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度颅脑外伤后腔隙性脑梗死19例临床分析

轻度颅脑外伤后腔隙性脑梗死19例临床分析

一、轻型颅脑外伤后腔隙性脑梗死19例临床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张桂玲,张怀强,王洪生,孙印臣,赵佩林,王志明,孟文博[1](2020)在《儿童外伤性脑梗死的诊断与治疗》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分析不同类型的外伤性脑梗死患儿的治疗方案,结合文献探讨其发病机制,以提高其治愈率,降低致残率。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陆军第八十一集团军医院自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42例外伤性脑梗死患儿的临床资料。采用头颅CT扫描和MRI诊断儿童外伤性脑梗死,根据不同病情将儿童外伤性脑梗死进行诊断分型,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腔隙性脑梗死患儿给予钙拮抗剂和神经营养药物治疗,并辅以高压氧、运动康复治疗;局灶型脑梗死、混合型脑梗死患儿除应用钙拮抗剂和神经营养药外,还应用小剂量脱水剂和小剂量激素,并随病情演变随时调整治疗方案;大面积脑梗死的患儿,急诊行去骨瓣减压术,术后给予降颅压、预防并发症等综合治疗。观察患儿的治疗结果及恢复情况。结果 42例外伤性脑梗死患儿中,恢复良好35例(83.3%),中残4例(9.5%),重残2例(4.8%),死亡1例(2.4%),无植物生存。腔隙性脑梗死的恢复良好率为100%,局灶型脑梗死的恢复良好率为62.5%,混合型脑梗死的恢复良好率为60%,大面积脑梗死的恢复良好率为50%。结论针对不同类型的脑梗死患儿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对提高儿童外伤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改善预后意义重大。

加倩[2](2020)在《基于医疗大数据对运气交接节气的探索》文中认为目的:基于北京市全部急诊医保病例统计资料,比较大寒急诊患者的禀赋特点、疾病特点与前一年六之气(大雪、冬至、小寒)及后一年初之气(立春、雨水、惊蛰)的相似性,及大寒是否新出现与后一年运气相应的疾病,从而验证运气交接节气为大寒或立春。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分为禀赋特点分析与疾病特点分析两个角度。禀赋特点分析亦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患者禀赋构成比较,以北京市2014-2018年的大寒及其前后3节气的全部急诊医保统计资料,计算各时间段内全部患者禀各岁运各客气的急诊人次及占比,代表该时间段的10岁运禀赋构成及12客气禀赋构成,通过曼哈顿距离(差的绝对值之和)比较大寒急诊患者的禀赋构成与其前3节气及后3节气急诊患者的相似性大小,若大寒与其前3节气的曼哈顿距离小于大寒与其后3节气的曼哈顿距离,说明大寒患者的禀赋特点与其前3节气更接近,即于大寒时运气并未转换交接,则立春应为运气交接节气,反之则大寒应为运气交接节气;另一部分为高发与低发禀赋变化的比较,即将各节气内10岁运及12客气各禀赋的急诊人次按从高到低排序,通过各节气急诊人次较高与较低的禀赋发生变化的节点判断运气交接节气。疾病特点分析以北京市2015年1月20日-2020年1月19日5年全部急诊医保统计资料,根据当年的总医保人数,计算各疾病在各节气的发病率,与各疾病120个节气的平均发病率相比较得到高发疾病;进而将5年同节气重复出现的高发疾病视为该节气的反复高发疾病;在各年各节气高发疾病中去除该节气于5年中的反复高发疾病,即去除节气因素对疾病的影响,以表示该节气客运客气影响下的高发疾病,结合临床经验及中医典籍,分析比较2016-2019年大寒及其前后3节气高发疾病相似性,及大寒的高发疾病特点是否更符合下一年的运气特点,进而判断运气交接节气。结果:禀赋特点分析结果显示2014-2018年大寒不论男性女性患者均与其后一年初之气的曼哈顿距离更小,即大寒与后一年初之气各禀赋构成的相似性更高;同时各节点不论男性与女性患者均于大寒开始出现与后一年初之气相同/相近的高发及低发禀赋的变化,且符合在某岁运、客气当令时,该岁运、客气禀赋为低发禀赋,而太少相反的岁运、司天在泉相反或阴阳五行属性相反的客气则为高发禀赋这一大体规律。疾病特点分析的结果亦显示各个大寒的疾病特点更符合后一年初之气的运气相应疾病特点,出现典型的与后一年初之气运气相应的疾病群。故本研究结果支持大寒为运气交接节气。结论:本研究利用目前较为丰富的医疗大数据及规范统计学分析方法验证五运六气的交接节气,为运气交接时刻的争议提供临床数据支持,开拓五运六气周期的验证性研究,为运气起始时刻的研究提供新思路;尚可为疾病与五运六气理论的印证提供临床依据,深化五运六气理论的内涵,并为疾病预测、治未病提供指导,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临床意义。

陈雨琪[3](2020)在《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对脑微出血的应用价值》文中认为目的:分析脑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s,CMBs)的影像学特点,探讨3.0T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SWI)对CMBs的应用价值,为临床工作及影像鉴别诊断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方法:收集自2018.11.01至2019.11.01在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有CMBs因素并行头颅MRI常规序列及SWI序列扫描的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其中经临床病史及影像表现确诊CMBs患者96例,共有1254个CMBs病灶,所有患者均为藏族。患者影像资料经作者本人、1名副主任医师及1名主任医师协商一致。分析CMBs在MRI常规序列及SWI序列上的信号特征,根据发病位置将CMBs分为:皮层-皮层下区(A区)、丘脑-基底节区(B区)及幕下区(C区),对CMBs的好发部位、个数及病灶大小进行记录,探讨CMBs严重程度与常见并发病严重程度之间的相关性。应用SPSS19.0软件包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两有序分类变量的关联性分析采用Goodman-Kruskal Gamma方法(简称Gamma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本研究已通过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核,伦理审查编号是ME-TBHP-19-17。结果:(1)CMBs病灶均表现为圆形或类圆形、直径小于1cm的均匀信号或同心圆状混杂信号。(2)目前搜集病例共246例,其中CMBs患者96例,所收集的CMBs患者常伴发高血压及腔隙性脑梗死,部分患者合并慢性高原病(Chronic mountain sickness,CMS);246例中有高血压患者71例,其中36例有CMBs;246例中有腔隙性脑梗死66例,其中28例有CMBs;246例中有CMS 37例,其中19例有CMBs;96例CMBs患者共有CMBs病灶1254个。(3)对常规MRI和SWI序列检出CMBs阳性率进行了比较,发现SWI序列对CMBs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序列,各序列对CMBs的检出率分别为T1WI(T1 weighted imaging,T1加权成像):13.2%、T2WI(T2weighted imaging,T2加权成像):16.7%、T2 Flair(Fluid attenuated inversion recovery,液体衰减反转恢复):19.5%、DWI(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扩散加权成像):33.3%、SWI:100%。(4)对CMBs的好发部位及分布情况进行了统计,CMBs的分布情况:丘脑-基底节区共73例599个病灶,皮层-皮层下区共64例502个病灶,幕下区共37例153个病灶。(5)对CMBs不同信号病灶大小进行了统计,共有1020个均匀信号病灶、234个混杂信号病灶,混杂信号较常出现于病灶较大者。(6)对高血压、腔隙性脑梗死及CMS患者CMBs病灶分布情况进行了统计,36例高血压患者共有626个CMBs病灶,其中皮层-皮层下区228个,大脑深部311个,幕下区87个;28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共有276个CMBs病灶,其中皮层-皮层下区110个,大脑深部129个,幕下区37个;19例CMS患者共有165个CMBs病灶,其中皮层-皮层下区97个,大脑深部54个,幕下区14个。(7)对高血压、腔隙性脑梗死及CMS各级间CMBs检出率进行比较,高血压组χ2值:11.506,P值:0.010;腔隙性脑梗死组χ2值:8.340,P值:0.042;CMS组χ2值:8.574,P值:0.032。(8)对CMBs分级与高血压、腔隙性脑梗死及CMS分级间相关性进行分析,高血压组Gamma系数:0.355,P值:0.002<0.01;腔隙性脑梗死组Gamma系数:0.144,P值:0.228;CMS Gamma系数:0.276,P值:0.064。结论:(1)进一步证实了SWI序列对CMBs诊断的优势。(2)CMBs好发于丘脑-基底节区及皮层-皮层下区,较少发生于幕下区。(3)CMBs病灶均匀信号数量明显大于混杂信号,混杂信号较常出现于病灶较大者。(4)高血压及腔隙性脑梗死患者CMBs病灶都好发于大脑深部区,较少出现在幕下区,CMS患者CMBs病灶好发于皮层-皮层下区。(5)对CMBs分级与高血压、腔隙性脑梗死及CMS分级间相关性进行分析,得出高血压分级与CMBs分级间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腔隙性脑梗死及CMS分级与CMBs分级间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黄志见,陈民[4](2008)在《儿童外伤性腔隙性脑梗死23例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儿童外伤后腔隙性脑梗死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效果。方法分析23例儿童外伤性腔隙性脑梗死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治疗方法及预后。结果儿童外伤性腔隙性脑梗死多发生于一侧基底节区,以左侧多见,治疗效果较好。结论儿童外伤性腔隙性脑梗死与儿童基底节供血的大脑前中动脉的穿支动脉细长迂曲,发育不成熟,调节能力差,同时还与血液动力学改变有关。

徐招柱,黄秉钦,龙舟,李国贤[5](2006)在《儿童颅脑外伤后腔隙性脑梗死37例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总结儿童颅脑外伤后腔隙性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2月至2004年12月收治的颅脑外伤后腔隙性脑梗死患儿37例。结果37例均住院保守治疗,其中30例(81.1%)痊愈出院,7例(18.9%)出院时遗有轻残。29例患儿随访612个月,临床症状均完全消失,7例轻残者已痊愈。结论外伤后腔隙性脑梗死是以单侧躯体运动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神经系统损害,本病多见于轻度颅脑外伤的患儿,CT扫描及其定期复查能够显着提高本病的确诊率,绝大多数患儿的远期治疗效果良好。

荣道建,李旭,李心元,管考平,高宝山,钱盛伟,常庆勇[6](2005)在《小儿外伤后腔隙性脑梗死23例临床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外伤后腔隙性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3年12月收治的外伤后腔隙性脑梗死患儿23例。结果全部23例均住院保守治疗,其中21例(91.3%)痊愈出院,另2例(8.8%)出院时遗有轻残。17例患儿随访6~12个月,临床症状均完全消失,2例轻残者已痊愈。结论外伤后腔隙性脑梗死是以单侧躯体运动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神经系统损害的综合征,本病多见于轻度颅脑外伤的患儿,CT扫描及其定期复查能够显着提高本病的确诊率,绝大多数患儿的远期治疗效果良好。

朱维星,卢中秋,陈寿权,夏鹏[7](2000)在《轻型颅脑外伤后腔隙性脑梗死19例临床分析》文中提出

谢遵敏,王青银,李宇,何良军[8](2022)在《腔隙性脑梗死病人血管周围间隙扩大的影响因素探讨》文中指出目的探讨急性腔隙性脑梗死病人血管周围间隙扩大程度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7年9月至2019年3月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基底节区梗死病人80例与半卵圆中心梗死病人82例,回顾性分析两组病人的临床资料。通过MRI对病人血管周围间隙扩大程度进行评价,经单因素分析以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基底节区血管周围间隙与半卵圆中心血管间隙扩大程度的影响因素。结果本研究共162例病人,其中基底节区血管周围间隙轻度扩大有41例,重度扩大有121例;半卵圆中心血管周围间隙轻度扩大有62例,重度扩大有100例。基底节区血管间隙轻度扩大组女性比例以及平均体质量指数大于重度扩大组[46.34%比18.18%,(26.34±2.15)比(24.05±3.21)],轻度扩大组病人的平均收缩压以及高血压人数比例小于重度扩大组[(138.63±12.21)mmHg比(149.95±15.06)mmHg,36.59%比80.99%](P<0.05)。半卵圆中心血管间隙轻度扩大组高血压、糖尿病病人比例均小于重度扩大组(56.45%比75.00%,12.90%比27.00%),轻度扩大组病人体质量指数(26.41±2.52)kg/m2大于重度扩大组(23.86±2.93)kg/m2,P<0.05。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体质量指数与高血压对病人基底节区血管周围间隙扩大具有明显影响,体质量指数对半卵圆中心血管间隙扩大具有明显影响。结论针对急性腔隙性脑梗死病人,高血压是导致病人基底节区血管周围间隙扩大的危险因素,体质量指数是基底节区与半卵圆中心血管周围间隙扩大程度的保护因素。

文广富,朱玉兰,许巍[9](2021)在《27例危重症患儿脑梗死病例诊治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危重症患儿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及早期诊断。方法对2013年1月至2019年9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小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27例脑梗死患儿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7例患儿中,男15例,女12例,发病年龄1个月~13岁,中位年龄为3.0(0.7,8.0)岁。27例脑梗死患儿中,感染10例(37.0%),外伤6例(22.2%),先天性心脏病3例(11.1%),脑血管病2例(7.4%),糖尿病酮症酸中毒1例(3.7%),自身免疫性因素2例(7.4%),病因不明3例(11.1%)。主要临床表现依次为:抽搐11例(40.7%),惊厥持续状态5例(18.6%),肢体活动障碍4例(14.8%),意识障碍5例(18.5%),面瘫4例(14.8%)。27例患儿中,行机械通气者12例(44.4%)。所有患儿D-二聚体均有不同程度升高。好转出院后,2例患儿产生继发癫痫后遗症。20例患儿行头部CT检查,其中11例提示有明确的脑梗死,颞叶病变8例,基底节病变3例。完善头部MRI+MRA检查27例,均提示存在脑梗死,且梗死范围大。结论危重症患儿脑梗死好发年龄为婴幼儿期,最常见的病因为感染、外伤、先天性心脏病,常见的首发临床表现为抽搐和昏迷。影像学检查提示危重症患儿大面积梗死比例较高,MRI比CT辅助诊断效果好。D-二聚体可能对早期临床诊断有帮助。

卢建珍[10](2021)在《影像学检查在法医临床鉴定中的应用探究》文中认为

二、轻型颅脑外伤后腔隙性脑梗死19例临床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轻型颅脑外伤后腔隙性脑梗死19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儿童外伤性脑梗死的诊断与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二、临床表现
    三、影像学检查
    四、脑梗死分型
    五、治疗方法
    六、评估标准
结果
讨论
    一、发病机制
    二、临床特点
    三、诊断与治疗

(2)基于医疗大数据对运气交接节气的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一 二十四节气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1. 二十四节气起源
        2. 二十四节气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3. 小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二 五运六气交接时刻的研究方法探讨
        1. 经文解读
        2. 天文历法溯源
        3. 气象数据分析
        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基于医疗大数据对运气交接节气的探索
    前言
    (一) 以急诊患者禀赋特点分析运气交接节气
        1 临床资料
        2 研究方法
        3 结果
    (二) 以急诊患者疾病特点判断运气交接节气
        1 临床资料
        2 研究方法
        3 结果
    讨论
        1 关于研究的理论基础与可信度分析
        2 与同类研究比较
        3 研究意义
        4 不足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1 以立春为运气起始节气的禀赋特点比较
附录2 2016-2018年大寒前后3节气的高发疾病
简历

(3)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对脑微出血的应用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扫描前准备
    2.3 仪器设备与扫描方法
    2.4 图像后处理
    2.5 纳入标准
    2.6 排除标准
    2.7 图像分析
    2.8 统计学分析
第三章 结果
    3.1 基本情况
    3.2 常规MRI和 SWI序列检出CMBs阳性率比较
    3.3 CMBs的好发部位及分布情况
    3.4 CMBs不同信号病灶大小比较
    3.5 高血压、腔隙性脑梗死及CMS患者CMBs病灶分布情况
    3.6 CMBs分级与高血压、腔隙性脑梗死及CMS分级间相关性分析
第四章 讨论
    4.1 CMBs的影像特征
    4.2 SWI对 CMBs的检出优势
    4.3 CMBs好发部位
    4.4 CMBs分级与常见并发病分级相关性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在颅脑疾病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图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致谢

(6)小儿外伤后腔隙性脑梗死23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临床表现
    1.3 影像表现
2 结果
3 讨论
    3.1 发病机制
    3.2 临床特点
    3.3 治疗效果

(8)腔隙性脑梗死病人血管周围间隙扩大的影响因素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血管周围间隙扩大程度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2.2 血管周围间隙扩大程度影响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四、轻型颅脑外伤后腔隙性脑梗死19例临床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儿童外伤性脑梗死的诊断与治疗[J]. 张桂玲,张怀强,王洪生,孙印臣,赵佩林,王志明,孟文博. 中华神经创伤外科电子杂志, 2020(04)
  • [2]基于医疗大数据对运气交接节气的探索[D]. 加倩.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3]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对脑微出血的应用价值[D]. 陈雨琪. 西藏大学, 2020(02)
  • [4]儿童外伤性腔隙性脑梗死23例分析[J]. 黄志见,陈民.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8(01)
  • [5]儿童颅脑外伤后腔隙性脑梗死37例分析[J]. 徐招柱,黄秉钦,龙舟,李国贤. 中国基层医药, 2006(01)
  • [6]小儿外伤后腔隙性脑梗死23例临床分析[J]. 荣道建,李旭,李心元,管考平,高宝山,钱盛伟,常庆勇. 小儿急救医学, 2005(02)
  • [7]轻型颅脑外伤后腔隙性脑梗死19例临床分析[J]. 朱维星,卢中秋,陈寿权,夏鹏. 卒中与神经疾病, 2000(04)
  • [8]腔隙性脑梗死病人血管周围间隙扩大的影响因素探讨[J]. 谢遵敏,王青银,李宇,何良军. 安徽医药, 2022(01)
  • [9]27例危重症患儿脑梗死病例诊治分析[J]. 文广富,朱玉兰,许巍.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2021(07)
  • [10]影像学检查在法医临床鉴定中的应用探究[D]. 卢建珍. 甘肃政法大学, 2021

标签:;  ;  ;  ;  ;  

轻度颅脑外伤后腔隙性脑梗死19例临床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