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化学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浅谈化学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一、谈化学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论文文献综述)

左田男[1](2020)在《小学生足球运动训练非智力因素培养实证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我国非智力因素的概念最早最权威的是燕国材教授提出的,他认为人的非智力因素分三层,第一层是广义的非智力因素,表明非智力因素是除智力因素外的其他一切因素;第二层是狭义的非智力因素,分为五个维度: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第三层是具体的非智力因素,分别为成就、坚持、独立、荣誉、自信、自尊、热情、责任等。随着我国心理学和教育研究的发展,非智力因素在人的一切行为活动中的作用日益明显,我国心理学界和教育界对这一问题也给予了高度重视。《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教育体制改革的目的,在于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所谓提高民族素质,从心理学角度说,就是要提高其心理素质即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素质。所以,在学校教育中,不但要开发学生的智力因素,而且还要开发和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这样才能达到教育体制改革的目的。非智力因素在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和发展中所起的作用会越来越大,尤其对小学生来说,他们正处于从儿童过渡到成人的转折时期,是心理上不成熟、认识在变化的重要时期,在这个阶段,加强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对小学生的成长而言无疑是具有巨大作用的。2019年,习近平主席指出:“培养什么样的人,是教育的主要问题。”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从传统的“教学”变成“教育”,构造育人新模式,营建育人新生态,全面提升人才的培养水平。足球作为体育项目的其中之一,小学校园足球的发展也应该从“教学”变成“教育”,从单纯地提升技战术能力和身体素质变成通过技战术和身体的训练培养小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使其在未来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身心健康的人。非智力因素对小学生的发展如此重要,但纵观目前小学生足球运动训练现状,无论在训练的设计、实施和评价等各个环节均对小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培养存在不足,所以本文选择以小学生足球运动训练非智力因素培养为研究对象。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实验法和数据统计法对小学生足球运动训练非智力因素培养进行实证研究。通过文献资料法,收集文献、学习参考前人研究情况。通过访谈调查法,了解体育与非智力因素及足球与非智力因素关系方面的信息,作为论文的理论与实践基础。通过问卷调查法,一是对石家庄市五个区的足球特色小学的教练员和3-4年级小学生足球运动训练非智力因素培养情况进行现状调查,从中发现问题,为实证研究提供现实依据;二是采用实验量表对实验对象进行评价分析,验证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法,对石家庄私立第一中学小学部3到4年级学生足球运动训练非智力因素培养进行设计,以实验分组的形式,将小学生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进行以足球技术为主题非智力因素培养的设计和实施,对照组则进行传统训练的设计和实施,训后采用实验量表予以评价,以实证方案的训练效果。通过数据统计法,对现状调查问卷和对实验量表问卷进行数据统计。本文研究结论如下:通过对石家庄市每个区足球特色学校的教练员调查发现,教练员在训练中对小学生培养更关注智力因素和技术,教练员都认为有必要培养非智力因素,但是对其了解甚少,大部分在训练中关注比赛结果较多,在训练后没有非智力因素培养相关评价。通过对石家庄市每个区足球特色学校的小学生调查发现,小学生绝大部分认为足球给他们带来最直接的非智力因素就是快乐,也就是运动热情。小学生大多数不确定自己在训练中感受到非智力因素方面的培养,在评价方面,多是以比赛的形式进行,而没有非智力因素培养的评价。针对现状调查存在问题,在小学生足球运动训练非智力因素培养的方案设计和实施上,实验组以传统训练为基础,以足球技术为主题培养小学生非智力因素,在组织训练方面,利用制定规则和在训练要求方面对细节指导以培养非智力因素。在成就动机上注重小学生提升自己更高追求的培养,在运动热情上注重小学生对足球运动训练兴趣只增不减的培养,在集体荣誉感上注重小学生团队意识的培养,在自信心上注重小学生乐观向上的培养,在好胜心上注重小学生永不言弃的培养。实验前,实验组和对照组在非智力因素培养五个指标测试中结果不显着;经过15周的实验,实验组实验前后测试结果呈现显着性差异;对照组实验前后测试结果不显着;实验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成就动机、运动热情、集体荣誉感三个指标上呈现显着性差异,在自信心和好胜心两个指标上虽有差异不显着。所以,通过小学生足球运动训练非智力因素培养在成就动机、运动热情、集体荣誉感、自信心和好胜心五个指标上均有提高,其中成就动机、运动热情、集体荣誉感提高更显着。

李宜朗[2](2020)在《生物教学中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学习能力影响的研究 ——以贵阳市第一中学2020级学生为例》文中提出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提出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为“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四个方面。在核心素养的提升过程中,《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强调生物课程学习的核心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生物学的相关概念、基本知识,更要学生具备利用这些知识的能力,从而增强对生态、自然和社会的认识,提升情感态度,培养探究精神,建立科学的自然观和世界观。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不仅仅要培养学生的智力因素,还要关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是指人在智慧活动中,不直接参与认知过程的心理因素,包括需要、兴趣、动机、情感、意志、性格等方面。进入高中的学生由于学习环境的改变、学业任务的加重、青春期心理变化等多种因素,导致部分学生在学习中缺乏浓厚的学习兴趣,没有良好的学习动机,不能维持稳定的学习情绪和情感,同时学习难度加大导致学生学习意志下滑、自暴自弃等现象的出现。生物学科作为一门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学科,课堂理应唤起学生敬畏生命、探索求知的本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坚定学生的学习意志,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这也是落实核心素养的关键所在。为了提高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效能和学生学习能力,本研究从非智力因素的多个维度结合教学实例,以贵阳市第一中学2020届的四个班(1、5、6、8班)为实验对象,开展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与发展以期望提高高中生物学科课堂教学效能和学生学习能力。依据心理测量学,我们将全班成绩的前27%作为高分组,调研观察其在非智力因素方面的优势,全班成绩后27%作为低分组,以问卷和走访的形式观察非智力因素对其成绩的影响。通过在课前鼓励学生树立目标、课堂上教师转变教学模式、关注学生课后心理变化以及丰富校园课外活动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意志,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维持饱满的生物学科学习热情。最终提高学生的领悟能力,鼓励学生亲自挖掘自然的奥妙,让学生积极认识到社会生态的多变性,帮助学生在繁杂的生物课程知识学习中,用多种途径掌握更多的知识点。经过一年多的教学实践研究,通过月考成绩和课外活动成果作为实验前测和实验后测,发现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非智力因素都有显着发展,学生成绩也有明显提高,低分组同学和高分组同学差距减小。实践分析得出学生通过培养和发展非智力因素后的表现,提高了学生的学业成绩、学习能力和教师课堂教学的效能。本研究从学界所普遍认可的非智力因素的五个基本要素,即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出发,在青少年的个性、心理特征的基础上,结合生物学科的学习特点,提出有关高中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策略。为提高高中生物教学中非智力因素中的培养上提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模式和途径,以期达到生物课堂中教师不仅传道授业解惑,还能关注学生学习动机、情感、兴趣、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让生物课堂成为照亮学生成长和学习的一盏明灯,充分发挥学校、班级和课堂的积极效应,为学生的高中生涯搭建一个更好的平台。

胡曾琦[3](2020)在《高一化学学习障碍的非智力因素分析及其优化策略》文中指出高中教育是国民基础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而高一年级作为高中教育的第一年,做好初高中衔接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化学学科相比于其它科目,初高中内容上差异大,知识琐碎抽象。在高一面对多学科学习时,不易找到合适的学习方法,容易习得无力,出现化学学习障碍的人数伴着时间的推移渐渐呈现增加趋势。随着福建参与高考改革,首批的分科结果不足一半人选择“化学”更是将这一现象直观的反映出来。本文在高考新趋势和新课程标准指导下,在对国内外非智力因素及学习障碍的研究现状综述的基础上,对化学学习障碍进行了新定义并着重调查了影响高一化学学习障碍的非智力因素,以人本教育理论、IN结合论、迷思概念理论为指导,提出了优化化学学习障碍在兴趣、情感、动机、意志、态度五个维度非智力因素出现障碍的策略。本文采用了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比较研究法、个案分析法调查出了化学学习障碍在非智力因素上存在的缺陷,并整理出15种针对性优化策略,对其进行干预改进。研究通过对福建省漳州市部分市区高中分科情况进行预调研,了解了高考改革首批分科学生的情况并作出分析。然后,对漳州第一中学的高二学生进行抽样预调查,验证是否选择化学作为选择性考试科目和出现化学学习障碍之间有无存在关联性,以及筛选出对出现化学学习障碍产生明显影响的非智力因素,再编制出一份能够了解影响高一化学学习障碍的非智力因素的有效问卷进行正式调查。接着,以正式问卷结果为基础,分析并整理出了针对不同维度非智力因素的优化策略。在实习的4个月里进行实施,最终对比9、11月两次月考的成绩与前后测结果进行显着性差异分析,并使参与优化的学生的化学成绩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在对个案分析时,学生的良好状态反馈出优化策略能有效改善学生化学学习障碍现象,对其成长提供了帮助。因此,通过研究的出的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利用化学实验调动兴趣、客观自我评价缓解消极情绪、成功经历刺激学习动机、课前预习课后复盘、错题整理典例收集、作业反思专有名词收集等15种针对性优化策略。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起切实到改善优化高一年级学生的化学学习障碍现象的作用,希望能够对高中化学教师改善自己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或其它学段的化学学习和其它学科的学习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一起研究制定更加行之有效的优化策略,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让更多人的学生喜欢上化学,学好化学,在分科的时候能够选择化学,为化学事业预备更多人才。

刘攀[4](2020)在《乡镇高中生物理学习中非智力因素的调查及提升对策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和国家脱贫攻坚计划的实施,农村教育——尤其是乡镇高中教育面对着一系列的巨大挑战,如何培养符合时代标准、走向未来的人才,是横在乡镇高中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大难题。随着人们对教育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发现影响学生学习和个体成长的因素,不仅仅体现在记忆、观察、想象和思考等智力因素上,非智力因素的作用也逐渐显现。非智力因素指的是除智力因素以外的因素,主要指的是兴趣、动机、习惯、意志和情感价值观等,这些因素在学生的学习和个体成长过程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可以发现,很多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在日后并没有取得相应的高成就,其主要原因就是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不够健全,这样往往会呈现出所谓的“高分低能”。因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知识、智力和非智力因素三者对于个体的成才同等重要,甚至非智力因素对学生一生的发展格外重要。在新课改面前,尤其在条件艰苦的乡镇高中里,更应该发挥非智力因素的作用,通过培养非智力因素,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机、习惯、意志和情感价值观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此外,良好的非智力因素水平还可以在学生成长过程中产生更多正向的影响,例如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养成坚韧不拔的意志等,帮助学生从学校到生活全面发展。综上所述,研究非智力因素具有较强的现实价值。整理国内外相关非智力因素的文献资料可知,目前为止国内外对于非智力因素这个概念并没有形成统一的定义和内涵,国内非智力因素研究的学者认为,非智力因素泛指智力因素以外的因素,包含的内容有兴趣、动机、习惯、意志和情感价值观等;国外非智力因素研究的学者认为,非智力因素是包含于智力因素之中的,主要内容是个人的气质和人格因素等。因为国内外专家对于非智力因素的定义和内涵不同,因此对于非智力因素而言,并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本次研究将在综合国内外专家研究的基础上,采用了国家非智力因素研究会会长——燕国材先生对于非智力因素的定义方式。本次研究的样本对象是湖北省黄冈市黄梅县黄梅第一中学和第五中学的高一、高二和高三学生。在对研究对象进行物理非智力因素调查时得出:(1)乡镇高中生的物理学习兴趣整体良好。男生物理学习兴趣明显高于女生;高一学生物理学习兴趣最高、高二次之、高三最差;重点班物理学习兴趣略高于普通班。(2)乡镇高中生的物理学习动机不明确。男生的物理学习动机明显高于女生;高二学生物理学习动机得分最高、高一次之、高三最差;重点班与普通班的学生在物理学习动机上没有明显差异,重点班学生学习兴趣略高于普通班。(3)乡镇高中生的物理学习习惯不佳。男生的物理学习习惯略好于女生,但是差异性不明显;高一学生物理学习习惯最好、高二次之、高三最差;普通班学生的学习习惯反而好于重点班,但是并没有明显差异。(4)乡镇高中生的物理学习意志良好。男生的物理学习意志好于女生,且差异性明显;高一学生物理学习意志最好、高二次之、高三最差;重点班学生的学习意志好于普通班,但是并没有明显差异。(5)乡镇高中生的物理学习情感价值观整体上表现优秀。女生的情感价值观得分高于男生,差异性不明显;高一表现最好、高二次之、高三最差;重点班的学习情感价值观明显高于普通班。在问卷调查结果的基础上,结合乡镇高中的教学特点,本次研究将从兴趣、动机、习惯、意志和情感价值观等五个方面提出了高中生物理学习过程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方法和策略。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流程大致如下:首先是培养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手段有:重视课堂导入、理论联系实践、活跃课堂氛围等;接着是提升学生学习动机,提升学生学习动机可以从树立合理学习目标开始,进行合理归因,鼓励并关注学生等;接下来是改善学生的学习习惯,包括提醒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家校合作养成按时完成任务的习惯等;然后是学习意志的提升,包括端正学习动机,培养学生自制力等;最后是陶冶学生情操,树立正确的学习价值观,包括心理健康咨询和竖立远大理想等。本文的主要结论:(1)在个体的学习和成长过程中,非智力因素同智力因素一样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2)除了物理学习情感价值观,其他的非智力因素的维度,在乡镇高中生物理学习过程中表现不佳,亟待提高。本次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两点:(1)丰富了非智力因素与具体学科结合的研究理论,包括编撰出了物理非智力因素测量量表等;(2)给乡镇高中非智力因素的提升与培养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有助于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

田璐璐[5](2019)在《非智力因素对大学生乒乓球运动员竞赛成绩的影响研究》文中指出高强度、大负荷和科学化已成为当今竞技体育领域训练的主要特征,加之世界一体化带动科学技术的全方位渗透,使得现代体育竞赛的竞争日益激烈,我国一贯强盛的乒乓球运动也不例外,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挖掘运动员的体能潜力是有限的,但运动员的心理能力有着无穷的挖掘潜力。因此,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访谈、调查问卷和数理统计等方法进行研究,旨在探索非智力因素对大学生乒乓球运动员竞赛成绩的影响。研究结论如下:(1)大学生乒乓球运动员非智力因素总体水平一般,在注意稳定性和运动焦虑消除等方面得分较低;不同性别和不同组别运动员在总得分上两者差异性不明显,但在运动独立性、运动焦虑消除、运动坚持性、成就动机和运动责任心因子方面存在男女差异,情绪稳定性因子上存在组别差异;前四强运动员的总体非智力因素得分显着高于首轮淘汰组选手,表明非智力因素与运动竞赛成绩存在一定相关性。(2)非智力因素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大学生乒乓球运动员竞赛成绩,并对男子运动员和女子运动员的影响存在差异性。总体而言,运动焦虑消除、情绪稳定性、运动坚持性、运动自信心和注意稳定性五个因子对竞赛成绩起决定性作用,或至少起重要作用,其他因子只起到基础性作用。运动焦虑消除、情绪稳定性、运动坚持性、注意稳定性及运动自信心五因子对女子运动员竞赛成绩起到重要作用,运动责任心、运动热情、注意稳定性和运动坚持性等四因子对男子运动员竞赛成绩起到重要作用。非智力因素中情感指标的运动焦虑消除、情绪稳定性维度,性格指标的运动自信心维度以及意志指标的注意稳定性和运动坚持性维度能够显着正向预测运动成绩,其可共同解释运动成绩32.6%的变异量。

谢欢欢[6](2017)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育研究》文中指出由于时代的飞速发展以及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在教学中越来越受到重视。非智力因素是指那些与认识没有直接关系的情感、兴趣、意志、性格、需要、动机、目标、信念和世界观等,它在人才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很大作用。在现实生活中不难发现,有些学生曾经在学校成绩特别好,但毕业后却没有太大成就,主要是受非智力因素影响;相反,如果一个人智力平平而非智力因素却得到了很好的发展,那么他在将来就很有可能取得各方面的成功,因此,在知识、智力、非智力三个因素中,非智力因素对一个学生的成才与发展是最重要的。在地理教学中,充分发展一个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不仅能较好的培养学生所必备的地理素养,还能更好地与其他学科的培养相结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对非智力因素的研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通过对国内外有关非智力因素的文献研究,发现心理学家们并未对非智力因素这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达成共识。由于定义和内涵的模糊性,所以关于非智力因素,并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论系统。本文以河南省开封市第十中学高一年级为例,对学生在地理学习中的非智力因素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得出:(1)学生学习动机普遍偏低,对未来没有良好规划,对地理学科没有正确认识和对待;(2)地理学习兴趣不高,只对一些特殊知识感兴趣,好奇心不强;(3)没有养成良好的地理学习习惯;(4)学生地理学习自觉性较差,学习自律性、坚持性等都较低;(5)情感态度及价值观水平良好,但仍有待于提高。通过对国内外的文献研究以及调查结果的分析,从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习惯、意志品质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五个方面提出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育策略。具体内容主要有,第一是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包括帮助学生树立目标与自信心、表扬与批评、有效利用归因与反馈等。第二是培养学生地理学习兴趣,包括有效利用实践、丰富教学手段、结合实际生活等。第三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地理学习习惯,包括良好的地理学习方法、正确使用地图、多观察多记录等;第四,锻炼学生坚强意志力,包括学生学习的自觉性、自律性、坚持性、果断性等;第五,陶冶学生情操,树立正确情感态度价值观,包括教师树立榜样、优化师生关系、联系实际生活等。本文的主要结论有:(1)非智力因素对人才的成长和发展非常重要;(2)学生非智力因素水平有待提高;(3)本文提出了地理教学中非智力因素培育的具体策略和建议,以及在培育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本研究在现实意义上有所创新,在开封十中展开的调查清楚的了解了开封地区高一学生非智力因素的现状,本研究提出的具体培育策略对该地区高中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育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另外,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促进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有利于地理课程三维目标的具体实现。

袁媛[7](2017)在《高中生物理建模能力及其培养对策研究》文中指出在科学技术蓬勃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科学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彰显。科学教育是公民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培养与发展的重要途径。在进入二十一世纪后,西方各国将科学教育培养的关注点从“科学探究”能力转向“科学实践”能力,科学实践成为实现“学生学习真正科学”的关键。美国《K-12框架》将科学实践分为包括科学建模在内的八项实践活动,但这八项科学实践的地位并不相同,其中科学建模是贯穿其他科学实践的核心,是最重要的科学实践。科学建模是自然科学各学科基体中普遍存在的基本元素,它既具有跨学科的共性,同时,又具有学科领域的独特性。而物理学作为自然科学其他子学科的基础,物理建模是科学建模中最重要、最能彰显科学建模特征的部分。物理建模能力已经被纳入我国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指标体系,成为高中生物理核心素养中的关键能力。建模之于科学及科学教育的重要性被广泛的认同,但建模能力的重要性与目前学生建模能力的发展水平并不匹配。大量研究发现,中学生不具备对模型和建模本质的深层次的认知,更缺少用模和建模的能力,我国中学生物理建模能力水平亟待提高。培养学生物理建模能力就需要高质量的研究成果作为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然而,我国教育界对物理建模能力的研究起步较晚,对物理建模能力的内涵尚未形成一致性的理解,尚未明晰物理建模能力的结构,对学生建模能力培养的实施路径缺乏深入的思考。总之,无论是从国家科技竞争力提升的外在环境驱动,还是科学教育范式转换的内在需要都要求培养学生的物理建模能力。培养学生物理建模能力的基础和前提就是要明晰物理建模能力的结构。因此,本研究选定在物理学的特定学科视角下,考察建模能力的结构和学生建模能力的培养问题,该选题的研究对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与发展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本研究围绕物理建模能力构成要素及物理建模能力培养对策展开研究,主要聚焦四个方面的问题:其一是通过分析和梳理前人的研究成果,界定物理建模能力的概念,并探寻本研究的理论基础;其二是构建物理建模能力构成要素框架;其三是调查分析我国高中生物理建模能力培养现状;其四是在揭示物理建模能力培养问题及其成因的基础上,提出培养高中生物理建模能力的实践对策。本研究对物理建模能力概念的界定是个体具备一定的物理建模意识,能从实际物理问题中抽取出描述问题本质的核心要素及要素间的关系,进而构建物理模型来解释和预测现象的能力。根据Spearman智力二因素论和Wechsler的“智力中的非智力因素”理论,我们认为物理建模能力是一个认知能力和非认知能力统一的智能系统,它既包括非认知能力中能发挥原动力和惯性作用的因素,还包括个体参与科学实践活动所要求具备的共同的基础能力,以及指向物理建模实践活动的特殊能力。物理建模能力最终体现为个体建构物理模型并应用于问题解决的质量和水平。本论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第一章,主要阐述了研究背景、内容、方法、设计等,确定了在物理学的特定学科视角下,考察建模能力结构和学生建模能力培养的问题。第一部分:理论观照,由第二和第三章组成。第二章,从智力结构研究、建模能力结构模型研究、培养学生建模能力的教学研究、建模能力评价研究四个相关领域进行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第三章,界定了本论文的四个核心概念:模型、建模、物理建模、物理建模能力。明确了以Spearman智力二因素论和Wechsler的“智力中的非智力因素”理论、Schwarz的科学建模能力结构理论、Hestenes的物理建模循环教学理论、Halloun建模过程模式理论为本研究的理论基础。第二部分:实证研究,由第四章和第五章组成。本部分将既有理论与事实材料相结合,运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构建物理建模能力构成要素框架,并基于该框架设计问卷,调查高中生物理建模能力培养的现状。第四章,运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建构物理建模能力构成要素框架,并采用科学知识图谱方法检验该框架的信度。具体做法,在遵守卡麦兹提出了四点扎根理论分析原则的基础上,通过深度访谈,获取了 35位物理或科学建模能力表现突出的专家(包括科研人员和物理教师)的建模经历和建模过程中的身心特征的原始资料,将这些原始资料转录为三十余万字的访谈文本。对这些文本资料进行三级编码。第一步,通过初始编码进行概念汇总,采取“逐行编码”策略,对转录的访谈文本每一行数据进行命名,仔细阅读并研究访谈原始资料的每个数据片段(词、句子、段落等)。本研究秉承对数据保持开放的“共鸣”原则,共寻找到能体现个体物理建模能力的3663条数据片段。第二步,进入“精准选择”的聚焦编码阶段,对已有的初级代码进行判断,有些代码或概念在原始数据中反复出现,形成一定的规模。这些代码往往是最重要的,且最能敏锐和充分地分析数据的概念,我们将其纳入聚焦编码的范畴。通过不断地进行数据间的比较,把3663个初级代码聚焦为11个上位的代码,它们分别是:成就动机、专业兴趣、性格特征、分析力、迁移应用、自我发展、交流与合作、专业知识、专项经验、模型思维、元建模知识。第三步,通过轴心编码实现对物理建模能力构成要素的类属的具体化。从11个聚焦代码中只提取出“非认知因素”、“基础能力因素”和“专项能力因素”三个能力类属,围绕这三个类属建立关系网络,将零散的、不同等级和类型的代码组合为具有统领性的、能够将代码意义全部囊括其中的连贯统一体。第四步,逐一剖析“非认知因素”、“基础能力因素”和“专项能力因素”下的各要素指标。本研究最终构建出由三个类属及其下的11个要素指标共同构成的物理建模能力构成要素框架。这三个类属分别是:“非认知因素”、“基础能力因素”和“专项能力因素”。其中,“非认知因素”又包含成就动机、专业兴趣和性格特征3个要素;“基础能力因素”包括分析力、迁移应用、自我发展、沟通交流与合作4个要素;“专项能力因素”包括专业知识、专项经验、模型思维和元建模知识4个要素。第五步,借助科学知识图谱,探寻我国教育研究者在研究学生物理或科学建模能力培养问题时所关注的关键词。这些关键词中的部分高频、强中心性和高突现词能反映研究者所聚焦的物理建模能力构成要素,再结合对高频关键词的因子分析,得到主成分的累计方差贡献率,合并考察两部分量化分析的结果,实现对质性分析结论的检验。第五章,对高中生物理建模能力培养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以物理建模能力构成要素框架的三个类属为维度设计“高中生物理建模能力培养状况”的问卷,调查物理教师对高中生物理建模能力的培养情况。同时,基于物理建模能力构成要素框架分析我国现行科学课标和物理课标,揭示国家政策性文本对学生物理建模能力培养的影响和制约情况。第三部分,对策和建议,由第六章和第七章组成。依照第二部分培养现状的调查研究,提出培养学生物理建模能力的对策。第六章,在参阅高中生智力发展特征和物理建模教学的大量研究成果基础上,依据问卷调查和课标分析的结果,剖析当前我国学校教育在培养学生“非认知因素”、“基础能力因素”和“专项能力因素”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学校教育培养学生物理建模能力的对策。第七章,对本论文研究工作进行总结,包括研究结论、论文创新点和下一步的工作展望。

周力[8](2017)在《非智力因素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的现状及对策 ——以桐梓高中为例》文中提出本文共分为四章。绪论部分叙述选题缘由和意义、非智力因素的研究现状、研究方法以及研究的重难点和创新之处。第一章对非智力因素的含义和特点、非智力因素在教学中的作用、及动机、兴趣、意志的含义和在学习中的作用进行阐述。第二章对桐梓高中进行介绍并对桐梓高中生非智力因素中动机、兴趣、意志的培养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第三章对非智力因素中动机、兴趣、意志的培养进行了论述,并充分结合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案例进行详细的分析。第四章对高中生历史学习动机、兴趣、意志的情况作出了调查与分析,并结合动机、兴趣、意志的培养策略进行实验研究。

赵明星[9](2016)在《农村中学化学学科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策略研究》文中提出农村教育占中国教育的绝大部分,农村中学生的教育水平直接影响全国普及教育和基础教育的实现程度,也决定了人口素质和人均文化水平的提高程度。近年来,关于化学学科中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的研究很多,但是对农村中学化学学科开展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的专门研究鲜有发表,在实际的工作中,许多农村中学对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培养也不够重视,以致学生的全面发展受到极大限制。鉴于此,研究农村中学化学学科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途径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采用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和比较研究法,通过实证调研和理论分析相结合,对农村中学化学学科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途径进行了系统的探讨,从学生因素、学校因素、家庭因素、社会因素等四个角度出发,研究了影响和阻碍农村中学化学学科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的障碍和困难,初步总结了依靠社会扶持,发动社会力量,加强学校保障,家校联动,加强学生个性指导等相应培养策略。最后,结合高一化学教学内容对所形成的这些理论展开实践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策略有助于农村中学学生的必修化学成绩。

邢焰,朱小芳[10](2016)在《民族地区高中生化学学习中非智力因素现状调查与分析》文中提出采用问卷调查法对贵州黔南地区高中学生化学学习中非智力因素情况进行了调查。从整体情况、性别差异、年级差异等方面,陈述了动机、焦虑、习惯、兴趣等非智力因素在黔南地区高中生化学学习中的现状,就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对现状中相关的问题提出了改进建议。

二、谈化学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谈化学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论文提纲范文)

(1)小学生足球运动训练非智力因素培养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1 选题依据
    1.1 人的发展中非智力因素的重要作用
    1.2 体育运动对人的非智力因素的促进
    1.3 足球运动训练对小学生全面发展的促进
    1.4 国际足球大赛受非智力因素的影响
    1.5 足球运动训练中对小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培养不足
2 研究目的与意义
    2.1 研究目的
    2.2 研究意义
        2.2.1 有利于教练员在足球运动训练上开拓视野
        2.2.2 有利于小学生全面发展
        2.2.3 为校园足球的开展提供良序环境
3 文献综述
    3.1 国外研究
        3.1.1 关于非智力因素的研究
        3.1.2 关于足球与非智力因素的相关研究
    3.2 国内研究
        3.2.1 非智力因素界定
        3.2.2 体育外其他学科对非智力因素的研究
        3.2.3 体育学科对非智力因素的研究
4 研究对象与方法
    4.1 研究对象
    4.2 研究方法
        4.2.1 文献资料法
        4.2.2 调查法
        4.2.3 实验法
        4.2.4 数理统计法
5 研究结果与分析
    5.1 非智力因素的基本内容
    5.2 石家庄市小学生足球运动训练非智力因素培养现状调查
        5.2.1 石家庄市小学生足球运动训练非智力因素培养认识现状调查
        5.2.2 石家庄市小学生足球运动训练非智力因素培养设计实施现状调查
        5.2.3 石家庄市小学生足球运动训练非智力因素培养评价现状调查
    5.3 小学生足球运动训练非智力因素培养实验方案设计和实施
        5.3.1 实验方案设计依据
        5.3.2 实验方案设计内容
    5.4 石家庄市私立第一中学小学部小学生足球运动训练非智力因素培养方案评价
        5.4.1 实验前非智力因素实验组对照组调查结果分析
        5.4.2 实验后非智力因素实验组对照组调查结果分析
        5.4.3 对照组非智力因素前测后测调查结果分析
        5.4.4 实验组非智力因素前测后测调查结果分析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2)生物教学中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学习能力影响的研究 ——以贵阳市第一中学2020级学生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概述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关于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学习成绩影响的研究现状
    1.3 国外关于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学习成绩影响的研究现状
2 高中生物学生非智力因素研究的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3 技术路线
    2.4 研究时间安排
3 高中生物学学习中学生非智力因素调查
    3.1 学生学习动机与兴趣的影响
    3.2 学生学习情感的影响
    3.3 学生学习性格的影响
    3.4 学生学习意志的影响
4 结合教学实践分析提高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策略
    4.1 教学方案的制定与实施
    4.2 实验结果测定方式及相关分析
    4.3 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与发展的对策研究
5 结语
    5.1 结论
    5.2 讨论
    5.3 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在非智力因素方面学习成绩分化原因的调查问卷》
    附录2 课题研究及学生活动相关资料展示
致谢

(3)高一化学学习障碍的非智力因素分析及其优化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2.1 关于学习障碍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关于非智力因素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3 关于研究现状的反思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2 研究相关理论概念
    2.1 概念界定
        2.1.1 学习障碍
        2.1.2 非智力因素
        2.1.3 化学学习障碍
    2.2 理论基础
        2.2.1 人本教育理论
        2.2.2 IN结合论
        2.2.3 迷思概念理论
3 高一化学学习障碍的非智力因素调查分析
    3.1 调查目的
    3.2 调查对象及方法
        3.2.1 调查对象
        3.2.2 调查方法
    3.3 调查问卷的编制
    3.4 调查结果
        3.4.1 预调查数据统计与分析
        3.4.2 正式调查数据与分析
        3.4.3 各类型非智力因素数据与原因分析
    3.5 结论
4 高一化学学习障碍的非智力因素的优化策略
    4.1 兴趣障碍优化策略
    4.2 动机障碍优化策略
    4.3 意志障碍优化策略
    4.4 情感障碍优化策略
    4.5 态度障碍优化策略
    4.6 总结
5 高一化学学习障碍的非智力因素优化策略的教学实验
    5.1 实验目的
    5.2 实验对象及变量控制
        5.2.1 实验对象
        5.2.2 变量控制
    5.3 数据收集方法
    5.4 实验实施
        5.4.1 教学实验举例
        5.4.2 个案优化分析
    5.5 实验结果与反思
        5.5.1 实验结果
        5.5.2 结果反思
6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存在不足
    6.3 前景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Ⅰ 化学学习情况调查表
附录 Ⅱ 高一化学学习情况调查表
附录 Ⅲ 离子反应方程式---教学设计
致谢
攻读博士/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4)乡镇高中生物理学习中非智力因素的调查及提升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选题的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方法与内容
        1.2.1 研究方法
        1.2.2 研究内容
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
    2.1 非智力因素概述
        2.1.1 非智力因素的概念
        2.1.2 非智力因素的组成
        2.1.3 非智力因素的特点
        2.1.4 非智力因素的功能
    2.2 理论基础
        2.2.1 心理学基础
        2.2.2 教育学基础
    2.3 国内外非智力因素研究现状及趋势
        2.3.1 国外研究现状及趋势
        2.3.2 国内研究现状及趋势
        2.3.3 非智力因素与物理学习的相关研究
第3章 乡镇高中生物理非智力因素现状
    3.1 黄梅一中和黄梅五中基本情况介绍
    3.2 测量工具的编制和实施
        3.2.1 国内非智力因素测量工具的发展
        3.2.2 测量工具的编制
    3.3 数据统计
        3.3.1 样本的选取
        3.3.2 信效度检验
    3.4 结果分析
        3.4.1 非智力因素总体情况及分析
        3.4.2 各维度的非智力因素均值情况及分析
        3.4.3 不同性别学生非智力因素调查结果及分析
        3.4.4 不同年级学生非智力因素调查结果及分析
        3.4.5 不同班别学生非智力因素调查结果及分析
        3.4.6 访谈结果
    3.5 结论
        3.5.1 问卷调查结论
        3.5.2 访谈结论
第4章 非智力因素的提升对策
    4.1 物理学习兴趣的培养
        4.1.1 重视课堂导入,整体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4.1.2 理论联系实际,减少性别影响
        4.1.3 活跃课堂氛围,改善年级影响
    4.2 物理学习动机的培养
        4.2.1 明确学习目标,形成正确学习动机
        4.2.2 进行合理归因,消除性别影响
        4.2.3 鼓励并关注学生,保持学习动机
    4.3 物理学习习惯的培养
        4.3.1 预习和复习,养成良好习惯的开始
        4.3.2 家校结合,养成按时完成任务的习惯
        4.3.3 改善教学模式,产生主动学习的习惯
    4.4 物理学习意志的培养
        4.4.1 端正学习动机,强化学习意志
        4.4.2 培养学生自制力,提升意志品质
        4.4.3 克服困难情境,磨练意志品质
    4.5 物理学习情感价值观的培养
        4.5.1 心理健康辅导,帮助学生调节和控制情绪
        4.5.2 志存高远,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第5章 结论
    5.1 研究结论
    5.2 研究创新
    5.3 研究不足
    5.4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 高中生物理学习中非智力因素调查问卷
    附录B 高中生物理学习中非智力因素访谈设计
致谢

(5)非智力因素对大学生乒乓球运动员竞赛成绩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缘起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非智力因素的概念
        2.1.2 非智力因素的结构
        2.1.3 非智力因素的功能
    2.2 非智力因素相关研究
        2.2.1 研究趋势概况
        2.2.2 关于非智力因素及其发展的研究
        2.2.3 关于运动员非智力因素的研究
    2.3 文献述评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专家访谈法
        3.2.3 问卷调查法
        3.2.4 数理统计法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大学生乒乓球运动员非智力因素得分情况分析
        4.1.1 运动员非智力因素总体得分情况分析
        4.1.2 不同性别运动员非智力因素对比分析
        4.1.3 不同组别运动员非智力因素对比分析
        4.1.4 不同竞赛名次运动员非智力因素对比分析
        4.1.5 小结和讨论
    4.2 非智力因素对大学生乒乓球运动员竞赛成绩的影响分析
        4.2.1 非智力因素与竞赛成绩的相关性分析
        4.2.2 非智力因素各因子与竞赛成绩的相关性比较
        4.2.3 非智力因素与竞赛成绩的回归分析
        4.2.4 小结和讨论
    4.3 大学生乒乓球运动员非智力因素的提升对策分析
        4.3.1 加强大学生乒乓球运动员非智力因素中情感的培养
        4.3.2 注重大学生乒乓球运动员非智力因素中意志的培养
        4.3.3 重视大学生乒乓球运动员非智力因素中性格的培养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件1
附件2
附件3
致谢

(6)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一)知识经济时代发展的影响
        (二)地理课程改革的要求
        (三)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四)课堂教学中非智力因素开发和培育的不足
    二、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三、研究方法和思路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思路
第二章 文献综述
    一、相关概念界定
        (一)智力因素
        (二)非智力因素
    二、学生非智力因素培育的理论基础
        (一)心理学理论基础
        (二)教育学理论基础
    三、国内外研究进展
        (一)国外研究进展
        (二)国内研究进展
第三章 高中地理学习中学生非智力因素调查现状与分析
    一、调查问卷情况
        (一)调查目的
        (二)调查对象选择
        (三)调查内容设计
        (四)调查实施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一)学习动机
        (二)学习兴趣
        (三)学习习惯
        (四)意志品质
        (五)情感态度价值观
    三、访谈结果分析
        (一)地理学习动机与兴趣
        (二)地理学习习惯与意志品质
        (三)地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四、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一)存在问题
        (二)原因分析
第四章 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育策略与建议
    一、诱发学生地理学习动机
        (一)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激发成就动机
        (二)创设教学情境,激发求知欲
        (三)有效利用反馈,强化学习动机
        (四)加强归因练习,增强自我效能感
    二、培养学生地理学习兴趣
        (一)展示地理价值,激发学习兴趣
        (二)结合实际生活,培养地理兴趣
        (三)借助地理特色,提高地理兴趣
        (四)丰富教学手段,增强地理兴趣
    三、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地理学习习惯
        (一)养成良好的地理学习习惯和方法
        (二)养成运用地图辅助学习地理的习惯
        (三)养成细心观察生活现象的习惯
    四、锻炼学生坚强意志力
        (一)丰富课堂内容,培养学生自觉性
        (二)通过有效实践活动,训练学生坚韧性
        (三)由表及里,从生活中锻炼意志
        (四)因材施教,引导学生良好意志
    五、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一)规范教师自身,为学生树立良好榜样
        (二)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引导正确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
        (三)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
第五章 结语
    一、主要结论
        (一)当今时代背景下,非智力因素对人才成长日益重要
        (二)学生非智力因素的水平有待提高
        (三)提出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具体培育策略
    二、创新之处
    三、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地理学习中学生非智力因素调查问卷
附录B 地理学习中学生非智力因素访谈问题设计
致谢

(7)高中生物理建模能力及其培养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内容与方法
    三、研究设计
第一部分 理论观照
    第二章 相关研究综述
        一、国外相关研究概况
        (一) 智力(或能力)结构研究
        (二) 建模能力结构模型的研究
        (三) 培养学生建模能力的教学研究
        (四) 建模能力的评价研究
        二、国内相关研究概况
        (一) 智力(或能力)结构研究
        (二) 建模能力结构模型的研究
        (三) 培养学生建模能力的教学研究
        (四) 建模能力的评价研究
        三、国内外已有相关研究成果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第三章 研究的理论探寻
        一、核心概念界定
        (一) 模型
        (二) 建模
        (三) 物理建模
        (四) 物理建模能力
        二、本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 Spearman和Wechsler智力结构理论
        (二) Schwarz科学建模能力结构模型理论
        (三) Hestenes物理“建模循环”教学理论
        (四) Halloun建模过程模式理论
        (五) 本研究的理论思考
第二部分 实证研究
    第四章 物理建模能力构成要素框架的建构
        第一节 物理建模能力构成要素的质性分析
        一、研究方法的确定
        (一) 研究方法的选择
        (二) 研究的信度和效度讨论
        (三) 本研究所遵循的质性分析原则
        二、研究对象的选择
        (一) 建模实践活动领域的划分
        (二) 物理建模能力的判定标准
        三、原始数据的收集
        四、原始数据的编码分析
        (一) 初始编码阶段的概念汇总
        (二) 聚焦编码阶段的核心概念提取
        (三) 轴心编码阶段的类属建立
        第二节 物理建模能力各要素指标的剖析
        一、非认知因素
        (一) 成就动机
        (二) 专业兴趣
        (三) 性格特征
        二、基础能力因素
        (一) 分析力
        (二) 迁移应用
        (三) 自我发展
        (四) 交流与合作
        三、专项能力因素
        (一) 专业知识
        (二) 专项经验
        (三) 模型思维
        (四) 元建模知识
        四、物理建模能力构成要素的内在关系
        (一) “非认知因素”是物理建模能力发展的原动力和惯性
        (二) “基础能力因素”是个体从事科学实践活动的基础能力
        (三) “专项能力因素”是指向物理建模实践活动的特殊能力
        第三节 物理建模能力构成要素框架的检验
        一、基于“建模能力”知识图谱的数据挖掘
        (一) 数据来源
        (二) 构造高频关键词的共词矩阵和相关矩阵
        二、数据的分析
        (一) 高频、强中心性和高突现关键词分析
        (二) 高频关键词的因子分析(Factor Analysis)
        三、检验的结论
        (一) 量化和质性研究结果在类属上契合度高
        (二) 量化和质性研究结果在要素指标上契合度高
        (三) 量化研究表明研究者们对“专项能力因素”类属的认同度最高
        (四) 量化研究表明研究者们较认同“基础能力因素”类属
        (五) 量化研究表明研究者们逐渐认识到“非认知因素”的重要性
        第四章 小结
    第五章 高中生物理建模能力培养现状分析
        第一节 高中生物理建模能力培养现状的问卷调查
        一、调查问卷的设计
        二、问卷调查结果的分析
        三、调查分析的结论
        (一) 教师对学生物理建模能力的三个类属都有一定程度的培养
        (二) 教师最重视“分析力”和“专业知识”要素的培养
        (三) 不同特征的教师对物理建模能力的培养有差异
        第二节 课程标准对模型及建模表述的文本分析
        一、我国物理课程标准和科学课程标准对模型和建模的要求
        二、课程标准文本的量化统计结果
        三、国外科学课程标准对模型和建模的要求
        四、国内外课程标准对模型和建模要求的比较结果
        (一) 对建模能力培养的理念不同
        (二) 培养目标的衔接程度不同
        (三) 具体要求的呈现位置不同
        (四) 具体要求的表述方式不同
        第五章小结
第三部分 对策与建议
    第六章 高中生物理建模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第一节 高中生物理建模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
        一、我国高中生物理建模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一) 对学生成就动机和专业兴趣的培养不足
        (二) 忽视学生性格和意志力的培养
        (三) 忽视学生交流与合作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四) 过渡操控的教学抑制了学生自我发展的能力
        (五) 对学生模型思维的培养重视不够
        二、高中生物理建模能力培养问题的成因
        (一) 课程标准对物理建模能力培养的要求存在缺失
        (二) 教育观念和认识上存在偏差
        (三) 教师缺少有效的教学支持
        第二节 高中生物理建模能力培养的对策和建议
        一、课程标准中明确建模能力培养的目标要求
        二、投入经费支持建模能力发展规律的认知研究
        三、注重“非认知因素”培养,提高学生的建模兴趣和动机
        四、重视表征工具的价值,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五、转变教学观念,重视学生“模型思维”培养
        六、发挥物理学史的教育功能,树立学生的建模意识
        第六章 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一、研究结论
        二、研究创新
        三、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8)非智力因素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的现状及对策 ——以桐梓高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选题缘由和意义
    二 研究现状
        (一) 国外关于非智力因素的研究
        (二) 国内关于非智力因素的研究
        (三) 高中历史教学中关于非智力因素的研究
    三 研究的方法
        (一) 文献法
        (二) 问卷调查法
        (三) 实验研究法
    四 研究重难点和创新之处
第一章 非智力因素概述
    一 非智力因素的含义
    二 非智力因素的特点
        (一) 积极性
        (二) 适度性
        (三) 习得性
        (四) 波动性
    三 非智力因素在教学中的作用
        (一) 动力作用
        (二) 定向和引导作用
        (三) 维持和调节作用
        (四) 补偿作用
    四 动机和兴趣、意志的含义
        (一) 动机的含义
        (二) 兴趣的含义
        (三) 意志的含义
    五 动机、兴趣及意志在学习中的作用
        (一) 动机的作用
        (二) 兴趣的作用
        (三) 意志的作用
第二章 桐梓高中非智力因素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现状的调查及分析
    一 桐梓高中概况
    二 桐梓高中生非智力因素中动机、兴趣、意志培养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一) 调查概况
        (二) 调查目的
        (三) 调查方法
        (四) 调查的数据及分析
第三章 高中历史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一 动机的培养
        (一) 运用正面表扬的方式,来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二) 给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增强学生学习的动机
        (三) 设置问题情境,激励学生的求知欲
        (四) 引导学生对学业成败进行正确归因
    二 兴趣的培养
        (一) 运用历史学科特点,寓教于乐
        (二) 展现教师的个人教学魅力,影响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三) 编制历史口决、顺口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 运用问题探究教学法,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三 意志的培养
        (一) 从优良的习惯出发,在实践中锻炼意志的品质
        (二) 树立牢固地自信心,培养坚强的意志力
        (三) 通过适当的挫折教育,锤炼学生的意志
第四章 实验研究
    一 实验目的
    二 实验对象
    三 实验材料
    四 实验时间
    五 课堂教学案例
        (一) 学情分析
        (二) 教学目标
        (三) 教学重难点
        (四) 教与学的过程
    六 实验效果
    七 研究的结论与存在的不足
        (一) 研究的结论
        (二) 研究的不足之处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9)农村中学化学学科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非智力因素的定义
        1.2.1 智力因素
        1.2.2 非智力因素
        1.2.3 化学非智力因素
    1.3 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1.3.1 重视农村中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1.3.2 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是实现以人为本的重要抓手
        1.3.3 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是推动中学化学教育改革的重要保障
    1.4 研究的现状
        1.4.1 非智力因素的心理学研究
        1.4.2 化学教学中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1.5 研究的思路及方法
        1.5.1 研究的思路
        1.5.2 研究的方法
第二章 农村中学化学学科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现状调查及问题分析
    2.1 调查目的
    2.2 调查对象及方法
        2.2.1 调查对象
        2.2.2 调查方法
    2.3 调查问卷的制定
        2.3.1 农村中学生问卷制定
        2.3.2 农村中学生家长问卷制定
        2.3.3 农村中学化学学科教师问卷制定
    2.4 调查实施
        2.4.1 农村中学生调查实施
        2.4.2 农村中学生家长调查实施
        2.4.3 农村中学一线化学教师调查实施
    2.5 调查结果统计与分析
        2.5.1 农村中学生化学学习中非智力基本情况调查
        2.5.2 农村中学生家长对非智力因素培养基本情况调查
        2.5.3 农村中学化学教师对非智力因素培养基本情况调查
        2.5.4 城市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第三章 农村中学化学学科化学非智力因素培养问题分析
    3.1 学生因素
        3.1.1 农村中学生厌学情绪严重
        3.1.2 农村中学生化学学习能力薄弱
        3.1.3 农村中学生学习化学过程中的非智力因素培养不足
    3.2 学校因素
        3.2.1 农村学校基础配套较差,较难提供学生非智力培养的相关条件
        3.2.2 农村学校对化学学科中学生非智力培养的重视程度比较低
        3.2.3 农村中学化学教师对化学学科中学生非智力培养的能力不足
    3.3 家庭因素
        3.3.1 家庭经济条件好的学生家长对小孩非常溺爱而且形式简单
        3.3.2 贫困家庭的家长对孩子寄予厚望,对孩子造成心理负担
        3.3.3 家长和学校互动不深入,影响化学学科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3.4 社会因素
        3.4.1 社会整体风气不利于对农村中学生进行非智力因素培养
        3.4.2 社会环境不利于对农村中学生进行非智力因素培养
第四章 农村中学化学学科化学非智力因素培养途径探讨
    4.1 社会扶持,创造良好的教育条件
        4.1.1 重视农村中学化学教育,增强扶持力度
        4.1.2 发动社会力量,推动公众助学
    4.2 学校保障,全面开展学生培养
        4.2.1 重视非智力因素培养,开展创新、创造教育
        4.2.2 改革学科教学方法,在化学学科教学中融入非智力因素培养
    4.3 家校联动,共同推动学生进步
        4.3.1 有效建设家长委员会,增进家长与学校的紧密度
        4.3.2 引导家长共同参与学习,共同参与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4.3.3 借助家长和社会力量,拓展学校课程资源
    4.4 加强学生个性指导,充分发掘学生非智力因素潜力
        4.4.1 以学生为中心,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4.4.2 开展励志教育,增强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的力度
        4.4.3 开展素质拓展,全面提升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第五章 中学化学教学中开发学生非智力因素的教学实践
    5.1 实验设计
    5.2 实验研究的目的
    5.3 实验对象的选择
    5.4 实验材料
    5.5 实验测试工具
    5.6 实验实施
        5.6.1 课堂教学设计案例
        5.6.2 化学学习心理辅导活动
    5.7 实验效果
第六章 结论与研究展望
    6.1 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10)民族地区高中生化学学习中非智力因素现状调查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问题的提出
二、调查方法及工具
三、调查对象
四、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 黔南地区高中生化学学习中非智力因素总体情况调查及分析
        1. 黔南地区高中生化学学习中非智力因素总体情况统计结果
        2. 黔南地区高中生化学学习中非智力因素总体情况分析
    (二) 黔南地区高中不同性别学生化学学习非智力因素差异情况统计及分析
        1. 黔南地区高中不同性别学生化学学习中非智力因素差异情况统计
        2. 黔南地区高中不同性别学生化学学习中非智力因素差异情况分析
    (三) 黔南地区高中不同年级学生学习化学非智力因素影响的差异情况统计及分析
        1. 黔南地区高中不同年级学生化学学习中非智力因素差异情况统计结果
        2. 黔南地区高中不同年级学生学习化学非智力因素影响的差异情况分析
五、总结与建议
    (一) 总结
    (二) 建议

四、谈化学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论文参考文献)

  • [1]小学生足球运动训练非智力因素培养实证研究[D]. 左田男. 河北师范大学, 2020(07)
  • [2]生物教学中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学习能力影响的研究 ——以贵阳市第一中学2020级学生为例[D]. 李宜朗. 西南大学, 2020(01)
  • [3]高一化学学习障碍的非智力因素分析及其优化策略[D]. 胡曾琦. 贵州师范大学, 2020(02)
  • [4]乡镇高中生物理学习中非智力因素的调查及提升对策研究[D]. 刘攀. 河南大学, 2020(02)
  • [5]非智力因素对大学生乒乓球运动员竞赛成绩的影响研究[D]. 田璐璐. 湖南师范大学, 2019(04)
  • [6]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育研究[D]. 谢欢欢. 河南大学, 2017(06)
  • [7]高中生物理建模能力及其培养对策研究[D]. 袁媛. 辽宁师范大学, 2017(06)
  • [8]非智力因素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的现状及对策 ——以桐梓高中为例[D]. 周力. 海南师范大学, 2017(02)
  • [9]农村中学化学学科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策略研究[D]. 赵明星. 福建师范大学, 2016(09)
  • [10]民族地区高中生化学学习中非智力因素现状调查与分析[J]. 邢焰,朱小芳.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6(05)

标签:;  ;  ;  ;  ;  

浅谈化学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