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普勒超声对儿童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断价值分析

多普勒超声对儿童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断价值分析

一、多普勒超声对小儿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断价值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赵朴,李卓,崔营营[1](2020)在《超声在感染性心内膜炎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探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究超声在感染性心内膜炎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1月本院收治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45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先采用超声心电图进行检查,后采用病理检查,以病理检查为诊断标准,将超声心电图检查与病理检查的诊断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病理检查得出43例患者存在菌落及赘生物,超声心电图检出菌落及赘生物41例,其中漏诊2例,误诊2例,超声诊断正确率为91.11%(41/45),漏诊率为4.44%(2/45),误诊率为4.44%(2/45);其中超声检测赘生物分布情况,左心赘生物12例,主动脉瓣10例,二尖瓣11例,肺动脉瓣8例,68.29%的患者赘生物直径为2~15 mm,87.80%的患者赘生物数量≤3个,瓣膜穿孔、瓣周脓肿以及腱索断裂的检出率为100.00%,瓣膜脱垂检出率为90.00%,瓣周漏检出率为66.67%;血培养阳性患者19例,其中革兰阴性杆菌9例,革兰阳性球菌10例,其阳性率为42.22%。结论采用超声进行感染性心内膜炎临床诊断,可以有效了解心脏赘生物所处位置,直径大小以及数量,具有较高的诊断率,能为该疾病的临床诊断提供可靠依据,在临床诊断中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邢媛媛,李亮,王立娟,勇强[2](2019)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感染性心内膜炎致外周血管感染性假性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感染性心内膜炎致外周血管感染性假性动脉瘤的诊断及疗效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8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收治9例外周血管感染性假性动脉瘤患者的超声图像特征,主要包括动脉瘤所在位置、瘤体大小、破口宽度、附壁血栓情况。结果 9例感染性假性动脉瘤分别位于股动脉、胫前动脉、腘动脉、胫后动脉、肌间动脉、尺动脉、腮腺动脉、锁骨下动脉、肠系膜上动脉。感染性假性动脉瘤瘤体上下径(54.86±21.25)mm,前后径(40.71±15.47)mm,破口宽度(2.47±0.94)mm,附壁血栓2例。行外科手术切除治疗3例,其中1例同时行人工血管替换术;介入治疗5例,其中行弹簧圈封堵2例,单纯支架置入2例,弹簧圈封堵同时行支架置入1例;保守治疗1例。术后血管血流通畅,未见血栓形成。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感染性假性动脉瘤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以作为感染性假性动脉瘤诊断及疗效评估的首选检查方法。

蔚青[3](2019)在《胎儿室间隔缺损的预后及影响因素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目的:了解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转归,评价可能的影响因素。研究方法:选择青岛市妇儿医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产前诊断为VSD胎儿及孕产妇为研究对象,累计184例。参考美国超声协会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指导标准进行高危指征评价。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VSD进行诊断及随访,所有胎儿均进行羊水穿刺、无创DNA检测确诊。出生后未实现自然闭合的VSD胎儿进行随访,每3-6个月复查超声心动图。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研究结果:(1)一般情况:184例VSD胎儿膜周型与漏斗部最为常见,分别占52.2%与30.4%。初诊时缺损口径平均值为3.52±2.10mm,以3-4 mm大小缺口最为常见,累计105例(57.1%)。(2)高危指征评价结果:合并母亲高危因素与胎儿高危因素的比例分别为29.3%与21.2%,同时存在母亲于胎儿高危因素比例为12.0%。累计71例孕母及胎儿判定为高危,占38.6%。(3)宫内转归:152例孕产妇进行了超声心动图随访,胎儿缺口变小或自然愈合8例(5.3%),缺损增大75例(49.3%),终止妊娠或宫内自然死亡胎儿69例(45.4%)。VSD缺损变小/闭合的胎儿均为单纯性VSD,且多数(6例,75.0%)位于肌部,以小缺损为主(7例,87.5%)。(4)VSD产后随访:110例活产且出生后仍存在VSD患儿的随访。超声心动图随访结果显示,出生1年内缺损自然愈合比例31.8%,缺损缩小但未愈合比例20.0%,缺损未变化/缺损增大比例为48.2%。不同性别、是否存在合并畸形、是否合并高危因素患者缺损变化特征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VSD临床分型、初诊时缺口直径出生1年内缺口变化存在显着差异(P<0.05)。膜周型、漏斗部、肌部VSD出生一年内自然愈合的比例分别为24.5%、15.4%与60.0%,肌部VSD自然愈合比例显着高于其他类型(P<0.05)。产前初诊缺损口径<3mm者出生后具有较高自然愈合率,达到88.9%;3-5mm及≥5mm者出生后自然愈合率分别为16.9%与0.0%,显着低于缺损口径<3mm者(P<0.05)。单纯性VSD与合并其他心脏畸形VSD出生后自然愈合率分别为34.4%与10.5%,差异显着(P<0.05)。产前筛查判定为高危者与非高危者自然愈合率分别为14.3%与37.8%,高危者出生1年内自然愈合率显着较低(P<0.05)。出生1年内自然愈合与未自然愈合患儿左-右分流速度对数均值分别为0.16±0.11与0.12±0.10,右-左分流速度对数均值分别为0.13±0.09与0.21±0.13。出生1年内自然愈合患儿右-左分流速度对数显着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1年内自然愈合与未自然愈合的患儿在胎龄、出生体质量、新生儿窒息的发生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但自然愈合患儿出生时1min Apgar评分显着高于未自然愈合的患儿。出生1年内自然愈合与未自然愈合的患儿在母亲年龄、文化程度、家庭月收入、产次及母乳喂养时间分布均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5)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VSD临床分型、初诊时缺损大小、是否合并其他心脏畸形、孕期危险因素筛查结果是否为高危、右-左分流速度对数是VSD患儿出生后1年内是否自然愈合的独立影响因素。其中VSD分型为肌部、初诊时候缺损较小、单纯性VSD、产前危险因素判定为非高危、右-左分流速度对数较低患儿出生后1年自然愈合的可能性较高。研究结论:(1)超声心动图对VSD诊断及随访具有较高效率,可作为VSD诊断及随访基础方法;(2)VSD在宫内自然闭合率较低,出生后1年具有较高的自然闭合率;(3)VSD婴儿自然闭合受缺损类型、缺损大小、缺损血流特征、产前高危因素及合并畸形的影响,临床可依据上述特征进行宫内干预及分娩后治疗方案及策略制定。

陆佳佳,张丽佳,钱燕芳[4](2019)在《超声心动图在小儿感染性心内膜炎诊断治疗中的临床价值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究超声心动图在小儿感染性心内膜炎临床诊治中的作用,以期提高疗效,降低感染。方法选择2011年5月至2014年5月医院治疗的70例小儿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观察血培养后病原菌分布情况,观察病因、临床表现情况和超声心动图征象。结果感染性心内膜炎病因中以先天性心脏病最常见,占61.43%;病原菌上,70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中培养出菌株89株,其中革兰阳性菌28株,革兰阴性菌61株,革兰阳性菌中草绿色链球菌最多,占17.98%,革兰阴性菌中大肠埃希菌占24.72%,肺炎克雷伯菌占16.85%;超声心动图上,阳性率95.71%,其中以主动脉赘生物最常见,占41.43%,二尖瓣赘生物占25.71%;治疗后在主动脉瓣、二尖瓣、三尖瓣赘生物,主动脉瓣和二尖瓣均有赘生物上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在瓣膜穿孔上也明显下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心动图能明确感染性心内膜炎病变情况,能直观判断预后情况,可作为临床诊治首选方法。

黄国英[5](2008)在《超声心动图检查在儿科的临床应用》文中认为

王巧[6](2018)在《感染性心内膜炎致主动脉瓣脱垂并二尖瓣穿孔患者超声的临床诊断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应用超声诊断感染性心内膜炎致主动脉瓣脱垂并二尖瓣穿孔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1例患者应用超声进行术前诊断,并且根据诊断结果给予患者手术治疗及抗生素治疗,观察患者的超声诊断情况、疾病治疗及预后情况。结果:超声诊断结果显示患者的二尖瓣、三尖瓣以及主动脉瓣均出现反流信号,其中患者超声显示二尖瓣前瓣穿孔并有赘生物形成15例,主动脉瓣脱垂也同样伴有赘生物产生16例;针对超声诊断结果给予患者手术治疗,患者预后情况良好,无死亡情况发生。结论:针对感染性心内膜合并并发症的患者,在治疗前应用超声检查的方法能够很好地诊断出患者的具体情况,通过相关的治疗改善患者预后。

贾俊叶,刘敬,郭上玮[7](2017)在《超声检查对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断价值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研究超声检查技术对感染性心内膜炎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判断超声技术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126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超声检查,观察患者心脏瓣膜形态学改变和功能改变,对血流动力学进行分析,将结果与患者手术术实际所见情况进行对比,判断超声检查的准确性,进而评价超声检查的检验效能。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治疗。超声对赘生物进行检查时,敏感性为79.27%,特异性为63.64%,且对3 mm以上的赘生物具有较好的诊断效能;对二尖瓣、主动脉瓣病变具有较好的诊断效果,对其他瓣膜病变的检出率较差,对瓣膜穿孔的检出率较差;超声对假性动脉瘤和脓肿检查效能较好。结论超声对于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断主要依赖于发现赘生物、评价瓣膜损害程度和其所致的血流动力学异常以及观察并发症情况,具有较好的诊断效能。

黎秀娜,郑智超[8](2016)在《超声心动图对临床表现不典型的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断价值》文中指出目的分析超声心动图对临床表现不典型的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将2014年2月2015年2月31例不典型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回顾性分析其影像学资料,总结分析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结果入组31例患者中20例明确伴有器质性心脏病基础,其中12例为先天性心脏病,8例为风湿性心脏病;其余11例患者无明确的心脏合并症,其中包括7例静脉吸毒患者;经外科手术证实者共计18例,18例手术患者超声心动图赘生物的检查情况与手术结果比较,超声心动图对赘生物大小、赘生物数量、赘生物部位等诊断准确率与手术证实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超声心动图对不典型感染性心内膜炎诊断率高。结论超声心动图可明确不典型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基础心脏病因,提供必要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依据,对于本病治疗以及预后评估也具有极为重要的参考价值。

左汴京,祝黎伟,杨红,谷慧慧[9](2015)在《超声心动图在小儿感染性心内膜炎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文中提出目的分析小儿感染性心内膜炎(IE)的临床特点,探讨超声心动图在IE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4月2015年3月收治的IE患儿4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IE的心脏基础疾病及临床表现,总结超声心动图特点。结果 IE患儿40例中,先天性心脏病22例,扩张性心肌病3例,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4例,风湿性心脏病6例,无基础性心脏病5例。超声心动图检查,伴有赘生物36例,阳性率为90%。患儿多以发热为首发症状,同时伴有心功能不全8例,脾肿大12例,镜下血尿10例。结论先天性心脏病是小儿感染性心内膜炎最常见的基础心脏病,超声心动图检查有助于IE的临床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胡建国[10](2014)在《小儿感染性心内膜炎74例临床分析及超声心动图的临床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分析小儿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特征及超声心动图特征,探讨小儿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断及超声心动图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09年7月至2013年10月在我院经确诊的74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儿的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患儿的心脏基础疾病情况、临床表现、超声心动图表现等。结果 74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儿中,51例发生在先天性心脏病的基础上,5例发生在扩张性心肌病的基础上,7例发生在风湿性心脏病的基础上,3例发生在肥厚性心肌病的基础上,8例无基础性心脏病;临床表现:发热72例(97.3%),镜下血尿32例(43.2%),心功能不全43例(58.1%),脾肿大25例(33.8%);进行性贫血19例(25.7%);血培养阳性结果为71例(95.9%),超声心动图检查有68例可见赘生物,阳性率达91.9%,将血培养检查结果设为对照组,超声检查结果设为观察组,两组无显着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儿感染性心内膜炎发病率逐渐增高,临床表现有时多不典型,超声心动图能够提供早期的诊断,降低该病病死率,已成为该病的重要检查方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二、多普勒超声对小儿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断价值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多普勒超声对小儿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断价值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超声在感染性心内膜炎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病理检查与超声检查结果
    2.2 病理检查与超声检查赘生物的直径与数量比较
    2.3 超声检查相关心内并发症检出率
    2.4 患者的病原菌分布情况
3 讨论

(2)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感染性心内膜炎致外周血管感染性假性动脉瘤的诊断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超声检查方法
2 结果
    2.1 超声诊断与治疗情况
    2.2 超声声像图表现
    2.3 术后疗效评估
3 讨论

(3)胎儿室间隔缺损的预后及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1.1 研究对象纳入标准
        1.1.2 研究对象排除标准
    1.2 超声诊断
        1.2.1 产前诊断
        1.2.2 产前随访
        1.2.3 产后随访
        1.2.4 VSD超声分型
    1.3 孕产妇高危因素评价
    1.4 研究内容
    1.5 统计分析方法
    1.6 质量控制方法
        1.6.1 研究方案设计阶段
        1.6.2 临床诊疗与资料收集阶段
        1.6.3 资料的整理、分析阶段
        1.6.4 论文撰写阶段
2 结果
    2.1 研究对象一般情况
    2.2 高危指征评价
    2.3 胎儿在宫内的自然转归情况
    2.4 出生内1年随访结果
        2.4.1 出生1 年内缺损变化总体情况
        2.4.2 不同类型患儿出生内1 年愈合情况
        2.4.3 血流特征与出生内1 年愈合的相关性
        2.4.4 患儿出生特征与出生1 年内自然愈合的相关性
        2.4.5 母亲特征、喂养方式与出生1 年内自然愈合的相关性
    2.5 VSD患儿出生1 年内自然愈合影响因素分析
3 讨论
    3.1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VSD的诊断及随访价值
    3.2 VSD婴儿出生后转归
    3.3 室间隔缺损自然转归影响因素及可能机制
        3.3.1 VSD解剖位置
        3.3.2 室间隔缺损大小
        3.3.3 是否合并其他畸形
        3.3.4 VSD血流特征
        3.3.5 高危因素筛查结果与VSD患儿预后
4 结论
5 研究创新性与局限性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4)超声心动图在小儿感染性心内膜炎诊断治疗中的临床价值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纳入标准[2]
    1.3治疗方法
    1.4 观察指标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感染性心内膜炎病因分析
    2.2 感染性心内膜炎病原菌分布情况分析
    2.3 感染性心内膜炎超声心动图情况分析
    2.4 治疗前后超声心动图变化比较
3 讨论

(5)超声心动图检查在儿科的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先天性心脏病
    (1) 室间隔缺损
    (2) 房间隔缺损
    (3) 动脉导管未闭
    (4) 肺动脉狭窄
    (5) 法洛四联症
    (6) 完全性大动脉换位
2 小儿心肌病
    (1) 扩张型心肌病
    (2) 肥厚性心肌病
    (3) 限制型心肌病
3 川崎病
4 感染性心内膜炎
5 小儿原发性心脏肿瘤
6 急性心包炎
7 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

(6)感染性心内膜炎致主动脉瓣脱垂并二尖瓣穿孔患者超声的临床诊断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7)超声检查对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断价值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1.2.2 排除标准:
    1.3 研究方法
    1.4 疗效评价
    1.5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患者手术情况
    2.2 患者术中所见赘生物情况与超声检查结果比较
    2.3 患者术中所见瓣膜病变情况与超声检查结果比较
    2.4 患者术中所见假性动脉瘤及脓肿情况与超声检查结果比较
3 讨论

(8)超声心动图对临床表现不典型的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断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Duck标准[5]
        1.2.1 诊断标准
        1.2.2 主要标准
        1.2.3 次要标准
    1.3 方法
    1.4 观察指标
2 结果
3 讨论

(10)小儿感染性心内膜炎74例临床分析及超声心动图的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心脏基础病因
    2.2 临床特征
    2.3 血培养及超声心动图结果
3 讨论

四、多普勒超声对小儿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断价值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超声在感染性心内膜炎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探究[J]. 赵朴,李卓,崔营营. 当代医学, 2020(02)
  • [2]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感染性心内膜炎致外周血管感染性假性动脉瘤的诊断价值[J]. 邢媛媛,李亮,王立娟,勇强. 疑难病杂志, 2019(08)
  • [3]胎儿室间隔缺损的预后及影响因素研究[D]. 蔚青. 青岛大学, 2019(02)
  • [4]超声心动图在小儿感染性心内膜炎诊断治疗中的临床价值分析[J]. 陆佳佳,张丽佳,钱燕芳. 当代医学, 2019(10)
  • [5]超声心动图检查在儿科的临床应用[J]. 黄国英.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2008(11)
  • [6]感染性心内膜炎致主动脉瓣脱垂并二尖瓣穿孔患者超声的临床诊断分析[J]. 王巧. 中国社区医师, 2018(17)
  • [7]超声检查对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断价值分析[J]. 贾俊叶,刘敬,郭上玮. 河北医药, 2017(18)
  • [8]超声心动图对临床表现不典型的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断价值[J]. 黎秀娜,郑智超. 中国医药科学, 2016(13)
  • [9]超声心动图在小儿感染性心内膜炎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 左汴京,祝黎伟,杨红,谷慧慧.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5(14)
  • [10]小儿感染性心内膜炎74例临床分析及超声心动图的临床应用[J]. 胡建国. 中国医药指南, 2014(17)

标签:;  ;  ;  ;  ;  

多普勒超声对儿童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断价值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