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螺旋输送机设计改造(论文文献综述)
单绍仁,金红波,刘先成[1](2021)在《5000 t/d水泥熟料生产线技术改造案例》文中研究说明我公司5 000 t/d熟料生产线自2011年1月建成投产以来,原设计存在的不足在运行中陆续显现出来,对生产的正常运行造成一定的影响,为此我公司进行了逐项技改,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介绍如下,以供同行交流探讨。1煤磨热风取风管道改造1)存在的问题我公司煤磨为管磨机,规格为Φ3.95 m×(7.5+3) m,出磨煤粉0.08 mm筛筛余5%~8%、水分2.5%。原设计煤磨烘干用热风取自篦冷机1段后端,
支斌[2](2021)在《富水砂层土压平衡盾构喷涌机理与渣土运移规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前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速度与日俱增,不可避免在恶劣的地形环境中进行施工,在地下空间开发过程中盾构法施工为首选之法。随着盾构技术广泛应用于各大城市中的地铁隧道、公路隧道等基本建设,应用范围拓展,隧道将穿越各种地层条件。其中富水砂性地层具有颗粒级配较差、孔隙率较大、流塑性差、内摩擦角大、黏聚力低、渗透性高等特点,当土压平衡盾构穿越该地层时,易发生“喷涌”现象和排渣不畅的施工难题,难以保证盾构机的正常掘进,甚至造成开挖面失稳、地表沉降等重大灾害。因此,开展土压平衡盾构穿越富水砂层“喷涌”机理分析及改良渣土在螺旋输送机内的运移规律研究,对于分析盾构穿越富水砂层时喷涌、排渣不畅等工程难题发生的原因及相对应的措施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南昌轨道交通某标段盾构隧道穿越富水砂层为背景,针对“喷涌”现象、排渣不畅等工程难题,开展了土压平衡盾构穿越富水砂层“喷涌”机理分析及改良渣土在螺旋输送机内的运移规律研究。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通过土仓及螺旋输送机分段解析的方式,分别采用有限元和解析法,推导了土仓和螺旋输送机水头分布方程,将结果与已有研究对比验证。针对典型盾构参数进行计算,开展了盾构机械参数、土体参数敏感性分析,提出了防止喷涌的两大措施,机械改造与添加改良剂。(2)考虑砂土渗透性的影响因素,通过多孔介质渗流理论、级配优化和微观结构分析的方法,对泡沫剂、膨润土、高分子聚合物三种改良剂对砂土渗透性影响展开分析,分别从不同角度分析了其对砂土渗透性的改良机制,为富水砂层隧道工程选取适应改良剂提供理论基础。(3)设计并开展改良剂优化试验、得到最优泡沫剂溶液浓度及对应的性能参数,并用之于渗透性试验及坍落度试验,得到改良剂浓度、注入比、高分子聚合物掺量等对砂土渗透性及流动性的影响规律,综合考虑砂土流动性、渗透性及经济效益等方面的影响,得到适应该地层的最优改良方案。(4)从理论角度出发,推导了螺旋输送机土压梯度和排渣土流量方程,开展参数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螺旋输送机机械参数和渣土性质参数均为土压平衡盾构渣土运移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既要合理地设计螺旋输送机机械尺寸,也要利用渣土改良等技术来调节渣土性质,保证盾构顺利排渣及隧道施工的高效性、安全性。(5)通过理论分析,研究改良渣土在螺旋输送机内流动的控制方程。结合数值模拟,通过滑移网格与静态网格相结合的方式,利用Fluent对螺旋输送机内改良渣土的运移进行模拟,验证改良方案的适应性。同时工程应用表明,采用本文提出的改良方案,盾构机在富水砂质地层中掘进过程中,各项工作参数稳定且无喷涌现象的发生,说明渣土改良效果显着,保证了隧道施工的安全高效。本文研究内容为“喷涌”特性和防治、渣土改良剂改良机理、及渣土在螺旋输送机内的运移规律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对土压平衡盾构穿越富水砂性地层工程具有重要的参考借鉴意义。
汪卫军,杨纬华,刘猛,刘维[3](2021)在《扩径再制造盾构穿越高架桥桩施工适应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为研究盾构切削穿越高架桥桩基工况下的扩径再制造技术以及再制造后盾构对切桩工程的适应性,以北京地铁12号线盾构切削西坝河桥桩工程为背景,分析盾构刀盘系统、推进系统以及排渣系统切桩难点,并依据难点提出再制造要求,再对盾构各系统进行改造,最后研究再制造后各部分的切桩适应性。结果表明:1)刀盘系统采用Q345B钢材、开口率达61%、配备切桩专用刀具以及搅拌棒,实现了刀盘系统耐磨性能、切削性能以及渣土改良性能的提升,基本适应切桩工况对刀盘系统的要求; 2)再制造后,对盾构转矩、推力进行校核,满足切桩要求,且留有较大的调整余度; 3)采用无轴式螺旋输送机出土器,降低了排出钢筋卡螺旋输送机的概率,螺旋输送机的输送能力、转矩、转速得到提升,可适应切桩对排渣系统的要求。
王明亮,郭建明,宋俊岭,刘强,梁肖然[4](2020)在《全断面砂层土压盾构螺旋输送机应急处理及改造分析》文中研究说明为解决全断面砂层ZTE6250土压盾构螺旋输送机应急处理及改造问题,文章以石家庄市轨道交通1号线二期工程福泽站至东上泽站区间盾构施工为依托,结合土压盾构机在全断面砂层施工特点,对采用中驱周边驱动的螺旋输送机减速机故障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总结了应急处理措施及改造方法,以期为类似盾构机在相似工程施工提供参考。
孟坤鹏[5](2020)在《可食性粉体高速包装除静电关键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静电现象很早便引起人们的注意,它带来的影响利弊兼有,在电子摄影技术、静电喷涂、静电分类等方面,静电现象都得到了积极应用,但在粉体生产领域中,颗粒荷电带来的仍然是危害和安全问题。可食性粉体由于自身粒径小,电阻率高,绝缘性好的特点,极易产生和累积静电。同时,由于可食性粉体需要符合安全、卫生的要求,其他工业粉体所使用的静电消除方法难以应用。为了有效消除食品粉体电荷,选取小麦粉作为实验材料进行研究。主要工作与成果如下:(1)对小麦粉试样进行静电滑槽实验,得到其静电起电特性。实验结果表明:滑槽材质不同时,试样起电量不同,滑槽材质为玻璃、不锈钢、铝合金时,试样均产生正电荷且静电量依次增加;试样产生的静电量与滑动距离成线性相关,其中滑槽材质为铝合金,滑动距离超过70cm时,试样与滑槽接触的部分粉体达到静电饱和,产生的静电量趋于稳定;粉体含水率的提高可降低起电量,将试样的含水率从11.2%提高至16.7%时,起电量从13.88nC/g减少至8.41 nC/g,起电量降低39.41%;实验测得在法拉第筒内,小麦粉试样的静电半衰期为781.3 min。(2)为了减少滑槽实验中粉体静电的产生,结合现有接触起电理论,提出改变金属表面诱导电势的方法。对静电滑槽实验中的滑槽进行设计改造,通过金属表面荷电的方式,改变滑槽表面诱导电势,降低发生接触摩擦的两种物质之间的总电势差。通过实验验证减少粉体静电产生的效果,实验结果表明:试样产生的静电量与滑槽的荷电量呈一阶指数下降的关系,外加电压3000 V时,粉体起电量从13.88 nC/g变为8.36 nC/g,起电量降低39.77%;提高粉体含水率与滑槽荷电,两者降低试样起电量的效果可叠加增强,试样含水率从11%提高至16.7%,滑槽外接电压为1500V时,可实现试样起电量为0,继续提高电压,试样出现反向荷电现象。(3)为了减少螺旋输送过程中粉体产生的静电,结合前文实验结果与螺旋输送机自身结构、工作特点,对螺旋输送机进行结构改进,提出两种螺旋轴荷电的结构方案。(4)在粉体填充工位添加离子风机,基于气固耦合机理,利用Fluent软件,使用k-ε湍流模型与离散相模型(DPM)模拟外加风场情况下粉体包装的粉尘落袋过程,分析了离子风风速对不同粒径粉尘颗粒捕获率的影响。模拟结果显示,外加离子风风场风速0.4m/s?时,风场对粉尘颗粒捕获率的影响较小,风速在0.4m/s-0.6m/s这个区间时对直径1微米至30微米的粉尘颗粒的捕获率有明显的提升作用。可得出结论:将离子风机添加至填充工位时,结合包装粉体的粒径,选择适当的风速,可以同时兼顾消除粉体静电和提高粉尘落袋效率,外加风场不会加剧粉体充填过程中出现的扬尘。
迟林芳[6](2020)在《螺旋布料给料机智能输煤控制系统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火力发电厂输煤系统中,使用的给料机都是单点进料和单点出料,不能实现单点给料并多点均匀给料布料,煤不能布满碎煤机转子长度方向,导致碎煤机不能满负荷工作,影响了碎煤机的生产效率,同时也浪费了部分电能。因此,针对上述问题研制了一种螺旋布料给料机,并对螺旋布料给料机运行与控制研发一种智能控制系统。本文首先构建了基于螺旋布料给料机的输煤系统,将螺旋布料给料机安装在输煤系统中滚轴筛与碎煤机之间,当滚轴筛输送大块煤时,煤块在左右螺旋叶片推动下向两端移动,并通过流量控制板的矩形孔中逐渐落下,将煤均匀的布满碎煤机转子的长度方向,提高碎煤机的工作效率。其次,对螺旋布料给料机运行与控制研发一种智能控制系统,该系统采用激光扫描仪作为信息采集原件,实时对滚轴筛上进入螺旋布料给料机的物料信息进行检测与采集;可编程控制器(PLC)作为系统核心控制器,对所采集的物料信息进行储存与处理;采用参数自整定Fuzzy-PID控制作为系统算法,对物料信息进行模糊运算后输出控制系统的信号;采用变频器对电机转速进行实时调节,PLC将输出信号转换为相应的频率信号送至变频器,变频器输出对应的比例电压,螺旋布料给料机的实际工作转速随之变化;采用触摸屏作为人机交互界面,通过触摸屏对智能控制系统进行远程监控与操作。最后,对智能控制系统PLC主要程序进行编写,并应用MCGS组态软件对触摸屏界面进行开发与设计,完成智能控制系统的研发,实现对螺旋布料给料机智能控制的目的。在螺旋布料给料机输煤系统中,螺旋布料给料机将煤均匀布满碎煤机转子长度方向,碎煤机转子满负荷工作,与没加螺旋布料给料机时提高了碎煤机出力,可创造出可观经济效益。通过智能控制系统实现滚轴筛上物料较多转速较快,物料较少自动降低螺旋布料给料机的转速,减少了螺旋布料给料机驱动动力,实现了螺旋布料给料机工作时节能的目的。将螺旋布料给料机及其智能控制系统应用在火力发电厂输煤系统中,能够有效提升碎煤机工作效率,且节能效果显着。
廖江[7](2020)在《基于离散元的刀盘掘进过程模拟及关键掘进参数研究》文中提出成都砂卵石地层的特殊复杂性给盾构施工带来巨大难题,盾构掘进过程中易发生刀盘卡停、中心结泥饼、刀盘过度磨损以及螺旋机断轴等问题,主要原因是由于施工人员对刀盘掘进过程中土体运动规律认识不足和对盾构掘进参数的设置不够合理。基于此,本文通过模拟砂卵石地层盾构掘进过程,得到掘进过程中土体运动规律,为施工单位提供参考;同时分析不同盾构掘进参数之间的影响关系,建立掘进参数预测模型,并基于刀盘扭矩小、盾构推力小及土体流动性好对盾构主动调整参数进行优化设计,用于指导掘进参数的设置。具体研究工作如下:1、根据成都地铁六号线一二期工程尚红区间工程的总体概况和地质构造,结合工程实际分析该区间砂卵石地层的地层特性,同时对盾构掘进过程中所受的载荷进行分析。2、基于离散元理论及分析方法,利用EDEM离散元软件做颗粒堆积角实验进行卵石土的微观参数标定,根据堆积角实验方法及步骤,建立EDEM参数标定仿真实验模型,并通过正交实验设计方法进行颗粒堆积角的实验设计,通过多组仿真实验结果与工程实际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确定符合工程实际的仿真模型的土体微观参数。3、基于盾构刀盘掘进系统的组成,建立刀盘掘进的EDEM仿真模型,并根据实际工程情况对刀盘掘进模型的前处理参数和仿真方案进行确定。首先通过EDEM软件对刀盘掘进过程进行仿真模拟,得出刀盘掘进过程中土体颗粒的输送过程、地表沉降过程以及掘进参数变化过程;然后分别从刀盘掌子面、土仓及螺旋输送机三个部位对刀盘掘进过程中土体颗粒的运动状态和受力状态进行分析,得出盾构掘进过程中土体的运动和受力规律;最后通过EDEM-workbench联合仿真对刀盘和螺旋机进行有限元分析,得出刀盘和螺旋输送机在盾构掘进过程中应力分布情况。4、通过分析实际工程中盾构掘进过程参数变化形式,确定主动调整参数和被动反馈参数,并对掘进参数在实际工程中的影响效应进行分析。基于刀盘掘进仿真模型,改变不同主动调整参数,得出多组仿真结果,并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得到掘进参数之间的影响关系。通过拉丁超立方实验设计方法设计多组实验样本,并利用优化的BP神经网络程序对样本数据进行仿真训练,得出掘进参数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基于神经网络预测模型,运用多目标优化算法NSGA-Ⅱ对关键掘进参数进行优化设计。
董放[8](2020)在《炭黑螺旋给料机的结构优化及模拟》文中提出螺旋给料机是一种常见的连续散体物料输送设备,现已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在实际生产过程中能实现变频调速和准确控制输送量,因此它主要用于中短距离的物料输送。炭黑螺旋给料机机作为螺旋输送设备的一种专用形式,在密炼机上辅机系统中,不同品种的炭黑由日罐通过螺旋给料机对炭黑秤进行输送并进行累计称量,通过变频控制螺旋转速实现快、慢速称量和最后进行点动保证称量精度。目前在实际生产中的炭黑螺旋给料机出现一些了问题,主要是物料堵塞,螺杆折断,难以控制输送精度,输送误差较大等。这些问题极大的影响了正常生产的需求,对生产企业来说,迫切需要高效、环保、安全、节能的炭黑螺旋给料机来满足定量包装或者配料生产的要求。本文使用Creo Simulate模拟分析模块,对螺旋给料机的关键部分螺旋体进行有限元分析,不同叶片对主轴挠度的影响。随后基于EDEM离散元软件,通过导入螺旋给料机三维模型,进行模拟及分析,定量的分析螺杆转速、物料物性等因素的影响,并通过螺旋实验验证模拟结论。通过对炭黑螺旋给料机的输送过程进行动态仿真模拟,在整个模拟输送过程中,可以直观地观察到颗粒之间的碰撞以及颗粒与叶片之间的受力情况。通过模拟及实验所得出的结论,使得炭黑螺旋给料机在保证螺旋给料精度的前提下,提高输送效率为实际生产中炭黑螺旋输送机的设计优化提供参考。
丁彦杰[9](2020)在《高压富水砂层土压平衡盾构的土体改良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土压平衡盾构在砾砂、砂卵石、大粒径卵漂石等地层中的施工问题是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中的一个重难点,一方面是因为此类地层具有孔隙率大、渗透性高等特点,如果地层中同时含有地下水,在施工中极易出现由于开挖面水土压力导致的喷涌,以及开挖扰动导致的失稳和沉降等问题。另一方面是由于盾构在此类地层中掘进时采用的土体改良技术,会对盾构中的土压力、刀盘扭矩、推进速度等参数产生影响,从而影响盾构正常掘进。而目前对于此类地层中盾构的土体改良研究尚显不足,改良材料的选用和配比缺乏理论指导,没有相关评价标准,大多依据现场经验,常常造成不必要的成本增加或施工风险。为此,本文依托哈尔滨地铁2号线哈~大区间盾构隧道工程,针对高水压富水砂层土压平衡盾构施工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喷涌发生的理论条件、基于抵抗喷涌发生的土体改良配比、土体改良细观机理、土体固结对于刀盘扭矩的影响等进行了研究。开展了土压平衡盾构抗喷涌的理论研究,建立了抗喷涌简化力学模型,并通过数值计算模型研究了土体渗透系数与水压力和流速的关系,确定了盾构抗喷涌发生的临界条件。在实验室进行了基于泡沫、膨润土泥浆、高分子材料的土体改良配比试验,结合喷涌理论研究结果确定了适合该地层土体的改良配比,分析了改良材料与土体作用的微观机理。并对改良前后的土体进行了三轴固结不排水试验及摩擦性试验,研究了土体在不同时间的预固结作用下抗剪强度及与刀盘摩擦系数的变化,根据试验所得力学性能指标计算刀盘扭矩,得到了土体改良对于扭矩的降低作用,及固结时间对扭矩的影响作用。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如下:建立了螺旋输送机内土体的简化力学模型和盾构内地下水流动的简化模型,分析了土体性质对于盾构土压平衡建立和喷涌发生的影响,并提出了高压富水砂层盾构施工中土体改良的目的。研究了土压平衡盾构土舱和螺旋输送机内的地下水流运动规律,提出了盾构发生喷涌的临界力学条件。建立抗喷涌数值计算模型分析了改良前后土体渗透系数对于计算模型内地下水压力和流速的影响,并得到了抵抗喷涌的土体临界渗透系数。在实验室内进行了泡沫材料、膨润土泥浆、高分子材料、改性水玻璃等多种材料以单一或复合方式进行土体改良的试验,通过对改良土体进行坍落度试验和常水头渗透试验评判改良后土体的性能,并通过数值计算分析配比的可行性。最终确定出适合本课题所研究的高压富水砂层土压平衡盾构施工的土体改良材料及配比,复合配比材料为钠基膨润土泥浆与CMC(羧甲基纤维素)。室内配比研究结果在理论上满足抵抗喷涌的要求,并且成功在工程现场进行应用,得到了实际工程的验证。根据坍落度试验结果,提出高压富水砂层土体改良的流塑性评价标准。通过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建立了未改良重塑土与改良土的三维重构模型,并在竖直方向对试样进行若干层的分割,通过阈值分割的分析技术,根据不同的灰度和色域分割土体颗粒部分与孔隙部分,分析土体改良对逐层孔隙率和整体孔隙率的影响。并根据电镜扫描试验研究了土体改良对于孔隙率和内部孔隙通道的改善机理,揭示了改良材料对于土体颗粒的包裹、粘聚、叠聚等细观作用机理。基于土压平衡盾构施工中出现的停机时间造成刀盘扭矩异常的问题,对未改良的重塑土和改良后土体进行了三轴固结不排水剪切试验及摩擦性试验,并对改良后土体进行了不同时间的先期固结,以模拟研究实际工程中不同停机时间对土体的影响。试验得到了不同先期固结时间下土体的力学性能指标,据此揭示了盾构刀盘扭矩受土体改良及先期固结时间的影响规律,根据扭矩研究结果,结合现场实测数据,提出盾构长时间停机下预防刀盘扭矩增大的优化措施。
肖琴[10](2019)在《H公司干粉砂浆生产系统改进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H公司的砂浆生产车间于2002年广州建厂时开始启用,从最初设计年产能8700吨,经过几次设备改造升级,发展为年产能拥有14000吨的生产车间。随着中国基础建设的蓬勃发展,干粉砂浆发展的步伐逐渐加快,市场需求越来越大,现H公司砂浆的市场年需求量超过30000吨。由于巨大的市场发展前景吸引了许多国际跨国公司的目光,世界上与干粉砂浆有关的大公司几乎都已在我国设立公司或办事处,一些国际干粉砂浆生产巨头不断加大在华资金和技术投入力度。在这种业务高速增长下,竞争的激烈以及如何保持产品保证产品的按时交付变成了H公司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提高生产效率,发展为一个年产能40000吨的砂浆生产车间,提升产品竞争力是和增加企业盈利是H公司设定的目标。本论文应用工业工程的改善方法,研究了H集团砂浆车间生产工艺流程中的具体问题,使用工业工程的改善手法,对现有工序进行分解研究,重点关注生产流程中不增值或者效率偏低的工序。综合阐释并研究流程再造、优化生产过程以及调整生产设备布置。本文首先论述了国内外运用工业工程改善的情况及行业内运用工业工程改善工具的情况。其次简要介绍了该集团产品情况,说明生产砂浆产品的流程、生产工序要点,并利用价值流图全面展示分析了该企业现有生产流程,结合工业工程分析法、5W1H展开系统性的研究。采用ECRS方法分析了流程图、数据,并以此为依据确定改善重点及方法,并再优化了部分流程,调整设备参数,合理的进行车间设备布局,从人/物流方向进行研究,采用机械化的生产模式及数字化的控制系统取代传统的人工操作。通过改善活动的实施,该车间的生产流程得到了很好的优化,提高了生产效率,年产能从14000吨增至40000吨以上,达到了设定目标。
二、螺旋输送机设计改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螺旋输送机设计改造(论文提纲范文)
(1)5000 t/d水泥熟料生产线技术改造案例(论文提纲范文)
1 煤磨热风取风管道改造 |
1)存在的问题 |
2)改造措施 |
3)改造效果 |
2 生料均化库顶袋收尘器送灰系统的优化 |
1)存在的问题 |
2)改造措施 |
3)改造效果 |
3 辊压机循环系统增加管道除铁器 |
1)存在的问题 |
2)改造措施 |
4 生料制备系统安装在线分析仪 |
1)存在的问题 |
2)改造措施 |
3)改造效果 |
5 水泥配料站钢板仓双向皮带进料装置改成溜子进料 |
1)存在的问题 |
2)改造措施 |
3)改造效果 |
6 皮带机制动器安装位置的改进 |
1)存在的问题 |
2)改造措施 |
3)改造效果 |
7 窑尾增湿塔螺旋输送机的改进 |
1)存在的问题 |
2)改造措施 |
3)改造效果 |
8 斗式提升机液力耦合器改进成磁力耦合器 |
1)存在的问题 |
2)改造措施 |
3)改造效果 |
9 辊压机手动插板阀更换为电动闸板阀 |
1)存在的问题 |
2)改造措施 |
3)改造效果 |
1 0 窑尾发电锅炉旁路阀门由百叶阀更换成蝶阀 |
1)存在的问题 |
2)改造措施 |
3)改造效果 |
(2)富水砂层土压平衡盾构喷涌机理与渣土运移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喷涌研究现状 |
1.2.2 渣土改良研究现状 |
1.2.3 渣土输送研究现状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1.4 技术路线 |
1.5 创新点 |
第二章 富水砂层土压平衡盾构“喷涌”机理研究 |
2.1 引言 |
2.2 土压平衡盾构水头分布模型 |
2.2.1 螺旋输送机水头分布 |
2.2.2 土仓水头分布 |
2.3 模型验证 |
2.3.1 有限元数值解验证 |
2.3.2 螺旋输送机模型验证 |
2.4 算例分析 |
2.5 富水砂层土压平衡盾构喷涌控制研究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渣土改良剂对砂土渗透性的影响及机理分析 |
3.1 引言 |
3.2 砂土渗透性影响因素 |
3.3 砂土地层改良剂适应性分析 |
3.4 泡沫剂的渗透改良机制 |
3.4.1 阻塞作用 |
3.4.2 黏附作用 |
3.4.3 时效性 |
3.5 膨润土的渗透改良机制 |
3.5.1 级配优化 |
3.5.2 微观机理 |
3.6 高分子聚合物的渗透改良机制 |
3.7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富水砂层渣土改良渗透性试验研究 |
4.1 引言 |
4.2 试验材料及方法 |
4.2.1 试验材料 |
4.2.2 试验设备 |
4.2.3 试验方法 |
4.3 试验结果分析及讨论 |
4.4 试验结论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土压平衡盾构螺旋输送机渣土运移理论研究 |
5.1 前言 |
5.2 螺旋输送机理论计算模型 |
5.3 土流量方程 |
5.4 土压梯度方程 |
5.5 参数敏感性分析 |
5.5.1 土流量分析 |
5.5.2 土压梯度分析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螺旋输送机渣土运移CFD模拟及工程应用 |
6.1 引言 |
6.2 改良后渣土流动控制方程 |
6.3 数值模拟计算模型 |
6.3.1 数值模拟方法 |
6.3.2 几何模型及网格划分 |
6.3.3 材料、几何及模拟参数设置 |
6.4 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
6.5 工程应用 |
6.5.1 工程概况 |
6.5.2 工程施工难题 |
6.5.3 现场数据分析 |
6.6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硕士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硕士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
硕士期间所获荣誉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3)扩径再制造盾构穿越高架桥桩施工适应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工程简介 |
1.1 工程概况 |
1.2 盾构现状 |
2 刀盘系统改造及适应性分析 |
2.1 刀盘系统切桩难点 |
2.2 刀盘系统再制造要求 |
2.3 刀盘系统再制造 |
2.3.1 刀盘选型 |
2.3.2 刀具配置方案 |
2.3.3 耐磨设计 |
2.3.4 搅拌棒设计 |
2.4 刀盘系统切桩适应性分析 |
2.4.1 刀具适应性分析 |
2.4.2 耐磨及搅拌棒适应性分析 |
3 推进系统再制造及适应性分析 |
3.1 推进系统切桩难点 |
3.2 推进系统再制造要求 |
3.3 推进系统再制造 |
3.3.1 主驱动 |
3.3.2 推力系统 |
3.4 推进系统适应性校核 |
3.4.1 转矩计算模型 |
3.4.2 推力计算模型 |
3.4.3 转矩校核结果 |
3.4.4 推力校核结果 |
4 排渣系统再制造及适应性分析 |
4.1 排渣系统切桩难点 |
4.2 排渣系统再制造要求 |
4.3 排渣系统再制造 |
4.4 排渣系统适应性分析 |
4.4.1 输送量适应性分析 |
4.4.2 转矩分析 |
4.4.3 转矩校核 |
5 结论与讨论 |
(4)全断面砂层土压盾构螺旋输送机应急处理及改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工程概况 |
2 螺旋输送机概况 |
3 螺旋输送机故障及原因分析 |
3.1 螺旋输送机故障 |
3.2 螺旋输送机故障原因分析 |
(1)螺旋输送机组装不到位。 |
(2)螺旋输送机为中驱周边驱动模式。 |
(3)螺杆变形。 |
(4)密封油脂(EP2)注入量不足。 |
4 螺旋输送机应急处理 |
4.1 渣土改良 |
4.2 减速机维修 |
4.3 增加密封油脂注入量 |
4.4 密封油脂类型 |
5 螺旋输送机改造 |
6 结束语 |
(5)可食性粉体高速包装除静电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来源 |
1.2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1 可食性粉体概述 |
1.2.2 粉体行业中的静电载体分析 |
1.2.3 静电放电类型与粉体静电放电 |
1.2.4 静电对粉体包装的影响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粉体静电特性研究 |
1.3.2 粉体相关的静电防护研究 |
1.4 课题研究目的与内容 |
1.5 技术路线 |
2 静电学理论基础及可食性粉体静电滑槽积累特性实验 |
2.1 静电学理论基础 |
2.1.1 摩擦电序表 |
2.1.2 功函数 |
2.1.3 有效功函数 |
2.1.4 表面状态模型 |
2.1.5 电荷转移机理的研究 |
2.2 影响粉体荷电的因素 |
2.2.1 颗粒表面 |
2.2.2 粉体颗粒直径 |
2.2.3 粉体采用的工艺及配方参数 |
2.2.4 相对湿度 |
2.3 可食性粉体静电积累特性实验 |
2.3.1 测试原理 |
2.3.2 电荷测量方法 |
2.3.3 实验颗粒 |
2.3.4 仪器介绍 |
2.3.5 实验流程 |
2.3.6 实验结果与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3 减少粉体静电实验及应用于螺旋输送机的机构改进 |
3.1 减少粉体静电实验 |
3.1.1 方案设计的原理与方法 |
3.1.2 实验对照组设置 |
3.1.3 滑槽荷电结构介绍 |
3.1.4 仪器介绍 |
3.1.5 实验流程 |
3.1.6 实验结果与分析 |
3.2 螺旋输送机特点及改进的必要性 |
3.2.1 螺旋输送机简介 |
3.2.2 对螺旋输送机进行改造的必要性 |
3.3 螺旋输送机减少静电产生的结构设计 |
3.3.1 设计思路与理论基础 |
3.3.2 螺旋输送机与粉体频繁接触位置的确定 |
3.3.3 螺旋叶片携带电荷的种类与方式 |
3.4 本章小结 |
4 除静电离子风风场对粉体包装充填影响的模拟研究 |
4.1 填充工位离子风机的引入 |
4.2 粉体包装中填充工位扬尘分析 |
4.2.1 扬尘产生机理 |
4.2.2 粉体颗粒与气流耦合机理 |
4.2.3 包装袋内粉体扬尘特点 |
4.3 流场内颗粒的受力 |
4.3.1 气流对颗粒的作用力 |
4.3.2 颗粒受到的其它作用力 |
4.4 外加风场对粉体落袋的数值模拟 |
4.4.1 模拟软件 |
4.4.2 数值模拟方法 |
4.4.3 物理模型的建立 |
4.4.4 仿真参数及设置 |
4.4.5 仿真结果及对比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总结与展望 |
研究工作总结 |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6)螺旋布料给料机智能输煤控制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主要符号表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输煤控制系统的现状 |
1.2.1 国外火力发电厂输煤控制系统现状 |
1.2.2 国内火力发电厂输煤控制系统现状 |
1.3 系统控制策略的研究现状 |
1.4 火电厂输煤系统节能技术分析 |
1.5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2 基于螺旋布料给料机输煤系统的构建 |
2.1 常规输煤系统结构及工作过程 |
2.1.1 常规输煤系统结构 |
2.1.2 常规输煤系统工作过程 |
2.2 螺旋布料给料机输煤系统的开发 |
2.2.1 螺旋布料给料机的开发 |
2.2.2 螺旋布料给料机输煤系统结构与工作过程 |
2.3 螺旋布料给料机输煤控制系统结构及控制原理 |
2.3.1 螺旋布料给料机智能输煤控制系统结构 |
2.3.2 螺旋布料给料机智能输煤控制系统控制原理 |
2.4 本章小结 |
3 螺旋布料给料机智能输煤控制系统的研发 |
3.1 信息采集单元 |
3.1.1 测量方法的确定 |
3.1.2 激光扫描仪测量原理 |
3.1.3 激光扫描仪的选型与安装 |
3.1.4 激光扫描仪LMS511与外围设备的连接 |
3.1.5 误差分析与减小措施 |
3.2 信息处理单元的控制方案与控制算法 |
3.2.1 信息处理单元控制方案比较与选择 |
3.2.2 信息处理单元控制器比较与选型 |
3.2.3 信息处理单元控制算法比较与选择 |
3.3 参数自整定Fuzzy-PID控制器的设计与MATLAB仿真 |
3.3.1 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 |
3.3.2 参数自整定Fuzzy-PID控制器的设计 |
3.3.3 参数自整定Fuzzy-PID控制器MATLAB仿真 |
3.4 控制执行单元 |
3.4.1 变频调速技术 |
3.4.2 触摸屏 |
3.5 本章小结 |
4 螺旋布料给料机智能输煤控制系统程序设计 |
4.1 PLC程序设计 |
4.1.1 主程序框架结构 |
4.1.2 智能控制系统手动运行工作流程 |
4.1.3 智能控制系统自动运行工作流程 |
4.1.4 参数自整定Fuzzy-PID控制器的程序设计 |
4.2 触摸屏界面程序设计 |
4.2.1 触摸屏界面设计 |
4.2.2 触摸屏调试 |
4.3 本章小结 |
5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创新点摘要 |
5.3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项目及科研成果 |
致谢 |
作者简介 |
(7)基于离散元的刀盘掘进过程模拟及关键掘进参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刀盘掘进过程的研究现状 |
1.2.2 离散元及其在岩土工程中的研究现状 |
1.2.3 掘进参数预测及优化研究现状 |
1.3 本文研究目的及内容 |
第2章 工程地质条件与盾构掘进载荷分析 |
2.1 工程地质概况 |
2.1.1 总体概况 |
2.1.2 地质构造 |
2.1.3 砂卵石地层特性 |
2.2 盾构掘进载荷分析 |
2.2.1 盾构掘进过程中所受载荷 |
2.2.2 盾构掘进过程中地层压力确定 |
2.2.3 盾构掘进过程中地基抗力确定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离散元原理与土体参数标定 |
3.1 离散元原理及分析过程 |
3.2 参数标定方法 |
3.3 参数标定过程及参数确定 |
3.3.1 参数标定实验模型建立 |
3.3.2 堆积角实验设计 |
3.3.3 仿真实验结果 |
3.3.4 参数确定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基于EDEM的刀盘开挖掘进过程仿真分析 |
4.1 刀盘掘进模型及相关参数控制 |
4.1.1 刀盘掘进模型建立 |
4.1.2 模型参数取值 |
4.1.3 仿真参数控制 |
4.2 仿真实验方案及步骤 |
4.2.1 仿真实验方案确定 |
4.2.2 仿真实验步骤 |
4.3 仿真结果分析 |
4.3.1 刀盘掘进过程分析 |
4.3.2 土体颗粒运动及受力分析 |
4.3.3 刀盘和螺旋输送机有限元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刀盘掘进过程的关键参数研究 |
5.1 关键掘进参数分析 |
5.1.1 盾构掘进速度 |
5.1.2 刀盘转速 |
5.1.3 螺旋输送机转速 |
5.1.4 刀盘扭矩和盾构推力 |
5.1.5 土仓压力和土体流动性 |
5.2 关键掘进参数间的影响关系 |
5.2.1 盾构掘进速度与掘进参数的关系 |
5.2.2 刀盘转速与掘进参数的关系 |
5.2.3 转进比与掘进参数的关系 |
5.3 关键掘进参数预测分析 |
5.3.1 神经网络参数预测方法 |
5.3.2 样本数据获取与预处理 |
5.3.3 基于BP神经网络的掘进参数预测分析 |
5.4 关键掘进参数优化设计分析 |
5.4.1 优化设计原理及步骤 |
5.4.2 掘进参数优化设计数学模型 |
5.4.3 优化设计结果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总结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8)炭黑螺旋给料机的结构优化及模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1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螺旋给料机的发展现状 |
1.2.1 国外螺旋给料机的发展现状 |
1.2.2 国内螺旋给料机的发展现状 |
1.2.3 存在的问题 |
1.3 课题的研究方法 |
1.4 研究内容 |
2 炭黑简介及粉体流动性试验 |
2.1 炭黑简介 |
2.1.1 炭黑概述 |
2.1.2 炭黑的分类 |
2.1.3 炭黑的发展 |
2.2 炭黑物性 |
2.2.1 堆积物性 |
2.2.2 可压缩性 |
2.2.3 摩擦性 |
2.2.4 流动性 |
2.3 炭黑粉体流动性试验 |
2.3.1 设备简介 |
2.3.2 测试结果 |
2.3.2.1 流动函数 |
2.3.2.2 有效内摩擦角 |
2.3.2.3 堆积密度 |
2.3.2.4 壁面摩擦角 |
2.3.2.5 水份含量 |
2.3.2.6 粒度测试 |
2.4 通过螺旋加料机预测粉体流动性能 |
2.4.1 设备介绍 |
2.4.2 试验方法 |
2.4.3 结果 |
2.5 本章小结 |
3 螺旋给料机分类及结构 |
3.1 螺旋给料机分类 |
3.1.1 水平螺旋给料机 |
3.1.2 倾斜螺旋给料机 |
3.1.3 垂直螺旋给料机 |
3.2 水平单螺杆螺旋给料机结构 |
3.3 螺旋给料机工作原理 |
3.4 螺旋给料设计规范 |
3.4.1 螺旋直径的设计要求 |
3.4.2 输送量的设计要求 |
3.4.3 螺距分析 |
3.4.4 螺旋最低转速 |
3.4.5 螺旋最大转速 |
3.4.6 输送推进力 |
3.5 螺旋叶片分析 |
3.5.1 按螺旋线展开计算 |
3.5.2 实例验证计算 |
3.6 填料密封设计 |
3.6.1 填料与转轴之间的摩擦力 |
3.6.2 填料箱中的摩擦功率 |
3.6.3 压紧填料所需力 |
3.6.4 填料箱密封所需力 |
3.6.5 填料压紧螺栓所需扭力 |
3.6.6 压紧螺栓扭力 |
3.6.7 实例计算 |
3.6.8 结论 |
3.7 最大挠度计算 |
3.8 螺旋轴疲劳寿命预测 |
3.8.1 疲劳寿命计算 |
3.8.2 结论 |
3.9 本章小结 |
4 叶片厚度对挠度的影响模拟验证 |
4.1 直线型螺旋叶片 |
4.1.1 模型建立 |
4.1.2 定义材料 |
4.1.3 施加约束 |
4.1.4 施加载荷 |
4.1.5 分析结果 |
4.2 其他厚度螺旋叶片模拟情况 |
4.3 折线型螺旋叶片 |
4.4 本章小结 |
5 螺旋给料机的离散单元法模拟 |
5.1 离散单元法简介 |
5.1.1 研究方法 |
5.1.2 DEM的模型假设 |
5.1.3 DEM颗粒单元的属性 |
5.1.4 DEM颗粒简化模型 |
5.1.5 DEM的接触模型 |
5.1.6 DEM的求解过程 |
5.2 建模 |
5.2.1 模型简化原则 |
5.2.2 Creo建模 |
5.3 模拟过程 |
5.3.1 定义材料 |
5.3.2 颗粒参数 |
5.3.3 设置进料口 |
5.3.4 螺杆运动 |
5.3.5 颗粒工厂参数设置 |
5.3.6 环境设置 |
5.4 求解器 |
5.4.1 时间步长 |
5.4.2 设置网格 |
5.4.3 碰撞接触跟踪 |
5.5 后处理模块 |
5.5.1 输送量 |
5.5.1.1 输送量的影响因素 |
5.5.1.2 模拟结果 |
5.5.2 颗粒速度 |
5.5.3 落料量 |
5.5.4 运动轨迹 |
5.5.5 速度矢量图 |
5.5.6 合力矩 |
5.6 本章小结 |
6 螺旋输送实验 |
6.1 实验目的 |
6.2 实验物料 |
6.3 实验过程 |
6.4 数据处理 |
6.5 输送炭黑实验结果 |
6.5.1 输送炭黑N234实验结果 |
6.5.2 输送炭黑N550实验结果 |
6.6 实验结论 |
7 解决粘附问题 |
7.1 目前存在的问题 |
7.2 产生原因 |
7.3 解决办法 |
7.3.1 使用表面涂层降低螺旋表面的表面能 |
7.3.2 加热螺旋 |
7.3.3 不锈钢螺旋 |
7.4 本章小结 |
总结与展望 |
1 论文总结 |
2 论文的不足点 |
3 论文的创新点 |
4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9)高压富水砂层土压平衡盾构的土体改良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概述 |
1.2.2 存在的不足 |
1.3 论文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1.3.1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1.3.2 技术路线 |
1.4 本章小结 |
2 地层条件与改良材料选用研究 |
2.1 地层环境概述 |
2.2 盾构穿越地层构成情况 |
2.3 盾构穿越地层颗粒分析 |
2.4 土体改良材料选用 |
2.4.1 界面活性类材料 |
2.4.2 矿物类材料 |
2.4.3 高分子类材料 |
2.5 本章小结 |
3 高压富水砂层土压平衡盾构的抗喷涌理论研究 |
3.1 土体改良目的的理论分析 |
3.1.1 土体改良对土压平衡的影响 |
3.1.2 土体改良对喷涌的影响 |
3.2 土压平衡盾构内地下水流动的理论研究 |
3.3 基于COMSOL Multiphysics的土压平衡盾构抗喷涌数值计算 |
3.3.1 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简介 |
3.3.2 土压平衡盾构抗喷涌计算模型建立 |
3.3.3 计算结果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4 土体改良配比试验研究 |
4.1 单一材料土体改良试验研究 |
4.1.1 单一泡沫土体改良试验 |
4.1.2 单一膨润土泥浆土体改良试验 |
4.1.3 单一吸水树脂土体改良试验 |
4.2 复合材料土体改良试验研究 |
4.2.1 TAC与膨润土泥浆土体改良试验 |
4.2.2 CMC与膨润土泥浆土体改良试验 |
4.2.3 改性水玻璃土体改良试验 |
4.3 改良土体的数值模拟验证研究 |
4.4 土体改良原位试验研究 |
4.5 本章小结 |
5 土体改良细观机理试验研究 |
5.1 CT扫描试验原理及样品重建 |
5.1.1 试验原理及设备简介 |
5.1.2 试验样品重建 |
5.2 土体CT扫描试验研究 |
5.2.1 重塑土CT扫描试验 |
5.2.2 改良土CT扫描试验 |
5.3 SEM细观试验研究 |
5.4 本章小结 |
6 土体改良对刀盘启动扭矩的影响研究 |
6.1 三轴剪切试验设备简介 |
6.1.1 试验系统 |
6.1.2 试验流程 |
6.1.3 三轴剪切试验样品制备 |
6.2 三轴固结不排水剪切试验研究 |
6.2.1 有效偏应力试验研究 |
6.2.2 有效主应力比试验研究 |
6.2.3 有效应力路径试验研究 |
6.2.4 土体抗剪强度指标计算 |
6.3 土体与盾构刀盘摩擦性试验研究 |
6.3.1 LCPC试验简介 |
6.3.2 土体与盾构刀盘摩擦性试验研究 |
6.4 土压平衡盾构刀盘扭矩计算 |
6.4.1 刀盘扭矩理论计算 |
6.4.2 刀盘扭矩现场实测 |
6.5 本章小结 |
7 结论与展望 |
7.1 主要研究结论 |
7.2 创新点 |
7.3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10)H公司干粉砂浆生产系统改进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
1.4.1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1.4.2 本文研究方法及思路 |
第2章 H公司砂浆车间生产现状分析 |
2.1 H公司简介 |
2.1.1 公司概况 |
2.1.2 生产产品情况 |
2.2 干粉砂浆车间介绍 |
2.2.1 干粉砂浆车间工艺流程介绍 |
2.2.2 车间现状介绍 |
2.2.3 流程程序表 |
2.3 生产线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2.3.1 生产线平衡率 |
2.3.2 瓶颈工序及设备布局 |
2.3.3 基于生产流程的原因分析 |
2.3.4 小结 |
第3章 公司砂浆生产系统改进方案 |
3.1 改进的目标与方向 |
3.1.1 改进的目标 |
3.1.2 改进的方向与思路 |
3.2 方案设计 |
3.2.1 作业流程改进的需求分析 |
3.3 改善方案制定 |
3.3.1 生产线布局改善 |
3.3.2 原料预处理工序及生产工序 |
3.3.3 控制系统改善 |
3.3.4 生产核心设备 |
3.4 小结 |
第4章 干粉砂浆车间改造效果评估 |
4.1 改造成本 |
4.2 产能分析 |
4.3 生产线平衡率分析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四、螺旋输送机设计改造(论文参考文献)
- [1]5000 t/d水泥熟料生产线技术改造案例[J]. 单绍仁,金红波,刘先成. 水泥, 2021(11)
- [2]富水砂层土压平衡盾构喷涌机理与渣土运移规律研究[D]. 支斌. 山东大学, 2021(12)
- [3]扩径再制造盾构穿越高架桥桩施工适应性研究[J]. 汪卫军,杨纬华,刘猛,刘维. 隧道建设(中英文), 2021(04)
- [4]全断面砂层土压盾构螺旋输送机应急处理及改造分析[J]. 王明亮,郭建明,宋俊岭,刘强,梁肖然. 住宅与房地产, 2020(26)
- [5]可食性粉体高速包装除静电关键技术研究[D]. 孟坤鹏. 河南工业大学, 2020(01)
- [6]螺旋布料给料机智能输煤控制系统研究[D]. 迟林芳. 沈阳工程学院, 2020(02)
- [7]基于离散元的刀盘掘进过程模拟及关键掘进参数研究[D]. 廖江. 西南交通大学, 2020(07)
- [8]炭黑螺旋给料机的结构优化及模拟[D]. 董放. 青岛科技大学, 2020(01)
- [9]高压富水砂层土压平衡盾构的土体改良技术研究[D]. 丁彦杰.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2020(01)
- [10]H公司干粉砂浆生产系统改进策略研究[D]. 肖琴. 华南理工大学, 201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