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以色列纺织服装市场(论文文献综述)
蔡晓丹,杨舒佳,黄泽春[1](2022)在《构建“三新两特一大”产业发展格局 引领高质量发展》文中研究指明在刚刚过去的2021年,我市坚定不移把工业特别是制造业摆在经济发展的首位。今年“两会”上,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新的一年,我市将集中力量推动“工业立市、产业强市”攻坚突破,从2022年起连续5年,每年安排4亿元实施“百亿企业、千亿产业”培育计划,扶持企业做大做强……?
董新昕,兰丽丽,周李琼,柳映青,杨松[2](2021)在《国际纺织品技术性贸易措施现状及应对策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由于高水平的贸易限制措施加剧国际贸易和世界经济的不确定性,为了充分了解我国纺织品产业所面临的国际贸易环境,对我国纺织品的产业现状和2016~2020年WTO发布的纺织品通报情况进行分析,并提出应对措施建议。研究结果表明:我们需要加快技术标准制定重心的转移;大力推动纺织标准服务的信息化进程;建议恢复关于纺织品标签标识的强制性国家标准要求;加强对非洲等"一带一路"国家标准法规和国外产业用纺织品TBT通报的关注。
王瑜[3](2021)在《构建中国-以色列自贸区的经济效应分析》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全面推进,CPTPP、RCEP等双边贸易协定的签订,美欧、日欧、美日自贸协定及中欧自贸协定的签署,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持续推进和发展,在此背景下建立自由贸易区对各国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快速推进自贸区战略,是我国在面临全球贸易体系重构和新常态经济发展的客观形势下开展新一轮对外开放的重要举措。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以色列在亚洲地区第一大、全球第二大贸易伙伴,可见,中国和以色列两国的经济优势互补,贸易潜力巨大。在此次新冠疫情之后,以色列与中国的经贸合作得到进一步加强。因此推动建立中以自贸区是我国在建立高标准自贸区进程中的重要战略部署,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中国和以色列的经贸关系紧密,两国一直在为建立自贸区而努力。在中以已经进行了七轮谈判的背景下,建立中国-以色列自由贸易区的经济效应成为本文的研究重点。首先,对中国-以色列自由贸易区建设对中以两国经济影响进行了理论分析;其次,从中以两国货物贸易依存度、商品进口关税结构、TII指数和RCA指数等方面,对中国和以色列的贸易发展现状进行分析,从而为建立中以FTA提供现实依据;再次,运用GTAP模型分别模拟分析中以自贸区逐步取消关税壁垒和降低非关税壁垒四种情景下产生的宏观经济效应、产出、物价等方面;最后总结本文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通过本文的研究得出了以下结论:(1)理论分析表明建立中以自贸区能够扩大双边贸易额,使中国和以色列的进出口贸易增加,降低商品的价格,有利于提高两国消费者的消费能力和福利水平,同时还能够降低生产企业进口原材料零部件的成本,提高生产者的利润。(2)近二十年来,中国和以色列的双边贸易规模不断扩大,贸易联系紧密。中国对以色列的出口依存度和进口依存度一直保持稳定,以色列对中国的出口占以色列总出口的比重逐年不断提高,以色列出口贸易对中国市场的依赖程度远高于中国对其的市场依存度;虽然以色列对中国的进口依存度出现波动性下降,但是以色列对中国的进口依存度远远高于中国对其的依赖程度。(3)近几年中以贸易结合度指数上升趋势较快,中以双边贸易结合度指数显示,这说明中以贸易发展具有广阔的前景,但是,中以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存在明显差异,中国的纺织品、服装等产品对以色列的竞争优势强,而以色列的化工产品、运输设备、机电产品等产品对中国的比较优势较强。研究还表明,中以双边贸易具有较强的互补性。(4)运用GTAP模拟分析发现,建立中以自贸区,降低关税和服务贸易壁垒将会使中国的GDP、居民收入、消费支出、资本回流净收益率、福利水平和总产出水平提高,贸易条件改善,同时,使以色列的GDP、居民收入和消费、进出口和总产出上升;模拟分析还发现,中以建立自贸区后,随着贸易自由化不断加强,中以两国获得的上述经济效益不断增加,而且以色列在GDP、居民收入和消费、进出口和总产出等方面获得的经济利益要明显大于中国。
罗琴秀[4](2020)在《“一带一路自由贸易区网络”构建及其经济效应评估》文中认为作为一个经贸合作倡议,“一带一路”旨在构筑立足中国周边、辐射“一带一路”、最终面向全球的高标准的自由贸易区网络。本文基于“一带一路自由贸易区网络”的网络构建视角,研究其构建思路、路径与模式,并运用GTAP模型分析其对中国及沿线各次区域的经贸影响。在网络构建部分,文章首先梳理“一带一路”沿线各次区域的自由贸易现状及其政治稳定、制度文化、基础设施、产品贸易结构、贸易投资环境等贸易一体化条件的差异,明确各次区域的合作模式与核心国家,进而整理出“一带一路自由贸易区网络”的构建思路;其次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计算各次区域内各国贸易一体化条件的综合得分,并结合“核心国家”,得出各次区域内一体化顺序,从而确定“一带一路自由贸易区网络”的构建路径。该路径是:以次区域为基础,以各次区域的核心国家或区域组织为突破口,从点到线,由线及面,先行实现区域一体化;短中长期各阶段性任务相结合,重点突破、多层并发、分步推进,逐步推动跨区域融合;沿“双边-诸边-区域”路径,贯穿“一带一路”沿线,建成以中国为主导的多层次、宽领域、广覆盖、高质量的“一带一路自由贸易区网络”。在经济效应评估部分,依托运输成本、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三个变量的不同梯度值设定各种不同贸易一体化顺序和程度的9种情境,运用GTAP模型模拟“一带一路自由贸易区网络”对各国各次区域和产业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1)从总体来看,即以基础设施合作为依托,提高交通便利化水平,降低运输成本,同时以生产合作和服务贸易为根本,提高贸易自由化与便利化,合力推动“一带一路自由贸易区网络”的建成对沿线各次区域各国GDP、社会福利和贸易条件等均有显着正向影响;(2)从不同贸易一体化顺序的经贸效应来看,当某个次区域一体化程度越高,“一带一路自由贸易区网络”的推进对该区域实际GDP和社会福利的正向效应越大,而初始一体化水平较低的次区域的经贸将受损,且这种负面影响在短期内很难得以削减;(3)对中国而言,通过在基础设施合作、生产合作与服务贸易等方面不断推进“一带一路自由贸易区网络”,均对GDP、福利水平、贸易条件和进出口有显着的促进作用,且可以通过产能合作实现产业转型与升级。但不同的贸易一体化顺序对中国在各方面的影响程度不同;(4)从产业角度来看,“一带一路自由贸易区网络”的建成将推动中国及沿线各次区域的比较优势产业发展,各次区域的优势产业的规模经济效应显着,尤其是有着初级产品资源的国家产业增长显着。
冯含笑[5](2020)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纺织品标准比对及中亚国家实证分析》文中指出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六年来取得丰硕成果,我国与沿线各国联系愈发紧密,贸易往来频繁。我国纺织服装产品出口占总产品出口比重大,随着贸易的深入,也出现一系列检验检疫问题。法规、标准的差异使得进出口两国检测报告互不认可,一些国家严苛的法检项目也使得我国产品出口面临挑战,这些由于产品质量检验引发的问题为我国纺织服装企业出口带来巨大风险。为推动纺织品出口、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本课题以中国民营经济组织合作商会发布的“一带一路”沿线65个国家为研究对象,梳理归纳了各国纺织类标准数量、采标率、法检项目、技术性贸易措施通报情况、召回情况等一系列数据,按区对65国的纺织类标准情况进行介绍和总结,基于各地区不同的情况分析我国纺织产品出口风险来源;同时采用层次分析法、德尔菲法等分析方法构建了纺织品出口风险评估模型,从纺织类标准国际接轨度、纺织品市场规范性、纺织品必检项目、技术性贸易壁垒、标准化网站建设程度五个方面对我国纺织类产品出口沿线国家面临的风险进行计算分析;选用合理的评估指标,将各国数据与我国各项指标数据比较,量化归一,得到我国纺织品出口“一带一路”沿线各国风险列项以及综合结果,并使用Power Map制作视频进行风险可视化展示。最后以中亚国家为实证分析对象,详细分析了中亚国家的纺织产业、贸易发展现状,利用Python爬虫技术和大数据分析方法对各国官方网站进行纺织领域相关的实时动态数据提取,以纺织品出口风险评估模型为基础,结合模糊综合分析法,将定性数据量化,分析动态风险,得到各国动态风险等级的隶属度关系。同时使用Yi CAT平台处理俄汉语言翻译,提高法规文件阅读的准确性,仔细比对两地必检项目技术要求和方法要求,对静态风险模型进行完善,最后给出静动态出口风险数据以及Power Map制作的静动态风险可视化展示视频。本文构建了纺织品出口风险评估模型,用于纺织服装企业判断出口目标地区风险情况。由模型可知,受标准体系整体差异和召回率的影响,出口到俄罗斯、亚美尼亚、塔吉克斯坦、拉脱维亚、克罗地亚等12国的风险较高,需要格外注意。在实证分析中,产品出口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面临的静态风险较小,但近年来一系列政策措施使得动态风险有所增加。乌兹别克斯坦和塔吉克斯坦的低采标率使得两国与我国相关标准的兼容性差,乌兹别克斯坦棉纺行业比较强势,建立的纺织集群对我国产品出口有一定影响,但该国近年来制度层面一直没有颁布相应的文件或管理措施,塔吉克斯坦旨在于增加民众就业率和收入,对我国产品出口影响不大。
曲越[6](2020)在《基于效应异质性的中国FTA策略选择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1世纪以来,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随着世界范围内签署的双边和区域贸易协定数量的不断增加,自由贸易区(以下称FTA)已经逐渐成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形式。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逐渐参与到世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中国与亚洲、拉丁美洲、大洋洲及欧洲的诸多国家和地区建立了FTA。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持续推进,RCEP的谈判取得突破性的进展,中国的FTA建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FTA的规模和数量不断扩大,在FTA的谈判过程中,谈判的内容和领域也逐渐向服务贸易等方向延伸,积极与世界各国进行FTA的谈判将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举措之一,在整个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结论如下:文章首先以国家自由贸易区服务网的数据为基础,梳理了中国FTA的发展概况。分析发现,中国已建FTA涉及的对象总体上以相邻和相近的国家和地区为主,而且大部分是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中国处于各FTA国家和地区经贸网络的中心位置;各FTA协议中涉及最多的是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总体涉及的较少,中国与签订FTA的国家和地区之间的总体关税水平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目前很多具体细分产业已经基本实现了零关税。总体来看,到2019年底,中国已经基本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形成了以亚洲为基础,辐射全球的FTA发展格局,下一步欧洲和非洲的FTA空白区是中国FTA建设的努力和发展方向。其次,基于GTAP模型对中国已建FTA的传统经济效应进行一般均衡分析。结果表明,FTA的建立促进了中国GDP的增加、社会福利的提高和贸易条件的改善,进口增幅明显高于出口,贸易逆差效应明显,中国的纺织品与服装业产出增幅最大,畜牧业受到的冲击最严重,畜牧业和车辆及部件的进口增幅偏大,种植业出口增幅最大,出口下降较为严重的是金融商贸业、林业和其他服务业;国别异质性研究还发现,与发展中国家建立FTA使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相对有利的地位,地理空间距离较近、与中国贸易联系较为紧密的国家和地区与中国建立FTA更能带动中国经济的发展,但也使中国的进口量大幅增加、贸易顺差缩小,FTA经济效应在其他成员国之间对外开放程度不断加深之后呈现下降趋势,FTA关税减让的后期,对中国GDP、社会福利以及进出口的影响更大;产业异质性分析指出,在中国FTA发展过程中,第二产业仍然是中国的优势产业和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尤其是纺织、电子和交通设备制造业等领域,产业的联动发展作用明显,第一产业在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中仍然是不可忽视的领域,第三产业的规模和开放程度有待进一步提升。然后,文章进一步从全球价值链的视角出发,将FTA对贸易和产业增加值的经济影响从FTA数量和FTA深度两个角度分别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中国的贸易增加值和产业增加值的增长同样受到了FTA的推动,与一般性的传统贸易活动相比,在全球价值链活动相关的产业和贸易领域,FTA扮演着更为重要的角色,但目前中国的FTA拉动效应主要是依靠贸易伙伴和贸易范围的扩大,中国FTA建设的水平和层次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在现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地理距离因素对贸易增加值的影响逐渐下降,人口因素仍然是中国对外贸易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影响指标;国别的异质性研究表明,中国与发达国家和地区建立FTA通过贸易自由化程度的提升对中国对外贸易的拉动作用最大,FTA参与度较高以及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与中国建立FTA的国家和地区对中国全球价值链参与程度和竞争力的提升也有显着的帮助,与中国相邻和相近的国家建立FTA仍然更有利于中国贸易增加值的提升和经济的发展,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地理空间距离在对外贸易伙伴选择中的影响度正在逐渐下降;产业异质性分析发现,第一产业是中国和FTA成员国经贸合作的基础,FTA主要是从数量和规模上对第一产业产生影响,第二产业是中国的优势产业和主导产业,也是中国贸易开放度最高的产业,第二产业的发展受到FTA数量和深度的双重影响,中国与各FTA国家和地区之间涉及的第三产业领域的关税减让安排较少,因而目前FTA对中国服务产业的影响并不显着,服务贸易的开放度需要进一步提升。最后,文章从FTA经济效应的非线性角度出发,研究了FTA在不同转换机制下对中国经济增长的非线性影响分析。结果显示:一方面,FTA数量对中国经济增长的非线性影响主要包括两个机制,在中国FTA发展的早期阶段,即当中国正式建立的FTA数量小于14.7343时,FTA数量和规模的扩大对中国的经济影响较为显着,FTA深度的作用相对较小,对外贸易在带动中国经济增长中依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随着中国FTA建设的逐渐成熟和完善,当FTA数量超过14.7343时,FTA深度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比FTA数量更加明显,受经济形势的影响,FTA数量和对外贸易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作用近年来略有下降的趋势;另一方面,FTA深度对中国经济增长的非线性影响主要包括三个机制,在中国FTA发展的初期,即当中国的平均关税水平大于9.6833%时,FTA数量和规模的扩大对中国的经济影响较为显着,FTA深度的作用相对较小,对外贸易在带动中国经济增长中依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FTA框架下关税减让程度的逐渐提升,当中国各产业的平均关税水平介于0.6215%和9.6833%之间时,FTA数量和FTA深度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度均有了很大的提升,且FTA深度的作用上升势头更强,与FTA数量的作用系数基本持平,对外贸易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依然强劲。现阶段,当中国各产业的平均关税水平低于0.6215%时,在中国与各FTA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关税基本趋于零的背景下,FTA深度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取代FTA数量成为影响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FTA变量,后危机时代,受经济形势的影响,FTA数量和对外贸易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作用近年来略有下降的趋势。本文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了创新:创新点一,现有关于FTA的研究主要是集中在中外双边的层面,缺乏对中国FTA的整体把握。本文将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创新应用到对各FTA的梳理中,更加形象和直观地对中国截止到2019年与25个国家和地区建立的FTA进行了全面、综合的分析,明确了这些国家和地区与中国的贸易和经济合作网络关系。并结合GTAP模型将各FTA对传统贸易增长和经济发展的作用进行一般均衡分析,进一步将FTA的效应细化为不同的国别和产业异质性视角进行研究,从新的角度为中国下一步的FTA国别和产业策略的选择提供了重要的思考和建议。创新点二,本文依托中国与各个国家和地区签订的FTA协议中关于关税减让的具体细节,通过数据整理和匹配,得出FTA数量和FTA深度两个综合指标,很好地刻画了FTA的发展情况,从研究数据上进行了一定的创新。进一步以投入—产出表为基础,以全球价值链数据库为依托,创新使用贸易增加值和产业增加值的数据对FTA在全球价值链背景下的效应进行重新分析,同时将IV和GLS等计量方法应用到对模型内生性的控制中,并与FTA的传统效应进行对比研究,将FTA与全球价值链进行结合,从研究视角上符合当代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发展的主流。创新点三,在前文对FTA贸易和经济效应的研究基础上,通过一系列的理论和数据分析指出,在全球价值链快速发展的背景下,FTA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可能存在一定的非线性机制,并以FTA数量和深度为门限变量,用PSTR模型对二者的门限阈值和具体的效应机制进行检验和估算,在FTA的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上进行了创新。进一步在分析FTA和全球价值链关系的过程中引入全球价值链参与度和全球价值链位置两个指标,使FTA的效应分析更加准确,符合现代世界经济发展的情况。
中国纺织国际产能合作企业联盟[7](2019)在《拓展“一带一路”经贸合作新空间 中纺联副会长杨纪朝带队赴以色列、约旦进行行业交流和投资环境调研》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17年,中以宣布建立创新全面伙伴关系,随着中以两国在人员往来、贸易投资、产业合作、技术交流等各方面的深入合作及发展,以色列已日益成为中国在中东地区稳定可靠的合作伙伴。而约旦作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近年来与中国关系也发展平稳、不断深入,中国已成为约旦第一大进口来源国,同时也是第三大贸易伙伴。为了解以色列、约旦的纺织服装行业发展情况以及投资环境,4月30日~5月5日,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杨纪朝带队赴以色列、约旦进
王梦竹[8](2019)在《基于引力模型的中国袜业企业出口国家选择的研究》文中指出袜子是居民生活必需品,是必不可少的服饰用品,全球袜子市场规模一直属于稳中有进的状态,作为传统的实体工业,袜类产业在国际贸易中是不可或缺的。袜业制造行业起源于欧美,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发展中国家因为有着大量先天的原材料和劳动力,逐渐在生产中显示出比较强劲的竞争力。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袜子行业发展迅猛,在本世纪初加入WTO之后,中国已然成为世界袜子制造中心。根据联合国网站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的数据,2017年全球袜子进口总额为113.5亿美元,出口总值为127.55亿美元。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袜业也形成了相当规模的生产。由于中国拥有大量的劳动力资源和原材料资源,具有完整的产业链,近年来一直是全球最大的袜子出口国。但与此同时,不断有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国家同中国抢占市场,所以未来,我国袜业企业想继续在国际上保持较强的竞争力不再那么容易。本文的研究目的是探讨针对中国袜业企业,哪些国家(地区)的出口潜力最大,以及如何获得出口竞争优势。本文是在开放经济的条件下,研究出口情况下中国袜业企业出口国家的选择问题。本文采用的模型为引力模型,其最开始起源于物理学,后不断运用到经济学等范畴,基本思想是两国之间的贸易量与两国的经济规模成正比,与两国的地理距离成反比。随着研究的深入,引力模型被更多地运用于多方面的研究,更多的解释变量被引入模型,使得模型中包罗更多影响贸易量的因素。本文首先对引力模型理论的发展和国内外应用进行分析,其次提出数个国际市场选择理论,为后文构建中国袜业企业引力模型打下理论基础。其次针对袜业行业的国际市场的市场规模、贸易规模、市场特点等对全球袜业行业进行环境分析,并对中国袜业企业国际市场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包括SWOT分析出口规模,出口国和国际市场的国际发展。通过研究影响国外袜业市场选择的要素以及影响中国与国外袜业贸易流量的因素,构建合理、科学的中国袜业企业贸易潜力引力模型。本文选取的是2008年-2017年十年间的中国与主要进口国之间袜业产品贸易额的面板数据,同时以近5年来占到我国总出口额90%左右的最主要的40个国家(地区)的面板数据为样本。通过E-views 8.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算模型回归结果,从而对各个国家(地区)的袜业贸易潜力进行估算,也就是说,将实际交易量与模型模拟的“理论”状态下的交易量进行比较,并基于该比率估计国际(区域)袜子交易潜力。最后对中国袜业企业面向不同贸易潜力的国家(地区)的出口市场发展提出对策。
张传雄[9](2018)在《中纺联组团赴以色列、约旦两国进行产业合作调研》文中研究表明"一带一路"倡议把中国同地处亚欧非三大洲交界处的国家连接起来,将有助于推动沿线国家经济共同发展。中国现为以色列在亚洲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和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一大贸易伙伴。一直以来以色列对中国出口以高科技产品为主,包括电子、光学产品、农业技术等,而中国则向以色列市场提供受欢迎并具有竞争力的原材料、轻纺产品和消费品等。约旦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迅速,纺织、制药和信息技术产业等也具有良好的投资前景,中约两国优势互补,共建"一带一路"拥有广泛的利益结合点。
张启来[10](2017)在《刍议:纺织企业的技术创新范式》文中研究指明无论从纺织行业的竞争力,还是生存发展看,技术创新都是助力纺织行业发展的重要路径。经济全球化必然带来技术的全球化,在市场竞争环境下,只有不断提升技术水平,才能不断满足客户需求,企业才能不断发展。1.有需求才有创新,发现需求是开创创新的第一步。明确需求的纺织品的创新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是需要通过客户的需求来决定的。因为客户的需求是纺织品创新的关
二、以色列纺织服装市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以色列纺织服装市场(论文提纲范文)
(1)构建“三新两特一大”产业发展格局 引领高质量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加快推进新能源产业发展 |
推动纺织服装规模化高端化发展 |
加快推动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发展 |
(2)国际纺织品技术性贸易措施现状及应对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我国纺织品产业概况 |
3 国际纺织品技术性贸易措施现状 |
3.1 WTO通报总体情况 |
3.2 年度通报数量分析 |
3.3 WTO成员通报数量统计分析 |
3.4 产品类别分析 |
3.5 通报内容分析 |
3.6 国外纺织品技术性贸易措施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 |
4 结论与建议 |
(3)构建中国-以色列自贸区的经济效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导论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1.2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图 |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 |
1.3.1 中国与西亚、以色列的经贸合作研究 |
1.3.2 中国和其他国家建立自贸区的研究 |
1.3.3 国内外关于自贸区的经济效应研究 |
1.4 创新及不足 |
1.4.1 论文的创新点 |
1.4.2 论文的不足之处 |
第2章 建立中以自贸区的理论分析 |
2.1 关税减让的经济效应理论分析 |
2.2 比较优势理论分析 |
2.3 一般均衡理论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中以两国间贸易发展现状分析 |
3.1 中以两国间贸易概况 |
3.1.1 中以两国货物贸易出口依存度 |
3.1.2 中以两国货物贸易进口依存度 |
3.2 中国和以色列贸易的竞争性和互补性分析 |
3.2.1 中国与以色列双边贸易结合度指数分析 |
3.2.2 中国与以色列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分析 |
3.3 中以两国间商品进口关税结构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构建中以自贸区的经济效应的模拟分析 |
4.1 分析模型选择 |
4.1.1 关税壁垒削减幅度设定 |
4.1.2 非关税壁垒削减幅度设定 |
4.2 对中以两国宏观经济影响的模拟结果 |
4.3 对中以两国产业经济影响的模拟结果 |
4.3.1 建立中以自贸区对中国和以色列各部门产出的影响 |
4.3.2 建立中以自贸区对中国和以色列各部门产品价格的影响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 |
5.1 研究结论 |
5.2 政策建议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4)“一带一路自由贸易区网络”构建及其经济效应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研究思路、内容与框架 |
1.2.1 研究思路和内容 |
1.2.2 研究框架 |
1.3 研究方法 |
1.4 创新之处 |
第2章 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
2.1 自由贸易区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
2.2 “一带一路”与自由贸易区战略的相关研究 |
2.3 自由贸易区经济效应评估的相关研究 |
2.4 文献简评 |
第3章 “一带一路”沿线自由贸易现状及各次区域贸易一体化特征与重点分析 |
3.1 “一带一路”沿线各次区域自由贸易现状 |
3.1.1 “一带一路”沿线各次区域各国签订自由贸易协定情况 |
3.1.2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各次区域签订自由贸易协定情况 |
3.2 “一带一路”各次区域的贸易一体化条件分析 |
3.2.1 政治稳定、制度文化环境比较分析 |
3.2.2 基础设施情况比较分析 |
3.2.3 产品贸易情况比较分析 |
3.2.4 贸易投资环境比较分析 |
3.2.5 与中国GVC联系比较分析 |
3.3 “一带一路”各次区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重点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一带一路自由贸易区网络”构建思路、路径与模式 |
4.1 “一带一路自由贸易区网络”建设思路 |
4.2 “一带一路自由贸易区网络”构建路径选择 |
4.2.1 数据来源 |
4.2.2 综合指标估计 |
4.2.3 “一带一路自由贸易网络”构建路径确定 |
4.3 重点国家自由贸易区模式选择 |
4.3.1 东亚次区域——马来西亚、越南、蒙古 |
4.3.2 中亚次区域——哈萨克斯坦 |
4.3.3 西亚次区域——以色列、阿联酋、沙特和土耳其 |
4.3.4 南亚次区域——印度 |
4.3.5 中东欧次区域——捷克 |
4.3.6 独联体国家——俄罗斯 |
第5章 “一带一路自由贸易区网络”的经济效应评估——基于GTAP模型 |
5.1 GTAP模型 |
5.2 评估方案设计 |
5.3 模拟分析 |
5.3.1 宏观经济效应 |
5.3.2 产业冲击效应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及政策建议 |
6.1 主要结论 |
6.2 政策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A 重点国家自由贸易模式选择 |
(5)“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纺织品标准比对及中亚国家实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及思路 |
2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纺织类标准现状分析 |
2.1 纺织类标准情况分析 |
2.2 其他数据分析 |
2.3 本章小结 |
3 纺织品出口检测风险评估模型的建立及其可视化展示 |
3.1 评估模型构建原则及方法 |
3.2 评估模型指标体系的确立 |
3.3 模型评估结果及展示 |
3.4 本章小结 |
4 以中亚国家为例的出口纺织品风险实证分析 |
4.1 中亚国家纺织行业现状 |
4.2 动态数据收集和分析 |
4.3 纺织品出口风险评估模型详细分析及展示 |
4.4 本章小结 |
5 结论与展望 |
5.1 研究结论 |
5.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
附录二 |
附录三 |
附录四 |
附录五 |
附录六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致谢 |
(6)基于效应异质性的中国FTA策略选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内容和目标 |
1.2.1 研究内容 |
1.2.2 研究目标 |
1.3 研究方法和思路 |
1.3.1 研究方法 |
1.3.2 技术路线 |
1.3.3 数据资料 |
1.4 研究的创新之处 |
1.4.1 研究的创新之处 |
1.4.2 研究的下一步方向 |
第2章 理论回顾与文献综述 |
2.1 理论基础 |
2.1.1 FTA理论 |
2.1.2 全球价值链理论 |
2.2 文献综述 |
2.2.1 关于FTA的研究 |
2.2.2 关于全球价值链的研究 |
2.2.3 关于FTA与全球价值链关系的研究 |
2.2.4 文献评述 |
第3章 中国FTA的发展 |
3.1 已经签署的FTA |
3.1.1 国别情况 |
3.1.2 产业情况 |
3.1.3 关税减让情况 |
3.2 正在谈判的FTA |
3.2.1 国别地理分布 |
3.2.2 对外贸易规模 |
3.2.3 经济发展情况 |
3.2.4 与中国的经贸联系网络 |
3.3 正在研究的FTA |
3.3.1 国别地理分布 |
3.3.2 对外贸易规模 |
3.3.3 经济发展情况 |
3.3.4 与中国的经贸联系网络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FTA对国际贸易和经济增长的影响——基于GTAP模型 |
4.1 模型设定 |
4.1.1 GTAP模型 |
4.1.2 模型设定 |
4.2 中国FTA经济效应的一般均衡分析 |
4.2.1 模拟方案设定 |
4.2.2 FTA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
4.2.3 FTA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
4.2.4 FTA对产业发展的影响 |
4.3 中国FTA的国别效应异质性分析 |
4.3.1 经济发展水平异质性 |
4.3.2 地理空间异质性 |
4.3.3 贸易紧密度异质性 |
4.3.4 FTA参与程度异质性 |
4.3.5 对外开放时间异质性 |
4.4 中国FTA的产业效应异质性分析 |
4.4.1 模拟方案 |
4.4.2 产业异质性结果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FTA对贸易和产业增加值的影响——从全球价值链视角 |
5.1 全球价值链核算理论 |
5.1.1 GVC的生产分解 |
5.1.2 GVC的贸易分解 |
5.1.3 GVC的生产长度核算 |
5.2 FTA对中国贸易增加值的影响 |
5.2.1 模型设置与变量选择 |
5.2.2 数据的描述性统计 |
5.2.3 模型结果 |
5.2.4 稳健性检验 |
5.2.5 国别异质性分析 |
5.3 FTA对中国产业增加值的影响 |
5.3.1 模型设置与变量选择 |
5.3.2 数据的描述性统计 |
5.3.3 模型结果 |
5.3.4 稳健性检验 |
5.3.5 产业异质性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FTA经济影响的非线性分析——基于PSTR模型 |
6.1 理论基础和假设提出 |
6.1.1 对外贸易乘数理论 |
6.1.2 乘数—加速数模型 |
6.1.3 全球价值链参与度和位置 |
6.2 模型设置及变量选择 |
6.2.1 PSTR模型 |
6.2.2 模型设定 |
6.2.3 变量选择和数据来源 |
6.3 数据的描述性统计 |
6.3.1 全样本的描述性统计 |
6.3.2 产业层面的描述性统计 |
6.4 模型结果及分析 |
6.4.1 模型检验 |
6.4.2 模型结果及分析 |
6.4.3 产业异质性分析 |
6.5 本章小结 |
第7章 结论与建议 |
7.1 结论 |
7.2 中国FTA的策略选择建议 |
7.3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中国与越南的具体关税减让安排 |
附录 B 2000-2019年净出口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
致谢 |
个人简历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7)拓展“一带一路”经贸合作新空间 中纺联副会长杨纪朝带队赴以色列、约旦进行行业交流和投资环境调研(论文提纲范文)
以色列:以科技为立国之本 |
探寻“中东大门”约旦 |
约旦欢迎纺织服装业投资 |
工业区优惠政策吸引多国企业 |
(8)基于引力模型的中国袜业企业出口国家选择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导论 |
1.1 选题的背景 |
1.1.1 我国对外贸易现状 |
1.1.2 袜业行业情况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意义 |
1.3 研究的目标 |
1.4 主要研究内容 |
1.5 本文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5.1 研究方法 |
1.5.2 技术路线 |
1.6 本文的主要创新点 |
2 文献综述 |
2.1 引力模型理论 |
2.1.1 引力模型的发展 |
2.1.2 引力模型的应用 |
2.2 国际市场选择理论 |
2.2.1 国际市场营销学的目标市场选择理论 |
2.2.2 国际贸易中的比较优势理论和要素禀赋理论 |
2.2.3 国际商务理论中的国家整体吸引力理论 |
2.3 本章小结 |
3 中国袜业国际市场现状分析 |
3.1 袜业国际市场环境分析 |
3.1.1 袜业市场规模 |
3.1.2 袜业行业贸易规模 |
3.1.3 袜业行业市场特点 |
3.2 中国袜业企业国际市场发展现状 |
3.2.1 中国袜业企业出口规模 |
3.2.2 中国袜业企业国际市场出口国家 |
3.2.3 中国袜业企业国际化发展的SWOT分析 |
3.3 中国袜业企业主要竞争对手分析 |
3.3.1 土耳其袜业出口贸易现状 |
3.3.2 意大利袜业出口贸易现状 |
3.3.3 德国袜业出口贸易现状 |
4 研究设计与研究模型构建 |
4.1 研究设计 |
4.1.1 研究过程设计 |
4.1.2 研究方法设计 |
4.2 研究变量选取 |
4.2.1 收益变量选取 |
4.2.2 成本变量选取 |
4.2.3 风险变量选取 |
4.2.4 其他变量的选取 |
4.3 模型构建 |
4.3.1 模型构建的思路 |
4.3.2 最终引力模型的确立 |
4.4 样本选取和数据采集 |
4.4.1 研究样本的选取 |
4.4.2 研究数据的采集 |
5 基于模型定量计算的出口国家的贸易潜力分析 |
5.1 数据处理 |
5.2 模型回归结果及其分析 |
5.2.1 模型回归结果 |
5.2.2 模型回归结果分析 |
5.3 贸易潜力的测算结果 |
5.3.1 贸易潜力的测算 |
5.3.2 出口国家贸易潜力的分类 |
6 结论与局限 |
6.1 面向不同贸易潜力出口国家(地区)的出口市场发展对策 |
6.1.1 不同贸易潜力国家(地区)的出口市场发展总战略 |
6.1.2 不同贸易潜力国家(地区)的出口市场发展的主要策略 |
6.2 研究的局限和展望 |
6.2.1 本文研究的局限 |
6.2.2 本文研究的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表 |
附表1:2008 年-2017年我国向各国家(地区)出口袜子金额 |
附表2:2008 年-2017年各国家(地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
附表3:2008 年-2017年各国家(地区)人口总数 |
附表4:2007-2016年各国家(地区)袜业进口额 |
附表5:2007-2016年各国家(地区)袜业出口额 |
附表6:中国首都和各国家(地区)首都球面最小绝对距离 |
附表7:2008 年-2017年各国家(地区)广义实际有效汇率 |
附表8:APEC成员国 |
附表9:一带一路战略沿线国家 |
致谢 |
(9)中纺联组团赴以色列、约旦两国进行产业合作调研(论文提纲范文)
中以两国需求契合, 互利共赢大有可为 |
中约双方优势互补, 借力共赢潜力巨大 |
(10)刍议:纺织企业的技术创新范式(论文提纲范文)
1. 有需求才有创新, 发现需求是开创创新的第一步。 |
2. 有引进才有创新。 |
3. 认识短板才有创新。 |
4. 破解误区才能创新。 |
5. 有市场及效益才有创新。 |
6. 学会借助外力才有创新。 |
四、以色列纺织服装市场(论文参考文献)
- [1]构建“三新两特一大”产业发展格局 引领高质量发展[N]. 蔡晓丹,杨舒佳,黄泽春. 汕头日报, 2022
- [2]国际纺织品技术性贸易措施现状及应对策略[J]. 董新昕,兰丽丽,周李琼,柳映青,杨松. 标准科学, 2021(09)
- [3]构建中国-以色列自贸区的经济效应分析[D]. 王瑜. 山东财经大学, 2021(12)
- [4]“一带一路自由贸易区网络”构建及其经济效应评估[D]. 罗琴秀. 华侨大学, 2020(01)
- [5]“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纺织品标准比对及中亚国家实证分析[D]. 冯含笑. 东华大学, 2020(01)
- [6]基于效应异质性的中国FTA策略选择研究[D]. 曲越.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20(01)
- [7]拓展“一带一路”经贸合作新空间 中纺联副会长杨纪朝带队赴以色列、约旦进行行业交流和投资环境调研[J]. 中国纺织国际产能合作企业联盟. 纺织服装周刊, 2019(17)
- [8]基于引力模型的中国袜业企业出口国家选择的研究[D]. 王梦竹. 东华大学, 2019(03)
- [9]中纺联组团赴以色列、约旦两国进行产业合作调研[J]. 张传雄. 纺织服装周刊, 2018(20)
- [10]刍议:纺织企业的技术创新范式[J]. 张启来. 中国纤检, 201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