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口管理与计算机网络资源探讨

端口管理与计算机网络资源探讨

一、港口管理与计算机网络资源的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姜浩南[1](2020)在《基于信息技术的港口堆场作业流程系统的研究》文中提出港口是海上贸易的关键节点,研究及分析港口堆场管理及作业流程优化,对促进海上物流发展以及降低港口堆场管理成本等方面有积极作用。在现有的港口堆场管理与作业流程系统中,仍然存在堆场装卸效率不高、提货流程繁琐等问题,为进一步优化港口堆场管理与作业流程,提出港口堆场管理与作业流程系统的设计,结合信息技术,重点对CFS集装箱堆场、传播管理以及业务流程、信息系统维护等方面展开研究,在实现信息化转型及控制的前提下,通过对模块之间的联系性进行分析,并提高信息系统的及时性以及一致性。港口堆场管理与作业流程系统的设计及应用,是以拆装箱作业、数据传递或转移、数据管控为核心,进而实现A港口堆场作业流程的优化与改进。分析A港口堆场管理与作业流程系统的应用,其中主要作业流程应用包括静态数据(主要包括港口集装箱的属性信息、分类信息、规格说明、资产性信息等),动态数据(主要包括集装箱设备运行数据、维修管理数据、流动数据、库存信息、堆场管理信息等),中间数据处理数据(各类查询信息处理结果、统计分析报表、堆场作业完成情况等),依托计算机信息处理平台,对港口堆场作业流程数据进行采集加工分析处理,从而实现港口堆场管理与作业流程系统的优化以及搭建和应用。在此基础上,并从机械技术、信息技术融合应用的角度,实现港口堆场管理与作业流程系统的实际应用效果提升。图28幅;表6个;参47篇。

李晓楚[2](2019)在《基于GIS的港口信息管理系统》文中认为世界经济的高速发展,信息化产业的推广普及,带动贸易和全球运输业的稳步增长。在全球化的大环境中,现代化物流行业脱颖而出,港口在物流供应链中是重要节点,因此港口业务的发展也在迅猛加快。港口业务拓展不断加大,对临港地区甚至内陆城市的经济贸易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传统港口的运输、装卸和仓储功能已经无法满足,因此对港口信息化服务的管理要求不断增高。完成港口数字化和信息化建设已成为大方向,必须针对这个方向全面要求,才能让港口发展适应国家经济,适应国际需求。然而国内部分港口管理手段依旧存在信息化、智能化不足的问题,即便目前开发了港口信息管理系统,但仅仅是基于关联数据库层面的僵化管理,依旧缺少可视化较为直观的信息管理系统,因此港口信息管理系统与GIS技术的结合已成为趋势。本文设计的港口信息管理系统是结合港口数据信息与GIS技术,并通过Java语言开发,可以更加高效、直观、便捷的管理航道、港池、泊位等港口信息,船员用户通过GIS卫星图的地理信息数据更好也更直观的掌握到港信息。该系统在PC端结合百度地图,将港区卫星图展示出来,用户点击卫星图上标注可查询港口各项信息,直观且精准。而且还可以根据船舶定位来管理港口船舶,同时在GIS卫星图上绘制了港口航道,通过航道等级水深信息可以确定通航安全,并对堆场区域进行了绘制,便于船舶的装卸货和管理。为了港口财产安全和人员安全,还设计了危险品监管模块,严格对船舶货物与港口企业进行登记管控。港口码头调度是港口的重要模块,需要实施各项严谨周全的计划,如堆场计划、船舶配载计划、泊位计划以及船舶进出港计划,可以有效提高港口的运营效率。同时管理部门可以对港口信息进行增删改查,用户通过交流平台讨论到港信息,及时反馈问题和解决问题。建设这样一个可视化交互性好的港口GIS管理系统,不仅让管理高效,用户掌握信息的直观度也更高。

刘遵峰[3](2015)在《转型期港口资源优化配置与管控体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一个国家或地区往往需要通过港口实现其与国内外市场的连接,因此港口一直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而随着全球经济融合程度的不断加深,港口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地位更加突出,尤其港口的发展还会辐射其经济腹地,可以直接影响到相关区域的发展状态,因此对港口发展的研究尤显重要。随着经济及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中国港口也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同时,也出现了港口管理机制转型相对滞后于社会经济转型,港口规模迅速扩大与港口资源利用效率低等现象并存的局面。这种情况影响了中国港口利用效率的提高和可持续发展,而其中港口资源配置效率偏低是主要问题,因此分析港口资源配置效率,探寻港口资源配置机制就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在此背景下,本文综合运用公共管理学、经济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与技术方法,基于社会学分析的过程多层次视角,通过建立转型期港口资源优化配置效应分析框架,重点从资源配置、治理结构、制度环境三个层面进行探讨,旨在寻找港口资源配置效率低的深层次原因,以期为快速港口建设过程中,港口资源配置理论及相应制度设计提供理论支持和客观依据。在资源配置层面,本文使用三阶段DEA级联控制法、两阶段模型拟合法等方法对港口资源合理配置的经济效率、内部资源优化重置效率、港口与其所在城市的关系等进行了研究,发现中国主要港口经济效率偏低,且存在群内港口过度竞争的现象;通过港口内部资源重置和理顺港城关系可以促使港口资源不断优化,推动港口资源趋向合理配置,并有助于港口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反之则相反。在治理结构层面,本文从港口治理结构演变的角度考察了转型期中国港口资源配置效率偏低的原因,认为转型期港口资源配置效率低的主要根源就是“利益冲突”,而治理结构的变化可以对港口资源配置的效率产生以下影响:一是治理结构演变中产生的纵向竞争客观上推动了港口现代物流的发展,从而形成正向效应;二是治理结构演变中产生的横向竞争过度导致了负反馈效应;三是治理结构决策单元内部竞争导致的港口内各港口企业之间的争夺利益的现象。在制度环境层面,本文认为转型期港口资源配置制度的环境缺陷主要表现在:①港口资源产权的制度环境的缺陷,包括港口产权模糊、港口产权结构分化两个方面;②港口资源配置规划的制度环境的缺陷,主要包括港口资源配置规划体系多头管理、战略布局空间重叠、规划行政执法不严、监管体系不完善等方面;③港口市场的制度环境的缺陷,主要是港口之间的恶性竞争。针对上述环境缺陷,本文认为应遵行三个层面的制度设计规范:①港口资源配置的规律是港口资源配置的最高层次的规范;②港口资源配置的法律,是港口资源配置中间层次的规范;③港口资源配置政策优化港口资源配置的行为准则。依据三个层面的设计规范,本文就转型期港口资源优化配置制度体系进行了设计,认为该体系应港口能力资源优化配置、港口客户资源优化配置、港口信息资源优化配置、港口社会公共资源优化配置等领域,并对各领域的具体内容进行了解释。本论文在以下三个方面有所创新:第一,本论文在港口资源利用效率影响因素的研究中引入经济、治理结构、制度设计等三个因素分析视角。提出了港口资源优化配置经济模型、港口资源决策网络模型和港口资源配置的制度框架,揭示出经济、治理结构、制度设计三者对港口资源优化配置的作用机理,对优化港口资源优化配置有较高的理论和实践价值。第二,本论文构建了港口资源优化配置的经济模型、港口资源治理的决策网络模型和港口资源配置的制度框架,这对我国港口资源优化配置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价值。第三,本论文的研究采用多学科多领域知识与多种分析方法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在整个论文的研究过程中涉及到港口经济学、港口规划学、新制度经济学和公共管理学等多学科,在实证研究部分,应用前沿生产函数、面板数据模型、层次分析法等计量经济模型分析法,对之前的理论推导结果进行验证,使研究中对问题的分析过程和结论更具信服力。这种多方法的实证分析在国内外相关研究中并不多见。

戚勇[4](2013)在《港口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的规划及其经营管理子系统的实现》文中提出由于《港口法》于2004年才颁布实施,江苏省级港口行政管理部门于2005年成立,全省各级港口行政管理部门大部分也是在《港口法》颁布实施以后成立的管理部门,因此信息化建设的工作基础薄弱,尚未形成全省港口行政管理部门之间的互联互通的网络,港口信息资源也未得到有效整合。目前港口局各项业务处理主要以手工模式处理为主,管理手段有限,很难做到监管及时到位。本论文正是针对上述问题,充分利用江苏省交通电子政务网络基础设施,整合港口信息资源,以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与共享为先导,以港口业务应用系统建设为重点,推进港口信息资源目录体系、交换体系和信息资源库建设,构建省级港口信息化应用平台,全面提高港口行业管理和公共信息服务能力。主要内容为:1.港口综合管理信息系统是交通电子政务建设港口行政管理应用软件开发的一个组成部分。系统开发的整体设计基于J2EE的设计规范,采用了面向服务的SOA/WebService的三层架构。系统的构成以应用层、服务层、数据层三个平台为核心,由信息标准与管理规范、计算机网络、系统安全三个保障体系为系统开发、运行、管理的支撑平台。2.完成了港口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的需求和规划设计。对全省交通电子政务基础平台的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对系统开发的可行性和合理性进行了论证。根据分析论证结果,完成了港口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的顶层设计规划,设计出系统的总体架构,主要子系统的功能。明确了港口各专题数据库的设计方案及软硬件环境要求。3.完成了港口经营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并对其主要功能进行了测试。在系统的实现部分选择了港口经营管理子系统进行了开发,阐述了各个主要模块的实现方式。系统功能测试部分检验了软件各功能模块能否正确地实现其功能,且满足各项测试需求,对软件质量进行了评价。港口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的整体规划及其经营管理子系统的实现,促使港口管理由传统的管理方式向信息化手段过渡,紧密结合港口管理部门的职责,建立起港口管理业务工作规范流程,提供便捷、规范、高效的管理和服务手段,提高了港口行业管理的水平。该系统的规划及其经营管理子系统的实现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应用价值。

陈天铬[5](2012)在《珠三角中小型港口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壮大,交通运输行业依靠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管理,以实现专业化、大型化和管理信息网络化的迫切需求也日益增加。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则为交通运输行业中的现代港口业务信息化发展,提升管理水平提供了全面的帮助。本软件系统的设计,是根据多层次B/S模式结构设计,同时配备XML标准数据格式,采用三层架构体系:即表示层、业务逻辑层、数据库访问层的结构。在功能需求上,本文以软件过程管理思想为指导,按用例驱动的设计原则,从研究珠三角中小型港口信息系统的需求功能出发,对系统的功能需求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和分析,包括系统的总体需求和详细需求,其中系统的详细需求分析了系统的外网门户网站、企业申报、港口企业管理、港口调度作业管理、规费征收管理、应急预案管理、行政执法管理以及综合查询分析等功能需求。在系统设计上,本文讨论了系统的架构设计,包括系统的网络部署和运行环境;论述了系统的流程设计,包括货物的申报流程、港口调度作业的管理流程以及系统的数据接口流程设计;详细的论述了系统的数据库设计。在系统的实现和测试上,本文重点论述了系统主要功能模块的实现,并通过测试证明系统模块满足既定需求。本文通过建立一个与珠三角中小型港口管理相关的数据库和工作平台,为航运行业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改善港口管理职能,提高港口管理工作效率,保障水运安全,更好进行指导航运行业发展。

胡大正[6](2012)在《广西港口安全及保安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广西港口安全及保安管理信息系统是广西区港航局按照交通运输部水运局的要求,坚持以水运行业信息化引领港口工作现代化,努力推动新一轮港口工作的发展进步,为积极推进全区港口信息化工作的建设,而立项开展的项目。力图在港口原有信息系统的基础上,逐步解决全区港口管理部门在港口安全管理、危险货物申报管理、港口应急管理等方面存在的缺乏信息化管理系统、“信息孤岛”现象明显、区港航局、港口管理部门以及港口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流渠道不畅通等问题,切实提高全区港口管理信息化服务能力。针对所存在的问题,作者的主要工作是对该管理信息系统中的港口安全管理、危险货物申报管理、应急管理三个子系统进行分析、设计、实现以及测试。在本文中,首先通过对基于J2EE (Java2Platform, Enterprise Edition, Java2平台企业版)平台的主流开发框架Struts2和Spring进行分析对比,确定出基于Spring的MVC (Model View Controller,模型、视图和控制)模式更适于本系统的建设;然后,提出系统的结构与框架,阐述基于MVC设计模式,运用Spring、Hibernate、 JSON-RPC (JavaScript Object Notation,基于JavaScript的数据标记语言;Remote Procedure Call Protocol,远程过程调用协议)等技术所搭建的系统实现框架;接着,依据需求调研分别对港口安全管理、危险货物申报管理、应急管理三个子系统进行业务分析、详细设计和实现;最后,通过编写测试计划和测试用例,对各子系统进行测试,使得结果符合预期。本系统将工作流融入到各业务功能中,通过对该系统的实现,解决了区港航局、港口管理部门以及港口企业存在的各部门信息交流不畅、“信息孤岛”等问题,切实使全区各港口部门的工作效率得到提高;同时,本系统具有优秀的灵活性、良好的可扩展性和可跨平台的通用性等特点,通过对该系统关键技术、基于SpringMVC框架的实现、业务需求、详细设计以及测试方法和结果的描述,可供同类基于Web的开发平台做应用参考。

潘空谷[7](2012)在《危险货物港口安全监管机制研究 ——以宁波港为例》文中指出中国是一个海洋大国,也是一个港口大国,港口危险货物其潜在的巨大风险随时威胁着港口的安全。论文在理清公共安全、公共危机管理理论以及港口危险货物、港口安全管理机制等基础理论的基础上,运用文献研究法、实证研究法和系统分析法,研究分析了美国、德国、加拿大以及香港、上海的主要做法,吸取了他们在管理体制、法规体系、评价指标体系、日常监管机制、应急管理机制、科技监管等方面的先进经验。本文以宁波港为例,深入分析了港口危险货物生产条件、作业环境、应急管理潜在的风险,研究了我国目前各大港口危险货物安全监管的主要内容、主要做法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构建一个系统的、全面的、有效的危险货物港口安全监管机制的思路。构建危险货物港口安全监管机制的总体思路是坚持系统化、制度化、整体性、全面性的原则,打破“部分分割、管理分散、信息阻隔”的局面,在全国各地港口成立一个由港口行政管理部门牵头的安全监管主体系统,协调港航、海事、安监、消防、公安各方职责,对现有的危险货物港口监管工作进行资源整合和科技改造,通过建立职责分明的监管主体系统、完善的法规体系、科学的安全评价指标体系、严格的准入退出机制、规范的日常监管机制、高效的应急救援机制和完备的监管保障机制七大机制,以实现危险货物港口安全监管机制的构建。本文理论联系实际,探索了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危险货物港口安全监管的思路,是当今经济变革形势下提高港口安全监管能力、实现港口安全的有益参考。

孙海英[8](2011)在《潍坊港口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认为随着港口功能和业务不断的拓展,港口现代化管理要求越来越高,港口企业面临着很多现实问题:随着港口业务流程优化和再造,各种信息数据共享的需求逐步提高;港口管理对业务信息数据统一查询、提取、管理的需求;对港口信息数据缺乏集成,难以为港内外用户提供全面、详细、快速、准确的信息。如何利用现代IT技术,解决港口企业以上面临的问题,发展和建设数字港口成为中国港口信息化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随着高新科技与信息化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仓库技术、图形化技术、信息交换技术等技术广泛应用于港口管理,利用这些技术,将数据、图像、多媒体等信息集成于一体,统一管理,合理利用码头资源;为港口企业决策层、经营层、管理层提供信息互动和信息共享,全面提升港口企业信息管理手段和管理水平。本系统旨在通过建立一个与潍坊港口管理相关的数据库和工作平台,将港口企业危险货物、普通货物运输许可、申请审核、港口企业、货物进出港、港口分布示意、电子台帐等港口管理内容、数据、法规标准、信息资料进行整合管理,以此为基础提供各种数据的对比、分析与计算,从而高效、便捷的服务于港口管理工作。本文以信息管理系统开发的理论为基础,结合潍坊港口实际业务需求,在先进的Microsoft.NET平台下进行开发。前端采用ASP.NET设计网页界面,后台数据库采用SQL SERVER 2005技术对潍坊港口管理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经过系统分析、平台架构、数据库设计、系统整体设计、功能模块化详细设计等工作,开发出全面支持潍坊港口业务管理的信息系统。本文研究的系统在数据库的设计中对用户的使用权限可以根据其职责进行灵活的分配,保证了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本系统在潍坊港口的实践应用中表明,该研究成果不仅可以大大节约人力、物力和时间,而且还能最大限度地避免人为统计所造成的错误。简化了工作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所取得成果可为其它港口开发类似的管理系统提供有益参考或借鉴。

朱学洲[9](2011)在《计算机技术在物流行业的应用》文中认为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带动了整个物流行业的技术革命,信息的网络化、数字化、机械控制自动化等都给物流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和进步。在港口的仓储管理中,计算机技术更是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从办公、财务管理到机械运行控制再到货物的单品化管理,直至集装箱的堆放和调用,计算机技术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庄佩君[10](2011)在《全球海运物流网络中的港口城市—区域 ——宁波案例》文中认为高效的运输和物流、以及物流网络是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必要组成部分,拥有良好海运物流网络的港口城市和沿海区域,一直处于全球化的前沿。但同时海运物流体系和其运作环境正经历着巨大的变化,也给港口城市和区域可持续发展带来挑战和风险。全球海运物流网络与港口城市—区域存在着复杂的空间相互作用机理。本论文以港口空间里的海运物流活动为核心,基于海陆向结合视角与海运物流企业行为为主线,把握海运物流体系自身演变规律和机制,分析全球海运物流网络的形成和特征,探讨区域体系在全球网络中的嵌入。在此基础上,考察海运物流活动与城市和区域的关系演变,探寻全球化背景下港口、城市和区域的海运物流经济综合体的存在,进一步地探索海运物流体系的空间治理体制和机制创新,具有显着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运输贯穿着实物流通道和路径。运输经济学强调运输产品的完整性和客户的参与,要求海运物流服务产品的完整性和包括货主在内的海运物流所有成员的整合协作。运输生产的网络经济性决定了海运物流主要活动者的行为策略,和海运物流体系发展趋势。海上运输专业化、海运速度提高和船舶大型化是实现运输的空间和时间效用的技术保障,实现时空压缩。运输业发展可改变人类活动的范围和耗费的时间和资本,决定着“社会与技术的范式”,当海运物流体系有技术重大变化时就会领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谋求全球化的厂商将自身物流功能外包,采购完整物流服务产品,为运输链成员提供向全球物流服务供应商转型的机会,实现经营项目和地理范围扩大。实物流环环相扣,意味着其空间构建过程有赖于行为者所在地域在物流链中的动态位。无论是美国大都市区制度应对公共管理辖区破碎化,还是中国的行政区兼并应对行政区经济,都难以解决海运物流“流动空间”特性对区域管理的挑战。治理理论认为因为政府失效和市场失效的存在,治理权威与治理主体应多元化,企业是经济活动的治理主体,这为海运物流空间治理的企业参与提供了理论依据。经济活动的不同治理模式,以及企业权力的不均衡引起的领先企业所具有的治理地位等使得区域的海运物流体系处于在自身掌控能力之外的动态变化之中。区域治理和全球价值链治理都强调治理主体之间的认同原则,认同的力量可以从结构主义、新制度主义和网络理论中得到理论支撑。海运物流体系的行为者在港口、城市和区域空间内建构基于“文化认同”的共同体,构筑避风港,以对抗全球失控的无序竞争、降低不确定性和风险。全球经济时代,海运物流是海运实践和海运研究的新范式,为了理解全球海运物流需要构建一组概念。首先是海运物流的概念。海运物流是满足客户需要的持续过程,在需要经过海运的发送地到最终收货地之间,以客户愿意支付的价格,将恰当数量的恰当货物、按恰当的条件,在客户指定的恰当时间送达至恰当地点的恰当收货人。此概念为海运物流从业成员提供理解全球化的实物流空间的现实、形成共同的战略和行动模型、框架和思维方式。其次是海运物流供应链的概念。在海运物流领域,从发货人至收货人过程涉及海运公司、码头运营商、代理经纪等诸多专业化企业,构成了海运物流服务链。这一概念的建立,有利于从企业角度审视海运物流系统的时间和空间维度上的动态;另一方面,码头运营商等企业身份显现了放松管制以后港口运作中企业行为的影响,从而将“港口”纳入物流体系之中。第三是全球海运物流网络的概念,即以国际海上运输网络为基础,以港口为枢纽中心,陆上的公路、铁路及内河通航水系等多式联运通道所构成的集疏运体系为末端的全球实物流网络。在这个概念框架下,考察全球实物流的海向和陆向通道网络及其海陆界面的空间布局,海运物流企业的市场运营战略和空间组织特征。第四,区域港口嵌入全球海运物流网络的概念。这需要观察区域港口在全球海运物流网络中的地位,嵌入方式和嵌入机制。为了向最终客户提供完整物流服务产品,整合是最重要原则,通过组织方式变革实现空间和功能一体化,以解决因功能、产权、运营权的分割而造成的海运物流链破碎化。运输组织革命、运输和信息技术进步和放松管制为实现全球范围的海运物流整合提供了技术和体制保障。海运航线和可移动运载工具船舶组成了海向物流网络,各航线上所投入的船舶运力体现了各条海向通道的大小和能力;大宗干散货、液体散货和集装箱货在海向通道里大量迅速流动是全球经济最壮观的景象。各有不同物流绩效特征的陆上运输通道和场站实现了海运物流的配送功能。为了掌控服务产品的完整性和质量,海运物流企业谋求对物流链的控制,出现了海运物流网络运营组织的海陆一体化。国际海运业者和码头企业是实现海运服务链功能和组织整合中的渠道领袖,前者通过“编织”海向网络、打造登陆的港口节点、进而继续构建陆向网络,后者具有整合陆向的运输、仓储配送和航运服务支撑功能的优势。港口根植于海运物流链中,是各功能活动会合的空间场所;其发展需要置于全球海运物流体系之中。城市和区域的海运物流体系嵌入全球海运物流网络中,突出地表现为区域港口吞吐量的增长。中国沿海港口群在太平洋西岸的整体凸显,是世界航运重心东移、和中国沿海区域成为全球海运物流网络重要组成部分的体现。中国沿海地区作为海运物流的市场所在实现了市场嵌入,通过基础设施大规模、专业化和集装箱化建设,以及航运通道网络建设实现了网络嵌入,而海运物流链上企业的市场运作战略,实现供应链嵌入。港口投资和经营市场、海上航运市场、以及海运物流链其它服务市场的开放是嵌入全球海运物流网络的市场机制。海运物流体系发展,表现为时间维度上的发育和完善,和空间维度上的集聚和扩散过程。在很长一段历史里,海运物流服务的供应链系统不完善、服务链比较短,海运物流活动与区域的相互作用在一有限的空间范畴内。由于“城市”这个空间单元在不同历史时期存在地理尺度上的极大差异,因此采取“港一城界面”为空间剖析单元,以表征港口及海运物流活动与城市的交互作用,突出这-空间里两者不同程度和形式的相互依存关系,及其广泛的经济社会政治背景。历史上海运物流活动集聚及与特定空间的互动,培育了港一城界面,孕育了港口城市,促进其繁荣和发展。由于海运物流体系发展的技术剧变的拉动作用,海运物流集聚空间受其拉动呈现一定的迁移轨迹。宁波案例显现了海运物流活动是港口城市发育和成长的基本动力,不同历史时期的海运物流活动培育了形态各异的港一城界面和港口城市。海运物流体系的发展也呈现空间扩散之势。其驱动力有三重,包括因集聚对港—城界面造成的土地和环境等压力,中心城市对航运组织经营活动和各类支撑服务业的拉动作用,以及内陆区域对物流配送节点和工业客户等的拉动作用。信息和交通技术使非实物流环节的部门获得了空间流动自由,改变了区位选择要素顺序,实现海运物流在港口、港口城市、中心城市和区域的空间重塑。在此自由流动背景下土地市场是分散化的强烈决定因素。港口城市—区域是区域海运物流体系的空间投影、全球化下海运物流系统运作的新空间。宁波案例显示企业在物流通道组织、以及实现区域融入全球海运物流中的重要作用。现代港口城市构建的海运物流平台、海运物流网络的陆向区域化和区域中心城市成为海运物流支撑服务业的区位选择,这一组现象构成了宁波地域上港口城市—区域海运物流的空间单元。在不同历史时期,港口城市和区域对海运物流体系的治理制度也有着积极的响应和生动的演变过程。全球海运物流体系的空间布局和治理特征表现为海向空间的灵活性和无根性,陆向空间边界渐失,空间整体协作性和治理空间的区域化。区域海运物流体系受到双重风险。一方面,跨国船公司拥有海运物流链治理权,其在海向空间运作的无根性,以及在内陆节点的渗透,对港口和港口城市发展带来极大风险。另一方面,在全球—地方化的张力下,放松管制、私有化进程等体制转型过程中,海运物流体系受到地方分割,政府缺位和越位共存现象的影响。海运物流体系在港口城市—区域的空间治理需要体制和机制的创新,治理手段需突破原来单一的依靠政治和行政方式,形成由海运物流行为者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区域治理体制,才能避免空间冲突。基于“认知共同体”的港口物流共同体的伙伴关系,主要体现为政府部门、企业和非赢利机构(包括个人)共同参与全球海运物流的治理。营销和文化策略有利于实现共同体的组织构建和制度构建,加强目标认同感。通过各物流活动主体的互动协同努力,满足港口城市—区域内企业、居民对提供通往国内其它地区及世界的通道的需求,实现区域整体利益最大化目标,加强区域经济竞争能力,促进港口城市—区域的空间形象凸显。本论文试图在以下三方面实现创新:1.揭示海运物流体系发展规律,构建全球海运物流网络、阐明其运营组织和基本特征,阐释中国沿海港口群嵌入全球海运物流网络的动力机制。2.以“港—城界面”为考察海运物流与港口城市的主导标志,揭示两者互动关系时空演变规律。海运物流在港—城界面的集聚和发展培育了古代和近代的商贸型港口城市,其空间迁移驱动港口城市发展;日益完善与发达的全球海运物流体系空间重塑,构成容纳海陆双向互动的地域利益空间共同体,促进了港口城市—区域的发育和发展。3.基于全球性城市—区域理念,提出“港口城市—区域”的科学概念,尝试建构“全球性海运物流——全球性海运物流网络——全球性海运物流服务产业——全球性生产网络——港口城市—区域”相互依存的空间逻辑依存关系;探讨了全球化背景下基于共同认知的“港口物流共同体”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区域治理机制。

二、港口管理与计算机网络资源的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港口管理与计算机网络资源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信息技术的港口堆场作业流程系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目前我国港口堆场在信息技术管理中面临的问题
        1.4.1 信息技术在港口中的应用
        1.4.2 目前我国港口堆场在信息技术管理中面临的问题
    1.5 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2章 港口堆场管理与作业的理论分析
    2.1 RFID技术
    2.2 网络通信技术
    2.3 堆场管理方法
        2.3.1 皮带称重法
        2.3.2 地磅称重法
        2.3.3 人工测量法
        2.3.4 激光扫描法
        2.3.5 码头堆场作业计量方法评述
    2.4 港口堆场管理与作业系统功能需求
        2.4.1 商务信息管理功能
        2.4.2 调度管理功能
        2.4.3 作业信息统计功能
        2.4.4 堆场作业管理功能
        2.4.5 企业效益需求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港口堆场管理与作业流程系统的优化
    3.1 港口堆场管理与作业流程系统的总体方案
    3.2 港口堆场管理与作业流程系统的架构及模型
    3.3 港口堆场管理与作业流程系统的流程优化
        3.3.1 卸货入库作业流程优化
        3.3.2 提货出库作业流程优化方案
        3.3.3 堆场管理优化方案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港口堆场管理与作业流程系统的数据库设计与构建
    4.1 系统的构建
        4.1.1 进口集装箱系统的构建
        4.1.2 出口集装箱系统的构建
        4.1.3 空箱进出场系统的构建
        4.1.3 大门收箱系统的构建
        4.1.4 大门提箱系统的构建
    4.2 港口堆场管理与作业流程系统的应用策略
        4.2.1 以机械化降低作业成本
        4.2.2 以信息化协调合作机制
        4.2.3 以数字化堆场为导向,建立一体化管理体系
        4.2.4 信息管理效果评估
    4.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导师简介
企业导师
作者简介
学位论文数据集

(2)基于GIS的港口信息管理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港口GIS的国内外发展现状
    1.3 论文结构
第二章 GIS介绍及相关技术介绍
    2.1 GIS的概述
        2.1.1 GIS简介
        2.1.2 GIS空间数据
        2.1.3 常用的GIS软件
    2.2 GIS结构
        2.2.1 系统硬件
        2.2.2 系统软件
    2.3 Java语言
    2.4 Java开发环境搭建
        2.4.1 JDK安装与配置
        2.4.2 Eclipse编程平台
    2.5 MySQL数据库
第三章 系统总体设计
    3.1 设计开发思想
        3.1.1 瀑布模型
        3.1.2 SNAKE原则
    3.2 系统可行性研究
    3.3 系统需求分析
        3.3.1 提出需求
        3.3.2 分析需求
    3.4 系统体系结构设计
    3.5 技术框架设计
    3.6 数据库设计
        3.6.1 数据库结构设计
        3.6.2 数据库表设计
    3.7 功能模块设计
        3.7.1 系统管理模块
        3.7.2 GIS卫星图显示模块
        3.7.3 港口数据查询模块
        3.7.4 港口资源调配管理模块
        3.7.5 港口危险品监管预警模块
        3.7.6 港口码头调度模块
        3.7.7 自定义辅助功能模块
    3.8 包设计
第四章 系统实现与分析
    4.1 系统登录模块的实现
    4.2 GIS卫星图显示模块的实现
        4.2.1 GIS卫星图显示实现
        4.2.2 点击事件实现
    4.3 港口数据查询模块的实现
        4.3.1 水域数据查询模块
        4.3.2 陆域数据查询模块
        4.3.3 港口设备数据查询模块
        4.3.4 统计数据模块
    4.4 港口资源调配管理模块实现
        4.4.1 港口船舶监管模块实现
        4.4.2 港口航道监管模块实现
        4.4.3 港口堆场管理模块实现
    4.5 港口危险品监管预警模块的实现
    4.6 港口码头调度模块的实现
        4.6.1 港口堆场计划模块的实现
        4.6.2 港口船舶配载计划模块的实现
        4.6.3 港口泊位计划模块的实现
        4.6.4 港口船舶进出港计划模块的实现
    4.7 账户管理模块的实现
    4.8 日志&审核模块的实现
    4.9 信息交流模块的实现
    4.10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系统功能测试
    5.1 测试方法
        5.1.1 黑盒测试
        5.1.2 白盒测试
    5.2 系统测试
        5.2.1 登录模块测试
        5.2.2 GIS卫星图显示模块测试
        5.2.3 港口数据查询模块测试
        5.2.4 港口资源调配管理模块测试
        5.2.5 港口危险品监管预警模块测试
        5.2.6 港口码头调度模块测试
        5.2.7 账户管理模块测试
    5.3 测试结果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3)转型期港口资源优化配置与管控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提出与主要研究的内容
        1.1.1 问题提出
        1.1.2 主要研究的内容
    1.2 研究的目标及意义
        1.2.1 研究的目标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方法
        1.3.2 技术路线
    1.4 论文研究的章节结构安排
第二章 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文献综述
    2.1 港.资源配置内涵、空间格局及演化研究
        2.1.1 港.资源配置的内涵解析
        2.1.2 港.资源配置的空间格局及其演化
    2.2 治理结构对港.资源利用的影响研究
        2.2.1 区域竞争下的港.治理结构
        2.2.2 治理结构差异下的港.空间发展
    2.3 制度环境对港.空间资源配置的影响研究
    2.4 总结
第三章 港.资源优化配置效率的多维解析
    3.1 研究的理论分析框架
        3.1.1 港.资源优化配置的多维思考
        3.1.2 港.资源优化配置的“效率”解析
        3.1.3 港.资源优化配置的分析框架
    3.2 港.资源配置的内部经济效率分析
        3.2.1 港.资源配置的DEA经济效率的测度
        3.2.2 码头泊位资源动态配置优化模型
        3.2.3 堆场空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
        3.2.4 实证分析
    3.3 港.资源配置的外部经济效率分析
        3.3.1 港城的互动关系
        3.3.2 港.-腹地经济效率分析
    3.4 港.资源优化配置的规划效应
        3.4.1 岸线资源优化效应
        3.4.2 集装箱港.的布局规划
第四章 港.资源优化配置的治理结构研究
    4.1 港.资源配置的治理结构变迁
        4.1.1 港.地域空间的治理模式
        4.1.2 我国港.管理体制的演变
        4.1.3 政府治理结构的演化逻辑
    4.2 规划视角治理结构效率的特征性事实
        4.2.1 港.总体规划的发展历程
        4.2.2 港.资源配置的纵向竞争
        4.2.3 港.资源配置的横向竞争
        4.2.4 港.资源配置的内部竞争
    4.3 基于治理结构的港.资源配置决策网络分析
        4.3.1 规划决策方法概述
        4.3.2 港.资源配置规划的决策网络模型
        4.3.3 港.资源配置规划中决策网络变迁
    4.4 基于规划理念视角的港.资源配置治理结构效率的改善
        4.4.1 公共利益回归
        4.4.2 纵向港.资源整合
        4.4.3 横向港.资源整合
        4.4.4 港.资源内部整合
第五章 港.资源优化配置的制度范式
    5.1 港.资源利用的制度环境分析的基本逻辑
        5.1.1“港.资源配置—治理结构—制度环境”之间的逻辑关系分析
        5.1.2 制度分析的理论基础以及IAD制度分析框架
        5.1.3 基于IAD模型的港.空间资源配置的制度分析框架
    5.2 基于IAD的港.空间资源配置的缺陷分析
        5.2.1 边界的界定
        5.2.2 合理的成本收益分配机制
        5.2.3 制度符合集体选择
        5.2.4 完善的港.监督者机制
        5.2.5 制裁分级机制
        5.2.6 管理模式的多层化
    5.3 基于空间角度的港.资源配置现行制度环境的缺陷
        5.3.1 港.资源产权的制度环境效应
        5.3.2 港.资源配置规划的制度环境效应
        5.3.3 港.市场的制度环境效应:恶性竞争
    5.4 国外港.资源配置制度体系
        5.4.1 港.资源规划的法律体系的改进:韩国经验
        5.4.2 港.资源配置行政体系的改进:英国经验
第六章 港.资源优化配置管控体系研究与设计
    6.1 港.资源优化配置管控体系设计规范
    6.2 港.资源优化配置的管控体系组织结构框架
        6.2.1 宏观层面
        6.2.2 微观层面
    6.3 港.资源优化配置的管控体系制度设计
        6.3.1 政府管控体系的制度设计
        6.3.2 港.行业的管控体系制度设计
        6.3.3 港.企业资源配置管控体系的制度设计
第七章 结论、不足及展望
    7.1 研究的主要结论
        7.1.1 理论层面的结论
        7.1.2 效用层面的结论
        7.1.3 机制层面的结论
    7.2 创新点
    7.3 不足及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与学位论文相关的科研成果

(4)港口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的规划及其经营管理子系统的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研究的意义
    1.2 项目研究现状
        1.2.1 我省交通信息化发展概况
        1.2.2 我省港口信息化发展概况
    1.3 论文的主要工作
    1.4 论文的组织结构
第二章 港口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的需求分析与规划设计
    2.1 系统概述
        2.1.1 系统开发的基础条件
        2.1.2 系统开发可行性和合理性分析
    2.2 系统开发的需求分析
        2.2.1 系统功能需求
        2.2.2 系统性能需求
    2.3 系统整体架构
        2.3.1 系统概念模型
        2.3.2 系统逻辑模型
        2.3.3 信息资源平台建设框架
        2.3.4 系统架构设计
    2.4 应用系统设计方案
        2.4.1 应用系统框架
        2.4.2 应用系统功能
    2.5 数据库设计方案
        2.5.1 港口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
        2.5.2 港口生产数据库建设
        2.5.3 港口安全数据库建设
        2.5.4 港口保安数据库建设
        2.5.5 港口视频数据库建设
        2.5.6 共享信息资源数据库建设
        2.5.7 数据库物理结构设计
    2.6 软硬件配置清单及性能指标
        2.6.1 系统软件配置和性能指标
        2.6.2 系统硬件配置和性能指标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港口经营管理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3.1 港口经营管理子系统总体设计
        3.1.1 子系统功能模块结构设计
        3.1.2 子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3.2 港口经营数据表的设计及实现
        3.2.1 港口经营数据表设计
        3.2.2 数据库及表的实现
    3.3 港口经营管理子系统主要模块的实现
        3.3.1 登录模块的实现
        3.3.2 港口经营管理模块实现
        3.3.3 港口经营许可证管理模块的实现
        3.3.4 港口基础信息管理模块的实现
        3.3.5 外商投资港口经营人模块的实现
        3.3.6 数据同步功能模块实现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港口经营管理子系统的测试
    4.1 任务概述
    4.2 港口经营管理子系统测试方案
        4.2.1 系统管理模块
        4.2.2 港口经营人查询统计模块
        4.2.3 港口经营许可证管理模块
        4.2.4 港口基础信息管理模块
        4.2.5 外商投资港口经营人信息模块
    4.3 总体测试结论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5)珠三角中小型港口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本文组织
第二章 相关理论概论
    2.1 港口物流与信息流
        2.1.1 物流系统概念
        2.1.2 物流与信息流的关系
        2.1.3 港口物流和信息流
    2.2 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
        2.2.1 结构化开发方法
        2.2.2 生命周期开发方法
        2.2.3 面向对象开发方法与可视化开发方法
    2.3 信息系统的结构模式
        2.3.1 单机模式
        2.3.2 中央集中模式
        2.3.3 C/S 结构模式
        2.3.4 B/S 结构模式
        2.3.5 C/S 与 B/S 的混合结构模式
第三章 需求分析
    3.1 设计需求
    3.2 技术需求
    3.3 流程设计
        3.3.1 货物申报流程
        3.3.2 港口调度作业管理流程
        3.3.3 数据接口流程
    3.4 功能需求
第四章 系统设计
    4.1 指导思想和设计原则
    4.2 总体设计
        4.2.1 系统网络拓扑
        4.2.2 运行环境
        4.2.3 系统整体架构
    4.3 功能模块设计
        4.3.1 外网门户
        4.3.2 企业申报管理
        4.3.3 港口企业管理
        4.3.4 港口调度作业管理
        4.3.5 规费征收管理
        4.3.6 应急预案管理
        4.3.7 行政执法管理
        4.3.8 综合查询分析
        4.3.9 后台系统管理
    4.4 数据库设计
        4.4.1 普通货物信息
        4.4.2 港口企业信息
        4.4.3 危险货物登记
        4.4.4 用户明细
        4.4.5 信息明细
        4.4.6 信息类别
        4.4.7 信息附件
        4.4.8 信息模板
        4.4.9 出入港登记
        4.4.10 搬运机具设备
        4.4.11 系统权限
        4.4.12 系统权限组
        4.4.13 系统权限分配
第五章 系统实现与测试
    5.1 开发规范
        5.1.1 命名规范
        5.1.2 注释规范
    5.2 模块实现
        5.2.1 港口管理
        5.2.2 企业管理
        5.2.3 会员管理
        5.2.4 信息管理
        5.2.5 港口调度作业管理
        5.2.6 知识库管理
        5.2.7 港口发布管理
        5.2.8 货物类别管理
        5.2.9 普通货物出入港管理
        5.2.10 危险货物登记管理
        5.2.11 综合查询分析
        5.2.12 日志管理
    5.3 系统测试
        5.3.1 测试原则及方法
        5.3.2 软件测试
        5.3.3 测试用例
        5.3.4 测试结论
第六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6)广西港口安全及保安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项目介绍
    1.2 研究现状和意义
    1.3 论文的主要工作
    1.4 论文的组织结构
2 设计原则和相关技术
    2.1 设计原则
    2.2 系统结构
        2.2.1 基于Struts2的MVC框架结构
        2.2.2 基于Spring的MVC框架结构
        2.2.3 Spring MVC与Struts2框架的对比分析
3 广西港口安全及保安管理信息系统总体概述
    3.1 系统综合描述
        3.1.1 系统用户
        3.1.2 项目范围描述
        3.1.3 系统运行环境
        3.1.4 系统性能要求
        3.1.5 安全性要求
    3.2 系统总体设计
        3.2.1 系统概念模型
        3.2.2 系统逻辑模型
    3.3 系统平台架构
        3.3.1 项目目录结构
        3.3.2 项目配置文件
4 港口安全管理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4.1 安全生产监督检查
    4.2 安全经费使用情况
    4.3 安全事故管理
    4.4 安全培训教育管理
    4.5 安全专家库管理
5 港口危险货物申报管理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5.1 危险货物港口作业资质管理
    5.2 危险货物作业申报与审批管理
6 港口应急管理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6.1 应急预案管理
    6.2 应急队伍管理
    6.3 应急资源管理
    6.4 应急案例知识库
7 广西港口安全及保安管理信息系统的测试
    7.1 测试用例
    7.2 测试结果
8 结论
    8.1 总结
    8.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7)危险货物港口安全监管机制研究 ——以宁波港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主要研究内容、重点、难点及创新点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重点、创新点与难点
    1.3 研究思路、技术路线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技术路线
        1.3.2 研究方法
2 危险货物港口安全监管的基础理论
    2.1 公共安全与公共危机管理理论
        2.1.1 公共安全管理
        2.1.2 公共危机管理
    2.2 港口危险货物
        2.2.1 危险货物定义及特性
        2.2.2 港口危险货物的定义
    2.3 港口安全管理机制
        2.3.1 港口安全
        2.3.2 港口安全管理机制
    2.4 小结
3 国内外危险货物港口安全监管的先进做法
    3.1 顺畅的港口管理体制
    3.2 完备的安全法规体系
    3.3 安全的生态港口理念
    3.4 规范的日常监管机制
    3.5 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
    3.6 先进的科技监管手段
    3.7 小结
4 我国危险货物港口安全监管现状分析—以宁波港为例
    4.1 危险货物港口安全监管中的潜在风险
        4.1.1 生产条件的风险
        4.1.2 作业环境的风险
        4.1.3 应急管理的风险
    4.2 我国危险货物港口安全监管现状
        4.2.1 主要内容
        4.2.2 主要做法
    4.3 危险货物港口安全监管存在的主要问题
        4.3.1 港口体制改革不彻底
        4.3.2 安全法规体系不完善
        4.3.3 港口应急管理不完备
        4.3.4 安全保障机制不健全
    4.4 小结
5 危险货物港口安全监管机制构建
    5.1 基本思路
    5.2 总体目标
    5.3 主要原则
        5.3.1 法制化、责任化原则
        5.3.2 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原则
        5.3.3 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原则
        5.3.4 管扶并举、奖惩结合原则
        5.3.5 体系为纲、持续改进原则
        5.3.6 科技兴安、不断创新原则
    5.4 危险货物港口安全监管机制具体构建
        5.4.1 建立职责分明的安全监管主体系统
        5.4.2 建立完善的安全法规体系
        5.4.3 建立科学的安全评价指标体系
        5.4.4 建立严格的安全准入退出机制
        5.4.5 建立规范的安全日常监管机制
        5.4.6 建立高效的安全应急救援机制
        5.4.7 建立完备的安全监管保障机制
    5.5 小结
6 结论与研究展望
    6.1 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8)潍坊港口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系统开发背景
    1.2 国内外港口信息系统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目标
        1.3.1 课题研究内容
        1.3.2 课题研究目标
    1.4 论文的组织结构
第2章 系统需求分析
    2.1 系统概述
    2.2 系统业务描述
        2.2.1 业务流程分析
        2.2.2 系统数据接口
        2.2.3 数据流程分析
    2.3 系统功能需求描述
        2.3.1 功能描述
        2.3.2 系统用例分析
    2.4 非功能性需求分析
第3章 系统概要设计
    3.1 系统概要设计
    3.2 系统设计目标
    3.3 系统设计原则
        3.3.1 全面性与适用性结合
        3.3.2 先进性与易用性结合
        3.3.3 安全性与稳定性结合
        3.3.4 可扩展与易维护结合
        3.3.5 经济性与可行性结合
        3.3.6 灵活性
    3.4 系统多层体系结构设计
    3.5 分布式多层系统应用架构
    3.6 系统网络拓扑结构
    3.7 系统功能结构
第4章 系统详细设计
    4.1 系统建模
        4.1.1 系统的静态结构图
        4.1.2 系统的动态结构图
    4.2 数据库设计
        4.2.1 数据库的概念结构设计和E-R图
        4.2.2 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
第5章 系统实现
    5.1 开发工具及环境配置
    5.2 系统功能实现
        5.2.1 登录界面
        5.2.2 系统主界面
        5.2.3 港口管理界面实现
        5.2.4 企业管理界面实现
        5.2.5 会员管理界面实现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9)计算机技术在物流行业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计算机技术对物流行业的影响
    1.1 物流信息网络化的实现
    1.2 计算机技术对港口和港口仓储管理的影响
2. 港口仓储的计算机管理
3. 港口仓储的计算机监控
    3.1 系统数据采集和处理功能。
    3.2 控制功能的实现。
4. 港口仓储中集装箱的计算机管理
    4.1 集装箱的堆放管理
    4.2 集装箱的调度
5. 结束语

(10)全球海运物流网络中的港口城市—区域 ——宁波案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命题提出
        1.1.1 海运物流是港口城市和区域融入全球经济的重要路径
        1.1.2 运输和物流关乎全球化研究
        1.1.3 海运物流体系和其环境经历着巨大的变化
        1.1.4 海运物流体系的发展关切港口城市和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1.2 文献述评
        1.2.1 港口体系空间关系的研究
        1.2.2 港口与城市和区域关系的研究
        1.2.3 港口研究的新视角
        1.2.4 结论与启示
    1.3 框架与路线
        1.3.1 标靶设定
        1.3.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3 内容模块
        1.3.4 方法和流程
第二章 基础理论
    2.1 运输体系的理解
        2.1.1 运输业的经济学解读
        2.1.2 海运经济效率的实践技术支撑
        2.1.3 运输与区域经济发展
    2.2 供应链和物流管理
        2.2.1 供应链的全球化
        2.2.2 物流管理的响应
        2.2.3 物流和供应链框架下的运输服务转型
    2.3 服务于全球海运物流网络的区域治理理论
        2.3.1 区域管理格局的新变化
        2.3.2 区域管理的治理新思维
        2.3.3 有效治理的认同机制
第三章 海运物流及全球海运物流网络
    3.1 全球性海运物流网络中的海运物流
        3.1.1 海运物流供应链
        3.1.2 全球海运物流的组织革新和体制保障
        3.1.3 全球海运物流的发展
    3.2 全球海运物流网络
        3.2.1 全球海运物流网络的组成
        3.2.2 全球海运物流网络的运营组织
        3.2.3 全球海运物流网络的功能组织特性
    3.3 全球海运物流网络中的中国沿海区域
        3.3.1 太平洋西岸的中国沿海港口群
        3.3.2 中国沿海区域嵌入全球海运物流网络的方式
        3.3.3 中国沿海区域嵌入全球海运物流网络的市场机制
第四章 海运物流集聚与港口城市发展:港一城界面的变化
    4.1 港一城界面的概念及内涵
    4.2 三江口:古代宁波港一城界面
        4.2.1 宁波古代港口城市的形成
        4.2.2 三江口港一城界面的形态—商业中心
        4.2.3 古代海运物流活动与城市结构
    4.3 姚江北岸:近代宁波港一城界面
        4.3.1 码头北迁与城区扩大
        4.3.2 江北岸港一城界面的形态—近代海运物流中心
        4.3.3 近代海运物流活动与江北岸城区结构
    4.4 滨海新城:现代宁波港一城界面
        4.4.1 沿江滨海的海运物流设施建设
        4.4.2 海港新城建立及其临港产业
        4.4.3 现代海运物流与城市形态
    4.5 海运物流与城市发展的互动机理
        4.5.1 港一城界面演变的空间模型
        4.5.2 港一城界面空间迁移的阶段特征
        4.5.3 港城互动的空间机理
第五章 支撑全球海运物流的战略新空间:港口城市—区域
    5.1 什么是港口城市一区域?
        5.1.1 港口城市一区域:全球海运物流网络运作的空间组织
        5.1.2 港口城市一区域形成的驱动因素
        5.1.3 全球海运物流体系的空间布局和治理特征
    5.2 宁波港口城市一区域的浮现
        5.2.1 嵌入全球海向物流网络中的宁波港
        5.2.2 宁波港口城市一区域的形成
        5.2.3 宁波港口物流系统空间治理的制度演变
    5.3 影响港口城市一区域形成的风险因素
        5.3.1 海运物流链治理权与港口风险
        5.3.2 全球海运物流体系中的地方分割
    5.4 建构港口城市一区域的机制体制创新
        5.4.1 基于“认知共同体”的区域治理体制
        5.4.2 “港口物流共同体”共同治理的港口城市一区域
        5.4.3 港口物流共同体的构建和策略
第六章 结论与进一步关注的命题
    6.1 主要研究结论
    6.2 进一步关注的命题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四、港口管理与计算机网络资源的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信息技术的港口堆场作业流程系统的研究[D]. 姜浩南. 华北理工大学, 2020(02)
  • [2]基于GIS的港口信息管理系统[D]. 李晓楚. 浙江海洋大学, 2019(02)
  • [3]转型期港口资源优化配置与管控体系研究[D]. 刘遵峰. 河北工业大学, 2015(12)
  • [4]港口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的规划及其经营管理子系统的实现[D]. 戚勇. 电子科技大学, 2013(01)
  • [5]珠三角中小型港口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开发[D]. 陈天铬. 电子科技大学, 2012(06)
  • [6]广西港口安全及保安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胡大正. 北京交通大学, 2012(11)
  • [7]危险货物港口安全监管机制研究 ——以宁波港为例[D]. 潘空谷. 宁波大学, 2012(03)
  • [8]潍坊港口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孙海英. 山东大学, 2011(07)
  • [9]计算机技术在物流行业的应用[J]. 朱学洲. 信息与电脑(理论版), 2011(08)
  • [10]全球海运物流网络中的港口城市—区域 ——宁波案例[D]. 庄佩君. 华东师范大学, 2011(10)

标签:;  ;  ;  ;  ;  

端口管理与计算机网络资源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