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金融租赁公司管理办法(论文文献综述)
李伟群,尤冰宁[1](2021)在《从“融资”走向“融物”——新监管体系下融资租赁合规展业的实现路径》文中研究说明我国融资租赁公司长期游离于监管之外,存在脱离主业、无序扩张的局面。2020年的《融资租赁公司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凸显了对融资租赁行业"强监管、防风险"的主调及"商租监管金租化"的管控模式。在新的监管体系下,如何解决融资租赁展业过程中长期存在的关于适格"租赁物"的争议及融资租赁公司为解决资金来源进行的"转租赁"的合规性问题,引导融资租赁行业回归主业,实现有序发展,这些问题亟需通过研究找到解决方案。我国融资租赁业需要拥抱监管,脱离"类信贷"模式,改变游走法律边缘的习惯,"脱虚向实",回归主业,建立符合企业发展的合规体系,真正助力实体经济的发展。
郑俊杰[2](2021)在《J金融租赁公司发展战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金融租赁公司是指经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以经营融资租赁业务为主的非银行金融机构。融资租赁是五大金融形式之一,与银行信贷、直接融资、信托、保险等一起构成社会融资主要方式,在美国、日本等发达经济体中是仅次于资本市场、银行信贷的第三大融资方式。伴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对金融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社会金融形态随之不断丰富,我国租赁业规模的世界排名已跃居第二。但是近年来,在金融领域“严监管”的高压态势下,银保监会开展的专项整治行动,使得金融租赁公司传统业务模式已不符合监管要求,企业发展问题也逐步凸显。J金融租赁公司(简称“J公司”)为应对市场竞争,必须制定适应新环境的发展战略,确保公司在下一阶段的高质量发展。本文通过PEST模型具体分析J公司的外部环境,通过波特的五力模型分析金融租赁行业现状,运用SWOT分析了J公司自身的优劣势以及所面临的机遇和威胁,最后为公司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并提出了战略实施的保障措施。总的来说,J公司应着眼于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全力把握战略机遇,充分发挥并巩固自身优势,其基本战略定位应是“立足本省、深耕产业”。J公司所在省份,具有优良的信用环境,清晰的产业发展规划。J公司应选择纵向一体化战略,形成紧密的向前和向后一体化发展链条。J公司应融入本省重点产业发展,在重点产业中做精做细,深入重点产业的上下游产业链,培育若干战略客户,以建立“专业化、特色化”优势后辐射全国。为达成以上战略目标,J公司还需要通过完善绩效考核机制、调整业务团队组织架构,采用“区域覆盖+专业团队”的模式,加强“银租合作”、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加强内控合规,强化公司的专业化、特色化。力争达到上市公司标准,以上市目标凝聚政府和股东支持,提升市场竞争力。
尤磊[3](2020)在《JS金融租赁股份有限公司流动性风险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金融行业的业务品种逐渐丰富,行业市场逐步成熟。金融租赁公司作为连接金融和实体的重要桥梁,通过结合贸易、金融和其他产业,在支持实体经济的同时,自身也得到了快速发展。近年来,金融租赁公司资产规模持续增长,经营效益稳步提升,服务实体经济取得了良好成效,行业实力和社会影响力也在不断增强。对于金融租赁公司而言,高效高质的发展不仅可以丰富国家金融市场的业务品种,还可以对国家实体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但我国金融租赁行业起步较晚,我们也应该认清与国外的金融租赁公司,在公司管理和运营上存在的差距。金融租赁行业具有杠杆经营的特点,当以业务发展为重,而忽视了风险管理时,金融租赁公司管理上的风险就将产生。任何行业的发展都并非一帆风顺,风险总是伴随在机遇的左右,在金融租赁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我们应预测到其可能遇到的危机,做好提前的防范与控制,以保障公司的健康快速的发展。在金融租赁公司可能面临的各种风险中,流动性风险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做好公司的流动性风险管理工作,提升公司的流动性风险管理水平,使公司保持良好的流动性,是金融租赁公司稳步发展的基石。所以,对金融租赁公司的流动性风险管理进行深入分析,并在认真研究的基础上就相关问题提出有效地防控建议,是非常有必要的,也具有重要的意义。笔者通过查阅和学习前人对金融租赁公司流动性风险管理的相关研究,并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以JS金融租赁股份有限公司为案例,分析其流动性风险管理的现状,发现JS金融租赁股份有限公司在流动性风险管理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并结合国内外金融机构成熟的管理经验,最终对JS金融租赁股份有限公司提出完善流动性风险管理的措施。
王鹏飞[4](2020)在《江苏金融租赁公司资产证券化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租赁行业在我国已初露端倪,至今有将近40年的发展历程,经历了由缓慢增长到迅速扩张的发展阶段。据行业数据统计,截至2018年6月末,我国已开业的金融租赁公司66家(不含专业子公司),总数较2017年保持不变,这66家金融租赁公司的注册资本总额达2.66万亿元。然而迅速扩张的金融租赁公司在发展过程中受到了融资渠道的限制和监管要求杠杆倍数的限制。按照原银监会2014年颁布的修订版《金融租赁公司管理办法》第二十七条规定,经过银监会批准的合规金融租赁公司可以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该项业务能够实现长期固定资产出表、拓宽融资渠道;同时帮助公司规避监管部门的有关规定限制,因此金融租赁公司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有助于公司筹集资金,进一步扩大业务规模。本文选取了江苏金融租赁公司的资产证券化业务发展为目标进行研究,以其发行的“苏租2019-1”为具体研究对象,研究思路如下:首先,本文对研究背景金融租赁资产证券化进行了介绍,并对国内外学者有关文献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归纳;其次,分析我国2014年开放金融租赁公司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后至今的发展现状,分析了资产证券化业务应用于租赁行业的可能存在的问题,进一步阐述了其实现的长远意义;然后,介绍了江苏金融租赁公司的基本信息以及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的成效,探究资产证券化的应用给公司带来的影响,随后对选取公司于2019年6月发行的“苏租2019-1”这一具体产品案例的基本情况进行介绍并对该产品的发行动因、资产池结构、定价及风险四个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指出开展这一业务在应用中所存在的问题,从而由个体问题上升到一般问题去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金融租赁资产证券化产品市场尚不成熟,监管体制尚不到位,从本文选取案例“苏租2019-1”所发现的问题来看,本期产品存在资产池集中程度高(包括承租人、地域及行业集中度)、产品在二级市场流动性不足、定价方法存在主观性以及缺乏外部增信措施等问题,放眼至全国目前已发行的23单金融租赁资产证券化来看,由于监管体系不完善致使产品设计过程中资产池集中程度较高,以及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发展相较于国外水平滞后不少的原因,产品投资者大多是机构投资者而缺少散户,并且没有搭建自己的数据平台,故而导致产品流动性不足以及定价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面对这些在开展金融租赁资产证券化过程中共同存在的问题,本文认为今后的改进重点应该首先在加速发展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方面,以便于提高产品在二级市场中的流动性;其次,由于该过程中风险暴露点多,尝试建立科学的风险测度方法,有效从事前、事中防范风险;然后,构建我国自己的基础数据库,有助于资产证券化产品定价更具准确性,完善定价机制,使不同结构的产品都有合理的定价方法可适用;最后,加强对散户投资者的教育学习,让产品具有更大的接纳性。虽然以往有不少文章以案例的方式研究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应用,但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较为深入的讲解了金融租赁资产证券化的基本要素、实际操作流程以及有关定价的分析,对今后我国此项业务的开展具有较为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的不足之处在于“苏租2019-1”至今发行时间较短,因此对于证券定价方面模拟利率路径较少,结果可能存在偏差。
陈俊[5](2020)在《J金融租赁公司风险管理研究》文中指出新时期以来,我国经济发展逐渐稳健,针对这一向好形势国家进行了相应变革,旨在促进企业转型升级,优化经济发展结构。这些变革也给金融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需求,刺激了金融行业的快速发展,为金融租赁行业的稳健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与此同时,金融行业内部发展的不稳定性,使得金融行业在发展过程中逐渐波动,所面临的风险也日渐增加,这必然也给金融企业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在内部多种监督渠道的影响和管制下,旧式的金融租赁行业的高风险发展模式使得其发展举步维艰,因此,面对当前新的发展形式金融租赁企业必须根据自身实际改变企业战略。本研究主要根据国内外金融租赁行业的发展情况,以J金融租赁公司作为研究的案例,对该企业当前潜在的金融风险以及管理现状进行针对性梳理,对其所存在的相关风险进行识别,发现J金融租赁公司当前所存在的诸如专业管理人员匮乏和相关风险管理决策缺少证实等困境。在发现此类问题的基础之上构建CAMELS体系并选取相关指标对J金融租赁公司进行相应的风险评价。通过与相关理论知识结合的方式,对本研究所发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施策,以此来确保J金融租赁公司风险规避风险能力的提升,优化其发展结构,促进其后续的稳健发展,并在此基础之上为我国金融租赁公司的发展提供一定借鉴。
张佳美[6](2020)在《船舶融资租赁SPV模式的法律问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船舶融资租赁SPV模式是一种新型的船舶融资租赁模式,我国于2009年引入SPV融资租赁模式,至今,这种融资租赁模式在我国已经发展十余年,然而其在我国的发展并不顺利,究其根源,不难发现从我国引入融资租赁SPV模式后,其与我国的法律法规还存在一些适用上的冲突,导致出现诸多的法律问题。本文第一部分是对船舶融资租赁SPV模式基本理论的概述,先从融资租赁引入,因为船舶融资租赁SPV模式是融资租赁的扩展,之后对船舶融资租赁SPV模式进行定义,并简述其运作流程以及这种新型融资租赁模式对租赁公司以及承租人的优势,因此在我国推广这种新型的船舶融资租赁模式是很有必要的,但前提是要将目前存在的法律问题妥善解决。第二部分围绕的是船舶融资租赁SPV模式中SPV实体的法律组织形式问题,依据我国目前的法律法规,只有取得信托金融牌照的金融机构才能设立信托型SPV,将信托作为一种垄断业务,这无疑是抬高了租赁公司开展SPV融资租赁业务的门槛,与船舶融资租赁SPV模式旨在降低租赁公司准入门槛的初衷背道而驰;而公司型SPV则存在违背法的效力等级原则的现象,还与海事赔偿责任限制等制度存在矛盾,因此有必要重新认识信托,并且规范各级法律法规,保持法的一致性,以更好的推进船舶融资租赁SPV模式在我国的发展。第三部分旨在解决船舶融资租赁SPV模式的资产证券化问题。船舶融资租赁SPV模式之所以成为船舶融资租赁界的新宠,就在于其能够进行资产证券化并实现破产隔离。但其在我国现行法律背景下,因为真实出售难以实现,破产隔离不够彻底而面临难以进行资产证券化的困境,因此有必要通过建立开放的信托、出台专门的有关资产证券化的法律法规并加快《融资租赁法》的制定以解决该问题。第四部分主要分析船舶融资租赁SPV模式中的监管规制问题,包括市场准入与退出机制不合理、监管机制混乱等问题并进行相应的完善。
周淘沙[7](2020)在《第三方融资租赁公司SSFY风险管理评价案例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融资租赁是集融资与融物为一体的类金融模式,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起初用于军备物资的融资,随着工业制造类企业规模日渐庞大,融资租赁进入资本市场,在设备租赁及制造类项目融资领域占据主要地位,据相关数据资料显示,全美制造类产业新置固定资产合同近三成为融资租赁模式。新模式的产生很快带动了相关发达国家类金融德发展,日、德、韩、法等发达国家纷纷效仿该模式,时至今日,融资租赁已渗透至各行业,市场渗透率达18%-30%。我国融资租赁模式起步较晚,1984年成立了第一家融资租赁公司(中国环球租赁有限公司),融资租赁模式正式步入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在借鉴国外操作租赁项目的经验下,独立开展相关融资租赁业务,但由于我国金融体制尚不完善,相关制造类产业较国外处于低水平状态,开展融资租赁业务有一定局限性,市场渗透率长期处于5%左右。随着我国制造类企业规模的扩大,融资租赁公司数量不断提高,据《中国融资租赁发展报告》数据披露,截止2018年,我国共有融资租赁公司11777家,注册资本金约32763亿元,项目租赁合同总额达66500亿元,同期增长分别为,21.7%、1.33%、9.38%。商务部、银保监部门,严格控制租赁公司数量,保证金融业务发展质量,先后出台融资租赁相应临时管理办法。在既定管理办法的指引下,通常业内将我国融资租赁公司划分为三类,分别为银行系金租、厂商系租赁、第三方融资租赁,银行系金租主要资金来源于银行,合同总额大,业务数量较多,厂商系源自制造类企业设备租赁,第三方融资租赁公司一般为大型公司下属金融子公司,在资金来源及规模上受限,客户信用违约率较高。常见金融风险主要是资产的流动性、租赁物灭失可能性、市场行业化程度、业务操作规范性、法律支撑力度,如何对风险进行合理化评价并给出有效建议是本文主要研究的问题。本文在查阅相关资料,收集相关财务数据的基础上,选取SSFY租赁公司为主要研究对象,并通过实地考察该第三方融资租赁公司,在对该司组织架构、业务发展领域及模式、客户信用审核等模块分析的前提下,实际操作项目。问题上主要发现该公司,第一,业务涉足领域较为宽泛,但实际操作该行业项目经验较少,业务集中于常见领域项目中;第二,该司客户准入上严格执行公司相关业务管理规范,但信用审核环节较不严谨;第三,公司资产管理问题较为突出,资金流较紧;第四,行业人才参差不齐,业务、信审及资管人员分析项目内容较不全面。上述问题易引发第三方融资租赁公司流动性风险、设备租赁物风险、操作风险及法律风险。本文基于CAMELS指标框架运用VAR风险模型、层次分析法、Z-Score模型对该公司在流动性、资产质量、管理水平、盈利能力水平上量化评分,对具体风险结合项目及公司重大事件进行解释。同时,基于财务分析的角度上,结合同类型公司相关财务数据进行横向比较,并对该类公司风险分类评价,总结该类租赁公司风险共性;最后,通过主要风险影响程度量化数据对SSFY租赁公司出现的风险点给出给予防控对策。
王纪东[8](2019)在《金融租赁公司风险评估与防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自上世纪80年代引入中国以来,经过近40年的改革发展,金融租赁行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资本实力、业务规模明显提升,服务实体能力不断增强,特色化、差异化、专业化经营格局初步形成。但随着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行业在经济扩张时期埋下的风险隐患逐步暴露,风险管控压力持续加大,在当前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的大背景下,如何提升风险管理针对性、有效性,考验着行业经营管理者和监管者的智慧。基于上述背景,本文在查阅相关文献、了解行业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认真剖析金融租赁公司风险生成机制及面临的主要风险类别,量化分析各风险因素对总体风险的贡献程度,并从完善行业发展外部环境和提高公司自身风险管理能力等两个维度提出了健全公司风险管理体系的相关建议。本文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递阶层次结构模型,将金融租赁公司总体风险这一分析对象,逐层依序分解为若干风险类别和风险影响因素,并建立风险判断矩阵,通过量化分析合理确定各影响因素对总体风险的贡献程度。同时,针对不同风险指标之间可比性较弱等问题,研究提出数据标准化处理方法,使标准化后的风险评估值横向可比,并对部分样本公司风险情况进行了综合评估。本文认为,健全金融租赁行业风险防控体系,应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加快推进金融租赁立法,完善租赁物登记、取回制度,有效保障交易各方合法权益;完善促进行业发展的配套政策,形成风险分担、合作共赢的良性循环;建立市场退出机制,强化公司风险意识与自我约束,提高市场资源配置效率;健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提高公司自身风险管理能力。
沈烨[9](2019)在《基于SWOT分析的A金融租赁公司战略选择优化研究》文中指出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各行各业对金融租赁的需求日益旺盛,金融租赁企业在不断增多,金融租赁行业的竞争也日益激烈。由于金融租赁行业在我国起步较晚,市场渗透率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当前国家的政策和监管态势利好,如何制定并实施良好的战略,需要金融租赁企业深思熟虑。A金融租赁公司成立时间较早,2018年成功上市,上市后的风险和机遇都在扩大,A金融租赁公司需要对公司的发展战略有更全面和深刻的认识,才能更加稳健的发展。本文通过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战略分析法对企业战略优化进行研究,本文的研究以A金融租赁公司为基本案例。A金融租赁公司当前战略集中在低成本和专业领域优势,但这两种战略随着行业竞争的加剧,其优势会逐渐弱化,A金融租赁公司当前业绩优秀,行业地位稳定,发展机遇较好,可以选择更具有竞争力的战略,通过进行SWOT分析,结合公司的业绩情况和行业机遇,建议选择优势和机遇组合,走差异化道路,将优势发挥到最大,牢牢把握住发展机遇。在保障措施方面要注意明确业务发展的方向,突出风险管控措施,形成科学的选人用人机制,加强公司的品牌效应,尝试商业创新,如创新业务模式、创新营销模式、创新合作模式。本文的研究虽然是以A金融租赁公司为核心展开的,但与其他金融租赁公司不同的是,A金融租赁公司的业务板块集中在教育、医疗、农机,这些都是在金融租赁公司重点行业以外谋发展,其发展战略的研究对于金融租赁公司开发新的市场,稳固行业地位有着比较突出的意义。
刘昕宇[10](2019)在《甘肃省融资租赁业政府监管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融资租赁业是一种新兴行业,近年来在国内外均取得快速发展,受到了政府和企业的高度重视。相比全国行业整体水平,融资租赁业在甘肃省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且存在市场规模小、投放力度不足、盈利水平低、风险隐患较多、优势作用发挥受限等突出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既有行业内部管理和市场环境因素,也有政府监管的因素。本文则从政府对行业监管的角度出发,通过介绍当前我国融资租赁业的监管体系和内容,分析监管的必要性,并将政府监管问题的落脚点放在了甘肃,提炼总结了甘肃省融资租赁业政府监管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融资租赁业政府监管的体制不合理、监管的能力不足、监管的政策法规体系不完善、缺乏相应的配套支持措施、省内融资租赁公司未得到政府公平对待及地方政府未牵头组建融资租赁行业协会等问题,同时还梳理归纳了造成问题的成因,包括融资租赁业政府监管的体制作为历史遗留问题始终未得到解决、不同地区融资租赁业监管部门间的监管理念和意识存在较大差距、甘肃各级地方政府对融资租赁业的认识不到位、未能很好的处理政府职能“放管服”改革与加强行业风险监管之间的关系、甘肃各级政府对融资租赁业监管的经验不足、地方政府的绩效考核机制存在缺陷及融资租赁业发展的社会参与度不高等方面。针对以上问题及原因,结合国内外实例分析和案例研究,通过参考相关文献资料和行业调研报告,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并融入作者的工作实践,尝试提出了包括理顺融资租赁业政府监管的体制、提升融资租赁业政府监管的能力、强化对融资租赁业发展的监管支持力度等具有一定创新性和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希望能对地方政府和监管部门有所启发,更好地引导和鼓励融资租赁公司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释放行业能量、激发行业活力、发挥业务优势,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改革发展大局中,助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金融租赁公司管理办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金融租赁公司管理办法(论文提纲范文)
(1)从“融资”走向“融物”——新监管体系下融资租赁合规展业的实现路径(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融资”与“融物”何去何从 |
一创新与探索:融资租赁发展及监管变革 |
(一)发展情况 |
1. 注册资本及公司数量。 |
2. 行业规模及市场渗透率。 |
(二)监管变革 |
1. 多头监管。 |
2. 统一监管。 |
二冲突与盲点:融资租赁乱象之成因分析 |
(一)租赁物认定的冲突 |
1. 合规租赁物。 |
2. 形式租赁物。 |
(二)租赁物虚构的规制 |
(三)转租赁规制的盲点 |
(四)行业监管的盲点 |
三外规与内控:新监管体系下的展业路径 |
(一)租赁物合法 |
1. 租赁物认定。 |
2. 所有权取得。 |
3. 租赁物登记。 |
4. 租赁物管理。 |
(二)特定租赁物经营的行政许可 |
(三)转租赁操作的规范 |
(四)企业合规体系的完善 |
1. 组织架构及风险管控。 |
2. 业务操作规范流程。 |
3. 合规文化。 |
四结语 |
(2)J金融租赁公司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1.2.1 金融租赁公司的概念及有关学说 |
1.2.2 关于金融租赁企业发展战略的研究 |
1.3 研究内容及论文框架 |
1.3.1 研究内容与框架 |
1.3.2 研究的基本方法 |
第2章 相关理论知识及方法 |
2.1 PEST分析法 |
2.2 波特的五力模型 |
2.3 基本竞争战略 |
2.4 SWOT矩阵 |
第3章 J金融租赁公司外部环境分析 |
3.1 宏观环境分析 |
3.1.1 政治环境分析 |
3.1.2 经济环境分析 |
3.1.3 社会环境分析 |
3.1.4 技术环境分析 |
3.2 金融租赁行业分析 |
3.2.1 金融租赁行业发展史概述 |
3.2.2 供应商的议价能力 |
3.2.3 购买者的议价能力 |
3.2.4 行业内竞争者现在的竞争能力 |
3.2.5 潜在竞争对手分析 |
3.2.6 替代品的替代能力 |
3.3 主要竞争对手对标分析 |
3.3.1 经营策略对比 |
3.3.2 主要业务对比分析 |
3.3.3 主要财务数据对标分析 |
第4章 J金融租赁公司内部环境分析 |
4.1 J金融租赁公司基本情况 |
4.1.1 J金融租赁公司组织架构 |
4.1.2 J金融租赁公司股东背景 |
4.1.3 J金融租赁公司经营概况 |
4.2 J金融租赁公司经营能力分析 |
4.2.1 融资能力分析 |
4.2.2 人力资源队伍分析 |
4.2.3 风险控制能力 |
4.2.4 盈利能力分析 |
4.2.5 社会贡献能力 |
第5章 J金融租赁公司发展战略制定与选择 |
5.1 J金融租赁公司的SWOT分析 |
5.1.1 优势 |
5.1.2 劣势 |
5.1.3 机遇 |
5.1.4 威胁 |
5.1.5 J公司的SWOT匹配 |
5.2 J金融租赁公司发展战略制定 |
5.2.1 战略定位 |
5.2.2 战略目标 |
5.2.3 战略阶段 |
5.3 J金融租赁公司发展战略实施的保障措施 |
5.3.1 完善绩效考核机制 |
5.3.2 调整公司业务团队架构 |
5.3.3 加强“银租合作” |
5.3.4 完善人才培养体系 |
5.3.5 加强内控合规 |
第6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JS金融租赁股份有限公司流动性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1.2.3 文献综述评价 |
1.3 研究内容、思路结构和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思路结构和技术路线 |
1.3.3 研究方法 |
2 流动性风险管理的相关理论概述 |
2.1 流动性风险概述 |
2.1.1 概念 |
2.1.2 流动性风险的特点 |
2.1.3 影响流动性风险的因素 |
2.1.4 流动性风险的衡量方法 |
2.2 流动性风险管理概述 |
2.2.1 概念 |
2.2.2 流动性风险管理框架 |
2.3 相关理论 |
2.3.1 流动性风险成因理论 |
2.3.2 流动性风险管理理论 |
2.3.3 全面风险管理理论 |
2.3.4 国家监管机构关于建立全面风险管理的要求 |
3 JS金融租赁股份有限公司流动性风险管理现状和量化评估 |
3.1 JS金融租赁股份有限公司情况介绍 |
3.2 JS金融租赁股份有限公司流动性风险管理现状 |
3.2.1 管理目标 |
3.2.2 管理的原则 |
3.2.3 组织架构 |
3.2.4 流动性风险管理的流程 |
3.2.5 信息系统的建设 |
3.3 JS金融租赁股份有限公司流动性风险管理的量化评估 |
3.3.1 期限匹配情况 |
3.3.2 偿债能力情况 |
3.3.3 负债结构情况 |
3.3.4 风险抵抗力情况 |
4 JS金融租赁股份有限公司流动性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
4.1 存在问题 |
4.1.1 流动性风险管理治理结构上存在的问题 |
4.1.2 流动性风险识别、监测和控制管理上存在的问题 |
4.1.3 管理信息系统不够完善 |
4.1.4 业务层面的问题 |
4.2 成因分析 |
4.2.1 内部原因 |
4.2.2 外部原因 |
5 其他金融机构的流动性风险管理经验借鉴 |
5.1 贵银金租 |
5.2 齐鲁银行 |
5.3 南京银行 |
5.4 经验总结 |
6 改善JS金融租赁股份有限公司流动性风险管理的建议 |
6.1 优化公司流动性风险管理的治理结构 |
6.1.1 加强对流动性风险管理的激励与考核 |
6.1.2 加强对公司流动性管理人才的培养或引进 |
6.1.3 建立有效的流动性风险管理架构 |
6.2 提高公司流动性风险识别、监测和控制水平 |
6.2.1 加强事前管理水平 |
6.2.2 增加主动管理流动性风险的金融工具 |
6.2.3 制定公司流动性应急预案 |
6.3 加强信息科技在流动性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
6.4 业务层面的建议 |
6.4.1 丰富融资渠道,优化期限配置 |
6.4.2 提高公司租赁资产质量 |
7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4)江苏金融租赁公司资产证券化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 |
1.1.3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1.2.3 文献述评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技术路线 |
1.4 研究创新与不足 |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2.1 概念界定 |
2.1.1 金融租赁 |
2.1.2 资产证券化 |
2.1.3 金融租赁资产证券化 |
2.2 理论基础 |
2.2.1 现金流分析理论 |
2.2.2 资产重组理论 |
2.2.3 风险隔离理论 |
2.2.4 信用增级理论 |
第三章 江苏金融租赁公司资产证券化发展现状 |
3.1 我国金融租赁资产证券化的发展 |
3.1.1 金融租赁资产证券化起源 |
3.1.2 金融租赁资产证券化特点 |
3.1.3 金融租赁资产证券化存在问题 |
3.2 江苏金融租赁公司资产证券化的发展 |
3.2.1 江苏金融租赁公司基本情况 |
3.2.2 江苏金融租赁公司资产证券化产品发行情况 |
3.2.3 江苏金融租赁公司资产证券化产品运营情况 |
3.2.4 江苏金融租赁公司开展资产证券化的成效 |
第四章 江苏金融租赁公司资产证券化案例分析——以“苏租2019-1”为例 |
4.1 案例介绍 |
4.1.1 产品简介 |
4.1.2 产品交易结构 |
4.1.3 主要参与方 |
4.1.4 资产池基本要素 |
4.1.5 信用增级措施 |
4.1.6 产品证券运营情况 |
4.2 案例分析 |
4.2.1 发行动因分析 |
4.2.2 资产池结构分析 |
4.2.3 定价分析 |
4.2.4 风险分析 |
4.3 江苏金融租赁公司资产证券化产品存在的问题 |
第五章 推动江苏金融租赁公司资产证券化发展的建议 |
5.1 提高资产支持证券二级市场的流动性 |
5.2 完善市场定价机制,建立完整数据库 |
5.3 适当分散资产池中基础资产的集中程度 |
5.4 引入科学的风险测量模型 |
5.5 加强完善信息披露机制 |
5.6 拓宽投资者群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导师评阅表 |
(5)J金融租赁公司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导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1.3.1 国外研究综述 |
1.3.2 国内研究综述 |
1.3.3 研究述评 |
1.4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 |
2.1.1 金融租赁 |
2.1.2 金融租赁风险 |
2.2 相关理论基础 |
2.2.1 金融租赁风险形成理论 |
2.2.2 金融租赁风险控制理论 |
第3章 J金融租赁公司风险管理现状分析 |
3.1 J金融租赁公司的发展概况 |
3.1.1 J金融租赁公司简介 |
3.1.2 J金融租赁公司组织结构 |
3.1.3 J金融租赁公司业务范围及经营状况 |
3.2 J金融租赁公司风险管理现状、存在问题及风险识别 |
3.2.1 J金融租赁公司风险管理现状 |
3.2.2 J金融租赁公司风险管理问题 |
3.2.3 J金融租赁公司风险因素识别 |
第4章 风险体系构建及风险评价 |
4.1 风险管理体系架构方案设计 |
4.1.1 资本充足性 |
4.1.2 产品质量 |
4.1.3 管理状况 |
4.1.4 盈利能力 |
4.1.5 流动性 |
4.1.6 市场敏感度 |
4.1.7 综合评级 |
4.2 基于CAMELS体系的J金融租赁公司风险评价 |
4.2.1 资本充足性评价 |
4.2.2 产品质量评价 |
4.2.3 管理能力的评价 |
4.2.4 盈利能力评价 |
4.2.5 资产流动性评价 |
4.2.6 市场敏感性评价 |
4.2.7 综合评价 |
第5章 J金融租赁公司风险控制方案 |
5.1 建立预警风险管理机制 |
5.1.1 构建租后管理风险预警机制 |
5.1.2 建立租后重大突发事件预警处理体系 |
5.1.3 加强日常监督与考核 |
5.2 强化租赁物的管理能力 |
5.2.1 加大防控租赁物合规风险力度 |
5.2.2 强化防控租赁物灭失风险或损毁风险力度 |
5.3 优化风险管理流程 |
5.3.1 建立存量评级机制,健全风险管理体系 |
5.3.2 调整评审会成员机制 |
5.3.3 建立专业化风险管理人才库 |
5.3.4 完善内控制度 |
5.4 运用风险控制理论进行经营管理 |
5.4.1 风险分散 |
5.4.2 风险转嫁 |
5.4.3 风险规避 |
5.4.4 风险补偿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6)船舶融资租赁SPV模式的法律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船舶融资租赁SPV模式概述 |
(一) 船舶融资租赁的基本理论 |
1. 船舶融资租赁的定义 |
2. 船舶融资租赁的特征 |
3. 船舶融资租赁的传统模式 |
(二) 船舶融资租赁SPV模式的基本理论 |
1. 船舶融资租赁SPV模式的定义 |
2. 船舶融资租赁SPV模式的运作流程 |
3. 船舶融资租赁SPV模式的优势 |
(三) SPV融资租赁模式的发展情况 |
1. 境外SPV融资租赁模式的发展情况 |
2. 境内主要保税港区SPV融资租赁模式的发展情况 |
二、我国船舶融资租赁SPV模式的法律组织形式问题及完善建议 |
(一) 我国船舶融资租赁SPV模式下SPV实体的法律组织形式 |
1. 信托型SPV |
2. 公司型SPV |
(二) 我国船舶融资租赁SPV实体的法律组织形式存在的问题 |
1. 信托型、公司型SPV的设立存在法律障碍 |
2. 租赁公司与SPV公司的法律关系有待明确 |
3. 海事赔偿责任限制制度对租赁公司的过度保护 |
(三) 我国船舶融资租赁SPV实体的法律组织形式问题的完善建议 |
1.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
2. 厘清租赁公司与SPV公司的法律关系 |
3. 建立海事赔偿责任限制制度的补充赔偿机制 |
三、我国船舶融资租赁SPV模式的资产证券化问题及完善建议 |
(一) 我国船舶融资租赁SPV模式资产证券化的法律结构的基础 |
1. 真实出售 |
2. 破产隔离 |
(二) 船舶融资租赁SPV模式资产证券化法律结构的脆弱性 |
1. 船舶的真实出售难以实现 |
2. 委托代理制度无法实现破产隔离 |
3. 船舶登记制度阻碍风险隔离的实现 |
(三) 我国船舶融资租赁SPV模式资产证券化问题的完善建议 |
1. 建立开放的信托制度 |
2. 出台专门的《资产证券化法》 |
3. 建立船舶融资租赁登记制度 |
四、我国船舶融资租赁SPV模式的监管规制问题及完善建议 |
(一) 我国船舶融资租赁SPV模式的监管规制问题 |
1. 船舶融资租赁SPV模式的市场准入与退出机制不合理 |
2. 船舶融资租赁SPV模式的监管体制混乱 |
(二) 我国船舶融资租赁SPV模式监管规制问题的完善建议 |
1. 合理设置船舶融资租赁SPV模式的市场准入与退出机制 |
2. 统一规范船舶融资租赁SPV模式的市场监管体制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7)第三方融资租赁公司SSFY风险管理评价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融资租赁定义 |
1.2.2 融资租赁风险特点 |
1.2.3 融资租赁风险评价方法 |
1.2.4 融资租赁公司风险控制研究 |
1.2.5 文献研究述评 |
1.3 研究目的及方法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内容及框架 |
1.5 创新及不足之处 |
第二章 融资租赁公司风险管理相关概念及理论 |
2.1 融资租赁相关概念 |
2.1.1 融资租赁定义 |
2.1.2 融资租赁业务形式及流程 |
2.1.3 融资租赁、经营租赁、融资性经营租赁异同点 |
2.2 第三方融资租赁公司概况 |
2.2.1 第三方融资租赁公司的界定 |
2.2.2 第三方融资租赁公司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
2.2.3 第三方融资租赁公司业务领域特征 |
2.3 第三方融资租赁公司风险管理概念 |
2.3.1 第三方融资租赁公司风险因素 |
2.3.2 第三方融资租赁公司风险管理流程 |
2.3.3 第三方融资租赁公司风险管理特点 |
2.4 融资租赁风险管理理论 |
2.4.1 债务替代理论 |
2.4.2 信息不对称理论 |
2.4.3 全面风险管理理论 |
第三章 第三方融资租赁公司风险管理识别现状 |
3.1 第三方融资租赁公司融资租赁宏观风险识别现状 |
3.2 第三方融资租赁公司业务风险识别现状 |
3.2.1 承租方信用风险识别 |
3.2.2 资产标的物风险识别 |
3.2.3 承租方经营管理风险识别 |
3.2.4 承租公司财务评估风险识别 |
第四章 第三方融资租赁SSFY公司风险管理评价案例分析 |
4.1 SSFY公司概况 |
4.1.1 公司简介 |
4.1.2 公司主要部门及组织架构 |
4.1.3 公司业务操作流程 |
4.1.4 公司经营管理情况 |
4.2 SSFY公司财务指标分析 |
4.3 SSFY公司财务风险指标分析 |
4.3.1 资本充足性 |
4.3.2 公司资产质量水平 |
4.3.3 公司盈利水平及资产流动性分析 |
4.4 SSFY公司风险指标因素识别及评价 |
4.4.1 设备标的物风险识别及评价 |
4.4.2 财务风险识别及评价 |
4.4.3 业务操作风险识别及评价 |
4.4.4 CAMELS框架下信用风险识别及评价 |
4.5 SSFY公司风险评价方法综合分析 |
第五章 对策及建议 |
5.1 关于SSFY公司风险识别的建议 |
5.1.1 建立设备租赁标的物风险评级体系 |
5.1.2 建立财务风险评价体系 |
5.1.3 业务操作风险的识别建议 |
5.1.4 建立信用风险识别模型 |
5.2 SSFY公司风险控制建议 |
5.2.1 强化业务操作流程管理 |
5.2.2 建立并维护承租公司信息评价系统 |
5.2.3 强化公司财务风险反馈机制 |
5.2.4 构造公司信用风险综合评级体系 |
第六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8)金融租赁公司风险评估与防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 |
1.5 可能存在的创新点与不足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三章 金融租赁定义及发展历程 |
3.1 金融租赁的定 |
3.2 金融租赁行业的发展历程 |
3.2.1 初创和探索阶段 |
3.2.2 混乱发展和风险聚集阶段 |
3.2.3 规范转型阶段 |
3.2.4 迅速发展阶段 |
第四章 金融租赁公司风险综合评估 |
4.1 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及基本思路 |
4.1.1 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
4.1.2 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思路 |
4.2 金融租赁公司风险生成机制及主要风险 |
4.2.1 风险生成机制 |
4.2.2 面临的主要风险 |
4.3 金融租赁公司递阶层次结构模型 |
4.3.1 金融租赁公司风险层次结构 |
4.3.2 递阶层次结构模型判断矩阵及一致性检验 |
4.4 金融租赁公司风险评价 |
第五章 健全金融租赁公司风险防控体系的建议 |
5.1 加快推进金融租赁立法 |
5.2 完善促进行业发展的配套政策 |
5.3 建立市场退出机制 |
5.4 健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 |
结束语 |
附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9)基于SWOT分析的A金融租赁公司战略选择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背景 |
第二节 研究意义 |
第三节 研究现状 |
第四节 研究内容与方法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第五节 创新与不足 |
一、本文的创新点 |
二、本文的不足之处 |
第二章 核心概念与理论基础 |
第一节 核心概念 |
一、金融租赁 |
二、企业战略 |
第二节 理论基础 |
一、战略理论学派 |
二、战略选择理论 |
第三章 A金融租赁公司概况与现行战略分析 |
第一节 A金融租赁公司发展概况 |
第二节 A金融租赁公司业务现状 |
第三节 A金融租赁公司现行战略分析 |
一、公司的现行战略 |
二、公司现行战略存在的问题 |
三、公司现行战略的问题分析 |
第四章 A金融租赁公司的SWOT分析及战略选择 |
第一节 A金融租赁公司的SWOT分析 |
一、A金融租赁公司的竞争优势 |
二、A金融租赁公司的竞争劣势 |
三、A金融租赁公司发展的机遇 |
四、A金融租赁公司面临的威胁 |
第二节 A金融租赁公司的战略选择思路 |
一、优势-机遇(SO)战略组合 |
二、优势-威胁(ST)战略组合 |
三、劣势-机遇(WO)战略组合 |
四、劣势-威胁(WT)战略组合 |
五、战略选择思路的确定 |
第三节 A金融租赁公司战略选择的路径 |
一、A金融租赁公司战略选择的路径 |
二、差异化战略的可行性分析 |
第五章 A金融租赁公司差异化战略的实施措施 |
第一节 明确业务发展的方向 |
第二节 突出风险管控措施 |
一、建立专业的风险管理组织 |
二、明确具体风险管理内容 |
第三节 形成科学的选人用人机制 |
一、人才引进与队伍建设 |
二、人才考核与激励 |
第四节 加强公司的品牌效应 |
一、宣传自身优势和业务特色 |
二、发挥股东资源进行品牌宣传 |
三、通过质量实现品质宣传 |
第五节 尝试商业创新 |
一、创新业务模式 |
二、创新营销模式 |
三、创新合作模式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甘肃省融资租赁业政府监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3 国内外文献综述 |
1.3.1 国外文献研究 |
1.3.2 国内文献研究 |
1.3.3 国内外文献研究现状评述 |
1.4 研究的方法和创新点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
2.1 融资租赁概述 |
2.1.1 融资租赁的概念 |
2.1.2 融资租赁的业务模式 |
2.1.3 融资租赁的业务优势 |
2.1.4 融资租赁业市场主体的类型划分 |
2.2 政府监管概述 |
2.2.1 政府监管的概念 |
2.2.2 政府监管的相关理论 |
第三章 国内融资租赁业政府监管现状分析 |
3.1 国内融资租赁业的发展进程及现状 |
3.1.1 无序发展时期(1981-1987 年) |
3.1.2 行业整顿时期(1988-1998 年) |
3.1.3 法制规范时期(1999-2007 年) |
3.1.4 快速扩张时期(2008 年以后) |
3.2 国内融资租赁业政府监管的必要性 |
3.2.1 市场经济法律体系尚不完善 |
3.2.2 融资租赁具有一定的金融属性,需对其实施适度的类金融监管 |
3.2.3 融资租赁的行业周期性风险高 |
3.2.4 融资租赁的流动性风险高 |
3.3 条块分割下的国内融资租赁业政府监管体系和内容 |
3.3.1 国内融资租赁业政府监管的体系 |
3.3.2 国内融资租赁业政府监管的内容 |
第四章 甘肃省融资租赁业政府监管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4.1 甘肃省融资租赁业发展现状 |
4.1.1 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
4.1.2 行业发展滞后的原因分析 |
4.2 甘肃省融资租赁业政府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4.2.1 甘肃省融资租赁业的政府监管现状 |
4.2.2 甘肃省融资租赁业政府监管存在的主要问题 |
4.2.3 造成问题的原因分析 |
4.3 甘肃省融资租赁业政府监管的实例分析 |
4.3.1 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情况简介 |
4.3.2 融资租赁业对推动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发展的重要意义 |
4.3.3 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融资租赁业政府监管可借鉴的主要做法 |
4.3.4 成效与启示 |
第五章 国内外融资租赁业政府监管的经验借鉴 |
5.1 国外融资租赁业政府监管现状及启示 |
5.1.1 美国融资租赁业政府监管概况及启示 |
5.1.2 日本融资租赁业政府监管概况及启示 |
5.1.3 韩国融资租赁业政府监管概况及启示 |
5.1.4 美日韩三国融资租赁业政府监管的经验启示 |
5.2 国内融资租赁业政府监管的成功经验 |
5.2.1 地方性支持政策 |
5.2.2 特殊区域政策 |
第六章 完善甘肃省融资租赁业政府监管的对策建议 |
6.1 理顺融资租赁业政府监管的体制 |
6.2 提升融资租赁业政府监管的能力 |
6.3 强化对融资租赁业发展的监管支持力度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四、金融租赁公司管理办法(论文参考文献)
- [1]从“融资”走向“融物”——新监管体系下融资租赁合规展业的实现路径[J]. 李伟群,尤冰宁.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05)
- [2]J金融租赁公司发展战略研究[D]. 郑俊杰. 江西财经大学, 2021(10)
- [3]JS金融租赁股份有限公司流动性风险管理研究[D]. 尤磊. 南京理工大学, 2020
- [4]江苏金融租赁公司资产证券化的应用研究[D]. 王鹏飞. 石河子大学, 2020(08)
- [5]J金融租赁公司风险管理研究[D]. 陈俊. 南昌大学, 2020(01)
- [6]船舶融资租赁SPV模式的法律问题研究[D]. 张佳美. 大连海事大学, 2020(01)
- [7]第三方融资租赁公司SSFY风险管理评价案例研究[D]. 周淘沙. 湖南工业大学, 2020(02)
- [8]金融租赁公司风险评估与防控研究[D]. 王纪东. 山东大学, 2019(03)
- [9]基于SWOT分析的A金融租赁公司战略选择优化研究[D]. 沈烨. 安徽财经大学, 2019(03)
- [10]甘肃省融资租赁业政府监管研究[D]. 刘昕宇. 兰州大学, 2019(02)
标签:金融租赁公司论文; 融资租赁公司注册论文; 金融论文; 风险管理体系论文; 风险评价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