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网络环境下体育院校图书馆读者的需求与信息服务(论文文献综述)
张冀[1](2020)在《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 ——以四川省高校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强化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专门研究,既是关注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正视问题不足的客观要求,又是立足当下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相对薄弱、深思理论内核的题中之义。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强调新媒体、新技术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运用。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是校园新型主流媒体之一,已经成为高校传播信息与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渠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擅于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牢牢把握高校微信公众平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趋势,积极凭借高校微信公众平台这一鲜活载体,深入发掘高校微信公众平台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将思想政治工作的传统优势与信息科技有机融合,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起来,在新时代彰显吸引力、亲和力,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应有之义。由此,本文主要对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学理问题、功能类型、问题成因、规范要求、实践路径等问题展开研究。第一,理论前提。理论分析是支撑论说的学理依据,本文分别对微信公众平台、高校微信公众平台的概念、发展历程、内涵特征,以及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功能、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内涵等进行学理审思。从马克思主义的交往理论、灌输理论等,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论、接受论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相关重要论述,以及传播学等相关学科理论对高校微信公众平台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给予理论阐释。从理论高度对高校微信公众平台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进行系统论证分析,彰显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的必要性、可行性与迫切性。媒介在不同时代都充当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与载体,传播社会主流意识形态是其义不容辞的责任。高校微信公众平台具有典型的意识形态属性和媒体属性,展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是时代之需,为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提供内容承载与技术支撑,思想政治教育者亟需掌握新媒体新技术,将其打造成价值引领、凝聚共识的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第二,功能形态。提炼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六种类型,即以思想政治教育的认知功能、导向功能、服务功能、互动功能、开发功能、凝聚功能的类别得以展现。高校微信公众平台坚持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让大学生“多维度”地认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丰富平台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资源库,为大学生提供推送服务、查询服务与咨询服务,实现教育双方的实时互动、平等互动与多元互动,激发学生兴趣、激活学生潜能,促使大学生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关心国家、政党、民族的前途与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助推全体大学生对伟大中国、伟大民族、伟大中国共产党、伟大中华文化的认同,夯实大学生的思想基础,凝聚大学生的政治共识,推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第三,现实依据。指出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的现状、问题及成因。本文以省内126所高校微信公众平台为调查对象,系统梳理高校微信公众平台的阵地样态与内容建设,了解关乎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的开通状况、定位介绍、栏目设置以及运营主体、运营人员、运营推送等情况,对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重点事件进行系统分析。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仍然存在着思想政治教育运营力量投入不足、运营推送专业不强,内容建设导向不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认同不高、思想政治教育栏目十分欠缺等问题,其高校缺乏微信公众平台运营的思想政治教育观念、大学生对微信公众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认知不足、教育双方对平台需求存在偏差、平台推送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形式缺乏创新性转化、平台的机制建设弱化是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的主要制约因素。第四,对策建议。本文从宏观层面,提出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的规范遵循。高校微信公众平台在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以“互动交流为支点”的理念宗旨下,在主导性与多样性、灌输性与启发性、人文性与科学性相结合的原则遵循中,坚守激浊扬清的价值立场,洞察大学生的价值诉求、明晰新时代的价值趋向,以理想信念教育、红色革命文化与中华优秀道德教育为目标指向助推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挥。本文从具体层面,提出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的实践路径。强化政治素养、加强业务学习、实施名师计划、发挥全员作用的高校微信公众平台队伍建设,是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的前提所在;培育学生新媒介素养、培养学生意见领袖、提升学生信息鉴别力、激发学生自我教育意识的学生素养提升是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的关键所在;创新推送类型、重视标题制作、构建话语内容、打造主流栏目的内容建设是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的重点所在;健全高校微信公众平台的领导机制、管理机制、评估体制、协调机制是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的保障所在。此外,与本研究相结合,笔者创建并运营微信公众平台“明德e堂”,以检验自己的分析或得到新的启发。作为附录,笔者把它放在最后,以作参考。
刘奕[2](2020)在《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设备接入到移动网络,新的服务与应用层出不穷,对移动网络的容量、传输速率、延时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5G技术的出现,使得满足这些要求成为了可能。而在5G全面实施之前,提高现有网络的性能及用户感知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从5G应用场景及目标入手,介绍了现网改善网络性能的处理办法,并针对当前5G关键技术 Massive MIMO 技术、MEC 技术、超密集组网、极简载波技术等作用开展探讨,为5G技术对4G 网络质量提升给以了有效参考。
刘森,张书维,侯玉洁[3](2020)在《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文中研究指明根据国家对职业教育深化改革的最新要求,解读当前"三教"改革对于职教教育紧迫性和必要性,本文以3D打印技术专业为切入点,深层次分析3D打印技术专业在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时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并对"三教"改革的一些具体方案可行性和实际效果进行了探讨。
魏楠[4](2020)在《网络大环境下武警部队院校图书馆的信息服务》文中提出网络大环境下,武警部队院校图书馆作为院校图书馆的一个重要分支,其文献载体的类型、读者的需求、服务的方式和水平等也在发生着根本性的变化。如何提高武警部队院校图书馆的信息服务水平,满足不同读者的个性化需求,本文在分析网络大环境下武警部队院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的特点及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几点对策。
淳于凌[5](2016)在《基于AHP海峡两岸体育院校图书馆建设因素比较研究》文中提出图书馆的功能与服务随着时代的变迁不断更迭,信息科技快速发展导致图书馆工作不仅限于实地工作,如何建设图书馆以适应社会发展能够为图书馆工作提供实践指导。对于体育院校图书馆建设,如何优化建设途径以适应现代化发展步伐是体育院校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通过对海峡两岸体育院校图书馆建设的比较研究,从整体角度探讨以推动图书馆建设发展,能够指导体育院校图书馆的建设方向和提高办馆质量。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与访谈法,获得体育院校图书馆建设的AHP模型。再采用调查法,通过发放专家问卷,获得海峡两岸体育院校专家与图书馆专家对于图书馆建设的意见数据。主要研究目的是通过层次分析法(AHP)比较研究海峡两岸体育院校图书馆建设的异同,比较图书馆建设中硬件、人员队伍、服务、氛围的重要性,以及每个准则之下的各因素的比重。利用专业统计工具软件Expert Choice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准则层次中人员队伍建设是大陆体育院校专家最为重视的准则,因素层次中馆员综合素质是大陆体育院校图书馆最为重视的因素;准则层次中硬件建设是台湾地区体育院校专家最为重视的准则,因素层次中网络设备是台湾地区体育院校图书馆最为重视的因素。大陆体育院校图书馆建设优化途径:“以人为本”,重点加强图书馆人员队伍建设,在保障硬件建设条件基础上提高图书馆服务质量,氛围建设中合理规划馆舍布局并解决好对于噪音的控制问题。
邹日方[6](2015)在《北京市女大学生对体育信息资源需求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女性地位不断提高,工作压力也随之增大。通过获取相关体育信息资源,找寻适合自己的锻炼方式和丰富业余文化生活,是全民健身的发展趋势。而大学期间对于学习获取信息资源方法以及养成良好锻炼习惯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女大学生掌握一定量的体育信息资源对其业余文化生活、科学锻炼实践以及形成终身体育意识都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据分析法。全文共分三大部分,首先介绍了体育信息资源的基本知识,在此基础分析了体育信息资源的概念、分类、特征和作用;文章的第二部分,是以北京市的十所高校(三所“211”工程院校、三所“985”工程院校和四所普通高校)的500名女大学生为调查对象,对其体育信息资源的使用现状以及影响因素进行问卷调查,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女大学生对体育信息资源需求的特点;最后根据调查统计分析结果,笔者提出了应对策略。本文结论如下:1、体育信息资源是指应用文字、数据、图像、声音、符号、视频等多种表现形式,通过采集、加工、贮存、分类、管理等程序,使体育信息有序化集合起来,以表现各种相互联系的体育活动现象和规律的特征性内容的总称。2、与欧美等国相比,国内体育专业数据库的数量还比较少,国内体育信息资源主要出自各体育院校图书馆和各级政府所领导的体育部门,需要进一步加强体育数据库建设力度。3、现代女大学生对体育信息资源利用率相对较低,主要通过网络搜索引擎的途径获取健身休闲和运动训练方面的多媒体信息,尤其对形体类项目和对抗性弱的项目比较感兴趣,以达到丰富业余文化生活和塑造优美体形的目的。4、影响女大学生对体育信息资源需求的主要因素是体育信息意识弱,缺乏体育信息资源获取技能及对图书馆馆藏资源和所提供的信息服务不了解等。5、通过提高学生和体育教师的体育信息意识,加快体育信息资源的整合和建设力度,增强图书馆信息服务工作,以满足女大学生对体育信息资源的需求。
王曦[7](2013)在《网络环境下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体系构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服务是图书馆工作的永恒主题,服务能力和水平是衡量、评价图书馆工作的重要指标,图书馆的所有工作价值都是通过服务来体现的。高职院校图书馆作为职业教育的文献信息保障体系,在职业教育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网络环境下,高职院校图书馆处在从传统图书馆到数字图书馆转变的关键时期,图书馆的服务内容、服务方式和服务手段都发生着深刻的变革。为适应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的需要,构建网络环境下高职院校图书馆的服务体系成为图书馆面临的新课题。论文工作首先通过对高职院校图书馆馆员发表的期刊论文进行计量分析,透过论文关键词词频了解高职院校图书馆馆员的关注热点和研究发展趋向,进而从一个侧面初步了解高职院校图书馆的整体现状。同时,本文采用网络调查法,对北京、上海、天津、重庆等四个直辖市的20所高职院校图书馆和7所985重点院校图书馆进行了调查和系统的比较分析,综合文献计量分析结论与网络调研分析结果,总结出网络环境下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体系的缺失并分析其成因。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网络环境下高职图书馆服务体系的发展设想,以期转变服务方式,更新服务理念,发挥图书馆的服务职能,更好地为教学、科研及学生的素质教育服务,开拓出一条适合高职学院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金琼,闫金[8](2012)在《我国体育院校外文期刊创新服务研究》文中指出从体育院校外文期刊数字化建设、我国体育外文期刊数据库建设和体育外文期刊网络免费资源的开发等三方面分析了当前体育院校外文期刊建设的现状,并从设立外文期刊学科馆员、开展文献传递和建立立体式信息服务方式分析了体育外文期刊的服务方式,同时,对印刷版与电子版体育外文期刊信息资源内容方面探索外文期刊服务内容的创新举措。最后,对体育院校外文期刊创新服务提出了几点建议。
范兴坤[9](2010)在《中国大陆地区图书馆事业政策研究(1978-2008)》文中认为“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这是毛泽东同志在1948年针对党在新时期所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时特别强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我国实现社会管理的规则是党的政策,而非法律,即使是在已改革开放30年、提倡“依法治国”建设法制化社会的今天,长期以来依靠政策和行政系统实现社会管理的传统仍然在国家社会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也是国家管理包括图书馆事业在内的各项社会事业的首要手段。改革开放以来在图书馆事业领域制定颁布的地方法规、行政法规及各种制度,都仍然是在党的政治指导思想和各级政府社会发展政策框架下发挥作用。因此,对当代中国图书馆事业的研究和了解,必须在对党的政治指导思想、对政府的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领域的指导政策充分研究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对图书馆事业政策和社会环境政策的了解,需要有适用的科学方法。政策科学从上世纪五十年代由美国学者开创以来,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已经发展成了一门基础雄厚、专业系统、研究手段多样的成熟学科,并已在政治、经济、军事等多个专业领域的实践和学科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我国图书馆学界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提起图书馆事业政策研究问题,也开始尝试结合政策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进行我国图书馆事业政策的研究,期望通过借助政策科学的帮助加强图书馆事业的研究,但惜乎研究成果数量不多、研究深度也稍嫌不够。该论文是在宏观上将我国1978-2008年三十年间的图书馆事业政策作为考察对象,以政策科学研究的模式和方法作为工具,在对我国图书馆事业发展政策进行总体评价的基础上,对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政策主体、政策客体和政策环境及政策特点进行全面的考察和研究。论文第一章《导论》部分,定义了研究的相关背景,对以政策学方法研究图书馆事业政策的国内外情况进行了综述和评介,介绍了论文选题、研究方法及研究意义等方面的内容;第二章作为对我国1978-2008年间图书馆事业的综合性介绍部分,分别以阶段性方式和综述性方式介绍了我国图书馆事业政策发展变化的特点,认为在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改革开放的基本路线后,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思想的指引下,图书馆事业通过内部改革和对外开放,开始形成符合事业客观规律的政策体系,逐步实现了事业政策的科学化、客观化,促进了图书馆事业的效率化和效益化的发展;在篇章结构上,第三、四、五章是论文的核心部分。第三章全面介绍了我国当代图书馆事业政策的社会环境,包括建国后三十年(1949-1978)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历史及挫折,介绍了改革开放之初我国图书馆发展的总体情况,介绍了1949-1978年间的政策演变及相关影响因素;改革开放后,对我国图书馆事业产生巨大影响的是西方发达国家图书馆事业的示范作用和激励作用,直接引导了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方向和图书馆界的努力方向;该章并结合我国图书馆系统现实状态,分政治、文化、教育、科技四个方面讨论了中观政策对图书馆事业政策制定的影响;第四章根据我国图书馆事业政策的制定主体情况,分别介绍了国家立法机关、中国共产党各级委员会、各级行政及事业管理部门、图书馆行业学会和协调组织、图书馆的情况,以及他们所制定的图书馆事业政策的种类及政策特点等方面的内容;第五章图书馆事业政策客体部分,根据我国图书馆事业政策的制定情况,分管理、文献资源建设、人力资源建设、技术建设、建筑等几个方面,对我国30年来在这些方面的政策进行了分类缕析和总结述评,使各领域的政策沿革通过研究变得更为清晰,并据此总结出这些政策在变化过程中的特点;第六章是研究的实证部分。图书馆立法是我国当前图书馆事业政策建设的关键性问题,也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图书馆界最为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结合论文的研究方向,以政策分析的过程分析方法研究了我国图书馆法立法的问题,按照政策过程划分模式,以立法的提出、法律的制定、法律实施、法律监测、法律效果评价、法律修正和终止的六个阶段讨论了我国图书馆法立法过程,对立法在不同阶段的观点、立法背景、立法理论研究及立法进度进行了汇总和综述性研究,认为我国当前的图书馆法建设在立法基础、立法程序和进度发展上是符合我国图书馆事业发展客观现实的,图书馆界和社会在《图书馆法》立法上的努力也是值得肯定的。在结束语部分,以从制度建设角度考察我国图书馆事业所处的社会环境、树立科学发展观是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基础保障、我国图书馆事业政策建设需加强的重点三个部分陈述了作者对我国1978年以来图书馆事业政策发展的总体认识,认为政策建设的基础在于图书馆事业的制度设计,需要从事业制度设计的基本点着手解决图书馆事业发展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而当前中国共产党所提倡的以“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的发展理念为图书馆事业的未来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在我国经济实力不断提升、教科文卫等各项社会事业不断发展的未来,图书馆事业政策需要检讨、完善、优化,基于法制的图书馆事业政策体系更需要新的发展。该论文的研究设想,是通过借用政策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结合我国当代图书馆事业建设实践与图书馆理论,以“政策科学”方法研究“图书馆事业”;在研究图书馆政策的过程中,实现“政策内容”和“政策形式”的有机结合;在覆盖领域上,实现对我国当代图书馆事业发展各领域政策的全面概括;在纵向政策整合上,实现对30年间主要图书馆事业政策的变化沿革的条理化分析;在研究目标上,实现对我国1978-2008年间图书馆事业政策承前启后的价值论证;在体系上,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贯通……。但种种研究设想,受研究者理论水平、专业背景和研究时间、研究手段、资料完整度、资料取舍标准等种种条件的限制,每一个方面都只能部分地实现,而且在个别问题的研究上还逃不出“剪不断理还乱”的窘境,深感自己以后还需要更多地潜心学习,并在该论文研究方向上继续努力。对于已完成论文的不足,欢迎各位老师和同行批评指正。
陆爱云[10](2009)在《网络环境下体育院校图书馆的建设》文中指出从网络环境下体育院校图书馆文献资源的建设、数字化发展、读者服务等角度,论述新时期体育院校图书馆应如何适时调整自身的发展方向及功能定位。提出:应将新时期体育信息及体育专业图书馆的建设当作一项系统工程,只有完善资源、服务、管理、人才等各个环节的保障措施,才能更好地适应现代图书馆发展的要求。
二、网络环境下体育院校图书馆读者的需求与信息服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网络环境下体育院校图书馆读者的需求与信息服务(论文提纲范文)
(1)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 ——以四川省高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意义与研究现状 |
1.1.1 研究意义 |
1.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1.3 研究述评 |
1.2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1.2.1 研究思路 |
1.2.2 研究方法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创新 |
1.3.1 研究内容 |
1.3.2 预期创新 |
第2章 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学理探究 |
2.1 高校微信公众平台的内涵界定 |
2.1.1 微信公众平台的定义阐释 |
2.1.2 高校微信公众平台的内涵分析 |
2.2 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内涵解析 |
2.2.1 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理解 |
2.2.2 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内涵辨析 |
2.2.3 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内涵剖析 |
2.3 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理论基础 |
2.3.1 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 |
2.3.2 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支撑 |
2.3.3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指导 |
2.3.4 相关学科知识的理论借鉴 |
2.4 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实践价值 |
2.4.1 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必要性分析 |
2.4.2 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可行性分析 |
2.4.3 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迫切性分析 |
第3章 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类别展现 |
3.1 认知功能 |
3.1.1 形式认知 |
3.1.2 内容认知 |
3.1.3 载体认知 |
3.2 导向功能 |
3.2.1 政治导向 |
3.2.2 思想导向 |
3.2.3 行为导向 |
3.3 互动功能 |
3.3.1 实时互动 |
3.3.2 平等互动 |
3.3.3 多元互动 |
3.4 服务功能 |
3.4.1 咨询服务 |
3.4.2 查询服务 |
3.4.3 推送服务 |
3.5 开发功能 |
3.5.1 感官体验,激发学习兴趣 |
3.5.2 在线交流,激活创新精神 |
3.5.3 思维训练,提升辩证素养 |
3.6 凝聚功能 |
3.6.1 传承优良传统,增进文化认同 |
3.6.2 塑造执政形象,强化政党认同 |
3.6.3 弘扬民族精神,提升民族认同 |
3.6.4 厚植爱国情怀,夯实国家认同 |
第4章 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的现状分析 |
4.1 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的阵地样态 |
4.1.1 高校微信公众平台开通的普遍性 |
4.1.2 高校微信公众平台定位的多元化 |
4.1.3 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栏目的个性化 |
4.1.4 高校微信公众平台运营的共通性 |
4.2 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的内容分析 |
4.2.1 高校微信公众平台内容类型的多样性 |
4.2.2 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时政要点的差异性 |
4.3 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的现实成效 |
4.3.1 实名主体与运营主体各显其能 |
4.3.2 栏目设置与菜单设计有章可循 |
4.3.3 先进典型与特色内容深受青睐 |
4.4 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的问题表现 |
4.4.1 思政力量投入不足,运营推送专业不强 |
4.4.2 平台定位认知不准,思政栏目服务欠缺 |
4.4.3 内容建设导向不够,思政内容认同不高 |
4.5 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的制约因素 |
4.5.1 平台的运营缺乏思政教育观念 |
4.5.2 学生对平台思政功能认知不足 |
4.5.3 教育双方对平台需求存在偏差 |
4.5.4 平台推送内容和形式创新不够 |
4.5.5 平台的机制建设弱化思政功能 |
第5章 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的规范遵循 |
5.1 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的理念遵循 |
5.1.1 秉持“育人为本”的理念宗旨 |
5.1.2 坚持“学生主体”的本位回归 |
5.1.3 增强“互动交流”的协同意识 |
5.2 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的指导原则 |
5.2.1 坚持主导性与多样性相结合的原则 |
5.2.2 坚持灌输性与启发性相结合的原则 |
5.2.3 坚持人文性与科学性相结合的原则 |
5.3 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的价值遵循 |
5.3.1 坚守激浊扬清的价值立场 |
5.3.2 洞察青年学生的价值诉求 |
5.3.3 明晰因时而进的价值趋向 |
5.4 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的目标指向 |
5.4.1 以坚定理想信念筑牢精神之基 |
5.4.2 以中华优秀道德涵养时代青年 |
5.4.3 以红色革命文化传承使命担当 |
第6章 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的实践路径 |
6.1 加强队伍建设:以专业的“微”力量提升水平 |
6.1.1 强化政治素养 |
6.1.2 加强业务学习 |
6.1.3 实施名师计划 |
6.1.4 发挥全员作用 |
6.2 提升学生素养:以良好的“微”素养重塑自我 |
6.2.1 提升学生媒介素养 |
6.2.2 培育学生意见领袖 |
6.2.3 提升信息甄别能力 |
6.2.4 激发自我教育意识 |
6.3 加强内容建设:以丰富的“微”内容感召学生 |
6.3.1 创新推送类型 |
6.3.2 重视标题制作 |
6.3.3 创新话语体系 |
6.3.4 打造精品栏目 |
6.3.5 把握推送时机 |
6.4 健全保障机制:以完善的“微”机制引领发展 |
6.4.1 强化领导机制 |
6.4.2 规范管理机制 |
6.4.3 优化评估机制 |
6.4.4 健全协调机制 |
结论 |
附录 |
一、微信公众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的应用范例 |
1.思想政治教育微信公众平台“明德e堂”的构建 |
2.思想政治教育微信公众平台“明德e堂”的运营 |
3.思想政治教育微信公众平台“明德e堂”的展望 |
二、省内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情况汇总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2)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1 4G网络现处理办法 |
2 4G网络可应用的5G关键技术 |
2.1 Msssive MIMO技术 |
2.2 极简载波技术 |
2.3 超密集组网 |
2.4 MEC技术 |
3 总结 |
(3)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1 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面临的突出问题 |
1.1 师资团队的教学素养相对偏差 |
1.2 3D打印技术专业教材不成体系,资源匮乏 |
1.3 教法难以提升学生参与的主动性 |
2 3D打印技术应用专业“三教”改革措施 |
2.1 通过“名师引领、双元结构、分工协作”的准则塑造团队 |
2.1.1 依托有较强影响力的带头人,有效开发名师所具备的引领示范效果 |
2.1.2 邀请大师授教,提升人才的技术与技能水准 |
2.2 推进“学生主体、育训结合、因材施教”的教材变革 |
2.2.1 设计活页式3D打印教材 |
2.2.2 灵活使用信息化技术,形成立体化的教学 |
2.3 创新推行“三个课堂”教学模式,推进教法改革 |
2.3.1 采取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法 |
2.3.2 构建与推进更具创新性的“三个课堂”模式 |
(4)网络大环境下武警部队院校图书馆的信息服务(论文提纲范文)
一、前言 |
二、网络大环境下武警部队院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的特点 |
(一)以读者的信息需求为中心 |
(二)高效的图书馆信息服务平台 |
(三)资源需求呈多样化、个性化 |
(四)网络大环境下信息资源日趋丰富和共享化 |
三、网络大环境下武警部队院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的现状 |
四、网络环境下武警部队院校图书馆开展信息服务的几点对策 |
(一)图书馆改变管理模式和服务理念 |
(二)优化图书馆馆藏资源结构 |
(三)培养专业化人才队伍 |
(四)建设个性化综合服务平台 |
五、结语 |
(5)基于AHP海峡两岸体育院校图书馆建设因素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
1.1 选题背景 |
1.1.1 选题必要性 |
1.1.2 选题重要性 |
1.2 理论及现实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现实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国外研究现状分析 |
1.3.2 国内研究现状分析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资料法 |
2.2.2 专家访谈法 |
2.2.3 层次分析法 |
2.2.4 问卷调查法 |
2.2.5 数理统计法 |
2.2.6 对比分析法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
3.1 台湾地区体育院校图书馆建设 |
3.1.1 台湾地区体育院校图书馆建设准则的重要性排序 |
3.1.2 台湾地区体育院校图书馆建设中准则层次之各因素的重要性排序(15) 3.1.3 台湾地区体育院校图书馆建设各因素的整体重要性排序 |
3.1.3 台湾地区体育院校图书馆建设各因素的整体重要性排序 |
3.2 大陆体育院校图书馆建设 |
3.2.1 大陆体育院校图书馆建设准则的重要性排序 |
3.2.2 大陆体育院校图书馆建设中准则层次之各因素的重要性排序 |
3.2.3 大陆体育院校图书馆建设各因素的整体重要性排序 |
3.3 海峡两岸体育院校图书馆建设比较分析 |
3.3.1 海峡两岸体育院校图书馆建设中重度权重因素比较结果 |
3.3.2 海峡两岸体育院校图书馆建设中中度权重因素比较结果 |
3.3.3 海峡两岸体育院校图书馆建设中低度权重因素比较结果 |
3.4 大陆体育院校图书馆优化途径 |
3.4.1“以人为本”,重点加强重度因素建设 |
3.4.2 改善中度影响因素建设 4 结论与建议 |
4.1 结论 |
4.2 未来研究建议 附录 1 附录 2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
(6)北京市女大学生对体育信息资源需求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1.1 高校对女大学生的综合培养使其对体育信息资源存在需求 |
1.1.2 大学期间学生余暇时间充裕,便于对体育信息资源的获取和吸收 |
1.1.3 现代信息科学技术为体育信息资源发展提供技术保障 |
1.2 研究背景 |
1.3 文献综述 |
1.3.1 体育信息资源的概念 |
1.3.2 体育信息资源的分类 |
1.3.3 体育信息资源的特征 |
1.3.4 体育信息资源的现状 |
1.3.4.1 国内体育信息资源现状 |
1.3.4.2 国外体育信息资源现状 |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
3.1 体育信息资源概述 |
3.1.1 体育信息资源的概念 |
3.1.2 体育信息资源的分类 |
3.1.3 体育信息资源的特征 |
3.1.4 体育信息资源的作用 |
3.1.4.1 为体育领导机构的决策和管理服务 |
3.1.4.2 为运动训练和竞赛服务 |
3.1.4.3 为体育教学服务 |
3.1.4.4 为发展体育科学研究服务 |
3.1.4.5 为体育产业服务 |
3.2 调查结果及需求分析 |
3.2.1 北京市女大学生对体育信息资源使用现状 |
3.2.1.1 体育信息资源使用主体分布情况 |
3.2.1.2 女大学生体育信息资源获取现状 |
3.2.1.3 女大学生对体育信息资源的需求满足情况和影响因素分析 |
3.2.2 北京市女大学生对体育信息资源需求的特点 |
3.2.2.1 女大学生体育信息意识的薄弱性 |
3.2.2.2 女大学生对体育信息资源需求的多样性 |
3.2.2.3 女大学生对体育信息资源需求的便捷性 |
3.3 应对策略 |
3.3.1 培养女大学生体育信息意识 |
3.3.1.1 提高女大学生自主体育信息意识 |
3.3.1.2 加强体育教师对女大学生体育信息意识的引导作用 |
3.3.1.3 营造良好体育氛围 |
3.3.2 整合体育信息资源,满足女大学生多样化信息需求 |
3.3.2.1 纵向体育信息资源整合 |
3.3.2.2 横向体育信息资源整合 |
3.3.2.3 建设女性特色体育资源数据库 |
3.3.3 加强学校图书馆宣传工作和信息资源获取技能的培训工作 |
3.3.3.1 加强学校图书馆宣传工作 |
3.3.3.2 开展信息资源获取技能的培训工作 |
4 结论与建议 |
4.1 结论 |
4.2 建议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7)网络环境下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体系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内容 |
1.3 研究方法 |
1.3.1 文献计量法 |
1.3.2 网络调查法 |
1.3.3 比较分析法 |
1.4 创新之处 |
1.5 相关研究综述 |
1.5.1 图书馆服务理论综述 |
1.5.2 图书馆服务研究现状综述 |
第二章 高职院校图书馆员研究趋向分析 |
2.1 高职院校图书馆发表论文的总体状况 |
2.1.1 论文数量及关键词分布 |
2.1.2 期刊情况 |
2.2 高频关键词分析 |
第三章 图书馆网站调查分析 |
3.1 高职图书馆网站调查分析 |
3.1.1 调查现状分析 |
3.1.2 调查结果分析 |
3.2 高校图书馆网站调查分析 |
3.2.1 调查现状分析 |
3.2.2 调查结果分析 |
第四章 网络环境下高职图书馆服务体系缺失分析 |
4.1 网络环境下高职图书馆服务体系缺失表现 |
4.1.1 服务环境缺失,信息资源滞后 |
4.1.2 市场意识缺失,管理体制落后 |
4.1.3 服务意识缺失,内容观念落后 |
4.1.4 反馈机制缺失,信息服务双向不对称 |
4.2 网络环境下高职图书馆服务体系缺失原因分析 |
4.2.1 资金方面 |
4.2.2 人员方面 |
4.2.3 机构方面 |
4.2.4 观念方面 |
第五章 构建网络环境下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体系 |
5.1 构建网络环境下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体系的指导原则 |
5.1.1 以用户为中心原则 |
5.1.2 互动性原则 |
5.1.3 可持续性原则 |
5.1.4 个性化原则 |
5.1.5 需求原则 |
5.2 构建网络环境下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体系对策 |
5.2.1 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图书馆硬件设备 |
5.2.2 满足读者信息需求,开展多层次服务 |
5.2.3 加强图书馆信息资源开发、特色化建设 |
5.2.4 加强队伍建设,树立服务观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北京、天津、上海、重庆高职院校名单 |
致谢 |
(8)我国体育院校外文期刊创新服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体育院校外文期刊建设现状 |
1.1 体育院校外文期刊数字化建设 |
1.2 我国体育外文期刊数据库建设 |
1.3 体育外文期刊网络免费资源的开发 |
2 体育外文期刊服务方式的创新 |
2.1 设立专门的体育外文期刊学科馆员 |
2.2 开展体育外文期刊的文献传递服务 |
2.3 建立体育外文期刊的立体式信息服务方式 |
3 体育外文期刊服务内容的创新 |
3.1 多角度开发印刷版体育外文期刊信息资源 |
3.2 深层次挖掘免费网络体育外文期刊信息资源 |
3.3 做好网上体育外文期刊的信息下载和信息加工工作 |
3.4 建立体育外文期刊资源共享网络 |
4 体育外文期刊服务创新的举措 |
4.1 体育外文期刊服务理念的创新 |
4.2 体育外文期刊管理技术的创新 |
4.3 体育外文期刊工作人员培养的创新 |
(9)中国大陆地区图书馆事业政策研究(1978-2008)(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
1.1 关键词释义 |
1.2 国内外研究述评 |
1.2.1 国外研究述评 |
1.2.2 国内研究述评 |
1.3 本论文的研究方法、论文框架及创新点 |
1.3.1 研究方案 |
1.3.2 技术路线 |
1.3.3 研究方法 |
1.3.4 论文框架 |
1.3.5 论文研究预期达到的目标 |
1.3.6 论文研究实现的创新点 |
1.4 本选题背景、现实价值、学术意义 |
1.4.1 本论文选题背景 |
1.4.2 现实价值 |
1.4.3 学术意义 |
1.5 本论文选题研究的难点及解决方法 |
1.5.1 研究的指导思想和价值观 |
1.5.2 对三大图书馆系统共性与个性政策的包容问题 |
1.5.3 时间、空间、层次、内容四维关系的处理 第二章 30年来我国图书馆事业政策发展 |
2.1 三十年以来我国图书馆政策建设特点 |
2.2 三十年来不同历史阶段的政策发展特征 |
2.3 我国图书馆事业政策的发展变化特征 第三章 我国图书馆事业政策发展环境 |
3.1 1978年改革开放之前图书馆事业政策及环境 |
3.1.1 建国后到文革前我国的图书馆事业发展 |
3.1.2 "文革"时期我国的图书馆事业 |
3.2 三十年来对外开放对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影响 |
3.2.1 我国学习西方图书馆事业的方法 |
3.2.2 我国向西方学习的特点 |
3.3 三十年来我国社会环境对图书馆事业政策的影响 |
3.3.1 政治环境对我国当代图书馆事业的影响 |
3.3.2 文化发展对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政策需求及促进 |
3.3.3 教育政策对图书馆发展的重要影响——以高校馆为例 |
3.3.4 国家科技信息发展对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政策需求及促进 第四章 图书馆事业政策主体及所制定的政策 |
4.1 国家立法机关 |
4.2 中国共产党各级委员会 |
4.3 国家各级行政机关及事业部门 |
4.4 图书馆行业学会和协调组织 |
4.5 图书馆 |
4.6 其他 第五章 图书馆事业政策客体——各领域发展政策 |
5.1 我国图书馆事业政策客体的特点 |
5.2 管理现代化发展政策 |
5.2.1 我国各类图书馆的宏观管理政策 |
5.2.2 我国图书馆事业在不同阶段的发展规划 |
5.2.3 大众化服务的发展方向的确立 |
5.2.4 以检查和评估促发展 |
5.2.5 设置图书馆管理机构 |
5.3 资源建设现代化政策发展 |
5.3.1 1978年后我国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主要相关法规政策 |
5.3.2 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政策变迁中的特点 |
5.4 人力资源建设现代化政策 |
5.4.1 1978年以来我国图书馆人力资源建设相关法规政策 |
5.4.2 图书馆人力资源建设政策变迁中的特点 |
5.5 技术现代化政策 |
5.5.1 改革开放后我国图书馆技术现代化发展政策环境 |
5.5.2 图书馆技术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技术政策 |
5.6 图书馆建筑的技术性规则和标准 第六章 以政策分析法解析我国《图书馆法》立法 |
6.1 本研究中政策过程阶段划分 |
6.2 《图书馆法》的立法相关问题 |
6.2.1 我国图书馆事业的社会任务规定 |
6.2.2 我国图书馆事业发展的社会预期及其实现 |
6.2.3 以立法手段解决政策问题的思路来源 |
6.2.4 进入新世纪以来国家文化政策对图书馆立法的促进 |
6.2.5 《立法法》为图书馆法的制订提供了技术条件 |
6.2.6 《图书馆法》立法的前期准备基础 |
6.2.7 对以立法解决问题的预期 |
6.3 《图书馆法》的制订 |
6.3.1 《图书馆法》的性质 |
6.3.2 立法活动历程 |
6.3.3 《图书馆法》立法法律案的提出 |
6.4 图书馆法立法原则及相关内容规定 |
6.4.1 基于法理的立法原则 |
6.4.2 元政策问题及指导思想的规定 |
6.4.3 正确处理图书馆法规定内容的广度和深度 |
6.4.4 《公共图书馆法》中条款规范侧重点的处理 |
6.4.5 对各领域问题的规范明确性和深度问题 |
6.5 《图书馆法》的实施 |
6.5.1 《图书馆法》实施的原则 |
6.5.2 《图书馆法》执行的政策工具 |
6.6 《图书馆法》实施的监测、修订与终结 |
6.6.1 《图书馆法》实施过程中的监测 |
6.6.2 《图书馆法》的修订和终止 第七章 结束语 |
7.1 从制度建设角度观察我国图书馆事业所处的社会环境 |
7.2 树立科学发展观是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基础保障 |
7.3 我国图书馆事业政策建设需加强的重点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后记 |
(10)网络环境下体育院校图书馆的建设(论文提纲范文)
1 网络环境下体育院校图书馆的资源建设 |
1.1 建设原则 |
1.1.1 特色性原则 |
1.1.2 重点性原则 |
1.1.3 立体性原则 |
1.2 建设措施 |
1.2.1 重视资源的采集——从源头上保障资源的建设 |
1.2.1.1 加强现实馆藏的收集 |
1.2.1.2 加强网络资源的收集 |
1.2.2 重视资源的优化整合 |
1.2.2.1 做好二次文献、三次文献的加工工作 |
1.2.2.2 自建特色数据库, 加快馆藏资源的数字化建设 |
2 网络环境下体育院校图书馆的服务创新 |
2.1 创建远程服务体系 |
2.2 提供专业网络导航服务 |
2.3 提供个性化信息服务 |
2.4 提供实时虚拟咨询 |
3 网络环境下体育院校图书馆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 |
四、网络环境下体育院校图书馆读者的需求与信息服务(论文参考文献)
- [1]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 ——以四川省高校为例[D]. 张冀. 西南交通大学, 2020(07)
- [2]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J]. 刘奕. 数码世界, 2020(04)
- [3]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J]. 刘森,张书维,侯玉洁. 数码世界, 2020(04)
- [4]网络大环境下武警部队院校图书馆的信息服务[J]. 魏楠. 长江丛刊, 2020(07)
- [5]基于AHP海峡两岸体育院校图书馆建设因素比较研究[D]. 淳于凌. 吉林体育学院, 2016(02)
- [6]北京市女大学生对体育信息资源需求的研究[D]. 邹日方. 北京体育大学, 2015(05)
- [7]网络环境下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体系构建[D]. 王曦. 天津大学, 2013(01)
- [8]我国体育院校外文期刊创新服务研究[J]. 金琼,闫金.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12(05)
- [9]中国大陆地区图书馆事业政策研究(1978-2008)[D]. 范兴坤. 南京大学, 2010(07)
- [10]网络环境下体育院校图书馆的建设[J]. 陆爱云.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