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开放型经济的发展战略

论我国开放型经济的发展战略

一、论我国开放型经济发展战略(论文文献综述)

张崇雯[1](2021)在《“一带一路”倡议对我国沿线省市开放型经济水平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自我国“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以来,该倡议一直作为中国顺应全球化的新道路,是我国重要发展战略,为国内省市开放型经济水平的提升提供了新的机遇,本文将国内外关于开放型经济以及“一带一路”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梳理。发现“一带一路”倡议对开放型经济水平的影响仅有少数学者进行研究,并或多或少都存在不够完善的部分。因此本文从“一带一路”倡议对我国沿线地区开放型经济水平的影响效应及其异质性出发,并进一步研究其作用机理,对我国经济转型和提升开放性经济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国际分工理论和经济增长理论等,结合“一带一路”实施的基础设施联通、贸易、投资等主要内容对提升我国开放型经济水平进行了作用分析,分析得出,“一带一路”能够显着提升我国沿线省市开放型经济水平,即通过推进基础设施联通、贸易自由化以及投资规模扩张等路径产生作用进而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为检验研究假设,本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我国30个省市的经济开放度进行了测算,并选取了2008-2018年我国30个省市(除西藏外)的数据构成了面板数据进行了如下实证检验:首先利用双重差分法(DID)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检验,分析了“一带一路”倡议对我国沿线省市开放型经济水平的影响,并用双重差分倾向得分匹配法(PSM-DID)对该实验进行再检验,再将其检验结果与单独使用DID方法所得到的结果进行比较;然后运用“反事实”检验对前面所分析的结果进行了稳健性检验,接着将国内30个省市(除西藏外)分为东中西部地区进行区域异质性检验,分析不同地区“一带一路”倡议实施的效果差异;通过研究,得到了以下几个结论:(1)“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显着提升了我国沿线省市开放型经济水平;(2)这一检验结果通过了PSM-DID的再检验,同时检验结果通过了平衡性假设检验,虽然使用双重差分倾向得分匹配法得到的结果明显比单纯使用双重差分法得到的结果要低,但结果仍然显着为正,也就说明简单的使用双重差分法使最终结果存在了高估的可能性。(3)从理论的角度分析了“一带一路”倡议可以通过基础设施联通、贸易自由化和投资规模扩张这三种机制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4)“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对我国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沿线省市开放型经济水平均有显着的促进作用,但东部地区的促进效果优于西部地区和中部地区。基于上述结论,本文结合我国目前“一带一路”背景下国内各省市开放型经济水平现状以及上述的实证研究结果,从各省市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胡妍[2](2020)在《江西省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及影响因素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改革开放以来,江西省的对外开放水平逐步提升,尤其是进入21世纪后,江西省开放型经济发展取得明显成效。2016年,江西省政府出台《关于深入贯彻开放发展新理念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意见》,提出建设内陆双向开放新高地。2019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时明确要求,江西要充分利用毗邻长珠闽的区位优势,主动融入共建“一带一路”,积极参与长江经济带发展,对接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以大开放促进大发展。2020年4月,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江西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江西省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迎来重大机遇。江西省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取得的成就令人欣喜,但与中部其他省份相比仍有明显差距,因此,对比评估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分析其影响因素,对迎来内陆开放发展历史性机遇的江西省来说,能更明确当下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成就与不足,找出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的重要支点,进一步提升江西省内陆型经济开放水平。国内外学者对开放型经济内涵、发展水平评估以及影响因素研究积累了丰富研究成果,如国际分工、国际投资等理论;熵值法和灰色关联法等研究方法,为江西省内陆开放经济发展水平及影响因素研究提供了很好的理论和方法遵循。通过对江西省相关部门,南昌、赣州、九江等市,以及武汉市的走访和调研,获得了宝贵一手资料。在此基础上,借鉴国内外学者对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评估的理论和方法,分别从省级和市级层面,构建了江西省域和市域的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综合指标体系,通过熵值法对江西省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进行时间和空间上的对比,结果显示,2018年,江西省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在中部六省中排第4位,在外贸依存度、外资依存度等对外开放以及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等贸易结构方面,与中部其他省份存在明显差距。2009—2018年,江西省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但在2010—2011年和2014—2015年有所波动,且江西省11个设区市的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略有不均,南昌、九江、上饶和景德镇4市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长期领先,抚州和新余2市排名长期靠后。使用灰色关联法计算2009—2018年江西省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综合得分为参考序列和经济基础、基础设施建设、科技与教育水平3个层面的17个比较序列的关联系数和关联度,结果显示,经济基础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因素是江西省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的主要长期影响因素,科技与教育水平方面的因素近几年影响程度加深。特定区域经济带动性不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可依托合作区域不多等问题对江西省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为此,江西省提升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必须要在促进外向型企业及特定区域发展、完善立体交通网络建设、提升外向型经济科技创新水平、加强国内外合作和建立外向型经济发展保障机制等方面下功夫。

吴园园[3](2020)在《习近平开放发展理念研究》文中认为对外开放是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的重要法宝。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以习近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准确判断世界大势,以全球视野、全球眼光谋发展。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把“开放发展”作为引领我国一定时期内经济发展的“新发展理念”之一。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注入了强劲动力。本文详细梳理了习近平开放发展理念的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在理论依据方面,开放发展理念是新发展理念的关键一环,它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开放发展理论为基础;继承了中国共产党历届领导集体关于开放发展的理论成果;汲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关于开放发展思想的有益成果。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直面国内现实问题,紧扣国际发展机遇,适时提出了开放发展理念。通过对开放发展理念基本内容的研究,凸显了开放发展理念顺应潮流的主动性、勇于变革的创新性、普惠共赢的共享性、内外联动的协调性特征。重点通过对开放发展理念实践路径的研究,揭示了开放发展理念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开放发展理论,总结了中国开放发展的成功经验,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指明方向的理论意义,以及开放发展理念对促进国内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我国改革事业不断前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形成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的实践意义。开放发展理念致力于破解我国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昭示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同时,中国的发展也在惠及世界,中国愿同世界各国在发展的道路上携手并进,为开放发展增添活力、拓展空间,向世界贡献中国智慧。

漆昌彬[4](2020)在《习近平关于开放型经济的重要论述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关于开放型经济做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为开放型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行动指南。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上又明确提出了“建设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新要求,再次为新时代发展开放型经济指明了方向,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法、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和跨学科研究方法,从习近平关于开放型经济重要论述的产生条件、内容和意义三个方面展开研究,以此推动这一重要论述在开放型经济领域发挥理论指导作用。除绪论外,本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习近平关于开放型经济重要论述的产生条件。从国际、国内和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角度探究了习近平关于开放型经济重要论述的时代背景;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共中央历届主要领导人角度探究了习近平关于开放型经济重要论述的思想渊源。第二部分,习近平关于开放型经济重要论述的内容,也是本文研究的重点。从开放型经济的内涵、发展开放型经济的必然性和重要性三个方面着手,探究了什么是开放型经济、为什么发展开放型经济。紧接着,探究了如何发展开放型经济。从营商环境、市场环境、投资环境和利用外资环境三个方面探究了开放型经济的发展环境,从自由贸易区战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和“一带一路”建设四个方面探究了发展开放型经济的战略,从改革、创新和开放三个方面探究了开放型经济的内生动力,从法治建设、人才保障机制建设和安全保障体系建设三个方面探究了开放型经济的保障机制。第三部分,习近平关于开放型经济重要论述的意义。从中国特色开放型经济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当代国际政治经济学四个方面探究了习近平关于开放型经济重要论述的理论意义。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全球经济治理、新型国际关系、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世界各国人民共同利益六个方面探究了习近平关于开放型经济重要论述的实践意义。

陈浩[5](2019)在《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研究的是:如何构建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即如何通过借鉴国外经验和高水平贸易规则,构建具有世界最高开放形态的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使其成为引领经济全球化和中国改革开放的新引擎。本文的理论价值在于:界定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的概念,明确货物、资本、人员自由流动的原则,通过要素禀赋、全球价值链等理论找到自由贸易港能够聚集国内外优质要素的经济学寓意。本文的应用价值在于:通过与自由贸易试验区、其他海关特殊区域的比较以及对中国香港、迪拜、新加坡、汉堡、利物浦等成熟自由贸易港经验和世界高水平自由贸易协定的梳理,探索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差异化发展的模式,重点提出海南建设服务贸易型自由贸易港的路径,探索金融、大宗商品、内陆等不同类型自由贸易港模式。本文为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提供可靠的理论基础和现实指导。本文沿着“提出问题——理论研究——提出观点--经验借鉴——实践探索—归纳观点”的思路开展研究。研究内容共由七章构成:第一章是“导论”,介绍了论文选题背景、国内外研究基础、研究思路和方法以及可能的创新点和不足等内容。本章内容属于提出问题部分。第二章是“自由贸易港理论基础”,通过要素禀赋理论、“守夜人”、“凯恩斯主义”、“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公共产品等基础理论和交易成本、经济成长阶段、政府管制理论、全球价值链、新制度经济学等方面试图探讨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的经济学基础。本章内容属于理论研究部分。第三章是“自由贸易港分析”,界定自由贸易港主要特点和“中国特色”的具体体现,以及与自由贸易试验区和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区别。本章内容属于提出观点部分。第四章是“全球着名自由贸易港的成熟经验”,通过梳理汉堡、利物浦等“转口贸易型”自由贸易港和中国中国香港、迪拜、新加坡等“综合服务型”自由贸易港的发展历程,为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提供借鉴。第五章是“国际高水平自由贸易协定和制度经验分析”,介绍TPP、CPTPP、欧盟海关一体化、欧日经济伙伴协定和中国智利自贸升级协定相关情况,为中国自由贸易港建设树立国际标准,争取建设成为世界最高水平的开放形态。第四和第五章的内容属于经验借鉴。第六章是“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路径”,从推动消费、服务业、营商环境、金融开放、房地产、人员流动等方面重点探讨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特点,并浅谈其他内陆型、战略型和特殊功能型自由贸易港的构想设计。本章内容属于实践探索部分。第七章是“结论与讨论”,归纳本文研究形成的结论性观点,探讨本文研究需要进一步完善之处,对该领域研究提出构想。本章内容属于归纳观点部分。本文认为: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意义重大。一是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推动、亲自部署的重大国家战略,是新时代下我国建设开放型经济体制的创新举措,也是我国改革进程的必然。二是从中国中国香港、新加坡等先进经验来看,自由贸易港是全球开放程度最高、货物服务人员高度自由流动的地区,但也存在发展腹地狭窄、本地产业薄弱、政府角色弱化等缺陷。三是从经济学上讲,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通过完善市场机制,打破行业垄断和准入壁垒,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提高企业对市场需求变化的反应能力;同时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通过政策、规划和法治引导市场行为,避免市场失灵。此外,还要发挥制度设计优势,提高改革效应。四是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要特色化发展,既要借鉴中国中国香港、新加坡、迪拜等自由贸易港成熟经验,又要支持海南根据自身特色建设服务型自由贸易港,因地制宜推动制度创新实现最高水平的开放。本文创新点一是提出如何发挥自由贸易港的“中国特色”。主要特点包括制度设计更为灵活、以经济体制和社会治理制度创新为核心、注重发挥中国共产党各级党组织和党员的先进性作用、坚持政府积极作用加强风险防控体系建设、发扬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以及服务和融入国家重大战略等;二是通过分析逆全球化的原因,提出全球价值链既体现经济价值,又兼顾社会价值。所以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既要围绕全球价值链的发展趋势,通过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创造全球最优的营商环境,为中国企业乃至全球企业深度参与国际价值链提供制度保障,提升经济活动的效率,也要推动社会管理体制改革,打破全球市场的单一化分割,破除行政垄断和资本垄断,推动全球价值链向着普惠、共享的方向改革,体现制度优越性保障公平;三是梳理TPP等国际高水平自由贸易协定的相关内容,提出中国自由贸易港要对标国际规则和标准,不仅要实现货物、资本、人员便利化流动,更要推动信息化革命带来的全球数据自由流动,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徐雅[6](2020)在《马克思国际贸易思想研究》文中认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贸易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成为世界上重要的贸易大国。在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经济全球化为中国开展国际贸易活动提供了机遇,同时也使中国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当下全球,尤其是西方一些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抬头,逆全球化思潮暗流涌动,以美国为代表的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大肆奉行贸易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发起针对中国等国家的贸易摩擦,贸易摩擦不断升级,破坏了国际贸易关系和经济秩序,形成了与经济全球化以及贸易自由化发展趋势背道而驰的现象。马克思国际贸易思想有助于我们认清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下不平等的国际经济贸易关系的实质,以及不平衡发展规律,认清西方“自由贸易”的历史真相和本质,对于深刻理解和解释经济全球化本质和规律,加快中国经济贸易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型、缓解贸易摩擦都具有很强的实践意义。因此,要正确认识、解决这些问题,妥善应对各种挑战,实现我国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需要学界发出马克思主义的声音。目前,一方面,西方国际贸易理论占据主流地位,该理论体系代表了当前发达国家基本立场,脱离了发展中国家对外贸易实践;另一方面,学界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关于国际贸易思想的研究较少,并且大多停留在对马克思传统国际贸易理论文献的梳理和归纳,缺乏创新,对于应对当前国际贸易挑战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进一步深化研究马克思国际贸易思想是国际贸易理论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我国乃至全球国际贸易发展实践的迫切需要。纵观马克思的一生,其关于国际贸易思想的观点散见于不同时期的着述之中。本文立足于对马克思不同时期文本进行系统梳理,对马克思国际贸易思想进行系统研究。在论文逻辑架构上,按照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原则,纵向梳理其发展脉络,横向阐释其思想内涵,可以概括为以下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概述马克思国际贸易思想形成的理论来源。本文主要从欧洲封建制度解体和资本主义制度产生以后的国际贸易思想开始研究。既包括了马克思深入研究的古典国际贸易思想和贸易保护主义思想。还包括了马克思论述相对较少的重商主义国际贸易思想、重农主义国际贸易思想。前者直接影响了马克思国际贸易思想的形成,因此,前者属于马克思国际贸易思想的直接理论来源,前者又受后者的影响,故后者属于马克思国际贸易思想的间接理论来源。第二部分,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批判性继承发展西方古典国际贸易思想和贸易保护主义思想,按照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原则,通过对国际贸易思想理论基础的概括、总结,得出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国际贸易的基本观点,即关于国际贸易的产生和发展、本质和规律、地位和作用以及政策演变等,并运用相关理论和基本观点分析资本主义国际贸易政策的二重性。可见,马克思国际贸易思想是一个涵盖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国际贸易理论基础、基本观点、政策措施在内的完整的思想结构。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国际贸易理论、基本观点和国际贸易政策的批判,得出应该怎么扬弃资本主义国际贸易,及对未来社会国际贸易的预期。第三部分,将马克思国际贸易思想与西方主流国际贸易思想进行比较,主要从资本主义国际贸易的相关理论、基本观点和政策措施展开比较。由于两种思想阶级立场不同,则其思想内容必然存在差异。通过比较,有助于全面充分认识马克思国际贸易思想,理解马克思国际贸易理论、基本观点和政策的实践性、阶级性、科学性和人文性的有机统一。通过比较也可以看出,马克思国际贸易思想并不排斥西方国际贸易思想在某方面的科学性,其也借鉴了西方国际贸易思想的合理成分,加以发展运用。西方国际贸易思想也不能推翻马克思国际贸易思想的科学结论。不论是马克思国际贸易思想还是西方国际贸易思想,都将会相互借鉴,在某种程度上“融合”但不是合并。第四部分,通过第三部分比较发现,马克思国际贸易思想占据着真理和道义的制高点,即科学和人文的统一,其更具有包容性,在马克思主义国际贸易思想史中的历史地位举足轻重。并且,比较发现,马克思国际贸易思想的立场、观点更符合中国的国情,对中国开展国际贸易活动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马克思虽然没有亲自参与当代国际贸易的实践,但是其国际贸易思想对于我们研究国际贸易问题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意义上的指导作用。创造性地发展、运用马克思国际贸易思想,为加快建立公平、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推动外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缓解美中贸易摩擦;促进“一带一路”倡议下资本“引进来”与“走出去”协同发展;推动中国外贸发展方式的转型;进一步提升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开放度;缓解和阻止贫富差距提供新思路。马克思国际贸易思想作为人类思想发展史上的宝贵遗产,对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及世界经济贸易和谐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综上所述,马克思国际贸易思想研究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其内涵深刻,覆盖范围广,吸收借鉴西方国际贸易思想的科学观点,并且全面概括发展中国家对外贸易的实践经验。本文在前人基础上,较为全面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国际贸易思想的主要内容,立足于发展中国家国际贸易实践,尤其是针对中国对外开放和对外贸易实践问题有着一定的启迪意义。经过较为全面、系统地研究马克思国际贸易思想之后,本文得出三个创新性的观点。本文的创新点主要有:第一,本文较系统地构建了马克思国际贸易思想的内容的结构框架,即涵盖了其思想的理论基础、基本观点以及政策措施。第二,本文认为,马克思国际贸易思想是实践性、阶级性、科学性、人文性的有机统一。其阶级性和科学性有机统一、科学性和人文性有机统一、阶级性和人文性有机统一,并且阶级性、科学性、人文性又是以实践性为基础,四者有机统一。第三,本文认为,美中贸易摩擦的实质是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利益的博弈,通过提高技术水平推动产业结构价值链走向高端化有利于缓解贸易摩擦。

公丕宏[7](2019)在《中国多尺度经济空间层级演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中国经济在过去几十年时间取得了令人叹为观止的奇迹,从时间维度看,集中体现为连续几十年的高速增长,从空间维度看,表现出空间分布的非均衡态势与不充分状态。本文旨在从空间维度研究中国经济格局演化,基于对经济空间的几何解析,结合中国经济空间演化的具体形态,从散点尺度研究乡村、从节点簇尺度研究城市群、从轴线尺度研究基础设施、从域面尺度研究区域、从立体尺度研究海洋,运用科学隐喻与归纳综合的方法,提出中国五度经济空间场,作为中国经济空间演化的顶层设计。第一部分是理论准备。首先对经济空间演化的相关研究进行述评。系统梳理国内、国外、西方、马克思主义经济空间演化理论,立足研究现状,确立理论逻辑基点,在明确研究对象、主体框架的基础上,从空间几何要素切入,解析经济空间要素,基于对场理论的科学隐喻,形成经济空间场理论。运用经济空间理论分析中国多尺度经济空间层级构成,构建以乡村演化散点、城市群演化节点簇、基础设施演化轴线、区域演化域面、海洋演化立体为主体的五维经济空间分析框架,提出建设以经济空间势、经济空间熵、经济空间流、经济空间集、经济空间域为变量的五度经济空间场。第二部分是中国经济空间的多尺度分析。乡村散点、城市群节点簇构成了中国经济空间演化的微观支撑,从乡村经济空间的演变轨迹出发,研究乡村经济空间演化的特征与系统,分析经济空间演化的动力机制;基于对城市群的空间结构、演化特征的分析,进一步总结城市群经济空间演化的规律;基础设施作为经济空间演化的轴线,拓展了演化的地理空间、生活空间、生产空间,推进了城市群空间结构的优化、乡村经济的通道优化;从区域经济空间演化视角来看,四大板块呈现出点线网面的演化态势,京津冀网络型演化、长江经济带联通演化、“一带一路”开放演化正在重塑中国区域经济空间;海洋经济空间立体演化的两大支撑是拓展蓝色经济空间、建设海洋生态文明。第三部分理论与实践结合,提出建设高质量经济空间场的对策建议。把中国经济空间与经济空间场理论相结合,依据五度经济空间场的作用机理,把增强经济空间势、降低经济空间熵、加大经济空间流、丰富经济空间集、拓展经济空间域,作为建设高质量经济空间场的实践进路,从提升城市群经济空间势能、降低乡村经济空间熵值两个维度,持续强化城乡经济空间的微观支撑,促进区域经济空间的中观融联,推进陆域、海洋经济空间的宏观统筹。以现代交通运输体系、现代能源供给体系、现代信息传输体系构建泛在高效的基础设施空间,持续增大经济空间流,贯通微观支撑、中观融联、宏观统筹。第四部分结语,对论文的可能创新点进行简要归纳,主要是构建了五维经济空间分析框架,得出了经济空间层级演化的规律,提出了建设中国五度经济空间场的理论与进路,使中国经济空间演化的历史与建设高质量经济空间场的逻辑辩证统一。最后对论文的有待完善之处进行了总结,指出定量分析不足等问题,进一步明确了未来研究工作的重点与方向。

努日曼古丽·玉苏普[8](2019)在《中国西部开放型经济发展演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我国正大力推行高质量发展,推进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在“一带一路”倡议逐步前行的关键时期,我国西部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重要参与和受益地区,需要更全面的深化开放、适应国际市场。本文针对于我国西部11个省份2002—2016年开放型经济发展及其时空演化进行了量化探索。首先是引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并测度开放型经济综合发展指数,即经济开放度;其次,依据测算出来的我国西部地区各省份的经济开放度,探讨西部各省份在2002—2018主要年份的开放型经济发展在时间、空间上的演变特点,在西部地区各省份之间以及各省份与全国平均水平之间进行对比分析;再次,对于我国西部地区开放型经济发展与其影响因素之间,西部地区经济增长与西部地区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分别进行面板回归分析,从而实证检验通过影响开放型经济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的影响程度;最后,根据综合分析结果概括西部地区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困境及其成因,并给出相应改进建议。本文发现:(1)在时间维度上我国西部地区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在2002-2016年时间段内总体上是缓慢上升趋势;(2)陕西、重庆、四川和新疆等区域为开放型经济在西部相对保持高和比较高水平的主要省份。甘肃、宁夏、广西、贵州等省份则居于基本在西部较低的水平线左右;(3)2015年我国西南和西北地区的平均水平几乎为重叠,对外开放度的差距越来越小。表明我国开发开放政策在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方面带来了逐年好转的趋势。(4)我国西部开放型经济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电力消耗量和货物周转量该两种指标是在我国西部开放型经济发展中非常重要的指标。表明,在西部地区经济开放基础才是区域经济开放度当中的主要方面。(5)开放型经济对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的实证分析显示,西部地区经济开放度对区域经济增长产生非常显着的影响。表明更为深化的对外开放对西部经济发展会起到关键性的作用。电力消耗量和周转量等指标显着性很高,开放基础与地区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物流业作为西部经济发展的生命线,又是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关键。由此可推,西部地区物流业还需要加快发展,交通便利度实际上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为解决好在我国西部开放型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加快西部开发开放步伐,逐步实现西部开放型经济协同发展过程中,不仅需要国家赋予更多优惠政策和完善配套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还需加固西部地区自身经济发展基础,大力创造与加强发挥区域经济发展核心优势,增强区域经济发展风险管理能力,全面推进国际化的特色旅游产业,实施对外开放创新驱动战略,丰富开放结构。

张雅冰[9](2019)在《漳州市开放型经济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作为福建省东南沿海最南端的漳州市集聚对台合作、现代农业、港口资源、石化产业等优势资源,被福建省列为优先发展区域、重要经济增长极。目前漳州市发展形成了石油化工、特殊钢铁、装备制造、食品工业四大主导产业,电子信息、新型材料、清洁能源、生物医药四大新兴产业的“4+4”现代工业体系和产业发展格局,经济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GDP增幅连续四年保持全省第一,但仍存在开放水平太低、经济总量较小、产业发展水平不高、利用外资水平不高、发展环境有待优化、体制机制创新不足等问题,制约了漳州市开放型经济的发展。随着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对漳州市支持力度的不断加大,在新时代、新经济常态和新形势下,如何抓住战略发展机遇,破解发展困境,推动漳州市开放型经济向更高层次发展,是漳州市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以漳州市开放型经济为研究对象,围绕漳州市在新时代、新经济常态和新形势下,如何发展开放型经济展开研究,目的是推动漳州市开放型经济进一步发展,促进漳州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升漳州市整体实力和综合竞争力。文章首先对开放型经济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总结国内外学者对开放型经济的研究进展和理论成果,为分析漳州市开放型经济奠定理论基础。其次,对漳州市开放型经济发展现状进行概述,运用SWOT分析,阐述开放型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分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同时借鉴国内外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先进经验和做法,结合漳州市自身发展实际,探索促进漳州市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方向。最后在古典贸易理论、后发优势理论和增长极理论等理论基础上,分析漳州市开放型经济发展的策略选择,为漳州市开放型经济由战略政策层面到具体操作措施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和思路:漳州市应当抓住“一带一路”战略和国家支持综合试点试验的有利时机,坚持高质量发展目标,围绕“4+4”现代工业体系和产业发展格局,以促进开放型经济发展为抓手,通过发挥农业优势、提升工业活力、重中之重抓经济增长极、实施互联互通建设等,提升产业聚集和辐射带动能力,促进漳州开放型经济向更高层次发展。

康箐芸[10](2019)在《上海自贸试验区与开放型经济发展》文中指出上海自贸试验区的设立,是继1992年浦东新区开发开放后,中国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又一历史性事件。上海作为我国的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中心,自然承担起了深化改革、创新发展的先行者的任务。面对目前的国际国内局势,全球经济及其治理机制进入深度调整期,中国经济也面临转型的挑战,迫切需要实施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创新,以适应全球生产布局和贸易规则体系的重构。上海自贸试验区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通过对标国际高标准投资贸易规则和通行惯例,率先形成公开、透明、高效的营商环境,持续为扩大开放探索新途径、积累新经验。自贸试验区的建立具有丰富的理论基础,在梳理相关理论和文献的基础上可以看到,自贸试验区建立的制度创新总结、自贸试验区建立对经济的影响的相关研究已经较为丰富,而聚焦研究其与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文献较少。本文首先辨析了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内涵,阐述了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上海自贸试验区建设影响开放型经济的机制,即制度激励机制、总量扩张机制、开放导向机制和内外衔接机制,四个机制从不同层面说明了上海自贸试验区建设与开放型经济的影响关系。在实证分析中,本文拟对最早设立自贸试验区、对外贸易水平和金融配套服务发展水平都较高的上海自贸试验区的开放型经济的发展影响进行实证研究。考虑到开放型经济发展本身的内涵较为复合,在研究上海自贸试验区对开放型经济发展时,首先对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进行测算,建立开放型经济发展指标体系,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合成开放型经济发展指数,以此来衡量上海的对外开放程度。在此基础上,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将上海自贸试验区设立作为虚拟变量,测度其影响。最后用合成控制法进行稳健性检验,选取重点变量,估计了自贸试验区建立上海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额和上海进出口额的实际影响。估计结果显示,上海自贸试验区的建立对上海开放型经济的发展具有显着的正向影响。本文认为,其正向影响的原因主要在于自贸试验区设立产生的制度影响效应,其设立加速了政府职能的转变,通过放松管制、强化市场机制,使资源得到有效配置,产生“制度红利”的溢出效应,从而促进自贸试验区的开放型经济发展。对此上海自贸试验区需要不断保持制度创新的优越性,扩大辐射范围和示范效应,继续促进开放型经济持续发展。针对目前浅层次、同质化试验,改革创新动力不足,与其他国家战略对接不足,缺乏法律依据等发展瓶颈,一是可以根据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的决策,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实现港区功能互补,提升区域创新活力,以进一步开放推动改革的步伐;二是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质量,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提高,向价值链高端方向移动;三是保持制度创新优势,成立国家层面的协调机构,推动改革创新纵深发展;四是良好对接“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建设;五是提高自贸试验区立法位阶,为未来发展打下基础。

二、论我国开放型经济发展战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论我国开放型经济发展战略(论文提纲范文)

(1)“一带一路”倡议对我国沿线省市开放型经济水平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及方法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框架
        1.2.3 研究方法
    1.3 研究特色及创新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理论基础
        2.1.1 国际分工理论
        2.1.2 不均衡发展理论
        2.1.3 经济增长理论
    2.2 “一带一路”倡议相关研究
        2.2.1 “一带一路”倡议的概念
        2.2.2 “一带一路”倡议的内涵
        2.2.3 “一带一路”倡议的相关文献综述
    2.3 开放型经济相关研究
        2.3.1 开放型经济的概念与内涵
        2.3.2 开放型经济的指标构建研究
        2.3.3 提升开放型经济的路径研究
    2.4 “一带一路”倡议对开放型经济水平的相关研究
    2.5 文献简评
第3章 “一带一路”倡议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的作用机理
    3.1 基础设施联通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
        3.1.1 贸易效应
        3.1.2 投资效应
    3.2 贸易自由化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
        3.2.1 成本节约效应
        3.2.2 市场扩张效应
        3.2.3 技术升级效应
        3.2.4 资源配置效应
    3.3 投资规模扩张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
        3.3.1 外商直接投资外溢效应
        3.3.2 对外直接投资外溢效应
        3.3.3 区域溢出效应
    3.4 “一带一路”倡议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的作用机理
第4章 样本概况与开放型经济水平指标构建
    4.1 样本概况
        4.1.1 基础设施发展概况
        4.1.2 贸易自由化发展概况
        4.1.3 投资规模发展概况
    4.2 主成分分析法的介绍
    4.3 开放型经济水平的测算与分析
第5章 “一带一路”对我国沿线省市开放型经济水平的实证检验
    5.1 估计方法的介绍
        5.1.1 双重差分法(DID)
        5.1.2 双重差分倾向得分匹配法(PSM-DID)
    5.2 样本选取及数据来源
    5.3 模型的设定
    5.4 检验结果及分析
        5.4.1 倡议实施效果的初检验(DID)
        5.4.2 基于PSM-DID的再检验
    5.5 稳健性检验
    5.6 区域异质性检验
第6章 结论、政策建议及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政策建议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2)江西省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及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理论基础
        1.2.1 国际分工理论
        1.2.2 国际投资理论
    1.3 研究内容与框架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框架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创新与不足
        1.5.1 可能的创新
        1.5.2 研究不足
2 文献综述
    2.1 关于开放型经济内涵及发展水平评估研究
    2.2 关于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
    2.3 关于江西省对外开放及影响因素研究
    2.4 文献评述
3 江西省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现状
    3.1 江西省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基础及条件
        3.1.1 发展基础
        3.1.2 发展条件
    3.2 江西省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取得的成就
        3.2.1 内外贸成就
        3.2.2 吸引外资及对外投资成就
        3.2.3 内陆开放平台建设成就
    3.3 江西省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存在的不足及面临的挑战
        3.3.1 发展存在的不足
        3.3.2 发展面临的挑战
    3.4 本章小结
4 江西省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评估——基于时间和空间的比较
    4.1 评估方法及指标体系构建
        4.1.1 评估方法
        4.1.2 指标体系构建
    4.2 江西省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比较
        4.2.1 省级层面的评估与分析
        4.2.2 市级层面的评估与分析
    4.3 江西省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的时间比较
        4.3.1 评估结果
        4.3.2 评估结果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江西省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关联度分析
    5.1 分析方法与序列选择
        5.1.1 分析方法
        5.1.2 序列选择
    5.2 关联度计算结果与分析
        5.2.1 计算结果
        5.2.2 结果分析
    5.3 本章小结
6 结论及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6.2.1 促进外向型产业及特定区域发展
        6.2.2 完善立体交通网络建设
        6.2.3 提升外向型经济科技创新水平
        6.2.4 加强国内外合作发展
        6.2.5 建立外向型经济发展保障机制
参考文献
附录:调研方案
致谢

(3)习近平开放发展理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背景和选题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重点、难点、创新点
        1.4.1 研究重点
        1.4.2 研究难点
        1.4.3 研究创新点
2 习近平开放发展理念的理论依据
    2.1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开放发展的思想
        2.1.1 马克思国际分工理论
        2.1.2 马克思国际价值理论
        2.1.3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
    2.2 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集体关于开放发展的思想
        2.2.1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领导集体的开放发展思想
        2.2.2 以邓小平为代表的领导集体的开放发展思想
        2.2.3 以江泽民为代表的领导集体的开放发展思想
        2.2.4 以胡锦涛为代表的领导集体的开放发展思想
    2.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关于开放发展的思想
        2.3.1 兼收并蓄的文化底蕴
        2.3.2 以和为贵的文化智慧
        2.3.3 包容观念的文化意蕴
    2.4 新发展理念与开放发展理念的内在逻辑
        2.4.1 新发展理念是引领发展全局的科学指引
        2.4.2 开放发展理念是新发展理念的关键一环
3 习近平开放发展理念形成的现实依据
    3.1 十八大以来中国开放发展面临国内环境的变化
        3.1.1 为深层次改革注入动力的诉求
        3.1.2 解决内外联动协调发展的需求
        3.1.3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需要
    3.2 十八大以来中国开放发展面临国际环境的变化
        3.2.1 顺应世界经济发展格局深刻变化的应有之举
        3.2.2 应对全球经济治理体系重大调整的大势所趋
        3.2.3 深度融入国际分工模式发生转变的迫切需要
4 习近平开放发展理念的基本内容和主要特征
    4.1 习近平开放发展理念的基本内容
        4.1.1 坚持主动开放,积极主动地扩大对外开放
        4.1.2 坚持共赢开放,推动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
        4.1.3 坚持全面开放,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
        4.1.4 坚持公平开放,构建公平竞争的营商环境
        4.1.5 坚持双向开放,拓展开放经济的发展空间
        4.1.6 坚持包容开放,谋求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
    4.2 习近平开放发展理念的主要特征
        4.2.1 顺应潮流的主动性
        4.2.2 勇于变革的创新性
        4.2.3 普惠共赢的共享性
        4.2.4 内外联动的协调性
5 习近平开放发展理念的实践路径及其时代价值
    5.1 习近平开放发展理念的实践路径
        5.1.1 着力推动实现互利共赢发展
        5.1.2 努力优化对外开放全面布局
        5.1.3 重点推进“一带一路”建设
        5.1.4 加快实施自贸实验区建设
        5.1.5 主动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5.1.6 积极参与完善全球经济治理
    5.2 习近平开放发展理念的时代价值
        5.2.1 深化对外开放理论的认识,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当代阐释
        5.2.2 促进国内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了我国经济发展不断向前
        5.2.3 总结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为世界经济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5.2.4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4)习近平关于开放型经济的重要论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1 习近平关于开放型经济重要论述的产生条件
    1.1 习近平关于开放型经济重要论述形成的背景条件
        1.1.1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1.1.2 当代中国正经历着历史上最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1.1.3 当今中国正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
    1.2 习近平关于开放型经济重要论述的思想渊源
        1.2.1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世界市场的思想
        1.2.2 列宁关于经济开放发展的思想
        1.2.3 毛泽东关于经济开放发展的思想
        1.2.4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关于开放型经济的思想
2 习近平关于开放型经济重要论述的内容
    2.1 关于发展开放型经济的必然性和重要性
        2.1.1 关于开放型经济的内涵
        2.1.2 关于发展开放型经济的必然性
        2.1.3 关于发展开放型经济的重要性
    2.2 关于开放型经济的发展环境
        2.2.1 营造和形成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
        2.2.2 打造和形成公平、统一、高效的市场环境
        2.2.3 创新和改善国内投资环境和利用外资环境
    2.3 关于维护和发展开放型经济的战略
        2.3.1 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
        2.3.2 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
        2.3.3 实施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
        2.3.4 积极共建“一带一路”
    2.4 关于发展开放型经济的内生动力
        2.4.1 创新是开放型经济的第一动力
        2.4.2 改革是开放型经济的强大动力
        2.4.3 开放是开放型经济的重要动力
    2.5 关于发展开放型经济的保障机制
        2.5.1 加强开放型经济法治建设
        2.5.2 加强支持人才保障机制建设
        2.5.3 建立健全开放型经济安全保障体系
3 习近平关于开放型经济重要论述的意义
    3.1 习近平关于开放型经济重要论述的理论意义
        3.1.1 创新了中国特色开放型经济理论
        3.1.2 丰富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
        3.1.3 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3.1.4 发展了当代国际政治经济学
    3.2 习近平关于开放型经济重要论述的实践意义
        3.2.1 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
        3.2.2 有利于巩固共产党的执政地位
        3.2.3 有利于完善全球经济治理
        3.2.4 有利于构建新型国际关系
        3.2.5 有利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3.2.6 有利于增进世界各国人民共同利益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5)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文献研究述评
        一、国外关于自由港的研究
        二、国内关于自由贸易港的研究
        三、研究综述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框架
        三、研究方法
    第四节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之处
        一、可能的创新
        二、不足之处
第二章 自由贸易港理论分析
    第一节 自由贸易理论基础
        一、要素禀赋理论
        二、“守夜人”和“凯恩斯主义”
        三、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理论
        四、公共产品理论
    第二节 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理论拓展
        一、交易成本理论
        二、经济成长阶段理论
        三、全球价值链理论
        四、政府规制理论
        五、制度与市场理论
第三章 自由贸易港分析
    第一节 主要特点
        一、货物、资本、人员自由流动(“一线放开”)
        二、坚持政府积极作用,加强风险防控体系建设(“二线管住”)
        三、服务和融入国家重大战略
    第二节 自由贸易港与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联系和区别
        一、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情况
        二、共性特点
        三、两者的区别
    第三节 自由贸易港与其他海关特殊区域的不同
        一、保税区
        二、出口加工区
        三、保税物流园区
        四、跨境工业园区
        五、保税港区
        六、综合保税区
第四章 全球成熟自由贸易港的经验
    第一节 汉堡、利物浦等“转口贸易型”自由贸易港
        一、汉堡自由贸易港
        二、利物浦自由贸易港
        三、经验启示
    第二节 中国中国香港、新加坡等“综合型”自由贸易港
        一、新加坡自由贸易港
        二、中国香港自由贸易港
        三、阿联酋和迪拜自由贸易港
        四、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自由港
第五章 国际高水平自由贸易协定和制度经验分析
    第一节 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与CPTPP
        一、TPP
        二、CPTPP
    第二节 欧盟贸易便利化制度
    第三节 欧日伙伴关系协定
    第四节 中国和智利自贸升级协定
第六章 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路径
    第一节 海南服务贸易型自由贸易港
        一、建设意义
        二、建设特点
        三、建设路径
    第二节 战略型自由贸易港
        一、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自由贸易港(陕西)
        二、京津冀自由贸易港
    第三节 特殊功能自由贸易港
        一、上海金融自由贸易港
        二、舟山国际油品自由贸易港
第八章 结论与启示
    一 研究结论
    二 研究展望
    三 有待深入的几个问题
参考文献
后记
在校期间学术成果

(6)马克思国际贸易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问题的提出和选题意义
        1.1.1 问题的提出
        1.1.2 选题意义
    1.2 研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综述
        1.2.2 国外研究综述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点
2 马克思国际贸易思想的理论来源
    2.1 马克思国际贸易思想的直接理论来源
        2.1.1 古典国际贸易思想
        2.1.2 贸易保护主义思想
    2.2 马克思国际贸易思想的间接理论来源
        2.2.1 重商主义国际贸易思想
        2.2.2 重农主义国际贸易思想
3 马克思国际贸易思想的主要内容
    3.1 马克思国际贸易思想的理论基础
        3.1.1 世界市场理论
        3.1.2 国际分工理论
        3.1.3 国际价值理论
        3.1.4 国际金融理论
        3.1.5 国际服务贸易理论
        3.1.6 理论基础、基本观点与政策之间的逻辑关系
    3.2 马克思国际贸易思想的基本观点
        3.2.1 国际贸易的产生和发展
        3.2.2 国际贸易的本质和规律
        3.2.3 国际贸易的地位和作用
        3.2.4 国际贸易政策的演变
        3.2.5 对未来社会国际贸易的预期
    3.3 马克思国际贸易政策的二重性
        3.3.1 自由贸易政策
        3.3.2 保护贸易政策
4 马克思国际贸易思想与西方国际贸易思想的比较及特征
    4.1 相关理论比较
        4.1.1 对世界市场的现实表现形式的比较
        4.1.2 对国际分工的贸易利益认识的比较
        4.1.3 对国际价值理论与要素禀赋理论的范畴比较
        4.1.4 对国际金融理论中资本国际流动的比较
        4.1.5 对国际服务贸易理论解读的比较
    4.2 基本观点比较
        4.2.1 国际贸易产生和发展原因的比较
        4.2.2 国际贸易研究侧重的比较
        4.2.3 国际贸易作用的比较
        4.2.4 国际贸易政策演变的比较
    4.3 对国际贸易政策态度的比较
        4.3.1 对自由贸易政策态度的比较
        4.3.2 对保护贸易政策态度的比较
    4.4 马克思国际贸易思想的特征
        4.4.1 实践性
        4.4.2 阶级性
        4.4.3 科学性
        4.4.4 人文性
5 马克思国际贸易思想在马克思主义国际贸易思想史中的历史地位
    5.1 马克思国际贸易思想对列宁和斯大林国际贸易思想的影响
        5.1.1 马克思国际贸易思想对列宁对外贸易垄断制的影响
        5.1.2 马克思国际贸易思想对斯大林对外贸易思想的影响
    5.2 中国马克思主义国际贸易思想继承发展了马克思国际贸易思想
        5.2.1 毛泽东对外经济交流思想对马克思国际贸易思想的继承发展
        5.2.2 邓小平对外经济开放思想对马克思国际贸易思想的继承发展
        5.2.3 习近平开放型贸易观对马克思国际贸易思想的继承发展
    5.3 马克思国际贸易思想对西方马克思主义国际贸易思想的影响
        5.3.1 马克思国际贸易思想对巴兰和斯威齐经济剩余依附型贸易的影响
        5.3.2 马克思国际贸易思想对阿明、伊曼纽尔“中心—外围”国际分工理论的影响
        5.3.3 马克思国际贸易思想对安沃·塞克自由贸易思想的影响
        5.3.4 西方马克思主义国际贸易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国际贸易思想之间的逻辑联系
6 马克思国际贸易思想的当代实践价值
    6.1 马克思国际贸易理论的当代实践价值
        6.1.1 世界市场理论是建立公平合理国际经济新秩序的重要依据
        6.1.2 国际分工理论是从“生产端”推进外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动力源泉
        6.1.3 国际价值理论是解释美中贸易摩擦本质原因的理论武器
        6.1.4 国际金融理论是促进“一带一路”倡议下“引进来”与“走出去”的指路明灯
        6.1.5 国际服务贸易理论是推动中国外贸发展方式转型升级的理论指南
    6.2 马克思国际贸易政策的当代实践价值
        6.2.1 自由贸易政策是进一步提升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开放度的行动纲领
        6.2.2 保护贸易政策是指引发展中国家缩小与发达国家贫富差距的智慧源泉
7 研究结论和未来研究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未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7)中国多尺度经济空间层级演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和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选题意义
    第二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三节 研究技术路线
        一、研究方向的选定
        二、国内外研究的述评
        三、经济空间演化的理论基础
        四、经济空间演化的分析框架
        五、中国经济空间的分维研究
        六、结论与展望
第一章 经济空间演化的研究综述
    第一节 经济空间演化的文献分析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经济空间演化思想研究述评
        一、马克思经济空间演化思想的发轫
        二、马克思主义经济空间演化代表理论
        三、马克思主义经济空间演化思想的深化与实践
    第三节 西方经济空间演化的研究现状与述评
        一、经典区位理论
        二、区域经济空间结构演化理论
        三、新经济地理学
    第四节 国内空间经济学中的经济空间演化研究述评
        一、经济空间演化理论的演进与发展
        二、运用经济空间演化相关理论进行综合性分析
        三、经验性研究某一区域的经济空间演化
        四、研究某一产业的经济空间演化
第二章 经济空间演化研究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研究对象与主体框架
        一、研究对象
        二、主体框架
    第二节 几何分析
        一、空间的基本要素
        二、经济空间的界定与属性
        三、经济空间的要素解析
    第三节 经济空间场理论
        一、空间场相关理论
        二、经济空间场作用机理
第三章 中国经济空间尺度层级与经济空间场
    第一节 中国经济空间层级结构
        一、乡村演化散点
        二、城市群演化节点簇
        三、基础设施演化轴线
        四、区域演化域面
        五、海洋演化立体
    第二节 五度经济空间场
        一、经济空间势
        二、经济空间熵
        三、经济空间流
        四、经济空间集
        五、经济空间域
第四章 中国经济空间演化散点尺度:乡村
    第一节 乡村经济空间格局的演变轨迹
        一、传统乡村经济空间的均质性分析
        二、城乡二元结构下的乡村经济空间
        三、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乡村经济空间
    第二节 乡村经济空间的演化分析
        一、乡村经济空间演化的特征
        二、乡村经济空间的系统解析
        三、土地制度跃迁的演化影响
    第三节 乡村经济空间的演化机制
        一、需求导向下的市场机制
        二、政府调控下的空间演化
        三、乡村主体的空间区位选择
第五章 中国经济空间演化节点簇尺度:城市群
    第一节 城市群空间演化的特征与模式
        一、城市群概念演化
        二、城市群空间演化的本质特征
        三、城市群空间结构演化模式
    第二节 中国城市群经济空间的演化机制
        一、城市群经济空间演化的动力机制
        二、城市群空间演化的政策变迁解析
        三、全球化与城市群空间演化的关系
    第三节 中国城市群经济空间演化特征
        一、城市群是拓展区域发展新空间的主体
        二、中国城市群经济空间演化的负外部性
        三、中国城市群经济空间演化的异质性
第六章 中国经济空间演化轴线尺度:基础设施
    第一节 经济空间中基础设施的属性与功能
        一、基础设施的内涵界定
        二、基础设施的属性特征
        三、基础设施的重要功能
    第二节 基础设施与经济空间的拓展
        一、基础设施对经济地理空间的拓展
        二、基础设施对经济生产空间的延展
        三、基础设施对经济生活空间的扩展
    第三节 基础设施与经济空间优化
        一、基础设施供给与经济空间结构优化
        二、基础设施与城市群经济空间优化
        三、基础设施与乡村经济空间优化
第七章 中国经济空间演化域面尺度:区域
    第一节 区域经济空间的演进历程
        一、西部经济空间的开发演化
        二、东北经济空间的振兴演化
        三、中部经济空间的崛起演化
        四、东部经济空间的率先演化
    第二节 区域经济空间的点-轴-网-面演化
        一、东部经济空间的多极网络演化
        二、中部经济空间的轴线-网络演化
        三、东北经济空间的节点-轴线演化
        四、西部经济空间的多中心节点演化
    第三节 中国全域经济空间的融合联通
        一、京津冀经济空间的网络型演化
        二、长江经济带经济空间的联通演化
        三、“一带一路”重塑经济开放空间
第八章 中国经济空间演化立体尺度:海洋
    第一节 中国海洋经济空间宏观构成
        一、中国的海洋国土
        二、中国海洋经济区空间格局
        三、中国海洋经济空间的延展
    第二节 中国海洋经济空间演化布局
        一、海洋经济空间的演化基础
        二、海洋经济发展的良好态势
        三、海洋经济空间的区域演化
    第三节 拓展蓝色经济空间
        一、完善海洋经济产业体系
        二、建立海洋经济创新体系
        三、促进海洋经济对外开放
    第四节 建设海洋生态文明
        一、建设海洋生态文明的重要地位
        二、建设海洋生态文明的现实困境
        三、建设海洋生态文明的优化路径
第九章 中国高质量经济空间场建设
    第一节 中国经济空间与经济空间场理论
        一、五度经济空间场的建设
        二、中国经济空间场建设的顶层设计
    第二节 强化城乡演化节点的微观支撑
        一、提升城市群经济空间势
        二、降低乡村经济空间熵
    第三节 构建泛在高效的基础设施空间
        一、完善现代交通运输体系
        二、建设现代能源供给体系
        三、构筑现代信息传输体系
    第四节 推进区域经济空间的协调融联
        一、多维推进区域融联
        二、构建协调制度体系
    第五节 陆海统筹拓展海洋经济空间
        一、陆海统筹的顶层设计
        二、陆海统筹的主要内容
        三、陆海统筹的制度创新
        四、推进海洋治理现代化
第十章 结语与展望
    一、可能创新之域
    二、有待完善之处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后记

(8)中国西部开放型经济发展演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导言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综述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 本文研究创新与不足之处
2 中国西部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评价
    2.1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数据来源说明
    2.2 测算经济开放度综合评价值
3 中国西部开放型经济时空演化分析
    3.1 中国西部开放型经济发展时空演变特征分析
    3.2 中国西部开放型经济区域差异演化分析
4 中国西部开放型经济增长效应及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4.1 西部开放型经济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4.2 西部开放型经济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
5 中国西部开放型经济发展困境分析
    5.1 中国西部开放型经济发展困境
    5.2 中国西部开放型经济发展困境原因分析
6 中国西部开放型经济协同发展对策建议
    6.1 要进一步转变发展观念,深化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6.2 加固西部经济发展基础,大力加强核心优势,增强风险管理能力
    6.3 全面推进国际化的特色旅游产业
    6.4 实施对外开放创新驱动战略,丰富开放结构
结论与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后记

(9)漳州市开放型经济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研究目标、内容和方法
        1.2.1 研究目标
        1.2.2 研究内容
        1.2.3 研究方法
    1.3 研究的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1.3.1 研究的创新点
        1.3.2 研究的不足之处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国外研究综述
    2.2 国内研究综述
    2.3 研究述评
第3章 开放型经济的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3.1 概念界定
        3.1.1 开放型经济的定义
        3.1.2 开放型经济的特征
    3.2 理论基础
        3.2.1 古典贸易理论
        3.2.2 后发优势理论
        3.2.3 增长极理论
第4章 国内外开放型经济发展的经验借鉴
    4.1 国外经验借鉴
    4.2 国内经验借鉴
    4.3 对漳州市发展开放型经济的启示
第5章 漳州市开放型经济发展的SWOT分析
    5.1 漳州市市情和经济发展现状
    5.2 优势分析(Strengths,S)
    5.3 劣势分析(Weaknesses,W)
    5.4 机遇分析(Opportunities,O)
    5.5 挑战分析(Threats,T)
第6章 漳州市开放型经济发展的策略选择
    6.1 抓住机遇,增强开放意识
    6.2 提质增效,激发工业发展活力
    6.3 发挥优势,深化农业对外交流合作
    6.4 巩固提升,促进外经贸高质量发展
    6.5 重视引导,发挥开发区经济增长极作用
    6.6 深化改革,创新体制机制
第7章 研究结论和研究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10)上海自贸试验区与开放型经济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方法
    1.3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1.3.1 可能的创新点
        1.3.2 存在的不足
2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理论基础
        2.1.1 制度创新理论
        2.1.2 区域非均衡增长理论
        2.1.3 国际贸易理论
        2.1.4 马克思主义开放经济理论
    2.2 文献综述
        2.2.1 关于我国自贸试验区的相关研究
        2.2.2 关于我国开放型经济的研究
        2.2.3 关于自贸试验区与开放型经济的研究
        2.2.4 关于各类海关特殊监管区向自贸试验区转型的研究
3 开放型经济发展的理论分析
    3.1 基本概念界定
        3.1.1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3.1.2 外向型经济与开放型经济
        3.1.3 开放型经济发展
    3.2 影响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因素
        3.2.1 推动因素
        3.2.2 支持因素
        3.2.3 阻碍因素
    3.3 本章小结
4 上海自贸试验区建设影响开放型经济的机制分析
    4.1 制度激励机制
    4.2 总量扩张机制
    4.3 开放导向机制
    4.4 内外衔接机制
5 实证分析:上海自贸试验区建设与开放型经济发展
    5.1 上海自贸试验区建设成效的描述分析
        5.1.1 制度创新的成效
        5.1.2 经济总量扩张变化
        5.1.3 对外贸易发展
        5.1.4 内外市场交叉融合
    5.2 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的测算
        5.2.1 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指标体系的构建
        5.2.2 指标内涵说明及数据来源
        5.2.3 定量评价方法与模型选择
        5.2.4 上海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评价结果及分析
    5.3 上海自贸试验区建设对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
    5.4 合成控制法检验
        5.4.1 合成控制法的模型设定
        5.4.2 估计结果与分析
    5.5 实证分析结论
6 政策建议
    6.1 深化自由贸易区试验,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
        6.1.1 自由贸易港的发展趋势
        6.1.2 上海自贸试验区向自由贸易港转型的对策
    6.2 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质量,向价值链两端攀升
        6.2.1 更加注重发展现代服务业
        6.2.2 更加注重区域内分工协作拉长国内价值链
    6.3 保持制度创新优势,推动改革纵深发展
        6.3.1 深耕已有制度创新领域
        6.3.2 成立国家层面协调机构推动改革
    6.4 对接“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建设
        6.4.1 上海自贸试验区与“一带一路”战略对接
        6.4.2 上海自贸试验区与长江经济带战略对接
    6.5 完善自贸试验区相关立法,充分给予法律授权
        6.5.1 提高自贸试验区立法位阶
        6.5.2 把握法律出台的步骤和节奏
参考文献
致谢

四、论我国开放型经济发展战略(论文参考文献)

  • [1]“一带一路”倡议对我国沿线省市开放型经济水平的影响研究[D]. 张崇雯. 重庆工商大学, 2021(08)
  • [2]江西省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及影响因素研究[D]. 胡妍. 江西财经大学, 2020(12)
  • [3]习近平开放发展理念研究[D]. 吴园园. 新疆师范大学, 2020(07)
  • [4]习近平关于开放型经济的重要论述研究[D]. 漆昌彬. 辽宁大学, 2020(01)
  • [5]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研究[D]. 陈浩. 中共中央党校, 2019(04)
  • [6]马克思国际贸易思想研究[D]. 徐雅. 东北财经大学, 2020(06)
  • [7]中国多尺度经济空间层级演化研究[D]. 公丕宏. 中共中央党校, 2019(01)
  • [8]中国西部开放型经济发展演化研究[D]. 努日曼古丽·玉苏普. 新疆师范大学, 2019(06)
  • [9]漳州市开放型经济发展研究[D]. 张雅冰. 集美大学, 2019(09)
  • [10]上海自贸试验区与开放型经济发展[D]. 康箐芸. 西南财经大学, 2019(07)

标签:;  ;  ;  ;  ;  

论我国开放型经济的发展战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