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碱在水产动物营养中的研究进展

肉碱在水产动物营养中的研究进展

一、肉碱在水产动物营养上的研究进展(论文文献综述)

赵建忠,李长娥,孙学亮,陈成勋[1](2022)在《饲料中添加喹乙醇和肉碱对鹦鹉鱼的生长和抗氧化指标的影响》文中提出为了探究饲料中添加喹乙醇和肉碱对鹦鹉鱼的生长和抗氧化指标的影响,本研究分别在基础饲料中添加0.5%肉碱和0.5%喹乙醇,以基础饲料为对照,鹦鹉鱼养殖30 d后,测定各组增重率、饵料系数、成活率、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丙二醛含量(MDA)。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较,饲料中添加0.5%肉碱显着降低了鹦鹉鱼的增重率(P<0.05),显着提高了成活率和饲料系数及CAT和SOD活性(P<0.05),但MDA含量无显着变化;饲料中添加0.5%喹乙醇显着提高了鹦鹉鱼的增重率和CAT、SOD活性及MDA含量(P<0.05),显着降低了饲料系数(P<0.05)。综上,饲料中添加0.5%肉碱有助于提高机体的成活率、饲料系数和抗氧化能力,添加0.5%喹乙醇有助于提高增重率和抗氧化能力。

郭佳玲[2](2021)在《胆汁酸、桑叶及紫苏油对高淀粉诱导大口黑鲈肝脏损伤的改善作用》文中研究说明淀粉因其价格低廉,且具备较好的粘合作用以及蛋白质节约效应,被广泛地应用于水产饲料中。但鱼类利用淀粉的能力低,在养殖生产中,饲料中过高的碳水化合物水平会导致鱼类出现肝脏受损、高血糖症和免疫力下降等现象,进而影响鱼类的生长,尤其是肉食性鱼类。如何维持鱼类肝脏健康是解决水产养殖难题的关键。为此,本研究设计了三个实验,以大口黑鲈为研究对象,在高淀粉饲料中分别添加胆汁酸、桑叶以及紫苏油,从生长性能、血浆生化、肝脏组织形态和肝脏抗氧化能力以及免疫能力等方面,评估功能性添加剂(胆汁酸、桑叶和紫苏油)对高淀粉饲料诱导大口黑鲈肝脏损伤的改善作用,为肝病治疗药物的筛选和开发提供有价值的参考。1.胆汁酸对高淀粉诱导大口黑鲈肝脏损伤的修复作用以玉米淀粉为淀粉源制备了三种等氮等脂的实验饲料,分别是低淀粉组(5%淀粉水平)、高淀粉组(15%淀粉水平)以及胆汁酸组(15%淀粉水平+300mg/kg胆汁酸)。选取初均重10.14±0.07g的大口黑鲈,饲养60d。结果显示,高淀粉组大口黑鲈生长性能受到抑制,其特定生长率(SGR)以及蛋白质效率(PER)显着低于胆汁酸组和低淀粉组(P<0.05)。相比高淀粉组,添加胆汁酸减少了肝脏脂肪含量和肝糖原含量,肝体比(HSI)显着降低(P<0.05)。胆汁酸组大口黑鲈血浆中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和碱性磷酸酶(ALP)的活性以及葡萄糖含量均显着减少(P<0.05)。肝脏组织形态结果显示,高淀粉组肝细胞形态受损严重,细胞结构模糊。添加胆汁酸肝脏组织空泡化症状明显减少。同时,胆汁酸的添加可以显着提高大口黑鲈肝脏过氧化氢酶(CAT)的相对表达量和酶活性,减少丙二醛(MDA)的含量(P<0.05)。胆汁酸组肝脏促炎细胞因子(NF-κB、TNF-α、IL-8)的相对表达量显着低于高淀粉组(P<0.05),抗炎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0(IL-10)的相对表达量显着高于高淀粉组(P<0.05)。此外,胆汁酸的添加显着上调异小二聚体伴侣(SHP)的相对表达量(P<0.05),显着下调肝细胞核因子4α(HNF4α)以及糖异生关键基因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PEPCK)和葡萄糖-6-磷酸酶(G6Pase)的相对表达量(P<0.05)。综上所述,高淀粉饲料中添加胆汁酸可以改善肝脏健康,并可能通过阻抑SHP-HNF4α信号通路来抑制糖异生,缓解大口黑鲈对饲料中高淀粉的应激反应,减少肝脏损伤,从而改善其生长性能。2.桑叶对高淀粉诱导大口黑鲈肝脏损伤的改善作用以玉米淀粉为淀粉源制备了三种等氮等脂的实验饲料,分别是低淀粉组(5%淀粉水平)、高淀粉组(15%淀粉水平)以及桑叶组(15%淀粉水平+5%桑叶粉)。选取初均重10.12±0.06g的大口黑鲈为研究对象,饲养60d。结果显示,低淀粉组SGR最高,其次桑叶组,高淀粉组SGR最低(P<0.05)。桑叶组PER显着高于高淀粉组,而肝体比、肝脏脂肪含量和肝糖原含量显着低于高淀粉组(P<0.05)。相比低淀粉组,高淀粉组大口黑鲈生长受到抑制并伴有肝脏受损。而桑叶的添加可以显着减少血浆葡萄糖、TG和TC含量以及ALT、AST和ALP的活性(P<0.05)。肝脏组织形态结果显示,高淀粉组大口黑鲈肝细胞核迁移和严重空泡化。桑叶组肝细胞结构清晰,肝脏SOD和CAT的相对表达量和酶活性均显着升高,而MDA含量显着降低(P<0.05)。此外,高淀粉饲料中添加桑叶显着下调肝脏中促炎细胞因子(NF-κB、TNF-α、IL-8)的相对表达量(P<0.05)。由此可见,桑叶可以通过调节炎症和氧化应激来减轻高淀粉诱导的肝脏损伤。本实验为桑叶作为肝病治疗药物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3.紫苏油对高淀粉诱导大口黑鲈肝脏损伤的缓解作用以玉米淀粉为淀粉源制备了三种等氮等脂的实验饲料,分别是低淀粉组(5%淀粉水平)、高淀粉组(15%淀粉水平)以及紫苏油组(15%淀粉水平+0.1%紫苏油)。选取初始体重10.11±0.08g的大口黑鲈为研究对象,养殖60d。结果显示,紫苏油组大口黑鲈的特定生长率显着高于高淀粉组(P<0.05)。高淀粉组和紫苏油组的肝体比、肝脏脂肪含量和肝糖原含量显着高于低淀粉组(P<0.05)。紫苏油的添加能显着降低血浆中ALT和AST的活性(P<0.05),而ALP的活性以及葡萄糖和TC的含量与高淀粉组无显着差异(P>0.05)。从肝脏组织切片中可以观察到,紫苏油组相比高淀粉组肝细胞空泡化程度减轻,气球样变的数量明显减少。此外,紫苏油的添加能显着升高肝脏中SOD和CAT的相对表达量及酶活性,显着降低肝脏MDA含量(P<0.05)。相比低淀粉组,高淀粉组大口黑鲈肝脏IL-8的表达量显着上调(P<0.05),抗炎细胞因子(IL-10、TGF-β)的相对表达量显着下调(P<0.05)。而紫苏油组大口黑鲈肝脏IL-8相对表达量显着低于高淀粉组。综上所述,紫苏油可能主要通过增强大口黑鲈肝脏的抗氧化能力和减轻炎症反应来缓解高淀粉诱导的肝脏损伤。

于婷[3](2020)在《氧化鱼油饲料中添加L-肉碱对洛氏鱥幼鱼脂质代谢的影响》文中认为鱼油的营养价值极高,常被添加到水产养殖饲料中,但因其包含丰富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在生产运输及储存过程中由于一些不可抗拒的因素作用,性质不稳定的脂肪酸极易发生氧化变质,氧化后的鱼油产生的初级及次级代谢产物如醛、酮、醇、酯、酸等化合物直接影响水产动物对饲料营养成分的吸收和利用,威胁养殖对象的健康,进而给养殖户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目前对氧化鱼油的研究方向大多集中在其对水生动物带来氧化应激的消极影响,而关于饲料中鱼油氧化后水生动物机体内脂质代谢的变化情况研究较少。众所周知,L-肉碱在脂代谢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生理调节作用,近些年来,为达到节约饲料蛋白质等目的,L-肉碱常用来作为水产饲料的外源添加剂,因而备受国内外研究学者的关注。但关于L-肉碱对摄入氧化鱼油水生动物脂代谢的影响还未见报道。因此,本试验将东北名特优品种洛氏鱥(Rhynchocypris lagowski Dybowski)幼鱼作为研究对象,以氧化鱼油这一危害鱼体健康因素为前提,研究L-肉碱的外源摄入对洛氏鱥机体组织中脂质代谢的调节作用,检验L-肉碱对饲料鱼油氧化负面效应的改善效果,为L-肉碱脂质代谢作用机理的阐明及在实际生产中的更广泛应用提供参考。本研究内容共包含四部分,结果及结论如下:(1)氧化鱼油对洛氏鱥肌肉及肝胰脏脂肪酸组成的影响为了研究氧化鱼油对洛氏鱥肌肉及肝胰脏脂肪酸组成的影响,以新鲜未处理的鱼油作为对照组,采用在55℃水浴锅中加热充气的人工氧化方式将新鲜鱼油氧化成四种程度(过氧化值POV:100 meq/kg、200 meq/kg、300 meq/kg及400meq/kg)。将新鲜鱼油,POV值分别为100、200、300及400 meq/kg的氧化鱼油作为脂肪来源,制成共5组等氮、等能饲料。选择健康洛氏鱥525尾(4.48±0.14 g)随机分配15个水桶中,随机分成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5尾。随机分成的5组健康洛氏鱥分别饲喂制成的5组等氮、等能饲料。养殖8周,取洛氏鱥肌肉及肝胰脏测定脂肪酸组成。结果显示,氧化鱼油对洛氏鱥肌肉、肝胰脏脂肪酸组成有显着影响(P<0.05)。洛氏鱥肌肉中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PUFA)的含量随着饲料中添加鱼油的氧化程度的升高显着上升(P<0.05),但Saturated fatty acid(SFA)、Monounsaturated fatty acid(MUFA)、EPA(C20:5n3)及∑n-6的含量变化不明显(P>0.05)。与对照组相比,肝胰脏中SFA、MUFA及EPA脂肪酸含量显着升高(P<0.05),但DHA(C22:6n3)、∑n-3、∑n-6及PUFA脂肪酸的含量呈下降的趋势(P<0.05)。研究表明,氧化鱼油的外源添加显着影响洛氏鱥肌肉及肝胰脏脂肪酸组成,使洛氏鱥肌肉中PUFA及肝胰脏中SFA、MUFA脂肪酸含量明显降低,说明氧化鱼油的摄入导致脂肪酸的利用及代谢发生改变。(2)氧化鱼油对洛氏鱥肝胰脏脂代谢酶活及基因表达的影响取洛氏鱥肝胰脏样本,测定与脂代谢有关的酶活性及基因表达,探究氧化鱼油对洛氏鱥肝胰脏脂代谢酶活及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发现,随着饲料中鱼油氧化程度的加深,肝胰脏中甘油三酯、胆固醇含量及HDL/LDL比值显着升高(P<0.05)。进一步分析与脂代谢相关的酶活及基因表达发现,脂肪酸合成酶(FAS)、酰辅酶A羧化酶α(ACCα)与脂代谢合成密切相关的酶活性及其在洛氏鱥肝胰脏中的基因表达量显着升高(P<0.05),而肝酯酶(HL)、脂酰辅酶A合成酶(ACS)、肉毒碱棕榈酰基转移酶(CPT-1)及激素敏感性甘油三酯脂酶α(HSLα)等与脂代谢分解及转运相关的酶含量显着降低(P<0.05)。研究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氧化鱼油饲料促进脂肪酸合成,抑制脂肪酸氧化,使肝胰腺对脂肪酸的摄取增加,并降低甘油三酯(TG)从肝胰脏向肝外组织运输的能力,从而诱导肝胰腺细胞中脂肪的积累,进一步影响洛氏鱥肝胰脏的脂质代谢。(3)氧化鱼油饲料中添加L-肉碱对洛氏鱥肌肉及肝胰脏脂肪酸组成的影响为探究L-肉碱的外源添加对氧化鱼油饲料喂养洛氏鱥脂代谢的影响,选择健康洛氏鱥735尾(4.48±0.14 g)随机分配21个水桶中,随机分成7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5尾。以第一章及第二章试验结果为基础,筛选POV 100meq/kg及POV 400 meq/kg的氧化鱼油饲料饲喂洛氏鱥,在这两种氧化鱼油饲料中分别添加两种不同浓度的L-肉碱(500 mg/kg及1000 mg/kg),同时将新鲜鱼油做为本试验的对照组,共设置7个试验组。饲喂洛氏鱥8周,取洛氏鱥肌肉及肝胰脏测定脂肪酸组成。结果显示,洛氏鱥肌肉中除SFA及MUFA脂肪酸含量无显着变化外(P>0.05),EPA、DHA及PUFA脂肪酸的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显着升高(P<0.05),且在OFO100+LC500组达到最大值。肝胰脏中SFA、MUFA、∑n-6及PUFA脂肪酸的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升高最为显着(P<0.05),SFA的含量在OFO 100+LC 500组达到最大值。研究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与POV100meq/kg氧化鱼油组相比,添加不同剂量L-肉碱使洛氏鱥肌肉PUFA脂肪酸含量及肝胰脏中SFA脂肪酸含量明显升高,说明L-肉碱的添加改变了氧化鱼油条件下洛氏鱥肌肉及肝胰脏脂肪酸利用及代谢的能力。(4)氧化鱼油饲料中添加L-肉碱对洛氏鱥肝胰脏脂代谢相关酶活及基因表达的影响取洛氏鱥肝胰脏样本,测定脂代谢有关酶活性及基因表达。结果显示,L-肉碱的添加显着降低洛氏鱥肝胰脏中甘油三酯、胆固醇含量及HDL/LDL比值(P<0.05)。分析脂代谢相关酶活及基因表达结果发现,与脂代谢合成相关的FAS及ACCα酶含量及基因表达随着L-肉碱的添加呈现下降的趋势,而HL、ACS、CPT-1及HSLα等与脂代谢分解及转运相关的酶含量显着升高(P<0.05)。研究表明,L-肉碱的外源添加可使洛氏鱥肝胰脏脂肪酸的氧化速度增加,说明L-肉碱具有改善氧化鱼油诱导肝胰腺细胞中脂肪积累的作用。综合试验结果可知:(1)氧化鱼油的摄入导致肌肉中PUFA及肝胰脏中SFA脂肪酸分解速度加快,使洛氏鱥肌肉及肝胰脏脂肪酸的利用及代谢发生改变。(2)通过深入研究氧化鱼油摄入对洛氏鱥脂代谢酶活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氧化鱼油饲料促进脂肪酸合成,使肝胰腺对脂肪酸的摄取增加,并降低TG从肝胰脏向肝外组织运输的能力,诱导肝胰腺细胞中脂肪的积累。(3)L-肉碱的外源添加使洛氏鱥肌肉PUFA脂肪酸含量及肝胰脏中SFA脂肪酸含量明显升高,说明L-肉碱的添加改变了氧化鱼油条件下洛氏鱥肌肉及肝胰脏脂肪酸利用及代谢能力。(4)对洛氏鱥肝胰脏脂代谢及相关基因表达的结果表明,本试验条件下,L-肉碱促进氧化鱼油状态下脂肪酸分解,肝胰腺对脂肪酸的摄取减慢,具有改善氧化鱼油诱导肝胰腺细胞中脂肪积累的作用。

邓涛[4](2019)在《L-肉碱对大鳞副泥鳅生长性能、肌肉品质、脂肪代谢和排氨率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本试验探讨添加剂L-肉碱对大鳞副泥鳅生长性能、肌肉品质、脂肪代谢和排氨率的影响。试验选取初重为(0.40±0.10)g的健康大鳞副泥鳅1680尾,随机分为7个处理组(AG),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80尾。A组饲喂粗脂肪含量为5.63%的基础饲料,BG组分别饲喂添加0、100、200、300、400、500mg/kg L-肉碱,且粗脂肪含量为7.62%的高脂饲料,养殖试验周期为60 d。试验结束后,检测大鳞副泥鳅的生长性能、血浆生化、脂肪分解酶、肌肉营养成分和排氨率等指标。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高脂饲料中添加100mg/kg L-肉碱提高了大鳞副泥鳅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饲料转化率,但差异不显着(P>0.05);但随着L-肉碱剂量的增加,降低了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饲料转化率。(2)饲料脂肪含量的提高增加了血浆中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尿素氮(P<0.05)和白蛋白含量(P>0.05)。高脂饲料中添加L-肉碱可降低血浆中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尿素氮含量,增加白蛋白水平。添加500 mg/kg L-肉碱时,甘油三酯含量最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着(P<0.05);添加300 mg/kg L-肉碱时,总胆固醇含量最低,但与对照组比差异不显着(P>0.05);随L-肉碱添加量增加,血浆中尿素氮含量显着下降,白蛋白含量增加。当L-肉碱添加量为200 mg/kg时,与对照组相比,尿素氮下降了38.89%,而白蛋白增加了49.15%,均达显着差异水平(P<0.05)。(3)饲料脂肪含量的提高增加了肝胰脏中脂蛋白脂酶、肝脂酶和总脂酶活性,但差异不显着(P>0.05);高脂饲料中添加L-肉碱可增加脂蛋白脂酶、肝脂酶和总脂酶活性,当添加量为500 mg/kg时,脂蛋白脂酶和肝脂酶活性最高,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不显着(P>0.05)。随L-肉碱添加量的增加,总脂酶活性逐渐上升,当添加量为500 mg/kg时,总脂酶活性最高,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4)饲料脂肪含量增加提高了大鳞副泥鳅肌肉粗脂肪含量,降低了粗蛋白含量,但差异均不显着(P>0.05);在高脂饲料中,随L-肉碱添加量增加,肌肉粗蛋白含量呈增加趋势,粗脂肪含量呈下降趋势。添加200 mg/kg和400 mg/kg时,与对照组相比,粗蛋白分别增加了9.73%和10.61%,差异显着(P<0.05),但与其他剂量组无显着差异(P>0.05);添加300、400和500mg/kg时,与对照组相比,粗脂肪分别减少了15.18%、17.9%和15.95%,差异均显着(P<0.05),与其他剂量组无显着差异(P>0.05);当L-肉碱添加为100 mg/kg时肌肉TAA、EAA、DAA、EAAI达到最大值,但与对照组和基础饲料组相比,差异均不显着(P>0.05)。随L-肉碱添加量的增加,肌肉Na、K、Mn、Mg元素含量呈增加趋势,但对Fe、Zn含量没有影响。其中Na元素含量在L-肉碱为400、500 mg/kg时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Mn元素含量在L-肉碱为100、400、500 mg/kg时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5)饲料脂肪含量的增加对大鳞副泥鳅的排氨率没有显着影响(P>0.05)。但在高脂饲料中添加L-肉碱后,排氨率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其中100 mg/kg L-肉碱组排氨率显着下降(P<0.05)。综上,在日粮中添加适量L-肉碱可促进大鳞副泥鳅生长、改善其肌肉品质,提高肝胰脏脂肪分解酶活性,降低血浆脂肪含量、尿素氮含量和排氨率,提高白蛋白水平。从肌肉粗蛋白含量考量,建议大鳞副泥鳅饲料中L-肉碱添加水平为378.4mg/kg;从肌肉粗脂肪含量考察,L-肉碱添加水平为442.1 mg/kg时降脂效果最好;从氨氮排放考量,建议L-肉碱添加水平为268.8 mg/kg。

王森[5](2019)在《L-肉碱对海水小球藻种群增长和光合色素合成的调控作用》文中认为研究了L-肉碱对海水小球藻的种群增长和光合色素合成的调控作用,为探索外源L-肉碱促进海水小球藻种群增长的机理提供理论支持。本试验以海水小球藻(Chlorella sp.)为研究对象,人工基础海水和f/2培养基为营养源,用0(对照)、5、50、100、200 mg/L的L-肉碱强化培养10 d,每天检测其种群密度,试验结束时收取全部海水小球藻样本并检测其种群增长,Fe、Mg元素含量,光合色素组成,色素蛋白复合体的抗氧化能力及关键合成酶基因表达量。试验结果显示:(1)L-肉碱对海水小球藻种群增长,Fe、Mg元素含量及光合色素组成的影响在本试验条件下,稳定期中,5 mg/L L-肉碱组海水小球藻的种群密度显着(P<0.05)提高,200 mg/L L-肉碱组的群密度显着(P<0.05)低于对照组。在对数生长期中,5、50 mg/L L-肉碱组海水小球藻的比生长速率显着(P<0.05)高于对照组,200 mg/L L-肉碱组的比生长速率显着(P<0.05)低于对照组。5、50 mg/L L-肉碱组海水小球藻的Fe含量显着(P<0.05)高于对照组,200 mg/L L-肉碱组的Fe含量显着(P<0.05)低于对照组。5 mg/L L-肉碱组海水小球藻的Mg含量显着(P<0.05)高于对照组。5、50 mg/L L-肉碱组海水小球藻的β-胡萝卜素含量显着(P<0.05)高于对照组,200 mg/L L-肉碱组的β-胡萝卜素含量显着(P<0.05)低于对照组。5 mg/L L-肉碱组海水小球藻的叶黄素含量及虾青素含量均高于对照组,但无显着(P>0.05)差异。(2)L-肉碱对海水小球藻色素蛋白复合体的抗氧化能力的影响5、50 mg/L L-肉碱组色素蛋白复合体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高于对照组,但无显着(P>0.05)差异。50 mg/L L-肉碱组色素蛋白复合体的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显着(P<0.05)高于对照组及其他L-肉碱组,5、100、200 mg/L L-肉碱组的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显着(P<0.05)高于对照组。5、50 mg/L L-肉碱组色素蛋白复合体的羟自由基清除能力显着(P<0.05)高于对照组及其他肉碱组。50、100、200 mg/L L-肉碱组色素蛋白复合体的脂质过氧化抑制活性显着(P<0.05)高于对照组及5 mg/L L-肉碱组。5、50 mg/L L-肉碱组色素蛋白复合体的金属螯合力显着(P<0.05)高于对照组。(3)L-肉碱对海水小球藻光合色素关键合成酶基因表达量的影响5、50 mg/L L-肉碱组海水小球藻的PSY mRNA相对表达量显着(P<0.05)高于对照组,100、200 mg/L L-肉碱组的PSY mRNA相对表达量均低于对照组但无显着(P>0.05)差异。5、50 mg/L L-肉碱组海水小球藻的CHLD mRNA相对表达量显着(P<0.05)高于对照组。5、200 mg/L L-肉碱组海水小球藻的CAO mRNA相对表达量相比对照组均有提高但差异不显着(P>0.05)。50、100 mg/L L-肉碱组的CAO mRNA相对表达量低于对照组差异不显着(P>0.05)。综上所述,适宜浓度(5-50 mg/L)的L-肉碱能够通过提高Fe、Mg元素含量,提高PSY、CHLD、CAO的活性,同时提高色素蛋白复合体的自由基清除效率、脂质过氧化抑制活性、金属螯合力,来抑制色素分解,以此来调控海水小球藻的光合色素合成,从而促进其种群增长。

陈玉珂[6](2019)在《外源L-肉碱介导AMPKα-ACC-CPT信号通路调控鱼类脂肪酸代谢的研究》文中认为L-肉碱是调控机体脂肪酸代谢的重要因子,在水产养殖领域的研究非常广泛。然而,目前关于外源L-肉碱对鱼类脂肪酸代谢的研究结果并不一致,甚至在一些相同的研究中却出现了矛盾的结论。L-肉碱的很多功能都是基于其调控脂肪酸代谢,因此,深入探索外源L-肉碱调控鱼类脂肪酸代谢的机制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L-肉碱促进脂肪酸β氧化最终产生乙酰COA和ATP,它们不仅为机体的生命活动提供了充足的原材料,也改变了机体的能量状态。而机体能量状态的变化又会通过AMPKα-ACC-CPT信号通路调控机体的脂肪酸代谢。在这一过程中机体的能量状态和CPT-I活性受L-肉碱和AMPKα信号通路的双重调控,因此,探讨外源L-肉碱对鱼类AMPKα-ACC-CPT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有利于揭示L-肉碱调控鱼类脂肪酸代谢的作用机制。本试验以不同习性的鱼类鲤和洛氏鱥为主要研究对象,在研究外源L-肉碱调控鲤幼鱼生长性能和脂肪酸组成的基础上,从能量代谢的角度出发,以调控脂肪酸代谢的AMPKα-ACC-CPT信号通路为主线,首先通过腹腔注射的途径检测外源L-肉碱对鲤幼鱼能量状态和AMPKαmRNA表达量的影响,探讨外源L-肉碱是否能够激活AMPKα的活性;然后再通过研究外源L-肉碱对鲤幼鱼能量状态和AMPKα-ACC-CPT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阐述L-肉碱调控鲤脂肪酸代谢的机制;最后通过比较研究外源L-肉碱介导AMPKα-ACC-CPT信号通路对两种不同习性鱼类的脂肪酸组成的调控差异,阐述外源L-肉碱调控鱼类脂肪酸代谢的种间差异性。本研究主要包括四部分研究内容,主要结果如下:(1)外源L-肉碱对鲤幼鱼生长性能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本试验结果显示:在试验的第4周,200 mg/kg肉碱组鲤幼鱼生长性能(增重率、特定增长率、饲料系数、肥满度、脏体比和肠指数)均显着(P<0.05)高于对照组。肉碱处理组鲤幼鱼肠道消化酶活性(胰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Na+,K+-ATP酶、γ-谷氨酰胺转移酶和碱性磷酸酶)较对照组呈显着(P<0.05)增高趋势。200和800 mg/kg肉碱组皱襞高度和肌层厚度均显着(P<0.05)高于对照组。在试验的第8周,200和800 mg/kg肉碱组生长性能(增重率、特定增长率、饲料系数、和肠指数)均显着(P<0.05)高于对照组,但对鲤幼鱼肥满度、肝指数和脾脏指数无显着(P>0.05)影响。肉碱处理组鲤幼鱼肠道消化酶活性(胰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Na,K-ATP酶、γ-谷氨酰胺转移酶和碱性磷酸酶)较对照组呈显着(P<0.05)增高趋势。200和800 mg/kg肉碱组皱襞高度和肌层厚度均显着(P<0.05)高于对照组。攻毒后,肉碱处理组的成活率和免疫指标(补体C3、补体C4、IgM、酸性磷酸酶和溶菌酶)均显着(P<0.05)高于对照组。在试验的第4和第8周:外源L-肉碱显着影响肝脏和肌肉中脂肪酸组成。肉碱处理组肝脏中SFA和HUFA含量较对照组显着(P<0.05)降低,MUFA、PUFA、EFA和∑n3+n6含量较对照组显着(P<0.05)增高。肌肉中SFA、PUFA、HUFA、EFA和∑n3+n6含量较对照组均显着(P<0.05)增高,MUFA含量较对照组显着(P<0.05)降低。以上试验结果证明外源L-肉碱对鲤幼鱼的生长和脂肪酸组成均有显着(P<0.05)的影响。(2)腹腔注射L-肉碱对鲤幼鱼游离肉碱含量、能量状态和AMPKα基因表达量的影响本试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各肉碱处理组血液、肌肉和肝脏的游离肉碱含量均呈现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且在各时间点肉碱处理组血液和肌肉的游离肉碱浓度均显着(P<0.05)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各肉碱处理组肝脏中AMP/ATP呈现显着(P<0.05)降低的趋势,而AMPKα1和AMPKα2 mRNA表达量呈显着(P<0.05)增高的趋势;肌肉中AMP/ATP呈现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而AMPKα1 mRNA表达量呈显着(P<0.05)增高趋势,AMPKα2 mRNA表达量呈显着(P<0.05)降低趋势。以上试验结果证明外源L-肉碱能够激活鲤鱼AMPKα的活性,且外源L-肉碱激活AMPKα活性可能不依赖于AMP/ATP的变化。(3)外源L-肉碱对鲤幼鱼游离肉碱含量、能量状态及AMPKα-ACC-CPT信号通路的影响本试验结果显示:在试验的第4周:200和800 mg/kg肉碱组肝脏和肌肉中游离肉碱含量较对照组显着(P<0.05)增高。50 mg/kg肉碱组肝脏中AMP/ATP较其它3个处理组显着(P<0.05)降低;200和800 mg/kg肉碱组肌肉中AMP/ATP较对照组显着(P<0.05)增高。肉碱处理组肝脏和肌肉中AMPKα1、AMPKα2、ACC和CPT-I的mRNA相对表达量呈增高趋势,且均显着(P<0.05)高于对照组。在试验的第8周:200和800 mg/kg肉碱组肝脏和肌肉中游离肉碱含量较对照组显着(P<0.05)增高。50 mg/kg肉碱组肝脏中AMP/ATP较其它3个处理组显着(P<0.05)降低;50和200 mg/kg肉碱组肌肉中AMP/ATP显着(P<0.05)高于其它2个处理组。肉碱处理组肝脏中AMPKα1、AMPKα2、ACC和CPT-I的mRNA相对表达量呈降低趋势,其中50和200mg/kg肉碱组显着(P<0.05)低于对照组。肉碱处理组肌肉中AMPKα1、AMPKα2、ACC和CPT-I的mRNA相对表达量呈增高趋势,且均显着(P<0.05)高于对照组。以上试验结果表明外源L-肉碱对鲤幼鱼肌肉和肝脏中AMPKα-ACC-CPT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存在差异。(4)外源L-肉碱介导AMPKα-ACC-CPT1信号通路调控鲤和洛氏鱥脂肪酸代谢的比较研究本试验结果显示:肉碱处理组两种鱼肝脏中SFA、UFA、EFA和∑n3+n6含量的变化呈相反的趋势。肉碱处理组两种鱼肌肉中SFA和∑DHA+EPA含量的变化呈相反的趋势。肉碱处理组两种鱼肝脏中AMP/ATP均呈现显着(P<0.05)降低的趋势,而肌肉中AMP/ATP均呈现显着(P<0.05)增高的趋势,且适宜浓度肉碱组AMP/ATP与其它组差异均显着(P<0.05)。肉碱处理组鲤幼鱼肝脏中AMPKα1、AMPKα2、ACC和CPT-I的mRNA相对表达量呈显着(P<0.05)降低趋势,而洛氏鱥肝脏中这些指标呈显着(P<0.05)增高的趋势。肉碱处理组鲤幼鱼肌肉中AMPKα1、AMPKα2、ACC和CPT-I的mRNA相对表达量呈显着(P<0.05)增高趋势,而洛氏鱥肌肉中这些指标呈显着(P<0.05)降低的趋势。以上结果表明外源L-肉碱对不同鱼类AMPKα-ACC-CPT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存在差异,同时预示着鱼类AMPKα信号系统的激活可能存在新的途径。结论:外源L-肉碱能够通过影响鱼类机体能量状态激活/抑制AMPKα信号通路,进而上调/下调ACC和CPT-I mRNA的相对表达量,调控其脂肪酸代谢。外源L-肉碱调控鱼类脂肪酸代谢的差异可能与AMPKα基因在不同鱼类和不同组织中表达的差异性有关。

马倩倩[7](2018)在《中华绒螯蟹饲料适宜脂肪源筛选并提高其利用效率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脂肪是水生动物正常生长、发育不可或缺的营养素,其中,鱼油是水产配合饲料中优质的脂肪源,然而,随着近几年水产养殖业的高速发展,对鱼油的需求量越来越高,而鱼油的产量有限,很难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因此,鱼油的价格也在逐年升高,这一矛盾,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水产养殖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本论文以中华绒螯蟹幼蟹为对象,利用营养学、生理学、代谢组学等方法,探讨了不同脂肪源对幼蟹生长及生理代谢的影响,查明了幼蟹利用不同脂肪源的营养学机制;在此基础上,基于饱和脂肪酸油源的廉价易得性,从营养调控角度,研究了提高中华绒螯蟹对饱和脂肪酸油源利用率的营养配方策略,结果为开发中华绒螯蟹高脂饲料适宜脂肪源的选择、完善人工配合饲料的提供了依据。主要的结果和结论如下:1.不同脂肪源对幼蟹生长、抗氧化能力和血清代谢组学的影响以中华绒螯蟹幼蟹5.92±0.08 g为研究对象,试验采用酪蛋白和明胶为蛋白源,以四种分别富含棕榈酸(Palmitic acid,PA)的棕榈油、油酸(Oleic acid,OA)的橄榄油、亚油酸(Linoleic acid,LA)的红花籽油和亚麻酸(Linolenic acid,LNA)的紫苏籽油为脂肪源,脂肪水平为6%,配制PA,OA,LA和LNA组,4组等氮等脂饲料,其中每种油源分别与精制鱼油按(9:1)混合,PA脂肪源组添加纯化棕榈酸,使各组脂肪源所富含的脂肪酸水平接近。养殖周期为8周。养殖结束,利用GC-MS代谢组学技术分析了幼蟹的血清。结果发现,存活率和增重率各组之间均无显着差异;幼蟹肝胰腺TG含量OA组显着低于其余三组(P<0.05),幼蟹肝胰腺糖原含量,MDA含量和SOD酶活性LNA组均最高(P<0.05);幼蟹血清葡萄糖和游离脂肪酸LNA组均最高(P<0.05)。GC-MS分析发现,OA与LNA组幼蟹血清代谢差异物质种类最多为17种,且只有一种物质含量在OA组中降低,其余的均升高,其中差异代谢物涉及糖酵解、三羧酸循环和磷酸戊糖途径这些主要的能量代谢通路;LA和LNA组幼蟹血清代谢差异物质种类最少仅4种,且均为在LA组中含量升高。结果表明,LNA组脂肪源肝胰腺TG累积,脂质氧化应激严重,相比之下富含油酸的OA脂肪源更利于为幼蟹提供能量。2.不同脂肪源和水平对幼蟹生长、抗氧化能力和代谢酶活性的影响以中华绒螯蟹幼蟹(0.20±0.01g)为研究对象,试验采用酪蛋白和明胶为蛋白源,以前述四种分别富含棕榈酸(Palmitic acid,PA)的棕榈油、油酸(Oleic acid,OA)的橄榄油、亚油酸(Linoleic acid,LA)的红花籽油和亚麻酸(Linolenic acid,LNA)的紫苏籽油为脂肪源,脂肪水平分别为6%和12%,配制6%PA、6%OA、6%LA、6%LNA、12%PA、12%OA、12%LA、12%LNA 8种等氮饲料,探讨了不同植物脂肪源和脂肪水平对幼蟹生长、抗氧化能力和代谢酶活性的影响。其中,每种植物油分别与精制鱼油按(9:1)混合,PA脂肪源组添加纯化棕榈酸,使各组脂肪源所富含的脂肪酸水平接近。经过8周的养殖试验,结果发现饲料脂肪源和脂肪水平对幼蟹存活率,增重率,饲料系数和蛋白质效率均有显着影响(P<0.05)。与各个处理组相比,6%PA组增重率最高,而12%LNA组的存活率,增重率和蛋白质效率最低(P<0.05)。全蟹体成分的分析结果显示,12%脂肪水平下PA组的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均最高(P<0.05)。6%LNA和12%LNA组肝胰腺的SOD酶活性最低,MDA含量则显着升高(P<0.05)。消化酶活性测定的结果,各处理组的蛋白酶活性不受脂肪源和脂肪水平的影响,淀粉酶活性12%PA组最高,显着高于12%LA和12%LNA组(P<0.05)。综述所述,富含饱和脂肪酸的PA组,在6%脂肪水平下可以提高消化酶活性,促进饲料的转化效率和幼蟹的生长,12%脂肪水平下可以利于蟹体粗蛋白的累积。富含高不饱和脂肪酸的LNA组会因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过高,容易引起幼蟹肝胰腺的脂质氧化应激,严重时甚至会导致幼蟹的死亡率升高。3.不同脂肪源高脂水平下添加肉碱对幼蟹生长、抗氧化能力和肝胰腺生化组成的影响肉碱是脂肪跨膜进入线粒体氧化供能的载体,在水生动物鱼类中,L-肉碱是长链脂肪酸(LCFA)进入线粒体的必需载体。为探究前述四种脂肪源在高脂水平下,适当添加肉碱是否能缓解或消除脂质过氧化对幼蟹的负面影响,试验在含12%脂肪的棕榈油、橄榄油、红花籽油和紫苏籽油四种脂肪源中,分别添加0.6%的肉碱(Carnitine),探讨不同脂肪源饲料中添加肉碱对幼蟹生长、抗氧化和肝胰腺生化组成的影响。试验以酪蛋白和明胶为蛋白源,配制成8种等氮等脂饲料,分别为12%PA、12%OA、12%LA、12%LNA、12%PA+肉碱、12%OA+肉碱、12%LA+肉碱和12%LNA+肉碱组,以质量0.20±0.01g的中华绒螯蟹幼蟹为对象,试验为期8周。结果发现,饲料中适当添加肉碱,LNA组幼蟹的存活率和增重率有增高的趋势,但并未达到显着性差异的水平;添加肉碱对各处理组幼蟹的生长无显着的影响。试验还发现,肉碱的添加显着提高了OA组和LNA组幼蟹的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P<0.05),显着降低了LA组的肝胰腺TG含量,但未对各组肝胰腺糖原产生显着的影响,。饲料中添加肉碱未对各组肝胰腺的SOD酶活性产生显着影响,也未能有效降低各组的脂质过氧化产物含量(P>0.05)。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肉碱可以提高幼蟹的增重率和全蟹的粗蛋白含量,还可以降低肝胰腺甘油三酯(TG)的累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对脂肪的分解供能和利用。肉碱的添加效果和有效剂量尚需进一步探讨。4.高饱和脂肪酸油源添加水飞蓟素和牛磺酸对幼蟹生长、体组成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在初步了解饱和脂肪酸油源负面效果的基础上,本试验尝试通过不同类型的降脂添加剂降低饱和脂肪酸油源的负面效果。配制了富含高饱和脂肪酸的基础饲料配方,并在其中添加营养素水飞蓟素(Silymarin)和牛磺酸(Taurine),探讨脂肪源和营养素对幼蟹(0.18±0.01g)生长、体组成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以酪蛋白和鱼粉为蛋白源,鱼油和植物油为脂肪源,并分别添加水飞蓟素(0.08%)和牛磺酸(0.8%),配制成等氮等脂(蛋白质含量41%,脂肪水平13%)的饲料,其中脂肪源,分别为对照组(Control group)-鱼油:豆油=1:1,试验组(Treat group)-植物油和精制鱼油调配,即S-CO、T-CO、C-CO、S-TO、T-TO和C-TO,共6种饲料。经过8周的养殖试验,结果发现脂肪源显着影响了幼蟹的存活率(P<0.05);添加水飞蓟素可显着提高TO组幼蟹的增重率,并降低了其肝胰腺指数(P<0.05)。脂肪源也显着影响了幼蟹的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CO组粗蛋白含量显着降低,粗脂肪含量显着升高(P<0.05),牛磺酸和水飞蓟素对全蟹的体成分没有显着的影响(P>0.05)。牛磺酸显着降低了CO组肝胰腺的糖原含量,对TO组没有显着影响。水飞蓟素显着降低了CO组幼蟹肝胰腺MDA含量(P<0.05)。结果表明,富含高饱和脂肪酸的脂肪源在高脂水平下不会影响幼蟹的存活和生长,适当添加水飞蓟素还可以显着促进幼蟹的生长;富含高不饱和脂肪酸脂肪源高脂下会严重阻碍幼蟹的生长,甚至导致死亡率升高,即使添加功能性添加剂水飞蓟素或牛磺酸也未能有效改善这种不良影响。5.高饱和脂肪酸油源与不同糖水平对幼蟹生长、消化酶活性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为了进一步探讨高饱和脂肪酸脂肪源与糖水平的交互作用,以酪蛋白和鱼粉为蛋白源(蛋白水平为35%),以玉米淀粉为糖源(糖水平分别为23%、30%和37%),鱼油和植物油为脂肪源(脂肪水平为8%),共配制6种等氮等脂的饲料,其中脂肪源,分别为对照组(Control group)-鱼油:豆油=1:1,试验组(Treat group)-植物油和精制鱼油调配,分别标示为:23%CO、30%CO、37%CO、23%TO、30%TO和37%TO。幼蟹质量为0.18±0.01g,养殖周期8周。结果发现,脂肪源显着影响了幼蟹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P<0.05),TO组幼蟹的增重率显着高于CO组(P<0.05);糖水平对CO组幼蟹的增重率没有显着影响,但是显着影响了TO组幼蟹的增重率。脂肪源显着影响了幼蟹的粗蛋白含量,糖水平显着影响了幼蟹的全蟹体蛋白和肌肉蛋白含量(P<0.05),CO和TO脂肪源组幼蟹分别在30%和23%两个糖水平达到最高的蛋白累积。脂肪源和糖水平均对幼蟹的肝胰腺和肠道消化酶活性有显着影响,两种脂肪源中淀粉酶活性均在37%糖水平下最低(P<0.05)。脂肪源显着影响了幼蟹的SOD酶活性,23%TO组SOD酶活性显着高于23%CO组(P<0.05)。结果表明,高饱和脂肪酸脂肪源在适宜的糖水平(30%)下可以通过影响消化酶活性,促进机体蛋白累积,提高幼蟹的生长率;相比之下,高含量的不饱和脂肪酸脂肪源或者过过高的糖水平均不利于幼蟹健康生长。6.高饱和脂肪酸油源与不同蛋白水平添加肉碱对幼蟹生长、体组成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前面研究发现调配的高饱和脂肪酸的脂肪源在高脂水平下并不影响幼蟹的生长,而且饲料添加营养素(肉碱)还可以促进幼蟹的生长,甚至起到节约蛋白的作用。为了探究高饱和脂肪酸脂肪源和蛋白水平对幼蟹(质量为3.13±0.06g)的生长、体组成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以鱼油和植物油为脂肪源,酪蛋白和鱼粉为蛋白源,蛋白水平分别为(35%和40%),并分别添加肉碱(Carnitine),配制等脂(脂肪水平为12%)的8种饲料,其中脂肪源,分别为对照组(Control group)-鱼油:豆油=1:1,试验组(Treat group)-植物油和精制鱼油调配,标示为:35%CO、35%CO+肉碱、40%CO、40%CO+肉碱、35%TO、35%TO+肉碱、40%TO、40%TO+肉碱组。经过8周的养殖实验,结果发现,幼蟹存活率40%CO、40%CO+肉碱和35%TO组显着低于40%TO组(P<0.05),增重率35%TO组最高(P<0.05),添加肉碱没有影响幼蟹的生长(P>0.05)。蛋白水平并未影响幼蟹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脂肪源显着影响了粗脂肪含量,表现在粗脂肪含量40%CO组显着高于40%TO组;肉碱的添加显着降低了35%TO组幼蟹粗蛋白含量,也显着降低了40%CO组的粗脂肪含量(P<0.05)。35%CO组幼蟹肝胰腺糖原和TG含量最高(P<0.05),添加肉碱显着降低了其TG含量(P<0.05)。MDA含量35%CO组最高(P<0.05)添加肉碱并未显着影响幼蟹的MDA含量(P>0.05)。结果表明,富含饱和脂肪酸的脂肪源在35%蛋白水平下,可以显着促进幼蟹生长,高不饱和脂肪酸在35%蛋白水平下,会使幼蟹肝胰腺大量累积甘油三脂进而导致脂质氧化应激,添加肉碱可以降低其甘油三脂含量,但并不能缓解其氧化应激。研究还发现,幼蟹组织脂肪酸的保留具有组织特异性,能选择性地保留特定的脂肪酸。

罗莎[8](2017)在《L-肉碱对洛氏鱥生长及抗氧化性能的影响》文中提出现代水产集约化养殖条件下,水体污染、氨氮、温度等环境因素和养殖密度增大、饲料营养不均衡等人为因素常常会导致水产动物处于应激状态。就L-肉碱来说,其属于一种具有若干生理功能的添加剂,主要功能是作为载体加快脂肪酸进入线粒体内膜从而发生β-氧化反应,具有提高水产动物生长性能和抗氧化能力的作用。洛氏鱥是目前吉林省主要推广的水产养殖品种之一,有关洛氏鱥营养需求的研究还很缺乏,且关于L-肉碱对洛氏鱥生长和抗氧化性能的研究属于空白。本论文共三部分,旨在探究在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L-肉碱对洛氏鱥(Phoxinus lagowskii Dybowski)生长及抗氧化性能的影响,初步探讨L-肉碱对Keap1/Nrf2/ARE信号通路的影响。挑选体质健壮、规格整齐、平均初始体质量为(19.28±0.23 g)的洛氏鱥450尾,随机分成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在饲料中分别添加0(对照组)、50、400、750及1100 mg/kg L-肉碱,制成5种等氮(粗蛋白含量36.47%)等能(17.59 MJ/kg)的配合饲料,依次记为对照组、50、400、750和1100 mg/kg L-肉碱添加组。分别饲喂上述5种饲料给洛氏鱥,每30天采样一次,经过120的养殖试验评定了饲料中不同水平L-肉碱的添加对洛氏鱥生长性能、抗氧化剂水平、抗氧化酶活性及主要抗氧化酶、Keap1和Nrf2 mRNA相对表达量的影响。结果显示:(1)在本试验条件下,400 mg/kg L-肉碱添加组在四个时期末重、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饲料效率及蛋白质效率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750 mg/kg L-肉碱添加组在饲养60、90及120天时,末重、增重率及特定生长率与对照组相比均显着升高(P<0.05);50 mg/kg L-肉碱添加组仅在饲养120天时末重、增重率及特定生长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在120天时,400和750 mg/kg L-肉碱添加组的肥满度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在饲料中添加L-肉碱对洛氏鱥的空壳率无显着影响(P>0.05)。回归分析得到L-肉碱的最适添加量为530 mg/kg。(2)在60和120天时,L-肉碱的添加量为50、400和750 mg/kg时,血清及肝胰脏中T-AOC的水平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在90和120天时,750 mg/kg L-肉碱添加组血清中T-GSH含量及400和750 mg/kg L-肉碱添加组肝胰脏的T-GSH含量显着升高(P<0.05)。在60、90和120天时,50 mg/kg L-肉碱添加组血清中T-SOD的活力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50、400和750 mg/kg L-肉碱添加组肝胰脏T-SOD活力显着升高(P<0.05)。在60、90和120天时,400和750 mg/kg L-肉碱添加血清GSH-Px活力和γ-GCS活力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3)在抗氧化酶水平上,60天时,400和750 mg/kg L-肉碱添加组CAT mRNA,750mg/kg L-肉碱添加组CuZn-SOD mRNA,750和1100 mg/kg L-肉碱添加组GSH-Px mRNA相对表达量与对照组相比显着升高(P<0.05);120天时,50、400和750 mg/kg L-肉碱添加组CAT mRNA,4个L-肉碱添加组CuZn-SOD mRNA,400和750 mg/kg L-肉碱添加组GSH-Px mRNA相对表达量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在转录水平上,60天时,400和750 mg/kg L-肉碱添加组Nrf2 mRNA相对表达量与对照组相比显着升高(P<0.05);400、750和1100 mg/kg L-肉碱添加组Keap1 mRNA相对表达量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120天时,与对照组相比,400和750 mg/kg L-肉碱添加组Nrf2 mRNA相对表达量显着升高(P<0.05),4个L-肉碱添加组Keap1 mRNA相对表达量均显着降低(P<0.05)。上述结果表明,本试验条件下,饲料中添加L-肉碱可促进洛氏鱥的生长,提高饲料利用,对洛氏鱥的抗氧化酶系统和非酶系统均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且能在转录水平上调节机体的抗氧化系统,上调核转录因子Nrf2同时抑制Keap1 mRNA的表达。不同L-肉碱添加水平之间略有差异,综合考虑,在尽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长性能和经济效益的前提下,推荐L-肉碱的最适添加量为530 mg/kg。

苟庚午[9](2016)在《四种饲料添加剂在吉富罗非鱼饲料中的应用效果》文中认为1、分别在5组等氮等能的吉富罗非鱼(GIFT,Oreochromis niloticus)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的胆汁酸[0(对照组)、50、150、450和1350 mg/kg],试验选用初始体重为(8.16±0.24)g的幼鱼投喂9周,检测胆汁酸对罗非鱼生长性能、体成分、血清生化指标及肝胆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胆汁酸添加量为150 mg/kg试验组的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和饲料效率(FE)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但其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ALT)显着低于对照组。其次,饲料中添加胆汁酸显着降低了吉富罗非鱼全鱼、肌肉和肝脏中粗脂肪含量及血清中甘油三酯(TG)含量(P<0.05),同时显着提高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LDL-C)(P<0.05);此外,肝胆代谢相关指标检测结果显示随着饲料胆汁酸含量的升高,吉富罗非鱼肝脏和肠道脂肪酶(LPS)、脂蛋白脂酶(LPL)、肝脂酶(HL)和总酯酶(TL)活性呈显着上升趋势(P<0.05)。饲料中添加胆汁酸明显降低了肝脏丙二醛(MDA)的含量(P<0.05)。肝脏切片结果显示饲料中胆汁酸添加量为1350 mg/kg喂养的试验鱼肝细胞大量空泡化,细胞核发生明显偏移,且鱼体胆囊可见白色块状胆结石。以上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适量外源胆汁酸能显着提高吉富罗非鱼生长性能,促进其脂肪代谢,降低体脂沉积,减少肝脏损伤。基于对增重率的折线分析,推荐吉富罗非鱼幼鱼饲料中胆汁酸适宜添加量为189 mg/kg。2、为评估饲料中添加水飞蓟素对吉富罗非鱼生长性能、肝脏脂肪代谢酶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分别在5组等氮等能的吉富罗非鱼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的水飞蓟素[0(对照组)、100、200、400和800 mg/kg],饲喂初始体质量为(8.17±0.31)g的吉富罗非鱼幼鱼9周,测定实验鱼的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肝脏脂肪代谢酶活性及抗氧化酶活性。结果表明:随饲料中水飞蓟素添加水平增加,吉富罗非鱼终末体质量(FBW)、WGR、SGR和肥满度(CF)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各指标均在100 mg/kg实验组达到最大,100 mg/kg实验组的饲料系数(FCR)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饲料中添加水飞蓟素显着降低了实验鱼肝体比(HSI)和脏体比(VSI)(P<0.05)。100 mg/kg实验组全鱼、肌肉和肝脏的粗脂肪含量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谷草转氨酶(AST)和ALT活性随水飞蓟素水平增加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分别在100和200 mg/kg实验组达到最低。饲料中添加水飞蓟素后,血清中的TG含量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肝脏中的LPL和HL活性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肝脏lps活性呈先上升后降低趋势,在200mg/kg实验组最高,且与对照组有显着性差异(p<0.05)。饲料中添加水飞蓟素后,肝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肝脏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肝脏mda含量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100mg/kg实验组罗非鱼的肝细胞界限清晰,无核偏移,空泡较少。以上结果显示:饲料中添加适量水飞蓟素提高了吉富罗非鱼生长性能,调节了肝脏脂肪代谢酶活性和抗氧化能力,对防治肝脏细胞损伤有积极作用。在本实验条件下,推荐吉富罗非鱼幼鱼饲料中水飞蓟素添加水平为100mg/kg。3、分别在3组等氮等能的吉富罗非鱼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的l-肉碱[0(对照组)、150和300mg/kg],试验选用初始体重为(8.21±0.33)g的幼鱼投喂9周,检测l-肉碱对罗非鱼生长性能、体成分、血清生化指标、肝脏脂肪代谢酶活性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150或300mg/kgl-肉碱显着提高了罗非鱼wgr和sgr(p<0.05),显着降低了实验鱼hsi和vsi(p<0.05);添加150mg/kgl-肉碱组wgr和sgr最高,hsi和vsi最低。添加150mg/kgl-肉碱显着提高了鱼体cf(p<0.05)。fcr和存活率(sr)在对照组和实验组间无显着差异(p>0.05)。添加150或300mg/kgl-肉碱显着提高了鱼体肝脏中粗蛋白含量(p<0.05),添加150mg/kgl-肉碱显着降低了肝脏粗脂肪含量(p<0.05)。添加150或300mg/kgl-肉碱时,血清tg含量显着降低(p<0.05),肝脏lpl、hl、tl和lps活性显着上升(p<0.05),肝脏cat和gsh-px活性显着增加,肝脏mda含量显着下降(p<0.05)。添加300mg/kgl-肉碱显着提高了鱼体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溶菌酶(lzm)活性(p<0.05)。以上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适量外源l-肉碱对提高吉富罗非鱼生长性能,促进其脂肪代谢和提高鱼体抗氧化能力有良好效果。基于l-肉碱对罗非鱼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的影响,推荐l-肉碱在吉富罗非鱼饲料中的添加量为150mg/kg。4、分别在3组等氮等能的吉富罗非鱼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的还原型谷胱甘肽(gsh)[0(对照组)、150和300mg/kg],试验选用初始体重为(8.14±0.37)g的幼鱼投喂9周,检测gsh对罗非鱼生长性能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300mg/kggsh显着提高了罗非鱼wgr(p<0.05),添加150或300mg/kggsh显着降低了实验鱼hsi(p<0.05),添加gsh对实验鱼sgr、fcr、cf和sr无显着影响。添加300mg/kggsh显着提高了肝脏粗蛋白含量,添加150mg/kggsh显着降低了肝脏脂肪含量。饲料中添加gsh显着提高了吉富罗非鱼肝脏cat、gsh-px和sod活力(p<0.05)。添加300mg/kggsh显着降低了肝脏mda含量(p<0.05),添加150mg/kg显着提高了肝脏lzm活性(p<0.05)。以上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适量GSH能促进吉富罗非鱼生长,并提高罗非鱼肝脏抗氧化能力。

朱浩拥[10](2016)在《俄罗斯鲟幼鱼(Acipenser gueldenstaedtii)肝脂沉积的营养调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俄罗斯鲟自上世纪90年代从俄罗斯引入我国,由于其生长速度快、体型大、营养价值高,并且具有很好的科研价值,已在我国展开大规模养殖。然而在集约化生产养殖中,俄罗斯鲟肝脏脂肪沉积的现象较为突出,由此也导致其抗应激能力减弱和死亡率上升,这不仅直接影响到养殖企业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将影响我国俄罗斯鲟产业的健康发展。在这种背景下急需开展鲟鱼的基础营养生理,特别是脂类营养生理的研究,结果可以为开发鲟鱼专用高效、环保的配合饲料提供参考。本论文首先在查明生产中俄罗斯鲟肝脏脂肪沉积过程和相关规律的基础上,针对鲟鱼养殖生产中存在的肝脂沉积问题,聚焦俄罗斯鲟幼鱼的肝脂沉积及其营养调控研究,开展了一系列相关的研究:1)不同脂肪源对俄罗斯鲟幼鱼生长、肝脏脂肪含量和脂肪代谢的影响,2)不同脂肪水平和n-3/n-6比对俄罗斯鲟幼鱼生长、脂肪酸组成和肝脏脂肪沉积的影响,3)饲料中添加维生素E、甜菜碱、L-肉碱和牛磺酸对俄罗斯鲟幼鱼生长和脂类沉积的影响,以及4)L-肉碱对俄罗斯鲟幼鱼生长、肝脏脂肪含量和肝脏脂肪代谢的影响。取得的主要结果和结论如下:1.俄罗斯鲟幼鱼肝脏、皮下组织和肌肉脂肪含量及其在脂肪代谢中的作用为了查明俄罗斯鲟主要脂肪沉积部位,本文选取俄罗斯鲟幼鱼(243.5±6.3g)的肝脏、皮下组织和肌肉,探究这三种组织的脂肪含量及其在俄罗斯鲟脂肪代谢中的作用。试验结果表明,皮下组织和肝脏是俄罗斯鲟的主要储存脂肪部位,它们的脂肪含量分别达到了30.77±3.29%和24.64±3.95%,而肌肉脂肪含量只有5.32±0.58%。脂肪代谢相关基因的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肝脏中脂肪合成相关基因(SREBP-1c、ACC α和FASN)的相对表达量要高于皮下组织和肌肉,而皮下组织分解代谢相关基因(ACD α、CRT-1A和(PT-1B)的相对表达量则显着高于肝脏和肌肉。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受体家族(PPARs)在肝脏中的表达量均是最高的,而激素敏感性脂酶(HSL)和脂蛋白酯酶(LPL)在皮下组织中的表达量最高。以上结果表明肝脏和皮下组织可能是俄罗斯鲟潜在的脂肪储存组织,并且肝脏是俄罗斯鲟脂肪合成的主要组织,而皮下组织则是俄罗斯鲟脂肪分解代谢的主要组织。综合来看,相比于皮下组织和肌肉,肝脏在俄罗斯鲟脂肪沉积及脂代谢中起着更重要的作用。根据以上试验所得的结果,结合养殖生产中鲟鱼普遍存在肝脏脂肪沉积的问题,本论文以俄罗斯鲟幼鱼肝脏脂肪沉积的营养调控为研究重点,系统探讨了脂肪源,脂肪水平和n-3/n-6比,辅助因子维生素E、甜菜碱、L-肉碱和牛磺酸等营养因素对俄罗斯鲟幼鱼生长和肝脏脂肪沉积的影响,并采用分子生物学手段检测了肝脏脂肪代谢调控相关因子的表达。2.不同脂肪源对俄罗斯鲟幼鱼生长、脂肪含量和脂类代谢的影响本研究选择三种具有代表性的脂肪源:鱼油(富含高不饱和脂肪酸,HUFA)、葵花籽油(富含亚油酸,18:2n-6)和亚麻籽油(富含亚麻酸,18:3n-3)制备三种等氮等能的饲料,通过8周的饲养实验研究不同脂肪源对俄罗斯鲟幼鱼(初始体质量为1.80±0.09g)生长、脂肪含量和脂类代谢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植物油源(葵花籽油和亚麻籽油)完全替代鱼油对俄罗斯鲟幼鱼生长无显着影响,但是亚麻籽油组的终末体重、增重率却显着低于葵花籽油组,说明饲料中过多的18:3n-3会降低俄罗斯鲟的生长。全鱼脂肪酸组成受到饲料脂肪酸组成的影响。鱼油组血清葡萄糖含量显着高于葵花油组和亚麻籽油组;但血清甘油三酯和胆固醇含量在三组之间无显着差异。富含n-3系脂肪酸的鱼油和亚麻籽油组提高了血清丙二醛(MDA)含量,同时增强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总抗氧化酶(T-AOC)活力。脂肪源没有影响全鱼脂肪含量,但亚麻籽油组肝脏和肌肉脂肪含量却低于鱼油组和葵花油组。脂肪含量的降低显示俄罗斯鲟幼鱼肝脏脂肪代谢可能受到脂肪源的影响,而实时定量PCR结果表明肝脏脂肪酸合成相关基因(PPAR γ、ACC α和FAS)的相对表达量不受脂肪源的影响,但脂肪分解代谢相关基因(PPAR α和ACO α)在亚麻籽油组显着上调。本研究表明:对于俄罗斯鲟幼鱼而言,虽然亚麻籽油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肝脏脂肪含量,但同时也会影响俄罗斯鲟的生长性能。从实际生产的角度来看,选择葵花籽油能更好地替代俄罗斯鲟饲料中的鱼油,而非以n-3高不饱和脂肪酸为主的亚麻籽油。3.不同脂肪水平和n-3/n-6比对俄罗斯鲟幼鱼生长、脂肪酸组成、抗氧化和脂肪含量的影响本实验以鱼油、葵花籽油和亚麻籽油为脂肪源配置3种脂肪水平(5%、15%和25%,分别简称为L5、L15和L25)和3种n-3/n-6比(1:3、1:1和3:1)9种饲料,通过8周的养殖实验探讨不同脂肪水平和不同n-3/n-6比对俄罗斯鲟幼鱼(初始体质量:9.61±0.03 g)生长、脂肪酸组成、肝脏脂肪含量、肝体比和脂质过氧化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饲料n-3/n-6比为1:3和1:1时,俄罗斯鲟的增重率随着脂肪水平的增加而升高。在n-3/n-6比为3:1时,俄罗斯鲟的增重率不受脂肪水平的影响,但是其存活率却随着脂肪水平的升高而显着下降。饲料脂肪水平显着地影响了全鱼脂肪酸组成。高脂肪水平显着降低了高不饱和脂肪酸的相对含量,表明在高脂肪水平条件下,HUFA更不易被机体所保留。血清和肝脏MDA含量随着脂肪水平和n-3/n-6比的升高而显着上升。肝体比、肝脏脂肪含量和甘油三酯含量均随着脂肪水平的增加而升高。试验同时发现,血清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活力在L25+3:1组显着提高,提示该处理组鱼的肝脏可能有一定的损伤。本研究表明:与L25+3:1相比,L25+1:3的饲料脂肪搭配可以有效地促进俄罗斯鲟幼鱼生长,提示合理的脂肪水平和脂肪酸组成可以降低脂质过氧化水平,避免损伤肝脏和正常生理功能的发挥。4.饲料中添加维生素E、甜菜碱、L-肉碱和牛磺酸对俄罗斯鲟幼鱼生长、体脂含量的影响俄罗斯鲟属肉食性动物,对饲料中糖类的利用效率较差,需要在饲料中添加较高的脂肪含量以满足其快速生长,但是高脂和高n-3/n-6比的饲料容易造成肝脏中脂肪的过量沉积而影响肝脏正常生理功能的发挥,而添加脂肪代谢辅助因子则可能促进其对脂肪的利用效率并起到保护肝脏的作用。本试验选取了维生素E、甜菜碱、L-肉碱和牛磺酸四种脂代谢辅助因子作为饲料添加剂,研究它们对俄罗斯鲟幼鱼生长性能、肝脂沉积和脂质过氧化的影响。试验选取450尾初始体质量为6.51+0.07 g的俄罗斯鲟幼鱼,随机分为5组并分别饲喂对照饲料和添加维生素E(200mg kg-1)、甜菜碱(1000mg kg-1)、L-肉碱(1000mg kg-1)和牛磺酸(1000mg kg-1)四种饲料,在流水养殖条件下饲养8周。试验结果表明四种脂肪代谢辅助因子组俄罗斯鲟幼鱼的终末体质量和增重率均高于对照组,其中牛磺酸组增重率最高,其次是L-肉碱组,这两组的增重率分别达到了239.05+6.87%和214.23+8.38%,提示这四种因子均有一定的促生长作用。血清脂质过氧化指标丙二醛含量在各组间无显着性差异,但L-肉碱却显着地影响了血清抗氧化酶活力。各组间血清谷草转氨酶活力、肝脏和肌肉脂肪含量无显着性差异。综上所述,本试验选取的四个脂肪代谢辅助因子均表现出一定的促生长作用,其中以牛磺酸的效果最好,L-肉碱次之,但是L-肉碱组肝体比和肝脏脂肪含量却低于牛磺酸组,提示合理添加L-肉碱等脂肪代谢辅助因子,可能会有效地降低肝脂的沉积,保障幼鱼的生长性能和正常生理机能的发挥。5.L-肉碱对俄罗斯鲟幼鱼生长、肝脏脂肪含量和肝脏脂肪代谢的影响大量研究结果表明,L-肉碱能够促进动物长链脂肪酸由细胞浆进入线粒体进行β-氧化,因此具有辅助脂肪代谢的作用。本试验以酪蛋白、明胶为蛋白源,鱼油、葵花籽油和亚麻籽油为脂肪源配置6种等氮等能饲料,分别添加0、250 mg kg-1、500mg kg-1、1000mg kg-1、2000 mg kg-1和4000 mg kg-1的L-肉碱研究其对俄罗斯鲟幼鱼生长、脂肪含量、肝脏脂肪代谢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添加500 mg kg-1-2000 mg kg-1的L-肉碱能够促进俄罗斯鲟生长,并能降低饲料系数,提示L-肉碱可通过提高饲料利用率而具促生长作用。血清丙二醛(MDA)含量不受饲料L-肉碱含量的影响。但饲料中添加L-肉碱可以提高血清抗氧化酶的活力。肥满度、肝体比、肌肉和肝脏脂肪含量也不受饲料L-肉碱含量的影响。肝脏组织学结果表明适量的L-肉碱能够减小俄罗斯鲟肝细胞中空泡的体积,说明添加L-肉碱可以起到改善俄罗斯鲟肝细胞形态的作用。Q-PCR结果表明L-肉碱能够提高肝脏脂肪的吸收和转运,表现为上调肝脏激素敏感性脂酶(HSL)和脂蛋白酯酶(LPL)的相对表达量。本实验说明饲料中添加L-肉碱可以提高俄罗斯鲟在饲喂高脂和高n-3/n-6比饲料时的生长性能,虽然对幼鱼的肝脏脂肪含量没有影响,但却能改善肝细胞形态并促进肝脏脂肪的转运。俄罗斯鲟是软骨硬鳞鱼中的一种,在进化上处于软骨鱼和硬骨鱼之间,因此其脂肪合成和分解代谢模式可能也与其它鱼类存在着差别。对鲟鱼肝脏、皮下组织和肌肉的脂肪含量及脂肪代谢相关基因相对表达量的研究表明,肝脏是俄罗斯鲟幼鱼脂肪沉积及脂肪代谢的主要部位;添加不同脂肪源对俄罗斯鲟脂肪沉积和生长的影响来看,虽然饲料中添加亚麻籽油可通过提高脂肪分解代谢而降低肝脏脂肪含量,但是亚麻籽油的添加会在一定程度降低俄罗斯鲟的生长性能,因此,从养殖生产的角度来看,用葵花籽油替代鱼油,或葵花籽油与鱼油合理搭配后应用到俄罗斯鲟幼鱼的饲料中。在脂肪水平和n-3/n-6比试验中,当饲料中n-3/n-6比为1:3和1:1时,俄罗斯鲟幼鱼的生长率和肝脏脂肪含量随着脂肪水平的提高而升高,但是饲料中过高的n-3/n-6比(3:1)和脂肪水平会在第一定程度上提高俄罗斯鲟脂肪过氧化水平和肝脏脂肪含量而导致肝脏损伤,进而影响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和抗应激能力。上述结果表明,这个高脂和高n-3/n-6比饲料诱导的肝脏损伤过程和结果,可以作为研究鲟鱼脂肪代谢辅助因子降脂和促生长作用的一个模型,从脂肪代谢辅助因子层面进行俄罗斯鲟幼鱼肝脂沉积的营养调控研究。从系列养殖试验的结果来看,而本文选择的脂肪代谢辅助因子:维生素E、甜菜碱、L-肉碱和牛磺酸虽未能降低高脂和高n-3/n-6比饲料饲喂俄罗斯鲟肝脏的脂肪含量和脂肪代谢,但是这几种脂肪代谢辅助因子却能通过降低饲料效率、提高肝脏脂肪转运和幼鱼抗氧化能力,有效地提高幼鱼的生长性能。建议在俄罗斯鲟幼鱼的饲料中,在合理提高脂肪水平时,要把n-3/n-6比例控制在≤1:3范围内。

二、肉碱在水产动物营养上的研究进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肉碱在水产动物营养上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饲料中添加喹乙醇和肉碱对鹦鹉鱼的生长和抗氧化指标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1.2.1 试验设计与饲料
        1.2.2试验期间饲养管理
    1.3 试验指标测定
        1.3.1 鹦鹉鱼的生长相关指标
        1.3.2 鹦鹉鱼的肝脏生化相关指标测定
    1.4 数据处理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肉碱和喹乙醇对鹦鹉鱼生长指标的影响
    2.2 肉碱和喹乙醇对鹦鹉鱼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3 结论与讨论

(2)胆汁酸、桑叶及紫苏油对高淀粉诱导大口黑鲈肝脏损伤的改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对照表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高淀粉饲料对鱼类的危害
        1.1.1 高淀粉饲料对鱼类生长的影响
        1.1.2 高淀粉饲料对鱼类血液生理生化的影响
        1.1.3 高淀粉饲料对鱼类肠道健康的影响
        1.1.4 高淀粉饲料对鱼类肝脏健康的影响
    1.2 鱼类肝脏健康的修复途径
    1.3 功能性添加剂的应用
        1.3.1 功能性添加剂对鱼类生长性能的影响
        1.3.2 功能性添加剂对鱼类肝脏健康的影响
    1.4 胆汁酸的研究现状
        1.4.1 胆汁酸的营养生理作用
        1.4.2 胆汁酸在水产动物营养上的研究应用
    1.5 桑叶的研究现状
        1.5.1 桑叶的营养生理作用
        1.5.2 桑叶在动物营养上的研究应用
    1.6 紫苏油的研究现状
        1.6.1 紫苏油的营养生理作用
        1.6.2 紫苏油在水产动物营养上的研究应用
    1.7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8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8.1 研究内容
        1.8.2 技术路线
第2章 胆汁酸对高淀粉诱导大口黑鲈肝脏损伤的修复作用
    引言
    2.1 材料与方法
        2.1.1 实验饲料
        2.1.2 实验动物与饲养管理
        2.1.3 样品的采集及指标测定
        2.1.4 数据统计与分析
    2.2 结果
        2.2.1 胆汁酸对大口黑鲈生长性能及形体指标的影响
        2.2.2 胆汁酸对大口黑鲈全鱼及肝脏常规营养组成的影响
        2.2.3 胆汁酸对大口黑鲈血浆生化指标的影响
        2.2.4 胆汁酸对大口黑鲈肝脏健康的影响
    2.3 讨论
    2.4 小结
第3章 桑叶对高淀粉诱导大口黑鲈肝脏损伤的改善作用
    引言
    3.1 材料与方法
        3.1.1 实验饲料
        3.1.2 实验鱼与饲养管理
        3.1.3 样品采集及指标测定
        3.1.4 数据统计与分析
    3.2 结果
        3.2.1 桑叶对大口黑鲈生长性能的影响
        3.2.2 桑叶对大口黑鲈肝脏营养组成的影响
        3.2.3 桑叶对大口黑鲈血浆生化指标的影响
        3.2.4 桑叶对大口黑鲈肝脏健康的影响
    3.3 讨论
    3.4 小结
第4章 紫苏油对高淀粉诱导大口黑鲈肝脏损伤的缓解作用
    引言
    4.1 材料与方法
        4.1.1 实验饲料
        4.1.2 实验鱼与饲养管理
        4.1.3 样品采集及指标测定
        4.1.4 数据统计与分析
    4.2 结果
        4.2.1 紫苏油对大口黑鲈生长性能的影响
        4.2.2 紫苏油对大口黑鲈肝脏营养组成的影响
        4.2.3 紫苏油对大口黑鲈血浆生化指标的影响
        4.2.4 紫苏油对大口黑鲈肝脏健康的影响
    4.3 讨论
    4.4 小结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

(3)氧化鱼油饲料中添加L-肉碱对洛氏鱥幼鱼脂质代谢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篇 文献综述
    第一章 氧化鱼油及其在水产养殖中的危害
        1.1 氧化鱼油
        1.2 氧化鱼油在水产养殖中的危害
    第二章 L-肉碱概述及其在水产养殖中的研究进展
        2.1 L-肉碱结构及理化特性
        2.2 L-肉碱的来源及分布
        2.3 L-肉碱对鱼类生长的影响
        2.4 L-肉碱对鱼类脂质代谢的影响
    第三章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第二篇 研究内容
    第一章 氧化鱼油对洛氏鱥肌肉及肝胰脏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1.1 材料与方法
        1.2 结果
        1.3 讨论
        1.4 小结
    第二章 氧化鱼油对洛氏鱥脂质代谢的影响
        2.1 材料与方法
        2.2 结果
        2.3 讨论
        2.4 小结
    第三章 氧化鱼油饲料中添加L-肉碱对洛氏鱥肌肉及肝胰脏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2 结果
        3.3 讨论
        3.4 小结
    第四章 氧化鱼油饲料中添加L-肉碱对洛氏鱥脂质代谢的影响
        4.1 材料与方法
        4.2 结果
        4.3 讨论
        4.4 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创新点
        5.1 结论
        5.2 创新点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4)L-肉碱对大鳞副泥鳅生长性能、肌肉品质、脂肪代谢和排氨率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说明
1 文献综述
    1.1 引言
    1.2 L-肉碱的研究进展
        1.2.1 L-肉碱的研究简史
        1.2.2 L-肉碱的理化性质
        1.2.3 L-肉碱的分布
        1.2.4 L-肉碱的生物合成
        1.2.5 L-肉碱的缺乏和补充
        1.2.6 L-肉碱的吸收和代谢
        1.2.7 L-肉碱的主要生理学功能
        1.2.8 L-肉碱在水产动物营养上的研究进展
    1.3 大鳞副泥鳅的概况
        1.3.1 大鳞副泥鳅的简介
        1.3.2 大鳞副泥鳅养殖业现状
2 研究目的和意义
    2.1 研究目的
    2.2 研究意义
3 试验方案
    3.1 试验动物及试验设计
    3.2 试验饲粮
    3.3 饲养管理
    3.4 主要设备与试剂
        3.4.1 设备
        3.4.2 试剂
    3.5 样品采集
    3.6 指标测定与方法
        3.6.1 生长性能的测定
        3.6.2 肌肉生化组成的测定
        3.6.3 血浆生化指标的测定
        3.6.4 肝胰脏脂肪代谢相关酶活性的测定
        3.6.5 鱼体排氨率的测定
    3.7 数据处理
4 试验结果与分析
    4.1 L-肉碱对大鳞副泥鳅生长的影响
    4.2 L-肉碱对大鳞副泥鳅肌肉营养成分影响
        4.2.1 L-肉碱对大鳞副泥鳅肌肉一般营养成分的影响
        4.2.2 L-肉碱对大鳞副泥鳅肌肉部分矿物元素含量的影响
        4.2.3 氨基酸分析
    4.3 L-肉碱对大鳞副泥鳅脂代谢的影响
        4.3.1 L-肉碱对大鳞副泥鳅血浆生化指标的影响
        4.3.2 L-肉碱对大鳞副泥鳅肝胰脏脂肪分解酶活性的影响
    4.4 L-肉碱对大鳞副泥鳅排氨率的影响
    4.5 回归分析
5 讨论
    5.1 L-肉碱对大鳞副泥鳅生长性能的影响
        5.1.1 L-肉碱对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的影响
        5.1.2 L-肉碱对饵料系数的影响
    5.2 L-肉碱对大鳞副泥鳅肌肉营养成分和品质的影响
        5.2.1 L-肉碱对大鳞副泥鳅体成分的影响
        5.2.2 L-肉碱对大鳞副泥鳅肌肉氨基酸组成和品质的影响
        5.2.3 L-肉碱对大鳞副泥鳅肌肉矿物质含量的影响
    5.3 L-肉碱与大鳞副泥鳅血浆生化指标的关系
        5.3.1 L-肉碱对大鳞副泥鳅血脂的影响
        5.3.2 L-肉碱对大鳞副泥鳅尿素氮和白蛋白含量的影响
    5.4 L-肉碱与大鳞副泥鳅肝胰脏脂肪酸代谢酶的关系
    5.5 L-肉碱对大鳞副泥鳅排氨率的影响
6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5)L-肉碱对海水小球藻种群增长和光合色素合成的调控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L-肉碱的来源、功能及在水产养殖中的研究进展
    1.2 海水小球藻的研究现状
    1.3 光合色素的种类、合成途径及应用
    1.4 目的意义
第二章 L-肉碱对海水小球藻种群增长,Fe、Mg元素含量及光合色素组成的影响
    2.1 材料
    2.2 方法
    2.3 结果
    2.4 讨论
    2.5 小结
第三章 L-肉碱对海水小球藻色素蛋白复合体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3.1 材料
    3.2 方法
    3.3 结果
    3.4 讨论
    3.5 小结
第四章 L-肉碱对海水小球藻光合色素关键合成酶基因表达量的影响
    4.1 材料
    4.2 方法
    4.3 结果
    4.4 讨论
    4.5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6)外源L-肉碱介导AMPKα-ACC-CPT信号通路调控鱼类脂肪酸代谢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篇 文献综述
    第一章 L-肉碱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水产养殖上的研究进展
        1.1 肉碱的生物学特性
        1.2 L-肉碱调控脂肪酸的β氧化
        1.3 L-肉碱调控鱼类脂肪酸代谢的研究进展
        1.4 影响外源L-肉碱调控鱼类的脂肪酸代谢的因素
    第二章 AMPK调控脂肪酸代谢的研究进展
        2.1 AMPK的分子结构与激活调节
        2.2 AMPK调控脂肪酸代谢
        2.3 AMPK调控ACC活性
        2.4 AMPK调控CPT-I活性
        2.5 AMPK的激活
    第三章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3.1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
        3.2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
第二篇 研究内容
    第一章 外源L-肉碱对鲤幼鱼生长性能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1.1 材料与方法
        1.2 结果
        1.3 讨论
        1.4 小结
    第二章 腹腔注射L-肉碱对鲤幼鱼游离肉碱含量、能量状态及AMPKα基因相对表达量的影响
        2.1 材料方法
        2.2 结果
        2.3 讨论
        2.4 小结
    第三章 外源L-肉碱对鲤幼鱼游离肉碱含量、能量状态及AMPKα-ACC-CPT信号通路的影响
        3.1 材料方法
        3.2 结果
        3.3 讨论
        3.4 小结
    第四章 外源L-肉碱介导AMPKα-ACC-CPT信号通路调控鲤和洛氏鱥脂肪酸代谢的比较研究
        4.1 材料与方法
        4.2 结果
        4.3 讨论
        4.4 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创新点
        5.1 结论
        5.2 创新点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7)中华绒螯蟹饲料适宜脂肪源筛选并提高其利用效率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植物脂肪源在水产饲料中的研究进展
    第二节 代谢组学的研究进展
    第三节 中华绒螯蟹营养物质研究进展简述
    第四节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中华绒螯蟹利用不同脂肪源的营养学研究
    第一节 不同脂肪源对幼蟹生长、抗氧化能力和血清代谢组学的影响
    第二节 不同脂肪源和水平对幼蟹生长、抗氧化能力和代谢酶活性的影响
    第三节 不同脂肪源高脂水平下添加肉碱对幼蟹生长、抗氧化能力和肝胰腺生化组成的影响
第三章 中华绒螯蟹利用饱和脂肪酸油源的营养学研究
    第一节 高饱和脂肪酸油源添加水飞蓟素和牛磺酸对幼蟹生长、体组成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第二节 高饱和脂肪酸油源与不同糖水平对幼蟹生长、消化酶活性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第三节 高饱和脂肪酸油源与不同蛋白水平添加肉碱对幼蟹生长、体组成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第四章 全文结论、创新点与研究展望
    全文结论
    创新点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8)L-肉碱对洛氏鱥生长及抗氧化性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篇 文献综述
    1.1 氧化应激
    1.2 抗氧化剂
    1.3 Keap1-Nrf2-ARE信号通路
    1.4 L-肉碱
    1.5 洛氏鱥
    1.6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第二篇 研究内容
    第一章 L-肉碱对洛氏鱥生长的影响
        1.1 材料与方法
        1.2 结果与分析
        1.3 讨论
        1.4 小结
    第二章 L-肉碱对洛氏鱥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2.1 材料与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3 讨论
        2.4 小结
    第三章 L-肉碱对洛氏鱥肝胰脏抗氧化酶及Keap1和Nrf2 mRNA相对表达量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3 讨论
        3.4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9)四种饲料添加剂在吉富罗非鱼饲料中的应用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罗非鱼概况
        1.1.1 罗非鱼的生物学习性
        1.1.2 中国罗非鱼产业的发展现状
        1.1.3 中国罗非鱼养殖的品种及养殖模式
    1.2 饲料添加剂在罗非鱼上的研究进展
        1.2.1 饲料添加剂的概况
        1.2.2 饲料添加剂的分类
        1.2.3 非营养性饲料添加剂在罗非鱼上的研究进展
    1.3 胆汁酸在水产动物营养上的研究进展
        1.3.1 胆汁酸的营养生理作用
        1.3.2 胆汁酸在水产动物上的研究与应用
    1.4 水飞蓟素在动物营养上的研究进展
        1.4.1 水飞蓟素的生理功能
        1.4.2 水飞蓟素在动物营养上的研究与应用
    1.5 L-肉碱在水产动物营养上的研究进展
        1.5.1 L-肉碱的营养生理作用
        1.5.2 L-肉碱在水产动物营养上的研究与应用
    1.6 谷胱甘肽(GSH)在水产动物营养上的研究进展
        1.6.1 谷胱甘肽的生理功能
        1.6.2 谷胱甘肽在水产动物营养上的研究与应用
第二章 饲料中添加胆汁酸对吉富罗非鱼幼鱼生长性能和肝脏代谢的影响
    2.1 材料与方法
        2.1.1 实验饲料
        2.1.2 实验鱼及日常管理
        2.1.3 样品采集
        2.1.4 指标测定
        2.1.5 数据处理
    2.2 结果
        2.2.1 饲料中添加胆汁酸对吉富罗非鱼幼鱼生长性能和饲料利用率的影响
        2.2.2 饲料中添加胆汁酸对吉富罗非鱼幼鱼全鱼、肌肉和肝脏基础营养成分的影响
        2.2.3 饲料中添加胆汁酸对吉富罗非鱼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2.2.4 饲料中添加胆汁酸对肝脏和肠道脂肪代谢酶的影响
        2.2.5 饲料中添加胆汁酸对吉富罗非鱼肝脏形态的影响
        2.2.6 饲料中添加胆汁酸对吉富罗非鱼幼鱼胆囊形态结构的影响
    2.3 讨论
        2.3.1 饲料中添加胆汁酸对吉富罗非鱼幼鱼生长性能的影响
        2.3.2 饲料中添加胆汁酸对吉富罗非鱼体组成的影响
        2.3.3 饲料中添加胆汁酸对吉富罗非鱼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2.3.4 饲料中添加胆汁酸对肝脏和肠道脂肪代谢酶的影响
        2.3.5 饲料中添加胆汁酸对肝脏和胆囊的影响
    2.4 小结
第三章 饲料中添加水飞蓟素对吉富罗非鱼生长性能、肝脏脂肪代谢酶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1.1 实验饲料
        3.1.2 实验鱼及日常管理
        3.1.3 样品采集
        3.1.4 指标测定
        3.1.5 数据处理
    3.2 结果
        3.2.1 饲料中添加水飞蓟素对吉富罗非鱼幼鱼生长性能和饲料利用的影响
        3.2.2 饲料中添加水飞蓟素对吉富罗非鱼幼鱼全鱼、肌肉和肝脏营养成分的影响
        3.2.3 饲料中添加水飞蓟素对吉富罗非鱼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3.2.4 饲料中添加水飞蓟素对肝脏脂肪代谢酶的影响
        3.2.5 饲料中添加水飞蓟素对吉富罗非鱼肝脏抗氧化酶的影响
        3.2.6 饲料中添加水飞蓟素对吉富罗非鱼肝脏形态的影响
    3.3 讨论
        3.3.1 饲料中添加水飞蓟素对吉富罗非鱼生长性能的影响
        3.3.2 饲料中添加水飞蓟素对吉富罗非鱼血清生化指标和肝脏脂肪代谢的影响
        3.3.3 饲料中添加水飞蓟素对吉富罗非鱼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3.3.4 饲料中添加水飞蓟素对肝脏细胞形态的影响
    3.4 小结
第四章 饲料中添加L-肉碱对吉富罗非鱼生长、肝脏脂肪代谢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4.1 材料与方法
        4.1.1 实验饲料
        4.1.2 实验鱼及日常管理
        4.1.3 样品采集
        4.1.4 指标测定
        4.1.5 数据处理
    4.2 结果
        4.2.1 饲料中添加L-肉碱对吉富罗非鱼幼鱼生长性能和饲料利用的影响
        4.2.2 饲料中添加L-肉碱对吉富罗非鱼全鱼、肌肉和肝脏营养成分的影响
        4.2.3 饲料中添加L-肉碱对吉富罗非鱼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4.2.4 饲料中添加L-肉碱对吉富罗非鱼肝脏脂肪代谢酶的影响
        4.2.5 饲料中添加L-肉碱对吉富罗非鱼肝脏抗氧化酶的影响
    4.3 讨论
        4.3.1 饲料中添加L-肉碱对吉富罗非鱼生长性能的影响
        4.3.2 饲料中添加L-肉碱对吉富罗非鱼脂肪代谢的影响
        4.3.3 饲料中添加L-肉碱对吉富罗非鱼抗氧化能力和抗免疫的影响
    4.4 小结
第五章 饲料中添加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对吉富罗非鱼幼鱼生长性能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5.1 材料与方法
        5.1.1 实验饲料
        5.1.2 实验鱼及日常管理
        5.1.3 样品采集
        5.1.4 指标测定
        5.1.5 数据处理
    5.2 结果
        5.2.1 饲料中添加GSH对吉富罗非鱼幼鱼生长性能和饲料利用的影响
        5.2.2 饲料中添加GSH对吉富罗非鱼幼鱼全鱼、肌肉和肝脏营养成分的影响
        5.2.3 饲料中添加GSH对吉富罗非鱼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5.2.4 饲料中添加谷胱甘肽对吉富罗非鱼肝脏抗氧化酶的影响
    5.3 讨论
        5.3.1 饲料中添加GSH对吉富罗非鱼生长性能的影响
        5.3.2 饲料中添加GSH对吉富罗非鱼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5.4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致谢

(10)俄罗斯鲟幼鱼(Acipenser gueldenstaedtii)肝脂沉积的营养调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鲟鱼营养研究进展
    第二节 鱼类脂肪沉积及脂肪代谢辅助因子
    第三节 俄罗斯鲟简介及其脂肪营养研究进展
    第四节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俄罗斯鲟幼鱼肝脏、皮下组织和肌肉脂肪含量及其在脂肪代谢中的作用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2. 实验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第三章 不同脂肪源对俄罗斯鲟生长、肝脏脂肪含量和脂肪代谢的影响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2. 实验结果
    3. 讨论
    4. 讨论
第四章 不同脂肪水平和n-3/n-6比对俄罗斯鲟生长、脂肪酸组成和肝脏脂肪代谢的影响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2. 实验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第五章 饲料中添加维生素E、甜菜碱、肉碱和牛磺酸对俄罗斯鲟幼鱼生长、体脂含量的影响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2. 实验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第六章 L-肉碱对俄罗斯鲟生长、肝脏脂肪含量和肝脏脂肪代谢的影响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2. 实验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四、肉碱在水产动物营养上的研究进展(论文参考文献)

  • [1]饲料中添加喹乙醇和肉碱对鹦鹉鱼的生长和抗氧化指标的影响[J]. 赵建忠,李长娥,孙学亮,陈成勋. 天津农业科学, 2022(01)
  • [2]胆汁酸、桑叶及紫苏油对高淀粉诱导大口黑鲈肝脏损伤的改善作用[D]. 郭佳玲. 西南大学, 2021(01)
  • [3]氧化鱼油饲料中添加L-肉碱对洛氏鱥幼鱼脂质代谢的影响[D]. 于婷. 吉林农业大学, 2020(03)
  • [4]L-肉碱对大鳞副泥鳅生长性能、肌肉品质、脂肪代谢和排氨率的影响[D]. 邓涛. 四川农业大学, 2019(01)
  • [5]L-肉碱对海水小球藻种群增长和光合色素合成的调控作用[D]. 王森. 吉林农业大学, 2019(03)
  • [6]外源L-肉碱介导AMPKα-ACC-CPT信号通路调控鱼类脂肪酸代谢的研究[D]. 陈玉珂. 吉林农业大学, 2019(03)
  • [7]中华绒螯蟹饲料适宜脂肪源筛选并提高其利用效率的研究[D]. 马倩倩. 华东师范大学, 2018(11)
  • [8]L-肉碱对洛氏鱥生长及抗氧化性能的影响[D]. 罗莎. 吉林农业大学, 2017(02)
  • [9]四种饲料添加剂在吉富罗非鱼饲料中的应用效果[D]. 苟庚午. 上海海洋大学, 2016(02)
  • [10]俄罗斯鲟幼鱼(Acipenser gueldenstaedtii)肝脂沉积的营养调控研究[D]. 朱浩拥. 华东师范大学, 2016(08)

标签:;  ;  ;  ;  ;  

肉碱在水产动物营养中的研究进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