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带雨林三种树种菩提树从遮光转强光后的光抑制作用

热带雨林三种树种菩提树从遮光转强光后的光抑制作用

一、热带雨林蒲桃属三个树种的幼苗由遮荫转入强光后叶片的光抑制(论文文献综述)

毛剑飞,李凯伟,杨再强,杜金杉[1](2018)在《弱光胁迫及强光恢复对设施红地球葡萄叶片光合及衰老特性的影响》文中认为以1年生设施盆栽红地球葡萄为试材,通过人工环境控制模拟阴天转晴天气过程,分别给予日均光合有效辐射为100、300μmol/(m2·s)的短期弱光胁迫3、6、9、12 d,以气候箱日均光合有效辐射600μmol/(m2·s)处理为对照(CK),后统一以强光800μmol/(m2·s)恢复处理6 d,研究弱光胁迫及强光恢复对设施葡萄叶片光合参数、叶绿素荧光参数、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含量(MDA)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并利用隶属度函数方法对各参数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随弱光胁迫时间的延长,表观量子效率(AQY)、气孔限制值(Ls)、可溶性蛋白含量、CAT活性、POD活性先增后减;经强光恢复,各处理的叶绿素含量、最大净光合速率、PSⅡ最大光能转化效率(Fv/Fm)、PSⅡ实际光化学量子效率(ФPSⅡ)、光化学淬灭系数(qP)较弱光处理阶段有降低趋势,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有上升趋势,光抑制现象严重;随弱光胁迫时间的延长并经强光恢复,葡萄叶片的MDA含量持续升高,可溶性蛋白含量、CAT活性、POD活性、SOD活性降低;胁迫超过3 d,综合评价指标(SI值)下降明显,弱光胁迫相同天数下,300μmol/(m2·s)弱光胁迫的SI值>100μmol/(m2·s)弱光胁迫的SI值。因此,设施葡萄对弱光胁迫有一定的适应性,胁迫6 d即超出植株自身调控范围,同时弱光胁迫可提高设施葡萄对光抑制的敏感性,而强光恢复加速了葡萄叶片的衰老进程,对弱光胁迫后的植株会产生二次伤害。

胡文海,张斯斯,肖宜安,闫小红[2](2015)在《两种杜鹃花属植物对长期遮阴后全光照环境的生理响应及其光保护机制》文中研究说明植物通过提高光能利用能力和光保护途径以响应环境光强的增加,但不同植物对环境光强增加的生理响应存在差异,从而导致植物对光环境的适应性不一致。为探讨植物对光环境变化的生理响应及其适应机制,该文以遮阴条件下培养1年的2种杜鹃属(Rhododendron)植物比利时杜鹃(R.hybrida)和杜鹃(R.simsii)为材料,对其由遮阴后转入全光照下培养5天时的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及其快速光曲线变化进行了比较研究,以期从叶片吸收光能分配和光保护机制的角度探讨这2种植物对光环境变化的适应机制。结果表明:全光照降低了喜阴植物比利时杜鹃叶片的光化学反应和热耗散能力,且其吸收光能分配于光化学反应和调节性能量耗散部分的比例减少,导致光系统II反应中心过量激发能积累,造成了叶片光抑制甚至光破坏。杜鹃作为耐阴喜光植物对光环境变化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具有较高的光化学反应、热耗散和环式电子传递能力等内在生理特性;在遮阴和全光照两种光环境下均能维持较高的吸收光能在光化学反应和调节性能量耗散部分的分配比例,从而保护了光合机构的正常运行,是其全光照强光未造成叶片光抑制的原因。

龙成,杨小波,龙文兴,李东海[3](2015)在《铜鼓岭热带常绿季雨矮林5种蒲桃属植物的种群结构及空间格局》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分析海南岛文昌市铜鼓岭自然保护区5种蒲桃属植物的种群结构、分布格局及种间关联性,以期了解该地区蒲桃属植物种群的现状、分布状况及发展动态,为该属植物的保护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在热带常绿季雨矮林建立2.56 hm2固定样地,采用种群结构和空间格局常用的种群径级结构分析、种群静态生命表和绘制种群存活曲线研究方法,结合点格局分析中的Ripley’s K函数和SPSS软件,对5种蒲桃属植物种群的空间格局、种间关联性以及种群聚集规模与种群优势度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种群死亡率随龄级的增加而增大,生命期望值ex与此趋势相反,但方枝蒲桃、赤楠和肖蒲桃3个种群中的ex值会出现明显的小波动,说明这3个种群内部经历了密度调节过程,使种群密度达到适合个体生长的最佳状态;方枝蒲桃种群具有最多的个体数目(1 950株),并集中于幼苗和幼树,表明该种群更新良好,存活曲线随着龄级增大逐渐趋于Deevey-Ⅱ型,说明种群将长期保持稳定的种群死亡率并更新繁衍下去;其他4个种群的总个体数相差不大(假赤楠374株、赤楠390株、子凌蒲桃393株、肖蒲桃282株),尽管它们的存活曲线最终都趋于Deevey-Ⅰ型,但存在差异,假赤楠的幼苗、幼树数量较少(共82株),虽然其更新木一般都可以生长到生理寿命(Deevey-Ⅰ型),但过少的数量也可能会影响种群的正常繁衍,其他3个种群都具有一定规模的幼苗和幼树,种群更新能力上虽不及方枝蒲桃,但在群落中也具有相当大的生存潜力;总体上,5个种群的空间分布都符合种群普遍格局分布规律,即由小尺度的聚集分布到大尺度上的随机乃至于均匀分布,但假赤楠、子凌蒲桃和肖蒲桃在某些尺度范围内出现了规则分布,说明在这些尺度上可能存在其他种群带来的竞争压力;5个种群的聚集规模和聚集范围都随着种群优势度的降低而减小,其中,种群的聚集规模与优势度呈显着线性相关,二者的回归方程为y=58.531x-132.33(R2=0.958,P=0.004<0.01),肖蒲桃与假赤楠和赤楠在一些尺度上负相关,其他4个种群在任何尺度上均可以共存。【结论】生长在热带常绿季雨矮林中的蒲桃属植物发育良好,都具有一定的更新能力,但假赤楠种群不仅更新幼苗较少,而且在较大尺度上还存在其他种群(如肖蒲桃)对其的竞争压力,所以在天然次生林各种群的科学管控过程中应加以适当侧重保护。

葛永金[4](2014)在《闽楠栽培生理生态基础研究》文中提出楠木作为我国特有的珍贵用材,具有木材性能好、商业价值高等优点,同时拥有历史文化传承、艺术收藏等价值,是颇受市场欢迎的珍贵用材,也是社会经济发展所必需的一种战略资源。闽楠(Phoebe bournei)为樟科(Lauraceae)楠木属(Phoebe Nees)的常绿高大乔木,是珍贵用材楠木的原植物之一,及我国特有的珍贵用材和优良观赏树种。然而由于过度采伐及生境破坏,闽楠野生资源已近枯竭,科学合理的进行保护和开发利用已刻不容缓,目前包括浙江省在内的许多地区正在大力发展以闽楠为主的珍贵用材林。本论文通过研究闽楠分布区及其相应的气候特征,进行闽楠气候区划,以期为确定闽楠适宜栽培区和扩大引种造林提供依据;开展闽楠种群的遗传多样性研究,在分子水平初步进行种源选择,为科学合理调配种子及良种选育提供理论基础;同时通过光照和水分胁迫试验等栽培技术的研究,着重解决闽楠在生产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为营造闽楠人工林基地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1)通过实地调查和文献检索等方法,对闽楠分布区及其相对应的气候特征进行系统分析,绘制了首张闽楠气候区划图,确定了闽楠的适宜栽培区、较适宜栽培区、潜在引种区和不适宜引种区。研究结果表明,闽楠主要集中分布在北纬24.18-30.29度,东经106.2-121.5度,海拔40-1220米之间,分布区年降水量平均值为1505.65mm,年蒸腾量平均值为979.57mm。其生长所需年均温最适范围为16.45-20.55℃、最高月均温最适范围为26.56-30.04℃、最低月均温最适范围为4.88-10.55℃,温暖指数最适范围为140.42-184.91℃,寒冷指数最佳范围为-1.96-0.23℃。气候区划结果表明,闽楠适宜栽培区在北纬24-30度,东经110-123度之间呈长方形分布,包括广西壮族自治区和广东省北部、湖南省中南部,以及江西省和和浙江省南部地区和福建中部以北等区域。较适宜栽培区包括浙江省和湖南省北部,安徽省、云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广东省和福建省等省南部地区。闽楠年均温最低线以南为潜在引种区,以北地区则为闽楠不适宜引种区。(2)应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6个保存较好、采种较多的闽楠种群进行了遗传多样性研究,结合气候区划和地理分布,在分子水平进行种源初步选择。结果表明,6个闽楠种群的多态位点比率在13.46%-67.31%之间,由大到小的顺序为福建沙县>广东始兴>江西龙南>福建政和>浙江开化>湖南攸县。6个闽楠种群存在一定程度的遗传分化,Shannon指数(I)在0.09-0.35之间,Nei指数(H)在0.06-0.24之间,遗传多样性为福建沙县>江西龙南>广东始兴>福建政和>浙江开化>湖南攸县。种群间存在一定的基因流动(Nm=0.17),但其水平非常低;种群间的基因多样度Dst=0.20,遗传变异主要是来源于种群间(57.21%)。在闽楠种群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研究的基础上,初步将闽楠划分为3个种源区,闽楠最适宜分布区宜选择第Ⅱ种源区(中部种源区)的种源;较适宜分布区北部宜选择第Ⅱ种源(中部种源区)的种源,南部宜选择第Ⅰ种源区(南部种源区)的种源;潜在分布区宜选择第Ⅲ种源区(北缘种源区)种源。(3)通过水分控制试验,研究2年生闽楠苗木对间断性干旱胁迫和复水的生理生化响应机理。在轻度干旱胁迫(持续天数<15d)下,苗木各项生理生化指标基本不受影响;但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增加,丙二醛含量、电导率、SOD、POX、游离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增加,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但复水处理后,各项生理生化指标基本能恢复到对照水平。当干旱持续时间超过15-20天时,经复水后,各项生理生化指标均不能恢复到对照水平,表明苗木受到不可逆的伤害,干旱胁迫已经超过植物自身调节能力。研究结果表明,闽楠苗木能够通过提高抗氧化酶活性和渗透调解能力来抵抗干旱胁迫,但是这两种保护机制在中度干旱和重度干旱胁迫下作用有限。(4)通过设置100%光照(L100)、50%光照(L50)、20%光照(L20)3种不同强度的光照处理,研究不同光照处理对闽楠苗木生长量、生物量以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50%光照(L50)条件下苗高和地径以及总生物量值最大,苗木质量指数为最高,与其它处理存在显着差异。此外,50%光照(L50)的闽楠苗木具有较低的保护性酶活性和较高的最大净光合速率,表明在闽楠育苗期和造林后,应适度遮荫,林下补植时应注意控制林分遮荫度不宜过大。

胡文海,张斯斯,闫小红,肖宜安[5](2014)在《长期遮荫后全光照对羊踯躅叶片光抑制及光保护机制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为了探寻遮荫条件下生长的羊踯躅突然转入全光照下时发生光抑制的原因,研究了长期遮荫后全光照5 d对羊踯躅叶片叶绿素含量、叶绿素荧光参数及其快速光响应曲线的影响。结果表明,全光照导致羊踯躅叶片叶绿素含量下降,但对Chla/b没有影响;全光照也导致了Fv/Fm和Fv/Fo的下降,并伴随着Fo的上升;全光照促进了qP和ETR(I)/ETR(II)的上升,降低了NPQ。在光能分配方面,全光照对Y(II)没有影响,但明显降低了Y(NPQ),从而导致Y(NO)的显着上升。由此可见,虽然全光照诱导了叶片围绕PSI的环式电子传递的增强,但降低了叶片对光能利用能力和天线色素热耗散能力,从而导致PSII反应中心过量激发能的积累,并对PSII反应中心造成了光抑制甚至光破坏。

吕铖香[6](2014)在《芒萁对光强与4种乔木枯落叶覆盖处理的光合生理生态响应特征》文中研究表明芒萁兼具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的双重优势,竞争力和排斥力极强,常在疏灌草丛和马尾松单优群落下层呈单优层片分布。然而,随着灌草丛开始经马尾松单优群落进而演替为常绿阔叶森林群落时,芒萁开始出现消退现象。由此提出2个猜测:受乔木树种荫蔽的影响,光照强度是影响芒萁连续密集生长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研究测定的4种针阔叶树种枯落叶片分解时释放的化感物质对芒萁单优层片的发育产生了重要的生态影响。为了探讨遮荫、乔木枯落叶叶覆盖对芒萁单优层片发育的影响,本研究设置4种光强并选择了4种极具代表性的乔木枯落叶作为试验供体对象,以盆栽芒萁为研究材料,测定了芒萁的净光合速率、荧光参数、色素含量、反射光谱、抗氧化酶活性、可溶性蛋白及丙二醛含量指标。结论如下:(1)7-9月高温强光照,光条件下盆栽芒萁全部枯死。不同遮荫下,各处理下的芒萁对遮荫的响应主要体现对不同光的需求,枯落叶处理及对照净光和速率(Pn)值均在遮荫50%下最大,芒萁在80%和30%遮荫下受到光抑制;马尾松枯落叶处理下芒萁Pn值最大,枫香枯落叶处理下最小。12月各光合参数值较小,表明对芒萁影响主要体现在温度和光照强度的差异上。(2)从整体看,3个遮荫梯度下,4种枯落叶处理的荧光参数值表现规律不强。与10月份相比较,各处理下荧光参数差异性较大,12月份芒萁的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有效荧光产量(Yield)、表观光合电子传递效率(ETR)明显比10月份小,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却比10月份大。方差分析表明遮荫对芒萁的荧光参数有显着影响。(3)芒萁叶绿素总含量(ChlT)、叶绿素a(Chla)、叶绿素b(Chlb)、类胡萝卜素(Car)含量均与遮荫度增呈正相关关系,而Chla/b则相反;马尾松枯落叶覆盖处理下芒萁的色素含量较高,表明马尾松处理有利于芒萁色素的合成并促进在弱光环境下的光合作用。(4)各处理下,芒萁叶片反射光谱特性变化趋势呈现遮荫50%>遮荫30%>遮荫80%的规律。马尾松枯落叶处理对芒萁三边参数的影响最大,而不同遮荫度下三个阔叶树种枯落叶处理对三边参数影响不一,基本呈增大趋势。在遮荫与枯落叶作用下,可见光和近红外区域是芒萁叶片反射光谱的敏感区域。(5)芒萁叶片的抗氧化酶活性均随着遮荫程度的降低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说明光强是影响芒萁酶活性的因素之一,当芒萁受到光抑制,芒萁对逆境胁迫产生了一种抗逆性。马尾松枯落叶处理降低了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促进了过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3种阔叶树种枯落叶处理削弱了芒萁抗氧化酶活性。(6)随着遮荫率降低,芒萁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均增加,说明光强是影响叶片内可溶性蛋白质的合成与积累的因素之一;苦槠、马尾松和枫香枯落叶处理对芒萁可溶性蛋白影响较大。10月份芒萁MDA含量基本的变化趋势:50%遮荫>30%遮荫>遮荫80%;经马尾松、枫香、青冈枯落叶处理,12月份芒萁MDA含量与遮荫度呈负相关。12月的低温条件,致使芒萁光合、生理特性的响应机制在弱光、化感物质双重逆境胁迫下,基本呈降低趋势,各逆境导致其光合、生理参数降低的限制因子不同。低温胁迫对芒萁光合荧光参数、抗氧化酶活性以及可溶性蛋白和丙二醛的影响较大,其次为弱光胁迫,而枯落叶释放的化感物质影响最小。

孙国胜[7](2013)在《不同温度及光照对苦苣苔科牛耳朵相关生理生化特征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牛耳朵(Chirita eburnea Hance)是苦苣苔科(Gesneriaceae)唇柱苣苔属(Chirita)植物,主产广西、广东、湖南、湖北、四川及贵州等地,生于石灰山林中的石上或沟边林下,民间作为草药用,有清肺止咳等效用。目前人们对牛耳朵的利用大多是直接采集野生的资源,尚无人工栽培及相关生理特性研究的报道。本研究主要以野外采集的牛耳朵组织培养得到的组培苗为材料,对6个月苗龄的牛耳朵进行低温、高温胁迫以及不同光照处理,通过测定其生理指标来观察各种逆境对牛耳朵的影响,旨在为牛耳朵规模化种植及其作为室内观赏植物、园林绿化植物栽培提供理论基础。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以牛耳朵6个月苗龄组培苗为试验材料在5℃下处理12、24和36h,然后在25℃下恢复生长24和48h,测定叶绿素荧光等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Fv/Fm值随低温处理时间增加而下降,处理结束后可逐步恢复正常;叶片含水率呈下降趋势,但是不明显;相对电导率随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增加,恢复生长后开始降低;SOD活性,MDA含量均随着处理时间的增加而增加,但处理结束后均可逐步恢复。5℃连续处理36h以内对植株造成一定的生理胁迫,但在胁迫停止后仍可逐步恢复正常,未造成致命伤害。2.以牛耳朵6个月苗龄的组培苗为试验材料,置于光照/黑暗时间分别为16/8h的光照培养箱中,40℃高温胁迫下处理24、48和72h后,测量其生理指标。结果表明:Fv/Fm值随高温胁迫时间增加而下降;叶片含水量随处理时间的增加而呈下降趋势;相对电导率随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增加;SOD活性随处理时间的增加而呈下降趋势;MDA含量均随着处理时间的增加先升高后下降。3.以牛耳朵6个月苗龄的组培苗为试验材料,分别采用温室全光照、温室内加一层遮阴网和室内三种光照处理,每月测一次指标,共处理4个月。结果表明:前两个月单位叶面积叶绿素含量随光照强度的减弱先增加后减小;叶绿素a/b的值随光照强度的减弱呈减小趋势;叶片含水量随处理光强减弱和处理时间的延长呈上升趋势而比叶重呈下降趋势;快速光响应曲线的变化趋势为随着光照强度的减小,最大电子传递速率(ETR)下降,三种处理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ETR呈下降趋势;叶片组织结构表明随着遮阴程度的增加,叶片厚度变薄,栅栏组织变薄而海绵组织变厚;叶片下表皮气孔数目随光照强度的减弱而减少。

孙欣欣[8](2013)在《遮荫对胡桃楸和紫椴苗木形态和生理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本研究以胡桃楸和紫椴2年生实生苗为研究对象,设置4种光环境,轻度遮荫处理((70±5)%全光,Light Shading, LS)、中度遮荫处理((50±5)%全光,Moderate Shading,MS)、重度遮荫处理((25±5)%全光,Heavy Shading,HS)和对照(全光, Full Light,FL),连续3年对盆栽苗木的形态和生理指标进行测定,分析2树种在形态和生理方面对光照强度的响应。研究结果表明:(1)遮荫促进胡桃楸的生长,苗高和地径生长量变化较为明显。在前2年,3种遮荫处理的苗高生长量显着大于FL处理(P<0.05),MS和HS处理的地径生长量也显着大于FL处理(P<0.05)。遮荫对紫椴3年的生长影响不一致,年份之间均有变化,变化不显着(P>0.05)。(2)遮荫促进胡桃楸苗木生物量积累,且轻度和高度遮荫累积量较大。第1年遮荫处理下叶生物量积累显着大于全光FL处理(P<0.05),FL处理的根冠比显着高于遮荫处理(P<0.05)。在后2年,适当的遮荫处理(LS处理和MS处理)根、枝、叶和总生物量积累均大于全光FL和高度遮荫HS处理(P>0.05)。紫椴生物量积累规律不致,在第1年遮荫促进生物量积累,后2年遮荫抑制生物量积累。紫椴在处理第1年,MS处理的根生物量、叶生物量和单株生物量显着高于FL处理(P<0.05)。在后2年,紫椴的根生物量和单株生物量积累显着高于HS处理(P<0.05)。在LS处理下,胡桃楸连续3年生物量积累最大,高和地径生长也较快,表明胡桃楸较适合在LS处理(约75%光强)下生长。紫椴在第1年适合在MS处理下生长,在后2年FL处理中生物量积累最大,高和地径生长也较快,表明紫椴较适合在FL处理(全光)下生长。(3)遮荫促进胡桃楸苗木叶面积的增加,处理时间越长趋势越明显。在第3年,叶面积随遮荫强度的增加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连续3年,HS处理的胡桃楸叶面积与对照FL处理差异显着(P<0.05)。遮荫对紫椴苗木叶面积的增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作用效果并不显着(P>0.05)。胡桃楸和紫椴比叶干重(LMA)和比叶鲜重(LFA),随遮荫程度的增大逐渐变小,且遮荫处理时间越长,变化越明显,在第3年全光FL处理显着高于3种遮荫处理(P<0.05)。(4)连续3年,胡桃楸苗木的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顺序是LS>FL>MS>HS;光补偿点(LCP)随遮荫程度增加逐渐降低,遮荫处理的表观量子效率(AQY)在后2年显着大于全光FL处理(P<0.05);暗呼吸速率(Rd)无明显变化趋势,但HS处理显着低于全光FL处理(P<0.05)。紫椴苗木的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随光照强度的增加逐渐减小,第2年,HS处理与FL处理表现出显着差异(P<0.05),而第3年,3种遮荫处理与FL处理均表现出显着差异(P<0.05);光补偿点(LCP)随遮荫程度增加逐渐降低,高度遮荫HS处理与对照FL处理差异显着(P<0.05);暗呼吸速率(Pd)连续3年呈逐渐减小的趋势。(5)遮荫促进胡桃楸和紫椴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总量、类胡萝卜素含量和叶绿素与类胡萝卜素的比值(Chi/Car)的增加。胡桃楸连续3年,紫椴在前2年,HS处理的上述指标显着高于FL全光处理(P<0.05)。(6)遮荫对胡桃楸和紫椴苗木叶片C、N、P和K元素含量的影响没有一致结果,高度遮荫HS处理的胡桃楸和紫椴的叶片C含量仅在第2年显着低于全光FL处理(P<0.05)。遮荫促进2树种N含量的增加,且胡桃楸在HS处理下显着高于全光FL处理(P<0.05)。遮荫使2树种的叶片P含量在第2年减少,其中高度遮荫HS处理显着低于FL处理(P<0.05),而在第3年增加,高度遮荫HS处理的P含量明显高于FL处理,其中紫椴在这两种处理间差异显着(P<0.05)。遮荫使胡桃楸的叶片K含量增加,高度遮荫HS处理显着高于全光FL处理(P<0.05),而使紫椴的K含量减少。研究结果表明,胡桃楸和紫椴在遮荫后,形态和生理均表现出适应的策略。在形态上,2树种通过增加苗高、地径、生物量累积和叶面积,调整生物量分配模式,降低比叶重等途径来适应弱光环境;在生理上,通过增加叶绿素含量、叶片N含量,降低光补偿点和暗呼吸速率,同时调节叶片P和K含量来适应弱光环境。根据耐荫树种具有较低的相对增长速率、光合速率、光补偿点、比叶重和叶片N含量及叶面积大等特点,初步判定紫椴比胡桃楸耐荫。

薛思雷[9](2012)在《遮荫对水曲柳和蒙古栎苗木生长形态和光合生理的影响》文中认为水曲柳(Fraxinus mandshurica)和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是中国东北东部山区阔叶红松林主要伴生树种,也是东北林区重要的阔叶用材树种。2树种造林历史尚短,人工林面积极为有限,对2树种生理生态研究,尤其耐荫性的研究尚少。本研究设置了4种光环境(全光(FL)、75%光(LS)、50%光(MS)、25%光(HS)),通过连续2年对不同遮荫条件下2年生水曲柳和蒙古栎苗木的生长、叶片特性和光合特征等指标测定,确定2树种苗期对光的适应性。研究结果表明:(1)遮荫促进2树种苗木的高生长,2010和2011年LS、MS和HS处理的水曲柳苗高生长量分别是FL处理的1.22、1.22、1.09倍(P<0.05)和1.76、2.21、2.49倍(P<0.05);蒙古栎苗高生长量分别是FL处理的1.20、1.17、1.15倍(P>0.05)和1.33、1.89、0.91倍。中度遮荫有利于生物量的积累,2010和2011年水曲柳的整株生物量均在MS处理时最大,分别为46.00g和121.70g;蒙古栎的整株生物量均在LS处理时最大,分别为16.73g和31.05g,说明水曲柳较适应LS光环境,蒙古栎较适应MS光环境。随着遮荫程度的增加,根冠比的顺序为FL>LS>HS>MS,说明强光促进生物量更多地向根部分配,而低光下生物量则更多的用于地上部分的生长。(2)遮荫促进2树种叶绿素含量、叶面积和叶片456789087698=67890=88934567,同相对含水量的增加,导致比叶重减小,随着遮荫程度的增加,叶绿素含量、叶面积和叶片相对含水量的顺序为FL<LS<MS<HS,比叶重的顺序为FL>LS>MS>HS,说明2树种均能适应一定的低光环境。(3)遮荫处理的2树种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小于全光,2011年水曲柳和蒙古栎LS、MS和HS处理的Pmax分别较全光降低了5.57%、24.23%、28.27%和11.76%、0.76%、21.87%。表观量子效率(AQY)大于全光,2011年2树种的AQY顺序均为FL<LS<MS<HS。暗呼吸速率(Rd)随着遮荫程度的增加逐渐减小,连续2年的顺序均为FL<LS<MS<HS。2011年2树种光补偿点(LCP)随着遮荫程度的增加有递减的趋势。说明2树种在幼苗期均具有一定的耐荫性,通过一系列的光合生理响应来积极的适应光环境。2011年水曲柳HS处理的LCP小于蒙古栎,分别为19.13μmol·m-2·s-1和26.61μmol·m-2·s-1,说明水曲柳较蒙古栎耐荫。(4)遮荫处理的2树种在低光强(PPFD<200μmol·m-2·s-1下光能利用效率(LUE)高于全光,说明2树种有较强的利用弱光的能力。蒙古栎的可塑性指数大于水曲柳,2年的平均值是水曲柳的1.09倍,说明蒙古栎较水曲柳能适应更宽的光照幅度。

姚明桃[10](2011)在《辐射强迫对中亚热带三种典型树种幼苗生理生态的影响》文中指出近年来随着工农业的发展,人为气溶胶排放量迅速加快,气溶胶光学厚度增加造成的区域辐射强迫成为全球变化生态学的重要研究领域。中亚热带区域辐射强迫对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由辐射强迫产生的光与能量因子和其他生态因子的变化使中亚热带阔叶林植物生态环境发生变化。因此,研究辐射强迫对中亚热带典型树种生理生态的影响,对于深入了解中亚热带森林对辐射强迫的适应机制,深入了解中亚热带阔叶林的更新,演替和恢复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以中亚热带典型树种幼苗,苦槠(Castanopsis sclerophylla),木荷(Schima superb )和青冈(Quercus glauca)为试验对象,采用人工模拟辐射强迫环境的方法,研究强辐射强迫,弱辐射强迫和对照(CK)三种处理条件下生态因子变化,三种植物幼苗光合生理、叶绿素相对含量和叶绿素荧光以及生长量及生物量分配。结果表明:(1)辐射强迫改变大棚内的生态因子。辐射强迫降低太阳辐射,空气和土壤温度,增加空气相对湿度和土壤相对湿度。(2)辐射强迫对三种植物幼苗的光合作用影响明显。弱辐射强迫下,木荷的净光合速率最低,而青冈和苦槠在辐射强迫条件下表现规律一致,均为对照(CK)>弱辐射强迫>强辐射强迫。(3)辐射强迫对三种植物幼苗叶绿素相对含量影响明显,且适应规律表现一致,均为强辐射强迫>弱辐射强迫>对照(CK)。三种植物幼苗的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Fv/Fo,在辐射强迫条件下,这两个值均增加。(4)辐射强迫对三种植物的生长量与生物量积累影响不一致。弱辐射强迫显着降低了木荷株高的生长,强辐射强迫显着降低了苦槠和青冈的地径生长。木荷在强辐射强迫条件下增加了整体生物量。辐射强迫降低了苦槠和青冈整体生物量,两个树种幼苗的表现规律均为强辐射强迫>弱辐射强迫>对照(CK)。

二、热带雨林蒲桃属三个树种的幼苗由遮荫转入强光后叶片的光抑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热带雨林蒲桃属三个树种的幼苗由遮荫转入强光后叶片的光抑制(论文提纲范文)

(1)弱光胁迫及强光恢复对设施红地球葡萄叶片光合及衰老特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设计
    1.2 测定内容与方法
        1.2.1 叶片光合参数的测定
        1.2.2 光合色素含量的测定
        1.2.3 叶绿素荧光参数的测定
        1.2.4 抗氧化酶活性、丙二醛 (MDA) 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测定
    1.3 数据统计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弱光胁迫及强光恢复对设施葡萄光合特性的影响
        2.1.1 弱光胁迫及强光恢复对设施葡萄光合色素的影响
        2.1.2 弱光胁迫及强光恢复对设施葡萄光响应曲线的影响
        2.1.3 弱光胁迫及强光恢复对设施葡萄光合参数的影响
    2.2 弱光胁迫及强光恢复对设施葡萄荧光特性的影响
    2.3 弱光胁迫及强光恢复对设施葡萄丙二醛 (MDA) 、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
    2.4 弱光胁迫及强光恢复对设施葡萄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2.5 设施葡萄弱光胁迫及强光恢复生理参数隶属度分析
3 结论与讨论

(2)两种杜鹃花属植物对长期遮阴后全光照环境的生理响应及其光保护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1.1 实验材料与处理
    1.2 叶绿素荧光参数的测定方法
    1.3 实验数据统计
2 结果
    2.1 长期遮阴后全光照对叶片光抑制、ETR(II)快速光曲线和ETR(I)/ETR(II)的影响
    2.2 长期遮阴后全光照对qP和NPQ快速光曲线的影响
    2.3 长期遮阴后全光照对吸收光能分配快速光曲线的影响
3 讨论

(3)铜鼓岭热带常绿季雨矮林5种蒲桃属植物的种群结构及空间格局(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区概况
2 研究方法
    2. 1 野外调查取样
    2. 2 种群结构分析
    2. 3 空间格局分析
    2. 4 聚集规模与优势度回归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 1 种群结构分析
    3. 2 空间格局分析
    3. 3 种间关联性分析
    3. 4 聚集规模与优势度的回归分析
4 结论与讨论

(4)闽楠栽培生理生态基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引言
2 文献综述
    2.1 闽楠研究概况
    2.2 林木地理分布与适宜区研究概况
    2.3 林木遗传多样性和种源选择研究概况
    2.4 林木干旱胁迫研究概况
    2.5 林木对不同光照强度的响应研究概况
    2.6 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3 材料与方法
    3.1 闽楠分布和气候区划
        3.1.1 地理分布调查方法
        3.1.2 气侯因子数据收集
        3.1.3 最适范围确定方法
        3.1.4 闽楠气候区划方法
    3.2 闽楠遗传多样性与种源选择
        3.2.1 试验材料
        3.2.2 总DNA提取和纯化
        3.2.3 样品分析及电泳检测方法
        3.2.4 数据统计分析
        3.2.5 种源初步选择和区划
    3.3 闽楠干旱胁迫研究
        3.3.1 研究地概况
        3.3.2 试验材料与设计
        3.3.3 叶片和土壤水分含量测定
        3.3.4 质膜透性测定
        3.3.5 电导率测定
        3.3.6 光合素含量测定
        3.3.7 可溶性蛋白和活性酶测定
        3.3.8 脯氨酸和可溶性糖测定
        3.3.9 数据分析
    3.4 闽楠对不同光照强度的响应
        3.4.1 试验材料与设置
        3.4.2 测定内容和方法
4 结果与分析
    4.1 地理分布与气候区划
        4.1.1 闽楠分布现状
        4.1.2 闽楠分布区内的气候特征
        4.1.3 气候指标的主成分分析
        4.1.4 气候区划结果
    4.2 闽楠遗传多样性与种源选择
        4.2.1 反应体系确定及引物的筛选
        4.2.2 扩增结果
        4.2.3 遗传变异与分化
        4.2.4 种源初步选择结果
    4.3 闽楠干旱胁迫研究
        4.3.1 土壤和叶片含水率
        4.3.2 丙二醛含量
        4.3.3 光合色素和可溶性蛋白含量
        4.3.4 活性氧代谢酶活性
        4.3.5 游离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
    4.4 闽楠对不同光照强度的响应
        4.4.1 不同光照条件下生长性能
        4.4.2 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形态特征与评价
        4.4.3 不同光照处理下生物量分配
        4.4.4 不同光照条件下生化性能
        4.4.5 不同光照条件下光合性能
5 结论与讨论
    5.1 结论
    5.2 讨论
        5.2.1 地理分布和气候区划
        5.2.2 遗传多样性和种源选择
        5.2.3 闽楠对干旱胁迫的响应
        5.2.4 闽楠对光照强度的响应
    5.3 创新点及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获得成果目录
致谢

(6)芒萁对光强与4种乔木枯落叶覆盖处理的光合生理生态响应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芒萁的概述
        1.1.1 芒萁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分布
        1.1.2 芒萁的研究进展
        1.1.3 芒萁的生态效应
    1.2 光强对植物影响的研究
        1.2.1 植物光抑制现象
        1.2.2 植物对光抑制的保护机制
        1.2.2.1 光强对植物生长形态性状的影响
        1.2.2.2 光强对植物光合特性的影响
        1.2.2.3 光强对植物生理特性的影响
    1.3 植物枯落叶的研究进展
        1.3.1 枯落叶的效应
        1.3.1.1 枯落叶的物理效应
        1.3.1.2 枯落叶的化学效应
        1.3.1.3 枯落叶的生物学效应
        1.3.2 枯落叶的化感作用及作用机理
        1.3.2.1 凋落物的化感作用
        1.3.2.2 枯落叶化感作用机理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1.5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5.1 研究内容
        1.5.2 技术路线
2. 光强与 4 种乔木枯叶对芒萁光响应过程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2.1 试验地概况及研究方法
        2.1.1 试验地概况
        2.1.2 试验期间温度状况
        2.1.3 试验材料
        2.1.3.1 供体植物
        2.1.3.2 受体植物
        2.1.4 试验设计
        2.1.5 试验方法
        2.1.5.1 光响应参数的测定和拟合
        2.1.5.2 叶绿素荧光参数的测定
    2.2 结果与分析
        2.2.1 光强与 4 种乔木枯落叶覆盖下芒萁叶片的光响应过程
        2.2.2 光强与 4 种乔木枯落叶覆盖对芒萁叶片光响应过程的影响
        2.2.2.1 光强与枯落叶覆盖对芒萁叶片光响应过程的影响
        2.2.2.2 光强与枯落叶覆盖对芒萁叶片光合参数拟合值分析
        2.2.3 光强与 4 种乔木枯落叶覆盖对芒萁叶片的叶绿素荧光的影响
        2.2.3.1 光强与枯落叶覆盖对芒萁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2.2.3.2 光强与枯落叶及其交互作用对芒萁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2.3 小结
3. 光强与 4 种乔木枯叶对芒萁色素含量及反射光谱特性的影响
    3.1 试验地概况及试验方法
        3.1.1 试验地概况
        3.1.2 试验期间温度状况
        3.1.3 试验材料
        3.1.4 试验设计
        3.1.5 试验方法
        3.1.5.1 叶绿素含量的测定方法
        3.1.5.2 反射光谱数据采集和处理
    3.2 结果与分析
        3.2.1 光强与 4 种乔木枯落叶覆盖对芒萁光合色素的影响
        3.2.1.1 光强与枯落叶覆盖对芒萁叶片光合色素的影响
        3.2.1.2 光强与枯落叶覆盖对芒萁叶片光合色素含量影响比较
        3.2.2 10 月份不同处理对芒萁叶片反射光谱特性的影响
        3.2.2.1 光强与枯落叶覆盖处理下芒萁叶片的反射光谱特性
        3.2.2.2 光强与枯落叶覆盖处理下芒萁叶片反射光谱的三边特征
        3.2.2.3 芒萁光谱反射率和一阶微分与色素含量的相关性
    3.3 小结
4. 光强与 4 种乔木枯落叶对芒萁叶片中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4.1 试验地概况及试验方法
        4.1.1 试验地概况
        4.1.2 试验期间温度状况
        4.1.3 试验材料
        4.1.4 试验设计
        4.1.5 试验方法
        4.1.5.1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测定方法
        4.1.5.2 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测定
        4.1.5.3 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测定
    4.2 结果与分析
        4.2.1 光强与 4 种乔木枯落叶覆盖处理下芒萁叶片体内 SOD 活性的变化
        4.2.2 光强与 4 种乔木枯落叶覆盖处理下芒萁叶片体内 POD 活性的变化
        4.2.3 光强与 4 种乔木枯落叶覆盖处理下芒萁叶片体内 CAT 活性的变化
    4.3 小结
5. 光强与枯落叶处理对芒萁叶片中可溶性蛋白及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5.1 试验地概况及试验方法
        5.1.1 试验地概况
        5.1.2 试验期间温度状况
        5.1.3 试验材料
        5.1.4 试验设计
        5.1.5 试验方法
        5.1.5.1 可溶性蛋白含量的测定方法
        5.1.5.2 丙二醛含量的测定方法
    5.2 结果与分析
        5.2.1 芒萁体内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差异性分析
        5.2.2 芒萁体内丙二醛(MDA)含量的差异性分析
    5.3 小结
6. 讨论与结论
    6.1 讨论
        6.1.1 光强与枯落叶处理下芒萁光响应变化
        6.1.2 光强与枯落叶处理对芒萁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6.1.3 光强与枯落叶处理下芒萁光合色素及反射光谱特性的影响
        6.1.4 光强与枯落叶处理对芒萁叶片中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6.1.5 光强与枯落叶处理对芒萁体芒萁叶片可溶性蛋白及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6.2 结论
    6.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7)不同温度及光照对苦苣苔科牛耳朵相关生理生化特征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苦苣苔科植物的生物学特征及其应用
        1.1 苦苣苔科植物的概述
        1.2 我国苦苣苔科植物的观赏价值开发进展
        1.3 苦苣苔科植物的园林应用
        1.4 苦苣苔科牛耳朵的生物学特征
    2 植物抗寒性研究现状
        2.1 细胞解剖结构与抗寒性的关系
        2.2 细胞膜透性与抗寒性的关系
        2.3 含水量与植物抗寒性的关系
        2.4 光合作用与植物抗寒性的关系
        2.5 MDA及自由基清除系统与植物抗寒性的关系
    3 植物高温胁迫研究进展
        3.1 高温胁迫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3.2 高温胁迫对植物生理活动的影响
        3.2.1 高温胁迫对植物生物膜系统的影响
        3.2.2 高温胁迫对植物代谢的影响
        3.3 高温胁迫对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4 植物对光照的生理适应研究现状
        4.1 光照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
        4.1.1 光照对植物光合速率的影响
        4.1.2 光照对植物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4.1.3 光照对植物叶绿素荧光的影响
        4.2 光照对植物组织结构的影响
        4.3 光照对植物气孔的影响
第二章 苦苣苔科牛耳朵对低温胁迫的生理响应
    摘要
    1 材料与方法
        1.1 植物材料与处理
        1.2 测定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低温胁迫对牛耳朵生长的影响
        2.2 不同时间低温处理及恢复生长后对牛耳朵光化学效率的影响
        2.3 不同时间低温处理及恢复生长后对牛耳朵叶片含水量的影响
        2.4 不同时间低温处理及恢复生长后对牛耳朵叶片电解质外渗率的影响
        2.5 不同时间低温处理及恢复生长后对MDA含量的影响
        2.6 不同时间低温处理及恢复生长后对SOD活性的影响
    3 讨论
第三章 苦苣苔科牛耳朵对高温胁迫的生理响应
    1 材料与方法
        1.1 植物材料与处理
        1.2 试验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高温胁迫对牛耳朵生长的影响
        2.2 高温胁迫对光化学效率的影响
        2.3 高温胁迫对叶片含水量的影响
        2.4 高温胁迫对电解质外渗率的影响
        2.5 高温胁迫对MDA含量的影响
        2.6 高温胁迫对SOD活性的影响
    3 讨论
第四章 不同光照强度下苦苣苔科牛耳朵的生理特性
    摘要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及处理方法
        1.2 试验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光照处理对牛耳朵生长的影响
        2.2 光照处理后牛耳朵叶绿素含量
        2.3 光照处理后牛耳朵叶片含水量
        2.4 光照处理后牛耳朵叶片比叶重
        2.5 光照处理后牛耳朵叶片快速光响应曲线
        2.6 光照处理后牛耳朵叶片解剖结构
        2.7 光照处理后牛耳朵叶片气孔数目
    3 讨论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8)遮荫对胡桃楸和紫椴苗木形态和生理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1.1 光环境对植物形态影响的研究
        1.1.2 光环境对植物生理影响的研究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主要研究内容
2 遮荫对苗木形态指标的影响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地概况
        2.1.2 试验材料
        2.1.3 试验方法
        2.1.4 数据分析
    2.2 结果分析
        2.2.1 遮荫对环境参数的影响
        2.2.2 遮荫对苗木生长量的影响
        2.2.3 遮荫对苗木生物量及其分配的影响
        2.2.4 遮荫对苗木叶面积的影响
        2.2.5 遮荫对苗木比叶重的影响
    2.3 讨论
        2.3.1 遮荫对苗木生长量的影响
        2.3.2 遮荫对苗木生物量及其分配的影响
        2.3.3 遮荫对叶片叶面积和比叶重的影响
    2.4 本章小结
3 遮荫对苗木生理指标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地概况
        3.1.2 试验材料
        3.1.3 试验方法
        3.1.4 数据分析
    3.2 结果分析
        3.2.1 遮荫对苗木光响应曲线的影响
        3.2.2 遮荫对苗木光响应参数的影响
        3.2.3 遮荫对苗木光能利用率的影响
        3.2.4 遮荫对苗木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3.2.5 遮荫对苗木叶片C、N、P、K含量的影响
    3.3 讨论
        3.3.1 遮荫对苗木光响应参数的影响
        3.3.2 遮荫对苗木光能利用率的影响
        3.3.3 遮荫对苗木叶绿素含量影响
        3.3.4 遮荫对苗木叶片C、N、P、K含量的影响
        3.3.5 胡桃楸和紫椴耐荫性的比较
    3.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9)遮荫对水曲柳和蒙古栎苗木生长形态和光合生理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植物的耐荫机理
        1.1.1 植物叶片吸收光量子的能力
        1.1.2 植物的光能利用效率
        1.1.3 植物的能量消耗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
2 不同遮荫处理对苗木生长指标的影响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地概况
        2.1.2 试验材料
        2.1.3 试验方法
        2.1.4 数据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不同遮荫处理环境参数的变化
        2.2.2 不同遮荫处理对苗木生长量的影响
        2.2.3 不同遮荫处理对苗木生物量及其分配的影响
    2.3 讨论
        2.3.1 不同遮荫处理下环境参数的变化
        2.3.2 不同遮荫处理对苗木生长量的影响
        2.3.3 不同遮荫处理对苗木生物量及其分配的影响
    2.4 本章小结
3 不同遮荫处理对苗木叶片特征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地概况
        3.1.2 试验材料
        3.1.3 试验方法
        3.1.4 数据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不同遮荫处理对苗木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3.2.2 不同遮荫处理对苗木叶面积的影响
        3.2.3 不同遮荫处理对苗木比叶重的影响
        3.2.4 不同遮荫处理对苗木叶片相对含水量的影响
    3.3 讨论
        3.3.1 不同遮荫处理对苗木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3.3.2 不同遮荫处理对苗木叶片形态的影响
        3.3.3 不同遮荫处理对苗木叶片含水量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4 不同遮荫处理对苗木光合特性的影响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地概况
        4.1.2 试验材料
        4.1.3 试验方法
        4.1.4 数据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不同遮荫处理对苗木光响应曲线的影响
        4.2.2 不同遮荫处理对苗木光响应参数的影响
        4.2.3 不同遮荫处理对苗木光能利用效率的影响
        4.2.4 水曲柳和蒙古栎苗木的可塑性指数
    4.3 讨论
        4.3.1 不同遮荫处理对苗木光响应参数的影响
        4.3.2 不同遮荫处理对苗木光能利用率的影响
        4.3.3 水曲柳和蒙古栎苗木的可塑性指数
    4.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10)辐射强迫对中亚热带三种典型树种幼苗生理生态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辐射强迫的概况
    1.2 辐射强迫对植物形态特征的影响
    1.3 辐射强迫对植物光合生理的影响
    1.4 辐射强迫对植物叶绿素荧光的影响
    1.5 辐射强迫对植物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1.6 辐射强迫引起的光抑制和光破坏
    1.7 辐射强迫对植物影响的适应机制
    1.8 研究对象、目的和意义
    1.9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地概况
    2.2 试验材料
    2.3 研究方法
        2.3.1 试验设计
        2.3.2 测定方法
    2.4 试验数据分析
第三章 不同辐射强迫条件下生态因子的变化
    3.1 结果与分析
        3.1.1 太阳辐射与气溶胶厚度的相关性
        3.1.2 不同辐射强迫条件下空气温度、空气相对湿度及土壤温度,土壤相对湿度的变化
    3.2 结果与分析
第四章 不同辐射强迫对三种植物幼苗光合生理的影响
    4.1 结果与分析
        4.1.1 不同强度辐射强迫对对亚热带阔叶树种幼苗的光合-光响应曲线的比较
        4.1.2 不同强度辐射强迫对对亚热带阔叶树种幼苗气体交换参数的比较
        4.1.3 不同强度辐射强迫对对亚热带阔叶树种幼苗光合特征参数的比较
        4.1.4 植物幼苗光合参数辐射强迫、季节及两者交互作用的分析
    4.2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不同辐射强迫对三种植物幼苗叶绿素相对含量及叶绿素荧光的影响
    5.1 结果与分析
        5.1.1 不同强度辐射强迫对亚热带阔叶树种幼苗叶绿素荧光各参数的比较
        5.1.2 不同强度辐射强迫对亚热带阔叶树种幼苗叶绿素含量的比较
    5.2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不同辐射强迫对三种植物幼苗生长量及生物量积累的影响
    6.1 结果与分析
        6.1.1 不同强度辐射强迫对亚热带阔叶树种幼苗生长指标的比较
        6.1.2 不同强度辐射强迫对亚热带阔叶树种幼苗生物量及其分配的影响
    6.2 结果与分析
第七章 讨论与结论
    7.1 讨论
        7.1.1 辐射强迫下生态因子的变化
        7.1.2 辐射强迫对亚热带阔叶树种幼苗光合特性的影响
        7.1.3 辐射强迫对亚热带阔叶树种幼苗叶绿素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
        7.1.4 辐射强迫对亚热带阔叶树种幼苗生物量及其分配的影响
    7.2 结论
    7.3 本研究存在的不足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四、热带雨林蒲桃属三个树种的幼苗由遮荫转入强光后叶片的光抑制(论文参考文献)

  • [1]弱光胁迫及强光恢复对设施红地球葡萄叶片光合及衰老特性的影响[J]. 毛剑飞,李凯伟,杨再强,杜金杉. 江苏农业科学, 2018(06)
  • [2]两种杜鹃花属植物对长期遮阴后全光照环境的生理响应及其光保护机制[J]. 胡文海,张斯斯,肖宜安,闫小红. 植物生态学报, 2015(11)
  • [3]铜鼓岭热带常绿季雨矮林5种蒲桃属植物的种群结构及空间格局[J]. 龙成,杨小波,龙文兴,李东海. 林业科学, 2015(02)
  • [4]闽楠栽培生理生态基础研究[D]. 葛永金. 北京林业大学, 2014(03)
  • [5]长期遮荫后全光照对羊踯躅叶片光抑制及光保护机制的影响[J]. 胡文海,张斯斯,闫小红,肖宜安. 井冈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05)
  • [6]芒萁对光强与4种乔木枯落叶覆盖处理的光合生理生态响应特征[D]. 吕铖香. 浙江农林大学, 2014(03)
  • [7]不同温度及光照对苦苣苔科牛耳朵相关生理生化特征的影响[D]. 孙国胜. 南京农业大学, 2013(08)
  • [8]遮荫对胡桃楸和紫椴苗木形态和生理的影响[D]. 孙欣欣. 东北林业大学, 2013(03)
  • [9]遮荫对水曲柳和蒙古栎苗木生长形态和光合生理的影响[D]. 薛思雷. 东北林业大学, 2012(01)
  • [10]辐射强迫对中亚热带三种典型树种幼苗生理生态的影响[D]. 姚明桃. 浙江农林大学, 2011(05)

标签:;  ;  ;  

热带雨林三种树种菩提树从遮光转强光后的光抑制作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