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计算机及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系列高职教材(论文文献综述)
张国华,叶苏龙[1](2021)在《高职物联网专业的模块化教学》文中指出实施1+X证书制度是培养复合型高技能人才的新尝试。本文在说明模块化教学和1+X证书制度内在逻辑一致的基础上,讨论了苏州市职业大学物联网专业课程模块化方案,并对课程模块化后的教学效果进行了分析。最后总结了课程模块化后的一些教学体会。
朱妍焘[2](2021)在《高职院校理工类专业顶岗实习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以A校为例》文中指出
解佳琪[3](2021)在《中职园林专业课程设置的现状与优化研究 ——以兰州X中职学校为个案》文中研究表明
曹秋梅[4](2021)在《基于中高贯通模式下思政课程教学的现状与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针对基于中高贯通模式下思想政治课程教学进行探讨,分析了当前该模式下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的现状。笔者认为解决当前问题的关键在于打造素质过硬的中高贯通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业师资队伍,一支积极主动探索、善于学习、紧跟时代发展的队伍。
柳德攀[5](2021)在《中职电商专业教材选用“诊改”研究 ——基于L中职学校的实践》文中提出在“三教”(教师、教材、教法)改革中,教材是基础,教师是根本,教法是途径。本研究依据教育部《职业院校教材管理办法》有关“组织专家对教材选用工作进行评价”的要求,参考中职学校教学诊断与改进方案的3个诊断点,对中职学校电商专业教材选用现状进行了调查和诊断,并提出了改进建议。首先,在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解析相关概念的基础上,调查了L中职学校电商专业教材选用的现状。调查结果表明,L中职学校电商专业教材选用以校企合作开发教材为主,规划教材为辅,未使用校本教材。研究确认,L中职学校电商专业选用教材的内容能够满足培养电商人才的实际需求。其次,为满足中职学校电商专业教材选用状况诊断的实际需要,集成了电商专业教材选用状况的诊断标准。该标准分为专业教材的“属性标准”和“内容标准”,其中,“属性标准”包括选用教材的内容要求、时效要求、公共基础课程选用教材要求、专业核心课程选用教材要求、教材选用组织要求等5项内容;“内容标准”依据电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确定。第三,运用教育评价的“应答模式”,提出了中职学校电商专业实施专业教材选用状况诊改的“制定应答提纲、组织教师应答、整理应答资料、教材选用诊断、诊断结果协商”等5个具体步骤,可供中职学校应用于电商专业教材选用状况的诊改实践,也可供中职学校其他专业实施专业教材诊改参考。第四,采用本研究制定的中职学校电商专业教材选用的诊断标准、诊断步骤等,在L中职学校电商专业进行了具体实践。诊断结果发现,L中职学校电商专业教材选用存在教材选用“经验化”、选用人员“单一化”、教材内容“陈旧化”等具体问题,需要L中职学校进一步改进电商专业教材选用工作。第五,针对L中职学校电商专业教材选用存在的具体问题,本研究提出了5项改进措施。具体包括:明确中职学校专业教材选用的具体标准,组建多主体参与的专业教材选用委员会,提升专业课程教材选择与应用的时效性,组织专业教师积极开发本土化校本教材,统筹推进教材选用相关领域配套改革。
钱月钟[6](2021)在《应用性科研推动高职“三教”改革的研究与实践——以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为例》文中认为教师、教材、教法是教学过程的核心内容,是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是职业院校提升办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抓手。本文从问题出发,介绍了以应用性科研为抓手,深化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三教"改革的思路与路径。
朱晓东[7](2020)在《中、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衔接探究》文中研究说明中、高职衔接是当前职业教育的大趋势。中、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衔接目前还处于初级阶段。通过对中、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衔接的现状进行分析,总结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希望对我国中、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衔接提供一定的参考。
贾晓东[8](2020)在《计算机应用专业中高职衔接课程标准的探索与研究》文中提出中高职教育是职业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两个阶段,分别发挥着不同的教育职能,研究中高职衔接是必然的趋势,也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而做好课程体系衔接是中高职衔接的核心问题。该文在研究理论的基础上,以沈阳市信息工程学校计算机应用专业为研究对象,深刻思考在课程衔接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在实际工作中的探索和建议。
赵倩[9](2020)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材分析与使用情况研究》文中提出
肖渝琪[10](2020)在《基于现代学徒制的中高职课程衔接比较研究》文中认为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的衔接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必然需要,其中课程衔接是实现两个职业教育层次有效衔接的核心。现代学徒制是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最新形态,也是中高职教育衔接的新模式,具有跨界整合职业教育资源和促进校企深度合作的功能,对深化中高职教育课程内涵衔接具有促进作用。本文以基于现代学徒制的中高职课程衔接为研究对象,从现状探析、国际探寻、比较探究、对策探讨四个方面展开研究。首先阐述了现代学徒制对中高职课程衔接的积极意义,现代学徒制能促进中高职课程在知识、技能、素质三个要素层面的衔接,能保障中高职课程衔接的质量。通过数据统计和文本分析对我国现代学徒制试点概况和基于现代学徒制的中高职课程衔接现状进行研究,归纳出课程开发综合联动、课程设置模块递进、课程内容学训合一、课程实施工学交替、课程评价双向多维的课程衔接现状特点,总结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及问题原因,主要包括课程衔接范围不广、课程衔接管理不畅、课程衔接内容不适。运用文献分析法对英国、德国和澳大利亚的以现代学徒制为基础的中高职课程衔接在课程开发、课程设置、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及课程评价等方面的相关经验进行梳理,为我国提供参考价值。运用比较研究法,对英国、德国、澳大利亚和中国的现代学徒制课程衔接进行比较探究,从课程衔接的依据、结构和质量保障三个角度,比较分析了在国家职业标准、专业设置与培养目标、课程内容、衔接手段以及企业参与度、课程评估方面的各自经验。在上述研究基础上,提出我国基于现代学徒制的中高职课程衔接路径的对策与建议,以规范职业资格体系、完善专业目录设置、统一国家课程标准来夯实课程衔接基础;以确定能力培养目标、开发工作导向内容及推行弹性衔接手段来完善课程衔接结构;以组织多元主体参与和开展多样质量评估从而保障课程衔接质量。
二、计算机及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系列高职教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计算机及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系列高职教材(论文提纲范文)
(1)高职物联网专业的模块化教学(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物联网专业课程的模块化 |
2.1 课程设置模块化方案 |
2.2 课程模块化实效分析 |
3 课程模块化的教学体会 |
4 小结 |
(4)基于中高贯通模式下思政课程教学的现状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关于中高贯通模式的由来 |
2 中高贯通模式下的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现状 |
2.1 课程的设置 |
2.2 基本学情 |
2.3 教师队伍设置与教学基本情况 |
3 教学建议和对策 |
3.1 搭建中职与高职教师间的交流平台,创造了解彼此课程设置的机会 |
3.2 构建中高职一体化的管理机制[9] |
3.3 完善培养目标一体化的模式[10] |
3.4 构建中高贯通模式下的一体化课程体系[11] |
3.5 打造一支中高贯通专业思想政治教师队伍 |
3.5.1 主动更新观念,跟上时代节拍 |
3.5.2 主动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 |
3.5.3 主动了解学生,与学生交流 |
3.5.4 主动研究教材,完成教材向教学体系的转化 |
(5)中职电商专业教材选用“诊改”研究 ——基于L中职学校的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意义 |
1.3 核心概念的界定 |
1.3.1 中职学校 |
1.3.2 电子商务专业 |
1.3.3 教材及其类型 |
1.3.4 教材选用 |
1.3.5 诊断与改进 |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1 国内研究 |
1.4.2 国外研究 |
1.5 研究内容及方法 |
1.5.1 研究内容 |
1.5.2 研究方法 |
1.5.3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诊改”理念下电商专业教材的选用 |
2.1 教材诊改安排 |
2.1.1 诊断点设置 |
2.1.2 诊断点解析 |
2.2 教材选用要求 |
2.2.1 国家要求 |
2.2.2 部门规定 |
第三章 电商专业教材选用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
3.1 案例学校及电商专业简介 |
3.1.1 案例学校简介 |
3.1.2 电商专业简介 |
3.2 调查设计及实施 |
3.2.1 访谈提纲的编制 |
3.2.2 访谈对象的选择 |
3.2.3 访谈调查的实施 |
3.3 调查结果及分析 |
3.3.1 调查资料分析 |
3.3.2 教材选用现状 |
3.3.3 选用教材反映 |
3.4 调查的主要结论 |
第四章 电商专业教材选用状况的诊断与改进 |
4.1 诊断标准 |
4.1.1 依据政府要求:教材属性标准 |
4.1.2 依据人才培养:教材内容标准 |
4.2 诊断过程 |
4.2.1 制定应答提纲 |
4.2.2 组织教师应答 |
4.2.3 整理应答资料 |
4.2.4 教材选用诊断 |
4.2.5 诊断结果协商 |
4.3 诊断结果 |
4.3.1 教材选用“经验化” |
4.3.2 选用人员“单一化” |
4.3.3 选用教材“陈旧化” |
4.4 改进建议 |
4.4.1 明确中职学校专业教材选用的具体标准 |
4.4.2 组建多主体参与的专业教材选用委员会 |
4.4.3 提升专业课程教材选择与应用的时效性 |
4.4.4 组织专业教师积极开发本土化校本教材 |
4.4.5 统筹推进教材选用相关领域的配套改革 |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前瞻 |
5.1 研究结论 |
5.1.1 中职学校电商专业教材选用的现状 |
5.1.2 电商专业教材选用状况的诊断标准 |
5.1.3 专业教材选用诊改的具体实施步骤 |
5.1.4 中职专业课程教材选用的诊改实践 |
5.1.5 专业教材选用工作改进的具体措施 |
5.2 存在不足 |
5.3 研究前瞻 |
5.3.1 职业教育精品教材建设研究 |
5.3.2 专业教材更新速度逐步加快 |
5.3.3 专业教材服务1+X证书制度 |
5.3.4 专业教材研究队伍不断壮大 |
参考文献 |
附录A 中职学校电子商务专业教材选用与开发情况访谈提纲(面向教师) |
附录B |
致谢 |
(6)应用性科研推动高职“三教”改革的研究与实践——以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三教”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
(一)师资队伍建设问题 |
(二)教材建设问题 |
(三)教法改革问题 |
二、应用性科研的内涵 |
三、以应用性科研为抓手的“三教”改革思路 |
四、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三教”改革的路径 |
(一)以应用性科研为抓手,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
1. 基于高职教师生涯成长路径,构建应用性科研为导向的高职专业教师发展标准 |
2. 以“专业标准”为依据,开展以应用性科研为抓手的“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建设 |
(二)以应用性科研成果为支撑,建设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专业教材 |
1. 创新编排,提高教材学习的针对性和方便性 |
2. 成果再造,提高教材内容的适应性 |
(三)拓展应用性科研成果辐射效应,实现教学方法的深度变革 |
1. 依托信息化平台,落实学生为主体的教学 |
2. 共享应用性科研成果,现代学徒人才培养实现教法变革 |
(7)中、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衔接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1 中、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衔接现状 |
1.1 中职计算机基础教材内容 |
1.2 中、高职院校交流与联系现状 |
2 中、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衔接存在的问题 |
2.1 课程内容重复多,知识深度层次不分明 |
2.1.1 课程内容重复多 |
2.1.2 知识深度层次不分明 |
2.2 培养目标不衔接 |
2.3 任职教师交流不足 |
3 中、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衔接的优化对策 |
3.1 挑选中、高职院校的计算机教师成立教材编纂小组 |
3.2 在培养目标方面层层递进 |
3.3 建立中、高职计算机教师的长效交流机制 |
4 结语 |
(8)计算机应用专业中高职衔接课程标准的探索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中高职衔接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2 中高职课程衔接的现状分析 |
3 中高职衔接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体系研究探索 |
4 结束语 |
(10)基于现代学徒制的中高职课程衔接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1.1.1 中高职衔接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需要 |
1.1.2 完善的课程衔接体系是核心诉求 |
1.1.3 现代学徒制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发展趋势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中高职课程衔接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2 现代学徒制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3 总体述评 |
1.4 研究方法、思路和框架 |
1.4.1 研究方法 |
1.4.2 研究思路和框架 |
1.5 相关概念界定 |
1.5.1 现代学徒制 |
1.5.2 中高职课程衔接 |
1.6 相关理论基础 |
1.6.1 认知心理学 |
1.6.2 布鲁纳螺旋式课程理论 |
1.6.3 利益相关者理论 |
第2章 现代学徒制对中高职课程衔接的意义 |
2.1 现代学徒制促进中高职课程要素的衔接 |
2.1.1 促进职业知识传授,实现知识要素衔接 |
2.1.2 促进职业技能培养,实现技能要素衔接 |
2.1.3 促进职业素质教育,实现素质要素衔接 |
2.2 现代学徒制保障中高职课程衔接的质量 |
2.2.1 有利于实现职业教育资源的跨界整合 |
2.2.2 有利于实现职业教育校企之间的深度合作 |
第3章 国内基于现代学徒制的中高职课程衔接现状 |
3.1 我国现代学徒制的试点概况 |
3.2 以现代学徒制为基础的中高职课程衔接特点 |
3.2.1 课程开发综合联动 |
3.2.2 课程设置模块递进 |
3.2.3 课程内容学训合一 |
3.2.4 课程实施工学交替 |
3.2.5 课程评价双向多维 |
3.3 基于现代学徒制的中高职课程衔接问题及原因分析 |
3.3.1 课程衔接范围不广 |
3.3.2 课程衔接管理不畅 |
3.3.3 课程衔接内容不适 |
第4章 国外基于现代学徒制的中高职课程衔接经验 |
4.1 英国中高职课程衔接介绍 |
4.1.1 英国中高职教育概况 |
4.1.2 以“现代学徒制”为基础的中高职课程衔接 |
4.2 德国中高职课程衔接介绍 |
4.2.1 德国中高职教育概况 |
4.2.2 以“双元制”为基础的中高职课程衔接 |
4.3 澳大利亚中高职课程衔接介绍 |
4.3.1 澳大利亚中高职教育概况 |
4.3.2 以“新学徒制”为基础的中高职课程衔接 |
第5章 国内外基于现代学徒制的中高职课程衔接经验比较分析 |
5.1 课程衔接的依据比较 |
5.1.1 国家职业标准 |
5.1.2 专业设置 |
5.2 课程衔接的结构比较 |
5.2.1 培养目标 |
5.2.2 课程内容 |
5.2.3 衔接手段 |
5.3 课程衔接的质量保障比较 |
5.3.1 企业参与度 |
5.3.2 课程评估 |
第6章 我国基于现代学徒制的中高职课程衔接路径的对策与建议 |
6.1 制定标准定位,夯实衔接基础 |
6.1.1 规范职业资格体系 |
6.1.2 完善专业目录设置 |
6.1.3 统一国家课程标准 |
6.2 革新课程体系,完善衔接结构 |
6.2.1 确定能力培养目标 |
6.2.2 开发工作导向内容 |
6.2.3 推行弹性衔接手段 |
6.3 引领科学治理,保障衔接质量 |
6.3.1 组织多元主体参与 |
6.3.2 开展多样质量评估 |
第7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研究创新 |
7.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四、计算机及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系列高职教材(论文参考文献)
- [1]高职物联网专业的模块化教学[J]. 张国华,叶苏龙. 福建电脑, 2021(11)
- [2]高职院校理工类专业顶岗实习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以A校为例[D]. 朱妍焘. 南京师范大学, 2021
- [3]中职园林专业课程设置的现状与优化研究 ——以兰州X中职学校为个案[D]. 解佳琪. 西北师范大学, 2021
- [4]基于中高贯通模式下思政课程教学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 曹秋梅. 景德镇学院学报, 2021(03)
- [5]中职电商专业教材选用“诊改”研究 ——基于L中职学校的实践[D]. 柳德攀.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2021(08)
- [6]应用性科研推动高职“三教”改革的研究与实践——以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为例[J]. 钱月钟.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01)
- [7]中、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衔接探究[J]. 朱晓东.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20(06)
- [8]计算机应用专业中高职衔接课程标准的探索与研究[J]. 贾晓东.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20(30)
- [9]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材分析与使用情况研究[D]. 赵倩. 湖南农业大学, 2020
- [10]基于现代学徒制的中高职课程衔接比较研究[D]. 肖渝琪. 湖北工业大学, 20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