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野生败酱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肖木珠,朱士农,张爱惠[1](2007)在《败酱属植物药用和食用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对败酱属植物的化学成分、药理、临床应用研究以及营养成分、人工栽培、组织培养技术进行了综述。败酱属植物主要含三萜类、环烯醚萜类、香豆素类、甾醇类、黄酮类化合物及挥发油,具有消炎、抗病毒、抗肿瘤、保肝利胆作用。同时营养成分丰富,可作为保健野菜开发利用。
朱加进[2](2006)在《白花败酱的综合开发及提取物对毒死蜱抑制吸收的作用研究》文中指出农药的广泛使用使世界粮食生产获得了巨大的丰收,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食品中农药残留超标,解决食品中农药残留问题业已成为食品安全的重要课题之一。对于食品中农药残留,目前的解决方法主要有:通过加强农药使用管理,减少使用量;通过清洗、去皮等物理方法减少食物中农药残留量;通过臭氧等化学物质处理分解食品中残留农药,从而达到减少农药残留的目的。本文的主要研究目标是:研究一种能够增加小肠蠕动的功能性成分来抑制或减少食品中残留农药的吸收,从而达到减少农药残留危害的目的。主要研究内容分四个方面:①寻找增加小肠蠕动的功能组分;②对组分进行提取工艺优化;③对抑制农药(本文采用毒死蜱作为研究试材)吸收作用的研究;④原料的引种及快速繁殖研究,以确保原料来源。苦菜,学名败酱草(Herba Patriniae)属败酱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分黄花败酱(Patrinia scabiosaefolia Fisch)和白花败酱(Patrinia villosa)。白花败酱(本文试材)作为一种中草药在医学上用来治疗腹泻与痢疾,但经作者食用后发现,还有很强的抗便秘作用。本文通过小鼠小肠蠕动试验,对白花败酱的汁、茎叶、挥发性成分及汁液中多糖,单宁成分及果胶成分进行了试验。水提取物中白花败酱单宁、果胶、多糖均有显着增强小鼠小肠蠕动的功能,其中单宁作用最强,30min小肠推进百分率达到83.3%;用65μm CW-DVB顶空固相微萃取分析白花败酱挥发性成分,未发现与促进肠蠕动密切相关的化学物质。因此把单宁成分作为进一步研究的试材。利用单因素试验和L9(33)正交试验,用纯丙酮作为提取溶液,对新鲜白花败酱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料液比为1:60、提取温度为35℃、提取时间为4h时,提取得率最高,此时单宁的提取率为6.84%。取禁食24小时的雄性ICR大鼠48只,每组12只单养于代谢笼中,给每组大鼠以40mg/kg体重(1/4LD50)剂量的毒死蜱油溶液灌胃,再灌服20mg/Kg、50mg/kg、100mg/kg的白花败酱单宁溶液及三蒸水,采集不同时间的血样、尿样粪样,正己烷液液萃取,气相色谱测定毒死蜱浓度。结果显示:白花败酱单宁能够有效减少大鼠血、尿中毒死蜱的浓度,同时增加粪便中毒死蜱的浓度,在给药量为每千克大鼠体重100mg的白花败酱单宁溶液时,大鼠血中毒死蜱浓度(4小时)可比对照组降低98%。进一步研究了利用叶片进行白花败酱组织培养的一种方法,总结了一条白花败酱露地、保护地栽培技术,快速繁殖技术及田间管理技术。本文还对白花败酱多糖的提取工艺,多糖的分离纯化、分子量测定、降血脂作用,增强免疫功能作用、抑制肿瘤作用及降血糖作用进行了研究。
郑华[3](2000)在《野生败酱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文中指出 败酱又名白花败酱,俗名苦菜,是种典型的无公害蔬菜。 一、基本特性 败酱高50~100厘米,9~10月花期,果期10~12月份。12月后落果,地上茎叶枯死,翌年春暖时宿根萌发新芽,落地种子也萌芽生长。人工栽培一般每667平方米年平均产量2000公斤,产值4000元,最高可产3000公斤,产值6000元。
郑华,周月英,钟伟荣[4](2000)在《野生败酱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文中研究表明
二、野生败酱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野生败酱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2)白花败酱的综合开发及提取物对毒死蜱抑制吸收的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引言 |
第一章 白花败酱对小鼠小肠蠕动的影响 |
1 败酱草研究进展 |
1.1 化学成分研究 |
1.1.1 挥发油和油脂 |
1.1.2 香豆素 |
1.1.3 皂甙 |
1.1.4 环烯醚萜甙 |
1.2 功能活性 |
1.2.1 镇静作用 |
1.2.2 抑菌作用 |
1.2.3 保肝利胆作用 |
1.2.4 对血液系统作用 |
1.2.5 抗肿瘤作用 |
1.2.6 皮肤搔痒 |
1.3 毒副作用 |
2 白花败酱对小鼠小肠蠕动的影响 |
2.1 试验方案 |
2.2 白花败酱营养成分分析 |
2.2.1 材料与方法 |
2.2.2 结果与讨论 |
2.3 白花败酱茎叶与水提取物抗便秘作用研究 |
2.3.1 材料与方法 |
2.3.1.1 材料 |
2.3.1.2 实验方法 |
2.3.1.3 结果与讨论 |
2.4 白花败酱水溶性成分对小鼠小肠蠕动的影响 |
2.4.1 材料与方法 |
2.4.1.1 材料 |
2.4.1.2 方法 |
2.4.1.2.1 PV中可溶性多糖提取方法 |
2.4.1.2.2 PV中果胶提取方法 |
2.4.1.2.3 椪柑果胶提取方法 |
2.4.1.2.4 黑便排出时间和排便频度实验 |
2.4.1.2.5 小肠推进实验 |
2.4.2 结果与讨论 |
2.4.2.1 不同处理对小鼠排便时间的影响 |
3 PV挥发性成分的分析 |
3.1 固相微萃取的研究进展 |
3.1.1 固相微萃取技术装置 |
3.1.2 原理及操作方法 |
3.1.2.1 直接固相微萃取 |
3.1.2.2 顶空固相微萃取 |
3.1.3 影响SPME萃取效率的因素及优化措施 |
3.1.3.1 固相涂层的性质 |
3.1.3.2 萃取方式的选择 |
3.1.3.3 萃取温度的确定 |
3.1.3.4 萃取时间的确定 |
3.1.3.5 样品体积和基体效应的影响 |
3.1.3.6 其它影响因素 |
3.1.4 SPME技术在食品分析中的应用 |
3.1.4.1 食品风味鉴定方面 |
3.1.4.2 异味检测方面 |
3.1.4.3 在农药残留检测方面的应用 |
3.1.4.4 在激素残留检测中的应用 |
3.1.4.5 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
3.2 PV的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
3.2.1 材料与方法 |
3.2.1.1 材料 |
3.2.1.2 方法 |
3.2.2 结果与讨论 |
4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白花败酱功能物质的提取工艺研究 |
1 白花败酱可溶性多糖的提取工艺研究 |
1.1 材料与方法 |
1.1.1 材料 |
1.1.2 方法 |
1.1.2.1 PV多糖提取方法 |
1.1.2.2 多糖测定方法 |
1.1.2.3 单因素试验 |
1.1.2.4 正交试验 |
1.2 结果与讨论 |
1.2.1 多糖的测定 |
1.2.2 热浸提工艺参数对PV中可溶性多糖得率的影响 |
1.2.2.1 料液比因素的影响 |
1.2.2.2 温度因素的影响 |
1.2.2.3 时间因素的影响 |
1.2.2.4 热浸提PV中可溶性多糖得率的正交试验 |
1.2.2.5 正交试验的方差分析结果 |
1.2.2.6 正交试验各处理的多重比较结果 |
1.2.2.6.1 料液比各水平间差异显着性SSR检验 |
1.2.2.6.2 时间各水平间差异显着性SSR检验 |
1.2.2.6.3 温度各水平间差异显着性SSR检验 |
1.3 结论 |
2 白花败酱可溶性多糖的分离纯化及分子量测定 |
2.1 白花败酱水溶性多糖的分离和纯化 |
2.1.1 材料与方法 |
2.1.1.1 实验材料 |
2.1.1.2 实验仪器 |
2.1.1.3 试验方法 |
2.1.2 结果与讨论 |
2.2 白花败酱多糖的分子量测定 |
2.2.1 材料与方法 |
2.2.1.1 实验材料 |
2.2.1.2 实验仪器 |
2.2.1.3 实验方法 |
2.2.2 结果与讨论 |
3 植物单宁的生理活性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
3.1 植物单宁的概述 |
3.1.1 水解单宁 |
3.1.2 缩合单宁 |
3.1.3 复杂多酚 |
3.2 单宁的生理活性研究 |
3.2.1 植物单宁的负面作用 |
3.2.1.1 植物单宁的抗营养活性 |
3.2.1.2 植物单宁的肝毒素活性 |
3.2.1.3 植物单宁的致癌作用 |
3.2.2 植物单宁的积极作用 |
3.2.2.1 植物单宁的抗癌活性 |
3.2.2.2 植物单宁的抗菌活性 |
3.2.2.3 植物单宁的抗艾滋病活性 |
3.2.2.4 植物单宁的免疫调节活性 |
3.2.2.5 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
3.3 植物单宁在食品中的应用 |
3.3.1 对食品风味的影响 |
3.3.2 辅色作用 |
3.3.3 在酒类生产中的作用 |
3.3.3.1 在啤酒生产中的作用 |
3.3.3.2 在葡萄酒生产中的作用 |
3.3.4 作为食品添加剂 |
3.4 展望 |
4 新鲜白花败酱中单宁成分的提取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材料 |
4.1.2 方法 |
4.1.2.1 PV单宁提取方法 |
4.1.2.2 单宁含量的测定方法 |
4.1.2.3 提取剂浓度的选择 |
4.1.2.4 单因素实验 |
4.1.2.5 正交试验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单宁的测定 |
4.2.2 热浸提工艺参数对单宁提取率的影响 |
4.2.2.1 提取剂浓度的选择 |
4.2.2.2 温度的影响 |
4.2.2.3 时间的影响 |
4.2.2.4 料液比的影响 |
4.2.2.5 热浸提PV中单宁提取率的正交试验 |
4.2.2.6 正交试验的方差分析结果 |
4.2.2.7 正交试验各处理的多重比较结果 |
4.3 讨论 |
5、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白花败酱单宁抑制毒死蜱吸收作用的研究 |
1 农药残留检测技术新进展 |
1.1 样品的提取和净化 |
1.1.1 固相萃取 |
1.1.2 固相微萃取 |
1.1.3 超临界流体萃取 |
1.1.4 凝胶渗透色谱法 |
1.2 检测方法 |
1.2.1 气相色谱法 |
1.2.2 高效液相色谱法 |
1.2.3 免疫分析法 |
1.2.4 超临界流体色谱法 |
1.2.5 毛细管电泳法 |
1.2.6 其他检测方法 |
1.3 发展趋势 |
2 白花败酱单宁抑制毒死蜱吸收作用的研究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实验材料 |
2.1.2 实验方法 |
2.1.2.1 动物实验方法 |
2.1.2.2 毒死蜱含量的测定 |
2.2 结果与讨论 |
2.2.1 标准曲线及线性范围 |
2.2.2 回收率与精密度试验 |
2.2.3 白花败酱单宁对毒死蜱吸收的影响 |
2.2.3.1 白花败酱单宁对毒死蜱吸收的影响及可行性 |
2.2.3.2 动物实验方法讨论 |
2.2.3.3 提取净化方法的优化 |
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白花败酱的其他功能作用 |
1 白花败酱多糖降血脂作用研究 |
1.1 多糖功能及降血脂作用 |
1.2 材料与方法 |
1.2.1 材料 |
1.2.2 方法 |
1.2.2.1 PV多糖的急性毒性试验 |
1.2.2.2 PV多糖的降血脂试验 |
1.3 结果与讨论 |
1.3.1 PV多糖的急性毒理试验 |
1.3.2 PV多糖对大鼠体重变化的影响 |
1.3.3 PV多糖对大鼠血清中甘油三酯的影响 |
1.3.4 PV多糖对大鼠血清中总胆固醇的影响 |
1.3.5 PV多糖对大鼠血清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影响 |
1.3.6 PV多糖对大鼠血清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影响 |
1.4 小结 |
2 PV功能成分对癌症、免疫作用和血糖的影响 |
2.1 测定原理 |
2.2 实验材料与方法 |
2.2.1 主要实验材料 |
2.2.2 实验方法 |
2.2.2.1 PV多糖对S_(180)荷瘤小鼠免疫功能影响的试验 |
2.2.2.2 PV多糖的降血糖作用试验 |
2.3 实验结果 |
2.3.1 PV多糖对S_(180)荷瘤小鼠免疫功能影响 |
2.3.1.1 PV多糖对S_(180)移植瘤生长的影响 |
2.3.1.2 PV多糖对S_(180)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
2.3.2 PV多糖的降血糖作用 |
2.3.2.1 PV多糖对四氧嘧啶所致高血糖小鼠的降糖作用 |
2.3.2.2 PV多糖对高血糖模型小鼠耐糖量的影响 |
2.4 讨论 |
2.4.1 PV多糖对S_(180)荷瘤小鼠免疫功能影响 |
2.4.1.1 PV多糖对S_(180)移植瘤生长的影响 |
2.4.2 PV多糖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
2.4.3 PV多糖的降血糖作用 |
2.5 小结 |
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白花败酱的引种栽培及组织培养 |
1 PV的保护地(大棚)栽培技术及管理 |
1.1 栽培技术 |
1.2 PV的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
1.3 PV的繁殖技术 |
1.4 PV生物学特性及栽培模式 |
1.4.1 PV的生物学特性 |
1.4.2 栽培技术 |
1.4.2.1 春露地栽培技术 |
1.4.2.2 越冬栽培技术 |
1.5 病虫害防冶 |
1.6 小结 |
2 白花败酱的组织培养技术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材料 |
2.1.2 方法 |
2.2 结果与讨论 |
3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四、野生败酱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败酱属植物药用和食用研究进展[J]. 肖木珠,朱士农,张爱惠. 金陵科技学院学报, 2007(03)
- [2]白花败酱的综合开发及提取物对毒死蜱抑制吸收的作用研究[D]. 朱加进. 浙江大学, 2006(04)
- [3]野生败酱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 郑华. 农村百事通, 2000(18)
- [4]野生败酱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 郑华,周月英,钟伟荣. 中国种业, 2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