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网管市场格局独特

综合网管市场格局独特

一、综合网管市场风景独好(论文文献综述)

任虹宇[1](2020)在《新时代网络场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力及其提升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其中,“引领力”是历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关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全新表述。2018年8月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这一要求,并将其上升为全党特别是宣传思想战线的重大战略任务。新的历史条件下,互联网作为意识形态斗争的主战场、主阵地,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力建设造成更多挑战,提出更高要求。因此,有效提升网络场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力成为新时代背景下重要且紧迫的时代课题。而当前,作为一个新的学术命题,网络场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力的科学内涵、内容结构、内在特征,生成逻辑理路等基础理论问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与此同时,新的时代际遇下,网络场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力的客观现状如何有待进一步深入考察;如何协同各方要素有效网络场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力也有待探究。基于这样的问题意识,本文遵循“理论探讨——动力探究——问题把握——问题解决”的逻辑主线展开研究。网络场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力是一个复杂的结构系统,由党对网络场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领导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解释力、网络新闻舆论的传播引导力与网络美好生活的感召力共同组成,其内在特征体现为虚拟性与现实性、去中心性与阶级性、喧嚣性与真理性及多元性与排他性的统一。新时代下,提升网络场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力,对于维护我国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建设并在世界范围内扩大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影响力具有重要价值意义。而网络场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引领力不会凭空生成,它的生成是利益需要驱动、理论创新内动、理想目标导向、改革深化支撑、舆论宣传助力及网络环境规约等六个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理论创新内动和理想目标导向要素组成内聚性动力,改革深化支撑和利益需要驱动要素形成外推性动力。为防止动力不足、动力偏差等问题,舆论宣传助力和网络环境规约要素则共同构成运行性动力予以及时补位。这六个生成要素、三维动力系统在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运行过程中按照不同功效和地位,遵循特定逻辑理路,有秩序、有规律地作用于网络场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力的生成。通过测评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实证调研的开展,当前网络场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力引领内容维度全面准确但不均衡,引领方式维度手段多样但缺乏深度吸引,引领效果维度情感认同较高但存在知行不一的现实图景。而阻滞网络场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力提升的因素众多,主要表现为利益分化思想多元对统摄力的挑战,西方意识形态网络渗透对领导力的威胁,网络话语体系分离对感召力的削弱与互联网传播生态变革对引导力的弱化。新时代下,有效提升网络场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力,需以系统思维为指导进行机制构建。首先,应从人民群众现实生活的满足与共同利益愿景的凝聚两个方面夯实现实利益保障机制;其次,可以理论创新、话语思维的调整、圈层界限的突破为手段,将网络话语内容、方式与平台的创新作为着眼点,创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网络话语机制;再次,加速媒体深度融合、强化网络议程设置与加强网络风险防控三线并行,从传播力、引导力及管控力的角度深化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网络传播引导机制;最后,坚定政治立场及方向、加强党对网络意识形态的领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提升网络综合治理能力同时加快网络立法与监管,营造清朗的网络环境,以强化网络场域意识形态领导管理机制。

徐豪[2](2020)在《盐城市盐都区农村环境治理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日益增长,农村环境问题越来越引起各方面的重视。受传统治理理念存在局限性、农村环境治理力量不够、农村环境治理融资渠道单一、农村环境治理体制机制不健全等多方面原因的制约,我国农村环境治理问题越发凸显,严重影响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和广大农民的生活质量。在即将实现全面小康的关口,我们必须更加重视农村环境治理。因此,找准农村环境问题成因,寻求破解之道,显得十分必要。本文以盐城市盐都区为例,通过文献研究法、调查分析法等方式,广泛走访政府部门和农村一线,对盐都区推进农村环境治理进行深入研究。首先,概述了当前盐都区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的研究背景、意义,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总结了盐都区在推进农村环境治理中的主要举措;随后,指出当前盐都区农村环境治理还存在工农业污染不可忽视、镇村污水治理不到位、新型农村社区发展同质化、长效化治理措施难以落实等问题,分析了考核的天平偏向经济发展、相关主体缺乏环保意识、基层环境治理机制不健全、产业发展和村庄建设缺乏科学规划等主要原因。最后,通过比较分析,提出了盐都区农村环境治理的对策措施:压实地方政府责任,加强农村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和政策调控,促使各主体切实履行好治理责任;以组织化、信息化为支撑,推动政府主导下的多主体协作治理,加强基层环保部门和执法队伍正规化建设,完善农村环境治理筹资机制;进一步优化村庄发展规划,促进村庄产业提档升级,完善农村环境治理相关制度;完善提升长效管护机制,加强村庄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建设,加强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等,着力为农民群众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

韩静茹,朱璧莹[3](2019)在《满都拉口岸志》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满都拉口岸位于中蒙边境757界碑处,与蒙古国东戈壁省哈腾布拉格县的杭吉口岸相对应,口岸通道为中蒙边界扎敏绍荣——杭盖边防会谈会晤通道。口岸自2002年首次开放以来找准自身区位优势,逐渐发展成为一个为包头及内蒙古西部地区提供矿产资源的能源型通道。近年来,凭借着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和达茂旗政府出台的各项政策,满都拉口岸的区位优势突显,独具特色的奇石交易也吸引来了大批的外来企业和人员。在发展地方经济的基础上,满都拉口岸不仅促进中蒙两国间的交流与合作,也为推动中蒙俄经济走廊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提供桥梁作用。

赵岩[4](2018)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矛盾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并将其上升到“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的战略高度。同时,由于国内外形势风云突变,多种文化相互交融和激荡,西方错误思潮的渗透和蔓延,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面临着风险和挑战,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经刻不容缓,而做好这项工作的关键在于精确定位和有效化解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矛盾。本选题旨在深入分析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矛盾的客观现状,探究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矛盾的化解目标、原则和思路,为推进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借鉴。本文主要界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矛盾与具体矛盾,以及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概念,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矛盾与主要矛盾的辩证关系为切入点,梳理分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矛盾的生成与演化,着重对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矛盾的概念、现状和化解进行深入研究。第一,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矛盾进行理论阐释。首先,阐释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矛盾研究的相关概念。一是基于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之维,界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矛盾与具体矛盾。二是基于矛盾的地位和作用差异之维,界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三是阐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的内涵及其辩证关系,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矛盾是指国家和社会发展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要求与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不能满足国家和社会发展要求之间的矛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矛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矛盾在国家和社会发展不同时期的主要表现形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矛盾决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矛盾的根本性质和发展趋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矛盾集中体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矛盾。其次,阐释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矛盾研究的理论依据,阐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矛盾的导向、引领和促进作用。第二,回答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矛盾“怎么生成”的问题。首先,分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矛盾生成的基本条件,即:经济、政治和文化条件等;其次,阐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矛盾生成的根本遵循,即:对矛盾斗争性和同一性辩证关系原理的遵循;对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遵循。再次,分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矛盾生成的内在动因,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本质规定的内在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健康发展的内在动力。最后,基于历史逻辑、实践逻辑,以及理论逻辑之维,阐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矛盾生成的逻辑过程。第三,回答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矛盾“怎样演化”的问题。主要根据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历程,以历史事件为节点,从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时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建时期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梳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矛盾的演化过程,着重阐释每个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矛盾的生成背景、生成过程、主要表征与化解举措。第四,回答了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矛盾“是什么”的问题。首先,界定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矛盾的概念,即强国建设与民族复兴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要求和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多元化多层次发展不能满足强国建设与民族复兴要求之间的矛盾;其次,阐述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矛盾的生成背景和生成过程;再次,阐述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矛盾存在的现实问题,即:强国建设与民族复兴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提出更高要求;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呈现出多元化多层次态势;强国建设与民族复兴的要求与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现状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最后,阐释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矛盾存在现实问题的原因,即:强国建设与民族复兴的要求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能力现状之间的矛盾凸显;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发展要求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之间的矛盾凸显;强国建设与民族复兴的要求与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之间的矛盾凸显。第五,回答了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矛盾“如何化解”的问题。首先,提出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矛盾的化解目标,即:使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符合强国建设与民族复兴的要求;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能力满足强国建设与民族复兴的要求;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适应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要求。其次,阐述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矛盾的化解原则,即:坚持化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矛盾和化解次要矛盾相结合;坚持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能力素质相统一;坚持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与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协调。最后,提出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矛盾的化解思路。即:精确定位强国建设与民族复兴要求加强矛盾化解的顶层设计;构建党建引领的“同向同行”机制形成矛盾化解的强大合力;大力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健康发展提高矛盾化解的能力水平;全面实施“线上线下”环境整治工程营造矛盾化解的良好氛围。

黄冬霞[5](2017)在《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移动终端设备的普及,人们的网络实践活动日益深入,人们的认识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基于网络信息技术的网络实践活动深刻影响着人类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重新架构着人们的生存方式,人类已经进入了网络化生存时代,并在网络化生存实践中生成了网络意识形态话语。一方面,多元的网络意识形态话语丰富着人们多样化的精神需求;另一方面,网络意识形态话语由于技术和规则的介入产生着巨大的效力,构成了国际社会、各阶级、各类组织和群体竞相争夺的重要政治资源,不同性质的网络意识形态话语相互交融、相互碰撞、相互激荡,不同程度地影响了网民的价值判断、价值选择和国家意识形态安全。显然,在网络意识形态话语纷杂的时代境遇中加强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降低“杂音”音量,弘扬社会主旋律,以维护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促进网民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一项迫切的现实课题。本文并不是单纯地针对网络意识形态激烈较量这一现实现象谈论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话题,而是把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作为当下人们一种生存方式的重要内容来探讨建构和发展话题。因为网络的普及和发展,网络化生存方式成为人类生存方式的新样态。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研究的任何一个内容都不可忽视对人的网络化生存方式的深切把握和关照。基于上述理解和认识,本文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研究的基本框架分为八章内容:第一章是绪论,主要阐述了本研究的选题依据和研究意义,梳理和分析了国内外研究动态,剖析了本论题涉及的基本概念,概述了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第二章主要研究了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的理论基础和思想资源。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马克思主义权力关系思想、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等相关论述作了研究和梳理,确立了本文研究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对中国传统社会以辩的方式争夺话语权、以废的方式控制话语权、以化的方式扩大话语权、以释的方式损益话语权、以融的方式强化话语权等主流意识形态传播手段和固化机制进行了剖析,为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研究提供了深厚的思想资源。对西方社会话语理论、权力理论、场域理论等思想的考察,获得了宝贵的思想借鉴,提出了关系是话语权的前提、对话是话语权的关键、建构是话语权的动力系统、语境是话语权的变量、场域是话语权的寓所等观点。第三章主要研究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内涵和特征。在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等相关概念分析的基础上对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概念进行了界定。然后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对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进行了划分,进一步明确了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内涵。通过对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概念和类型的把握,提炼出技术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特征、私人性与公共性相统一特征、单一性与跨界性相统一特征、聚合性与离散性相统一特征等四个基本特征,深层次探讨了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本质内涵。第四章主要研究了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的结构和功能。在把握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内涵的基础上,对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内在结构、形态结构和层次结构进行了分析。厘清了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内在结构的主体、客体、载体、效果各要素及相互关系;明晰了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形态结构的支配型形态和享有型形态及各子形态;明确了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层次结构的个体话语权、群体话语权、国家话语权及其相互关系。在全面把握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的结构的基础上,提炼出认同功能、引领功能、辩护功能、整合功能、激励功能等主要功能。第五章主要研究了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的生成机制和规律性呈现。揭示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主体的价值需要和利益诉求、网络实践是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的生成根源;网民的话语准备、议程设置、框架解读、价值认同是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生成过程的重要环节。在把握生成根源和生成过程环节的基础上,凝练了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生成过程的矛盾和规律呈现。其中,网络意识形态话语传播者话语价值供给与网络意识形态话语对象话语价值需求之间的矛盾是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生成过程的主要矛盾。赋予价值意义的话语传播系统与价值意义建构的接受系统之间适应与超越规律是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生成过程的主要规律呈现。最后分析了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转化的三种形式,即有效转化、无效转化和异化。第六章主要研究了当代中国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的现实境遇。首先分析了当代中国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发展取得的成绩和经验。然后分析了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发展现存问题,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失语”“失踪”“失声”网络意识形态话语充满“杂音”、网络主流意识形态建构的媒介生态复杂、网络红色地带、黑色地带和灰色地带“带宽”失调等现实境况。最后从主体、客体、载体、场域等角度对现存问题进行了归因分析,指出了网络意识形态话语主体作用力较弱、话语内容亲和力不强、话语载体传播力欠缺、话语场域环境复杂是其主要原因。第七章主要提出了当代中国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正向发展的基本思路和举措。在把握现实问题和归因分析的基础上,从愿景、理念、原则三个方面思考了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正向发展的基本思路。首先分析了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发展的文化主体性愿景、同心圆愿景、共同体愿景,这是对未来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发展达到某种状态或者某种效果的一种理想期待,也是当前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的动力源泉;然后探究了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发展的创新、共享、共建、共进理念;在此基础上揭示了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正向发展必须坚持的原则,即主导性与多样性相结合,以一元引领多样;批判性与包容性相结合,以包容促更新;民族性与世界性相结合,以开放促共享。最后从增强话语主体的作用力、增强话语内容的亲和力、增强话语内容的传播力、增强话语传播的获得感等四个方面提出了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正向发展的对策建议。第八章对全文进行了总结以及对后续研究进行了展望。

魏明蒂[6](2017)在《PPP模式在福州市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应用研究 ——以福州市水务行业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物质载体和基础,对促进城市和乡村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对基础设施需求日益增长。2016年我国城镇化率为57.35%,与发达国家当前80%的城镇化率相比,城镇化水平仍然偏低。按2020年我国城镇化率达到60%计,还需要投入大量的建设资金。长期以来,基础设施一直为政府主导投资兴建。近年来,随着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增速放缓,政府性债务规模增加,传统由政府大包大揽、以政府投资为主体的模式格局不能满足基础设施投资需要。加之,传统模式供给基础设施等公共品和公共服务存在投入高、效率慢、水平低等问题,越来越饱受社会诟病。破解这一难题,成为当下经济热点话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允许社会资本通过特许经营等方式参与地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和运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这一决定,实质指向就是应用PPP模式。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模式,作为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公共品或服务的一种方式,在基础设施建设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2014年始,财政部、发改委等已陆续出台相关的指导意见和操作指南,在全国各地开展PPP项目的试点、推荐和实施工作。福州作为省会城市,也于2015年初印发了《关于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实施意见的通知》,并将首批6个基础设施重大项目纳入PPP项目,进行应用探索。但是,经过两年多的应用实践,由于市场和政府的边界、政策法规制度、风险分担和利益共享机制、融资体系、项目选择与评估以及民营企业进入等还存在诸多问题,PPP项目落地仍然偏慢,运行效率低于预期。鉴于此,本文以福州市水务行业应用PPP模式为例,针对当前地方基础设施建设应用PPP模式出现的各种问题,立足典型案例的示范效用,就如何推广完善PPP模式在基础设施建设应用展开研究,并寻找相关解决方案。首先,本文在介绍PPP模式课题研究现状和相关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对福州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发展历程、应用PPP模式的现状进行分析,剖析了存在的问题;其次,本文选取福州市水务行业2个不同类型的PPP项目进行论证分析和综合评价,指出PPP模式应用需要努力的方向;最后借鉴国外6个国家应用PPP模式的经验,着力从政府角度、法律制度、项目运营等方面提出基础设施采用PPP模式的对策建议,力争为地方基础设施建设应用PPP模式提供可资借鉴的方案,为有关方面提供决策参考。

林永明[7](2016)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福建省某电信运营商组织变革研究》文中提出本文在移动互联网飞速发展以及电信行业竞争格局发生巨大变化的背景下,对福建省某运营商的组织变革进行深入研究。目的就是掌握有效开展组织变革步骤、措施以及解决变革阻力的方法,从而分析传统电信运营商组织变革的规律和特点,总结经验和教训,为该公司下一步变革措施提供有效的改进方案,以形成更具竞争力的组织体系,继续保持在福建区域行业领先地位。同时在此基础上,实现突破与创新,结合我国电信行业的实际情况和特点,摸索出一条可借鉴、适合我国传统电信运营商应对竞争、实施组织变革的新模式。本文采用案例研究的方法,采取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构框架,综合运用组织变革、文化变革等相关理论对福建省某电信运营商实施组织变革的整体过程及推进各阶段的措施、产生的阻力和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同时分析了此次组织变革的成功原因以及存在问题。总结出福建省该电信运营商组织变更成功的因素主要是变革型领导行为、重构灵活的组织架构、新的企业文化导入等,同时对电信运营商组织变革提出相关建议方案,最后总结出一套成功实施组织变革的六步骤模型。

许圣义,许昌浩[8](2016)在《说说“职场跳蚤”们的那些故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曾几何时,在市场经济竞争激烈状态下,一边是大学生就业难,一职难求,一边是已经就业的人在频繁跳槽。那么风景哪边独好?如何正确看待跳槽呢?本文将列举案例几则供大家一起探讨。案例:"我想抛弃鸡肋一样的工作"杨梅现供职于北京某跨国公司,有份令人羡慕的工作。她于1996年从一所重点大学英语专业本科毕业,到北京参加了一些大单位的考试,但都没什么结果。后来柳暗花明,她偶然参加了北京一家国字头的大公司招办

许圣义,许昌浩[9](2013)在《职场“跳蚤族”透视》文中研究说明曾几何时,在市场经济状态下,一边是大学生就业难,一职难求,一边是已经就业的频繁跳槽。那么风景哪边独好?如何正确看待跳槽呢?曾几何时,在市场经济状态下,一边是大学生就业难,一职难求,一边是已经就业的频繁跳槽。那么风景哪边独好?如何正确看待跳槽呢?

王铮[10](2010)在《HDX公司综合网管系统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当前,HDX公司的网络维护管理的目标是实现网络维护由“面向网络、面向设备”向“面向业务、面向客户”的转变,其网络维护的主要工作是在业务流程规范的指导下进行综合化集中维护。实现集中维护的手段是通过各专业网管监控系统及时发现网络告警并对网络故障进行快速的响应和处理。但随着网络的日趋复杂,业务的逐渐丰富、客户服务质量的逐渐提高,全业务经营及高质量的客户服务对网络综合管理及客户感知的网络运行质量的要求更加迫切,现有各专业独立的网管监控系统已不适应当前网络维护的发展,这直接导致了在管理上人力资源调配不合理、流程不畅、员工积极性难以提高等问题。因此,为了提高运维工作的效率、降低运维成本、保证网络高效稳定,建设一套综合网管系统势在必行。本文从所在公司的实际工作出发,充分研究了集团公司的企业信息化整体架构及通信领域其他相关系统,运用管理信息系统的相关理论知识,结合当前IT领域在数据库技术、网络组织、软件开发技术等方面的成熟经验,对综合网管系统的建设提出了设计思路。本文首先是对HDX公司现有维护管理体制、管理业务进行了介绍,其次对现有独立网管系统的业务流程、系统结构、系统功能、及数据流程进行了详细剖析,从而得出现有维护模式及网管系统存在的管理上和技术上的问题和局限性。针对现有管理业务及独立网管系统业务流程存在的问题及局限性,本文对原有流程进行了流程重组,同时提出解决方案,并进行可行性分析。根据重组后的流程及解决方案的思路,着重从综合网管系统的结构模型、功能定义、接口方案、系统平台、存储机制、网络配置、软件架构等几个方面对新系统的设计思路进行了阐述。最后,根据资金预算情况和立项申请情况,制定出了详细的实施计划和工程进度。由于作者的研究立足于实际工作,是对通过技术手段改革公司管理模式及工作体制的方法进行的初步探索,因此得到了所在公司管理层的认可。目前已通过了公司的立项审批,即将联合有实力且在业内有实战经验的软件企业进行系统的合作开发工作。

二、综合网管市场风景独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综合网管市场风景独好(论文提纲范文)

(1)新时代网络场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力及其提升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意义
    二、研究现状与述评
        (一) 国内研究现状
        (二) 国外研究现状
        (三) 简要评价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方法
    四、研究创新与不足
        (一) 研究创新
        (二) 研究不足
第一章 新时代网络场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力的理论架构
    一、网络场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力的科学内涵
        (一)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力的界定
        (二) 网络场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力的内涵
    二、网络场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力的内容结构
        (一) 党对网络场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领导力
        (二)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解释力
        (三) 网络新闻舆论的传播引导力
        (四) 网络美好生活的感召力
    三、网络场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力的内在特征
        (一) 虚拟性与现实性的统一
        (二) 包容性与排他性的统一
        (三) 批判性与建设性的统一
    四、新时代提升网络场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力的价值指向
        (一) 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
        (二) 指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三) 扩大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世界影响力
第二章 新时代网络场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力的生成机理
    一、内聚性动力: 理论创新内动和理想目标导向
        (一) 理论创新内动
        (二) 理想目标导向
        (三) 理论创新内动与理想目标导向的作用关联
    二、外推性动力:改革深化支撑和利益需要驱动
        (一) 利益需要驱动
        (二) 改革深化支撑
        (三) 利益需要驱动与改革深化支撑的作用关联
    三、运行性动力:舆论宣传助力和网络环境规约
        (一) 舆论宣传助力
        (二) 网络环境规约
        (三) 舆论宣传助力与网络环境规约的作用关联
第三章 新时代网络场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力的现实图景
    一、新时代网络场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力的实证考察
        (一) 测评指标体系构建
        (二) 调查设计
    二、新时代网络场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力的现状把握
        (一) 引领内容维度:全面准确但不均衡
        (二) 引领方式维度:手段多样但缺乏深度吸引
        (三) 引领效果维度:情感认同较高,但存在知行不一
    三、阻滞网络场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力提升的现实因素
        (一) 利益分化思想多元挑战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统摄力
        (二) 西方意识形态网络渗透威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防范力
        (三) 网络话语体系分离削弱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感召力
        (四) 互联网传播生态不良弱化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导力
第四章 新时代网络场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力的提升机制建构
    一、夯实现实利益保障机制
        (一) 人民群众现实生活的满足
        (二) 共同利益愿景的凝聚
    二、创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网络话语机制
        (一) 创新理论体系,优化网络话语内容
        (二) 调整话语思维,改善网络话语方式
        (三) 突破圈层界限,构建新型网络话语平台
    三、深化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网络传播引导机制
        (一) 加速媒体深度融合,提升传播力
        (二) 强化网络议程设置,淬炼引导力
        (三) 加强网络风险防控,拓深管控力
    四、强化网络场域意识形态领导管理机制
        (一) 坚定政治立场及方向,加强党对网络意识形态的领导
        (二) 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提升网络综合治理能力
        (三) 加快网络立法与监管,营造清朗的网络环境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2)盐城市盐都区农村环境治理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2 研究动态与评析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4 创新点与难点
2 农村环境治理的概念及理论
    2.1 概念的界定
    2.2 相关理论
    2.3 我国农村环境治理的政策变迁
3 盐都区农村环境治理的主要举措
    3.1 构建农村环境“五位一体”长效管护体系
    3.2 系统性整治河湖修复水环境
    3.3 大力改善农民住房条件
    3.4 实施镇村污水治理及区域饮水工程
    3.5 加快产业转型减少工业污染
4 盐都区农村环境治理中的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4.1 盐都区农村环境治理中存在的问题
    4.2 盐都区农村环境治理问题原因分析
5 提升盐都区农村环境治理水平的对策
    5.1 增强各主体参与农村环境治理的责任意识
    5.2 强化农村环境治理的组织保障和技术支撑
    5.3 做好农村环境治理的中长期谋划
    5.4 加大农村环境治理基础设施和装备投入
6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3)满都拉口岸志(论文提纲范文)

一、满都拉口岸在哪?
二、口岸运营
    (一) 口岸建设
    (二) 口岸过货情况
三、口岸优势
    (一) 资源优势
    (二) 交通优势
    (三) 区位优势
四、口岸特色——奇石交易
    (一) 奇石的来历
    (二) 奇石交易的时间
    (三) 奇石交易的方式
        1.与蒙商间的交易
        2.中国石商的买卖
        3.“疯狂的石友”
    (四) 奇石交易的状况
五、口岸上的人
    第一, 口岸上的工作人员和边防边检官兵。
    第二, 满都拉镇的“游牧”检察官。
    第三, 满都拉镇草原110和专职消防队的工作人员。
    第四, 口岸上经商的人们。

(4)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矛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现实意义
    三、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简要述评
    四、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五、研究重难点与创新之处
        (一)研究重点
        (二)研究难点
        (三)创新之处
第一章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矛盾的理论阐释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矛盾研究的相关概念
        (一)基于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之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矛盾与具体矛盾
        (二)基于矛盾的地位和作用差异之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矛盾研究的理论依据
        (一)马克思主义矛盾理论
        (二)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功能理论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矛盾的作用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矛盾的导向作用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矛盾的引领作用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矛盾的促进作用
第二章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矛盾的生成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矛盾生成的基本条件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矛盾生成的经济条件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矛盾生成的政治条件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矛盾生成的文化条件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矛盾生成的根本遵循
        (一)对矛盾斗争性与同一性辩证关系原理的遵循
        (二)对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遵循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矛盾生成的内在动因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本质规定的内在要求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健康发展的内在动力
    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矛盾生成的逻辑过程
        (一)基于历史逻辑之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矛盾生成过程
        (二)基于实践逻辑之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矛盾生成过程
        (三)基于理论逻辑之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矛盾生成过程
第三章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矛盾的演化
    一、社会主义改造时期(1949—1956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矛盾
        (一)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矛盾的生成背景
        (二)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矛盾的生成过程
        (三)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矛盾的主要表征
        (四)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矛盾的化解举措
    二、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1956—1976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矛盾
        (一)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矛盾的生成背景
        (二)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矛盾的生成过程
        (三)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矛盾的主要表征
        (四)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矛盾的化解举措
    三、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时期(1976—1992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矛盾
        (一)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矛盾的生成背景
        (二)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矛盾的生成过程
        (三)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矛盾的主要表征
        (四)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矛盾的化解举措
    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建时期(1992—2002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矛盾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建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矛盾的形成背景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建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矛盾的生成过程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建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矛盾的主要表征
        (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建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矛盾的化解举措
    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2002—2012 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矛盾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矛盾的生成背景
        (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矛盾的生成过程
        (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矛盾的主要表征
        (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矛盾的化解举措
第四章 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矛盾的现状分析
    一、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矛盾的生成
        (一)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矛盾的基本内涵
        (二)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矛盾的生成背景
        (三)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矛盾的生成过程
    二、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矛盾存在的现实问题
        (一)强国建设与民族复兴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提出更高要求
        (二)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呈现出多元化多层次态势
        (三)强国建设与民族复兴的要求与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现状之间存在一定差距
    三、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矛盾存在现实问题的原因
        (一)强国建设与民族复兴的要求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能力现状之间的矛盾凸显
        (二)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发展要求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之间的矛盾凸显
        (三)强国建设与民族复兴的要求与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之间的矛盾凸显
第五章 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矛盾的化解
    一、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矛盾的化解目标
        (一)使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符合强国建设与民族复兴的要求
        (二)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能力满足强国建设与民族复兴的要求
        (三)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适应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要求
    二、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矛盾的化解原则
        (一)坚持化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矛盾和化解次要矛盾相结合
        (二)坚持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能力素质相统一
        (三)坚持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与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协调
    三、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矛盾的化解思路
        (一)精确定位强国建设与民族复兴要求加强矛盾化解的顶层设计
        (二)着力建构党建引领的“同向同行”机制形成矛盾化解的强大合力
        (三)大力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健康发展提高矛盾化解的能力水平
        (四)全面实施“线上线下”环境整治工程营造矛盾化解的良好氛围
结论
主要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科研成果

(5)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与意义
        1.1.1 选题依据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基本概念分析
        1.3.1 话语权
        1.3.2 网络意识形态
        1.3.3 网络社会和网络空间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方法及创新点
        1.4.1 研究的主要内容
        1.4.2 研究的主要方法
        1.4.3 研究的创新点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研究的理论基础和思想源流
    2.1 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研究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
        2.1.1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研究的理论支撑
        2.1.2 马克思主义的技术权力思想: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研究的切入点
        2.1.3 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研究的目标指向
    2.2 中国传统社会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的思想资源
        2.2.1 以辩的方式争夺话语权
        2.2.2 以废的方式控制话语权
        2.2.3 以化的方式扩大话语权
        2.2.4 以释的方式损益话语权
        2.2.5 以融的方式强化话语权
    2.3 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研究的西方思想借鉴
        2.3.1 关系:话语权的基点
        2.3.2 对话:话语权的关节点
        2.3.3 建构:话语权的动力系统
        2.3.4 语境:话语权的变量
        2.3.5 场域:话语权的寓所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内涵和基本特征
    3.1 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内涵
        3.1.1 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含义
        3.1.2 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分类
    3.2 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的特征
        3.2.1 技术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特征
        3.2.2 私人性和公共性相统一特征
        3.2.3 单一性和跨界性相统一特征
        3.2.4 聚合性和离散性相统一特征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的结构和功能
    4.1 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的结构
        4.1.1 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内在结构
        4.1.2 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形态结构
        4.1.3 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层次结构
    4.2 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功能
        4.2.1 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的认同功能
        4.2.2 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引领功能
        4.2.3 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的辩护功能
        4.2.4 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整合功能
        4.2.5 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激励功能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的生成与转化
    5.1 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的生成根源
        5.1.1 社会经济的发展是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生成的根本基础
        5.1.2 主体的价值需要和利益诉求是网络意识形态形态话语权生成的动因
        5.1.3 网络实践是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生成的力量源泉
    5.2 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的生成过程
        5.2.1 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生成过程的逻辑起点:话语准备
        5.2.2 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生成过程的逻辑展开:议程设置、框架解读、价值驱动
        5.2.3 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生成过程的逻辑终点:行为表达
    5.3 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生成过程的矛盾和规律
        5.3.1 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生成过程的矛盾
        5.3.2 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生成过程的规律
    5.4 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的转化
        5.4.1 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有效转化
        5.4.2 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无效转化
        5.4.3 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异化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当代中国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发展的现实境遇
    6.1 当代中国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发展取得的成绩和基本经验
        6.1.1 取得的成绩
        6.1.2 基本经验
    6.2 当代中国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发展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6.2.1 马克思主义传播存在一定程度的“失语”“失踪”“失声”现象
        6.2.2 网络意识形态话语内容充满“杂音”
        6.2.3 媒介生态的变化加大了网络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的难度
        6.2.4 网络场域的红色地带、黑色地带和灰色地带“带宽”失调
    6.3 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发展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6.3.1 网络意识形态话语主体作用力较弱
        6.3.2 网络意识形态话语内容的亲和力不够
        6.3.3 网络意识形态话语载体的传播力欠缺
        6.3.4 网络意识形态话语场域的环境复杂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当代中国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正向发展的策略
    7.1 当代中国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正向发展的基本思路
        7.1.1 当代中国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正向发展的理想愿景
        7.1.2 当代中国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正向发展的理念
        7.1.3 当代中国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正向发展的原则
    7.2 当代中国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正向发展的基本举措
        7.2.1 主体建设:增强话语主体的作用力
        7.2.2 内容建设:增强话语内容的亲和力
        7.2.3 载体建设:增强话语内容的传播力
        7.2.4 场域建设:增强话语传播的获得感
    7.3 本章小结
第八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8.1 全文总结
    8.2 后续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6)PPP模式在福州市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应用研究 ——以福州市水务行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2.1 国外关于PPP模式的研究
        1.2.2 我国关于PPP模式的研究
    1.3 研究方法、基本内容和技术路径
        1.3.1 研究方法和拟解决的问题
        1.3.2 基本内容和技术路径
    1.4 创新点以及不足之处
第二章 PPP模式应用基础设施建设的相关理论分析
    2.1 PPP模式、公共产品理论和项目区分理论
        2.1.1 PPP模式的内涵、特征、分类
        2.1.2 PPP模式在我国的发展应用
        2.1.3 公共产品和项目区分理论
    2.2 基础设施、投融资理论和可销售性评估理论
        2.2.1 基础设施的内涵、特征、分类
        2.2.2 优序融资和投资理论
        2.2.3 基础设施可销售性评估理论
    2.3 PPP模式应用基础设施建设的内在机理
第三章 福州市基础设施建设应用PPP模式的现状与问题
    3.1 福州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发展历程
        3.1.1 计划经济时期的“财政集中计划投资”模式
        3.1.2 改革开放时期的“政府投资为主+外来资金为辅”模式
        3.1.3 市场经济时期的“政府投资+民间投资”双轮驱动模式
    3.2 福州市基础设施建设应用PPP模式现状
        3.2.1 建立机制完善政策,优选项目动态管理
        3.2.2 筹集大量建设资金,缓解政府债务压力
        3.2.3 应用领域十分广泛,社会资本积极参与
    3.3 福州市基础设施建设应用PPP模式存在问题
        3.3.1 政策法规制度不够健全
        3.3.2 政府与市场边界不够清晰
        3.3.3 利益共享和风险分担机制不够合理
        3.3.4 金融和中介机构作用不够突出
        3.3.5 民间资本实质参与程度不够高
第四章 福州市水务行业应用PPP模式典型案例分析
    4.1 福州市金山污水处理PPP项目
        4.1.1 项目基本情况
        4.1.2 项目运营分析
        4.1.3 项目综合评价
    4.2 福清水务PPP项目
        4.2.1 项目基本情况
        4.2.2 项目运营分析
        4.2.3 项目综合评价
    4.3 项目案例启示
第五章 国外基础设施建设应用PPP模式的经验借鉴
    5.1 英加应用PPP模式情况及经验借鉴
        5.1.1 英国PPP模式应用情况
        5.1.2 加拿大PPP模式应用情况
        5.1.3 英加两国经验借鉴
    5.2 日韩应用PPP模式情况及经验借鉴
        5.2.1 日本应用PPP模式情况
        5.2.2 韩国应用PPP模式情况
        5.2.3 日韩两国经验借鉴
    5.3 印菲应用PPP模式情况及经验借鉴
        5.3.1 印度应用PPP模式情况
        5.3.2 菲律宾应用PPP模式情况
        5.3.3 印菲两国经验借鉴
第六章 基础设施建设应用PPP模式的对策建议
    6.1 完善政府制度约束,建立政策支持体系
        6.1.1 建立政府重诺履约保障机制
        6.1.2 建立政策配套保障机制
        6.1.3 建立高效协调运作机制
    6.2 加快法律法规建设,推进多重复合监管
        6.2.1 制定PPP模式法律法规
        6.2.2 加强项目全过程监管
    6.3 坚持科学分配风险,优化项目设计运营
        6.3.1 构建风险分担和利益分配格局
        6.3.2 精准实施项目差异化管理
        6.3.3 提高民间资本参与度
    6.4 优化金融创新生态,培育良好市场环境
        6.4.1 创新多元融资服务方式
        6.4.2 强化机构和专业力量支撑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7)移动互联网时代福建省某电信运营商组织变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研究目的
    第二节 文献综述
    第三节 论文的研究方法
    第四节 论文的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
    第一节 组织变革概念及理论发展
    第二节 组织变革的模型理论介绍
    第三节 组织变革的动力和阻力因素
    第四节 组织变革的成败因素
第三章 移动互联网时代电信运营商组织变革的动因
    第一节 移动互联网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
    第二节 移动互联网时代电信运营商组织变革的内外动力
第四章 移动互联网时代福建省某电信运营商组织变革过程
    第一节 原有的组织结构及存在问题
    第二节 组织变革必要性和目的
    第三节 组织变革实施过程
第五章 福建省某电信运营商组织变革的成效及问题分析
    第一节 组织变革成效及经验分析
    第二节 组织变革中存在问题分析
第六章 移动互联网时代福建省某电信运营商组织变革的优化建议
    第一节 建立扁平化的组织架构
    第二节 优化激励机制平衡各方利益
    第三节 重塑内部整体管理体系
第七章 结论
    第一节 福建某电信运营商组织变革的启示
    第二节 展望未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10)HDX公司综合网管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概述
    1.1 论文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公司介绍
        1.1.2 HDX公司维护体制现状
        1.1.3 HDX企业信息化战略介绍
    1.2 论文研究意义和研究内容
    1.3 论文研究方法及框架
2 相关理论与技术综述
    2.1 管理信息系统理论
        2.1.1 管理信息系统概念
        2.1.2 管理信息系统对企业管理的影响
        2.1.3 管理信息系统的技术基础
        2.1.4 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一般方法
    2.2 信息系统在电信行业的经典应用案例
3 现有网管系统分析
    3.1 管理业务分析
    3.2 业务流程分析
    3.3 现有网管系统分析
        3.3.1 系统结构分析
        3.3.2 系统功能分析
    3.4 现有网管系统的局限性分析
        3.4.1 在管理上的局限性
        3.4.2 在技术上的局限性
4 综合网管系统设计
    4.1 逻辑方案的提出
        4.1.1 针对现有网管系统局限性的解决方案
        4.1.2 业务及数据流程重组
    4.2 综合网管系统的可行性分析
    4.3 综合网管系统的系统设计
        4.3.1 系统结构设计
        4.3.2 系统管理功能设计
        4.3.3 系统集成框架设计
    4.4 系统互连设计
    4.5 系统物理设计
        4.5.1 系统主机设计
        4.5.2 主机内存需求设计
        4.5.3 系统网络设计
        4.5.4 数据存储设计
        4.5.5 系统安全性及可靠性方案
5 综合网管系统的系统实施
    5.1 系统实施的步骤
    5.2 系统软件架构的选择
    5.3 工程进度及进展
6 总结
致谢
参考文献

四、综合网管市场风景独好(论文参考文献)

  • [1]新时代网络场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力及其提升机制研究[D]. 任虹宇. 山东大学, 2020(10)
  • [2]盐城市盐都区农村环境治理对策研究[D]. 徐豪. 中国矿业大学, 2020(01)
  • [3]满都拉口岸志[J]. 韩静茹,朱璧莹. 西部蒙古论坛, 2019(01)
  • [4]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矛盾研究[D]. 赵岩. 西南大学, 2018(07)
  • [5]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研究[D]. 黄冬霞. 电子科技大学, 2017(06)
  • [6]PPP模式在福州市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应用研究 ——以福州市水务行业为例[D]. 魏明蒂. 福州大学, 2017(05)
  • [7]移动互联网时代福建省某电信运营商组织变革研究[D]. 林永明. 福建师范大学, 2016(06)
  • [8]说说“职场跳蚤”们的那些故事[J]. 许圣义,许昌浩. 职业, 2016(13)
  • [9]职场“跳蚤族”透视[J]. 许圣义,许昌浩. 现代青年(细节版), 2013(04)
  • [10]HDX公司综合网管系统研究[D]. 王铮. 西安理工大学, 2010(12)

标签:;  ;  ;  ;  ;  

综合网管市场格局独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