷、橙皮苷含量的方法研究 |
1、引言 |
2、实验部分 |
2.1 仪器与试药 |
3、方法与结果 |
3.1 溶液的制备 |
3.2 色谱条件 |
3.3 方法学考察 |
3.4 样品含量测定 |
4、讨论 |
4.1 提取方法的选择 |
4.2 淋洗液的选取 |
4.3 洗脱剂的选取 |
4.4 洗脱剂用量的选择 |
5、小结 |
第五章 HPLC法同时测定儿宝颗粒中葛根素、芍药苷、橙皮苷含量的方法研究 |
1、引言 |
2、实验部分 |
2.1 仪器与材料 |
3、方法与结果 |
3.1 色谱条件 |
3.2 溶液的制备 |
3.3 方法学考察 |
3.4 样品含量测定 |
4、讨论 |
4.1 流动相的选择 |
4.2 提取溶剂的选择 |
4.3 料液比的选择 |
4.4 超声时间的选择 |
4.5 超声功率的选择 |
5、小结 |
第六章 SPE-HPLC法测定补脾益肠丸中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芍药苷含量的方法研究 |
1、引言 |
2、实验部分 |
2.1 仪器与试药 |
3、方法与结果 |
3.1 色谱条件 |
3.2 溶液的制备 |
3.3 方法学考察 |
3.4 加样回收率试验 |
3.5 样品含量测定 |
4、讨论 |
4.1 色谱柱的选择 |
4.2 提取方式的选取 |
4.3 流动相的选择 |
4.4 固相萃取条件的优化 |
5、小结 |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研究成果情况 |
(3)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乙肝康颗粒中芍药苷、大黄素、丹参酮ⅡA的含量(论文提纲范文)
1 仪器与试药 |
2 方法与结果 |
2.1 色谱条件 |
2.2 溶液制备 |
2.2.1 混合对照品溶液 |
2.2.2 供试品溶液 |
2.2.3 阴性样品溶液 |
2.3 系统适用性试验 |
2.4 线性关系 |
2.5 精密度试验 |
2.6 重复性试验 |
2.7 稳定性考察 |
2.8 加样回收试验 |
2.9 样品含量测定 |
3 讨论 |
3.1 柱温及保护柱的选择 |
3.2 流动相的选择 |
3.3 样品的处理 |
3.4 丹参酮ⅡA的不稳定性[1, 7-8] |
3.5 检测波长的选择 |
(4)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乙肝康胶囊中芍药苷的含量(论文提纲范文)
1 仪器与试药 |
2 方法与结果 |
2.1 色谱条件 |
2.2 干扰性考察 |
2.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
2.4 线性关系的考察 |
2.5 精密度试验 |
2.6 稳定性试验 |
2.7 重现性试验 |
2.8 回收率试验 |
2.9 样品含量测定 |
3 讨论 |
(5)根痛平片质量标准提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列表 |
第一章 绪论 |
1.1 根痛平片研究进展 |
1.1.1 根痛平片处方分析 |
1.1.2 根痛平制剂质量标准研究 |
1.1.3 本节小结 |
1.2 中药复方质量标准研究概述 |
1.2.1 薄层色谱法 |
1.2.2 高效液相色谱法 |
1.2.3 指纹图谱 |
1.2.4 本节小结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4 研究方案与预期目标 |
1.4.1 研究方案 |
1.4.2 预期目标 |
第二章 根痛平片的薄层鉴别研究 |
2.1 引言 |
2.2 实验材料、试剂与仪器 |
2.2.1 实验药材及对照品 |
2.2.2 实验试剂 |
2.2.3 实验仪器 |
2.3 薄层鉴别实验方法 |
2.3.1 乳香、没药薄层鉴别 |
2.3.2 甘草薄层鉴别 |
2.3.3 伸筋草、牛膝薄层鉴别 |
2.4 薄层鉴别方法开发 |
2.4.1 乳香、没药薄层鉴别方法筛选 |
2.4.2 乳香、没药鉴别重复性考察 |
2.4.3 甘草薄层鉴别方法筛选 |
2.4.4 甘草薄层鉴别重复性考察 |
2.4.5 牛膝薄层鉴别方法筛选 |
2.4.6 牛膝薄层鉴别重复性考察 |
2.4.7 伸筋草、牛膝的鉴别方法筛选 |
2.5 薄层鉴别方法验证 |
2.6 实验结果 |
2.6.1 乳香、没药鉴别方法筛选结果 |
2.6.2 乳香、没药鉴别重复性考察结果 |
2.6.3 甘草鉴别方法筛选结果 |
2.6.4 甘草鉴别方法重复性考察结果 |
2.6.5 牛膝鉴别方法筛选结果 |
2.6.6 牛膝鉴别方法重复性考察结果 |
2.6.7 伸筋草、牛膝鉴别方法筛选结果 |
2.6.8 伸筋草、牛膝鉴别方法重复性考察结果 |
2.6.9 薄层鉴别(3批成品检测结果) |
2.6.10 乳香、没药薄层鉴别方法验证结果 |
2.6.11 甘草薄层鉴别方法验证结果 |
2.6.12 伸筋草、牛膝薄层鉴别方法验证结果 |
2.7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根痛平片的多指标含量测定研究 |
3.1 引言 |
3.2 实验材料、试剂与仪器 |
3.2.1 实验药材及对照品 |
3.2.2 实验试剂 |
3.2.3 实验仪器 |
3.3 实验方法 |
3.4 多指标含量测定的方法研究 |
3.4.1 色谱条件考察 |
3.4.2 供试品溶液制备方法考察 |
3.5 实验结果 |
3.5.1 色谱条件考察结果 |
3.5.2 供试品溶液制备方法考察结果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根痛平片指纹图谱研究(中等极性部位) |
4.1 引言 |
4.2 实验材料、试剂与仪器 |
4.2.1 实验药材及对照品 |
4.2.2 实验试剂 |
4.2.3 实验仪器 |
4.3 实验方法 |
4.4 方法研究及验证 |
4.4.1 色谱条件考察 |
4.4.2 供试品溶液制备方法考察 |
4.4.3 方法学验证 |
4.5 实验结果 |
4.5.1 色谱条件考察结果 |
4.5.2 供试品溶液制备方法考察结果 |
4.5.3 方法学验证结果 |
4.6 中等极性部位指纹图谱共有模式建立 |
4.7 中等极性部位指纹图谱共有峰指认及归属 |
4.8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根痛平片指纹图谱研究(低极性部位) |
5.1 引言 |
5.2 实验材料、试剂与仪器 |
5.2.1 实验药材及对照品 |
5.2.2 实验试剂 |
5.2.3 实验仪器 |
5.3 实验方法 |
5.4 方法研究及验证 |
5.4.1 指纹图谱研究预试验 |
5.4.2 色谱条件考察 |
5.4.3 供试品溶液制备方法考察 |
5.4.4 方法学验证 |
5.5 实验结果 |
5.5.1 指纹图谱研究预试验结果 |
5.5.2 色谱条件考察结果 |
5.5.3 供试品溶液制备方法考察结果 |
5.5.4 方法学验证结果 |
5.6 低极性部位指纹图谱共有模式建立 |
5.7 低极性部位指纹图谱峰归属 |
5.8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1 作者简历 |
2 发明专利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6)宝宝乐质量标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仪器与试药 |
1.1 仪器 |
1.2 试药 |
2 方法与结果 |
2.1 薄层色谱定性鉴别 |
2.1.1 黄芪薄层色谱定性鉴别: |
2.1.2 白芍薄层色谱定性鉴别: |
2.1.3 山楂薄层色谱定性鉴别: |
2.2 含量测定 |
2.2.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
2.2.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
2.2.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
2.2.4 阴性对照溶液的制备: |
2.2.5 专属性试验: |
2.2.6 线性关系考察: |
2.2.7 精密度试验: |
2.2.8 稳定性试验: |
2.2.9 重复性试验: |
2.2.1 0 加样回收率: |
2.2.1 1 样品的测定: |
3 讨论 |
3.1 样品的处理方法与试剂的选择 |
3.2 流动相的选择 |
3.3 |
(7)高效液相色谱法在几种中药制剂有效成分含量测定中的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综述 |
1. 中药制剂质量标准概述 |
1.1 化药模式 |
1.2 指纹图谱技术 |
1.3 药效物质基础控制论 |
1.4 地道药材与生物检测模式评价 |
1.5 定量组效关系 |
1.6 代谢组学技术 |
1.7 多指标成分含量测定模式 |
2. 中药制剂有效成分前处理提取技术 |
2.1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 |
2.2 超声波提取技术 |
2.3 微波萃取技术 |
2.4 膜提取分离技术 |
2.5 半仿生提取技术 |
2.6 高速逆流色谱提取技术 |
2.7 酶法提取技术 |
3. 中药制剂的分析方法 |
3.1 薄层色谱法 |
3.2 气相色谱法 |
3.3 高效液相色谱法 |
3.4 高效毛细管电泳技术 |
3.5 柱切换技术 |
3.6 多维色谱 |
3.7 液相色谱-光谱联用技术 |
4. 课题研究意义及主要内容 |
第二章 双波长HPLC法同时测定羚羊清肺散中4种有效成分含量的方法研究 |
1. 引言 |
2. 实验部分 |
2.1 仪器与试药 |
3. 方法与结果 |
3.1 色谱条件 |
3.2 溶液的制备 |
3.3 方法学考察 |
4. 讨论 |
4.1 提取方法的选择 |
4.2 流动相的选择 |
4.3 检测波长的选择 |
4.4 洗脱方式的选择 |
5. 小结 |
第三章 HPLC测定疏风散热胶囊中绿原酸、栀子苷、甘草苷和牛蒡苷的方法研究 |
1. 引言 |
2. 实验部分 |
2.1 仪器与试药 |
3. 方法与结果 |
3.1 色谱条件 |
3.2 溶液的制备 |
3.3 方法学考察 |
4. 讨论 |
4.1 提取方法的选择 |
4.2 流动相的选择 |
5. 小结 |
第四章 HPLC同时测定通宣理肺口服液中柚皮苷、橙皮苷和黄芩苷的方法研究 |
1. 引言 |
2. 实验部分 |
2.1 仪器与试药 |
3. 方法与结果 |
3.1 色谱条件 |
3.2 溶液的制备 |
3.3 方法学考察 |
4. 讨论 |
4.1 提取方法的选择 |
4.2 流动相的选择 |
5. 小结 |
第五章 HPLC-系统内标法测定小儿感冒宁糖浆中4种有效成分的方法研究 |
1. 引言 |
2. 实验部分 |
2.1 仪器及试剂 |
2.2 方法与结果 |
3. 讨论 |
3.1 流动相的选择 |
3.2 检测波长的选择 |
3.3 提取方法的选择 |
3.4 内标性成分的选择 |
4. 小结 |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8)肝尔舒缓释胶囊的药效学及质量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 慢性肝炎的研究进展 |
1.1 中医药对慢性肝炎的研究 |
1.2 现代医学对慢性肝炎的研究 |
2. 肝损伤动物模型建立的研究方法 |
3. 中药缓释制剂的质量评价研究 |
3.1 中药缓释制剂的体外评价方法 |
3.2 中药缓释制剂的体内评价方法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药效学研究 |
1. 仪器与材料 |
1.1 仪器 |
1.2 试药 |
1.3 实验动物 |
2. 方法与结果 |
2.1 对CCl_4所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影响 |
2.2 对CCl_4所致大鼠慢性肝损伤的影响 |
2.3 对猪血清所致大鼠免疫性肝损伤的影响 |
2.4 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 |
2.5 对大鼠胆汁流量的影响 |
3 小结与讨论 |
3.1 药效各指标的选择 |
3.2 药效学的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缓释特性的体内外评价研究 |
1. 体外释放研究 |
1.1 仪器与材料 |
1.2 溶出方法 |
1.3 总黄酮的释放测定 |
1.4 柚皮苷的释放度测定 |
1.5 释药模式考察 |
2. 体内药动学研究 |
2.1 仪器与材料 |
2.2 方法与结果 |
3. 小结与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质量标准研究 |
1. 仪器与材料 |
2. 方法与结果 |
2.1 名称 |
2.2 处方 |
2.3 制法 |
2.4 性状 |
2.5 薄层鉴别 |
2.6 检查 |
2.7 有效成分含量测定 |
3. 小结与讨论 |
4. 质量标准(草案) |
参考文献 |
第五章 初步稳定性考察 |
1. 仪器与材料 |
2. 考察内容 |
2.1 加速试验 |
2.2 长期试验 |
3. 考察结果 |
3.1 加速稳定性结果 |
3.2 室温留样观察试验结果 |
4 小结与讨论 |
参考文献 |
附图 |
全文总结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9)蒲参胶囊生产工艺优化与质量标准提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一 立题依据 |
二 对主治病证病因病机、治法与处方的论述 |
三 国内外相关品种研究、使用现状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蒲参胶囊的药学文献研究 |
一 蒲参胶囊研究概况 |
1 蒲参胶囊处方组成及方解 |
2 药理、毒理、临床研究 |
二 处方中主药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 |
1 何首乌 |
2 蒲黄 |
3 川芎 |
4 丹参 |
5 赤芍 |
6 山楂 |
7 泽泻 |
8 党参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蒲参胶囊生产工艺优化研究 |
一 仪器与试药 |
二 工艺优化研究 |
1 工艺优化路线设计理论依据 |
2 工艺优化路线设计图 |
3 挥发油工艺优化研究 |
4 药渣工艺优化研究 |
5 处方药余药何首乌、丹参、山楂工艺优化研究 |
6 成型工艺优化研究 |
三 总结 |
1 优化工艺总结 |
2 优化工艺流程图 |
3 批记录汇总 |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蒲参胶囊质量标准提升研究 |
一 仪器与试剂 |
二 定性鉴别质量提升研究 |
1 何首乌 |
2 丹参 |
3 川芎 |
4 党参 |
5 小结与讨论 |
三 检查研究 |
1 溶出检查 |
2 其他检查研究 |
3 小结与讨论 |
四 含量测定研究 |
1 二苯乙烯苷、芍药苷含量测定研究 |
2 大黄素含量测定 |
3 小结与讨论 |
五 指纹图谱研究 |
1 五味药材指纹图谱的建立 |
2 蒲参胶囊中间体指纹图谱的建立 |
3 成品指纹图谱的建立 |
4 小结与讨论 |
六 质量标准(草案) |
参考文献 |
第五章 稳定性试验 |
第六章 全文总结与创新 |
一 全文总结 |
二 创新点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
致谢 |
(10)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中药复方制剂中有效成分含量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部分 中药综述 |
1.中药概述 |
1.1 中药的起源 |
1.2 中药的发展 |
1.3 中药的研究现状 |
2. 高效液相色谱概述 |
3. HPLC 在中药含量测定方面研究状况 |
3.1 生物碱类成分含量测定 |
3.2 中药苷类成分含量测定 |
3.3 蒽醌类成分含量测定 |
3.4 黄酮类成分含量测定 |
3.5 香豆素类成分含量测定 |
3.6 萜类成分含量测定 |
3.7 有机酸类成分含量测定 |
3.8 甾酮、甾醇类成分含量测定 |
4. 中药复方制剂含量测定时的指标成分选择方法 |
4.1 含测指标与药物的有效性、可靠性的关系 |
4.2 含测指标成分的理化性质 |
4.3 传统中药复方制剂需考虑中医理论的指导作用 |
4.4 新药稳定性研究 |
4.5 指标成分与工艺的关系 |
4.6 中药多成分多靶点的特点 |
4.7 与基础研究的关联 |
4.8 其他 |
5. 展望 |
第二部分 研究报告 |
第一章 HPLC法测定妇炎康冲剂中7种有效成分的含量 |
1. 引言 |
2. 实验部分 |
2.1 仪器与试剂 |
2.1.1 仪器 |
2.1.2 试剂 |
2.2 方法与结果 |
2.2.1 鸡血藤中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 |
2.2.2 丹参、穿心莲中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 |
3. 讨论 |
3.1 鸡血藤中被测成分的讨论 |
3.1.1 检测波长的选择 |
3.1.2 流动相的选择 |
3.2 丹参、穿心莲中被测成分的讨论 |
3.2.1 流动相的选择 |
3.2.2 检测波长的选择 |
3.2.3 提取溶剂的选择 |
3.2.4 提取方法的选择 |
3.2.5 超声时间的选择 |
第二章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消炎利胆冲剂中虎杖苷、白藜芦醇、芍药苷、大黄酸、大黄素的含量 |
1. 引言 |
2. 实验部分 |
2.1 仪器与试剂 |
2.2 方法与结果 |
2.2.1 虎杖苷含量测定 |
2.2.2 白藜芦醇含量测定 |
2.2.3 芍药苷含量测定 |
2.2.4 大黄酸、大黄素含量测定 |
3. 讨论 |
3.1 流动相的选择 |
3.2 提取溶剂的选择 |
3.3 检测波长的选择 |
3.4 超声时间的选择 |
第三章 HPLC 法测定咽扁宁冲剂中梓醇、肉桂酸、绿原酸的含量 |
1. 引言 |
2. 实验部分 |
2.1 仪器与试剂 |
2.1.1 仪器 |
2.1.2 试剂 |
2.2 方法与结果 |
2.2.1 色谱条件 |
2.2.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
2.2.3 供试品溶液制备 |
2.2.4 线性关系考察 |
2.2.5 精密度 |
2.2.6 重复性 |
2.2.7 稳定性 |
2.2.8 加标回收率 |
2.2.9 样品含量测定 |
3. 讨论 |
3.1 检测波长的选择 |
3.2 样品待测成分的提取 |
第四章 HPLC 法测定皮炎消冲剂中丹皮酚、黄芩苷的含量 |
1. 引言 |
2. 实验部分 |
2.1 仪器与试剂 |
2.1.1 仪器 |
2.1.2 试剂 |
2.2 方法与结果 |
2.2.1 供试品溶液制备 |
2.2.2 对照品溶液制备 |
2.2.3 色谱条件 |
2.2.4 线性关系考察 |
2.2.5 精密度 |
2.2.6 稳定性 |
2.2.7 重复性 |
2.2.8 回收率试验 |
2.2.9 样品含量测定 |
3 讨论 |
3.1 检测波长的选择 |
3.2 超声时间选择 |
3.3 流动相的选择 |
第五章 HPLC 法复方生化颗粒中柚皮苷、橙皮苷的含量 |
1. 引言 |
2. 实验部分 |
2.1 仪器与试剂 |
2.1.1 仪器 |
2.1.2 材料试剂 |
2.2 方法与结果 |
2.2.1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
2.2.2 样品溶液的制备 |
2.2.3 色谱条件 |
2.2.4 线性关系 |
2.2.5 稳定性 |
2.2.6 重复性 |
2.2.7 精密度 |
2.2.8 加样回收率试验 |
2.2.9 样品含量测定 |
3. 讨论 |
3.1 流动相的选择 |
3.2 检测波长的选择 |
3.3 提取溶剂的选择 |
3.4 超声时间的选择 |
总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
四、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乙肝康胶囊中芍药苷的含量(论文参考文献)
- [1]三维荧光图谱在几种中成药鉴别中的应用[D]. 乔淞汾. 河北师范大学, 2020(07)
- [2]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测定腹泻类制剂有效成分含量的方法研究[D]. 吴江瑞. 延安大学, 2016(02)
- [3]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乙肝康颗粒中芍药苷、大黄素、丹参酮ⅡA的含量[J]. 刘彦,王宁. 中南药学, 2012(07)
- [4]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乙肝康胶囊中芍药苷的含量[J]. 刘喜娥,冯有龙. 解放军药学学报, 2001(06)
- [5]根痛平片质量标准提高研究[D]. 陈少英. 浙江工业大学, 2020(02)
- [6]宝宝乐质量标准研究[J]. 汪爱霞,张泽. 海峡药学, 2018(10)
- [7]高效液相色谱法在几种中药制剂有效成分含量测定中的方法研究[D]. 崔生飞. 延安大学, 2016(03)
- [8]肝尔舒缓释胶囊的药效学及质量评价研究[D]. 葛少波.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4(05)
- [9]蒲参胶囊生产工艺优化与质量标准提升研究[D]. 唐云.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3(05)
- [10]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中药复方制剂中有效成分含量的研究[D]. 白梓静. 延安大学, 20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