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泌性中耳炎咽鼓管功能障碍的临床观察

分泌性中耳炎咽鼓管功能障碍的临床观察

一、分泌性中耳炎咽鼓管功能障碍的临床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李秋焕,姜子刚,田晓斌,李晓晶,李曼曼[1](2021)在《成人慢性复发性分泌性中耳炎采用咽鼓管球囊扩张联合鼓膜切开置管术的疗效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成人慢性复发性分泌性中耳炎采用咽鼓管球囊扩张术联合鼓膜切开置管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8年1月—2020年5月秦皇岛市第一医院耳科收治的100例(135耳)成人慢性复发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68耳)和观察组50例(67耳)。对照组采取鼓膜切开置管术,观察组采取鼓膜切开置管术联合咽鼓管球囊扩张术,比较2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咽鼓管功能障碍症状评分量表(ETDQ-7)、咽鼓管测压R值计分、纯音听阈值、并发症发生率、生活质量评分、术后1年复发率。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与术前比较,2组患者术后3、6、12个月的ETDQ-7评分、各频率纯音听阈值均降低(P<0.05),咽鼓管测压R值计分升高(P<0.05);术后3、6、12个月,观察组的ETDQ-7评分、各频率纯音听阈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咽鼓管测压R值计分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术后1年病情复发率均更低(P<0.05)。与术前比较,2组患者术后3、6、12个月的生活质量评分均增高(P<0.05);术后3、6、12个月,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咽鼓管球囊扩张术联合鼓膜切开置管术可有效改善成人慢性复发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咽鼓管功能,更好地促进患者听力的恢复,提高患者的临床治愈率,同时大大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病情的复发率,明显提升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小儿学组[2](2021)在《儿童分泌性中耳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21)》文中研究说明前言分泌性中耳炎(otitis media with effusion,OME)是儿童期最常见的耳科疾病,是儿童听力损失的主要病因之一,学龄前儿童是高发人群[1, 2, 3, 4]。其病因学与病理生理机制复杂,临床表现多样,急性期可出现耳痛、耳鸣、耳闷、自听过强、耳内异常声响等症状。患儿言语表达能力有限,家长很难及时发现,故多就诊延迟。OME长期不愈可造成患儿言语发育迟缓、学习成绩下降等危害。针对

孙江涛[3](2021)在《咽鼓管球囊扩张术对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临床疗效及咽鼓管功能障碍评分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对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采用咽鼓管球囊扩张术,并分析其临床疗效及咽鼓管功能障碍评分。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18年12月许昌医院耳鼻咽喉科收治的69例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编号1~69号,将奇数号患者纳入对照组(n=35),偶数号患者纳入观察组(n=34)。对照组给予鼓膜置管术治疗,观察组给予咽鼓管球囊扩张术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对比两组术前、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时咽鼓管功能障碍评分(ETDQ-7),调查两组治疗满意度,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切口感染、鼓膜粘连、鼓膜穿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97.06%)高于对照组(7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03,P=0.014);术前两组ETDQ-7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12个月两组ETDQ-7评分均下降,且观察组6个月时(2.43±0.52)分、12个月时咽鼓管功能障碍评分(2.06±0.51)分低于对照组(2.79±0.44)分、(3.43±0.7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08、9.097,P=0.003、0.000);观察组治疗满意度(97.06%)高于对照组(7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54,P=0.004);术后随访期间,观察组失访2例,对照组失访4例,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6.25%低于对照组16.1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采用咽鼓管球囊扩张术其疗效显着高于鼓膜置管术,且有助于改善患者术后咽鼓管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利于提升患者满意度。

刘龙生[4](2021)在《非儿童分泌性中耳炎与咽喉反流的分析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分泌性中耳炎(Secretory otitis media,SOM)作为最常见的传导性耳聋的发病原因之一,近期其与咽喉反流(laryngophary-ngeal reflux,LRP)的相关性研究逐渐成为研究热点?目前国内外对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病机制和病因的相关研究仍较少?此次主要为研究分泌性中耳炎与咽喉反流之间关系,目的是有利于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诊治,为患者提供更优的治疗方案。方法(1)将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收治入院的60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专业医生的要求凭借自身感受填写反流症状指数表(reflux symptom index,RSI)。再通过电子喉镜检查结果由2名耳鼻喉科医生完成反流体征指数表(reflux finding score,RFS),并取分数平均值。再由专业人员使用Dx-p H监测仪对患者进行口咽部24小时p H监测。根据患者体位计算反流事件总数、反流百分比时间和最长反流时间,并得出Ryan评分。(2)在上述60名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中筛选出46例分泌性中耳炎伴有咽喉反流的患者,并按照专业耳鼻喉科医师的要求,进行七个咽鼓管功能障碍评分表(Eust achian tube dysfunction questionnaire-7,ETDQ-7)的评估。结果1.60例分泌性中耳炎的患者RSI量表的阳性率为70%;60例分泌性中耳炎的患者RFS量表的阳性率为61.66%;60例分泌性中耳炎的患者RSI和/或RFS阳性率为73.33%(44/60)。2.60例分泌性中耳炎的患者Ryan指数阳性46例(46/60,76%),以直立评分阳性最多。3.分泌性中耳炎合并咽喉反流的46名患者的七项咽鼓管功能障碍评分阳性率为100%(46/46)。结论1.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病与喉咽反流的症状具有正向相关性。2.咽鼓管功能障碍是喉咽反流伴有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病的重要环节之一。

王梦圆[5](2021)在《CO2激光鼓膜造孔直径对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头颈肿瘤患者放疗后所致分泌性中耳炎在不同直径的CO2激光鼓膜打孔治疗下的术后效果,根据疗效找出最佳打孔直径范围。方法:收集2019年1月-2020年1月(共1年)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咽喉科确诊的头颈肿瘤放疗后并发分泌性中耳炎患耳40耳(共23例病例,其中单耳打孔6例,双耳打孔17例),利用随机数表法将40耳平均分为分为D(造孔直径)≤3mm和D>3mm两大组,记为A、B两组,每组各20耳。A、B两组均以患者确诊时鼓室图及打孔术后纯音听阈测定为对照参考,分别于术后1、3、6个月行纯音听阈测定、鼓室图及耳内镜检查,同时请患者协助填写咽鼓管功能障碍评分量表,详细了解临床症状改变差异性,统计术后并发症相关情况。术后随访时用相应吸引器对比造孔大小的变化,同时分别记录术后1、3、6个月鼓膜愈合及未愈合数量,并对每位患者行鼓室图检查。疗效以术后6个月时的复查结果为依据,并根据以下标准进行评判:(1)显效:原有症状明显好转,气-骨导差值较术后当日对照减小>10d B,耳内镜下鼓室内未见积液,引流通畅,打孔边缘清洁、光滑;(2)有效:病史上原有临床症状改善,气-骨导差值较术后当日对照<10d B,耳内镜下鼓室内少许积液,引流通畅,打孔边缘清洁、光滑;(3)无效:病史上原有临床症状无改善或恶化,出现中耳感染等相应并发症,气-骨导差值较术后当日无变化或加重,耳内镜下见鼓室内积液,液平面可见,打孔边缘污秽。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耳数×100%。A、B两组研究对象之间的年龄性别经过组间均衡性检验,无显着性差异。采用SPSS 24.0统计软件处理分析数据,对患者术前术后气骨导差值采用FISHER精确检验评估不同打孔直径对头颈肿瘤放疗术后并发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效果是否具有差异性,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对患者手术治疗后有效率采用FISHER精确检验评估不同打孔直径对头颈肿瘤放疗术后并发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效果是否具有差异性,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术后A组纯音听阈气骨导差均值明显小于B组(p<0.05),说明A组患者术后听力恢复较B组患者为佳;A、B两组组内相比,A组组内术后气骨导差均值小于术前(p<0.05),说明在A组设定的打孔面积下,术后疗效显着;B组组内术前术后气骨导差均值相比,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在B组设定的打孔面积下,手术无明显疗效(见表4)。(2)术后六个月内,A组患者鼓膜愈合较B组为多(p<0.001,见表5);A、B两组术后六个月鼓膜未闭合患者中,鼓膜直径变小数量A组较B组为多(p<0.001)。(3)A(11例,20耳)、B(12例,20耳)两组的有效率分别为75%与35%,A组术后疗效显着(见表6,p<0.05)。(4)A、B两组患者治疗后中耳感染、鼓膜不愈合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5%、45%,A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小于B组(P<0.05,见表7)。(5)A组手术治疗后患者主观感受明显好转(P<0.001);B组组内术前调查表与术后调查表相比,B组手术治疗后患者主观感受无明显好转;A、B两组患者术后咽鼓管功能障碍评分表分数相比,A组治疗疗效明显好于B组(P<0.001)。结论:根据本实验研究,在2mm~4mm的造孔直径范围内,2.5mm≤D(造孔直径)≤3mm时其术后效果较好。

周广杰[6](2020)在《宽频声导抗与分泌性中耳炎中耳积液黏稠度及气骨导差的相关性研究及其临床意义》文中认为目的我国临床目前主要使用的声导抗测试方法仍然是单一频率的传统声导抗测试(成人及儿童226 Hz,婴幼儿1 k Hz),它对分泌性中耳炎引起的中耳积液的判断主要是根据鼓室导抗图来判定的。单一成分声导纳测试法是用单一的探测音频率记录声导纳,是测量声导纳的最简单且最常用的方法。然而,近年来相关研究已表明,在反映疾病引起的中耳压力改变这方面,宽频声导抗中的能量反射较传统的单一频率声导抗测具有明显的优势。本研究主要探讨宽频声导抗吸收率、共振频率与分泌性中耳炎中耳积液黏稠度、气骨导差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3月期间就诊于我院的,经临床体检、电子耳镜、声导抗、纯音测听等检查以及最终术中证实明确诊断的28例(46耳)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对分泌性中耳炎患者术前进行纯音测听、传统声导抗检查、WBT,获得频率-吸收率(EA值)曲线图以及中耳共振频率值;统计并计算0.5~2k Hz平均EA值及共振频率值;术中耳内镜下观察外耳道及鼓膜情况,并探查鼓室,观察中耳积液的性质。比较分析吸收率、共振频率与中耳积液黏稠度以及气骨导差的相关关系。应用线性相关分析对吸收率、共振频率与气骨导差进行分析,应用等级相关分析对吸收率、共振频率与中耳积液黏稠度进行分析。数据分析后会得出对应的相关系数r,r值有正值也有负值,正值侧代表正相关,反之,负值则表示负相关,它的范围为-1~1,且当r值的绝对值越接近1时,表示两变量的关系越密切,越接近0时则表示关系越不密切,等于0时,则表示无相关关系。按α=0.01水准对相关系数进行假设检验,P<0.01时,认为两变量之间存在相关性。结果吸收率与中耳积液黏稠度以及气骨导差之间的相关系数r及P值分别为r1=-0.943,P1<0.001;r2=-0.960,P2<0.001;吸收率与中耳积液黏稠度以及气骨导差具有负相关关系。共振频率与中耳积液黏稠度以及气骨导差之间的相关系数r及P值分别r3=-0.942,P3<0.001;r4=-0.941,P4<0.001;共振频率与中耳积液黏稠度以及气骨导差也具有负相关关系。结论吸收率、共振频率与中耳积液黏稠度以及气骨导差之间关系密切,呈负相关,吸收率越小,积液越黏稠,气骨导差越大;同样,共振频率越小,积液越黏稠,气骨导差越大。宽频声导抗吸收率、共振频率能够客观地对积液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病情做出初步的判断,能够简单、快捷、客观地评价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对治疗方案具有指导意义,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陈其凤[7](2020)在《C型鼓室压曲线临床特点观察及经SST外治法干预后曲线变化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背景:正常情况下,中耳压力与外界压力的平衡是通过咽鼓管周期性的开放来实现的,咽鼓管功能障碍引起的中耳通气受损会导致中耳负压,长期的负压可能会导致中耳积液。鼓室压曲线最早的用途之一是通过测量中耳压力间接检测咽鼓管功能,因此,鼓室压曲线的峰值压力可被用于监控中耳炎的发展,异常的峰值压力可以为中耳炎的发展提供早期预警[1]。B型鼓室压曲线与C型鼓室压曲线均提示存在异常的峰值压力,但B型鼓室压曲线常常与鼓室积液联系密切,出现B型鼓室压曲线时往往已经出现了中耳积液,而C型鼓室压曲线则提示咽鼓管功能存在障碍,可见于分泌性中耳炎的早期。腺样体肥大、鼻—鼻窦炎、过敏性鼻炎等鼻及/或咽部疾患均可导致咽鼓管功能障碍,并可能进一步造成分泌性中耳炎。对容易导致咽鼓管功能障碍的鼻及/或咽部疾病进行治疗可以改善中耳功能状态,从而对分泌性中耳炎起到早期干预作用。中医鼻病序贯疗法(Sun’s Sequential Therapy,SST)是导师孙书臣教授在对大量鼻病治疗经验进行总结的基础上,结合中药学、制剂学建立起来的一剂方药下包括煎药时熏鼻和收集蒸馏液点鼻(外治法)和煎好中药口服(内治法)内外治法结合的方法。剂型灵活,外治内病,内外兼顾,具有实用、方便、经济的优点。在临床中,根据病人情况,也可仅使用熏鼻与点鼻的外治法,即SST外治法,采用熏鼻和点鼻的方法使药物作用于鼻腔、鼻咽腔局部,可以避免药物的首过效应,直接起效,对多种鼻及/或咽部疾患治疗效果显着。目前国内外对C型鼓室压曲线的研究资料仍较为有限。国外研究显示,发达国家分泌性中耳炎有较高的自愈性,对患有无症状性分泌性中耳炎的学龄前儿童进行治疗干预并未显示出对其语言发展的益处,因此较少有对分泌性中耳炎早期干预的研究。但也有观点认为,对疾病的诊疗措施应根据国家的生存环境来制定,对分泌性中耳炎进行早期治疗干预较观察等待更具临床意义。中医治未病理论认为,对疾病的管理应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对容易导致咽鼓管功能障碍的鼻及/或咽部疾患进行积极治疗,改善中耳功能状态的异常,可以防止病情继续发展,起早期干预作用。研究目的:1.观察以鼻及/或咽部不适为主诉且无明显耳部不适,声导抗检查结果为C型鼓室压曲线患儿的性别、年龄、临床诊断及中医虚实证型分布特点,观察C型鼓室压曲线耳的鼓膜形态特点。2.采用SST外治法对鼻及/或咽部原发病进行治疗,通过观察C型鼓室压曲线的变化分析SST外治法对存在咽鼓管功能障碍患儿的中耳功能的影响。研究方法:对初诊以鼻部及/或咽部不适为主诉的儿童进行声导抗检查,记录单耳或双耳鼓室压曲线为C型患儿的临床诊断,收集舌脉象,对部分患儿行耳内窥镜检查以明确鼓膜状态,并对其中接受SST外治法治疗的儿童每隔2周定期复查鼓室压曲线,观察4周内经SST外治法治疗的患儿C型鼓室压曲线的变化。研究结果:1.在性别分布方面,69例声导抗检查结果为C型鼓室压曲线患儿男性共53例,女性16例,男性患儿较女性患儿多。2.在年龄分布方面,69例患儿处于2-6岁年龄段者较多,共59例,占总例数的85.51%,其中2-4岁者35例,5-6岁者24例。3.在临床诊断分布方面,腺样体肥大占比最大,为51.46%,其次为扁桃体肥大、过敏性鼻炎、鼻炎、鼻-鼻窦炎,分别为17.48%、16.50%、9.71%、4.85%。4.在虚实证型分布方面,69例患儿中虚实夹杂证患儿人数最多,共50人,占患儿总人数的72.46%,实证与虚证者分别为11人、8人,占患儿总人数的15.94%、11.59%。5.32例患儿共44耳接受了耳内窥镜检查,其中15耳鼓膜征象正常,29耳鼓膜征象异常,异常耳中充血、内陷、积液征阳性者分别为 3、17、9耳。6.34例患儿共51耳接受了SST外治法治疗,在4周的治疗后42耳鼓室压曲线由C型转为A型,占治疗总耳数的82.35%。对鼓室压曲线未转为A型的9耳进行分析,发现9耳的峰值压力在治疗前后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将C型鼓室压曲线划分为C1型与C2型,发现93.10%的C1型鼓室压曲线在治疗后转为A型,而C2型鼓室压曲线的这一比例为68.18%,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论:1.患有鼻及/或咽部疾患的男童及学龄前儿童存在咽鼓管功能障碍者较多。2.腺样体肥大、扁桃体肥大、过敏性鼻炎、鼻炎、鼻-鼻窦炎均可导致咽鼓管功能障碍,其中,腺样体肥大占比最大。3.患有容易导致咽鼓管功能障碍的鼻及/或咽部疾病的儿童,其辨证分型多为虚实夹杂。4.C型鼓室压曲线耳的鼓膜征象可存在正常、充血、内陷、积液征等不同表现,其中大部分已经出现了内陷、积液征等异常。5.SST外治法在治疗鼻及/或咽部原发病的同时可以有效的改善这些疾病造成的咽鼓管功能障碍和中耳功能异常。6.C1型鼓室压曲线在SST外治法对相关疾患干预后可能会在较短的时间内转变为A型,C2型鼓室压曲线转变为A型则可能相对缓慢。7.应关注患有鼻及/或咽部疾患儿童的咽鼓管及中耳功能,尽管无耳部症状也应对其咽鼓管功能和中耳功能进行评价,对易造成咽鼓管功能障碍的原发病应及早实施治疗,从而达到预防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生或对分泌性中耳炎早期干预的目的。

邢培梅[8](2020)在《咽鼓管球囊扩张联合鼓膜置管术治疗胶耳的临床疗效分析》文中研究指明背景胶耳是分泌性中耳炎长年不愈,鼓室内渗出液逐渐浓缩而致,临床治疗此病比较棘手,目前常用的方法:成人常用药物保守治疗、单纯鼓膜穿刺或切开、鼓膜切开置管术、咽鼓管吹张等;儿童一般药物保守治疗为主,必要时局部鼓膜置管等治疗。但无论成人或儿童,以上治疗方法都不理想,常致病情迁延不愈,最后导致听力下降,鼓膜粘连,这给病人带来了很大的痛苦。胶耳的形成大多与咽鼓管功能障碍有关,治疗方面,近年来主张采用咽鼓管球囊扩张联合鼓膜置管治疗胶耳,使咽鼓管软骨部微骨折、变硬、变薄,峡部管腔周围组织发生纤维化,同时改善咽鼓管纤毛正常生理功能、促进表面活性物质的正常分布,恢复正常引流,打破恶性循环。对此我们尝试用咽鼓管球囊扩张联合鼓膜置管,治疗部分胶耳病例,具体情况如下。目的探讨咽鼓管球囊扩张联合鼓膜置管术治疗胶耳的临床疗效,以制定治疗胶耳的有效方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7例128耳胶耳患者,按随机自愿均衡原则分为三组:观察组:31例42耳,咽鼓管球囊扩张联合鼓膜切开置管术。对照组A:35例44耳,单独鼓膜切开置管术。对照组B:31例42耳,单独咽鼓管球囊扩张术。对上述所有入组患者术前均行耳内镜、耳声发射、鼻窦CT、颞骨CT等检查明确诊断、排除手术禁忌症;术后9个月、12个月、18个月门诊复查,行声导抗检测、耳内镜、鼻内镜、纯音听阈测听、Valsalva法检测、咽鼓管测压及咽鼓管功能障碍评分问卷。评估患者听力改善及鼓室内情况,以明确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9个月、12个月、18个月声导抗检查有效耳(正常耳),均非常显着高于对照组A(P<0.01),观察组术后18个月声导抗检查有效耳(正常耳),非常显着高于对照组B(P<0.01);观察组术后9个月、12个月声导抗检查有效耳(正常耳)均显着高于对照组B(P<0.05),对照组A与对照组B术后18个月比较差异不显着,术后9个月、12个月比较差异显着(P<0.05)。观察组术后9个月、12个月、18个月,鼓室有效耳(正常耳)、Valsalva检查有效耳、听力正常耳、咽鼓管测压检测正常耳,均非常显着高于对照组A(P<0.01),均显着高于对照组B(P<0.05),对照组A与对照组B术后9个月、12个月、18个月比较差异显着(P<0.05)。观察组术后9个月、12个月、18个月,咽鼓管功能障碍评分问卷(ETDQ-7)评分均非常显着低于对照组A(P<0.01),观察组术后9个月、18个月ETDQ-7评分均显着高于对照组B(P<0.05),观察组术后12个月ETDQ-7评分非常显着高于对照组B(P<0.01),对照组A与对照组B术后9个月、12个月、18个月比较差异显着(P<0.05)。结论咽鼓管球囊扩张联合鼓膜置管术操作安全且简单、微创、并发症极少,耐受性良好,它能够显着改善胶耳患者的咽鼓管功能,提高患者的听力,减轻鼓膜粘连内陷,调节鼓室内压平衡,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张蓉[9](2020)在《加味取渊汤治疗分泌性中耳炎临床疗效评价及对大鼠Th1/Th2、AQP-1、TNF-α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分泌性中耳炎(Secretory Otitis Media,SOM)是以中耳积液和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其临床主要症状表现为耳内阻塞、胀闷感,听力下降,或伴耳鸣、耳痛。目前SOM尚无统一规范的治疗方案,临床大多选择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西医的治疗多以对症治疗为主,而中医整体审察,并结合四诊及病证来治疗疾病,近年来诸多研究表明中医治疗疗效明显。取渊汤出自于《辨证奇闻》,原用其治疗鼻窦炎,后导师结合古代医籍理论和平素门诊诊疗经验,在原方基础上加以炙麻黄、杏仁、甘草和陈皮,用以治疗变态反应性鼻炎、鼻窦炎、分泌性中耳炎,临床使用多年,疗效明显。本课题为评价加味取渊汤和西药联合应用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并运用大鼠模型探索加味取渊汤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1.临床疗效评价:选取2018年12月至2019年6月于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耳鼻喉科门诊,确诊为分泌性中耳炎和中医辨证为风邪外袭型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取临床常规治疗:头孢呋辛酯和欧龙马滴剂,口服头孢呋辛酯片0.25g/次,每日2次;欧龙马滴剂5ml/次,每日3次,口服;7天为1个疗程,疗程为2周。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加味取渊汤,每日1剂,分早晚两次服用,疗程为2周。分别采用以下指标对患者进行评分:各项临床症状量化评分;疗效评价;纯音听阈测定评价;声导抗检查评价等综合评估两组患者的症状、体征及中医症候,以此来评估加味取渊汤的临床疗效。并于治疗前后抽取患者血液制成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血清样本中的白介素-4(IL-4)和干扰素-γ(IFN-γ),以计算出Th1/Th2,以此分析加味取渊汤免疫调控效果。2.动物模型评价:将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以卵清蛋白腹腔注射致敏结合鼓膜内注射继发方法,建立大鼠分泌性中耳炎模型。建模成功后以头孢呋辛酯灌胃体积1ml/100g及欧龙马滴剂灌胃剂量为1.575ml/kg,每日1次,连续给药14天;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加味取渊汤,大鼠灌胃体积为1ml/100g,日1次,连续给药14天。模型组不给药,确认造模成功后处死。模型组在处死后,治疗组和对照组于给药后各取得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样本中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水通道蛋白-1(AQP-1),并检测IL-4和IFN-γ,以计算出Th1/Th2,以此分析加味取渊汤免疫调控效果。结果:1.临床疗效评价:(1)经过14天治疗,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90.00%。(2)在耳内阻塞、胀闷感,听力下降和耳痛方面,两组均有显着疗效,且治疗组对上述症状改善更为显着。(3)对两组改善纯音听阈疗效进行比较,治疗组对上述症状改善更为显着;对两组改善声导抗疗效进行比较,两组在改善患者声导抗检查方面无显着差异。(4)治疗组和对照组均可显着改善IL-4、IFN-y和Th1/Th2,且治疗组对于IL-4和Th1/Th2的改善显着优于对照组。2.动物模型疗效评价:(1)治疗组和对照组对于SOM大鼠的IL-4、IFN-γ和Th1/Th2表达均有显着改善,且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2)治疗组和对照组对于大鼠的TNF-α和AQP-1表达量均有显着改善,且治疗组对于TNF-α和AQP-1的调节显着优于对照组。结论:1.加味取渊汤联合头孢呋辛酯片和欧龙马滴剂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疗效显着。2.加味取渊汤可以有效改善患者主观症状及体征,并可降低IL-4,纠正Th1/Th2平衡失衡,改善控制炎症反应,促进黏液排除。3.通过动物模型疗效观察,加味取渊汤可以提高AQP-1、纠正Th1/Th2平衡失衡及降低TNF-α,更显着促进中耳积液吸收,解除中耳黏膜水肿,纠正中耳负压,促进疾病恢复。

孙艺[10](2020)在《清肺脱敏汤治疗儿童变应性鼻炎合并咽鼓管阻塞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变应性鼻炎是目前耳鼻喉科常见的一种疾病。儿童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全,或是先天过敏体质,导致了变应性鼻炎在儿童身上的发生率高居不下,严重影响了孩童的身体健康、学习成绩和身心发展。临床上,变应性鼻炎合并患有腺样体肥大的患儿较多见,主要是由于腺样体的生理性增大,炎症反应刺激更是使腺样体增大,常堵塞咽鼓管,严重者造成分泌性中耳炎,出现耳鸣听力下降。目前,西医以腺样体切除和口服药物治疗为主,但手术风险、药物副作用让许多患儿的家属较为排斥。本课题意在通过观察中药清肺脱敏汤治疗肺经蕴热型儿童变应性鼻炎合并咽鼓管阻塞的临床疗效,为此类患儿提供中医药有效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1月,江苏省中医院耳鼻喉科门诊符合肺经蕴热型3~6岁儿童变应性鼻炎合并咽鼓管阻塞典型病例60例,分为二组,每组30人,通过差异性分析两组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年龄分布等资料无显着差异,其中治疗组以清肺脱敏汤口服;对照组采用欧龙马滴剂联合盐酸西替利嗪滴剂口服或配合糠酸莫米松喷雾剂外用治疗。两组疗程均为28天,分别于用药后第14天、第28天记录症状、体征积分、声导抗测试结果评定疗效。结果:1.治疗4周后治疗组与对照组与治疗前各主症、体征积分比较均存在显着差异(P<0.01),说明两种治疗方案对这类疾病都有疗效。2.治疗2周后两组的睡眠打鼾症状存在显着差异(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4周后两组的流涕、鼻塞症状存在显着差异(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3.治疗2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16.67%,对照组6.67%,P=0.228(P>0.05),两组间无显着差异,治疗4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86.67%,对照组83.33%,P=0.765(P>0.05),两组间无显着差异。4.治疗4周后,声导抗的测试结果显示治疗组治愈、显效、有效、无效对应的例数依次为18例、2例、3例、7例,总有效率76.67%;对照组治愈、显效、有效、无效对应的例数依次为14例、4例、1例、11例,总有效率63.33%,P=0.383,两组间无显着差异。结论:清肺脱敏汤治疗儿童变应性鼻炎合并咽鼓管阻塞能够改善患儿流清涕、鼻塞等主要症状,同时改善小儿睡眠打鼾、张口呼吸的症状,减轻咽鼓管堵塞的严重程度。中药较西药组相比具有副作用小,规避了手术后的风险和并发症,部分患儿食欲改善,免疫力提高,远期疗效较好,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声导抗检查对于间接反映咽鼓管堵塞严重程度、腺样体手术实行的必要性具有一定的意义,相对于其他检查有简便、迅速、经济、无辐射等优点,值得推广。

二、分泌性中耳炎咽鼓管功能障碍的临床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分泌性中耳炎咽鼓管功能障碍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成人慢性复发性分泌性中耳炎采用咽鼓管球囊扩张联合鼓膜切开置管术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方法
        1.2.1 手术方法
        1.2.2 调查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2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比较
    2.2 2组患者的ETDQ-7评分、咽鼓管测压R值记分比较
    2.3 2组患者的纯音听阈值比较
    2.4 2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比较
    2.5 2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3 讨论

(3)咽鼓管球囊扩张术对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临床疗效及咽鼓管功能障碍评分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纳入条件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1.3.2 观察组
    1.4 观察指标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2.2 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6、12、18个月咽鼓管功能障碍对比
    2.3 两组治疗满意度评分对比
    2.4 两组术后并发症对比
3 讨 论

(4)非儿童分泌性中耳炎与咽喉反流的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写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1.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3. 结果
4.讨论
5.结论
6. 展望
7.参考文献
8.附录
9.致谢
综述 分泌性中耳炎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5)CO2激光鼓膜造孔直径对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头颈肿瘤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研究的相关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6)宽频声导抗与分泌性中耳炎中耳积液黏稠度及气骨导差的相关性研究及其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前言
2 资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
致谢
综述 宽频声导抗的研究及其对中耳积液诊断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7)C型鼓室压曲线临床特点观察及经SST外治法干预后曲线变化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西医学相关研究进展
        1 流行病学调查
        2 咽鼓管解剖与生理特点
        2.1 儿童咽鼓管解剖特点
        3 鼻及/或咽部病变与咽鼓管功能障碍
        3.1 腺样体肥大与咽鼓管功能障碍
        3.2 扁桃体肥大与咽鼓管功能障碍
        3.3 过敏性鼻炎与咽鼓管功能障碍
        3.4 鼻窦炎与咽鼓管功能障碍
        3.5 咽鼓管功能障碍与分泌性中耳炎
        4 咽鼓管功能障碍的治疗
        4.1 药物治疗
        4.1.1 糖皮质激素
        4.1.2 鼻内抗组胺药
        4.1.3 鼻用减充血剂
        4.2 简易鼻气球吹张治疗
        4.3 外科手术治疗
        4.3.1 鼓膜置管术
        4.3.2 腺样体切除术
        4.3.3 咽鼓管球囊扩张术
        参考文献
    综述二 中医学相关研究进展
        1 中医学对耳鼻同病的认识
        1.1 耳鼻相通
        1.2 外邪侵袭
        1.3 脏腑失调
        1.3.1 与肺相关
        1.3.2 与脾胃相关
        1.3.3 与肝胆相关
        1.3.4 与肾相关
        1.4 痰瘀致病
        2 古代中医学对耳鼻同病治法的认识
        2.1 疏散风热
        2.2 调畅气机
        2.3 从脏腑论治
        2.4 外治法及按摩导引疗法
        2.4.1 吸鼻法
        2.4.2 按摩导引疗法
        3 现代中医学对耳鼻同病治法的认识
        3.1 现代医家对治法的认识
        3.2 耳咽管咽口送药法
        3.3 针灸疗法
        3.4 中成药
        3.5 声信息仪辨证治疗
        3.6 中耳负压治疗仪联合汤药治疗
        3.7 鼓膜按摩联合汤药治疗
        3.8 中医鼻病序贯疗法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一 研究材料与方法
        1 研究资料
        1.1 观察对象
        1.2 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
        1.4 剔除标准
        2 虚实证型诊断标准
        3 研究方法
        3.1 治疗方法
        3.2 观察方法
        3.3 评价方法
        3.4 统计方法
    二 结果
        1 一般情况
        2 临床诊断分布
        3 虚实证型分布
        4 C型曲线耳鼓膜征象情况
        5 经SST外治法干预后的C型鼓室压曲线变化
        5.1 接受SST外治法患儿的临床诊断情况
        5.2 经SST外治法干预后C1、C2型鼓室压曲线变化情况
    三 讨论
        1 一般情况分析
        1.1 性别分布分析
        1.2 年龄分布分析
        2 临床诊断分布分析
        3 虚实证型分析
        4 耳内窥镜检查结果分析
        5 经SST外治法干预后的C型鼓室压曲线变化结果分析
        5.1 SST外治法治疗鼻及/或咽部疾患的思路总结
        5.2 经SST外治法干预后C型鼓室压曲线的变化情况
        5.3 C型鼓室压曲线峰值压力对SST外治法干预效果的影响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8)咽鼓管球囊扩张联合鼓膜置管术治疗胶耳的临床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研究方法
2 治疗方法
3 数据统计采用
4 结果
5 讨论
6 结论
附图
参考文献
综述:分泌性中耳炎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个人简历

(9)加味取渊汤治疗分泌性中耳炎临床疗效评价及对大鼠Th1/Th2、AQP-1、TNF-α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 现代医学对于SOM的认识
        1.1 现代医学对于SOM病因和病理机制的认识
        1.2 现代医学对于SOM的诊断
        1.3 现代医学对于SOM的治疗
    2. 中医学对于SOM的认识
        2.1 中医学对于SOM病因病机的认识
        2.2 中医学对SOM的诊断
        2.3 中医学对于SOM的治疗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研究资料
        1.1 观察对象
        1.2 病例选择
        1.3 受试者权益保障和知情同意书
        1.4 伦理审查
    2. 研究方法
        2.1 药物及实验仪器
        2.2 治疗方法
        2.3 疗程
        2.4 观察方法
        2.5 血清处理及检测
        2.6 统计学处理
    3. 数据研究结果
        3.1 两组组间一般资料分析
        3.2 治疗前两组间临床症状体征积分比较
        3.3 组内治疗前后比较
        3.4 治疗后两组间临床症状体征积分比较
        3.5 组间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总分比较
        3.6 疗效两组间比较
    4. 不良反应
    5. 实验指标结果比较
        5.1 治疗前两组IL-4、IFN-γ比较(Th1/Th2即IFN-γ/IL-4)
        5.2 治疗组治疗前后IL-4、IFN-γ比较
        5.3 对照组治疗前后IL-4、IFN-γ比较
        5.4 两组治疗前后Th1/Th2比较
        5.5 治疗后两组IL-4、IFN-γ比较
第三部分 动物实验
    1. 研究材料
        1.1 实验动物
    2. 研究方法
        2.1 实验用药
        2.2 实验材料
        2.3 动物模型建立
        2.4 实验步骤
        2.5 统计学处理
    3. 结果
        3.1 治疗组和对照组IL-4、IFN-γ和Th1/Th2比较
        3.2 治疗组和对照组TNF-α和AQP-1比较
第四部分 讨论
    1. 选题依据
        1.1 加味取渊汤组成与分析
        1.2 现代药理学研究
        1.3 对照组药物的使用
    2. 临床实验结果分析
        2.1 单项分析
        2.2 综合疗效分析
        2.3 血清样本中的Th1/Th2分析
    3. 动物实验结果分析
        3.1 分泌性中耳炎大鼠模型的建立方法
        3.2 AQP-1、Th1/Th2和TNF-α比较
    4. 机制分析
    5. 总结
    6. 研究存在问题及展望
第五部分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研究成果
致谢

(10)清肺脱敏汤治疗儿童变应性鼻炎合并咽鼓管阻塞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章 理论研究
    1. 西医学对变应性鼻炎与腺样体肥大之间关系的研究概述
        1.1 西医学对变应性鼻炎的认识
        1.2 中医学对变应性鼻炎的认识
    2. 中、西医对腺样体肥大引起的咽鼓管阻塞的认识及研究进展
        2.1 西医对腺样体肥大引起的咽鼓管阻塞的研究近况
        2.2 中医对腺样体肥大引起的咽鼓管阻塞的认识理解
    3. 中医、西医治疗儿童变应性鼻炎合并咽鼓管堵塞
第二章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病例脱落及剔除标准
        1.6 脱落病历的处理
        1.7 受试者权益保障及其知情同意
        1.8 症状体征量化标准
    2. 临床研究方法
        2.1 一般资料
        2.2 治疗方案
        2.3 观察方法
        2.4 疗效评定标准
        2.5 安全性评价
        2.6 统计学分析
    3. 研究结果
        3.1 一般资料分析
        3.2 治疗前两组间症状、体征积分比较
        3.3 组内治疗前与治疗后体征、主症积分对比结果
        3.4 组间治疗后主症与体征积分对比结果
        3.5 治疗后两组主要症状疗效比较
        3.6 治疗4周后声导抗疗效测试比较
第三章 讨论
    1. 结果及分析
        1.1 组内比较
        1.2 组间比较
        1.3 主症疗效分析
        1.4 声导抗测试前后分析
    2. 治疗用药分析
        2.1 方药组成及方义分析
        2.2 单味中药药理分析
    3. 清肺脱敏汤治疗腺样体肥大引起的咽鼓管阻塞的理论依据
    4. 欧龙马滴剂、盐酸西替利嗪滴剂和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简介
    5. 声导抗对于腺样体肥大诊断的临床意义
    6. 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四、分泌性中耳炎咽鼓管功能障碍的临床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成人慢性复发性分泌性中耳炎采用咽鼓管球囊扩张联合鼓膜切开置管术的疗效观察[J]. 李秋焕,姜子刚,田晓斌,李晓晶,李曼曼.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21(12)
  • [2]儿童分泌性中耳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21)[J].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小儿学组.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21(06)
  • [3]咽鼓管球囊扩张术对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临床疗效及咽鼓管功能障碍评分的影响[J]. 孙江涛. 医药论坛杂志, 2021(10)
  • [4]非儿童分泌性中耳炎与咽喉反流的分析研究[D]. 刘龙生. 安徽医科大学, 2021(01)
  • [5]CO2激光鼓膜造孔直径对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影响[D]. 王梦圆. 大连医科大学, 2021(01)
  • [6]宽频声导抗与分泌性中耳炎中耳积液黏稠度及气骨导差的相关性研究及其临床意义[D]. 周广杰. 安徽医科大学, 2020(04)
  • [7]C型鼓室压曲线临床特点观察及经SST外治法干预后曲线变化的研究[D]. 陈其凤.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8]咽鼓管球囊扩张联合鼓膜置管术治疗胶耳的临床疗效分析[D]. 邢培梅. 新乡医学院, 2020(12)
  • [9]加味取渊汤治疗分泌性中耳炎临床疗效评价及对大鼠Th1/Th2、AQP-1、TNF-α的影响研究[D]. 张蓉.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8)
  • [10]清肺脱敏汤治疗儿童变应性鼻炎合并咽鼓管阻塞的临床疗效观察[D]. 孙艺.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8)

标签:;  ;  ;  ;  

分泌性中耳炎咽鼓管功能障碍的临床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