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少年中长跑运动员跑的经济性与运动成绩关系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黄真山[1](2019)在《重庆市鲁能巴蜀中学中长跑队训练状况调查》文中认为目前重庆市青少年的中长跑项目是潜优势运动项目,而重庆市体育局2018年刚组建中长跑队。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和描述记录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以重庆市中学生业余训练中中长跑训练水平最突出并在全国比赛中取得10枚金牌的鲁能巴蜀中学中长跑队运动员和教练为调查对象,从鲁能巴蜀中学对中长跑队历史成绩、当前的训练现状、招收运动员的途径及参考因素、年度训练周期的划分及其各个周期间对训练内容和负荷的具体安排情况等几个方面进行调查分析,通过统计数据结合实地观察以及对教练的访谈,对其训练特点进行总结。鲁能巴蜀中学中长跑队最为突出的项目是800米和1500米项目,其次是3000米项目,并且大多女运动员比男运动员运动成绩表现更为突出。他们之所以能取得如此优异的训练成绩,笔者通过为期一年的实地深入了解调查和对他们教练与运动员的访谈结合训练中的相关数据整理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运动员对中长跑训练兴趣是选拔运动员首要参考因素,其次是运动员的自我控制能力,最后是身体素质。(2)教练对训练负荷强度的精确调控及保持训练的系统性是中长跑队取得优异成绩的核心的因素。(3)通过力量练习、跑的技术练习,提高了运动员在比赛中的技术动作的经济性和把握节奏的能力。(4)教练和运动员对中长跑运动的热爱及家长的大力支持为中长跑队取得优异的成绩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但学校领导对中长跑训练的重视有所欠缺。(5)从比赛成绩和训练特征都反映出,鲁能巴蜀中长跑队的训练方式方法对800米和1500米项目更为适用。
陈圣涛[2](2019)在《不同专项运动员血红蛋白总量与有氧能力的相关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目的:血液运输氧的能力是影响有氧能力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不同专项运动员的血红蛋白总量及相关血液指标,分析其专项差异性并拟建立用相关血液指标预测有氧运动能力的非运动回归模型。研究方法:以北京体育大学无专项训练男生,竞技体校和总局自剑中心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共97人,其中男55人分五个专项:无训练(UT,n=15)、举重组(WL,n=6)、体育舞蹈组(SD,n=12)、WR组(WR,n=15)、铁人三项组(TA,n=7);女生42人分五个专项:举重组(WL,n=9)、体育舞蹈组(SD,n=12)、WR组(WR,n=9)、中长跑(R,n=5)、铁人三项组(TA,n=7)。用改良Bruce方案对受试者进行跑台递增负荷实验测定其最大摄氧量(VO2max)和通气无氧阈(VT)等指标;利用CO吸入法测定其血红蛋白总量(tHb)、血容量(BV)、血浆量(PV)、红细胞容量(RCV);血常规方法测定血红蛋白浓度([Hb])、铁蛋白(Fe)等指标;对血液指标和有氧能力相关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建立预测VO2max和VT的非运动回归模型。研究结果:(1)不同专项组的VO2max相对值具有显着性差异,男生中TA组比UT和WL组高出约48.9%、比WR、SD高出约31.9%、SD和WR组比UT和WL组高出约12.9%;女生中R和TA组比WL组高出约57.8%、比WR、SD高出约25.9%、SD和WR组比WL组高出约25.6%。同专项不同性别之间的VO2max相对值与绝对值均具有显着性差异,其中男性显着高于女性(P<0.05)。(2)不同专项的tHb、BV相对值具有显着性差异,男生中TA组比UT组和WL组高约23.6%,比WR和SD组高约9.1%,WR和SD组比UT和WL组高约13.3%;女生组TA和R组比WL组高约26.9%,WR和SD组比WL组高约23.3%。各组间PV、BV和RCV相对值也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3)部分血液指标如BV、RCV等与VO2max和VT之间存在高度相关性,其中tHb绝对值与VO2max绝对值(r=0.85,p<0.01)以及VT值(r=0.75,p<0.01)相关性最高,[Hb]与它们的相关性程度较低。研究结论:(1)不同专项运动员的VO2max、tHb、BV等指标均存在显着的专项特征;(2)不同专项运动员血液指标与有氧能力的相关性中,tHb与VO2max、VT相关性均最高,是影响有氧能力的重要因素;(3)可以用tHb绝对值来建立预测有氧能力VO2max与VT的回归方程,其中VO2max预测模型y=0.803+0.003x(x:tHb,y:VO2max,r=0.85,R2=0.72,P<0.01);VT预测模型y=0.861+0.002x(x:tHb,y:VT,r=0.75,R2=0.56,P<0.01)。
刘传菲[3](2019)在《运用TRIMP评估中长跑项目高原训练负荷的实证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中长跑是周期性耐力型项目,云南省中长跑队员世居高原,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也是云南省中长跑一直取得优异成绩原因之一。本研究在了解中长跑项目(包括马拉松)的基础上,系统的运用心率表采集数据的手段,探讨TRIMP(training impulse,TRIMP)在中长跑项目(包括马拉松)训练监控中的运用。通过TRIMP的应用再结合中长跑项目的运动特点,为训练计划提出建议与改进措施,从而防止过度训练,最大限度的提高运动员的运动表现和训练效果。本文在运用运动训练学、运动生理学、运动人体科学、运动生物力学等相关理论基础上,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实验法、个案分析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以云南省中长跑队队员董××、杨××、张××等8名运动员为调查对象,进行基于心率TRIMP在中长跑项目中的应用研究。测试仪器采用芬兰产Polar Team2团队心率监测系统,对云南省中长跑队8名运动员在训练中的全程心率、最大心率、平均心率以及安静心率和在不同的训练课中的心率采集,进行为期两个半月的全程跟踪测试、评价。采用Morton′s TRIMP运动负荷计算方法:TRIMP=A·B·C A=运动时间(min);B=[(HRT–HRB)/(HRMAX–HRB);C=0.64eDB e=自然对数(2.712);HRT=平均心率;HRB=基础心率;HRMAX=最大心率;D=1.92(男子)、1.67(女子)。研究结果如下:1.监控期间每周运动员晨脉无显着性变化。2.在为期两个半月的专项耐力训练中,笔者遴选三次训练课的情况进行数据对比得出:第二次与第一次相比TRIMP无显着性差异;第三次与第一次相比呈显着性差异(P<0.05);3.第三次间歇性训练课TRIMP值与第一次间歇训练课的TRIMP相比呈显着性差异(P<0.05);其它心率区间相比差异不显着。4.第一次调整课TRIMP值与第二次调整课TRIMP值相比无显着性差异,第三次与第一次调整课相比TRIMP值无显着性差异。5.监控期间恢复性训练课TRIMP的无显着变化。研究结论:1.采用Morton′s TRIMP运动负荷计算方法,这一基于心率区间的量化训练负荷的方法,综合了训练量和训练强度两方面的因素,反映了机体在运动训练过程中所承受的内在负荷刺激,能够很好地起到评价中长跑运动项目中持续性耐力性专项课和间歇性专项训练课训练的负荷的作用。2.TRIMP可是从内部有效反映运动员受到的外部刺激,可以实现对中长跑项目运动员精确的量化负荷目标。3.通过运动员不同课次TRIMP值的纵向对比,结合运动员的比赛表现,笔者认为TRIMP值的变化可以帮助教练员和运动员更及时的进行生理负荷和心理负荷的调整。
翟政华[4](2019)在《14-16岁少年男子1500米跑运动员力量训练的方案设计及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中长跑是体能主导的周期性项目,要求运动员通过肌肉收缩产生在人体水平方向上向前运动的能力,其本质是在保持高速跑的情况下,尽可能少地消耗能量。因此要求运动员具备合理的技术,技术的合理取决于肌肉力量及相应关节的灵活性。在传统的观念中,教练员一般认为中长跑运动员进行力量训练会增加体重,导致肌肉肥大,不利于运动员竞技能力的提高。但近年有大量研究表明力量的作用已经突破传统的意义,被视为增加有氧训练比例,兼顾能量供应和神经肌肉系统,衔接有氧与无氧能力的“媒介”。少年阶段(14-16)是男子中长跑运动员力量发展的关键时期。如何根据少年的身心发育规律,结合1500米跑的项目特征,科学地设计力量训练方案,是当前教练员广泛关注的问题。基于此,本研究拟在学习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运动训练学、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力学、体育测量学以及中长跑运动训练等相关理论,采用了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实验法和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以北京市西城区体校的20名14-16岁少年男子1500米跑运动员为实验对象,进行16周的力量训练实验,实验采取单因素等组前测、后测的设计。两组运动员每次训练课均采用相同跑步专项训练计划,且两组运动员在每周二和周四结束了正常的跑步训练之外再加入一定量的辅助性力量训练,实验组安排根据14-16岁少年身心特点结合跑步做功肌而新设计的力量训练方案,对照组仍采用常规的力量训练方案。实验结束后使用SPSS软件对FMS、60米跑、力量素质、1500米专项成绩和训练兴趣量表等指标前后测试的数据进行组间、组内的T检验,观察实验前后测试指标的差异性,以此验证跑步做功肌的力量训练在14-16岁少年男子1500米跑运动员训练过程中的运用效果。研究结果:1、14-16岁少年男子1500米跑运动员的力量训练主要通过跨步跳、直腿跳、箭步走、深蹲跳、左右单足向前跳、单腿提踵及登台阶等手段来完成;2、新的训练方案,可以更好地提高14-16岁少年男子1500米跑运动员运动肌肉的募集能力和弹性力量,提高心血管机能的适应性,从而提高运动员的技术水平,促进专项成绩的提高;3、实验组运动员在60米跑、力量耐力、速度-力量、FMS深蹲测试和FMS总得分、训练兴趣量表等指标的测试实验后较对照组产生了显着性的差异(p<0.05);在肌肉积蓄力量、1500米跑专项成绩和弓步直线蹲等指标测试中产生了极显着性的差异(p<0.01),说明通过16周的力量训练后,实验组的训练效果较对照组的训练效果好。研究结论:本研究遵循针对性、精简实用及趣味性等原则,基于理论分析、专家和教练员调查三个维度设计出一套新的对少年中长跑运动员具有针对性的方案,即依据跑步做功肌结合少年身心特点而设计的力量训练方案。在此基础上,将其与常规训练进行对比。实验显示,在不影响运动员专项耐力训练的前提下,经过16周的训练,两组受试者的力量均有提升,其中针对跑步做功肌力量训练的效果优于常规力量训练效果。同时新的力量训练方案激发了运动员对特定生理机能和机械力学的适应性,提高了运动员参与训练的积极性,在预防运动损伤等方面也优于常规力量训练方案。
张健[5](2019)在《800米跑竞技能力特征及其训练方法优化研究》文中提出800米跑是中距离项目之一。运动训练项群理论中被归属为体能主导类速度耐力性项目。项目发展的特点需要有高速运动的能力,而高速运动的能力需要良好的速度耐力来进行辅助。在体能主导类项目中是最具有挑战性的项目之一。运动员在比赛以及训练中,只有把速度与速度耐力能力达到一定平衡,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关系,才能提高竞技水平。随着社会发展,对竞赛项目的挑战愈发激烈,800米跑的关注度将会越来越大。而我国在此项目一直比较落后,想要在当今激烈的竞技比赛中脱颖而出,必须要从项目的特征入手,明确项目特征之间的关系,从而才能有突破性的进展。对其特征的研究能够为教练员跟运动员理论学习与训练实践提供参考。800米虽然是大众了解的单项,但对其竞技能力特征、竞技能力的提高以及运动员选材尚缺乏更深层次的认知,本研究以运动训练学理论为依托,以800米跑项目的竞技能力特征为研究目标,通过对优秀运动员的竞技能力水平进行对比,了解影响运动员成绩的因素,根据优秀教练员的训练计划,进行训练方法优化。本文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数理统计法、录像观察法等研究方法,并吸收和借鉴与此相关的的研究成果,对800米跑运动员竞技能力特征及其训练方法进行了全面研究,得到如下结论:1.800米跑优秀运动员的成绩受身高及克托莱指数影响很大。在体重相同的情况下,较好的身高可以提高运动成绩。随着本项目的不断发展,运动员的身体形态逐渐向短跑运动员的指标发展。世界顶尖男子800米跑运动员的身高平均值为180.2±6.7(cm),体重为68.3±7.7(kg),克托莱指数为378.2±34(kg/cm)。女子运动员的身高平均值为166±7(cm),体重为55.5±8.5(kg),克托莱指数为333±43(kg/cm)。2.速度耐力是800米跑运动员的基础,速度是核心,力量耐力是保证。缺少它们任何一项素质,都会影响最终的成绩。运动员的竞技水平的发展主要受体能与技能的制约,而其它子因素(心理、战术、智能)只能通过速度、耐力和力量来间接影响竞技能力。3.优秀女子运动员最快分段速度都出现在0—200m这一段上,平均速度分配占总成绩的23.26%;由此进行递减,其后面三个200m的平均速度分配为24.99%、25.37%和26.38%,这是世界优秀女子800米跑运动员的共性特征;4.男子前快型运动员的最快速度出现在200—400m段上,总的平均速度分配占总成绩的23.15%,次最快速度出现在400—600m段上,总的平均速度分配占总成绩的24.5%;最慢速度出现在最后的200m阶段,总的平均速度分配占总成绩的27.29%,而男子后快型运动员的最快速度出现在0—200m段上,平均速度分配占总成绩的23.19%;次最快速度以及最慢速度跟前快型运动员一样,都是出现在400—600m段跟最后一段上。由此分析可以确认,不管前快型运动员还是后快型运动员,其400—600m段的速度水平是最终成绩优劣的关键。5.通过对优秀运动员的训练计划以及学者的训练研究可以发现,目前800米跑训练方法采用的都是传统训练模式,容易引起伤病的发生,教练员缺乏强烈的创新意识,对新颖的训练方法运用欠缺,在训练时针对性较低,与项目结合不够紧密等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影响运动员竞技能力的提高,并且对今后的专项水平发展有所限制。6.针对800米跑训练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可以对现有的训练方法进行优化重组,使其符合当下800米跑的发展要求,更加科学化并且更具针对性。运动员在比赛和训练中出现的伤病问题以及因身体的不稳定因素而导致的竞技能力发挥,采用康复性训练和核心稳定性训练,并且可以借鉴同项群其它项目好的训练方法融入到本项目的训练当中。
洪雅秀[6](2018)在《小学体育中长跑有效策略研究》文中认为中长跑是对场地要求较小,广受欢迎的运动之一。无论是国家、地区还是学校,均建立了自己建长跑队伍,并为了荣誉努力训练。长跑运动的本质是竞争运动,影比赛结果的影响最为重大。运动员影响比赛的因素主要有自身技战术水平和身体条件等技。从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来看,小学生的运动动机和意志品质又是影响比赛成绩的关键要素。
徐雪[7](2016)在《对我国中长跑训练基地少年选手的身体素质特征分析》文中研究指明中长跑项目要求运动员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和专项体能。为了全面系统的认识和掌握身体素质与运动成绩的关系,本文对少年运动员的身体素质特征与专项成绩相关性进行研究。对我国中长跑基地少年选手的身体素质指标进行调研和测试,并对测试获得的资料和有效数据进行剖析。运用统计学的方法进行研究,通过对比,反映出我国中长跑基地少年选手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组之间身体素质存在的差异,分析我国中长跑基地少年选手的身体素质特征。认识并掌握我国中长跑基地少年选手不同年龄段的身体素质特点,为我国中长跑基地少年选手的基础训练及发掘和选拔优秀后备人才,提供参考和借鉴。研究结果表明:立定三级跳远可以测出髋、膝、踝关节在运动过程中协调发力,以及蹬伸的时效性,连续蹬伸的爆发力。在优秀少年选手素质指标测试中,分析三级跳的远度与运动能力密切相关,是评价跑步速度能力的指标;后抛实心球是反映少年选手的力量发展的水平,全身协调用力技术,反映爆发力的指标;l00m跑是反映运动员速度素质,测试准确,便于少年选手横向比较的常用指标;2000米(12-13岁)、4000米(14-15岁)和6000米(16-17岁)跑是反映少年选手耐力(速度耐力)水平,少年选手专项成绩,包括技术水平和素质水平,一段时间的训练后,提高的幅度和成绩的好坏,来反映少年选手的专项运动潜力;一分钟跳绳是反映运动员下肢协调性的重要指标;象限跳是反映运动员空间判断和动作灵活性,随机应变的能力重要指标;坐位体前屈是反映运动员腰、背、臀、腿柔韧性和灵活性的重要指标,。以上7项指标均与中长跑基地少年选手的专项运动能力有高度相关。运动素质测试指标,反映少年选手的基本运动能力,良好的身体素质指标是少年选手专项训练的基础,也是专项水平能否提高,技术的掌握程度,提高幅度的基础。12-13岁的男、女中长跑少年选手相比较,男运动员在立定三级跳、后抛实心球、100米跑,2000米耐久跑,这4项指标中占有优势。女运动员则在一分钟跳绳、象限跳和坐位体前屈这3项指标中占有优势。14-15岁的男、女中长跑少年选手相比较,男运动员在立定三级跳、后抛实心球、象限跳、100米跑,4000米耐久跑,这5项指标中占有优势。女运动员则在一分钟跳绳、和坐位体前屈这2项指标中占有优势。16-17岁的男、女中长跑少年选手相比较,男运动员在立定三级跳、后抛实心球、象限跳、100米跑,6000米耐久跑,这5项指标中占有优势。女运动员则在一分钟跳绳、和坐位体前屈这2项指标中占有优势。且在力量性和速度性指标方面,其差距有进一步拉大的趋势。随着年龄的增长,各项素质的逐年增长,从各项身体素质指标的增长幅度来看,男运动员各种指标的增长幅度明显高于女运动员,表明少年女子运动员身体各项指标发育年龄早于少年男子运动员。
方春龙,方春露,周亮,魏源[8](2016)在《中长跑运动的体能与营养》文中提出研究目的:中长跑是速度、耐力、力量、意志品质的综合素质较量,是长时间连续的肌肉活动。因此,要求运动员具备较好的体能,并能合理分配体力。研究方法:文献综述法。研究结果和结论:综述了中长跑的体能特征和体能训练方法及相应的体能恢复的合理营养措施,为中长跑运动员的体能训练和体能恢复及提高提供训练学和营养学手段提供参考。
段然[9](2016)在《女子1500米跑运动员刘芳仁川亚运会赛前训练安排的研究》文中认为本文以我国女子1500米跑运动员刘芳2014年仁川亚运会赛前训练安排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和个案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备战期间的训练内容、训练方法手段和负荷安排特点进行研究与分析,研究结论如下:(1)我国女子1500米跑运动员刘芳与中外优秀1500米跑运动员相比,在身体形态、技术和运动成绩方面存在一定的差距。(2)刘芳亚运会赛前训练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以身体机能恢复和发展一般体能训练为主;第二阶段以发展专项体能为主;调整阶段主要发展专项竞技能力,促进最佳竞技状态的形成。通过10周的赛前训练,完成了训练任务。(3)刘芳亚运会赛前训练以身体素质训练为主要内容,包括耐力训练、速度训练、力量训练、柔韧性训练4个方面,以耐力训练为基础,以速度训练和力量训练为突破口,柔韧性练习是重要的辅助手段。(4)刘芳亚运会赛前所采用的训练方法何手段比较全面,主要涉及到耐力、速度、力量、柔韧和恢复训练五个方面。在不同训练阶段,每类训练手段的训练重点和组合方式不同。(5)刘芳仁川亚运会赛前训练负荷的安排,主要体现在对“负荷强度”的把握上,总体负荷强度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呈现出“双高峰”的走势。与2013年全运会相比,速度训练和力量训练的负荷强度低于2013年全运会赛前训练时期。
刘涛[10](2016)在《湖北省高校中长跑运动员意志品质的比较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为了了解湖北省高校中长跑运动员意志品质状况,本研究主要采用李佑发编制的《BTL-L-YZ2.0运动员意志品质质量表》,对湖北省部分高校高水平中长跑运动员进行了调查分析,并结合专家访谈、问卷调查、文献资料、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湖北省高校高水平中长跑运动员意志品质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如下:(1)不同性别组高水平中长跑运动员意志品质的差异性表现在自觉性维度上,即女性运动员的自觉性水平高于男性运动员的自觉性水平。(2)不同项目组高水平中长跑运动员意志品质的维度差异主要表现在坚韧性不同。这个差异受田径运动员不同训练内容和训练手段等影响,这个差异性可能是不同项目中长跑运动员意志品质存在差异性的原因。(3)不同运动等级组高水平中长跑运动员意志品质存在差异性,既一级中长跑运动员在坚韧性、果断性和独立性三个维度上的意志品质水平都低于二级中长跑运动员。(4)不同学历组高水平中长跑运动员意志品质的在自觉性、独立性、果断性和坚韧性这四个维度上并无明显差异。(5)不同训练年限组高水平中长跑运动员意志品质的差异性表现在自觉性、独立性和自控力维度上并无较大差异,但在在坚韧性维度上低年限训练组明显优于高年限训练组。
二、少年中长跑运动员跑的经济性与运动成绩关系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少年中长跑运动员跑的经济性与运动成绩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重庆市鲁能巴蜀中学中长跑队训练状况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2 研究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中长跑运动员选材文献综述 |
2.2 中长跑训练文献综述 |
2.2.1 中学生中长跑训练内容文献综述 |
2.2.2 中学生中长跑训练负荷文献综述 |
2.2.3 中学生中长跑训练的负荷监测指标文献综述 |
2.2.4 中学生中长跑训练方法文献综述 |
2.2.5 中学生中长跑训练恢复手段文献综述 |
3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实地调查法 |
3.2.3 测量法 |
3.2.4 访谈法 |
3.2.5 数理统计法 |
4 结果与分析 |
4.1 鲁能巴蜀中学中长跑队的学校基本情况 |
4.1.1 重庆市鲁能巴蜀中学对中长跑队实行的招生政策 |
4.1.2 鲁能巴蜀中学对中长跑队的培养目标 |
4.1.3 鲁能巴蜀中学对中长跑队训练经费的投入 |
4.1.4 鲁能巴蜀中学中长跑队训练场地器材的情况 |
4.1.5 鲁能巴蜀中学中长跑队教练员队伍情况 |
4.1.6 鲁能巴蜀中学中长跑队运动员的招收途径 |
4.1.7 鲁能巴蜀中学中长跑队选拔运动员的参考因素 |
4.2 鲁能巴蜀中学中长跑队运动员基本情况 |
4.2.1 鲁能巴蜀中学中长跑队往届运动员的去向 |
4.2.2 鲁能巴蜀中学中长跑队现届运动员在各个年级的分布情况 |
4.2.3 鲁能巴蜀中学中长跑队现届运动员身体形态特征 |
4.2.4 鲁能巴蜀中学中长跑队现届运动员发生运动损伤的情况 |
4.2.5 鲁能巴蜀中学中长跑队父母的运动经历及其对子女的参训的态度 |
4.3 鲁能巴蜀中学中长跑队训练成绩基本情况 |
4.3.1 鲁能巴蜀中学中长跑队每年固定参加的比赛 |
4.3.2 鲁能巴蜀中学中长跑队优秀运动员在不同级别的比赛中的获奖情况 |
4.3.3 鲁能巴蜀中学中长跑队运动员在各个项目上的获奖情况 |
4.3.4 鲁能巴蜀中学中长跑队运动员在各个项目上取得运动技术等级情况 |
4.3.5 鲁能巴蜀中学中长跑队与全国中学生中长跑纪录对比分析 |
4.3.6 鲁能巴蜀中学中长跑队现届运动员所取得的成绩及运动技术等级 |
4.4 鲁能巴蜀中学中长跑队训练基本情况——以2016-2017 年为例 |
4.4.1 鲁能巴蜀中学中长跑队年度训练周期的划分 |
4.4.2 鲁能巴蜀中学长跑队训练的次数和时间安排 |
4.4.3 鲁能巴蜀中学长跑队训练中训练负荷强度的转化 |
4.4.4 鲁能巴蜀中学长跑队训练的内容 |
4.4.5 鲁能巴蜀中学长跑队对耐力的训练 |
4.4.6 鲁能巴蜀中学长跑队力量的训练 |
4.4.7 鲁能巴蜀中学长跑队对技术的训练 |
4.4.8 鲁能巴蜀中学长跑队的训练方法 |
4.4.9 鲁能巴蜀中学长跑队训练的恢复手段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不同专项运动员血红蛋白总量与有氧能力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选题的目的意义和价值 |
1.2.1 选题目的 |
1.2.2 选题意义和价值 |
2 文献综述 |
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2.1.1 有氧能力的评定 |
2.1.2 血液指标与有氧能力的相关研究 |
2.1.3 CO吸入法测量血红蛋白总量 |
2.2 文献综述述评 |
3 研究设计 |
3.1 研究对象、方法和技术路线 |
3.1.1 研究对象 |
3.1.2 研究方法 |
3.1.3 技术路线 |
3.2 研究重点、难点和创新点 |
3.2.1 研究重点 |
3.2.2 研究难点 |
3.2.3 研究创新点 |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
4.1 研究结果 |
4.1.1 有氧运动能力指标测试结果 |
4.1.2 血液指标测试结果 |
4.1.3 有氧能力与血液指标相关性分析结果 |
4.2 研究结果分析与讨论 |
4.2.1 不同专项运动员的tHb、BV差异 |
4.2.2 不同专项运动员的有氧能力差异 |
4.2.3 tHb、BV对有氧能力的预测效果 |
4.2.4 本实验的不足之处 |
5 研究结论与建议 |
5.1 研究结论 |
5.2 研究建议 |
中英文缩略表 |
附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3)运用TRIMP评估中长跑项目高原训练负荷的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2 选题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中长跑项目概述 |
2.1.1 中长跑项目训练的特点研究 |
2.1.2 中长跑项目的供能特点研究 |
2.1.3 中长跑项目训练和比赛特点的研究 |
2.2 高原训练研究概述 |
2.3 训练负荷监控研究概述 |
2.3.1 训练负荷研究概述 |
2.3.2 中长跑项目训练负荷监控国内研究 |
2.3.3 中长跑项目训练负荷监控国外研究 |
2.3.4 训练负荷监控内容 |
2.4 TRIMP |
2.4.1 TRIMP概念的提出 |
2.4.2 TRIMP的国外研究现状 |
2.4.3 TRIMP的国内研究现状 |
2.4.4 TRIMP在中长跑项目中应用概况研究 |
2.5 基本机能状态的监控—晨脉 |
3 研究对象及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实验法 |
3.2.3 数理统计法 |
3.2.5 个案研究法 |
3.2.6 逻辑分析法 |
4 结果与分析 |
4.1 监控期间运动员晨脉情况 |
4.2 监控期间马拉松组运动员训练周TRIMP值 |
4.3 监控期间中长跑组运动员训练周TRIMP值 |
4.4 监控期间运动员训练日TRIMP值 |
4.4.1 持续性专项耐力训练课TRIMP值监控 |
4.4.2 间歇性专项训练课TRIMP值监控 |
4.4.3 调整性训练课TRIMP值监控 |
4.5 个案分析 |
4.5.1 中长跑运动员训练监控个案分析 |
4.5.1.1 基本机能状态的监控—晨脉 |
4.5.1.2 持续性专项训练课的训练监控 |
4.5.1.3 间歇性专项训练课的训练监控 |
4.5.1.4 赛后调整期的训练监控 |
4.5.2 马拉松运动员训练监控个案分析 |
4.5.2.1 董××基本机能状态的监控—晨脉 |
4.5.2.2 持续性性专项训练课的训练监控 |
4.5.2.3 间歇性专项训练课的训练监控 |
4.5.2.4 模拟比赛训练课的监控 |
4.5.2.5 赛后调整期的训练监控 |
5 分析与讨论 |
5.1 运动员机能状态 |
5.2 TRIMP值在中长跑训练课中的应用 |
6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科研成果 |
致谢 |
(4)14-16岁少年男子1500米跑运动员力量训练的方案设计及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2 研究目的、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任务 |
1.4 文献综述 |
1.4.1 核心概念的界定 |
1.4.2 力量对中长跑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影响 |
1.4.3 有关中长跑力量训练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4 当前少年中长跑力量训练存在的问题 |
1.4.5 中长跑做功肌肉的相关研究 |
1.4.6 少年1500米跑运动员力量训练的相关理论基础 |
1.4.7 研究不足与展望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1.1 研究对象 |
2.1.2 实验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资料法 |
2.2.2 问卷调查法 |
2.2.3 专家访谈法 |
2.2.4 测量评价法 |
2.2.5 实验法 |
2.2.6 数理统计法 |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
3.1 14-16岁少年男子1500米跑运动员力量训练的分析 |
3.1.1 1500米跑运动的项目特征 |
3.1.2 少年男子的身心发育规律 |
3.1.3 影响14-16岁少年男子1500米跑运动员力量训练的因素 |
3.1.4 14-16岁少年男子1500米跑运动员的力量训练 |
3.1.5 14-16岁少年男子1500米跑运动员力量训练的原则 |
3.2 14-16岁少年男子1500米跑运动员做功肌肉力量训练方案的设计 |
3.2.1 14-16岁少年男子1500米跑运动员做功肌力量训练方案的构成因素 |
3.2.2 跑步做功肌的筛选结果 |
3.2.3 训练手段的筛选结果 |
3.2.4 测试指标的筛选结果 |
3.2.5 力量训练负荷的监控 |
3.3 实验效果分析 |
3.3.1 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前测试指标结果对比分析 |
3.3.2 实验组实验前后测试指标结果对比分析 |
3.3.3 对照组实验前后测试指标结果对比分析 |
3.3.4 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后测试指标结果对比分析 |
3.3.5 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前后的运动员训练兴趣量表结果对比分析 |
4 结论与建议 |
4.1 结论 |
4.2 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件 |
附件一 |
附件二 |
附件三 |
附件四 |
附件五 |
附件六 |
附件七 |
附件八 |
附件九 |
附件十 |
附件十一 |
(5)800米跑竞技能力特征及其训练方法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1.1 田径运动在各种综合赛事中占据重要地位 |
1.1.2 800米跑成绩亟待提升的需要 |
1.1.3 对 800米跑本质特征制胜认识的需要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国内研究现状 |
2.1.1 关于 800米跑体能的研究概述 |
2.1.2 关于 800米跑技术的研究概述 |
2.1.3 关于 800米跑战术的研究概述 |
2.1.4 关于 800米跑心理能力的研究概述 |
2.1.5 关于 800米跑训练的研究概述 |
2.2 国外关于 800米跑的研究现状 |
2.3 文献述评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录像观察法 |
3.2.3 数理统计法 |
3.2.4 逻辑分析法 |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
4.1 800米跑的起源与发展 |
4.1.1 800米跑的起源 |
4.1.2 800米跑的发展 |
4.2 800米跑竞技能力特征 |
4.2.1 竞技能力概述 |
4.2.2 体能特征 |
4.2.3 技术能力特征 |
4.2.4 战术能力特征 |
4.2.5 心理能力特征 |
4.2.6 运动智能特征 |
4.3 800米跑主项与其翼项的相关性研究 |
4.3.1 800米跑运动员主翼项的特点 |
4.3.2 800米跑优秀运动员的类型 |
4.4 800米跑竞技能力结构之间的相互关系 |
4.4.1 800米跑运动员专项体能与技、战术关系分析 |
4.4.2 800米跑运动员专项体能与心理能力关系分析 |
4.4.3 800米跑运动员技、战术与心理能力的相关性分析 |
4.4.4 800米跑运动员竞技能力发展与智能的关系分析 |
4.5 800米跑专项训练方法优化的研究 |
4.5.1 800米跑专项训练方法的分类 |
4.5.2 800米跑不同素质训练方法的分类 |
4.5.3 800米跑现有训练方法的优化 |
4.5.4 800米跑新颖训练方法的运用 |
4.5.5 800米跑训练方法的项间借鉴 |
4.5.6 800米跑训练方法的创新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参考文献 |
在校期间完成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6)小学体育中长跑有效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中长跑概念 |
2 运动动机和意志品质的概念界定 |
2.1 运动动机的概念界定 |
2.2 意志品质的概念界定 |
3 现阶段我国小学中长跑运动员发展状况概述 |
4 小学中长跑运动员运动动机与意志品质关系分析 |
5 结论及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7)对我国中长跑训练基地少年选手的身体素质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影响我国中长跑基地少年选手运动成绩的主要因素 |
2.1.1 身体形态 |
2.1.2 生理机能 |
2.1.3 身体素质 |
2.1.4 心理素质 |
2.1.5 专项技术 |
2.1.6 战术和智能特点 |
2.1.7 教练员的执教水平 |
2.1.8 家族遗传 |
2.1.9 地域特点 |
2.2 中长跑基地少年选手的身体素质与专项成绩的关系 |
2.2.1 中长跑基地少年选手的最大力量素质与专项成绩的关系 |
2.2.2 中长跑基地少年选手的速度素质与专项成绩的关系 |
2.2.3 中长跑基地少年选手的力量耐力素质与专项成绩的关系 |
2.2.4 中长跑基地少年选手的柔韧、灵敏协调素质与专项成绩的关系 |
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3.1 研究内容 |
3.2 调查对象 |
3.3 研究方法 |
3.3.1 文献资料法 |
3.3.2 专家访谈法 |
3.3.3 问卷调查法 |
3.3.4 测试测量法 |
3.3.5 数理统计法 |
3.3.6 逻辑分析法 |
4 结果与分析 |
4.1 各年龄段中长跑基地少年选手的身体素质测评结果 |
4.1.1 12-13岁中长跑基地少年选手的身体素质测评结果分析 |
4.1.2 14-15岁中长跑基地少年选手的身体素质测评结果分析 |
4.1.3 16-17岁中长跑基地少年选手的身体素质测评结果分析 |
4.2 我国中长跑基地少年选手的身体素质特征 |
4.2.1 12-13岁中长跑基地少年选手身体素质特征分析 |
4.2.2 14-15岁中长跑基地少年选手身体素质特征分析 |
4.2.3 16-17岁中长跑基地少年选手身体素质特征分析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个人简历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8)中长跑运动的体能与营养(论文提纲范文)
1 中长跑运动项目特点 |
1.1 中长跑运动能量代谢特点 |
1.2 中长跑运动训练特征 |
2 中长跑体能特征及体能训练 |
2.1 体能对中长跑运动的作用 |
2.2 中长跑运动员体能的特点 |
2.2.1 身体形态 |
2.2.2 身体机能 |
2.2.3 运动素质 |
2.3 中长跑运动员的体能(运动素质)训练方法 |
2.3.1 中长跑运动员的耐力素质训练 |
2.3.2 中长跑运动员的速度素质训练 |
2.3.3 中长跑运动员的力量素质训练 |
2.3.4 中长跑运动员的柔韧与协调素质训练 |
3 中长跑运动的营养应用策略 |
3.1 中长跑项目训练中的营养 |
3.1.1 中长跑训练中碳水化合物的摄入 |
3.1.2 中长跑训练中蛋白质的摄入 |
3.1.3 中长跑训练中脂肪的摄入 |
3.1.4 中长跑训练中维生素的摄入 |
3.1.5 中长跑训练中无机盐的摄入 |
3.1.6 中长跑训练中水的摄入 |
3.2 中长跑项目竞赛期的营养 |
3.3 中长跑项目的营养补充剂 |
3.3.1 急性碳酸氢钠负荷 |
3.3.2 多天的碳酸氢钠的摄入 |
3.3.3 β丙氨酸和肌肽 |
(9)女子1500米跑运动员刘芳仁川亚运会赛前训练安排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2 研究的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中距离跑项目的研究 |
2.1.1 中距离跑项目发展的研究 |
2.1.2 中距离跑项目训练特征的研究 |
2.1.3 女子中距离跑项目的研究 |
2.2 中距离跑项目赛前训练的研究 |
2.2.1 关于赛前训练的研究 |
2.2.2 中距离跑项目赛前训练的研究 |
3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专家访谈法 |
3.2.3 个案分析法 |
3.2.4 数理统计法 |
3.2.5 比较分析法 |
4 结果与分析 |
4.1 女子1500米跑运动员刘芳基本情况分析 |
4.1.1 刘芳亚运会备战目标分析 |
4.1.2 刘芳身体形态指标分析 |
4.1.3 刘芳技术和战术特点分析 |
4.1.4 刘芳近年来参赛情况以及个人成绩分析 |
4.2 女子1500米跑运动员刘芳亚运会赛前训练的阶段划分 |
4.3. 女子1500米跑运动员刘芳亚运会赛前训练内容安排的研究 |
4.3.1 刘芳赛前训练不同阶段训练内容安排的比较研究 |
4.3.2 刘芳赛前训练相同训练阶段训练内容安排的比较研究 |
4.3.3 刘芳赛前训练训练课内容顺序安排的研究 |
4.4 女子1500米跑运动员刘芳亚运会赛前训练方法手段安排的研究 |
4.4.1 刘芳赛前耐力训练方法手段安排 |
4.4.2 刘芳赛前速度训练方法手段安排 |
4.4.3 刘芳赛前力量训练方法手段安排 |
4.4.4 刘芳赛前柔韧性训练方法手段安排 |
4.4.5 刘芳赛前训练恢复方法手段安排 |
4.5 女子1500米跑运动员刘芳亚运会赛前训练负荷安排的研究 |
4.5.1 刘芳亚运会赛前训练负荷量安排情况 |
4.5.2 刘芳亚运会赛前训练负荷强度安排情况 |
4.5.3 刘芳2014年亚运会与2013年全运会赛前耐力性训练负荷比较研究 |
4.5.4 刘芳2014年亚运会与2013年全运会赛前速度性训练负荷比较研究 |
4.5.5 刘芳2014年亚运会与2013年全运会赛前力量训练负荷比较研究 |
4.5.6 刘芳2014年亚运会与2013年全运会成绩差异的负荷因素分析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10)湖北省高校中长跑运动员意志品质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意义 |
1.1.1 理论意义 |
1.1.2 现实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国内相关文献综述 |
2.1.1 有关中长跑教学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
2.1.2 有关中长跑训练的理论与实验研究 |
2.1.3 有关中长跑的技、战术研究 |
2.1.4 有关中长跑训练与教学中的心理研究 |
2.1.5 有关中长跑选材、管理及培养研究 |
2.2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
4.1 湖北省高校中长跑运动员意志品质培养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
4.2 湖北省高校中长跑运动员意志品质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
4.2.1 不同性别组中长跑运动员意志品质的差异比较 |
4.2.2 不同专项组中长跑运动员意志品质的差异比较 |
4.2.3 不同运动等级组中长跑运动员意志品质的差异比较 |
4.2.4 不同文化程度组中长跑运动员意志品质的差异比较 |
4.2.5 不同训练年限组中长跑运动员意志品质的差异比较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6 研究局限与展望 |
6.1 本研究的局限 |
6.2 对未来研究方向的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四、少年中长跑运动员跑的经济性与运动成绩关系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重庆市鲁能巴蜀中学中长跑队训练状况调查[D]. 黄真山. 四川师范大学, 2019(01)
- [2]不同专项运动员血红蛋白总量与有氧能力的相关性研究[D]. 陈圣涛. 北京体育大学, 2019(08)
- [3]运用TRIMP评估中长跑项目高原训练负荷的实证研究[D]. 刘传菲. 云南师范大学, 2019(01)
- [4]14-16岁少年男子1500米跑运动员力量训练的方案设计及实验研究[D]. 翟政华. 首都体育学院, 2019(06)
- [5]800米跑竞技能力特征及其训练方法优化研究[D]. 张健. 曲阜师范大学, 2019(01)
- [6]小学体育中长跑有效策略研究[J]. 洪雅秀. 内江科技, 2018(08)
- [7]对我国中长跑训练基地少年选手的身体素质特征分析[D]. 徐雪. 北京体育大学, 2016(04)
- [8]中长跑运动的体能与营养[J]. 方春龙,方春露,周亮,魏源. 湖北体育科技, 2016(06)
- [9]女子1500米跑运动员刘芳仁川亚运会赛前训练安排的研究[D]. 段然. 北京体育大学, 2016(02)
- [10]湖北省高校中长跑运动员意志品质的比较研究[D]. 刘涛. 华中师范大学, 201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