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行系统投资决策的模糊分析

串行系统投资决策的模糊分析

一、串联系统投资决策的模糊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尧宇[1](2015)在《基于可靠性分析的捣固装置维护策略研究》文中指出捣固车是有碴铁路干线养护的大型机械化设备,用于道碴捣固作业。捣固装置作为捣固道碴的重要工作装置,因其工作条件极为恶劣,各部件容易发生故障甚至损坏,捣固装置的工作可靠性直接影响线路养护工作是否顺利开展。目前对捣固装置的维护主要为事后维修和计划维修,这将浪费较大的人力和财力,亟需提出一种基于设备可靠性分析的维护策略,以明确捣固装置的维修方式、维修和预防措施、维修次序以及维护周期。因此论文基于可靠性分析对捣固装置维护策略进行研究,主要内容和结果如下:(1)以08-32型捣固车为研究实例,具体介绍了该型捣固装置主要子部件的构造及技术参数,分析了捣固机理及捣固装置振动和夹持运动特性,为研究捣固装置可靠性及维护做准备。(2)对捣固装置进行可靠性分析,运用故障树分析法(FTA)建立捣固装置故障树,并进行定性分析提出提高捣固装置可靠性措施;根据失效统计数据建立威布尔分布的捣固装置子部件可靠性寿命模型。(3)分析不同故障期的维修方式,给出维修方式的确定步骤以及维修方式决策模型,通过对捣固装置故障树进行定量分析,计算出捣固装置子部件的重要度,从而确定了捣固装置各子部件的维修方式。(4)通过分析系统可靠性模型,构建捣固装置可靠性寿命模型,根据可靠度为0.632的失效时间确定了捣固装置总体维护周期;结合捣固装置子部件可靠性寿命模型,求得各子部件的维护周期;最后综合维护措施、维修方式及维护周期总结了捣固装置的维护策略。

杨恒[2](2015)在《基于不确定性的可靠性方法和系统状态综合评价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伴随功能复杂、科技含量高的产品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的使用日渐增多,人们逐渐认识到产品自身稳健性和安全性的重要,而可靠度和系统状态等级是反映产品的稳健性和安全性的量化表达形式,因此,可靠性和系统状态综合评价方法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运用和认可,但是随着研究和运用地深入和推广,可靠性和系统状态综合评价存在的局限也渐渐暴露,主要表现在:1)在随机不确定性可靠性研究中,随着对于信息认识的逐渐深入,不确定性的种类得到了扩展,已由随机不确定性拓展到了模糊不确定性、灰色不确定性等,因此,传统可靠性方法已经不能适应分析由不确定性引起的产品失效问题,需要把新的理论加入到可靠性研究中,更加贴切地解决实际问题;2)在系统状态综合评价方法中,以层次分析法为基础的系统状态综合评价及其衍生的方法是应用最为广泛的评价方法,虽然它们的优点很多,实际运用广泛,但是在评价结果的转换和评价的时效性等方面存在不足,需要进一步研究改进。基于以上说明,本文主要从产品性能退化可靠性的不确定性、离散时间状态的模糊系统可靠性、未确知不确定性的系统可靠性、系统状态综合评价法的快速方法和系统状态综合评价结论的定性转换方法几方面开展研究。具体工作内容如下:1)针对产品常见的性能退化型失效过程中存在的大量不确定性问题,分别引入模糊理论、盲数理论和云理论,对含有不确定性信息的产品性能退化可靠性分别进行研究。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1)在传统的基于性能退化数据的可靠性分析中,引入模糊失效阀值的概念,推导出基于模糊失效阀值的性能退化可靠性分析方法;(2)针对产品性能退化过程中,多种不确定性共存的特点。把盲数理论引入性能退化可靠性分析中,推导出基于盲数理论的性能退化数据的可靠性分析方法,解决了性能退化过程具有多种不确定共存的问题;(3)针对在性能退化可靠性分析方法中,随机不确定性和模糊不确定性共存的情况,引入云理论,同时借鉴蒙特卡洛法基本思想和设置最小隶属度阀值,形成了基于性能退化数据的云理论-蒙特卡罗产品性能退化可靠度数值仿真方法,解决了利用数值仿真方法求解产品性能退化可靠性中同时包含模糊不确定和随机不确定性的问题。2)模糊可靠性主要解决可靠性存在模糊不确定性的问题,在模糊系统时效可靠性计算中,积分计算不可避免,针对大部分模糊系统时效可靠性分布函数的求解过程中,难以得到积分原函数的难题,提出离散时间状态下的模糊系统可靠性计算方法。把产品的工作时间进行离散化,借鉴积分的基本思想,把传统的模糊系统时效可靠性计算方法转换为离散时间状态下的模糊系统可靠性计算,最后通过算例说明了当时间离散点增加到一定数量后,能够达到要求的精度。3)由于人为因素引起信息认识的不完整性,导致传统的随机理论不能解决这类问题,在系统可靠性计算中引入未确知理论,在广义应力-强度干涉模型和系统可靠性结构模型(串联结构和并联结构)基础上,分析了载荷对系统的组成零部件失效的影响,得到基于未确知理论的系统部件失效独立和失效相关下系统可靠性计算方法,实现了在考虑未确知不确定性下的系统部件独立失效和相关失效的系统可靠度计算。4)针对系统状态综合评价结果由定量转换为定性结果中,缺乏理论支撑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模糊逆变换的系统状态综合评价结果定性转换方法。首先,通过基于模糊层次的系统状态综合评价算得系统状态的定量结果,然后,通过模糊逆变换方法,把系统状态综合评价的定量结果转换为定性结果,解决了传统定性转换方法过程生硬、无理论支撑的问题。5)针对以层次分析法为基础的系统状态综合评价需要多人参与,过程繁琐引起的状态评价方法缺乏时效性的问题,提出了基于灰色关联和层次分析的系统状态综合评价方法。首先,利用层次分析法获得底层元素关于顶层评价指标的相对权重,然后,通过灰色关联法求得底层元素关于状态等级的隶属度,最后,把算得的数值进行复合运算,得到系统最终的状态等级;实现了在少数人员参与下,系统状态等级的快速评价,到达了快速评价的目标。

胡智勇[3](2013)在《复杂系统全寿命周期综合维修准则研究》文中指出在复杂装备系统寿命周期中,维修行为是保障装备性能、改善和保持其可靠性的重要活动。随着复杂装备系统零部件数量急剧增长,子系统结构类型越来越多,复杂装备系统的维修决策日益困难。因此,针对复杂装备系统不同子系统的结构差异,应该采取差异化的维修准则。在此基础上,实现系统的综合维修决策。简要介绍了维修理论的发展。详细介绍了可靠性理论及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reliability centered maintenance, RCM)理论。通过建立经济性指标与可靠性指标的函数关系,实现了经济性约束向可靠性约束的转化,保证了维修计划的经济性。基于生命周期理论(life cyclet, LC),本文依据役龄等效理论和维修效果模型,提出了装备全寿命周期多工作等级综合使用的思想。建立了装备在多工作等级运行下的全寿命周期收益模型,实现装备多工作等级转换时刻、预防性维修时刻综合决策。针对冷储备系统,在主用单元具有可靠度约束的条件下,提出了任务周期两阶段化、不同阶段可靠度约束差异化策略。在保证系统在任务周期的可靠度的同时,实现了维修计划的优化。基于电子产品的寿命分布和不可用度成因,建立了不同老化规律的安全仪器系统(Safety Instrumented System, SIS)的不可用度模型。本文提出了安全系统冗余单元数量和检修策略综合决策的策略,并建立了不同冗余单元数量、不同检修策略与检修周期下安全冗余系统的平均不可用度模型。最后,研究了具有担保政策的产品更新策略。基于产品用户的角度,提出了产品投资周期概念。针对两类常用担保政策,建立了用户产品投资周期平均成本模型,并以投资周期平均成本最小化为目标,实现了最佳维修期的决策。

罗立哲[4](2013)在《高土石围堰导流工程系统风险与方案决策》文中提出高土石围堰施工导流系统风险包含漫顶风险、结构风险和进度风险等多个子风险类型,是导流方案决策的基础,也是影响水电工程施工及运行安全的关键性问题。本文围绕高土石围堰导流系统风险与方案优选问题展开了系统的研究工作,对高土石围堰结构可靠性、结构破坏风险、施工进度风险和导流方案优选决策方法进行了探讨,取得以下研究成果:分析高土石围堰结构破坏机理,指出高土石围堰主要结构破坏模式为边坡失稳和渗流破坏。结合高土石围堰施工特点,研究导流建筑物施工过程以及上游水位等动态边界对高土石围堰边坡稳定与渗流演变的影响,提出考虑施工过程和材料非线性的围堰边坡稳定计算模型与考虑上游动态水位边界条件的围堰渗流安全分析方法,为高土石围堰结构可靠性分析提供了理论支持。分析影响高土石围堰边坡稳定和渗流安全的随机因素,研究土石料力学参数的随机模糊性质,提出参数特征值拟定与概率分布类型拟合方法,结合水文随机性分析,研究高土石围堰施工运行过程中边坡稳定随机性,建立围堰边坡失稳综合风险模型。分析高土石围堰堰体出逸坡降和临界坡降的随机模糊性,基于Monte-Carlo法,建立围堰渗流破坏模糊风险模型。研究高土石围堰边坡失稳风险与渗流破坏风险的相关性,结合围堰边坡失稳综合风险模型与围堰渗流破坏模糊风险模型,提出基于Coupla函数的高土石围堰结构破坏系统风险计算方法。研究高土石围堰导流系统施工进度特点,综合考虑各施工工序之间的时间、逻辑和资源约束,以关键链表征施工网络的关键线路,对关键链上各工序持续时间的随机性进行研究,提出关键链工序进度风险的集中计算方法,建立综合考虑工序逻辑关系和资源约束的施工进度风险模型,并通过Monte-Carlo法对进度风险进行求解。以施工导流方案多目标决策为核心,系统分析导流方案决策指标的内在联系,指出传统决策指标均与导流风险关联,具有相关性。分析并量化各导流方案风险决策指标,对指标间的相关性进行解耦,提出相关性指标及指标集的权重确定方法与导流备选方案评价值计算方法,建立考虑指标关联性的施工导流方案决策模型,为水利水电工程导流方案优选提供了理论依据。

程健维[5](2012)在《矿井通风系统安全可靠性与预警机制及其动力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世界范围内的主要煤炭生产国家,均经历过由于煤矿开采而导致的安全事故频发,引起严重后果的阶段。当前,我国正处在煤矿生产事故多发,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严重这一阶段,统计表明,尽管2003年以后,我国年度煤矿事故死亡人数呈逐年下降趋势,但事故死亡人数却仍然占全世界煤矿死亡总人数的70%左右。在组成煤矿生产的各个单元系统中,矿井通风系统无疑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这一典型的具有动态、随机性的系统必须能够保持长时间、稳定的运行状态,这对于矿井抗灾能力的提升,优化矿井综合安全生产能力,进而促进煤炭企业经济效益提高,乃至确保我国能源安全均具有重要而现实的意义。本文以煤矿通风系统生产的全过程安全为切入点,从通风系统各个不同服务阶段入手,着重从技术角度展开以下四个方面的研究:(一)针对矿井通风系统设计过程中的系统可靠性分配进行了优化研究可靠性分配则是可靠性设计中最初步的也是最为关键的一步。本文着重对可靠性分配方法在通风系统设计过程中的应用做了研究。在保证矿井通风系统总体可靠度的前提下,通过考虑技术水平、复杂程度、单元重要程度、工作环境等因素,对通风系统各单元进行人力、物力、财力进行了综合、统一、合理的决策。采用与模糊数学相结合的技术手段确定了矿井通风系统各个单元的可靠度的分配并进行了相应的优化,最后编制了相关可靠性分配软件。(二)采用“动态”随机模拟手段发展了矿井通风系统可靠性评估方法相比用传统的解析方法进行可靠性评估而言,概率性评估方法不仅能有效解决建模中存在的“维数灾”问题,更能充分考虑所要评估系统的负荷、元件故障等随机特性。本文从任务可靠性的逻辑关系角度规划了矿井通风可靠性模型,采用统计建模分析方法,归纳并拟合所要研究对象的概率分布特征及相关参数。利用Monte Carlo随机模拟方法,对矿井通风风网系统的可靠性进行评估。通过大量的重复随机试验,完成对系统进行状态抽样的过程,最后对试验结果进行了整理分析,完成可靠性评估。(三)矿井通风系统的预警机制研究构建矿井通风系统的预警机制,其目的就是在于在通风系统发生灾变之前能够预先发出警报,提示矿井管理人员及时地调整系统或实行相关对应的维护措施来减少灾害发生的风险,从而防范和制止通风系统失效发生的一种工作机制。论文利用数据挖掘理论中相关技术方法建立了矿井通风系统预警机制,主要分为指标选取与状态识别两个模块。首先应用数据挖掘理论中的粗集理论方法,利用其强大的属性简约和模式识别功能来对纷繁芜杂的、能够反映矿井通风系统运行状态的相关指标进行了分析与优选。然后采用建立于统计学习理论的支持向量机方法构建矿井通风系统运行状态判定模块。最后依据来源于现场的统计资料进行了预警预测验证,结果表明了该预警机制的可行性和实用性,这为准确昭示通风系统未来可能的风险状态及对应相关措施的采取,提供了理论支持与技术保证。(四)基于系统动力学的矿井通风系统建模及其干涉实验分析矿井通风系统的服务时间几乎等同于矿井的整个服务时间,而矿井通风系统又包含非常多且复杂的子系统。本文深入研究了这些子系统间以及子系统内子因素之间的因果影响关系,建立了基于系统动力学的矿井通风系统动力学流图模型并进行了实证研究。然后从未来系统运行的预测角度出发,设计了相关系统动力学干涉实验。从经济学角度探究了资金投入与系统安全总水平提高的关系,最后依据这些实验的结果,从不同的角度及层面提出了矿井通风系统事故防范的长效机制及建议,来保证系统长期稳定的安全运行,也为煤矿企业管理者提供了科学的决策参考依据。

周海牛[6](2011)在《基于可靠性理论的危险品应急体系的构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道路运输量尤其是危险品的运输量急剧增长,危险品运输对人类和环境的潜在风险正不断扩大。危险品运输一旦发生事故,将可能会造成惨重的人员伤亡、持久的环境破坏与污染以及巨大的经济损失。建立危险品运输应急管理体系,对保障运输安全以及为事故发生后的救援提供高效、及时的响应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围绕危险品道路运输的安全,应用可靠性理论从危险品道路运输应急体系的构建与评价出发,在查阅了大量文献了解了当前国内外危险品道路运输应急体系发展现状,在可靠性理论的学习研究的基础上,对危险品应急体系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影响危险品应急体系可靠性的相关因素,重点分析了人员、设备、运输路径与环境等因素对应急体系可靠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危险品应急体系结构,并建立了应急体系相应的评价结构,以理论和实证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层次分析法分析应急体系中的可靠性问题,并通过了一致性检验,为危险品应急体系的可靠运作提供理论基础基于可靠性理论的危险品应急体系,不但能增强体系内各子单元的稳定性,还能够有效缩短事故发生后的应急响应时间,减少和减轻事故后果。通过其评价体系对体系内各子单元的两两比较,便于发现应急体系的薄弱环节,增强应急体系可靠性,减少危险品的潜在风险,提高危险品运输安全。

代波[7](2011)在《系统工程理论与方法技术及其在管理实践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1981-2010)的文献分析》文中提出基于以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为主题的文献数量相对较少,且在研究方法上绝大多数采用了定量研究方法的情况,以及期刊《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在系统工程界的权威性。本文以1981-2010年30年间《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上发表的学术论文为研究对象,采用基于量化分析的定性研究方法,结合运用NVivo8软件等分析工具,探讨了30年来我国系统工程研究的理论基础、实践领域(管理实践角度)及系统方法技术的基本情况和变化趋势。研究表明,我国系统工程研究的理论基础主要集中于运筹学,控制论、灰色系统理论、自组织理论、系统动力学、决策支持系统理论、信息论、模糊理论、可拓学、粗糙集理论及马尔科夫理论等。且运筹学、控制论、灰色系统理论、自组织理论、模糊理论、可拓学呈下降趋势,系统动力学、决策支持系统理论呈波动趋势,信息论呈上升趋势。粗糙集理论和马尔科夫理论是近10年才在该刊中出现的理论,对它们研究与应用的热度相对较高;虽然对运筹学研究与应用的热度在逐渐降低,但由于其重要性仍为我国系统工程学者们持续热衷的研究焦点。我国学者对系统工程理论基础的研究与应用中,运筹学理论基础领域主要侧重于决策论、图与网络理论、可靠性理论、对策论、排队论等方面;控制论则聚焦于最优控制论、大系统控制论:灰色系统理论以灰色预测模型、GM(1,1)模型为研究重点;模糊理论关注于模糊数学理论方面;可拓学关注物元模型的研究与应用;信息论以熵理论为研究重点;系统动力学则关注于其建模思想与方法:自组织理论则主要以耗散结构论、协同学理论为基础。在我国系统工程研究的14个实践领域中,我国学者的系统工程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工业企业领域、宏观经济领域、军事领域、交通运输领域、能源领域及社会系统工程领域。在变化趋势上,能源、区域规划、农业、科技管理、人口呈下降趋势,环境生态领域是唯一一项呈上升趋势的实践领域,其余各项则表现出了不规则的波动性。且在这30年中,工业企业领域和宏观经济领域一直是我国学者们所热衷的领域。以上6个具备相对较高研究关注度的实践领域中,工业企业领域主要侧重于该领域中生产计划安排、库存管理控制、企业经营决策、投入产出、供应链管理协调等方面的研究;宏观经济领域研究重点在于宏观经济规划、宏观经济预测、宏观经济政策、国民经济发展、产业发展规划、市场价格、金融市场等方面;交通运输领域则以港口规划建设、交通运输网络优化、交通流分析控制、车辆路径等方面为研究重点:能源领域关注于矿区规划、电力系统规划:军事领域关注于武器装备效能、作战模拟与战略战术等方面的研究:社会领域主要研究社会应急服务、教育教学评价等方面。而在6项系统方法技术中,系统优化技术与系统分析技术一直都较受我国学者们所热爱,系统建模与仿真技术也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在变化趋势上,除系统建模与仿真技术呈下降趋势之外,其余5项都呈不规则的波动性,且只有系统决策技术波动幅度较小,变化过程相对稳定,其余4项波动幅度都相对较大。系统优化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主要集中在数学规划、网络计划技术、智能优化算法;而系统分析技术则以层次分析法、灰色关联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聚类分析法为研究与应用的重点;系统建模与仿真技术则聚焦于系统动力学建模思想方法、数据包络分析、蒙特卡洛法及基于Petri网的建模法的研究与应用上。通过对理论基础、实践领域及系统方法技术的基本情况和变化趋势的分析,形成的结论为我国系统工程的后续研究提供方向性的借鉴意义,同时,该文还可丰富以我国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研究为主题的文献内容。

邹旭青[8](2010)在《工程项目进度—成本—质量优化模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科学技术在建筑项目中的应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涉及的专业越来越多,项目管理也越来越复杂,实现项目多目标均衡的难度也越来越大。工程项目管理要实现的三大基本目标是进度、成本和质量,三大目标之间对立统一的关系使得项目目标管理的难度加大。工程项目总体目标的实现依赖于项目管理者对三大目标的均衡、协调和管理,通过建立一个有效的多目标优化模型,对工程项目三大目标进行综合优化,将为项目管理者提供有效的决策支持。以往针对工程项目多目标优化问题的文献大多是建立三大目标中单目标或某两个目标的优化模型,将三大目标中的两个目标进行优化,即进度-成本模型、质量-成本模型、质量-进度模型,在两两关系确定后通过数学方法求解。利用这种方法求解使得三大目标之间的整体性降低。并且关于质量目标的量化问题的解决方案适用性不强。本文在研究多目标管理及多目标优化的理论基础上,对目前常用的工程项目多目标优化模型进行分析。主要包括网络计划模型、进度成本曲线模型、质量成本模型、价值工程模型、质量的可靠度模型等。在分析以上模型的应用及缺陷的基础上,本文利用价值工程理论,将进度、成本、质量三大目标综合均衡优化,提出了新的进度-成本-质量模型。同时,为解决质量目标的定量分析问题,本文运用可靠度理论设计项目质量水平的计算方法。在论文最后,通过将该模型应用于一个实际案例中,并用免疫遗传算法求解,从而验证模型的可行性和使用性。

李真[9](2010)在《便携式胰岛素泵的可靠性分析》文中研究表明胰岛素泵是一种治疗糖尿病的高科技微型化电子产品。患者通过按键设置输注参数,控制单元通过对各个模块的检测并控制直流电机转动使其带动丝杆推进注射器活塞,通过软管将胰岛素输注到患者体内。本文首先对国内外胰岛素泵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然后在充分考虑胰岛素泵功能要求的基础上,根据可靠性分析理论,提出了胰岛素泵可靠性指标体系,运用可靠性分析与建模的相关理论,建立了系统的可靠度模型,并对胰岛素泵硬件电路部分进行了可靠度预计。利用故障模式影响危害度分析(FMECA)方法建立胰岛素泵的FMECA表,并结合故障树分析(FTA)方法对胰岛素泵的可靠性进行综合的定性和定量分析。综合分析方法的运用,对胰岛素泵的可靠性研究起到了扬长避短,相互补充的作用。FMECA表有助于维修时快速、准确判明系统的基本故障,确定故障产生的原因及影响程度,并为FTA定性、定量分析提供了元器件的故障模式及分析数据;FTA模型的建立是对FMECA的补充,它的分析引入了环境和人的影响因素,因此分析更为全面。本文还利用基于故障树的Monte Carlo系统可靠性数字仿真方法对胰岛素泵进行系统可靠性仿真。借助Matlab软件,分别采用了两种不同的仿真方法进行模拟,并对得到的结果进行分析,从而获得了胰岛素泵的可靠度曲线和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等可靠性指标。

冯麟涵[10](2009)在《舰船系统抗冲击性能全局优化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水面舰船在服役过程中不可避免会遭受非接触爆炸引起的冲击问题。历次海战及实船爆炸试验均表明,水下爆炸环境中水面舰船的突出薄弱环节是舰船上众多重要装置及设备的抗冲击性能较弱,从而导致舰船系统功能受损,丧失战斗力和生存能力。因此,各国海军都非常重视舰船设备及系统抗冲击性能设计。要在全舰层次上提高舰船抗冲击性能,必须在设计阶段就将系统抗冲击性能作为一项重要设计要素进行考虑,并从全局角度对系统抗冲击性能进行优化设计,以达到与其他设计性能要素均衡。显然,研究舰船系统及设备抗冲击性能设计对于提高舰船生命力和战斗力具有重要工程应用价值。舰船系统抗冲击性能设计研究主要包括四个部分,即舰船冲击环境分析、舰船设备抗冲击性能、舰船复杂系统抗冲击性能评估以及舰船系统抗冲击性能设计方法。为了对舰船抗冲击性能设计提供更好的理论支持,本文分别针对这四部分内容进行了详细深入的研究,建立一套舰船抗冲击性能分析方法和设计体系,旨在为我国舰船抗冲击性能设计提供参考。1)为分析冲击环境统计特性,首先基于神经网络建立冲击环境智能预报模型,以数值实验结果作为样本,应用粒子群算法(PSO)对智能预报模型进行训练,形成一套冲击环境高效预报方法。针对若干典型舰船,通过建立舰船服役过程中可能遭受的武器攻击概率模型,结合Monte Carlo法,总结了冲击环境统计特性与设备安装位置之间的相关性,并采用空间聚类算法,对典型水面舰船冲击环境统计特性进行区划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冲击环境的概率分布类型。2)在大量冲击环境数据的基础上,以冲击谱速度为研究对象,将冲击谱速度无量纲化,定义特征量描述其在舰船结构中的衰减规律,归纳、分析了典型水面舰船设计参数、外载荷与冲击环境之间的关系,总结了具有较好预报精度的冲击环境预报公式,建立了舰船冲击环境工程化预报方法。通过形函数插值理论,给出了海上实船爆炸试验工况设置方法和原则,实现利用有限的实验结果,高精度地插值预报其它工况下的冲击环境。3)本文探讨了舰船设备抗冲击能力的分析方法,给出了基于时域分析的设备抗冲击能力研究方法,并针对某舰船增压锅炉的抗冲击能力进行分析;考虑到影响到设备冲击响应的各种随机因素,建立基于改进神经网络的设备冲击响应预报模型,结合Monte Carlo法,分析了设备抗冲击能力概率分布对增压锅炉刚性安装和弹性安装两种情况下的抗冲击能力值进行研究对比,给出了具有随机性的设备抗冲击能力分析方法。4)针对舰船复杂系统,分别引入了模糊损伤树方法和改进模糊Petri网方法,建立了相应的抗冲击性能评估模型,以航空保障系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工况下其抗冲击性能,并与传统系统抗冲击性能评估方法进行了比较。5)基于抗冲击投资-性能效益准则,建立了舰船系统全局优化设计方法的舰船系统及设备抗冲击性能的优化设计方法,以舰船系统及设备全寿命周期内的总抗冲击投资最小为目标函数,分析了舰船系统及设备寿命周期内的抗冲击投资评估、损失期望估计等问题,建立了三类全局优化的数学模型:限制系统抗冲击投资额度、给定系统抗冲击性能指标、无投资额度或性能指标要求,分析了三种情况下舰船系统抗冲击投资及性能指标的最优分配方法,并针对不同的舰船系统、设备进行抗冲击性能全局优化设计分析。

二、串联系统投资决策的模糊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串联系统投资决策的模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可靠性分析的捣固装置维护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捣固车发展概况
        1.2.1 捣固车国外概况
        1.2.2 捣固车国内发展历程
    1.3 可靠性发展现状
    1.4 捣固装置维护策略研究现状
    1.5 本文研究内容及安排
第2章 捣固装置结构及运动分析
    2.1 08-32捣固车简介
    2.2 捣固装置结构及技术参数
        2.2.1 捣固装置结构
        2.2.2 捣固装置技术参数
    2.3 捣固机理分析
    2.4 捣固装置运动分析
        2.4.1 捣固装置振动分析
        2.4.2 捣固装置夹持运动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捣固装置可靠性分析
    3.1 可靠性分析法
        3.1.1 故障树分析法(FTA)
        3.1.2 靠性寿命分析
    3.2 捣固装置故障树分析
        3.2.1 捣固装置故障树的建立
        3.2.2 捣固装置故障树定性分析
    3.3 捣固装置子部件可靠性寿命分析
        3.3.1 失效情况统计分析
        3.3.2 分布参数估计
        3.3.3 结果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捣固装置维护方式选择
    4.1 故障率曲线与维护方式
        4.1.1 故障率曲线
        4.1.2 维修方式比较及故障期维修方式
    4.2 维修方式决策模型
        4.2.1 维修方式的确定步骤
        4.2.2 维修方式决策模型
    4.3 捣固装置重要度分析
        4.3.1 故障树定量分析概述
        4.3.2 FTA中的模糊理论
        4.3.3 捣固装置故障树底事件概率的确定
        4.3.4 捣固装置子部件重要度分析
    4.4 捣固装置维护方式确定
        4.4.1 基于故障类型的维护方式选择
        4.4.2 基于决策模型的维护方式选择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捣固装置维修周期及维护策略综合
    5.1 捣固装置可靠性寿命分析
        5.1.1 系统可靠性模型
        5.1.2 捣固装置可靠性寿命模型
    5.2 捣固装置维修周期研究
        5.2.1 捣固装置整体维修周期
        5.2.2 捣固装置子部件维修周期
    5.3 捣固装置维护策略综合
    5.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2)基于不确定性的可靠性方法和系统状态综合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产品性能退化可靠性的不确定性研究现状
        1.2.2 系统可靠性的不确定性研究现状
        1.2.3 系统状态综合评价方法研究现状
    1.3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产品性能退化可靠性的不确定性研究
    2.1 引言
    2.2.传统的基于性能退化数据的可靠性分析
        2.2.1 基于性能退化数据的可靠性分析过程简介
        2.2.2 算例一
    2.3 基于模糊阀值的性能退化数据的可靠性分析
        2.3.1 隶属函数的定义
        2.3.2 模糊阀值的定义
        2.3.3 算例二
    2.4 基于盲数理论的性能退化可靠性分析
        2.4.1 盲数理论简介
        2.4.2 盲数的定义及运算规则
        2.4.3 产品的退化数据和失效阀值的盲数定义
        2.4.4 算例三
    2.5 基于性能退化数据的云理论-蒙特卡洛可靠性分析方法
        2.5.1 云理论概述
        2.5.1.1 云理论的提出及运用
        2.5.1.2 云理论定义
        2.5.1.3 云的性质
        2.5.1.4 云滴的发生器
        2.5.2 退化云滴的形成
        2.5.3 基于蒙特卡洛法的退化云可靠性
        2.5.3.1 蒙特卡洛法
        2.5.3.2 基于蒙特卡洛法和云理论的性能退化可靠度计算方法
        2.5.4 算例四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离散时间状态下的模糊系统可靠度计算方法
    3.1 引言
    3.2 模糊理论
        3.2.1 隶属度的定义
        3.2.2 模糊理论中常用的隶属函数
        3.2.3 模糊集运算
    3.3 模糊系统可靠度计算方法
        3.3.1 系统可靠度的计算表达式
        3.3.2 模糊可靠度的数学表达
        3.3.3 模糊系统可靠度的表达
    3.4 离散时间状态下的系统模糊可靠度计算
        3.4.1 时间轴的离散化分析
        3.4.2 离散时间状态下的系统可靠度的计算表达
        3.4.3 算例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未确知理论的系统可靠性分析方法
    4.1 引言
    4.2 未确知理论简介
        4.2.1 未确知信息的引入
        4.2.2 未确知数的定义
        4.2.3 未确知数的运算法则
        4.2.4 未确知数的期望和方差
        4.2.5 未确知数运算实例
    4.3 基于未确知理论的系统可靠度计算方法
        4.3.1 系统可靠度计算公式推导
        4.3.2 应力-强度干涉模型
        4.3.3 基于未确知理论的零部件可靠度计算
        4.3.4 基于未确知理论的系统可靠度计算
        4.3.5 实例
    4.4 本章总结
第五章 系统状态综合评价方法研究
    5.1 引言
    5.2 基于模糊层次分析的系统状态综合评价方法
        5.2.1 层次分析法简介
        5.2.2 模糊层次分析法
        5.2.3 三角模糊数的定义及运算规则
        5.2.4 基于模糊层次分析的系统状态综合评价模型
    5.3 基于模糊逆变换的定性结论转换方法
    5.4 算例一
    5.5 基于灰色关联和层次分析法的系统状态综合评价方法
        5.5.1 灰色关联系数
        5.5.2 基于灰色关联和层次分析法的系统状态综合评价方法
    5.6 算例二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工程实例应用
    6.1 引言
    6.2 基于桥式起重机主梁刚度退化数据可靠性分析工程实例分析
        6.2.1 桥式起重机主要技术参数
        6.2.2 基于性能退化数据的主梁上拱度可靠度计算
        6.2.3 结果分析
    6.3 辽宁某钢厂起重机离散时间状态模糊系统可靠度工程实例分析
        6.3.1 工程实例简介
        6.3.2 离散时间状态模糊系统可靠度计算
        6.3.3 计算结果分析
    6.4 起重机运行机构系统状态综合评价工程实例分析
        6.4.1 起重机运行机构工程实例简介
        6.4.2 起重机运行机构工程实例评价过程
        6.4.3 结果分析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引言
    7.2 结论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期间撰写的学术论文和参与的科研工作

(3)复杂系统全寿命周期综合维修准则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课题的提出与意义
    1.3 现代维修决策理论和模型综述
        1.3.1 现代复杂装备的故障规律的认知过程
        1.3.2 检修模式的演变与发展历程
        1.3.3 维修理论的发展
        1.3.4 复杂设备维修决策理论综述
    1.4 复杂机电设备预防性维修及RCM理论
        1.4.1 复杂机电设备预防性维修的重要性
        1.4.2 RCM理论
        1.4.3 RCM理论发展
        1.4.4 RCM理论的主要观点
        1.4.5 RCM的应用
    1.5 研究内容
第2章 复杂系统的RCM评价方法
    2.1 可靠性理论概述
    2.2 系统可靠性
        2.2.1 串联系统的可靠性
        2.2.2 并联系统的可靠性
        2.2.3 串并联系统的可靠性
        2.2.4 n中取k系统的可靠性
        2.2.5 冗余系统的可靠性
    2.3 故障及其影响评估
        2.3.1 故障及概念
        2.3.2 故障模式、故障影响评估及严酷度等级划分
    2.4 可靠性分析的定性分析方法
        2.4.1 失效模式、影响和关键性分析
        2.4.2 故障树分析
        2.4.3 事件树分析
        2.4.4 因果框图法
        2.4.5 Bayesian置信网络法
        2.4.6 可靠性框图法
        2.4.7 系统故障分析的Petri网模型
    2.5 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分析
        2.5.1 概述
        2.5.2 RCMA基本原理和步骤
    2.6 RCM维修决策
    2.7 复杂设备的重要功能单元及其维修类型确定
    2.8 某褐煤化工生产装备系统可靠性分析
        2.8.1 褐煤化工背景介绍
        2.8.2 褐煤化工工艺装备系统
        2.8.3 离心式引风机故障分析
        2.8.4 离心引风机机组FMECA分析
    2.9 小结
第3章 具有多工作等级的系统寿命周期维修决策研究
    3.1 引言
    3.2 基于随机点过程的可修复系统故障描述模型
        3.2.1 点过程(或称计数过程)
        3.2.2 时齐泊松过程
        3.2.3 更新过程(Renewal Process)
        3.2.4 非时齐泊松过程
        3.2.5 Martingales和强度过程(intensity process)
    3.3 不完美维修效果模型
    3.4 单部件系统维修策略概述
        3.4.1 维修决策模型
        3.4.2 LCC理论的发展及其在维修决策中的应用
        3.4.3 基于生命周期的预防性维修决策
        3.4.4 具有多种约束的LC预防性维修决策
        3.4.5 数字算例
    3.5 多工作等级系统维修策略研究
        3.5.1 多工作等级综合使用的重要性
        3.5.2 疲劳损伤理论
        3.5.3 多工作等级系统维修决策模型
        3.5.4 数字算例
    3.6 小结
第4章 具有可靠度约束的冷储备系统维修策略研究
    4.1 冗余系统研究进展
        4.1.1 k-out-of-n:G系统模型研究
        4.1.2 Consecutive-k-out-of-n:F系统
        4.1.3 多输出量系统冗余系统的优化
        4.1.4 冗余系统维修策略研究
    4.2 典型机械系统过程理论
        4.2.1 典型机械系统
        4.2.2 Markov过程
        4.2.3 离散参数马尔可夫链
        4.2.4 连续参数马尔可夫链
    4.3 Markov过程理论在机械系统过程中的应用
    4.4 机械系统维修决策模型和评估方法
        4.4.1 机械系统维修决策模型
        4.4.2 机械系统维修决策评估指标
        4.4.3 机械系统维修决策评估方法
    4.5 多状态冷储备系统维修决策研究
        4.5.1 设备状态描述及其维修方式选择
        4.5.2 具有可靠度约束的冷储备系统(τ,L)维修模型
    4.6 风机系统维修决策研究
        4.6.1 风机的状态描述
        4.6.2 风机零部件性能状态分类及其维修方式
        4.6.3 风机轴承状态分析
        4.6.4 风机轴承寿命分析
        4.6.5 风机系统维修准则制定及其参数优化
        4.6.6 风机维修仿真分析
        4.6.7 不同T、T~*及τ组合下风机系统维修决策仿真分析
        4.6.8 风机轴承可靠性参数对风机系统维修决策变量的影响分析
        4.6.9 决策变量与结果对比
    4.7 小结
第5章 安全系统的冗余设计与维修决策的组合优化
    5.1 安全仪表系统及功能安全
        5.1.1 安全仪表系统
        5.1.2 功能安全
    5.2 系统安全评价与安全系统的设计
        5.2.1 安全系统的安全评价技术
        5.2.2 化工过程安全设计流程
        5.2.3 SIS设计的风险评价
    5.3 SIS的功能安全评估理论
        5.3.1 安全完整性等级
        5.3.2 安全生命周期
        5.3.3 平均无故障时间(MTTF)和平均修复时间(MTTR)
    5.4 影响安全仪表系统安全功能的因素
        5.4.1 危险失效和安全失效
        5.4.2 随机硬件失效、系统失效
        5.4.3 共因失效
        5.4.4 安全仪表系统的结构
    5.5 SIS功能的周期性测试
    5.6 安全系统不可用性
    5.7 流程工业安全系统的设计与维修综合优化研究现状
    5.8 安全系统的冗余设计与维修决策的组合优化
        5.8.1 安全系统的冗余设计与维修决策的综合优化思想
        5.8.2 安全系统的设计与维修综合决策模型
    5.9 数字算例
    5.10 小结
第6章 具有担保约定的可修系统的维修更新决策研究
    6.1 担保与担保政策发展
    6.2 担保政策下维修更新决策研究
    6.3 产品投资周期概念及其模型
        6.3.1 产品投资周期
        6.3.2 产品投资周期计算
    6.4 产品投资周期成本率模型及最优维修期函数
        6.4.1 符号定义
        6.4.2 免费更新担保下产品投资周期成本率模型
        6.4.3 按比例更新担保下产品投资周期成本率模型
        6.4.4 最优维修期函数
    6.5 数字算例
    6.6 小结
第7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从事科学研究的简历

(4)高土石围堰导流工程系统风险与方案决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土石围堰结构稳定性研究
        1.2.2 风险分析研究
        1.2.3 导流方案决策研究
    1.3 研究内容与论文结构
        1.3.1 论文研究思路
        1.3.2 论文研究结构
2. 风险分析基本理论
    2.1 导流风险研究
    2.2 漫顶风险分析方法
    2.3 结构风险分析方法
    2.4 施工进度风险分析方法
    2.5 系统风险分析方法
    2.6 小结
3. 高土石围堰结构可靠性
    3.1 高土石围堰结构安全研究现状
    3.2 高土石围堰结构破坏类型及机理
    3.3 高土石围堰边坡稳定
        3.3.1 边坡稳定分析方法
        3.3.2 考虑施工过程的强度非线性边坡稳定分析
    3.4 高土石围堰渗流稳定
        3.4.1 渗流分析基本原理
        3.4.2 上游水位变化条件下堰体渗流场分析
    3.5 案例分析
        3.5.1 工程概况
        3.5.2 围堰边坡稳定安全分析
        3.5.3 围堰渗流安全分析
    3.6 小结
4. 高土石围堰结构风险研究
    4.1 围堰边坡失稳风险
        4.1.1 影响因素分析
        4.1.2 土石料力学参数随机模糊分析
        4.1.3 土石料力学参数相关性处理
        4.1.4 土石料力学参数分布类型分析
        4.1.5 围堰边坡失稳综合风险模型
    4.2 围堰渗透破坏风险分析
        4.2.1 影响因素分析
        4.2.2 土石围堰渗透破坏模糊风险模型
    4.3 土石围堰结构系统风险
        4.3.1 土石围堰结构破坏故障树
        4.3.2 基于Copula函数的土石围堰结构系统风险评估
    4.4 实例分析
        4.4.1 工程概况
        4.4.2 边坡失稳风险计算
        4.4.3 渗流破坏风险计算
        4.4.4 结构系统风险计算
    4.5 小结
5. 高土石围堰导流系统施工进度风险
    5.1 导流工程施工进度分析
        5.1.1 导流工程施工进度特征
        5.1.2 施工进度不确定性
    5.2 基于关键链的施工进度编制
    5.3 基于关键链的施工进度风险分析模型
    5.4 实例分析
        5.4.1 工程概况
        5.4.2 关键链选取
        5.4.3 进度风险计算
    5.5 小结
6. 基于模糊测度的导流方案多目标决策分析
    6.1 导流方案决策指标分析
        6.1.1 导流方案动态综合风险率
        6.1.2 确定性投资估算
        6.1.3 工期分析
        6.1.4 导流系统失效风险损失
        6.1.5 决策指标关联性分析
    6.2 导流方案决策指标解耦
        6.2.1 模糊测度理论
        6.2.2 决策指标解耦模型
    6.3 多属性关联的导流方案决策
        6.3.1 Choquet积分
        6.3.2 导流方案关联多属性决策模型
    6.4 实例分析
        6.4.1 工程概况
        6.4.2 导流方案决策
        6.4.3 计算成果分析
    6.5 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论文主要结论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博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目录
致谢

(5)矿井通风系统安全可靠性与预警机制及其动力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Extended Abstract
图清单
表清单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引言
    1.2 论文研究意义及目的
    1.3 当前国内外研究的动态及其评述
    1.4 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1.5 论文的主要工作及创新点
    1.6 论文研究的技术路线及其逻辑关系
    1.7 本章小结
2 基本理论框架及其实现技术
    2.1 可靠性工程
    2.2 数据挖掘理论及技术
    2.3 系统动力学理论
    2.4 本章小结
3 矿井通风系统可靠性分配设计研究
    3.1 矿井通风系统可靠性分配及其意义
    3.2 矿井通风系统结构模型分析
    3.3 矿井通风系统可靠性分配方法研究
    3.4 矿井通风系统可靠性分配实例研究
    3.5 本章小结
4 基于随机模拟方法的矿井通风系统可靠性评估研究
    4.1 可靠性评估方法概述
    4.2 Monte Carlo方法基本原理
    4.3 矿井通风系统可靠性模型结构
    4.4 矿井通风网络风路可靠性模型
    4.5 Monte Carlo仿真模拟及结果分析
    4.6 主通风机可靠性模型
    4.7 本章小结
5 矿井通风系统预警机制的研制
    5.1 矿井通风系统预警机制分析
    5.2 矿井通风系统预警机制的研究思路
    5.3 粗集与支持向量机集成
    5.4 基于粗糙集的属性简约算法
    5.5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后台处理技术
    5.6 粗集支持向量机的预警模型
    5.7 本章小结
6 矿井通风系统的系统动力学建模及其政策干涉实验研究
    6.1 系统动力学概述
    6.2 系统动力学基本概念
    6.3 系统动力学的建模
    6.4 矿井通风系统的系统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6.5 矿井通风系统的系统动力学仿真研究
    6.6 矿井通风系统的系统动力学干涉实验
    6.7 维护矿井通风系统安全运行的长效机制建议
    6.8 本章小结
7 全文总结与研究展望
    7.1 全文结论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6)基于可靠性理论的危险品应急体系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4 本文主要内容和框架
第二章 危险品运输安全管理及可靠性理论
    2.1 国内外危险品运输安全管理的现状
        2.1.1 国外危险品运输安全管理的现状
        2.1.2 国内危险品运输安全管理的现状
        2.1.3 危险品运输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2.2 可靠性理论
        2.2.1 可靠性理论概述
        2.2.2 常用可靠性指标
        2.2.3 常用产品故障率概率分布
    2.3 网络系统可靠性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危险品运输可靠性的影响因素
    3.1 危险品道路运输可靠性影响因素分析
        3.1.1 常见的事故致因理论
        3.1.2 影响因素数据分析与分类
    3.2 人员可靠性分析
        3.2.1 人员可靠性的概念
        3.2.2 人员可靠性的确定
        3.2.3 提高人员可靠性的措施
    3.3 运输设备可靠性分析
        3.3.1 运输车辆的故障分析
        3.3.2 车辆可靠性的确定
        3.3.3 提高车辆可靠性的措施与建议
    3.4 运输路径的可靠性分析
        3.4.1 运输路径可靠性研究现状
        3.4.2 运输路径可靠性的组织
    3.5 其他因素可靠性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可靠性理论的危险品应急体系的构建
    4.1 危险品运输应急体系
        4.1.1 应急体系发展现状
        4.1.2 危险品运输应急体系构建原则
        4.1.3 危险品运输应急体系模型
        4.1.4 危险品应急体系的构建
        4.1.5 基于可靠性的危险品运输应急体系框架图
    4.2 危险品运输应急体系的运行
        4.2.1 应急体系运行原则
        4.2.2 危险品应急程序
        4.2.3 危险品运输事故应急实例
    4.3 应急组织保障系统与技术支持
        4.3.1 危险品运输动态源调查
        4.3.2 应急组织保障系统
        4.3.3 应急体系技术保障手段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危险品运输应急体系的评价
    5.1 评价指标体系的主要结构
    5.2 评价指标集的确立
        5.2.1 评价指标的选取
        5.2.2 基础数据与评价模型
    5.3 权重的确定
        5.3.1 层次分析法
        5.3.2 危险品运输应急体系的评价
    5.4 危险品应急体系可靠度计算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着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7)系统工程理论与方法技术及其在管理实践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1981-2010)的文献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思路及研究框架
    1.3 研究设计
        1.3.1 研究对象
        1.3.2 研究范围
        1.3.3 研究方法
        1.3.4 分析工具
    1.4 论文创新点
2 文献回顾
    2.1 系统工程理论综述
    2.2 系统工程实践综述
    2.3 我国学者对《SETP》的研究情况
3 《SETP》文献分析
    3.1 研究方法与技术概述
        3.1.1 文献研究方法概述
        3.1.2 基于软件N Vivo8的研究分析技术概述
    3.2 我国系统工程研究的理论基础分析
        3.2.1 1981~1990年我国系统工程研究的理论基础分析
        3.2.2 1991~2000年我国系统工程研究的理论基础分析
        3.2.3 2001~2010年我国系统工程研究的理论基础分析
        3.2.4 小结
    3.3 我国系统工程研究的实践领域分析
        3.3.1 1981~1990年我国系统工程研究的实践领域分析
        3.3.2 1991~2000年我国系统工程研究的实践领域分析
        3.3.3 2001~2010年我国系统工程研究的实践领域分析
        3.3.4 小结
    3.4 我国系统工程研究的系统方法技术分析
        3.4.1 1981~1990年我国系统工程研究的系统方法技术分析
        3.4.2 1991~2000年我国系统工程研究的系统方法技术分析
        3.4.3 2001~2010年我国系统工程研究的系统方法技术分析
        3.4.4 小结
4 结论
    4.1 结论
    4.2 研究局限及未来研究方向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8)工程项目进度—成本—质量优化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多目标优化的发展及研究现状
        1.2.1 国外文献综述
        1.2.2 国内文献综述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工程项目多目标管理与多目标优化
    2.1 工程项目目标管理的概念及内容
        2.1.1 工程项目目标管理的概念及意义
        2.1.2 项目管理目标及要素
    2.2 工程项目多目标管理
        2.2.1 项目管理的发展及存在的问题
        2.2.2 建立目标管理为导向的项目管理系统
        2.2.3 工程项目目标控制
    2.3 工程项目多目标优化
        2.3.1 多目标线性加权法
        2.3.2 ε-约束法
        2.3.3 理想点法
        2.3.4 极大极小法
        2.3.5 分层序列法
        2.3.6 产生式方法
第三章 工程项目多目标优化模型分析
    3.1 进度目标与成本目标的优化模型
        3.1.1 最小压缩截集模型
        3.1.2 进度-成本曲线模型
        3.1.3 基于FPERT 的进度-成本优化模型
    3.2 质量问题在多目标优化模型中的处理
        3.2.1 质量成本模型
        3.2.2 价值工程模型
        3.2.4 进度-质量曲线模型
        3.2.5 质量的可靠度模型
        3.2.6 赢得值模型
第四章 基于价值工程的工程项目多目标优化模型
    4.1 工期-质量-成本多目标优化模型设计
        4.1.1 基本假设及定义
        4.1.2 进度-成本优化模型
        4.1.3 进度-质量优化模型
        4.1.4 基于价值工程的多目标优化模型
    4.2 进度-成本-质量优化模型求解方法
        4.2.1 免疫遗传PSO 算法简介
        4.2.2 模型求解的算法实现
第五章 案例分析
    5.1 工程概况
    5.2 模型建立及求解
    5.3 结果分析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与科研情况
致谢

(9)便携式胰岛素泵的可靠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国内外胰岛素泵的研究概况
    1.2 可靠性的发展历史及其重要作用
        1.2.1 可靠性技术概述
        1.2.2 国内外可靠性发展概况
        1.2.3 可靠性技术的发展趋势
    1.3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目标及内容
        1.3.1 本论文的研究目标及意义
        1.3.2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1.4 本章小结
第2章 胰岛素泵可靠性建模的研究
    2.1 胰岛素泵的分类
    2.2 胰岛素泵的主要结构与功能
    2.3 胰岛素泵的可靠性模型的建立
        2.3.1 基本可靠度模型和任务可靠度模型
        2.3.2 简单系统的可靠性模型
        2.3.3 胰岛素泵基本可靠度模型和任务可靠度模型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胰岛素泵硬件系统可靠性分析
    3.1 胰岛素泵可靠性指标体系的确立
    3.2 胰岛素泵硬件电路可靠度预计
        3.2.1 可靠度预计方法的选择
        3.2.2 胰岛素泵硬件电路各元器件可靠性计算
        3.2.3 胰岛素泵硬件电路的可靠度分析
    3.3 胰岛素泵的失效分析
        3.3.1 故障模式分析(FMEA)
        3.3.2 故障树分析法(FTA)
        3.3.3 故障模式影响及危害性分析(FMECA)
    3.4 提高系统可靠性的方法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软件可靠性分析
    4.1 软件的可靠性
        4.1.1 软件可靠性三要素
        4.1.2 软件可靠性度量
        4.1.3 软件可靠性模型
    4.2 软件差错的来源
    4.3 提高系统软件可靠性的方法和技术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胰岛素泵系统可靠性仿真
    5.1 可靠性仿真的基本方法
    5.2 故障树仿真
        5.2.1 基于底事件失效时间的系统可靠性仿真方法
        5.2.2 基于底事件失效率的系统可靠性仿真方法
    5.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获得的科技成果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0)舰船系统抗冲击性能全局优化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的背景及意义
    1.2 舰船设备系统抗冲击设计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舰船冲击环境研究现状
        1.2.2 舰船设备及系统抗冲击性能研究现状
        1.2.3 舰船系统抗冲击设计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工作及创新点
第2章 舰船冲击环境特征分析
    2.1 引言
    2.2 影响舰船冲击环境的因素
        2.2.1 舰船坐标系说明
        2.2.2 冲击谱概念
        2.2.3 外载荷影响因素
        2.2.4 舰船结构影响因素
    2.3 基于智能算法的舰船冲击环境数值模拟
        2.3.1 基于智能算法的舰船冲击环境模型
        2.3.2 模型有效性验证
    2.4 舰船冲击环境与设备安装位置的相关性分析
        2.4.1 冲击环境与设备横向安装位置相关性分析
        2.4.2 冲击环境与设备纵向安装位置相关性分析
        2.4.3 冲击环境与设备垂向安装位置相关性分析
    2.5 舰船冲击环境区划聚类分析
        2.5.1 基于空间网格的聚类思想
        2.5.2 冲击环境的空间网格划分
        2.5.3 舰船冲击环境的区划聚类特性分析
    2.6 舰船冲击环境概率分布
        2.6.1 典型水面舰船冲击环境经验分布函数的假设检验
        2.6.2 概率模型参数分析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舰船冲击环境的工程化预报方法
    3.1 引言
    3.2 冲击环境的工程化预报方法
        3.2.1 数据的数学建模
        3.2.2 冲击环境数据
        3.2.3 冲击环境工程化预报模型
        3.2.4 参数分析
    3.3 实船试验验证
    3.4 海上实船水下爆炸试验方案优化研究
        3.4.1 形函数插值理论
        3.4.2 基于形函数理论的冲击环境预报模型
        3.4.3 海上实船水下爆炸试验方案优化研究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舰船设备抗冲击能力分析
    4.1 引言
    4.2 舰船设备抗冲击能力的分析方法
        4.2.1 舰船设备抗冲击能力的分析方法
        4.2.2 设备抗冲击能力分析
        4.2.3 典型设备抗冲击能力分析
    4.3 基于可靠性的舰船设备抗冲击能力分析
        4.3.1 影响舰船设备抗冲击能力的随机因素
        4.3.2 舰船设备抗冲击能力的极限状态函数
        4.3.3 舰船设备抗冲击能力的分析方法
        4.3.4 舰船设备抗冲击能力预报模型
    4.4 典型舰船设备抗冲击能力概率模型分析
        4.4.1 典型舰船设备抗冲击能力的随机因素
        4.4.2 典型设备冲击响应统计特征分析
        4.4.3 典型设备冲击响应统计特征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舰船复杂系统抗冲击性能评估研究
    5.1 引言
    5.2 舰船系统抗冲击能力评估基础
        5.2.1 设备抗冲击能力
        5.2.2 舰船系统抗冲击能力指标
        5.2.3 航空保障系统抗冲击性能指标
    5.3 基于模糊损伤树的航保系统抗冲击性能评估
        5.3.1 模糊损伤树基础
        5.3.2 设备损伤概率
        5.3.3 航保系统损伤树模型
        5.3.4 评估步骤
        5.3.5 评估结果及分析
    5.4 基于FPN的航保系统抗冲击性能评估
        5.4.1 FPN的模糊产生式规则
        5.4.2 应用于舰船系统抗冲击性能评估的FPN定义
        5.4.3 FPN的模糊推理算法
        5.4.4 无回路的分层FPN模型
        5.4.5 航保系统的FPN模型及损伤等级评估方法
        5.4.6 设备权重的FPN学习和训练
        5.4.7 评估结果及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舰船系统抗冲击性能全局优化设计方法
    6.1 引言
    6.2 舰船系统抗冲击性能全局优化设计的必要性
        6.2.1 舰船系统抗冲击性能设计的内涵
        6.2.2 舰船系统抗冲击性能全局优化设计的必要性
    6.3 舰船设备抗冲击性能全局优化建模
        6.3.1 舰船设备抗冲击全局优化目标函数
        6.3.2 舰船设备及系统抗冲击可靠度
        6.3.3 设备抗冲击可靠度与抗冲击能力的关系
    6.4 舰船设备抗冲击性能优化设计
        6.4.1 舰船设备损伤等级及损伤概率
        6.4.2 舰船设备抗冲击投资
        6.4.3 不同损伤等级下损失期望
        6.4.4 基于最优抗冲击能力的设备抗冲击优化设计
        6.4.5 基于最优抗冲击能力的设备抗冲击优化设计步骤
        6.4.6 舰船设备抗冲击性能优化设计实例
    6.5 舰船系统抗冲击性能全局优化设计
        6.5.1 舰船系统抗冲击性能全局优化
        6.5.2 舰船系统抗冲击初始总投资和总损失期望
        6.5.3 舰船系统抗冲击性能的全局优化
        6.5.4 舰船系统抗冲击投资的最优分配
        6.5.5 舰船系统抗冲击性能的最优分配
        6.5.6 舰船系统抗冲击性能全局优化设计的程序实现
        6.5.7 全局优化理论的应用分析
    6.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四、串联系统投资决策的模糊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可靠性分析的捣固装置维护策略研究[D]. 尧宇. 西南交通大学, 2015(01)
  • [2]基于不确定性的可靠性方法和系统状态综合评价研究[D]. 杨恒. 太原科技大学, 2015(07)
  • [3]复杂系统全寿命周期综合维修准则研究[D]. 胡智勇. 东北大学, 2013(03)
  • [4]高土石围堰导流工程系统风险与方案决策[D]. 罗立哲. 武汉大学, 2013(07)
  • [5]矿井通风系统安全可靠性与预警机制及其动力学研究[D]. 程健维. 中国矿业大学, 2012(10)
  • [6]基于可靠性理论的危险品应急体系的构建[D]. 周海牛. 重庆交通大学, 2011(06)
  • [7]系统工程理论与方法技术及其在管理实践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1981-2010)的文献分析[D]. 代波. 东北财经大学, 2011(06)
  • [8]工程项目进度—成本—质量优化模型研究[D]. 邹旭青. 天津大学, 2010(02)
  • [9]便携式胰岛素泵的可靠性分析[D]. 李真. 沈阳理工大学, 2010(06)
  • [10]舰船系统抗冲击性能全局优化方法研究[D]. 冯麟涵.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09(01)

标签:;  ;  ;  ;  ;  

串行系统投资决策的模糊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