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扰素诱导的鱼 Mx 蛋白

干扰素诱导的鱼 Mx 蛋白

一、干扰素诱导的鱼类Mx蛋白(论文文献综述)

陈浩田[1](2021)在《鸭Mx基因转录本的鉴定及鸭甲型肝炎病毒1/3型诱导鸭胚Mx基因表达模式的分析》文中研究说明

胡少秋,高晔,李歌,邹枘峰,朱明[2](2020)在《干扰素相关信号通路在经济水产动物抗病毒免疫中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干扰素系统作为固有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哺乳动物及其他高等脊椎动物中的研究已相当成熟,其分子通路与作用机制也十分清晰,但在水产动物中的研究仍存在一些空白。近年来随着水产养殖业的迅猛发展,水产病害研究得到了广泛关注。对鱼类及对虾的干扰素抗病毒免疫分子机制及其研究方法进行探讨,以期为水产动物抗病毒免疫研究提供新思路。

刘存[3](2020)在《BVDV感染MDBK细胞转录组学分析及牛Mx1蛋白对BVDV复制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BVDV)是一种可感染多种偶蹄动物的传染性病原,可引起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Bovine viral diarrhea/mucosal disease,BVD/MD),可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天然免疫在抗病毒感染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其与病毒间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可以为疫病防控提供新的思路。干扰素(Interferon,IFN)系统是天然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干扰素诱导蛋白是干扰素系统的效应分子,发挥直接抗病毒作用。黏病毒抵抗蛋白(Myxovirus-resistant protein,Mx)是IFN诱导抗病毒状态的关键成分,对其抗病毒作用机制的研究,有助于对病原与宿主间相互作用的认识。本文主要从BVDV与宿主相互作用的角度,围绕BVDV感染牛肾细胞(Madin-Darby bovine kidney cells,MDBK)前后转录组学变化及牛Mx1蛋白对BVDV感染作用的影响进行了研究,获得了以下结果。1.分离鉴定了BVDV BJ-2013株和BVDV BJ-2016株2株病毒(1)通过RT-PCR检测、细胞分离培养、间接免疫荧光等方法由牛血清和胎牛血清中分离、鉴定2株BVDV毒株,命名为BVDV BJ-2013株和BVDV BJ-2016株。利用BVDV 5’UTR序列基因型分型分析,发现BVDV BJ-2013株和BVDV BJ-2016株分别属于1a和1b基因型。(2)通过氨基酸序列比对分析和同源性比较分析,发现BVDV BJ-2013株的NS2蛋白氨基酸序列中存在12个氨基酸(LGEGNWLVNADR)的插入,BVDV BJ-2013株与BVDV 08GB44-1株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最高,而BVDV BJ-2016株与BVDV HJ-1株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最高。通过遗传演化分析,BVDV BJ-2013株与BVDV08GB44-1、Oregon株位于同一分支,亲缘关系较近;BVDV BJ-2016株与BVDV HJ-1、PJ、08GB45-2等分离毒株被分配于同一进化分支中,显示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较近。2.BVDV感染MDBK细胞前后转录组学的比较分析(1)通过转录组学测序技术,比较了BVDV BJ-2016株感染MDBK细胞前后不同时间的细胞转录组的变化。结果显示,共获得转录本53929条,注释到24616个基因,注释到新转录本26651条、新基因2359个。(2)通过基因差异表达分析,在Mock vs MBV 2h、Mock vs MBV 6h、Mock vs MBV12h、Mock vs MBV 24h比较组中分别筛选了1297、1732、3072、1877个差异表达基因。通过差异表达基因的GO富集分析、KEGG pathway富集分析等,发现BVDV感染细胞后引起脂质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上调,表明BVDV感染后改变了细胞的代谢网络;发现BVDV感染细胞后引起补体和凝血级联反应信号通路中F3、C3、C1R等基因表达下调和部分具有抗病毒作用基因(如ISG15、IFITM1、Mx1等)的表达呈现显着变化,提示补体系统在BVDV感染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提示BVDV感染后对细胞内天然免疫的抑制有助于其感染形成。3.牛Mx1蛋白对BVDV的复制具有抑制作用(1)通过牛Mx1基因过表达慢病毒和sh RNA干扰慢病毒的感染,分别建立了Mx1基因稳定过表达和稳定敲低的MDBK细胞系。鉴定结果显示,牛Mx1基因稳定过表达细胞系中Mx1基因的表达上调5.15倍,Mx1基因稳定敲低的细胞系中Mx1基因的敲低效率达93.03%。通过BVDV分别感染Mx1基因稳定过表达和稳定敲低的细胞系,检测BVDV复制水平,结果显示,牛Mx1基因的过表达可显着抑制BVDV复制(P<0.01),而Mx1基因的敲低显着促进BVDV复制(P<0.01),表明牛Mx1蛋白对BVDV复制具有抑制作用。(2)通过在反转录过程引入非病毒序列对BVDV正负链RNA进行区分,建立了BVDV链特异性荧光定量PCR方法。通过BVDV感染Mx1基因稳定过表达和稳定敲低细胞,检测细胞内BVDV正负链RNA的变化,结果显示,Mx1基因的过表达降低了细胞中BVDV正负链RNA的含量,在BVDV感染后12~24 h间显着降低细胞内BVDV正链RNA的含量(P<0.05或P<0.01),在感染后6~36 h间,显着降低了BVDV负链RNA的含量(P<0.05或P<0.01),显示Mx1基因过表达抑制BVDV正负链RNA的复制;Mx1基因的敲低提高了细胞中BVDV正负链RNA的含量,BVDV感染后6~36 h间显着提高了BVDV负链RNA的含量(P<0.01),而BVDV正链RNA仅在BVDV感染后24~36 h呈显着提高(P<0.05),显示Mx1基因的敲低促进正负链RNA复制。结果表明,Mx1蛋白对BVDV正负链RNA的复制具有抑制作用。综上所述,本研究分离鉴定了BVDV BJ-2013株和BVDV BJ-2016株2株病毒,明确了BVDV感染MDBK细胞前后转录组学变化及其部分差异基因的作用,建立了BVDV链特异性荧光定量PCR方法,发现牛Mx1蛋白显着抑制BVDV复制及BVDV正负链RNA的复制。研究结果为解析BVDV与宿主间的相互作用和牛Mx1蛋白抗BVDV感染作用及机制提供了新的科学资料。

尚信池,卢玉婷,程义,代静,李月红[4](2019)在《RLRs介导的抗鲤春病毒血症病毒作用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鲤春病毒血症病毒(SVCV)是水生动物病毒中重要的病原体,常引起鲤科鱼类疾病暴发。近些年研究发现,维甲酸诱导基因I样受体家族(RLRs)信号通路在SVCV免疫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主要功能是在识别病原体相关模式,激活下游信号分子,诱导天然免疫的产生,以及控制病毒的早期复制。当病毒进入机体时会形成病毒-RLRs-IFN互联反馈回路,RLRs相关基因识别SVCV的RNA,最终引起Ⅰ型干扰素(IFN-I)表达量升高,并且RLRs族内成员相互作用增强抗病毒作用。RLRs不仅可以活化天然免疫信号通路,还可增强适应性免疫效应,在控制病毒感染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介绍RLRs家族,RLRs抗病毒信号调控因子,干扰素诱导的鱼类Mx (myxovirus resistant)蛋白对鲤春病毒血症病毒的抑制作用。

刘悦[5](2019)在《鸭Mx蛋白体外抗RNA病毒活性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Mx蛋白是一类由干扰素诱导产生具有抗病毒活性的动力蛋白样GTP酶,在脊椎动物中普遍存在。目前对于鼠源、鱼源、鸡源等动物的Mx蛋白抗病毒活性的研究已较为深入,但是对于鸭Mx抵抗RNA病毒的病毒活性还并未确定,因此鸭Mx抗RNA病毒活性还需要进一步评价。本研究分别用四种RNA病毒水疱性口炎病毒(VSV)、新城疫病毒(NDV)、1型鸭甲肝病毒(DHAV-1)和3型鸭甲肝病毒(DHAV-3)感染人胚胎肾上皮细胞(HEK293T),盲传3代后测定半数细胞培养物感染量(TCID50),最终测定VSV、NDV、DHAV-1和DHAV-3的TCID50分别为10-5.164/0.1 mL、10-6.181/0.1 mL、10-7.748/0.1 mL和10-9/0.1 mL。提取293T细胞中四种病毒的RNA,将其反转录为cDNA,利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构建了四种RNA病毒的标准质粒,并以标准质粒为模板制作标准曲线,通过重复性、灵敏度和特异性检测,成功建立了分析病毒载量的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合成带有红色荧光标签的慢病毒穿梭质粒pLV-mCherry-Mx-2166,利用脂质体转染技术将pLV-mCherry-Mx-2166导入293T细胞,并对转染剂量和时间进行优化。Western blot结果显示用2μg/孔的pLV-mCherry-Mx-2166瞬时转染293T细胞24 h时,鸭Mx蛋白的表达量优于其他时间点的表达量。在此基础上,分别用四种RNA病毒感染293T细胞,利用Western blot和RT-qPCR方法检测感染后6 h、9 h、12 h、24 h和36 h细胞样品中鸭Mx的表达水平和RNA病毒的病毒载量,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体外瞬时过表达鸭Mx可显着抑制VSV、NDV、DHAV-1和DHAV-3病毒的复制。根据鸭Mx基因的保守编码区设计并合成了3对siRNA引物siRNA-Mx1、siRNA-Mx2、siRNA-Mx3及阴性对照引物siRNA-NC。利用Western blot和RT-qPCR方法筛选出干扰效果较稳定的siRNA-Mx2,并优化干扰载体的最佳使用浓度。结果显示,干扰鸭Mx抗VSV和NDV的最佳使用浓度为40 pmol/孔,干扰鸭Mx抗DHAV-1和DHAV-3的最佳使用浓度为50 pmol/孔,与未干扰组相比干扰效率可降低50%以上。利用优化好的条件探究干扰鸭Mx蛋白表达后对VSV、NDV、DHAV-1和DHAV-3的抗病毒活性。结果表明,与未干扰组相比siRNA-Mx2显着抑制鸭Mx抗VSV、NDV、DHAV-1和DHAV-3病毒的活性。本研究利用过表达及RNA干扰技术,从正反两个方面揭示鸭Mx在293T细胞中过表达后对VSV、NDV、DHAV-1和DHAV-3四种RNA病毒具有体外抗病毒活性,为今后深入研究鸭Mx蛋白的抗病毒功能及其机制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张进雄[6](2019)在《长江鲟干扰素通路相关基因的克隆及表达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长江鲟(Acipenser dabryanus)是国家一级极度濒危保护动物。近几年虽然长江鲟的人工繁,养殖都取得很大的成功,但是每年都会出现因疾病造成很大损失的情况,因此,免疫防治成为解决该问题的重要切入点。本研究根据长江鲟转录组相关信息,挑选出SIGIRR(Single Ig IL-1R–related molecule)、TRAF6(Tumor necrosis factor receptor-associated factor 6)、Mx(Myxovirus resistance)、Viperin(virus inhibitory protein,endoplasmic reticulum-associated,interferon-inducible)、PKR(Double-stranded RNA-dependent protein kinase)及ADAR(Adenosine deaminase acting on RNA)六个干扰素信号通路中的基因进行研究。在本研究中,我们分别克隆了SIGIRR、TRAF6、Mx、Viperin、PKR及三个ADAR亚型(ADAR1-1,ADAR1-2和ADAR4)基因的cDNA序列,并利用qPCR技术检测这些基因在组织中的表达模式和经Poly(I:C)(polyinosinic-polycytidylic acid)诱导后的表达变化。所有结果如下:(1)长江鲟SIGIRR和TRAF6基因的开放阅读框(ORF)长度分别为1641 bp和1668 bp,分别编码546和555个氨基酸。预测的SIGIRR蛋白质的分子量约为58.86 KDa;理论等电点为5.09;不稳定指数为46.64,为不稳定蛋白。而TRAF6的蛋白分子量为62.54 KDa;理论等电点5.64;不稳定指数61.60,也是不稳定蛋白。长江鲟SIGIRR和TRAF6蛋白序列在相似性上,与小体鲟(Acipenser ruthenus)最为相似,分别具有97.70%和98.37%的相似性。长江鲟SIGIRR的蛋白结构具有两个Ig结构和一个TIR结构域,这与小体鲟的同源基因蛋白结构域非常的一致,而TRAF6与其他物种的同源基因蛋白结构域保持高度一致。此外,长江鲟SIGIRR基因含有9个外显子和8个内含子,在不同物种之间通有4个相同大小的外显子,而TRAF6包含3个外显子和2个内含子。SIGIRR和TRAF6在所有检测的组织中都有表达,其中SIGIRR在肠表达最高,在血液表达最低;TRAF6在头肾表达最高,其次是肠,在血液里最低。在使用Poly(I:C)进行模拟感染长江鲟鳍条细胞后,长江鲟SIGIRR在3 h时的表达显着下调(P<0.01),在6 h上升恢复到正常水平;长江鲟TRAF6在6 h至24 h持续显着上调。这些结果表明长江鲟SIGIRR和TRAF6可能在长江鲟病毒诱导的TLR信号传导途径中起重要的作用。(2)长江鲟Mx基因序列含有1449 bp长度的ORF,其编码482个氨基酸,以及123 bp的5’非翻译区(UTR)和不完全测序的3’。而Viperin和PKR基因的ORF长度分别为1050 bp和1221 bp,分别编码349和406个氨基酸。虽然长江鲟Mx和其他动物Mx蛋白之间的相似性很低,但长江鲟Mx含有保守的三联GTP结合基序和发动蛋白家族特征。蛋白序列的相似性以及序列多重比较,表明长江鲟Viperin和PKR在物种中相对保守。此外,长江鲟Mx基因具有8个外显子和7个内含子;Viperin含有6个外显子和5个内含子,而PKR拥有13个外显子和12个内含子。在所有检测的组织中都可检测到Mx,Viperin,PKR及ADAR的表达,其分别在皮肤,血液,脑以及肠和皮肤中主要表达。在使用Poly(I:C)进行模拟感染长江鲟鳍条细胞后,Mx,Viperin和PKR在6 h至24 h持续显着上调(P<0.05),ADARs也显着变化。这些结果表明,长江鲟Mx,Viperin,PKR和ADAR可能在长江鲟的先天免疫系统中发挥重要的抗病毒作用。

杨志远,段纲,代飞燕,项勋,常华[7](2016)在《多种动物Mx基因的研究进展》文中认为Mx(myxovirus resistance)蛋白是由Ⅰ型干扰素(IFN)诱导表达的众多抗病毒蛋白中的一员,是一种具有GTP酶活性的肌动蛋白,在人、其他哺乳动物、家禽、鱼类等多种物种体内都广泛存在。Mx蛋白可抑制RNA病毒的复制,如水疱性口炎病毒(VSV)、狂犬病毒等,对某些DNA病毒也有效果,如乙型肝炎病毒。由于其具有广谱的抗病毒作用,所以也是目前国内外研究最广泛的几种抗病毒蛋白之一。文章对多种物种的Mx基因编码蛋白的结构、多态性、功能多样性及抗病毒作用等方面进行了综述,最后对Mx蛋白的应用和前景进行了探讨。

刘敏[8](2013)在《赤眼鳟Mx基因全长cDNA克隆、表达及转基因载体构建》文中认为Mx蛋白是由干扰素诱导表达的GTP活性蛋白,被认为具有广谱抗病毒功能。人、小鼠的Mx蛋白研究较多,其抗病毒功能与作用机制研究较为清楚。针对鱼类Mx蛋白也有一些研究,有些鱼类Mx在组织或细胞水平被证实有抑制某些病毒复制的功能,但研究不深入,鱼类Mx的抗病毒功能和作用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Mx是非特异性免疫系统中重要的体液因子,其抗病毒功能的研究是当今免疫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同时Mx在抗病育种显示出的巨大潜力,也使其成为遗传育种学家研究的热点之一本研究以赤眼鳟为材料,克隆了赤眼鳟Mx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对健康和草鱼出血病病毒感染后赤眼鳟进行了组织差异表达分析,并构建了ScMxORF-cap和ScMxORF-Tgf2-L-R两个重组载体,为下一步的转基因抗病育种工作奠定基础。利用转基因技术转入合适的抗病基因,可快速提高草鱼的抗病能力。由Mx基因编码的Mx蛋白具有广谱抗病毒功能,因此,Mx基因可作为草鱼抗病育种中合适的转基因候选抗病基因。本文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根据GenBank中鱼类Mx基因序列的保守区设计引物,扩增出赤眼鳟Mx基因的部分序列。经克隆测序后在NCBI中进行Blast搜索,确定为目的基因后,再根据已知序列设计5’端和3’端特异性引物,分别进行5’RACE和3’RACE克隆,最后得到赤眼鳟Mx基因全长cDNA序列(ScMx).结果显示ScMx基因cDNA全长为2325bp,包含5’端非编码区序列40bp,3’端非编码区序列401bp和开放阅读框(ORF)序列1884bp,共编码627个氨基酸。在线预测该Mx蛋白分子量约为70.9kD,理论等电点pI为8.25,具有已知Mx蛋白的共有结构特征。软件预测赤眼鳟Mx为亲水性蛋白,含有大量抗原性位点。Blast分析,赤眼鳟Mx与鲫鱼Mx3同源性最高。基于人、鼠、鸡、鸭和部分鱼类Mx的系统发育树显示,赤眼鳟Mx与鲤科鱼类聚为一支,其他鱼类聚为另外一支,再与鸡鸭、人鼠聚类,其结果与其进化关系相一致。2、根据克隆得到的ScMx基因设计荧光定量特异性引物,以B-actin为内参基因,采用实时荧光定量技术对健康赤眼鳟和经草鱼出血病病毒感染后不同时间点的赤眼鳟不同组织中MxmRNA相对表达量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在健康赤眼鳟中,Mx的相对表达量以肠和脾中最高,肝、头肾、鳃中次之,肌肉中的表达量最低。感染草鱼出血病病毒后,Mx相对表达量在各组织中均呈现出先升高后下降的整体趋势。这可能预示着赤眼鳟Mx在抗草鱼出血病病毒的免疫应答中发挥了重要作用。3、设计了带不同酶切位点的ScMx的ORF扩增引物,将扩增出的ScMx基因的ORF分别与pTgf2-efla-eGFP转基因供体质粒和pUC118-cap载体相连接进行重组构建。得到了基于鲤鱼β-肌动蛋白基因启动子的ScMxORF-cap和基于金鱼pTgf2转座子的ScMxORF-pTg-L-R两个转基因重组质粒,并将其转化至DH5a中保存。为进一步的转基因育种工作奠定基础。

刘亚楠[9](2020)在《中国大鲵Mx基因的克隆、表达特征及抗病毒活性研究》文中指出中国大鲵(Chinese giant salamander,Andrias davidianus)是我国二级保护动物,也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两栖动物。大鲵属于野生动物从水生动物向陆生动物过渡的物种,其在研究物种起源、进化,生物多样性、基因变异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不仅如此,近年来我国大鲵人工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由大鲵虹彩病毒(Chinese giant salamander iridovirus,GSIV)引起的病毒性疾病给大鲵的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因而研究大鲵抗病毒防御机制对其病毒性疾病的防控具有重要的意义。Mx蛋白是由干扰素诱导产生的效应因子,因其具有抵抗黏液病毒的能力而命名编码Mx蛋白的基因为Mx(myxovirus resistance)基因。Mx蛋白广泛存在于脊椎动物与无脊椎动物体内,在各组织内广泛表达,且具有广谱的抗病毒活性。目前,Mx基因在哺乳动物、禽类、鱼类等的研究中都有相关报道,而两栖类动物Mx的抗病毒功能研究鲜有报道。本文以中国大鲵为研究对象,采用RT-PCR技术研究了Mx基因在大鲵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模式及GSIV感染后在不同组织及细胞中的表达模式;通过构建真核表达载体,转染GSM细胞,并进行细胞形态学观察、dd PCR检测GSIV MCP基因拷贝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MCP蛋白合成情况验证其抗病毒功能,旨在为大鲵免疫防御系统与抗病毒感染机制的研究奠定基础。主要结果如下:1.大鲵Mx(Ad Mx)基因的克隆及c DNA序列分析以大鲵脾脏组织c DNA为模板,利用RACE技术克隆得到大鲵Mx(Ad Mx)c DNA全长。运用生物信息学分析Ad Mx的序列特征,其全长2848 bp,包含5’非翻译区(UTR,untranslated region)132 bp,3’非翻译区604 bp,开放阅读框为2112 bp,编码703个氨基酸。氨基酸序列分析显示Ad Mx序列具有33个氨基酸长度的信号肽,预测其蛋白分子量大小为79.09 KD,等电点为5.33。与其他物种的Mx基因编码的蛋白相似,在肽链N末端发现了高度保守的超蛋白动力家族三联体GTP结合区域和发动蛋白家族的典型结构特征序列。通过与Gen Bank中已录入的脊椎动物Mx基因序列进行比对,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为55.0%-77.0%。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Ad Mx与非洲爪蟾的Mx1聚为一支。2.Ad Mx基因的组织表达分布与诱导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结果显示:Ad Mx在被检测的健康大鲵的8个组织(肝脏、肾脏、脾脏、心脏、肌肉、胸腺、肠和脑)中均有表达,其中在脑中的表达量最高、脾脏、肾脏、胸腺和心脏中表达量较高,在肌肉、胸腺和心脏中表达较低。GSIV感染后,Ad Mx在脾脏和肾脏中的表达水平在12 h时显着升高,48 h时达到峰值。在肌肉中,Ad Mx表达水平在48 h和72 h显着升高。在体外,GSM细胞感染GSIV后,与对照GSM细胞相比,Ad Mx在72 h时达到最高表达水平。3.Ad Mx基因真核载体的构建及功能研究构建真核表达质粒p EGFP-N1-Ad Mx并转染至大鲵肌肉细胞(Chinese giant salamander muscle cell,GSM),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荧光实验结果表明,重组质粒p EGFP-N1-Ad Mx在GSM细胞中成功表达且定位于细胞质中。GSIV感染细胞实验结果表明,Ad Mx能显着抑制GSIV感染GSM细胞后的细胞病变效应(Cytopathic effect,CPE);过表达Ad Mx基因的细胞感染GSIV 24 h和48 h后,GSIV MCP基因拷贝数较对照组分别下调6倍和2.5倍;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过表达Ad Mx的细胞中GSIV MCP蛋白的合成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以上结果均表明,过表达Ad Mx能够明显抑制GSIV的复制,且具有显着的抗病毒功能。

尹湘艳,胡国斌,张建业,刘秋明[10](2009)在《鱼类干扰素系统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干扰素系统是非特异性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干扰素作为先天性免疫系统的关键因子,在鱼类抵抗病毒感染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鱼类干扰素系统研究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本文介绍了鱼类I型和II型干扰素及其受体、干扰素调节因子、JAK-STAT信号途径、干扰素诱导蛋白等的研究进展。

二、干扰素诱导的鱼类Mx蛋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干扰素诱导的鱼类Mx蛋白(论文提纲范文)

(2)干扰素相关信号通路在经济水产动物抗病毒免疫中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干扰素的分型
    1.1 干扰素在哺乳动物中的分型
    1.2 干扰素在鱼类中的分型
    1.3 干扰素在甲壳动物中的分型
2 干扰素信号调控通路及其中的关键因子
    2.1 重要调节因子及关键基因
        2.1.1 干扰素调控因子家族
        2.1.2 Mx蛋白
        2.1.3 JAK激酶、STAT蛋白
        2.1.4 干扰素受体IFNAR (interferon alpha recep-tor)、IFNGR (interferon gamma receptor)
    2.2 信号调控通路
        2.2.1 哺乳动物干扰素信号调控通路
        2.2.2 鱼类干扰素信号调控通路
        2.2.3 甲壳动物干扰素信号调控通路
3 展望

(3)BVDV感染MDBK细胞转录组学分析及牛Mx1蛋白对BVDV复制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对照表
文献综述
    第一章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研究进展
        1.1 BVDV病原学概述
        1.2 BVDV分子特征
        1.3 BVDV生命周期
        1.4 BVDV与宿主相互作用
        1.4.1 宿主模式识别受体
        1.4.2 BVDV感染对天然免疫细胞的影响
        1.4.3 BVDV感染对细胞因子的影响
        1.4.4 BVDV感染与细胞凋亡
        1.4.5 BVDV感染与免疫逃逸
    第二章 Mx蛋白及其抗病毒感染研究进展
        2.1 Mx蛋白的结构
        2.2 Mx蛋白抗病毒感染机制
        2.2.1 Mx蛋白抗流感病毒感染机制
        2.2.2 Mx蛋白抗弹状病毒科病毒感染机制
        2.2.3 Mx蛋白抗布尼亚病毒科病毒感染机制
        2.2.4 Mx蛋白抗副黏病毒科病毒感染机制
        2.2.5 Mx蛋白抗黄病毒科病毒感染机制
        2.2.6 Mx蛋白抗其他病毒感染机制
试验研究
    第三章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3.1 材料
        3.1.1 样品来源
        3.1.2 细胞、菌毒种和主要试剂
        3.1.3 主要仪器
        3.2 方法
        3.2.1 引物设计与合成
        3.2.2 细胞的培养与传代
        3.2.3 RNA提取及c DNA合成
        3.2.4 PCR鉴定
        3.2.5 病毒的分离
        3.2.6 间接免疫荧光法鉴定BVDV
        3.2.7 病毒粒子的形态学观察
        3.2.8 TCID50效价测定
        3.2.9 病毒基因型的鉴定
        3.2.10 全基因组序列测序及分析
        3.3 结果
        3.3.1 血清样品RT-PCR检测
        3.3.2 BVDV毒株的分离
        3.3.3 间接免疫荧光法鉴定BVDV
        3.3.4 病毒粒子的形态学观察
        3.3.5 TCID50效价测定
        3.3.6 病毒基因型的鉴定
        3.3.7 全基因组序列分析
        3.4 讨论
        3.5 小结
    第四章 BVDV感染MDBK细胞前后的转录组学测定及差异分析
        4.1 材料
        4.1.1 病毒、细胞和主要试剂
        4.1.2 主要仪器
        4.2 试验方法
        4.2.1 BVDV BJ-2016株的增殖与特征
        4.2.2 转录组测序
        4.2.3 数据处理与评价
        4.2.4 基因表达差异分析
        4.2.5 差异表达基因富集分析
        4.3 结果
        4.3.1 BVDV BJ-2016株生长特征
        4.3.2 RNA提取与质量评估
        4.3.3 数据处理与评价
        4.3.4 基因表达差异分析
        4.3.5 差异表达基因GO富集分析
        4.3.6 差异表达基因KEGG Pathway富集分析
        4.4 讨论
        4.5 小结
    第五章 牛Mx1蛋白对BVDV复制的抑制作用研究
        5.1 材料
        5.1.1 细胞、菌毒种和主要试剂
        5.1.2 主要仪器
        5.2 方法
        5.2.1 引物设计
        5.2.2 BVDV链特异性荧光定量PCR方法的建立
        5.2.3 牛Mx1基因的克隆
        5.2.4 牛Mx1基因稳定过表达细胞系的构建及鉴定
        5.2.5 Mx1基因稳定敲低细胞系的构建及鉴定
        5.2.6 Western blot
        5.2.7 Mx1基因过表达对BVDV复制的影响
        5.2.8 Mx1基因敲低对BVDV复制的影响
        5.2.9 牛Mx1蛋白与BVDV蛋白相互作用验证
        5.2.10 数据统计
        5.3 结果
        5.3.1 BVDV链特异性RT-qPCR方法的建立
        5.3.2 牛Mx1基因克隆及表达鉴定
        5.3.3 Mx1基因稳定过表达细胞系的构建及鉴定
        5.3.4 Mx1基因敲低细胞系的构建及鉴定
        5.3.5 Mx1基因过表达对BVDV复制的影响
        5.3.6 Mx1基因敲低对BVDV复制的影响
        5.3.7 免疫共沉淀验证牛Mx蛋白与BVDV蛋白
        5.4 讨论
        5.5 小结
结论
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4)RLRs介导的抗鲤春病毒血症病毒作用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RLRs家族
2 RLRs抗病毒信号调控因子与IFN-I的产生
    2.1 MAVS
    2.2 STING
    2.3 TRAF6
    2.4 TRAF2
    2.5 TRIM47
3 干扰素诱导的鱼类Mx蛋白
4 展 望

(5)鸭Mx蛋白体外抗RNA病毒活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1 前言
    1.1 Mx蛋白的命名与发现
    1.2 Mx蛋白的家族成员
        1.2.1 Mx蛋白的分类
        1.2.2 啮齿动物的Mx蛋白
        1.2.3 人类MxA和 MxB蛋白
        1.2.4 其他哺乳动物Mx蛋白
        1.2.5 鱼类和禽类Mx蛋白
    1.3 Mx蛋白的分子结构
        1.3.1 GTP酶结构域
        1.3.2 中间域
        1.3.3 GTP酶效应结构域
        1.3.4 Mx蛋白的自我装配
    1.4 Mx蛋白抗病毒活性的研究
        1.4.1 Mx蛋白的表达与调控
        1.4.2 Mx蛋白的抗病毒机制
    1.5 禽类Mx蛋白的研究现状
        1.5.1 鸡Mx蛋白的研究进展
        1.5.2 鸭和鹅Mx蛋白的研究进展
        1.5.3 鸟类Mx蛋白的研究进展
    1.6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1.1 细胞、载体、菌株及毒株
        2.1.2 实验动物
        2.1.3 酶、抗体、主要试剂等
        2.1.4 主要仪器
        2.1.5 主要溶液配制
    2.2 试验方法
        2.2.1 RNA病毒在293T细胞中的繁毒及鉴定
        2.2.2 VSV、NDV、DHAV-1和DHAV-3 的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2.2.3 鸭Mx体外抗VSV病毒条件的优化
        2.2.4 鸭Mx体外瞬时过表达抗RNA病毒活性的研究
        2.2.5 siRNA干扰鸭Mx表达条件的优化及鉴定
        2.2.6 siRNA干扰鸭Mx体外抗RNA病毒活性的研究
3 结果
    3.1 RNA病毒在293T细胞中的繁毒及鉴定
        3.1.1 NDV、DHAV-1和DHAV-3 的繁毒
        3.1.2 VSV、NDV、DHAV-1和DHAV-3在293T细胞中的增殖
        3.1.3 VSV、NDV、DHAV-3和DHAV-1 P3 代的TCID50 的测定
        3.1.4 VSV、NDV、DHAV-3和DHAV-1 P3 代病毒不同时间点的PCR鉴定
    3.2 VSV、NDV、DHAV-1和DHAV-3 的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3.2.1 VSV、NDV、DHAV-1和DHAV-3 阳性标准品的制备
        3.2.2 VSV、NDV、DHAV-1和DHAV-3 退火温度的优化
        3.2.3 VSV、NDV、DHAV-1和DHAV-3 的实时荧光定量RT-PCR标准曲线的绘制
        3.2.4 重复性试验
        3.2.5 灵敏性试验
        3.2.6 特异性试验
    3.3 鸭Mx体外抗RNA病毒条件的优化
        3.3.1 鸭Mx瞬时过表达的优化及鉴定
        3.3.2 鸭Mx体外瞬时过表达抗VSV病毒条件的优化
        3.3.3 鸭Mx体外瞬时过表达抗RNA病毒活性的研究
    3.4 siRNA干扰鸭Mx表达条件的优化及鉴定
        3.4.1 siRNA干扰鸭Mx表达载体的筛选及鉴定
        3.4.2 siRNA干扰鸭Mx体外抗RNA病毒条件的优化及鉴定
    3.5 siRNA干扰鸭Mx体外抗RNA病毒活性的研究
        3.5.1 siRNA干扰鸭Mx体外抗VSV病毒的检测
        3.5.2 siRNA干扰鸭Mx体外抗NDV病毒的检测
        3.5.3 siRNA干扰鸭Mx体外抗DHAV-1 病毒的检测
        3.5.4 siRNA干扰鸭Mx体外抗DHAV-3 病毒的检测
4 讨论
    4.1 选择293T细胞瞬时过表达鸭Mx蛋白的依据
    4.2 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的建立
    4.3 鸭Mx蛋白瞬时过表达条件的优化
    4.4 体外瞬时过表达鸭Mx抗 RNA病毒活性的评价
    4.5 siRNA干扰鸭Mx蛋白抗RNA病毒活性的评价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6)长江鲟干扰素通路相关基因的克隆及表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长江鲟相关研究进展
        1.1.1 长江鲟生物学特性
        1.1.2 长江鲟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1.2 鱼类干扰素系统相关研究进展
        1.2.1 鱼类干扰素系统
        1.2.2 鱼类干扰素信号通路
        1.2.3 SIGIRR研究进展
        1.2.4 TRAF6 研究进展
        1.2.5 Mx研究进展
        1.2.6 Viperin研究进展
        1.2.7 PKR研究进展
        1.2.8 ADAR研究进展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2章 长江鲟SIGIRR和 TRAF6 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2.1 前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主要仪器设备
        2.2.2 耗材与试剂
        2.2.3 主要溶液的配制
        2.2.4 试验材料及载体
        2.2.5 长江鲟DNA提取,总RNA提取以及反转录
        2.2.6 长江鲟序列克隆
        2.2.7 序列分析
        2.2.8 长江鲟组织表达样品的准备
        2.2.9 长江鲟诱导表达样品的准备
        2.2.10 qPCR检测
        2.2.11 数据分析
    2.3 结果
        2.3.1 SIGIRR和 TRAF6 基因cDNA开放阅读框(ORF)及氨基酸序列
        2.3.2 氨基酸特征
        2.3.3 蛋白结构预测,系统发育及基因结构分析
        2.3.4 SIGIRR和 TRAF6 基因在长江鲟不同组织的表达结果
        2.3.5 SIGIRR和 TRAF6 基因在poly(I:C)诱导后的表达结果
    2.4 讨论
第3章 长江鲟Mx、Viperin、PKR和 ADAR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3.1 前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主要仪器设备
        3.2.2 耗材与试剂
        3.2.3 主要溶液的配制
        3.2.4 试验材料及载体
        3.2.5 长江鲟DNA提取,总RNA提取以及反转录
        3.2.6 长江鲟序列克隆
        3.2.7 序列分析
        3.2.8 长江鲟组织表达样品的准备
        3.2.9 长江鲟诱导表达样品的准备
        3.2.10 qPCR检测
        3.2.11 数据分析
    3.3 结果
        3.3.1 长江鲟6个基因cDNA开放阅读框及氨基酸序列
        3.3.2 氨基酸特征
        3.3.3 系统发育及基因结构分析
        3.3.4 Mx、Viperin、PKR和 ADAR基因在长江鲟不同组织的表达结果
        3.3.5 Mx、Viperin、PKR和 ADAR基因在poly(I:C)诱导后的表达结果
    3.4 讨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7)多种动物Mx基因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Mx基因的发现
2 Mx基因编码蛋白的结构
3 Mx基因的多态性及功能多样性
4 Mx基因编码蛋白抗病毒作用的最新进展
5 展望

(8)赤眼鳟Mx基因全长cDNA克隆、表达及转基因载体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赤眼鳟相关研究进展
        1.1 赤眼鳟资源现状与养殖概况
        1.2 赤眼鳟的繁殖生物学
        1.3 赤眼鳟的疾病与免疫
    2 鱼类的免疫系统
        2.1 鱼类的非特异性免疫
        2.2 鱼类的特异性免疫
        2.3 干扰素和干扰素诱导的鱼类抗病毒免疫相关基因
    3 Mx蛋白的研究进展
        3.1 Mx蛋白的结构与抗病毒作用
        3.2 鱼类Mx蛋白
    4 鱼类病毒病的防治方法
    5 本研究目的、意义和主要内容
第二章 赤眼鳟Mx基因cDNA全长克隆与序列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实验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总RNA提取
        2.2 PCR扩增结果与核苷酸序列分析
        2.3 赤眼鳟Mx氨基酸序列分析
        2.4 赤眼鳟Mx蛋白高级结构的预测与分析
        2.5 系统发育分析
    3 讨论
第三章 感染草鱼出血病病毒前后赤眼鳟Mx基因的表达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赤眼鳟Mx基因的组织表达规律
        2.2 感染草鱼出血病病毒后赤眼鳟各组织中Mx基因的表达情况
    3 讨论
第四章 转赤眼鳟Mx基因重组质粒的构建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克隆载体与菌株
        1.3 引物序列
        1.4 药品与试剂
    2 实验方法
        2.1 ScMxORF-cap重组载体的构建
        2.2 ScMxORF-pTgf2-L-R重组质粒的构建
    3 结果与分析
        3.1 RNA提取
        3.2 赤眼鳟Mx基因的ORF扩增
        3.3 质粒提取与重组
        3.4 重组载体的检测
    4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赤眼鳟Mx基因GeneBank信息
附录B:转赤眼鳟Mx基因重组载体构建示意图
附录C:相关载体的酶切位点和质粒图谱
致谢
作者简介

(9)中国大鲵Mx基因的克隆、表达特征及抗病毒活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Mx基因的研究进展
        1.1 Mx基因的发现
        1.2 Mx蛋白的结构
        1.3 Mx蛋白的功能
        1.4 Mx的表达调控
        1.5 Mx基因在不同动物中的研究
        1.5.1 Mx基因在哺乳动物中的研究
        1.5.2 Mx基因在禽类中的研究
        1.5.3 Mx基因在其他动物上的研究
    2.大鲵虹彩病毒的进展
        2.1 大鲵虹彩病毒的发现
        2.2 大鲵虹彩病毒的流性特征及其临床症状
        2.3 大鲵虹彩病毒理化特性与生物学特性
        2.4 大鲵虹彩病毒检测方法
        2.4.1 细胞培养技术
        2.4.2 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
        2.4.3 电镜观察
        2.4.4 免疫学检测
        2.5 大鲵虹彩病毒病的防控
    3.两栖类动物抗病毒免疫的研究
    4.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大鲵Mx基因的克隆与生物信息学分析
    1.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1.1 实验动物与病毒
        1.1.2 主要试剂与耗材
        1.1.3 实验仪器与设备
        1.2 实验方法
        1.2.1 大鲵组织总RNA的提取
        1.2.2 大鲵组织样品cDNA合成
        1.2.3 Ad Mx基因c DNA全长的扩增
        1.2.3.1 Ad Mx基因ORF的扩增
        1.2.3.2 RACE法扩增Ad Mx基因5’和3’UTR
        1.2.4 PCR产物切胶回收
        1.2.5 PCR产物的连接与转化
        1.2.6 阳性克隆的筛选与测序鉴定
        1.2.7 生物信息学分析
    2.实验结果
        2.1 Ad Mx基因ORF的扩增及验证
        2.1.1 Ad Mx基因ORF扩增
        2.1.2 阳性克隆的筛选与酶切鉴定
        2.2 大鲵Mx的核苷酸序列和氨基酸序列分析
        2.3 AdMx氨基酸多重序列比对分析
        2.4 AdMx氨基酸进化树分析
    3.讨论
第三章 大鲵Mx基因的组织于细胞表达分布
    1.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1.1 实验动物
        1.1.2 细胞及病毒
        1.1.3 实验试剂及耗材
        1.1.4 实验仪器及设备
        1.2 实验方法
        1.2.1 GSIV的培养与病毒滴度测定
        1.2.2 各组织RNA的提取和c DNA合成
        1.2.3 健康中国大鲵各组织AdMx的本底表达分析
        1.2.4 中国大鲵感染GSIV后肾脏、脾脏和肌肉中Ad Mx的时序表达分析
        1.2.5 GSIV感染GSM细胞后Ad Mx的时序表达分析
        1.2.6 荧光定量PCR引物设计及实验方法
        1.2.7 数据分析
    2.实验结果
        2.1 健康中国大鲵Mx基因的组织表达分布
        2.2 大鲵感染GSIV后 Ad Mx在脾脏、肝脏、肌肉和GSM细胞中的时序表达模式
    3.讨论
第四章 大鲵Mx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功能研究
    1.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1.1 细胞和病毒
        1.1.2 实验试剂和耗材
        1.1.3 实验仪器及耗材
        1.2 实验方法
        1.2.1 Ad Mx ORF与 p EGFP-N1 质粒的酶切与连接
        1.2.2 p EGFP-N1-Ad Mx超纯质粒的提取
        1.2.3 真核表达质粒p EGFP-N1-Ad Mx转染GSM细胞
        1.2.4 Western bloting验证重组质粒p EGFP-N1-Ad Mx在 GSM细胞中成功表达
        1.2.5 AdMx基因在细胞中的亚定位
        1.2.6 GSM细胞中过表达Ad Mx后的抗病毒活性研究
        1.2.6.1 细胞病变观察
        1.2.6.2 GSIV病毒DNA的提取
        1.2.6.3 GSIV病毒拷贝数测定
        1.2.6.4 Western blotting分析MCP蛋白表达情况
        1.2.7 数据分析
    2.实验结果
        2.1 重组质粒p EGFP-N1-Ad Mx转染GSM细胞
        2.2 Western blotting检测Ad Mx蛋白在GSM细胞中的表达
        2.3 重组质粒p EGFP-N1-Ad Mx在 GSM细胞中的亚定位
        2.4 GSM细胞感染GSIV后的细胞形态学观察
        2.5 GSIV MCP基因拷贝数的测定
        2.6 Western blotting检测MCP蛋白表达情况
    3.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10)鱼类干扰素系统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前言
2 鱼类干扰素分子的结构
3 鱼类干扰素调节因子
4 鱼类IFN的作用机理
    4.1 干扰素受体
    4.2 干扰素的信号传导途经
5 鱼类IFN诱导蛋白
    5.1 Mx蛋白
    5.2 PKR
    5.3 ISG15
    5.4 其它相关基因
6 结语

四、干扰素诱导的鱼类Mx蛋白(论文参考文献)

  • [1]鸭Mx基因转录本的鉴定及鸭甲型肝炎病毒1/3型诱导鸭胚Mx基因表达模式的分析[D]. 陈浩田. 东北农业大学, 2021
  • [2]干扰素相关信号通路在经济水产动物抗病毒免疫中的研究进展[J]. 胡少秋,高晔,李歌,邹枘峰,朱明. 生物学通报, 2020(10)
  • [3]BVDV感染MDBK细胞转录组学分析及牛Mx1蛋白对BVDV复制的影响[D]. 刘存.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0(02)
  • [4]RLRs介导的抗鲤春病毒血症病毒作用研究进展[J]. 尚信池,卢玉婷,程义,代静,李月红. 微生物学杂志, 2019(06)
  • [5]鸭Mx蛋白体外抗RNA病毒活性的研究[D]. 刘悦. 东北农业大学, 2019(09)
  • [6]长江鲟干扰素通路相关基因的克隆及表达研究[D]. 张进雄. 长江大学, 2019(10)
  • [7]多种动物Mx基因的研究进展[J]. 杨志远,段纲,代飞燕,项勋,常华. 黑龙江畜牧兽医, 2016(19)
  • [8]赤眼鳟Mx基因全长cDNA克隆、表达及转基因载体构建[D]. 刘敏. 湖南农业大学, 2013(07)
  • [9]中国大鲵Mx基因的克隆、表达特征及抗病毒活性研究[D]. 刘亚楠. 上海海洋大学, 2020(02)
  • [10]鱼类干扰素系统的研究进展[J]. 尹湘艳,胡国斌,张建业,刘秋明. 生命科学仪器, 2009(09)

标签:;  ;  ;  ;  

干扰素诱导的鱼 Mx 蛋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