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蜂群越冬管理技术要点(论文文献综述)
梅绚[1](2021)在《高寒阴湿地区中蜂高效养殖技术创新模式》文中研究指明[高寒阴湿地区因气候、地理和环境导致中蜂养殖繁殖力底、死亡率高、经济效益不高是这一地区中蜂高效养殖的技术难题和瓶颈,提高三年多的试验研究,总结创新出了一套高效养殖技术模式,有效解决了这一地区中蜂越冬死亡率高、春繁缓慢、效益不高的问题,单群养殖经济效益平均提高250多元。其技术模式和方法在甘肃定西市、甘南州、陇南市、天水市和四川、陕西、宁夏、青海、西藏等省市的高寒阴湿地区具有普遍的示范推广价值,对推动这一地区蜂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参考和指导意义]以青藏高原东麓地带为主的高寒阴湿地区,中蜂生存和发展对维持这一地区植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发挥着非常重要重要的作用。岷县是全国典型的高寒阴湿地区,山岭起伏,河流纵横,林草资源丰富,中蜂养殖历史悠久,近年来中蜂养殖数量快速增加,成为岷县主要的特色优势产业,在增加农民收入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这一地区降雨量多,海拔高,气温低,昼夜温差大,气候多变,极端天气多,中蜂越冬时间长达120多天,夏秋季流蜜时间100多天,中蜂越冬死亡率高,春季繁殖缓慢,严重影响着这一地区中蜂产业的发展。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岷县养蜂学会经过三年多的试验研究,总结出了一套有效提高中蜂养殖效益的技术方法。
范正红[2](2020)在《谈宝鸡中蜂阶段管理技术要点》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陕西宝鸡地跨秦岭、关山、千山三大山系,森林绿地面积大,蜜源植物丰富,每年花期长达8个月,是中华蜜蜂的最佳饲养地。但宝鸡地型复杂,山川原气候差异较大,蜜源开花流蜜时间不尽相同,很难有普遍适用的中蜂四季管理方法,大多饲养管理技术借鉴西方蜜蜂做法,养殖技术不成熟。笔者通过多年指导实践,依据气候、蜜源
黄建华,刘拥军,余成蛟,凌宽孝[3](2020)在《天水地区中蜂秋季管理技术要点》文中研究说明天水市位于甘肃省东南部,陕、甘、川三省交界,地处黄土高原与秦岭连接地,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中东部为秦岭、关山为主体的小陇山山地林区、林源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降水适中,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全年无霜期170多天,境内森林覆盖率达63.5%,草原植被盖度84%,蜜源植物丰富,发展中蜂养殖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
汪燕,马振刚[4](2019)在《蜜蜂秋季管理要点》文中研究指明科学合理的蜜蜂秋季管理,不仅可以使蜜蜂安全越冬,还能促使蜜蜂来年早春的春繁顺利进行。为了向广大蜂业工作者提供一个全面的蜜蜂秋季管理参考资料,从蜂箱、蜂群、饲喂及病害防治4个方面入手,对蜜蜂的秋季管理要点进行整合。
薛运波[5](2017)在《新疆黑蜂遗传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一、我国蜜蜂遗传资源保护概况及意义1.我国蜜蜂遗传资源保护概况我国是世界上蜜蜂遗传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仅中华蜜蜂在我国的南北方就有许多不同的遗传资源类群。目前,不少地方蜜蜂遗传资源在养蜂生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国政府对保护蜜蜂遗传资源非常重视,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着成效,一是专门成立了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在委员会中把蜜蜂单独设立了一个专业委员会;二是加强
汪应祥[6](2017)在《蜜蜂四季管理技术要点》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周年的养蜂生产,一般依次划分为停卵阶段、恢复阶段、发展阶段、分蜂阶段和生产阶段等五个阶段。这五个阶段始终贯穿在大自然的四季变化之中,因此在蜂群管理上,应该使蜂群适应季节变换,在不同的季节对蜂群采取不同的管理,尽量消灭不利因素,发挥有利因素,减少消耗,夺取高产,增加收入。
周冰峰[7](2016)在《论我国养蜂生产现状和发展方向》文中研究说明我国养蜂生产在世界上是独特的。幅员辽阔和地形复杂形成生态环境的多样性,生态环境的多样性又蕴育了蜜粉源种类和蜂种资源的多样性,为养蜂业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我国养蜂历史悠久,养蜂技术具有较深厚的群众基础,为我国养蜂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人力资源。我国是世界第一养蜂大国,养蜂从业人员多达30~40万人。饲养蜜蜂数量估计有900万群,位居世界第一。各类蜂产品年产量均占世界首位,蜂蜜约40万吨、蜂王浆4000吨、蜂花粉4000吨、
王凤鹤,滕跃中,徐希莲,邵有权,王欢[8](2015)在《定地授粉示范蜂场运营模式研究——以北京大兴区杜茂合蜂场为例》文中指出在北京大兴、顺义地区主要蜜源缺乏条件下,要把蜂养好并获得理想效益并非易事。若及时转变传统养蜂产蜜思想观念,结合本地种植作物进行授粉,再通过"数控养蜂"新技术方法进行加强蜂群周年饲养管理,为本地设施作物提供更多授粉蜂群,收到了理想效果。以大兴杜茂合师傅的定地养蜂的成功经验为例,主要介绍定地授粉示范蜂场及其操作规程,管理技术要点等。
余玉生,卢焕仙[9](2014)在《不同蜜蜂包装越冬的饲养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通过对庭院西方蜜蜂越冬饲养技术、西方蜜蜂常规稻草包装越冬饲养技术、中蜂塑料薄膜包装越冬饲养技术的试验,摸索出一套本地特有的中蜂、西方蜜蜂越冬饲养技术,为指导养蜂生产服务。
金水华[10](2013)在《意蜂多王群的组建与饲养管理》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蜜蜂是社会性昆虫,蜂王是蜂群中唯一生殖器官发育完全的雌性蜂,其主要职能是产卵。蜂王通过其产卵力和分泌信息素直接影响蜂群的生殖力和生产力。在蜂王诸多生物学特性中有一个奇特的现象,那就是生性好妒,敌视别的蜂王。不能容忍蜂群内有其他蜂王存在,如果2只以上的蜂王相遇,蜂王则互相咬杀。蜂王咬斗时,先用上颚钳住对方,通过其产卵器特化成的蜇针刺入另一只蜂王体内,排出毒液将其杀死,或相互撕杀至重伤而死,直到剩下一只蜂王。如果发现王台,
二、蜂群越冬管理技术要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蜂群越冬管理技术要点(论文提纲范文)
(2)谈宝鸡中蜂阶段管理技术要点(论文提纲范文)
一、增长阶段管理 |
1. 确定时间,及时春繁 |
2. 换箱消毒,调整蜂群 |
3. 喂足蜜粉,促进春繁 |
4. 适时保温,谨防凉子 |
二、生产阶段的管理 |
1. 组织强群,奖励饲喂 |
2. 控制分蜂,鼓励采蜜 |
3. 保证生产,兼顾繁殖 |
4. 遮阴喂水,巢内通风 |
5. 防止盗蜂,消灭敌害 |
三、越冬准备阶段的管理 |
1. 更换蜂箱,防病除虫 |
2. 调整群势,强群繁殖 |
3. 留足饲料,安抚蜂群 |
4. 确定时间,培育越冬蜂 |
5. 保温除湿,防止盗蜂 |
四、越冬阶段的管理 |
1. 布置蜂巢,密集群势 |
2. 保温防寒,控制光线 |
3. 勤于观察,保持安静 |
五、小结 |
(3)天水地区中蜂秋季管理技术要点(论文提纲范文)
一、准确把握秋繁时间 |
二、保证蜂群饲料充足 |
三、预防蜂群开繁初期飞逃 |
四、预防盗蜂发生 |
五、预防巢虫危害 |
六、保证蜂群越冬贮蜜 |
七、贮存巢脾 |
(4)蜜蜂秋季管理要点(论文提纲范文)
1 蜂箱条件的改善 |
1.1 蜂巢保温 |
1.2 选取蜜蜂越冬场地 |
1.3 更换旧巢脾,留脾不宜多 |
2 蜜蜂群势的管理 |
2.1 培育适龄越冬蜂,并维持越冬蜂的实力 |
2.2 蜂王以新强替老劣 |
2.3 谨防出现盗蜂 |
2.4 控制空飞 |
2.5 平衡群势 |
3 蜜蜂的饲喂管理 |
3.1 贮备足够的越冬饲料 |
3.2 把握时间补喂越冬饲料 |
3.3 避免甘露蜜中毒 |
4 蜂群病虫害的防治 |
4.1 彻底治螨 |
4.2 防治爬蜂病 |
5 总结与展望 |
(5)新疆黑蜂遗传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论文提纲范文)
一、我国蜜蜂遗传资源保护概况及意义 |
1. 我国蜜蜂遗传资源保护概况 |
2. 保护蜜蜂遗传资源, 有利于蜂业可持续发展 |
3. 蜜蜂遗传资源能够促进各地蜂业的发展, 增加养蜂户的收入 |
4. 保护蜜蜂遗传资源, 有利于培育优良蜜蜂品种 |
5. 蜜蜂遗传资源有利于满足人们对物质和精神多方面需求 |
二、蜜蜂遗传资源的保护方法 |
1. 原产地资源保护也称为活体保种 |
2. 蜜蜂遗传资源异地生物技术保护 |
三、蜜蜂遗传资源的开发利用 |
1. 充分利用蜜蜂遗传资源的产品质量优势 |
2. 选育良种 |
四、蜜蜂品种的退化 |
1. 蜜蜂品种退化的表现 |
2. 蜂种退化的原因 |
五、品种的复壮 |
1. 品种内 (或品系内) 杂交 |
2. 提纯选优 |
3. 培育优质蜂王和雄蜂 |
4. 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 |
六、新疆黑蜂 |
1. 品种来源及分布 |
2. 形态特征 |
3. 生物学特性 |
4. 生产性能 |
5. 饲养管理 |
七、保护区的注意事项 |
(6)蜜蜂四季管理技术要点(论文提纲范文)
1 春季蜂群管理 |
1.1 箱外观察 |
1.2 开箱检查 |
1.3 人工保温 |
1.3.1 调节巢门 |
1.3.2 紧缩巢脾 |
1.3.3 箱内保温 |
1.3.4 箱外保温 |
1.3.5 双王同箱 |
1.4 饲喂蜂群 |
1.4.1 喂蜜 (糖) |
1.4.1.1补助饲喂 |
1.4.1.2奖励饲喂 |
1.4.2 喂花粉 |
1.4.3 喂水和盐 |
1.5 扩大卵圈 |
1.6 扩大蜂巢 |
1.7 适时取蜜 |
1.8 拆除保温物 |
1.9 加强分蜂期管理 |
1.9.1 扩大蜂巢和早取蜜、勤取蜜 |
1.9.2 扩大巢门, 加宽蜂路 |
1.9.3 调整群势, 调换子脾 |
1.9.4 淘汰旧脾, 多造新脾 |
1.9.5 选用良种, 更新蜂王 |
1.9.6 有计划的早育王, 早分蜂 |
1.9.7 定期检查, 毁弃王台 |
1.1 0 培育、更换蜂王 |
1.1 1 中蜂咬脾及管理措施 |
1.1 2 春季蜂群容易出现“春衰”和幼虫病 |
2 夏季蜂群管理 |
2.1 加强分蜂期管理 |
2.2 加强流蜜期管理 |
2.2.1 流蜜期的管理 |
2.2.2 流蜜初期要早取蜜 |
2.2.3 流蜜期、流蜜期后期取蜜注意事项 |
2.2.4 流蜜期控制和消除分蜂热 |
2.3 流蜜期解决育虫与贮蜜的矛盾 |
2.4 抓紧造脾 |
2.5 做好蜂群的防暑降温 |
2.6 贮备花粉脾和蜜脾 |
2.7 组织采蜜群 |
3 秋季蜂群管理 |
3.1 培育适龄越冬蜂 |
3.2 留足或喂足越冬饲料 |
3.3 调整越冬蜂群群势 |
3.4 严防盗蜂 |
4 冬季蜂群管理 |
4.1 蜜蜂开始结团的外界条件 |
4.2 创造适宜条件让蜜蜂越冬 |
4.3 越冬期蜜蜂的巢温维持 |
4.4 越冬期温度变化对蜂群的影响 |
4.5 中蜂越冬包装时注意事项 |
(8)定地授粉示范蜂场运营模式研究——以北京大兴区杜茂合蜂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 授粉蜂场早春蜂群管理 |
1.1 首飞日的确定 |
1.2 箱内蜂巢整理 |
1.3 平群 |
1.4 蜂箱布局 |
1.5 饲喂花粉和水 |
2 授粉蜂群繁育 |
2.1 奖励饲喂 |
2.2 加脾 |
2.3 无王蜂群授粉技术应用 |
3 蜂群夏季管理 |
3.1 蜂群生产期管理 |
3.2 夏季结合扣王断子治螨 |
4 蜂群秋季管理 |
4.1 越冬蜂繁育 |
4.2 蜂群越冬前合并蜂群 |
4.3 越冬蜂群管理 |
5 蜂群冬季管理 |
5.1 蜂群温度控制 |
5.2 跺蜂 |
6 小结 |
(9)不同蜜蜂包装越冬的饲养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
1.1 材料 |
1.2 方法 |
1.2.1 试验时间 |
1.2.2 试验地点 |
1.2.3 3种越冬饲养技术 |
2 结果与分析 |
3 讨论 |
(10)意蜂多王群的组建与饲养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一、多王群的组建技术 |
1. 生物诱导 |
2. 环境诱导 |
二、意蜂多王群的饲养管理技术 |
1. 多王群组建初期的管理 |
2. 多王群组建后的管理 |
三、意蜂多王群的越冬管理技术 |
四、意蜂多王群的转地饲养管理要点 |
1. 放弃老蜂 |
2. 关门运输 |
3. 补足幼蜂 |
4. 防止偏集 |
四、蜂群越冬管理技术要点(论文参考文献)
- [1]高寒阴湿地区中蜂高效养殖技术创新模式[A]. 梅绚. 2021年中国(广西梧州)蜂业博览会暨全国蜂产品市场信息交流会论文集(下册), 2021
- [2]谈宝鸡中蜂阶段管理技术要点[J]. 范正红. 中国蜂业, 2020(02)
- [3]天水地区中蜂秋季管理技术要点[J]. 黄建华,刘拥军,余成蛟,凌宽孝. 中国蜂业, 2020(02)
- [4]蜜蜂秋季管理要点[J]. 汪燕,马振刚. 蜜蜂杂志, 2019(09)
- [5]新疆黑蜂遗传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J]. 薛运波. 中国蜂业, 2017(12)
- [6]蜜蜂四季管理技术要点[J]. 汪应祥. 甘肃畜牧兽医, 2017(07)
- [7]论我国养蜂生产现状和发展方向[A]. 周冰峰. 2016年中国蜂业博览会(山东·济宁)暨全国蜂产品市场信息交流会论文集, 2016
- [8]定地授粉示范蜂场运营模式研究——以北京大兴区杜茂合蜂场为例[J]. 王凤鹤,滕跃中,徐希莲,邵有权,王欢. 蜜蜂杂志, 2015(04)
- [9]不同蜜蜂包装越冬的饲养技术研究[J]. 余玉生,卢焕仙. 蜜蜂杂志, 2014(04)
- [10]意蜂多王群的组建与饲养管理[J]. 金水华. 中国蜂业, 201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