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浅谈厂拌水泥和石灰综合稳定土的施工监理(论文文献综述)
毛庭[1](2020)在《水泥石灰土在公路路面底基层作业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随着国民经济飞速增长,城市路上交通在民众社会安全意识领域里受到重视的程度与日俱增,公路路面结构中采用的基础建筑原材料适应性也愈来愈广泛。水泥石灰土这类新型材料,近年来国家在各类公路的敷设过程中应用场景愈来愈普遍,该新型材料属于一类半刚性的结构材料。该文针对水泥石灰土的基本特性及此材料在公路路面底基层作业过程中的使用情况进行详尽的探讨。
章炜[2](2020)在《新型无机复合固化土特性及在路基工程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国家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传统粗放模式的矿石行业迎来转型升级,交通基础设施的高速建设使宕渣、碎石等公路工程领域常见路基填料需求增多,供求矛盾日益突出。同时,城市迅速发展尤其是地铁建设带来的建筑弃土体量巨大,合理处置建筑弃土已成为城市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本次研究针对课题组已初步开发的新型HCL系列建筑弃土固化剂,开展了固化粉质土类的建筑弃土固化研究,主要完成以下工作:(1)通过室内试验,对粉质土类建筑弃土的原状土和3%、5%、7%、9%掺量HCL固化土进行CBR试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和劈裂试验后发现,随着HCL固化剂掺量的增加,粉质土类的固化土最佳含水率、CBR值、无侧限抗压强度、劈裂强度均呈上升趋势,最大干密度、膨胀量呈下降趋势,粘结性、水稳定性明显提高;(2)为验证HCL固化剂应用在实际工程的可行性,在粉质土类原状土取土地铺筑试验路段,经施工并养护,各项检测指标均符合设计目标和规范规定的技术标准;(3)通过非线性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对路基路面进行模拟分析,发现HCL固化土路基较传统路基在力学方面有一定优势。结果显示:HCL固化剂可以有效固化粉质土,在依托工程试验路段中表现良好,成功完成从试验室开发阶段到工程实际应用阶段的技术转化,可带来良好社会经济效益,推进绿色建筑与道路建设发展。
肖换芳[3](2020)在《浅述水泥石灰综合处治土施工工艺控制》文中认为在江苏省沿海地区土质主要为粉土和粉质黏土,土性较差,这对修建高速公路路基非常不利,尤其上路床对承载力要求较高。针对这种土质仅采用石灰处治,早期强度较低,为保证施工质量,增强填料的结合性能,对高速公路上路床填料采用4%石灰+2%水泥综合处治土填筑。本文对水泥石灰综合处治土施工工艺控制进行了探讨,以供大家参考。
王亮明[4](2020)在《公路路面底基层水泥石灰综合稳定土施工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水泥石灰综合稳定土底基层是路面结构中较主要承重层,使用较为广泛,其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路面性能和耐久性。由于石灰在消解池中集中消解难以充分消解,施工过程中与素土拌合碾压成型后,未消解的石灰会与土中水分反应消解,体积膨胀,导致成品鼓包破坏,造成返工。本文通过增加闷料(闷石灰)工序,充分消解石灰来保证路面底基层水泥石灰综合稳定土施工质量。
吉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5](2019)在《吉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印发《吉林省工程质量安全手册实施细则(试行)》的通知》文中研究说明吉建办[2019]16号各市(州)建委(住房城乡建设局),长白山管委会住房城乡建设局,各县(市)住房城乡建设局:为深入开展工程质量安全提升行动,保证工程质量安全,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加强施工现场管控,确保建筑市场有序健康发展,提高人民群众满意度,推动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根据住建部《工程质量安全手册(试行)》(建质[2018]95号)要求,结合我省实际,制定《吉林省工程质量安全手册实施细则(试
束乐[6](2019)在《高速公路水泥石灰综合稳定土施工工艺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水泥石灰稳定土目前越来越广泛地运用于高速公路底基层施工中,为掌握高速公路水泥石灰综合稳定土的施工工艺,文章依托安徽江淮地区某高速公路改善工程,结合水泥石灰综合稳定土的主要特点,详细论述高速公路水泥石灰综合稳定土的施工工艺,为同行业进行水泥石灰综合稳定土工程施工提供一定的实践参考。
解富昆[7](2018)在《水泥石灰土施工技术》文中提出作为建筑施工最常见的施工材料,石灰土在施工中的广泛应用,可提高建筑物的稳定性、强度等。为此,文章通过做好石灰土基层的施工准备、规范施工工艺,进一步提升工程质量,实现建设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黄凯峰[8](2017)在《水泥石灰稳定红土砾石基层试验研究与工程应用》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的世界责任感越来越强,对“第三世界国家的援助也越来越多,特别是对非洲国家基础工程建设的援助力度很大,国内许多建筑企业都在参与非洲的建设。论文结合刚果(布)基班古至多利吉段道路整治和沥青铺设工程的建设,以刚果盆地红土砾石与国内桂林红土砾石为研究对象,开展红土砾石用于路面(底)基层铺筑的可行性与施工技术研究。项目研究的主要内容与结论如下:1、通过天然非洲红土砾石和桂林红土砾石室内土工试验,获得了两种红土砾石的基本工程特性,结合国内路面设计规范和依托工程技术要求分析了两种红土砾石路用的可行性。2、以水泥、石灰为改良剂,制作了不同掺量(2%、4%、6%、8%)的水泥、石灰稳定红土砾石试样,先后完成了稳定红土砾石的CBR试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崩解性试验、渗透性试验、干缩试验、干温循环试验、回弹模量试验,结合规范与依托工程技术文件要求,分析了稳定红土砾石用作路面基层的可行性。研究表明,非洲稳定红土砾石的水稳性、抗渗性均优于桂林稳定红土砾石,无机结合料掺量越高效果越明显。非洲稳定红土砾石在水泥掺量为4%、石灰掺量为8%时,可满足路用强度要求;桂林稳定红土砾石在水泥掺量为6%时,可满足路用强度要求。3、基于正交试验理论对路面设计主要影响因素进行组合,以依托工程路面结构设计方案、半刚性路面结构、柔性路面结构为基础方案,采用BISAR3.0对稳定红土砾石作为基层或底基层时的路面结构响应进行了分析,研究了稳定红土砾石用作路面结构层的合理层位与厚度并给出了建议方案。4、结合依托工程建设,开展了稳定红土砾石底基层路面施工技术研究。通过试验段的修筑,对稳定红土砾石底基层的施工设备、施工工艺进行了验证,并对稳定红土砾石底基层的施工要点和施工质量控制进行分析与总结。
张如斌[9](2016)在《低液限粉性土用于路面底基层施工的探讨》文中研究指明公路工程的特点决定了使用土类的多样性;沿海地区多有粉性土,其塑性指数在7-12之间,仅用石灰、粉煤灰来进行综合稳定,早期强度较低,成型质量较差,难以完全达到规定的稳定性要求,这就要采取一定的技术措施来加以改善,掺入适量的水泥进行综合稳定就是针对粉砂土的不利因素提出的一种有效措施。
江舟,姚宗臣[10](2013)在《水泥石灰稳定低塑性指数粉砂土施工技术研究》文中提出文中通过现场与室内实验,研究了三大类稳定低塑性指数粉砂土的方案对强度的影响,并结合安徽省道105改线亳州段试验路的铺筑验证应用效果,提出对此类土处理的推荐方案,具有很强的推广应用价值。文中通过施工现场质量的检测与控制的实践和探索,提出配合比是水泥石灰稳定土质量的关键因素,应严格掌握控制,并简单介绍了施工工艺和配合比检查的方法,以供工程建设同行参考。
二、浅谈厂拌水泥和石灰综合稳定土的施工监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谈厂拌水泥和石灰综合稳定土的施工监理(论文提纲范文)
(1)水泥石灰土在公路路面底基层作业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国内水泥石灰土材料应用的探索和现实中的使用 |
2 水泥石灰土的特点、效果和功能 |
3 相关工程应用实例介绍 |
3.1 工程概况 |
3.2 相关工程的原材料准备状况 |
3.3 相关工程底基层施工工序 |
3.3.1 施工前水泥石灰土上土量及布灰量 |
3.3.2 备土、摊铺素土 |
3.3.2. 1 上土 |
3.3.2. 2 翻晒、晾晒 |
3.3.3 摊铺石灰 |
3.3.4 石灰土拌和 |
3.3.5 精平 |
3.3.6 铺撒水泥 |
3.3.7 拌和 |
3.3.8 精平 |
3.3.9 碾压 |
3.3.1 0 养生 |
3.3.1 1 检测 |
4 结语 |
(2)新型无机复合固化土特性及在路基工程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 固化剂国内外研究进展 |
1.2.1 国外研究进展 |
1.2.2 国内研究进展 |
1.3 固化剂工程应用现状 |
1.3.1 国外工程应用现状 |
1.3.2 国内工程应用现状 |
1.4 固化剂固化机理 |
1.4.1 无机类固化剂 |
1.4.2 离子类固化剂 |
1.4.3 有机类固化剂 |
1.4.4 生物酶类固化剂 |
1.4.5 复合型固化剂 |
1.5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1.5.1 研究内容 |
1.5.2 技术路线 |
1.6 小结 |
2 原材料及室内试验 |
2.1 原材料 |
2.1.1 土样 |
2.1.2 固化剂 |
2.1.3 水 |
2.2 原状土含水率测定试验 |
2.3 原状土液塑限测定试验 |
2.4 最佳含水率及最大干密度测定试验 |
2.5 加州承载比试验(CBR) |
2.6 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及劈裂试验 |
2.7 小结 |
3 试验路段施工工艺及质量标准 |
3.1 项目概况 |
3.2 施工方案编制依据 |
3.3 试验路段施工准备工作 |
3.3.1 施工技术准备 |
3.3.2 施工场地布置及测量放样 |
3.3.3 路基处理及路基排水 |
3.3.4 施工机械设备准备 |
3.3.5 测量及试验仪器准备 |
3.3.6 施工原材料要求 |
3.4 施工进度计划安排 |
3.5 施工工艺及施工方法 |
3.5.1 施工工艺 |
3.5.2 施工方法 |
3.6 工程验收检测方法及标准 |
3.6.1 工程验收主要技术指标 |
3.6.2 施工过程质量控制 |
3.6.3 施工质量检测及验收标准 |
3.7 施工保证措施 |
3.7.1 安全施工保证措施 |
3.7.2 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
3.7.3 环境保护保证措施 |
3.8 验收检测 |
3.9 小结 |
4 计算模型 |
4.1 模拟平台 |
4.2 模型参数 |
4.3 力学响应模拟 |
4.4 小结 |
5 技术性能评价及效益分析 |
5.1 技术性能评价 |
5.1.1 水泥稳定土 |
5.1.2 石灰稳定土 |
5.1.3 新型无机复合固化土 |
5.1.4 综合性能对比 |
5.2 效益分析 |
5.2.1 社会效益分析 |
5.2.2 经济效益分析 |
5.3 小结 |
6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3)浅述水泥石灰综合处治土施工工艺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水泥石灰综合处治土施工工艺 |
1.1 材料准备 |
1.2 机械设备准备 |
1.3 施工准备 |
1.4 测量放样 |
1.5 消解石灰 |
1.6 含水率控制 |
1.7 打格掺灰 |
1.8 粉碎、拌合 |
1.9 灰剂量检测 |
1.1 0 整平及整形 |
1.1 1 掺水泥 |
1.1 2 拌合 |
1.1 3 精平与整型 |
1.1 4 质量检查验收 |
1.1 5 养生成品保护 |
2 施工中几个主要控制点 |
2.1 填料的天然含水率控制 |
2.2 平整度控制 |
2.3 碾压裂纹控制 |
2.4 起皮现象控制 |
2.5 时间控制 |
3 结束语 |
(4)公路路面底基层水泥石灰综合稳定土施工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概况 |
1.工程简介 |
2.水泥石灰综合稳定土施工质量控制难点 |
3.原因分析及质量控制对策 |
二、施工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
1.施工准备 |
2.原材准备 |
3.机械、检测仪器和人员准备 |
(1)机械准备:机械设备满足施工需要。 |
(2)检测仪器设备准备:投入的主要检测设备。 |
4.水泥石灰综合稳定土施工技术 |
(1)施工准备。 |
(2)测量放样。 |
(3)备土(洒水)、粗略整平。 |
(4)布石灰、拌合。 |
(5)整平、碾压。 |
(7)布水泥、拌合。 |
(8)整平、碾压。 |
三、关键工序 |
四、质量控制 |
五、与同类技术对比情况 |
六、推广应用 |
七、结语 |
(6)高速公路水泥石灰综合稳定土施工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施工准备 |
2.1 技术准备 |
2.2 现场准备 |
3 水泥石灰综合稳定土施工工艺 |
3.1 施工工艺流程 |
3.2 灰土备制工作 |
3.3 施工放样 |
3.4 素土施工 |
3.5 拌和 |
3.6 摊铺和摆放水泥 |
3.7 整形 |
3.8 碾压 |
4 雨期施工技术措施 |
5 质量控制措施 |
5.1 质量措施 |
5.2 质量标准 |
6 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
7 结语 |
(7)水泥石灰土施工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编制目的和出发点 |
2 材料 |
3 施工准备 |
4 试验路段铺筑的目的 |
5 路基排水 |
6 工艺流程 |
7 要点提示 |
7.1施工中特殊情况的处理 |
8 质量保证措施 |
9 安全管理措施 |
1 0 雨季施工措施 |
1 1 结束语 |
(8)水泥石灰稳定红土砾石基层试验研究与工程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路面结构研究现状 |
1.2.2 半刚性基层材料的研究现状 |
1.2.3 红土砾石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与思路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思路 |
第2章 水泥石灰稳定红土砾石的工程特性试验研究 |
2.1 天然红土砾石的工程特性 |
2.1.1 刚果红土砾石的工程特性 |
2.1.2 桂林红土砾石的工程特性 |
2.1.3 红土砾石路用可行性分析 |
2.2 稳定红土砾石路用性能试验 |
2.2.1 试验目的与方案 |
2.2.2 稳定红土砾石无侧限抗压试验 |
2.2.3 稳定红土砾石CBR试验 |
2.2.4 稳定红土砾石的崩解性试验 |
2.2.5 稳定红土砾石的渗透性试验 |
2.2.6 稳定红土砾石的干缩性试验 |
2.2.7 稳定红土砾石的干湿循环试验 |
2.2.8 稳定红土砾石抗压回弹模量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稳定红土砾石沥青路面合理结构分析 |
3.1 路面设计指标与结构形式 |
3.2 稳定红土砾石沥青道路设计方法 |
3.2.1 道路设计控制指标计算 |
3.2.2 运用BISAR3.0 软件设计方法 |
3.3 依托工程路面结构分析 |
3.4 稳定红土砾石在路面结构中的合理厚度分析 |
3.4.1 半刚性道路结构的最佳合理厚度分析 |
3.4.2 柔性道路结构的最佳合理厚度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稳定红土砾石底基层工程应用与施工技术 |
4.1 工程背景 |
4.1.1 工程简介 |
4.1.2 项目工程技术要求 |
4.2 稳定红土砾石底基层现场试验 |
4.2.1 材料准备 |
4.2.2 稳定红土砾石 |
4.3 水泥稳定红土砾石底基层施工现场试验 |
4.3.1 试验段施工方案 |
4.3.2 试验段施工流程 |
4.3.3 试验段道路质量检测 |
4.3.4 水泥稳定红土砾石底基层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
4.4 水泥稳定红土砾石底基层施工方法 |
4.4.1 施工组织与施工工艺 |
4.4.2 施工方法 |
4.4.4 施工注意事项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5.1 主要研究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与科研成果清单 |
致谢 |
(9)低液限粉性土用于路面底基层施工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准备工作 |
1.1 机械准备 |
1.2 做好路基准备工作 |
2 混合料组成设计 |
2.1 材料要求 |
2.2 混合料组成设计 |
3 铺筑试铺段 |
4 路面底基层施工程序 |
5 施工期间需要注意的问题 |
6 结语 |
(10)水泥石灰稳定低塑性指数粉砂土施工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水泥石灰稳定土所需的原材料性能指标 |
1. 砂性土的性质 |
2. 水泥的性质 |
3. 石灰性质 |
二、试验研究 |
三、试验验段铺筑 |
四、水泥石灰稳定土施工质量控制 |
1. 混合料配合比复核验证 |
2. 水泥石灰稳定底基层土的施工工艺 (1) 路基准备 |
六、结束语 |
四、浅谈厂拌水泥和石灰综合稳定土的施工监理(论文参考文献)
- [1]水泥石灰土在公路路面底基层作业中的应用研究[J]. 毛庭.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20(14)
- [2]新型无机复合固化土特性及在路基工程的应用[D]. 章炜. 浙江大学, 2020(02)
- [3]浅述水泥石灰综合处治土施工工艺控制[J]. 肖换芳. 价值工程, 2020(07)
- [4]公路路面底基层水泥石灰综合稳定土施工技术研究[J]. 王亮明. 中华建设, 2020(02)
- [5]吉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印发《吉林省工程质量安全手册实施细则(试行)》的通知[J]. 吉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吉林省人民政府公报, 2019(14)
- [6]高速公路水泥石灰综合稳定土施工工艺研究[J]. 束乐. 安徽建筑, 2019(03)
- [7]水泥石灰土施工技术[J]. 解富昆. 工程技术研究, 2018(06)
- [8]水泥石灰稳定红土砾石基层试验研究与工程应用[D]. 黄凯峰. 湖南科技大学, 2017(10)
- [9]低液限粉性土用于路面底基层施工的探讨[J]. 张如斌. 现代盐化工, 2016(06)
- [10]水泥石灰稳定低塑性指数粉砂土施工技术研究[J]. 江舟,姚宗臣. 中国水运(下半月), 201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