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建材装饰瓷砖

多彩建材装饰瓷砖

一、多姿多彩建材装饰瓦(论文文献综述)

王翰琪[1](2021)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理水艺术的现代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中国古典园林经历了漫长的演变,形成了鲜明而独特的民族风格,其中也蕴含着中国人长久以来形成的美学思想与人文思想。作为中华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对于美的理解和认识,也对世界园林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理水是非常重要的造景元素和营造空间的手段,是园林生机和灵气的所在。水在园林中起到连接的作用,将亭榭、楼阁、花木、山石连接成为一个整体。理水艺术所展现的是丰富多彩的美,有静与动的美、虚与实的美,为游园者提供泛舟、赏景、休憩等。本文首先从中国古典园林历史中将理水部分进行归纳总结,较为详细分析了理水发展的四个时期:秦汉时期是自然山水审美观念的萌芽期,多池沼,筑台观。宽阔的水面为游览休闲、军事演练、日常生活等场所。至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乱,文人士大夫寄情山水,以自然山水为造园艺术创作主题开始和兴起的时期,山水诗与山水画对造园起到影响和推动作用,娱游逐渐成为园林的主要功能。唐宋时期造园以水景为主,山还为成为景境创作的题材,是中国造园模写山水的时期,理水手法更加多样。明清时期造园已经到达相当成熟的阶段,是园林成熟期,造园模拟自然逐渐从“形似”向“神似”发展。理水手法更加成熟,注重技巧与形式美的结合,形成体系。园林不是园林主人个人的娱乐场所,而是家庭生活空间的一部分,变成可望、可游、可居的园林。通过对理水历史发展的梳理,将中国古典园林理水的主要原则总结为三点:无水不活;妙在掩与隔;广在借与空。其次从空间和意境两方面结合拙政园、寄畅园、留园等,和苏州博物馆新馆、绩溪县博物馆、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等具体实例进行分析。理水艺术与现代设计所追求的美观、人性化、环保原则相符合。最后将理水艺术与绿色生态建筑设计相结合,用抽象化的方式模拟自然,探索更多关于理水艺术的现代应用可能性。

康勇卫[2](2020)在《江西传统民居地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传统民居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承载体。保护传统民居、传承地域文化是区域文化振兴的重要内容,也是地域文化景观有机更新的重要主题。江西省是一个相对完整的自然地理单元和较为稳定的政区地理单元,区域民居发展历史悠久,地域特征明显,近年已受到学术界较多的关注。江西传统民居的既有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民居的保护与利用、民居类型、民居文化等方面,而对于区域民居发展的源头及其过程,民居大样本下的地域特征,区域民居的时空分异格局及其成因等问题尚未有系统的探索;另外,基于形态类型的江西民居文化分区,也未能形成广泛共识。为此,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主要利用地下考古发掘、地上留存实例以及文献记载材料,采取“过程—格局—机理”的研究范式,力争对江西传统民居文化地理问题进行较为全面、系统的探讨,以为学术界提供一个江西传统民居较为完整的印象。主要研究内容及其结论如下:(1)基于考古发掘(秦汉及秦汉以前)、文献记载资料(秦汉以来),对明代以前江西民居的发展历史进行梳理,提出江西民居“双源(缘)头”之说,即“远源”在先秦时期,在民居建材、形制、支撑架构以及营建技艺方面均形成了一定的规范;“近缘”在宋元时期,官方营造法式的总结规范延伸到乡村民居,由此形成一定程度的城乡互动局面,从而为民居后续发展提供了基础。两源头间的民居发展过程是一脉相承的,期间有承接、融会,也有创新、变革。(2)依据现存传统民居实例及相关文献记载,对明清以来江西民居发展过程进行梳理。研究发现:明清民国时期,在商业扩散、人口迁移、社会动乱以及外域渗透的复杂过程中,江西民居地域分异格局初步形成。宋元以来,江西民居营造技艺总结多,创新少。明清以来,江西民居基本沿着水系及其流域呈对称状分布。江西民居的空间分布与人口的空间分异有一定的相关性。(3)利用集中性指数、离散度、核密度等方法对江西现存传统民居做了空间分布的探索,研究结果显示,在营建时间上,明代民居留存较少,清代、民国民居较多。最邻近距离指数分析结果显示,江西传统民居群(村落)在县域尺度呈现集中性特点;其地理集中性指数分析结果则呈现出集中性趋势;其基尼系数的分析结果显示,市域层面的传统民居群(村落)空间分布呈现集中趋势。采用核密度方法对传统民居的空间聚集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县域层面,金溪、吉州区、青云谱区、湘东区、珠山区的分布密度较高;地市层面,抚州、景德镇分布密度较高。运用Geoda软件对江西传统民居进行全局自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江西传统民居空间分布有显着的空间自相关性,并呈现出明显的聚集趋势。(4)在时空分布格局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文献民居”内容,选择江西部分县域的传统民居作进一步梳理。以重点县域传统民居的复原结果为基础,将江西传统民居类型总结为三大主要类型和若干次要类型。主要类型具有分布广、影响大的特点,是江西民居与周边民居对话的主要载体。次要类型有区域小气候特征,进一步丰富了江西民居的地域特色。各地市的民居类型呈现出交叉分布的状况,主要有同一民居类型在不同地市分布以及同一地市有多种类型分布两种情况。(5)基于县域传统民居的梳理以及地市传统民居类型的总结,遵循定性的初步判断和量化的自然生成原则,从传统民居的影响要素及自身特征标准对传统民居材料、形制、技艺进行初步分类分区探讨,形成技艺地域分区结果、材料及形制方面的分区思路。在单要素分类分区的基础上,综合区划方面构建了8大要素指标以及对应的12项二级指标,从要素的重要性以及要素可能的组合方面来确定要素权重系数,并进行栅格图层叠合处理。基于县域层面区划指标体系,完成了高于县域、低于省域的区域两级分层分区。区划过程兼有自上而下的划分路径,又有自下而上的归并途径。通过两种路径在地市层面进行对接,完成了不同空间尺度的传导聚合,从而形成6大传统民居文化区,即赣南客家民居文化区、庐陵天井院民居文化区、抚临天井民居文化区、赣西大屋民居文化区、广信徽式民居文化区、环鄱阳湖类官商民居文化区以及12大亚区。区划结果能够反映江西传统民居文化时空演进规律及其内在联系。(6)江西传统民居文化区的形成是基于多种影响因素及要素间多种组合的驱动而完成的。影响因素来自地理环境的约束、历史过程的积累、人口迁移与分布、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科学技术特别是营造技艺的发展水平、区域政策的推动、居民安全的需要、居民文化观念和不断积累的生活习惯等。诸多要素的不同组合状态及其所代表的驱动力,在不同文化区存在较大差异。一般来说,地理环境、历史基础是动力源,居民的营建期待为外在推动力,外来冲击力是直接动力。在驱动模型中,动力系统来自支撑力系统和推动力系统,两大系统的九大驱动力在四个空间格局中全驱发力,形成了多尺度的江西传统民居文化区。传统民居文化空间演化动力系统模型对驱动模型做了量化表达,以此构建了具有预测功能的传统民居非线性连续时间马尔科夫动力学模型。以上关于江西传统民居的6方面研究,一定程度拓展了传统民居建筑研究的时空观,完成了传统民居研究从静态到动态、时段到过程、分异格局到成因机理、单体到聚落的新尝试。为江西文化区划以及民居文化的深入研究提供了新基础,也可为当前江西传统民居的保护和利用提供某些参考。

柳杨[3](2020)在《工程建设项目全过程造价控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是系统性、复杂性、广泛性、单件性、临时性的组织管理和技术管理应用的过程,也是庞大的系统工程,其涉及大量的资金,同时需要动用大量社会资源。整个建设项目在管理过程中包括的管理环节众多,大致包括前期立项考察、项目评估、招投标、勘察设计、项目咨询、现场施工、竣工验收以及最终结算等。进入到21世纪以来,我国国民经济水平不断上涨,建筑领域发展不仅关系到社会经济体系建设,更与每一位自然人的生活环境息息相关。在工程建设项目筹划以及施工阶段,想要实现工程项目高效、有序、高质量的建设目标,需要在管理中对项目自身涉及到的技术进行规划,达到高效合理的资源调度使用形式。传统的工程项目建设管理模式中,建设单位往往把成本控制的重点放在技术资源统筹管理上,忽略了工程建设过程中整体造价成本控制方案的动态管理,导致工程建设项目在最终验收阶段,常常会出现实际造价成本超出预估的情况。这与工程项目选择的造价控制方案的确定选择有着直接关系。项目造价控制是一项庞大复杂的管理工程,不仅需要考虑建筑企业自身资源情况,还需要与工程建设施工所处环境相结合,对施工建设阶段可能会遇到的突发情况动态防控。传统工程造价控制理念中存在单一性与局限性的弊端问题,并不能满足日渐复杂的工程建筑领域市场竞争需求。需要不断加强工程建设项目造价成本控制中方法与理念的创新,才能确保工程项目建设施工能够在安全、稳定的环境下开展。本文在研究中选择H公司职工住宅楼项目为研究案例,采用定性分析和项目管理方法论分析,进行H公司工程建设项目的造价控制管理组织框架介绍,整理出在现阶段H公司存在的造价管理问题。在此基础上结合职工住宅楼项目进行全过程造价改进方案研究。现对职工住宅楼全过程造价控制方案的应用,最终效果进行整理与分析。总结全过程造价控制在H公司案例工程项目建设中的实施效果,减少造价管理中的争议性问题、节约工程建设总成本投入。得出如下结论:(1)通过强化投资决策阶段的造价管理,科学合理的参与到工程设计中,实现全过程造价控制的早期介入与强化。(2)加强分包合同管理控制,能够有效降低全过程造价控制中的风险性。(3)保证工程资料的完整性是工程决算的有效依据。本文通过理论结合实践案例的分析模式,对案例企业开展全过程造价管理具有指导性作用,对其他工程建设企业全过程造价管理的研究与落实,也起到了借鉴作用。

王冠力[4](2020)在《秦汉时期动物纹瓦当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以秦汉时期的动物纹瓦当为研究对象,从设计学的角度,并结合了考古学、历史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的研究方法,通过资料收集、文献研究、纹样对比、图案解析等一系列方法对秦汉时期动物纹瓦当全方位、多角度的进行系统化的设计分析。在本课题的设计研究中,首先,对瓦当的起源与发展进行概述。以出土时间和地区为线索,对秦汉时期动物纹瓦当进行阶段性总结,并概述秦汉时期社会背景及瓦当发展的整体面貌,明晰动物装饰纹瓦当在瓦当历史发展中的价值与地位。其次,运用考古类型学的分类方法对收集的出土实物及其他遗存的对动物纹瓦当进行分类分型,总结其造型特征及使用方式,为进一步理解动物纹瓦当创制的时代文化背景及其设计内涵提供依据。再次,依据题材将对动物纹瓦当的装饰运用图像学研究方法进行分析,从瓦当形制、数据、题材、装饰特征等方面,归纳总结出动物纹瓦当的装饰设计的特征和造型规律。最后,对秦汉时期动物纹瓦当的设计思想进行总结。最后,基于古代动物纹瓦当设计理念的展开创新设计实践。动物纹瓦当是当时社会文化、审美情趣以及设计思想的综合体现,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本文旨在从艺术设计学的角度出发,结合出土实物和考古文献资料,系统化地对动物纹瓦当进行研究,希望在一定程度上为拓展研究动物纹瓦当的方法思路贡献一己之力,同时完整明晰的展现出动物纹瓦当的发展历程。

孙佳丰[5](2020)在《从皇家御苑到城市公园 ——论北海公园文化空间的传承与变迁》文中研究表明皇家园林在北京城市历史文脉的传承中具有重要地位。西苑北海经历了从皇家御苑到城市公园的变迁过程,它包容了北京不同时期的文化现象,记录了漫长历史的发展轨迹,展现了丰富的城市社会生活和民族文化。北海公园体现了传统文化、城市文化与社会文化各要素之间的历史传承与共时融合,是北京历史发展与当代文化建设的缩影,因而具有特殊的研究价值。本文以北海公园作为研究对象,从文化空间视角着手,融合民俗学、人类学、社会学、建筑学等学科知识,利用文献分析、田野调查等方法,对北海这一具有代表性的皇家园林文化空间的传承与变迁进行研究。首先,梳理北海的发展历史,介绍北海的空间布局,并分析北海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因素。从历史、地理、文化三个层面,阐述北海文化空间的生成过程与内涵。在全面把握北海公园历史面貌的同时,关注园林文化空间的动态性,从空间主体、空间功能、空间特征等方面,论述北海公园从皇家御苑到城市公园的属性变化,并据此阐释北海公园公共文化空间的形成过程。接着,从建筑文化景观保护、传统空间环境利用、民俗文化传承与传播等方面,分析北海公园对历史空间和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利用,探讨北海文化空间在当代的发展与创新。重点关注其如何实现建筑景观、地域环境、人文氛围、历史传统的有机结合,并论述北海公园文化空间的当代意义与价值。然后,从建筑文化空间的完整性与协调性、公共文化空间的开放性与可达性、历史文化空间的原真性与可读性三个方面,分析北海公园文化空间传承与发展中的矛盾与问题,并探讨北海公园文化空间的发展策略。最后,在对北海公园文化空间的传承与发展进行全面的阐述与分析后,认为只有在尊重空间历史性与文化性的前提下进行空间利用,在挖掘空间内涵的基础上发挥空间的文化功能,才能将深厚的空间历史文化资源转化为源源不断的文化生产力,实现城市公共文化空间的可持续发展。

卢飞[6](2019)在《家族企业传承中继任者的权威获得 ——基于多案例的社会学研究》文中提出家族企业研究是一个具有现代意义的话题。从20世纪80年代到21世纪初,这40年是我国家族企业发展的黄金时期。当下,国内超过半数的家族企业正进入或即将新老交替的关键阶段,这就不可避免地要面对家族企业传承与持续发展问题。由于我国家族企业带有强烈的家族主义特性,使得企业主权威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对资源配置起着关键作用,但很多家族企业在权力交接期间,会因为企业主权力分散、继任者有权无威而导致企业传承失败。换言之,随着经济转型、产业升级和企业主逐渐退出,家族企业的传承问题已经迫在眉睫,但企业传承不仅仅是制度性权力的传递,更重要的是非制度性权力的传承,并通过不同行动策略把权力转化成权威,这才是实现企业传承的关键所在,而继任者的权威反过来可以强化其制度性权力,为成功的企业传承奠定基础。因此,本文展开研究的基础问题和核心线索就在于分析权力结构和权威获得在企业传承过程中的相互作用与功能。从理论上讲,权力是构成权威的基础性要素,研究继任者的权威获得,相应地就要讨论其权力来源与权力结构。同样地,权威获得的过程具有社会性,它是继任者在企业传承中采取不同行为策略的结果。在家族和企业双重性质的组织中,面对企业转型和产业升级的双重压力,继任者要通过行动来展示自己的个人权威,并充分运用习得的非制度性权力,走出对制度性权力的依赖,即实现组织中法理性权威向能力权威和职位权威的转变,进而在家族企业中树立新的权威形象。基于此,笔者尝试在本研究中运用“权力—权威”的理论分析框架,将继任者权力结构与权威获得视为两个相互影响的因素,其中继任者的行动策略是联接这两者的关键纽带,即继任者权威合法化的有效路径。在本文,笔者运用“权力—权威”的理论分析路径来分析三例家族企业传承过程中继任者如何建构新权威主体的个案,并试图窥见不同行动类型中的权力结构与权威获得的差异化形态。根据继任者获取权力的方式来看,并基于“权力—权威”的分析框架,可以分别将这三个案例看作“后致权威不足,先赋权力弱化”、“先赋权力权威化”和“后致权力权威化”的典型,它们是对现实中企业传承的类型化分析,分别蕴含了继任者权力结构以及企业传承中权力对权威获得的不同作用机制。首先,从“后致权威不足,先赋权力弱化”的典型来看,我们在个案中发现:在家族企业传承过程中,家族威权结构决定继任者的初始权力结构,继任者往往在传承中优先获得企业所有权和控制权等制度性权力,并暂时维持家庭和谐与企业稳定,但权力不会自动转化为权威。随着企业家的退出,相关家族性资源也逐渐衰退,企业家原有的关系网络逐渐断裂和老员工的抗争,制约继任者的行动合法性,继而使得继任者在企业中行使权力的时候遭遇阻力,难以正常行使其应有的管理权力来开展工作。在双重性质的家族企业内部,面对行动权力合法性不足和低度的组织权力,继任者倾向于在企业内采取冒进的创业策略来试图确立新的权威主体,然而,权威并不是个体自决的,而是嵌入在家庭结构、关系结构和市场环境中的。在此过程中,继任者没能对市场和关系结构有正确的认知导致其面临失败的风险,这更加削弱其先赋权力效应,进而在企业内部出现更大的管理危机,企业传承最终走向失败。其次,从“先赋权力权威化”的行动路径来看,重新确立企业发展战略或联合创业是继任者获取权威的重要策略。在家族企业传承过程中继任者要想在企业确立新的权威主体,仅仅依靠先赋制度性权力是远远不够的。因此,继任者在获得企业所有权和控制权后,要通过企业转型和创业行动积极开辟新领地,进而打破组织中企业主的“权威阴影”,重新定义自己“企二代”的身份,并通过维护家族关系、制度化治理和文化规训等策略维护家族权威、打造企业权威和树立社会权威,进而获得家族成员、企业员工和相关利益群体的认可,这有利于继任者在企业内部被重新确立为新的权威主体,并实现“企二代”向“创二代”的身份转变。最后,从“后致权力权威化”的角度来说,继任者对企业所有权和控制权的占有并不是通过纯粹的传承方式获得,而是通过组织职位上的逐级晋升来展示自己的才能,进而获得制度性权力和非制度性权力。在这种传承方式中,继任者可以在与企业主共同管理公司的过程中学习管理经验和管理技巧,并在潜移默化中习得父辈的创业精神和企业文化。同时,积极拓展社会关系与兼顾理性治理来打造个人权力空间,并在企业内部实行制度化管理和文化生产双轨制来稳固其职位权力,使其个人权威和组织权威受到家族成员和企业员工的认可,企业所有权和控制权得以平稳顺利地传递下去,并在企业传承中转化为权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企业传承行动本质上是一种权力的实践。在家族企业传承中,继任者通过行动来获得权威,而权威反过来也会进一步强化继任者的权力效应,进而塑造其在家族企业中新的身份认同。借助“权力—权威”分析路径观察我国家族企业传承,我们不难发现,企业传承中继任者权威合法性不足与企业传承方式和继任者培养方式密切相关,同时继任者的权威获得不是“个体自决”的,而是嵌入在具体的制度安排、关系网络和社会环境中的。当前,我国家族企业的代际传承有必要从单纯的“权力转移”向“权威主体”的培养与重构转变,唯有这样才能实现家族企业的顺利传承。对于当前中国家族企业的传承而言,“权力—权威”理论的实践意义在于其明确指出:家族企业的代际传承不仅要完成所有权和控制权等制度性权力的传递,更要注重企业家精神、企业文化和隐性社会资本等非制度性权力在代际之间的传承,只有二者在企业传承中协调运用,才有利于重新确立继任者在企业中权威主体身份,带领家族成员和企业员工共同维护家族利益,从而实现家族企业的持续发展。

孙梦洁[7](2019)在《东亚视野下的建筑时代地域性研究 ——中日当代建筑比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面对全球化的强劲走势,地域性建筑的理性发展迫在眉睫。在积极汲取和融和世界优秀建筑文化的过程中不断强化地域性文化的特点和个性,做到文化自觉与认同。材料作为建筑的直观表达,在地域性建筑中起到的作用不言自明。在“地域性”视野下发展和研究建筑材料,可以促进建筑与环境的融合,更能彰显时代特征,解决全球化带来的地域问题。东亚视野下的中国和日本自古以来就有着亲密的文化交流,建筑更是在具有一定“相似性”即“共通性”的同时,还具有各自的“差异性”即“个性”。本文关注于当代建筑的地域性,选取中国的王澍与日本的隈研吾两位建筑大家的全部建筑作品为研究对象,通过比较分析建筑材料的选用与建筑技艺的运用,探究时代地域性建筑的表达方法,解析材料、技艺与地域、时代的关系。论文从以下四部分逐次展开论述。第一部分提出问题,对应于第一章的内容。第一章绪论,首先介绍了本课题研究的背景:传统文化的消失、思考与困惑以及新生,提出本文的核心议题:如何表达建筑的时代地域性特征。继而分析了时代地域性建筑研究的可行性与必要性,并对本课题的研究对象、内容、方法与框架等进行了简要说明。第二部分分析问题,对应于第二、三章内容。第二、三章是论文的理论基础支撑,以时间为节点,介绍了中国与日本建筑文化历史渊源,同时综述了地域性建筑的国内外相关研究,为后续论文主体部分的立论研究,提供言之有据的史论支撑。第三部分解决问题,对应于第四至六章内容。第四、五、六章是论文的理论核心建构。第四、五章是分析王澍与隈研吾的建筑作品的材料使用偏好与建筑技艺的运用,结合经典案例对材料与技艺表达地域性建筑进行了深入解读与细致剖析。第六章是通过感性评价实验以及因子分析对王澍与隈研吾调研的建筑作品的传统材料与技艺进行比较分析。这三章总结了材料与技艺对建筑时代地域性的表达以及材料对传统文化回归的影响。第四部分总结与展望,对应于第七章的内容。第七章为本论文的结论,总结得出本论文的主要理论成果,指出本研究尚待完善之处,并对本论文后续研究做出展望。

杨柳[8](2019)在《瓦当云纹在秦砖汉瓦博物馆馆服中的设计与应用》文中提出在中国数千年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建筑无疑是最具代表性的璀璨文化之一,而秦汉时期建筑中的瓦当艺术则最具其象征性。在瓦当艺术中云纹图案数量繁多、演变多样复杂,为瓦当之王。本人此次就从瓦当云纹的起源作为开始,主要针对秦汉时期瓦当云纹的艺术特点、构图组织、类别等,进行纹样的提取、解构和重组,将其运用到秦砖汉瓦博物馆馆服中,使此次设计能够符合现代审美,又为秦砖汉瓦博物馆增添新的文化标志,更为此后传统纹样在服装中的应用增添新思路、新方法,对传统文化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具有借鉴意义。本论文总共为六个章节对此次研究内容进行分析和阐述。第一章节为绪论部分,主要介绍本次论文的选题依据、研究背景以及国内外现状研究,阐述本次论文的研究目的、研究意义,以确定这次研究主题的必要性和内容。论文的第二章为秦汉瓦当云纹的起源与发展,及其阐述云纹对以后纹样产生的影响和作用。第三章是本次论文的主要部分之一,是理论与实践的承接部分,既对秦汉时期的瓦当云纹的艺术特征进行分析,包括将云纹的种类特点和组织结构特征进行分类和概括,再将云纹元素进行解构、重组应用于馆服设计中,为之后的设计提供素材。第四章主要论述了云纹瓦当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形式和应用技法。第五章是本次论文的关键部分—设计实践部分,首先介绍了当今博物馆馆服的发展现状以及秦砖汉瓦博物馆的现状概述,其次是前期准备工作,确定方案进入实际制作,将瓦当云纹运用到秦砖汉瓦博物馆馆服中。第六章为结论部分,对全部研究内容进行总结和分析。本论文通过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将研究成果通过服装展出的形式进行表达,希望本次研究内容可以对具有文化特色的服装领域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为此后文化的传承和应用做些帮助。图56幅,表4个,参考文献55篇

本刊记者[9](2018)在《让更多的现代建筑披上美丽的外衣——墙煌品牌塑造历程》文中研究指明[墙煌的带头人]陈国明,出生于1967年09月,中共党员,本科学历,高级经济师。现任墙煌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曾获精功集团"优秀党员"、"十佳优秀干部"、"优秀总经理"等荣誉,带领公司多次获得精功集团"最佳经营业绩奖";2010年度获得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993年开始进入精工钢结构集团担任市场拓展部经理、西南分公司总经理等职,曾获"金钢奖"奖项。2005年10月进入墙煌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曾用名:浙江墙煌建材有限公司)担任总经理至今,期间曾

于猛[10](2018)在《某建筑工程绿色施工的评价体系建立与实证研究》文中提出建筑行业的消耗、污染与成本是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绊脚石,提倡绿色建筑,实行绿色施工是改变这一现状的方法。因此,加强对建筑工程项目全过程的管控,并深刻认识其战略意义,建筑行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核心就是推行绿色施工。绿色施工理念的关键就是对建筑相关资源的高效利用,通过绿色创新技术变革,在施工过程中减少能源的损耗与环境损坏,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目的。但为判断这个项目能否满足绿色施工要求,需制订一整套合理且实际的评价体系,来推动绿色施工的发展,使绿色施工技术和管理的应用不断走向规范化和标准化。本文的研究重点是结合具体的项目,运用现今最为杰出的绿色施工技术,再经过研究比较国内外的绿色施工评价体系,借鉴国内外绿色施工评价先进的研究经验,科学合理的吸收各种体系的优点来创建一整套全面且值得扩大的绿色施工评价体系。探究分析对比了三部典型的绿色施工评价的体系(英国的BREEAM、美国的LEED、日本的CASBEE),提出目前我国对于绿色施工方面将遇到的难题以及处理方案。主要环绕绿色施工三方面内容进行研究:能源与资源的节约利用、施工过程中环境污染的控制、施工的综合管理,并对每个指标项进行定性定量的的研究分析,把绿色施工评价体系的基本框架构建出来,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出各因素项的单权重和总权重,再用加权平均法建立绿色施工评价体系的模型和评价标准。其次,论文进行案例分析,选择典型实际工程案例进行研究,该工程绿色施工措施主要为现场的安全防护、文明施工管理、环境的保护,同时现场采用了绿色施工新建造技术,主要为智能爬架、铝模、预制构件、环保PVC墙纸,借助这些绿色施工举措以及绿色施工新建造技术的运用,来大力推动绿色施工进一步发展。本文经过计算分析,采用了绿色施工措施和绿色施工新建造技术涉及成本单方造价增加约101.9元/m2,但通过绿色施工评价体系来实行评价,评定了这个项目很好的达成了绿色施工,验证了该绿色施工评价体系模型的可操作性和合理性。进一步论证了本文所构建的绿色施工评价体系不仅能够有效的反映绿色施工特点,同时也对多因素,多层次的要求的绿色施工综合评价较好的满足,有一定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推广性。

二、多姿多彩建材装饰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多姿多彩建材装饰瓦(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古典园林中理水艺术的现代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现状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研究法
        1.4.2 实地考察法
        1.4.3 实例分析法
    1.5 研究框架
第2章 中国古典园林理水艺术的历史演变
    2.1 秦汉时期——理水的综合性功能较强
    2.2 魏晋南北朝时期——理水的娱游功能增强
    2.3 唐宋时期——理水手法更加多样
    2.4 明清时期——理水成为体系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古典园林理水艺术的主要原则
    3.1 无水不活
    3.2 妙在掩与隔
    3.3 广在借与空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理水艺术在园林“景”与“境”营造中的作用
    4.1 从“有限”达“无限”——营造空间的往复无尽
        4.1.1 虚实结合
        4.1.2 互相借资
        4.1.3 疏水无尽
    4.2 “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营造情景交融的诗画意境
        4.2.1 营造意境
        4.2.2 情景交融
        4.2.3 诗画入园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现代设计中理水艺术的应用案例与分析
    5.1“有限”达“无限”的空间意趣
        5.1.1 中国美术学院的象山校区的空间意趣
        5.1.2 绩溪县博物馆的空间意趣
        5.1.3 扬州江苏省园艺博览会主展馆的空间意趣
    5.2 诗情画意的山水意境
        5.2.1 中国美术学院的象山校区的意境营造
        5.2.2 苏州博物馆新馆的意境营造
        5.2.3 本福寺水御堂的意境营造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理水艺术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思考
    6.1 理水艺术在现代设计原则中的可行性
        6.1.1 美学原则
        6.1.2 人性化原则
        6.1.3 环保性原则
    6.2 理水艺术的现代应用
        6.2.1 绿色建筑与生态建筑理论概念
        6.2.2 理水艺术与绿色生态建筑设计融合的基本思路
        6.2.3 建筑生态化模式的实施策略
    6.3 理水艺术的现代应用的新追求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
致谢

(2)江西传统民居地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相关问题研究述评
        1.2.1 江西民居历史研究
        1.2.2 江西民居地理研究
        1.2.3 江西传统民居文化研究
        1.2.4 江西传统民居保护研究
        1.2.5 相关研究述评
    1.3 研究对象与内容
        1.3.1 研究对象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1.5 小结
2 江西民居发展的历史过程
    2.1 江西民居的渊源
        2.1.1 远古先民的居住遗址
        2.1.2 秦汉时期的江西民居
        2.1.3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江西民居
        2.1.4 隋唐五代时期的江西民居
        2.1.5 宋元时期的江西民居
    2.2 明清民国时期江西民居的继续发展
        2.2.1 明代的江西民居
        2.2.2 清代的江西民居
        2.2.3 民国时期的江西民居
    2.3 江西民居发展演变的特征及规律
        2.3.1 江西民居发展演变的脉络特征
        2.3.2 江西民居发展演变的阶段性规律
    2.4 小结
3 江西传统民居的空间分布及地域特征
    3.1 江西传统民居的空间分布
        3.1.1 空间分布的均衡性
        3.1.2 空间分布密度
        3.1.3 空间分布相关性
    3.2 江西传统民居的地域特征及类型
        3.2.1 县域传统民居概述
        3.2.2 传统民居的类型及地域特征
4 江西传统民居的地理区划
    4.1 江西传统民居区划原则和方法
        4.1.1 江西传统民居区划原则
        4.1.2 江西传统民居区划方法
    4.2 江西传统民居要素区划
        4.2.1 江西传统民居分区的环境基础
        4.2.2 江西传统民居形制分区
        4.2.3 江西传统民居材料分区
        4.2.4 江西传统民居营造技艺分区
    4.3 江西传统民居综合区划
        4.3.1 江西传统民居综合区划方案
        4.3.2 江西传统民居综合区划的生成
    4.4 小结
5 江西传统民居文化时空分异成因及其机理
    5.1 影响江西传统民居文化分区的因素
        5.1.1 自然地理条件
        5.1.2 历史基础
        5.1.3 人口空间分布
        5.1.4 经济发展与营建水平
        5.1.5 防御形势与政治制度
        5.1.6 文化观念与生活习惯
    5.2 江西传统民居文化空间分异的驱动机理
        5.2.1 驱动力系统
        5.2.2 驱动模型及机理
    5.3 区域传统民居文化时空格局预测模型
        5.3.1 模型构建的条件
        5.3.2 空间演化动力学模型
    5.4 小结
6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3)工程建设项目全过程造价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内容
    1.5 技术路线
2 工程建设项目全过程造价理论概述
    2.1 研究相关概念
        2.1.1 工程建设项目概念
        2.1.2 工程造价概念
        2.1.3 全过程造价概念
    2.2 研究相关理论
        2.2.1 工程造价管理理论
        2.2.2 工程造价全过程控制理论
    2.3 本章小结
3 H公司工程建设项目造价管理改进前状况及问题分析
    3.1 H公司简介
    3.2 H公司工程建设项目造价管理现状
        3.2.1 项目管理组织框架
        3.2.2 审计流程及形式
        3.2.3 造价管理组织框架
    3.3 H公司工程建设项目造价管理问题
    3.4 本章小结
4 H公司工程建设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改进方案
    4.1 强化投资决策阶段造价管理
    4.2 科学合理参与工程设计
    4.3 强化招投标阶段规范管理
    4.4 细化施工阶段造价管理组织
    4.5 加强分包合同管理降低分包风险
    4.6 规范工程监理确保竣工材料完整性
    4.7 建立信息数据库
    4.8 本章小结
5 H公司工程建设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方案实施案例及效果
    5.1 过程造价管理方案实施案例
        5.1.1 H公司工程建设项目介绍
        5.1.2 各项目在总工程造价中的占比评价
        5.1.3 全过程造价管理方案优化
        5.1.4 全过程造价管理组织结构
        5.1.5 全过程造价管理目标设定
        5.1.6 全过程造价管理的审计控制程序
        5.1.7 全过程造价管理在职工住宅楼项目中落实的主要内容简述
    5.2 全过程造价控制在案例项目中的实施效果
        5.2.1 工程造价管理争议性问题减少
        5.2.2 工程建设施工投入成本节约明显
    5.3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4)秦汉时期动物纹瓦当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对象及内容
        1.1.1 研究对象
        1.1.2 研究内容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既往研究状况
        1.3.1 考古学方面的相关研究成果
        1.3.2 文化与艺术方面的相关研究成果
    1.4 研究重点、难点、创新点
        1.4.1 研究重点、难点
        1.4.2 研究创新点
    1.5 研究方法及思路
        1.5.1 研究方法
        1.5.2 论文思路
第二章 瓦当的历史发展沿革
    2.1 瓦当的起源与演变
        2.1.1 瓦当的起源
        2.1.2 中国早期瓦当的演变
    2.2 秦汉时期瓦当社会背景
        2.2.1 动荡不安的政治
        2.2.2 日渐发展的经济
        2.2.3 相互交融的文化
    2.3 秦汉时期瓦当概况
        2.3.1 秦朝瓦当发展概况
        2.3.2 两汉时期瓦当发展概况
    本章小节
第三章 秦汉时期动物纹瓦当设计分析
    3.1 秦汉时期动物纹瓦当形制分析
        3.1.1 瓦当的种类
        3.1.2 瓦当的基本结构
        (1) 半圆形结构
        (2) 单一动物结构
        (3) 四区动物结构
        (4) 多种动物结构
    3.2 秦汉时期动物纹瓦当造型的数据分析
    3.3 秦汉时期动物纹样瓦当题材分类
        3.3.1 动物类纹样
        3.3.2 神兽四灵类纹样
    3.4 秦汉时期动物纹瓦当装饰特征分析
        3.4.1 秦汉时期动物纹样设计分析
        1. 生动活泼的动物类纹样
        2. 寓意吉祥的神兽四灵类纹样
        3.4.2 秦汉时期动物纹瓦当纹样造型规律
        (1) 对称与均衡
        (2) 程式与写实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秦汉时期动物纹样瓦当设计理念与审美意蕴
    4.1 秦汉时期动物纹瓦当的设计理念
        4.1.1 因器施纹
        4.1.2 文质结合
    4.2 秦汉时期动物纹瓦当的审美意蕴
        4.2.1 动物纹瓦当的韵律美
        4.2.2 动物纹瓦当的意蕴美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秦汉时期动物纹瓦当创意产品设计实践
    5.1 前期分析
        5.1.1 文化创意产品定义
        5.1.2 用户研究
    5.2 设计思路
        5.2.1 产品定义及应用模式
        5.2.2 方案构思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秦代动物纹瓦当分类编目
附录B: 汉代动物纹瓦当分类编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参与编写及获奖情况

(5)从皇家御苑到城市公园 ——论北海公园文化空间的传承与变迁(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意义及研究价值
    二、相关研究动态及评述
    三、研究方法与材料来源
第一章 北海御苑的历史与格局
    第一节 北海的历史沿革
    第二节 北海的地理空间
    第三节 北海的空间文化
        一、神话思维: 一池三山
        二、道教哲学: 阴阳平衡
        三、儒家思想: 礼乐复合
        四、佛教文化: 神圣空间
第二章 御苑到公园的空间变迁
    第一节 北海的“公园化”
    第二节 公共文化空间的形成
        一、从私人空间到公共空间
        二、传统空间与现代空间结合
        三、政治空间与社会空间融合
第三章 北海公园文化空间的传承与发展
    第一节 园林景区的保护与整治
        一、古建及文物的修葺与维护
        二、园容及生态的管理与保护
    第二节 传统空间的改造与利用
        一、建筑空间环境
        二、人文空间环境
        三、生态空间环境
    第三节 民俗文化的传承与传播
        一、民族传统活动
        一、民俗节日活动
        三、民间传说故事
第四章 北海公园文化空间的建构理念
    第一节 古典造园艺术的保护传承
        一、承袭皇家园林的艺术精华
        二、珍藏中华文明的非凡成就
        三、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
    第二节 古都历史变迁的足迹记录
        二、延续历史文脉与名城风貌
        二、见证历史兴衰与社会变迁
        三、保存城市古韵与文化记忆
    第三节 当代城市文化的展示平台
        一、丰富市民文化生活的场地
        二、弘扬民族传统美德的空间
        三、展现多元包容民族性格的载体
第五章 北海公园文化空间的问题与解决策略
    第一节 北海公园文化空间的问题分析
        一、建筑文化空间的完整性与协调性
        二、公共文化空间的开放性与可达性
        三、历史文化空间的原真性与可读性
    第二节 北海公园文化空间的发展策略探讨
        一、立足空间整体,保护文化遗存
        二、明确空间定位,坚持文化特色
        三、挖掘空间内涵,发挥文化功能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6)家族企业传承中继任者的权威获得 ——基于多案例的社会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家族企业继任者权威获得问题的缘起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问题提出
        一、研究背景
        二、问题提出:家族企业继任者的权威获得如何可能?
    第二节 家族企业继任者权威获得研究的文献梳理
        一、家族企业:一个难以界定的概念
        二、关于家族企业代际传承的研究
        三、关于企业传承中继任者权威获得的研究
        四、文献评述
第二章 权威获得: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
    第一节 理论基础:权力与权威获得学术框架
        一、权力与权威的概念厘析
        二、权力与权威的议题:一个理论分析的框架
        三、“权力结构—权威获得”的分析路径
    第二节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与论文结构
        二、研究方法与进入“田野”
    第三节 个案介绍:传承类型及其权威获得
        一、传承类型与权威获得的关系
        二、案例基本情况的概述
第三章 失落的“企二代”:后致权成不足与继承危机
    第一节 身份获得、先赋权力与权威效应
        一、家庭特征与身份获得:LH的个案
        二、先赋权力与权威效应
    第二节 继承危机:后致权威不足与先赋权力丧失
        一、代际阴影与身份困惑
        二、后致权威不足与先赋权力丧失
    第三节 思考与小结
第四章 企二代到创二代:先赋权力权威化
    第一节 先赋权力与身份获得:ZW的个案
        一、打破性别偏见:谁说女子不如男
        二、制度变迁与“女性传承”的兴起
        三、先赋权力:继任者的身份获得与赋权
    第二节 身份重构:“企二代”到“创二代”
        一、克服“接班人诅咒”:走自己的路
        二、开辟新领地何以可能:市场驱动和关系效应
        三、创二代:开辟新领地,打破权威阴影
    第三节 权力认同与权威获得
        一、维护家族权威:家族威信与家族愿景
        二、打造企业权威:家族企业治理制度化、规范化
        三、树立社会权威:企业社会责任与社会声誉
    第四节 思考与小结
第五章 家族企业守护者:后致权力权威化
    第一节 身份认知与权力获得:YSH的个案
        一、身份认知:我是接班人与我要接班
        二、扶上马,送一程:为继任者赋权和立威
    第二节 个人权力与能力权威
        一、权力获取:身份特征与能力本位的二元融合
        二、摆脱依赖:打造自己的权力空间
    第三节 职位权力与组织权威
        一、企业治理:职位权力与权威认同
        二、文化生产:隐性知识与组织认同
        三、职位权力与组织权威:合法性的中介作用
    第四节 思考与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
    第一节 结论:权力与权威的嵌入性
        一、家族性资本与继任者权威获得
        二、制度安排、文化传统与继任者权威获得
        三、社会关系与继任者权威获得
    第二节 讨论:权威生成理论与其现实意义
        一、权威生成机制的变与不变
        二、继任者的权威获得与社会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读博期间的主要论文发表

(7)东亚视野下的建筑时代地域性研究 ——中日当代建筑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传统文化的消失
        1.1.2 对传统的困惑和思考
        1.1.3 传统的新生
        1.1.4 选择中国与日本研究的理由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
    1.6 论文框架
第二章 中国与日本的文化历史渊源
    2.1 中日两国古代建筑文化历史渊源
        2.1.1 南北朝佛教对日本建筑的影响
        2.1.2 唐朝文化对日本建筑的影响
        2.1.3 宋元禅宗对日本建筑的影响
        2.1.4 明清时期对日本建筑的影响
        2.1.5 中日古代建筑文化交流小结
    2.2 中日两国近代建筑文化历史渊源
        2.2.1 鸦片战争时期
        2.2.2 甲午战争时期
        2.2.3 北伐战争与抗日战争时期
        2.2.4 中日两国近代建筑文化交流小结
    2.3 中日两国现代建筑文化历史渊源
        2.3.1 新中国成立时期
        2.3.2 文革时期
        2.3.3 改革开放时期
        2.3.4 90 年代后
        2.3.5 中日两国现代建筑文化交流小结
    2.4 中日两国建筑文化交流小结
第三章 国内外建筑地域性研究概况
    3.1 建筑地域性
        3.1.1 地域性概念
        3.1.2 从地域主义到批判地域主义
    3.2 中外建筑地域性研究概况
    3.3 国内地域性建筑的实践探索
    3.4 日本地域性建筑的实践探索
    3.5 建筑时代地域性代表
        3.5.1 王澍
        3.5.2 隈研吾
第四章 王澍建筑作品中建筑的地域性表达
    4.1 王澍简介
    4.2 国内外研究概况
    4.3 “重返自然之道”下的材料观
        4.3.1 材料的多样性
        4.3.2 材料的质感
        4.3.3 材料的循环利用
        4.3.4 材料的文化意义与历史价值
    4.4 研究对象的选取与分类
    4.5 材料使用的表达分析
        4.5.1 木材
        4.5.2 砖材
        4.5.3 青瓦与瓦爿墙
        4.5.4 竹材
        4.5.5 石材
        4.5.6 夯土
        4.5.7 其他传统材料
    4.6 小结
第五章 隈研吾建筑作品中建筑的地域性表达
    5.1 隈研吾简介
    5.2 国内外研究概况
    5.3 “微粒化”下的自然材料观
    5.4 研究对象的选取与分类
    5.5 材料使用的表达分析
        5.5.1 木材
        5.5.2 石材
        5.5.3 竹材
        5.5.4 瓦与砖
        5.5.5 和纸
    5.6 小结
第六章 中日地域性建筑比较研究
    6.1 感性认知
    6.2 感性评价实验概要
        6.2.1 实验用卷的制作
        6.2.2 实验用卷的实施
    6.3 调查结果
        6.3.1 建筑材料使用的调查结果
        6.3.2 最具有传统建筑文化的建筑的调查结果
        6.3.3 建筑的SD得分的调查结果
    6.4 因子分析
    6.5 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致谢
作者简介
    1 作者简历
    2 攻读艺术学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学位论文数据集

(8)瓦当云纹在秦砖汉瓦博物馆馆服中的设计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依据和研究背景
        1.1.1 课题依据
        1.1.2 课题研究背景
    1.2 课题的相关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3.1 课题研究的目的
        1.3.2 课题研究的意义
    1.4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方法
        1.4.1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4.2 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2 秦汉瓦当云纹概述
    2.1 秦汉瓦当云纹的起源及发展演变
        2.1.1 秦汉瓦当云纹的起源
        2.1.2 秦汉瓦当云纹的发展演变
    2.2 秦汉瓦当云纹的内涵文化
    2.3 瓦当云纹对后世纹样的影响
3 秦汉瓦当云纹的艺术特征分析
    3.1 秦汉瓦当云纹的图案特征分析
        3.1.1 旋涡纹
        3.1.2 曲尺纹
        3.1.3 卷云纹
        3.1.4 交叉线云纹
    3.2 秦汉瓦当云纹的组织构成特点
4 瓦当云纹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4.1 云纹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原则
    4.2 云纹在服装中的图案应用
        4.2.1 具象图形的应用
        4.2.2 抽象纹样的应用
        4.2.3 几何纹样的应用
    4.3 云纹在服装中的表现技法应用
        4.3.1 刺绣技法的应用
        4.3.2 印染技法的应用
        4.3.3 立体打印技法的应用
5 瓦当云纹在秦砖汉瓦博物馆馆服中的设计
    5.1 博物馆馆服现状分析
    5.2 秦砖汉瓦博物馆的概况
    5.3 秦砖汉瓦博物馆馆服设计思路
    5.4 馆服设计过程
        5.4.1 前期准备
        5.4.2 馆服设计元素提取
        5.4.3 确定方案
        5.4.4 面料、辅料工艺的选择
        5.4.5 工艺制作
        5.4.6 制作过程
    5.5 作品展示
        5.5.1 服装款式分析
        5.5.2 馆服功能性分析
        5.5.3 成衣款式展示
        5.5.4 效果图展示
        5.5.5 成衣展示
6 结论
    6.1 课题主要结论
    6.2 课题存在的不足
参考文献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清单
致谢

(9)让更多的现代建筑披上美丽的外衣——墙煌品牌塑造历程(论文提纲范文)

独上高楼, 望尽天涯路。
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
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10)某建筑工程绿色施工的评价体系建立与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绿色施工的研究现状
        1.2.1 国外绿色施工的研究现状
        1.2.2 国内绿色施工的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思路
第二章 绿色施工与评价体系研究相关理论
    2.1 绿色施工的内涵和方法
        2.1.1 绿色施工的内涵
        2.1.2 绿色施工的方法及支撑技术
    2.2 绿色施工的评价体系研究的理论基础
        2.2.1 全寿命周期管理理论
        2.2.2 可持续发展理论
        2.2.3 循环经济理论
第三章 建筑工程绿色施工及其评价体系分析
    3.1 建筑工程绿色施工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3.2 问题的应对措施
    3.3 国内外绿色施工评价体系研究现状
        3.3.1 国外绿色施工评价体系研究
        3.3.2 国内绿色施工评价体系研究
        3.3.3 国内外绿色施工评价体系的比较分析
第四章 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体系构建
    4.1 绿色施工评价体系的目标和原则
        4.1.1 绿色施工评价体系的目标
        4.1.2 绿色施工评价体系的原则
    4.2 构建绿色施工评价体系
        4.2.1 绿色施工数据体系的构建步骤
        4.2.2 绿色施工评价体系的构建
    4.3 评价指标的权重确定方法
        4.3.1 层次分析法原理介绍
        4.3.2 使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项、分指标项和因素项的权重
    4.4 建立绿色施工评价体系模型
        4.4.1 绿色施工评价体系各指标评判等级说明
        4.4.2 绿色施工评价指标因素项的性质划分
        4.4.3 绿色施工因素项评价标准
        4.4.4 绿色施工评价模型
第五章 案例实证研究
    5.1 工程概况
    5.2 本工程采取的绿色施工措施
        5.2.1 安全防护方面
        5.2.2 文明施工方面
        5.2.3 环境防护方面
    5.3 项目的新技术应用
    5.4 经济效益分析
    5.5 工程评价
结论与展望
    一、结论
    二、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录
附件

四、多姿多彩建材装饰瓦(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古典园林中理水艺术的现代应用研究[D]. 王翰琪. 鲁迅美术学院, 2021(09)
  • [2]江西传统民居地理研究[D]. 康勇卫.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3)
  • [3]工程建设项目全过程造价控制研究[D]. 柳杨.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0(02)
  • [4]秦汉时期动物纹瓦当设计研究[D]. 王冠力. 江苏大学, 2020(06)
  • [5]从皇家御苑到城市公园 ——论北海公园文化空间的传承与变迁[D]. 孙佳丰. 中央民族大学, 2020(01)
  • [6]家族企业传承中继任者的权威获得 ——基于多案例的社会学研究[D]. 卢飞. 华中师范大学, 2019(07)
  • [7]东亚视野下的建筑时代地域性研究 ——中日当代建筑比较[D]. 孙梦洁. 浙江工业大学, 2019(03)
  • [8]瓦当云纹在秦砖汉瓦博物馆馆服中的设计与应用[D]. 杨柳. 西安工程大学, 2019(02)
  • [9]让更多的现代建筑披上美丽的外衣——墙煌品牌塑造历程[A]. 本刊记者. 2018金属复合材料年会会议专刊, 2018
  • [10]某建筑工程绿色施工的评价体系建立与实证研究[D]. 于猛. 华南理工大学, 2018(05)

标签:;  ;  ;  ;  ;  

多彩建材装饰瓷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