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铁通计费系统的架构

上海铁通计费系统的架构

一、上海铁通计费采集系统的构架(论文文献综述)

朱守峰[1](2019)在《省级互联网优化的设计与实施》文中提出近年来,随着互联网业务的多样化、智能化,以及云计算、大数据、5G新兴业务的蓬勃发展,对现有电信运营商网络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对电信运营商的省级互联网这张枢纽网络的优化就变得十分重要。本文参考国内外省级互联网演进趋势,并结合铁通省级互联网架构落后、功能单一、容量有限等问题的分析研究,得出仅通过局部的优化难以改变网络整体问题,只有对网络的接入容量、路由组织、流量模型、出口调度、缓存部署、流量控制、内容引入、网络管控等方面的整体优化才能解决。并通过对技术难题的攻关与验证,形成科学的优化方案,方案主要应用BGP和ISIS协议解决路由组织不完善问题;采用骨干与省内出口差异化流量流向引导模型解决流量模型单一问题;借助动态与静态的出口调度模型解决出口质量及成本可控性不高问题,并应用缓存技术在近出口部署HTTP Cache,极大地缓解了出网流量压力;通过骨干及省内出口的DPI流控解决流量协议管控能力不强问题;利用CDN、DNS技术实现网内NDC内容的引入与引导以解决网络流量本网率不高问题;使用SNMP与NetStream网管技术进行支撑系统建设以解决网络管控手段不完善问题。此外,还对优化后的网络进行完善和加固。通过优化效果分析和指标验证得出,省内网络流量成本降低约20%,省内网络性能指标提高约30%。经过省级互联网优化,极大地提升了全省网络架构的科学性,并使之逐步演变为易管理、可运营的智能化IP网络,以此也为中国移动集团“大连接”战略的实施提供网络基础。

马顺[2](2012)在《IMS网络的架设及应用》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整个电信行业的重组、3G牌照的发放,国内三大电信运营商便开始进入了一个激烈的全业务竞争时代,中国移动江西分公司为了更好地在全业务竞争中取得优势,于近两年开始了IMS网络架设的部署工作。本文首先分析了当前IMS网络的研究背景及国内外的发展情况,同时结合移动公司的网络现状分析了IMS网络架设的必要性,然后从“基本概念、网络架构、逻辑实体”等方面介绍了IMS网络的基本原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IMS网络架设的总体思路,其中包括网元节点设置、容灾备份、网络组织、与他网通讯、码号分配及接入安全等方面。接着,就IMS网络的特征研究了该业务的应用情况,包括业务提供能力、主要业务流程、业务订购、、业务管理、计费、资费等方面。最后,对IMS网络的未来和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本文所给出的IMS网络架设及应用方案,适用于移动网络未来的演进方向,也将成为在运营中网络建设的主流。

贾晨[3](2012)在《电信企业收入保障内部控制体系优化设计 ——以铁通公司为例》文中指出关于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学术研究起源于国外,经过国内学者多年的努力,适用于中国环境下的内控研究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对于中国通讯类企业而言,如何将内控建设落到实处是现实的问题。与此同时,随着中国电信产业由高速成长期向饱和期转变,电信市场的开放性不断增强,竞争程度日益激烈,各电信运营商由粗放式经营向精细化管理转变。在这种形式下,降低运营收入的流失成为各电信运营商提升收入的重要途径。在产业转型期间,建立与完善收入保障内控体系是提升企业价值的必然选择。本文的研究主要运用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以山东铁通公司为例,结合其实际情况,探讨其构建收入保障同内控体系有效结合的实用机制,并作出优化措施。山东铁通公司是中国移动有限公司的子公司,已经实施了收入保障审计项目、完善了收入保障体系。然而,从收入保障的流程和内部控制的关键点来分析,山东铁通公司收入流失现象仍较为严重。分析山东铁通公司收入流失的原因,主要有管理水平、业务流程不合理、计费系统不完善、信用管理不健全、不完整或不完善的呼叫详细记录等。结合分析铁通公司运营收入保障体系内部控制的现状,认为铁通公司已经加强了对运营收入保障某些方面内部控制的建设,存在较多的内部控制漏洞,不能有效发挥内部控制建设在运营收入保障中的作用。结合相关理论体系,本文从《基本规范》规定的内部控制五要素出发,运用AMT公司提出的项目型组织克服粗放型管理的“1+1+1”解决方案的理念,对铁通公司运营收入保障体系的内部控制体系进行了优化设计:并将重点放在运营收入管理的五大环节:市场与营销管理、产品订购与开通、计费账务流程、收款和收入核算、防欺诈和欠费,创新其收入保障体系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从而有效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最后针对该体系在企业的实践提出可行建议,例如建立健全组织架构;制度先行:管理层重视和支持;加强IT系统建设;强调多元化以及重视监督等等。

马云辉[4](2011)在《甘肃铁通宽带IP城域网建设若干问题的研究》文中提出目前信息产业发展异常迅猛,技术与需求强烈碰撞,电信业务的应用不断推陈出新,激烈的竞争使各运营商都面临着严峻挑战。因特网的飞速发展为各运营商提供了无限商机和挑战,一场比服务、比业务的全方位市场竞争已迫在眉捷。如何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挖掘增值业务以发展高附加值用户,如何提供更高质量的通信服务,占领用户市场,这些都是电信运营部门当前面临的问题。本文对甘肃铁通宽带IP城域网技术体系、传送技术、体系结构进行了详细论述,在全面分析市场业务需求,结合现有资源状况,研究搭建切实可行的宽带IP城域网,该网络可为用户提供虚拟专用网业务、带宽批发业务、VOD视频点播、视频会议、互动游戏、电子商务、远程教育、远程医疗、互联网数据中心、应用出租等宽带业务。本文同时研究在保证多业务共享IP城域网资源的同时,也很好的解决业务的区分及安全控制,保证城域网的各个层次电信级的可靠性保护,并实行差异化QoS水平,同时,适应各种业务在城域网的接入及快速部署。城域网的层次化结构,使城域网的扩展性得到加强,为甘肃铁通IP城域网下一步发展打下了基础。希望通过本文对甘肃铁通IP城域网建网策略的系统分析和研究,能够对网络的具体实施工作起到指导作用。

冯铭[5](2011)在《宽带业务自动统计和经营分析系统的设计与应用》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固网运营商的传统语音业务市场环境的日趋严峻,宽带接入已成为运营商业务发展的新的支撑点和收入来源。2008年以来,铁通的宽带业务规模快速增长,如何及时掌握公司宽带用户数量、续费情况,实现对各省分公司的宽带用户数量、宽带用户续费率、ARPU值等指标的分析,指导宽带业务的科学发展是目前公司亟待解决的问题,建设一套全国性的宽带业务自动统计和经营分析系统非常迫切。宽带业务自动统计和经营分析系统从铁通各省分公司的宽带计费帐务系统中采集宽带业务的原始数据,经过统一编码和数据加工后,结合公司经营管理需要,定义算法,进行数据汇总和展现,实现了以日、周、月为周期对各省分公司的宽带业务的用户数、续费、ARPU值、用户活跃度等相关指标数据的计算、统计和分析实现了铁通公司宽带业务经营的实时、自动、和科学化的管理,目前已经成为公司对宽带业务数据统计、经营分析和考核的重要手段。本论文主要从该系统的设计原则、整体架构、如何实现全公司宽带业务数据的自动采集,根据公司宽带业务运营流程和数据模型,如何定义统一接口、统一算法,在实际推广中遇到的典型问题和案例等方面展开了详细论述和说明。本论文分为3个部分:(1)铁通互联网及宽带业务概述;(2)铁通宽带业务自动统计和经营分析系统的设计与实施方案;(3)铁通宽带业务自动统计和经营分析系统应用及案例分析。

粟丰[6](2011)在《北海铁通PWLAN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信息社会的迅速发展,人们对互联网需求不断增长,希望随时随地都能上网,并能获得较大的带宽。互联网技术与无线通信技术相融合是现代网络的发展趋势。现有的有线网络已不能满足人们随时随地进行通信和信息服务的迫切需求,因此,以个性化、无线化、智能化的移动通信、快捷方便的无线接入,无线互联及无处不在的网络终端等众多适应人们上述需求的新概念和新产品已逐渐深入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之中。本课题结合作者的实际工作和对企业发展的适度预测,对北海铁通接入网网络现状和业务需求进行了充分分析。目前运营商提供的现有无线互联网接入技术由于带宽的问题,已经无法满足用户对互联网接入的需求。PWLAN的出现刚好弥补了上述问题,它能提供较大的带宽,这个是其他通信技术无法实现的。本文通过对无线宽带接入技术的分析,说明了PWLAN在技术的优势,并结合移动通信网的组网技术,根据北海铁通现有资源情况,提出采用移动通信网的蜂窝组网技术应用到PWLAN的网络建设中去,并借鉴目前国内外大城市的移动通信网的经验,在高密度地区采用多层的概念来进行网络建设,网络中各层分别完成自己不同的任务。在实际工作中采集了大量真实的数据和资料,并在文中做了详细的分析。本文首先介绍数字无线宽带技术的种类和发行趋势,介绍了无线宽带接入网技术和相关的无线局域网技术标准,主要是扩频技术、调制解调技术和天线技术、无线局域网IEEE802.11技术标准等。其次分析了移动通信的组网技术、无线局域网设备的工作模式和采用无线局域网设备对各种不同类型区域的覆盖方案。本文还将介绍无线局域网的测试软件。在本次研究中,着重解决了各类北海铁通与无线宽带接入网项目建设有关的资源、无线宽带接入网的具体建设方案选择和实施的问题。最后对北海铁通的PWLAN网络进行性能和终端测试的分析,并提出了提高网络性能的具体解决方案。相信本文能给从事无线宽带网络建设的科研和工程技术人员一定的有益的参考和启发,在有效的提高PWLAN网络的运营效率、服务品质的同时,降低网络的管理费用和运行成本。

李丽琴[7](2011)在《CM-IMS网络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CM-IMS是中国移动在IMS国际标准基础上创新性提出的下一代网络架构,是实现网络和业务融合的重要解决方案,是一个涉及接入网、承载网、核心网、业务网、以及终端和支撑系统的端到端系统。本文介绍了中国移动全业务网络解决方案CM-IMS网络的整体架构和业务实现方案,以及在中国移动CM-IMS规范基础上G省移动完成的试点。论文分五章,第一章为绪论,第二章对IMS的产生背景与技术进行了概述,第三、四章对中国移动CM-IMS网络进行说明,详细介绍了基于3GPP规范的CM-IMS网络以及业务,第五章对G省CM-IMS试点情况进行了介绍,详细说明了组网和业务平台建设情况,并对iMS的发展进行展望。作者所在计划技术部是网络的规划和项目主管部门,根据公司安排,作者担任了该系统网络规划设计的项目负责人,完成了CM-IMS试点项目的网络规划和建设项目管理。本论文也指出,CM-IMS处于建设和发展初期,其网络结构和业务会不断变化,最终形成成熟的网络和业务。由于语音业务仍然是运营商个人业务的主要收入来源,因此,CM-IMS与CS网络将是一个长期共存的关系。在迈向统一融合的核心网的过程中,部分CS设备开始支持ICS, CS域的软交换机升级支持ICS, CS域转化为CM-IMS的一个接入网络;PS域演进到SAE架构,PS域为CM-IMS提供接入,最终PS网络和CM-IMS网络一起构成统一的融合网络。

谭红军[8](2009)在《作业成本法在铁通湖南分公司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随着目前国内三家基础电信运营商在全业务经营上的逐步实施和深入推进,固话阵营与移动阵营在产品和服务上的差异性开始慢慢弱化甚或消失,要想在今后的市场中取得优势,除想方设法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获得更大的收益外,另一有效途径就是加强成本管理和控制,达到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目的。目前铁通湖南分公司所采用的传统成本核算体系对成本的测算和分析普遍存在着误差和曲解,成本核算的结果不能很好地支撑产品、定价、预算和其他管理的决策,急需引进新的成本核算模式和管理方法。而作业成本法作为一种先进的成本核算和管理方法是否适合我国的电信企业?作者试图结合电信运营企业工作实际,选用作业成本法进行研究并在铁通湖南分公司模拟进行了成本核算,以期为作业成本法引入电信企业提供一个新的模式。本文介绍了课题研究的背景和对作业成本法的相关理论进行了回顾,分析了铁通湖南分公司成本核算对成本信息的扭曲情况,探讨作业成本法在湖南铁通施行的迫切性,阐述了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在此基础上,结合铁通湖南分公司成本控制实际,设计了铁通湖南分公司的作业、作业中心、成本动因,创建了一套适合铁通湖南分公司的作业成本法核算体系,并对客户服务中心成本的归集和分摊进行案例分析,比较作业成本法计算和传统成本方法计算的优劣。为使作业成本法在铁通湖南分公司顺利实施,作者提出铁通湖南分公司必须更新观念,调整组织机构,成立项目实施小组,优化基础系统。

张俭[9](2009)在《贵州铁通数字集群共网运营分析》文中研究指明本文详细介绍了国内现有的四种数字集群技术——TETRA系统、iDEN系统、Gota系统及GT800系统,并对数字集群业务功能、专用无线服务进行了全方位的总结,同时对其目标客户进行分类研究,通过市场与技术的双向分析针,就共网运营的必要性进行了探讨及验证。之后又以共网运营的必要性为基础,从产业链融合、应急联动、替代模拟网络及重点突破等几个方面对数字集群业务共网运营模式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在理论研究的同时,笔者细致研究了贵州省数字集群背景环境及客户需求,并考虑铁通贵州分公司的业务基础及资金能力制定了铁通贵州分公司数字集群共网运营规划,对上述理论各个方面也都做了相应阐述,另外对共网运营实际操作流程也做了简单介绍,包括系统构建、调度台建设、计费模式、业务推广方案等。最后,本文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为数字集群共网运营模式提出合理建议,并对数字集群业务的未来发展做了一定的展望,以期对我国数字集群产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葛薇[10](2008)在《下一代通信网络(NGN)技术与电信业务转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下一代通信网络(NGN),是传统电信技术发展和演进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标志着新一代电信网络时代的到来。本文首先分析了目前电信行业转型的情况,从环境变化、行业数据方面分析了电信转型的前提和必要性,解析了电信行业转型的技术要求及本质,并提出了NGN在电信转型中起到的重要作用。从各个角度浅析了对NGN的认识,概括了其主要特点及支撑NGN的九大主要技术,总结了NGN相对于这一代网络的几大优势。通过对下一代通信网络(NON)的业务研究,指出NGN在电信业务中的重要性,特别针对软交换、IMS业务深入剖析了对运营商转型提供的支撑。本文从技术和电信本身业务及管理三方面分析了电信转型的必要性,强调了转型的意义。对于NGN在电信方面提供的业务,推动电信运营行业务和网络的转型,以及网络融合的趋势分析电信转型与NGN。对电信转型时期下一代通信网络的发展与思考做出了概括,并对目前NGN的应用模式提出了见解。进一步了解其相对于传统电信网络的优势和特点,基于NGN平台上的各项新业务发展方向,从挖掘现有网络的业务提供能力、防止业务分流、应对市场竞争的角度,提出了组建NGN的相关构思,并针对下一代网络的技术特点,就NGN的组网模式及其具体技术进行了分析,通过NGN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表达了下一代通信网络对于电信业务转型的实际意义。本文详细将软交换技术和传统电路交换网、IMS进行对比,说明软交换技术的特点和适用情况,并结合中国铁通的网络技术、网络组织和市场业务的情况,对软交换的应用定位进行了分析。同时描述了软交换网络与其它电信网络的互连以及软交换组网应注意的问题,针对贵州铁通网络现状,提出贵州铁通软交换组网思路及具体实现方式。以中国铁通贵州分公司软交换的组网和实现为例,详细分析了铁通贵州分公司软交换技术定位的思考。从软交换技术本身以及中国铁通在网络、技术、市场等方面的需求,进行了研究。主要从铁通贵州分公司组网现状进行改造,以NGN核心接入为主,提出了综合解决方案,在网改成本方面分析了软交换相对于传统交换机的优势,对于现有PSTN改造优化资源配置提出了解决方案。对全省整个大网络优化配置做出了部署。

二、上海铁通计费采集系统的构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上海铁通计费采集系统的构架(论文提纲范文)

(1)省级互联网优化的设计与实施(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互联网发展概况
    1.2 优化的背景和意义
    1.3 省级互联网发展趋势研究
    1.4 本章小结
第2章 省级互联网优化的需求分析及规划设计
    2.1 现有省级互联网问题分析
        2.1.1 网络现状
        2.1.2 问题研究
    2.2 优化的思路和目标
    2.3 优化的总体规划
    2.4 优化技术难题的攻关与验证
    2.5 优化的实施方案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省级互联网优化的实施
    3.1 接入与出口链路
        3.1.1 链路带宽利用率模型
        3.1.2 省内核心链路扩容
    3.2 路由组织与流量模型
        3.2.1 动态路由协议与流量模型
        3.2.2 路由组织与流量模型优化
    3.3 出口策略与内容缓存
        3.3.1 出口策略与内容缓存原理
        3.3.2 出口策略与内容缓存优化
    3.4 流量控制
        3.4.1 流量控制原理
        3.4.2 流量控制优化
    3.5 CDN引入与引导
        3.5.1 CDN分发技术
        3.5.2 CDN构建与引导优化
    3.6 网络管理系统
        3.6.1 网络管理技术
        3.6.2 网络管理系统优化
    3.7 流量统计与分析系统
        3.7.1 数据流采集技术
        3.7.2 流量统计与分析系统优化
    3.8 本章小结
第4章 省级互联网优化的效果与验证
    4.1 优化效果分析
        4.1.1 运营成本分析
        4.1.2 流控效果分析
    4.2 网络优化后的指标验证
        4.2.1 人工感知测试
        4.2.2 用户体验系统测试
        4.2.3 运维指标统计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省级互联网优化的完善
    5.1 网络优化后续工作
        5.1.1 流量均衡调整
        5.1.2 省网内质量提升
        5.1.3 三方出口感知调整
    5.2 设备部署完善
        5.2.1 设备安全检查
        5.2.2 运行数据核查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工作总结
    6.2 下一步工作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2)IMS网络的架设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本课题的研究背景
    1.2 IMS网络当前发展现状
        1.2.1 IMS总体研究状况
        1.2.2 IMS国外研究现状
        1.2.3 IMS国内研究现状
        1.2.4 IMS的发展趋势
第2章 移动网络现状及演进方向
    2.1 当前TDM交换网情况
    2.2 当前软交换的网络现状
        2.2.1 软交换网络的发展
        2.2.2 软交换与IMS的技术比较
    2.3 当前IMS网络架设的必要性
    2.4 移动公司网络的演进策略
        2.4.1 固定网络的IMS演进策略
        2.4.2 移动网络的IMS演进策略
第3章 IMS基本原理
    3.1 IMS基本概念
    3.2 IMS网络架构
    3.3 IMS逻辑实体分类
        3.3.1 CSCF—呼叫会话控制功能
        3.3.2 HSS--归属用户服务器
        3.3.3 MRF--媒体资源功能
        3.3.4 BGCF/MGCF/IM-MGW—互通功能实体
        3.3.5 AS--应用服务器
        3.3.6 其他IMS重要实体
第4章 IMS网络的架设
    4.1 IMS网元节点设置方案
    4.2 IMS核心网容灾备份方案
    4.3 IMS网络组织原则
        4.3.1 IMS网内的网络组织
        4.3.2 IMS局域网网络组织
    4.4 IMS的漫游方式
    4.5 IMS网与现网的互联互通原则
        4.5.1 IMS与移动CS域互通原则
        4.5.2 IMS与铁通PSTN网络的互通
        4.5.3 IMS与其他运营商网络的互通
        4.5.4 IMS与信令网的互通原则
        4.5.5 IMS与PS域互通原则
    4.6 IMS网络路由原则
        4.6.1 IMS网内的路由
        4.6.2 语音类网间互通路由原则
        4.6.3 消息类网间互通路由原则
        4.6.4 视频会议网间互通路由原则
    4.7 IMS业务码号的分配原则
        4.7.1 私有用户的标识(IMPI)
        4.7.2 公有用户标识(IMPU)
        4.7.3 公共业务标识(PSI)
    4.8 IMS网络节点标识编码原则
    4.9 IMS网络与IP承载网的连接原则
        4.9.1 IMS网络的IP承载网络要求
        4.9.2 IMS网络与IP专用承载网的连接原则
        4.9.3 IMS网络与CMNET的连接原则
        4.9.4 VLAN划分原则
        4.9.5 IP地址使用原则
        4.9.6 TCP/IP端口号使用原则
    4.10 IP站点接入安全原则
        4.10.1 IP承载网接入安全原则
        4.10.2 CMNET接入安全原则
    4.11 IMS网管要求
第5章 IMS网络的应用
    5.1 IMS网络业务提供能力
        5.1.1 IMS提供的业务
    5.2 IMS的主要业务流程
        5.2.1 融合V网业务
        5.2.2 IMS多媒体电话业务
        5.2.3 融合一号通业务
        5.2.4 融合总机
    5.3 业务订购及管理
        5.3.1 开通集团账户
        5.3.2 订购多媒体桌面电话
        5.3.3 订购融合V网
        5.3.4 订购融合总机
        5.3.5 订购融合一号通
        5.3.6 业务管理
    5.4 计费结算
    5.5 资费结构
        5.5.1 多媒体桌面电话和融合V网
        5.5.2 融合一号通
        5.5.3 其他资费标准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3)电信企业收入保障内部控制体系优化设计 ——以铁通公司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CONTENTS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电信企业收入保障的研究
        1.2.2 内部控制与收入研究
        1.2.3 研究文献评价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框架与研究内容
        1.4.1 研究框架
        1.4.2 研究内容
    1.5 创新点
第2章 收入保障内部控制理论概述
    2.1 收入保障理论
    2.2 内部控制理论
        2.2.1 内部控制发展现状
        2.2.2 《基本规范》内部控制要素
        2.2.3 内部控制分类
        2.2.4 内部控制应遵循的原则
        2.2.5 收入保障和内部控制的关系
    2.3 项目型组织结构
    2.4 结论与启示
第3章 现行铁通运营收入保障控制系统分析
    3.1 现行的铁通运营收入保障系统
        3.1.1 铁通及其收入业务的介绍
        3.1.2 收入保障系统组织和制度
    3.2 铁通现行收入保障系统存在问题及后果
        3.2.1 铁通现行收入保障系统缺陷分析
        3.2.2 现行收入保障系统下的收入流失分析
        3.2.3 健全铁通收入保障内部控制体系必要性
    3.3 结论
第4章 铁通运营收入保障内部控制体系的优化设计
    4.1 基于“1+1+1”的内控设计原则
        4.1.1 收入保障项目管理全面化
        4.1.2 收入保障流程管理动态化
        4.1.3 收入保障知识管理过程化
    4.2 铁通运营收入保障内部控制体系的优化设计
        4.2.1 内部环境
        4.2.2 风险评估
        4.2.3 控制活动
        4.2.4 信息与沟通
        4.2.5 内部监督
第5章 收入保障内部控制体系实施建议
    5.1 组织保障是关键
    5.2 制度保障要先行
    5.3 管理层重视和支持
    5.4 IT技术系统建设作支撑
    5.5 开展员工培训,关注收入保障团队建设
    5.6 由单元主体向多元主体转变
    5.7 重视监督,从强调体系设计到关注运行的效率和效果
第6章 研究结论与研究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表一
附表二
附表三
附表四
附表五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4)甘肃铁通宽带IP城域网建设若干问题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目的
        1.1.1 宽带IP城域网建设是运营级网络发展的必然要求
        1.1.2 宽带IP城域网概念及解决的主要问题
        1.1.3 宽带城域网络建设的总体要求
        1.1.4 本文研究的目的
    1.2 宽带IP城域网的建设内容
    1.3 宽带IP城域网建设的总目标
2 宽带IP城域网的概述
    2.1 IP城域网的技术体系
        2.1.1 ATM技术
        2.1.2 IP技术
        2.1.3 IP技术和ATM技术的比较
    2.2 宽带IP城域网的主导传送技术
        2.2.1 SDH技术
        2.2.2 多业务传送平台技术(MSTP)
        2.2.3 DWDM技术在城域网中的应用
        2.2.4 新一代数据设备技术
    2.3 宽带IP城域网的体系结构
        2.3.1 IP城域网的功能结构
        2.3.2 核心层
        2.3.3 汇聚层
        2.3.4 接入层
        2.3.5 骨干网与城域网两级之间的关系
    2.4 宽带IP城域网的特点
3 铁通甘肃分公司IP城域网的建网规划
    3.1 数据业务市场需求分析
    3.2 宽带用户接入方式
    3.3 网络现状
    3.4 项目需求分析及网络方案设计
4 网络及应用系统解决方案
    4.1 网络安全
    4.2 IP地址规划
    4.3 路由规划
    4.4 组播路由及业务规划
    4.5 QoS规划
    4.6 网络管理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5)宽带业务自动统计和经营分析系统的设计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铁通公司及宽带业务情况概述
    1.2 本课题研究背景
    1.3 论文结构
    1.4 论文主要工作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铁通互联网及宽带业务
    2.1 铁通互联网网络概述
        2.1.1 骨干网
        2.1.2 城域网
    2.2 铁通宽带用户的接入
        2.2.1 有线宽带接入网技术
        2.2.2 铁通宽带接入现状和未来演进策略
    2.3 铁通宽带用户认证计费方式
        2.3.1 铁通宽带用户认证计费系统建设架构
        2.3.2 AAA系统主要功能
        2.3.3 用户认证流程
        2.3.4 用户的计费
    2.4 铁通业务支撑系统
        2.4.1 铁通业务支撑系统整体情况
        2.4.2 铁通宽带计费营帐系统情况
    2.5 铁通的经营分析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铁通宽带业务自动统计和经营分析系统实现方案
    3.1 需求和问题的提出
    3.2 系统整体设计与实现
        3.2.1 系统整体设计原则
        3.2.2 系统整体架构
        3.2.3 系统网络拓扑
    3.3 数据接口设计与实现
        3.3.1 接口设计原则
        3.3.2 外部接口的实现
    3.4 算法的设计与实现
        3.4.1 用户数相关算法
        3.4.2 续费率相关算法
        3.4.3 用户活跃度分析
    3.5 主要报表的设计与实现
        3.5.1 主要报表
        3.5.2 报表主要内容
        3.5.3 报表的定时生成和异常提醒
    3.6 数据分析方法应用
        3.6.1 异动分析
        3.6.2 趋势分析
        3.6.3 对比分析
        3.6.4 构成分析
        3.6.5 综合分析
    3.7 角色适配
    3.8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系统的应用效果和实际案例
    4.1 零次户的分析和清理
    4.2 续费率的准确性问题
    4.3 系统应用效果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束语
    5.1 论文工作总结
    5.2 下一步工作展望
        5.2.1 宽带业务将持续高速发展
        5.2.2 中国移动集团下一代业务支撑系统和经营分析系统的建设
        5.2.3 铁通与中国移动支撑系统的融合
    5.3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致谢

(6)北海铁通PWLAN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概述
    1.1 研究背景
    1.2 无线接入技术的几个技术标准
    1.3 IEEE802.11a/b/g/n无线接入技术比较
    1.4 几种相关的调制方式:802.11标准
    1.5 几种协议之间的兼容特性
        1.5.1 IEEE 802.11a与IEEE 802.11b/g/n
        1.5.2 IEEE 802.11b与IEEE 802.11g
        1.5.3 IEEE 802.11n与IEEE 802.11a/b/g
    1.6 IEEE 802.11n的应用前景
    1.7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公众无线局域网(PWLAN)网络系统研究
    2.1 PWLAN概念的提出和特点
    2.2 PWLAN与其他接入技术比较更具有优势
    2.3 PWLAN网络设计研究
        2.3.1 网络拓扑规划
        2.3.2 频率规划
        2.3.3 用户使用带宽和认证模式规划
        2.3.4 IP地址规划
        2.3.5 网管规划
        2.3.6 业务规划
    2.4 无线接入点(AP)覆盖规划研究
        2.4.1 室外覆盖规划原则
        2.4.2 室内覆盖规划原则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公众无线局域网(PWLAN)工程设计研究
    3.1 射频5.8G/2.4G的信号传输特性研究
        3.1.1 射频5.8G电磁波信号传播特性
        3.1.2 射频2.4G电磁波信号传播特性
    3.2 天线覆盖范围分析研究
        3.2.1 天线类型介绍
        3.2.2 天线基本原理和种类
        3.2.3 各种天线主要应用分析
    3.3 组网方式及射频信号覆盖的结构研究
        3.3.1 组网方式分析
        3.3.2 射频信号覆盖的结构分析
    3.4 站点选址及天线的选择研究
        3.4.1 站点选址
        3.4.2 天线的选择
    3.5 天线的安装位置及方向设置规则研究
        3.5.1 室外天线的安装位置分析
        3.5.2 室内天线的安装位置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公众无线局域网(PWLAN)设备配置研究
    4.1 无线基站接入设备AP对比研究
        4.1.1 AP设备负载均衡
        4.1.2 AP用户切换功能
        4.1.3 室外型AP适应室外环境功能
    4.2 用户终端对比研究
    4.3 天馈线对比研究
        4.3.1 增益
        4.3.2 水平、垂直波束宽度
        4.3.3 天线视觉效果
    4.4 PWLAN Over SYWV CATV入户器件对比研究
        4.4.1 无线网络布设应用POS的特点
        4.4.2 POS项目的主要器件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几种类型用户群的无线信号覆盖方案与实践
    5.1 高层大楼非密集型用户群无线覆盖项目
        5.1.1 传统有线接入方式综合布线存在的问题
        5.1.2 高层大楼非密集型PWLAN网络覆盖解决方案
        5.1.3 工程竣工信号测试的整体结果
        5.1.4 项目优势小结
    5.2 学校校区密集高流量型用户群无线覆盖项目
        5.2.1 学校各区域不同的宽带业务需求
        5.2.2 宿舍区密集高流量用户群的无线覆盖工程准备
        5.2.3 宿舍区无线覆盖实施方案
        5.2.4 宿舍区无线覆盖优化方式
        5.2.5 宿舍区无线覆盖信号竣工测试结果
    5.3 商住楼密集型用户群POS无线覆盖项目
        5.3.1 商住楼宇的POS无线覆盖实施方案
        5.3.2 楼内无线覆盖信号竣工测试结果
    5.4 农村住宅非密集固定台式电脑型用户群无线覆盖项目
        5.4.1 无线网络布设应用Wireless CPE的特点
        5.4.2 农村非密集型用户群采用Wireless CPE的覆盖项目
        5.4.3 项目竣工验收及运营情况
    5.5 生活小区密集型用户群无线覆盖项目
        5.5.1 生活小区项目实施情况
        5.5.2 生活小区项目高层楼宇应采用室内无线覆盖
    5.6 各类项目验收及现场技术测试方法
        5.6.1 主要设备和单项工程验收方法
        5.6.2 无线覆盖项目常用测试软件
        5.6.3 无线覆盖信号强度和流量测试要求
        5.6.4 无线覆盖测试项目要求
    5.7 公众无线局域网(PWLAN)运营的设计与实现方案回顾
    5.8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论文中涉及的部分缩略语及中文释义
致谢

(7)CM-IMS网络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论文主要内容及主要工作
第二章 IMS概述
    2.1 IMS概念
    2.2 IMS产生的背景
    2.3 IMS特点
        2.3.1 网络特点
        2.3.2 与传统软交换的区别
        2.3.3 业务特点
    2.4 IMS的网络架构和系统组成
        2.4.1 IMS网络架构
        2.4.2 IMS系统组成
    2.5 IMS典型业务
        2.5.1 信息类业务
        2.5.2 多媒体呼叫话音业务
        2.5.3 增强型呼叫管
        2.5.4 群组业务
        2.5.5 信息共享
        2.5.6 在线娱乐
第三章 CM-IMS组网分析
    3.1 CM-IMS网络架构
        3.1.1 接入层
        3.1.2 承载层
        3.1.3 核心控制层
        3.1.4 业务层
    3.2 CM-IMS网元设备功能及设置原则
        3.2.1 CS、PS、承载网网元功能要求
        3.2.2 IMS网元设备功能要求
        3.2.3 IMS网元设备部署原则
    3.3 CM-IMS提供的业务
第四章 CM-IMS网络与现网关系
    4.1 CM-IMS与中国移动CS域互通
        4.1.1 CM-IMS网络与中国移动PLMN的互通通过MGCF与IM-MGW网元实现
        4.1.2 MGCF/IM-MGW的功能要求
        4.1.3 互通承载方式的选择
    4.2 CM-IMS采用租用铁通号段与铁通PSTN网络的互通
    4.3 CM-IMS采用铁通号段与其他运营商网络的互通
    4.4 CM-IMS与信令网的互通原则
    4.5 CM-IMS与PS域互通原则
    4.6 CM-IMS与TD-SCDMA视频互通
    4.7 CM-IMS路由原则
        4.7.1 CM-IMS网内的路由
        4.7.2 CM-IMS用户呼叫总体路由原则
        4.7.3 CM-IMS用户呼叫具体原则
    4.8 CM-IMS码号
        4.8.1 CM-IMS用户标识及其编码原则
        4.8.2 终端码号分配及导出方案
        4.8.3 网络节点标识编码原则
        4.8.4 码号资源需求
    4.9 IP地址
        4.9.1 IP地址规划与分配原则
        4.9.2 VLAN划分原则
        4.9.3 IP地址使用原则
        4.9.4 TCP/IP端口号使用原则
        4.9.5 CM-IMS设备私有IP地址需求
        4.9.6 CM-IMS设备公有IP地址需求
        4.9.7 CM-IMS用户IP地址需求
    4.10 业务开放及漫游需现网配合的工作
    4.11 支持的终端和接入方式
第五章 G省移动IMS试点网络建设情况
    5.1 试点背景
    5.2 试点工程简要概况
        5.2.1 建设需求
        5.2.2 容量需求
        5.2.3 其他需求
    5.3 建设需考虑的相关问题
        5.3.1 实现网络快速部署
        5.3.2 尽可能降低对现有网络和业务的影响
        5.3.3 业务精准定位
        5.3.4 总体解决方案
        5.3.5 话务模型
    5.4 建设方案
        5.4.1 总体组网情况
        5.4.2 核心网组网情况
        5.4.3 IMS试点互通情况
        5.4.4 试点业务及平台建设情况
        5.4.5 网管要求
        5.4.6 计费
    5.5 问题和经验总结
        5.5.1 问题及解决方案
        5.5.2 经验总结
    5.6 结束语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8)作业成本法在铁通湖南分公司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附表索引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1.1 研究的行业背景
        1.1.2 研究的企业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增强企业的竞争实力
        1.2.2 便于加强政府监管
        1.2.3 有利于企业加强内部管理
    1.3 文献综述
        1.3.1 作业成本法产生和在国外的应用
        1.3.2 作业成本法在中国的应用
    1.4 研究方法和思路
第2章 作业成本法的基础问题研究
    2.1 作业成本法核算要素
    2.2 作业成本分类
    2.3 作业成本法的核算原理
    2.4 作业成本法:对传统成本核算不足的弥补
        2.4.1 目前的成本费用构成及核算方法
        2.4.2 现行成本核算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3章 铁通湖南分公司作业成本系统的构建
    3.1 铁通公司作业成本要素分析
        3.1.1 电信产品分析
        3.1.2 资源分析
        3.1.3 确定作业和作业中心,选择成本动因
    3.2 作业成本归集和分摊
        3.2.1 作业成本归集
        3.2.2 分配作业成本库费用到产品上
    3.3 案例分析:客户服务中心作业成本的归集与分摊
第4章 实施作业成本法的组织保障与基础系统优化
    4.1 观念上的更新与改变
    4.2 组织机构上的调整
    4.3 基础系统的优化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9)贵州铁通数字集群共网运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选题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1.2.1 选题的理论意义
        1.2.2 选题的现实意义
    1.3 文献综述
    1.4 论文的理论框架
    1.5 论文的研究方法
    1.6 论文重难点和可能的创新点
        1.6.1 论文重点
        1.6.2 论文难点
        1.6.3 论文创新点
第二章:数字集群业务用户需求分析
    2.1 数字集群用户细分
        2.1.1 数字集群用户市场概况
        2.1.2 用户行业类别
    2.2 用户需求分析
        2.2.1 公安、安全等行业用户
        2.2.2 水利系统用户
        2.2.3 交通运输领域用户
        2.2.4 城建系统用户
        2.2.5 电力系统
        2.2.6 工矿企业用户
        2.2.7 旅游业
第三章:数字集群业务的功能与特性
    3.1 数字集群系统及其网络结构
        3.1.1 Tetra(TErrestrial Trunked RAdio)系统
        3.1.2 iDEN(Integrated Digital Enhanced Network)系统
        3.1.3 GoTa(Globalopen Trunking Architechture)系统
        3.1.4 GT800系统
    3.2 VPN能力及动态编组功能
    3.3 可靠性
    3.4 计费功能
第四章:运营模式
    4.1 合作模式
        4.1.1 与产业链上下游的合作
        4.1.2 与政府的合作
        4.1.3 与重要客户的合作
    4.2 共网、专网、共网及应急联动通信的互补合作
    4.3 替代模拟网络
    4.4 重点突破
第五章:贵州数字集群规划
    5.1 贵州数字集群现状
    5.2 贵州数字通信问题
        5.2.1 通信网络有效覆盖率低
        5.2.2 无线通信环境恶劣
        5.2.3 技术支持相对薄弱
        5.2.4 功能过于单一
    5.3 目标客户分析
    5.4 不同地域市场分析
        5.4.1 贵阳
        5.4.2 遵义、六盘水
        5.4.3 其余地州
    5.5 建设方案
        5.5.1 基本部署
        5.5.2 调度台建设
        5.5.3 计费策略
    5.6 推广策略
第六章:数字集群业务推广
    6.1 GT800系统的业务发展策略展望
    6.2 不同的应用解决方案
第七章:总结
    7.1 集群共网运营与公众网运营的差异
        7.1.1 服务质量
        7.1.2 业务方面
        7.1.3 集团客户策略
    7.2 未来数字集群共网运营
参考文献
致谢

(10)下一代通信网络(NGN)技术与电信业务转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第二章 NGN业务概述
    2.1 NGN概念
    2.2 NGN的主要特征
    2.3 NGN的九大支撑技术
        2.3.1 IPv6
        2.3.2 光纤高速传输技术
        2.3.3 光交换与智能光网
        2.3.4 宽带接入
        2.3.5 城域网
        2.3.6 软交换
        2.3.7 3G和后3G移动通信系统
        2.3.8 IP终端
        2.3.9 网络安全技术
    2.4 NGN的技术优势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下一代通信网络(NGN)在电信业务中的重要性
    3.1 软交换加快NGN的商用步伐
    3.2 IMS为NGN指明融合方向
    3.3 电信转型时期的NGN解析
        3.3.1 电信转型与NGN
        3.3.2 NGN推动电信运营商业务和网络的转型
        3.3.3 网络融合趋势向NGN转型
    3.4 电信转型时期下一代网络发展的思考
        3.4.1 运营商的考验
        3.4.2 当前NGN的应用模式
    3.5 NGN改变电信业战略格局
        3.5.1 NGN带来通信技术升级
        3.5.2 NGN带来业务转型
        3.5.3 运营商应该考虑的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软交换技术介绍
    4.1 软交换基础概念
        4.1.1 什么是软交换
        4.1.2 软交换体系思想的基本要素
    4.2. 软交换体系架构的组成
        4.2.1. 设备组成结构
    4.3 基于软交换技术的网络结构
    4.4 软交换技术
        4.4.1 软交换技术定义
        4.4.2 软交换技术的设计原理及其实现目标
    4.5 软交换所使用的主要协议
    4.6 软交换外延知识
        4.6.1 软交换的驱动优势
        4.6.2 勾画完整的软交换概念
        4.6.3 多媒体软交换系统
    4.7 总结
第五章 中国铁通软交换技术应用研究
    5.1 对中国铁通软交换技术应用定位思考
        5.1.1 软交换技术总结
        5.1.2 IMS技术分析
        5.1.3 软交换应用的定位
    5.2 软交换网络与其它电信网络的互连
    5.3 软交换组网应注意的问题
        5.3.1 对IP承载网的QoS的要求
        5.3.2 网络安全性考虑
        5.3.3 对IPv6地址的支持
    5.4 贵州铁通软交换组网与实现
        5.4.1 方案总体构思
    5.5 具体实施方案
        5.5.1 组网方案描述
        5.5.2 组网具体说明
    5.6 软交换在贵州铁通的应用前景
    5.7 软交换的运营管理
    5.8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
致谢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

四、上海铁通计费采集系统的构架(论文参考文献)

  • [1]省级互联网优化的设计与实施[D]. 朱守峰. 吉林大学, 2019(03)
  • [2]IMS网络的架设及应用[D]. 马顺. 南昌大学, 2012(06)
  • [3]电信企业收入保障内部控制体系优化设计 ——以铁通公司为例[D]. 贾晨. 山东大学, 2012(05)
  • [4]甘肃铁通宽带IP城域网建设若干问题的研究[D]. 马云辉. 北京邮电大学, 2011(03)
  • [5]宽带业务自动统计和经营分析系统的设计与应用[D]. 冯铭. 北京邮电大学, 2011(03)
  • [6]北海铁通PWLAN的设计与实现[D]. 粟丰. 北京邮电大学, 2011(05)
  • [7]CM-IMS网络技术研究[D]. 李丽琴. 北京邮电大学, 2011(05)
  • [8]作业成本法在铁通湖南分公司的应用研究[D]. 谭红军. 湖南大学, 2009(02)
  • [9]贵州铁通数字集群共网运营分析[D]. 张俭. 北京邮电大学, 2009(03)
  • [10]下一代通信网络(NGN)技术与电信业务转型研究[D]. 葛薇. 贵州大学, 2008(S1)

标签:;  ;  ;  ;  ;  

上海铁通计费系统的架构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