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杜邦公司合纤销售额达105亿美元(论文文献综述)
卢占[1](2018)在《新常态下B集团涉外合作业务发展方向研究》文中认为国有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占有极重要地位,对国计民生有重要影响。目前全球经济发展放慢,我国经济增速度下行,企业经营成本不断上升。化工产业增速更进入下降通道,企业的内外环境都面临严峻挑战。B集团作为一家具有60多年历史的国有独资大型企业亦面临增长乏力的问题。本文以B集团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在“新常态”背景下涉外合作业务的发展问题。本文采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将B集团的发展与化工行业的三大巨头杜邦、陶氏化学和巴斯夫做比较分析,从巨头公司的发展历程借鉴成功经验,为B集团涉外业务制定相应发展策略。以此,本文基于财务视角考察了上述三大化工巨头发展轨迹,分析了不同发展阶段的海外扩张战略。以此为基础,结合目前我国新常态的经济现状以及B集团的发展现状,对B集团与化工三巨头的对标量化分析,得出B集团应该效仿三巨头的成长型战略开拓海外市场。于此,本文深度提炼了 B集团涉外业务的发展战略。在涉外业务的投资发展方向上要投资重点区域,聚焦重点产品。在公司的管理发展方向上应该优化组织结构,在合作方式上通过收购或者是投资建厂的方式在海外建立生产基地和销售机构拓展海外市场;在人才团队的建设方面,必须融入国际化工市场构建多个国际化经营团队。
黄书亭[2](2008)在《20世纪美国杰出CEO的危机管理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在南北战争以降的背景下,依托管理学基本原理,在多学科的视域中,遵循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以哲学、类型学、案例研究为框架,综合集成各种思想方法,以20世纪美国杰出CEO安德鲁·卡内基、约翰·皮尔庞特·摩根、约翰·D·洛克菲勒、亨利·福特、艾尔弗雷德·P·斯隆、托马斯·J·沃森、小托马斯·J·沃森、李·艾柯卡、杰克·韦尔奇为线索,用比较的视角,实证的方法,述评的文体,对重大危机事件进行描述、对比、统计、总结、研究,基于案例进行推理,剖析决策过程,认识危机的发生机制与显着特征,分析危机管理策略,上升为方法论原则,回归到危机管理实践。危机的分类多种多样。危机的酝酿、发生和变化,关联着复杂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危机是不确定性的表现形式,是科学管理理论逻辑展开的结果,是人格缺陷、制度缺陷、美国难题的体现,是“市场失灵”、“政府失灵”、“技术失灵”的后果,是领导与管理失衡的结果,是若干周期理论的折射,是现代化、全球化的伴生现象。较为科学的危机管理策略是:诚信,务实,盈利,专注,清醒,依法经营,肩负使命,洞悉人性,妥当归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财富观,承担社会责任。真诚面对公众,善待伙伴,擅长沟通,善于管理上司,防范环境污染,提防政治风险。热爱生活,忠于家庭,积极休闲,交往慎重。面对现实,反应适度,持续改进,创新商业模式,形成核心能力,摆脱行为惯性,不苛求完美。讲究方法,规避不确定性,创新品牌,警惕多元化陷阱。重视隐性知识,注重教育训练。保持历史感,避免简单化,建立竞争性的企业文化、柔性的组织结构、规范的法律机制,建立“高瞻远瞩公司”。本文提供观察美国近现代史的新颖视角:多角度勾连企业、人物、社会与历史,构成研究美国经济制度史乃至美国历史的参照系,为理解企业管理与管理思想的发展,为观察新闻史、战争史及休闲史,为评价美国文化、美国内战、工人运动、城市化、新政、美国改革、美国经济发展的原因和特点提供新视角;本文是案例研究的积极尝试:以问题为导向,围绕核心概念,选择事例,分析数据,提炼观点,审视、验证和创新传统理论,弥补理论分析的空洞、乏味,避免随机、失控现象,兼顾量的研究与质的分析,在研究和运用上开辟新的领域,尝试新的方法,提供有益的建议,研究过程规范、标准;本文是学科交叉的有益探讨:涉及宽泛的时空范畴,涉猎管理学、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军事学等领域,在管理学与多学科的融合中,剖析典型人物和典型案例,阐释杰出CEO的历史地位、得失成败与现实价值,体现扎实的人文功底,有助于管理学的学科建设和理论建构,其研究策略、文体与叙述方式,有一定的示范价值。
钱松[3](2004)在《日本石化工业生存及发展战略》文中研究表明
罗承先[4](1994)在《世界最大化学公司——杜邦的现状》文中提出 杜邦公司创立于1802年,经过100余年的发展,成为美国最大的火药公司(占美国产量的2/3)。1899年该公司改组成股份公司。随着企业的扩大,杜邦家族所占股份逐年下降;1937年杜邦家族所占股份44%,1967年降至28.5%。因占有其他股份的人员十分分散,至今杜邦家族仍牢牢控制着杜邦公司。 经本世纪初30年的努力,杜邦公司从火药发展成综合性大化学公司,50年代成为世界最大的化学公司。50年代末期杜邦公司开始进入国外,至70年代末80年代初发展成包括能源、合
马清苑[5](1980)在《合纤巨人——杜邦》文中指出 美国杜邦公司全名为尼莫尔·杜邦公司(E.I.Du Pont de Nemours & Co),是美国最大的化学工业公司,也是世界上最大的一家合成纤维垄断企业。1978年,该公司总资本超过80亿美元,全年总销售额达105亿美元,职工人数13万人以上。 杜邦公司机构庞大,设有如下十一个部门:1.中央研究院:着重基础性的研究工作,下设十一个研究所; 2.工程部:由工程师组成,协助生产,承担工程设计;
谢曜[6](1964)在《近年来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矿垄断组织实力对比的演变情况》文中提出 列宁早在本世纪初就已指出:“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各个企业、各个工业部门和各个国家的发展必然是不平衡的,跃进的。”这种不平衡发展很自然地会破坏各国垄断资本之间实力对比的现状,从而引起它们重新分
韩晓慧[7](2003)在《JH公司的发展战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JH公司是国家最早兴建的大型化学工业基地,经过多年的建设,已经发展成为集石油制品、基本有机化学品、精细化学品、合成材料等产品生产为一体的大型炼油化工企业。进入二十一世纪,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进程中,JH公司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由于其存在的历史性、结构性、资产性、体制性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致使JH公司近几年来一直处于亏损状态。本文深入分析了石化工业目前的国际、国内概况和JH公司的内、外部环境,并对石油化工行业的环境影响要素、石油化工行业的结构及我国石油化工行业的竞争进行了分析,同时遵循发展战略管理思想,采用SWOT分析方法、波特Five Forces分析方法、企业内部因素分析方法(IFE)、企业外部分析的方法等,通过对企业的内部资源、企业的战略与竞争优势、劣势分析,明确JH公司所面临的机会和威胁,确定了JH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和主导产品,同时根据分析的结论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战略,主要是实施结构调整、集约经营战略;实施规模经济战略;实施技术创新战略;发展信息技术战略。以力图对JH公司的发展有所借鉴,并能对国内大型乙烯企业的发展有所借鉴。
钱伯章[8](2002)在《跨国公司近期投资中国石化和化工业现状》文中指出
李锋[9](2002)在《《案例》:南方聚酯有限公司 ——在危机中谋求竞争优势》文中研究指明本文是一篇战略管理方面的案例,全文主要由两个部分组成:案例和案例分析。 案例部分运用叙实的方法,对南方聚酯有限公司的背景作了基本说明,又采用情景再现的形式对南方聚酯有限公司现在面对的机会和困难,以及经营班子的应对措施作了描述。由于公司制定的战略与其所拥有的资源并不匹配,因此,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前处于十分被动的局面。文中穿插介绍了我国聚酯工业所处的市场环境和行业中的一些近期动向。 案例分析部分,根据案例部分提供的素材和作者收集的其他有关资料,运用行业竞争5种压力模型、价值链分析方法等管理方面的理论,对南方聚酯有限公司进行了行业分析、企业优劣势分析,试图找出南方公司的核心能力与资源优势,并结合上述结果对南方公司的一些战略部署作了分析和评价。在此基础上,对南方公司今后的战略发展步骤作了一定的规划,指出南方公司应采取聚焦差别化的战略,把发展战略聚焦在差异化产品更新换代上,为保持在特定市场的优势地位,不以扩大市场规模为目的,而是以开发高档次、高附加值产品为方向,这样才可能获得丰厚的回报。在有一定积累的基础上,再考虑前向一体化的整合。而在战略的实施过程中,还要注意运用缔结战略联盟、争取政府支持等有效的方法,以增强与对手竞争的能力。
何为民[10](2002)在《并购、集中与市场经济发展》文中研究说明兼并收购引起产业和资本的集中,集中导致垄断,垄断产生市场竞争结构和市场行为的改变。从高度分散的自由竞争市场结构向集中的垄断竞争市场结构发展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这就是本文的核心思想。 从亚当·斯密的自由竞争到马歇尔的“两难”困惑,从马克思主义对资本集中的本质揭示到张伯伦、罗宾逊夫人的垄断竞争理论,经济学理论发展的轨迹反映了并购集中的发展现实。典型发达国家市场经济发展的并购集中的自然历史过程典型地证明了这个规律。非典型市场经济国家赶超发展的过程同样也离不开并购集中的市场结构调整。只有完成垄断竞争的市场结构,才能有成熟的市场经济,这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 中国的经济转轨是建设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中国的经济发展正在走市场经济国家曾经走过的并购集中道路。但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条件和二十一世纪的世界环境决定了中国的并购集中与其他国家在许多方面有很大的不同。本文力图从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国际与国内的不同角度阐明并购集中与市场结构调整的发展规律,并应用此规律分析我国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的产业组织发展道路。
二、杜邦公司合纤销售额达105亿美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杜邦公司合纤销售额达105亿美元(论文提纲范文)
(1)新常态下B集团涉外合作业务发展方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学位论文数据集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本文主要创新点 |
1.5 本文的技术路线图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战略的概念 |
2.2 企业发展战略基本理论 |
2.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2.3.1 国外研究现状 |
2.3.2 国内研究现状 |
2.3.3 国内外研究评述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国际大公司基础对比指标获选 |
3.1 杜邦海外发展战略的调整及其财务特征 |
3.1.1 杜邦海外发展战略的调整过程 |
3.1.2 杜邦海外发展战略调整的意义 |
3.1.3 杜邦海外扩展战略实施的财务特征 |
3.2 陶氏化学海外扩张战略的调整及其财务特征 |
3.2.1 陶氏化学海外发展战略调整过程 |
3.2.2 陶氏化学海外发展战略调整的意义 |
3.2.3 陶氏化学海外扩展战略实施的财务特征 |
3.3 巴斯夫海外发展战略的调整及其财务特征 |
3.3.1 巴斯夫海外发展战略调整过程 |
3.3.2 巴斯夫海外发展战略调整的意义 |
3.3.3 巴斯夫海外扩展战略实施的财务特征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B集团对标指标获选 |
4.1 “新常态”经济背景阐述 |
4.1.1 “新常态”的表征 |
4.1.2 “新常态”下的宏观政策 |
4.1.3 “新常态”下北京市政府的政策及行动 |
4.1.4 “新常态”下B集团所处发展阶段的外部环境归纳 |
4.2 B集团发展趋势 |
4.3 B集团涉外合作业务现状 |
4.3.1 B集团涉外合作业务范围 |
4.3.2 B集团涉外合作业务规模 |
4.3.3 B集团涉外合作主要区域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发展战略的深度提炼 |
5.1 对标节点初步确定发展战略 |
5.1.1 B集团与世界化工巨头发展节点对标 |
5.1.2 B集团发展战略选择 |
5.2 适合B集团的涉外投资发展方向 |
5.2.1 投资重点区域 |
5.2.2 投资重点产品 |
5.3 适合B集团的涉外组织管理策略 |
5.3.1 组织结构选择 |
5.3.2 合作方式选择 |
5.3.3 人才团队建设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研究结论及展望 |
6.1 结论 |
6.2 研究的不足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和导师简介 |
附件 |
(2)20世纪美国杰出CEO的危机管理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问题的意义与背景 |
1.3 案例研究论考 |
1.4 理论框架与篇章结构 |
1.5 成果及创新之处 |
1.6 本章小结 |
2 美国杰出CEO的综合背景 |
2.1 美国近现代史概观 |
2.2 CEO与"美国的世纪" |
2.3 企业环境的综合透视 |
2.4 哲学视域中的管理与危机管理 |
2.5 本章小结 |
3 危机管理的基本理论 |
3.1 基本概念的进一步考察 |
3.2 危机管理的理论渊源 |
3.3 危机管理的类型学分析 |
3.4 危机管理的多重研究向度 |
3.5 危机成因剖析 |
3.6 本章小结 |
4 泰罗、法约尔、韦伯时代(1890-1929) |
4.1 卡内基:蓝海战略与危机管理 |
4.2 卡内基&弗里克:罢工事件与连锁反应 |
4.3 摩根:危机管理中的传媒攻略 |
4.4.本章小结 |
5 西奥多、富兰克林·罗斯福时代(1901-1972) |
5.1 福特家族:家族企业与危机管理 |
5.2 托马斯·沃森:企业文化、大型活动与危机管理 |
5.3 斯隆:组织变革与危机管理 |
5.4 本章小结 |
6 德鲁克时代(1945-2005) |
6.1 小托马斯·沃森:向上管理与危机管理 |
6.2 艾柯卡:企业家社会的危机管理 |
6.3 企业危机管理策略探析——以韦尔奇为例 |
6.4 本章小结 |
7 基于案例的危机管理拓展研究 |
7.1 休闲与创新 |
7.2 军旅生活对CEO危机管理策略的影响 |
7.3 杰出CEO人际关系策略考论 |
7.4 "事业部制"理论应用研究 |
7.5 危机管理策略的文化哲学批判 |
7.6 危机管理策略述要 |
7.7 本章小结 |
8 结论、建议与展望 |
8.1 主要结论 |
8.2 研究的不足之处 |
8.3 若干建议 |
8.4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表 |
(3)日本石化工业生存及发展战略(论文提纲范文)
跻身世界顶级大公司战略 |
重组改制战略 |
拓展海外业务战略 |
(7)JH公司的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1 石油化工行业目前概况与发展趋势 |
1.1 国外石油化工行业状况 |
1.1.1 全球石化工业开始从低谷中回升 |
1.1.2 全球各大石油石化公司利润增加 |
1.1.3 一批超大规模石化装置投产或基本建成 |
1.1.4 全球石化工业的兼并重组进入稳定发展阶段 |
1.1.5 世界石化工业新一轮投资热潮重新开始 |
1.2 国内石油化工行业状况 |
1.2.1 中国石化工业现状分析 |
1.2.2 中国石化工业与世界的差距 |
1.2.3 二十一世纪中国石化工业展望 |
1.3 JH公司概况 |
1.3.1 企业沿革及概况 |
1.3.2 生产装置情况 |
1.3.3 产品及市场占有情况 |
2 外部环境分析 |
2.1 石油化工行业的外部环境 |
2.1.1 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形势 |
2.2 石油化工行业的环境影响要素分析 |
2.2.1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石化行业的影响 |
2.2.2 技术因素对石化行业的影响 |
2.2.3 电子商务对石化行业的影响 |
2.3 石油化工行业的结构分析 |
2.3.1 石油企业市场集中度分析 |
2.3.2 我国石油化工存在的主要结构性矛盾 |
2.3.3 国内石油化工行业的结构调整 |
2.4 对我国石油化工行业的竞争分析 |
2.4.1 石化行业企业之间的竞争 |
2.4.2 对其他竞争力量的综合分析 |
3 企业内部因素分析 |
3.1 JH公司的内部资源分析 |
3.1.1 JH公司生产装置水平分析 |
3.1.2 产品状况分析 |
3.2 JH公司的竞争优势 |
3.2.1 公司内部具有的优势 |
3.2.2 公司外部具有的优势 |
3.3 JH公司的劣势分析 |
3.3.1 深加工水平低、产品结构的问题突出 |
3.3.2 装置规模经济效益差 |
3.3.3 低效和不良资产比例大,资产负债率高,资本结构不合理 |
3.3.4 冗员过多,人员结构存在问题 |
3.3.5 管理机制不灵活,尚待改善 |
3.4 对JH公司内部战略管理分析的总结 |
3.5 JH公司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
3.5.1 企业所面临的机遇 |
3.5.2 企业须应对的挑战 |
4 JH公司发展战略的选择及制定 |
4.1 实施结构调整、集约经营战略 |
4.1.1 淘汰落后装置,发展主导产品 |
4.1.2 作好原料结构调整,优化内部资源配置 |
4.2 实施规模经济战略 |
4.2.1 乙烯装置扩能改造 |
4.2.2 配合乙烯装置扩能改造,整合乙烯下游产品 |
4.2.3 完善丙稀、芳烃及其它下游产品加工装置,调整产品的结构,突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
4.2.4 采取灵活的销售策略,保证规模经济战略的实施 |
4.3 实施技术创新战略 |
4.3.1 提高企业研发能力 |
4.3.2 提高产品创新能力 |
4.3.3 提高工艺创新能力 |
4.4 发展信息技术战略 |
结束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9)《案例》:南方聚酯有限公司 ——在危机中谋求竞争优势(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一部分 案例 |
引子 |
南方聚酯有限公司的发展历程 |
公司简介 |
1993~1995年,筹建至投产初期的快速发展期 |
1996~1997年,艰难期,被迫停产一年 |
1998年至现在,重新崛起期 |
有关政策及南方公司的困境 |
政策支持 |
南方公司的困境 |
2000~2001年行业中的几件大事,价格战已悄然打起 |
主要竞争对手的近期动向 |
民营企业来势凶猛 |
走私现象抬头 |
境外产品的倾销 |
降耗增效,争取政策 |
降耗增效 |
向上反映,争取政策 |
建立价格联盟 |
情况继续恶化,寻找对策 |
提出思考问题 |
第二部分 案例分析 |
1 案例分析的主要目的和思路 |
2 行业分析 |
2.1 市场的发展历程及潜力 |
2.2 行业五种竞争力量模型分析 |
2.2.1 内部竞争者 |
2.2.2 外来竞争者 |
2.2.3 买方 |
2.2.4 卖方 |
2.2.5 替代品 |
3 南方聚酯有限公司的优劣势分析 |
3.1 南方公司的优势 |
3.2 南方公司的劣势 |
3.3 优势与劣势的形成与转换 |
4 对南方公司的部署的分析 |
4.1 降低成本以应对价格竞争 |
4.2 合作战略和组建联盟 |
4.3 争取政府支持,争取得到有关政策 |
5 谋求竞争优势 |
5.1 “我们的比它们的强”的战略 |
5.2 聚焦差别化经营战略 |
5.3 纵向一体化的发展 |
6 结语 |
附录 |
注释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并购、集中与市场经济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序言 |
一、 选题的思路 |
二、 概念的界定 |
三、 论文的思想方法 |
四、 观点与论点 |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的并购集中理论 |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并购集中理论的发展 |
第二节 马克思《资本论》中资本集中理论 |
第三节 希法亭的资本集中理论 |
第四节 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的并购集中的论点 |
第二章 并购集中的经济学理论 |
第一节 规模经济理论 |
一、 原始规模经济理论 |
二、 规模经济的理论的内涵 |
三、 新古典经济经济学的规模经济模型 |
四、 生存技术的最佳规模经济理论 |
第二节 并购集中效率理论 |
一、 协同效应理论 |
二、 交易费用理论 |
三、 并购的市场效率 |
第三节 并购集中与企业发展战略理论 |
一、 多角经营战略 |
二、 降低经营风险战略 |
三、 增强市场势力战略 |
第四节 并购集中的委托代理理论 |
第五节 并购集中技术理论 |
一、 集中程度的测定理论 |
二、 并购价值估算理论 |
第三章 国外并购集中的过程 |
第一节 欧美产业集中过程 |
一、 产业集中的形成 |
二、 并购浪潮与产业集中 |
三、 全球化时代的产业集中 |
第二节 日本产业集中的过程 |
一、 日本财阀垄断的历史传统对日本产业政策的影响 |
二、 日本产业集中的理论体系 |
三、 日本产业集中的过程 |
第三节 韩国、印度产业集中的过程 |
一、 韩国的产业集中 |
二、 印度的产业集中 |
第四节 中外市场结构发展比较的思考 |
第四章 中国并购集中的发展 |
第一节 中国产业集中的发展 |
一、 我国产业小型化分散化的发展过程 |
二、 我国产业集中化的努力 |
三、 我国产业组织发展的特点 |
第二节 上市公司的并购集中 |
一、 上市公司并购的有利条件 |
二、 我国上市公司并购的现状 |
三、 我国上市公司并购集中的规范化发展 |
第三节 外资对国内企业的并购 |
一、 外资并购的发展 |
二、 外资并购受到限制的因素分析 |
三、 外资并购的利弊分析 |
第五章 中国产业组织结构发展研究 |
第一节 我国各行业产业组织状况比较分析 |
第二节 中国产业集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
第三节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产业组织目标 |
第四节 我国并购集中发展的趋势 |
一、 实质性并购兴起加速产业集中 |
二、 产业组织结构调整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还是政府主导。 |
三、 我国市场结构调整将直接与经济全球化接轨 |
四、 我国并购环境和并购手段的市场化发展 |
参考资料 |
后记 |
四、杜邦公司合纤销售额达105亿美元(论文参考文献)
- [1]新常态下B集团涉外合作业务发展方向研究[D]. 卢占. 北京化工大学, 2018(06)
- [2]20世纪美国杰出CEO的危机管理策略研究[D]. 黄书亭. 南京理工大学, 2008(01)
- [3]日本石化工业生存及发展战略[J]. 钱松. 中国石油和化工, 2004(10)
- [4]世界最大化学公司——杜邦的现状[J]. 罗承先. 石油化工动态, 1994(12)
- [5]合纤巨人——杜邦[J]. 马清苑. 合成纤维, 1980(04)
- [6]近年来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矿垄断组织实力对比的演变情况[J]. 谢曜. 国际问题研究, 1964(02)
- [7]JH公司的发展战略研究[D]. 韩晓慧. 电子科技大学, 2003(02)
- [8]跨国公司近期投资中国石化和化工业现状[J]. 钱伯章. 中国石油和化工, 2002(09)
- [9]《案例》:南方聚酯有限公司 ——在危机中谋求竞争优势[D]. 李锋. 暨南大学, 2002(02)
- [10]并购、集中与市场经济发展[D]. 何为民. 厦门大学, 20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